教育随笔一年级(精选7篇)
接任了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快一年多了。面对一张张可爱又淘气的小面孔,我感到责任的重大。经过一学期的所见所闻,使我深深意识到,当好一年级的班主任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面对一群小鸟似的叽叽喳喳的孩子,真不知怎样去管理。每天看到他们都有些头大的感觉,若有一点小事,就像一窝蜂似的,跑到老师这里告状。鸡毛蒜皮大的小事说的比天还大,真没办法。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得手把手的去教,就连怎么扫地,也不知教多少遍。记得上第一节课时,他们不知道如何起立,当你叫起立后,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在玩东西,有的在与同学打逗„„让你哭笑不得,于是必须告诉他们听到口令,全体迅速站起,放下手中的一切东西,抬头挺胸,看着老师,用宏亮的声音向老师道一声:“老师好!”坐下的时候,必须坐端正,两手放在桌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有事要举手,如何举手,举哪只手,当回答老师问题时要如何做,如何握笔,如何写字等等,一点一点边教知识边注意培养。从一开始就必须使他们意识到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我班里有这样一个叫赵宗翰的孩子,极为调皮,上课不认真听讲,东张西望,小动作很多。有时还欺负小同学,更坏的是卫生习惯不好,教室里乱扔废纸片,有时把自己弄得像只小花猫,看了让人哭笑不得。总是不交作业很令我头疼。这孩子各种习惯养成很不好,怎么会这样呢?我通过调查了解,原来孩子的父母离异而且都外出打工,长期不在家。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找他聊天,谈他感兴趣的话题,上课时随时提醒他注意听课。每天课外活动,我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单独辅导他把作 业做完,并抓住他讲礼貌的优点,在全班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他有了一定的改变,作业虽然不能全对,但能按时交了;他的转化,让我深刻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爱是多么重要,一个表扬,一个微笑,对成绩好的学生是锦上添花,对那些需要鼓励的学生则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轻松且美丽;“雪中送炭”辛苦但重要。
还有一名叫李萌涵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力没有问题,人很聪明,但上课反应有点慢,写字也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面对这个孩子我抽空给他辅导作业,鼓励他能好好学习。给他多一点关爱,我深信他会健康成长的,赶上其他的同学。
班里大多数孩子对于打扫卫生方面还是比较积极的,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做,擦黑板、洒水、倒垃圾等。教给孩子们一些上课时课堂纪律的儿歌,每一周的班会课总要提醒孩子们要注意的事项。对于一年级的工作既是琐碎的又是婆婆妈妈的,每时每刻都要把孩子们的桌子摆齐,放学后还要把教室卫生打扫,桌子擦干净,窗台、开关盒擦干净才感觉到总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每天同样的工作一如既往的开展着,这就是一年级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有时讲到口干舌燥,嗓子发哑。不过,望着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小脸孔,看到他们一天天进步,也会感到苦累值得。
其实一年级的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是什么样子。所以老师要有一颗博爱的心,爱每一个学生。微笑必不可少,严厉也不能无,恩威要掌握好尺度。这个年龄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言传身教在这个阶段尤其重要。因此做为老师必须身正心正,品行正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细节决定成败,这就是一年级班主 任默默无闻的工作,琐碎平凡的生活。
孩子们,老师和你们一样,对于当班主任这件事情,我也是第一次做,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探索,我一定会做好这件事,因为我一直坚信:只要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那么一颗颗稚嫩幼小的心灵在爱的温暖怀抱中就会茁壮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材。
一、一年级新生现状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午睡课后的情景, 因为是第一天上课, 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 所以觉得特别累, 下课的音乐响了, 也不见几个苏醒。教师提醒大家可以醒来后, 就继续在教室里看新本子上的名字, 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多接触、多了解, 多认识几个新同学。这时围上来两三个胆子大的孩子, 一个大眼睛的女孩问教师:“老师, 你怎么不睡觉?你在写什么呀?”教师说:“老师在看本子上的名字, 没有时间睡觉。”这时又凑上来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生问:“老师, 大班的老师说, 到了小学里谁要是表现不好老师会骂的, 是真的吗?”我一听忍不住笑了:“哦?真这样说的吗?”孩子一脸认真地点点头。教师暗自想:幸亏开学的第一天没有生气发火, 不然在孩子的眼里会留下可能终身难忘的印象呀!为了及时消除孩子刚入学紧张的心理, 教师就故意问:“那你今天有没有听见老师骂你?”孩子们一边使劲摇头一边说:“没有。”为了更好地维护好一年级老师的形象, 教师解释说:“上了小学, 哪个小朋友表现不好老师会批评指正, 这不叫骂。如果你表现很好, 老师同样会喜欢你, 懂吗?”孩子点点头, 放心地一蹦一跳出去了。望着他的背影, 教师不禁陷入了沉思。
一年级的新生是多么可爱呀!他们习惯了幼儿园轻松、愉快的游戏生活, 进入小学都带着好奇和新鲜感, 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会有部分新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甚至会像第二个孩子说得那样, 对小学的老师多少充满了畏惧。当孩子心理有了这种压力, 能学好知识吗?教师又怎能顺利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呢?但是作为教师, 往往会对一群杂乱无章、不懂规矩的新生缺乏应有的耐心。如打了上课铃, 一群小不点儿蹦呀跳呀唱呀闹呀, 个个满头大汗, 乐不可支。教师进来一看如此状况, “啪”的一声响, 教鞭重重地敲在讲台上。顿时, 活跃的身影全都定了格, 一张张笑脸全都傻了, 一双双惊恐的眼睛齐刷刷地指向了讲台前的老师。只见教师一脸严肃, “这可不是幼儿园了, 任你们闹任你们吵。现在上一年级了, 就得懂规矩、守纪律、爱学习。上午布置的作业写好了吗?”“没——有———”稚气的话语拖得长长的。“上小学了, 可不能这样嗲声嗲气了, 说话要干脆, 跟老师说一遍, “没有。”“没有。”孩子们的声音挺干脆, 但没有了童稚。
孩子们就在老师的威严下逐渐变乖了, 但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心的距离却拉开了。那如何善待孩子的童真童趣, 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
二、一年级新生的教育策略
1. 从熟悉校园开始
开学第一天, 教师可以牵着学生的小手带领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 认一认教学楼的名字、操场、男厕所、女厕所, 自己的教室在第几层楼, 自己坐在第几排, 在班级里有几个熟悉的小伙伴……让学生熟悉校园、喜欢校园, 减少孤独感, 增强自信心,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亲近学生, 研究学生
教师要善于接近学生, 体贴和关心学生, 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教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 , 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 掌握哪些是乖学生, 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和学生们混熟悉了, 甚至有时还有学生不经意间冒出“妈妈, 我要……”的话。等学生发现叫错了, 会情不不禁地掩起小嘴巴。教师在和学生相视而笑中, 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3. 与家长多沟通
充分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和“家校路路通”, 与家长探讨新生入学该准备些什么, 既有学习用品的准备, 更重要的是心理准备。同时, 让家长重视做好孩子入学的准备, 及时告诉孩子小学和幼儿园学习的要求有所不同。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 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小学的学习是一种义务, 要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家长应告诉孩子:上小学要学很多知识, 有了丰富的知识, 就会长很多的本领, 这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呀!这样, 就能从心理上消除孩子对学习的畏惧、紧张。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因为小学生活比较紧张, 课程多, 休息时间短, 孩子会很难适应, 家长要在家里有意识地增设有一定难度的游戏、绘画、计算等活动, 逐步延长孩子的安静时间, 以适应小学生活。
三、结束语
“细无声, 润心田”, 这是教师的一种工作方法, 一种境界, 更是一种品质。小学一年级教师面对的是六七岁的孩子, 工作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只要教师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 多呵护孩子的童稚, 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就能给他们一个快乐的、属于自己的童年。
摘要:通过从熟悉校园开始;亲近学生, 研究学生;与家长多沟通三方面探究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从而让他们早日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角色转变,沟通,家校联系,生活
参考文献
[1]王余幸, 刘筱蔼.小学新生适应障碍及预防干预措施[J].中国校医, 2007 (03) .
节目中,西西的家庭是英国爸爸和中国妈妈的跨国组合,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他们有时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比如在处理西西和小马哥的冲突上,爸爸认为这就是孩子之间的打闹,不要上纲上线,而妈妈则认为孩子的行为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就容易成为道德问题;在写作业方面,西西的爸爸认为孩子刚上学,作业不需要一板一眼,他的思维不应该过早地被约束,而妈妈则认为作业就要整齐划一,按着顺序来,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长沙举办难得一见的球赛时,西西的爸爸和儿子一起向老师请假看球赛,他认为这种经历也是一种教育,而妈妈则认为让孩子请假看球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两个人的教育观点看似都有道理,所以一些父母在看过第四期的《一年级》后,就通过微信向我提出他们的困惑:中西方哪种教育方式更好?
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就专门研究过中西方教育模式的差异。他指出,中国的教育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精深的知识、逻辑思维、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精神,所以中国孩子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在每年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数、理、化和计算机的获奖数以及总分成绩,往往是中国孩子得第一。而西方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从中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学校都有动手的课程,他们的教育反对“纸上谈兵”,注意引导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林崇德教授提出了“融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T’型人才”型的观点,就是要融合中西方教育模式的优点,既要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注意满足孩子的实践需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比如节目中西西的妈妈对他学习进行严格要求的态度是对的,不过还需要结合他爸爸更有创意的教育方式,像他通过扮演哈利.波特来教孩子们学英语,就会让孩子感到很新颖。
家庭教育需要自由与自制相平衡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会昌对北京200多名孩子进行了19年的跟踪研究,最终发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大心理特征,他将此称做“两颗种子”:一个是主动性,一个是自制力。
根据“两颗种子”的强弱,他把孩子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两颗种子都很强的孩子,比如节目中的小苹果,她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班务活动上都是积极主动,而且纪律性和自制力都很强。
第二种是主动性强自制力弱的孩子,比如昊坨和西西,昊坨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能勇于表现自己,这是主动性的体现,但是他在上课时坐不住,一遇到事情就坐在地上大哭大叫,这属于自制力差的表现。西西也是如此,他能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敢于发言,但是他的自制力也不强,规则意识差,甚至为此而丢了班长的职务。
第三种主动性差但自制力强的孩子,比如小暖男,他的情绪很稳定,学习和做事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但是他很多时候不愿主动地与人交流,在面对竞争时也有一些退缩。
第四种就是主动性差,自制力也需要提高的孩子,而小马哥可能就属于这种类型,虽然他也很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但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表现得不够自信,缺乏一个积极面对的心态,而在情绪和规则意识上,他比昊坨更容易失控。
当然,节目中孩子自制力和主动性的表现也与他们成长阶段的特点有关,比如因为性别的差异,女孩比男孩的整体表现就更为出色。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应该是培养两颗种子都发达,即培养主动性和自制力都强的孩子,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平衡教育的关键是父母要做到既民主又权威。比如培养孩子做事的主动性,就需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特点,给孩子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而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又要求父母敢于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说不,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要进行正确的惩戒,让孩子承担他所能承担的后果,借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生爱学习比学得好重要
在《一年级》节目的第五期,孩子们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场考试——语文口语考试。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考试可能是让他们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对于语言发展慢的男孩们来讲,让他们记住拼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节目中的小马哥、昊坨和西西面对看似简单的拼音时,个个面露难色。
节目中,父母帮助孩子应对考试的态度和方法,有些值得我们借鉴,有些也是需要我们避免的。比如小马哥的爸爸和西西妈妈指导孩子练习拼音的方法就值得商榷。小马哥的爸爸在教儿子拼音的过程中,采用高压态度,缺乏必要的耐心,特别在孩子没有进展时,忍不住用铅笔头敲了他的脑袋;而西西的妈妈也采用威胁要罚写的方式,逼他认真学习,结果弄得孩子边哭边学。
节目中的父母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教育问题: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造成了孩子的童年恐慌。许多父母在面对考试时往往比孩子还要紧张,在我微信所收到父母发来的咨询问题中,近一半都是与孩子的学习相关。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爱学习比学得好重要,小学生关键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当孩子面临过高的学习压力,缺乏快乐体验时,他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更有可能产生厌学。在这方面梓公主的爸爸采用的方法就很好,他通过模仿灰太狼和喜羊羊的对话,让女儿来练习拼音;而昊坨的妈妈做得也不错,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她首先表扬了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再指出孩子的不足,这就避免出现过度打击孩子积极性的情况。
父母在指导小学生学习时,要尊重孩子的特点,比如一年级的孩子还是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字和拼音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父母就需要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展现,或者结合孩子熟悉的事情来帮助他记忆,而不能采用强迫的满灌式教育,让孩子承受太多的压力。对于孩子而言,给他们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远比让他们沉浸在枯燥的学习中更为重要。
(孙云晓 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在一学期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有以下总结反思:
一、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欲望。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要想让孩子学好汉字,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爱上识字。为了让学生喜欢识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观看识字动画片。一年级刚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们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很多习惯还没有养成,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不好。而且,一年级的小孩子比较喜欢看动画片,那为什么不让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认识汉字呢?于是,我就在网上搜集适合小学生看的识字动画片。每次放的时候,孩子们总能积极地跟着动画读生字。在以后学习的汉字的时候,孩子们总能想到这部动画片里学到的知识,让我知道这种方法是比较起作用的。
2、多种游戏巩固识字。一年级的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要不断地复习巩固。但是枯燥的复习又让孩子们很反感。我尝试了很多办法,发现,学生对游戏识字感兴趣。于是我不断地学习新的识字游戏,还经常创编识字游戏。比如:开火车,小老师,接力等游戏。我还创编了找朋友、送生字宝宝回家等。通过游戏,孩子们既认住了字形,又能会用这些字。效果不错。
二、倡导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一年级学生在识字能力上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起步早,识字快,有的学生接受较慢。为了让孩子们相互帮助,培养合作意识,我在班里开展了合作识字。先自己学学认认,不会的自己找找小老师。如果你都学会了,那你就是小老师,教教你周围不会的人。这样,孩子们都会兴趣高涨。
三、关注识字方法,学会自主识字。想让学生学会认字,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效地识字方法。这一年中,我关注学生识字方法的积累,学生现在已经掌握了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数字减偏旁、归类等多种识字方法,并能主动地用这些方法认字。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电视”面包、“盐”饼干、“光明”牛奶、“洗洁精”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美丽的心座》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7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7由几和几组成.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7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关键词:数学教师,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由此看来, 习惯的养成对人生影响是多么重要。 从事了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 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 例如:有些学生不会听课, 做事时注意力不集中, 不爱读题或读题时眼睛一瞟, 只读有数字的语句, 随便不完成作业, 忘带学习用品, 等等。 这些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很多, 但大多是学生在低年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成教育训练造成的。 这就要求我们对新入学的孩子首先要做好养成教育训练。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而且对于刚刚走出幼儿园, 来到全新的环境, 老师是陌生的, 同学也是陌生的, 如何让孩子很快适学校生活, 教师就要做到事无巨细, 持之以恒, 明确要求, 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让学生介绍自己, 尽快熟悉同学, 熟悉校园生活。 教师明确基本的课堂常规要求, 让学生知道课堂上要干什么。
2.教给学生尽快认识各门课的教科书, 学会做好课前准备。
3.知道什么是上课, 会坐着上课, 眼睛看着老师。 知道发言要先举手, 回答问题时声音尽量大, 语速适中。
4.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授, 思考同学的发言, 知道回答老师的问题, 会跟着老师的引导想问题。
5.会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学具, 带齐学习用品。 写作业时, 桌面上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注意写字姿势。
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对新入学的孩子要先定好要求, 再提要求, 不能总是变化。 提出要求后就一直严格要求下去, 坚持再坚持, 直到学生养成习惯。 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常规要求不能提出的太多;二是做到后就要严要求, 不断检查, 及时表扬做得好、有进步的学生, 不断鼓励, 正确引导,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低年级的数学教科书图文并茂, 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学生阅读教材, 主动获得数学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现行教材配备了生动、实用性很强的课件, 但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先不出示教学课件, 而是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一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中内容, 并设计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问题。 如:“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等。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识字量少, 但有的学生认识的字较多, 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读题, 实在不认识的地方教师给予帮助, 然后再出示课件进一步学习。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 初见成效。 学生已初步养成了主动阅读教科书的习惯, 只要听到老师说“现在把书翻到……”学生就很快翻开书, 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阅读。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在学习 “分与合”时, 知道了4、5的“分”之后, 提问:“你知道什么叫合吗? ”“你能用恰当的符号表示吗? ”学生积极讨论, 争相发表见解, 逐步得到可以用“+”表示“合”。 学习《6—7的认识》这一单元中“解决问题”时, 在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仔细观察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图里有什么? ”“完整地说出这幅图的意思。 ”“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解答? ”学生很快按老师的引导回答了以上问题后, 再继续提问:“解答正确吗? ”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及时纠错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 我注意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看到什么说什么, 鼓励学生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话, 在学生表述有困难时, 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语句, 但不能让学生机械重复。 在学生开始回答问题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 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 等到已有相当多的学生举手后, 再根据实际情况, 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回答, 允许学生出现错误, 经过大家争议得到正确结果, 这样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另外, 在提问时要注意避免仅与经常发言正确的学生对话, 而要注意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 或在老师的引导下, 让一些性格内向、 羞涩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到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研究数学教材,深刻体会教学大纲的目的与要求
掌握教材时要做到主次分明,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去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讲课前应该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
二、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训练的自主权
我所在的小学位于比较偏僻的农村,但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们能接触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认数教学中,每个小学生捡拾几片树叶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回家给孩子留的作业就是帮父母数数秋天的收获,如今天摘了几个豆角,捡了几个豆粒,苹果树下捡了几个苹果、几个梨。
学生们学到了知识,家长们也都夸孩子上了一年级之后懂事了。在这个过程中,加减法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实际应用。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与学习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兴趣的浓厚与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进行积极地探索,同时进行敏锐地观察和较深刻地思考,达到对知识的牢固记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帮助和指导自己及家人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甚至骄傲。这样就把数学问题引申向了神秘的大自然,孩子的好奇心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些学生看到同学计算加减法游刃有余,而自己却对几加几的简单问题都很吃力,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在头疼的同时更要注意方法的得当。有这样情况的学生多半对枯燥的数字没有良好感觉,但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切大都很感兴趣,让他或她回家数数每棵红薯秧长的红薯个数,再把两棵、三棵、四棵红薯秧长的红薯加起来。很快他们的数学就会有进步,自信心也就慢慢地树立起来了。
总之,教与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在调和这对矛盾时能起着主导的作用。要充分认识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过渡的重要性,充分认识一年级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要从提高学生的學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自信上多下工夫。我也坚信,只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多努力,孩子对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并能极大地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甚至孩子能在学习中体现父母的艰辛。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安市徐流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