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11篇)
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困难很多,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化系统工程,2006年以来,我所以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工作为契机,把村村通客车工程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来抓,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市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农村公路和经营农村的客运企业基本情况
1、邵武素有“铁城”之称,地处闽北,是闽北重要的交通枢纽。现辖12镇3乡4个街道,全市总人口3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4万,全市土地面积28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15平方公里。至2005年底,全市共设村民委员会134个。现有公路总里程738.84公里,其中:国道81.184公里;省道64.096公里;县乡道路649.585公里。县乡道路总里程649.585公里;其中:县道166.198公里,乡道总里程483.387公里。(乡道指行政村-乡镇,行政村-行政村等,不含自然村和村组)。市境内已通高速公路里程约24.1公里。
2、全市从事农村道路客运经营的企业2家(福建武夷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邵武分公司、邵武市运输公司),客运站2个,共有农村客运车辆10辆,座位数186座,日发班205班次。共有农村客运班线75条,通行客运班车的乡镇行政村达129个,但还有
15个行政村未通客运班车。
二、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打好基础。根据上级有关农村客运网络建设的文件精神和方案,我局所主动向市、乡镇政府汇报,与交警、稽征、路政、客运企业等有关部门沟通,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制定了邵武市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文件,凡涉及农村客运站、客运班线许可的相关手续一律从简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该免的免、该减的减、该缓的缓,运管所自加压力,精心组织和安排,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群众拥护、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顺利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三、农村客运建设成效明显
1、农村客运网络设施明显改善。2006年以来,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13670.8万元,新改建硬化通村公路298.32公里,其中:通行政村公路216.7公里,通乡镇公路81.62公里。2009年底,所有通村公路硬化工作全部完成。同时,积极协调乡政府和有关部门,更新改造和新建农村客运站13个,建设完成农村客客运候车亭95个,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有了改善,农村百的出行条件有望得到极大的改善。
2、农村客运通达深度明显提高。运管所积极引导农村客运的发展,科学安排班次,合理延伸班线,通过发展周末班、墟日班等办法,使通达深度有明显提高。06年以来,全市新增开通农村客
运线路24条,全市共有129个行政村通了客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了96%。
3、农村客运运力明显优化。针对农村老旧客运车辆较多、安全性能差的实际情况,我所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经营者更新车辆,促使运力结构升级。06年以来,全市共新增农村客班车21辆,更新客车57辆。尤其是今年以来,我所紧紧抓住延续班线经营许可的契机,引导客运企业调整运力结构,提升司乘人员的安全和服务意识,淘汰普通级客车更新为中级客车19辆,269座,在很大程度上,极大改善了农村百姓的乘车出行条件,增强了旅客的安全保障。
四、农村客运经营现状和效益分析
1、我市农村90%以上都是山丘道路,多为非等级公路,通行条件差,出城便进入山路,且道路临水、临岩、陡坡长、弯道多,路面窄、雾大,冬季易路面结冰。由于营运环境条件恶劣,燃油消耗、机械磨损大,造成营运成本和安全风险,远高于县际等长途客车及沿海农村客运车辆,从2003年2.13元/升到现在6.42元/升,燃油涨幅达200%,占营运成本40%以上。如营运客车日行程250公里,2003年日耗油费用85元,2009年需246元。国家虽对农客实行油补政策,2006年2100元/辆,2007年3088元/辆,2008年8852元/辆,2009年5870元/辆。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远不能与油价上浮和营运成本持平,且油价还将随着物价上涨而提高。
2、由于我市农村公路的路况较差,车辆易损坏,维修材料更
换频繁,费用必然要比其他班线的客车大,车辆每行驶8000公里要进行二级维护峻工检测等。从2003年5800元/辆,2009年需15000元/辆,占营运成本18%。
3、近年来,部分偏远山区到外地打工的村民逐年增多,也有部分先富裕起来的村民为了子女能在城区就读,纷纷在城区购房或租房居住,以及购买私家车、摩托车的村民也日益增多等众多因素,客流逐年下降,淡旺季节客流反差极大,除春运旺季外,基本上平均实载率不足40%,现今农村客流与2001年相比已减少了30%。
4、在城乡接合部和乡镇村,还普遍存在微货、私家车非法从事客运现象严重,取证、取缔困难。据初步统计,私家车、微货车等多达百余辆分布在各农村线路上从事非法客运,致使农村客运的实载率在淡季仅约45%,旺季也仅约63%。
从下表2009年单车月平均收支情况可以看出,我市农村客运的经营不容乐观,随时存在亏损和倒闭的风险。以邵武至金坑班线为例:
(a)、月营运收入表
(b)、月营运成本表
单位:元
所以,我市农村客运面临严峻的经营问题,部分线路农村客运出现停运,如邵南片各线路及龙湖伐木场、二都伐木场、山口伐木场、金坑盖竹、桂林横坑、大阜岗松树坪、张厝九峰、大竹吴坑、吴家塘友好、水北际头等处于林业便道、非等级公里的偏远山区的线路也将面临无法营运的状况。
五、农村客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在全市农村客运中,平时运力大于运量,只在春运时出现运力不足现象。但乡到乡、乡到村、村到村道路上,大量农用车、货车、三轮车、摩托车等非法载客车充斥市场,使合法客运班车的利益受到较大的影响,农民乘车安全也无法保障。建议采取属地监管的办法,包干到各个乡镇政府来落实。
2、目前,由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机构一般都设在县城,管理的重点也在省、县道上,而乡镇这一层面的管理相对比较薄弱。
同时,农村运输经营者素质较低,致使农村运输市场上的欺行霸市、超载运营、乱停乱放、不按核定的线路、站点经营等现象较为严重。虽然每年都组织力量开展了农村非法客车的专项治理,收到一定成效,但鞭长莫及,致使整顿成果不能巩固,非客运车辆从事农村客运死灰复燃。,由于没有得到乡镇政府的有效支持,成效也不太明显。
3、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发展农村客运不是一句口号,在资金和政策上,为农村客运经营者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切实为农村客运经营者减轻负担,减少税费,降低其经营成本费用,特别是目前油价具高不下的情况尤其重要。否则,农村客运经营效益差,经营者无利或微利,必定不愿经营和开辟农村客运线路。
4、农村客运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应确定其有公益性质,享受与城市公交相同的待遇。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重要保证是,让农村客运班车享受到城市公交车一样的优惠政策及各种税费减免待遇,尤其是保险费用极高,更何况农村客运班车承担着短途客运,与城市公交企业相比其经营条件更差,路况差,客流不稳定,运营成本高,这是很不公平的。
关键词:农村,道路客运,网络
浙江省作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区域, 农村的性质已经发生很大改变, “一镇一品”的经济模式已经形成, 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交通运输设施已经慢慢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农村小区化、乡镇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必然也伴随着出行需求的急剧增加, 由此运输作为其中的关键因素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 迫切需要加大农村道路客运网络的建设, 以提高农村交通运输通达度, 从而进一步助推浙江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1 现阶段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村公路和平原三级农村连网公路的投入使用, 对浙江省的道路运输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实现“开得通、留得往、有效益”的长效机制, 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经济、便捷的客运服务, 是当前农村交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目前浙江农村道路客运网络的建设好存在着如下问题:
1.1 农村客运需求大, 居民“乘车难”仍然严重
根据浙江统计资料, 浙江省现有农村人口3500万, 每逢春节、五一等假期间村民外出旅游与走亲访友出行增多, 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原本的理念主要是实现路通, 对车通以及安保设施的配套并未体现应有的重视, 因此各地实行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陷, 例如, 第三层次公交班次较少, 客运网络不够完善, 冷热线捆绑无法实施;传统客车难以经营。受道路条件和乘车人数的限制, 经营山区农村客运成本高、收益少, 难以长期经营;服务不能满足需要。据深入了解, 农村群众期盼的不是可供乘人的客车, 而是既能乘人又能同时携带一定数量农副产品的车辆。
1.2 非法客运现象猖獗
在某些区域, 由于城乡公交 (特别是三级公交网络) 等农村客运网络并不能很好满足居民出行, 使得一些非法客运车辆严重扰乱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 抢夺了正规客运班线或者合法运力的客源。这些非法客运一般从不进站, 行人招手即停, 到处拉客、抢客;漫天要价, 甚至出现甩客现象;车型杂乱, 私家小轿车、微型货车、拖拉机、摩托车、等, 五花八门, 都可以成黑车, 见人就喊, 见货就拉, 安全隐患十分严重;无线路牌, 其起点、终点站都由车主自己说了算, 经常到处兜圈。
1.3 不能安全监管和规范成为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完善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某些地区实行冷热线对接、区域经营的办法来发展农村道路网络客运, 甚至有时为了发展农村道路运输市场, 采取的是对于一条线路只有一个经营者营运, 只确定每日最低班次, 而班次总数、发班时间等事项均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对客运量相对较大的片区, 可采用滚动发车、定线循环运行的营运方式;对客运量较小的地方, 可实行客运班车片区经营;对不适宜开行日班的线路, 可视情况开行隔日班、周班、赶集班、朝发夕归班或电话叫车等方式。这些方法的实施固然对农村道路客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运输体系的规范缺乏, 有重大的安全隐患, 并且由于商人的逐利本能, 极易酿成不良事故。
1.4 场站建设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面临困局
据了解, 目前浙江乡镇准四星级/五星级客运站、港湾式停靠站大部分建设在乡镇街区的外缘, 这也是为了尽量节省建站资金, 但是客运站均在街区边缘, 交通非常不方便。甚至在某些乡镇, 由于距离和出于方便考虑, 客运站并没能有效利用, 所有的公交车或者合法运力均在街区发收车, 不仅占据了街区正常交通, 而且对街区居民小区和商户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1.5 农村公路“网络化”、“一体化”程度依然较低
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化建设, 其中的基础是道路网的形成与完善, “乡村康庄工程”实行以来, 浙江省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浙北浙东地区更是率先实现了“双百”目标全覆盖。由于理念、资金、规划等因素导致目前农村“断头路”现象出现, 而建设、管理、养护、运行等一整套机制并未有效形成, 三级农村网络与一级、二级道路客运网络没有形成“连网”、“接网”。
2 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发展对策
2.1 积极推进农村道路网建设
要逐步提高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水平, 使道路网连网, 并且应该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 有计划、有条件、有重点地对部分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明显, 地方积极性高且资金落实的, 符合条件和要求的, 能联片成网的农村公路, 重点是通村公路优先安排联网建设。
2.2 促进道路运输市场步入良性循环
要扎实推进农村道路运输市场整治活动, 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强化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力度, 成效显著, 初步实现了“强化管理, 规范行为, 稳定市场”的目标。
2.2.1 打击黑车, 整治市场。
长期以来, 浙江省始终把“打击黑车, 整治市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切实整治无证营运行为, 规范运输市场秩序, 维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首先要认真仔细地开展对城乡运输市场的调研工作, 分析情况, 查找出农村客运市场屡经整治却未见根本好转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打击整治与强化监管”相结合的总体方案, 通过“边宣传、边整治”, “先整治后规范”,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 持续打击“黑车”非法经营行为, 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2.2.2 整治道路运输市场。
全生产工作汇报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心下,一直以来,我指挥部始终把安全生产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作为我们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指挥部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现将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做以下几点汇报:
一、加强学习,不断强化队伍的安全素质建设
我指挥部及时组织人员参加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宣传、贯彻执行。
二、注重安全教育培训
要求项目部积极做好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生产安全素质。及时对各工种进行专业技术、安全教育培训,要修各特种设备人员持证上岗。指挥部通过每月例行安全会议、日常宣传等手段,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专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
三、狠抓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安全检查制度
有力的安全监督检查是落实安全规章制度的保障。我指挥部终坚持做到“有规必依,违章必纠”,适时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把一切不安全生产的因素消灭在萌芽中。目前施工现场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现场个别部位,临时用电不符合TN-S系统配电要求,保
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系统概念不清,乱接现象普遍存在。
2、塔吊安装单位提供的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全,塔吊未经验收而进行作业的现象仍存在,存在安全隐患。
下一步工作打算:
1、配合上级领导部门搞好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加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对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杜绝违章操作、违规生产的行为,消除事故隐患。
虽然第三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下一季度我指挥部会加大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扎实、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确保工程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
城口县庙坝镇罗江村党支部、村委会
(2011年12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城口县庙坝镇罗江村位于罗江河上游,距城口县城25公里,幅员面积15.8平方公里,辖15个社、368户、1474人,劳动力880人,耕地面积2447亩。自2008年12月被列为重庆市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老促会、农委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罗江村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于后。
一、示范村建设推进情况
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罗江村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全面落实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以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主线,以产业培育、村级公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农房风貌改造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推动村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强力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生产加快发展。
一是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通过三年努力,培育形成花卉苗木这一特色产业,现有苗木基地186亩,产值269万元,带动62户农民每户增收7100元;通过大力引导,新发展毛猪养殖1120头,新增产值202万元,带动350余户农民每户增收3500元;通过对接加工企业,发展山地鸡规模养殖24600只,总产值197万元,带动103户农民每户增收6600元;新发展韩国萝卜320亩,豇豆80亩,洋姜105亩,使农民获利48万元,带动110余户农民每户增收4400元。
二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一是通过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劳务输出,2011年实现劳动力转移140余人,创收150余万元;二是农民就地务工大幅增加,带动22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3500元。
三是巩固传统增收产业。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牛、山羊养殖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蜂活框养殖。鼓励农民改造旧茶园,连片发展茶叶产业,充分利用高山笋竹资源,通过实施低产林改造提升经济效益。传统增收产业新增产值98万元,带动24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4100元。
据估算,2011年人均纯收入将达5600元,与2009年相比户均增收1万元,90%以上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二)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大力改善交通条件。三年来,罗江村级公路实现从无到有,到覆盖全村80%农户,现已修通16公里,硬化3.5公里,基本解决了12个社1228人的交通运输问题,还有4公里村级公路已纳入规划,正紧张筹备准备施工。三年来,新建人行便道10公里,改善了4个社112户455人的出行条件。
二是全面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借助示范村建设机遇,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新建水池3个,160 立方,维修水池15个、600立方,更换供水管道12000米,实现罗江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三是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三年来,新修河堤473米,保护农房32户130余人,恢复和保护耕地14亩。2011年10月新启动老屋营300亩土地整治项目,将使14社、15社42户128人受益。
(三)全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村风文明进步。
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工作。三年来,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覆盖率达95%以上,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全民养老保险政策,覆盖全村人口;认真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已有586人自愿转户,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二是认真搞好社会服务工作。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村村通广播,传播科技知识和先进理念。利用卫生室、三农服务站,满足农民就医、农资服务需求。利用图书室、运动场等设施,组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村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并于2011年1月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四)认真搞好乡村建设,促进村容整洁卫生。
一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三年来,沼气池建设从无到有,到覆盖全村的60%,建成沼气池188口,沼气服务站1个,推动清洁能源进入广大农户,并建立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长效机制。
二是大力实施风貌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通过实施主干道农房风貌改造,农房品质大幅提升,文化底蕴集中展现,为生态旅游开发和新农村整体形象增添了不少亮色。同时正在进行D级危房和C级危房的调查摸底,争取用一年时间全部消除D级危房和C级危房。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把环境整治作为常态工作,通过整治,做到了房前屋后无淤泥,无乱搭乱建,乱摆乱放;通过沼气池建设,人畜粪便入池,有条件的农户,做到厨房、厕所、畜圈三分开;对人行路硬化了的地方实行分段包干,生活垃圾在指定的地方深埋或焚烧,全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卫生村”。
(五)注重搞好自身建设,促进民主科学管理。
一是阵地建设取得巨大改观。原罗江村公共服务中心,面积狭小,年久失修,更无真正意义上的接待室、会议室等办公室,村上开会或群众办事都十分不便。2010年4月异地重建后,现在的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400平米,占地面积1000平米,硬化院坝300平米,绿化100平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文化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农资超市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并通过认真落实“三项制度”、“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打造成为了服务群众的示范点。
二是组织建设得到大力提升。通过充分发挥党支部、村委会主导作用,建设党务村务监督组织,配齐配强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引导团支部、妇联、民兵连、残疾人协会、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认真履职、发挥职能,打造了一支坚实有力的村级管理队伍。
三是民主管理得以贯彻落实。认真推行听证会制度,对村上重大问题搞好“四议两公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
二、今后工作重点
当前,罗江村正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九重山的开发,打开了罗江旅游生态村建设的大门;工业园区E区的落户,将让罗江成为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城万快速公路通道的修通,让罗江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人流物流的汇集和企业的集聚,将带动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和群众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落实“二十字方针”,明确工作重点,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奋力推进罗江实现
跨越式发展。
(一)发展现代产业
一是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在发展苗木产业、山地蔬菜产业、山地鸡产业时,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发动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对村社集体资产进行量化确股,发展规模经营,让广大农民享有按股分红的权益,使农民获得更稳、更高、更持续的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二是服务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工作。认真解读农民土地承包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三权”抵押融资政策,全程服务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协助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这一困境。
三是发展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借助市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努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扶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发展微型企业。借助九重山开发和园区建设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打造创业街,繁荣夜市经济,发展个体工商户。
四是发展劳务经济。一是借助园区企业入驻投产的机遇,针对性地培训,增加就近就业;二是认真做好渠道建设,做好劳动力输出。
(二)推进城乡统筹
一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村级基层文化、体育、村邮站、村卫生室等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二是建设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集约利用土地,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农房品质和市场价值。引导农民到新村和小城镇集中居住。
三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借助庙坝镇场园一体化建设机遇,按照功能分区,打造成为产业坚实、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罗江河上段中心村。
(三)发挥组织作用
扎实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强化学习锻炼,提高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中坚带头作用。加强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学习培训,大力解放思想,大力培养团结协作、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加大阵地建设力度,努力打造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搞好民主管理。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荒,农村劳动力紧缺。村内劳动力大量外流,形成大量的“空壳户”,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缺乏有生力量。
二是融资难。农村抗风险能力弱,农民融资困难。
三是缺乏优势的农业发展项目。除了传统种养殖业,没有形成覆盖全村、带动周边的优势发展项目。
四、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
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罗江示范村建设,特别是产业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请求市县老促会、农委及相关部门帮助推荐引进优势农业产业项目,带动罗江村加快发展。
总之,我们决心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加快罗江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如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让老区群众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
2012年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把我镇新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就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一)广泛深入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建设积极性为再次掀起建设新农村的高潮,我镇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农户,宣传2012年度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富裕型小康生活;二是利用板报、岩标、大小会议等形式,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再次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风尚。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创建活动,丰富 1
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农民破除迷信,移风移俗,自觉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2、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建立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购买科技书籍,建设村级科普书库,为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平台。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3、开展“培训进村”活动,培育新型农民。通过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党员素质教育工程”、“阳光工程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新型农民。目前,全镇举办农业科技、形式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劳务技能等各类培训共230余次,培训村民18000余人次。目前,全村有8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三)农业产业发展
为推动农村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在各级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协会加农户的模式扎实抓好农产品的开发。现**总面积26900亩,注册专业合作社6个。
(四)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建设。今年全镇铺筑油路49公里。
2、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基本农田384亩,实施安全引水5处,使全镇饮水问题全部解决。
3、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沼气池200口。
4、整体搬迁1处,全镇达到8处,旧村改造1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村按照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
2、条块分明、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相互协作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3、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建设的认识不足,目标任务不明确;
2、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3、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
5、各项建设资金不足,制约示范村发展。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和措施
(一)以苹果为主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按照“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模式,力争达到户均一口沼一头猪。
2、全力实施“五大技术”,提高果园管理水平。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1、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建设。在现有农村公路建设成绩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
2、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加开农村沼气池建设步伐。带动改厨、改厕、改圈,改善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使农民生活质量、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4、加快旧村改造工程进度。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来这里进行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十一五”时期全党、全社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市委和区委两个《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一个突出的重点和亮点。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郑重提出,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特别是对我区这样一个农业大区来说,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导作用。下面就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基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发展思路、今年的总体部署和当前主抓的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发展基础
(一)基本情况。全区辖6个山区丘陵乡镇,4个平川乡镇,289个村民委员会,410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6.62万人,农户8.16万户。耕地面积65.61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46亩。“十五”时期是我区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最好时期之一。wenmi114.com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的挑战,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特别是2005年,我区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领全局,全力加快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示范基地建设,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区间,为“十五”划上了圆满句号,也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3元,基尼系数0.2895。是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之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5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区)。
(二)生产发展方面。我区遵循“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发展战略目标,持之以恒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蔬菜年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年总产量12亿公斤,是全省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是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红枣面积30万亩,面积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是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200万公斤。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万吨,奶牛养殖规模达到7360头。全区现有4大类、12种优势农产品。基本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农业生产向科技化方向发展,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年培训农民20万人次左右。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信息网络、畜牧防疫四大体系已形成一定规模。劳务经济规模逐年壮大,农村劳动力已转移4.3万人。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人均比税改前减轻负担70.26元。
(三)生活宽裕方面。“十五”期间,全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4平方米。基础教育水平的质量显著提高,区、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初步建成。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市区—乡镇——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已经形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不断完善。通油(水泥路)村284个,行政村客车通车率达到98.2,通有线电视41个。着力构建以农村五保户供养为重点的农村特困户救助体系,全面启动了城乡贫困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四)乡风文明方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农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451元,占农民现金收的11.7。东阳镇、郭家堡乡南关村分别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修文镇开创了富于农家气息的文化大院活动阵地。
(五)村容整洁方面。全区节水面积达到27万亩,有效浇灌面积38万亩。饮用自来水人口比重达到75,饮用氟改水人口比重达到92。森林覆盖率达到28.5,连续13年无森林火灾。环境、生态已步入国家级先进行列,2005被评为全国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村村通”工程实现农村公路与国、省道互相配套,极大地改善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东阳镇是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镇、山西省35家小城镇建设中心镇。修文工业基地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推动区域内“两镇七村”城镇化发展进程。5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15年规划初步完成。
(六)管理民主方面。全区农村广泛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推行“一卡双制度”、“双培双带”等制度,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完成,村民参选率达到95。一大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以“3.25”、“7.25”公开日制度为重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困难
与问题
从上面可以看到,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大多数乡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总体上讲,农村仍然是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三农”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业生产环境较好,但整体水平不高;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但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还不协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农
民并不富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基础仍显脆弱;农村发展的阶段性效果较好,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后劲仍显不足。具体讲:
一是农村经济特色不突出,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占全区人口一半的农业人口,一产GDP贡献率只有8.5,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业发展基础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丘陵乡镇农田水利设施还很落后、渠系配套程度不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推广运用水平还较低,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农业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较低。
三是城乡差别仍然很大。虽然我区2005年农民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但城乡差距总体呈现拉大趋势。“十五”期间,我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8981元;相比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6.8,达到4103元。
四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存在着城乡失衡的问题。表现在农村的公共服务不到位,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业保险等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五是财政投入不足,统筹城乡发展能力还很弱。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一直以来是财政贡献大户,上交比例在81—75之间。财政“缺口”大,是典型的“吃饭财政”,中央和省、市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包揽区、乡、村三级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镇(街)村负债规模大,集体经济空虚的现象突出,农民自身投入能力弱,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从理论层面看,新农村建设需要财政收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20的财政背景,而我区财政收入只达到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远没有达到要求。
三、发展思路
今年的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已明确要求我区到“十一五”期末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标准。今年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核心、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为重点,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发展方向,创新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试点先行,推进公共事业,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域。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13元,增收10以上。
四、今年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
今年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主要从奠定经济基础、营造发展环境、创建物质载体、提供社会保障等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引深区域化、推行标准化和提升产业化上全面创新现代农业的运作方式,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经济基础
一是继续推进以优势区域布局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平川蔬菜上设施、丘陵干果加高效、畜牧特色抓奶牛、水果科技增效益”为指导方针。蔬菜:面积稳定34万亩,优势区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温室大棚面积达到5.6万亩,力争蔬菜单产、总产、外销量、加工量、总收入和纯收入等六项指标以较大优势位居全省前列;建设修文、张庆两个3万亩蔬菜片和修文万亩芦笋基地。干果:稳定红枣30万亩面积,继续推广“四个一”种植模式;实施“1357”工程,把美国大杏仁和核桃种植加工作为一项特色产业来抓,新增树生果仁面积1万亩。畜牧业: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0800吨,奶牛存栏达到10000头,新增高标准养殖示范园区10个。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果实套袋6000万个,高光效树型改造5000亩。
二是继续推进以农产品标准化为核心的品牌战略。成立“区标准化生产办公室”,统一印发我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大面积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适口性、外观性、营养性、生态性、安全性”的现代农产品内在品质要求,以一流农产品打造优势品牌集群。我区“四眼井”陈醋和“晋一鲜”蔬菜已被列入晋中市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十大产品之一,将进一步予以扶持壮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重点引导和扶持张胡温室示范园区、华玉荣香椿、德御农贸和亿冠隆枣业等企业、园区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演武和王村鸡蛋、泽榆猪肉、博瑞乳品、润泽园肉羊抓紧取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保护本地名优土特产品,对长凝大蒜、什贴小米、东赵小白梨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给予重点扶持。利用农交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展示我区农产品品牌。继续加强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和金威、金贝、中华羊驼等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依托示范园区这一有效载体,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集约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
三是继续推进以加工龙头为核心的产业化链条延伸。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引导和鼓励各类工商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产业化经营,兴办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从项目申报、手续审批、土地征用、资金支持和软环境治理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非农企业、工商大户进军农产品加工领域,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二是创新发展机制,以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重点,积极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双赢。三是重点突破。红枣加工、保鲜能力翻一番,达到400万公斤。泽榆公司建设定点屠宰二期工程,建成1500平方米的熟肉加工车间。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业投入、培育新型农民、延伸服务体系,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上实现新突破,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发展环境
一是吸引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共同发展。这些年,财政面向农村的投入,有力地支援了农村生产支出、农业基建、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等,资金量也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投资渠道多,资金使用分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我们进一步推进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的转变,统一规划,整合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办大事。在增加增量投资方面,今年财政农业投入比去年增长20,总额达到360万元。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方面,我区目前已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0万元、省良种繁殖项目270万元、涂河整理项目1000万元、东阳氟改水项目286万元等,正在积极争取威特公司二期扩建工程省级项目1600万元。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资金增长的长效机制。力争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用财政投入带动信贷投入,用内资带动外资,以小带大,长期坚持,确实收到实效。
二是通过培训转移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培训转移工作。一是农业科技培训,围绕12种优势农产品,开展种植养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今年配合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确定2个农业科技示范乡镇,每个乡镇重点培育500个示范户。二是农村劳动力培训。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目的,以专业农民、失地农民、农业富余劳动力为主要对象,以加强专业培训为重点,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1-2门实用技术,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抓住今年开展的“2006春风行动”等利好政策,力争完成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8000人、转移4000人的任务。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三是农业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一是良种繁育与畜牧防疫体系,建区级冷配中心和3个配种站,新建奶牛良种繁育场;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二是信息网络体系,在龙头企业中新建10个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新推广“三电合一”用户2000户,全区累计达到7000户,培育信息网络示范村3至5个。三是市场营销体系,加大对山西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的支持力度,争取早日开工;新建投资5000万元的粮油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完成投资20;重点健全红枣销售网络,使销售量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普家乐连锁服务网络建设,完成8000平方米配送新库和75个农家连锁配送店改造。四是综合执法体系,正式建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五是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是建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自愿的大前提下,帮助、扶持农民组建一批有产业优势和产品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民办的有限责任公司改造成“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区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100个,其中规范45个、发展和改造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建设高标准合作社10个。
(三)建设两个试点,加强一个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创造物质载体
一是新农村试点建设。新农村建设今年总的要求是“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启动试点”,贯彻实施省“千村试点、万村治理工程”和人居环境治理工程,每个乡镇选择农业、城郊、工矿、贫困等不同类型,至少建设2个中心村。高起点规划,不仅考虑农民现实的基本生活,还要考虑长远的安全、卫生等环节;高标准建设,加快农村路网、饮水安全、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重点抓好各方面建设的内容在示范村的综合集成,把沼气村、信息村、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建设等与新农村试点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一批新农村建设亮点工程,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及时总结经验,评价建设效果,引导其它农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5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15年规划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进一步充实内容并最后确定下来。指导有条件的乡镇制定2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15年规划。重点建设修文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修文工业基地,较好地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三是以改善水利生产条件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水”方面,突出抓好东阳氟改水集中供水、世行水保、安全饮水、修文节水和旱变水等工程。安全饮水工程要解决12个村、1.63万人、1500头大畜的安全饮水问题。普及农村沼气500套,建设沼气示范村1—2个,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成200公里村村通工程。
(四)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社会保障
有序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其支持农村发展的主渠道作用。教育方面,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农村学校41项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医疗卫生方面,实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程,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个,在丘陵山区空白村建立中心村卫生所。巩固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五保供养制度,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认真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突出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化扶持三个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本素质建设,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重点做好100人以下自然村的撤并工作,全年完成扶贫移民1500人。以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为主体,实施农村文化共建工程,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
五、积极落实春季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开好头,起好步
一、客运市场的现状
当前客运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两面性,表现为快速发展与问题并存。其表现为:
(1)、客运市场发展迅猛
一是旅客运输呈现大增长。道路客运在我市综合客运输体系中一直稳居主导地位。二是客运运力呈现大发展。通过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全市道路客运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现有运输公司4家,从事市内运输的各类客运车辆230辆,客车逐步向高档化、舒适化方向发展,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三是客运网络呈现大提高。截止到2009年底,平均日发班车238个班次。全市13个乡镇都通班车,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 %。
(2)、客运市场问题较多
我市道路客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道路客运市场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道路客运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全市交通运输业健康和谐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是经营模式落后。最突出的是车辆挂靠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是由经营者个人出资购车承包租赁运管部门批给企业的线路,向企业缴纳管理费,产权不清晰,线路、车辆名义上属企业,而实际上归个人经营和所有。而挂靠车主为达到经济目的,常将班线运输规则置之脑后,采用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部分经营者运营多年,垄断市场,干扰客运市场管理,影响行业形象。
二是运量相对失衡。由于受地域、人口、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农村道路客运因农活和季节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旺季时运力不足,淡季运力相对过剩,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客流量的不均衡,冷线热线反差很大,造成客运车辆大多挤在客源多、道路状况好、经济效益高的热门线路上,而支线、冷线无人问津。现行的管理手段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是矛盾纠纷突出。非法客运车辆进入客运市场,扰乱了城区客运市场秩序,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危害人民群众安全,形成社会不和谐因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经营者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体制和管理机制,置服务质量、市场信誉于不顾,不择手段拉客、抢客、倒客、宰客、甩客、欺行霸市,旅客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正常营运车辆利益受损。
四是企业管理薄弱。由于挂靠经营者不是企业职工,企业对其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出现业务纠纷和矛盾往往不能及时解决。企业虽避免了经营风险,但避不开安全风险,多数车主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多。
五是行业管理粗放。客车在车站内尚能接受管理,经营相对比较规范。出站上路后,由于市场庞大,从业人员素质较差,缺乏有效监管,上下连动性差,政令难以畅通。同时,由于农村道路客运市场准入门槛低,经营主体呈多元化,虽然实行了一线一个车队,但大部分是一家一户一车,规模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
二、我站对客运市场健康和谐发展的主要对策
针对当前客运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重点整治,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突出采取“优化、放活、规范、严管、提高”等措施,加强道路客运市场管理,促进道路客运行业公平竞争,建立健康有序的道路客运市场,全力营造加快发展、构建和谐客运的良好环境,促进道路客运行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1)、优化——即优化客运运力结构
积极发展乡村客运,鼓励专业运输企业“车头向下”,大力开拓农村客运市场。在农村客运班线上运营的班车可采取区域经营、循环运行、设置临时发车点等灵活的方式运营。
(2)、放活——即放开搞活客运市场
积极引入社会各类资金参与客运运输,大力发展股份制经营,破地区封锁和垄断,促进道路客运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要分期分批全面清理客运企业的挂靠车辆,最终形成“线路经营权明确、车辆产权清晰、企业管理规范、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的道路客运健康发展新格局。为了避免出现在客流多的运输线路上经营者一拥而上,而在客流少的冷线上无人问津的局面,可以试行热冷线捆绑经营,或者给予冷线经营者一定时期内独家经营的权利,还可以根据市场和服务质量情况优先予以倾斜,授予其继续(独家)经营的权利。
(3)、规范——即源头规范客运经营
按照构建大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原则,根据上级每县市一路一网一公司的要求,我们希望整合现有荥阳客运企业资源,进行集团化改造,做大做强我市客运企业。随着荥阳东引东进的快速发展和荥阳撤市设区的推进,对交通客运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荥阳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我们希望能改变目前经营模式,降低票价,提升服务,实现现有客运车辆的公交化经营,用形式的转变促政策的转变,使荥阳在融入郑州的进程中实现交通先行,保障各乡至荥阳的乘客方便、快捷、安全的出行。
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体系。重点完善客运车辆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主要是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择经营者。要大力推行车辆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车辆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质量信誉考核。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积极推行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制,废除客运线路终身制,根据客运线路的流量、投入运力的价格和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客运线路经营期限。经营期满后,根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情况确定其能否继续经营,切实解决客运市场只进难出问题。积极推行汽车客运站标准化建设体系,包括形象标准化、环境人本化、管理智能化、服务规范化,做到车站外观、色彩标志化,站内设施和导向标准化。为多种经济成份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
(4)、严管——即严格把关监督营运
一是严把客运市场准入关。对申请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当事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审批。二是严把营运客车技术状况关,客运经营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客运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客车技术状况良好。三是严把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狠抓培训质量,提高营运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四是全面落实客运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车、人,建立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责任网,加强车辆运行管理和监督,强制推行营运客车承运人责任险。
(5)、提高——即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客运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对客运从业人员加强行业教育培训,实行定期教育和培训,使客运从业人员真正达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村庄规划
加大对村庄规划的投入力度,对市定和县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采取县财政拿一点、乡财政拿一点、驻村帮扶单位拿一点的办法解决。并且规定了具体的金额,年底进行考核,对完不成任务乡镇通报批评,并扣除县财政的补贴资金。对市定和县定的68个重点村,已有31个村完成了规划,其中县定22个重点村全部完成规划,其他村规划正在进行中。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0万元做为“以奖代补”专用资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奖代补”具体实施办法,对村庄铺路、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进行奖励。
(二)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工作机制
督促各乡镇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固定了的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建立健全了档案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新农村建设调度会制度。由胡长玉部长负责召集,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度会,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协调、总结、安排、部署,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分别于3月28日、7月3日和10月15日召开了三次新农村建设调度会,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县级领导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对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部署。
(三)多方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在范县电视台25、42频道开辟了《聚焦新农村》栏目,下设新农村、新风尚、新观察三个子栏目,全面报道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作法、成功经验与工作成效,目前,已制作播出6期。在大河范县网首页醒目位置开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栏目,目前,已制作了政策解读、新农村建设动态、驻村工作队等9个子栏目,编发新闻信息300余篇。在《濮阳日报》头版头条发表4篇报道。共编发《范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42期,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四)抓住重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充分利用春季大好时节,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了以“三清”、“三治”、“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活动,下发了具体工作方案,出台了《2010年县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的实施办法》。指导全县乡村都制定了《村民卫生公约》,22个重点村全部明确了专职卫生保洁员,负责清运垃圾、管护林木。结合生态县建设,在全县开展了村庄绿化。今年春季22个重点村共植树10万余株,庭院植树8000余株,绿化率达99%。市定和县定68个重点村都对村内主副街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全县村庄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五)加强督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以来,由县新农村办公室牵头,抽调卫生、城建、环保、文明办、广电局等单位组成了专项督导组,对全县及22个重点村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绿化美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工作队驻村帮扶情况等工作进行了10多次重点督查,并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六)多措并举,加大驻村帮扶力度
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村,县直单位后备干部驻村帮扶,乡镇主要领导包村,乡镇后备干部长期驻村的工作推进机制。每个市定和县定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都有一名县领导联系,定期调研,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县直单位实行科级后备干部包村、驻村,并提出具体的帮扶标准和措施。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长包市定和县定重点村,乡镇后备干部长期驻村,着力解决重点村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与驻村帮扶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每次召开会议和布置新农村工作都让工作队参加,及时与他们沟通协调,互相了解情况。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管理,定期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有效地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驻村帮扶单位帮助新建学校一所,打机井8眼,新建村级道路11公里,引进帮扶项目8个。
另外,总结推广了王楼乡赵海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经验,逐步在全县有条件村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农村管理新模式,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新农村建设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进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不够。个别乡镇和部门推进新农村的措施不硬,没有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个别县直部门对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心不强,支持力度不大。群众自发、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没有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开展相应的工作,但目前,大多数部门都没有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三是资金、项目整合使用协调难度较大。项目资金建设部门各行其是,难以协调,导致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重点不突出,不能发挥整体效益。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组织建设,凝聚民心
xx村支部,在带领广大群众走富裕道路,同时注重自身建设。首先两委班子建设。我村党支部换届后,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一方面,强化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把具备“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能力和素质的干部进入村班子,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各支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合作,增强工作合力。实行两委班子交叉任职,现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4人交叉任职。遇事多商量,多交换意见,进行沟通,办事公平、公正、公开,避免了党支部、村委会“两套马车”和村支部书记管事、村委会主任管钱“两张皮”的现象。其次是从抓党员队伍入手,常年坚持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学党章,学科技和义务植树修路等组织活动,使党员在工作中都走在群众前头,全村55名党员,被群众称为一面旗帜。xx年9月花去资金7万余元,新建村支部办公大楼440m2,真正实现了学习有地方、办公有场所。第三是注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将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同时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培养后备干部,我村现有村级后备干部4人,其中党员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人,平均年龄36岁。
二、群策群力,发展经济
xx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自然条件差,易旱易涝。前些年,大部分村民常年以种粮为主,一年到头收入很低,难以致富。以余友华为支书的村支部一班人,针对全村现状,多次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广纳意见,因地制宜,明确了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招商引资促经济。村党支部强化发展意识,把加快发展列为村“两委”班子的任期目标。按照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结合村情,理清了发展思路,利用村资源,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喜庆花炮厂,引资资金达60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就300人,年收入增加近500元。为村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交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紧紧抓住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2008年我共有计划32个项目112.4公里。到目前为止,共硬化农村公路152.8公里,计划内27个项目已完工,5个项目在建,共完成88.9公里,全部完成后通达率达到73.5%;
计划外提前实施27个项目,共完成44.6公里;全部完成后通达率将达到86.2%;县通乡公路完成19公里;专业养护公路200余公里。为方便群众出行、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做法是:
一、领导高位推动,优惠政策频出,促进了农村公路建设步步升温。
一是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摆上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县委、县政府站在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当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列入县委县政府督办的12件民生工程和“六大战役”之一,作为年度综合考核评比的重要指标。县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农村公路建设。
二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县委书记陈荣高就农村公路建设两次到县交通局进行调研,指导公路建设。县长程文多次听取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调度进展情况,解决有关问题。领导的高位推动,使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形成强大的合力。
三是县委县政府政策资金给予重点倾斜。按照“市场导向、内外沟通、相互衔接、快速便捷”的原则,编制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万年县2008年—2020年交通发展规划》已获县人大常委会批准;为了实现有路必养、养必有效的目标,县政府出台了《万年县农村公路养护办法》;为了提高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县政府财政预算400万元以奖代补,并逐年增加。
二、部门乡镇支持,群众积极参与,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规模与速度齐头并进。
一是县直部门通力协作,责无旁贷做工作。例如:县发改委每年年初把农村公路立项、报批等工作作为重头戏来唱,县财政局确保了建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在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交通局采取多种形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一是通过配套资金、包工头带资、政府采购水泥利用厂家资金的办法来加快建设进度;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积极鼓励提前实施。
二是乡镇全力以赴,你追我赶竟风采。各乡镇把修路作为向群众承诺办理的开春之作,列入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成立了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为站长的交通管理站,使农村公路建设常年有人抓、有人管。不少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等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建设工地,通过调度会、现场会和人大代表视察等形式,督促进度,检查质量,解决问题。有的乡镇对本辖区农村公路工程所发生的地方税款,采取先征后奖的办法以奖代补。乡镇与乡镇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竟相多修路、修好路的浓厚氛围。
三是群众涌跃参与,慷慨解囊行善事。为保障公路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各村将动员会开到村小组,将道理讲透到每一户,广大村民积极响应、热心捐助。齐埠乡盘田村有一在外工作同志听说家乡修路,慷慨解囊40万元;上坊乡鸭脚树村通过“一事一议”人均出资高达600元。所有施工村组都成立了以老党员、老村民、老干部组成的“三老”义务监督员,严格监管公路施工质量。
三、机制不断完善,措施有力有效,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严”字当头抓质量。严把工程质量源头关。坚持县道由交通部门为业主、乡道由乡镇为业主、村道由村为业主。县交通部门负责施工业主的培训、指导和监管,业主单位按照招投标程序选择施工单位,依照合同严格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建设关。县交通局成立了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站,对工程质量做到“一落实三监控”,“一落实”即落实设计、施工、监督和业主责任制,实行工程质量终生追究制。“三监控”就是坚持施工单位自检、乡政府复检、县交通部门抽检,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严厉查处违规劣质工程。在农村公路质量管理上实行铁着面孔、铁着心肠、铁着手腕的“三铁”要求,严格执行“一次黄牌警告、两次停工整改、三次清退出万年农村公路建设队伍”的措施。
二是创新机制抓养护。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办法》,落实了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机制,做到了建养分开、建养并重,明确了养护责任和资金来源渠道。县交通局成立了公路养护公司,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行养路公司化、经常化;县道由局养护公司养护、管理,做到常规性小修保养全部由养护工人进行,大中修包工不包料;各乡镇组建了交通管理站,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建养工作;今年交通局挤出30万元为10名养护工人购买了社保,提高了养护工的工作积极性;县财政每年直接补贴各行政村2000元进行村道养护。对计划内项目,每公里补助资
金1万元用于培路肩和栽行道树。
三是多方服务抓效益。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力度,坚持路修到哪里,车就通到哪里,至今已建成2个乡镇客运站,60个候车亭,行政村通车率达95.6%,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民的出行难问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是农村公路建设需求量大,而上级给予的指标少;二是自然村修路呼声高、申请量大,但能挤进计划的路非常少;三是建设里程多、数量大,但严格按标准建设的路十分少;四是县以上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多而大,但乡村专职机构缺乏、管理人员缺少;五是需要养护的路数量大,养护资金少;六是09年我县有一个石镇中洲大桥撤渡建桥项目,因为是通航桥,标准高,我们配套资金很难筹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钟鸣镇位于铜陵东大门,距县城约30公里,S320、S321、芜大高速贯穿我镇,在建的京福高铁和城际铁路、铜南宣高速公路正在施工,区域位置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全镇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92个自然村,417个村民小组,人口4.6万人。全镇乡村道路里程89.2公里,其中乡道23.27公里,村道65.93公里,养护工15人。
根据县人大2013年工作安排,我受党委、政府的委托,现将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 第一,提高认识。2002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抓住上级实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补贴政策的有利时机,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搞好“三农”工作的高度出发,把“村村通”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建设指挥所,实行镇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配合抓的责任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村也成立了相关工作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强化宣传。为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主动性,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会议、出动宣传车、利用滚动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地的成功经验,宣传镇里的规划部署,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白“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的道理,引导感化广大干部群众捐钱捐物办交通,出人出力为道路。真正使“村村通”工程这件惠及千家万户的伟业工程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高标准建设,让农村公路网四通八达
第一,科学规划。坚持从促发展的观点全面规划,从讲政治的高度组织实施,对全镇道路情况进行了普查,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了科学规划,形成路网,提高通行能力,让公路在农村四通八达,避免盲目、无序、重复建设,为修建精品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并立足实际,着眼长运,科学地编制了农村公路十二五规划,使农村公路建设有章可循。
第二,广筹资金。为解决资金短缺这一难题,镇党委、政府本照农民负担一分不加,硬化道路一米不能减的原则,通过向上争取、部门支持、社会募集、财政投入等途径,形成了以政府、村、组个人和社会各界,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投融资机制。
1、向外界争取。我们不厌其烦,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让他们看到钟鸣的优势,钟鸣的特色,钟鸣的希望,争取他们的支持。多次进县跑市,凭一腔热情跑资金,带着感情搞协调,靠为民的一腔赤诚和执着,上级在分配计划指标时格外青睐钟鸣。
2、以情感人,外出工作人员向家乡支持一点。以家乡情结为纽带,采取树碑立传等措施,激发钟鸣籍在外工作人员支持家乡公路建设事业的热情。牡东村为争取在外工作人员的支持,村里主要干部毫不气馁,五下南京,三上芜湖,带着感情做工作,凭一腔热情跑资金,使在外工作人员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希望,纷纷解囊捐款。第二天一起床便取款2万元汇到村里,又如杨树根帮助水龙村修建道路,此类佳话,数不胜数。
3、群策群力,群众捐一点。按照村民自治原则,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动员群众自愿搞捐资,弥补建设资金缺口。由于工作的深细严透,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广大群众踊跃响应,纷纷解囊,毫不吝啬,道路修建所经过的村庄农民自发地进行捐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争做贡献。
4、紧缩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项目建设费用,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要求,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禁截留或挪作它用。实行财务公开制,定期审计,严肃财经纪律,严把建设资金使用关,杜绝各类不合理的开支,切实保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第三,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镇党委、政府树立精品意识和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观念,要修就修精品工程,不修豆腐渣工程的原则,在生尽千方百计抢抓工期的前提下,狠抓工程质量管理。从“村村通”工程建设启动之时,就确立了“建设一条,优良一条,受益一条”的质量要求,要求全部修成水泥路面,从源头上打造“精品工程”。同时,聘请了一批原则性强的人大代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施工一线,现场监督施工、单位用料的配比、搅拌等工作,严格施工过程监管。
(三)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确保农村公路长期发挥效益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发挥最大效益。镇政府明确了镇、村主体责任,年初与各村签订责任目标书,定期组织考核,年终对养护工作搞得好的村进行奖励。各行政村根据本村实际,制定了村道养护的村规民约,对于超载运输,通过设桩等措施进行限制。同时,切实搞好路肩陪护,通道绿化美化工作,基本做到路面、路肩、边沟、树木“四同时”,达到“畅、洁、绿、美”。
农村公路的快速协调发展,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平台。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出行,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民群众观念的转变,拉动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镇沿公路已建成了千亩无公害大棚蔬菜、万亩农业化水稻栽插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和采矿、机械、蔬菜大棚、农家乐等四大产业集群。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685元,比上年增长14.6%。
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工作存在问题
虽然我镇“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乡镇相比,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村通”指标量不够。尽管我镇率先实现“村村通”,但实际上相差甚远,目前我镇仍有13个行政村100多公里的主干道急需修建,半截路、断头路较多。广大干群的修路愿望和热情很高,但由于无项目支撑,这些修建计划不得不搁浅。
二是工程质量偏低。由于上级补助资金紧张,公路修建标准不高,因陋就简,公路质量达不到技术标准,极易损坏,尤其是路肩没有培好,导致部分路基塌方,有一定安全隐患。
三是配套设施跟不上。公路上的一些老桥涵,修路时多未重修、宽路窄桥、好路险桥、缺桥少涵安保设施未到位现象突出,不仅影响了通行,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且已发生事故。四是管护措施不到位。由于资金紧缺、投入不到位,存在重建轻管思想。致使公路非正常损坏现象严重,极大地缩短了公路的设计通行寿命。
五是交通标志设置滞后。目前,乡村公路设置的交通标志微乎其微,造成违规通行现象严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三、工作建议
一是公路修建养护要科学谋划好。查漏补缺,形成路网。目前,全镇仍有水龙村与金山村3公里,长龙村2公里没有形成路网。同时,各行政村群众迫切要求延伸修村内主干道,达到自然通。上级指标有限。
二是要工程质量管理好。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思想,强化工程监理,确保工作质量。
三是要公路建设好、养护好。建议上级增大农村护路养护资金,强化公路养护,建立科学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真正使村村通工程建设成为农村的富民路、连心桥。
【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实施方案10-08
农村客运车辆吸纳经营合同12-09
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09-16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10-02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7-11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10-11
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10-16
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07-19
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