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精选9篇)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篇1

——项城市市委中心组2011年1-5月学习总结

项城市委宣传部

针对当前学习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项城市委中心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带头学习,带头实践,不仅有效地带动与促进了各单位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而且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推进项城科学发展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一、基本情况

项城市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作为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坚持每月1次集中学习,参学率在95%以上。通过市委中心组集中系统学习、个人自学和集中研讨,中心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分析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

二、主要做法

(一)抓辐射带动,拓展中心组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此,在工作中,我们多措并举,创新形式,以充分发挥市委常委中心组带动作用为切入点,狠抓中心组学习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一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市委中心组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坚持每月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会,周口市委常委、项城市委书记王宇燕同志都亲自确定主题、审定学习计划、主持集中学习,带头谈学习体会、作学习总结,并定期对中心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成为理论学习的带头人。市委中心组其他成员在抓好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集中学习,踊跃发言畅谈体会。在市委中心组的带动下,全市各级党委(组)中心组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都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作为统一领导班子思想和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形式,摆在重要位置上,作为紧要工作来抓,确立了“一把手”抓学习的领导责任制,形成了党委(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助抓的领导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中心组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其中项城市财政局党组开展了“干部大讲堂”活动,要求每个同志都要讲一节课,为确保大讲堂活动扎实有效,并拟定了百题调研题目,鼓励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地调研、学习和总结,节约了培训经费,起到了一定效果。

二创新形式,改进方法,不断提升理论学习的档次。今年,市委继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作报告,每两月一期。主要

围绕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社会民生、新农村建设、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设置专题,参加范围扩大到市直、乡镇现职正、副科级领导干部。为领导干部提供了一个高层次、多视角、宽领域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平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场所。使参加学习的同志用较少的时间,获取了更多权威的、前沿的、准确的、有效的知识和信息,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维。同时也增加了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深度,提高了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质量,增强了影响力。

三面向基层,贴近群众,不断扩大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市委还紧扣“和平九论”这个重点,开展大讨论活动,鼓励撰写学习调研材料,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打破思维定势,放宽视野,拓展思路,求“真情”,务“实绩”。同时,我市还注重发挥基层党校、团校、业余讲师团、村活动室、村广播室等阵地的功能作用,整合理论宣讲力量,开展了送党课到基层活动,并拟定了10个主题,将课题内容、主讲教师、联系方式制成表格公布于众,让各单位点题授课,抓好了机关、乡镇(办事处)、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基层党员群众的理论普及工作,受到各界好评,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辐射带动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二)抓学习保障,促进中心组学习的规范化、经常化有效的学习制度是规范领导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保证。我们通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习计划、学习档案、学习预告、学习通报、学习交流和学习考核等一系列的学习制度,使市委中心组学习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严格学习管理。规范了学习请销假制度,中心组成员如因事不能参加集中学习交流,事先应先向学习组长请假并经批准同意。中心组建立了集体学习档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了个人学习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学习笔记、学习体会、调研文章。每次学习都要求中心组成员事先研读原文,做好笔记,同时撰写心得,不定期的组织交流和推荐投稿。

二是严格学习内容。为了便于学习,市委宣传部每月把月计划提前发到中心组每个成员手中,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及时提供最新的学习书籍和学习材料。在学习内容上主要结合项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干部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重点围绕中央、省、周口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究项城在实现赶超型、跨越式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

三严格学习形式。市委中心组在坚持系统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分组讨论相结合、请专家辅导与下基层宣讲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理论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基础上,采取专题学习、专题讲座、专题研究等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专题定期进行,推动中心组成员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三)抓学用结合,促使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思路、举措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加快发展的思路是理论学习的目的所在。市委中心组在理论学习中自觉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认真查找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思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分析和把握改革和发展形势以及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把理论学习贯穿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整个过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和发展良策。各成员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按照统筹发展,深入基层和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认真研究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办法,形成调研论文,推进科学决策。成果运用坚持着眼于转变思想观念,不断解放思想;着眼于完善决策过程,实行科学决策;着眼于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干部素质;着眼于指导基层工作,发挥辐射作用。努力在发展中形成新思路,在改革中寻求新突破,在开放中开创新局面。

三、存在不足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虽然我市中心组理论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中央、省、周口市委的要求相比,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理论学习精度、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宽等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求新、求真、求深、求实上用心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篇2

1.围绕解决河南孩子“上大学难”的问题, 努力扩充高等教育资源。十年来, 通过挖潜扩容、建设新校区、增设新学校、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争取国家招生计划等措施, 努力解决我省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新增高校47所, 高校占地面积增加到16.2万亩, 是2004年的1.7倍,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增加到140.6亿元, 是2004年的3.5倍, 在校生总规模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翻了一番。河南学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逐年提高, 特别是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明显增加。

2.围绕解决我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较低问题, 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十年来, 坚持扶需、扶特、扶优原则, 通过持续实施重点特色学科专业提升计划、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强校工程、协同创新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初步建立了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构建起了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全省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翻了一番, 达到63.86%,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由2004年的不足2000人增加到12647人, 增加了5.5倍。本土培养的院士、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长江学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均实现零的突破。

3.围绕解决部分高校存在的办学定位模糊问题, 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十年来, 积极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 鼓励各高校根据办学历史、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科学定位, 在不同层次、领域办出特色。推动部分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先后确定了两批15所高校进行转型发展试点, 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 我省高校转型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部先后在我省召开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并将春季论坛常设我省。紧紧围绕我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实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全省高校应用技术类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教学管理,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升。

4.围绕解决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不断深化改革。十年来, 通过持续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 主动扩大对外合作交流, 不断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 设立了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推动高校章程建设, 不断简政放权,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省部合作, 充分利用省部共建、省部会商平台争取多方支持。加强与兄弟省 (市) 合作, 签署了京豫教育合作协议。努力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制定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实施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改革和单独招生试点。

5.围绕解决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问题, 引导高校主动融入, 服务大局。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我们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工作要突出服务“三重”意识, 即服务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服务于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多次召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会, 专题研讨高等教育如何提升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问题。主动融入、服务“三重”在全省高校已形成共识, 成为自觉行动。一批骨干高校制订了服务“三重”的工作方案, 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和平台。有的高校成立了由多方参与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全省高校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承担来自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 面向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创新平台239个, 一大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转化。

目前,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 同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这既为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主动认识和适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努力办好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期盼的高等教育, 服务、支撑我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四个河南”建设。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服务大局, 融入发展。一是增强服务意识。要进一步突出强化服务“三重”的意识, 把高等教育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动。二是完善服务机制。通过搭平台、创载体、建机制, 打通高等教育服务发展“最后一公里”, 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健全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建立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平台与机制, 及时主动掌握企业技术需求, 增强高校科研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完善政策指导和资源调控机制, 要切实抱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校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 进一步加大就业率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中的调控力度, 切实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 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引入第三方评价, 引导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需求办学。三是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集中的优势, 加强产学研结合, 鼓励科技创新,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2.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切实落实民办高校有关支持政策, 促进民办高校增强办学实力, 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二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推进“管、办、评”分离, 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教育管理新格局。进一步简政放权, 依法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建设, 今年年底前, 所有高校都要按教育部要求完成章程建设任务。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始终, 积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支持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是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今年要正式出台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继续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 完善单独招生办法, 推进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改革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 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

3.提高质量, 内涵发展。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建立高校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款制度, 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 实现分类发展、科学发展。二是调整优化结构。完善区域布局结构, 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优化层次结构, 提升办学水平;调整科类结构, 增强服务能力。三是强化内涵建设。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强校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启动实施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建设一批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 努力实现我省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四是提高创新能力。以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为抓手, 加强产学研合作, 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4.强化保障, 支撑发展。一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不断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 继续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把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扎实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创新, 维护师生切身利益, 确保高校和谐稳定。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加快培育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着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和创新人才, 打造一批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加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支持高校综合利用云计算、数据分析挖掘等新兴技术, 构建信息化应用环境, 建设数字校园。加快省级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建立校际资源共享机制。构建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控体系, 增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篇3

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以业绩为主的干部评价机制,突出以业绩论英雄、以实绩排座次,科学、合理、公正、客观地评价干部。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员工管理机制。继续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继续推行等级客户经理制,实行按级、按绩分配。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岗位轮换制、强制休假制、亲属回避制、末位淘汰制。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敬业、创新,促进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

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加快业务发展步伐。一是进一步加大贷款营销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真正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增强大局观、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业绩观,消除“惧贷”心理,真正把贷款营销作为“吃饭工程”和“生存工程”来认识、来对待。强化市场意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贷款营销力度,确保贷款规模有效扩张。继续推行等级客户经理制,提高信贷人员的归属感,创造对信贷人员价值尊重的氛围,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鼓励充实、扩大信贷队伍,探索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队伍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强化贷款营销的基础性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信用工程建设,严禁走过场、自行其事。细分贷款市场,突出主打产品,在满足农户贷款、联保贷款的基础上,加大对公司类贷款和个体工商业贷款的营销力度。进一步巩固农村市场,抢占城区市场、城乡结合部市场和黄金客户市场。落实贷款利率定价制度,执行差别利率,以提高竞争力。继续加大信贷服务的宣传,推介宣传我们的服务方向、贷款品种和贷款程序。加大新贷款品种的研发,开拓贷款新市场。立足当地实际,培育新的产业,培植新的贷款扩张点。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贴近式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尝试以林权、荒山承包权、水面养殖权、矿山开采权等权利作抵押,以解决风险保障渠道狭窄的问题。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不良资产有实质性下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不良贷款“双降”目标。加大对不良贷款、已置换贷款和已核销贷款的清收。对新形成的逾期贷款逐户检查,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跟上清收。继续加大对责任贷款、人情关系贷款的清收力度。树立不良资产经营意识,积极组织筹建不良资产管理中心,实行管理、拍卖、执行、核销和清收“五集中”。结合优化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与地方政府及法院、土地、农管等部门和中介机构沟通协调,抓住土地承包、宅基地规划、村账乡管、政府考核的机遇清收不良资产。实行市场化清收,积极采取“承包经营权置换”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集体贷款损失。探索风险代理、代位清收与资产管理公司联合处置的新路子。创新资产处置的激励机制,及时兑现奖励政策,调动清收积极性。三是巩固资金组织成果,确保存款稳中有升。继续加大存款组织力度,增强资金实力。加强对内外勤的业务量考核和客户经理存款面考核,进一步深化“走千家,串万户”活动、定点定时服务和集市服务,以优质的服务争取客户。抓住春节前后打工人员返乡、夏秋季瓜果蔬菜上市、学费收缴和农副产品出售的时机,组织季节性存款。抓住农民工银行卡全部通过农信社兑付的有利时机,做好动员工作,提高资金的归社率。针对农业生产资料赊销的特点,要充分利用信贷杠杆加大对赊销商存款的组织力度。县城内的单位要抓好土地征用及破产补偿资金的组织工作。要重视低成本存款的组织工作,优化负债结构。加大对信通卡的宣传力度,提倡并鼓励使用信通卡办理结算和现金业务,发挥信通卡对低成本存款的拉动作用。充分利用信贷杠杆,通过实施差别化服务,提高对公存款的留存率和归社率。通过开办承兑汇票等新业务、开展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带动低成本存款的增加。四是加强财务管理,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切实树立“早投放、早受益”的思想,尽早做强做大生息资产。严格执行贷款利率定价制度和结息制度,加大对表内外应收利息的清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积极拓展新业务品种,围绕“创新、创收”做文章,扩大收入渠道。清理处置非生息资产,及时清理应收款中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增加生息资产。要严格财务管理,各项收入及时全额纳入账内核算。全面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坚持财务开支审查、审批制度,大力压缩管理性费用支出。继续推行大宗物品采购公开招标制度,增强财务开支的透明度。强化对利润的考核,分解到社,确保整体利润目标的实现。

强化内控管理,严把质量关,依法合规经营,确保业务稳健经营、稳步发展。一是切实加强贷款质量管理,防范信贷风险。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将其作为加强贷款营销、解决信贷廉政问题和防止顶冒名和跨区片、垒大户等违规现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实现风险防范“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范贷款风险。严格坚持审贷分离制度,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借贷保三方见面制度,确保贷款按期收回。注重借据、合同及担保手续的合规、合法性及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提高抵、质押贷款比重,对新增公司类贷款要全部实行有效的抵押或担保。进一步加强不良贷款控制,对存量不良贷款,要托清底子,完善手续,规范信贷档案管理,保全诉讼时效。实行新增不良贷款“三个不放过”(违法违规的不放过,原因查不明的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不放过)的处罚机制。对信贷各岗位人员,实行分级授权制度、贷款检查签字制度,明确信贷专柜的职责,发挥信贷专柜的审查和把关堵漏的作用。加大对顶冒名贷款、以贷收息、本息并转、逆程序操作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继续坚持贷款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切实加强会计质量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严格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通过流程再造,将会计核算纳入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轨道。加强对内勤人员的学习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技能测试和会计达标升级活动。实行会计工作会计主管负责制。发挥专、兼职会计检查辅导员的作用,加强对重要岗位、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会计检查,防范会计风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广实行办公自动化和远程监控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完善事后监督制度和操作规程,查缺补漏,整章建制,重点加强对风险业务的监督,防止风险隐患和事故案件的发生。三是切实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质量,发挥职能作用。树立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增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不断提高管、控、调能力和制度的执行力。部门负责人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廉政勤业,率先垂范,开拓创新,在做好对基层管理同时,加强本部门人员的管理;机关人员要按照“精干、务实、高效、清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表率作用,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密切关注潜在风险,着力构建法律法规和内控制度两条高压线,全面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稽核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稽核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稽核队伍。加大对信贷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开支、离任审计、职责履行等专项稽核力度,同时全面加强对新42个风险点的控制。认真开展好“回头看”活动,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以建设“平安信合”为主线,加强监察保卫体系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防腐拒变的能力,筑牢思想防线,防范道德风险。深入扎实地开展案件防范、治理商业贿赂和员工经商办企业专项治理活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信访工作。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案例教育、警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继续加大对物防、技防的投入和改造。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管理,严防各类案件发生。

以开展“质量提升年”和“合规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的作风,重点是转变领导作风,自觉维护团结。树立大局观念、整体意识,确保政令畅通,上传下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增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道德修养,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继续推行人性化管理,切实解决基层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拓展外部环境,在加强社会服务的同时,提高社会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推进各项工作持续、稳步、全面发展。

地址:山东省泗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篇4

一、对企业改革的基本认识 企业改革乃大势所趋、形势所迫。通过改革,各企业人心思变,人心思进,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工作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企业领导抓管理、抓经营,生产节节上升,企业改革后的这些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从局党政领导、机关各处室到企业员工,对改革都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改革后的企业充满活力、面貌一新,概括起来,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通过改革,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转变了。长期以来,我局下属企业不讲经济效益,领导不敢管,职工不想干,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这些与市场经济要求格格不入的旧观念,一度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在企业改革中,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企业,与干部职工面对面的交流思想,引导企业广大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广大干部员工都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大家在观念上行动上真正转到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上来,广大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参与生产经营的热情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各企业都焕发出蓬勃生机,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局面。

(二)通过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了。改革前,局属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缺少自主权,缺乏经营决策自主权,大事小事均需向局汇报或请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我们的企业人员多,成本高,债务重,管理乱,效益低,缺乏基本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建立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制度,减少了组织机构、理顺了组织体系、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优化了劳动组织结构,公司在岗人数大幅度降低,而劳动生产率却大大提高了。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分配模式,由一次分配变为实行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相结合的二次分配,员工的收入与公司的效益、个人的业绩挂钩。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为使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除涉及国有资产处置和比较重大的事项需向局请示外,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基本都是由企业自主决定。

(三)通过改革,各企业的家底基本摸清了。改革前,局属企业的许多物业和设备均由局随意调拨,从而造成大量的产权不清、手续不全、账实不符,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比较严重。为此,我们在改革之初便通过企业自我清查,力争把家底摸准、摸实、摸细,并把资产、债务和人员状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认真的核实,做到了改革前心中有数,思路清晰,避免盲目性。我们从产权界定开始,本着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的原则,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的各种问题;还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经过为期一年的工作,对各企业的资产进行了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对有关账务进行了梳理和规范,真正做到了账务明了,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同时也为我们的改革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篇5

2010-12-21 来源:政工处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 【纠错】 | 【关闭】

近年来,我局在长沙市局和浏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三基”建设为契机,围绕“实力、法制、和谐、高效”工作主线,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可喜成绩。

一、保增长,突出中心组织税收收入

我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增收作为第一中心,紧绷组织收入这根主弦,立足税源调研,加强计划管理,强化均衡入库,确保了收入结构的合理和收入的高质量。2008年共组织税收收入71943万元,为长沙市局计划69864万元的102.98%,同比增收6728万元,增长10.32%。2009年共组织税收收入89058万元,为长沙市局计划80870万元的110.12%,同比增收17115万元,增长23.79%。2010年1-11月组织税收收入84441万元,占省局计划98666万元的85.58%,同比增收19388万元,增长 29.8%。我们主要从加强税源调研、建立两级税收分析体制、加强重点税源监控、严格收入工作考核、扎实开展汇算清缴、认真组织征收方式鉴定、积极开展税款核定等七个方面抓好收入组织工作。

二、破难题,创新建立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创建主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机制。我局以积极稳妥的态度投入到“大投资大建设年”活动中,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对浏阳计划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专题调查,科学预测收入形势,撰写了翔实的预测报告报送浏阳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赢得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以长浏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四个重大项目预计实现的税收12000万元被单列税收计划,单独进行考核,极大地缓解了收入压力。

二是建立科学的税收执法工作管理机制。出台了《浏阳市税收保障办法》,成功搭建以信息共享为核心,以“政府主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共享各项涉税数据,采集信息8000余条,补办税务登记295户。加强与人民银行浏阳支行、国税、法院及信贷银行等单位联系,将税务违章行为录入个人与企业不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多方位限制不良信誉纳税人。

三是建立科学的征管考评机制。引进“以考促改、以考促管、以考促收”的征管理念,建立以征管质量为核心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严格各级征管人员工作制度,执行各岗位标准化的操作规范,提高执行力。《评价体系》指标分12个部分,60个小项,努力实现考核工作全自动化。目前《征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已进入软件开发阶段。2009年该项工作获长沙市局唯一一项工作创新奖。

四是切实规范私有经营性房屋税收管理。对全市房屋税收征管情况开展了扎实的专题调查。召开了全市私有经营性房屋核定征收标准意见征求会,出台了私有经营性房屋税收管理办法。2009年至今入库房产税5996万元,其中私有经营性房屋税收信息采集12293户。

五是突出了征管基础管理。制定了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办法,引进开发电子档案管理软件,推行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强力推进“五比五看强征管”活动,推行征管工作评价制度,开展部门、单位及税收管理员三级征管工作评价。全面规范税源巡查工作,制定税源巡查实施方案,对税源巡查的目的、范围、内容、重点和具体要求进行规范,明确了考核办法。深化纳税评估工作,重点抓好医药行业、内销花炮企业等行业的纳税评估。切实规范发票管理,累计安装税控收款机752台。

六是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对5万元以上的1493户纳税户实行重点监控和动态跟踪管理,强化数据采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同时运用重点税源户监控分析业务软件,对37户企业实行长沙市局、浏阳市局、税务分局三级税源监控。2009年至今,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177户企业入库86377万元,占收入总额的49.79%。

三、提效能,全面提升地税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效能建设。先后出台《机关车辆管理办法》、《驾驶员考核制度》、《公务接待办法》和《物业管理操作规程》,确保了机关管理的有序和规范。实施行政效能评价制度,组织行政效能剖析。不定期组织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专项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的有效落实。开展百元税收成本分析,完善内控机制,严格执行经费限额管理。

二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制定了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严格规范性文件发文流程,细化自由裁量权幅度,加大经常性处罚力度,实施执法责任追究。推出“一案双查”,对查补税款在50万元以上的案例,外查纳税人偷漏税问题、内查征管漏洞,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作用,选定房地产与建筑安装、交通运输、汽车销售等行业开展了专项检查和整治。近两年,受理查处举报案件9起,入库税款212万元。查处花炮违章运输案件292起,入库税款49万元,罚款147万元。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行纳税服务工作从前台走出,相继推出科所长值班、纳税辅导培训日、局长接待日等制度。应对纳税申报高峰期,实行双休日值班,缩减午间休息时间,推出不间断办税服务。全面推行税务公告制,先后对办税日历、个体工商户税收核定等90个税务事项进行了公告。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新闻发布常态化建设。建立纳税服务短信平台,提供短信提醒服务31600人次。推出涉税事项同城通办,受理办结事项652起。建立纳税人学校,组织新办企业等专题涉税课程37期,参培人数超过4000人次,组织编印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税收优惠三十条等宣传手册。建立长沙市地税系统首个纳税人之家,组织纳税人论坛,编印“纳税人之家报”。积极开展“两帮两促”活动。认真落实重点税源户联系走访制度,完善局领导、机关科室、税务分局三级联动机制。

四是全面加强税收宣传。组织开展了十佳诚信纳税人评比表彰、税法进课堂、邮送税法、“同饮浏河水,共建浏阳城——税收与环保”等系列宣传活动,构建了税收宣传新格局。组织编印拓展训练画册、《晚霞飞绮》、《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等画册,汇编《浪花飞溅——浏阳地税外宣新闻集锦》和《脸谱》,制作年会光碟,全面推介了全局工作。加强税收工作日常宣传报道,2010年在各级媒体上刊发专题报道200余篇,在浏阳电视台播发专题新闻近30条。

四、“强三基”,地税文化建设活力彰显

全局上下围绕抓队伍、强“三基”,大力加强地税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税务文化与税收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文化兴税”之路。

一是以班子建设为主题。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和局机关政治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民主集中制、领导以身作则、抓好廉政建设、如何当好班长等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对干部选拔、任用、交流、考核进行全面规范。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分层次搭建局领导班子、中层正职、中层副职后备人才库。

二是以制度完善为核心。按年整理汇编《工作部署》,推行工作计划制度。出台《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及实施细则、《经费管理办法》,完善岗位考核办法,加强执行力建设。明确了12万元个税申报、私房税收申报、税收资料归档管理、税控收款机管理、一站式服务等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实行工作周报、月报及专项通报制度。建立局长办公会议制度,不定期组织部门会议,推动工作开展。建立机关与基层的联动机制,实行工作落实督查制,按月编发《工作计划要点》和《工作情况通报》,分季开展督查,促进工作交流。

三是以廉政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先后组织开展“树正气、扬清风、税徽闪闪耀浏阳”、“在蓝色感召下”主题教育,搭建廉政文化长廊,汇编《廉政手册》,举行廉政宣誓,开展“网络评廉”和“双述双评”活动,开展浏阳市名人廉政文化书法笔会,精心组织建国六十周年暨地税成立十五周年系列庆典活动,鼓舞士气、凝聚人心。

四是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完善从市局到分局到征收组的思想政治工作三级管理网络,推行领导干部走访谈心制度、重点对象诫免谈话制度、一般干部参加局务会议制度。推出党员过集体“政治生日”活动。制作《辉煌十五年》幻灯片、先进人物等专题宣传片,讴歌地税辉煌业绩,倡树爱岗敬业典型。加快基层建设步伐,推行一线工作法,组织“机关干部基层体验日”活动,开展干部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启动了三分局办公大楼新建工作。扎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稽查专业知识等培训,组织全员综合业务知识考试和抽考。与湖北省咸宁市地税局联手建立干部岗位异地交流学习制度,两局先后派出27名干部进行岗位交流。鼓励干部人人当主讲,先后有70多名干部走上讲坛,培训在职干部200余人次。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涌现了“浏阳市劳动模范”和省、市局“十佳文秘”、“优秀办税服务员”、“优秀税收管理员”和“稽查能手”等先进人物和业务精英。

五是以群团活动为载体。大力倡导“快乐工作、优质生活”理念,充分发挥工、青、妇、团各级组织作用,举行“熔炼团队、挑战自我”素质拓展训练,举办浏阳市“地税杯”羽毛球赛,举办“魅力浏阳,多彩地税”盛会暨颁奖典礼,举行老干部联谊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感恩父母”征文和书画摄影比赛活动,开展“在蓝色感召下”征文活动,组织获奖征文朗诵会。成立业余兴趣爱好小组,组织部门联谊活动,营造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对三口乡东赢村、社港镇龙华村、丹霞村和高坪社区进行联村帮扶,组织无偿献血、抗震救灾、“圆梦大学”、“天天慈善一元捐”和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

地税文化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来,共荣获全国、省、市级各类荣誉30多项,市局被授予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被长沙市委、市政府授予“长沙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被评为浏阳市“十佳书香机关”,连年被评为“浏阳市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满意单位”、“浏阳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二分局被授予“湖南省模范职工小家”和“浏阳市民最满意的青年文明号”,办税服务厅被评为长沙市“工人先锋号”和“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五分局被评为“长沙市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一分局、五分局被评为“浏阳市文明单位”,一分局和五分局党支部被评为“浏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局团委被评为“浏阳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

稿:袁华

责任编辑:梁青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篇6

努力开创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发展新局面

(黄河:金堂县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作为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国有企业,县农投公司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贯彻以“廉政文化”建设为目标, 坚持企业优化廉政从业的人文环境, 从源头上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着力开创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发展新局面。关键词: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发展理念。

廉政文化,是廉政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企业而言,廉政文化就是要建立“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文化内涵,从思想上铲除企业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达到“干部廉政、干群和谐、企业兴盛”的目的。当前,县农投公司在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的同时,结合自身实践做好廉政文化工作既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又是推进国有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

一、意义

作为国有企业,县农投公司在为金堂县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则是两种特征的统一。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的建设、完善和发展平既可以净化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又可以提升企业自身形象,将市场的竞争压力变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并最终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政治支持;同时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可以促使公司领导和员工树立正确的廉政从业的价值取向,进而将廉政文化延伸到岗位、家庭和社会,在更大范围内提升对廉政文化的认知能力,最终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二、作用

企业廉政从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的必要条件。企业能否廉政从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践证明,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的建设企业廉政文化,把廉政文化作为方向之一;只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廉政理念、倡导廉政行为、营造廉政环境,才能进一步增强制度意识、强化监督氛围,才能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廉政启示

一是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廉政文化在企业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二是在教育对象上坚持区分层次,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大力营造重视、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坚持教育治本与制度约束“双管齐下”,把廉政文化从意识的层面提升到规范的层面,使广大党员干部行为有规范、办事有标准、架起思想“警戒线”;四是结合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文化资源实际的特点和优势,切实营造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舆论环境,努力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不足之处

一是意识上虽然对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讨逐渐深入,但客观讲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全体职工的行为准则,形成适应市场

经济的廉政文化氛围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制度上缺乏必要的整合与完善,在制定、修改制度时,没有用企业廉政文化理念进行有效地指导;三是物质上虽在局部下了很大功夫,但对廉政文化的阵地建设重视和投入还不够,从某种角度上讲影响了企业廉政文化健康发展。

五、具体实践

近年来,县农投公司以“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精神对企业廉政文化这一新课题进行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为深入开展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构建体系。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与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着眼于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加大思想、意识和心理构建力度, 在教育、制度、监督各个环节中增加文化建设的含量,构筑以廉政从业思想为核心的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体系。

(二)培育理念。廉政理念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县农投公司一直积极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公司创业发展要求相配套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政理念,积极引导公司全体树立 “自律是宝、他律是爱、律他是责”的全新理念,在创业实践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实绩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同时要主动发挥宣教阵地的作用,首先是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文件学习、网络学习、座谈交流和观看警世片,动静态地深入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巩固廉政理念。

(三)完善制度。完善廉政制度是规范从业行为、打造廉政型干部队伍、创建本质廉政型企业的重要基础。针对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县农投公司把廉政从业的要求融入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之中,一方面加快企业物资采购、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委贷担保、人事管理等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企业领导人员执行各项廉政自律和廉政从业制度的自觉性,让制度落实到实处。

(四)强化监督。培养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县农投公司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联系公司发展进程,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地推进监督机制,切实建立起“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受追究”的自我约束机制。一是强化党内监督,使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格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自觉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二是完善民主监督,全面落实公司全体员工职权,畅通公司员工进言渠道。

(五)宣传教育。县农投公司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宣教格局的优势, 有效利用文件、报刊、公司局域网等模式,不断创新企业廉政文化宣教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组织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警世片展播、廉政文化交流等活动, 促进学廉、倡廉、守廉良好风气的形成。

(六)广泛参与。干部群众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廉政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廉政文化只有根植于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之中,才有生命力,只有广大干部群众全员参与,才有鲜活力。领导干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要率先垂范,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育深度、拓宽文化广度,充分发挥党政工的优势,利用现有阵地,以文化活动的方式,将廉政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

六、进一步探索

近年来,县农投公司虽然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际中实施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内涵深刻、涉及广泛、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不断深化认识、提升觉悟、加强组织,多层次、全方位、创造性开展党风廉政文化建设,为反腐倡廉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确立廉政文化的主体地位。我们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努力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公司全体要做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既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又要明确个人职责、确保任务落实。要不断完善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对廉政文化创建进行评比表彰,对廉政文化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个人进行奖励,逐步形成廉政文化创建的动力机制,不断提升廉政文化创建水平。

(二)把握廉政文化的正确方向。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提升廉政文化研究的理论水平。我们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廉政从业思想、反腐倡廉做法,特别要深入研究胡锦涛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廉政文化创建提供理论支撑。要在实践中总结创建经验,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规律,扩大廉政文化建设认知面和影响面,切实推进企业廉政文化的理论建设与实践。

(三)保证廉政文化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文明创建考核范畴。要注重制度化、解决长效性,注重人性化、增强针对性,注重抓深化、提高实效性。要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与创业发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实践紧密结合,有效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和其他各项工

作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用先进的廉政文化去战胜腐朽落后的文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已成为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课题。县农投公司全体员工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时刻紧绷党风廉政“那根弦”,不断强化廉政文化建设,为努力开创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篇7

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1月14日至15日在京举行。会议对2010年教育工作作了总体部署, 强调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研究制定和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工作方针;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为工作着力点;以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增强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能力为导向, 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讲话中指出, 确定2010年工作重点的基本依据和主要考虑是四个方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工作决策部署;满足人民群众根本教育需求;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体现实施《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部署。也就是要努力做到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 使教育真正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 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教育, 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袁贵仁强调, 2010年教育工作要着重做到以下四点:第一, 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第二, 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第三, 更加积极主动地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办好事办实事。第四, 更加积极主动地抓紧抓实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篇8

1.不断提升对学校党建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近年来,怀柔区委教工委、区教委高度重视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选拔和配备得力干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围绕教育教学开展党建工作、严格监督和检查、注重工作实效上狠下工夫。

以干部选拔和班子配备为例,近年来,怀柔区根据《三个意见》精神和我区多年的经验,通过严格选拔,坚持在每一所学校配备一名专职书记(或副书记),保证人选质量(含部分曾有过校长工作经历,办学经验丰富,年龄相对偏大的老同志和一批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热情支持他们的工作。对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民主管理和制约监督、维护学校稳定和培养锻炼干部,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较好地促进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的发挥,为怀柔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方法

党建工作要想充满生机活力,取得实际效果,必需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和自身工作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和形式。

几年来,怀柔区委教工委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围绕全党工作大局和我区教育发展实际,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方法,先后开展了“构建和谐教育,创设和谐校园”、“贯彻十七大精神,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纪念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改进为政之风,推动教育发展”、“贯彻纲要精神,加速怀柔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和论坛活动,形成了带有鲜明怀柔特色的学校党建工作风格。

此外,我们还以组建宣讲团的方式深入各校,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及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营造发展氛围,传播先进文化,深受干部教师欢迎。

3.以青年干部选拔培训工作为主体,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拔、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干部队伍,是保持干部队伍生机活力,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青年干部队伍的建设和成长,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青年干部选拔、培训工作体系,逐渐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素质明显提升,班子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促进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和优胜劣汰,保证了我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生机和活力,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4.以党建科研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素质,也是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深化党建科研工作,提高干部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党建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从2004年起,我们组建了以中青年书记为骨干的六个跨校联合的党建科研协作组,开展党建科研工作。

在组织形式上,打破校际界限,实现跨校联动,壮大了研究力量。在研究过程中,分工协作,分段实施,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了研究效率,保证了研究质量,初步把握了学校党建科研工作的规律。通过党建科研,我们深化了对学校党建工作一些问题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了学校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健康成长。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篇9

式发展新局面

——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在2012年全县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解读

编者按:

龙年伊始,春意盎然。2月8日,竹山县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回顾去年工作成绩,明确今年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科学分析了竹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会上,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作了讲话,号召全县干群准确把握大局、科学组织谋划、再加工作措施,全力推进竹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坚定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决心

第一,立足于“十二五”的精彩开局,要提振发展信心。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频繁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异常艰巨的移民安置任务,竹山经济运行结果不仅好于年初预期,而且好于全市平均水平,谱写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精彩华章。

最提神的是: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综合实力渐趋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66亿元、财政收入3.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3.21亿元、工业总产值60.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28.8%、19.8%、53.7%、17.6%和12.5%,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第二。

最提劲的是:经济结构趋向稳健,产业发展质效双优。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新增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的规模企业15家,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22亿元,主体地位得到确立。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茶叶、烟叶、蔬菜、花生等特色基地规模扩大,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邓坪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建通村路和村际断头路350公里、沼气池5000口,转移农村劳动力11.57万人,实现务工收入11.86亿元,农业总产值突破25亿元。生态文化旅游业突破性发展,女娲天池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九女峰成功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堵河源通过国家级评审,圣水湖被列为省级湿地公园,上庸镇获评湖北旅游名镇。商贸、物流、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最提气的是:经济基础日益巩固,发展环境更趋优化。以潘口水电站下闸蓄水、龙背湾水电站围堰截流、小漩水电站通过核准、城关至潘口一级公路开工建设为标志,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竹十路提档升级、土地整理、物流园等重大项目争取到位;五矿集团、潜龙集团等相继落户竹山;竹房城镇带建设亮点纷呈,擂鼓镇烟墩梓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县城再获全省文明县城殊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铺开;成功承办全省竹房城镇带建设现场会、女娲文化旅游节、市四运会等重要节会,发展环境更趋优化。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县”、全省 “双拥模范县”6连冠等多项殊荣。

第二,面对严峻的困难和挑战,要始终保持高度警醒。要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等“四个重大问题”,坚持多措并举稳增长、毫不放松控物价、抓住机遇调结构、加大力度惠民生、坚定不移抓改革、更加重视保稳定等“六项措施”。

第三,站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奋力加速赶超。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启动实施特殊困难地区秦巴山片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即将实施丹江口库区“两个规划”和对口协作,政策措施蕴含重大发展机遇;二是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两圈一带”、“一主两副”战略,加快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作为重要板块,我县必将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三是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我们既在城内又在带上,拥有显著的区域优势,无疑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斜扶持;四是竹山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固有优势日益突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竹山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未来的战略定位,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找准经济增长点和着力点,树跨越之标、立赶超之志、抢发展之机、行奋发之为。

着眼长远,科学部署,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发展、开放先导、城乡统筹”四大战略,着力加快特色产业建设,壮大经济总量;着力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改变城乡面貌;着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后劲;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改善保障民生;着力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发展活力,稳中求进,快中求好,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具体而言,今年全县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力推进“3611”计划,即:围绕“三大目标”,办好“六件大事”,实现“十个突破”,推进“十大工程”。

三大目标:一是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民生保障和改善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件大事:一是移民安置实现完美收官;二是竹房城镇带核心示范区务求出彩;三是女娲文化旅游节办出特色;四是堵河干流城关至潘口段工程全面实施;五是工业园区得到新的拓展;六是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得到提高。

十个突破: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5亿元,增长15.4%;财政收入力争突破4亿元,增长19%;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70亿元,增长15.6%;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60亿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4500元,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突破30亿元,增长21.4%;外贸出口力争突破1000万美元,增长27.4%;引进县外境内资金力争突破35亿元,增长16.7%;金融机构存款力争突破70亿元,增长15.8%;贷款余额力争突破50亿元,增长28.3%。

十大工程:一是龙背湾水电站公路复建路基工程;二是潘口水电开发区路基配套及改扩建工程;三是县一中迁建及新建农村福利院项目工程;四是铜皮沟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程;五是女娲山景区及配套公路建设工程;六是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配套工程;七是宝丰循环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八是竹房城镇带美化绿化亮化等建设工程;九是堵河水体景观建设工程;十是国际绿松石城配套建设工程。

突出重点,抓好开局,打牢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坚定不移地做强工业,推动县域经济大提速

一是要拓展一区五园。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的理念,加快“一区五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潘口水电开发区路基配套及改扩建、铜皮沟生态工业园配套建设、莲花新型工业园配套设施建设和宝丰循环工业园主场坪建设。大力实施满园工程,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驱动力。

二是要打造领军团队。做强扶优骨干企业,加快龙背湾水电站建设、风能发电前期步伐,争取潘口、小漩水电站、双台铁矿建成投产。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破解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用工等难题,全力支持工业经济做大做强。

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坚持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环评机制,把好企业和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开足马力生产。加强企业生产调度和协调服务,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加强物资调度,解决运行难题,认真组织好工业企业的开工投产,帮助企业正常运转,保障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生产实现“开门红”。

二、坚定不移地做特农业,促进优势产业大发展

一是要建强板块。实施 “一统三分”战略,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以核心板块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大三特”特色产业,精心打造“茶叶、油料、蔬菜、畜牧、烟叶、林果”六大核心板块。进一步引导土地流转,培植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是要舞活龙头。强化质量、科技和组织体系支撑,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保鲜、储藏为重点的大型企业,重点培植以圣水公司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企业,以巴山食品、兆华山野菜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以天新医药为龙头的医药生产企业,以古牛泉为龙头的白酒加工企业,依托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约经营。

三是要叫响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以及地理标志保护,发挥 “圣水绿茶”、“女娲补天绿松石”的品牌效益,形成以基地为基础、以优势品牌为依托、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体系。巩固全国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品牌,加大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增收。

四是要科技支撑。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农业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加快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以钱养事”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五是要夯实基础。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节水灌溉试点县和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为契机,全面完成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潘口水电开发区防护堤、官渡铁峪河流域治理、深河流域治理等工程项目,加快推进236省道提等升级,新建通村水泥路50公里,实施石漠化治理、土地整理工程,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筑牢农业发展基础。

三、坚定不移地做大旅游,争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围绕十堰“三区三线”规划布局,以打造全省文化大县和旅游强县为目标,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景区配套,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亿元。

一是要借势发力。按照借三山(武当山、神农架、大九湖)盛名、承三山辐射、与三山互补的思路,加强与武当山、神农架、大九湖和重庆巫溪的对接合作,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山一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巩固上庸旅游名镇创建成果,加强城关、宝丰、官渡、柳林、楼台等旅游乡镇建设,积极支持宝丰镇、官渡镇创建全省旅游名镇。加快女娲山、女娲天池、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圣水湖景区和郭家山公园建设,引资开发建设桃花源景区,全力争创堵河源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武陵峡3A级景区。

二是要造势提升。积极组织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景区景点推介会,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促销,加快融入全省、全市旅游大格局。以女娲文化为主体,积极挖掘、整理、包装和推介上庸文化、堵河文化、十星文化,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十个一”工程建设,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精心筹办第二届中国·十堰女娲文化旅游节,扩大对外交流,展示文化魅力,增强竹山文化软实力。

三是要顺势拉动。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带动第三产业升级。加快鄂西北商贸中心建设,配套竹山商贸城建设,支持中百仓储超市集团、武汉天河院线和纽宾凯国际酒店集团与千福上庸城签约的商贸广场建设,力争把竹山建成十堰南部商贸流通中心。着力培植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新兴业态,进一步完善联结城乡的市场网络体系,实现城乡市场互通、资源共享、产业互补。

四、坚定不移地做优投资,实现项目招商新突破

一要用心用功争项目。抢抓国家、省、市产业和政策机遇,突出基础建设、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的策划、包装、衔接和落实,把项目作为撬动竹山跨越发展的重要支点。

二要凝神聚力抓招商。要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招商、人人支持招商”的浓厚氛围,围绕大企业大集团招大项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招新项目、围绕新兴财源培育招好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顶天立地、铺天盖地和蓝天绿地的好项目。

三要千方百计建项目。今年全县实施的项目比较多,新建、续建项目达150个,其中仅2月份要开工的项目就有17个,投资额度达24亿元以上。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项目建设年”的要求,建立健全协调服务机制,加速推进堵河干流重点河段治理、龙背湾水电站公路复建、城关至潘口河一级公路、千福上庸城、国际大酒店、国际绿松石城、竹山一中迁建等重点项目。

五、坚定不移地做靓城镇,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

一是要高位推进打造核心示范区。围绕“整体出彩、全线飘红”的要求,全力以赴打好“生态建设、产业培植、社区建设、环境整治、设施管护、体制创新”六大战役,完成305省道沿线秦楚风格农房改造、新型社区建设配套、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绿化亮化等工程建设任务,力争目击区80%以上的土地实现规模经营,80%以上耕地发展特色产业,80%以上农房完成改造任务,80%以上中心村建设新型社区,80%以上农户实现“四化”配套。

二是要提升品位争创国家园林城。进一步强化县城的龙头作用,按照“龙行山水城、东方圣玉都、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的城市定位,启动新一轮的“塑城行动”。加快城区取供水、堵河拦河钢板坝、城区至潘口水电站生态景观带和堵河干流城关至潘口段工程等重点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堵河水体景观和国际绿松石城配套工程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县城。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组建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局,建立起建管结合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完善功能建设魅力新村镇。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结合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积极支持宝丰、擂鼓等区域中心城镇提质扩容,支持上庸、官渡、深河、柳林、楼台等旅游乡镇基础配套,支持双台、得胜、文峰等边贸口子镇改善设施,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完成“1+9”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魅力村镇,支撑和带动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

六、坚定不移地做实民生,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一是要让人民群众舒心。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启动一中迁建工作,加快完成校安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加快县医院住院大楼二期工程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二是要让人民群众安心。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出行等条件,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

三是要让人民群众放心。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强力推进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防灾减灾四项重点工作,全面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快竹山政法一条街建设。

四是要让人民群众开心。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集中力量推进一批民生工程,认真办成、办好政府提出的十件实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社区大众体育场全覆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十星级文明常创常新。

提振精神,求真务实,激活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县委决定把今年作为“作风建设年”。各级各部门都要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真正把作风建设的成果,体现在履好职、挑重担的能力水平上,展现在敢拼搏、勇争先的精神风貌上,转化在促发展、抓落实的思路举措上,凝聚在新起点、新跨越的强大气场上。

一、构建跨越发展的精神高地

干部的精神状态往往决定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发展的位次和水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要激情干事。干事创业,凭的是精神,比的是气魄,靠的是激情,没有激情难成大事。开年之际,我们要借十八大的强劲东风,再来一次加油、鼓劲,进一步提升士气、振奋精神,进一步凝神聚力、激情干事,加速推进跨越发展。

二是要攻坚克难。“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越要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不惧困难,不怕问题,不避矛盾,敢于浪遏飞舟、中流击水,善于攻坚克难、出奇制胜。

三是要勇于担当。古人云:“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勇于担当是衡量、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党性、为政之德的重要体现。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凡属工作范围内的事情,既要担责,又要担险,还要担难。

四是要只争朝夕。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百舸争流、奋勇争先的发展形势,不允许我们有丝毫懈怠,必须保持一股闯劲、一股冲劲、一股韧劲,立足于“拼”,着眼于“抢”,落脚于“干”,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赢得发展主动权。

二、提高领导发展的综合能力

实现竹山跨越式发展,干部能力是保证。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综合能力建设。

一是要提高学习能力。提倡大家要“读好六类书,提升六种能力”:一要读好理论书,增进理论素养,提高思维能力;二要读好科技书,跟上时代步伐,提高适应能力;三要读好哲学书,强化政治素质,提高思辨能力;四要读好管理书,丰富领导知识,提高领导能力;五要读好法律书,增强法律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六要读好实践书,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操作能力。

二是要提高统筹能力。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统筹协调,学会“弹钢琴”,抓重点带全局,增强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少数与多数的关系。

三是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生命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恪守宗旨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要、人民为上,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是要提高破解难题能力。交通路网不畅、城区空间狭小、供地资源不足、工业发育程度低等问题是制约竹山发展的瓶颈因素,必须将转变领导方式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将全市发展大局与竹山战略定位相结合,将上级政策与竹山实际相结合,将赶超目标与当前现状相结合,坚持集约用地,加快拓城步伐,完善交通体系,做大工业块头,切实在发展、改革、实践中破解难题。

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全县上下必须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以发展论英雄、以有为争地位,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赶超进位、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领导班子要同频共振。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自上而下、上下互动,从县“四大家”班子抓起、做起,加强团结、加强沟通、加强协作,一切围着发展转、一切围着发展干。

二是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结合“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提拔重用那些经过艰苦环境锻炼和考验成长起来、脱颖而出的优秀干部。调动不同年龄阶段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各层次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三是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清正廉洁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展现。在此我重申算好“七笔账”:一是算好“政治账”,不要断送自己的前途;二是算好“经济账”,不要做金钱的俘虏;三是算好“名誉账”,不要毁了自己的名声;四是算好“家庭账”,不要让家人担心受怕;五是算好“亲情账”,不要弄得众叛亲离;六是算好“自由账”,不要深陷囹圄;七是算好“健康账”,不要自伤身心。

四、建设一流的发展环境

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

一是要培育重商文化。也就是要建立有利于发展的文化。必须把培育重商文化作为改善发展“软环境”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全力打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投资环境。二是要打造服务型政府。要大胆借鉴外地的先进理念和成功作法,以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环境最优为目标,以服务市场主体、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基层为重点,全方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行 “三个一批”,即派一批干部到移民村和扶贫村任第一书记,派一批干部深入企业当党建联络员和经理助理,派一批干部到外地交流、定点招商;实施公开承诺和公开评议制度,着力打造服务型、效能型政府。

三是要开展治庸问责。要把治庸问责作为优化环境的重要抓手,对在优化发展环境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破坏发展环境、损害竹山形象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五、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增强执行力,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推动工作上,把发展实绩建立在真抓实干上,以好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要解放思想。只要思想没有禁区,发展就永无止境。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发展态势,全县上下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跨越式发展的逻辑起点,真解放、敢解放,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加快发展。

二是要狠抓落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各级干部要真正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脚踏实地干事业,埋头苦干促发展。

三是要力戒形式。要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扎实的工作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公务活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谋发展、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创新会议形式,定期组织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以现场会的方式实地参观,通过比看,让那些工作没有成效的同志看得脸上发烧、心里发虚。

上一篇:新生课总结感悟下一篇: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