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书目(精选8篇)
(上册)练习题及参考书目(上册)练习题及参考书目
第一章 普通心理学 第一节 绪 论
1.简述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2.试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3.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历史。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简要说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2.简述中枢神经系统酌结构; 3.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是什么? 4.人的主要的感觉和运动中枢都在什么部位? 5.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及其证据。
第三节认识过程 1.解释下列名词:
感觉 感受性 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 感觉后象 感觉对比 联觉 知觉 记忆 表象 想象
2.简述感觉的种类。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4.试述三个记忆系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什么是思维?为什么说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6.简要说明言语机能联合区。第四节 意识和注意
1.简述意识的特点、机能和形态。
2.睡眠分哪几个阶段?梦是在哪个时期产生的?做梦是否有害于健康?为什么? 3.什么是注意?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4.注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五节 需要和动机 1,如何对需要进行分类? 2.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3.如何对动机进行分类? 第六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及两极性。·290·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3.试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4.什么是意志? 5.简述意志的主要品质。第七节 能力与人格
什么是能力?它和人的知识、技能有何关系? 试述影响人的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什么是人格?试述人格的特性和结构。
什么是气质?巴甫洛夫是怎样解释人的气质类型的? 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表现有何特点?应该怎样看待人的气质类型? 什么是性格?怎样分析人的性格? 参考书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3.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美)希尔加德等著,周先庚等译:《心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5.《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6.王姓、汪安圣等著:《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7.张亚旭、周晓林编著:《认知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朱莹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9.陈舒永等著:《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一节 概述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1.奥尔波特是怎样界定社会心理学的? 2.简述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各自特点。3.设计调查问卷有哪些要求? 4.社会心理学的五大理论流派是什么?其代表人物都是谁?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1.什么是社会化? 2.试述自我的结构和功能。3.试述语言社会化的重要性。
4.简述性别角色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5.什么是自尊?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1.什么是社会知觉?其研究范围如何? 附
2.试述图式及其作用。
3.简述印象形成的主要效应。4.试述印象整饰及其常见策略 5.简述控制点理论的要点。6.简述归因原则的要点。第四节社会动机
(上册)练习题及参考书目
1.什么是社会动机?常见的社会动机有哪些? 2.动机的强度与活动的效率有什么关系? 3.试述动机的功能,并举例说明。4.简述亲合行为的起源。
5.成就动机的培养应注意什么问题? 6.试述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第五节态度
1.试述态度概念及其构成。2.简述态度功能。
3.试述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内容。4.简述态度转变模型的基本框架。
5.社会交换论怎样解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第六节人际关系
1.试述人际关系的概念,其特点是什么? 2.简述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四个阶段。3.简述舒兹关于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4.人际吸引分哪三个层次,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5.简要解释目标手段依赖理论。第七节 人际沟通
1.试述人际沟通的概念及其意义。2.简述沟通结构的七个要素。
3.正式沟通网络有哪几种形式?内容是什么? 4.试述目光及面部表情在沟通中的作用。
5.简述人际距离概念并说明四种人际距离特点。第八节社会影响
1.简述社会影响的主要手段。2.试述从众行为的特点。
3.简述优势反应强化假设及其发展。4.试述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的概念。5.大众社会心理现象的社会评价是什么? 第九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1.爱情的特点是什么?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2.夫妻心理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3.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离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述家庭功能。
5.什么是家庭生命周期,它有哪几个阶段? 参考书目:
1.孙晔、李沂编著:《社会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2.章志光主编、金盛华副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孙非、李振文著:《社会心理学导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4.《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5.(美)巴克主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6.(美)萨哈金著、周晓虹等译: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7.夏学銮著:《整合社会心理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8.沈德灿、侯玉波著:《社会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试述关于决定心理发展动力的不同观点。3.试述心理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4.年龄与心理发展关系的要点是什么? 5.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什么? 6.结合“最近发展区”概念,说明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1.举例说明遗传缺陷会引起儿童哪些障碍。2.试述儿童身体发展的非匀速性。3.儿童生理发展遵循什么次序和规律? 4.新生儿有哪些主要的无条件反射? 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
1.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2.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3.简述婴儿感、知觉的发展。4.婴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托马斯的气质类型说要点是什么? 6.试述婴儿依恋的类型。附
(上册)练习题及参考书目
7.试述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8.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9.皮亚杰对幼儿道德判断发展阶段是怎样划分的? 10.简述柯尔伯格对儿童道德发展过程的分期。11.童年期儿童伙伴关系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12.少年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13.青少年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4.试述第一反抗期与第二反抗期的异同。
15.试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及其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第四节 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1.中年期的心理变化趋势是什么? 2.试述对老年期心理变化的不同观点。3.试述老年期人格变化的特点。参考书目:
刘范主编:《发展心理学》,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许政援等编著:《儿童发展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张日升著:《青年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程学超著:《中年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许淑莲等编著:《老年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程利用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李丹主编:《/L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1.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 2.简要说明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3。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第二节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 1.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指标有哪些?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有哪些? 心理健康状态是如何被破坏的? 294· 国冢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第三节 常见心理障碍
1.简述注意障碍的主要表现。2.列举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3.简要说明自知力障碍的概念。4.如何定义心理紊乱? 第四节 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 1.简要说明心理卫生的概念。2.心理卫生工作有哪些特点? 3.简要说明儿童心理卫生的主要内容 4.简述青少年心理卫生的主要内容。5.简述中老年心理卫生的主要内容。第五节 躯体疾患与残疾人心理卫生 1.试述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2.简述残疾人心理卫生的主要内容。3.简述躯体疾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 参考书目
1.张伯源、陈仲庚著:《变态心理学》,北京科技出版社,1986年版。2。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版。3.马建青主编:《心理卫生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许又新编著:《精神病理学精神症状的分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许又新编著:《神经症》,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版。,1999年版。
6,陈学诗、李国榕著:《当代心理卫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7。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第三版。第一节 概述
第五章 心理测验学
1。国外心理测验发展的历史。2。心理测验的定义。3。心理测验的性质。
4。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第二节 智力测验
1.简述智商及其计算方法。
2。简述韦氏智力量表的组成及记分方法。3。简述智力测验的其他方法。附
(上册)练习题及参考书目 4.智力的差异及原因是什么? 5.如何解释智力测验的结果? 第三节人格测验
1.简述客观化测验及其编制方法。2.简述投射测验及其种类。
3.简述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的组成及使用方法。4.简述客观化测验的其他方法。5.简述两种典型的投射测验。6.人格测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第四节 心理评定量表
1.评定量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简述三种常用自评量表工具。
3.常见的评定误差有哪些,如何减少评定误差? 参考书目:
1.郑日昌等著:《Jb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宋维真等著:《心理测验》,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3.汪向东等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发行,1999年 版。
第一节 概述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1.简述心理咨询的定义及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 2.列举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3.简要说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精神分析观点。4.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5.简述人性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咨询的认识。第二节 心理咨询师
1.简述咨询师应有的工作态度。2.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3.如何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第三节 心理诊断
1.简述广义和狭义的心理诊断概念。2.心理诊断的任务是什么? 3.心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第四节 学校心理咨询
1.小学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和实施。2.中学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和实施。3.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模式 第五节 性心理咨询 1.简述性科学的含义。
2.简要说明性行为紊乱的主要类型。3.性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儿童性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简述健康性心理的基础。参考书目:,1.陈仲庚著:《心理治疗与咨询》,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版。3.钟友彬著:《现代心理咨询》,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4.郭念锋著:《临床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5.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6.虞积生等编著:《成人性教育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7.马建青著:《心理咨询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七章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标准及与
物理学是一门测量科学.[1]物理学家们首先创造出合适的物理量作为研究工具,然后通过对物理量的测量去找出规律或与事先假定的物理理论所预测的值去比较.这是物理学最核心的内容,也是物理学的本质.[2]
2015 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卷第22 题(以下简称浙江卷第22 题) 的图2 给学生展示了四只电表所显示的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所得到的两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见图1),要求学生根据这四个示数来计算小灯泡在滑动变阻器调节前后的电阻值.这题贴近实际(表的示数是根据实际拍摄的),考查学生在测量中所表现出来的操作能力(读数和计算),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可是,在所给出的权威性参考答案中,[3]笔者认为其在测量和误差理论方面存在问题.如果以此答案为评分标准,势必会导致阅卷中的差错和不公平,更为重要的是,它会使人们对测量原理和物理学的本质产生误解.
为此,本文将从信息、测量和误差的基本理论着手,通过对浙江卷第22 题的参考答案的分析,来阐述物理学作为一门测量科学的本质,从而引起物理课程标准的制订者、物理教材编写者和广大物理教师对测量教学在物理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关注.
二、测量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根据信息学的原理,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信息源获取一定量的信息. 信息源所含的符号越多,人们每得到一个符号所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多.因此,在信息学中,信息量的单位1 比特是这样定义的:一个具有两种不同符号的信息源每发射一个符号所传递的信息量为1 比特. 比如,交通信号灯(红-绿灯) 是一个含有两种不同符号的信息源.当我们接收到其中一个符号时,比如绿灯亮时,我们就获得了1 比特的信息量.同理,一个具有4 种不同符号的信息源每发射一个符号所传递的信息量为2 比特.以此类推,一个具有Z种不同符号的信息源每发射一个符号所传递的信息量H为:
比如,常用汉字有近2000 个,每个汉字所携带的信息量为:
当我们测量某个物理量时,我们就从测量工具那里得到了一定量的信息.比如,一台厨房用的台秤最多可称2 千克的质量,它的最小读数是10 克.因而,关于“物体的质量有多大”的问题,这台台秤可以做出200 种不同的回答.那么,相应的符号数为200,与答案相应的信息量约为8 比特.再比如,一般的温度计的精确度为1℃. 如果它的测量范围是-30℃到90℃,则相应的符号数为120 个.当我们测得一个温度值时,我们就接收到了7 比特的信息.测量仪器的精确度越高,测得一个值时所接收的信息量就越多.粗略地说,一个测量值所对应的信息量大约为10 比特.[4]
现行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没有涉及信息学的知识,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向学生讲清测量的这一信息学本质.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5]和现行普通高中物理教材[6]中,教师和学生只能笼统地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他们不会关注到物理实验的本质是测量,而测量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有些师生甚至对物理学形成这样的印象:物理定律是数学推导的结果,物理学家们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像做习题一样的一种数学演算.为此,我们强烈建议,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应适当引入信息学的基本知识,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加深对物理学本质的理解.
三、测量值总是一个区间
在解释为什么需要测量时,我们通常抱有这样的观念:在测量前这个值是未知的,在测量后这个值是已知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首先,在测量前我们对物理量的值并不是一点也不知道.其次,在测量后我们并不知道物理量的真实值.测量值总是一个区间(图2).在用仪器测量前,我们知道这个值是某一较大的区间. 在用仪器测量后,我们仍只知道这个值是某一区间,但这个区间比用仪器测量前的要小了.如果用仪器测量后这个区间明显地缩小了,我们说这是一个好的测量;如果这个区间只缩小了一点点,我们说这是一个不好的测量,或不精密的测量.
人本身也是一个测量工具,人通过感官来“估计”也是一种测量,也能获得信息.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定量科学,但它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物理学家并不能确定某个物理量的真实值,而只能借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根据他们的判断能力来缩小物理量的测量值的区间,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
根据这一考虑,我们可以来定义一个表征对量X测量的好坏的数,这个数就是测量前后的两个区间的比值,即
式中b表示测量前(before),a表示测量后(after).我们把上式的二进制对数(binary logarithm)定义为一个量H:[7]
由于H表示在测量中所获得的信息量,所以它的单位为信息量的单位.这个量告诉我们,在测量中,物理量的值的信息量增加了多少比特(bit).比如,在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假定在用仪器测量前我们用肉眼测出这支笔的长度不会小于10cm,也不会大于20cm.用尺子测量后我们知道这支笔的长度在10.5cm和10.6cm之间. 我们来计算在用尺子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中所获得的信息量:
在这次测量中,这个测量工具提供了6.6bit的信息.
根据浙江卷第22 题所给出的电表示数和它们的最小刻度值(电流表为0.01A,电压表为0.05V),我们可以分别读出相应的测量值的区间为:
或写成:
而在权威发布的参考答案中所给出的不是一个区间,而是四个值:0.10A、0.24A、0.27V和2.00V.显然,如果学生的答案落在上述区间内,我们应认为其答案是对的.尤其是对于第4 只表的读数(即U1的测量值),参考答案给出了“0.27V”.如果学生读出0.25V、0.26V或0.28V是否会被认为是错的呢?
四、误差传播是有规律的
在现行教材中,普遍把测量值跟被测物理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作误差(error).[6]根据前面所述,真实值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能测得的总是一个区间.误差包括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和偶然误差(random error),而系统误差又包括仪器误差、理论(方法)误差和个人误差.在某次直接测量中,我们可以根据测量仪器的精确度知道此仪器所导致的仪器误差.比如,在用上面所提到的四只表测量时,仅由这些表所产生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δI1=δI2=0.01A,δU1=δU2=0.05V.
这里所指的绝对误差,其实就是某一测量值的不确定范围的一半(uncertainty).它不同于对同一物理量的两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discrepancy)(图3).因此,对某个量多次测量后,可以用其平均值来代表所有测量值.测量次数越多,这个平均值与任何一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会越小.然而,不管测量次数有多少,最后只能用一个值(平均值)来代表这个量的测量值.
根据相应的公式通过对直接测量值的计算得到某一物理量的值,这一过程叫作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值的误差会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传播,并产生新的误差,这一过程叫作误差传播(error propagation).对于不同的计算公式,误差传播的规律是不同的.下面是几个常用的误差传播公式:
式中,x和y是直接测量值,xe和ye分别表示x和y的最佳估计值(best estimate),δx、δy和 δz分别表示x、y和z的绝对误差.
在浙江卷第22 题中,在计算由两组数据得到的电阻值时,必定会导致误差传播.下面我们根据上面的误差传播公式来计算这两个值.
即R1的测量值为区间[1.75Ω,3.25Ω].
即R2的测量值为区间[7.77Ω,8.89Ω].
而参考答案中所给出的R1和R2的值分别为(2.7±0.1)Ω 和(8.3±0.1)Ω.显然,参考答案的作者没有用误差传播公式来计算这两个间接测量值,而随意地在±号后面定了0.1 这个数.这将给考生带来一定的不公正性.尽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并不要求给学生讲误差传播知识,但作为参考答案中的间接测量值,还是要根据误差传播公式来计算的.
五、结束语
1.力 力的方向上 力和距离 W=Fs 焦耳焦J 2.拉力 没有水桶没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3.0
600 4.(1)力 力的方向 (2)15.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1900 0
7.8008. 2000
9.600 10.=
11.4.5
0.45
12.A 13.C 14.D 15.C 16.D
17.如图1.(提示:起重机匀速上升川时4s,水平移动用时2s)
18.小明做功为6250J.
19.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1.5xl04J.
20.(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800N.
(2)汽车行驶230km,牵引力做了1.84xl08J的功.
21.(1)电梯在匀速运动阶段,上升的高度h.为48m,拉力F1.做功2.88xl05J.
(2)加速阶段电动机拉力F2的大小5000N-
《“功率”练习》参考答案
1.功 时间物体做功快慢p=w/t 瓦特2.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的多少 3. l.5xl04
5004xl07 4.600 5.54
72 6.800
7.5 400 10.88. 10
200
9.B
10.A 11.B 12.C 13.B 14.D 15.B16.B 17.B
18.(1)台秤(或磅秤)、刻度尺、秒表(手表)(2)B (3)如表1.
19. (1)36 km/h(或lom/s).
(2)6xl05Pa.(3)5.4xl04W.
20. (l)2.Oxl04N.
(2)6.Oxl05J.
(3)3.Oxl04W.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参考答案
1.重力势 动 2.慢 低3.减小 不变4.不变 等于 小于 5.弹性势 动 6.增大 增大减小减小
7.变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小于 9.大于逐渐 增大10.增大减小 不变
11.B 12.C 13.D 14.B 15.A 16.D17.C
18.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
(1) 《2)< (3)物体的质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控制变量法
《“功和机械能”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估出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从而不能正确估出捡起一本书所川的力的大小,产生计算错误)
2.A(易错误地认为本题4个选项都正确.出错的原因是仅考虑了水桶受到的拉力及重力,小明和小雯对水桶的拉力没有做功.水桶所受的重力也没做功,但是小明和小雯在行走过程巾,脚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3.C(易错选B.错选原冈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物体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不一定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
4.B(易错选A.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认为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也变大,其实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是不变的)
5.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忽略了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在变小.仅根据匀速行驶来判断动能不变.根据洒水车水平行驶来判断重力势能不变.是错误的)
6.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没能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匀速”,气球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
7.D(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仔细阅读试题,分清运动员的状态.试题中明确告诉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的点,即运动员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其动能也最大,运动员过了B点后,动能减小,运动员过了A点后,弹性势能不断增大,在C点达到最大.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从0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8.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抓住关键词“匀速”,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增大不变增大 2. 24
96
3.5:6 3:44.喜鹊 燕子 5.减小 增大 6. 20
40
7.骑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15.D
16.如图2. 17.如图3.
(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
19.(1)小方桌在沙子中的下陷深度 (2)甲 乙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
20.(1)同一高度
(2)质量摩擦(阻)力
(3)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做匀速直线运动
21.(1)小王攀岩的速度.
(2)小王所受的重力G=mg-60kgxloN/kg=600N.
小王在攀岩过程中做功w=Fs=Gh=600Nx15m=9xl03J。
小王做功的功率.
(3)减轻体重,加强体能训练,穿(戴)防滑鞋(手套),轻装上阵等.
22.(1)因为匀速前进,所以牵引力F=f=4 000 N,牵引力做功w=Fs=4000Nx3xl03m=l.2xl07J.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法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起源的根本原因()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氏族公社的瓦解
2.我国执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执法形式是()
A.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执法 C.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的执法 D.人民政府的执法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监督体系()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大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4.下列关于守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守法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B.守法的内容既包括履行法律义务,也包括行使法律权利 C.守法的高级形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 D.守法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5.人民法院公开审判和宣判案件有助于发挥()A.法律的预测作用 B.法律的教育作用 C.法律的指引作用 D.法律的强制作用
6.下列对法理学的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法理学是法学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 C.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
D.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律现象中的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因此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起统帅和指导作用 7.法律的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则 D.法律技术 8.下列有关法律的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律的形式,指法律的具体外部表现形态
B.“法律的形式”概念所表征的是一国法律的分类问题,即一个国家的法律,从其效力、等级地位及表现形态的角度来划分
C.法律的形式仅仅指法的效力形式
D.法律的形式包括成文法形式与不成文法形式,正式的法律形式与非正式的法律形式 9.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在法学上称为()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内容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客体
10.对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范围具体表现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公民和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般适用中国法律,但也有例外
B.在中国领域外原则上仍适用中国法律,但当中国法律与其居住国法律相冲突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而定
C.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D.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只有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十年者,适用中国法律
11.“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制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12.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B.法制体系包含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 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
13.下列关于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达,哪一项是错误的()A.权利能力是公民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1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A.家住偏僻山区的王某把入室抢劫的李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王某押送扫40里外的派出所
B.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王某征得患者张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王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违法与违反道德是一回事
B.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C.违法行为与无效行为是一回事
D.违法行为不一定无效,法律上无效的行为也不一定违法
16.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些规定属于:()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技术性规定 17.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18.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委托性规范 D.确定性规范 19.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和正义的西方法学流派是:()
A.古典自然法学家 B.历史法学派 C.纯粹法学派 D.分析法学派 20.我国《公司法》第5条关于“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规定,是属于()
A.法律概念的规定 B.法律原则的规定 C.法律规则的规定 D.法律技术的规定 21.下列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是:()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D.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
22.下列选项中意味着对所有人平等地执行法律和制度的是()
A.实质正义 B.形式正义 C.社会正义 D.个人正义
23.19世纪分析法学派的奥斯汀认为法与道德(正义)是无关的,继他之后,有一位学者更把
这一学说推向极端,这位学者是()
A.庞德 B.凯尔森 C.波斯纳 D.罗尔斯 24.法的教育作用的对象是()
A.每个人自己的行为 B.一般人的行为 C.他人的行为 D.所有人的行为 25.下列法律中不具有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法律是()
A.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 B.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C.有关技术规范的法律 D.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 26.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
A.手段和目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 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 27.在我国一般法理学作品中,都将法的质变理解为:()
A.法的渊源的变更 B.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C.重要法规的变更 D.立法主体的变更
28.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方法,在法学上一般称为()
A.法的全球化 B.法的移植 C.法的现代化 D.法的国际化 29.民法法系国家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采用较系统的:()
A.法律编纂形式 B.法律汇编形式 C.法典形式 D.宪法性法律形式 30.我国立法的最高依据是:()
A.党的政策 B.宪法 C.中共中央决议 D.社会主义道德 31.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
A.立法技术 B.依照宪法规定的立法权限的划分 C.立法措施 D.立法规划
32.根据立法机关的地位不同,立法可以分为:()
A.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B.君主立法和议会立法
C.一院制立法和两院制立法 D.行政机关的立法和授权立法
33.比利时的立法权由议会和君主共同行使,这种立法体制属于:()
A.分权型立法体制 B.单一立法体制 C.复合立法体制 D.制衡立法体制 34.下列社会规范中哪个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
A.国际条约 B.特别行政区法律 C.军事法规 D.执政党的政策 35.规定关于本自治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比较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是:()
A.地方性法规 B.单行条例 C.自治条例 D.地方性规章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一般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D.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由各自独立到混为一体
2.法律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供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的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3.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A.政法体制改革 B.法律体系重构 C.法律制度改革 D.法律精神转换 4.典型的法律职业主体有() A.法官 B.检察官 C.律师 D.法学学者 5.关于人民检察院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有()A.是我国主要的司法主体 B.行使检察权
C.行使法律监督权 D.对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行使侦察权 6.根据法律关系的定义,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法律关系:()A.友谊关系 B.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关系 C.氏族血缘关系 D.刑法处罚关系
7.下列关于法律效力的表达,哪些是错误的:()A.法律公布即生效 B.法律只能适用于将来的行为 C.法律不经公布即无效 D.后法的效力优于前法
8.下列哪些内容的表述,哪些属于法律原则而不是法律规则()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9.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包括:()A.法律关系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因果关系 10.下列关于法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是由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的
B.法律在根本上由社会经济基础、经济生活所决定
C.法律又可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生活,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在总体上须按照法律轨道来运行 D.现代社会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民主和法治的进程
11.以下关于法律体系概念叙述正确的有:()
A.法律体系不仅包括正在施行的法律,也包括一国将要制定的法律 B.法律体系包括现行的国内法和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法
C.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组合,呈现为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12.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包括()A.动机 B.目的 C.认知能力 D.结果 13.下列对法律的地域效力理解正确的有()A.法律的地域效力,又称法律的空间效力或属地效力,包括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两个方面 B.法律的域内效力,是指法律基于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在一国领域之内有效
C.由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在国家主权所及的全部领域不一定有效,需视情况而定 D.法律的域外效力,是指法律在其制定国主权领域以外的效力。域外效力是域内效力排他性的例外 14.下列哪些表述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看法()
A.法不是单个人的个人恣意横行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功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15.马克思曾经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马克思的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
C.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D.法仅仅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 16.法学研究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包括()
A.语义分析方法 B.价值分析方法 C.历史考察方法 D.逻辑分析方法 E.社会调查方法
17.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新的法学流派有()
A.经济分析法学 B.自然法学 C.社会学法学 D.后现代法学 E.分析法学
18.在当代中国,狭义的法律包括()
A.法律整体 B.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C.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行政法规 E.地方性法规 19.法的基本特征有()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规范。D.法是具有一般性、概括性的规范。E.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
20.法的要素包括()
A.法律规则 B.法律解释 C.法律原则 D.法律概念 E.法律条文
21.法律原则的特点是()
A.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的、具体的事实状态
B.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 C.没有规定确定的法律后果 D.不能用来解决具体的法律案件 E.稳定性较强
22.我国的法律形式有()
A.国际条约 B.行政规章 C.判例 D.法学著作 E.单行条例
23.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机构享有立法权()A.地级市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民政府 C.自治县人大
D.国务院各部委 E.最高人民法院
24.法产生的基本标志有()
A.国家的产生 B.诉讼与审判的出现 C.制定法的产生 D.权利与义务的分离 E.法律与道德的分离
25.社会主义法对资本主义法的继承主要包括()
A.法律技术、概念 B.反映民主政治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C.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规定 D.法律概念 E.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26.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并在WTO的推动下发生的第三次中国法制变革的基本内容是()
A.实现法律的市场化 B.实现法律的透明化
C.实现法律的一元化和法典化 D.建立和健全司法审查制度 E.建立民族工业的保护制度
27.人治与法治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承认法律运行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B.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还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C.治国依据的是反映人民大众的法律还是领导人个人的意志。D.法律与当权者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何者优先。E.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何者地位优越。
28.权利本位的法律特征是()
A.法律尽量多规定权利,少规定义务。
B.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
C.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D.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 E.法律的内容以权利为主,以义务为辅。
29.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是指()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法律事件 D.合法行为 E.违法行为
30.下列哪些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A.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 B.人的生老病死 C.社会革命 D.喝醉酒后的驾驶行为 E.自然灾害
31.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少数民族 B.国家行政机关 C.个体工商户 D.有限责任公司 E.受法律保护的珍稀动物
32.刑法领域中的免责条件和形式有()
A.自助免责 B.时效免责 C.协议免责 D.自首、立功免责 E.不诉免责
33.法律行为的法律性表现为()
A.法律行为是由法律规定的行为 B.法律行为是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C.法律行为是受到国家承认、保护、奖励或否定、取缔、惩罚的行为 D.法律行为是能够引起人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 E.法律行为是受社会规范调控的行为
3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国家行为()
A.某法官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行为 B.某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行为 C.某律师担任行政机关的诉讼代理人的行为 D.某人民警察在下班后抓小偷的行为 E.某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村民纠纷进行调解的行为
35.法的规范作用主要有()
A.指引作用 B.解释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E.强制作用
三、名词解释:
1.法律实施 2.扩充解释 3.大陆法系 4.法律继承 5.法制程序 6.对人权利 7.调整性规则 8.法律行为 9.法律效力 10.法的历史类型 11.法律移植 12.法律继承 13.法律行为 14.法律关系 15.法律责任
四、简答题:
1.简述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2.简述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3.简述法治的含义 4.简述法律规则的分类 5.简述法的效力范围
6.简述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 7.简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8.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9.简述法律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10.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
五、论述题:
1.试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试述法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 3.试述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2 C 3 C 4 B 5 C 6.D 7.C 8.C 9.C 10.B 11.A 12.B 13.B 14.D 15.B 16 B 17 C 18 B 19 A 20 C 21 D 22 B 23 B 24 B 25 B 26 A 27 B 28 B 29 C 30 B 31 B 32 A 33 C 34 D 35 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BD 4.ABCD 5.ABCD 6.AC 7.AB 8.AB 9.BC 10.ABC 11.BCD 12.ABC 13.AD 14.ABD 15.BCD 16.ACDE 17.AD 18.BC 19.ABCDE 20.ACD 21.ABCE 22.ABE 23.BCD 24.ABD 25.ABCDE 26.ABCD 27.BCD 28.BCD 29.CDE
2: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单项选择题 A、效果律 B、巩固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
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单项选择题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4: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单项选择题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5:按照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单项选择题
A、记忆能力 B、语言能力 C、思维能力 D、行走能力
6: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心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托尔曼 D、斯金纳
7:掌握学习是由布鲁纳等人提出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判断题 对 错
8:()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单项选择题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9: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单项选择题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10: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单项选择题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他人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11: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单项选择题 A、道德目标 B、动作技能目标 C、发展目标 D、健康目标
12:()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上多采用整体加工方式。单项选择题 A、系列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13: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是()单项选择题
A、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 B、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动机的激发
D、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稳固联系
1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单项选择题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15: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单项选择题 A、弗洛依德 B、冯特 C、华生 D、桑代克
16: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单项选择题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
17: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单项选择题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8: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单项选择题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19:动机遗忘理论的提出者是()单项选择题 A、桑代克 B、皮亚杰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20: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监控()单项选择题 A、设置学习目标 B、列提纲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21:采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学生的成绩没有差异。()判断题 对 错
22:学生做作业时,有的学生喜欢和别人对答案,不敢肯定自己的回答;有的学生坚持自己的答案。坚信自己答案的学生认知风格属于()。单项选择题 A、沉思型 B、冲动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3:()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单项选择题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24: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单项选择题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25: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单项选择题 A、桑代克与华生 B、巴甫洛夫与华生 C、斯金纳与华生 D、华生与班杜拉
26: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单项选择题 A、分化性 B、半成熟性 C、成熟性 D、动荡性
27:()不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单项选择题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公平性
28:作为非正式群体的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负面的。()判断题 对 错
29: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单项选择题 A、2岁 B、4岁~5岁 C、4岁 D、6岁
30: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单项选择题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31: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单项选择题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32: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单项选择题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33: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___________。单项选择题 A、个案研究 B、观察分析 C、案卷分析 D、软事记录
34:“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原来如此估性会谈属于会谈的()。单项选择题 A、倾听技术 B、面质技术 C、询问技术 D、鼓励技术
35:按照造成焦虑的根源来划分,焦虑不包括()单项选择题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过敏性焦虑 D、道德性焦虑
36: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单项选择题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采用如此之类的语言与学生开展的评
3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和()。单项选择题 A、追求利益 B、避免失败 C、回避困难 D、追求刺激
38: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单项选择题 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
39:根据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包括()单项选择题 A、知识的识记阶段 B、知识的理解阶段 C、知识的巩固阶段 D、知识的运用阶段
40: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判断题 对 错
41:某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单项选择题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2: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判断题 对 错
43: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单项选择题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44: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__________状态。()单项选择题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45:班杜拉把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行为倾向称为()。单项选择题 A、替代性强化 B、直接强化 C、外在强化 D、自我强化
46: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单项选择题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47: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48:认知~发现说是由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判断题 对 错
49: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单项选择题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50: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单项选择题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知满天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包括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3:答案D 略。4:答案A 研究表明,群体规范形成的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为青少年时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所以心理和行为容易受到来自同伴群体的影响而改变。5:答案D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6:答案A
7:答案错误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8:答案A 略。9:答案D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首先由班杜拉提出。10:答案D
11:答案B 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体系,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12:答案C 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更好。13:答案A
14:答案C 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15:答案D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C 弗洛伊德提出了动机遗忘的理论,他称之为压抑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20:答案A 21:答案错误
采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有差异,不过这种差异表现在他们学习所花的时间上。22:答案C 坚信自己答案的学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其认知风格属于场独立型。23:答案B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4:答案C 25:答案B 识记性试题。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巴甫洛夫与华生。26:答案C 【解析】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27:答案D 28:答案错误 29:答案C 30:答案C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31:答案C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所以学习理论是其最核心的理论。32:答案C 33:答案C 34:答案D 35:答案C 36:答案A
发现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作用。37:答案B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38:答案D 39:答案A 40:答案正确
反复阅读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41:答案B 【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为基本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类似于平时所说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这“三基”。主要的不同在于,基本结构不仅指一般原理的学习,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42:答案正确 43:答案C 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为自己特定的教学服务的。44:答案C 45:答案A 46:答案B 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47:答案B 48:答案错误
名词解释
法学方法论:法学方法论是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一般来说,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或方面。第一个层次是法学方法论的原则,它构成了法学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发挥着整体性的导向功能。第二层次是各种法学方法,它构成了法学方法体系的主干部分,在研究各种法律问题时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法学方法论原则:在法学方法的体系中,法学方法论原则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方法论原则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思路,也是关于如何开发和运用具体方法的一种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根本方法,就此而言,可以把方法论原则理解为“关于方法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在法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否认,法律与利益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法律的存在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它是维系某种社会利益关系、利益格局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众所周知,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之后和阶级差别、阶级斗争消灭之前,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具体个人之间利益关系基本社会背景,并从根本上影响着这些具体利益关系的形成、延续和变更,至于在那些阶级分裂、阶级矛盾十分明显的社会,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更会成为最具决定性和最具根本性的利益关系,任何在政治和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都必然要借助于法律秩序来建立和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利益秩序。这些基本的历史事实,决定了阶级分析方法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价值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是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法律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规范体系,从终极的意义上说,它的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一定价值的手段。也就是说,社会中所有的立法和司法活动都是一种进行价值选择的活动。价值分析方法之所以是法学的基本方法,就在于法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揭示法的应然状态或价值属性,即回答法应当是怎样的(关于“法律应然”的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在价值中立(价值祛除)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所谓经验事实,指的是可以通过人们的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被发现的确定的事实因素,这些事实因素是如此的确定、确实,以致于由此所作出的有关“是什么”的判断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即使发生争议,也比较易于复核、检验,而极少出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永无止境的争议。对于法学的实证研究而言,经验事实既包括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关的一切可以确定的事实,也包括法律文本中的词语、句法和逻辑结构等事实因素。实证研究方法之所以是法学的基本方法,就在于法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揭示法的实然状态,即回答法实际上是怎样的。
单项选择 1.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重要程度,法学方法可分为(A)。
A.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 B.主要方法和次要方法 C.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 D.原始方法和派生方法
2.列宁指出,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了用真正获得正确处理问题的本领而不被一大堆细节或各种争执意见所迷惑,为了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从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以上描述的以下那种法学研究方法?(B)
A.历史的比较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逻辑分析方法 D.语义分析方法
多项选择
1.方法论是指(AC)。
A.关于方法的理论 B.论证的方法 C.关于方法的体系 D.关于方法的学科
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分为(ABD)。
A.阶级分析方法 B.价值分析方法 C.比较分析方法 D.实证分析方法
3.实证分析方法主要包括(ABCD)。A.社会调查方法 B.历史研究方法 C.逻辑分析方法 D.语义分析方法
简答题
简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如何正确对待阶级分析方法? 简述阶级分析方法的功能。简述法学中价值分析的过程。
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式表达,是规定思维的根本出发点和总方向的方法论原则。这也就是说,一切本质上合乎科学的方法(包括其他方法论原则),只有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并用实事求是来统帅,才会使人们的认识和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即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决定社会精神生活过程的观点。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深入考察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基本条件和方式的基础上,来说明法的产生、发展和更替,说明法的本质、内容和作用。法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经济关系的记录,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及其分配状况当然要通过人类的理性、观念和意志来确定,但是,归根结底,最终的决定力量则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的现实过程之中。总而言之,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会占居统治地位,决定着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容和分配状况。
第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我们在法学研究中不仅要强调经济因素的作用,而且还要注意社会现象间的普遍联系,不能忘记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法对经济因素的反作用。
第四,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任何法律体系都不能不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它必须与自己时代的社会条件相适应并随着这些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发现,法律发展的过程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有着深刻的联系。一种法律制度,只有在准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基本趋势的条件下才能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并且在自身的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获得强大的生命力。用发展的观点指导法学研究,对于一个改革的时代而言,就显得尤其重要,它是克服因循守旧的传统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强大精神武器。答:在如何对待阶级分析方法这一问题上,必须防止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错误倾向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理解和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把法学片面归结为“阶级斗争之学”和“对敌专政之学”,这种错误倾向曾给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第二种错误倾向是以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阶级分析方法,有意或无意地贬低、轻视甚至否认阶级分析方法的理论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于这种错误倾向也应注意防止。
答:阶级分析方法作为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其独特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对于法学的理论建设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避免走入唯心主义法学误区的必要指南。唯心主义法律观的总体特征是把法律制度的产生与演变归结为某种精神因素的决定性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法律观谬误之处。
第二,对于法律现象的历史考察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探索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历史演变规律的基本线索。借助于阶级分析方法,可以在复杂多变、迷离混沌的历史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第三,对于古今中外法律制度的定性研究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有力的分析工具。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问题,我们就可以不被这些形式上的共相和差异所迷惑,从而在总体上对它们做出准确的定性分析。
第四,对于法制实践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确立和坚持我国法制根本宗旨的重要理论参照。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人民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它使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群众从奴役中解决出来,成为社会的主人。以法律手段维护和促进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大众的共同利益是它的根本宗旨。
答:法学中的价值分析包括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它们是价值分析过程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或方面。这两个阶段或方面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价值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价值认知是以法律这个被认知的客体所蕴含的价值属性为对象的,它要探究特定的法律制度是按照哪一个阶级、阶层的利益标准与价值观念来调整社会关系和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权利义务的,价值认知的直接目的是如实地观察和描述特定法律制度所包含的价值准则和价值排序。价值评价是从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价值准则对特定法律制度的总体或部分进行判断与取舍。
案例分析
材料
(一):“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生活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8页)
材料
(二):“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 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6页)
材料
(三):“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惟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和这个斗争的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建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权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6~696页)
材料
(四):“青年们有时过重看重经济方面,这一部分是马克思和我应当负责的。我们在反驳我们的论敌时,常常不得不强调被她们否认的主要原则,并且不是始终都有时间、地点和机会来给其他参与交互作用的因素以应有的重视。……可惜人们往往以为,只要掌握了主要运力,而且还不总是掌握得正确,那就算已经充分地理解了新理论并且立刻就能够应用它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8页)
问题:
1.根据材料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历史唯心主义法学的区别。
2.根据材料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观点。
3.结合材料
(一)、(二),根据材料
(三)、(四)理解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决定论是错误的。答:在几千年的人类思想史上,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是各个时代的思想家们所着重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但是,在马克思之前,人们总是力图从所谓宇宙理想、上帝一直、人类理性、绝对精神或民族精神出发去说明这一现象。针对这种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法的关系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历史上出现的一切法律制度,必须与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联系在一起,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答:这里涉及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这对概念的用处其实仅仅限于在经济与非经济领域(主要指政治与精神领域)之间贯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则。而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艺术形象类比,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个很简单的目的 ——没有经济做基础来支撑,观念形态之类东西是难以为继的
因此,我们在法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即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决定社会精神生活过程的观点。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深入考察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基本条件和方式的基础上,来说明法的产生、发展和更替,说明法的本质、内容和作用。法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经济关系的记录,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及其分配状况当然要通过人类的理性、观念和意志来确定,但是,归根到底,最终的决定力量则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的显示过程之中。总而言之,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占统治地位,决定着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容和分配状况。
如动画《圣斗士星矢》是日本著名漫画家车田正美受到希腊神话中八十八星座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经典作品。动画中的主角圣斗士其实只是一群青少年 (童虎例外) , 而他们肩上却承担着一份艰巨的责任。从开始誓死保卫雅典娜到视死如归地捍卫地球和平。他们在一次又一次被对手打倒之后又站起来继续战斗最终打败对手的坚定不渝的精神使人们为之震撼。“无论做什么事, 只要无限次数地坚持下去, 总会有成功的时候”“尝试越多, 离成功的机会就越接近”“自助者天助”等经典的人生哲理被作者巧妙地赋予动画之中, 责任感教育和挫折教育被动画师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让他们从小就明白他们是有着责任的一代。
《狮子王》、《灌篮高手》、《棋魂》、《火影忍者》、《功夫熊猫》等优秀的励志动画片帮助孩子们缔造梦想, 教会他们团队协作, 鼓舞着他们的志气, 激励着他们的斗志, 给他们以血性的引导, 引导他们积极地面对学习、面对挫折、面对人生、面对社会。动画家从教育理性的高度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出于对孩子们的深爱, 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爱, 将这种理性与情感融会到艺术想象中去, 创造出美妙的动画形象, 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在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的动画世界中获得知识, 在喜爱和欢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净化和提升, 这要比我们传统的教条式教育更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和接受。动画对传统审美教育带来的冲击将把我们教育带到一个崭新的天地。
的繁华, 我们从此影片本身入手, 分析了解儿童这个特殊的受众群体欣赏动画时所具有的独特心理需求, 并对什么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作一番浅探, 已便为进一步开发我国国产动画片的资源与特色提供更多的建议。
一、返璞归真, 还原动画片的本质
当代中国的儿童以独生子女居多, 家长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只以成绩作为孩子成才的唯一衡量标准, 要求孩子们学习成绩要好、约束规范好他们的行为。在学校, 以考试为指挥棒, 教师也给了学生繁重的学业压力。我们的儿童背负着太多的希望与寄托, 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 被迫过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而动画片的存在, 使儿童被压抑的快乐天性得到了部分释放, 满足了他们对无拘无束的渴望, 在观看动画片中能感到轻松愉悦、欢乐与满足, 暂避学习及其它各方面的压力, 生活色彩得以丰富。
过去的国产原创动画片背负着过多的说教重担, 不太重视动画片的娱乐性。许多动画形象的设定就是“好孩子”、“小英雄”, 枯燥无味地担当道德榜样或教师的角色,
六、结论
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动画是一种舶来的艺术形式, 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存在着诸多的冲突, 产生种种碰撞。动画中处处体现出来了“动”态美感, 与我们传统强调的“静”态审美存在着明显的冲突。
当然在很多方面, 现代动画和我国传统的审美观是和谐一致的, 本文刻意强调二者的冲突, 意在表明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自身所具有被时代所赋予的独特的特点, 强调它所具有的叛逆的性格和蓬勃的生命力。现代动画与我们传统审美带来的冲突其实是对我们传统审美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给我们的传统审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的气息, 而使其日臻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美]H·G·布洛克著.滕守尧译.现代艺术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2]张弓, 汪洋编著.动漫艺术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贾否, 编著.动漫创作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张法著.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5]程昌明译注.李捷主编.论语.山西古籍出版社,
[6]汪巧玲, 汪鹏生注评.庄子.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
[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强调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科学文化教育, 显得枯燥呆板, 缺乏活力, 了无生机。在《蓝猫三千问》、《海尔兄弟》中借动画形象之口传递的科学知识中很多是生拉硬扯、杂乱无章, 不符合当时的情节需要。但动画的教育功能却是家长为子女选择动画片所首先重视的, 希望孩子通过动画这种娱乐形式能得到知识。在《黑猫警长》中威严的黑猫警长是绝对正义的化身, 每集化解了各种犯罪行为后总是不忘对其它小动物们说教一番:“大象犯了错误不改正, 只该受到惩罚的, 所以我给他注射了麻醉药。”“小偷是最可耻的。”……但动画片的真正功能并不是“教诲”, 而是通过有趣的故事与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 给观众们带来欢乐与满足。如日美的动画片更注重的是寓教于乐, 通过情节的展开来熏陶情感、传递知识。比较典型的是《狮子王》, 通过对辛巴成长历程的描述, 历经磨难而勇敢坚定地承担责任, 以伟岸的形象立于世上等优秀品质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当然, 还有诸如《猫与老鼠》《米老鼠与唐老鸭》这类的动画片通过夸张的动作、幽默的语言只是为了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
《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系列动画及其动画电影以羊与狼作为冲突双方, 展开各种有趣的故事。在这些简单的故事中, 创作者的目的并不是传统单一的说教, 而是通过小羊们稚趣生动、紧贴生活的语言与灰太狼捉羊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搞笑且极具创意的方法来逗乐小朋友, 甚至连担当倍受尊敬的智者角色的“村长爷爷”慢羊羊也不时地搞笑一把, 令人忍俊不禁。这部片子之所以受到广大小朋友的喜欢,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回归到了动画片的本质———童趣但不幼稚, 启智但不教条。
二、融民族性与创新性于一炉, 打造中国的动画明星
(一) 取材新颖, 符合儿童心理需求。
我国原有的动画片取材相对固定, 大多集中于于神话、传说、寓言、成语、童话故事等, 诸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西游记》等, 笔者在儿童时代所观看过的动画人物及题材至今仍频繁地出现在电视上, 此类作品过多并不符合我们当代儿童的审美情趣———追求好玩、新奇、轻松快乐, 而反对说教。这势必要求我们的动画作品在内容及形式上有很大的突破。《喜羊羊》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它摆脱了现有取材的局限性, 题材新颖,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性急勤劳的喜羊羊、贪吃贪睡的懒羊羊、爱美漂亮的美羊羊、强壮鲁莽的沸羊羊……当然还有聪明搞笑倒霉的灰太狼, 他们性格各异, 有着很多普通儿童的小毛病:不想做作业、劳动时偷懒、喜欢睡懒觉等, 拟人化的动物被赋予了生命的活力与惹人喜爱的个性, 不再是儿童们仰视不可企及的“好孩子”“小英雄”, 小观众们似乎在这些极具亲和力的动画人物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看到了共通的性格与缺点, 并与之产生共鸣。
此外, 根据心理学上的试验, 我国大多少年儿童颜色喜好偏爱绿、蓝、红。整部动画片的画面除灰太狼的场景使用灰色外其它多搭配亮色, 色彩鲜明、清晰自然, 且线条柔和, 人物造型活泼可爱、极富个性, 这些精心的设计符合儿童的相应心理偏好, 无怪乎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二) 融入时尚元素, 加入中国式幽默, 扩大了受众群体。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取自中国古代故事“木兰替父从军”, 但该片里的蟋蟀闹钟、笑脸快餐、特快急件等充满时代生活气息的场景, 孩子们觉得熟悉且生动有趣, 这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儿童追求新奇好玩的感官需求。他们喜欢的新事物是灵动的、欢乐的、紧贴时代脚步的, 他们接受并喜欢社会上最流行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喜羊羊》电影中出人意料地蹦出许多网络流行词汇, 如红太狼哭着要去蜗牛体内找灰太狼时, 村长慢羊羊幽幽地叹出了2008年网络上最流行的一句话:“你真是很傻很天真啊!”同时, 反映微软黑屏、三聚氰胺添加剂等社会热点问题, 无语的时候后脑勺流汗等符号等贴近社会生活, 与时代相衔接, 令人捧腹。这使得原本受众群体明确定位在3—15岁的动画片受到了更多青少年儿童的喜爱, 更有许多成年观众也对这部动画片青睐有加。
(三) 语言词汇风趣幽默, 音乐节奏欢快。
动画片应该在使用语言词汇时考虑到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纯朴、自然的口语, 是儿童最亲近最容易接受的语言, 表现儿童内心, 富有童真、童稚、童趣的风趣幽默更会博得儿童喜爱。《喜羊羊》中动画人物的命名大多采取“ABB式”词语, 如读起来朗朗上口, 令人记忆犹新。还有类似于澎恰恰说:“有什么了不起!来, 有本事和我猜拳啊!”尽显诙谐的儿童情趣。其次是这部片子的片头与片尾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曲调旋律优美轻松, 并别具创意地将动画人物的名字插入进去, 以至于播放这首歌的时候, 儿童耳熟能详, 就会不自觉地开始哼唱这些羊儿的名字。在电影版《喜羊羊》放映前, 孩子们就像在举办一次盛大的宴会, 开一场欢愉的party一样, 一起合唱这首他们熟悉的动画歌曲。
(四) 注重衍生产品的开发, 打造国产动画明星。
因为本土动画明星的缺失, 外来动画明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肆渗透。米老鼠、加菲猫、奥特曼、白雪公主等遍布在书包、笔记本、玩具、餐具、衣服上面, 在生活中无处不见。儿童争相购买带有他们喜欢的动画明星的物品, 这也是外国文化的软侵略。反抗这种文化霸权软势力影响的最好方法就是打造我国自己的动画偶像, 这也是我国动画产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当然, 这次我们也看到了国产动画人在市场营销策略上的觉醒, 包括与肯德基儿童套餐合作促销赠送小羊们的毛绒玩偶、在商场开设动画人物的玩具衍生产品、对音像制品图书的授权等有特色的营销方式等, 唤醒了我国动画片市场的巨大潜力。
三、结语
客观来讲, 在受“舶来”动画的冲击, 国产动画片已沉寂多年的背景下,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出现, 无疑给了很多人惊喜, 其表现是可圈可点的, 但它的缺憾也很明显的, 故事发展缓慢、稍显拖沓;仅考虑通过娱乐方式吸引成人受众群体, 但并没有设计类似日本动画《千与千寻》等设计多重审美, 看过之后能留给更深层次观众的心灵思考;技术制作上还停留在二维动画上, 其视觉效果难以比得上耗资巨大的三维动画, 等等, 在许多方面我们国产动画片都还需要更加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 对我们国产动画片, 我们多了一份期待, 也多了一份已显焦躁的等待。
参考文献
[1]肖岷, 张世浩.国产动画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缺失.中国动画网, 2006.
[2]段运冬.动画文化的品格探讨.装饰, 2004, (2) .
1. C 2. C
3. (1) 49;
(2) 1681.
4. (1) 0.936;(2) 0.648.
5. (1) p=0.2;(2) P(B)=179495.
《由一个抽奖活动探究条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1. A 2. 59
3. (1) 23;
(2) 35.
4. (1) 设事件A为“第一次取到白球”,事件B为“第二次取到黄球”,则“第二次才取到黄球”的概率为P(AB)=P(A)P(B|A)=410×69=415.
(2) 设事件D为“其中一个是黄球”,事件E为“两个都是黄球”,则“已知其中一个是黄球,则另一个也是黄球”的概率为P(E|D)=610×59÷610×49+410×69+610×59=513.
《随机变量的那些事儿》
1. 325
2. 6,0.4
3. (1) 233=827.
(2) 233+C2323313+
C24233132
=6481.
(3) 3827+127+4827+227+51681+881=10727.
《复合函数单调性中的参数取值问题例析》
1. 4 2. 2 3. B 4. B 5. C
《解题步步高》
1. A
2. 略.
3. f′(x)=(2x+a-4)ex-1+[x2+(a-4)x-2a+5]ex-1=[x2+(a-2)x-a+1]ex-1=[x+(a-1)](x-1)ex-1.
令f′(x)=0,得x=1-a≤0或x=1.
故x∈[0,1)时,f′(x)<0,所以f(x)在[0,1]上单调递减;x∈(1,2]时,f′(x)>0,所以f(x)在[1,2]上单调递增.所以f(x)的最小值为f(1)=2-a.
又f(0)=(5-2a)e-1,f(2)=e,而(5-2a)e-1≤3e-1<e,所以f(x)的最大值为e.
《介绍几种常见抽象函数的具体模型》
1. f(x)=x.
2. 存在,f(x)=2x.
3. 8<x≤9.
4. f(0)=1,f(x)为偶函数.
“概率(随机变量)”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 15 2. 0.04X+10 3. 712 4. 0.8 5. 310
6. P(X=-2)=29,P(X=0)=13,P(X=2)=49
7. 13 8. n-12,n2-112 9. 9599 10. 9,0.4
11. 477 12. X~H(3,3,40),故P(X=0)=C337C340=777988,P(X=1)=C237C13C340=9994 940,P(X=2)=C137C23C340=1119 880,P(X=3)=C33C340=19 880.
13. (1) PX=1n+PX=2n+PX+3n+…+PX=nn=1,
即a+2a+3a+…+na=1a=2n(n+1).
(2) 若n=2 006,则a=22 006×2 007,
故P2 0022 006<X<2 0062 006=PX=2 0032 006+PX=2 0042 006+PX=2 0052 006=a(2 003+2 004+2 005)=12 0242 006×2 007=668223 669.
14. (1) X的概率分布表为:
X0123
P18383818
所以E(X)=0×18+1×38+2×38+3×18=15(或E(X)=3×12=1.5).
(2) 乙至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为1-C33233=1927.
(3) 设“甲恰好比乙多击中目标2次”为事件B,“甲恰击中目标2次且乙恰击中目标0次”为事件B1,“甲恰击中目标3次且乙恰击中目标1次”为事件B2,则B=B1+B2,且B1,B2为互斥事件,
于是P(B)=P(B1)+P(B2)=C23123×133+123×C1323132=124.
15. (1) 至少有3次发芽成功,即有3次,4次或5次发芽成功,所以所求概率
P=C35125+C45125+C55125=12.
(2) X的概率分布表为:
X12345
P121418116116
所以E(X)=1×12+2×14+3×18+4×116+5×116=3116.
综合练习(四)参考答案
1. 1 2. 1 3. 27 4. 12 5. n2 6. (1,+∞)
7. 70 8. (-1,0)
9. y=-x±2 10. (2,0)
11. 0,12 12. 49 13. 35,73
14. 33
15. (Ⅰ) 所需的比赛场数ξ是随机变量,其可能的取值为4,5,6,7.
{ξ=k}(k=4,5,6,7)表示获胜队在第k场获胜后比赛结束,显然获胜队在前面k-1场中获胜3场,从而P(ξ=k)=C3k-112k-1,k=4,5,6,7.
即
ξ4567
p1814516516
(Ⅱ) 所需的比赛场数的数学期望E(ξ)=4×18+5×14+6×516+7×516=9316,故组织者的收益的数学期望为9316×2 000=11 625万美元.
16. (Ⅰ) 由1+m2=4且m>0,得m=3.
因此由x′+y′i=(1-3i)•(x+yi)=x+3y+(3x-y)i,得关系式x′=x+3y,y′=3x-y.
(Ⅱ) 因为点P(x,y)在直线y=x+1上,所以其经过该变换后得到的点Q(x′,y′)满足:
x′=(1+3)x+3,y′=(3-1)x-1.
消去x,得y′=(2-3)x′-23+2,故点Q的轨迹方程为y=(2-3)x-23+2.
17. (Ⅰ) 取AC的中点O,连结OS,OB.
因为SA=SC,BA=BC,
所以AC⊥SO且AC⊥BO.
因为平面SAC⊥平面ABC,平面SAC∩平面ABC=AC,所以SO⊥平面ABC,所以SO⊥BO.
故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A(2,0,0),B(0,23,0),C(-2,0,0),S(0,0,2),M(1,3,0),N(0,3,1),
所以CM=(3,3,0),MN=(-1,0,1).
设n=(x,y,z)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则n•CM=3x+3y=0,n•MN=-x+z=0,
所以可取n=(-1,3,-1).
又OS=(0,0,2)为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
而cos〈n,OS〉=n•OS|n||OS|=-55,
所以二面角NCMB的余弦值为55.
(Ⅱ) 由(Ⅰ)得CB=(2,23,0),又n=(-1,3,-1)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所以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d=|n•CB||n|=455.
18. (Ⅰ) 因为7777-15=(4×19+1)77-15
=[C017(4×19)77+C177(4×19)76+…+C7677(4×19)+1]-15
=19(C077•477•1976+C177•476•1975+…+C7677•4)-14,
所以m=5.
(2) 由11-2n≤5n,2n-2≤11-3n,得117≤n≤135.
又因为n∈N*,所以n=2,
所以a1=C710-A25=100.
而52x-253x25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4,得公差d=-4.
所以等差数列通项an=-4n+104.
由an=104-4n≥0,an+1=104-4(n+1)≤0,得n=25或n=26,所以此等差数列的前25项或前26项和最大,最大值为S25=S26=1 300.
19. (Ⅰ) 由已知,得点O和B关于直线l对称.
直线l:y=3x-23,①
过原点O且垂直于l的直线OB:y=-33x,②
由①②,得x=32,y=-32.
因为椭圆C的中心O(0,0),所以点B(3,-3).
因为点B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
所以a2c=3.③
因为直线l过椭圆C的焦点,所以该焦点为(2,0),所以c=2.④
由③④,可得a2=6,b2=2.
故椭圆C的方程为x26+y22=1.
(Ⅱ) 若直线MN平行于y轴,则y1+y2=0,不合题意.
若直线MN不平行于y轴,设直线MN的方程为y=kx+b.
由2x2+6y2=12,y=kx+b,得(3k2+1)x2+6kbx+3b2-6=0.
则Δ=36k2b2-4(3k2+1)(3b2-6)>0,即(2+6k2)-b2>0.⑤
设M(x1,y1),N(x2,y2),则x1+x2=-6kb3k2+1,x1x2=3b2-63k2+1,故y1+y2=k(x1+x2)+2b=2b3k2+1.
由已知,得2b3k2+1=1,故3k2+1=2b.
代入⑤,得4b-b2>0,即0<b<4.
由已知,得u=3b2-62b=32b-3b.
由u′=32+3b2>0,得u在(0,4)上是增函数.
所以u<32×4-34=214.
故存在最小的常数m=214,使u≤m成立.
20. 因为f(x)-2x>0的解集为(-1,3),
故f(x)-2x=a(x+1)(x-3),且a<0,
因而f(x)=a(x+1)(x-3)+2x=ax2+2(1-a)x-3a,a<0.
(Ⅰ) g(x)=xf(x)=ax3+2(1-a)x2-3ax.
因为g(x)在区间-∞,a3内单调减,故g′(x)=3ax2+4(1-a)x-3a≤0在区间-∞,a3上恒成立(且“=”不连续成立).
由于a<0,2(a-1)3a>0,故只需g′a3=a33+43a(1-a)-3a≤0.
注意到a<0,所以a2+4(1-a)-9≥0,得a≤-1或a≥5(舍去).
故a的取值范围是(-∞,-1].
(Ⅱ) 要证a=-1时,方程f(x)=2x3-1仅有一个实数根,即证方程2x3+x2-4x-4=0仅有一个实数根.
令h(x)=2x3+x2-4x-4,由h′(x)=6x2+2x-4=0,得x1=-1,x2=23,易知h(x)在(-∞,-1),23,+∞上递增,在-1,23上递减,于是h(x)的极大值为h(-1)=-1<0,
故函数h(x)的图像与x轴仅有一个交点,
所以a=-1时,方程f(x)=2x3-1仅有一个实数根.
(Ⅲ) 设r(x)=f(x)+(2a-1)x+3a+1=ax2+x+1,则r(0)=1∈[-3,3],且其图像的对称轴为x=-12a>0.
故-12a≥1,r(1)=a+2≤3或
0<-12a<1,r-12a=1-14a≤3,r(1)=a+2≥-3,
解得-5≤a<0.
故不等式|f(x)+(2a-1)x+3a+1|≤3成立的充要条件是-5≤a<0.
上期“一种扑克牌玩法背后的
数学原理”参考答案
出现同花顺子的概率是402 598 960≈0.000 015 39,
出现四条的概率是6242 598 960≈0.000 240 1,
出现同花的概率是5 1482 598 960≈0.001 981,
【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书目】推荐阅读:
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10-13
消费者心理学参考文献09-20
心理问题及对策09-29
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改进对策05-23
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成因及对策09-07
专科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10-1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07-08
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探究07-09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06-01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