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工作总结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压力容器工作总结(推荐9篇)

压力容器工作总结 篇1

考入特检所满一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工作,让我了解到特种设备涉及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游乐设施、气瓶等十个种类。特种设备检验尤为重要,因为它与人相关,它关系到使用设备的人和相关人员的生命以及社会公共安全。通过这一年的实际检验学习,让我认识到这个行业中的每一位从业者都有巨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令人敬佩,收获很多。

这一年来,在领导的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尽心尽力,踏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现就本人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理论基础

我的工作岗位是检验员,一个把握设备安全状况的重要岗位,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检验员的必要条件。容器室又是一个需要能力更加全面的科室。日常工作包括不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移动式压力容器的检验还包括无损检测的工作。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工作,通过了TOFD一级及无损检测和RTⅡ考试,在无损检测方面有了基础的了解。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计划利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通过压力容器检验员的考试,打好理论基础,结合实践检验经验,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员。

二、拓展实践经验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通过这一年的实际检验经验,跟随师傅真正的去到一线检验现场,先后去过液化气站、大型冷库、大型企业(例如凤城化肥厂,松元化学等企业)。了解了卧式容器、球形储罐、管壳式换热器、塔式容器、夹套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等典型压力容器和部件的结构。明确了检验最基本的检验手段:宏观检验(包括结构检验、外观检验等)、无损检测(包括表面和埋藏检验)。通过了解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损伤模式以及失效模式来确定检验方案,有针对性的对设备进行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保障生产安全。掌握了最基本的仪器设备:游标卡尺、测厚仪、硬度计、焊缝检验尺等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这一年的实际检验经验,对特种设备有了更为直观的观察和了解,对于法规、标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延伸,真正能看懂标准,而不是在死记硬背。

三、加强资料管理

加强对档案资料的有效分类、归档,不仅有利于日常检验工作的快速开展,更做到了对受检企业的认真负责,对原始资料认真记录,从一定程度上,也有效规避了检验员的风险。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工作,在前辈、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 1)健全了资料的归档制度,设立目录,节省了平时翻找资料的时间,对于资料,做到了随用随取。2)设计报告收发与交接手续,在保留纸质台账的基础上,按月、季度、建立电子台账,方便月度、季度、统计与管理。3)完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记录进度表,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避免工作的拖延、滞后。既保障受检企业的权利,也配合了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更重要的是也保障了所里的工作正常运转。

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工作,也有一些不足与教训:刚刚进入特检所,虽然之前也有工作经验,但在特检行业还是属于门外汉,适应能力不够强,对待工作和学习,进入角色较慢,学习不够系统,工作不够细致。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加强锻炼,对自己的工作进一步掌握,继续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017-2018学习工作安排:

1.认真学习压力容器法规标准,通过压力容器检验员初级考试;学习无损检测相关标准,通过无损检测表面检测及超声检测考试,掌握容器检验员基本检验方法与手段。

2.结合相关法规与标准,丰富自己的实际检验经验,与师傅多学多看多动手,课后多实践多思考多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健全资料档案的归档制度,找到工作中的窍门,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真正做到“巧干、实干与苦干”。

压力容器工作总结 篇2

安装监检工作的开展, 明确了锅检中心和锅检站在全网锅炉压力容器安装监督检验工作中的责任, 使新建机组锅炉压力容器的法定检验工作落到了实处。在检验监督工作中, 锅检中心的安装监检工作, 对各公司锅检站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检验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落实、质保体系的实施等方面起到了监督、促进、完善的作用。各电建公司锅检站的检验工作在执行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方面的意识明显提高, 检验工作的规范化明显改善, 检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1 监检内容与方法

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安装质量监督检验的内容包括对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涉及其安全运行的项目进行检验和对安装单位的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安装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情况进行检查两个方面。

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安装质量监检的三个阶段 (锅炉整体水压试验前、超压水压试验、机组整套试运前) , 公司锅监工程师必须参加, 并在锅检中心监检组到达前组织项目工地锅检人员自检, 并出具自检报告。

锅炉整体水压试验前自检项目和范围:包括现场条件, 技术资料文件, 汽包, 联箱、减温器、汽-汽热交换器, 受热面, 锅炉钢架、吊杆, 锅炉范围内管道、管件、阀门及附件;锅炉整体水压试验监检项目和范围:包括水压试验前承压部件缺陷整改情况, 试验用水分析结果, 锅炉本体 (包括过热器) 水压试验压力, 再热器水压试验压力, 保压时间, 水压试验结果, 锅炉机组试运前监检项目和范围:包括技术条件, 技术资料, 锅炉本体, 管道、阀门, 锅水循环泵, 安全附件, 热工仪表、自动保护, 锅炉化学清洗, 蒸汽管道的蒸汽冲洗。

2 安装监检工作中常见问题

1) 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资料普遍缺少承压部件强度计算书、热力计算书、水循环计算书、过热器和再热器壁温计算书;锅炉无产品制造监检报告。

2) 部分电建公司锅检站质保体系运转不完善, 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人员、无损检测人员持有电力部门资格证书人员少, 无损检测人员应持有电力系统Ⅱ级及以上资格证, 不应只持有劳动系统资格证;焊工资格证不够全面, 持有电力部门焊工考委会签发的有效证件少, 不符合DL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和DL5007-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火力发电厂焊接篇) ;个别证件存在超期现象。

3) 水压试验措施不完善, 对水质要求不全。

4) 无损检测T91材质焊口、射线透照底片有漏判缺陷情况, 报告术语不规范。

5) 焊接方面存在焊接工艺评定部分参数不全, 评定报告中部分缺少试验报告, 有些报告书写有错误, 有的作业指导书与评定报告中的内容不符。

6) 锅检站安装自检报告在锅检中心监检时不能及时提交, 个别建设单位和安装单位对锅炉压力容器安装质量监检意见通知书处理不及时, 不能够及时上交锅炉压力容器安装质量监检问题反馈单。

7) 锅检中心安装监检人员紧张, 对安装监督检验工作投入人员少, 特别是热工、化学安装监督检验工作人员投入少。

8) 部分安装单位的《锅炉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手册》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需进一步完善。

3 体会和建议

1) 安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 不但要执行电力行业的规程、标准, 还要符合国家有关锅炉压力容器的法律、法规, 如劳部发[1996]276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质技监局[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在今后安装监督检验工作中要重点搞好此项工作监督。

2) 安装单位锅检站, 对于安装监检的3个阶段, 在其中一个阶段转入下一阶段验收前, 应根据DL647-1998《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中关于安装质量监检规定的项目、内容和要求, 全面出具前一阶段检验报告。

3) 锅检中心的安装监检工作, 需要电建公司锅检站的大力支持, 尤其是安装单位锅监工程师的支持, 锅检中心在现场实施监检时, 安装单位锅监工程师应在现场。

4) 今后安装监督检验工作中要重点加强焊口无损检测抽查、焊接工艺评定监督工作。锅炉整体水压试验前的监检应分为3个阶段, 即安装开始前和锅炉整体水压试验前一个月与锅炉整体水压试验前, 其中安装开始前主要检查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作业指导书, 需持证人员持证情况等, 锅炉整体水压试验前一个月主要对安装焊口进行抽查。

5) 要开展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装监检工作, 锅监工程师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锅监工程师是电力工业三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最后一级, 对各项目工地的工作直接进行监督检查, 其工作力度直接影响到锅检站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 开展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监检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就是提高锅监工程师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蒋石锁.浅议锅炉压力容器及管道检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6) .

压力容器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化工企业;压力容器;使用管理

一、前言

从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来看,为了保障正常生产,需要一定数量的压力容器作为配套系统。但是考虑到压力容器的特殊性以及压力容器的使用需要,化工企业只有根据压力容器的特点制定具体的使用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压力容器的特殊性,应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从做好前期管理、做好技术基础管理、做好检验与修理工作和制定详细的使用管理细则等方面入手,确保压力容器使用管理满足实际需要。

二、化工企业压力容器在使用管理中应做好前期管理

考虑到压力容器在化工企业的重要性,在压力容器使用管理中,应从压力容器购置入手,认真做好压力容器的前期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新压力容器到货后必须经开箱检查,清点检查无误后方可入库。

考虑到压力容器的特殊性,在购置压力容器过程中,必须对压力容器及其配件进行仔细检查,并根据发货单清点配件数量,确定压力容器的所有配件都完整齐全后才能入库。对新压力容器产品的检查,主要是为了减少日后压力容器安装和检修过程中的负担,确保压力容器的外观质量和配件质量满足实际需要。

2、新压力容器(含现场组装的容器)必须由企业有关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资格的检验单位进行役前检验,以确认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

压力容器作为特种设备,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当地的技术监督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全程跟踪。同时,基于化工企业的特殊性,压力容器的安装必须符合特种设备安装管理规定。只有按照这些程序进行,才能确保新压力容器在安装过程中符合实际需要,使压力容器的安装质量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

3、由外单位调入的在用压力容器,必须认真审查其技术档案,进行内外部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对于外部迁入的压力容器,为了确保压力容器能够具有继续使用的价值,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对迁入的压力容器进行外部质量和技术档案的审查,同时还要对压力容器的功能进行检验,确定压力容器能够符合化工企业的生产需要,确保压力容器能够得到正确使用。

4、安装(含现场组装)压力容器时,企业工程项目负责部门应派质量检查人员或委托第三方对压力容器安装(组装)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及隐蔽工程监督检查,并做好记录。

压力容器作为特种设备的重要种类,其安装过程相对复杂,对安装过程的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化工企业在压力容器安装过程中,应加强安装质量管控,除了要审阅安装单位的施工方案,同时还要安排专人对安装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压力容器安装能够在整体质量和安装程序上满足实际需要。

5、压力容器安装(组焊)竣工后,由企业工程项目负责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对压力容器的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鉴于压力容器的特殊性,在压力容器安装完成之后,应按照压力容器监督检验规定,现有施工单位对压力容器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同时化工企业还要安排技术人员并邀请技术监督部门人员对安装后的压力容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压力容器的功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提高压力容器的稳定性,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性。

竣工验收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a.技术资料齐全,包括:竣工图样、产品质量证明书(现场组焊压力容器必须具有组焊和质量检验的技术资料)及产品合格证;

b.压力容器外观检查和几何尺寸测定;

c.焊缝外观、焊接试板与材料的理化检验报告应符合图样要求;

d.热处理报告应与技术要求相符;

e.压力容器附件及内部组装件符合图样要求;

f.无损探伤和耐压试验等检验项目与结果应符合要求;

g.安全附件的检验项目及结果应符合有关要求;

h.压力容器的保温、防腐和静电接地应符合有关要求。

三、化工企业压力容器在使用管理中应做好技术基础管理

压力容器在日常使用管理中,做好技术基础管理是保证压力容器正常使用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化工企业应结合生产实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要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压力容器技术性能制定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或包含在工艺操作规程内),压力容器操作工艺指标及最高或最低(指真空容器)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指低于-20℃)工作温度;

考虑到化工企业对压力容器的依赖,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如果压力容器在安全性能和操作规程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将会严重制约压力容器的使用及其作用的发挥。基于这一认识,在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壓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压力容器在使用中能够有足够的依靠和制度作为保障。为此,明确压力容器的使用环境并建立完善的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对化工企业压力容器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2、明确压力容器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考虑到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压力容器对安全的影响,在化工企业压力容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用那个对压力容器操作程序进行明确,同时还要加强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的巡检,实现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有效巡查,确保化工企业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安全性要求。基于这一认识,化工企业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应对操作程序有正确的认识,同时积极开展压力容器使用巡查工作,将巡查重点放在与安全有重要关系的控制点。其中巡回检查的主要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范措施及排除方法。

3、规定压力容器的使用方法

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压力容器使用方法是不同的,为了确保压力容器能够正确使用,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化工企业应根据压力容器的种类特点以及对化工企业生产的具体作用,制定具体的压力容器使用方法,提高压力容器使用方法的针对性,保证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有制度可以依靠,提高压力容器的使用效果,确保压力容器能够在使用安全性上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4、建立健全化工企业压力容器设备技术档案

从目前容器的种类和数量来看,化工企业的压力容器在整体数量和种类都是比较多的,要想实现对压力容器的有效管理,就要根据生产现状,对压力容器逐台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在设备技术档案中,应准确记录压力容器的种类、使用条件、安全性能、使用方法以及安全应急预案等,确保压力容器在使用中能够有可靠的方法作为依据。同时,有了齐全的压力容器设备技术档案,压力容器设备也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对提高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对在用压力容器技术资料不全或状况不明者,必须及时补齐或经技术鉴定予以确认。

a.主要受压元件材质鉴别(化学成分分析,必要时进行硬度测定和金相检验)及强度核算;

b.母材、焊缝内部和表面是否存在缺陷;

c.主要受压原件的几何尺寸、壁厚、制造情况(错边量、棱角、筒体不园度)及腐蚀情况;

d.对于无图纸的压力容器,至少要补齐结构示意图;

e.根据综合分析检验结果,得出该压力容器的鉴定报告。

四、化工企业压力容器在使用管理中应做好检验与修理工作

化工企业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考虑到压力容器的的使用特点以及安全性特点,只有做好检验与修理工作,才能延长压力容器寿命,使压力容器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基于这一认识,化工企业压力容器在使用管理中,应做好检验与修理工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按规定安排压力容器的安期检验工作。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的检验应按照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和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结合设备的大、中修和系统装置停车检修来进行。

压力容器与其他设备不同,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按照要求进行定期的监督检验,同时也要定期的对其性能进行检查,并制定具体的检验与修理计划,保证压力容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得到有效的检测。根据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实际,鉴于压力容器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做好检验与修理工作,是保证压力容器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措施,对压力容器的使用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化工用压力容器检修标准正确开展检验与修理工作。

2、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按照SHS 01004-2004《压力容器维护检修规程》的要求,有计划地安排压力容器的修理和改造工作,逐步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

压力容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在整体功能和安全性方面都有所降低,要想提高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性,并确保压力容器能够在化工企业中安全稳定运行,就要根据压力容器的运行实际,结合《压力容器维护检修规程》,制定具体的压力容器检修计划,并逐步推进检修计划得以全面实施,确保压力容器检修计划能够得到落实,使压力容器能够在整体性能和安全性上满足实际需要,确保压力容器在整体使用过程中能够充分满足生产需要。

3、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进行紧固作业。对于特殊的生产过程,需要带温带压紧固螺栓使用单位必须按设计要求,制定有效的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在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应派人进行现场监督。

压力容器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内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压力,其压力根据容器的种类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不管是哪一种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是严禁进行作业或者检查的。基于这一认识,化工企业在对压力容器的检修过程中,必须将压力容器停运,并将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全部释放之后才能允许检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压力容器的使用寿命,并确保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性,切忌发生压力容器带压检测,保证压力容器能够在使用和检修过程中满足安全性要求。

五、化工企业压力容器在使用管理中应制定详细的使用管理细则

为了保证压力容器在使用管理中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使用管理细则,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固定式压力容器应符合的基本要求:

新压力容器经役前检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1级或2级或经妥善处理后安全状况等级达到2级(包括2级)以上。

考虑到化工企业对安全性的具体要求,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只有对其安全等级进行准确划分,并根据安全等级制定具体的使用策略,才能保证压力容器在整体性能和安全性上满足实际需要。为此,应根据压力容器的具体类别,对压力容器进行准确分类,确保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制度可以依靠。

2、在用壓力容器经定期检验、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1、2、3级的或经修复安全状况等级达到3级(包括3级)以上。

由于化工企业的压力容器种类和数量较多,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性满足实际生产管理需要,在压力容器使用和检修过程中,应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等级制定具体的检修方案,保证压力容器在检修中取得积极效果,满足生产管理需要,为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经当地技术监督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压力容器《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从事压力容器操作。

(2)严禁任意提高压力容器的设计操作条件或全面检验后核定的允许操作条件。如确需修改时,应以书面形式报公司,并取得相关批准后方能修改操作条件。

(3)操作人员定期巡检压力容器。压力容器的保温(保冷)层应牢靠、整齐、美观,防腐、防震、防静电、防雷击均需符合有关规定,附件齐全好用。如不符,班组应上报厂部设备管理人员处理并做好巡检记录。

3、工艺介质为液化气体或易燃物质的容器,必须做好保温、保冷、防洒、防冻、防静电措施,严禁使用可燃性保温(保冷)材料,保温层(保冷层)应有效、完整。

考虑到压力容器的特殊性,在压力容器管理过程中,只有根据压力容器的介质和使用特性等特征准确分类,才能保证压力容器在整体性能上满足实际需要,使压力容器能够满足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确保压力容器在化工企业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的有效应用。

4、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必须按规定办理压力容器使用证

使用证必须与压力容器相对应,不得借用或延用,不许涂改。

在压力容器管理中,压力容器应形成档案制和使用证制度,通过严肃压力容器使用证制度,确保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唯一性,一旦发生检修或者其他变化,可以迅速的找到压力容器的档案,实现压力容器的定点管理,满足生产管理需要,提高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质量。

5、当压力容器出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及时向企业有关部门报告。

压力容器是重要的承压设备,其发生异常和事故時,对化工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性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对压力容器的检修过程中,一旦压力容器出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停止使用直到查明原因为止,确保压力容器在整体性能和安全性上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压力容器使用有效性的目的。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化工企业应认识到压力容器的特殊性,应根据生产需要,从做好前期管理、做好技术基础管理、做好检验与修理工作和制定详细的使用管理细则等方面入手,确保化工企业的压力容器使用管理满足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波.压力容器失效诊断及专家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陈学东,艾志斌,杨铁成,王冰,顾望平.基于风险的检测(RBI)中以剩余寿命为基准的失效概率评价方法[J].压力容器,2012年05期

[3]韩建宇,高金吉,陈国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设备风险评价[J].压力容器,2012年08期

[4]钟群鹏,张峥,田永江.机械装备失效分析诊断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赵在理.压力容器的结构分析与安全评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压力容器检验前准备工作须知 篇4

一、有关技术资料准备:

1、设计资料,包括设计单位资质证明,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设计图样,强度计算书等;

2、制造(含现场组焊)资料,包括制造单位资质证明,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对真空绝热压力容器,还包括封口真空度、真空夹层泄漏率检测结果、静态蒸发率指标等),竣工图等,以及制造监督检验证书、进口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

3、压力容器安装竣工资料;

4、改造或者重大维修资料,包括施工方案和竣工资料,以及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证书;

5、使用管理资料,包括《使用登记证》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以下简称《使用登记表»),以及运行记录、开停车记录、运行各件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记录等;

6、检验、检查资料,包括上次检查报告(单位自检必须有符合检规要求的检验报告)和上次的定期检验报告;

7、无《使用登记证),检验机构不予检验,并且向使用登记机关反映;

8、长期(三天以上)使用的资料应由使用单位提供复印件,检验单位不得将原始资料带出使用单位。

二、检验现场准备工作:

1、认真作好压力容器的表面卫生工作,保证受检设备清洁;

2、启动在用压力容器,使其处于运行状态;

3、准备好各类作业证(管理人员、压力容器人员)备查;

3、准备好各类安全附件检验(校验)报告备查;

4、组织各类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水处理人员、司炉人员)陪同检验,便于检验过程中工作交流,不许检验人员操作设备;

5、准备好用于照明的安全电源;

6、对于需要登高检验作业(离地面或固定平面3m以上)的部位,应搭脚手架。

三、开始检验时检验员需检查的内容:

1、完整的压力容器建档登记资料;

2、压力容器的出厂、安装、修理和改造等技术资料应齐全,并与实物相符;

3、压力容器运行记录等齐全;

4、历次检验资料,特别是上次检验报告中提出问题解决措施文件并与实物对照,及落实记录;

5、对现场的准备工作确认符合检验安全要求,确认检验监护人员、检验过程联系人及陪同人员;

压力容器工作总结 篇5

近日,针对本辖区内设备超期未检、无证人员违章操作、使用单位安全意识淡薄、不按规定报检等突出问题,青岛李沧分局开展了全区重点行业和领域锅炉压力容器专项安全监察工作。

根据检查方案行动,检查人员加大了对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以及管理相对薄弱的小作坊等单位的小型锅炉压力容器等进行了现场监察,重点检查了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单位是否私自维修、改造等情况。同时通过电台宣传,课程讲座等方式向相关设备作业人员详细讲述了设备有关法律以及安全使用知识,并说明了非法维修、改造和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危害性。根据本区实际情况选择了。。单位进行试点监管,按照《关于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监察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落实设备使用安全主题责任、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完善安全管理规范或标准、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活动。

压力容器工作总结 篇6

质检特函[2004]28

关于压力容器安装许可工作的有关意见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有关规定,压力容器安装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由于《条例》公布以前,对压力容器安装单位资格许可活动无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定,因此许可工作未曾开展。目前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依据《条例》规定,正组织有关单位,就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范围、许可条件等,制订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鉴此,在总局关于压力容器安装单位许可规定未公布前,对压力容器安装许可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1.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范围暂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14条规定执行。

需在现场完成最后环焊缝焊接工作的压力容器和需在现场分片组焊的压力容器,不属于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范围,应当由该设备的制造单位或者具备A3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单位承担。

2.具备压力容器制造资格的单位,可以安装其制造许可范围内的压力容器。

3.具备A3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可以安装所有的压力容器。

4.承担压力容器安装的单位,应当对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负责,并按《条例》规定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5.对于压力容器安装监督检验,待总局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公布后再予实施。

请各地将此函转发本地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并遵照执行。

压力容器工作总结 篇7

电厂锅炉是通过燃烧燃料释放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热能加热水, 以生产规定参数 (例如压力和温度等) 和品质的热水、蒸汽其他工质的危险而特殊的设备,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因为电厂锅炉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为了确保锅炉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必须对锅炉和相关配件的安装进行监督和检验。

一、检验内容与方法

具体来说, 关于电力工作锅炉压力容器及热力管道安装监检方法和内容具体包括外部、内部和水压的的定期检验。压力容器自检的内容主要有施工资料、制造厂资料、设备、生产日期、安全附件、保护装置、支座等, 同时还包括平台、扶梯、安装焊缝探伤抽查, 水压试验, 安装焊缝外观等项目的检验。而压力管道自检的内容主要有技术资料、管道的走向坡度、蠕胀测点、监视段及支吊架位置的检验, 以及管道外观和焊缝质量、支吊架安装焊缝的质量等的监检。

1. 锅炉的检验方法

(1) 外部检验

外部检验的年限为一年, 即在锅炉运行的状态下对锅炉的安全状况进行检验。除进行正常的外部检验外, 也应该进行以下外部检验, 锅炉燃烧方式和安全自控系统有改动后进行的外部检验;在移装锅炉开始投运时的外部检验;在停止运行一年或以上的锅炉恢复运行时进行的外部检验;

(2) 内部检验

内部检验的年限一般或两年一次。它是指在停炉状态下对锅炉进行的相关安全状况检验, 另外, 在发生特殊状况时, 也应对锅炉实施内部检验。

(3) 水压试验

一般来说, 每六年就进行一次, 它是指以水为介质, 以规定的试验压力检验锅炉受压力部件的严密性和强度。值得注意的是, 对不能进行内部检验的锅炉, 水压力检验应该每三年就进行一次, 并且如果水压试验未能通过, 锅炉禁止投入使用。

2.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

质量保证体系是否正常运转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的重点, 具体来说, 其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1) 无损检测工作人员资格的管理情况:工地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焊接质量无损探伤的所有工作人员是否都具备有效的上岗资格证件;工艺纪律与工艺管理情况;相关质管部门和人员是否将工作落到实处, 人员是否能到岗了解情况;焊工是否具备资格证书, 以及他们的管理情况;

(2) 同时还应该对焊接工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焊接工艺纪律是否得到执行等情况进行审查, 还有各个质量控制点和控制环节、控制点进行审查;

(3) 其他人员上岗资格和管理情况的审查:主要包括技术交底、技术图纸的会审、设计变更的情况等的审查;其中对项目工地的理化检验人员、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站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的是否全部持证上岗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4) 材料的摆放和验收:检验焊接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存放环境;对材料验收、保管和安放都要严格的要求;

(5) 相关人员应该认真对施工过程中反馈的质量问题的处理、整改方法和途径以及执行情况做好认真的记录和归档。

2安装监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大部分来自外国进口的锅炉压力容器都没有热力计算书、承压部件强度计算书以及水循环计算书、过热器和再热器壁温计算书等相关资料;同时有些锅炉没有产品制造检测报告。

(2) 有些电建公司没有建立和健全锅检站的质保体系, 大部分的无损检测人员和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人员都没有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或者大部分无损检测人员只持有劳动系统资格证而缺少电力系统Ⅱ级及以上的资格证;同时焊工的资格证也不全面, 大部分电厂的焊工都没有持有电力部门焊工考委会签发的有效证件;或者出现证件超期现象。

(3) 水压试验的设施和方法还没有得到完善, 对水质的要求未能全面。

(4) 未能规范报告术语, 射线透照底片和无损检测T91材质焊口存在漏判缺陷等情况。

(5) 在焊接方面, 焊接工艺评定参数并不能全面, 试验报告并没有包括在评定报告中, 甚至有部分报告出现书写错误;还有些作业指导书和评定报告中不一致。

(6) 在锅检中心进行相关的监检时, 不能按时递交锅检站安装自检报告, 个别建设单位和安装单位未能按时按质地对锅炉压力容器安装质量监检意见通知书进行处理;另外还有锅炉压力容器安装质量监检问题反馈单未能按时上交等情况。

(7) 相关部门对安装监督检验人力资源的投入较少, 缺乏专业的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锅检中心安装监检人员, 对现在的监检人员缺乏培训, 尤其是对化学热工安装监督检验工作人员投入很少。

(8) 有些安装单位的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未能达到《锅炉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手册》的要求。

3. 体会和建议

(1) 相关的安装单位和安装部门在进行安装施工的时候, 不仅要严格执行电力行业相关的安装标准和规程制度, 还务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锅炉压力容器的法律法规。

(2) 安装单位锅检站在安装监检的时候, 在某一阶段进入下一阶段验收前, 都务必全面出具这一阶段的检验报告, 而检验报告务必符合相关检验规程中关于安装质量监检规定的内容、项目和要求。

(3) , 电建公司锅检站应该大力对锅检中心的安装监检工作进行支持, 特别是安装单位的锅监工程师应该在锅检中心在进行现场实施监检深入现场。

(4) 提高锅监工程师的地位。电力工业三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最后一级是锅监工程师, 他们对直接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目工地的工作, 因此锅监工程师的地位和工作力度将对锅检站工作能否正常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 提升锅监工程师的地位是加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监检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4. 总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的锅炉压力容器和热力管道安装监检中还存在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关检测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将安装监检工作落到实处, 保证工程质量, 促进企业及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述评 篇8

关键词:压力;工作压力;理论模型

工作压力的概念是从压力的概念衍生而来的。最早提出压力这一概念的Selye(1936)认为压力是破坏生物有机体内部平衡的因素。之后,McGrath(1970)、Quick(1984)、Edwards(1996)、Robbins(1997)以及我国学者徐长江(1999)和马可一(2000)在国外压力研究的基础上,均提出了工作压力的独到见解。

综合以往关于压力和工作压力的研究,笔者认为:其一,尽管压力这一概念,研究者们所作解释莫衷一是,但其总体方向是一致的,即:关注生理反应→关注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综合考虑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这就为以后研究压力的概念明确了方向。其二,在工作压力这一复杂的系统中,包含广义上的工作压力,即个体在工作情景中体验到的压力和来自工作情景外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和狭义的工作压力,即仅为工作情景中的压力。偏重工作压力的狭义概念将不利于问题的分析,因为就企业而言,那些来自工作情景外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显然不容忽视,同样也需要对这些压力进行管理。

一、 关于工作压力理论模型的论述

1.早期压力理论模型——GAS三阶段模型。Selye(1936)提出的GAS三阶段模型是关于压力研究的早期模型,该模型把一般适应综合症的压力反应模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警觉反应阶段(Alarm reaction)、阻抗阶段(Stage of resistance)和枯竭阶段(Stage of exhaustion)。警觉反应阶段又细分为振动阶段和逆向振动阶段。其中,警觉反应阶段是大脑控制使身体做出应付压力的准备阶段,它由各种生理变化所组成,这些生理变化使受到威胁的有机体能迅速地恢复正常的功能。首先引起压力的外界刺激因素使人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化学反应,这称为“振动阶段”;然后,身体开始动员精力去应付外来的压力,这称为“逆向振动阶段”。如果个体继续置身于这个压力的情境中,便会出现阻抗阶段,即个体对压力来源进行阻抗。此时在警觉反应阶段被搅乱的生理历程,都恢复到正常状态,受到威胁的人会开始通过实际行动去尝试解决问题,包括采取积极的方式和消极的方式。如果问题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解决,则身体可以恢复到正常的平衡状态。如果个体继续暴露于有伤害性的压力来源中过久的话,就很可能无法维持其阻抗反应,这时就进入了枯竭阶段。此时,第二阶段出现的某些器官或系统的适应机制所产生的能量已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返回到警觉反应阶段,再动员其他系统或器官去应付造成压力的因素;另一种则是导致个体的死亡。

2. 刺激说理论模型。刺激说认为工作压力是一种作用于个人的力量或刺激,从而导致人的紧张的反应。它把工作压力看成是人对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生理的紧张、恐惧等,强调的是人的一种生理反应,这是早期对工作压力分析的观点。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有Weiss等。Weiss(1967)在他的模型中提出了社会支持、个人性格特征、组织因素是工作压力反应的直接经历和缓解器。他把工作压力区分为短期反应和长期反应,其中短期反应主要表现为紧张,而长期反应则表现为疾病。这一派的理论模型主要集中注意于压力刺激的实质,关心压力的来源是什么。主要强调了工作压力的外部因素,而没有考虑到个人对工作压力程度的感知和评价,也没有注意到对工作压力反应的处理策略。

3. 反应说理论模型。反应说认为工作压力是由于环境刺激物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的一种心理的反应。这一理论把工作压力看成是人的主观感受,它着眼于人们对待工作压力的体验和认知;并且认为工作压力是以反应为基础的模式,它强调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反应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Quick等。Quick(1984)从对工作压力的处理策略方面,提出了一个工作压力的预防管理模型,不仅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而且还从工作压力的积极的和消极方面把工作压力源、个人对需求的预警反应、预防管理哲学等三个方面结合了起来,提出了对工作压力进行预防和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4.刺激—反应说理论模型。刺激—反应说认为,工作压力是个人特征和环境刺激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后果,是形成个体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的过程。刺激—反应说不仅考虑了紧张和反应,而且还考虑了个体特征及对待压力策略等方面。到目前为止,代表刺激—反应说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以下六种。

(1)过程导向模型。McGrath(1976)提出了过程导向模型,他把工作压力看作是四个阶段的封闭式环形圈状,确定了四个过程与四个类别联系的一致性,其中四个过程主要包括评价过程、决策过程、绩效和结果,而四个类别则包括情景、认知情景、选择反应和行为。评价过程是把情景和认知情景联系起来,而决策过程则是把认知情景和选择反应联系在一起的,二者都是一种生理反应。这个模型主要反映了处在工作压力过程中的个人对工作压力的认知评价。

(2)个体—环境适应模型。Cooper和Marshall吸取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成果,从管理工作压力的角度提出了个体—环境适应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当个体的主观动机或愿望与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满足(工资、待遇、地位等)产生矛盾时就造成个体的工作压力,因此,工作与个体特征相适应决定着工作压力的反应程度以及与工作相关的症状,这个不相匹配越大,个体的工作压力也越大。同时,他们指出,引起人们工作压力的原因除工作本身和组织中的关系以外,还包括组织外的关系。Cooper还与Sloan及Williams一起,于1988年设计了一个工作压力指标体系——OSI(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该指标体系由三个大部分组成,共有七个量表,含167个问项,从工作压力源、个性特征、控制源、应对策略、工作满意感、生理健康状况七个方面来全方位地衡量工作压力状况 。

(3)交互理论模型。美国心理学家Lazarus认为传统的工作压力研究将环境条件和个体特点或者看作是分离的,或者看作是静止的、不变的。因此,Lazarus(1966)提出了交互理论。交互理论的两个主要原则是:①在面临一个情景时,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②个体与环境的关系超越独立的个体与环境的结合,它们的关系总是在变化着的。如果一个个体—环境的关系是有压力的话,首先,个体要认为自己所面临的工作与个人有重要关系。第二,只有当个体做出外部或内部的要求使用或超出了自己的资源的评价时,心理压力才会发生。Lazarus的交互理论模型中的核心概念是评价过程。根据Lazarus的研究,外部刺激通常被人们评价为3种:伤害、威胁、挑战。压力的产生取决于两次评价:在初级评价中,个体考察面临的情景对自己的重要性,找出是否存在压力源;在二级评价中,个体考察的是自己所具有的应对资源。应对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个体将所面临的情况评价为可以由自己的行为控制时,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占主导,而当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局势时,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将占主导。评价决定反应,反应可以是逃离消极刺激,也可以发动攻击,或被动接受消极刺激。最后,人们也有可能重新评价压力情境,并得出环境中并不存在危险或威胁的结论。

(4)工作需求—控制模型。Karasek以大量有关职务再设计和工作压力的研究为基础,建立了工作需求—控制模型(Job Demand—Control Model,JDC),从工作特征出发,对工作压力做出解释和预测。Karasek(1979)认为,工作压力来源于工作本身所包含的两个关键特征,即工作需求和工作控制的共同影响。工作需求是指存在于工作情境中反映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困难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负荷、角色冲突以及问题解决要求等;而工作控制则反映了员工能够对工作行为施加影响的程度,主要包括技能和决策力量。工作压力既不单独取决于工作需求,也不单独取决于工作控制,而是在于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该模型包含2个基本假设:①高工作需求、低工作控制导致高工作压力;②当工作需求和工作控制均处于高水平时,工作动机增强,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感。在此情况下,高工作需求非但不是工作压力源,反而是对员工的激励因素。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模型中又加入了一个社会维度:社会支持,使这一模型成为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型(简称JDCS模型)。JDCS模型依据JDC模型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以下主要结论:高需求—低控制—低支持的工作往往导致工作压力和生理疾病;与之相对应的是,高需求—高控制—高支持的工作将增加学习、动机和技能的发展 。

(5)Robbins的压力模型。Robbins(1997)在研究组织中的工作压力问题时,提出了一个压力模型,该模型确认了环境、组织和个人三方面潜在的压力源。这几方面的因素是否会导致现实压力感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差异,如工作经验与个人的认知等等。相应的结果包括生理症状、心理症状、行为症状。

(6)四元模型。四元模型(Four—Way Model)是由Williams和Cooper(2002)提出来一个工作压力动态过程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工作压力源、个性特征、应对机制和工作压力结果四个方面的内容。模型指出,相同的工作压力源条件在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应对机制下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不同结果,也就是说工作压力结果对个体来说可能是一种成长促进作用,也可能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压迫。模型特别强调工作压力源、个性特征和应对机制的动态交互作用导致了工作压力后果。

5. 我国学者对工作压力模型的论述。张西超(2003)认为工作压力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消除这种压力,而是学会一套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管理体系当中,更多的应该是运用心理学和医学的方法,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企业员工进行心理缓解。他指出,中国的企业应该引入西方企业的员工帮助计划(EAP),来帮助组织成员克服压力和心理方面的困难 。

谢冬梅、谢晓非(2004)在总结国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压力暴露培训(Stress Exposure Training,SET)模式,该模式的实施主要有三个阶段:学习动机和提供预备信息、学习技能、运用和练习。SET为组织设计、开发、实施压力培训,改善员工工作压力下的工作绩效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持。

二、 对工作压力理论模型的评析

国内外研究关于工作压力理论模型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了工作压力理论的研究方向。虽然各种工作压力理论模型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这些模型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即:早期对压力的生理症状的的关注→强调环境的刺激作用→强调个体反应的作用→强调环境刺激与个体反应的相互作用。这就为今后的研究确定了方向。(2)对工作压力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理论上已经比较成熟。由于工作压力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因此,从早期的GAS三阶段模型到四元模型,工作压力的作用机制一直是各种模型研究的重点;同时,又因为研究的方向比较明确,所以目前为止,就工作压力的作用机制而言,理论上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以往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工作压力管理模型的研究较少。以往的研究过分关注工作压力作用机制,而很少关注工作压力管理模型。一些学者如McGrath、Robbins等,运用了一些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将工作压力产生的个人因素或者组织因素纳入到自己的模型之中,Robbins甚至还提出了一些管理员工工作压力的策略,但是最终都没有建立系统化的工作压力管理模型。极少数学者虽然建立了工作压力管理模型,但是这些模型仍在发展之中。如Quick的工作压力预防管理模型对工作压力管理的研究还停留在反应说阶段,过分注重个体反应方面,忽视了环境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提出的工作压力管理的具体策略多,系统策略少。以往的模型往往只注重某一方面,如环境、个人认知对压力所产生的作用,提供的也只是一些具体地针对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的策略。对员工工作压力管理过程中,整体上都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的问题,研究的很少。

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本文对工作压力的界定(工作压力包括个体在工作情景中体验到的压力和来自工作情景外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在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工作压力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本文探讨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压力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中提供了工作压力管理的员工个人方面和企业方面的策略,以期为企业进行工作压力管理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对于员工个人策略,在综合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生理学的方法的基础上,为员工提供了心理调适(认识自己与认识压力、合理情绪疗法、A型人格自我调适)、生理调适(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学会放松和保障睡眠)和行为调适(优化时间管理、改善沟通技巧、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培养良好的爱好或兴趣)三方面的策略。

对于企业策略,基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为企业提供了工作(加强人事甄选和合理安排工作、目标管理、工作再设计、提高员工参与程度、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群体(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体系、加强沟通)、和组织(工作压力培训、实施身心健康方案)三个层面的策略。

参考文献:

1.Lazarus R S.Psychological stress in the workplace.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991,(6):3-13.

2.Edwards J R.An examination of competing versions of the person environment fit approach to stress.Journal of Academy of Management,1996,(39):292-339.

3.Weiss M E.Acts of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on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rs.MIS Quarter1y,1983,(7):2-89.

4.Quick J C,Quick J D.Organizational stress and preventive management.New York:McGraw Hall,1984:374.

5.Cooper C L,Cooper R D,Eaker L H.Living with stress.London:Penguin Books,1988:124-365..

6.Lyne K D,Barrett P T,Williams C.A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0,(73):195-220.

7.谢冬梅,谢晓非.压力暴露培训(SET)模式.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1).

8.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EAP):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经济界,2003,(3).

9.姜文锐,马剑虹.工作压力的要求—控制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03,(2).

作者简介:蒋宁,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篇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管理学探讨的主题之一,而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理论正是对工作压力研究的发展与深化,国外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近一个世纪。本文简单的分析国外关于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关系的研究成果,希望工作合理的控制工作压力并且提升工作绩效。

【关键字】工作压力 工作绩效 倒U型模型 人力资源

一、引言

我国许多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给往日悠闲自得的员工施加压力,结果大大激活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使企业的效益大为提高。在这一时期,压力带来了活力,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工作压力和工作效率并非是永远正相关,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就会下降,工作效率也随之降低。由工作压力过大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在我国某些知名企业中凸现。如果对员工过大的工作压力视而不见,它必将会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正视工作压力中存在的负面应采取恰当的措施,才能使员工永远保持激情与活力,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本文依据Yerkes和Dodson的工作压力与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模型,分析了为什么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适度的压力能给企业带来高效益。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员工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却日益严峻。最后提出了企业如何为高压之下的员工减压的一些措施。

二、工作压力带来的影响

压力会给人们的工作带来很多影响,Peter Nixen 的人类绩效曲线

能力效率与刺激关系

(HumanPerformance Curve)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压力对人们各方面的影响。曲线呈倒 U 型,在 a 点的左边表明了压力与能力效率之间健康的关系。一般来说,处于这边的人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压力和职责,并保有一种平衡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他们将会感到放松、自信和精力充沛。在刺激(压力)临界点处,能力将达到最高点。在这一边,压力所带来的后果是积极的、良性的。然而,如果受到的刺激(压力)超过了临界点 a,就会破坏了这种平衡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将处于曲线的右半边。如果不采取应对这些额外压力的措施,则压力将潜在的对人们造成长期的损害。在这一边,压力带来的后果就是消极的、损害性的了。

过高的压力会对人的心理、生理、行为和认知产生不良影响:在情绪上会引起不安、侵略性、缺乏兴趣、乏味、忧郁、疲劳、挫折、罪恶感与羞愧感、易怒及坏脾气、喜怒无常、闷闷不乐、紧张、孤独感等;在认知上会引起无法做决策或集中精力、低自我评价,健忘、对批评过于敏感、忽然忘却一切、自我批判、固执等;生理上会引起小便急促及频率增加、血糖含量升高、心跳加速、血压增高、口干、流汗、瞳孔扩张、呼吸困难、冒冷汗或全身发热、喉咙梗塞感、四肢无力、麻痹僵硬感、肌肉疼痛等。最终这些影响又会导致消极的行为表现。

在企业里,适度的压力使员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开创性地开展工作,而过度的压力使员工难以应付工作,无法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并引发某些疾病。

三、理论研究之互动理论

压力与业绩关系的理论化有它的根源,最早对工作压力与工作业绩之间的关系影响研究是Y e r k e s和 Dodson(1908)。在早期的研究工作中,他们对老鼠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在刺激力与业绩(逃避学习的速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关系,这就是著名的Yerkes-dodson法则[5]。这个模型认为有一种刺激力的最佳水平能够使业绩达到顶峰状态,对于处在一种充满压力的工作状态下,过小或过大的压力都会使工作效率降低。也就是说,压力较小时,工作缺乏挑战性,人处于松懈状态之中,效率自然不高。当压力逐渐增大时,压力成为一种动力,它会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效率将逐步提高。当压力等于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时,人的效率达到最大值。但当压力超过了人的最大承受能力之后,压力就成为阻力,率也就随之降低。基于这一模型的互动理论认为,低水平的或温和的压力源对人的工作效率起一种激励和积极的作用,而过高的压力水平则是一种冲突的力量和消极因素。当压力变得特别大或不足于人们的渴望时,这种压力可能是过大以致不能适度应付或无法控制并可能干扰工作业绩。在其它的刺激物水平,包括高于和低于最佳水平,业绩会产生恶化。两者关系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个体经历一种低水平的压力时,他或她没有被激发活力并且不能明显地改进其业绩;当个体经历过高水平的压力时,他或她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其它的智谋用于对付压力,并且投入较少的努力用于完成任务,从而导致业绩相当的低水平;适度的压力在工作业绩中能激发个人的活力和投入最大的能量[。因此,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我们应找到这个最佳点,并以此为标准,当压力较小时应适增加压力,当压力较大时应缓解压力。

四、理论研究之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包括了压力与工作业绩的负线性关系和二者之间的零关系两种观点。Miller(1960),认为在一个系统中压力源引起信息的超负荷,由于相关信息的忽略、对不正确的信息的控制以及信息的逃逸,不适当的信息处理或为了避免压力的集中,忽略了潜在的相关信息。因此,压力过度的雇员可能发生错误。而如果一个人处于过高的压力状态下,往往引起注意力过分集中,从而导致判断力变弱,以致于存在一种容易犯错误的倾向,难以区分工作的重要性与非重要性,无法提高工作效率。Janis 和 Mann(1981),发展了基于压力下的领域决策的研究模型,推测压力引起个人集中在过去己知的反应。他们强调当任务是新奇的和压力引起情绪紧张的时候,作为结果的业绩可能比较差。Jamal(1984)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压力可能对优秀业绩的预期制造阻力和相反的影响,他们从实验中发现,低预期对业绩有害。Westman 和 Eden(1996)把工作业绩分为主观和客观评估两个部分,他们对以色列国防部军官学校学生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之间呈一种负线性相关。高水平的压力是与低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的,过高的压力降低了工作效率。Abramis 从工作压力源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工作压力源与工作业绩之间为零或者无关系的结论。

五、理论研究之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认为工作压力是工作效率和活力源(Scott, 1966),是激励个人有良好的工作绩效的催化剂和推动力,也是激发个人创造良好业绩的一种挑战,因而工作压力对个人绩效是一种积极的关系。Scott 是这一理论主要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需求可能引起神经活跃,随之而来的是增加了人的警觉程度,从而对人们的工作业绩有着“激活”的特征,这种激活主要来源于外力对人的心理、生理的唤醒,激起更高的需要和动机,从而使人以更激昂的情绪进入到工作之中,为人的行动提供巨大的动力,诱发人们创造更多更好的业绩。因而,人们 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他及其后来者的研究已经验证了工作压力(例如时间压力)的激励效果要大于其干扰的作用,从而得出工作压力和工作效率之间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关系。

六、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工作压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提高工作绩效,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导致人们工作绩效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于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合理的控制工作压力,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利用工作压力来提高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赵更申;雷巧玲工作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山东社会科学

2006-02-05 期刊

2、舒晓兵;廖建桥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理论研究述评南开管理评论 2002-06-08期刊

3、章海芳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2011-04-18硕士

4、邵先超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2011-03-01硕士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下一篇: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