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11篇)

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1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答: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

二、《〈论语〉十二章》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三、《虽有嘉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教然后知困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用四字句加以概括。

答:

四、《河中石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竟不可得

(4)众服为确论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塞翁失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有善术者

(2)居数月

(3)人皆吊之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全文共9句话,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在下面标出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写战争的惨烈?

答:

5、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

答:

六、《咏雪》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2、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等要素。

4、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

5、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一、

1、约定才离开拉

2、(1)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他,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二、

1、C

2、(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越过,超过

(4)忍受

3、(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来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4、示例: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温故而知新;终身学习;博览群书。

三、

1、(1)甘美

(2)达到极点

(3)所以

(4)不通,理解不了

2、(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反也

3、(1)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4、教学相长

四、

1、(1)倒塌

(2)经过,过了

(3)终于,到底

(4)精当确切的言论

2、(1)(和尚)认为(石兽)被河水顺流冲下,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判断吗?

3、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五、

1、(1)擅长

(2)经过

(3)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带领

2、(1)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

(2)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战死在战场上了。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进一步说明了塞翁的“祸福相依”的看法。

5、是想告诉人们,祸福相依,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六、

1、(1)家庭内

(2)大而急

(3)比拟

(4)凭借

2、(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子辈的人谈论诗文。

(2)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

4、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非常温馨、又非常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5、“大笑乐”可作多种理解: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2

一.把握住文言文的文体特点

从目前江苏省的中考趋势来看, 中考文言文的阅读倾向于课内外比较阅读或者是直接的课外文言文阅读,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文言文的难度, 也是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加重视的。文言文的教学与现代文教学有很大的差别, 一个学习的障碍就是文言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写作时间都与现在相距甚远, 语言的行为习惯与现在亦有很大差别, 一是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 而现代的词以双音节为主, 所以学生仍是会把“可以”理解为一个词, 而不是“可以”与“凭借”这两个词。鉴于文言文这些文体特点,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首先, 必须要让学生熟读课文, 认真仔细地对照课文的注释, 然后逐字逐句地与学生一起翻译全文, 在充分理解大意的基础上, 再来分析文章的内容与写作特点等宏观的方面, 这样在教学的时候,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文言文中虚词的学习技巧

从整个初中文言文课文来看, 所涉及到的虚词重点有12个, 包括:“之、其、而、以、则、乃、于、然、焉、为、乎、也”, 一些虚词的用法是经常出现, 如“之”作为“的”、作为代词以及作为不译的助词, 对于这几种情况, 学生通常都能理解并且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而作为动词“去、到、往”的意思则较少出现, 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记住几句代表性的文言句子, 《陈涉世家》中的“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以及“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题。作为无实义、不翻译的时候, 也可以记住一两句典型句子, 如《爱莲说》中“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再比如, “其”这个词, 代词是它的常见用法, 但是作为副词, 用在句首表揣测语气或加强反问语气的用法就比较少见一些, 教师也同样可以指导学生记住典型的句子, 包括《马说》中的“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以及《岳阳楼记》中的“其喜洋洋者矣”。这是第一种识记法。第二种则是排除法, 如“而”这个词, 它主要包括:表并列、表承接、表递进、表转折、表修饰这五种, 对于前四种学生一般都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但是作为修饰的作用, 学生有时很难理解, 这样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 如果不是前四种, 那么就是修饰, 代表的例句有《醉翁亭记》中的“杂然而前陈者”, 《鱼我所欲也》中的“呼尔而与之”等。第三种则是归纳练习法。这种通常是用于“以”、“于”、“为”这三个用法较多的词, 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把每篇文言文中的这几个词的例句根据用法归类, 然后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反复练习, 加强记忆, 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比较死板, 但是效果是非常好的。

三.课内外比较阅读与单篇课外文言阅读技巧

如果是把两篇文言文的片段放在一起比较, 那么这两个片段必然有共同之处, 可能是同一作者的两篇文章, 也可能是与作者本人相关的介绍, 或者是相同的问题, 如游记, 或者是相同的主题等等, 因此, 在指导比较阅读的时候, 应该首先让学生把握住两篇文章的共同点, 然后再具体地理解, 特别是课内外的比较, 学生已经对课内的文章比较熟悉了, 这样再找到共同之处, 对课外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 是让学生仔细看题干, 因为在题干中经常涉及字词、句子的翻译和主题三个方面, 有些字词释义的选择对学生理解课外文是非常有益的, 而主题的选择项也有助于学生判断课外文章的大意。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3

文言文阅读(13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虞初新志》)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线词语。(3分)

(1) 左臂挂念珠倚之( )

(2)诎( )右臂支船

(3) 佛印绝类( )弥勒

(4) 阡陌交通(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6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小题3:写出两个出自[乙]文的成语。(2分)

小题4:[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代词,左膝上(2)通“屈”,弯曲(3)像(4)交错相通(5)整齐的样子(6)全、都 (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2:(1)他们的两膝互相靠近,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边的`衣褶里。

(2)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3)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了。

(意思符合即给分)

小题3: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阡陌交通 。(写出其中两个即可,2分)

小题4:表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1:试题分析:“诎”是通假字,“类”是重点实词。“交通”是古今异义词,“俨然”要注意把“然”的意思解释出来,“悉”的意思是固定的,即都、全。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1)句中的关键词有“比”“黄发垂髫”“豁然开朗”等,“比”是靠近的意思,“黄发垂髫”是借代的修辞,指老人和小孩。“豁然开朗”是古今异义词,指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了。注意这些易错词语,再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在文章中找,很容易就可看到“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黄发垂髫、阡陌交通”几个明显的成语。对于似是而非的四字短语则尽量不写。

点评:文言文中的成语,及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平时的学习中要有一定的积累,不仅如此,还应知道古今意义上的区别,同时还要会正确的运用。

小题4:试题分析:文章中对于世外桃源的描写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出了与世外截然不

同的景象,因此实则借此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满与对如世外桃源这样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4

(复习内容:课外文言文阅读)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赵普坚请》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灵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

———《宋史

赵普传》

5.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太祖素恶其人()②朕固不为迁官()..③岂得以喜怒专之()④久之不去()..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久之不去()

A.读之竟日 B.至之市 C.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久之,目似暝 6.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刑 以 惩 恶 赏 以 酬 功 古 灵 通 道 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短文,试说说文中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2 分)

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二)(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①(乙)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

②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不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

③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④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注释:①醴尊:装满甜酒的酒壶。②不:同“毋”,不要 ③大爵:大酒杯。④就絷:被拘囚。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驴不胜怒,蹄之()(2)益习其声()..(3)陈之饮器()(4)如是者四()..1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往来视之 B.盍少尝之 C.麓人追之 D.大麓之人设以醴尊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2)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3)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14.读了甲、乙文,你分别得到哪些启示?(4分

(三)《范式守信》 ①②③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

④⑤⑥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⑦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

⑧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1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式谓元伯曰:

至其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译文:

1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答:

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答:

(四)王氏门风

王中书子明,大名莘人。事寡嫂有礼,与弟友爱甚笃。家人未尝见其怒,饮食不②③④⑤精洁,但不食而已。尝试以少埃墨投羹中,子明惟啖饭。问何不啜羹,则曰:“我偶 不喜肉。”后又墨其饭,则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别具粥。”子明不置田宅,曰:“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置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子明疾甚,戒子弟曰:“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⑥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选自《宋史》 有删节)

【注释】①中书:中书舍人,官名。

②精洁:干净。

③埃墨:尘土,灰尘。

④啜:食,饮。⑤偶:偶然,恰巧。⑥泰侈:奢侈。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事寡嫂有礼()

②子明疾甚()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置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译文:

16.“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王氏家族“盛名清德”,门风不群,与他治家有方密不可分。选文体现了他怎样的持家之道?请结合内容回答。(2分)①

参考答案

14.①服事或“侍奉”或“服侍”或“照顾 ”或“待” ②病或“疾病”或“生病”(共1分,每小题0.5分)

15.子孙应当各自考虑(想到)自立,为什么一定要置办田产宅院,(那样做)只是(白白地;徒然)让子孙们因争夺财产而做出不义之事罢了。(共2分,语意基本正确,语言表达顺畅即可)

16.持家宽容(饮食有不洁之处从不挑剔);教子严格或“有远见”或“深明大义”或“持家节俭”(不置办田产,使子孙相争;病重时告诫子弟不厚葬自己,不可奢华;告诫子弟保持节俭朴素之风);懂礼数(事寡嫂有礼;与弟友爱);宽严有度。(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赵普》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5(1)①向来,一向

②本来

③因为

④离开(4分)

(2)D(2分)

6(2分)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灵通道也

7(1)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2)略

8不畏权势,执着,坚定。

《范式守信》

12.谓:对„„说;告诉

至:到 评分标准:没词解释正确1分 13.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评分标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

14.巨卿信士,必不违约。评分标准:准确完成2分。

15.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评分标准:做人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

译文: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

11.(1)用蹄子踢(2)逐渐(3)陈列(4)这样 12.D 13.(1)(2)略(3)(它们)一同拿起小杯来喝,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14.甲:写出1点即可。

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5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共5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上阕中的词语▲,既点出了时令,又写出了词人▲的心绪。(2分)

8.有人评价“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写“愁”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妙在何处。(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共12分)

轻松读经典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图书市场上有一件怪事,别的商品基本上是按质论价,惟有图书不是。同样厚薄的书,不管里面装的是垃圾还是金子,价钱都差不多。更怪的事情是,人们宁愿把可以买回金子的钱用来买垃圾。至于把宝贵的生命耗费在垃圾上还是金子上,其间的得失就完全不是钱可以衡量的了。

⑦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人们提供的建议。

⑧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⑨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⑩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选自《简单议论文阅读与欣赏》)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0.第⑨自然段中的“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一句中两个“消遣”的含义各是什么?(2分)

11.怎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请根据选文内容回答。(2分)

12.第⑨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请结合你自己阅读经典的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和《与顾章书》,完成14—18题。(共14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乙】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⑤,於斯已办⑥。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注释】 ①仆:作者谦称。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③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④重:向往。⑤资,提供。⑥办,具备。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互相轩邈( ▲ ) ②窥谷忘反( ▲ )

③既素重幽居( ▲ ) ④岂徒语哉( ▲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16.【乙】文中作者选择石门山作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7.有人评价【甲】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18.【甲】【乙】两文景异情同,请简要概括一下两文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阅读《草木有本心》,完成19—22题。(共11分)

⑴读唐诗,读到这一句:“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很喜欢。清气四溢,而且话说得很彻底。你以为你欣赏我我便应该高兴,你以为把我折下来插进一个官窑瓶里就是抬举我了吗?我有我自己的本心,用不着别人的肯定,哪怕是品德眼光都还不错的人。

⑵突然想:世上什么东西最惨?是次品。

⑶我怎么会从这一句唐诗想到次品的呢?不知道,反正我就是想到次品了。

⑷说次品是婉转的说法,其实就是废品。废品与无用之物是不同的概念,无用之物就是无用,没有什么过错,也许是人们没有想出它的用处,也许是它并不想为人所用就装出一副全不起眼的样子,总之,无用不是褒义,也并不是贬义。但是废品就不一样了,它已经被按照某种希望、某种模式改造、加工(扭曲或者提炼),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了,却没有达到被改造的彼岸,没有达到改造者所希望的那种被用的要求,因此被扔在一边,不再被“用”。

⑸我看不起废品,觉得它可悲。

⑹而无用之物有趣啊,它自然——春来草自青,它放任——纷纷开且落。保留了许多可能却引而不发,终于任其凋零如陨叶落花,以一无所有保全了天然。

⑺说到草木,竹子是草木里很有风致的一种。人喜欢竹制的器物,是从人的立场出发的,若是从竹子的立场出发,被人如此看重是荣宠还是不幸则很难说。

⑻要被砍下来,接受简选,然后或劈或凿,又削又磨,甚至千揉百烤,真是苦心志,伤筋骨,可伤可叹。何况还有那些被砍了下来,又因为形状不合要求,或者后来爆裂,或者凿错削坏了……弃而不用的,何等可悲!一旦次了,便什么都做不成了。它永远不能回到山间坡上,做回自由自在沐雨栉风的竹子,而且连露水都不来打湿它,它连哭泣都不能够了。它不再是竹子,而且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竹,也不是竹制品,它没有姓氏,只有一个统称叫作“次品”。

⑼这时它和废铜烂铁等同起来。在废品堆前,我总是同情地想:废钢一定后悔,觉得不如不被选去炼,就做一块倔强的生铁,甚至就做一块丑丑的矿石。为什么一定要成为钢铁?冒着成为废钢的危险。

⑽人总是这样,看到矿石就想到要炼钢铁,看到竹子就想到要做成什么,而且天真地相信,经历的所有折腾劳苦都必然会有报偿,要奋斗就要牺牲,而牺牲了就会成功,至少有意义。似乎没有人肯正视一个真相,或者说因为对成功不可抑制的欲望而假装忽略了它: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许多奋斗和代价根本不会换来成功。

⑾何况世界上有没有绝对的成功?现在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衡量的,而按照他人的意志塑造自己,一出发就是错误的。

⑿一违本性就是错了,再努力就是错上加错,再不走运成为次品,那真是万劫不复。但是一竿竹子要有用,一块矿石要变成钢铁,就是要冒这样的风险的。一个人要成功,是不是也一样?

⒀所以我是这样喜欢这句诗: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

⒁不论是次品还是成品,都不是它的本心。它的本心是做一竿没人理会的竹子,钻出土,解开带绒毛的笋衣,拔节,抽枝,在风里婆娑,在雨中瑟瑟,如果没有葬身熊猫之腹,那等待着它最后结局的是开花,死去……远离欣赏和利用,也远离扭曲的企图,这样自然就避免了厄运。

⒂无用的竹子应该是快乐的。

⒃作为竹子,没有比这更好的命运了。不想有用,就不被扭曲,更永远避免了沦为次品的悲惨。

⒄在无用中保全了自己,这样就不用为了实现一种可能而舍弃生命内在的九百九十九种可能。不是不能,是不忍,不愿,不甘。

⒅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我的“本心”拒绝盛放,也就拒绝了枯萎和零落。

19.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文中“废品”与“无用之物”的区别。(2分)

20.本文题目是“草木有本心”,第⑼自然段却写到矿石,你认为是否偏题,为什么?(2分)

21.第⑽自然段中的“这样”指哪样?“总是”又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2.本文开头作者说读到“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很喜欢,到第⒀自然段再次说很喜欢这句诗。作者为什么喜欢这句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7.(2分)清秋(秋)(1分)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等(1分)

8.(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无形的愁绪写得具体形象(2分)。

(二)(共12分)

9. (2分)用轻松的方式读经典。

10.(2分)第一种消遣是指以轻松的方式读经典,从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1分);第二种消遣是指消磨时光。(1分)

11.(2分)有个人灵魂的参与;懂得拒绝和排除(一点1分)

12.(3分)举例论证。(1分)以个人读书的经验为例进一步证明只有以轻松的心态和方式读经经典,人文修养才能熏染出来。(2分)

13.(3分)回答出自己读的经典名著的篇名和这部经典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即可。(答出经典篇名得1分,写出对自己的影响得2分)

(三)(共14分)

14. (4分)①比高远②同“返”,返回③向来④说(一个1分)

15.(4分)

(2分)①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花像奔驰的骏马。

(2分)②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

16.(2分)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於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答出一句得1分,得满2分为止)

17. (2分)通过侧面描写(1分),写出了水的清澈(1分)。

18. (2分)不追名逐利,向往大自然,向往淡泊宁静的生活。

(四)(共11分)

19.(2分)废品:面目全非,不再被“用”无用之物:无用,但保全了天然。(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2分)不偏题。举钢铁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事物被改造而失去了“本心”的可悲的下场。

21.(3分)“这样”是指认为折腾劳苦必然会有报偿,要奋斗就要牺牲,牺牲就会成功。(1分,只答“看到矿石就想到炼钢铁,看到竹子就想到要做成什么”不得分)含蓄地否定(批判)了人们对成功的看法。(2分)

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6

喜戴高帽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①。”师怒曰:“吾辈直道②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①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②直道:直率的.方式。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俗以喜人面谀者曰 ( ) ②今止存九十九矣(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②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16.本文对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14. (2分)①当面奉承 ②同“只”

15. (4分)

①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和不快吧。”(2分)

②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 (2分)

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7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①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②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④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⑤,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⑥。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⑦五千里,带甲⑧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释:①果诚:果真。②子:你。③长:做……首领。④以:认为。⑤以为然:认为狐狸的话是正确的。⑥走:逃跑。⑦方:方圆。⑧甲:军队。

1.这篇短文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现在比喻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虎求百兽而食之 求_______________

以为畏狐也 畏_______________

故遂与之行 故_______________

兽见之皆走 之_______________

3.把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江一给荆宣王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狐假虎威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意思意对即可)

2.寻找 害怕 所以 代词,它,指狐狸。

3.①(如果)现在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②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

4.启示:

①从“狐”的.角度:当自己的力量不足时,可以寻找依靠的力量,帮助自己获得成功。

②从“虎”的角度:对于当权者来说,要能分辨是非,要了解你身边的小人与君子,不要被小人所利用。

③从文中“兽”的角度:要辨是非,不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蒙骗。

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8

张用良不杀蜂

京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shì),故恶之。

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

一日薄bó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能去。

蛛遽束缚fù之,甚急。

忽一蜂来螫shì蛛。蜂又数shuò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张用良因感其义,自是不复杀蜂。

尝:______

为:

______

恶:

______

则:

______

薄:______

竭力:______

遽:

______

急:

______

数:

______

自是:_____

放驴破案

唐张鷟zhuó为河阳尉。有客驴,缰断,并鞍失之。

三日访不获,诣yì县告。

鷟推穷甚急,乃夜放驴出而藏其鞍。

鷟曰:“此可知也。”遂令不秣mò饲驴,去辔pèi放之。

驴寻向昨夜喂处,乃搜索其家,于草积下得之。人服其智。

尉:_______

并:_________诣:______

推穷:

______

遂:

______

秣:______

辔:

______

乃:

______

于:_______

赛跑定案

有老姥mǔ

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姥:______

唱:

______

禽:

______

诬:

______

莫:______

孰:______

俱:

______

走:

______

正色:

______

盖:_____

必:______

拷打羊皮露真相

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jiè肩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xiè,惠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负:_______

薪:_________释:______

且:

______

藉:

______

未果:______

讼:

______

咸:

______

遣:_______

答案

张用良不杀蜂

尝:_曾经_

为:

_被_

恶:

_憎恨_

则:

__就__

薄:_靠近_

竭力:_用尽力气_

遽:

_立刻__

急:

_紧_

数:

_多次_

自是:_从此_

放驴破案

尉:_县尉_

并:__连同___诣:_到_

推穷:

_彻底追查_

遂:

_就_

秣:_喂饲料_

辔:

_缰绳__

乃:

_于是__

于:_在_

赛跑定案

姥:_老妇人__

唱:

_大声喊叫__

禽:

_同“擒”__

诬:

__诬陷__

莫:__不_

孰:__谁_

俱:

__都__

走:

__跑__

正色:

_严肃_

盖:_原来__

必:__一定__

拷打羊皮露真相

负:__背着__

薪:___柴___释:__放下__

且:

_将要__

藉:

_垫__

未果:__没有结果__

讼:

_诉讼___

咸:

__都__

《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9

《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2)怎么(3)通“饲”,喂养(4)名“马鞭子”

2、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5.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才美不外见()

(3)策之不以其道()(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1)只是(2)通“现”,显现(3)鞭打(4)通晓,明白

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10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

(乙)董遇者,字季直,性质讷[注]而好学,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国志·王肃传·注引》

10.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

②性质讷而好学,善治《老子》 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2.甲、乙两段文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2分)

13.结合选文,为下面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求学当精须用心专一

下联:

参考答案:

10.答案:① 遗:给予,赠送。②治:研究,钻研。 评分:共2分。

11.答案:①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②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白天的空余时间,阴雨的日子是一年四季的空余时间。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2.答案示例:甲文:希望后辈诸生珍惜读书的好条件,努力学习,专心学习。乙文:读书应该熟读,还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 评分:共2分。

郑谷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11

郑谷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①人。父史,开成中为永州刺史。谷幼颖悟绝伦,七岁能诗。司空侍郎图②与史同院,见而奇之,问曰:“予诗有病否。”曰:“大夫《曲江晚望》云:‘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此意深矣。”图拊③谷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也。”……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谷多结契山僧,曰:“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舍之。”齐已④携诗卷来袁谒谷,《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已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

【注释】

①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

②司空侍郎图: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

③拊:抚摸。

④齐已:晚唐诗人。

阅读题目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当 为 一 代 风 骚 主 也

A. 当 / 为一代风骚主也

B. 当为一代 / 风骚主也

C . 当为 / 一代风骚主也

D. 当为一代风骚 / 主也

2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 为:( ) (2) 奇:( )

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郑谷的才华?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 、“一字师”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

1 、C

2 、( 1 )担任 ( 2 )以……为奇,感到不同寻常。

3 、蜀地的茶叶就像僧人,不一定都美,但却离不开。

4 、巧妙回答司空图的提问;精当点评齐已的诗作。

5、示例 1 :能够给别人纠错,要才华和智慧;能接受别人纠错,要虚心和谦逊。

上一篇:记一次投篮比赛400字作文下一篇:阳光沙滩和海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