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用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精选8篇)

实用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篇1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答题技巧丨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总结概述】

一、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

二、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

三、考点考查方向: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与句子;

2、概括传主生平主要事迹;

3、分析传主形象;

4、分析创作手法;

5、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进行探究。

四、解题提示:

(一)理解词句

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1、结构复杂的长句;

2、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

3、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4、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方法:语境分析—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将答案就从原文中“抠”出来。

(二)概括传主生平主要事迹。

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1、时间变化

2、地点变化

3、职位(工作)变化

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三)分析传主形象(性格特征)

方法归纳: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2、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入手。

3、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4、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四)分析创作手法:

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2.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4、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五)探究题。

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健康合理,积极向上),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探究题最主要的设题点是: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题答题格式及层次(总-分-总)

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可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

2、分点陈述理由;

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整体把握,内引外联。(内引外联的解题方法: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4、总结自己的观点。

【答题策略】

三道主观试题提问大致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概括题,如“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第二类是理解题,如“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如“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义?”

第三类是鉴赏题,鉴赏写作手法及人物形象等,如“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这样写有哪些作用?”“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第四类是探究类试题,如“作者为什么说‘„„’?请联系全文回答。”

“最后一段,作者既说‘„„’,又提出‘„„’,你是如何理解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盛宣怀办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他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人认为是他教育思想先进,有人认为是他经济实力强,有人认为是李鸿章的培植。你的看法呢?请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可以说,新课改之后的高考语文考试题都带有明显的探究能力考查的烙印,是课程改革之后高考语文的一种明显的提高了要求的标志性试题。

对于概括类的试题,要注意主要内容信息的完整,不得遗漏,且还要有一点小的提炼概括;对于理解类试题,还得注意植入整个语境转换角度进行理解。单独孤立的去解答就很容易掉进片面的陷阱;对于鉴赏类的试题务必将自己已经有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激活起来在比较的背景下进行鉴赏,避免就事论事,要由点及面在相对比较广阔的视野下进行鉴赏;探究性试题的的回答,一定要积极思考大胆探究,敢于亮出自己的在原文阅读基础上产生的观点态度,言之有据的进行探究讨论。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

第一个层级是“分析综合”三点要求分别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直接提取关键组合。

信息筛选题主要考查的类型有:

①筛选整件事的场景;

②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

③筛选整合作者的观点态度。

不少考生认为选考题的信息筛选题其实就是送分题因为这道题通常考的都是信息筛选直接从文中提取就可以了。这话不完全假确实不少信息筛选题答案可以从文章直接提取。

例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第19题只要抓住了关键句——第⑤段段首“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和第⑦段段首“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诚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这两个过渡句就可得知文章一共叙写了黄侃的几个方面的事了这题的答案完全可以从文章直接提取:①革命之壮行;②名士之趣行;③治学谨严。但后面“请各举一例”这问题的答案就不能从文章中直接提取因为一个例子总不能把一整段搬到答卷上这就需要关键组合用一句概括的话将这件事表达出来如这样表述:①革命之壮行:怒砸虎头牌(撰写革命檄文);②名士之趣行:调侃胡适讽刺白话文(拒佩校徽穿着怪异耍大牌脾气);③治学谨严:不轻易为文。再如2007年广东卷的第20题问“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访谈里一共提了七个问题而这七个问题可以组合为三大方面:一是问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二是问傅聪对音乐价值和境界的认识和追求;三是请傅聪谈艺术家的素质。只要你懂得组合文章信息答案呼之欲出。

(二)化事为理通晓概括。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概括就是归纳即将具体、零散的东西归并梳理成简明扼要或抽象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如果不止一点往往要分点列举。请看下面的例子: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题目: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

通过审题可将题目转化为“叶圣陶是怎样指导儿女们写作的”再根据题目指向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信息,但不能将找出的信息直接用于答案,应该化事为理且做到言简意赅。

1.“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可以概括为:“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指导。”)

2.“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可以概括为:“培养孩子们的写作习惯。”)

3.“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可以概括为:“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

4.“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可以概括为:“善于启发”和“诱导深入思考”)文章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我们要概括就要归纳、替换把记叙性的语言换为评价性的语言这样的概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括没有归纳的概括那叫摘抄。

(三)紧扣文体找准方向。

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要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来说把握其文体特征相当重要因为实用类文本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例如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几部分总体呈现一个“倒金字塔”结构语言特色接近记叙文。通讯无论是事件通讯还是人物通讯一般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语言特色可以参照记叙文特点进行分析。访谈的结构几乎都是一问一答直接连环语言特色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回答的艺术。传记主要是通过呈现传主的典型生活事件进行的,其语言特色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表现手法引用传主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的书信、日记中的自白、他人的评价等手法。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是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有先提观点然后用材料加以说明的;语言特色是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增强说服力。科普文是一种用文学笔法写成的寓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自然科学类文章其语言特色除了准确严谨以外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和深入浅出的特点。例如2008年广东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绝妙的错误》中第20题:“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如果我们懂得了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色的话参考答案划线部分就可以抓到:“惨淡经营”是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语言趣味、形象、通俗易懂。

(四)按分踩点分条陈述。

根据多年的观察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考点按点给分的现象非常明显。不少考生也在这问题丢失不少分数一些考生文本读懂了,问题的指向性也弄清了,所答出来的答案也非常正确,但就是只得一两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按分踩点4-6分的题目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方面的答案呢?请看:

1.2007年山东高考卷实用类阅读《梦碎雅典》“分析综合”题:

【问题】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分析其作用时如果只答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点的话即使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字字相同也只能给1分因为新闻的导语不止一个作用。

2.2008年江苏高考卷实用类阅读《晚清学人杨守敬》“分析综合”题:

【问题】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①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②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③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④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这道题目赋分5分要记住5分的题目答点一般在4点的答案(答对4点第1点给2分第2点以上累加1分)。只要你分析概括少了1点的话分数就会丢失1分以上。因此我们在做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题目的时候要清楚地认识到赋分与答点的比例。

3.2009年江苏高考卷实用类阅读《画家黄永厚》“分析综合”题: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问题】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这题的赋分为6分看到这赋分我们心中一定要有个数这道题我们要概括出3-6点的答案。因为6分的题目一般是答对3点每点2分;答对5点第1点给2分第2点以上累加1分;答对6点每点1分一定要从不同的方向去答题千万不要少答或漏答。

实例证明自有实用类文本阅读以来每年的“分析综合”题都是按分踩点的都是分条陈述的其实我们可以做到“取巧”但不“投机”。

综上所述实用类“分析综合”考点这题说难不算难但绝对不能轻视。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在这类题的答题问题前我们要明确的答题总策略是:“掌握细则颗粒归仓!”

“鉴赏评价”答题策略

第二个层级是“鉴赏评价”,三点要求分别是: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一、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无论是对文本“主要观点”还是“基本倾向”的评价,都必须做到“独立”和“负责任”,并且要努力做到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独立地”、“自己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因袭他人成说,不人云亦云;“负责任”就是一要尊重文本事实,二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所有言论不违法不背离社会公德;“有一定深度”指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认识解读。在阅读层级中,这属于D级。

对这个方面的考查,大多是以阐述题,小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这种题具有较为浓厚的厚的主观色彩。要解决好这类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准确判断。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如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的第二十一题,“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解决这道题我们首先,要能够根据文本探明“傅聪的观点”是什么,当然,这道题相对说来比较好找,因为是访谈,傅聪对自己的观点表达得较为鲜明。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2、独立思考。在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再参照自己平素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进行评判,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评价。离开了自身的体悟与感知,离开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是不会有“独立”的判断的。同样上面提到的广东2007年高考的21题,这道题只是要求我们引用文本材料来阐述“怎样才能„„”,需要独立思考的成分较少,所以相对说来比较容易。

3、尊重公德,尊重事实。我们要求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做出“独立”的评价,这个“独立”的也就是具有个性色彩的,但在强调个性评价的同时,我们绝对不可以纯粹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文本的观点倾向进行是非褒贬。在强调个性化评价是必须以尊重人类的共同情感——社会公德为前提的。其次,我们的评价判断是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本身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如果这两点不能保证,就不能做到“负责任的做出自己的评判”。要达到这种要求的题目(包括下一条)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评价的范围内了,已经含有较为浓厚的探究性成分。目前还没有遇到具有这种要求类型的题。

4、拓展思路,追求深刻。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判断与评价,还要学会广泛联系以拓展自己的评判思路,我们可以把它与一些自己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比如矛盾对立转化规律、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存在决定意识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理论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思想方法,把文本观点和其倾向的形成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加以考察,从而对其做出客观的历史性的评价。还可以把文本的观点和倾向与我们的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做出动态的现实主义的批判。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评价具有“一定深度”。

二、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所谓“价值”指的是文本的积极作用,而“影响”则既有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具有两面性。总之,这是要求我们能够把文本放在更其广泛的空间里去进行考察评判,在能力层级上,为D级。

对这种能力通常是以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实质上就是要求考生作一篇缩微的论文。这里主要谈对传记评价,能够解决好传记的这类问题,对通讯等新闻的相近问题的解决也就迎刃而解了。解决这类题目,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正确解读文本,辨清传主传者立场。一部传记包括传主的个性立场,又含有传者的态度立场,两者有时可能是同一的,有时可能是相异的,这两种立场共同构成了一部传记的全部。而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与产生的社会影响,使由这两个方面共同形成的。不过,当传者的情感态度与传主的情感态度不能一致的时候,我们对传记存在的价值与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就应该分别加以考察,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囫囵吞枣,将两者混同起来一概而论。即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使在传者与传主的情感态度相当一致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彼此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或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2、联系社会现实,上下纵横立体考察。在对传记本身的情感态度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就必须把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放到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考察,不仅要看到传记在过去的价值,还应该看到传记在今天乃至将来可能有的价值。在看到它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能够看到传记可能存在着的负面效应。一般说来对传主我们要把他放在他成长的具体环境去加以考察,而对传者我们则需要把他放在他作传的历史时代中去衡量,去看他对传主材料的取舍加工评价判断。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存史”、“资政”、“教化”这样的三个方面对一部传记的价值或影响进行评价。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从过去、现在、将来,存史、资政、教化,积极与消极等各个方面对一部传记进行考察,应该说就已经很全面到位达到了“立体”考察评价的要求了。

3、提出自己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在获得以上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的观点必须明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到的历史史实(包括现实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自己的观点的证明。最后做一个小小的综合性的结语,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还要努力做到言之成理。要注意的是,一部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有主有次,我们的分析评价一定要从主舍次。当我们发现一部传记的价值或影响要好几个方面都很重要时,也要学会详其一而略其余,企图在一个评价短文里解决好所有问题,这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能的。

三、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考纲》要求考生能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某种特色”就是不确定的特色,只要是属于文本的特色都可以。“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高下问答做出评判。”这里的任何一个方面,只要它有特色都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判断的对象。在这里“思考”与“判断”不是两分的,关键在“深度”这两个字上,所谓“深度”就是要深入的非一般性的分析,对某种特色要能在肯定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准确地看到它的不足的一面。这在能力层级上,属于D级。

这属于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一种考查,这大多是以自主性开放性的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决这类题,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几个环节:

1、选定目标。所谓“选定目标”,就是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判断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确实是属于该文本的特色之一,同时要保证这个被选定的对象自己对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它确实是很有感觉的。它可能是材料的选择,可能是主题的提炼,可能是谋篇布局,可能是遣词造句„„

2、确认特色。你选定的一点是不是该文本的特色,不是你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的,我们还必须结合文本对自己所选定的“某一点”进行必要的分析阐述,让人信服你选定的的确是该文本的特色所在。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3、深度思考。所谓“深度”思考的形成,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把文本的某种特色与文本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考察,文章的各个方面和部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这一特色必然会对其他特色的形成带来影响。另一点就是学会借助于一些文艺学、哲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帮助自己进行思考。再一点就是在看到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看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说是有“一定深度”了。

常见命题的设问方式与角度

1、对文本的社会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选材角度)

例如:《手机消费调查:时尚的手机最受宠》:“这份报告选择社会上十分普遍的手机消费现象进行调查。这样选材对你有什么启发?

又如:《大学生怎样离校》:“本文就大学生离校时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的举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有人认为,不管是谁,只要是做出不文明的事,就应该受到惩罚,大学毕业生破坏公物也不能不追究责任;也有人认为,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的不文明现象存在多年,这说明我国的高校在管理上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2、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结构角度)

例如:《一个“兵”的军营》第3题:“报道最后三段的内容主要是交代郭孔孙管理军营的范围和日常事务。这些内容如按通常的写法,是不会安排在文末的。依你看,本报道的这种结构安排好不好?理由是什么?”(《广州市专题训练用书》)

又如:《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 张艺谋:得失平常心》“张艺谋说完最后一段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就结束了访谈,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不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并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评论。”

3、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社会影响角度)

例如:《他打动了每个认识他的人——身边人眼中的洪战辉》第3题:“洪战辉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可是,社会却给予很高的评价,成为‘感动中国人物’。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广州市专题训练用书》82页)

4、对标题成败的探究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例如:《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每人每年缴纳50元,最多可得1100倍补偿》第3题:“有人认为,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个亮点,你是否同意?”(《广州市专题训练用书》76页)

“探究题”答题策略

探究题的考查角度是以下三个方面: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就近几年的高考答题情况而言考生的得分率并不很高。为使今年高考考生能够胸有成竹获得满意的成绩,对这类探究题的设题角度和解答规律进行深度探津就很有必要了。

一、探究题的设题角度探微

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探究即是探索追寻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有所发现。那么如何提出假设?怎样进探究与发现呢?

1.正确理解“探究”考点的含义。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不同的角度”有正面与反面角度有个人与民族角度有历史与现实角度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术层面、哲学层面等;可能涉及的范畴如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科学等。

②“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即要跳出文本本身挖掘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③“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即要求考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考生要善于从文本中有分歧、有空白、有重点难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

2.了解探究题的基本特征。

①题型的主观性。②问题的启发性。③问题的开放性。④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⑤答案的多元化与综合性。⑥答案的论述性。⑦评价的灵活性。

3.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考查的区别。

这两类探究题考查的侧重点和考查目的是有区别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而“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和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4.弄清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在命题方面注重的考查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突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考查:

①考查理性认知能力。实用类文体如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一个突出特点是立足于事实而这些事实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就成了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的考查点。因此考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这就需要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了。

②考查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的考查。“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并提出“见解”。这样的题目要回答好平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有过深刻的思考。

③贴近文本、考查整体感知能力。“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文本如果除正文之外还有诸如“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探究文本的内容和意蕴。

④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实用类文本也像其他文本一样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访谈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查考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

5.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命题的设问方式与角度。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实用文本阅读探究题其设问方式和角度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从选材角度设题对文本的社会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如2008年山东高考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第22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②从结构角度设题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如2007年山东卷20题: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③从社会影响角度设题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如2007年山东高考的第22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仍不失为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这实质是在要求考生对文本反映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的思考。再如2007年广东卷21题: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④从分析探讨角度设题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如2009年山东卷第22题: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⑤从标题选用角度设题对标题成败的探究。如:《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每人每年缴纳50元最多可得1100倍补偿》第3题:“有人认为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个亮点你是否同意?”

二、探究题的解题方法指津

1.要视题目之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回答探究题的关键是看考生是否进入了问题情境是否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是否显示出他所得意趣。

①结论性题目要有明确的观点。考生的答案必须有明确的观点不允许含糊其辞。如2007年山东卷20题: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答题思路】本题的设置就是要考查考生依据所掌握的有关语文知识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根据本文体的特点之一即要运用各种手法造成一种充满强烈情感的表达效果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由此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②概括性题目要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即答案必须在全面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内容作出准确的概括不允许含糊也不可以有疏漏。如2007年宁夏卷16题: 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答案示例】第一问的答案是:A.认真讲解或热烈讨论;B.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C.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D.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第二问的答案是: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答题思路】第一问:结合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儿女们“认真听父亲讲解”“有时候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和“主张文章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分别概括出A、B两点。根据叶圣陶的问话内容及儿女们的表现可以概括出C、D两点。第二问:应该根据第一段叶圣陶的问话来分析、提炼和概括。

③阐发性题目要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如2007年宁夏卷17题: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第一问的答案是: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鼓励和帮助。第二问的答案是: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答题思路】本题的两问都有“为什么”。回答“为什么”常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原文中找原因;二是依照原文内容推导阐发自己的观点本文属于第一种。

④探究性题目要尊重文本。“结合文中信息”的命题要求已经决定了答题必须尊重原文的信息合情合理进行概括和阐发。但仅有结论不行你还得说清楚你得出结论的依据。如2009年广东卷20题: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示例】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②治学态度: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答题思路】回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文本如在第⑦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找出相关的句子:中国学问的特点: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治学态度: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

2.探究题的答题要领。探究题要求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①有明确的观点。②分点列出事实依据。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④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典例分析】

袁隆平奇遇记(正文略)

题目:有人说文章最后一部分大谈特谈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重视态度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传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8分)

【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是妥当的。(1分)写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态度更贴近当时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更真实可信。(传记的真实性角度1分)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本篇传记的写作意图是想塑造一个纯朴的袁隆平还袁隆平以生活常态与真实人生。(传记的主题2分)袁隆平“不好意思”是因为出国前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万元户的诺言无法兑现而“喜不自禁”是因为在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上他凭科技成果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荣誉和奖励。这些都说明了袁隆平的淳朴和憨厚。(结合文本分析2分)并没有给传主带来负面影响。

【答题思路】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第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第二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 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第三步: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官网:http://www.pedu.love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

3.探究题的文字表述思路步骤。①根据答题思路组织文字。②答题角度和思路要用明示语言一一标明。③引述事实力求从多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决问题。④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典例分析】(请参见上述《袁隆平奇遇记》的【答案示例】)

实用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篇2

首先选中需要进行文本换行的单元格, 右击鼠标并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单元格格式”窗口, 切换到“对齐”标签, 将“文本控制”下的“自动换行”前的复选框选中即可。即使在Excel中利用鼠标调整单元格大小, 文本也会同时自动换行。

方法二:临时输入随时换行

在单元格中临时输入文本时, 也可以随时按下“Alt+Enter”组合键换行, 这个是基层工作人员很少用到的却是很实用方便的方法。对于已经输入单元格内的文字, 我们也可以用此法在光标所在处进行换行。

方法三:单元格区域内换行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规律探究 篇3

一、研读文本,整体把握

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时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文本的意识,将会不知所云,无从下手。因此,阅读时首先注意理清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搞清楚文章讲的是什么,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其次理清结构。解答高考阅读题较多地依赖短时记忆能力和信息的准确提取与判断能力,要想准确全面地提取信息,就必须把文章的结构理清楚。

二、知人论世,深层挖掘

实用类文本大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入理解文本,必然关涉到时代背景。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注意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就是知人论世。如新闻文本,其独特的价值就在受众(听众和读者)的关注与陌生(不了解、不知情)中生成,而新闻记者敏锐的职业眼光就表现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洞察和对百姓关注问题的熟知之中。所以,大致了解文本所涉及的当时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是解读新闻价值、预见新闻社会影响的前提条件。对于调查报告,无论是调查主题的选择,调查对象的确定,还是调查结论的得出,都与一定时期社会主流意识的倾向性有关,都与社会科学发展的热点领域有关。如人物传记,虽然多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但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无不从现在的价值观念出发进行选择,有所评判,从而阐释历史人物的价值意义。

三、研读考题,明确方向

不同的考题,有不同的答题规律。如筛选信息题,考查点基本是偷换概念、错位信息、缩小或扩大词义、无根据推测等,假如能够在文本中找到与题目中每一个选项相对应的语句,选项的判断就容易多了。又如品析语言题,一是感知语言的整体风格,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二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抓住文本中的比喻、拟人、描写、议论、抒情等句,从语言的趣味、情感等各方面涵泳鉴赏。再如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一般分三步作答:①概说相关事实;②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③阐发所受启发。还如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功用,一般按照四步作答:①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应该是第一个得分点;②引论据,即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中的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的情况;③作论述,即就所引论据作必要的阐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④作小结,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作为一道综合阐述题,观点鲜明,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是得高分的关键,同时注意陈述有条理,要点需全面。

四、尊重文本,适当拓展

阅读题的参考答案,虽不具有唯一性,但也并非都可以信马由缰。一是要遵循两个原则:①有个性和创新的观点都应该是合理的、健康的;②答题的思维应是有根据的,不能脱离原文,更不能不着边际地任意发挥。二是要恰当选点,一般可选的点有:①在理性认知上做文章。传记、访谈、新闻、综述等文本的一大特点便是立足于事实,很多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多少深层意蕴、时代精神、人生价值,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用理性的认知去判断。②在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平时的积累,或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进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③在贴近文本、整体感知上下工夫。调查报告、访谈、新闻等文本,除正文之外,可能会附有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要善于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提取、问题的提炼、价值的分析与意蕴的探究。④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做文章。任何实用类文本都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如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可以用自己的思考去填补这样的空白。

五、有理有据,答题规范

答题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得分,考生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比如解答探究题,以下答题形式就是规范的:①铺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答题时,可以把问题的形成过程用文字表述出来,并用简明的语言明确自己将要探究的问题。不宜在开头就提出观点。开头提出观点再加以论证,就成了证明而不是探究。②提出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思路。面对题目中已经明确的问题,按一般的逻辑,应该选择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提出思路。答题时,这些角度和思路要用明确的语言一一标明。③引述事实,试着从多个角度,用发散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明确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后,引述文本中和现实生活中的事实,逐一解决问题,不太明晰的角度和思路也要真实地呈现出来,这样才更具有探究色彩。④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多个角度和各种思路中,总有一个会通向问题的解决,据此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对这一角度和思路,还要稍微加以详尽地表述。如果各种角度和思路都无法最终解决问题,那么起码要给出一个阶段性的结论。

本文为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为[2012]WWG86。

实用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篇4

一、回答分析题的具体要求: 回答分析题一定要按照2010年的大纲评价目标的要求来作答,以下是2010年大纲的评价目标。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

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一、回答分析题的具体步骤:(1回答分析题前,首先要看分析题材料后面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一般材料里往

往隐含着很多对回答问题有用的信息,只不过比较零碎,需要考生去理解和分析,去归纳和总结。

(2作答时候最好在草稿纸上列上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多多益善,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结合题

目中的材料再在试卷上引申发挥。在这里我强调的是,考生在回答分析题时,切忌泛泛而谈,尽量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精练、逻辑性强。

(3如果分析题选取的材料不是围绕某一主题设置的一组材料而是蕴含深刻涵义的某一句或某一

段话时候,要结合材料做适当引申,分析其中要旨作答。

(4回答分析题时一定要层次分明。分析题中如果有两个问题,你在答题时就要标上(1(2等符

号分别回答每个问题,以此类推。在回答每个问题需要展开的时候,一般标上“第一、第二、第三…….”或“①、②、③……”等“分类性”词语或符号。

(5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晰,切勿涂改,一般只须把写错的划下就可以了。另外

答题的字数要适当多一些,尽量把字写得稍大一些,争取把卷面写满。

三、回答分析题的实例解析(以下就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的部分分析题展开解说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

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含蕴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 【答案要点】:(1上述故事涉及的辩证法基本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评注:回答分析题要按题目的要求作答,材料涉及的有哪些辩证法基本范畴都要写出来,如果写多了也不要紧,也不会扣分,但其中的上述两点必须列出来,2分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

系范畴,它反映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具有复杂多样性。(评注:这是材料涉及的思想理论相关知识点阐述部分,注意回答时候务必要准确,做到符合考试分析的评价标准1、6条,1分“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即同果异因,因果关系中存在着同因异果和多因多果等复杂现象。(评注:这是运用材料的实例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点作答,这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的重点所在,所以考生在作答时候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例>,这样阅卷老师才会做出高分的回应,1分华佗通过望色、诊脉,透过现象揭示了本质。(评注:评注:同上,这是运用材料的实例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点作答部分,1分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现象,而本质则要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评注:这是材料涉及的思想理论相关知识点阐述部分,注意回答时候要准确,做到符合考试分析的评价标准1、6条,1分

(2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的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具体分析具体

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即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评注:这个4分的小问题,正是当今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答案要点趋向于开放性的具体体现,给那些知识记忆能力弱,但分析能力较强的考生发挥才华提供余地,但考生回答时候一定要通过问题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想到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知识点做出适当的自由发挥,可以从细微层面扩展到宏观层面,比如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想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问题。

36.材料1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1957年2月2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材料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在这里说了很长的一段话,现在不重复。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但是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979年3月3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背景及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6分(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4分

【答案要点】:(评注:这个2009年的跨学科的分析题正好透露出2010年大纲改革的信息,说明今年的毛中特部分的分析题多半也是一道毛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合的题目,也表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的对考生综合能力考查的目的和要求。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客观上要求中国共产党回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1956年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促使中国共产党回答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2分(评注:材料中间接隐含着这个小问题的答案要点,比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所以说,考生在回答材料信息较多的分析题时候千万不要忽视材料中的有用

信息,如果为了节约时间不顾阅读材料,看了题目就随意发挥,这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总之,考生在遇到材料较多的分析题时候一定要快速浏览,再通过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知识点适当引申一下,把材料中的间接答案变成符合思想政治理论的直接答案。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加以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为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解决这种矛盾提供了根本的理论依据。(4分(评注:回答这个小问题其实很简单,材料的信息已经告诉你问题所在,只不过你要回答出如何解决,考生在阅读到材料2的信息就应该联想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方式和途径,这也正是大纲的评价目标5的体现。总之,材料中信息是有用的,所以考生一定要快速浏览材料,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2邓小平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区分开来,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相适应的根源主要在于体制;明确了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分

(评注:考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善于联想到“改革开放的具体细节”来结合材料回答,自己可以做适当的引申发挥。这个问题从侧面体现2008年的时代主题,即体现着2008年的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也是大纲评价目标5的要求。按照命题者的这种命题思路我们可以联想到2010年的毛中特部分的分析题所反映的时代主题就是:科学发展观、民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建设问题等等。所以考生平时一定要强化复习与上述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基本功扎实,考试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38、选做题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知名人士开始热议“中国贡献”,关于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物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的话语频现于国际社会。

阿拉伯国家联盟负责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本?哈拉2007年4月14日介绍,在会见中国驻阿联盟全权代表吴恩科大使时说,阿盟高度赞誉中国在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关于解决该问题的立场是公正积极和平衡的,所发挥的作用是建设性的,有深远的影响力。第一届东盟秘书长、泰国前外长素林2008年1月7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积极支持东盟组织的发展,同时积极参与解决本地区以及国际事务,中国为提升整个东亚地区自信力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在东亚地区所做的贡献,对地区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让东盟信服。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2000多个援助项目,已累计对49个不发达国家免除到期政府债务374笔。中国已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参加了130多

个国际组织,并在军备控制,贸易投资等国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了中国的参与,许多国际热点问题呈现出积极的变化态势。迄今为止,中国共参与了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中国自1990年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累计新建、修复道路7300多公里,桥梁200多座,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7600多枚,运送人员12万多人次、物资26万多吨,接诊病人3.6万多人次,先后有3名军官和5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2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能够做出“中国贡献”的原因何在?(4分 【答案要点】:(1在国际政治斗争中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参与,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国际热点和地区冲突问题上成为一个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6分

(2中国之所以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确的国际政治角色定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的和平发展战略。(4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反思 篇5

廷锴纪念中学

梁婷

在最近的教学工作中,我给学生复习高考选做题当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感触良多。

高考设置选做题的确是一个相对人性化的做法,它的出现,使很多有时代特征的文章得以进入我们考生的视线,而且考题也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开放性题型的设计,让学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老师给的答案背熟了就能上场,而是必须要了解社会热点,了解时事,了解国家政策,更要学会把这些知识综合地运用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

但出题者这样的设想,在目前的阶段里,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就遇到了一些让我感到困惑的问题。

第一,许多学生不喜欢读实用类文本。

在选做题中,许多学生都比较喜欢读文学类文本,如散文和小说,因为这些文章文字优美,富有意蕴,乍看上去,似乎很容易作答。但实际上,在2007年的高考里,全省有38万多的学生选择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平均分是7.57分;有11万多的学生选择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平均分是7.08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悬殊的对比呢?因为实用类文本虽然不好读,却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答题时不容易答非所问。而文学类文本却需要多角度思考,而且主旨不明显,答题时容易跑题。

那么如何才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实用类文本?

我觉得在教学当中,必须做到三点:①强调条理分明,给时间学生去找主干,理清层次,明确要点,例如调查报告,明确阅读的要点就是调查的对象,这个对象的特点,调查者总结的结论(含原因和结果),读者 对这个事件或调查者观点的评价(“怎样做”或“怎么看”)。②结合其它相关知识,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③让学生站到主人公的立场去模拟解决问题,肯定学生提出来的想法,发现他们在解决问题上的闪光点,同时对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加以补充,增强实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了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兴趣,把解题方法融合到阅读教学当中去,我想会比老师在课堂上自己讲,或者单纯让学生练这样做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在进行《口头环保遭遇塑料袋》这篇练习时,设置了几个问题: 1、深圳与香港在减少使用塑料袋这件事情上各有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4分)

2、如何理解“一个塑料袋,一场暗战。台面下涌动的,是嘴巴与行动的博弈”这句话的含义?(6分)

3、你对口头环保人士有什么看法?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应该如何进行环保工作?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在阅读时,强调训练学生几个步骤:①养成划出重点句子、难懂句子的习惯;②善于找到细节描写,并寻找它的作用;③理解作者的观点看法,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强调实践性。

第二,设计小标题失分严重。在实用类文本的题型中,设计小标题的考点常常出现,但在多次的模拟考中可以看出,这类题却是学生失分的重点所在。许多学生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往往会直接把文段分层然后概括内容就作答了,事实上这只是概括段落大意,而不是标题。标题的特点是简洁、态度鲜明、重点突出,这样的题型除了考察概括能力,还考察语言的运用能力。另外,小标题往往有鲜明的观点倾向性,这也是答题时的注意事项。

第三,理清脉络是阅读实用文本的关键。实用类文本的特点是条理清 晰,实用性强,语言平实。所以在阅读教学和练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划分层次,而且不同的文体层次布局也不一样。例如人物访谈,因为是问答式,所以问题就成为关键,首先是访谈围绕着一个怎样的中心进行,然后是问题分为哪几个方面,一般是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又例如调查报告,一般的层次都是现象及其表现——分析原因——现阶段的困境——解决办法。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来指导学生把握其层次。

第四,关心时事,了解社会热点,是做好实用类文本的一个诀窍。实用类文本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尤其是新闻类的文章,如果对时事一点都不关心,不仅仅没有阅读的背景基础,更会在观点的理解和实践应用上出现缺失,如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山东卷)中的《梦碎雅典》一文,第22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人口学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如果以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强”,那么答题肯定没有方向,因为奥蒂是一个失败者,其实“奥林匹克精神”核心之一是“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所以强调了奥蒂虽然在比赛中失败了,却又同时成功了,因为她的坚持,她的努力,她的精神。

最后,特别强调一下学会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而且人物传记类文章特别注意细节的描写,例如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中的《叶圣陶在四川》一文,“‘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这个语言表现出叶圣陶对子女教育上的细致、开放、认真。人物访谈类文本的细节描写也很重要,因为人物访谈的文字相对可能会多一点,所以这些细节描写往往最能表达被访者的心情与性格,例如《孙海平:刘翔成功背后的男人》这篇人物访谈中,孙海平多次细致地讲述了他与刘 翔之间如父子般的深厚情感,这些情感就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如“在平时,他突然会叫我爸爸,就是说他实际上把我和他爸爸有时候就混在一起了,有时候他叫他爸爸做师傅”。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答案) 篇6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导语部分一般是判断不错的,这是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其作用是概括本新闻的要,权,这也是基础知识。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开头就点出比赛结果“又输了”,接着.点出原因“依然输给了‘坏运气’”,这就暗示读者该赢的没赢,出了意外,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头两段语言是充满着惋惜和崇敬之情来记叙奥蒂的失败的,而后文记叙中均贯穿着这种感情,这就自然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本文与其他新闻很不相同的一个地方就是用了较长篇幅写背景材料,本题考查抓住了这个特色。背景材料总是为主要事件 和人物服务的,弄清了这些,将奥蒂前几次坏运气的这些背景材料与此次所要介绍的其人其赛联系起来,考生就可以既扣住事又扣佳人,全面地答题。

【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理解句子要找准阐释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片静默”而不是喝倒彩?奥蒂朝起点慢慢走意味着什么?联系上文,知道奥蒂起跑完美,速度惊人,可惜因有人抢跑无效,她自己又没听到犯规的枪声、联系下文,9、10、11段介绍的是背景材料,第12段回到“现在”的“走”,作者对此发出了自己的感慨和议论。将此感慨议论与所考句子时接,答案就有了

【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4、【解析】本题是探究题,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该题审题注意不要偏谈了奥林匹克精神,它实际是要求从奥林匹克精神的角度分析奥蒂的英雄形象。弄清了这点,抓原文中对奥蒂评价的相关句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就可以。

【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意思队即可)课堂评价练习:

1.标题: 最后一站:拉萨(2分)

副标题: 青藏铁路把西藏与现代文明联系在一起(2分)(共4分)2.青藏铁路海拔高,地理环境恶劣,(1分)要克服高原缺氧和永冻土等难题(1分),总造价高,工程历时长(1分)。(共3分)

3.突出青藏铁路建设的难度之大,表明中国政府很早就有建设青藏铁路的打算并一直重视青藏铁路的建设问题。(每个要点2分)

4.这道题应当从青藏铁路给西藏政治、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入手回答。(至少要答出三个要点,共6分)

第二课时(传记类)

探究导航

1、【解析】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传记的读读,涉及筛选信息、分析主要的表现手法等多个考点,能力层级为C级、D级。A项“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表述有误,根据原文中“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一句可知; C项“《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表述有误,原文说“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重点是称赞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没有《中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层意思,【答案】AC

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第一问结合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儿女们“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和“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分别概括出①②点,根据叶圣陶的问话内容及儿女们的表现可以分别概括出③④两点。

第二问应该根据第一段叶圣陶的问话来分析、提炼、概括,如“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问话主要涉及了作文的用词、句式等方面,考查的是关于作文的表达形式的;“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问话主要涉及的是作文的思想内容方面。

【答案】第一问: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第二问: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3、【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倾向等考点,能力层级为C级、D级。第一问根据原文第二、三段内容,结合 “亲似手足、鼓动、帮助”等关键词语概括出来。

第二问根据文中叶圣陶的散文《与佩弦》中的内容,抓住“兴趣之所至、随意之极致、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无所不领会,如见其肺肝然”等关键词句,就可以概括出来了。

【答案】第一问: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鼓励和帮助。

第二问: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4、【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等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孺子牛”比喻心甘情愿为他人服务的人,文中主要有三个方面

体现了叶圣陶“孺子牛”的襟怀:对儿女的教育、和作者及读者的关系、一位年轻编辑的回忆。从这三个方面概括出答案即可。

【答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分析: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课堂评价练习

1、【答案】因为作者首先是从苏东坡的诗歌和文章中了解他的才华和人品魅力的。

2、【答案】①才华盖世。②性格仁厚、旷达、幽默、儒雅、豪放,富于正义,富于情感。

3、【答案】①写“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既点明题旨,又照应第一段。②写自己愿意嫁给苏东坡,是从侧面衬托苏东坡才华横溢,性格可爱,人品完美。

实用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篇7

一、实用类文本概述

我们要分清什么是实用类文本, 此类文本主要包括哪些文本类型, 这些文本类型各有什么样的形式特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材主要有新闻类文本、访谈类文本、传纪类文本、调查报阅读等。每种文本都有自己的形式特点, 以传递不同的信息, 以新闻类文本为例, 它有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等基本特点, 文体结构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等部分。对于不同的结构部分都有不同的信息传达, 如导语会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者事实, 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思想, 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了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点, 对于考试项目中所指中心思想的考核直接就可以从导语中来寻找答案。

另外对于访谈类文本, 我们就可以理清关于访谈的初衷, 通过访谈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根据这个思路准备查阅资料, 了解访谈背景, 准备访谈纪要, 确定访谈主题。要有敏锐的眼光, 善于发现新问题、新亮点、新材料、见微知著, 准确判断这些新材料中蕴含的价值。从整个完整的访谈过程着眼, 准确理解文意, 从而正确判断考核项目。

对于传纪类文本、调查报阅读等也都可以按照此种思路, 掌握文体特征及相关的知识链接, 深刻理解文意, 从而对于考核项目做出正确判断。虽然各种文体各有不同的特点, 但是对于此类文本也有共性规律:结构简单明了, 语言准确鲜明, 表现手法相对单一。相对来说, 对于实用类文本的规律和特征也就比较容易把握,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轻视了此类文本阅读, 要在同与不同之间, 找出关键点, 从而达成从文体的角度准确而鲜明地理解文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分析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文本阅读的考查形式,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般考查方式有两种, 一种就是结合文体考察文体相关的知识点, 包括该文体的理论知识及写作要求等, 这也是我们在前面强调通过掌握文体知识来解答考核项目;另一方式就是把文本阅读作为一般的阅读材料, 考察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不涉及文本的文体特征。

三、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分析

我们需要综合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 充分理解文意, 站在全文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传达的信息, 通过信息掌握, 对于解答项目中不符合文意的部分做出排除。这一点从表述上比较简单, 但是这更是学生平常文学知识沉淀的升华, 只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注意阅读, 广泛涉猎, 增强了文感, 提高了文学素养, 对于文字的理解对于文意的掌握自然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这也是目前在校高中学生比较欠缺的部分, 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阅读的环境, 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掌握了实用文本阅读的基本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要领。

(一) 理解一些基本概念, 实用类文本阅读, 特别是一些科普类文章, 对于某些科学概念的解释通过一些现象的揭示或者是下定义的方式进行, 试题考核就会出现对于这些概念的准备表示进行阐述, 有时候选择项目的差异只是一点细微的差别, 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文字信息的整合, 对于概念有准确的理解才能得出判断, 如果只是一点文字的差异, 可用排除法做出选择, 让假设答案回到材料中, 通过上下联系理解, 再做出判断。

(二) 学生对于文本阅读后应该有一个大概的文意了解, 但是也要学会根据所掌握的文意, 对于文本做出假设推理, 对于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可以延伸, 才是真正意义上对文意有所理解。这一点在解答开放性问题上比较常见。

(三) 掌握方法需要通过对于同样题材的文本进行反复强化和训练, 加以比较与区别, 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能力。

综上所述, 对于教师或者是学生, 都需要站在高度上看待实用类文本阅读, 要理清思路, 认真掌握方法, 做到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 真正达成语文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田程.依型建思、分转求意—关于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J].语文月刊, 2011年第11期.

[2]王云.避开文本阅读训练的误区[J].阅读与鉴赏, 2011年第11期.

实用类文本阅读 篇8

刘醒龙

知道董立勃的名字,是在2003年。那一年,中国当代文学突然刮起一股遒劲的边塞风。起因是《当代》第一期发表了董立勃的长篇小说《白豆》。我喜欢这部小说的独特味道,这之前我第一次去新疆,而立勃的小说写出了在我想了解的奇异之美背后更加撼动人心的新疆。在认同文学界普遍称道的那些观点之外,我还有自己的认识,董立勃的小说之笔始终落在戈壁滩上,在这类地方自然不会有大人物出现,但是,只要将《白豆》和《青树》这类描写天天趴在河边喝那天山雪水的普通人的小说读上几页,那股边地王者之气就会扑面而来。

2007年元旦过后,参加九寨沟笔会。在那冰雪美得醉人的风景里,第一次见到董立勃。一见面就有种很奇怪的熟悉,说奇怪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陌生感。也是得益于作品,立勃不同于那种人格与文格分裂的写作者,站在那里难免让人想起大漠胡杨,说起话来又像天山上的冰雪一样透彻。

有些人,认识得很早,离得很近,却始终好像隔着什么,走得太近了,就会不自然、不自在。笔会结束了,如果没有什么事,也就不会再联系了。我和立勃有点不一样,互相留了电话,过年过节,互发短信问候一下,像是相识多年。

他的父母是新疆成千上万个垦荒者中的一个。父母能给他以疼爱,却给不了他最渴望的生活环境。对他来说,书香门第一词,是世上最奢华的表达。上小学时,他经常会连一支铅笔都买不起。他说,自己的成长过程,最没有可能的,就是成为一个作家,而应该做一个农工,再好一点,做一个拖拉机手,最好也不过是当个代课老师,卡车司机对他来说都是远隔天山的幻想。

幸运的是立勃选择了写作,选择了文学。在以文学名义聚集的人当中,那些立志要当名作家的大多被名誉所抛弃,反而是一些只是表达不向命运低头、要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写作者,最终得到文学的垂青。

立勃和我同岁,读他的作品,自己免不了常常会心生妒忌,在文学资源普遍同质的当下,立勃所把握的文学元素太独特,也太重要了。一部《白豆》宛如一麻袋钻石,而他还写有十多部长篇小说、几十部中短篇小说。通过他的小说,人们知道了在新疆有一个地方叫下野地。

立勃并没有只是埋头写作。他很快就被推到了文学工作领导者的岗位上。一般来说,作家当得好,领导也当得好,并不多见。可立勃好像是个例外。

2009年,立勃召集了一群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来到了天山脚下。立勃出色的组织能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少有的另一种才能。特别是从喀什回到乌鲁木齐的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想到乌鲁木齐最有特色的地方会会当地朋友,与立勃说时,他对当时局势非常敏感,毫不犹豫地阻拦了。之后一小时,就发生了那场震撼世界的悲剧。如果不是立勃及时阻止我们外出,后果如何,不堪设想。

2012年立勃路过武汉时,我带他去古城鄂州看了看,晚上,当地朋友说是欢迎我,他却成了主角。一桌人只顾听他关于新疆的思量,差不多两个小时,竟然无人插嘴或者打断他的话。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 下列有关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读立勃《白豆》和《青树》这类描写天天趴在河边喝那天山雪水的普通人的小说,作者了解到了奇异之美背后更加撼动人心的新疆。

B. 立勃文如其人,人格如文格,在感觉中,立勃仿佛是从自己作品中走出来的一样。

C. 立勃经历过许多风沙的磨砺和雨雪的吹打,父母能给他以疼爱,却给不了他最渴望的生活环境,于是他选择了文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

D. 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作者与立勃的交往过程,写了立勃的生活片段,也写了立勃作品的特点,让读者全方位地认识了立勃其人其文。

E. 为文不易,做人更难,但立勃文章写得有特点,领导做得也很好,在文人中并不多见,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其深深的赞赏之情。

2. 作者为什么称立勃为“边地王者”,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立勃“领导也当得好”文章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认为“认识得很早,离得很近,却始终好像隔着什么,走得太近了,就会不自然、不自在。”但立勃例外,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侃:“斯文”的传说与真实

徐百柯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精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一个当得起“国学大师”称号的人。

“黄侃?这样的老派学者,关于他本人的资料不会太多吧。”北大中文系一位博士生提起黄侃,如此作答。

季刚先生精研的小学、经学,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镇。也许他的学问太过精深,人们似乎往往更乐于传播他性格中狂放的一面,于是便有了各种稗官野史中无法证实却也难以证伪的传说。

“黄侃在学术史上自有他的地位,但在更广义的文化史上,他像是一个符号。”北大博士生说,“承载了人们关于旧派文人狂狷性格的追慕与想象。文人的风雅,其实也是‘斯文’的一种。今天——唉,不提也罢——早就斯文扫地了。”

他引用明朝人张岱的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言谈间,其神情,俨然写着一份“追慕与想象”。

传说黄侃年轻时,拜访大学者王闿运,王对黄侃的诗文激赏有加:“你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儿子与你年纪相当,却还一窍不通,真是盹犬啊。”黄侃听罢美言,狂性立刻发作,竟道:“你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你的儿子。”好在王闿运通脱,并未计较。

nlc202309020758

黄门弟子程千帆曾感慨,老师脾气坏,爱骂人,所以人们常忽略他性格中非常谨慎谦虚的一面。

黄侃素性狂傲,不惯趋炎附势。他早年参加同盟会,国民党在南京执政后,其同盟会故友多据要津,他耻与往来。居正当时被蒋介石软禁,无人顾惜,惟独黄侃念及旧情,常至囚地,与他聊天解闷。后来居正东山再起,官至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黄侃便不再出入其门。居正觉得奇怪,亲赴黄宅诘问,为何中断往来。黄侃正色答曰:“君今非昔比,宾客盈门,权重位高,我岂能作攀附之徒!”

1915年,他的老师章太炎因触怒袁世凯,被软禁在北京钱粮胡同一处宅院内,黄侃立刻晋京探望,以“研究学问”为名,住进宅院侍奉恩师。

这段史实,被演绎出一段真假难辨的传闻。黄侃爱好佳肴,是个美食家。这次,虽有陪同恩师共患难的义举,无奈章氏向来不重口腹之欲,厨子手艺差,菜式单调。黄侃对政治风险谈笑自若,对此般饭菜却是举箸难下。于是,他怂恿章太炎换了个四川厨子。

传说他在课堂上,讲到紧要处,有时会突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段古书后面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对不起,仅靠北大这几百块钱薪水,我还不能讲,谁想知道,得另外请我吃馆子。

章太炎在《黄季刚墓志铭》中的记载则无疑是可信的。黄侃与陈汉章同为北大国学门教授,两人“言小学不相中,至欲以刀杖相决”——切磋学问,一言不合,竟闹得要决斗。不过,两位教授“后又善遇焉”。

黄侃凡得书,必字字读之,未尝跳脱。他曾讥讽世上读书而不能终卷者为“杀书头”。传说他临终之际,所读《唐文粹续编》尚有一卷没有批点完,他吐着血,叹息道:“我平生骂人杀书头,毋令人骂我也。”

(选自《民国那些人》)

5. 下列有关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黄侃,湖北蕲春人,精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一个真正当得起“国学大师”称号的人,黄侃凡得书,必字字读之,未尝跳脱。

B. 作者引用明朝人张岱的话,主要表达自己对黄侃的“追慕与想象”。

C. 黄侃的性格较为复杂,既有狂放的一面,也有非常谨慎谦虚的一面。如黄侃怂恿章太炎换了个四川厨子。

D. 文章史料丰富,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传说的,有的详细,有的简略,行文有度,自然流畅。

E. 文章刻画人物生动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还有他人的转述与评价,读后使人感到非常有趣。

6. “黄侃:‘斯文’的传说与真实”这一题目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章中写黄侃狂放的性格用了哪些材料,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北大博士生为什么对旧派文人的“斯文”会“追慕与想象”。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爱护树木作文300字下一篇:随笔励志美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