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教学随笔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老师教学随笔(精选8篇)

小学老师教学随笔 篇1

一、“感”鸟

首先从大的方面让学生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此环节中我出示多媒体课件,体现出鸟——人类——大自然之间的联系。其次以放影片方式展示不同种类的鸟让学生认识、掌握鸟的外形特征,如椭圆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漂亮的羽毛等等,为下一步制作做好铺垫。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深深感受了鸟。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鸟有了人性化的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也有人类样式的生活和情感。通过感鸟也对鸟的结构、特点也有了整体的了解。

二、“谈”鸟

感悟之余就是运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去表现鸟,教师这一步可以先出示自己制作好的纸筒,请同学讨论用老师手中的纸筒怎样制作出一只漂亮的小鸟,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交流学生不难总结出,剪、刻、折、装饰的技法就能很快的完成一只小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森林的保护神,你准备怎样体现鸟是人类的朋友呢?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通过谈论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如有的学生说我可以做一只能背着书包踏着滑板车的小鸟,这样小鸟就和我一样,天天上学、放学,我们就可以成为好伙伴了;有的学生说我要做一只头戴军帽手拿宝剑和盾牌的小鸟给他起名叫森林小卫士,这样他就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了;还有的学生说我要做一只手拿小花伞身穿漂亮衣服在林中漫步的小鸟。通过谈鸟打开了学生的设计思路,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做”鸟

感鸟、谈鸟最终还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那就要动手制作。在本课中对于制作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可用多媒体简单展示纸筒小鸟的制作步骤,如卷筒、剪尾巴、翅膀、眼睛等,接下来组员讨论确定自己的制作主题,组长分工,组员齐努力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制作的一些好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如有的同学想到了要给小鸟制作一个漂亮的环境、有的同学能联系以前所学的小伞知识,给小鸟撑起一把漂亮的小花伞等等,通过教师语言的点拨,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四、“说”鸟

通过次环节,旨在让学生解说自己的创作意图及制作技巧和技法,让全班学生通过交流共同提高。让每个小组选一名组员对本组作品进行解说,如有的小组为自己的作品写了这样的解说词:在茂密的森林里,虫害泛滥,我们小组制作的是一只手拿红缨枪,头戴皇冠,身穿铠甲,拖着长长尾巴的森林卫士,在色彩方面我们选了红黄绿作为主色调,使作品更醒目,艳丽,特别是他那用红黄绿制作的大尾巴,除了有洒脱、轻盈的美感外可以当作装载物品的工具,可以把杀死的害虫带回家给小鸟吃。通过自己的解说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作品除了美观以外的更深刻的作品内涵。

五、“评”鸟

评价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及语言组织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灵丹妙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参与评价,我特意设计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搭配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提问之以奖等。要求全班7个小组都能积极针对作品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此环节学生们进行得可谓紧张激烈,如有的同学在评价森林小卫士时说:这件作品想法很好,把小鸟比喻座小卫士,拿着红缨枪保护着美丽的大自然,作品很醒目,但色彩感觉太艳丽,如果是小卫士色彩应该在庄重些会更好,作品在制作上还应该更精细写这样就更完美了。就这样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评出了最佳创意奖是“森林小卫士”、“T形台上”由于色彩搭配精美制作细腻包揽了最佳色彩搭配奖和最佳合作奖。这就是美术课充满激情与挑战,充满自由与欢乐的美术课。

六、观鸟

带领学生手持作品,走出教室,把制作的小鸟放在树杈上,一起观赏。时不时还飞来几只真的小鸟,有学生开玩笑说:“吓坏它们了,什么鸟这么漂亮啊!”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作为老师还有什么奢求的呢!

小学老师教学随笔 篇2

一、多观察和多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好的范文文字优美,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其作者都是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以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如以“自然景观”为话题的习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去发现,如在放学路上、公园里、家里的庭院中,发现的花草树木;又如晚间繁星、日出日落、雨后彩虹,或者在外出旅游时,看过的一些奇特的景观等等,引导学生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有这样一句话:“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同时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这其中教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还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授阅读方法。另外,教师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介绍一些报刊杂志,范读一些美文华章;要求学生常备一些可读的东西,闲暇时间能读多少读多少,并做到持之以恒。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因此,学生多阅读对写作是非常有益的。

二、多积累和多练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提倡学生多阅读文章的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例如,《火烧云》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叠词:“红通通、金灿灿、笑盈盈”等,还有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词语句子积累多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词穷句穷啦。

勤于练笔,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要求学生经常练笔,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三、激发想象力会给写作插上艺术的翅膀

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就等于为写作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之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1.启发学生寻找相似点。

有些事物,直接描写会显得单调,根据事物之间外形、声貌等的相似之处把它当作其他熟悉的事物或“人”,想象出“它”的情感,“它”的心理,就会增添作品的情趣,在行文上富有色彩。同时也有可能激发和养成相关想象的能力。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要求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想象。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圆的外形特征进行类型想象,即凡是具有圆或近似于圆的外形特征的事物均可以成为描写的对象。例如: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浑圆的石磨、环形的跑道、高高的石拱桥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爱好体育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圆圆的足球、神奇的球篮……”展开联想;喜欢文静的女同学,可以让她们围绕“圆圆的镜子、可爱的闹钟……”展开联想;喜欢文艺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迷人的彩灯,诱人的锣鼓……”展开联想;喜欢科技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赞圆周率的推算者,颂地动仪的发明者……”展开联想。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的神经系统可以凭借灵敏的感知,找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精彩纷呈的想象。

2.模仿作品,赋予作文“神力”。

所谓“神力”,就是借助于想象所获得的一些超凡脱俗的神奇力量。像卡通书《米老鼠和唐老鸭》《封神榜传奇》《聪明的一休》《希瑞》,电影《西游记》《2010》等,不仅为孩子们所迷恋,也受到许多成人的钟爱。正因为制作者大胆想象,赋予故事主人公各种超凡的神奇力量,才有如此吸引人的效果。著名文学家巴乌托夫斯基说:“在我的想象中,我要写的东西是相当模糊的。”模糊的想象,实际上是在形象思维中渗入了心灵底层某种神奇、隐秘的感觉和感受,也就是“神力”。在这之中,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欣赏相关作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也可以采用这种丰富、神奇但又符合逻辑的想象,学习写作寓言、童话和神话等。

总之,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从点滴抓起,做生活的主人,多留意观察阅读,多积累练习,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以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又是一个难点, 面对话题作文的宽泛性和灵活性, 不少学生无从下手, 无话可说, 无情可抒。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 我采用指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多练笔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能力;实践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更新习作教学的理念,解决作文教学难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一、练笔与积累同步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很旺盛,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小练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猜字谜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学会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真正做到心有所思而写,情有所感而发。让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习作的源泉。另外,写读后感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方法。我们班的学生都已养成了每天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他们会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童话,也可以是一篇散文,还可以是寓言、古诗、小说、神话……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或者是一段话甚至一篇完整的读后感、一首小诗……但一定是自己心里最最想要表达的东西,言为心生嘛。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课内的要积累,课外的也要积累,所以我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厚厚的摘抄本,把课文里的好词好语句抄写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另外我还建议我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类,比如: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摘抄自己喜欢的好句,可以是一句、两句……但是必须们每天坚持。这样到习作的时候学生无论写什么,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无数的词句,大可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二、修改与互评并行

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便打破教学常规,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同时便向学生渗透习作方法。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时,我便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同时向学生渗透 “保护生态环境”这类作文的习作技巧,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好词好句以及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资料,然后为本次习作拟一个提纲,根据提纲试着完成本次习作。老师要提醒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结尾要注意画龙点睛。接下来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并继续渗透不同的课文不同习作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课文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反复的修改,之后再让你的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帮你再做修改,这时学生的作文卷面已经缭乱了,老师就让学生工整地把原文誊抄在作文本的后面,然后交给老师,这时老师不必急着去读他们的半成品,而是去读读他们的原文,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修改,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这些引导者不停地去发现、不停地去发掘,他们一个个都是习作的千里马,而我们就是他们的伯乐。当然,这时候我们作为伯乐就要辛苦一点,拿着这些半成品去和每一个千里马交流,对他们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哪个词用得特别棒,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生动优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是很满意的地方老师应以商量的语气说:“xx同学,这里我会这样……来写,你呢?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写法吧?”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对他的半成品再做加工,最终成为文采飞扬的佳作。但这时也往往会有个别的同学会存在懒惰思想,老师见机定要及时引导:“xx同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带去见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没有怪罪他,还为他出主意说,用“敲”字好,“敲”字更能体现夜的寂静。大诗人写诗都要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更何况我们写作文呢?”孩子都是听话的,他会觉得老师说的确实是道理,于是也很乐意地继续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地方问问同学或和老师谈谈。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任务完成了,一篇篇佳作也随之诞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我班学生都已养成积累与修改的好习惯。平时的周记或小练笔都会进行认真的反复的修改,然后再拿来给老师品读,希望老师再给改改。积累与修改双管齐下让我班的学生不再厌烦习作,而且还偷偷地喜欢上了它。

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采取互批互改的形式。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互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来的几点拙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练笔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修改和互评的能力,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小学老师教学随笔 篇4

身边有个天使,一个惹事生非的天使,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情景一:初次见面

开学报到那天,其他班级的报到工作早早结束了,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迟迟未来,焦急的心情按捺不住了,摸起手机刚想打电话。

“嘿,我来迟了!”我转身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帅帅的笑脸,说着“老师好”。两道浓密的眉毛泛起小小的涟漪,仿佛从刚才到现在他的脸上一直都带着丝丝笑意,眉毛弯弯的,像是夜空里皎洁的上弦月。眉毛下是一对清澈透明的带浅咖啡色的眸子,仔细一看,那两只漂亮的眸子带着一些孩子气。光洁无瑕的皮肤衬托着薄厚适中的红唇,俊美突出的五官,把人的眼球完全吸引住了。完美的脸型,显得特别的阳光帅气。一头浅咖啡色的齐耳碎发,像极了外国人。

报到完,“老师再见”,跟在妈妈后面走了。

我心想着,这应该是个乖孩子。

情景二:无数课间

与心想的完全相反,“外国人”在课间出名了。

每每课间走进班级,各路学生奔赴我面前,甚至还有其他班级的,来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的主人公都是这个“外国人”。“老师,他拿我的橡皮”“老师,我的尺被他抢了”“老师,我的笔不见了”“老师,‘外国人’在厕所不让我上厕所”“老师,‘外国人’把我拉进女厕所”……

我的脑海里每天都充斥着他的名字。

更过分的是,各科老师反映他在课上不听,还总是发出怪音,极其影响课堂,所有的老师都批评他,可是他总是用一双无辜的葡萄粒大的眼珠子看着你。

他的座位从第六排调到了第四排,最后又调到了第一排,可他还不消停。

我实在忍无可忍了,放学把他留下来,结果他还特别高兴,向正常放学的学生挥手告别。火气直接窜到头顶,狠狠地对他说着:“如果你还这样,今天就回不去了”。结果,他笑眯眯的对我说:“不会的,幼儿园老师也经常这么说,这么留我,最后都会让我回家的。”

斗争到了六点钟,以我的失败告终,放他回家了。

情景三:听中国话

怕“外国人”课间惹是生非,一到课间拉着他聊天。

有次地问他:“小王,你是哪里人?”他说:“我是中国人。”“呀,你是中国人呀,既然是中国人,那中国话能听懂吗?”“我能听懂好多中国话。”“那老师给你说几句中国话,看你能不能听懂哈,下课不打闹,和同学好好玩,能听懂吗?中国人。”“能!”“能听懂中国话,那能做到中国人说的中国话吗?”“能!”

神奇了,连着两天都没听到学生打“外国人”的“小报告”了。有些纳闷,去问问了“外国人”,他说着:“我是中国人,能听懂中国话。”

情景四:认真听讲

怕“外国人”捣乱英语课堂,我坐在了教室后面背对着他们,一个声音激起了我的好奇,回头一看,果真是“外国人”在回答问题,居然说的那么好听,思路那么清晰的解释了。下课立马去表扬了他。有点惊喜,又听了美术课和语文课,他的表现惊呆了我,不停地去表扬他,放学之前立马奖励他一张进步的表扬信。

第二天,课间我在改作业,他站在我旁边,正巧批到他的,写的很认真,给了他两颗星,结果,他说着:“老师,这一本是我的,我写的时候特别的认真,后来我又检查了,把写的不好的又重新写了一遍。”立马,我在他的作业后面又加了一颗星,并对说:“第三颗星奖励你的认真,希望你坚持下去哦!”他给了我肯定的眼神。

为了能让他坚持下去,我跟所有老师讲了“外国人”这几天的变化,希望各科老师多表扬鼓励他。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外国人”就是一匹“黑马”,习惯变好了,成绩突飞猛进,语文和数学的小练习居然得了98和96,之前让我们头疼的六十几的“外国人”不见了。

情景五:周颁奖礼

每周五放学之前都会进行对一周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表扬颁发进步、单项突出、一周之星的表扬信,以前,三种奖项都是一个时间发的。这周,为了留有悬念和让孩子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得到,每隔40分钟颁发一类表扬信,也就是下午的每个课间。

第一个课间颁发进步表扬信,没有“外国人”,颁发完,“外国人”走过来对我说“杨老师,我觉得这周我写字进步了。”“哦,我知道的”。

第二个课间颁发单项突出表扬信,没有“外国人”,颁发完,“外国人”走过来对我说“杨老师,我觉得纪律我表现最棒,一直被表扬。”“哦,我知道的”。

第三个课间颁发一周之星,总共四位,前三位发下去了,说着“第四位是王**,掌声响起来,热烈一点,王**进步是最大的,只要小朋友认真努力有进步也有可能获得一周之星,我们班的最高荣誉”。

“外国人”其实蛮有悟性的,只是一开始我被听说“他是幼儿园最调皮的孩子”的主观印象丧失了我去好好观察了解关心教育他的能力,一味地“河东狮吼”。他想进入小学认真努力守纪律,奈何老师还是对他没好态度。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耐下心来与他们交流观察,不可只看他以前留给人们的印象。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向善的因子,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激发这些内在因子。一旦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那么,每个人就能充当起自我的管理者。

作者:杨丹丹

小学语文老师的随笔 篇5

但今天又很开心,因为上了四年级,今天第一次体会到了以前那种上课时和孩子们融合的感觉,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我也上得投入。让孩子们体会描写大榕树的顺序,以及大榕树的特点。茂盛和生命力旺盛,孩子们一下子就悟到了。那种美好的感觉他们也能体会到,因此课堂上朗读大榕树的这段话,是他们开学以来朗读最好的一次。写鸟的这段,我们也是探究了规律,学习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好处。我给孩子们举了例子,孩子们还是挺能接受的,而且也很开心。印象最深的是一处:两个鸟影的发现。第一处一个鸟影,突出的是没有一只鸟的寂寞;第二处鸟影,却是实在太多,只能看到鸟影的繁华。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挺惊奇,原来同样的词,放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语言的妙处就在这不可言喻之间。

正因为如此,课堂效率也很高,原本以为上不完的内容在课内上完了。这样的感觉真的很舒服。接下去的课把作业也写完了,两处鸟的天堂的含义有些难,重点讲解了下。

值得惊喜的是,云的字突然有所改观了,他得笔画不差,只是写得过窄过斜,今天就盯牢他写,嘱咐横写长,竖写直,没想到一下子写好了,比原来的好100倍。我还特意让别的孩子看,都说好多了,看出云很开心,但是还是硬憋着,装作不开心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有时让人讨厌至极,有时让人爱不释手。忍不住用力摸了摸他得脑袋,呵呵。不过坚持才好啊!

中小学老师读书随笔 篇6

中华经典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而古诗词语言凝练,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对诗的内容的解读,可以通过语言完成,可是对诗的意境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通过几年的实验,我认为解读诗的意境的最佳途径就是诵读。一开始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窄,对诗词的理解不够,把握不够,所以很难读出那种需要的效果,这时教师的示范性诵读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起引领作用的教育,学生在模仿中去体会、去品味诗的意境,去理解诗的内容、感情、风格。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当然也体现了教师的素养水平。教师如果要成功地范读,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要加强语言的修养。

加强语言修养就是要过语言关。我们都知道,使用普通话与不使用普通话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古诗词的诵读,不仅要普通话字正腔园,还需要平长仄短,读出韵味,更需要抑扬顿挫,读出意境,这就需要加强语言的修养,体现教师的语言魅力。

第二要加强知识的修养。

教师要博览群书,要博学,要了解作者、了解历史、了解风土人情,要理解与诗词相关的人物、事物,这样才能把握诗词的分寸,理解好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真正和作者融为一体,真实再现作者所要传递给人们的信息,再现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去体会去品味,才对学生具有感染力。

第三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

教师对文本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应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色,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并有机地无形地渗透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读古典文学及古诗,教师要对所讲的古诗文倒背如流。不朽的名著,教师如能有感情地面对全班学生背诵流畅,那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亲切的、自然的,比从讲解词句开始授课要强百倍,此时中华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在学生们心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第四要区别以下几个问题。

1、诵读不同于朗读,古诗词的诵读要通过读、诵、吟,去理解、去体会、去品味,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都需要通过语言的品味“品”出来的。

2、诗词诵读与语文教学两者并不相矛盾。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伟大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诗文诵读可以提高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更何况古诗词教学本身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3、诗词诵读不等于诗词教学。诗词教学是教给学生如何去读的方法,怎样去品味,诗词诵读可以不求甚解,不一定读懂,读透,粗枝大叶即可,注重的是量的积累。

4、诗词教学创新及教师的角色。诗词教学的创新既要基于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又要把握住古诗词的内容、语言特色,更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那种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取代古诗词的诵读、吟唱、语言品味、情感感悟,实际上是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篇7

一、抓住学生特点, 游戏引入, 在玩中练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 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吧。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学会使用鼠标》是非常枯燥的, 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怎样握鼠标, 怎样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和单击右键这些要点的话, 学生不但不愿学, 更不愿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 先让学生玩《纸牌游戏》, 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玩游戏的实践中发现, 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学会单击、双击、拖动。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再讲解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和单击右键, 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在后来的练习中, 我又让学生练习了《扫雷游戏》, 这样, 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二、小组协作, 互助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就像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 你和我仍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而我也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 那么, 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他告诉了我们合作、交流的好处。在学习过程中, 会出现学生差异, 有的学生学习后就可以举一反三, 而有的学生基础较差, 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 所以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

1.“能者为师”, 让学生走上讲台, 当小老师。

例如, 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 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 也是初学者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所以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训练。但也有的学生对电脑很陌生, 操作时很僵硬, 所以我就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当小老师, 而我巡视指导,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 这样互教互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优助差”, 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 同学之间互助学习。

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 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可以促进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利用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 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例如, 学完word的基本操作后,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 小组内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明确的分工, 有的负责收集资料, 有的负责输入文字资料, 有的负责制作图片等。同时, 小组之间还在局域网上共享搜集到的资料, 一种和谐合作的学习气氛使同学们的学习更加愉快、更有成效。

3. 充分利用学生互动,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次上信息技术课时, 有一些学生往往提前掌握了本节课的讲解内容, 并能够做出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 询问之下, 原来他们的父母平时也在指导他们的计算机操作。于是我便利用这个时机请这些“高手”来给其他同学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 并帮大家解决一些课程内的难题。此外, 在日常学习中利用这些“高手”的悟性高、学习快的特点让他们去帮助教师指导那些理解速度较慢的同学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素质情况对学生分组, 每一组中安排1名“高手”做老师的小助手, 指导小组同学学习, 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分享、协作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锻炼了他们互相帮助的能力, 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布置任务, 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参与教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 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 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 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 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 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 发表意见、看法, 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 适当地引导讨论方向,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 主动研究, 在参与中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 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 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操作软件技能是计算机教学的另一重点, 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但从综合来看, 适合学生用的软件总要用到回车键和方向键去选择菜单或目录, 另外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醒学生注意屏幕的提示, 学生明确方法后, 就可在教学软件中任意地调用操作。如教学益智游戏软件, 我先把将会出现的画面讲清楚, 让学生心中有底, 然后出示投影片讲如何用这几个键去操作。当学生明白后, 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 这样既节省了许多讲授时间, 又可由学生自己分配时间练习, 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方法的“活”, 通过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五、组织竞赛, 提高操作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 由于操作是主要内容, 所以应尽量避免类似于语文数学的书面化考试。那么如何检测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我采取的是竞赛形式。竞赛既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也可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如在练习指法练习时, 最后阶段我利用金山打字小精灵,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 比一比谁打得最快最准, 最后还给他们颁奖, 整个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六、实践小结, 体验成功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 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操作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 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 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如“资源管理器”窗口和“我的电脑”窗口差不多, 只是多了一个“所有文件夹”框,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 找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学生上机时, 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 辅导、检查每一个学生实践操作的程度。

小学老师教学随笔 篇8

关键词:随笔化写作;课堂资源;阅读量

一、“随笔化写作”理念

简单解释,“随笔化写作”所指的就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写作教学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加入学习写作的队伍中。随笔其实是散文体裁中的一个小分支,它不仅字数较少,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非常的灵活和自由。写作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变化而写出一些抒情文字,同时也能够在经历某一件事情以后记录下对事件的评论与心得。“随笔化写作”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不必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在某个时间段中完成多少字数的写作任务,而是让孩子们跟着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写作即可,无论是在听讲的过程中还是在课后的业余时间,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写下自己所感悟的文字。长此以往,学生会在这种零压力且无负担的状态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二、“随笔化写作”的教学措施

1.开发课堂资源

喜欢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则更是让小学生所喜欢和青睐的,为此,教师应当学会投学生所好,让他们可以在玩乐的状态中更好地掌握写作知识。例如,“击鼓传花”“狼来了”“魔法变身”以及“纸飞机大战”等充满童趣的游戏都会将孩子的神经充分调动起来,不仅完全忘却了传统作文课堂中的“清规戒律”,而且还会对作文学习抱有更高的期待感和积极性。在这些游戏元素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实行接下来的“随笔化写作”,让孩子们将在游戏当中感受到的心情记录下来,让整个写作过程都尽可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2.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课程中,写作灵感一般来源于两个渠道,第一种是在生活中可以触碰到和看到的真实经历,例如纪实类文章;而另一种则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与渲染能力所创作出来的,例如童话类文章。那么,针对这些在生活中没有出现过的情景而言,怎样才能够让生活与情感经验都比较贫乏的小学生产生比较深刻的体验呢?首先,教师应当全面且深入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文字渲染和情感铺垫将学生带入接下来的写作氛围里,不断引导他们在写作的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

且让自己解析出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尽可能具有逻辑性;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同作品当中的人物进行沟通,帮助孩子们成功跨越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鸿沟,让他们的想象力如同生长出了翅膀一般可以随心所欲地飞翔,从而创作出一篇篇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此种方式更加适用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只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孩子们的兴趣和喜好,就可以让他们很快进入想象情境之中。

3.培养学生的言语成就感

在很多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认识中,他们觉得小孩子的成就感是相对较弱的。但实则不然,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自己被人所关注的,当他们的作品有了读者以后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希望通过不断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好评。基于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发表文章的机会,例如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文章作品在班级上朗读,在班级的板报上发表,参加校内评奖以及送到正式的杂志社刊登等等。只有让孩子们的成就感得到应有的满足,才能促使他们朝着更高的平台所努力和成长。

4.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量的提高永远是两条共同前行的轨道,可以丝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写作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输出,那么阅读则是为生命提供营养和血液的必要基础支持。

(1)“随笔化写作”教材资料的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每位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不仅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言谈举止,同时还要保留他们自己的性格特点。在当前的写作教材中,几乎所有课程都没有涉及“阅读其他同学的作品”或是“拜读老师的作品”等板块内容,从而让很多教师和学生本身都对阅读和欣赏有了一些忽略。为此,在日后的教学课程中,教育者应当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充分感受他人文字与自己文字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而为日后随笔化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2)语文课本资源的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当从根本上凸显出“表现本位”的课程理念,通过增加课内阅读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参考经验。语文教师应当将所有写作活动都归入提升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的范畴当中,将课本资料中的写作重点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言语美”的作品来进行阅读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树立起明确的写作志向和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淑琪.“随笔化写作”引入作文教学[J].教育旬刊,2014(8).

[2]赵慧.关于随笔化写作的实践与思考[J].教研天地,2015(11).

[3]陈凤荣.我的随笔化写作追求与理想[J].当代教育科学,2011(8).

上一篇:我们还可以做朋友吗?下一篇:周思敏礼仪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