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共9篇)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

24÷3= 25÷3=

8÷2= 10÷4=

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试题试卷

........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学生回答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验算有余数除法是否做对了?(2)求未知数x。)师:现在我们就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2)。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现以下几点:(1)什么叫整数?(2)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3)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4)如何利用关系式进行验算?)

师总结:对,将你们所说的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练习。1.填空。(电脑显示)(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能被()整除。

(2)因为28÷4=7,我们就说28能被()整除。(3)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4)()÷3=8…2。

2.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判断。(电脑显示)

(1)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数小。()(2)19除以4,商是4,余数是3。()(3)8能被32整除。()(4)24只能被6整除。()(5)128能被128整除。()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电脑出现回响掌声)4.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2题。

如果学生考虑得不全面,教师进行引导。5.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4题。

针对已知被除数、商和余数,求除数的题,可先让四人小组研究,再进行全班交流。

六、布置课外作业。

“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51页例

1、例2及课时作业设计

二、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因而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三、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难点: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四、学前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学会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要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五、目标预设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能正确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六、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七、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和方法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只有“平均分”了,当数不够分时才会出现余数。)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在试商后,通过竖式计算,出现余数比除数小的情况,说明商是对的,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说明商肯定小了,就应再试商,直到计算后余数比除数小才对。另外,还有可能会出现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这种情况,说明商小了一倍,应在商的那个数上加1再除。

3、计算后在横式上要写上商,有余数的还要写上余数。

八、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例1)

一、复习导入(1)、复习乘法口诀。

(2)、口算

35÷7= 45÷9= 27÷3= 81÷9= 63÷7=

二、传授新知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A、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飘着一面国旗。

B、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C、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D、球架旁边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4)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分小组讨论。

(5)学生汇报交流。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1)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2)生自由回答。

3、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搬来15盆花,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4、(列竖式:)15÷5=3(组)

„„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5/ˉˉ1ˉ 5ˉˉ „„被除数 5 „„5和3的乘积 ˉˉˉ0ˉˉ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竖式的写法和读法。)

三、巩固练习

列竖式计算

24÷6= 18÷3= 49÷7= 72÷8=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表内除法竖式。

教学准备:主题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同我们一块儿学习数学知识已经有两年多了。今天,他们又要带我们去哪儿呢?请同学们跟着去看看吧!(出示第49页主题图的挂图)原来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啊!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学生充分自由地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分小组解决主题图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主题图,解决数学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具体。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情境场面。根据这个场面来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解答出来。

(2)小组活动。

(3)分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教学例1

(1)创设故事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5=3(组)

(4)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①除法算式除了15÷5=3这种横式的表示方式,还可以用竖式表示。

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③让学生联系横式认识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④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⑤想想:上面的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个意义吗?

⑥让学生快速记忆各部分名称。

(三)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操作探究“篮球比赛”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篮球比赛”中有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吗?

2、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4组后,分不完了,还剩1人。这种现象就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3、你能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种现象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请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336÷425÷5

2、我会算

你会写、会算哪些竖式?在本子上愿意写几道就写几道,同桌相互检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数学教案课题三有余数的除法 篇4

教师:刚才我们看的是被除数都是整数,除数都是不为0的整数,商也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组题,它们的被除数也都是整数,除数也都是不为0的整数,商有什么特点?(商是整数但都有余数的。)

教师:像这一组除法题目,都是一个整数除以不为0的另一个整数,得到整数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看一看这些题中的余数有什么特点?”(余数都比除数小。)

“想一想,过去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学过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被除数=商×除数十余数

教师:应用这个关系,可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比如705÷123=5……70

“这道除法计算对不对,怎样验算呢?”(看一看123乘以5加70是不是等于705。)

“123乘以5等于615,再加70等于685,说明原来的计算有误。应该等于多少?”

“商5余90对不对?再验算一下。”

教师:以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都可以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以及余数的关系来验算。

(2)做教科书第72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核对。核对时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除法计算是不是正确,再说一说是怎样验算的。

(3)做练习十六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4)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十六的第13‘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举出一个具体例子来思考。如:25 3=8 1,先想一想除数3、商8、余1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推想出验算有余数除法的其它关系式。比如:

(被除数一余数)÷商=除数

(被除数一余数) ÷除数=商

三、作业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5

教科书第35页,有余数除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8=146=45-5=

29=39=345=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铅笔数、橡皮数;再数数小组的人数;把这些学习用品平均分,每个人应分多少?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况。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出示第1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集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

出示第3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集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

出示第5题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说说,13个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出示第6题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聪明小屋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五、作业设计

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6

分析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

(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余数<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17个☆,2个2个地圈。…………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 巩固试商、检验的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3、 灵活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信封1(卡片)、信封2(检测题)

课前交流:

师:“十一”刚过,假期里你都到哪里玩了?遇到了哪些开心的事?

生1: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北京,那里高楼林立,特别繁华,北京真好!

生2:我去了西藏,那里的主人非常好客!

……

师:看来大家玩得都很高兴,我们不仅玩得开心,更要学得开心。好,我们先聊到里吧?上课!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情境引入:

师:沂水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它优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

独特的人文景观,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远近客商,中外宾朋,留下了无数由衷的赞美。你知道咱们沂水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吗?

生:地下大峡谷、地下画廊、雪山彩虹谷、萤光湖、灵泉寺……

(出示彩虹谷图片及相关数学信息)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一个关于“十一”黄金周的话题。十一”黄金周期间,为了缓解旅游的压力,县旅游局招聘了33名导游。要把她们每6人一组分到各景点,那可以分成几人?还剩几人呢?同学们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完成。(一生板书,师巡视)

33÷6=5(组)……3(人)

[板书除数>余数]

5

6)33

30

3

2、回顾再现:

(1) 集体订正

(如果学生板书时出错,集体订正;如果完全正确,问一问其他同学,你在计算这道题时出现了哪些错误?)

(2) 你能说出这个算式的含义吗?

(3) 学习了前面3个例题,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到困难的地方?

师:好,针对大家的困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练习

二、 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在一座美丽的城堡里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互帮互助,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你们想不想去这个乐园里看一看?不过有四只小动物给大家出了个难题,解答对了才能顺利参观,你们能行吗?

生:行!

师:这么有信心!真棒!什么难题呢?让我们看一看。你想接受谁的挑战?

1、基本练习

(1)让我来考考你(里最大能填几?)

小兔子小松鼠小狗小花猫

6×<5160>×735>×8×7<43

(2)摘桃子

师:祝贺你们顺利过关!乐园里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呢?一只小猴在摘桃子,能不

能帮它快点摘到?(请用竖式计算,要细心呀)

①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错题。

②集体交流。展示错题,找一找哪里出现了错误?

(师对以上出现的错误进行小结:试商、计算或者书写方面,感谢这些错题及错题的主人,是他们给大家提了醒,出错是你们的权力,但我们要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③找一找。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除数、商、被除数与左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8

651

6×8<5148

3

师小结:有余数的的中除数和商的乘积要小于被除数并且最接近被除数,也就是最大商几,这时余数小于除数。(板书:小于最接近)

④出错的同学不要恢心,小猴贝贝给大家提供了一次改错的机会,这一次你们能算对吗?好,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上题中学生计算得很好,此题可不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

862975535

师:通过刚才练习,你知道了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谁给大家提个醒?

生1:我知道了试商时,除数和商的乘积要小于被除数,并且最接近被除数。

生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生3: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师小结:你们说得很全面,让老师也有很大的收获,看得出大家都是爱学习、爱助人的好孩子!如果小白鸽在投递信件时遇到困难,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它到底遇到什么困难呢?

(3)鸿雁传书

25÷368÷8

39÷557÷960÷730÷9

师:“剩下的怎么办?你们能分一分吗?请拿出信封1的卡片,同桌合作分一分。

师:信件分对了吗?让我们看一看!(请生说一说分的结果,师演示)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生1:我们小组分工,每人三张卡片分一分,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生2:我是口算的。

师:你的口算能力真强!请大家把卡片轻轻地放回信封。有一只小黑鸽比较粗心,今天它做了4道题,没有把握,请大家擦亮眼睛判断一下。

2、综合练习:

火眼金睛:下面的计算对吗?

(1)53÷7=7……4()

(2)46÷6=8……2()

(3)49÷8=5……9()

(4)7×7+4=53()

独立观察,同桌说一说,自由选择订正。

(53÷7=7……4,如果学生能想出用7×7+4=53或53-7×7=4的检验方法更好;如果想不出来可以观察53÷7=7……4和7×7+4=53,你能发现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又懂得了什么?

3、拓展练习:

动物乐园里正在举行猜珠子比赛,让我们快快加入它们的队伍吧!

第22颗珠子是()颜色的;第45颗珠子呢?

(允许学生用多种方法,如数一数;5×5=20,22-20=2再数2个;22÷5=4(组)……2(个),比一比,从中选择你认为简便的方法解决此类题目。)

三、 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刚才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计算时该注意

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自主检测一下。

1、 我会用竖式计算。

22÷743÷672÷861÷9

2、 你能根据下面的数字写出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吗?

62744

3、

山羊伯伯:

小兔子

小白兔把这些白菜都搬回去,至少要几次?

(了解学生完成情况,集体有选择的订正。)

四、 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是否解决了你的困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2、 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就要学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49页主题图)你能利用它自编一道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得非常愉快,希望有机会再来共同学习。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

33÷6=5(组)……3(人)

除数>余数

5

6)33小于

30最接近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篇8

1、素材的选取。以儿童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单元素材,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对于参加过野营活动的儿童来讲,可以回想起当时参加野营活动的场景,重温当时活动的感受,找回可能已经渐渐远去的那份情感;对于没有参加过野营活动的儿童来讲,可以激发他们参加此类活动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依次是:

分食品--搭帐蓬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有两个重要基础:

一是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除号、商)、被除数是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余数、一个情景写出三个算式。

二是表内除法:除法竖式(能够整除)、2--5的除法、6--9的除法、倍。

2、教材的地位。有四点:

系统认识有余数除法的开始阶段;

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较为完整的除法认知系统(既有整除的,也有不能整除的);

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

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3、知识构成。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写法及读法,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信息窗2:除法竖式的写法。

三、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图中呈现的是野营活动中分食品的情景。地面上摆放着各种食品,小朋友正在轻松地分配着各种食品,4个小朋友正在追逐玩耍,两个小朋友正在议论着活动的感受,从人物的活动及表情来看,与野营活动轻松、自然等特点相吻合。远处的小山、树木、小鸟、房子衬托着情景,呈现出一幅“天人合一”的美丽画面。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无用的信息有:背景中正在玩耍的人数信息,树木、小鸟等信息。

有用的信息有:正在分食品的人数信息及各种食品的数量信息。

面包9个--4人;方便面10碗--4人;

矿泉水11瓶--4人;火腿肠12根--4人;

香蕉13个--4人;梨14个--4人;

苹果15个--4人;巧克力18块--4人。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1个绿点,共3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学习有余数除法算式表示法(写法)、读法。

绿点: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巩固强化有余数除法算式表示法(写法)、读法。

第二个红点: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学习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是教学的切入点。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通过小朋友参加户外野营的活动、动作、表情、心情体现出来,这些都是小朋友喜悦心情的外显表现;通过小朋友对美丽的大自然的描述体现出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描述,可以把情景所体现出的“天(大自然)人(小朋友)合一”的情感提升出来。

(2)平均分意义的理解既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抽象问题实质(用算式抽象“怎样分”也既学生操作的过程及结果)的重要基础。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来表示,这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中的重要基础。

(3)初步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计算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在下一个信息窗中学生将利用这个基础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同时巩固并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计算。

(4)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的难点:从原有的知识体系来看,学生已经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能够整除的除法算式的计算,本节课在这个基础之上学习不能整除的除法算式计算。从表面算式的形式来看是比原来的计算多了一个“余数”,好象这就是学习的难点,其实这只是难点的外显表现。而真正意义上的难点是学生如何利用乘法口诀来思考哪一个数最接近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如18÷4,学生在思考时一般是从4的口诀想起,既一四得四......四四十六,只有“四四十六”这句口诀才能满足计算的最后需要,因为只有16这个数才是最接近18的数。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最接近乘法口诀中的“积”的思考是学生计算的难点。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红点一:猜想--验证--反思--升华。

猜想--既引导学生猜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应该怎样分”。“怎样分”可以是最后分的结果,也可以是分的过程。

验证--学生用学具探究验证“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分的过程及分的结果。

反思与升华--首先引导学生用数学图表示分的过程及结果,既:

然后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既9÷4=2(个)......1(个)

上面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操作--表象--算式”的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绿点: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

由于所求的问题较多,建议教学时分层展开,既按照三个层次展开教学,每个层次分别解决二、三个问题。

每个层次教学的程序按照“小组探究--汇报交流--抽象概括”来展开。

小组探究--既探究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别是多少。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每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及探究结果。

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进行抽象与概括。

允许并提醒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使用学具。

红点二: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

在以上的教学中,探讨了“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多少个,余几个”的问题,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必须研究“每人分几个,能分给多少人,余几个”,既通常所说的“包含除”这种情况。红点二就是来研究这个问题。

仔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最有可能想到的问题答案是从乘法口诀想起(二九十八,三六十八),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算式进行抽象,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每个算式的意义,既

18÷9(块)=2(人)--每人分9块,可以分给2人。

18÷2(块)=9(人)--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9人。

18÷6(块)=3(人)--每人分6块,可以分给3人。

18÷3(块)=6(人)--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6人。

以上的教学作为第一个层次,下面的第二个层次研究有余数的情况。引导学生把每人分4、5、7、8块,可以分给几个人、余几块的情况用算式表示,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既

18÷4(块)=4(人)......2(块)--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4人,余2块。

18÷5(块)=3(人)......3(块)--每人分5块,可以分给3人,余3块。

18÷7(块)=2(人)......4(块)--每人分7块,可以分给2人,余4块。

18÷8(块)=2(人)......2(块)--每人分8块,可以分给2人,余2块。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对比观察,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余数都比除数小。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野营中可以开展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像图中呈现的情景,小朋友正在采集野果、蘑菇,正在烘烤鱼,正在搭帐蓬,这些都是野营中有意义的活动。相信小朋友阅读了这样的图之后,“自己也想试一试”的想法会油然而生。

2、情景图中的信息。图中的信息量较大,既有明显能够提出问题的信息,也有需要组合以后再提出问题的信息。图中信息可以分为四类:

分鱼:22条--每人分4条;

分野果:48个--平均分给9人;

分蘑菇:55个--平均分给8人;

搭帐蓬:17人--每顶帐蓬住3人。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1个绿点,共3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绿点: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巩固强化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第二个红点:需要搭多少顶帐蓬?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要帮助学生在梳理情景中信息的前提下提出数学问题。分类是帮助学生理清小朋友在“干什么”好方法,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梳理数学信息的好方法。

(2)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计算、理解算理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与上一个信息窗相比较,除了技能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之外,还有数学思考方面目标的培养要求,既算理的理解。

(3)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的难点:上一个信息窗学习的难点是学生如何利用乘法口诀来思考哪一个数最接近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既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最接近乘法口诀中的“积”的思考是学生计算的难点。本信息窗学习的难点是从深层次上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被除数小,既22÷4=...□,4×()<22,()要填最大的数。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红点一: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解决问题--抽象升华

解决问题--既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问题的最后答案或结果探究出来。

抽象升华--一是用算式(横式)表示上述探究的过程及结果;二是引导学生用竖式表示计算的过程;三是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绿点: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引导学生解答后,利用两个算式、两个竖式,看出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这是对上一个信息窗中知识点学习的进一步巩固。

作为对例题的巩固,有必要再出示两个题目让学生解答,如33÷6,57÷9。

利用上述四个题目进行概括:

22÷4=5......2--4×(5)<22

48÷9=5......3--9×(5)<48

34÷6=5......4--5×(6)<34

59÷9=6......5--9×(6)<59

(1)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被除数与除数和商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除数与商相乘的积小于被除数。

(2)假如22÷4的商不是5而是4或3、2,余数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2÷4=5......2--4×(5)<22--正确计算

22÷4=4......6--4×(4)<22--错误计算

22÷4=3......10--4×(3)<22--错误计算

22÷4=2......14--4×(2)<22--错误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假如22÷4的商不是5而是4或3、2,余数就会大于被除数,这其实是错误的计算。只有22÷4=5......2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3)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在计算22÷4的时候,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就要思考4×()<22,虽然除数4乘5、4、3、2都能小于22,但只有4乘5才能满足要求,()内要填的数是5、4、3、2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数。

(4)教师引导:正是因为4×()<22[除数与商相乘的积小于被除数],并且()中要填最大的数,所以余数才会小于除数。

上一个信息窗学习的“余数小于除数”,是通过对算式的观察与比较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操作活动的初步感知。此处的学习引导结合“试商”这个难点的突破,从深层次上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个红点:需要搭多少顶帐蓬?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9

一、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王老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伊始,王老师先用两个小组的同学起立游戏展开,既是游戏又是初步让学生感知了有余数,第一组两个两个起立,多出了一个小朋友,而第二组两个两个起立,小朋友刚刚好。接着新知教学用了“巧分草莓”的情境开展,从认识有余数除法到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都很好地利用了草莓这个生活素材,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理一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在本节课中,有两个环节提供给了学生探索空间,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时,让学生把小棒当作草莓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为什么会有余数。第二环节是在探究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四人小组共同探讨,填写表格(表格设计比较合理简洁)。不过在理解有余数除法意义时,王老师是在没有摆过小棒,还没真正让孩子们理解“分了以后余下来的必要性”之前,就让学生汇报列算式,然后才让孩子们摆小棒,要求:“结合小棒检查算式”,我感觉知识呈现的跳跃性太大了,才导致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如何书写有余数除法有所欠缺。

三、课堂思考比较理性,语言简洁有力

王老师的课可以说突出了很多值得我们秉承的传统,要求学生有清晰的算理表述,环环紧扣的环节设计,以文字方式呈现让学生静静地独立作业,理性的思考及语言的精炼。也正是因为有了理性思考才能在环节的构建上力求简洁有效,练习设计紧扣教学重、难点,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堂中少了哗众取宠的学习材料以及形式化的学习方式。

上一篇:盐池五五普法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伦理制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