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平民化”的作文教学(精选7篇)
“平民化”的作文教学
作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无论从考试角度还是从“人”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作文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但对作文的重视似乎并不等于对“作文教学”的重视;虽然大小报刊上作文指导类文章数不胜数,但在众多中学的实际操作中,也许老师们公认的一点是,作文是不可教的,连作文课都是懒得上的;班里有“才子”“才女”的,老师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创造者”,最多也只是“发现者”“赏识者”;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竞赛中获奖,虽有老师获得指导奖,但也往往只是“荣誉称号”而已。既如此,是不是作文教学就不必进行了呢?当然不是,只不过,我们需要判别一个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是“精英化”教学,还是“平民化”教学;如果是前者,也许我们的作文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努力研究如何指导作文底子好的学生去广泛地阅读,怎样给他们调配“营养餐”,然后是定量作文、定期交流。如果是后者,我们关注的是广大作文底子不实(或者较差)、阅读量很少、对作文有厌恶感恐惧感(并不完全像有些报刊上说的那样是因为老师要求写的作文不能让他们自由地抒情)的学生。很显然,不管是从考试的角度,还是从“人”的长远发展的角度,我们都要选择后者,尽管有太多的作文创新教法,实现的都是前者。作文的平民教学实施的一些方式如下:
1、保持一定的作文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悉总是必要的,没有足量的作文,必然会缺乏“手感”,而手不应心在所难免,所以安排作文一般情况下应保持两星期一篇,而且在收作文时特别关注那些平时不愿写的学生,不能让他们游离于作文之外,而要让他们在多写中去除对作文的厌恶恐惧感。
2、多种作文形式结合。这里的作文形式指自由选题、命题、话题等等,主要是从对学生的写作有无限制的角度来考虑。据一些高考命题、测评专家的意见,话题作文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于是不可避免地高中作文教学也主要侧重于话题作文的训练,那么这会不会带来“话题疲劳”呢?尽管我们没有对此作过调查,但在作文训练的安排上,是有意识地采用多种形式交叉进行的方式,比如前次写的是话题作文,上次写的是自由作文,这一次就安排写命题作文。在话题作文的选择上,注重切合学生实际,在初阶段尽量不选话题对大半学生来说含蓄朦胧(如一些诗歌)或高深莫测(如哲理语录)或广大无边(如“人文素养”类题)的作文题,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一看就好歹有几句可以说。命题作文则要努力贴近学生生活,既非迎合(比如写“我喜爱的一个明星”)也非“摸高”(比如写祖国世界之类的大题材),要可触摸,又要有一点精神心力的付出。比如有一次我就出了个题目叫《来吧,2005》。学生实际上未必对2005年有什么想象,但一写在黑板上,想象也许生了,亲和力也就生了;而且这个题目里“来吧”一词,呈现为神态,是拥抱的姿势,呈现为内心,是对新年的欢迎。我们从而联系到高三学生剩下的三个月,这题目的意义就在其中了:2005年对我们来说是深具意义的,我们将在六
用心爱心专心 1
月跨过一个横栏,我们将在这个夏天迎来生命的一个大转折;面对2005,我们有紧张有苦味,但更有胜利的希望和拥抱的热情。自由作文是最自由的一种文体,写自己想写的即可,只求真实。对于“真实”这一点,有强调的必要。一方面,我们强调,平时阅读文章汲取营养,是要领会文章的精神,而不是把一篇好文章摄取进脑子里,在适当的时候再把它“吐”出来,那岂不是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且不说高考明言“不得抄袭”,对自己来说,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蔑视,是造假。另一方面,我们要破除学生简单的真实观。学生往往认为,“真实”就是写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恐怕很多老师也就是这么认为的),以为写出高三的苦,写出生活的枯燥等等就是真实。这当然不是不可以写,但这必定是浅层次的“真实”,比如它就没有体现出一个人的“责任感”来。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强调,真实也是分浅表和深层的,浅表的真实,只表达出了“感受”中的真实,并没有经过思想的过滤;而深层的真实则是经过思想的过滤的(思想是否具有相当深度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是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力量的。我们在写作文时,必须强化“深层的真实”,比如在高三的苦、生活的枯燥中寻找学习、生活的意义;而只要认真去挖掘了,深层的真实是会呈现的。不过我们在设题时,也不能过于强化社会伦理道德感,因为这会导致“掺水”作文的大量涌现。社会伦理道德并非不重要,但它的重要不应该是体现在考场作文这样的敏感时间,而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它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缺乏症”,那么在考试中体现还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还是要在“让我们对自己负责”此类角度找题,让学生努力去发掘自身在社会的意义,对自己对他人的意义等等,这样或会更真实些。另外,我们还要破除“阴暗=真实”、“光明=虚假”这样的等式。学生会制造“光明”,也会制造“阴暗”。而且现在的学生标榜个性,已不大愿意“光明”了,一门心思地“阴暗”,在阴暗中求“深刻”,于是学生作文总是一片沧桑。这后者是我们在“作文打假”行动中特别要留心的。
3、加强基础性指导。为什么说是基础性指导?只因更多地追求能让那些作文方面的“贫下中农”拥有一篇完整成形的文章,也即,我们要做的工作其实不是“锦上添花”(当然偶尔也需要),而是“雪中送炭”,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面对的学生,有不少是连写情书(这应该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才情”的了)也是病句、错别字满天飞的。于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三字”原则,即:字迹干净,字形正确,字数写足。在这个原则之后,才是句、段的问题。要做到“基础性指导”,作文前的要求仅仅是一半,而且分量很轻,重心落在作文后的批改上。从指导的“三字”原则就可以想见批改的难度,所以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分组改,一个班一般分为三四个大组,一次作文就主要完成对一个组的作文批改,三四篇一轮;而对一组的作文的批改则要求详细,有实在的点评。批改后,在全班作情况反馈,反馈时也读一读文章,但不是某位同学的“独舞”,而是许多同学的妙语集粹,是文字的群舞,也即,不是要求发现一篇好作文,而是只要发现一个好词,一句妙语,一段妙文即足矣。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可见,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德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科的任务,它是一切学科的共同任务。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思想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语文科的思想性具有本身的特点,它凭借的材料无一不是思想情绪的表现。数理化等学科不反映思想感情色彩,不包含伦理道德,自不必说。思想政治科固然是有目的地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其内容一般抽象,表达上强调严密准确和符合逻辑,思想性科学性突出而情感性艺术性欠缺。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选用的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其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的影响涵盖了思想品德、理想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各个方面。在表达上常常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精巧的结构和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强烈而深刻的影响。在德育方面,语文科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在中小学里语文教师常常担任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主要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然有机地进行的。在课堂上,语文教师不必单独拿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应该有意识地将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语文知识的习得和思想情感的浸染如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在组织教学、新课导入、诵读指导、引入高潮、结束课文等教学环节上适时插播相关影音剪辑资料,吸引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净化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之中。
在组织教学方面,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上课前2-3分钟站在教室门口,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时间到即走到讲台上宣布开始上课。这种做法显得严肃呆板,影响学生课间自由休息,不大受学生欢迎。如果教师在上课前4~5分钟步入教室,播放与当节课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就既能消除学生的疲劳,吸引注意力,为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又不影响学生的休息与自由活动,时间到即可顺势宣布上课和导入新课。当然,播放的音频视频内容需要精选,既要切合课文内容,又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能引发他们的兴趣,而且播放效果要良好,长度要合适。我在教授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时,利用课前休息时间先播放流行歌曲林俊杰的《曹操》,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一曲终了,恰好上课。这时,我再用歌词导入新课: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国英雄曹操的代表作《短歌行》。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弄清一个问题:曹操是一位英雄吗?
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接着我指出,评价曹操要把历史上的曹操和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文学作品中的曹操区别开来,曹操自己的作品是了解其人的较为可信的资料。如此导入新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人物,帮助学生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和正确的英雄观。为了让学生充分地领略曹操的英雄气概,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又适时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激情吟唱《短歌行》”的视频剪辑,从而将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英雄人物曹操的仰慕之情,而且对曹操那种苦于时日短暂、求贤若渴、急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产生共鸣,对帮助学生开阔胸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也有潜在的感染作用。
二。联系现实,注意发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内容,纵横勾连,整合材料,形成专题。善于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补充丰富课文德育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文章,有不少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其中自然蕴含和保存了中华文化之精粹。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汉魏晋诗三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和秦观的《鹊桥仙》,这两首诗词都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如《孔雀东南飞》中有“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的诗句,“初七”即指的是“七夕”。在当前像“情人节”等洋节流行,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影响日趋式微、遭遇冷清遗忘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有责任宣传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揭示古代诗词等文学作品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其来源包含了在中国流传一千多年的美丽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像“穿针乞巧”“喜蛛留巧”“拜织女”等有关“七夕节”的习俗趣闻更是不胜枚举,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和乐于知晓的。然而,若是单纯孤立地讲解这些不少已经失传的风俗旧闻,难免会显得单调乏味。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这两首诗来学习了解。不仅限于此,为了进一步加深了解,我们还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搜索到关于“七夕”的大量古代诗词和习俗记载,精选其中的部分诗词予以解读。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唐代诗人罗隐和宋之问的《七夕》,运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所载的唐代“七夕节”的习俗予以解读,在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文化的同时理解鉴赏唐诗,事实证明效果是非常好的:使学生掌握了一种解读诗歌的方法,拓宽了学生视野,激起他们对“七夕节”和唐诗的浓厚兴趣。有同学甚至兴致盎然地立刻开始测算日期,看今年的“七夕”在哪一天。
其实,语文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不只是“七夕节”,我们学习屈原的《离骚》和沈从文的《边城》时自然会联系到“端午节”,学习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时必然会关注“重阳节”,学习杜牧的作品时自然会联想到“清明节”„„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去发掘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内容,当我们学习到一定的阶段时,完全可以在学生中做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学作品专题赏析研讨会。如此,必将大大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教材为载体,注意联系生活,即兴发挥,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以至于改善学生的个性品质,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衡量语文教学是否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发挥其育人化人功效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从小学到初中以至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顾虑增多了、想法变复杂了,性格趋向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内敛。在高中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一般是很少的,无论教师怎么鼓动激励,效果总是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一课时,我有意突出讲解了当时“耻学于师”的奇特社会环境,结合课文内容,讲述了韩愈奋然不顾流俗笑侮,抗颜而为师,虽屡遭排斥打击仍坚持倡导师道尊严并身体力行的事迹,在学生纷纷为韩愈唏嘘慨叹、打抱不平之时,我顺势向学生发问:
如果你是韩愈,如果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有着畸形社会风气的环境中,你敢于与强大的流俗势力抗争吗?你能够做到特立独行吗?
由于学生已经被韩愈的精神所感染,立时就有好几个学生应道“能”“敢”。我抓住时机,说:
光口头上说“能”不算是真的能,要有行动上的表现来证明,现在就请你们勇敢地举起手来!„„如果我们连周围的同学都没有勇气去面对,将来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又如何敢坚持真理呢?„„举一次手容易,难在长期坚持举手!„„也许我们在举手的过程中会像韩愈那样遭遇误解、失败和嘲笑,但我们一定不能因此而退却!
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经常积极举手发言,并不是一件小事,它能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优劣、学习主动性的强弱、个性品质是否开朗健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等等。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认识到语文教师在德育上的特定职责,充分利用语文科的特点与优势,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善于捕捉时机,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用心
爱心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基础学科密切相关,脱离基础学科的创新是偶然的,不长久的,也是无生命的。离开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科教育是盲目的,必将步入注入式的死胡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以期与时代同步。
一、摒弃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传统教育观念是一种便于操作的应试教育,它是一种选拔式、竞争式的同时又是呆板的、教条式的教育。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只对课本负责,忽视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就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多向发散,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受到扼杀。现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所以,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即以语文教学为主干,其他各个学科及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犹如分支,形成知识树,让学生从语文教学中汲取营养,然后在其他学科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消化吸收,转化为各种能力。在消化吸收中发现和创新,反过来指导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常学常新。
二、改革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课堂教学民主化。
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味的追求考试和升学,循环往复,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异化,为考而教,一篇活生生的课文被肢解的支离破碎,变成大大小小的知识点。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彻底告别一言堂和注入式,把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激励机制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教学民主体现为“三主意识”,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追求以学会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民主化,主要有以下途径。
1、营造良好的氛围。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实现教学民主化就是纸上谈兵。因为教学双方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学时,必须要有良好的气氛。
1)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要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功的喜悦。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置身学生中间,指点路径,共同讨论,指出解决办法。甚至可以有意出错,引导学生找错误,究原因,想对策。既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宽松的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到学生的共鸣点,激励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体验,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深层次的,永久性的。特别要鼓励那些不积极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肯定他们的成绩,树立自信心。
3、讲究多维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也有规律可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1)教学设计要开放。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讨论是创造的助产婆”。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主动,常常会使学生的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因此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鼓励质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屏弃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思考问题。激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怀疑,放手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路径,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使学生在寻常处发现不寻常的知识。
3)注重实践,提倡尝试。语文教学中,可以布置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各种能力。如摘抄、演讲、辩论、编报纸、参加文学社团、自编自演课本剧、采访、调查。形式多样,别具一格,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体现。4)着眼于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废除传统的评价手段,建立完善的全息评价制度。
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那种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对考试的否定,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改革教育的评价时,必须强化考试的检测功能,淡化选拔功能。
1、教师的评价。以往的评价,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对教师的评价还应该包括随机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情况,家长心中也有一杆称。评价方式可以是调查法、问卷法、座谈法,最后几方面进行综合。
2、学生的评价。告别百分制,代之等级制,对学生平时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分别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来评定,从而拓宽了优秀面,模糊了差生的名次。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实行分项考试。把语文考试分成听说能力,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四大版块。因为每位学生总有他的特长,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机会。还可以实行开卷考试,允许学生查阅书籍和资料。
四、跳出小圈子,投身大舞台,发挥潜在课程的巨大功能。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把学生限制在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 ”的狭小的圈子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是要求在一定的宏观约束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为满足学生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而潜在课程正好呼之欲出,它具有三大功能:育人功能、约束功能、正迁移功能。我们必须重视潜在课程的巨大威力,可以从两方面来尝试。
1、开设语文支柱课。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呈现多维的格局。因此我们可以开设语文支柱课:活动课、实践课、阅读课、收视课,从而将小课堂与大自然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2、完善校园文化环境。我们处于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环境造就人影响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是学校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活动的舞台。良好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的校容校貌是最重要的造型新颖别致的教学楼和办公楼,布局合理的绿地,盆景花木,优美的读书长廊,明丽的校园橱窗,可以滤去尘世的喧嚣,陶冶学生情操。校园的内部设施,也是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各种专用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画室、音乐室)、运动场、餐厅等场所,甚至是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也不能忽视。一条好的班训,一个小小的图书角、一块自编自办的黑板报,都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包括礼仪制度、人际关系、信息舆论与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际关系,可以弥散的社会、家庭诸方面,对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创造可靠保证。礼仪制度,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学校的信息舆论,可以引导学生筛选社会信息,特别是学校的广播、电视、板报、橱窗,学生大有用武之地。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可以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改变学校的面貌。
总之,创新使语文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必须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使语文教学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用心
爱心
作者:俞淑芳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行为,总结教学规律,不断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更优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作用实践优化
一、引言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我国著名的心理学者林崇德先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作为一名教师一生工作也许会有30年,假如他从不进行反思,那么他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而且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现状
波斯纳说得好“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欣慰地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
三、分析问题根源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
众多的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其格式基本上是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教学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不少教师把写教
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马虎应付。因此,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全面而不深刻。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谓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是很空洞,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
重教师而轻学生。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不多,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
多叙事而少分析。存在于当前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过程和流程的描述,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反思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虚心的态度。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所感所得,及时记下;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以下几种教学反思的方法比较有效:
(一)反思札记 反思札记可以每日或每周为单位,用来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和做初步结论,并与合作教师、同事或专家等分享其洞察或想法。
(二)案例法 案例取材的来源,可为教师或同事的亲身经验;当前普遍存在的教育方案或问题;描述教育历程相关的儿童读物、教育小说、录音带或影带;取材真实情节的假设性案例等。
(三)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需以客观的、描述的和具洞察力的资料作基础。教师针对班级教学所遭遇的问题,主动收集资料,以进行行动研究,改善教育实际,并建立教师间专业的反思文化。
在以上三种教学反思方法下,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记录成功之处
任何一堂课都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某些缺憾。作为教师,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独到之处、精彩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就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同时,它也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研工作提供了很有参与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二)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
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丰富今后教学的材料养分。
(三)写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或是学生思维方式的独到的见解、想法、做法,都是难能可贵的。身为教师,在及时给予学生以正面鼓励的同时,将其记录下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新意。,(四)反思不足之处
从教师的角度看,不论一堂课有多么精彩,多么成功,疏漏与缺憾在所难免,在教学中通过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评议、自身的总结中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当时自己紧张所致,语言表达失误还是操作失误?是自己这方面知识欠缺或技能不过关?是由于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本身出了问题,而自己当初并未曾意识到?是自己的教学理念滞后,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还是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从学生的学习方面看,更是对教学状况的很好折射,及时与学生对话、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调整和改进教学十分必要。在课堂上,从学生茫然、无助的表情中反思自己教学方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行为。从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上用语书写不规范或有误,有的可能是根本不会,有的可能是一时疏忽,那么就有必要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失误”?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深?认真剖析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论从知识掌握方面或是思维方式的优化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反思,都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很好地促进。
(五)重新设计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应反问自己:今天的这节课上得如何?哪些较为成功,哪些方面处理得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对自己教学行为及时写课后记、教学随笔,进行课后备课,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为自己进一步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超越。
(六)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活动,与别的教师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发现自己或别人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别人的缺点对自己也许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它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找到教师反思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探求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教学反思的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地写教学反思,总结后发现,它是对教学领域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不仅能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还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看似平常的反思,起到以下作用:
(一)审视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个维度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如果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有必要通过反思,认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是否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自己获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展开的,现代课程理念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能否根据物理学科特点,设计探索实验创造出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达到对物理原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通过反思,教师可以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学生却由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是教材的建设者。监于此,教师备课时须反思所授内容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设置教学定位。这样,教师不仅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还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教学过程是否关注物理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叶澜教授有一段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生成的精辟论述:“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只是看作教学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作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作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有时甚至是错误想法,这些都是宝贵材料。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更可以在此基础上生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例如:在“大气压”教学中,学生对倒立在水中的水管的水不会下降的原因各有说法,学生真正认为是大气压支撑的不多,因大气压是教学难点,非常抽象。我认真倾听,并把学生的各种想法在教学反思中记录下来,课后再捉摸如何突破该难点,最后想出了把该装置放进真空罩抽真空,水下降。从而说明支撑着水柱的正是空气的力量,教学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同时也生成了很好的教学资源。
六、结束语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反思是一种手段,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进行思考梳理的过程。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它可能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教学反思应该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从而达到“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的状态.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参考文献
[1]袁 坤. 培养反思力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对一道数学题的展开
在数学复习教学中,选好一道例题。通过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讲。可以巩固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例题:已知x,y∈R且法一:均值不等式法
x,yR11x+
1x9y1,求x+y的最小值。
9y1x6xy9y⑴(当且仅当xy6即y9x时取等号)
xy⑵又xy2(当且仅当xy时取等号)⑶12xy12xy的最小值是此题答案有误。因为⑴,⑵式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所以⑶式等号不能取。但事实上推导过程无误,只不过扩大了x+y的范围。此种推导在选择题时,其选择项若是6,8,12,16,当可排除6,8,12得16。此法作为例子强调使用重要不等式时等号成立条件的必不可少。法2,1的妙用
1x9y11x9yyx9xyxy(xy)(当且仅当yx)10161b
9xy时即x4,y12时取等号1a又如a,b,cR,abc1,求证(1)(1)(1c1)8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再如a,b,c是不等正数且abc1,求证abc11ab1c
法3,构造x+y不等式法
由1x9y1得(x1)(y9)9(xy102
2)可得变式:已知x+xy+4y=5(x,y∈R+)求xy取值范围 法4,换元后构造均值不等式法
由1x9y1得y99x1(x1)所以xyx99x110x19
x116(当且仅当x19即x1x4时取等号)法5,用判别式法
由1x9y1得y9xx1(x1)令xyz,则zx9xx1x28xx1得关于x的二次方程x2(8z)xz0
20且z8(8z)2可由△(8z)4z4z20解得z的范围从而得到xy的最小值。注意实根分布情况讨论。类似地,如2x+y=6,求11xy的范围也可用判别式法。
法6,三角代换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令1x(cos),29y2(sin),22
10(tan)9(cot)22则xy(sec)+(9csc)16变:0
zx99x1a2xb21x的最小值
(x1),z0中,x4,此极值必为最值)
(在区间内有一个极值点以上所涉及到的方法都是学生应掌握的。通过一道例题讲解即可复习多种方法。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用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
定义:方程f(x)x的根称为函数f(x)的不动点.利用递推数列f(x)的不动点,可将某些递推关系anf(an1)所确定的数列化为等比数列或较易求通项的数列,这种方法称为不动点法.定理1:若f(x)axb(a0,a1),p是f(x)的不动点,an满足递推关系anf(an1),(n1),则anpa(an1p),即{anp}是公比为a的等比数列.证明:因为 p是f(x)的不动点
apbp
bpap由anaan1b得anpaan1bpa(an1p)
所以{anp}是公比为a的等比数列.定理2:设f(x)axb(c0,adbc0),{an}满足递推关系anf(an1),n1,初cxd值条件a1f(a1)
(1):若f(x)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p,q,则
anpapapc(这里k)kn1aqcanqan1q(2):若f(x)只有唯一不动点p,则
2c11)k(这里kadanpan1p证明:由f(x)x得f(x)axbx,所以cx2(da)xb0
cxdpdbp2apccp(da)pb0(1)因为p,q是不动点,所以2,所以 cq(da)qb0qqdbaqcaan1bpdbpan1anpcan1d(apc)an1bpdapcapcapcan1pqdbaqcan1qanqaan1b(aqc)an1bqdaqcan1qaqccan1d令kapapapc,则n kn1aqcanqan1q用心 爱心 专心
n1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由此解得a)2n1(22)2n1n2(22(22)2n1(22)2n1
其实不动点法除了解决上面所考虑的求数列通项的几种情形,还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42例4:已知a10,a11且aan6an1n14a2n(an1),求数列{an}的通项.解: 作函数为f(x)x46x214x(x21),解方程f(x)x得f(x)的不动点为 x11,x21,x333i,x343i.取p1,q1,作如下代换: a42n6an1a21432n114an(an1)an4an6an4an1n1a42n11an6an1a432(an4an6an4an1a)4 n14a21n(an1)(a4n1逐次迭代后,得:a11)(an111)4n(a(a4n1
11)4n111)
浅议高中新生数学学法指导
长期以来,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过于强调教师要领悟大纲和驾驭教材,所以数学教师钻研教材比较深入,相对研究学生思维不多,所以选择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法也较少。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学成效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密切关联。对于高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在初中学习的知识较浅,在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学习方法也不复杂。到高中后,学习内容增多、内容加深,特别是数学学科,知识要求从初中的“比较形象”变为高中的“相对抽象”,从大多的文字叙述变为符号表达,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发生许多变化。如果再加上一些学生缺乏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会导致部分学生因学不得法降低成绩,甚至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在高一第二学期时会出现明显的分化。所以,教师在高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强化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一、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环节分步骤开展指导。
1.预习指导。有一部分高一新生不会预习,开展预习停留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老师要求预习就马虎看一遍,找不到什么问题与疑点。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方法时要告诉他们首先粗读,对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大概浏览,初步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接着要细读,对课本中主要概念、重要公式、重点法则以及定理认真阅读、感悟、思索,对一时把握不准的内容作出记号,养成做摘记的习惯,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听讲。在预习方法上要随课预习,教师在预习前提出预习要点,帮助学生在预习时加强针对性。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2.听课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在“听”“思”“记”三方面下功夫。在“听”的方面指导学生认真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一是认真听好知识讲解的过程;二是认真听取教师重点、难点分析,尤其是自己在预习中摘记下来的难点问题;三是认真听取书本例题讲解思路以及思想方法等;四是听好课堂总结。在“思”的方面主要对学生开展思维方法指导,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勤思考,在听讲时开动脑筋;在课堂上深入思考,要勇于对知识点追本溯源,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课堂学习中要善于思考,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联想、猜想与归纳;要树立批判意识,开展反思。在“记”的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些高一新生对
用心 爱心 专心
于记笔记不太熟悉,往往是教师写什么自己就记什么,用“记”来取代“听”与“思”的作用。学生笔记哪怕记得很全面,但实际效果有限。所以要指导学生科学记笔记,一是记笔记服从认真听讲,在合适的时间记录;二是要把握重点记笔记,着重记知识要点、记疑难问题、记解题途径等;三是记总结、记课后拓展题等。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记”是为了“听”和“思”开展服务的,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3.复习指导。高一新生在数学学习后,一般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忽略必要的知识内化与巩固过程,甚至会出现照搬例题、生搬硬套公式解题等不正常现象,为交作业而去完成作业,完全背离了作业本身的巩固新知、深化掌握的作用。所以在此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安排学生每天选取一些时间阅读教材,对课堂笔记摘记的一些重难点进行回顾,加深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的回忆,同时对公式、定理进行温习,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解题的同时开展反思。
4.总结指导。在进行数学单元总结或学期总结时,很多高一学生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习惯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复习总结,其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尽早注重学生总结能力的训练。教师在开展学法指导时可以点拨复习总结的主要途径,要求学生要做到一看(看教材、看摘记、看题目),通过看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与巩固;二列(列出有关的知识要点,标出重难点,列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类似于撰写总结要点;三做(有目标、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题型开展训练),通过联系题目进行反馈,发现学习中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归纳。
二、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形式
开展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
1.讲授式。主要有课程式和讲座式两种,课程式是在新生刚进入高中学习开始阶段采取的方式,安排一些课时向学生讲解如何正确学习高中数学,教给他们一些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等。讲座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开展,每个月可以开展1~2次,如向学生介绍“如何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方法浅议”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可请一些较为成功的学生向大家介绍数学学习方法。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交流气氛和谐,针对某一方面开展探讨,使交流发挥促进作用。
3.辅导式。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个别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多加关注。一些后进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对他们要采取辅导知识与辅导学法同步进行的方法,开展因材施教,帮助全体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平民化”的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论文1浅谈初中语文的分层教学01-06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论文09-22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反思及探索论文01-08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金钥匙(语文论文)10-25
初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06-25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5-27
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