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教学总结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同法教学总结(通用8篇)

合同法教学总结 篇1

签合同的时间

情形

要求

1个月内

已经书面通知,但劳动者不签订合同的 应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关系,按实际工作时间支付报酬

从用工之日满一个月不超过一年的 用人单位未在一个月内签订合同,在一年内签订的 自用工之日满一个月的次日至签劳动合同的前一日支付2倍工资

自用工满一年还未签订的

自用工满一年还未签订的 自用工之日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支付2倍的工资补偿并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除补偿外工资照发

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1

在该工作单位连续工作满支付劳动者限;但以前换单位前已经经济补偿的,在解除合同时不在计入年限,这是指经济补偿年限2

自3

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国企改制重新订合同的,劳动者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且距退休不足十年的4

自用工满一年还未签订合同的自用工之日其满一年的当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年休假的计算(不含节假日)工作年限工作年限休假天数休假天数休假天数休假天数

劳动报酬及加班时间约定日期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劳动部门责限期支出,不支付的按应付额的晚上加班周末加班春节 法定假日

试用期的规定时间劳动合同的时间3月-1同类岗位的最低档工资或约定工资的1-3年 3年以上和无固定限期劳动合同的保密期

2倍的工资

2008年1月1日续签,连续两次签订固定劳动合同的当年不享受休假的情况

……1……10……20………

事假累计 1-10年5天

10-20年10 20年以后15

劳动报酬及加班费计算

每小时工资标准的日或小时工资的

日或小时工资的试用期的时间(小于等于)

1个月

2个月

10年的 非本人原因调入新单位的,新老单位合并计算,这是指

20天以上且不扣工资的 1-10年病假

10-20

20年以上病假

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150%支付200%支付300%支付

80%且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6个月2年

备注

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每月

寒暑假超过年休假天数的2月以上的 3月以上的 4月以上的

备注

不支付加班费的,由50%-100%加付赔偿金

超出试用期时间的10年 如果不签 非本人原因调入新单位的,新老单位合并计算,这是指工作年

天年病假 天

年赔偿正式工作工资与其的差额;试用期内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

从事竞业限制不得超过 医疗期

总工作时间

在本单位工作时间

医疗期

实际工作10年以下

在本单位工作5年以下的3个月

5年以上的6个月

实际工作10年以上

在本单位工作5年以下的6个月

5-10年9个月 10-15年12个月 15-20年的18个月 20年以上的24个月

医疗期计算方法(含所有假期)

医疗期(月)

累计病休这些时间内(月)

备注

6 12

记忆方法: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在医疗期的基础上加6个月;医疗期内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但不得低于其 12 18 16 24 30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正常劳动解除的前题下(经济补偿标准是自然终止从从用工之日开始算)计算)

试用期

提前三天书面提出签订合同

提前不支付加付50%-违法解除的情况下

;(2008 由用人单位提出30日书面提出或额外支出100%赔偿金

80%

1年的按

有劳动者提出

支付实际工资报酬

不能支付经济补偿

081年计算,1月工资 1月1日开始计算;协商解除的08年之后不足六个月的按半年 支付实际工资报酬 经济补偿 工作年限2倍支付赔偿金 ×月工资;

年年以前不足

合同法教学总结 篇2

一、全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及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合同法课程与债法课程的教学内容衔接

在以往的合同法课程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授课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授课教师在传统合同法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案例或实务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具体知识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各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来看,合同法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与其它选修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它选修课程所讲授的核心知识点,在必修课程中仅作为非重点内容讲解,或不予讲解。[2]以法学专业选修课程“人格权法”为例,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在必修课程“民法总论”中虽然或有提及,但授课教师能够用于该部分讲解的授课时间一般不会超过总课时数的十六分之一。

而合同之债作为债法定的发生原因之一,历来是民法必修课程“债法”(或有高校在“民法分论”课程中讲授债法)讲授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是合同法“总论”还是“分论”均会有所涉及;也就是说合同法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实际上也是债法课程中的主要授课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传统的理论讲授,辅以案例教学的方法,不仅难以满足“合同法”课程个性化课程设置的要求,也难免陷入到与必修课程“债法”授课内容重复的尴尬境地之中。

(二)传统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程应用中的主要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案例教学法在前述问题面前不仅束手无策,反而束缚了授课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无论采取学习导入的方式,还是分析知识点的方式,传统案例教学法在知识点讲授中的主要作用都是辅助性的。这种授课模式在学生初次接受所涉知识点时,确实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但由于前文所述的授课内容重复问题,学生在第二次接受该知识点时,如果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授课模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传统案例教学法在辅助讲解单一知识点中的作用较为明显,但不利于对合同法课程中各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与运用。

3.传统案例教学法所选取的案例一般较为容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知识点;不利于满足学生对于复杂或难度较高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的实际需求。

(三)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与价值

基于传统案例教学方法在合同法课程应用中的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债法”、“合同法”等课程中的实际教学经验,尝试设计一种以案例作为授课主要导向的授课方法,即全案例教学法。

在合同法授课中采用全案例教学法至少有下述意义与价值:

1.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全案例教学法以相对较为复杂的案例分析作为授课主要导向,不按照教科书中列明的授课顺序讲授知识点,以期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内容重复的不良学习体验。

2.全案例教学法所选用的案例不仅涉及合同法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而且会兼顾其他民法部门法乃至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全案例教学法所选取的案例较为复杂,且具备一定的理论难度;既能够检验学生在债法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也能够满足学生对相对复杂案例进行分析解决的学习要求。案例分析结束,多数参与学习的学生能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全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程中的具体设计

(一)基本理念

全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一种以案例作为主要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通过案例的讲解与延伸,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在于,使学生的思维在案例和知识点中来回穿梭,反复求索,引导其自主思考、分析问题。[3]

学生解决案例的过程,不仅要运用合同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回归法律的具体规定,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学生法律检索能力的一种训练过程。

(二)案例的设计与修改

既然全案例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作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参与的核心内容,那么对案例的设计、选择和甄别就将成为合同法课程准备的重要环节。

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不宜采取司法实务中的实际案例,而应以授课教师自编案例为主,当然不排斥授课教师对司法实务中的案例进行重新改编。其理由在于,合同法课程教学仍围绕教学计划要求的核心知识点展开,而实务案例往往偏重与诉讼过程与证据运用,与实体法的授课理念相悖。

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相对于传统案例教学方法中的案例,应具备复杂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案例篇幅和所涉知识点两个方面。从案例篇幅的角度上来讲,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篇幅一般较长,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围绕着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展开。从所涉知识点的角度上来讲,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一般涉及多个知识点(并且可以适当结合其它部门法中的知识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案例设计完成后,应按照教学计划中设计的核心知识点讲授顺序对教学案例进行排序,确定讲解顺序和授课时间。

在实际授课之前,授课教师应对拟选取的案例进一步进行审核和校对。

(三)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

以案例作为授课导向的教学方式,均不能脱离学生对教学环节的实际参与,全案例教学方法更加明显的体现出上述特征。

授课教师在采取全案例教学方法的同时,应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来;通过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可尝试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1.课前引导。在实际授课之前向学生提供拟讲授案例,指导学生在授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尝试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并在实际授课时由学生代表汇报研究成果。

2.问题设计。在设计教学案例的同时,围绕案例中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设计思考题目。既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知识点讨论案例的作用,也可以为学生主动探索案例提供学习动机。

3.课程考核。授课教师应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过程进行如实记载,并作为课程考核与评定成绩的依据。在采取全案例教学方法时,建议摒弃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而以学生分析、研讨案例的成果作为主要考核依据。

(四)课后思考题目的设计

为巩固课程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应在案例分析完毕后,布置适量的思考题目,可以考虑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由学生完成。思考题目的设计应尽量围绕课程中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可以考虑通过继续延伸和拓展案例的形式来展现。

三、全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程中应用的实例及讨论

(一)案例设计

实例:张三为某工厂职工,拥有小车一辆,2000年,张三和李四两人结为夫妻,张三父亲老张拥有住房两套,其中一套自住,一套于2001年1月1日出租给自己的老友老王,两人签订了住房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为四年,由老王和儿子王五共同居住。2002年老张去世,张三继承了房产但未变更登记。2003年老王去世,由王五继续居住,但未重新签订租赁合同。2004年张三与李四两人夫妻关系紧张,张三个人决定将出租的房产出卖,并先后与麻六、童七两人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麻六于2004年3月1日交付房款40万以后,张三将钥匙交给麻六。

3月1日,麻六拿到房屋钥匙当日即前往看房,与此同时王五得知房子被出卖,王五主张:自己是承租人,理应享有优先购买权,张三侵害了自己的优先购买权,王五主张张三与麻六签订的合同无效。

童七于2004年4月2日交付房款40万后,张三将房屋过户登记给了童七。2004年5月1日,张三与李四两人诉讼离婚,在处理财产的过程中,李四得知房子已经被出卖,遂以张三无权处分为由,主张张三与麻六和童七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2004年6月2日,房屋所在地突然遭受强烈地震,房屋全部毁损。王五以无法继续居住为由要求返还租金,麻六和童七因无法得到房子,以张三一房二卖为由,要求撤销合同,且要求张三分别偿还各自房款40万,并赔偿各自损失39.9万元。

(二)思考问题设计

问题一:出租房屋是否归张三所有?为什么?

问题二:王五是否为房屋的承租人?为什么?

问题三:钥匙交付给麻六后,王五是否能够继续承租?王五主张合同无效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问题四:张三与麻六、童七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如何?即李四的主张是否能够得到支持?为什么?

问题五:现房屋所有权归谁?该所有权是基于什么制度获得

问题六:房屋因地震损毁由谁承担?为什么?

问题七:麻六和童七为什么分别要求赔偿损失39.9万元?该请求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问题八:因房屋毁损导致王五在租赁合同期限内无法继续居住的损失由谁如何承担?为什么?

(三)案例扩展

张三个人决定将车子以30万元的价格卖给孙八,双方约定:孙八分30个月支付价款,在孙八支付完全部价款之前,由张三保留对汽车的所有权。交付方式为运输公司将车子运输到孙八所在城市北京,具体交付地点等车子运送到北京后再做决定,运输公司在运输的过程中遭遇泥石流,汽车的尾部毁损,孙八花费维修费10万元,此后孙八一直要求张三偿还10万元维修费,未果,孙八从支付价款的第21个月(包括第21月)开始拒绝支付价款,到了第27个月时,孙八已连续六个月未支付到期价款。

(四)讨论

前例展现的案例系笔者在合同法课程讲授中自行设计的案例之一,该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不动产物权归属的确认、以继承方式获得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租赁合同中承租人的判断、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及救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及救济、善意取得制度、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归责、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等。延展的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买卖合同风险负担归责和分期付款合同。

上述知识点围绕合同法展开,同时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等相关课程的知识,通过问题串联起来,集中体现在一个案例中,系全案例教学方法的典型模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采用全案例教学方法,也不能脱离民法学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及逻辑思维方法。[4]

摘要:针对合同法课程与债法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在对传统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全案例教学方法。试图建立以案例分析为课程导向,以问题设计为纽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对课程设计中的具体环节,包括案例的选取、学生参与和课后思考问题的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案例教学法,合同法,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张明.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陈晓军.法学专业选修课设置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1(02).

[3]田士永.“民法学案例研习”的教学目的[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4(04).

合同法教学总结 篇3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合同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5-01

一、开放式教学的含义及其特点

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法,它还是一种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的叫法是针对传统封闭式教学而来的。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的一种教学,通过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开放式教学在合同法教学的创新运用

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秉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理念,埋头奋笔疾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和师生互动非常少。期末考试时,学生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把将课程所有的内容以短期记忆的方式背下来。教学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生的期末成绩。但是,法律照本宣科的话,是非常无聊的一件事情。

(一)教学内容开放化:侧重案例教学

在合同法的教学中,除去基本的法律原理和法规外,更应注重与之相对应的案例,尤其是真实发生过的案例。合同法教学除了基本的法律原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注重与之相对应的案例,特别是真实发生的案例。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的选取与如何鼓励、引导讨论显得特别重要。

(二)教学场所开放化:侧重学生实践

在合同法的教学中,教学场所不应止局限于教室,更应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去更多的法律相关企业进行见习,增长相应的行业经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浅薄,只有当理论与实践进行相应的结合,学生们掌握的理论才能牢固。而且,是见习过程当中,学生们接触现实生活,遇到的案例都是常见的,这不仅能调动学生们学习合同法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起到强化学生们已有知识的作用。只有在接触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检验出自身的不足,并基于此,强化已有知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三)教学手段开放化:侧重学习实训

在合同法的教学中,教学手段更应侧重于学习的实践性,无论任何学习方式,最终的目标都是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后运用于实践之中去,并基于相应的理论来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纠纷问题。在学习法律过程中,只有条文和原理远远不够,还应有相应的其他知识或者相关信息来予以补充。开放式合同法教学的目标是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让学习参与到案例中来,比如动手拟合同,分析其漏洞,组建模拟法庭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其中,加深印象。

(四)教学氛围开放化:侧重师生互动

在合同法的教学中,平等宽松的课堂环境会使气氛更加融洽和谐,突破固有的师生上下级交流模式,让教师和学生更自由平等的交流。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权威会使教师成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这使得学生对课堂怀有敬畏之心,最终形成对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无法交流互动,这样下去,最终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开放式教学方式是基于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会把疑惑自由地表达出来,老师也会宽容地予以解答,这样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更加自信,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冯巨章.开放式教学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6)

[2]胡爽.“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3(07)

[3]郭敦,马国照.浅析微博在高校开放式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11(12)

[4]王东宝.大学开放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4)

[5]赵振利.高师实施开放式教学的意义与构想[J].辽宁教育研究.2000(S1)

[6]张丽,丁艳清,张彩霞.论大学主体创新教育中的开放式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7]崔秀勇.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1(04)

[8]黄翀昊,张冬英,刘晴.实施开放式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9]宋晓梅.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劳动合同法》讲座课件总结 篇4

1.工龄计算

工龄在原单位解除合同时已经被结算过,在新单位解除时不再计算。2.竞业禁止

2.1 竞业禁止补偿中不得少于劳动者平均工资的30%,如果30%的金额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以当地平均工资为准支付。

2.2 解除合同双方没有规定,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或者劳动者履行竞业禁止协议,应当支付补偿。

2.3 合同终止履行协议,3个月单位未支付补偿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协议;解除协议后可以要求对方支付已履行3个月的竞业禁止限制补偿。

2.4 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协议,但劳动者有权利要求单位支付3个月的补偿金。

2.5 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支付完违约金后,要求同单位继续履行竞业禁止协议,法院应当支持。

2.6 已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合同(合同法第39、40条)未通知工会,劳动者以此为由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补偿的法院应当支持,但在起诉前用人单位已经补正程序的除外。2.7 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不在继续建议,劳动者以此为由要求补偿的,法院支持。3.产假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15天流产假;满4个月流产的,42天流产假。但未婚先孕的除外(未婚先孕依所出具相关证明,按病假处理)。4.养老保险

4.1 对伤残职工安置的影响

非因公致伤致残的,没有到法定退休年龄,领取伤残津贴; 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领取退休津贴1 4.2 延期缴费的规定

已到法定领取退休金的年龄未领取而继续缴纳社保金的,所缴纳的金额计入年限; 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合同自动终止;

企业聘请到达退休年龄未领退休金或不享受退休金的人员,该合同应被认定为劳务合同。4.3 失业保险与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出具证明,否则失业员工无法享受失业保险,员工有权利对原单位进行投诉,如果原单位拒不出具,则员工的失业保险由其原单位承担。5.失业保险

5.1领取失业保险的条件

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年; 非自愿失业;

进行失业登记,有求职要求;

自主创业又失业的保险金缴纳期限重新计算,前次失业应领未领的可以计入本次期限,但两次相加最高不得超过24个月。5.2 非自愿失业的认定2 12 《深圳养老保险条例》,第31条;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若干规定》,第13条 6.防暑降温

6.1 高温作业、高温天气

高温作业3见《防暑降温管理办法》第3条;

高温天气为地市级/县级(广东省)气象部门发布的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 6.2 高温补贴条件

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孕妇在高温条件下工作;

在6月—10月不能露天及作业场所温度不低于33℃的应当发放高温补贴;免费提供清凉饮料;

依法定标准发放高温补贴,并计入工资总额。6.3 中暑工伤

因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中暑,经在批准的有关工伤鉴定机构鉴定为工伤的享受工伤待遇。7.合同期限

两次订立固定期合同且劳动者无法定的解除条款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订立的无固定期限合同待遇、福利、薪资等不得低于之前所签之合同;

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标准,与单位继续签订固定期限合同,在合同履行期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不予支持;

在履行期限合同过程中,一方未经另一方当事人同意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不予支持。

8.工作内容与工作岗位

由于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岗位后福利待遇基本相当,所调岗位不具有惩罚性、侮辱性,无其他违反法律的情形或者调整岗位后1年内未提出异议的,均属于合法的岗位调整。9.解除合同补偿

解除合同补偿的补偿金基数为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平均工资,超过上平均工资3倍的以3倍作为补偿基数。

合同法教学总结 篇5

1.合同是一种合意。合同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合意或协议;

2.合同是发生法律上效果的双方民事行为;

3.合同是发生民法上效果的民事行为。

我国合同法的特点:

(1)从实际出发,总结与借鉴吸收相结合的原则清晰突出。

(2)鼓励交易与意思自治的理念明确充分。

(3)法制定和实施的时代特别显著、集中。自考合同法的简答和论述(一)

(4)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交易便捷与交易安全的价值取向相互兼顾。

(5)普遍化的合同制度与类型得到了全面规制。

(6)新的法律框架科学严谨,各种新制度构筑完备。

(7)立法技术不断提高,立法语言日超规范。

2、我国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意义: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合同法规范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1)是实施法律的根本依据。

(2)是具体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

(3)供了最高的行为准则,确立了一般性的行为模式。

(4)凝固和体现了立法的根本精神。

3、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一般规范性和不确定性。

一般规范性合同法基本原则主要是与具体的合同法规范结合起来发挥法律调整作用,主要具有补充性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法律依据。

不确定性是指基本原则是由模糊概念构成的,其理解和适用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4、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区别和意义

(1)义务内容不同。有偿合同当事人所承担的注意义务显然大于无偿合同。

(2)主体要求不同。在有偿合同,当事人双方均必须是完全行为能力人;而在无偿合同,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成为纯受利益的一方当事人。

(3)对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来讲,在无偿和同中,债务人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第三人,严重减少债务人的财产,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可以请求撤销该转让行为。但对于有偿合同而且不是明显的低价处分合同,债权人的撤销权只有在第三人有恶意时方能行使。在善意取得制度中,往往也要求善意第三人系通过有偿合同取得该动产,否则不能成立善意取得。

5、区分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的法律意义:

区分这两类合同的法律意义在于明了格式合同须严格遵守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否则导致无效。而非格式合同的内容则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并可根据情况约定变更。正因为如此,法律通常要对格式合同的权利义务作出规定,目的在于尽可能在公平的前提下,保证处在弱势的相对人利益受到切实保障,我国新颁布的合同法在“合同的订立”一章中就有关于格式合同的专门规定。而非格式合同已充分考虑并给了当事人双方合意自治权,无需再予特殊的法律救济。

6、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

(1)格式合同的要约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细节性。

(2)格式合同的条款具有一方事先决定性。

(3)合同条款内容的非协商性。

(4)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5)合同签订的快捷性与经济性。

7、合同成立的要件:

(1)要有合同的当事人。合同必须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可以是法人或者其他民事主体。

(2)合同的订立须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和承诺作为合同订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是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也是合同成立必须具备的基本规则。

(3)合同当事人须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它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业已作出了一致的意思表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构成要素

8、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1)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生效以后,合同就得到了国家的确认和保护,故违反合同即须承担违约责任;而如果合同仅仅是成立,并未生效,那就只存在缔约责任问题。

(2)国家主动干预的程度不同。即使当事人不主张合同无效,国家主动干预违反合同的生效要件、内容违法的生效合同。而对成立的合同,国家并不主动干涉,而是让享有撤消权的人自己去处理。即使其内容不完全,条款有疏漏,只要当事人自愿,也应当认为该合同业已成立。

(3)对能否适用合同解释的方法态度不同。合同的成立主要体现了当事人的意志。当合同有不确定或者疏漏的时候法院依据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鼓励交易的原则,通过合同解释的方法,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以确定合同的内容,而法院绝不可能通过解释,将违法的合同变成为合法的合同。所以可以说,合同解释制度主要就是为了弥补合同成立中的缺陷而设立的一种制度。

9、要约的构成要件:

(1)要约是由特定人的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

(2)要约必须反映其订立合同的基本意图。

(3)要约须是要约人向其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的。

10、要约的撤销与撤回的区别:

相同:要约的撤销与撤回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要约失去法律上的效力,二者都是只能在承诺作出之前来进行。

不同:(1)行为有效期不同。撤回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而撤销则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并且生效以后,但受要约人尚未作出承诺的期限内。

(2)要约的撤销比撤回有着严格的限定。

11、承诺的构成要件:

(1)承诺必须是由受要约人作出的。

(2)承诺必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4)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

(5)承诺的方式不能违背要约的要求。

按照要约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与要约内容相一致的承诺。

12、强制缔约的特点:

(1)强制缔约依然要采取要约和承诺的程序来进行,只是一方当事人负有必须承诺的法定义务。

(2)在强制缔约中,合同的内容,由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即依该标准来确定。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按合理的标准确定。

(3)在强制缔约时,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人对要约的沉默,即理解为默示承诺。

13、合同条款的种类:

(1)提示性的合同条款。指为了给当事人起示范作用,从而使合同尽可能完备的条款。例如: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2)合同的主要条款。指合同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款。如果欠缺了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就难以成立。

(3)合同的普通条款。是指合同的主要条款以外的其他条款。故其又被称为合同的一般条款。普通条款包括:偶尔条款;通常条款;特意待定条款。

14、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

(4)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15、缔约过失的法律特征:

(1)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缔结的过程中。

(2)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以诚实信用为基础的先契约义务。

(3)违反先契约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具有过失。

(4)违反先契约义务的行为造成了对方的损失。

16、合同的一般法律约束力的主要表现:

①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②当事人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其合同义务。

③当事人应按诚实信用原则履行一定的合同外义务。

17、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中条件和期限的要件:

附条件的合同中的“条件”,是指合同当事人所约定的、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用来限定合同效力(解除或生效)的某种合法事件或行为。

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期限由当事人约定。

(2)期限是将来确定要到来的事实,其到来在时间上是明确可知的。

(3)作为期限的将来发生的事实必须是合法的。

18、附条件合同中作为条件的事实应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将来的事实。

(2)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

(3)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

(4)必须是合法的事实。

19、合同无效的情况: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20、构成欺诈和胁迫的要件:

①须有欺诈行为。包括陈述虚构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欺诈一般都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但依照法律或交易习惯负有告知义务时,沉默也可构成欺诈。②须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③须相对人陷于错误,而这种错误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④须受欺诈人基于错误而与欺诈人订立合同。

合同期满个人总结 篇6

-------姜维奇

我自2011年盘锦分行成立以来,担任保卫干事一职已经第三个年头,在分行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较好地履行了一名保卫干事的职责。在工作中思想进步,热爱本职,忠于职守,积极专研,开拓创新,取得了些许的成绩。三年来分行综治安保工作零舆情、零事故,在总行和当地公安机关等检查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一、努力学习,强化自身能力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综治保卫保卫方面的书籍、行内的管理办法、总行下发的文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领导请教,做到了有问题不留下死角。通过学习,逐渐地增强了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并贯穿于日常安全保卫工作中。在岗位期间不断的学习实践操作,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来,从学习到实践,从检查到整改,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的同时,指导支行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也保证了分行及辖内各支行的安全。

为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在分行未设立独立消防控制中心的情况下,我积极强化自身,并在2013年考取了“建(构)筑物消防员资格证书”(附件1),为提高分行消防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构建分行大综治安防体系

在过去的三年工作中,我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根据总行及上级监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归纳防范要点纳入纳入分行大综治风险检查工作点中,并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完善大综治管理体系的建立。更新固有观念,强调制度贯彻对舆情、案防、安保、防范操作风险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引力和制约力,终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保等工作的通知》、《盛京银行盘锦分行综合治理风险检查提纲(试行)》(盛银盘发〔2013〕131号)等一系列具有盘锦分行特色,符合分行实际的操作文件,辅以各条线规章制度为保障,完善分行“大综治”体系建设。成功构建了“大综治”安防体系。并通过宣传、培训、检查等手段,成功推动了分行综治保卫工作的稳步开展。

为确保培训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学以致用,我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着重于日常安全规范的实战演练。通过制定防火、防抢、防断电等各种演练计划,指导各营业机构按季度进行演练,演练时亲自到进行现场指导,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下次改进的意见和办法,以此不断提高实战水平。为了使实战演练更加规范化,我还专门邀请专业的消防培训教室到分行进行现场授课,亲自示范消防实战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使员工听课立体化、形象化,为安保工作的预防与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构筑稳固的“三防”体系,确保安全平稳运行

一是顺利完成全年的安全评估工作。2011年与2013年,适逢公安部安全评估年,按照公安部及总行的工作部署,我在分行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以培训为方法,以制度为依托,以检查为手段,层层递进,扎实开展,顺利完成了全年的安全评估工作,得到了当地公安部门的一致认可。

二是稳步落实总行及监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分行通过强化责任机制,明确工作重点,积极响应总行“强基础、重检查、除隐患、保平安”创建活

动、年底收官之战、十二运期间的各项工作措施,出台工作方案,通过广泛的宣传与教育工作,踏实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取得了预期的工作成果,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其中,在十二运期间,盘锦分行被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主管行长荣立个人二等功,我身为分行保卫干部也荣获“先进个人”。

三年来,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分行的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以培养合格保卫队伍为主要工作任务,以人防、物防、技防为载体,以全员共同参与为前提“大综治”的安全防范体系,有效地筑牢安全防线,积极工作,为我行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姜维奇

2014年5月13日

?? ?? ?? ??

合同法教学总结 篇7

关键词:双语模式,合同法教学,教材建设,应用

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系统传授某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时, 以中英文两种语言表述, 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逐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从而逐渐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合同法教学及教材建设中应用中英文双语模式既有必要性, 又有可行性。

一、在合同法教学及教材建设中应用中英文双语模式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加速国际化进程、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高校法学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我国迫切需要一批既坚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又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直接参与国际交往和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为此, 教育部2001年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1]4号) , 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 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 从而在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的同时, 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并领会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在人文科学领域就法学专业选择率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时, 应当首先考虑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课程, 如合同法、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等。仅就合同法而言, 我国加入WT0后的国内环境显示, 对外合作与涉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无论是引进外资还是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都需要既懂法律, 又懂英语的人才承担相关意向的磋商、合同的起草和审校等具体工作, 往往直至整个项目最后完成;而目前被用来解燃眉之急的外语专业毕业生却往往因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而不能完全胜任工作。因此, 在合同法教学及教材建设中引入中英文双语模式, 可以在系统传授合同法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 引领学生学习并掌握合同法律术语的英文表述方式, 或直接研读英文专著或法规、条例及主要法律文件, 使学生在把握相关背景知识与历史渊源的同时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准确理解和掌握合同文本, 并在灵活运用合同法理论和实务知识的基础上直接参与合同及相关文件草拟及对外交流。这是我国高素质人才迈出国际化步伐的必要途径。

2.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和本科教学水平所必需

要胜任中英文双语教学及教材建设工作, 教师本身的素质至关重要。作为高校教师, 不仅应有丰富、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应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 善于用外语进行教学和科研, 具备掌握各专业领域最新知识和最新科技的能力。中英文双语教学能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学习和运用外语, 既有利于教师的理念更新, 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 (包括教学基本技能、处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指导能力、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与科研创新能力等) 。

3.有利于法学教材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在“合同法研究”课程中实施中英文双语教学时, 教材的选择是一个难题。尽管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学校所用教材通常具有内容丰富、更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发展、强调对学生创造性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优点, 应该可以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发达国家的优秀原版教材, 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多媒体运用和外语导入, 使学生获取一个类似于国际化的教育与学习环境, 直接体验和感受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手段, 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找到与国内法学专业《合同法》教学大纲内容要求相适合的原版教材。而且, 现有的外文教材往往写得很厚, 教师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完整本教材, 加之价位较高, 不少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 有必要在积极消化和吸收国外教材、借鉴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针对性强、符合我国现行法律和学生实际、具有特色的中英文双语教材建设,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帮助学生强化其对合同法中英文双语知识的掌握,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有效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成为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扎实的语言功底以及较强的国际交往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在合同法教学中应用中英文双语模式的具体做法

1.根据《合同法》教学大纲、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是否采用中英文双语模式

中英文双语教学并非基础英语的简单延续, 其着重点在于通过外语环境的创造实现专业知识的强化, 在完善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其专业素质。因此, 应根据《合同法》教学大纲、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 (通过相关知识的系统讲授和案例分析, 使学生不但对合同法律规范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 , 通过“应用”教育, 让英语为合同法专业课教学服务。需要注意的是, 专业基础课程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其原因在于, 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的基础, 一旦学生掌握不好, 必然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而目前国外与国内教材在内容上有许多不同, 与后续的专业课连接不上, 加之学生受英语水平的限制, 对知识的掌握难尽如人意。因此, 应当在合同法等法学专业方向课中逐步加大中英文双语模式的引入比例, 而不应盲目扩大。

2.教师在进行中英文双语教学前接受系统的专业英语培训, 达到相应的英语水准, 并事先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

众所周知, 专业课的教学有它本身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师不仅需要自己真正弄懂其中的概念、原理和精髓, 更需要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将这些概念, 原理和重要思想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而且能熟练地、随心所欲地运用教学语言。因此, 中英文双语教学应由受过双语教学培训的、英语功底坚实的专业教师担任。在资源许可的条件下, 也可实行“一中一外”式教学, 即外教与专业教师配合授课。也就是说, 教师应真正具有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 以免因受教师的外语水平限制而过多地影响专业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同时, 由于同一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各门专业课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 学校应鼓励未承担双语教学任务, 但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给出专业术语的对应英文术语。

就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言, 尽管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大都接受了近十年的英语教育, 但大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当弱, 阅读外文原版书速度慢, 理解教师的外文表达也有困难。学生若无法按时完成阅读量, 弄懂课程内容, 势必影响教师的授课进度。因此, 学生要在双语教学中通过直接学习国外原版教材来掌握本课程的专业知识, 不仅具备阅读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英文文献资料的能力, 而且还能够用英语以口语和书面的形式、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处理和交流与本课程有关的专业事务和信息, 就必须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3.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有效运用考试手段, 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首先,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应在“吃”透原版教材基础上, 不仅将教材中的精髓和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注意引入国外先进的专业理论、思想与技能, 运用新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授新颖的课程内容, 学习和介绍国外科学的研究方法。

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 应尽可能利用各种资源,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通过新颖、生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使学生提高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整体素质。一方面, 可事先制作PowerPoint等多种形式的双语课件, 利用DVD 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加大信息量、保证教学质量并完成预定的授课内容的同时, 避免一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因在接受英语授课和记笔记等方面有困难而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另一方面, 可以充分利用信息量大, 方便快捷的互联网, 以讲座或小型学术讨论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 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另外, 可要求学生用英语完成课堂或课后作业, 鼓励其用英语撰写学期论文, 并用英语阐述要点。

再次, 在考查中, 教师可根据课堂活动和作业的英语参与比例, 灵活掌握题目难度, 标明英语与中文答题要求。

通过学习中、外专业术语不同的表达方式, 阅读相关外文专业文献, 锻炼母语与外语的双向交流能力, 学生可以在顺利完成其正常的专业课学习的同时, 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能力。

4.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注重中英文双语模式在合同法教学中应用的实效性

在合同法教学中应用中英文双语模式, 可分阶段进行, 并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方法和预期目标。

第一阶段, 以中文为主, 仅就合同法基本概念注明英文术语;第二阶段, 以英文引入合同法重要条文, 并以中文注解, 使学生在理解合同法基本内容的同时掌握法条的英文表达方式;第三阶段, 以英文为主, 辅之以中文, 全面培养学生以英文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逐步形成双语能力。也就是说, 应当在注重合同法基本知识准确性、基本理论系统性和学科研究前沿性的基础上, 逐渐加大其重要术语和法律条文的英语表述比例, 使学生逐渐地适应双语课, 并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 将学生的英文水平向前推进一步, 使学生逐步消除阅读英文专业文章的畏难情绪, 提高继续学习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 在双语教学起步和成长阶段, 应将教师的指导、讲授与监督作用放在首位: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课堂上阐述相关要点, 课下布置作业锻炼学生用英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语教学成熟阶段:学生课下自学, 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讲座, 由教师检查自学效果并解决疑难问题, 共同探讨相关前沿知识, 形成互动教学模式。

三、中英文双语模式在合同法教材建设中的应用

中英文双语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而高质量的可适应双语教学需要的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内容适宜、新颖, 符合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字规范、简明易懂、难度适中 (包括英语难度和专业难度) ;价格适度, 学生能够接受。

要尽快获得这样的教材以适应合同法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可以在尽量选择适宜的原版教材的同时, 主要采取改编和自编相结合的途径。一方面, 可在取得国外作者和出版者授权后, 选用外版教材的原版或影印版, 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原版教材与合同法教学大纲及具体内容脱节的实际问题, 删除原版教材中不适应国内双语教学要求的部分, 就其可用章节目组合成双语教材。当然, 这项工作要求改编者既具有深厚的合同法理论根基, 能够在对原版教材中相关理论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出正确、适当的取舍, 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理解国内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 应注重组织编写适合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 以根本解决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合同法作为在国内具有优势、亟需走向世界的学科更需如此。在编写双语教材时, 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高院解释的体系和具体内容, 就合同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系统阐述;除了保证专业知识的准确性外, 还要保证英语语言、特别是专业术语的规范性, 把好语言关。同时, 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请国外有关专家或曾长期留学国外的学者审稿, 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所编教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振东, 王虹慧.实行双语教学的前瞻性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7) .

[2]曹廷贵.金融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困难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1) .

[3]李岭.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理依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 2004 (6) .

[4]张春梅, 邹德文, 冯顺琴.双语教学的误区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7) .

合同法教学总结 篇8

关键词:招投标;合同管理;教学;改革

所谓的工程管理专业,其实就是高校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交叉的一门复合性学科,而对于招标与合同管理这一课程来说,又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除此之外,它也是唯一能够反映工程管理专业所有平台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按照传统学科分类来讲,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两门各个独立的学科,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有部分院校采用的是分别独立的方式开设这两门学科,随着近些年来教学制度的改革与更新,各大院校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但还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两者之间有机结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效果,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这也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时至今日,招投标已经成为了我国建筑市场上的主要交易方式,而合同管理也逐渐成为了现代项目管理的核心,因此,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在用人要求上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对于高校来说,怎样才能够的培养学生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方面的动手能力,也已经成为了这一专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所以说,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1、当前《招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1.1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对于现在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这一课程来说,它不同于以往分开来的学科,教师在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完全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就是多媒体与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不但能够让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与活动,而且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再者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能给教学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教师也要学会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不能够为了讲课速度而把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于不顾,而是要把课件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此课程的教学进度。

1.2增加案例教学内容

对于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这一课程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案例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是因为案例教学不仅具有很强的拟真性,而且更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是根据本专业的知识点进行案例情景设计,然后教师再设计一些问题以便于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比如说:有一些关于合同类型的问题,当学生对固定价格合同、可变价格合同以及成本酬金合同这三种合同形式进行判断选择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图纸的设计、前期准备的情况以及合同等等一些复杂的因素,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编写出一些案例,同时还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在对一些学生不懂得地方进行讲解,还有一点是比较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教师在选教学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对于选好的案例也要与教学内容合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使教学过程显得更加有条理性,而且还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2、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的效果

2.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改革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再加以借助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学生也会感到课程更加有趣、更加生动化,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进一步提高,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2.2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种教学法除了能够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外,还有就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课程也已经有所压缩,但对于学生学习时要参考的内容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了更为丰富的参考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具体体现之一。

2.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中加入案例,再加上学生能够直接参与招投标模拟,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以后学生走入共走岗位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4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中加入案例,除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分析与解决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问题的能力以外,而且还有助于企业对学生所具备的高素质以及高水准工作能力给予更多的肯定,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以及教学质量。

3、结语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这类课程不管是对于学生的自身的能力,还是素质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建筑市场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这一课程来说,也必须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代与时俱进,要始终走在学科的最前沿,时刻关注最有利于这一课程改革的最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建高.《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海哥浅析[J].教育界,2012.3.

[2] 王涯茜.《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

上一篇: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下一篇:废旧电池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