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组织工作思路(通用8篇)
乡镇基层组织工作思路 镇基层组织工作要点
镇基层党组织建设总的要求是:按照县委组织部和镇委的具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为目标,以“五个基本”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五好”乡镇党委和“五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下大气力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抓班子,带队伍,聚人才,为镇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着力健全基本组织,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针对组织机构不健全,组织关系没理顺,组织设置不优化,组织运行不顺畅,组织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等薄弱环节,重点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组织体系。重点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党组织。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登记管理,摸清底数,建立台帐,采取联合、挂靠等多种形式做好组建工作,做到“应建尽建”。二是健全自治组织。重点健全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三资”管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做到人员到位,按职履责。三是健全共青团、妇联、工会、民兵等群众组织。
2、优化组织设置。以农村社区为基础构建“村民委员会—社区理事会—互助组—文化科技治安中心户”四级村民自治组织模式,同步构建“村级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设置模式,积极探索产业型、功能型、社区型等多种类型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制,增强农
村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3、健全组织班子。健全机关、事业、企业党组织班子,做到总支、支部和党小组人员齐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4、发挥组织作用。规范组织运行,把“一站式”服务值班制落实到位,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章理事。
二、着力建强基本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加强干部的理论培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干部调训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抓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党章、十七大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促进干部武装思想,指导实际,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
2、强化干部的学习和教育,全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每月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一次,有计划地学习政治、经济、科技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
要的各类业务知识,使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强化干部的培养。通过群众推荐、领导举荐和个人自荐,建立后备干部数据库,逐步完善后备干部选拔、考察和培养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与青年干部交心谈心制度以及后备干部的考核制度,通过多方面的培养锻炼,促使青年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4、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创业人才和党员信息员队伍,引导10名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和创业人才的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团结人民群众,汇聚民智民力,传递社情民意。
5、认真扎实地做好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和两个待遇,加强做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在三大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党员队伍建设上重点做好以下五个
方面工作:
1、建立党员信息库。切实把党员基本信息搞准确,规范建档,实行一人一卡、一人一档,进行动态管理。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头雁”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拓宽干部来源,选好村党组织书记;加强考核监督,管理好村党组织书记;提供服务保障,激励好村党组织书记。
3、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以村为单位每年组织党员集中轮训不得少于6天,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组织收看政策法规、实用技术讲座和先进典型事迹,通过学习提高,切实让党员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能力素质上有新增强。
4、加强党员的发展。建立外出务工青年台帐,加大在青年农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每年培养40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外出务工青年中培养和发展党员10名以上,在35岁以下高中
文化程度的基层一线发展党员16名以上,确保农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5、开展“5+”活动,发挥党员作用。结合本地和每个党员的实际,对有活动能力的党员实行组织定岗和个人选岗。要求有活动能力的党员带头创建文明家庭、有一个发家致富项目、帮扶一个困难户、带头承担一项公益事业、为基层组织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按照党员自我申报、个人述职、党员评议、群众代表评议、支部评比和结果公示六个步骤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着力开展基本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1、开展“五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将“五好”乡镇党委创建目标和细则分解到每个班子成员,要求每个班子成员拿出具体的创建措施,争创“五好”乡镇党委。
2、围绕“五星”级党组织创建目标,深入开展“五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一是结合实际制定《镇至“五星级”党组织创
建计划》,列出创建进度表,细化创建措施。双院村、高潮村、大浴池村、范家坪村、长春村、马家坝村、三星店村、居委会等7个村1个居委会争创“五星”级党组织,马家山村、树坪村、千将坪村、梅坪村、倒座铺村、乐丰村、台子湾村、屯里荒村争创“四星”级党组织。二是分层制定创建计划,强化创建工作领导,加大考核评比力度,实行滚动管理。对15个村1个居委会划成6大片,镇直单位分成3条战线,组成18个工作专班,具体负责“五星级”党组织创建的指导,检查,督办。根据中央、省、市要求,结合“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认真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三是健全完善创建活动考评管理机制,按照分级创建、分级实施、分级考核的原则,对纳入当年创建计划的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验收,并命名确认,实行滚动管理。
3、认真召开党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活动。一是要开好、开实党
员专题组织生活会,通过生活会查不足、找差距、明思路、促整改,从而达到提高认识、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目的;二是按照党内评议、群众评议和公开评议结果的办法,以支部为单位,扎实开展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对每一个党员评议结果形成书面评议意见,及时反馈给党员本人。并做好评议结果的运用,对评定为优秀的党员要给予表彰,对评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及时进行教育处理,纯洁党员队伍。
4、认真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班子成员每个人联系走访离任村干部、致富能人、军烈属、特困户、留守家庭以及长期上访户30户以上。
5、开展党内关怀活动。建立173人困难党员台账,以支部为单位,定人进行帮扶,镇委每年“七一”和春节两次进行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慰问,通过结对帮扶、定期慰问、综合捆绑各项惠民政策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6、认真开展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活动,党政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建立长春、高潮村两个党建示范点。今年6月千将坪村、梅坪村、派出所党组织书记开展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评议活动。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类格次,采取镇党委委员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定评议格次。评议测评结果为优秀格次的党组织书记,由镇委在“七一”纪念大会上予以通报表彰。评议测评结果为不称职格次的党组织书记,由镇委作出组织调整。对述职评议中反馈的关于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意见及建议,被评议单位党组织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切实加强整改。
四、着力完善基本制度,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1、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要按时召开党员大会、支部会议、党小组会议,切实上好党课。
2、完善村规民约。要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切实解决无制度可执行、有制度不
可行和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完善好、落实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等制度。
3、实行“四公开”制度。搞好党务、政务、厂务、财务的固定公开、季度公开和及时公开,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价和监督。
4、完善乡镇党委议事规则,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规范完善“议事恳谈”、“决策听证”等制度,健全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和谐有序、运转高效的党委工作运行机制。
5、落实党费收缴制度。认真做好党费收缴工作,按规定及时上缴党费,做到不拖、不欠。
五、着力落实基本保障,改善基层党建工作条件
1、规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阵地规范化建设管理,按照每个村要有不少于150平米规范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的要求,力争新建马家山、大浴池、台子湾、屯里荒等四个村的村委
会办公活动场所,改造乐丰、千将坪和居委会的办公活动场所,按照“说事议事、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商务流通、医疗卫生”五大功能,规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努力做到每个村活动办公开心、学习培训专心、办事方便顺心、议事说事舒心、“两务”公开放心。
2、农村远程教育“建管学用”落到实处。每年组织群众、党员集中学习收看不少于6次,记录在发放的专用记录本上,真正做到专人管、众人学、广泛用,使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得到充分利用。
一、研究结论
从总体上看, 我国乡镇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定论, 其成因与需求方、供给方有关。需求方因素:由于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 中小企业特点本身 (规模小, 可抵押资产少, 往往缺乏完整财务记录等) 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 这些缺陷部分导致融资难问题。有些融资难则与中小企业所处的社会信用环境有关。过去的大量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导致了许多企业产生了逃废债行为, 从而恶化了与行社的信用关系。此外, 企业之间三角债较多, 这与社会信用环境恶化、法律制裁不力有关, 也影响其资信和在行社的融资能力。供给方因素:信贷部门当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 整个农村正式金融系统效率低下, 非正式金融系统受到严重打压和排挤。无论是正式金融系统还是非正式金融系统, 金融抑制政策都导致金融组织制度创新不足。在资本市场, 则缺乏面向乡镇中小企业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企业之间共同的、组织化的互助或者商业融资安排也非常缺乏, 受到政府政策的严重压制。
涉及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发展和制度创新, 基于本报告的研究, 可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当前农村正式金融系统仍然是供给主导的, 没有充分履行其金融服务功能, 面向需求的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政府对正式金融的抑制政策也导致正式金融部门缺乏正式金融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力, 从而严重影响金融组织制度创新本身。我国农村内生正式金融组织 (主要应该是民营金融组织) 极少, 现有的大多属于外生的或者外生化的、行政化正式金融组织。这些组织的共同特点是所有者主体缺位, 从而缺乏所有者控制。我国农村民间内生的非正式金融组织与活动在乡镇企业融资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的作用, 但非正式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受到严重压制。尽管如此, 可以看到仍然有多种多样的非正式金融组织制度创新, 但是这些创新在金融抑制条件下, 许多都等同于非法活动。在现阶段, 民间内生的非正式金融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在长期来看, 正式和准正式金融等的发展可以部分自然挤出非正式金融, 但非正式、正式和准正式金融将长期并存。乡镇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小型和微型乡镇企业主的生产、投资和消费, 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扶持投入不足等等, 与乡镇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需求, 外加储蓄需求, 也会使得乡镇企业和农户求助于民间非正式金融。对于农村正式金融和准正式金融的政策环境正在改善, 但是对非正式金融的政策环境仍然严重不利。民间非正式金融组织与活动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较大的建设性作用, 目前安全性较高, 违约率低, 应该允许其存在、发展和创新。从长期来看, 民间非正式金融组织和活动的经营风险趋于降低。从改革开放以来民间金融的发展来看, 民间金融组织和活动的众多参与者始终处于一个学习过程中, 其防范风险意识在增强。从演化的角度看, 人们对非正式金融的感知在不断变化。非正式金融本身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而且有些形式的民间金融 (如抬会) 可能造成负面的社会后果。农村社区越是朝着匿名社会和流动性社会过渡, 非正式金融的风险就会越大, 越是需要民间内生非正式规则和正式规则 (比如合同法) 相协调。对于一些可能带来负面社会后果的民间金融形式, 需要采取分别对待的办法。比如可以放开一般民间金融的运作, 禁止抬会。目前存在多年来形成的对民间金融的歧视态度和观念, 这些态度和观念在许多政府官员、学界和民众中均存在, 影响到民间金融的正常运作。
二、改革思路
农村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单一金融市场, 而是由多个局部金融市场组成, 存在着大量有关农村中小企业有效金融服务需求的局部知识, 应引入农村金融组织或活动多样性, 并由此在农村金融领域引入金融供给方的竞争, 更为充分地发现和利用这些知识, 增强需求取向, 改善金融服务供给。需要建立一个机构多元化的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和竞争性农村金融秩序。打破垄断或者准垄断格局。竞争能够带来效率, 促进金融创新, 扩大金融服务供给, 促使金融机构按照服务产品的成本和风险实行风险定价。
(一) 建立机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和秩序
1、应改变对民间非正式金融的歧视态度和观念, 把农村非正式金融视作为与正式和准正式金融同等重要的金融领域, 把非正式金融、正式金融和准正式金融并列看作金融市场、金融秩序和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一个较为宽松的法律框架和政策环境, 相应减少“扰乱金融管理秩序罪”的适用范围。金融秩序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正式金融秩序, 另一部分为非正式金融秩序。民间金融活动所形成的是非正式金融秩序, 是一种自组织的金融秩序。迄今为止的民间金融活动从总体上表现出很高程度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广义上的收益性 (包括互惠活动的非金钱收益) 。其总体的不良贷款率要远远低于正式金融。而恰恰是正式金融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存在问题和隐患。
2、农村金融市场需要一个竞争性金融秩序, 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应该是竞争性的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 政策性金融应该发挥辅助性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当前的农村信用社、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商业化小额信贷、非正式金融都可以成为竞争性商业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竞争性金融市场最能发现利用分散广泛的局部知识。在竞争环境下, 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对其成员而言是合作性的, 但是对外仍然与商业金融一样, 需要按照市场规则运作, 因而也是竞争性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规范运作的商业化小额信贷, 其效果要好于包括贴息贷款之类的一般政策性金融。
3、要大力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的发展。这种合作金融可以是由当前的农信社改制而来, 也可以由农村中小企业与农户新建。合作金融由此从当前的外生型、形式化的组织类型返回到内生型的、实质化的组织类型。培育合作金融的要点是:基层社小型化、自组织化;次级社 (联社、协会等) 由基层社参股组成, 决策权应该是基层社, 而不是次级社。次级社的功能是委托-代理制下的服务。
4、在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的同时大力促进商业金融的发展, 推进正式金融的内生化。在当前贷款利率市场化 (取消贷款利率上限) 之后, 正式商业金融机构, 尤其是自下而上所建立的、内生的正式商业金融机构由于充分面向市场并实行风险定价, 能够向各种大小的企业提供信用、抵押、担保、质押和留置贷款。在当前阶段, 可以通过核准制开放新的正式商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设置一定规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合作金融的知识论基础就是社员共享有关局部知识, 可以较好地解决限于一个地方经济主体的资金互助的问题以及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商业金融贷款利率可能偏高的问题。在金融服务方面奉行成员优先的原则。真正的合作金融体系是从下而上建立的, 其中, 基层合作金融组织掌握经营决策权, 上层机构一般为基层提供便利服务和开展基层合作金融组织共有的但又不能开展的某些业务。这也是合作金融体系的力量来源。
5、在遵循商业运作原则、努力实现机构和财务可持续性意义上推进小额信贷。小额信贷要遵循商业运作原则, 实现机构和财务可持续性。这意味着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严肃农户的按期还本付息纪律。遵循风险定价原则的小额信贷放款可以使得稀缺资金真正流向回报率最高的项目用途, 培养农户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市场意识和信用意识, 为农户的长期脱贫创造条件。商业化小额信贷目前已经成为小额信贷项目的主流发展方向, 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和资金自给成为其标准。外部援助和捐助应该面向促进现有和未来小额信贷项目的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和自给。
6、把政府信贷贴息降低到最低必要程度和范围,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参照德国和欧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做法实现可持续经营。贴息必须直接针对特定贫困者的投资项目。政策性金融除了上述领域之外, 还可以在建立贷款担保体系、农业保险体系、农村金融组织结算体系、金融服务信息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
7、允许非正式金融在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运作, 采取的方式可以是, 只列举一些不允许的非正式金融做法, 其他自然被允许。非正式金融目前对农村发展提供了最大部分的信贷支持。简单宣布非正式金融非法是不合理的, 简单宣布禁止也是禁不绝的。非正式金融在一定秩序框架下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封闭的农村社区, 由于社区内外人员流动性较低, 非正式金融只要在人缘地缘血缘关系基础上运作, 充分利用社会网络中的人际信任和社会排斥之类的非正式制裁机制, 其发展空间非常可观。在相对开放的农村社区, 由于社区内外人员流动性较高, 仅仅依靠信任和非正式制裁机制还不够, 这就要求某些类型的非正式金融应在某种正式秩序框架下运作, 实现部分正式化甚或完全正式化。当前的合会尚有许多减少金融风险的空间, 基本上不需要对合会作特别的规范, 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合会风险, 并通过检测合会的发展趋势、适时提出预警。政府也可以承认一般合会的合法性, 但为适当减少合会的金融风险, 从法律角度对其运作提出一些程序上的限制性规定。
8、中期内放宽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控制, 在长期取消上限控制, 代之以一系列对高息借贷可能负面效应的化解措施, 包括社会政策措施和个人信用破产保护制度。从国内外情况来看, 贷款利率市场化是一大趋势。在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前, 民间借贷 (包括合会) 的合法性与否, 政府事实上参照两个标准来确定:一是根据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 (包含利率本数) , 超过部分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二是是否向不定向社会公众吸取存款或者变相吸取存款。但究竟如何计算合会的利率并将它作为衡量依据, 这并无定论, 还需要规定大家认同的利率计算方式, 作为法律适用之基础。对于“不定向”或者“社会公众”, 还需要最高人民法院进行量化的司法解释。迄今为止并无权威的、有法律效力的解释。随着我国2004年10月29日宣布原则上不再对贷款利率设置上限 (农信社和城信社除外) , 这意味着贷款利率原则上实行了市场化。其对民间金融的意蕴是, 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 (包含利率本数) 事实上不再有效力。在长期, 我国取消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是一个发展方向。民间高利借贷首先是一种金融服务, 但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社会后果, 尤其是当债务人难以如期还债时。因而取消民间借贷利率上限需要有一系列社会政策机制和法律机制作为其配套措施。
9、实行核准制来大力鼓励内生正式和准正式金融组织制度创新。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 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 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2005年一号文件的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 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尽快启动试点工作。新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应该为此类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提供更为宽松的生存空间。发展地方中小民营银行等正式金融机构可以挤出部分非正式金融。应该向我国私人资本以多种方式开放正式和准正式金融服务市场准入, 从而使得本来“非法”的企业融资行为在一种正式化、组织化、制度化的层面上运作。比如可以通过改革现有金融机构甚至私人钱庄发展民营乡村银行, 还可以直接新建民营乡村银行。可以根据核准制核准新建中小民营金融机构, 杜绝政府参股或干预管理决策。新建中小民营金融机构最容易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和根据资本充足率来监管。温州一带地下私人钱庄和高利贷的存在均说明中小民营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有其生存和盈利的空间。具体而言, 内生正式和准正式金融组织的核准可以根据金融当局的级次分为中央金融当局核准和地方 (省或较大的市) 金融当局核准。这种做法类似于美国的做法。只有这样, 才能加快金融业的改革。
10、通过扩大民间正式金融的供给, 满足百姓对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 自然平抑和挤出民间非正式金融, 而不是打压民间非正式金融。随着经济民营化和市场化的进展, 百姓的金融需求在增加, 在正式金融压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 民间非正式金融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供给。正式金融发展了, 民间非正式金融就会得到部分挤出。另外, 正式金融需要进一步使其所有权主体到位, 金融监管当局和其他政府部门退出对其实行的微观管理, 使得正式金融内生化和民营化。
(二) 改进农村金融的运作环境
1、选择一些较发达和较落后地区进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试点, 在试点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推行农村贷款利率市场化, 最终取消对农信社的贷款利率上限。对农信社的这一水平的利率限制性规定将使得农信社不能根据每一笔贷款的预期风险进行定价, 或者根据整个贷款资产组合的综合风险进行定价。只有贷款利率自由化, 信贷机构才有可能根据每一笔贷款的预期风险进行定价, 或者根据整个贷款资产组合的综合风险进行定价。如果不推行农信社贷款利率市场化, 农信社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或组织处于不利的、不平等的竞争地位。而在市场经济中, 金融当局应该维护竞争, 而不是事先确立谁是竞争中最后的得胜者。下一步是看如何推进这方面的做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采取低利率的。有必要在一些选定的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农村试点这方面的贷款利率市场化问题, 探讨是否借此不仅可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覆盖面 (广度) , 同时提高农信社满足农户有效金融服务需求的程度 (深度) 。强制的低利率可能使得农信社普遍推行信贷配给 (即在给定利率水平下, 信贷供给低于农户愿意支付的、有能力支付的需求贷款数量) 的做法, 放开利率可能效果更好。
2、根据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试点经验, 小幅度放开正式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允许存款利率小幅度上浮是无风险的, 因为正式金融机构之间的变相高息吸储在许多地方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农村中小企业可以直接从中受益。金融组织或活动多元化也为农村中小企业选择金融服务供给者提供了空间。存在多元化的地方, 也有更多的利率可供选择。存在利率管制的地方, 往往存在严重的信贷配给 (即所发放信贷额度低于所愿意支付、有能力支付的额度) 问题, 结果反而不利于满足企业的信贷需求。利率管制是以限制金融供给者充分利用广泛存在的有关盈利机会的局部知识为代价的。
3、改进正式金融监管, 把开放信贷业与强化监管相结合。首先要提高金融监管当局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其次要严格执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已经使用的审慎监管手段, 再次是结合社会监管 (包括存款人监管) 、所有人监管。单靠金融管理当局一家监管是不够的。既要杜绝监管缺位, 又要阻止监管越位。这两者往往意味着违法监管。监管者必须停止对金融机构的直接微观管理, 才能使得民营金融机构 (包括农信社) 真正民有民营, 从而发挥民有民营所蕴含的制度效率。
4、中小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建立共同的存款保险基金来为其吸收存款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险。这种保险费和保险金可由相应系统的行业协会或者共同的专设机构自行确定, 但必须达到或者超过法定的最低限度的存款保险要求。这并不排斥同时存在一个全国性的强制性存款保险, 后者可以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存款保险, 适用于未参加中小金融机构之间共同设立的存款保险基金的金融机构。
5、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联手创建市场导向的贷款担保公司, 以提高担保公司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政府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加强金融监管和提供税收优惠的鼓励办法。迄今为止, 对担保公司缺乏监管。这种监管需要在以下方面展开:第一, 所有人监管/控制;第二, 负责对担保机构监管的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第三, 社会监管 (社会舆论, 信息披露等) 。
6、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征信行业建设。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初级阶段, 应注重促进征信行业的发展, 只有征信行业得到全面的和健康的发展, 才能形成失信惩罚机制的基本条件。征信系统涵盖面越大, 其服务性就越强, 人们对其依赖也会越大。我国的征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统一的政府行业监督管理部门, 需要设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应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经营各类征信机构, 使之能够竞争性地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7、在非正式金融监管方面, 金融管理当局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不是强迫其完全正式化或者简单禁止, 而是可以通过提供预警信息, 提高透明度, 应降低其风险, 同时保持其活力。随着我国从2004年10月29日开始原则上对正式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不设上限, 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有关民间信贷利率不得高于商业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司法解释事实失效。一般可以原则上借助民法和合同法来保护非正式金融、解决其面临的一些问题。
(三) 改进专门针对乡镇企业、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安排
1、当前对企业集资的限定性规定过多, 严重影响到企业融资选择机会, 应该大幅度扩大企业的融资选择空间。应该区分合法集资与非法集资, 把企业集资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合法集资的确定标准可以是:集资人集资的目的是自身经营;集资符合核准标准;集资的方法合法;集资人有履约的能力和诚意。核准条件可以是一些比率:比如股权融资只需要验资核准;债权融资可以设置核准条件, 作一定比率限制, 比如企业总负债不得超过占自有资本的一定比例。
2、应对发行企业债券实行核准制, 放宽对发行企业债券的限制, 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行债券的核准权力应该适度分散到省级政府, 不能集中在国家发改委。
3、在一些条件成熟地区, 可考虑建立地区性资本市场 (如场外股票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 。由于乡镇企业大多数规模小, 立足于本地, 地区性资本市场对于乡镇企业的重要性要大于全国性资本市场。
4、可以考虑设立像德国平衡银行那样的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德国平衡银行原来为德国独立的中小企业银行, 目前已经并入复兴信贷银行。在并入复兴信贷银行之前, 它对整个贷款资产组合实行风险定价, 凭借政府信用在国际资本市场融入低廉资金, 然后以风险定价原则放贷, 能够实现盈余。我国完全有条件建立一个类似的中小企业银行。
5、设置最低核准条件, 全面放开由特定民间投资者的民间资本全额出资的“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 鼓励和核准企业间设立财团、投资公司、财务公司。
6、依托现有的工商联系统和商会网络或者类似的企业网络, 鼓励其建立各种互助基金, 这种互助基金只对内部成员开放, 包括存贷款业务、担保业务、投资业务等。
【关键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
乡镇基层农业基础建设,是统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缺乏扎实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整体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质量,需要在明确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管理对策,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整体效果。文章将基于实践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对乡镇基层农业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统计人员流动情况突出以及数据的准确度有待提升等方面问题。
1.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农业统计工作是乡镇基层农业开展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当前乡镇管理中,却存在着管理程度不佳,重视程度不足等方面问题。乡镇领导者比较关注农业的发展现状,仅仅关注所呈现出来的各项数据,但是具体的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却相对较差。这种情况不利于农业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无法有效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总体效率。
2.统计人员流动情况突出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工作能力等将会直接影响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但是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相关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人员流动情况比较突出的问题。
3.数据的准确度有待提升
农业统计中数据准确,能够为各项乡镇基础农业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下一步乡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但是当前很多乡镇地区农业统计中,由于统计工作量相对较大,故而实际的数据准确率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不利于乡镇基层农业的全面发展。
二、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对策
基于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等方式改善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镇农业的全面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乡镇农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关系到乡镇经济水平的增长。当前大量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多是通过手工的方式完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统计工作信息化时代逐渐到来。乡镇基层单位领导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乡镇领导可以引入更多信息化技术手段,更换相关设备,保证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环境。通过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为各项统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与技能逐渐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乡镇基层农业工作管理,也需要重视知识与技术的价值。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管理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等方式,使每一位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增强统计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更好的展现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价值。
岗位培训活动可以主要分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展开。专业技能主要包含统计应用操作的方式,统计相关法律知识,常见的统计方法等等,通过专业技能的指导,帮助统计人员掌握到有效的调查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工作水平的提升。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工作态度、职业认同感等相关内容,通过职业理念的指导、职业工作价值的指导等方式,增强每一位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保证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稳定性。
3.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
基层农业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性是检验统计工作的重要标准,能够直接展现出乡镇基层农村的经济现状。在当前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需要基于科学的工作流程,通过合理的数据调研方式,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率。针对于存在失误的统计人员,需要通过适当的处罚方式予以提醒。
同时,统计工作中需要关注数据的分析价值,通过数据的全面调研、数据的细致核对以及数据的全面分析等方式,切实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
三、结束语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乡镇的整体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乡镇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等方式,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为各项乡镇基层农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乡镇基层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智华勇,黄季焜,张德亮. 不同管理体制下政府投入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影响[J]. 管理世界,2011,07(21):66-74.
[2]申红芳,王志刚,王磊.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与其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基于全国14个省42个县的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2,01(14):65-79.
一、加速园区和项目建设,不断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按照“园区大项目年”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速淑阳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一是继续拓展发展空间,集中精力、财力东展、西扩、南连,大力搭建新一轮创业平台;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滤布 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建设,做好潮阳路南延、园区中道东延、商务街等路网建设;同时完善园内绿化、亮化、美化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形象品位;三是重点抓好园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按工期抓进度,力争尽早竣工使用;四是大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协调用工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抓好融亿世家、瑞达文仪、博乐软体家具、红星美凯龙等50个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使其尽快建成、投产达效;抓好广东威鸿家具装饰材料城、汽车配件物流园等10个在谈项目的跟踪落实,争取项目尽早落户。
二、做强创业辅导基地,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步伐。
我镇将进一步加大创业辅导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基地的规范升级。继续加强路网建设,计划投资2000万元修建道路7条(2500米),架桥2座,全力构建“两横五纵”路网格局,尽快完成与淑阳工业园内的路网、电力设施的对接,并不断完善绿化、亮化、美化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切实规划好基地内企业的布局,做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压滤机滤布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基地的特色发展。按照“一基地、一产业、一特色”的发展要求,加强与家具基地内的广东、江浙等外地客商的接洽联络,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重点引进家具制造企业,强力推进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扩大基地的建设成果。加大对入驻企业的帮扶力度,责成专人负责协调村街、相关部门以及水电等方面难题,帮助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工作总结《乡镇工作思路》。大力支持现有企业进行二次创业,鼓励其进行自主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定不移开展村庄整理工作,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组团发展的方式,集中精力、人力、物力,扎实推进地上附着物的登统确认、补偿标准的制定实施、相关手续的报批、正式协议的签署等各项工作,确保在短期内使4个组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重点抓好河南止务、河北止务、前小屯三个村街的拆迁改造,力争年内实现回迁。此外,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
四、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创建“和-谐淑阳”。
以xx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及胡春华省长最近到我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目标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召开了专门党政联席会,就如何抓好XX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谋划,确定工作思路为:贯穿一条主线(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夯实一个基础(抓班子,强队伍,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抓住一个关键(民生工作),发挥三大优势(区位、土地、企业优势),培强五大产业(铸造、纺织、淀粉、建材、养殖),努力打造科学发展、和谐进步新a镇。
具体说,就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认真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并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把活动始终落实到人民群众得实惠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成果。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培训,认真开展好“两创一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本领,促进新农村建设。三是继续抓好后进党支部排查整顿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经济工作的核心和基石。明年需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强化专职队伍科学发展意识,落实领导干部分包项目责任制,千方百计优化发展软环境。二是对东、西尹3000多亩荒岗未利用地做一工业园区整体规划,让项目向园区集中。抓好在此落户的唯强牧业公司扩建项目,帮助其协调新征土地100亩,使其总产能达到年出栏种猪5万头。三是抓好远大阀门1XX平方米大型铸钢机加工车间建设。四是抓好洪利淀粉扩建项目,新上骨朊粉和酒精生产线各一条。
二、小城镇镇建设
在小城镇建设上,要重点抓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规划先行,在镇域总体、一个中心镇、4个中心村规划的.修编完成的基础上,加大祥规的编制步伐,让规划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工作思路
二是认真落实现有新编《a镇振兴路街道景观规划》,加强对该路段两侧的建设工程管理。三是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振兴路两侧涉及38个农户,5家单位的平房拆迁改造,全部改建成两层及两层以上建筑。同时,要抓好振兴路与107交界的t字路口的建设,推进标志建筑和广场的规划建设进程。四是镇区绿化。抓好振兴路两侧苗木补种和管护,着手107国道尹村段绿化。五是强化镇区户外广告牌位统一管理。
三、民生工作
一是加大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全力争取改善民生的项目和资金,如统一供水和人畜饮水工程等。二是不折不扣的落实现有的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三是继续落实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发展农村公益事业,计划打井 眼,修路 公里,上变压器 台套。四是探索企业与村结对子等模式,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六、其它工作
在绿化工作上,以尧山绿化为主,完成植树造林 亩。在信访稳定上,狠抓领导干部接访和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大接访长效机制。继续强化村级综治组织建设,加大对村级调解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调解矛盾的能力,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计划生育工作上,要集中精力,再增措施,搞好四个季度生殖健康服务和四术一征工作,将政策外生育率降到最低,严厉打击“两非”案件,有效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实现计划生育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
2007年工作思路
我镇确定今后3-4年,在发展路径上,将坚持放大这“三大优势”。一是打造xx机械重镇。全力搞好xx机械产业重组整合,促使一批外出xx机械企业的回迁和一批从事xx机械行业能人的“回归”,进一步做大做强,叫响历史上的xx机械业品牌,重振昔日xx机械业辉煌。二是打造劳动密
集型产业大镇。依托现有一批服装、鞋业加工企业,利用好本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因势利导,扩张规模。三是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强镇。发挥好农业资源大镇优势,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手段,引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要求,我镇2007年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就是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这条主线;实现“三大提升”,就是在综合实力(财政收入)、集镇形象和品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实现大提升;力求“五个突破”,就是要在外资利用、重大项目、规模企业数、二三产业比重和小康指标序时进度五个方面求的大突破。主要措施是:
一是强势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一方面,全力发动全民创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实力的群众创业,注重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凤还巢”回流创业,动员规模偏小企业技改转型再创业,不断培育新厂,扩大总量。力争新增私营企业58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50户。另一方面,注重强筋壮骨,集聚产业。全力搞好xx机械产业重组整合;引导服装鞋业企业利用劳动力资源,因势利导,扩张规模;张扬农业资源优势,搞好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延伸,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二是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依托现有企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创新手段,创新办法,包装一批项目,利用好市委市政府各项招商活动,精心组织好每一场招商引资战役,督促全镇招商引资专线走出去招商,对外宣传推介,不断创造条件,引进项目,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促进更多重大项目在我镇的落户。全方位整合我镇的土地、人力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主动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伙伴对接挂靠,力争实现外资利用“零”的突破。
三是强势推进集镇建设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在集镇建设上,将以xx公路建成通行为契机,着力抓好集镇建设规划修编,启动实施“南扩北进”和“沿路”开发推进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运作等手段,吸纳民资投入,加快集镇功能配套和完善,推动集镇改造升级。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更优更靓”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集镇开发和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巩固和扩大xx市卫生镇创建成果,着力抓好镇容镇貌的长效管理和综合整治,致力提高集镇人文环境,力争“三年再造一个新xx”。在工业集中区建设上,将抓好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推进“五通一平”工程,确保标准化厂房建设“保二争三”目标的实现,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承载力。
四是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抓手,围绕“放大优势、挖掘潜力、以工带农、劳务增收”工作思路,通过行政推动、典型示范引导,借助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重点地发展罗氏沼虾、蔬菜、规模养鸭等农业特色高效产业群。规划发展虾基地1万亩,其中建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发展大葱种植基地1200亩。以推进农村“三大合作”为抓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鼓励引导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培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6个,土地股份合作社3个,带动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实施“新农村五件实事”为抓手,不断改善镇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村通村公路建设和桥梁改造,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建设规划任务;大力开展以清理河道和垃圾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结合环境整治,搞好二次改水和改厕;加快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注重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推进新xx建设进程,为全面达小康提供保障。
(一) 专业队伍认识不到位, 业务素质偏低
纪检监察工作性质特殊, 在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实际配备的纪检人员和工作的要求相差甚远。一是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 存在着“纪检工作就是做表面文章”的错误认识。二是对银行业务知识掌握不全, 素质偏低。
(二) 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
一是怕得罪领导;二是怕影响团结;三是怕影响人际关系。因此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四是同级监察的体制有待完善。执法监察工作被赋予对同级进行监督的职能, 被监察对象往往是同级的部门或者领导。因而, 对同级的执法监察无论是项目的立项还是对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同级主要领导的个人意志, 监察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导致监督主体职能弱化, 监督不到位或难以到位。
(三) 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欠缺
一是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二是安于现状, 止步不前。
(四) 缺少互动环境
部分人认为纪检监察工作可有可无, 还有的人认为纪检监察干部爱多管闲事等等。
二、基层央行纪检监察工作新思路
(一) 工作思路创新
从注重对“人”的监督到对“权”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并重, 使纪检监察工作更为“主动”。近年来, 基层央行对于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以及大额度资金运作等事项, 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制度, 避免领导干部在决策上的独断专行。通过开展作风建设、行务公开、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等工作, 使领导干部对权力的行使得到有效监督。纪检监察工作化“被动”为“主动”。纪检监察工作从过去单纯注重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转变为注重从源头上预防、注重提醒教育和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逢重大节日, 都对员工和领导干部进行廉洁自律提醒, 不得利用节假日收受钱物、公款吃喝、游山玩水等作出明确规定, 以及不得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
(二) 工作方法多元化
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一系列活动, 深入推进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 大力倡导良好风气, 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廉洁意识。通过开展家庭助廉、促廉活动, 引导发挥党员干部的配偶、子女的监督作用, 构筑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通过建立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事“三位一体”大监督体系, 对内部监督资源进行整合, 丰富纪检监察工作的手段, 拓展了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域。
(三) 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的工作能力
一是纪检监察人员通过不断加强学习, 正己省身, 严格要求, 树立起纪检监察人员廉洁、公正的良好形象, 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不断拓展知识面, 加强管理、法律、经济、网络科技、心理学等方面知识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学习,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 从而推动纪检监察队伍素质的提高。
(四) 纪检监察工作要融入支行的中心做工作
坚持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大局意识, 探索融入中心的切入点, 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管理作用。纪检监察工作要力争做到“权力所延、监督所至”。
(五) 注重纪检监察制度的程序性规范
现有的纪检监察制度大都重实体、轻程序。权力运作的程序不明确不规范, 导致权力的运行无章可循, 随意性较大, 容易受主管领导意志、好恶的影响。注重制定权力运行的程序性规范, 使权力运行步骤明确、各方权责分明, 是纪检监察部门今后应当努力完成的重点任务。
(六) 加强纪检监察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考核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实践证明, 有制度而不执行比没有制度的危害性更大。经过长期的纪检监察工作实践, 纪检监察部门逐步建立了体系较为完善和数量丰富的工作制度, 但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尚未形成有效和系统的监督考核机制, 许多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 甚至流于形式。我们应当逐步探索建立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于制度执行不力的部门, 下达监察建议书, 限期整改, 并将整改情况上报;整改不力和拒不整改的, 要制定相应的惩处措施;将制度执行的考核评价体系与绩效工资挂钩, 同时也作为干部调整和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 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执行考评机制, 从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七) 强化纪纪检监察的组织协调作用
理顺各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在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 由于各部门工作的侧重点和分工的不同等, 各参与部门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进一步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一是建立定期学习制度, 由纪委组织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学习纪检监察工作所涉及的规章制度, 统一各部门对纪检监察制度的认识, 减少执行上对制度理解的偏差;通过各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 统一认识, 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 理顺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 相互配合, 使各项制度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
(八) 突出纪检监察部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根本上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道, 也是反腐倡廉成本最低的途径。纪检监察部门应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一是要坚持创新和丰富廉政文化的载体和形式, 以更有感召力的廉政文化教育人、引导人;二是提炼满足反腐倡廉工作要求和体现本单位特色的廉政文化理念, 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使廉政文化建设成为强化反腐倡廉的重要依托, 从而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效能。
摘要: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也必然反映到基层央行, 广大员工和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利益诉求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新形势下, 如何创造性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是我们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 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和现代科技手段, 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对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 认真分析研究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准确把握其内在规律,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治腐败, 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笔者从事党务工作多年,下面结合工作体会,仅从“主观”和“感性”方面,浅谈如何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
支部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工作理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伦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管理把人作为最根本的要素,主张人既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在法律、道德和论理范畴上来讲,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是平等的。不能实现所有企业成员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平等,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基层支部书记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提升支部工作的人文品位,丰富支部工作的文化内涵,增强支部工作的人文精神,注重职工的内心感受,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继而在此基础上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积极为每位职工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广阔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使职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只有这样基层支部工作才有活力和生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基层支部工作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支部工作标准前提下,还要注重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重视“人性化”管理,让工作更富“人情味”,充分体现支部“柔性”管理的一面。支部书记要学会用一句鼓励的话,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和一次恰当的表扬,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魅力,使员工深切感受到组织上的关怀,更愿意与企业一同奋进。当然,强调“柔性”管理,并不是意味着要求放松支部管理,也不意味着管理制度的软化和随意性,而是在确保制度刚性的执行下,体现柔性的一面。
“教学相长”,教和学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基层党支部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善于围绕中心工作,抓好支部管理,服务好企业科学发展的工作大局。另一方面要善于带好队伍,带“好”队伍,才能充分发挥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支部书记要注重抓党员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应是多层面和立体的,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明素质。政冶素质是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保证。专业素质是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保证。文明素质是文明行业创建和优质服务的保证。
“学”就要求支部书记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提高自身学习能力。面对企业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治理架构,深化劳动用工、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等新形势,基层党建工作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要求,职工固有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惯性做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变革要求,这就要求支部书记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以自身的变化应对管理上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被淘汰。学习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了学习,也就选择了进步。
支部工作要坚持“扬长避短,人尽其才”的工作思路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何修补木桶,现实中不同的师傅有不同的做法。第一种做法是锯长就短,这时木桶的容积完全由短板长度决定。第二种做法是锯长补短,这时木桶的容积由木板的平均长度决定。第三种做法是向长板看齐,从外借板补长短板,这时木桶的容积则由长板的长度决定。将木桶原理运用到管理中,也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管理思路,形成三种工作结果。支部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管理中最主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就等于抓住了管理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用人要因人而异,注重“扬长避短”和“长短互补”,管理中的每一项工种或每一项工作,要让最合适的人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支部每位职工的特长和优势,让其既能够胜任和很好地完成工作,又能充分发挥其潜能。
支部工作要坚持“抓好落实,以质为先”的工作原则
俗话说:“一分布置,九分落实”。这句话强调的是科学的决策确定后,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投入更大的精力来抓落实,强调的是好的思路、好的决策、好的措施,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抓落实,从支部工作方面的角度来讲,就是抓好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的落实。这是对支部书记能力的重要检验。抓落实首先必须抓具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伟大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成就的,任何工作只有具体才能够深入,才能够取得实效。抓落实其次必须抓重点,重点抓住了,才能牵住“牛鼻子”,这是做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一条成功的经验。抓落实最终必须抓成效,“花开有果,掷地有声”,干工作,抓落实,最终是见成效。在我们实践工作中,许多工作之所以达不到上级的要求,不能取得实效,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的制度不健全,不是我们工作人员的能力差,而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抓落实的意识。换句话说,我们缺乏的是如何抓好工作的意识,缺乏对一些工作的真正理解,以至于工作抓得不具体、不细致、不扎实,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失之于“粗”,失之于“虑”,致使工作实效达不到要求。实际上,抓落实的过程,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作为基层支部书记,只有从细致人手,落实才会见成效。因此,支部书记要树立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识,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真正形成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nlc202309051255
牢固树立“以质为先”的意识。我们都知道,质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其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命脉。作为支部的管理者,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因为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是保证工作“硬件”和“软件”完成情况的自觉行为。“硬件”和“软件”的质量能真实体现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放大”看都是一件“产品”,在实际工作中的各项工作总结、活动安排、故障抢修,甚至一份简单的工作报表等,都是我们的工作“产品”。这些“产品”的质量,真实体现着我们的工作质量。所以,支部书记要树立“以质为先”的意识,注重加强党的理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注重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以此促进和提高支部工作的质量。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项“产品”才能合格,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支部工作要坚持“因势利导,不断创新”的工作追求
有一典故:战国时,魏国、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以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前去救援。孙膑对田忌说:“魏、赵军队强悍勇猛,一向看不起齐国,善战者应当因势利导之。”交战后,齐军采用计策,边战边退,从十万灶一直减到三万。魏将庞涓误以为齐国胆怯,于是孤军深入,紧追不舍。齐军设下埋伏,在马陵道击破魏军,庞涓见大势已去,刎颈自杀。“因势利导”给我们管理者的借鉴,是要学会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很好地加以引导。支部书记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不仅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要领,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和方法,还要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因势利导”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工作取得实效,保证职工思想稳定和队伍和谐。
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基层党建工作永葆生命力的源泉。党支部书记作为党的最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者,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探索工作新思路,注重新形式,研究新情况,制定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在丰富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对于基层党支部书记而言,创新就是要围绕上级党组织工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探索支部工作载体、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以创新开拓支部工作新局面,取得支部工作新成效。在企业科学发展进程中,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政治组织保障和文化引领作用,确保完成企业各项工作,这是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镇基层组织工作思路】推荐阅读:
乡镇基层党建工作汇报09-26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报告01-11
乡镇年度重点基层工作总结06-02
乡镇年度基层大调解工作总结11-25
乡镇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进展情况07-26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工作总结06-23
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讲话12-16
乡镇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总结09-30
2024年乡镇基层党建工作调查研究汇报11-19
乡镇基层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