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小学生作文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理想-小学生作文(共16篇)

我的理想-小学生作文 篇1

有人想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有人想做一名警察,保家卫国;有人想做一名教师,传授知识。而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演员。

演员能让人身临其境地体味生活的开心和难过。在电视机旁,人们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又因伤心、感动而流泪。那些演员们,将角色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还能带动我们的情绪。让我不由得佩服他们,同时也开始向往这个职业,一颗演员梦的小芽生长在我心里。虽然我知道,这有可能只是一个梦,或者一眨眼,或者一瞬间,就会破灭,但我不放弃。

演员,是一个与舞台打交道的职业。面对镜头,难免会紧张。于是,我开始锻炼自己的胆量:学习播音主持,参加围棋、舞蹈比赛等等。我也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我不怕,失败就是成功的垫脚石,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假如我是一名演员,我要拍出精彩的电视剧,带给人们欢乐;假如我是一名演员,我要拍出抗日电影,让大家缅怀革命先烈;假如我是一名演员,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拍出让人们喜欢的作品……

有句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名演员不是那么好做的,所以我要先把文化课学好,再去多方面发展。我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作者:帅雅楠

我的理想-小学生作文 篇2

——题记

工作至今, 已有26个年头, 26年来一直从事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从最初的钻研教材、解读学生、探讨教法, 到之后的反思课堂、研究学法、思考教学, 始终沿着探寻小学数学教育真谛之路碎步前行。期间有快乐, 也有苦恼;有成功, 也有失落。无论怎样, 只要看到学生有了新变化, 教学又有新思路, 所有的烦恼与失意瞬间都化成了工作上的充实与感动。

每每重新梳理那些感动的瞬间, 发现自己更喜欢从“小事”中、“细节”处研究课堂,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研究教学。

从“常态”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内涵

日常教学工作中, 那些每天都要做的常规, 往往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而这些又恰恰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它们不仅是数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板书问题, 就是一个经常被大家忽视的“小事”, 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事”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结合板书设计的内容, 谈谈怎样丰富数学教育的内涵。

【教学案例】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精炼地展示知识结构, 有效地引领学生的思维,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 传统课堂中的板书过分强调预设的内容, 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从而造成板书与课堂教学实际相脱节的现象频频发生。这种预设式的板书, 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教师的惰性, 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处理好板书设计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

1.在研读教材中梳理思路

要想设计出既符合实情又能发挥实效的板书, 首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 把握了教材的重心, 才能够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这是构建板书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在“小数的性质”一课中, 通过研读教材, 明确了小数性质的教学起点与地位, 制定了以“探索性质——归纳性质——应用性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力求借此引导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经历“认识——内化——运用”, 最终形成完整的小数性质知识结构。

2.在酝酿预案中构建雏形

教师在课前都要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并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 构建板书雏形。如在酝酿中的“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考虑到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的起始, 经反复思考, 制定了一明一暗两条教学路线。围绕着一明一暗两条线交替发展的教学预案, 初步设计出了相应的板书内容:

这样设计的初衷是想在学生验证小数性质的过程中, 及时整理他们的思考流程。同时, 也想借此引导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认识由形象向抽象发展。

3.在组织教学中实施设想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 只有预设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把预设好的板书设计转化为现实, 还需要借助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来实现。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构建板书的意识。本课教学中, 当教师把海尔兄弟测量结果“0.20米、0.2米”板书出来时, 学生一定会有质疑, 此时, 引导学生借助自己手中的工具,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讨与验证。通过验证, 让学生发现0.20米与0.2米是相等的, 从而补上“等号”的板书“0.20米=0.2米”。再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量的特点, 学生会发现, 左边的小数比右边的小数末尾多一个零。根据学生的反馈, 板书并画上箭头。

接着, 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末尾去掉零或添上零, 大小会怎么样呢?”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此时, 对学生来说, 他们只感受到0.20米、0.2米两个数量之间是相等的, 并没有认识到0.20与0.2两个小数之间也是相等的。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 教师擦去两个数量后的单位, 问此时的0.20与0.2还相等吗?随着学生不同验证方法的证明, 逐步发现不仅0.20米与0.2米相等, 0.20与0.2之间也是相等的, 进而升华对小数性质的认识。

4.在处理细节中完善结构

板书设计的内容也应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完成“小数的性质”验证后, 就有必要开始思考“应用”这一环节了。在预设的板书设计中, 没有小数性质的应用这一环节。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出乎意料的思考与讨论, 延伸了这一内容。

生:老师, 我发现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就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 (学生边说边用手画线比划着)

师:是吗?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 看是不是这样?

生 (观察后) :真是这样的。

相机对板书进行了补充:

通过这样的补充, 就很直观地把“小数的性质”的内涵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了, 不仅看得清楚, 而且便于学生掌握。同时, 学生根据这样的思路, 还发现改写小数时也可以整理成类似化简小数的样子。经过几番讨论与争议, 最终确定了改写小数的方法, 一种是在原小数的末尾添上0, 另一种是运用类似化简的方法根据需要去掉小数末尾一部分零。为了与其他箭头有区别, 有学生建议两者之间画曲形的虚线箭头。

经过学生的补充, “小数的性质”板书内容, 比预设饱满了许多, 不仅把小数性质的内涵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还把它的具体运用也清晰地展示出来, 同时, 还把定义与运用之间的联系也表现出来了。

从以上的案例中不难看出, 板书设计这样的“常态”工作, 不仅要精心预设板书内容, 更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因势利导地予以调整, 让板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学习、提升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成长的“指南针”。同时, 其思考的过程, 也有效地丰富了数学教育的内涵。

从“整合”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学教育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数学教学得到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手段给原本生硬、抽象、静态的数学定义、概念、原理等, 赋予生动、形象、可视化的外壳, 让很多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数学知识, 通过多媒体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不仅通俗易懂, 而且形象生动。下面就“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 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案例】

“圆的面积”是小学六年级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此之前, 多边形面积学习的思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是通过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得出来的, 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 然而, 之前所有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图形之间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 而圆却是由曲线围成的, 怎样把一个曲线图形转化为一个已知的多边形后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就需要通过“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 而这又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为这一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表述清楚, 如果用教具的话, 等分圆就是一个难点, 更别说展示等分的过程。然而, 如果采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圆面积公式推导动画, 就能很清晰地展现等分圆的过程及组合成长方形的过程, 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化圆为方”的过程,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更适时渗透了极限思想。

几何画板制作一个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动画如下。

第一次变换:设置t1为6, 即把圆等分成6份, 让学生初步感受“化圆为方”的可能。

通过等分、变形后, 圆已被重新组合成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图形, 但此时与长方形的特征不是很吻合, 学生还是难以认同转化后的图形是长方形。

第二次变换, 设置t1为12, 即把圆等分成12份, 让学生感受到“化曲为直”的变化过程。

当把圆等分成12份后, 发现组合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了, 通过动画展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 分的份数越多, 组合成长方形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次变换, 设置t1为36, 即把圆等分成36份, 让学生体会到“化圆为方”的方法确实可以把圆转化成同等面积的长方形。

当把圆等分为36份后, 再组合成的图形与长方形几乎没有区别, 此时, 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化圆为方”的力量, 也体会到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几何画板中的动画功能, 巧妙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过程展示, 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 体会到转化的可行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价值, 有效地解决了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无法言说的抽象性问题。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 给数学教育, 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活力。

从“细节”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张力

人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 在数学教学上更是如此, 往往一个平时不注意, 或很少关注到的细节, 却成为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因而,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 要从学生的学情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反思问题的原因所在, 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结合课例谈谈如何拓展数学教育的张力。

【教学案例】

A老师

师: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围的过程, 之后又出现三组数据) 如果小棒的长是4cm、5cm、9cm,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 (不假思索地说) 能围成。

师:能吗?赶紧用课件演示。

生2:我觉得能围成, (边说边用手势比划) 每个角是180°, 我用小棒试过的。

生3:行的, 就是扁一点。 (边说边比划)

师: (指着课件上的图, 赶紧说明) 两条边与第三条边都重合, 怎么行呢?

生: (似懂非懂地看着大屏幕) 。

教师赶紧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

B老师

师:这三条边能围成三角形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拿出小棒试了起来。很快有小组举手了。)

生1:我们组认为能围成。

生2:我觉得不能围成, 因为4+6=10cm, 10cm等于10cm, 重合了。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指生2的)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 (还有不少学生) 能!我们试过的。

C老师

师:如果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等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能围成。 (指着自己摆的说)

生2:不能。 (却说不出理由)

师:能吗?课件演示。

师:大家看后, 你们认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 (一部分学生赶紧说) 不能。

师:所以, 只有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 才能围成三角形。

……

【现象分析】

无论是A老师, 还是B老师, 抑或是C老师, 教学中, 均采用了小棒作为围成三角形的操作工具。三位教师提供的小棒为两类, 一类是圆柱形的, 另一类是长方体形的, 无论是哪一类的小棒,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小棒不仅有“长度”, 还有一定的“厚度”。

数学意义上的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而这三条线段是没有“宽度”和“厚度”的, 是抽象线段。小棒表面上是有一定距离的线段, 实际上, 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线段, 因为它不仅有“长度”, 还有“厚度”, 与其说这些小棒是线段, 还不如说它们是一个个“长方体”或“圆柱”。

当操作“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小棒时, 有人能搭建起三角形, 有人不能,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年龄小, 动手能力差,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很难准确地把小棒摆到相应的位置上, 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 让本不能摆成的图形, 摆成了;二是思维定势的影响, 学生刚摆过“任意两条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三角形, 此时再摆“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思维定势影响他认为可以摆成;三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规范操作。

左图在操作过程中, 没有注意到小棒与小棒连接之处必须是相同的端点对应相同的端点, 只有这样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 才能真实的反映问题。

右图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小棒上。我们搭建三角形时, 常识中都是使用小棒的某一个面, 且使用的面是统一的。而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小棒有一定的“厚度”, 当出现“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往往无意识中会用到“长方体”内部的“斜边”, 而两条短边内部的“斜边”长之和是大于第三条边的。造成有些学生认为“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搭成三角形的错误现象。

【应对策略】

教学中如何避免出现以上三位教师课堂上的尴尬局面呢?

1.“读懂”学生的心理是有效操作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课堂学习, 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以上三节课中学生摆小棒出现的问题, 从某一个角度折射出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 不了解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更不知道这些学生的操作能力处在什么样的水平。面对不熟悉的学生群体组织的操作, 自然很难达成课前的预设效果。因而, 教师要在课前深入了解教学对象, 全面掌握他们的学习心理, 根据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 设置有效的操作方案。

2.“读懂”学具的性能是有效操作的条件

从以上三节课中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忽视了对小棒的“厚度”这一不起眼的细节的解读, 酿成了无法说服学生认同“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败笔。因而, 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同时, 也应认真分析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具、学具的特点, 有效地整合教具、学具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尽可能避免教具、学具对教学产生的负作用。

3.“读懂”使用规则是有效操作的保证

学生在使用小棒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明确的要求与规范, 往往都是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这样做的后果是, 一部分动手能力强一些的学生, 通过模仿等活动, 无意识中形成规范的操作方式;而那些动手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 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活动中, 很难达成操作效果。因而, 教师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 应对操作步骤、学具情况、注意事项等有一个清晰交待, 学生在规范、有序地操作要求下的活动, 针对性强, 效率高, 负迁移少。

4.“读懂”课堂变化是有效操作的根本

教学中的机智, 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与水平。面对学生操作小棒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不应回避它, 而应冷静地分析, 迅速地找出原因, 快速拿出应对策略。这样做可能暂时偏离了教学的预设, 花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但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真正帮助学生从操作中感悟, 在感悟中发现, 在发现中提升。

课堂上“小棒”之类学具操作“小”问题, 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教学、教育的认识水平, 更体现出教师在学具运用上的智慧。因而, 教师只有认真处理好每一次类似“摆小棒”的操作活动, 学具才能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隐含的数学规律与思想, 发挥出数学教育应有的张力。

从“现象”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策略

我们当前的数学教学由于种种原因, 孩子们在学习相同内容时, 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因此会有不同的学习群体, 一部分数学能力强的孩子, 在成就动机的不断强化下, 会越来越出色;而少数暂时学习能力弱的孩子, 在失败面前会愈战愈败, 信心与兴趣也逐步地丧失殆尽。下面结合具体案例, 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教育策略。

【教学案例】

片断一:

……

师:大家赶紧做刚布置的作业, 看哪位同学做得又对又好。

师:怎么样, 都完成了吗?

众生: (陆续回答) 完成了。

师: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做一做, 下面的同学当裁判, 仔细观察他们做的过程, 好吗?

(由于很多孩子都想上讲台演示, 在选学生上来的过程中, 我有意挑选了小鑫。上来的学生大约几分钟就把题目做完了。)

师:我们大家都仔细看过了, 你们认为他们三人做得怎么样?

生1:小鑫竖式写得有点不对齐。

生2:他是对的。

师:可能是在黑板上不好写, 大家想一想小鑫整个计算过程有问题吗?

众生:没有。

师:大家感觉小鑫在课堂上表现怎么样?

生3:今天小鑫一定认真听讲了。

生4:小鑫学会了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生5:老师, 小鑫这几天上课都在认真听讲呢。 (他坐在小鑫边上)

师:小鑫, 真不错。看来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你说是吗?

(小鑫小脸激动的通红, 兴奋不已地点点头。)

师:还想挑战更难一些的问题吗?

小鑫:嗯!

片断二:

……

师:小凡, 你怎么搞的, 昨天作业又没有交。

小凡: (茫然地看着我, 有点不知所措)

生1: (小组长) 老师, 他的口算题卡上许多错题都不订正。

生2:他还喜欢打人。

……

师:好了, 好了, 你先站着, 等会老师再找你。

(下课后我把小凡喊到办公室里, 对他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并且要求他今天上午一定要把昨天的作业补上。小凡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好像我不是与他说话。到了中午放学时, 小组长跑来报告说, 小凡逃跑了。)

日常教学中这类问题是常态现象,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大都受情绪与经验影响, 随意性很大。仔细比较以上两个片断中处理问题的细节, 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措施, 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对小鑫作业的处理上, 我没有简单地个别表扬他, 而是把他放在学生之中, 让他细细地品尝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 这些成果是活生生的, 是得到全体学生认可的。它就像在夜空中划亮的火星, 一下子就点燃起了小鑫的信心, 照亮了他前进的路。我想如果今后的每节课中都对与他相同的孩子多一些这样的“照顾”, 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处理小凡的问题上, 我过于武断与草率了。小凡不仅学习不好, 而且品行上也有些问题, 这些可能都先入为主, 左右着我对他的看法, 使我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方法简单, 态度自然也不好。如此一来, 小凡当然会与我对着干了, 采用拖、不理睬、不服从等方式抵抗, 其结果是越教育, 孩子反而越差。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今后在处理与此相似的问题时,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 多了解一些学生的实情, 多与学生商量, 这样你提出的解决方案孩子才有可能自觉地去执行。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中不难发现, 有效的数学教育策略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更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如果我们能用一颗包容的心, 平等关注每一个孩子, 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即使在某处短暂的“短路”, 一旦我们巧妙地“链接”上, 他们瞬间会跳动起明亮的火花。

此外, 我还从“研究”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厚度。数学给我的印象好像是抽象、理性、形式化, 怎样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 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此,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深入研究学生, 特别应对教学素材要做深入的研究, 力争做到高屋建瓴地审视、解读教学素材, 夯实数学教育的基础。

学生实现了我的理想 篇3

两年前我突然接到一位学生的电话,说他正在山西师大招聘几名毕业生去潞城一中任教,问他是哪位后他答曰:“王老师,我是您的学生马庆福啊。”这熟悉的口音让我顿时想起了40年前的往事。

1962年8月22日晚上,身为山西大学毕业生的我,聆听了王中青副省长慷慨激昂地作的报告《毕业生要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他说,那里需要改变教学落后状况,你们到那里几年后可以当校长,现在是英雄有用武之地时代!在各级领导的鼓励下,我决心把青春年华献给太行山革命老区。

此后的15个年头里,我先后在潞城中学、县视导室任职,“文革”期间下放到微子镇中学从教,这个学校不在镇子上,买什么都不方便,更因为这所学校在“大跃进”年代办过猪场,所以当地老百姓戏称为“猪场中学”。我一上任就担任高一排(班)的班主任。当务之急是在33名学生里物色班干部。经过一个星期的考察,班长、学习委员都有了着落,还缺管纪律和军训的体育委员。班上有个文质彬彬、白白静静、年龄偏小的学生叫马庆福,我看中了他,可是他有畏难情绪,我再三鼓励,让他整好队伍后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都是自己的同学,有什么不好干的?迎着困难上,这正是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马庆福硬着头皮走马上任了。不久,我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从临汾农村来微子镇中学小住,马庆福看到我家一日三餐都缺蔬菜,便从家里带来一竹篮的土豆,解决我的生活困难。这时我趁机再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勇于挑起班务重担。

“文革”期间曾一度兴起“停课闹革命”的风潮,有的班级学生黑天白日地不上课而是批斗老师,我则坚持稳定自己班级的教学秩序,白天教学,晚上辅导学生自习。马庆福等班干部带着33名学生甘当老师的“保护伞”,坚持学习,师生心心相印,度过了一段非常岁月。高一排的学生们毕业时,为了表达师生间的深厚情意,同学们纷纷向老师敬送礼物,挡也挡不住。有的送笔记本,有的送毛主席语录,马庆福等6名同学送了一床当时时兴的棉毯。

光阴似箭,一晃30多个春秋过去了,没想到马庆福居然能联系到早已退休的我。我激动地问:“马庆福,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呢?”

“老师,你想不到吧,我也当了老师,如今是潞城一中的校长呢。”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先后两次在潞城一中任教,也没有实现年轻时当校长的理想,而“猪场学校”毕业的学生却成为这所重点学校的校长。我听到这个消息,感觉更加骄傲和自豪。

小学作文:我的理想 篇4

理想,每一个人都拥有的。但我想每一个人的理想都是不同的。有人的理想是当医生;有人的理想是当一名辛勤奉献的老师;有人的理想是当一名导演;有人的理想是当一名服装设计师……而我的理想确实当一名外交官,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现在就让我想你一一道来吧!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小小的心灵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听爸爸妈妈说当一名外交官很有前途的,不如让我去当一名外交官。听了爸爸妈妈说的,再加上外语又是我的特长,我何不为我的这个理想从现在开始努力奋斗呢!想着想着我便开始了我的“白日梦”。我幻想着已经是12年以后。我用一口流利的外语和其他国家的是这座交流活动,我当时是多么的自豪、骄傲啊!我又让我国和其他国家有建立了长久的外交关系,我里我想让世界和平也不远了。当我还沉浸在“白日梦”中的时候已经被妈妈响亮的声音从里面揪了出来。我当时有生气又可惜,妈妈啊妈妈,您要是晚一点叫我该多好啊!即使这是“白日梦”,您知道我小小的心灵里承载着多大的梦想啊!虽然我知道我离这个遥远而又陌生的梦想还很远很远,但我想只要我努力的奋斗、拼搏就一定会实现。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 篇5

光阴似箭,一眨眼,我已经12岁了。12岁意味着什么呢?以为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

当我当上教师后,要好好地对待自己的同学们,按学校规定批改、讲评作业等等……这些事我妈妈告诉我的。我妈妈她是一个很好的教师,还偶尔被评上《区一级教师》的光荣称号!

从此,我对“教师”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扬起了我的理想之帆!

教师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职业。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可爱死的花朵,教师就是培育花朵的辛勤的园丁。有人说,教师像为了给人们带来光明而不惜将自己化为散灰的蜡烛;教师是知识的源泉,让我们在知识的源泉遨游。教师哺育我们,把知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生长。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 篇6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医生是与病魔做斗争最前线的战士;是在为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挽回生命的白衣天使;是救死扶伤、时刻为病人解除痛苦的良药。可见,医生是多么崇高,多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啊。

如果我是一名医生,我会以心为灯,愿做生命的守护天使。我会张开慈祥的翅膀,飞向温暖的他乡,送于人间一片祥和,扬起善良的微笑,笑对苦难的人群。带走所有的疾病,闭上辞别的视线,关掉那痛苦的呻吟,放下那遇见的幸福。陪人间一起面对,陪病痛一起度过,陪温暖一起飞翔,病人的健康是我执着的追求。

我的理想 篇7

现在的许多人贪得无厌:他们要鹿皮做的衣服、象牙做的工艺品, 还要熊胆清心明目、鱼翅强健身体……难道这些不能用其他东西代替吗?

灭绝是大自然中的常事。但以前的地球每天平均只有一个物种灭绝, 可是现在, 一天至少有一百个物种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我想, 应该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子孙生活在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世界吧!如果你也这么想, 那就为保护动物做些贡献吧!

如果未来的我真的成为一名动物科学家, 那我会召集世界上的所有发明家、克隆专家一起制造第二个地球。我们要把世界上所有动物的幼崽和植物的种子带到那个地球, 还要用克隆技术把已经消失的物种克隆出来, 放生到那个地球上。我们还要发明能替代那些动物制品的东西,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的出版理想 篇8

《宇宙的琴弦》是我的出版理想国中的一本举足轻重的书。当年爱因斯坦为了寻找大统一理论郁郁而终,是否存在终极理论一直是科学家和哲学家们争论的话题。但更多的人尤其是理论物理学家一直在追寻终极理论之梦。弦理论是最有希望的终极理论的候选者。《宇宙的琴弦》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格林是当时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他用生动明晰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把物理学家追寻终极理论的经过,特别是正在发生的研究进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给读者听,像谈论天气一样地讲述那些复杂而抽象的理论,亲切而自然,令每一位对物理学好奇的人爱不释手。这本书获得了2000年英国安万特科学图书奖,英美亚马逊网络读者反响强烈,不少读者拿它与《时间简史》相比。我们引进这本书,是因为我社有《第一推动丛书》,这也是我编辑的最重要的一套书。

《第一推动丛书》是一套世界一流科学家写的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科普佳作,我从丛书的第二辑开始参与策划编辑,历经十余载,至今已出版了近70种。如果说《时间简史》造就了科普书也包括《第一推动丛书》的神话,那么《宇宙的琴弦》筑起了《第一推动丛书》的长城,正是大批像《宇宙的琴弦》这样的好书,使得丛书血肉丰满,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迄今为止,《第一推动丛书》都是引进版图书,其选书标准是:前沿的学科,一流的作者,经典的内容。我以为一本好的科普书必须是能给读者带来惊奇和乐趣的书,带来思想震撼的书。

《宇宙的琴弦》具备了成为好的科普书的特质:

第一,本书所讨论的弦理论,不仅十分迷人也很前卫。现在的出版市场上把科学前沿理论带给大众的书很少,也很容易让人看不懂,但本书却把深奥抽象的理论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着迷。第二,作者是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所写的东西是他正在研究的,所以是正在发生的科学史。在近代科学史上向来有两类不同的科学家,像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所代表的理论物理学家们,他们只靠一支笔和一张白纸,仅凭头脑想象、严密的逻辑运算就对宇宙的构造制定法则,充满着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闪光在理论物理学家的自传性故事中尤为突出。能窥探当今一流科学家的头脑,是令每个科学爱好者激动的事情。第三, 在国内缺少介绍弦理论普及图书的背景下,它的引进显得十分及时,可说生逢其时。这本书的生命力在《第一推动丛书》中是除《时间简史》之外最旺盛的了。它与丛书里其他的书互相补充,相互映照,形成了一个系统地、阶梯性地介绍现代物理学思想和发展前沿的“图书馆”。

一般的丛书,不论什么类型,主要作用是为读者“提供”图书,或者顺应市场潮流,组织畅销的图书。《第一推动丛书》从其出发点说,除了这些通常的功能之外,还有意识地引领读书方向——这其实是在为当前残缺的有关这方面的教育补课。“第一推动”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的哲学用语,指一切事物最后的目的与运动的终极原因。喜欢“第一推动”的人,多数是真正爱科学的人,但他们未必有机会接受更高等系统的教育(即使读大学,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也很少),我们的丛书如果能成为一个学科的完整而系统知识库和思想库,能激发更多的人走进这个或那个领域,就是功德无量了。更一般地说,即使不需要也没有可能成就那么多的科学家,让普通的人能够通过一本书或一套书了解人类历史上这些伟大的头脑曾经想过的,正在思考的问题,体验美和创造的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见识,换一种观察世界的眼光,何尝不是大功德呢。

若问:《宇宙的琴弦》赢利了吗?是的,赢利了,幸亏出版得早。再问:《第一推动丛书》现在赚钱吗?老实说不赚钱,勉强维持。但它代表了一种文化理想,编辑做书不能只想着钱,而最终让他心安的是:做的书有人喜欢,尽管那可能是一小撮人,但那肯定是这个世界上心存希望的人。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 篇9

宇航员是一种艰苦而伟大的职业,是要经过很多体能训练,抗拒天空压力。不久前,我在电视上看到转播的“神舟十号”升空,心中为祖国的发展感到骄傲自豪。于是,我的心中萌发了一种成为宇航员的念头,我很憧憬,向往。

我的目标就是想一探宇宙,遨游天际。我想知道外太空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生物?究竟还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宇宙到底有多大?

理想是要奋斗的,要时刻为理想而努力奋斗。锻炼好体能,大胆和仔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要勤奋学习,大胆想象,敢于思考。

理想,是人生的路灯,是坚定的方向。我要为目标奋斗,向理想前进!

我的理想小学生作文 篇10

1、我理想中的小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变好了,于是生活垃圾也多了。我住着的小区,环境卫生就很不理想。小区处处有垃圾,,而且居民常常把垃圾丢在垃圾房门口,一阵大风刮过,垃圾漫天飞舞。我理想中的小区,处处整洁干净。居民们会自觉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小区里还有一个环保机器人,它每天都会清扫地面,还会给小区的花园除草浇水。每天早晨起来,居民们会看到一尘不染的道路,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现在我们小区没有停车场,居民都把车停在居民楼前面,这样道路变狭窄了,因此常常会发生堵车。我理想中的小区,小区的每个大楼下面都建有停车场,而且有五层,这样不管有多少车都可以容纳下。居民只要把车开到地下一层,按一下按钮电梯就会把车自动送到相应的车库。这样我们小区就不会有乱停乱放的车辆了。我理想中的小区就是这样,又干净又整洁。小区里没有乱窜的车子,有的是鸟语花香,人们在楼下散步,运动的身影,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啊。

2、我理想中的学校

每个人都应该上学,当然每人都有自己理想中的学校。而理想中的学校确实比现在的学校好几百倍。

我理想中的学校就是每间课室都有冷气机。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学生们也会培养读书的兴趣。

接下来,校方准备手提电脑给学生们。那么,每位学生就有属于自己的.手提电脑了,并不用与别班的学生共用了。而且,学校便不用设立电脑室了,直接在课室里上电脑课就好了。

除此之外,学校拥有两个分别深浅的游泳池。申的游泳池给高年级学习游泳,浅的则给低年级。校方还可以每三个月举办游泳测试。这样学生就那些溺水的人,当自己跌入水中时还可以自救。

最后,设立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接着,再把排球场和足球场设为室外。体育课时,学生们可以各自到想去的球场。

这就是我理想中学校的要求。希望能在这所学校求学。

3、我理想中的父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但每个人也有自己理想中的父亲。我也不例外。

我理想中的父亲通情达理,知识丰富,他长得丑也没关系,俗话说,不能以貌取人嘛!

我理想中的父亲在儿女心中都显得高大,能保护一家人的安全。遇事沉着冷静,善于细心思考,分析。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面临困难毫不退缩。是一个有着牺牲精神的好父亲。

当然,这个父亲在教育上很有方法,不采取棍棒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有着适度的关心,当孩子在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会让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当孩子学习退步了,考试没考好,这个父亲会教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在生活中,他幽默风趣,爱和孩子谈天,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耍。没有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我是爸爸”的样子,不逼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从不把工作上的怨气带回家,撒在孩子身上。是孩子喜欢的称职的好父亲。

我理想中的父亲不喝酒抽烟赌博,待人温和,当妈妈劳累时会给妈妈捶背,给妈妈倒杯水。这个父亲也不懒惰,他经常帮妈妈做家务,使妈妈开心。

我的理想家庭 篇11

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只绿蝈蝈随意地鸣着。

这就该说到人了。屋子不多,又不要仆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先生管擦地板与玻璃,打扫院子,收拾花木,给鱼换水,给蝈蝈一两块绿黄瓜或几个毛豆,并管上街送信买书等事宜。太太管做饭,女儿任助手——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3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母女做饭之外,就做点针线,看小弟弟。大件衣服拿到外边去洗,小件的随时自己涮一涮。

这一家子人,因为吃得简单干净,而且一天到晚不闲着,所以身体都很不坏。因为身体好,所以没有肝火,大家都不爱闹脾气。除了为小猫上房、金鱼甩子等事着急之外,谁也不急赤白脸的。

大家的相貌也都很体面,不令人望而生厌。衣服可并不讲究,都做得结实朴素,也永远不穿又臭又硬的皮鞋。男的很体面,可不露电影明星气;女的很健美,可不红唇鬈毛、鼻子朝天。孩子们都不卷着舌头说话,淘气而不讨厌。

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

我的教育理想 篇12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 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对他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上笔者常常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 贴近生活的情境, 引领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境中捕捉信息矛盾, 进行有意识的思考。

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设计, 看似简单、 随意与主题无关, 但其中隐含的信息矛盾无疑成为学生认知的良好开端。 一些知识的变化既简单又深奥, 简单于现象, 深奥于它的道理, 其实许多复杂的规律都隐藏在简单的现象背后, 我们的教学应崇尚简单, 拒绝肤浅。

数学教学过程的实现不是给予和告之, 而是探索的过程, 它为学生留下的是生命认知中的刻痕而不是划痕, 数学的教学应是简单而深刻的。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亮丽风景。 自然因物种的多样而丰富, 人生因你我的不同而美丽, 课堂因暂时的差错而精彩。 在教学中, 笔者努力去欣赏每一名学生, 倾听他们的见解, 放大他们的想法, 挑战他们的思维, 欣赏他们的错误, 笔者发现这时一些奇异的想法会涌现, 创造的火花会迸发, 认知的偏差会暴露, 思维的运转会加速, 参与的情绪会高涨。

因而, 在教学中, 一旦认知矛盾被引发以后, 笔者常常退出情境, 留给学生自主解决的时间和空间, 用教师的退位促使学生的入位。 例如, 呼啦圈的环节中, 在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候, 笔者走到场外, 把空间、 时间留给学生, 并静静等待他们的成功, 他们的掌声告诉笔者他们成功了, 而笔者真切的感觉是自己也成功了。

二十年的教学, 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 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不是表扬他们行为的正确, 而是承认他们思维的价值, 并给他们实现这一价值的机会。 期待是最大的爱, 相信等一等奇迹会发生, 我们的课堂应少一点脱口而出的言语覆盖, 学会在风景前驻留, 并欣赏花儿静静的绽放吧。 保持一种行为与心态: 当你将学生看作孩子时, 你要学会做大人, 去引领他们成长;当你将学生看作大人时, 你要学会做孩子, 倾听他们的见解。

学生是有差异的, 他们最近发展区也是个性而不同的, 但这种差异正好促进了思维的流淌, 使他们成为了彼此的高人, 有效的教学就是以尊重差异为前提的。 笔者在教学中认识到群体互动、 生生交流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自信、 自觉、 自主, 他们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考将最大程度地展示出来, 他们会在他人的成功中获得经验, 在他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会更丰富。 所以, 笔者在教学中努力设计更多的开放性问题、 挑战性目标和创造性活动, 强调深度的课堂, 即深度体验、 深度碰撞、深度思考, 努力营造和谐、 发展、 敏思、 创造的课堂, 让每一名学生在差异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得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笔者正在努力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 它将是自然、朴素而充满激情的, 它将是真实、 生动而关注差异的的, 它将是深刻、 灵动而追求创造的, 它将是简单、智慧而提升生命的, 它将由知者间的交流走向智者间的对话。

笔者常常告诉学生: 数学简单, 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 爱数学吧; 学习简单, 简单的从不拒绝任何一个生命对它的拥有, 拥有它吧。

老师们, 其实我们的教学也很简单, 简单的成为了我们的生活, 热爱生命与生活的人们, 爱它吧。

让我们的教学就从简单开始, 并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而自由吧!

这就是笔者所追求的教育的理想国。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我的理想小学生作文 篇13

我想要设计出各种有用的程序,让大家工作更方便,而且用让程序更好用。()

我也想做游戏,因为我看见有电脑的人都很喜欢在学习工作之余玩游戏休闲一下(也包括我在内)。但是我也要想办法让大家不因为玩电脑,其他事情都不顾了。

我又想制作一些可以强制休息眼睛的软件。因为我看见的休息软件都是要么可以不用休息,有些可以用热键关闭掉。我要让我制作的软件不能用系统热键关闭,这样就可以达到真正保护眼睛的目的。

小学生作文我的理想 篇14

小学生作文我的理想

我的人生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因此,他们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他们知道一个小错就能酿成大祸。每当知道医生又救治好一个垂危病人,我的心里即羡慕有佩服,不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我也要当医生

如果我当了医生,我要用我微薄的力量去拯救更多的人。我绝不会“开后门”,“收红包”。更不会因为病人是穷人或富人而改变我对他们的态度,在我眼里,没有穷人和富人之分,只有病情轻重之分。

如果我是医生,我还要研制一种治疗癌症的药,因此很多人死于癌症,如果我研制出这样一种药,癌症酒会像感冒一样好治。

如果我的理想变成现实该多好,但是,现实还必须努力,掌握文化知识,才会使理想变为现实。

如果说就我现在的学习情况和知识面想成为医生好像不太不可能,但是我会为我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去奋斗。

我知道,当医生要有好的学问,好的品格。我现在只有好好学习,奠定好基础,长大了才能当上一个受人尊敬的好医生

让小学生作文插上理想的翅膀 篇15

观察现实生活, 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不能脱离现实, 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 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 他是根据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 用动物代替人类的想象来表达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这类作文实际上即是对现实的再现。

人教版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积累运用七》的作文练习中让学生围绕“未来的……”进行想象, 完成一篇习作, 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 学生除了接触过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 其他的就十分抽象, 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联系甚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勤观察, 例如现在的房屋, 一旦完工, 他便固定下来, 设想一下, 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零散的组装件构成, 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 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 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 它的空间过于狭小, 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 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 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 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结合课文内容, 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典范, 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结合课文内容, 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 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

例如《凡卡》一文, 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 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让学生去想象, 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 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

另外, 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补充或扩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插图是邱少云在烈火中的形象, 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巨大痛苦都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的, 那么邱少云的心理感受会怎样, 可引导学生观察他的神态、动作进行想象。

填补一些空白, 设置整体形象

我的理想大排行 篇16

一、好吃型

上幼儿园大班时,我从电视上看到了一场“厨师晋级比赛”,各路厨师高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拿手好菜。单看颜色,啧啧,好吃看得见。服务小姐把一盘盘菜端到评委们面前,评委们一一品尝。哟哟,我馋得不得了。整个节目看下来,流的口水积攒起来,能使海平面上升一百米。我决定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位A级美食评委,把天下美味来个通吃。

二、开心型

二年级时,我同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看到一位动物管理员端着一筐青草,喂骆驼吃。骆驼每吃一口,就抬起头来看看管理员,管理员便从筐里抓一把草,放到骆驼嘴边……很温馨,很纯真,像是两位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回来后,我萌发了当一名动物管理员的想法。

三、整蛊型

我呀,从小就喜欢搞恶作剧,每当看到别人被整蛊后哭笑不得的表情,心里就想笑。所以,我想长大后,一定去游乐场开设一间“鬼屋”,我在里面设计的“妖魔鬼怪”,绝对吓得你三天三夜睡不着觉。

四、威风型

“你们几个,把这篇课文给我抄5遍!”能说出这么威风的话,无疑是老师了。没错,当老师是我一年级时的理想。老师多威风啊!站在讲台上,发号施令,哈哈,高贵得像个皇帝。

五、费脑型

三年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玩“换装贴画”游戏。去小卖店买来一大叠花花绿绿的贴画。给贴画上的小姐姐小妹妹“穿”上一件件漂亮的衣服。遇到不中意的衣服,按照自己的想法一边修改,一边画在纸上,涂上喜欢的颜色,裁剪下来,一件自己设计的“衣服”就OK了。没错,我当时的理想是当一名服装设计师。

六、轻松型

转眼间,我上五年级了,慢慢的我知道了一切工作都不好干,要付出艰辛。比如我叔叔吧,在邻居家开的汽车维修店洗车。大冬天的,要与冰冷的水打交道。我想:找工作一定找一个相对轻松一点儿的。我找了找,终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职业——作家。另外,本年度我的作文《妹妹的语言》《爷爷的爱在早餐里》等十余篇发表了。嘿嘿,挣了不少银子,这也是我想当作家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湖南工商大学是几本学校好不好下一篇:服装采购员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