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本科生自我鉴定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流专业本科生自我鉴定(精选13篇)

物流专业本科生自我鉴定 篇1

经理助理顶岗实习报告

中学教师顶岗实习报告

机电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

物流专业本科生自我鉴定 篇2

一、现代物流系统中常见的优化问题及求解方法

物流被称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通过规划建设现代物流系统和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 可大大降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物流专业人才之所以缺乏, 是由于在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管理各个环节中, 处处都是较难解决的优化决策问题, 必须应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才能得到好的结果。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很多, 以下列举一些现代物流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中常见的优化问题和解决方法。

1. 物流需求预测。

在物流系统规划中物流设施 (仓库、设备、停车场、车辆数等) 规模的确定, 物流管理中的物流仓储控制等都需有科学准确的物流需求预测作为决策基础。然而由于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如何准确预测物流需求是相当困难的问题。物流需求预测问题分为单品种货物与多品种货物的物流需求预测、单个节点与区域内总物流需求预测、近期与中远期物流需求预测等多类问题。目前各种中样的需求预测模型非常多,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一百多种。除定性预测外, 常见应用于物流需求的定量预测模型有增长系数法、趋势外推法、曲线拟合法、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原单位 (生成率) 法、类别生成法、生长曲线法等。目前较流行的还有应用一些启发式或亚启发式算法进行区域内的物流需求预测, 如神经网络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动态预测模型等。在实际的物流需求预测时, 经常同时应用以上多种模型构成组合模型进行预测。以上各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数理逻辑学、计算机算法设计等。

2. 物流系统总体设计。

物流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物流的运营成本及运作效率。物流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内系统物流节点的数量、规模和位置的确定;各物流节点的功能定位和功能设施 (含停车场) 的合理配置;物流节点内部设施布局;物流运输通道设计及能力分析等问题。其中区域内物流节点的数量和规模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对区域内物流总需求的预测结果。常见的模型有成本分析模型、随机报童模型、数据包络模型以及参数标定法等。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是物流系统规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可分为许多类型, 如单一设施选址与多设施选址、连续区域选址与离散点选址、单纯位置选址与具有客户最优分配的选址、有能力约束选址与无能力约束选址等。本科生需掌握的典型物流选址模型和方法有:重心模型及不动点算法、交叉中值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因素评分模型及层次分析法、多点解析模型及鲍摩·瓦乐夫启发式算法、奎汉·哈姆勃兹启发式算法、P-中值模型、集合覆盖模型、最大覆盖模型等。目前较常用的还有设计计算机算法进行仿真模拟计算, 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模糊群决策法等。这些算法的思路物流专业的本科生也应有所了解。物流节点内部设施布局是指在物流节点的规模与功能已确定的条件下, 进一步设计节点内各设施间的位置关系, 大多是引用工业工程法中的一些设计方法, 常用的模型和算法有系统布局法、关系表布局法、CORELAP布局算法、ALDEP布局算法、CRAFT布局算法、Multi PLE布局算法、数据包络分析布局模型等。以上各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系统工程学、工业工程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算法设计等。

3. 物流运输组织与运输管理。

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是减少物流总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货物运输组织中存在大量的优化管理问题, 如运输方式 (工具) 、运输线路、运输链的优化选择;车辆与货物间的最优配载、配送计划及配装计划的优化编制;物流企业车辆的最佳拥有台数、运用与维护方案;车辆、船只及集装箱等的优化调度等问题。常见的模型有总费用分析法、综合性能评价法、公路货运交易优化配载模型、物资调运模型等。其中有关配送计划的优化编制问题是实际应用最广、理论上最为困难的问题之一。该问题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所考虑的因素分为了许多类型, 如纯装问题、纯卸问题和装卸混合问题、对弧服务问题和对点服务问题、车辆满载与车辆非满载问题、单配送中心和多配送中心问题、运输车辆有距离上限约束和无距离约束问题、路网上线路距离无方向 (对称) 和有方向 (非对称) 问题、运输车辆是同类和异类问题、客户装卸点有时间窗约束和无时间窗约束问题等。由于每一类问题在理论上都属于NP-困难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常设计近似算法进行求解, 求精确解的算法, 可求解小型的配送问题, 如分枝定界法、割平面法、网络流算法以及动态规划方法等。以上各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建模基础、图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算法设计等。

4. 物流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库存具有对不同部门间的需求进行调节的功能, 库存物品过剩或者枯竭, 是造成企业生产活动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货物供应及需求受大量因素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影响, 库存控制也是物流管理中较为困难的决策问题。库存控制包括单级库存与多级 (供应链) 库存、确定型库存与随机型库存、单品种与多品种库存等问题。物流仓储管理还包括仓位计划和拣货计划的编制、物流成本分析及风险分析等内容。物流库存管理的典型模型有经济批量订货模型、二次方策略模型、有数量折扣的EOQ模型、一次性进货报童模型、定期盘点库存模型、 (s, S) 型存储策略模型、鞭打效应分析模型、多级批量定货模型和直列系统多级库存模型、单级和多级概率库存模型、动态规划模型、最优匹配模型和网络最短路模型、成本分析模型等。以上模型主要用到的理论基础是运筹学、图论和算法设计等。

二、物流专业的数学基础要求

通过以上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及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各类优化决策问题的介绍可知, 要培养从事物流专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必须具备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尤其是数学和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具体来说, 物流专业本科生应具备以下基础理论知识结构。

1. 基础数学知识。

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目前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工科专业本科都会开设这些课程, 而物流专业应特别加强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 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多变量解析、回归分析等内容。

2. 建模及优化理论。

主要包含数学建模方法和运筹学理论, 我国大多数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这两门课, 也有的学校还开设了“物流系统模型”或“物流运筹”等课程。其中运筹学是解决物流优化决策问题的重要方法, 如规划论 (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 、存贮论、排队论、决策论、模拟模型法、图与网络理论、启发式方法、数值分析法、费用便利分析等方法。

3. 计算机算法设计及仿真。

计算机算法设计及计算机仿真是求解物流系统中各类优化模型的基本工具, 要使所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动手能力。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物流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 为求解物流系统中的优化决策问题, 建议还应开设“数值计算与算法设计”、“系统仿真基础”等课程。

4. 系统设计与分析理论。

在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过程中, 还要应用一些系统设计及系统分析理论, 如系统分析 (系统工程) 、大系统理论、系统控制论、系统动力学、IE (工业工程) 法等。虽然对物流专业本科生不能要求都掌握这些理论, 但需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内容应有所了解。

三、加强物流专业本科生建模能力的培养措施

由以上对物流专业本科生基础知识结构要求的分析可以看到, 物流专业学生需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但学生在学习基础课时还未涉及专业内容, 各项基础理论不知道如何应用, 往往是学过了就忘。而在学习物流专业课时, 较注重具体管理方法的使用, 不知这些方法是如何得到的, 使得学生当遇到没有学过的问题就不知如何解决。因此需有一门课程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通过提出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中各类优化决策问题, 帮助学生应用各种已学到的基础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建立这些问题的数学模型、设计求解这些模型的计算机算法、分析比较各种求解方法的优劣, 我们将这门课程称之为“物流系统模型”或“物流运筹”。属于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物流系统模型”课程主要有以下三大教学内容。

1. 常用物流系统模型的推导及介绍。

提出以上物流规划与管理中所列举的优化决策问题, 介绍解决这些问题的典型模型及求解思路。对相对简单的模型及算法, 引导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来推导解决该问题的模型和方法, 使得学生在后面学习专业课时遇到这些问题和方法时有较深刻的印象。

2. 介绍一些新的优化理论和相关算法知识。

如系统分析理论、系统控制论、系统动力学、IE (工业工程) 法等, 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开扩学生的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3. 物流大型案例的设计与讲评。

近年来我国已举办了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每次大赛内容都是大型物流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决策问题, 物流系统模型课程可对大型案例进行分析和对历届设计大赛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物流设计大赛的建模设计。

物流管理专业设置高职本科的探讨 篇3

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征:物联网时代、知识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些特征全面加速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刻变化,给职业教育无限机遇和生机,同时对原有的职业教育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职业教育从方方面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便在这样一个高速、多元的新时代中生存、发展。

1.行业发展对物流管理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挑战

随着农业、商贸业、生产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懂得所属模块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整个行业所涉及到的其他专业技能有深刻的运用。这无疑是对物流行业人才储备量和综合素质的严峻挑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领域每年需要新增就业人员约140万人,所需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此外,现今物流企业有将近2500万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7.25%,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物流行业人才需求总量不断增加,需求层次差异日益显著,从高端的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到中层物流管理人员及基层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物流业高中低端人才全面紧缺。因此,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以及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和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物流管理专业设置高职本科的依据

职业教育应当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实现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依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设置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是解决物流业高中低端人才全面紧缺问题的重要举措。

2.1教育部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所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目前已经存在的中职、高职层次外,还应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层次延伸,既满足人们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高等教育划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二者的内部构成都可以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

20世纪中叶,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高职本科教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美国有四年制工程教育、二年制社区学院教育。中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也设置了“技术学士”“技术硕士”学位。可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不仅是可行的,也是我国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职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而言的,既不同于一般四年制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和中职学校的师资,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毕业生要求职业素质更好,理论基础更厚,技术水平更高,应用能力更强,适应岗位更多,职业潜力更大。因此,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第一,熟悉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报关等基本操作。

第二,能够进行物流项目招投标管理;设计运输、仓储、配送、物流金融业务运营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具有物流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四,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不仅仅是地方经济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且要加强培养跨地区、跨国界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总之,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注重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综合,注重地方需要与国家、世界需求的整合。

4.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新体系

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技术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总体思路上:第一,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式将从学科导向走向实践导向。第二,技术课程与文化课程从相互分离走向相互整合。在实践导向的课程中,技术课程和文化课程都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彼此之间从一种分离的状态走向一种整合和服务的关系,并且文化课程越来越体现出为技术课程服务的功能。第三,整合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课程要把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整合起来,从课程上去除从学校到工作的门槛。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5.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

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设置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关键。高职教育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須将生产、管理、服务等的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因此,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职教师资的培养和专门技术上的整合。

5.1注重职教师资的三个培养过程

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历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经验的获得和教师培训三个规范化的过程。其中,专业经验的获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我们明确了职教教师的培养应当经历专业知识的掌握、实践经验的获得和教师培训三个过程的时候,那么,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职教教师应招有工作经验的人,而不是应届毕业生;职教教师的培养应以课程为中心,而不是以学校为中心;职教教师的在职培训应基于职场,而不是大学或者学院;职教实训课教师以兼职聘用为主,而不是专职培养。

5.2注重职教师资在专门技术上的整合

“双师型”教师不是理想的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未来理想的职业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我们所强调的“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也只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只有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整合为一体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整合,标志着一种专门技术的形成,只有具备了专门技术,才有可能实现专业化,成为本专业的专家。

6.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校中厂”模式。企业将仓库或物流业务机构建在校园内,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学生实训、课程建设、科研及教师互兼互聘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模式二,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实施方式大致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二是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实施技能提升训练。

模式三,校企互动式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模式四,“订单”式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

7.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有条件的高职院校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适时按需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行专业硕士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能够增强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更好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育良,戴春桃.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1).

[2]吴翔,付邦道.基于人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韩语专业本科生优秀的自我鉴定 篇4

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使我能对经济贸易和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原理由一定的了解。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曾获过”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专业学习和体育运动方面都获得优秀成绩。英语、韩语、电脑、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社会实践。本着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促进了团队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思想品德上,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大学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自我鉴定 篇5

我是XXX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让我不论是在思想还是在社会实践能力,都是一个质的飞跃,自己也变得稳重了很多,多了几分实在感。眼看就要毕业了,非常有必要对这四年作自我鉴定。

大学四年,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但性格中敢为性的一面注定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我不固守书面理论,尽力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变通,在实践中将理论提升为符合现实情景的操作性技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一个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让我不拘泥单纯的理论和盲目的实践。

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社会为我提供了,我也清楚在这个舞台上充满了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物流专业本科生自我鉴定 篇6

在环院的日子里,生活中充满阳光,人与人之间都坦诚相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环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环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四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在学习方面,自我进环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来环院的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环院,我以拿到奖学金为短期目标连获学院丙等奖学金两次;我以学习更多知识为目标参加了全国长线自考并已过多门。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在工作方面,本人在学生会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会了为人处事。在协会的实践中我知道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与成就。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了找工作比较难的启发,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

在思想方面,我经过班级的初选,到系审核,再到院的批准,我成了xx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第九期入积极分子党培训中的一员,并经过学习与考核,成绩合格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就由一个对我们党了解一点到了解了我们党的人。

物流专业本科生自我鉴定 篇7

关键词: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1 引言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适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关键教学环节[1]。目前,我国许多本科院校已经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相应的物流管理类教学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缺乏、 物流教材陈旧、实验室建设不完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等多种原因,致使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普遍较低,难以真正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2]。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的突破口在于物流实验实践教学,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直接影响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3]。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归纳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中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与相关建议。

2 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的《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认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物流人才可以分为: 宏观管理层次的人才、微观管理层次的人才[4]。

宏观管理层次的物流人才主要是政府机构制定物流政策、物流规划等工作人员,同时包括高校物流教学与科研工作者。宏观管理层次的物流人才属于研究型的高端人才,需要掌握全面、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微观管理层次的物流人才主要包括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微观物流管理人才分为三个层次: 基层物流操作人员、中层物流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2]。基层物流操作人员主要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例如货物上架、分拣、堆垛、包装、配送等作业,主要包括仓管员、理货员、拣货员、送货员、订单员等人员。基层物流操作人员只需要掌握具体的物流岗位的业务操作技巧与基本的物流知识,只要进行简单的物流培训就能符合市场需求。中层物流管理人员主要对物流运作的某部门进行管理,例如,物流公司的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合理安排本部门的物流工作,并协调配合企业相关部门,使企业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科学化。中层物流管理人员应掌握物流基础理论、物流管理、经济管理、决策分析、外语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对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需要从物流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要求从业人员知识面广, 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这类人才属于企业的高管人员,主要从中层管理人员中锻炼、培养发展而来。

3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根据文献[5],全国共有250多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50多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但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大部分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缺乏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基本上没按照物流操作能力评估标准设计物流实训要点[6]。往往只关注与专业技能紧密相关的实践,较少将人文素质实践、数理应用实践、管理基础实践,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7]。

2校外物流实训流于形式。大部分企业担心接受学生实习会干扰正常生产和工作,学生难以获得实质性的实习机会。 此外,即使勉强接受实习生,也没有分配指导老师进行实习指导[8]。

3校内实验室投入不足。有的学校连基本的托盘、叉车、 货架、条码扫描仪等都没有; 模拟软件良莠不齐,标准性差、兼容性差、扩展性差,无法形成良好的物流仿真环境。

4学校缺乏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大部分高校的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没有找到学校和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有些校外实践基地仅仅通过教师的私人关系如同学、老乡等建立,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4 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与相关建议 4. 1 改革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手段

许多物流类教材的案例普遍缺乏物流实践操作的内容, 非常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校的实验室条件,增加物流操作内容。同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案例教学、视频资料、情景模拟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物流调研、把课堂直接搬到企业的现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实操能力。

4. 2 投资建设物流实验室利用仿真技术进行物流实践教学

物流实践教学的重点即通过实物操作和模拟流程的实验来强化学生对物流工作的认识。高校应该结合物流教学的目标和实践教学的要求,投资建设物流实验室,充分运用仿真技术实现物流实践教学。计算机仿真技术具有时间上的伸缩性、广泛适应性、可控性和便于多方案比较的特点,基本可以充分满足物流实践教学的要求[9]。物流仿真软件目前主要有流程仿真软件与模型仿真软件。流程仿真软件可以使用一定的案例数据进行实验教学活动,模型仿真软件可以开展综合性的物流实验。

4. 3 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基地

找到学校和企业利益的结合点,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建立稳固的物流实习基地。大力争取企业同意并接纳教师和学生的顶岗实习,同意择优选择毕业生到企业工作。高校应该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为物流专业学生的课程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就业提供保障。

4. 4 打造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物流专业本科生自我鉴定 篇8

沈阳工程学院是新升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与学院工科专业相比起步较晚,形成有效的运转机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薄弱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足;二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整,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不够合理;三是缺乏组织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师资培养机制不灵活。针对这三个薄弱环节,我院在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做了如下实践和探索。

一、明确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我院培养的人才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性是其鲜明特色。应用型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中、高级应用性物流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物流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形成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使绝大部分毕业生达到具有基础理 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基本要求,要重点掌握从事物流管理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为装备制造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也应围绕这一定位构建。第三方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包括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具备物流运输、仓储、采购、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第三方物流管理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围绕这几种能力进行。鉴于现有课程设计安排的不足,我们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框架性实践课程体系。增加了物流管理课程设计和物流企业现场实训实习环节的比重,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

二、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把握好实践教学活动关键环节

实践课程安排应符合“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加强实践教学不应是实践课时的简单增加和堆积,必须要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突出体现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思想。根据培养目标及对社会需求的新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着重抓好认识实践、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实习,并考虑其连贯性和相关性。物流管理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安排如下表:

对多数专业课程,均開设了实践性环节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强化训练;在课程结构调整上,按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来重新组合课程,将课程用模块化结构,按照岗位任务要求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的逻辑关系,整合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

三、引进立体教学资源库系统,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围绕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实验,探索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和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本专业的立体教学资源库,大大扩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并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远程网络学习。在课内实践中,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自行设计与模拟软件相结合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在模拟典型工作情景、工作流程的环境下学习,实现学校教育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渗入项目导向的教学理念,开展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单门课程或相关课程群为核心,在为学生提供强大基础知识背景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及课程教学自身需要设立实践项目,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设计创新能力。

四、加强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验室模拟实习毕竟与现实的复杂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克服困难,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我们可以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确保校外实践能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各自发挥优势,学校可组织有关教师组成管理咨询团队,通过为企业量身设计物流解决方案、定期举办讲座,为企业提供后续教育等服务,使企业自愿自觉为学校提供实习环境,真正起到实习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学校主动出击和企业联合,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学生走进企业,企业家走进课堂。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与沈阳中深集团联合成功申办了中国物流学会研究产学研基地。

五、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学院要加强对现有实践教师的培养,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水平理论课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要为实践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学校也应该在时间上采取轮休制,安排老师进修或自我知识的更新;在教学安排上,打破教研室的界限,避免长期只上一门课的状况,以便扩大老师的知识面;同时,我们也应该让老师走出校门,到物流企业从事实际工作,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并相应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办法和技术等级晋升办法,调动实践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的基础上,尽可能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请他们既为学生讲课辅导,也为专业教师做培训指导,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构建的,能从各方面、多渠道达到对学生进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沈阳工程学院物流管理系将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为重点,在实践教体系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环境等方面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一条既适应辽宁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又满足物流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发展思路。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自我评价 篇9

我叫***,是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专业09届本科毕业生。

我诚实稳重,乐观大方,积极向上且爱好广泛。我自信,乐观,敢于迎接一切挑战。年轻是我的本钱,拼搏是我的天性,努力是我的责任,我坚信,成功定会成为必然。

物流专业本科生自我鉴定 篇10

一、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的定位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应有自己明确的办学定位。应依据物流岗位群、物流人才社会需求, 同时审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来明确培养目标。本科层次教育应重专业素质、重理论基础、重实践能力, 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并具有物流决策能力的中级物流管理人才, 他们是物流产业的主力军, 应具有设计、开发、企划、应用、调整、均衡最佳物流系统的能力。

民办本科院校的物流专业学生毕业时要参与就业、社会竞争, 主要的竞争者是公办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民办本科院校学生虽然入学分数较低, 但往往心理素质较好, 身体健康状况较好, 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要提高本科物流人才的竞争力, 关键是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专业应用能力较强, 对企业的忠诚度高。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定位为:毕业即能上岗, 中间没有也不应该有一个所谓的过渡期或适应期, 他们应是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能工巧匠, 出校门之时就能运用物流理论并结合实际投入到工作中, 并能得到社会和同行业的认可的具有学科性和物流策划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

1.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

竞争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物流是由商业、物资、储运、运输等众多产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一个社会化服务的整体, 专业性很强。没有行业的理论往往虚无缥缈, 理论教学是学生进入行业的必需途径, 不懂物流理论及专业术语的学生是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物流人才, 更没有应用能力之说。所以基础理论教学是传统而又被众多高校至今乃至以后都在使用的一种培养模式。

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教学手段应进行创新, 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 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根据市场和物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并要随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做动态的调整, 在原有理论体系上, 加入包括商务英语、企业实战、认证教学体系等具有国际化视野、实战及创新机制的复合课程体系。

2. 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已成为应用型大学的共识,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之本, 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物流专业人员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未来物流管理人才必须要突出其综合素质, 具体体现就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以增强学生的未来工作适应能力, 从而有利于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就业岗位脱节的矛盾。

3.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民办本科院校通过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 充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利的。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很长时间都不能独立工作, 原因在于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忽略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导致了大学生缺乏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 学生在校企合作中通过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可了解本专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本专业所涉及领域和岗位有一个感性知识, 可以对物流设施设备及其结构、性能、特点进行更为直观的了解, 加深了对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熟悉物流业务知识,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并能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根据校企合作修订教学计划, 依靠合作单位的信息反馈, 加强岗位职业技能的针对性教学, 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需求, 从而提高就业率和学校的竞争力。

三、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1. 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应合理

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侧重实践教学, 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核心, 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 以拓展横向能力素质来设置课程体系, 不同的专业方向应根据与自身相应的能力模块来选择课程, 加入包括商务英语、企业实战、认证教学体系等具有国际化视野、实战及创新机制的复合课程体系。

2.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物流教学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一是开展多媒体教学, 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料库;进行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各种物流专题讲座、研讨会, 了解最新的物流理论与行业动态;三是通过聘请外籍教师讲授专业课, 同时聘请海外教授办讲座,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四是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提高学生的素质, 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加强物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产业, 作为理论性极强的学科, 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为解决学生实践难的问题, 高校可采取建立诸如“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中心和“电子商务仿真模拟实训中心”等虚拟中心, 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系统仿真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训练、以及电子商务系统操作训练.既可以提高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职业素质。

民办本科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争取企业的支持, 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让学到企业各个部门去实习, 了解各个部门的特点, 熟悉各个层次物流从业人员的情况, 并将课堂知识实践化, 同时完成毕业论文, 为就业建立基础。

4. 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物流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否能真正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际要求, 关键在于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民办高校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物流教师的人才流动更为突出, 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 知名、有实力的物流教师成为各高校争夺的对象。民办高校要对此引起重视, 在学校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增加教师的归属感, 并以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民办高校施教。没有一支稳定、专业的物流教师队伍, 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到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性。要真正从改善应用型大学校内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出发聘任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适应物流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四、物流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

1. 构建内部教学信息反馈体系

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由信息源、信息反馈过程、制度保障等方面构成, 该体系的构建对于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和利用反馈得来的教学信息, 随时调节教学工作, 使教学工作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具有极积的意义。

教学体系的信息源可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方式来获得, 并对各信息源收集到的信息, 分层次、分类别地进行加工处理、分类和汇总, 总结出对培养应用能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对于有利的因素要加以推广;对于不利的因素要进行解决。为了能够收集到准确的教学信息, 切实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制定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和优化高校自身的协调机制, 以确保教学信息反馈体系运行通畅。

2. 构建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

民办本科院校应建立持续、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反馈体系, 对学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 掌握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以此来促进应用能力的培养。

就业跟踪的实现可通过问卷调查、单位调研、回访与互动等方法实现。主要了解毕业生的各种基本信息与素质能力、工作状况、用人单位评价与需求等。通过各种就业跟踪方式搜集到具有广度和深度的信息, 洞悉、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向, 把握就业的前沿信息, 并以此来调整教学计划, 对专业教学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 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应用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贴近生产, 教学实施要具有适应性和前瞻性, 只有这样,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应用型”特色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摘要: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进而会最终影响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教学, 应从合理设置课程、教学手段多样化、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 努力增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 还要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物流教师队伍, 构建物流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和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物流,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反馈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军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 2009 (19) :33-35

[2]张芮.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 2008 (1) :132-134

物流专业本科生自我鉴定 篇11

为了深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以及教育部批准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精神,切实搞好物流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关于试点电大开展物流管理本科开放教育的条件

1.必须树立开放意识。试点电大的主要领导要对开放教育有足够的认识,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意识和足够的投入,能够自觉地与普通高校和其他试点电大密切合作;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应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有正确的认识,按照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要求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从事教学与管理。

2.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首先是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的硬件支持条件,包括视听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和计算机教室、讨论和辅导教室、实验或实习基地等;其次是要有教学管理的软件支持条件,包括一定数量的专职管理人员、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办法、根据中央电大的要求配备教务管理软件、与中央电大及其他试点电大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

3.具备较高水平和相当数量的师资队伍。参加试点的省级电大至少应具有3名以上物流管理或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或从事3年以上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教学、教学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组织和毕业作业指导工作;有一名教师接受过网络和课件开发、多媒体教材建设培训。专职教师应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通过各种途径进修提高,鼓励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修提高,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相当于硕士研究生水平。

4.具有充足的生源。试点电大应对当地生源作详细调查,掌握本专业潜在生源的规模和文化素质。

二、学习者资格

1.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试点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

2.具有国民教育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凭有效毕业证件和成绩单免试验证注册入学,注册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开放教育试点实施办法办理。不招收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生。

三、关于补修课程

为了顺利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与本科开放教育的有机衔接,部分专业的专科毕业生需要补修一定的课程,作为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段的基础性铺垫。

1.补修要求

(1)物流管理类各专业专科毕业生无需补修。

(2)其他各专业的毕业生需补修《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物流学概论》三门课程,作为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段学习的基础。

2.补修的方式

(1)由试点电大组织注册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学习方式可采取自学、收看音像教材、少量面授辅导并结合作业和课堂讨论的形式。考核方式可采取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考查等形式。

(2)所有补修的课程中央电大提供统一的文字教材和其他辅助教学媒体。

(3)补修课程除为学习本科课程打下一个基础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应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

3.补修课程的方法

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集中补,即由试点电大集中一段时间组织统一安排学生补习。二是分散补,即由学生根据物流管理专科教学安排,自行补修,直到补修完规定的课程为止。

4.关于补修课程的教学教务管理执行中央电大“电大教(2005)138号”文件。

5.关于免补课程。补修学生中,凡修过补修课程中任何一门并合格者,只要所修课程的教学要求不低于本方案要求,经试点电大验看成绩单或相应的证件并将证明复印件存档备案,该门课程可免补。

四、免修课程及学分计算和替换

具体办法请参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教学教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五、教学过程监控

1.指导思想。各试点电大应遵循“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高教改革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强化全国电大一盘棋意识,在试点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做好物流管理本科开放教育工作。

2.教学计划(专业规则)。各试点电大应根据中央电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做好实施性教学计划,并送中央电大备案;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协助中央电大收集有关教学计划试用情况的信息,以便为教学计划的改革和完善做准备。

为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议各地电大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将《经济数学基础3》列入省级电大的必修课,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该课程在管理类学生中的教学规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中央电大为了做好物流管理专业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统一确定统设必修课程和部分统设服务课程教学大纲,解决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分工问题。试点电大要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实施方案。

4.多种教学媒体。加强“多种媒体相互配合的以文字教材为主的教材体系”的建设。开放教育要研究多种教学媒体,充分利用面授辅导、电子邮件、电话答疑、双向电视、网上讨论、直播课堂和语音信箱等多种手段为教学服务,完善教学支持服务。

5.教学组织。试点电大的课程负责教师要在注册学生中组建学习小组,以便定期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负责教学答疑、检查并批改作业、组织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活动。

6.考试模式和评价机制。根据物流管理本科开放教育教学计划,凡参加中央电大考试的课程都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两类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及考核方式执行该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成绩由课程辅导教师评定,省级电大审核,中央电大不定期抽查。各试点电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要按时收缴并批改作业,作业批改情况要有详细记录。必修课的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中央电大提供统一命题及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各试点电大应对各门课程的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于成绩异常情况应认真总结分析并及时与中央电大沟通。平时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之间存在一定必然联系,对于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要认真研究。

7.交流总结。中央电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教和巡考、召开教学研讨会等途径,收集反馈信息,研究并解决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实际问题,指导教学工作。

六、教学与研究

1.教学总结。各试点电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要注意收集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期将解答结果、教学中的体会以及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提交中央电大,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中央电大将定期对优秀稿件进行表彰。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1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篇一

我是一名温州大学师范英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现在是一名预备党员,即将于12月份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曾经担任学习委员。在大学四年里,我一直致力于将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地复合型人才。平时,我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刻苦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所修专业成绩优异,我曾参加了学院以及学校党校,多次获得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

本人对英语翻译十分感兴趣,并在温州市首届青年翻译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大学里,我兴趣广泛,不仅参加了英语俱乐部,还参加了学院模特礼仪队,但是这丝毫不形象我的学习,我成绩依然不错。当然我也不只是死读书,我爱好体育,篮球、足球、网球我都很感兴趣,对于欧美文化也怀有浓厚的兴趣。回顾过去的三年多的时间,我感到很充实,很满足。看着家里摆放整齐的荣誉证书,感觉自己的人生是那么的美好,充满回忆。

在生活方面,虽然寝室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一样生活得很融洽,大家都觉得很温馨,很温暖。室友不仅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家人。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我深知四年的大学生活所积淀的只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我会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极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任何挑战,从中吸取经验,不断地丰富自我,提高自我,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篇二

叫xx,来自xx省xx市一个农村家庭。xx年9月份以xx省外语类36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时光荏苒,大学生涯即将画上一个句号。回首往日点滴,或许这个圆圈并非光彩夺目,但是,四年里,每一步脚印都是用心留下的痕迹。

学习上,由于来自西部农村,英语起步较晚,学习基础与同学的确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唯有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四年里,看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一点点缩小,看到自己的付出换来的点点收获,虽然不算骄人,但它们是我努力的最好见证。此外,借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四年时光里,结合自己的兴趣,不论是公选课还是外专业的旁听,从中的收获于我都是无价的财富。甚至在决定自己的毕业去向时,是在这些课上的认识,让我渐渐清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当然,在这上取得的一切,都与老师的悉心教导密不可分。不论是知识吸取,还是人生选择,他们的点拨分析,都是黑暗中的明灯,一直助我前行。

生活上,家庭生活困难,这是在来北京之前已有的认识。我明白,与同学,我不能比;自立,自强,这是家人,更是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于是,克服自卑、胆怯,一份份家教、兼职,换来的是自己每月的生活费保障。更重要的是,内心也在一点点释然。不再为生活的差距而自卑;不再为人际的处理而胆怯。困难来临时,自己可以很坦然地去面对;有苦痛时,擦干眼泪后总能继续往前。我想,这四年,真正让我成长。让我长得足够成熟,足够坚强。

社会工作上,我明白,大学生活里,除了学习,学着做人、做事同样重要。不论是大一学院内的生活部,“白鸽青协”,还是以后的各地支教调研,关注特殊儿童,大会翻译志愿者,从这些工作一步步走过:甘当幕后者,组织协调队伍,尽力去帮助别人,专业知识的应用。是这些工作让我最终能够勇敢选择走向社会。虽然还会有更多更大的磨练、挑战。但是,这里的收获#from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3篇来自学优网http:/// end#决定了我不会选择退缩。

四年时光,说长亦长,说短也短。四年的末尾,在学校里走过时,总能碰到熟识的面孔,见证着我成长的痕迹。但是,也还有很多同学,依然陌生。四年里,自卑不止一次;于是,习惯了将自己包裹,习惯了选择角落的位置,习惯了一个人品尝所有的酸甜苦辣。于不熟悉的同学,可能留下了冷酷无情的印象,或者印象根本太浅。但于我所有的都是成长的痕迹。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篇三

我于xx年十月份开始报名参加济南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到20XX年七月份考完全部课程,在这两年的自考期间,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规定,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礼貌待人。

在专业学习上我踏踏实实,完全地通过自学考过英语专业本科的所有课程,不仅开阔了知识面,也为我顺利通过家乡的教育系统分配考试,成功踏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在生活上,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时间观念也比较强,自考的经历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我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有思想。与同学,与同事关系融洽。在这两年的自考期间,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两年的自学奋斗已经磨练出了我坚强的毅力,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与退缩,有的全是挑战和超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难忘的两年已经过去了,我会珍惜过去,把握现在,以饱满的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看过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的人还看了:

1.英语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3篇

2.本科生毕业的自我鉴定

3.本科毕业生的自我鉴定

4.自我鉴定

5.大学毕业自我鉴定范本

6.本科毕业生个人鉴定

7.2021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

物流专业本科生自我鉴定 篇13

1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培养目标,而是有一个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应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中都有培养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因为学院专业的行业定位不同、地域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特色不同,包括理解的不同,各个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都不近相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培养目标不能反映独立学院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特点截止目前还没有权威的、一致的表述,但是,独立学院与一本、二本院校是有区别的。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照搬一本、二本院校的[2]。培养计划是照搬,当然培养目标也就照搬。简单照搬其它类型院校的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障碍。

1.2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某个层次的需求对接不上,主要表现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二是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当前的需求对接不上,主要表现为专业方向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不能满足行业内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滞后性,学校的培养目标缺乏一定的前瞻性[3]。所以,总是将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也不一定完全正确。

1.3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至少包括“四个体现”:体现物流管理专业特点、体现学生毕业后适合的就业领域、体现本校(专业、方向)特色、体现对专业人才的层次定位[4]。由于受物流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离管理现状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院校虽然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专业和方向,但培养目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专业特点不明确、就业领域不明确、专业方向不明确、层次定位不明确的问题[5]。此外,培养目标的规范和要求(即知识、能力和素质)模糊不清,更是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

1.4 培养目标与上下层目标脱节

培养目标是以教育目的为指针,具体反映和落实在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上。培养目标与上下层目标脱节,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脱节。在理论层面是指在制订培养计划过程中,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脱节,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脱节,上下目标不能有机统一,相互照应。在实践层面是指虽然有了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清楚、不了解、不执行总的培养目标,使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这个问题在独立学院非常普遍。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够用但不会用,实践动手能力不足更谈不上强[6]。

2培养目标的理论梳理

对于怎样确定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还是要掌握与培养目标相关的基本理论。在此,主要要弄清培养目标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基本要素。

2.1 培养目标的概念及功能

培养目标也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规定的应该达到的、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要求[7]。它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8]。它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对象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把人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的一种预期和规定。它具有三大功能:定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有时培养目标也表述为教育目标,它包括三个部分,即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有区别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2 培养目标层次结构的构建

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与要求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培养方向即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准备从事的职业和职业类别。使用规格指的是同一专业中不同类型人才的差别,它是社会对人才要求在类型上多样化的反映,如物流类人才的使用规格可分为物流工程人才、物流经济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3种类型,当然还有其它分法。规格的划分和确定,应将社会用人部门的要求同科学技术的门类划分结合起来考虑。规范与要求则是在一定的培养方向和使用规格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9],如图1所示。

2.3 培养目标基本要素分析

知识、能力、素质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系统中的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的逻辑关系构成了培养目标结构的核心内容。在知识、能力、素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知识要素是基础性要素,它从根本上影响着能力要素和素质要素。知识结构不同,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也将会不同。能力要素是核心要素。从教育的角度看,能力是知识追求的目标。从本科教育的角度看,能力主要包括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既包括身体素质,又包括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它包含着德、智、体、美的内涵,但又不是它们的全部。从要素间的逻辑关系看,它与知识要素的逻辑关系相对比较清楚,但与能力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就显得有点模糊。素质并不是能力的逻辑结果,也不是能力的原因。有的素质内涵本身往往就是一种具体的能力或能力的表现形式。因此,能力要素和素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交叉关系,它们都以知识要素为基础,是知识要素之上的两个平行要素[8]。如图2所示。

3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

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考虑外在与内在两个方面的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培养的承担主体(即学校)和培养的服务对象(即学生、社会行业)。内在因素包括培养目标的结构和要素。因此,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重点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体现独立学院的基本特点

目前,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业界基本形成共识,那就是高职高专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物流操作岗位相对应;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物流职业群相对应;重点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物流理论研究或高级物流战略规划。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高职院校相比,其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区别于研究型高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10]。

目前,国内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及方向的院校高达200多所,各个院校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不一样,所在地域不同,主要服务区域也有所不同,因此,各个院校的各个专业在不同时期的培养目标也应体现各个院校的特色和优势。

3.2 体现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的快速崛起,社会各行各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广泛。从工商企业到咨询公司,再到政府机关及各类科研机构,不同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机关更青睐管理型的高级人才,科研机构需要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物流人才,工商企业则需要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双方面的人才,作为咨询公司则更青睐物流经济方面的人才[11]。目前,国内本科教育最少为4年,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4年里,可能发生人才知识结构的前后需求的变化。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制订过程中,在基于当前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要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的同时,要对社会的人才需求作出合理的预测,使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适时调整培养目标。

3.3 体现物流人才的层次与类型

人才的层次与类型包括教育层次与类型、专业方向的层次与类型和就业岗位的层次与类型三个方面。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人才的教育层次与类型是本科层次,专业方向的层次与类型是有别于物流工程和物流经济的物流管理层次与类型,就业岗位的层次和类型包括专门化方向的几大类别,如表1所示。

3.4 体现物流管理活动范围的特点

物流管理的内涵及外延决定了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泛,这里借助于图3从三个维度加以说明。

从活动范围上看,物流不仅是流通过程的一部分,也是制造过程的一部分,是整个制造、流通、消费组成的供应链中的一部分。物流管理的活动范围可以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间的物流系统,还可以是供应链的物流系统。从活动内容上看,物流管理内容广泛,其中服务对象管理包括客户管理、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售后服务等;功能活动管理包括包装、运输、仓储、配送、库存以及逆向物流活动的管理;基本要素管理主要是对物流活动中的人力、设备、技术、成本、信息等的管理。从活动层次上看,物流管理包括三个层次,其中战略层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确定物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战略定位,并对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服务内容及物流资源的获得等问题作出整体规划(如物流系统规划与开发);管理层主要是确定物流活动的流程、物流组织方式、作业手段以及作业要求;作业层主要是物流流程中的各项具体作业。

由此可见,相对于许多其他专业而言,物流管理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及层面繁多,这也为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带来一定难度。从所调查学校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尽管语言表述不一,但大多数涉及上述三个维度[6]。

3.5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在培养目标中,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必须是一致的。那么,不同使用规格的人才的规范与要求是什么呢?要得到这方面的准确信息,就必须进行“任务分析”。所谓“任务分析”,就是选择一批某种使用规格的成才者作为“样板”,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其正常工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其顺利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作为培养该类人才的规范与要求[9]。其中,三个方面以能力为中心,在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专业人才的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除了“任务分析”外,各个独立学院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定位应该选择交叉定位策略,以市场为导向,扬长避短,形成各自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物流学科是一个集经济理论、产业经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多学科领域知识的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并且物流管理专业与许多管理类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这就要求培养目标对于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描述既要高度概括、重点突出,又要鲜明反应物流管理的专业特征、培养方向和使用规格[5]。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方向,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更独特、鲜明。在此基础上,将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有机结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通过课程目标逐一实现培养目标各个基本要素的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4结束语

通过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分析及理论梳理,为培养目标定位和再定位的方法和思路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不同类型院校、不同专业层次和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除了需要理论和方法作支撑外,还需要全面、系统、动态地考虑本专业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培养目标不可能是千篇一律和一成不变的。因此,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未来的研究主要是对不同的独立学院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调查、收集、统计、解析,最后着手对具体院校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再定位的建议方案。

参考文献

[1]邓传德,孙超,李进才.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4):86-87.

[2]宋志刚.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目标定位分析[J].科教导刊,2010,(1):1-2.

[3]李莉,朱向宇.论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及培养[J].物流技术,2009,(28):58-61.

[4]裴丽杰.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26-127.

[5]甘红云.关于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139-140.

[6]唐丽敏,唐磊,孙家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J].航海教育研究,2009,(1):62-63.

[7]席梅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培养目标特点与意义分析[J].科学教育,2006,(12):64-65.

[8]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4,(6):4-17.

[9]王伟廉.专业培养目标是怎样转变为课程的[J].高等教育研究,1989,(37):74-77.

[10]燕珍,邓小瑜,蔡晓丽.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物流科技,2011,(4):28-30.

上一篇:好一杯菊花茶作文下一篇:作文素材分道扬镳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