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小能手五年级作文(共20篇)
我个子矮矮的、胖乎乎的,跑步跑不过别人,扔铅球没力量,参加什么呢?就报名参加了跳绳比赛。跳绳比赛就是比赛一分钟时间谁跳得多谁就赢。我平时跳得很慢,而且跳不了几个就断了,大家对我的跳绳成绩都不满意。
可是既然是学校的活动,就应该积极参加,有句话不是说重在参与吗?还有一段时间,我每天一有功夫就开始练习。
运动会开始那天,我十分紧张,别人在参加比赛那么激烈,我心里像有只兔子在乱跳。
跳绳比赛开始了,“现在姚卓含同学上场――”,听到喇叭里的宣布声,我的腿都软了,想起平时体育课上跳绳的落后,情绪十分低落。
“预备、开始――”体育老师一边计时一边发命令。我没办法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两手紧抓跳绳把,迅速挥动起来。想到不能给班级丢脸,我的腰挺得很直,只用脚尖跳,跳的跳着,自己都数不过来,大概好像,一口气跳了100多个吧。
同学们欢呼起来,使劲喊“姚卓含加油,不要停,不要停――”。
“停!146个!”体育老师大声宣布了成绩。我喜出望外,想不到自己能有这么好的成绩,获得了三年级第一名,是全班成绩最好的。
同学们问我:“姚卓含,你怎么突然跳得这么快了?”
我说:“首先,要勤学苦练,还要有信心哦。”
在备《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课时, 我认为, 对于小学生应该用形象说话, 创设情境, 提供范文, 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有所依, 这样才能使其获得良好的作文心理机制, 锻炼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我提出以《生活中的小镜头》为题, 指导学生习作。先复习课文的表达特点, 再引导学生自行观察生活中的小镜头, 并记录下来。
我上作文课, 向来注重范文。《海上日出》和《夕阳醉了》在过去就用过多次, 效果很好, 但只有写景的范例, 总嫌单薄。于是我又找到《黑面条》和周作人的文言日记。四篇范文, 篇幅虽小, 但信息量极大, 很适合教学之用。
上课前, 我在校园中拍摄了一些学生活动、学习、用餐的情景, 以及校园环境、校内后勤人员为师生服务的照片。特别是后勤人员的照片, 是学生从未关注过的。这些照片在学生动笔之前出示给他们看, 对于一时找不到合适材料的学生将是重要的帮助。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作文课。 (板书:生活中的小镜头。学生自发轻读。)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课文是从三个角度来描写的。一开始是一个远镜头, 写大家刚刚走进图书馆, 所以作者只看到了别人的头和脚。随后, 镜头渐渐推近, 作者看到了别人的手, 看到了别人的眼神。最后, 镜头再次推近, 拍到具体的四个人, 男女老少都有。透过这些小镜头, 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许多人都很喜欢看书, 不管男女老少。
生:读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都十分热爱读书。
师:很好。
生:因为人们爱读书, 所以图书馆成了城市里最受欢迎的地方。
师:是啊。
生:人们在读书的过程中, 有自己的体验。有时候, 还会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词句。
师:大家的这些感受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看到一个词———“顾不得”, 女青年顾不得整理她那散乱的长发, 说明她完全沉浸在阅读里面了。
师:你抓住了一个词谈感受。
生:我觉得书对人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因为有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看得虽很吃力却很专注。还有前面那个老人, 书读得很费力, 但仍舍不得把书放下。
师:刚才你说到了一个词语叫专注 (板书:神态) , 它非常好地反映出当时那些渴求知识的人们的神情。
生:那个老人虽然十分吃力地看书, 但他很高兴。尽管年纪很大了, 但他也想再学一点新的东西。
生:第二自然段中说各种各样的人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我从“争先恐后”这个词感受到人们迫切地想到图书馆里读书。
师:涌进 (板书:动作) , 是一个动词。从这个词中, 你感受到人们渴求知识的样子。
生:课文里说一个女青年拿着书极温柔地抚摸着, 就像抚摸孩子光滑的脸蛋。这很可爱, 把书当成一个小孩了。 (板书:想象) 还有,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就是说她好像觉得图书馆里的空气很清新似的, 我觉得她不止闻到了空气, 还闻到了书香。
师:你说得真好。
生:那个留披肩发的姑娘, 不停地甩头发, 这个“甩”字写出这个姑娘因为读书入迷连头发乱了都不去整理的样子。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想象把一个个小镜头写清楚了。小镜头, 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场景。接下来, 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讲义上的《海上日出》和《夕阳醉了》。
(生自由轻声读)
师:请比较这两段话, 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日出的时候, 太阳红得很刺眼, 甚至让人眼睛发痛。日落的时候, 太阳却宛如一位佳人绯红的面庞, 让作者长长舒了一口气。
师:你发现两篇文章的写作题材是相似的。
生:两篇文章里都有作者的想象。第一篇, 作者想象太阳是很努力地往上升, 他觉得那个太阳似乎很累。第二篇, 作者觉得太阳像一个醉汉, 脸红红的。
师:都写到了想象, 它们在写法上是相同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从巴金的《海上日出》中节选出来的。第二篇《夕阳醉了》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写的, 是她读了巴金的《海上日出》以后写的。大家还能从这两段话里发现什么?
生:写太阳下山的时候, 作者说地平线上只剩下太阳的一小块脸了。而写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作者也写了太阳露出了一小块脸。
师:这就说明两篇文章中的句子也是差不多的。
生:有些词语也用得差不多。
师:是啊。因为这是那个五年级同学读了巴金的文章之后的一次仿写。仿写可以从句子、题材、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仿写和自己写都是我们写生活中的小镜头可以使用的好方法。当然, 自己写的时候, 内容还可以更多。不仅仅是动作、神态, 还有其他, 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看了《海上日出》《夕阳醉了》这两小段话之后, 你再和课文里的那四个小镜头做一次比较,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日出和日落都是景色, 小镜头是写人的。
师:是的, 如果我们要去观察生活中的小镜头, 视角可以放宽些, 景物、人物都可以。
生:我发现日出日落是按时间变化顺序写的, 小镜头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师:因为写的内容不同, 所以写作顺序也就不一样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三和第四篇文章。
(生轻声朗读)
师:这两篇文章都是写吃的, 一篇是浅显的文言文, 一篇是白话文。文言日记, 也是一个小学生写的。不过, 是一个一百多年前的小学生。我们一起来读, 我读一句, 请同学们跟读一句。
(师领读, 生跟读。)
师:现在完整地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有看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想问“天色蔚蓝可玩”, 是什么意思?
师:你一下子就找到了这篇日记中最难的地方。谁能够解释?
生:我觉得是天气很好, 可以出去游玩。
师:还有其他解释吗?
生:我觉得是说天空中的景色很有意思。
师:你不认为是可以出去玩, 而是说它很美, 是吗?恭喜你, 答对了。 (生笑) 来, 握握手,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可玩”, 不是可以出去玩, 而是指天空很美, 值得玩味。
生:“形如撑鱼, 背青色, 长约一尺, 味似勒鱼, 细骨皆作入字形”, “入字形”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 鱼骨像“入”字一样。
生:“每尾二十余文”的“文”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古代人们用的钱。
师:“文”是古代的货币单位, 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元、角、分”。
生:什么叫“食莴苣笋”?
生:就是吃莴苣。
师:感谢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 你们帮助大家读懂了这篇文言日记。两篇文章, 一长一短, 都是写吃的。你喜欢哪一篇?告诉我原因。
生:我喜欢白话文。因为我觉得它描写得非常具体。文言文不是很具体。
生:我也喜欢白话文, 因为它写得比较生动, 介绍得很清晰。
生:我也喜欢白话文, 我感觉它的动作描写很到位, 把那个人吃面的动作都描写出来了, 而文言文却写得很简单。
师:你把文章具体在哪里都告诉我们了。
生:我喜欢文言文, 因为它用简洁的语言把食物的样子描绘出来了。
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这条鱼的?
生:从产地、价钱、样子、味道、骨头形状、长度、颜色这些方面来说的。
师:同学们, 文言日记中, 作者用三十三个字从七个方面把一条鱼介绍清楚了。这就是文言文的力量。我也喜欢文言日记。
生:我觉得两篇文章是各有千秋的。白话文用很多形容词把那个卖烟老汉的孙子吃东西时那种津津有味的样子给描写出来了;而古文用简洁的语言把食物介绍得很清楚。
生:白话文写得十分幽默。但我认为文言文比白话文写得更好, 因为它是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描写的。
师:不管语句是长还是短, 只要写出特点, 就是好的, 就能吸引读者。 (课件出示课前拍摄的校园照片)
师:接下来, 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 写一个你所记得的生活中的小镜头。这个小镜头可以是景物, 也可以是人物;可以是教室里的, 也可以是走廊里的, 还可以是操场上的;可以是老师, 也可以是同学;可以是今天早上我们在家里看到的, 也可以是你在上学路上看到的。
(生开始习作练习, 师巡回观察。)
(请生交流习作)
生:马路边的早晨是十分忙碌的。马路边停着各种各样的小汽车, 孩子们背着书包从车上下来, 匆忙跑向学校。校门口的义工家长, 一边用袖子擦头上的汗, 一边提醒小朋友过马路要小心。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手拉着手一起向前走。马路上的交警叔叔要求过往车辆让小朋友先行。
师:你观察到的是每天早晨发生在学校旁边的小镜头。写了动作和神情, 家长义工在擦汗, 交警叔叔在维持秩序。写得很好。
生:下课了, 同学们都跑到操场开始运动。瞧那两个人, 她们正在对踢毽子。一个人掂了掂手里的毽子, 随手一抛, 奋力一踢, 毽子便飞向了对方。对方看准了毽子, 用手一抓, 可惜她没抓到。毽子高高地飞过她的头顶, 落在了很远的地方。
师:我们一边听, 一边就好像看到了这个场面。这就是你的成功。
生:在马路边,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双手抓着一根铁棍, 使劲儿踢腿, 锻炼身体。她头发花白, 口袋中装着老花镜, 脸上带着微笑, 看着我们上学。
师:这个老太太, 我昨天也看到了。你观察得非常仔细。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练习写生活中的小镜头, 小镜头就是生活当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场景。我们为什么要写小镜头呢?
生:写这些小镜头, 可以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
生:写小镜头不像写作文那么累, 而且可以为写作文积累很多的材料。
一、多观察,多比较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
家长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累,这就是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
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顺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因此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较为常见的草莓时,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因此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致、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与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能从中得到提高。
如何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中,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____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二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與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息: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所以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搞好作文训练,就必须抓住生活这个“泉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事、物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
(作者单位 山东省微山县马坡镇石里小学)
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位小能手,她的名字叫汪暮雪,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用“身轻如燕,健步如飞”这词来形容她,是再恰当不过了!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叫她小能手,就听我一一道来吧。
她个子偏高,皮肤雪白雪白的,眼睛水汪汪的,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十分有学问,当她笑起来时就能露出一对洁白的`牙齿。她有个非常让我羡慕不已的特长,只要是有关跳绳的,她都十分熟练,不论是单摇,还是双摇,八字跳……她样样精通。
就拿这次跳绳比赛来说吧,当比赛开始时,只见汪暮雪越跳越快,绳子被甩得上下翻飞,脚底就像是安了两个弹簧,快速地跳起又落下,轻盈地像头小鹿似的。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一二,加油!”最后十秒时,她脸都涨红了,当裁判喊停时,我看到她的成绩目瞪口呆,竟然跳了200多个。真是让我惊叹不已。
汪暮雪不但跳绳好,上课也爱积极发言,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她还会象棋,五子棋,在我们班可谓是数一数十的“棋圣”哦!真是一位琴棋书画都能来的厉害角色。
哥哥的房间里全都是书,他最爱的就是书。我想进他房间里玩玩他都会说:“你不能进,你会把我的书弄坏的。”我问他要书看,他会说:“等着,我给你找,记着看完了还我,不许弄坏了”。
一个星期六,我起来很晚,我看见哥哥不在餐厅里吃饭,而在他房间里看书,看得津津有味。我们叫他出来吃饭,他一点都没有听见,还在看书。等我们吃完了把桌子都收拾好了,哥哥才出来一看饭都吃完了说了一句饭吃完了我看书去了。他看书看的连饭也忘吃了。
一天晚上,我已经去睡觉了,他还在看书。妈妈去叫他睡觉。我只听见他说知道了,我就睡着了。半夜我起来上厕所一看哥哥那屋里的灯还亮着,我扒门缝一看哥哥还在看书。他真是爱看书。
看,公园里菊花盛开了!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一朵,一簇簇,迎着西风,披着霜,争美,香,香。这些艳菊花,白如雪,粉如霞,红如火,竞相开放,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簇在一起,像几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些像女孩的卷发,有些像爷爷的拐杖,有些像龙的爪子,有些像喷泉。也有孤独而零星的花朵,仿佛在玩捉迷藏.真的不一样!
爷爷还在我家大露台上种菊花。看着美丽的菊花,我还缠着爷爷教我怎么种菊花。爷爷说:“菊花喜欢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通风透气好的沙壤土。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和肥料的要求是不同的。花农有这样一句谚语:‘少怕淹,老怕早,芽一形成,便是大腹便便之人。’"
菊花不仅赏心悦目,还有很多用处!妈妈经常用菊花泡茶。我听老师说菊花有很多特殊用途。菊花火锅,菊花火锅清香爽口,特别好吃,如。菊花枕,每年中秋,采集大而丰满的菊花,晒干后放入枕中。菊花枕清香扑鼻,既能帮助人入睡,又能使人清醒后不再沉睡。菊花洗眼可以明目,菊花泡脚对眼疾很有效。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课标》) 的理念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 (与健康) 必学内容教书用书》 (以下简称《教师用书》) 要求, 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 充分关注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确定耐力跑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并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有效策略。整节课始终围绕少先队队旗这一教具, 在音乐节奏的伴奏下, 让学生跟着音乐掌握跑的节奏, 既提高了学生的耐久跑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在练习中重视学生的探究与创新,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耐力跑是《教师用书》必学内容五年级上册跑教学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通过改编传统的耐力跑练习手段,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并渗透数学、音乐等学科的知识来转移学生耐力练习时的注意力, 提高其学习的兴奋度, 减轻身心的疲劳感。
通过小组的互助合作学习, 设计口号、队名或者标志, 突出团队意识, 特别在评价上更要突出团队精神, 在集体团队力量的激励下, 完成耐力跑的任务。本课趣味耐力跑充分发挥教具—少先队队旗的功效, 特色鲜明、操作性强。
通过自由慢跑、叫号赛跑、直线跑、曲线跑、绕圈跑、往返跑、“数字”跑、图形跑等多种形式, 对发展学生耐力速度具有重要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小学生, 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 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 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刺激, 而且在性别、遗传因素等各方面的差异较大, 且单一的运动形式和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
四、课的流程
课的开始阶段 (课堂常规) →课的准备阶段 (自由慢跑、体会摆臂、跑得轻松自然、有节奏, 游戏:叫号赛跑) →耐力跑学习阶段 (体会呼吸节奏) →耐力跑提高阶段 (在《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伴奏下跑数字、在运动员进行曲伴奏下跑图形) →耐力跑拓展阶段 (游戏:队旗永不倒) →放松小结 (在《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伴奏下愉悦身心) 。
对耐力跑教学的试教感受和点评
笔者按照原教学设计不加改动进行授课, 感觉到这个教学设计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欲望, 也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练习兴趣, 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针对教学设计及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感受进行简单说明。
一、教学后的感受
本教案是水平三 (五年级) 《耐力跑》教学, 教案针对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的流程进行论述与分析, 并按照四段式撰写教案, 教案中主要教学过程是由基本部分中的“叫号赛跑”、“体会呼吸节奏的跑”、“跑数字”、“跑图形”和“队旗永不倒”5个环节构成, 这些形式的跑的连续运用, 极大地激发、维持与提升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与兴奋性;文中设计的图形跑、跑数字在小场地内就可以完成, 解决了小场地练习耐力跑的困难。但按照原文作者的设计, 教学后虽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明显出现运动量较小、需要讲解的地方较多、练习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现象。
二、教学后对教学设计的理解 (按照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1.开始部分中的时间安排4min, 进行常规与安全教育的说明, 没有让学生动起来的安排, 笔者上课时只用1′30″, 因此, 在这个环节安排4min的时间过长。
2.准备部分中利用篮球场地线进行自由慢跑, 合理利用场地现有资源练习, 保证学生的跑有一定的方向与目标, 在教师指导栏中针对自由慢跑有专门的说明, 即用“顺口溜”口号激励鼓舞提示学生, 笔者上课中不知道具体的“顺口溜”是什么, 如果在教案中明确给出来则更好;在学生活动一栏中有“与教师互动喊口令”也存在和“顺口溜”同样的问题。
3.游戏“叫号赛跑”安排在耐力跑前面较好, 先用游戏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 并且游戏是学生都熟悉和做过的, 简单易懂;按照教案中的安排1min, 笔者清楚这1min是每名学生的练习时间, 但没有明确标明在1min时间内可以练习几次。
4.在耐力跑教学环节中, 先进行“体会呼吸节奏”的练习, 再进行“跑数字”、“跑图形”的练习, 从时间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笔者上课时让每名学生练习一次, 每次分别持续2min、3min、2min。这里出现的问题是“跑数字”时数字的大小、每个数字的大概距离是多少没有明确说明, 建议给出每个数字跑完大概有多少米的距离, 便于操作。而且笔者上完课感觉这个阶段的三个内容可以合并为两个内容完成, 将第一个内容“体会呼吸节奏”的跑融汇在“跑数字”和“跑图形”当中, 让技术与运用相结合, 这样的练习效果会更好, 而且减少一次讲解、示范、点评的时间, 将这些时间运用到学生的练习中, 能进一步提高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
三、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后的整体感受
1.运用多种形式的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学中学生对“跑数字”十分喜欢, 第一个班级的课为了完成原教学设计的安排, 没有让学生尽兴地“跑数字”, 课后学生直言“跑数字”比“跑图形”有趣, 变化多样, 并建议不按照0~9的顺序跑动, 可按照每组排头自由跑动。第2节课, 笔者改变了教学设计, 删除“跑图形”采纳上一节课学生的建议, 每组利用自制“皮垫”规划出一块场地, 学生在这个场地内由组长带领进行绕“数字”跑动, 效果较好。
2.教案的出发点是利用“队旗”作为教具, 结合音乐并让学生合作设计口号、队名, 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教材变得生动有意思,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形成“乐学、勤思、多动”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但在教案中并没有明确地说明“队旗”在各个环节和不同练习形式中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仅仅在最后一个游戏“队旗永不倒”中有明确说明。建议在不同形式的跑的练习中加以说明。
3.教案中呈现了“自由慢跑、叫号赛跑、体会呼吸节奏跑、跑数字、跑图形、队旗永不倒”六种跑的形式, 这些形式都能较好地吸引学生, 跟着教师的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在利用作者的原创上课中发现, 过多的练习形式的运用, 无法凸显最有价值的练习形式, 也无法体现出重点方法。
4.此教学设计过程清晰, 每种练习形式也都相对独立, 但这些练习形式之间的衔接语言、鼓励的顺口溜、教学设计中谈到的队旗的利用、组织的形式、场地的布置等没有明确地说明, 让上课者很难把握作者的设计初衷。
以上是个人对教案设计和上课后的肤浅感受, 仅供参考。
试教教师:“学体”名师专家库成员王兴发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意犹未尽团队跑, 寒冬料峭添欢乐
吴老师的五年级耐久跑 (第三课次) 很容易上手,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也不需要器材。笔者在对这篇教案进行试教时, 感受到本教案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草根”教案, 很接地气, 体育教师拿来就可以借用。
从热身的简便易行开始, 通过“叫号赛跑”游戏, 提高学生课堂的兴奋性、注意力, 为随后进行的耐久跑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口令指挥学生两步一吸气, 两步一呼气, 学生的体验是夸张且富有生机的, 欢乐跑也因此随之而来了。在《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的伴奏下, 大部分团队在进行阿拉伯数字跑时跑得很形象, 效果较好;但有部分团队不是靠速度完成任务, 而是靠投机取巧完成的。针对这部分学生, 笔者认为加强思想教育就很有必要性了, 除了针对队员的教育, 更要引导小组长负起责任, 确保学生在耐力练习时, 能提高自己的耐力素质和思想水平, 从而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
为跑出极点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 体育教师需要一定的技巧。接下来, 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进行各种图形跑时,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 认真、扎实地使用学到的克服极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的练习乐此不疲, 整个教学秩序井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这样被吴叶青老师的设计所涵盖。在“队旗永不倒”游戏中, 每位学生的积极意识、尊重意识得到有效地强化和培养。最后的放松环节, 欢快有趣, 达到放松的目的。
对吴老师提到的分层教学困惑, 笔者在实践中没有体验到, 原因是学生练习的量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分层教学的需要不够明显, 究其原因是课堂借班上课和学生的配合不够, 密度和强度还没有达到分层次的要求。课后, 组内教师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认为分层教学很有必要, 而且也很容易安排分层教学, 将队旗跑得好的团队队旗贴星, 星越多, 代表这个队耐力素质越强。学生可以自荐, 教师可以给跑得轻松的队员贴星, 自动升级到相应的队旗队伍中去。组内教师们还建议增加走跑交替环节和音乐, 便于贴星和克服极点, 也是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更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一种保护。
基于吴老师的设计、反思与笔者的课堂实践、课后研讨, 对吴老师的课做了适当调整, 在自由慢跑之前增加了“找朋友”的游戏, 这样过渡到团队跑更自然有趣。为了学生的安全和跑时的有效性, 建议利用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场地进行教学。“队旗永不倒”的游戏中, 队旗可以作为一个“接力棒”, 方法为一名学生将接力棒立于地上不动, 下一名学生跑来握住, 依次进行, 目的是训练学生对队旗的敬仰和对规则的遵守。
教学中的最后环节, 吴老师运用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 教师示范放松, 可能是因为没有现场看到教师的放松舞蹈, 所以有些质疑放松的效果。同时, 认为此音乐不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 觉得稍显幼稚。因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放松环节更换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中的藏族锅庄舞, 学生放松时特别欢快, 气氛很轻松。
试教教师:“学体”名师专家库成员陈明建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 )有河,亭( )有井,路( )有溪。石( )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 )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成缕缕的丝,□在河底,□在岸边,□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成一条条大飘带,□亭□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水去观赏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根据原文填空。
⑴晋祠的总体特征是 。
⑵晋祠的水,从 、 、 、 多方面给人以美感。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3.选择方位名词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中、间、下、边)
4.选择一组恰当的动词填在方框内。
A、铺、合、拉、织、穿、绕、挂
午后,我正在骑着自行车,由于太无聊了,我停下自行车,决定去我小时候不敢去的地方做一次冒险。
那是两面墙之间,很窄,但刚好容得下我。我从那里走了出去,走到了一个小坑,周围没有一个人影,宁静得听不见任何声音;不经意就会碰到蜘蛛网,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坑里。突然间,我的脚下的一丛草堆冒出了一个小黑点,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小甲虫!他移动得非常慢,“会不会是刚睡完午觉啊?”我好奇地想着。这时,他在我的脚下停了下来,像是在说:“这是谁啊?好高大!”这只小甲虫真是个懒鬼!见我不让开它,竟懒得绕道而行,而是回到了草堆里。
一会儿,又跑出来一只小甲虫,不过和刚才那只不一样。这只小甲虫是绿色的,还带一些小黑斑,比刚才那只大得多,应该是个甲虫妈妈吧。“嗡嗡嗡……”想着想着,我听见了一首美妙的乐曲——是小甲虫的.亲戚:蜜蜂哥哥。蜜蜂哥哥是个歌星,他一来,许多小虫子都爬到他的身边,蜜蜂哥哥开始唱歌了:“嗡嗡嗡……嗡嗡嗡……”小虫子们都一动不动地欣赏着他优美的声音。
天渐渐暗了下来,蜜蜂哥哥飞走了,虫子村民们也回到了草堆里,我从陶醉中惊醒,看了看快落山的太阳,我意识到——马上就要吃晚饭了!
我家养了一只小乌龟,它有四条短短的腿,长着锋利的小爪子,背上驮着一个坚硬的“房子”,爬起来慢吞吞的。
小乌龟可乖巧了!你给它吃什么,它就吃什么,从来不挑食。有一次,我在它前面放了一小块肥肉渣子,它好像不知道这是美食,反而被吓得缩回了头,过了一会儿它看了看周围没动静,便伸出了头,再看看是什么东西。慢慢地,它胆子大了起来,对着肉渣子猛地一口,然后叼着肉渣子躲到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吃了起来。
乌龟还会吃虾呢。有一次妈妈买了许多虾回来,在妈妈剪虾时,我从篮子里拿了几个已经剥了壳的虾放在小乌龟面前,它闻了闻,就叼到水池的角落里拼命地吞了起来,实在吞不下去,就用爪子按住虾尾,咬紧虾肉往上拽。当它吃完一块虾肉时,那得意劲就别提了。 每天放学,我都和它玩一会儿,逗一会儿。久而久之,它成了我的好朋友。
题目设计:李钰
麻雀唧唧喳喳,遇事爱发表评论,有什么法儿?它历来如此。
这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点儿,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好奇地飞近问道:“你是什么?”
“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
“冒出来?唧喳喳。”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我屙一兜屎就可以盖上你。识趣点,乖乖儿地躺着吧!”
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还从花蕊里钻进钻出。
“咦,这是干什么?”
“我想采集花蜜,和大伙酿成一缸子蜜糖……”
“喳喳,唧!小鸭子想生大鹅蛋哩!”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有眼前烂漫的春光,你何不趁机逛一逛、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儿?”
它评论一番以后,又快快活活地飞走了。飞着飞着,快靠近屋檐的时候,猛地看见一个灰团儿从鸽子笼边掉了下去。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麻雀扑下去急问。
“我想飞上蓝天。”一只羽毛没长满的小鸽子回答,“哎,没想到……”
“唧,喳喳,唧唧唧!”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傻小子,慢慢地走着玩好了,喳喳,想飞上蓝天?幸亏没有把屁股摔成两半儿,快死了这条心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它见到了什么?
“唧喳喳,这难道是事实?”麻雀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嚷道。“你们莫不是在玩什么魔术,用来戏弄我这老实巴交的麻雀吧?”
阅读提示
本文先写了麻雀讥笑竹笋冒出地面、蜜蜂采蜜、小鸽子学飞,又写了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麻雀看到竹笋、蜜蜂、小鸽子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文章告诉我们:自认为了不起、看不起任何人、只会讥笑别人是不对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读后实践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戏弄:
3、文中的“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中“滚”字用得恰到好处。你怎么看?写出理由。
4、能正确概括文中的麻雀特点的一项是()。
A遇事爱发表议论,喜欢指责别人。
B老实巴交,经常受人欺负。
C自认为了不起,看不起任何人,只会讥笑别人。
阅读建议
一、典型失分题折射目标意识的缺失
1. 单元教学缺乏整体意识。▲题例
例1:对比着读读下面两段介绍松鼠的话, 比较两个片段在介绍内容、说明方法与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片段一:松鼠亦称灰鼠, 哺乳动物的一种。体长20~28cm, 尾蓬松, 长16~24cm。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 腹面白色。生活在松林中, 有的种类毛皮珍贵。
片段二: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乖巧、驯良, 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 眼睛闪闪发光,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 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 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 一直翘到头上, 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答题情况分析
抽样班级的平均得分率为65%, 可以想见教师平时教学中单元整组意识的缺乏。五上年级第三组共四篇课文, 其中《松鼠》这篇略读课文是文艺性说明文, 采用的是描写性的说明方法。提示语告诉我们, 《松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教学中教师若能站在单元整组教学的高度,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比较几篇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这道题得分率不可能这么低。此外, 这一题例也反映出我们的阅读教学缺乏文体意识, 往往把资讯性文章也当成文学性文章来上, 尤其是像《松鼠》这样的文艺性说明文。
2. 阅读体会“泛泛而谈”。▲题例
例2:摘录文中一个带给你启示的句子, 并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 谈谈你的体会。
▲答题情况分析
抽样班级学生所写的体会, 都是就句论句, 没能联系文章内容, 也没能联系生活, 显得空洞、单薄。从中可以反映出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体会的引导与要求存在着泛泛而谈, 不求实质性内容的弊端。
3. 单元习作“形散神离”。▲题例
例3:成长中的记忆
提示:刚刚过去的2008年, 在我们身边, 在中华大地上, 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也许, 有那么一件事, 给你比较大的启发, 让你一下子长大了不少。回忆一下, 把这件事写下来吧。内容要具体, 感情要真实, 语句通顺, 不写错别字, 字数在400以上。
▲答题情况分析
这个作文题, 尽管似曾相识, 但学生的现场作文还是存在以下问题:审题没有抓住“长大”这一题眼, 选择了普通的玩耍、嬉戏等事情, 造成偏题;叙述事情不具体, 语言表达索然无味, 不通顺;套作现象依然存在。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是教师对于新教材单元作文的呈现形式与编排意图把握不准。二是教材中的每次习作, 讲评、修改不够到位, 只写不改或者少改, 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原地踏步, 不能循序渐进地从每次习作中得到提高。
二、把握教学目标必须“三观并重”
目标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意发挥, 学生学习低效甚至无效。那么该如何把握教学目标呢?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 教师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去把握教学目标。
1. 宏观把握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所述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是编写各年级教材的依据, 把握目标首先要认真解读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比较课程总目标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分解在各个学段当中的。比如, 各种文体阅读的能力与方法, 对第一、二、三学段《课标》的阅读, 我们会发现:不同学段, 适合阅读的文体有别;同一文体, 在不同的学段, 阅读要求也有别。
再比如句子的阅读, 《课标》要求第一、二、三学段从“了解”到“理解”到“推想”, 逐步提升, 并且越来越强调个体阅读、生活积累与体验的过程。前文例2题, 学生谈体会空泛现象就与教师没有把握第三学段句子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直接相关。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联系相似文章的阅读等方法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学生对于重点词句含义的体会与表达自然也不能做到具体化。
2. 中观把握学段目标在各册教材中的呈现。
一个学段有两个年级、四个学期, 学段目标是怎样在各册教材中呈现的呢?从呈现方式上来说, 有明、暗两线, 明线指“单元导语”中的第二自然段以及“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栏目, 暗线指课后练习;从目标的承接性和发展性来说, 有一以贯之的, 也有循序渐进的。
细读、比较、分析学段目标在九到十二册教材中的具体呈现, 我们可以领悟到编者的意图。首先,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与阅读水平, 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进行了分解。其中前者分解为“思乡情、童年生活的情趣、父母之爱、令人震撼的感动、热爱祖国的情怀、关爱他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感、热爱艺术的情操、对人生的感悟、关心人物命运”等等;后者又分解为描写的方法、表达感受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等。其次, 这些分解后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又按照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的规律在各册呈现, 比如表达感受的方法是从“留心观察, 用心感受, 真实表达” (十册) —“展开想象与联想, 表达独特感受” (十一册) —“用不同方法表达感悟” (十二册) ;描写的方法是从“描写人物方法” (九册、十册) —“描写景物、风情的方法” (十册) —“写出风俗特点的方法” (十二册) ……第三, 同一种表达方法的领悟, 在不同年级与不同单元的教材中所要求达成的目标度也是不同的。比如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九册 (第六、八组) 只要求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而十册 (第七组) 则要求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是贯穿第三学段始终的一个阅读训练要求。本着读写结合的思想, 第四册教材中有近十个单元像十册第七组那样在习作中提出了学习文章表达方法的要求。这样的单元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把握目标难度不大。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 大多数单元的习作编排是扣住单元专题的, 习作要求的呈现则重在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帮助丰富写作内容, 往往为学生提供多个选材的角度。像上文列举的五上年级第四组“生活中的启示”这次习作, 教材提供了三个选材的角度:小事、漫画、格言, 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进行写作。教材这样的作文呈现方式往往使老师只关注了形式, 即让学生自选一个材料进行习作, 却忽视了每次习作虽然可以有不同的选材角度与题材, 但并非没有统一的目标与要求。“生活中的启示”这次习作, 就有三个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关心生活、感受生活, 从生活中有所发现, 得到启示;能写清楚事实, 记清事情的过程;能写明白自己所得到的启示。而从上文的例3作文题 (成长中的记忆) , 学生现场作文出现的种种问题, 可以想见单元习作训练在选材、表达上都没达到目标。
3. 微观把握单元目标在课文教学中的达成。
人教版教材以专题 (人文专题为主) 组织单元, 学段目标在各册教材中循环呈现, 螺旋上升, 这样的教材编排与导学体系客观上导致了教师在把握单元、课文教学目标上的难度, 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整体把握能力, 不仅从宏观、中观把握, 还要能从微观上把握单元目标在每篇课文教学中的达成。
一天,我去丝丝家做客,“白菜”正在纸箱里吃菜叶,“嚓嚓”吃得可香了。我拿起一片菜叶喂它,由于菜叶离自己有点儿高,它索性前肢缩起,用后肢撑了起来,先闻闻,轻轻咬了几口,然后紧紧咬住,头往上用力一抬,哈!菜叶已经在“白菜”口中了。我惊讶极了,“哇”地叫了起来,不禁鼓起掌来。白菜像是听得懂我说话似的,竖起耳朵晃了几下。吃完后,还在箱子里跳来跳去、东张西望,时而抬起头望望我们——瞧,它还没有吃饱,想要再吃些“美味”呢!这时的“白菜”显得非常可爱。
“白菜”很安静,常常倚在角落里。但它跑、跳起来却很快。有一次,我们把“白菜”放在地上,它愣了一会儿,便来回跳了起来。它那宽而长的后脚掌用力一蹬,前脚向前移动,一跳便是好远,越跑越快,这样来来回回几次,动作极其协调。“白菜”的样子显得轻松和快乐。一会儿,它像是累了,把前脚搭在小柜子上。“白菜”调皮的模样让人不由地喜欢它。
中秋节的月亮像嵌在蓝天中的玉盘。人们说月亮是最善良、最悲伤、最容易感动的女孩。谁难过谁难过,她总是在天上用怜悯的目光看着,有时候会流泪。她落下的每一滴眼泪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
月姐再也不忍心看那些可怜的.人了。她感到难过,独自去河边放松。她的影子映在湖面上,湖面上形成了一个明亮的白波,闪烁着(不知道用这个词合适不合适),像有龙的银鳞。
小学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当好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 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还要养成学生严谨、细心、认真的做事态度。笔者从多年的经验中感悟到, 要当好小学低年级班主任,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一、从小事抓起
低年级的学生, 只有六七岁, 他们年龄小, 动手能力差, 有好多事情都不会做。这时, 作为老师切不可太着急, 要有耐心, 要从小事上抓起, 逐步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如教他们整理书包, 老师就要向学生讲清楚, 每天上学前, 先要按照课程表看一下今天有哪些课, 用哪些书和文具。有时, 个别学生忘性大, 班主任可以让学生用记事本记事的办法把老师交代的事记住, 以便上学前对照。这些在成人看来是极为琐碎的小事, 但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做好它并不容易, 老师就要从这些小事抓起, 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为他们独立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从细处要求
低年级学生听话, 上进心强, 对老师崇拜, 但他们做事缺乏条理, 甚至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作为低年级班主任, 一定要沉下身子, 从细处着手, 具体要求。如搞室内卫生, 一是要具体分清谁干什么, 干哪里, 怎么干, 干到什么程度, 有谁来检查等等, 而且, 在学生干的过程中还要跟在学生后面督促、检查、指导, 甚至手把手教。二是要边示范边讲解。像扫地, 老师做示范的时候还要讲:双手握紧笤帚把, 同时, 脚步前移, 并看扫净了没有。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知道各自该干什么, 怎么干, 老师也才能达到从手把手教走向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的培养目标。
三、不能急于求成
小学生自制能力差, 做事缺乏耐心和恒心, 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多次反复训练。有时一些好习惯已经渐趋养成了, 但作为老师万万不可大意, 要经常提示和督促, 否则学生又会重犯。如写字的姿势, 要求上身坐正, 两肩齐平;头正, 稍向前倾;背直, 胸挺起, 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等。这些要求给学生讲了, 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但是, 时间一长, 如果老师不检查、不重提、不再要求, 一些学生就很有可能出现写字时驼背弯腰、脸贴桌面、歪头斜眼等错误姿势。这时, 老师就要再提醒、再强调, 纠正不正确坐姿, 让他规范写字姿势。长期坚持, 学生就形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了。所以,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有耐心, 直到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才能放手。
四、从表扬开始
爱听好话是人之天性, 小学生也不例外。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做事, 有许多东西要学, 他们往往自尊心强, 上进心大, 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此时, 作为老师, 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 及时恰当地予以表扬和肯定。如某学生的字写得好, 老师当堂表扬, 就能让他有写好字的自信心;某学生读课文声音洪亮, 普通话标准, 老师就让他领读课文, 这样就能让他增强说好普通话的信心;某学生衣服穿着整齐干净, 老师在课间活动时, 可以夸奖他, 学生爱美的心理就能得到满足, 在以后或许他就能一直保持下去。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甚至有时会影响学生一辈子。所以, 表扬应成为低年级老师经常运用的教学管理手段。
五、用对比说教
我和同游的朋友,沿着石砌的山路,顺着南坡上山,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阴里,也不见汗。
我们来到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红叶就在高高的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像一片彩霞,倒还有意思。只是叶子红得还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多浓。
据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儿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账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石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扛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作记号,自己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他带着人返回来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望也望不到边。这真是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有人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香山,它那迷人的风景和奇妙的神话色彩,使我流连忘返。
香山是闻名的风景区。秋天枫叶红的时候,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认真读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香山迷人之处的。选择你喜欢的句、段饱含深情地读一读。
砌(qì) 缀(zhuì) 雇(ɡù) 槽(cáo)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1.看拼音写汉字。
pò ɡé zhē bì lián fǎn
气( ) 佛香( ) ( )天( )日 流( )忘( )
2.多音字组词。
朝 ___( )
___( )
什 ___( )
___( )
数 ___( )
___( )
___( )
3.根据原文填空。
一片( ) 一盆( ) 一家( ) 一个( ) 一棵( )
4.文章的第三段讲的是到半山亭,朝东一望,望见的景物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放进了槽里几个铜钱”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①“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鹦鹉有着红间着绿颜色的羽毛,尖尖的小嘴,炯炯有神的小眼睛中流露出想去看大世界的渴望。
这是一只有着艺术细胞的鹦鹉。阳台上悬挂着的铃铛,没想到竟引起了这位“艺术家”的兴趣。
那一天,我在书房里写着作业。突然,听到“叮铃、叮铃”的声音,还有着一定的旋律,越听越好听。我走出门寻声望去,只见一只小鹦鹉在用自己的嘴巴敲打着铃铛,尽管偶尔会不小心磕到头,但丝毫不影响它作曲,它闭着眼睛继续敲打这片属于它的音乐天地。我不禁感叹道:“小鹦鹉,你真棒!”不料这句话给它听见了,它也会学着说:“小鹦鹉,你真棒!”我捧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放学回到家,我看见听鹦鹉没有敲打铃铛了,而是在那呆呆地望向窗外,我猜它或许在想:如果我能出去看看该多好啊!经我仔细观察,原来不是,是妈妈把铃铛丢了,鹦鹉舍不得,所以才闷闷不乐。我灵机一动,我可以用爸爸喝过的酒瓶来做一个铃铛呀!“我真是太聪明了!”我小声嘀咕。它也跟着说:“我真是太聪明了!”
“铃铛”制作完,我小心翼翼地把“铃铛”挂在阳台上,还没挂完,调皮的小鹦鹉就在那敲打着了。听着那敲打出来的乐曲,我不由得欣喜若狂:“我的小鹦鹉,我爱你。”
“叮,叮”下课了,要做眼操了,我在认真地做。忽然,一只可怕的蚊子飞了过来,我用手一拍就把它打死了。“叮,叮”又上课了,老师用严厉的眼神叫我上来,说:“眼操,你没有好好做,减了五分。”那五个大叉好像是五把锋利的刀在我胸口,我垂头丧气的回到座位,心里酸酸的。回到家,我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亲切地对我说:“下周,好好努力!”
早上,来到教室,老师又在叫我的名字,说:“你的座位上怎么有纸条。”我着急地说:“这不是我的。”老师生气地又说:“在你的座位上,就是你的。”又在红花本上减去了五个小红花,打扫卫生的同学也一起减去了五分,我的眼泪像河水一样直流下来。心里又苦又辣。一星期过后,我的小红花有八十二颗,我是全班倒数第十名,多的有二百多颗,我想:我要继续努力下去。
一、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种类
1.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错误
本文对某学校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调查访问,通过口头访问、计算试题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计算习惯进行研究探讨。 (统计后所得结果如下图)。
在学生的计算错误中,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本身对于计算法则的不理解或不熟练导致的计算错误,称为理解性错误。另一方面是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计算原则,但由于自己粗心、习惯性思维等原因导致的计算错误,称为习惯性错误。大部分五年级小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习惯性错误。而不良的学习习惯正是导致这种错误频发的原因。
第一,心算出错。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法则和乘法口诀,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经常通过心算进行。然而心算相对于笔算,其正确率往往不尽如人意。
第二,写错、看错数字。例如:5.26×3.4有些学生会看成5.26×4. 3,其计算结果肯定是错误的。看错、写错这种错误,往往也是五年级学生容易犯的。由于缺乏集中的注意力以及对计算缺乏热爱,因此,提高学生做题的注意力显得更加重要。
第三,自我畏惧。五年级学生的计算难度显然已经超越低年级学生,部分同学看到题目并没有进行仔细思考,便感到畏惧,认为单凭自己的能力不能顺利完成做题,从而对题目产生厌恶心理,更难以积极面对。
2.计算法则掌握不够
五年级数学计算的难度有所提高,不仅包含简单的加减乘除, 还加入了小数点计算。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原则的不理解、不熟悉,导致计算原则性的错误,正如调查所示,40%的同学正由于这些原因出现计算错误。例如,0.175÷0.25×4,9000÷125,这样涉及小数点或数值较大的运算,在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熟练灵活的计算思路,很容易出现错误。
现阶段,部分学生对于教师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并不是十分理解,课后又没有自我思考,做题往往模仿书本例题进行计算。这样依葫芦画瓢,对于数学计算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反而由于不恰当的模仿,失去了真正理解计算原则的机会。
例如:“一个服装厂4天生产服装800套,照这样计算,一个月30天生产服装多少套?”这样常见的简单应用题,部分学生会按照例题进行模仿计算。而当题目变化为“一个服装厂需要生产800套服装,而一天只能生产200套,那么服装厂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这样同等数字的题目,计算思路不同,但计算本质仍然相同, 此时一味模仿便不能奏效。
二、解决小学生错误的方法
1.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计算的原理、方法、过程都是数学计算的关键。教师应当充分讲解计算法则、计算的过程以及计算的本质,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理解数学计算。五年级学生的计算难度逐渐增大,而学生基于简单计算法则的熟练运用,可以尝试通过“口算”加快做题效率,提高计算正确率。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需要记忆和思维等多种活动的参与,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增加口算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基础。培养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对于计算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培养对计算的兴趣。当学生面对计算感觉枯燥乏味时,教师可以适当通过竞赛形式,提供简单的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五年级学生的计算难度逐渐增大,而学生基于简单计算法则的熟练运用,可以尝试通过“口算”加快做题效率,提高计算正确率。因此,教师可以增加口算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规律,教师在教授解题策略时可以适当减少数量,在一定的时间内教授大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的数量,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解题思维的连续性。若在一定时间内教授大量的解题策略,反而适得其反,使得大部分学生“消化不良”,不能很好地吸收题目的进化, 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学习效率。
2.学生方面
五年级小学生首先需要掌握运算法则。计算的正确进行,需要以熟练掌握基本运算规则为前提。学生对于计算概念的理解,直接决定了计算正确率的高低。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数学概念,理解计算思路,对于不理解、未掌握的概念,积极向老师或者周围同学寻求帮助,争取能够充分理解掌握。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计算的原理、怎么计算,更要知道整个计算过程,从而在脑海中形成完善的计算流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擂鼓(léi lèi) 饮酒(yín yǐn) 丞相(xiànɡ xiānɡ)
上当(dànɡ dānɡ) 取乐(yuè lè) 调来 (diào tiáo )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嘱咐——( ) 叫喊——( )
反义词:逆水——( ) 远离——( )
3.用“ —— ”画出描写诸葛亮语言的句子。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
A诸葛亮胆子很大。
B诸葛亮很喜欢喝酒。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4.请写出与“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的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高明的琴师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第1自然段中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给下列词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明白” ① 明亮 ②清楚 ③公开
“苦学” ①痛苦 ②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③有耐心地;尽力地
3.按要求填空。
①阅读第1自然段,填空。俞伯牙是 时代的琴师。他曾拜 为师,苦学三年,创作了一部名叫《 》的乐曲。
②细读第3自然段,填空。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 ,身后是 ,“高明的琴师”主要指点的两种声音是① ② 。
③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回答句中的“他”指谁? 。
【读写链接】
这次习作,我们要通过一件能够反映出人物性格特点或人物品质的具体事,写出这一个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上平时学过的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的某一方面的特点。
【五年级作文:小能手五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小工匠五年级作文450字06-01
小书迷五年级学生作文09-29
我是小书虫五年级学生作文06-09
超市里的小镜头五年级作文07-11
小鹦鹉的五年级优秀作文07-27
小馋猫历险记五年级作文600字06-30
我的小天地小学五年级作文300字12-02
烦恼是支小插曲600字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10-11
五年级作文:节约每一滴水五年级作文10-07
我-五年级作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