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式研究论文(共8篇)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篇1

美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要想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让儿童能够从内心深处喜爱美术,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美术活动,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运用评价的力量,激发低年级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我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上一定要以教师评价为中心,以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助评价为辅,积极建立发展性的美术课堂评价体系。

一、教师的评价是美术教学评价的主体

每个人从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更是希望他们的作品得到老师夸赞。因此,美术教师的每一句话对儿童的美术学习都至关重要。

1.语言评价

语言评价,是教师最常用的评价。语言的力量,是任何评价方式都代替不了的。老师的赞美话语,会让学生增长信心。当然老师语言评价要丰富,不能只是单纯的用你真棒、你画得真好这样的话来评价,而是要丰富评价语言。如在教学《漂亮的包装纸》一课时,我让同学们每人都准备一张包装纸,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纷纷把五颜六色的包装纸拿来了。看到这些漂亮的包装纸时。我对同学们说:“你们都是爱美的孩子,美就藏在你的包装纸中,我想,同学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画笔把美表现出来,你们的作品比包装纸还要漂亮,还要精美”。较好的使用语言评价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其兴致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2.动作评价

教师的动作就是无声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讲就是无声的力量。当学生创作认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去轻轻抚摸一下学生的头。你的动作告诉学生你画得可真认真。当学生画得很好的时候你可以向他伸出大拇指,告诉他,你真棒。如我在教《叶子上的小血管》时,张浩同学画得十分认真,特别是他画得叶子纹理清楚与众不同。等张浩同学画完后,我把他的作品拿到前面,当着同学们的面对张浩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其它同学和我一样也竖起了拇指。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张浩同学很是激动,真的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3.物质评价

低年级的儿童充满着童趣,他们对于从老师那得到的奖励十分在意。教师可以用一些小星星,小卡片、小型章对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虽然这些东西不值钱,但是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无价之宝,一个小星星就足以调动学生喜欢画画的热情。如我在教学《蔬果变变变》时,同学们把带来的水果摆成了不同的形状。特别是明明同学用水果摆了一个机器人,两个黑葡萄做得眼睛更是活灵活现,于是我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了他的作品,并且把一枚特别精致的奖章挂在他的胸前。这枚小奖章虽然不值钱,但是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在同学们羡慕中明明同学回到了座位上。物质评价会让学生有动力、有热情、更有激情。

4.精神评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班级都有画得非常好的学生。他们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课堂上我会经常评选“美术课今日之星”。学期末我还会评选班级的小画家,并且隆重的为这些同学颁发奖状。通过精神上的`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那些热爱美术的同学,能够向着美术家的方向前进。我在每个班级都开辟了一个角落作为荣誉墙。把学生在绘画比赛中得到的奖状和作品都粘贴到墙上,既是班级荣誉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褒奖。这面小小的荣誉墙一直与学生共成长,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喜欢上绘画,更加热爱美术。

二、学生自评、互评是重要的补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喜爱自己的作品,能够找到自己作品的差距。低年级的儿童自主评价需要教师的帮助。如学生在完成《我的老师》作品时,我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你认为自己画得好吗?哪好?好在哪里?可以讲给老师听一听吗?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都能够认真看自己的画作,并且说出优点和不足,虽然语言有些稚嫩,但是评价很认真。互相评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有难度,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评价前,首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评价,告诉学生,每位同学画得作品都是成功的作品,我们一定要把他画得最好的一面说出来,看谁能做得到。如在完成《瓢虫的花衣裳》作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谁的画最好看?当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你认为自己的画得好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眼睛睁得大大的,观察都十分仔细,并且说得头头是道。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鉴赏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三、建立学生美术作品记录袋是评价的延伸

美术作品记录袋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的重要评价,也是发展性评价。在一年级时,我就给每个学生建立了美术作品记录袋,让学生把自己的每张作品都收藏到记录袋中,期末的时候给家长进行赏析。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美术带来的快乐。如今,二年级学生的记录袋中已经装满了近一百张作品,虽然有些作品很幼稚,但是学生童心的体现,是学生自己的作品。评价,就是撬动学生心灵的一个杠杆,在积极的评价下,我的课堂教学也发生着变化,一张张精美的作品从儿童的笔下画出,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下、动作中,在学生自评互评中,在作品记录袋中感受到美术的无穷快乐,感受着美带给他们的力量。评价,使美术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变得更美。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篇2

1.1 遵循规律, 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从无意注意开始的, 要从无意识关注成为有目的的探究学习, 需要兴趣的支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现象真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涌动出一种探知的强烈欲望。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渴望成功, 但意志力不强, 对学习欠缺目的性, 英语学习动机以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这种动机主要来自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故事的趣味性特点恰好能促进学生近景性学习动机的形成, 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支持。

1.2 寓学于乐, 减轻学习负担

英语学习其实是一个英语知识积累、技能培养和能力发展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主要是靠有意识学习去完成。但是, 中小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 所以我们要创造习得的条件, 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无意识学习, 以减轻其学习负担。故事教学能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故事活动之中去,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例如, 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 为了让他们综合地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单词, 我们可组织学生拓展故事或自编故事, 进行“英语故事会”活动。

1.3 创设意境, 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课堂,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为此, 教师不仅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 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小学低年级英语故事教学策略的实践

《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二级目标描述到听, 能听懂配图小故事说,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对儿童孩子提时代的母语学习很有帮助, 很多孩子会把故事中听到的词语不自觉地用到日常交谈中, 提高了他们的词汇量, 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 故事也具有相似的效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听力训练和口语实践, 使许多基本词汇和句型得到及时复习语法要点放在有意义的语言实践中学习, 具体形象, 效果好有助于良好的英语语感的形成。

2.1 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英语课堂中

小学生,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在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等方面与中学生、甚至小学高段的学生都有很大的不同。一年级小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 正式开始学校生活, 有着诸多的不适应。即使是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生活, 但在认知能力、情感特征、意志品质等方面, 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些特征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2.2 导入话题, 感知对话文本

小学英语教材中诸如数字、颜色、食品、学科、课程、业余爱好、季节、问路等话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 教师要抓住对话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 通过多种手段导入话题, 让学生在真实或半真实的语境中感知对话文本。

2.3 选择学生喜欢的英语故事作为教学媒体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比较容易分散, 稳定性和集中程度较差, 表现为做事不持久。年龄越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有人曾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做过研究, 发现7岁到10岁儿童可维持20分钟, 故事内容尤其要符合少儿心理特征、发展规律和用脑卫生。

(1) 自编故事。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了解, 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教材内容, 并适当增加新知识编写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 要注意故事情节不能过于复杂或简单, 要程度相当, 长短适中, 富于趣味性和戏剧性, 选择学生熟悉的话题。编排结构合理、内容循序渐进, 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学生在动中感受, 在静中学习, 这种从学生实际出发“度身定做”的故事能吸引学生, 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2) 改编故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还不太丰富, 第一信号系统在大脑的活动中占有优势。因此, 抽象识记的内容需要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联系起来, 表现为以具体的形象为纂础的抽象识记。而且,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记忆方式上多为机械识记, 因此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师在故事编写中要尽量与学生的己有经验相联系。少年儿童都喜欢故事, 抓住了孩子这一年龄特征,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把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故事改编为英语故事。

3 结束语

小学英语, 尤其是小学低段英语的教学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 因而对小学低段英语教学进行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 运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教师要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而不能为了营造“轰轰烈烈”的“活力”课堂, 教学不是摆花架子, 它应该要落到实处, 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它的目的性。我们通过设计上课前的热身活动, 做好英语教事前的准备活动, 自编或精选英语故事, 通过讲故事和故事后的活动, 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环境, 顺应小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 以景动情、以情促知、情景交融、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的英语故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自学能力得以培植, 学习质量得以提高。

摘要: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验活动全球化, 使英语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多年教学实践, 我认为故事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故事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方小丽.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方式思考 篇3

在新型课堂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逐渐趋向更加开放的模式。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游戏教学是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创新,值得广大教学工作者实践和推广。然而,由于新型的教学方式推行时间短,在游戏教学方面,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怎样使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方式更好地开展下去方面存在不足。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该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下去,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语文  游戏教学  课堂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模式。学生长期处在一种机械、被动的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消极情绪。游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血液注入到小学课堂中,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是小学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课堂创新。面对当今的教育现状,我们不仅要全面实行游戏教学模式,更要结合工作经历,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将游戏教学更好地推行下去。

1.游戏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当今的社会中,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加上父母工作忙,许多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沟通,与同学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关爱。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需要更多沟通来改善这种情况。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开展课堂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与交流,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往往采用单一的讲课模式,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许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重新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游戏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1.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技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游戏中需要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参与,还要与老师交流沟通了解游戏规则,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低年级游戏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教师的思想认识有偏差

根据对当前小学游戏课堂的了解与观察,发现有些老师存在“敷衍了事”的心态,不能充分认识到游戏教学的真正内涵。甚至有些老师,思想还不够开放,对游戏教学存在不理解甚至偏见,他们认为玩物容易丧志,游戏是一种“不务正业”的活动,在思想上还不能接受这种新的课堂方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未能达到教学改革中的预期效果。

2.2教师未及时接收学生反馈

有些老师可能因为没有很好的安排课堂时间,在采用游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后,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倾听学生的课堂感受,不能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作为游戏的参与者,可以切身体会到在游戏中的收获和学习到的知识。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课堂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是否乐意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希望开展怎样的游戏模式,学生对游戏教学有没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在开展游戏课堂教学中需要了解并做出改进的。如此,才能开展更好的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教师对游戏教学理解不够,教学效果不佳

游戏教学的内涵是借助小学生对游戏的喜爱并以此为媒介,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书本知识。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学习,让小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新的知识。但是,有些教师可能由于缺乏经验和透彻的学习分析,不能很快正确理解游戏教学的内涵,在开展游戏教学中,只注重游戏的开展,没有重视教材知识的传授,顾此失彼,未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对开展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的建议和展望

3.1积极主动学习,让游戏教学多元化

教师要有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要及时充实自己,在不断变革中适应时代、顺应潮流。在新课改的大方向下正真做到素质教育。为了避免学生因长期的学习而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成语接龙、猜字谜、传声筒等游戏。同时要不断开发创新性的游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度。

3.2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活动的接受者,而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提高了技能。所以,教师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明白学生最愿意参与怎样的游戏,希望在游戏收获到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争取让学生全员参与,共同愉快学习。

3.3积极研习教学大纲,提高教学技能

老师要积极结合教学大纲,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例如,经验不足的教师可以向具有丰富游戏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在必要时可以参加专业的教学培训。另外,教师还要在备课时将课件与上课时的游戏巧妙的结合,争取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中的创新,在小学教育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让孩子在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课本知识,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但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活动仍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姚春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游戏化【J】.新课程(中),2011(04)

【2】张凤梅.摭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02)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篇4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最终也运用于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由于数学知识涵盖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数学内容的呈现应是多角度的,丰富多彩的,这样不仅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且促进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改善数学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 引言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观念的更新乃至行动的改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适应、转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单

一、被动的问题,大多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仅停留在口号和公开课的教学。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日复一日的循序渐进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应更趋于人性化、生活化、趣味性、探究性及合作性。人性化——注重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知道学习内容,初步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距离,减轻少数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恐惧感,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学习心理疗法。有些学生通过自学预习后完全或基本有能力理解新知识,此时,他们迫切希望能成为“讲解者”,而自豪地炫耀一番[1]。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把握住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他们的心理想法,不但可以让他们来代替教师分析讲解部分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指导其他学生或者互相讨论,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以提高,或者索性实施分层教学,而不致于使一部分学生白白地把时间浪费在“陪读”上。

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它是教学过程中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教师只是机械地沿用教材,教学方式僵化,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跟着书本知识走,教学成了学生思路的“枷锁”,这样的方式,实际是给学生灌注现成的数学理论。学生没有得到思考,更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教学中必须冲破这种桎固,有机地构建教材,利用教材这个载体,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想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从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树立对数学的学习信心,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生活化——体现数学学习的现实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2]。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目前在小学数学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很有必要,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景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的学习。一年级的新教材注重把例题改变为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幅幅画面,就是以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对于旧教材中一些脱离现实背景的内容,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整容”,利用实物、实例、动手操作、童话故事等创设情景,还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再现生活。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教师启发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运动着的物体个数,教师先利用媒体展示生活场景:一个热闹的交通路口,小汽车、摩托车、卡车、公共汽车等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提出问题:交警叔叔想知道车流量的情况,你能告诉他吗?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情景,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他们忙碌地观察、记录,虽然第一次有点杂乱无章,第二次也没来得及记清,但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的刺激下,学生兴致盎然,他们的学习策略由模糊到清晰,思维由浅入深,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了最好的统计方法,在亲历数据搜集的过程中体会到统计思想方法的价值。2.2搜集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材料

购物发票、电话缴费单、牙膏盒、易拉罐、电话号码……这些在生活中可以随时用到、看到,都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数学的宝贵资料。如,利用购物发票可以研究统计表的有关知识,可以研究商品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电话号码可以复习质数、合数、偶数和奇数等概念。这样的材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2.3获取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现象

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某些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甚至数学思想联系起来。如计算1/4-2/7+3/4-5/7,这是同一级运算,调换数的位置,数与数前的符号要一起移动才可以使计算简便,但有些学生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干扰,对运算符号要怎样变化始终搞不清,单纯地依靠讲解难以奏效。我引导学生把它与学生调换座位时人和书包要一起移走联系起来,他们从生活经验中一下子就悟到了问题的实质,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再如,在数学教学中,新旧知识往往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如何才能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特点呢?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分数乘整数”时的谈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为突破口,先画四条平行线(代表四条马路)来说明因为不相交所以彼此不通,接着又在四条平行线之间画一条垂线使之相交,因为相交也就相通了。这个细节形象生动地告诉学生:这个规律很适合学习数学知识,把所有知识都联系起来,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受到很大启发,在课上不仅找到了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并且无形之中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我想如果在教学中能经常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把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的感知过程沟通,我们的数学就能成为一种人人能学的生活数学。2.4增加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容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使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数学使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要计算一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可以把它放在盛有水的容器里,算出水的上升体积。教师的作用就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进而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4]。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问题解决的内容,使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隐藏的危险”的活动:放暑假了,小红跟同学去学游泳,游泳池的平均深度为1.2米,小红的身高是1.4米,请问小红会有危险吗?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平均数的理解,认为小红可能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1.2米”并不是指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的地方水深可能超过1.2米,甚至超过1.4米,这时对于不会游泳的小红来说就会有危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期望值”,而非某一具体数据的特定情况,从而深化了对平均数的认识,感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价值。趣味性——学好数学的精神动力

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浓厚的兴趣为依托。而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也是能够培养的[4]。如果教学中材料陈旧、形式单一,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而如果使材料新颖,形式多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的,通过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由于数学知识是从现实中概括上升而形成的,因而如果离开动手实践去理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从动实践中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能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直观地呈现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应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这是有别于过去的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5]。

例如教学速度概念,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第⑴题:小红跑了80米,小亮跑了120米,谁跑得快?起先有的学生认为小亮跑得快,理由是小亮跑了120米,比小红跑得远。经过讨论,觉得缺少时间这一条件,无法比较。接着老师出示第⑵题:小林跑了10秒,小刚跑了15秒,谁跑得快?起先也有学生认为小林跑得快,理由是小林只用了10秒,时间短。经过讨论,觉得缺少路程这一条件,也无法比较。于是老师出示第⑶题:小林10秒跑了40米,小刚15秒跑了75米,谁跑得快?这时学生都知道小刚跑得快,因为小刚每秒跑了5米,而小林每秒只跑了4米。紧接着老师又问,在什么情况下,时间短就快呀?学生能回答: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时间短就快。并且举了60米赛跑的例子。通过这样三个问题来引进速度概念,符合学生实际,概念也比较清楚,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说教,学生感到新颖,讨论得很有趣味,教学效果也好。4 探究性与合作性——使学生成为合格社会人的品质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合作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展开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必须明确开展这一子课题,不仅仅是推广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却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6]。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调查证明,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缺乏思维的触发点,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方案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

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真正给学生信心,体会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欲望。其三。教师要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的时间留于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担当起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逐渐体会到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4.2激励竞争增加小组合作的学习意识

为了提高学习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的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交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7]。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整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4.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在组织小组讨论中,还是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职责,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实践证明,能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领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增强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这既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

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合作与交往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适应个体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合作”现代人格的基本途径。在二期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无可回避地需要考虑“今天究竟如何上好课”的问题,相信答案也是丰富多彩、见仁见智的。但不管怎样,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可持续地发展的主旨将始终如一。5 小结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最终也运用于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目标强调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于每一个知识技能领域或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操作实践,讨论探索,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讨论、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并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王俊果.小学数学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3).33-34 [2] 孙玉军.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6S).54-55 [3] 马玉清.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6,4(2).104-105 [4] 张海琴.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例谈.科学时代.2006(7).117-117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篇5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0 年 5 月 30 日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4039 课题负责人:郭振峰 负责人所在单位: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 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 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 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教育部颁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 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一方面,进入 21 世纪以来,教学改革的呼声席卷教学界,小学教学改 革也风起云涌。“师生互动”一词被频繁运用,在各教学学科与活动中处处可见。师生互动是教改的一面旗帜,成为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未见小学课堂教学中系统地研究师生互动的 具体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报导。本地区尚未师生互动方式及其可行性、有效性 的系统研究和成果,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程式化的、理性整理的师 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报复。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1)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2)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3)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1(4)师生互动教学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价值: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努力建构起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 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 和操作模式。本课题的实施将为成功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成功的案 例。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给广大的校长和教师研究 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模式,使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少走些弯 路,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同时对提高我校教育教 学质量,也一定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

1.课题研究目标(1)本课题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科学的方法,以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为切 入点,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实现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三个教学策略。(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 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3)尊重学生学习权力,尊重学生差异,转变教师理念,本着“为了一切 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提高教师能力,培养研究型 教师,最终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索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a 情感式互动——情感共振策略 b 参与式互动——结构优化策略 c 教与学互动——自主学习策略(2)建构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3)逐步形成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自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3.课题研究的创新点(1)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只 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 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2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 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 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 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3)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 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能否创设学生主 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学生的互动是否有效成了我们学校开展评价研究课的一个指 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或方法论体系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1.行动研究法:即对所确定的实验班同学进行行动研究。利用近一年的时间 对所确定的班级进行分阶段的研究,找到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现 象的不足之处,进而研究出相应对策,跟踪其发展变化。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 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课堂教学中新的形式与新的方法。新课程改 革纲要的精神,主体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现,这二点一直是贯穿本课题 研究。2.调查法:对研究对象----清河县城关小学五年级全体同学进行详细的调查, 以点带面,由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到全县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致情况。3.观察法: 即通过观察同一年级中的不同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 行比较分析和总结,找出更能发挥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的因素,进而提高课 堂效率。在本课题的研究实验中,我们从主体学习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习惯,主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还研究、探讨学生 的目前学习现状,学习时思维方法;研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状况,联想能 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思维方面的问题,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在课题的不断实践,不断深入地实施中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便为课题实 践作出较准确的评估和修正。4.经验总结法: 总结课题组成员及业界同仁们在此期间所做的工作,包括经 验和总结教训,在相关教育、教学策略、方法、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1.根据本课题组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有以下几点: 3(1)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技巧有所 提高。经过试验,大多说学生逐步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技巧更加 灵活多样。如,学生学会“听说读”记英语单词的方法,用这种方法高效省时,成为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使用最普遍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方面,学生学会用 抽象词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许多学生懂得用比喻法、分析法、比较法、删减法 理解词语,阅读文章,深入理解课文。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明显发展。个性培养 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孩子全面发展优势在个性发展中体现出来 的,个性推动发展,发展丰富个性。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根据学科 特点,鼓励学生“别出心裁” “标新立异”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自觉自立个性品质的形成。(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他们积极自觉地带着问题有计划 有目的、创造性的开展教学。选择多种教学策略,运用“自主-合作-发展”教 学模式,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在工作中,我校定期组织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 撰写活动。最初,相当的一批教师几乎从零起步,但开始课题研究以后,随着课 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们撰写论文、案例的水平和能力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3)探索了师生互动方式下“自主-合作-发展”的系列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情境式”互动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 理论根据: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 因素,课堂中应该改变静态的集体背景,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一种“动态 的集体的力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 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有计划的向小组提 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的参与教 学活动。(4)课堂教学评价对师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研究初期,考虑到我校课题研究的重心在课堂教学,所以我们积极探索了向 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经过校领导与课题研究教师 的商议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因该有一个课堂教学实施的依据,检验课堂教学是否 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标准。一年后,我们经过学习思考,多次修改后出台了 “自 4 主课堂”评价标准。2.主要观点: 农村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现状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课堂教 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多措 并举,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创出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成功。此外,在 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初步探索以下几条教学策略(1)情感式互动——情感共振策略(2)参与式互动——结构优化策略(3)教与学互动——自主学习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目录 1.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5 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2.报告类成果 1 篇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调查报告 3.论文类成果 7 篇(1)《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境创设》(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情境创设》(3)《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形式》(4)《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简述》(5)《浅谈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6)《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7)《数学课堂中如何做到师生互动》

4、案例类成果(1)《感恩读本》教学设 4 篇(2)《弟子规》课堂实录光盘 1 张(3)《弟子规》教学设计 5 篇(4)《学雷锋教学设计》1 篇(5)《学雷锋》课堂实录光盘 1 张(6)《中秋节》德育资料集 1 本 课题组设计 吴存涛 课题组设计 马文瑞 马文瑞 吴存涛 郭振峰 许丽丽 吴翠华 苗倩 郭振峰 牛淑霞 张庆军 王莉 吴红 郭振峰 5(7)《悠悠古运河》资料集 1 本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吴存涛 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家里除了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外,学生 还能够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学生能够努力学习,珍惜时间,团 结同学,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气氛。同时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明显 的提高,各班的教学成绩也呈现出一路上升的态势,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 评。因而为学校带来了很好的生源,使得学校的办学活力日益增强,为学校带来 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七)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我们研究出来的成果已经在我校各年级及周边校区进行推广,反映良好。小 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经验,也值得周边校区借鉴,并不断地和周边

(七)校区相互 交流,共同提高。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篇6

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者:朱爱香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程改革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教学现状背景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

一、评价主体局限。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往往是“以知识为本”的,重心是评价数学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不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得不到正确评价,而且还不时产生误评,因而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生源背景

近年来,我乡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涌入我乡。目前,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人数已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0%以上,而绝大部分外来民工子女来都自于山区,另一部分学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农村孩子,这些学生诚实而又朴实,但基础等问题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特别是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困难。这在客观上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采用正确的策略,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行正确评价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策略,推进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研究,提升教师不断完善和创新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

1、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基本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重点,在数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通过对不同性格、程度、背景的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使各种类型的学生能真正找回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本体目标:

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使之在以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2)发展目标:

(a)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方式上,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探索型”转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b)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教师自我数学教学的意识形态,从“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型;在教学内容和时空上,从“封闭型”、“单一型”向“开放型”和“多元型”转型。

2、研究的内容

《课程标准》倡导——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促进教师反思与提高,促进数学课程不断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是要借鉴相关研究理论为铺垫,联系我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开拓思维,不断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新的评价方式方法,从而在研究、实践、再研究、提炼中充分运用各种可操作的相对科学的手段,改变我们的陈旧的评价体系。在前期对课堂评价范畴课题研究现状进行了解并联系我校课堂教学评价现状问卷调查、汇总报告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确定我们研究的内容为以下两大方面:

(1).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模式。

(2).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的评价模式。①课堂上针对能力较强孩子的一般评价方式;

②针对能力薄弱孩子的评价方式; ③针对特殊群体孩子的评价方式。具体的研究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目标一: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深入学习(书本、各项培训、网络资源学习等)更深入、准确的把握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有效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让老师能及时反思自我,发现一节课中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提高自身的课堂效率。

目标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利用恰当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体验,充分给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不再把考试分数看作唯一。让学生在老师最优化的评价中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目标三:利用在一线课堂研究中提炼出的对学生的评级初级体系,运用到我校的数学课堂中不断的检验,从而让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发挥出课题研究、教研工作的作用,提高我校乃至我学区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1.主要研究方法

闽侯县竹岐小学学区部分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课题组以自愿组合的方式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聘请教科研专家担任顾问,由赵坤书记全程跟踪,指导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对本年段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2.文献资料法:查找已有的与数学课堂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以自己的教学为研究主体,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2.主要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研究措施:

(一)教师和学生两头进行调查分析 1.教师调查分析

课题组成员对现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认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对本课题的研究,为此我们针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在问卷也凸显出一些课堂常规中的问题,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也通过自我理论学习、教学研讨和举行一些沙龙活动等,努力提高新课程理念,为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调查分析

学生学习的状况,对我们实践新课程也有非常大的影响,针对五年级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从调查表上我们可以看出:更新教学理念迫在眉睫,一是教师要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标的需求,课堂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模式,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二是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学会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确定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指标

建立科学可行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指标 ,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我们在研究初期依据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 ,充分按照发展性、学生中心、全面性的评价原则 ,将教学评价的内容 ,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 确定了以下六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课堂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效果。

(三)定期沙龙活动

每月进行沙龙活动,共同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也探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方式方法等,为课题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教学研讨

每学期初,学校教导处都制定教研计划,我们课题组结合教导处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教研活动,积极评议研讨课,评价整个课堂的得与失,在评议中每个课题组成员积极探讨,在探讨中成长。

(五)不定期当堂反馈练习

当堂反馈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措施,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事先设计好练习题,在下课前马上发给学生完成,我们对教师把握教材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和学生掌握知识及学习能力、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作出评价。

四、课题研究主要进程

研究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月)(1)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阅读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6年2月——2017年1月)

(1)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制定好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健全可操作的实验措施。

(2)结合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观摩研讨,结合课题,撰写案例与反思,努力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3)做好实验中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研究工作,制定对策,做好阶段性的总结。

(4)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找出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通过检测课堂教学的成效和研究交流的形式,进一步完善研究的结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1)收集有关资料,整理研究成果(2)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3)申报课题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广。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将近两年时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途径和方法、策略和原则等方面形成了初步的结论,分述如下:

(一)理论成果

1、确定了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落实在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就是发展,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认为,评价是‘泵’,不是‘筛子’。通过教师的评价不是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而是激励全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2、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下,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速算比赛中,获奖学生全是实验班的。

3、学生文明礼貌习惯逐步养成。在老师的不断激励下,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增强,实验班级学生的班风好,学风浓。学生上课发言积极,作业书写工整,受到各科教师的好评。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对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理解,对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师生关系变得更为和谐、融洽;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倾向、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践成果

在课题研究中尝试不同的课堂教学研讨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例如2016年3月31日我区举办了闽侯县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暨竹岐学区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课题研究活动,赵坤书记指导陈娥老师执教的《用估算解决问题》一课在教学中尝试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给课堂注射了生机。在活动的过程中让每一位老师都感受到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带来的不同的课堂效果。论证我们的课题猜想,提升了我们的评价理论,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借鉴一切能借鉴的能量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抓住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引进新的评价理念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2015年10月10日朱爱香老师参加了闽侯县实验小学举办的省级课题《第一学段数学趣味活动县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16年3月31王秀锦副校长参加了闽侯县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暨竹岐学区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课题研究活动; 2016年5月10日她还参加福州市幸福教育专项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研究》中期成果展示暨课题研究培训;2016年5月20日她又积极参加鸿尾奎石中心小学教学开放日活动。同时,我中心校李新刚校长和教导处肖祖锋主任的安排下“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了课题研究的交流力度。2015年11月13日我区安排了台江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暨竹岐学区课题研究与校本研训活动。展示我们在研究中的评价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好评。2016年4月14日还安排了实小与竹小开展校际交流暨市级“幸福教育”专项课题教学与校本研训活动。用不同的评价带来不同课堂效果的交流研讨课堂。同时,我们还鼓励课题组老师积极撰写相关论文,2016年6月,陈允波老师撰写的论文《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发表在CN刊物《西部素质教育》上,雷义平老师撰写《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朱爱香老师撰写《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评价》,6

黄家清老师撰写《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等在县级论文评审中获得二三等奖,从而使得本课题的研究也带动了我全学区数学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三)存在的问题

在近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当中,我们觉得课堂教学中评价的途径和方法难以进一步丰富,评价的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如何开展多层次的课堂评价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开展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之后,如何解决造成学生只爱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问题,如何把握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度的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小学版)——中小学数学杂志社

2、《现代教育评价》主编沈玉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报刊社

4、《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主编李志宏、王晓文,开明出版社

5、《数学课程标准学习资料》四川省广播教育学校教学科编

6、《小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小学高年级“聊课”教学方式初探 篇7

上课伊始,出示作者萧红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鲁迅称她为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接着与学生自然地聊起来:“从图片与文字中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萧红?”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萧红长得很漂亮,有的说萧红很有才气,还有的说萧红像一个大姐姐给人亲切感……顺着他们的感觉往下聊:“是啊,成年后的萧红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很有才气。”

2 思考一:聊课,营造和谐的氛围

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师生一起交流成年后的萧红,又很自然、顺畅地将话题引到所学的内容上,聊一聊童年时代的萧红。课堂教学就这样在“平等对话”中很轻松自然地开始了。在这一环节中,师生结合文本中描写萧红的具体趣事各抒己见平等交流,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也趋于儿童化,无形中就给了学生亲切感,整个课堂也就格外轻松融洽。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师生间必然是平等的,学生当然会倍感轻松,乐于主动参与,更容易打开自己的思维,进行有效的思考。期间不时出现“你来说说看?你是怎样想的?你怎么知道的呀?”仿佛不是师生在上课而是朋友在聊天。整个过程,学生的兴致极其高昂,讨论得非常热烈,效果显而易见。聊天课堂的优点是不用正襟危坐,轻松、随意、自由,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传统的授课方式则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聊课的课堂上,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并且给学生营造了一人宽松的、自由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力。师生敞开心扉,愉悦地聊一聊,幽默地聊一聊,平和地聊一聊,让课堂里流淌着活泼清纯的语言小溪,让孩子们徜徉在本色天然的语言溪流中。

3 思考二:聊课,擦亮思维的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巧妙地借景抒情,多处运用反沓的写法,这些都值得好好品味。课堂中,笔者跟着学生的感觉走,以聊天的感觉和轻松的心情,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使师生积极互动,擦出思维的火花。刚开始,学生对描写花园景色只是留在“美丽、自由”的层面,顺着学生的思路和他们“聊”,在一步一步的交流启发中,学生的思维被不断地激活,最终获得了真知:普通的景物背后,处处传达着萧红的自由与快乐,而这些都源于祖父对她的关爱。在接下来的聊课中,引导学生静心品悟“这些文字好在哪里?”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不仅读出文中表达的情感,还知道了课文是怎么写生动的,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上述环节证明,聊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不断碰撞、观点不断佐证、磨合的过程,并与此带来的是思考力的超乎寻常的提升。

4 思考三:聊课,丰富文本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学习语文,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节选文本的阅读只有回到整个作品中才能有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情感,才能读出文本的厚度。萧红生活在国家动荡不安的年代,家乡沦陷,祖父去世,“家”在她的心中早已不复存在,她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辗转各地,年仅三十一岁就带着不甘离开了人世。她在去世前用笔在纸上写道:“一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在她的一生中最甜蜜、最难以忘却是曾经给她无限欢乐的园子,是祖父那刻骨铭心的爱。当然,深度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本,并不是要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的编辑李振林老师说过:“聊课和一般对话是有区别的,聊要聊得有悬念,有情感,有起伏。”为了吊起学生的胃口,笔者从萧红的作品中节选了三段文字。在一片质疑声中,笔者激发了学生在阅读原著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呼兰河传》时,对萧红的童年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5 深度思考

通过《祖父的园子》教学,笔者感觉聊天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不拘一格的“聊”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聊”的氛围中,活跃思维、增强活力、熏陶情感、学会思考、增加知识、增长见闻、学会表达。聊天课打破了传统的语文课堂一问一答的常规,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学习模式。经过再次深思,笔者总结了“聊课”应注意的几点原则:一是精选聊的内容。聊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毕竟不同于平日的“闲聊”。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入聊课的话题中,使学生在聊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确定可以有聊天方式开展教学的内容。二是优化聊的方式。在“回归儿童”“以人为本”的新教育观下,“聊天课”恰恰体现了不扭曲学生自然天性的教育精神。课堂中,要以鼓励学生聊为主,老师只起组织、引导作用。

“聊课”就是顺人的自然,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保护和开发,它追求的就是孩子真正当主人的学习课堂;“聊课”就是强调把聊天所具有的自然、轻松与和谐引入语文教学过程,它追求的是师生双方精神的相遇和心灵的沟通;“聊课”就是抛弃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它使语文教学褪去了浮华、凸显了本色。笔者对聊课的认识也是比较肤浅,小语界的大师们对“聊课”的态度也不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可以做些尝试,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思考、创新,从而摸索出最合适最优化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有效。

摘要:聊课,顾名思义,就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一种授课方式。是教师在聊天式的轻松气氛下引导学生感知教学内容,交流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授课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程倡导教师蹲下身子,用自然语言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最真诚的交流。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能找到与学生轻松愉快聊天的感觉,将别有一番情趣。《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就是笔者以“聊课”这种教学方式所做的一次尝试。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样化教学方式;应用策略

在新课标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取代了应试教育的地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是素质教育改革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组成元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顺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趋势,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成长。

一、借助体验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文内容,灵活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其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素养,不断显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以《桂林山水》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积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去寻找答案,验证这句话的真实性。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文中写山、写水的精彩片段为基点,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大胆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此外,随着网络技术持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视频、图画等形式,刺激学生感官,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新知识点,和作者产生心里碰撞,准确把握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视频,展示相关的图片,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情境,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置身于圆明园被烧现场,近距离接触圆明园。进而,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文中脉络,和作者产生心灵碰撞,学习作者的各种写作技巧,为提高自身写作技能做好铺垫。

二、借助分层教学探究法,强化教学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利用分层教学探究法,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重学生人格,优化利用分层教学方法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对于班级中的优等生,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感,逐渐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对于班级中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把重心放在积极引导他们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还能激发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探究兴趣,逐渐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铺垫。以《桂林山水》为例,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已有的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对于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需要准确理解、掌握本堂课所学的生字词,借助文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山、水”的作文;对于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只需要掌握一些必须记住的重点生字词,根据文中片段来仿写作业。长此以往,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都能有所提升。

三、利用引导启发教学法,学会融会贯通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引导启发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看过的相关通话故事,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比如,《小音乐家杨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情绪,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相互谈论关于安徒生的一些经典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学会迁移知识。教师还要巧设教学情境,借助启发的作用,激发学生情感,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和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近距离接触,去感受她内心的波澜起伏,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脉络,学会融会贯通,把知识学活,为自己所用。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至关重要,比如,合作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分层教学法,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的中心,积极、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这也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促使新时期小学教育事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艳玲.小学高年级语文多样化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读书点亮人生优秀演讲稿下一篇:拼搏高三励志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