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英语第一轮单元复习教案

2025-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届高考英语第一轮单元复习教案(共7篇)

2024届高考英语第一轮单元复习教案 篇1

1.prime minister

2.rather than

3.settle down

4.manage to do …

5.catch sight of

6.have a gift for (doing) sth.

7.in the distance

8.be on a trip to

9.on the atlantic coast

10.at the airport

11.on the way to

12.in less than five days

13.be surrounded by/ with

14.be famous for …

15. compete in

16. go through

17.at the top of

18.be surprised at

19.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20.leave for

21.go on a tour/trip

22.flow into

23.as far as

24.at dawn

25. the second largest country

26. from coast to coast

27. aboard the train

28. settle down in the seat

29. leave for another city

30.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lake

重点词汇

1.surround

the town is surrounded by hills.

2.mix

shake the bottle well so that the oil _mixes with__ the vinegar.

3.confirm

we can confirm a room for next saturday.

/we can confirm that there will be a room for next saturday.

4.impress

the book _didn’t impress me__. (没有给我留下印象)

_we are very impressed with/by__(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the children’s work.

5.manage

how did you manage to persuade him?

重点句型

1. as far as

we went as far as the hospital.

as far as i know, the boy has a gift for painting.

2. settle down

he intended to settle his brothers down in the city.

3. rather than

this pair of shoes is comfortable rather than pretty.

4.名词性从句

_what impressed us______(使我们印象最深刻的) of the country was its beautiful languag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he has settled down in canada.

2024届高考英语第一轮单元复习教案 篇2

一、旅游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七个选修模块中,旅游与“城乡规划”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城乡规划之中涉及的经济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物质方面,本模块则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精神侧面。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旅游活动日趋大众化。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目前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

二、旅游地理内部结构分析 本模块包括三部分内容:

1、旅游资源:(第一二单元)它是本模块的基础,要求(1)能从地理角度认识旅游资源(包括其内涵、类型与分布)(2)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实用价值的评价,即由基本知识转向技能与方法。

2、旅游规划:贴近社会实际,是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包括景区规划和旅游活动设计)

3、旅游与区域发展:这是学习的提升部分,从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高度,在总结前面两部分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中发生的人地关系及其协调深入加以认识,形成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一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1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

教学目的:

1、能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2、能使用资源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重点与难点:内涵及多样性 课时:1 教学过程:

阅读探索活动,解释: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问题:最近一个假期你去哪儿了?该旅游地对你吸引力最大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此旅游地而非彼旅游地?)

——吸引你去旅游的这些动力(景观或资源)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之为旅游资源。例:(刚才同学们说的一些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共同的特征,同时也是它们区别于其它资源的本质属性,即内涵。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本质属性):

P4,最后一段,一般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可称为旅游资源

根据内涵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定义:P5[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其定义也不尽相同。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多样性:即旅游资源是多样的,并且也是广泛存在的,例:自然界多姿多彩的自然事物,变化万千的自然现象,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千差万别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2、独特性(非凡性):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因此,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独特特点的事物或者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3、变异性(可创造性):随旅游业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人们根据旅游者的心理和需要,更加主动地,有意识地人工建设和创造了大量的旅游资源。

4、观赏性:P7阅读

多样性: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1、内容上:多种多样,将P5下图分类(按内容)

2、地域上: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在地域上的差异而形成旅游资源的地域性。也就是说: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例:地中海地区的阳光、海水、沙滩(与其地中海气候有关)阿山的滑雪(与其山地条件相关和气候条件相关)东南亚的热带海滨风光。

3、在季节上,同一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例黄山。

4、在组成上:一般好的旅游资源都有多个要素组成。例九寨沟。例加勒比海(热带风情,海水、阳光、沙滩、印第安文化和玛雅文化等。

5、在价值上:旅游资源具多种多样的价值:

艺术欣赏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有重要价值。(例:埃及金字塔、中国的许多古建筑群、石刻等)

科学价值: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例:夏威夷的火山,东非大裂谷,阿山的冰川地貌、桂林的喀斯特地貌等。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学价值:

对于某一旅游资源而言,这些价值大多数是同时存在的。

案例研究:阅读,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本节要求:能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并运用资源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板书设计

选修3·旅游地理 第一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1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1)内容上

(2)地域上

(3)在季节上

(4)在组成上

(5)在价值上

2、独特性(非凡性)

3、变异性(可创造性)

2024届高考英语第一轮单元复习教案 篇3

【考纲要求】

1.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SO2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热点重点】

1.二氧化硫与硫的其他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关于SO2和CO2性质辨别以及SO2漂白性与其他漂白物质漂白原理的不同 【教学内容】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刺激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沸点是-10℃)、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①SO2是酸性氧化物,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与H20反应: SO2+H2O=H2SO3(亚硫酸不稳定,易分解,易被氧化成硫酸,是还原性的二元弱酸)。与NaOH作用: 2NaOH+SO2=Na2SO3+H2O 与澄清石灰水作用: SO2+Ca(OH)2=CaSO3+H2O CaSO3+SO2+H2O=Ca(HSO3)2 现象为:通S02有 白色沉淀生成,继续通S02 沉淀又慢慢消失。②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是中间价态)氧化性:2H2S+SO2=3S+2H20 还原性:与02反应: 2SO2+O2= 2SO3 使溴水褪色: Br2+SO2+2H2O=2HBr+H2SO4

使KMn04褪色: 2KMnO4+5SO2+2H2O=2MnSO4+K2SO4+2H2SO4

③漂白作用:可使 品红 或其他有色物质褪色(S02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这种无色物质受热或光照时会分解,放出S02,恢复原来的颜色)。品红溶液→红色消失(1)物理性质

相同点: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密度都大于水。

不同点:二氧化碳没有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气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气体);二氧化硫易液化。(2)化学性质

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

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的酸不稳定,只能存在于溶液中CO2+H2OSO2+H2OH2SO3。

②都能与碱反应,用量比不同,可以生成两种盐。

SO2、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是先生成沉淀,当SO2、CO2过量时又溶解。

H2CO3;

红色复原 二、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比较

Ca(OH2)SO2CaSO3H2OCaSO3SO2H2OCa(HSO3)2

Ca(OH2)CO2CaCO3H2O CaCO3CO2H2OCa(HCO3)2

不同点:

①二氧化硫常表现还原性,二氧化碳表现氧化性

催化剂

2SO2+O2 2SO3 △

CO2+C △ 2CO

二氧化硫能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二氧化碳不能。

②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二氧化碳不能。

③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不同: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

三、S02和C12漂白原理、现象及漂白效果的比较

氯气的漂白原理是由于溶于水生成的HCl0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而S02是由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颜色。例如:

另外S02能使溴水、氯水、KMn04溶液等褪色是因为S02具有还原性的缘故,如:SO2+Br2+2Hz0=H2S04+2HBr,不是S02的漂白性。

注意: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12混合后通人品红溶液,不能使之褪色(SO2+Cl2+2Hz0=H2S04+2HCl)。

四、全球三大环境问题(1)酸雨

酸雨中的酸度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造成的,它们占总酸度的92%以上,其余为一些弱酸。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排放的SO2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SO2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H2SO3,然后经空气中的尘粒等污染物的催化作用,氧化成H2SO4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

酸雨的pH<5.6,对环境的危害很大,能直接破坏森林、草原和农作物,使土壤酸性增强,使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等的腐蚀。(2)臭氧层破坏

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有制冷剂CF2Cl2等氟氯烃和NO等氮氧化物。如CF2Cl2的破坏机理为:

CF2Cl2hvCl+CF2Cl

O3+Cl====ClO+OO+ClO====Cl+O2

总反应为:O+O3====O2+O2

活性氯(Cl)仍保留在环境中继续发生循环反应,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或损害,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大量增加,损害动植物的基本结构,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危害海洋生命,使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还能降低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3)温室效应

CO2、O3、CH4等气体虽不影响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但能阻碍由地面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射,就像给地球罩上一层保温膜,使地球表面的气温增加,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可能导致地球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世界上许多城市。此外,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土地沙漠化。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消耗的共同影响下,还会造成气候的反常,如厄尔尼诺现象等,导致动物反常迁移,植物反常生长,甚至动植物种类的消失等。【课堂小结】

【综合应用】 【应用1】

1.(08广东文基)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含有硫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是含碳化合物 B.煤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在水吸收S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SO2是酸性氧化物,被云雾吸收后转化成酸雨

D【解析】此题以煤为载体,考查的内容简单,但知识涉及面广:能源、环境和化学基本概念。A.煤属于混合物;B.煤是不可再生资源;C.水吸收SO2并与其反应: SO2+H2O=H2SO3,主要是化学变化D.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被雨雾吸收后转化为亚硫酸成为酸雨。

2.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盛两支试管,一支加硝酸,另一支加烧碱溶液,然后再通入S0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由此得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A.氯化钡有两性

B.两支试管的沉淀均是亚硫酸钡 C.S02有还原性和酸性

D.升高pH使S02水溶液中S03浓度增大

CD【解析】在BaCl2溶液中通入S02,溶液仍然澄清,这是实验事实。因为如果发生反应,BaCl2+S02+H20=BaS03 ↓+2HCl,一是出现弱酸H2S03制强酸盐酸违反规律,二是即使生成BaS03沉淀它也溶于盐酸,故S02和BaCl2溶液不反应,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硝酸,再通入S02,可能发生将S02或S03氧化成SO4,此时发生Ba+S04=BaS04↓;另一份加烧碱溶液,再通入S02,先发生S02+2Na0H=Na2S03+H20,再发生Na2S03+BaCl2=BaS03↓+2NaCl。综上所述A、B不正确;C中S02能被硝酸氧化和与Na0H溶液反应证明其有还原性和酸性,故C正确,D升高pH,可理解为加碱后,S02→Na2S03,当然SO3浓度加大,故D正确。【应用2】

(海南卷)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2-2-2+

2-2-2-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5mL0.10mol·L—1的E溶液与10mL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溶液的pH 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___________。

△ 【答案】(1)H2+S H2S(写成可逆反应也正确)

(2)H2SO3 + 2H2S=3S + 3H2O △(3)C+2H2SO4(浓)或Cu+ 2H2SO4(浓)CO2 ↑+2SO2 ↑+2H2O CuSO4 +SO2 ↑+ 2H2O等 △(4)①H2SO3 +2OH— = SO32— + 2H2O ②大于;Na2SO3溶液中SO3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③增大;升高温度促进Na2SO3溶液的水解。

【解析】根据常见物质SO2和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再联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可以推得:A、B、C、D、E分别为S、SO2、SO3、H2SO4、H2SO3。

△(1)S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3)可以浓H2SO4与铜或碳反应得到SO2

(4)①H2SO3与NaOH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3 +2OH— = SO32— + 2H2O ②Na2SO3是强碱弱酸盐,SO32—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

③盐类的水解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加热Na2SO3溶液,其pH增大。

H2S(2)H2SO3与H2S的化学方程式:H2SO3 + 2H2S=3S↓+ 3H2O

2024届高考英语第一轮单元复习教案 篇4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古代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下列哪项发明使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学富五车”()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解析:我国古代的书写工具主要有甲骨、丝帛、竹木简、纸张,取代竹木简的是纸张。答案:A 2.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解析: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有力工具;指南针为资产阶级开辟广阔的活动天地提供了条件。总之,这三大发明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答案:A 3.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众多演员组成的类似现代

电脑键盘的画面,它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解析:本画面是演员进行活字印刷表演的情景。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答案:C 4.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科技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用心

爱心

专心 1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涵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解析:A、B两项的叙述与题干的要求不符;D项的错误在于“蕴涵”一词使用不当。答案:C 5.(2007·广东单科,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主流文学的变化特点,考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先对题干中提到的文学形式进行简单的比较,再从其表达形式上入手,就不难发现其变化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表现形式是越来越接近和趋向平民化。答案:A 6.(2010·山东临沂模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这首《春望》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农民起义,封建统治秩序动摇 B.安史之乱,人民流离失所 C.四川地区经济凋敝,交通闭塞 D.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破坏中原稳定

解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时期。在长期的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他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诗歌多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状况,因此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答案:B 7.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描写对象是司马迁;B项描写对象是岳飞;D项描写对象是蒲松龄;从C项中“诗史”“草堂”等有效信息可判断为杜甫。答案:C 8.(2010·江苏南通第三次调研)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用心

爱心

专心 2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解析:A项出自屈原的《离骚》,B项为唐诗;C项为宋词,D项为元曲。答案:C 9.(2010·山东临沂模拟)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地发展壮大,他们对于文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白话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就满足了他们的需要。答案:C 10.《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红楼梦》创作的背景是清朝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加深,因而该书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答案:C 11.《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解析: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人,秦赵渑池会是十分著名的关于蔺相如的故事。山水画成于明朝时期。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杜牧是唐朝人。答案:C 12.我国古代诗歌、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分别是()A.楚辞、元杂剧 B.汉赋、明代传奇 C.楚辞、明代传奇 D.诗经、元杂剧 答案:D

用心

爱心

专心 3

13.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综合能力,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说明事物只有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才能得到发展。答案:D 14.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A.产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C.得到朝廷统治者的推崇 D.其他剧种的衰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原因的理解分析能力。京剧深受人们喜爱,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不断吸收其他剧种优点的结果,即在于其内因。而A、C、D三项均是外因。答案:B 15.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的原因是()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

B.朝廷扬“雅部”而抑“花部” 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 D.昆典脱离广大民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百姓不喜欢昆曲的主要原因是其脱离民众,无法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答案:D 16.礼堂里正在排练戏剧,导演在台下指挥“演旦角的同学动作要到位,演老生的同学„„”他们正在排练的剧种是()A.吕剧 B.昆曲 C.京剧 D.黄梅戏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剧角色含有旦角、老生等,与京剧的角色划分相符。答案:C 17.(2010·福建龙岩质检,1)推断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最为可信的证据是()A.权威观点 B.文献记载

用心

爱心

专心 4

C.考古发现 D.民间传说

解析: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资料,不带有主观意志,最为客观可信。答案:C 18.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解析:题中字体分别为:小篆、隶书、楷书、草书。材料是对草书特点的描述。答案:D 19.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①是中国书法艺术 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③反映了中国 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从图片看,标识没有体现汉字的演变趋势,故排除③;其他选项都正确。答案:A 20.惠州艺术馆2006年初举办了中国传统书画展,某中学有四位同学参观了画展,并对下幅中国名画作了评论,其中错误的评论是()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A.该作品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B.该作品的作者被称为“画圣”,其作品有“吴带当风”之誉 C.该作品反映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状况,属民间风情画 D.该作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解析:唐代绘画讲究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反映上层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趣,不反映市民、市井生活。答案:C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21.“文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义:其一,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从历史的层面对古诗文进行周密的考订、辨误和解说;其二,从文学角度阐释历史,即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历史要素,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材料二 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皇祐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缗,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

材料三(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摘编自《水浒传》,书中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请回答:

(1)联系《春望》简要分析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诗在题材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铸钱数额巨大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宋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铜(铁)钱还是白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原因:杜甫的《春望》直接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痛恨战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以诗的形式记录了历史。特点:唐诗题材广泛,关注现实生活。

(2)宋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解决三冗问题也需要大量货币。(3)铜(铁)钱。理由:材料二源自正史,可信度较大。材料三源自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作者更有可能是用自己时代的状况来描写宋朝的情况。

22.(2008·江苏南京期末,23)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3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5)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来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所涉及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图2。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2)同治、光绪年间;京剧。

(3)核心:仁。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朱熹:理气论;心性论。(两人观点分别答出一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4)小篆。西汉。

(5)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等等。(拟定课题题目要求概括两个及以上材料)

用心

爱心

2024届高考英语第一轮单元复习教案 篇5

I Phrases:

1. 某人/某物情况如何

2. 马上就要干某事

3. 搭起帐篷

4. 增加到多少

5. 躺下 、躺着

6. 从……中退出

7. 没有预兆的,突然的

8. 做出决定

9. 放弃

10. 下落

11. 打翻

12. 提到、谈到

13. (天气)放晴

14. 畅销产品

15. 通向,导致

16. 到目前为止

17. 祝你成功

18. 甘心忍受(不愉快的处境)

19.平息

20. 即将到来

21. 挣扎着跪起来

22. 高嗓门地

23. 健康状况良好

II语言知识

1. It has often been said that life is difficult as it is.

It is said that sb//sth People say that…

Sb//sth is said to do …

类似结构It is thought //reported// believed//hoped that…

It is said that a new factory will be built here.

A new factory is said ______ ______ ______ here.

It’s believed that at least a score of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

At least a score of buildings are believed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It is supposed that over 200 people have been killed in the fire.

People _______ _______ over 200 people have been killed in the fire.

Hainan Island is thought to be the second largest island in China.

_______ _____ _____ that Hainan Isand is the second largest island.

2.find oneself + 介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

发现自己(处于某状态);不知不觉地来到…

I found myself _____ a whole day in my tent.

A.spend B. spent

C. spending D. to spend

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在医院里。

我发现我被一群孩子包围了。

当我进来时,我发现他在做作业。

含有oneself的搭配有:

enjoying oneself 过得愉快

come to oneself 苏醒过来

dress oneself 穿衣服

help oneself to… 自取,随便吃

feel like oneself 觉得身体情况正常,沉着

teach oneself 自学

smile to oneself 暗自笑

say to oneself 自言自语,暗想

wash oneself 洗澡

lose oneself in thought 沉思

3..表示身体姿势的常见短语:

stand on one’s foot 单足站立

jump to one’s feet 跳起来

stand on one’s head 倒立

rise to one’s feet 站起来

struggle to one’s feet 挣扎着站起来

lie on one’s back 仰卧

lie on one’s stomach 俯卧

lie on one’s side 侧卧

stand on one’s leg like a cock 金鸡独立

3.What becomes of sb./sth?

某人/某事物情况如何

eg.

⑴假如我死了,我的孩子会怎样呢?

⑵I wonder what became of the people who lived next door?

⑶What became of the dreams of our youth?

5. too…to

too ready to do sth

can’t … too … ( can never … too …)

The shoes are too tight for me.

She is too ready to blame others.

You can’t praise the theory too highly.

When crossing the road,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Ⅲ Grammar :主谓一致

1Tom as well as two of his classmates ____ invited to the party.

A was B were C has D have

The editor said that the average of letters to their newspaper office _____ each month.

A is B was C are D were

The poster says that a writer and poet ____to give us a talk on English next week.

A is B are C be D will be

Bread and butter ___ the Turners’daily food.

A are B is being C is D were

There ___ a pen, two pencils and three books on the desk.

A are B was C have D has

I ,who ___ your friend, will try my best to help you with your written English.

A am B is C are D be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____ elected.

A have B are C has D is

In the margins ____ written something in red ink.

A are B were C was D have

It is not I but you who _____ the first to run to the goal in the competition.

A is B was C are D am

On top of the books ___ the photo album you are looking for.

A is B are C has D have

Every possible means ____ to prevent the air pollution , but the sky is still not clear.

A is used B are used C has been used D have been used

No one in the department but Tom and I ____ that the director is going to design.

A knows B know C have known D had known Ⅳ1.单句改错:

1 The police is after the murderer.

2. The book you referred is not in the library.

3. I am extreme sorry for the mistake.

4. The neighbours are bothered for the noise of the party.

5.I am thank to you for giving so much help to me.

2.练习:

1.I regret _____ you I won’t be free until this summer vacation.

A. to tell B. telling C. to have told D. having told

2.After the excitement of the audience ______, the speaker continued his speech.

A. died down B. died out C. died off D. died of

3.The boy threatened ______ away from home while quarrelling with his parents.

A. ran B. run C. to run D. running

4.----I am so tired, Mum.

----Keep up courage and the success is just _______.

A. in the corner B. on the corner

C. around the corner D. at the corne

5.Much to my ______, I am unable to accept your invitation.

A. regret B. surprise C. disappointment D. sorrow

6.I shall always _______ our friendship greatly, for I think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riendship.

A. admire B. keep C. respect D. value

7.----You were brave enough to tell what you thought of the boss at the meeting.

----Well, now I really regret _______ that.

2024届高考英语第一轮单元复习教案 篇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A.科学的哲学理论真正反映时代主旋律 B.正确的哲学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任何哲学家都是绝对真理的发现者

2.青年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属于青年。“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含义之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青年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上述材料说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被当代青年全部掌握才能得以延续

B.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人就无法形成世界、人生观和价值观

C.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才能适应当代青年成长的需要 D.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发展的唯一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4.“以往的一切哲学都只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墓碑上刻的这句名言旨在说明()A.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 B.只有解释了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 C.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就没有意义

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

5.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植根于中国实践,以实践需要为导向、以回答中国问题为中心,是立足中国现实、关注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这说明,真正的哲学()①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②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是与客观实际完全吻合的理性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倾听时代呼声、深入社会实践、回答现实问题,反对“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由此可见,真正的哲学()A.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B.能够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C.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具体路径 D.如实反映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7.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这体现了()A.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B.哲学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 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哲学对社会变革起促进作用

8.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1 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C.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D.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9.人们经过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A.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才能指导社会变革

10.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思想。有评论认为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①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②决定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源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的理念 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②哲学对时代具有批判功能 ③哲学对时代具有塑造引导功能 ④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摸着石头过河”是一句反映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征程的光辉名言。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认识论、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形象地揭示了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并稳步前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功不可没。上述材料说明()①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哲学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52分)13.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因时代而兴,理论为国家而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材料二 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8分)(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6分)(3)请简述哲学与人的关系。(8分)

14.材料一 2015年11月28日,《湖南日报》载文指出,中国古代哲学曾经作为“轴心时代”的人类精神,不仅让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远远超前于别的民族国家,而且引导着东亚文明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前行。比如,在湘江上,一代代志士仁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孕育、发展了独具地方特色和世界视野的湖湘哲学。湘江岸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王夫之等一大批伟大的湖湘哲学家一直是儒家传统的传承者和中国精神的脊梁。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集中了大量海内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可称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学家朱熹、王阳明等。

材料二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让中国人普遍有了自豪感,但也让不少国人变成了“经济动物”,所到之处,物欲横流,唯独缺乏“精神”和“灵魂”的跟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哲学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强盛崛起的意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一代代志士仁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实质上涉及的是哲学的什么问题?(10分)(2)根据你的了解,简要回答材料一中王夫之的哲学观点与朱熹、王阳明二人的哲学观点的主要区别。(10分)(3)结合材料二,说明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哲学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10分)

[练高考—找规律] 1.(2013·福建文综,35)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2.(2012·江苏单科,2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6·上海卷)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A.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肯定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B.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推动现实世界发展 C.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工具,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服务 D.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练模拟—明趋势] 4.(2017·河北三市联考)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明真正的哲学()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2017·郑州质检)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这表明真正的哲学()①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能够预见和决定社会前进的方向 ③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17·杭州七校质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对社会变革起着先导作用。这主要表现在真正的哲学()①更新了人们的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培养了人们改造社会发展规律的精神 ③本质上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预见和指明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7.(2017·山东师大附中期末)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加速推进,而改革越深入,越 需要通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为改革提供思想先导、学理支撑和精神动力。这是因为()①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真正的哲学能为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④哲学是能给人以智慧的科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7·贵州三校联考)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吸收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并且把它向前发展了;另一方面又看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荒谬”,于是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代替它,并在实践基础上使其更加全面和彻底。这主要指明了()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厚的阶级基础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直接的主要的理论来源

D.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9.(2017·湖南衡阳联考)2015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屠呦呦呼吁大家认识中国药学的重要性,她认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中医药注重阴阳平衡、五行和谐。以下对传统中医药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包含封建迷信思想,毫无科学依据 ②包含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 ③中医药及其诊疗方法是我国的国粹,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④是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7·河南九校第一次联考)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心里的事情一多,心也跟着乱起来。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将心灵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有人因此总结幸福人生必须懂得必要的放下。以下说法,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的是()①放下压力:心态决定成或败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前路必然宽 ④放下犹豫:行动才有收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2017·江苏苏北四市期中)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各种思想激烈交锋,形成了儒学、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思想繁荣局面。这说明()A.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任何哲学都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动力 D.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 12.(2017·湖北教育质量检测)黔东南的岜沙苗寨自古以来把树当作崇拜的对象和生命的象征,相信人的生命由树庇佑。当地有在人出生或去世时种树表示纪念的习俗。在“人本是树”的朴素观念引导下,村民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人本是树”的观念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源于哲学智慧 ③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人本是树”的观念引导村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3.(2017·华南师大附中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第一次出现了()①科学基础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17·河南郑州质量预测)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是指导我们有效改造世界的终极真理 ③能为我国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④能增强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2017·山东潍坊期末)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 年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一要求表明()A.毛泽东思想是永恒的真理

B.毛泽东思想仍然是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C.意识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16.(2017·湖北八校联考)2015年2月2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下面对于“四个全面”认识不科学的是()A.“四个全面”是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符合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B.“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光辉品质

C.“四个全面”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D.“四个全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7.(2017·东北重点中学联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成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B.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C.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18.(2017·鞍山一中期末)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②其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④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2017·广西三市联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B.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C.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D.哲学是智慧之学,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课练31 时代精神的精华

1.A 之所以说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其反映了时代主题,把握住了时代脉搏,故A项正确。马克思的观点强调了真正的哲学是什么,而没有强调其作用是什么,故B不符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项观点错误;真理具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不存在绝对真理,D项观点错误。

2.C A说法太绝对。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与是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无关,B说法错误。D说法不符合实际,因为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C符合题意,当选。

3.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是指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B正确,排除D;A与设问要求不符;C说法不妥。

4.C 哲学源于实践,A表述明显错误,排除;马克思墓碑上刻的这句话强调的是改造世界的重要性,因此B不符合题意,C正确;D表述错误,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排除。

5.B “以实践需要为导向、以回答中国问题为中心,是立足中国现实、关注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体现了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①③符合题意。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②说法错误。④中“完全吻合”说法错误。

6.A “倾听时代呼声、深入社会实践、回答现实问题”,体现了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A项符合题意。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B项说法错误。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C项说法错误。哲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D项中“如实反映”说法错误。

7.C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项说法正确。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对社会变革起促进作用,A、B、D说法错误。

8.D 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B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错误;实现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能正确地指导人们的实践,D符合题意。

9.C 题干强调的是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是错误的;D项也是错误的,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非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0.B “四个全面”思想指导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认识来源于实践,“四个全面”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③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1.B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①符合题意。哲学对时代具有塑造引导功能,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③符合题意。②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④说法不准确。

12.A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不选;④与材料主旨不符。①②符合题意,当选。13.(1)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③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同时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指导作用。(8分)(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首行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6分)(3)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③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地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8分)14.(1)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②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一代代志士仁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实质上涉及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0分)(2)王夫之是唯物主义者,朱熹和王阳明同属于唯心主义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10分)(3)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弥补“精神”和“灵魂”的缺失,从而使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其主要表现: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还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因而,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他答案合情合理也可)(10分)加餐练——分类集训·知能提升

1.D 考点定位:哲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以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观念不能支配社会的发展,②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③与题干无关。题干反映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④正确,应选D。

2.A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故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3.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强调它正确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并被用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故D项正确;A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B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C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实践性,均不符合题意。

4.A 真正的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不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B项错误。真正的哲学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C项错误。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D项错误。材料强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功能,A项切题。

5.B “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最强的音符”,表明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决定”夸大了哲学的作用。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法,④说法错误。

6.D ②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哲学属于精神范畴,本质上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③说法错误。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7.C ②③正确分析了真正的哲学的作用,符合题意,入选。①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真正的哲学才能给人以智慧和聪明,且哲学不是科学,④说法错误。

8.C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这一“合理内核”,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内核”,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主要的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故答案为C。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9.C 传统中医药理论虽有糟粕,更有精华,①观点错误。传统中医药理论包含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但不能说其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③说法错误。②④正确切题,故选C。

10.B 心态“决定”成或败,心宽前路“必然”宽,都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主动唯心主义色彩,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奋斗改变命运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没有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行动才有收获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②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合题意。

11.D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B、C说法错误。D正确切题,故选D。

12.D 哲学智慧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重要影响,但不是来源,②夸大了哲学智慧的作用,排除。题干不体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③不合题意。①④正确切题,故选D。

13.C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①④正确,②③排除。

14.C 真理具有相对性和条件性,没有终极真理,故②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我国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故排除③。①④切题,答案选C。

15.D 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说明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排除A。客观实际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B观点错误。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C观点片面。

16.C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故C说法不科学,答案选C。A、B、D本身正确,但不切题,排除。

17.B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故答案为B。

18.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②说法错误。9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说法错误。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2024届高考英语第一轮单元复习教案 篇7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其基本内容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新中国成立前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一切特权;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使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2、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目的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5年4月,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17国建交。(2)中苏建交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4)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5、1970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重要国际因素: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7、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事件是: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

8、尼克松访华的时间:1972年2月;主要原因:为了美国的战略利益;双方会谈的最大难题是:台湾问题;访华的最大成果: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9、1978年底《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

10、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1、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邓小平

12、中日建交的直接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

13、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间:1972年,同年中日建交。

1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的恢复,说明了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15、70年代的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及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及建交16、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也是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指出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强调反对霸权主义。

17、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18、1991年起,中国外长每年参加东盟会议。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采取“感同身受,同舟共济”的态度,承诺和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同年,与之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19、中国与法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朱鎔基同欧盟轮值国主席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成功地举行了“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20、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时间:2001年,上海

标志意义: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和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上海合作组织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上一篇:护理实习生带教经验总结下一篇: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