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读书报告范文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毛概读书报告范文(共9篇)

毛概读书报告范文 篇1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解决。毛泽东针对这一情况,在文章中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演讲中毛主席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一致,打败日本侵略者。

在中国逐渐崛起的今天,“人民服务”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个重要的原则,不仅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必须奉行的“宗旨”,而且写入了宪法,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然而决定成败的是细节,而不是抽象的口号。

《宪法》中就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接受群众监督,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地执行国家的政策,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只是当今社会“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这十个字,有多少政府人员真正做到了呢!更别说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了!那些政府人员在工作中真正认真考虑过“为人们服务”背后的深刻内涵、掂量过“为人民服务”的沉重份量吗?

我们的党纪国法把“为人民服务”奉为最高原则,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福。但在今天政界的腐败现象却是越反越繁荣,贪官污吏一抓一大票,“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仅仅成为了的政治宣传口号,成为政府机关的一种习以为常的装饰物,在这五个大字的面前毫无人民利益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他们身在位,不为人民谋其利,将看病难、买房难、医疗养老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抛之脑后,自己却整日挥金如土,中饱私囊,不为百姓真正办一件实事,虽然国家对这种腐败还以严厉打击,净化政界,并对一系列民生问题做出实际行动,确保落实到每一个平民百姓,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打击以及各方面的问题的解决。

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建立完善的处罚体系。当今报考公务员热为何难降温,竟还达到5000:1的报考比例,那是因为在现代人眼中,公务员就是拿着高薪,坐在办公室喊:“我好累!”,然后享受带薪休假的一个群体。公务员在某一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直接理解为“公共服务人员”,但为何在现代人眼里公务员成了悠闲自得却拿着高薪的群体?这就是我们的处罚体系不健全。如果一个党员兼公务员在上班时间饮酒,若没有因此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以上的损失,饮酒又是此人的个人合法财产,按照党纪,他将不会受到处分;按照国法,他也很难受到处分。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党政机关普遍存在着作风不良、效率低下的问题,更有甚者,光领工资不上班,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了。但在这种缺乏具

体制度保障的原则下,是难以将为人民服务化为鲜活的社会行为的。在“狼”多“肉”少,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让那些拿人民血汗钱的公务员真正的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深刻意义,谁要再不给“人民”笑脸,那就给他们看自己的哭丧脸!

此外为了更好的践行为人民服务,应建立起服务的动力机制和服务者的择优汰劣机制。“当家作主”的是人民而不是政府工作人员,党员干部一定要用这种权力来为人民服好务,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一旦没有践行就应淘汰,使“为人民服务“真正成为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深入到政府机关人员及党员干部的思想中去。

显然,“为人民服务”的真正落实,解决好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也同样重要。虽然现在的上访机制已有改进,人民民主也有进一步的体现,但仍有做官者无法无天,官二代名词的出现,“我爸是李刚”事件的发生都在说明问题,平民百信心中一股怨气没处说的现象,在微博盛行的今天一一浮现。健全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迫在眉睫,只有人民敢说了,能说了,才能更好的遏制腐败现象,真正做到为人们服务,使“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口号的代名词。

在这新的时代,永远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重视人民的力量,发动人民的力量是我们党最优良的传统,继承和弘扬为“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是形势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我们需要永远的“为人民服务”!

毛概读书报告《思念依然无尽》 篇2

读书报告

题目:《思念依然无尽》读书笔记学号:姓名: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2013年12 月 12日

《思念依然无尽》读书笔记

——回忆父亲胡耀邦 一本好书可以成为一个好朋友,它可以帮助你很好的了解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情,这是我一直所坚信的。这本书帮助我很好的了解一位革命领导人——胡耀邦同志的生平,文章描写细腻,读后收获颇多感动,而在此之前,我所知道的仅仅是一位清廉的领导人胡耀邦。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身处逆境时,不要气馁,努力工作,坚持自己的底线,坚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而身处顺境时,不要骄傲,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你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再次陷入困境。下面分享一下我通过这本书对胡耀邦同志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感受体会。

摘要:

本书是作者满妹为了纪念自己逝去的父亲以及弥补自己未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而写的,书中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父亲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书中流露出了作者的真感情,这或许是这本书受到各界好评的原因之一。

胡耀邦的经历的确不容易,从一个14岁只身参军的红小鬼,到被毛主席称为我们党自己培养出来的小秀才,从朝气蓬勃的中国共青团总书记,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长,再到中央组织部长,直至最后升任共产党的主席及总书记,最后被迫从总书记的位置上辞职,这是一个漫长艰难的经历。

对胡耀邦生平的了解:

主人公:

胡耀邦,湖南省浏阳市中和乡人,字国光。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大队政委,中央军委总政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代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解放后,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1年6月在六中全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82年9月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全国人大第一至三、五届常委,中共第八、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驰骋沙场:

幼时学习成绩突出被族人认为是成才之人的胡耀邦,于14岁便只身参加革命,此后便一直在机关部门工作,直至1945年10月底才跟随林彪去往前线。期间,在湘赣省委“肃反”时,被当作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人员抓起来,差点丧命,这是一个惊险的插曲,但并未影响他

以后的工作。在进入前线后,胡耀邦先后活跃在大清河、太原、西北西南等战场,奋勇抗敌。期间多次病倒,也打过败仗,并不像神话般的全胜。对于他的战功,聂荣臻元帅说:“耀邦同志参加了华北解放战争的全过程,经历了各个主要战役,直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华北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

正义的胜利:

文革期间很多人被打倒,胡耀邦也没有逃脱被批斗的命运,他没有为了让自己能舒服一点而去冤枉其他人反革命等罪名。

文革结束以后,胡耀邦复出并担任中组部长,其巨大的功绩也是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这段时间的评定冤假错案,洗清干部、群众及其亲属无辜的罪名;相当重要的是坚决主张废除终身制,要求官员按能力要求进行选拔,到达一定的年龄后退休。到1984年底,全国复查各类问题的案件涉及近五百万人,再加上数以千万计的受牵连的干部、群众等,解决了殃及一亿人的问题。“以天下为量者,不计细耻;以四海为任者,不顾细节”是对胡总工作很好的描绘。

劳碌的总书记:

1982年9月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这以后的几年间,胡耀邦并没有一直待在中南海,而是全国各地的跑。遵守着“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思想,胡总书记连同中央的领导,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用来解决民生问题。大到国策制定,小到某地人民生活水平,事无巨细,只要是自己能够看到的问题,就一定要亲自想办法正确的解决。在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家人却有着严格的要求,他不许家人经商或从政,不许家人利用哪怕一丁点的关系,估计怕是受到权利滥用的困扰,这是一种队人民、权利的敬畏,这与现在的许多官员是完全不同的。

青山依旧在:

1987年胡耀邦同志辞去中央总书记一职,在一个普通的黄昏,他带着一些简单的文件、书籍离开勤政殿,关上家门的那一刻,一个政治家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号,胡耀邦孑然一身的隐退啦。

谁曾想到结束工作仅两年后的一天,胡耀邦突然病发离世。一时间,无数人陷入悲痛,正如诗人邵燕祥说的:“一颗心碎了 / 使许多人心碎 ”。每天4000人自发吊唁的事实,比一切悼词更能说明胡耀邦同志的影响,以及受到人民的爱戴程度。他走啦,可是他并没有真正的离开,他的精神留了下来,他为人处事的风格依然影响着许多人。

历史绕不开的胡耀邦:

胡耀邦生前,自说有两个没想到:没想到能担任那么高的领导职务;没想到退下来后,声望不降反升,人民群众对他还是那么好。

胡耀邦身后,还有两个想不到:1989年4月15日,他的去世,在神州大地引起那么大的轰动;21年后,国人对他的思念,还是那么绵绵不尽„„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胡耀邦的立德、立功、立言,是几代中国人景仰的楷模。自我感受:

以前一直都能听到《好大一颗树》这首歌,或许是mv等因素的影响,我一直以为它是为人民教师而写的,直到看到了《思念依然无尽》这本书,才知道是邹友开写给出色的人民领袖胡耀邦的,这是满妹所说的当然也是经过检验的。当然,胡耀邦被许多知识分子称为良师益友,所以,如果说这是写给教师的,又没有错。没错,伟大的人民领袖胡耀邦,是一棵巨大的树,他做很多事情都身体力行,比如反对官员的裙带关系,禁止家人从政。而胡耀邦的突然离世,犹如一颗巨大的树突然倒下,使的许多老一辈人才失去了一颗可以遮阴避雨的依靠,一时间,恸哭之声传遍大江南北。

《边城》——读书报告 (范文) 篇3

“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这是一句真话,我有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皆从孤独得来的。--沈从文

当我们孤独的时候,我们才认真思考,放下任何事。一个有思想的人必然要有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在这种沉寂的时光里,我们才更容易看清自己的背影。不得不说,这是孤独的智慧。

沈从文的文字平稳却富有张力,把你勾进那个远方的世界里。读老舍的东西总觉得离我们太遥远,然而在这位大师笔下,时间早已沉淀了。

读者的眼睛跟着翠翠,在茶峒的水上飘来飘去。这两个人一老一小,老的也只有小的陪,小的也只有爷爷可以依靠,这是开头就悲剧的故事,本来有一种说不出的苍凉,读后感《《边城》——读书报告》。而这样的生活伴着过渡的人的来来往往,竟然也有滋有味的进行下去。在这和平而安静的茶峒,是川东商业交易接头处,大家这样的说着话,俨然没有现在的那种尔虞我诈。每个人都是朴实而善良。朴实而善良的对着每一个过客说出最真的感情。这种文化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号召力,嚷嚷着让读者放下表面的东西。这种东西既是华美的矫饰,在赤裸裸的面皮上抹金,又是岁月日积的尘垢,在澄澈的灵魂里肆意妄为。

若是性本善,我默默感谢赐予我生命的人,赋予我干净而执着的灵魂。默默祈望也有一汪水让我回归生命的本质。

读着读着,好像有人替你卸下一切的重担,纯粹地投入着。船夫的生活是粗茶淡饭,日子一天天平淡而温和,然而两个人就这样驻守一辈子是多少理想主义者的梦?这样缓缓移步的日子好像南溪江水面很宽的溪水,流着,却很慢很慢,慢得只有细细的纹。这样一日日积淀的幸福好像水底斑斓的鹅卵石,在阳光下有一道特殊的光圈。避开了激流巨浪,浅浅地认认真真地细细地流啊,真是平淡而有味.我们这些生活在繁弦急管车马喧嚣的城市的人该怎样羡慕啊?

毛概读书报告范文 篇4

——《谈美》读书报告

引言:

朱光潜1先生称《谈美》是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作者著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也是《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谈美》便是与青年读者就美这个话题作的谈心。而本人对于中国古典美女诗话具有一定兴趣,希望借此书的某些观点,尝试从“大师”的视角,粗浅地品味一下中国古典美女诗话。

概述: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该书一只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拓展讨论:

何谓“美”?何谓“美学”?

万物之中,人是最美的,人是一切美的中心。美学的核心是人学;离开人,无所谓美学。因此,美学应该以人为本。

中国美女,一个令人心醉的名词。古往今来,文意载之,诗以咏之,词以歌之。中国古代文人所编织的一幅幅美女图册,如蓬莱仙境,令人目眩眼花。而描写中国古代美女的诗歌,千百年来,层出不穷。而学贯中西的朱光潜先生则能够更好的将这产生于西方的“文艺美学”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用文艺美学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东方的古典文学。

一.“无言之美”

朱光潜先生言:“散文是要尽量流露的;愈发挥尽致,愈见其妙。诗词是要含蓄暗示,若即若离,才能引人入胜。

让我们来看看这首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个“寻春遇艳”的动人故事。此诗是由美女给男人一瞬间的触动而萌生,却使诗人如此钟情铭心,是爱?是怜?是痴?是轻佻?是执着?说不清,道不明。致使自己机会易失,寻难觅,造成终身遗恨。此诗并没有如曹植《洛神赋》中那堪称神来之笔,对于洛水女神那极尽形容夸饰之能事,对女神的形态外貌之美的描写。(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1朱光潜: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

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但却依旧使人浮想联翩。因为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纵使拥有堪称神来之比的文采,却总会有一个描绘界限。虽然《洛神赋》中充满了大量神话色彩的描述,赋予了人们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是比起崔诗的“无言之美”,却又给想象加上了一个框框。这正应了“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人们可以随意展开想象的空间,对于诗所描绘的情景再创造,岂不比用尽最为优美的字句与比喻,无以复加地突出美人之美,更加略胜一筹么?

二.美感与快感

朱光潜先生提出:“形象的直觉的,有两个要素。”其一便是“距离感”——“目前意向和实际人生之中有一种适当的距离。我们只观赏这种孤立绝缘的意象,一不问它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如何,而不问他对于人的效用如何。思考和欲念暂时失其作用。”在中国古典美女诗话中,最具典型的,便是关于神女们的诗作。这些绮丽的篇章表现出了古代先哲们那种女性意识中的神秘色彩与如梦如幻的审美境界。

我们先来看看李颀的《王母歌》:

武皇斋戒承华殿,端拱须臾王母见。

霓旌照耀麒麟车,羽盖淋漓孔雀扇。

手指交梨遣帝食,可以长生临宇县。

头上复戴九星冠,总领玉童坐南面。

欲闻要言今告汝,帝乃焚香请此语。

若能炼魄去三尸,后当见我天皇所。

顾谓侍女董双成,酒阑可奏云和笙。

红霞白日俨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

惜哉志骄神不悦,叹息马蹄与车辙。

复道歌钟杳将暮,深宫桃李花成雪。

为看青玉五枝灯,蟠螭吐火光欲绝。

在这里,西王母是一个华丽雍容的圣母形象,她的华美使“凡夫俗子”们产生了难以逾越的距离感,人们单单被她的仪态万方所倾倒。不得不提的是,这首诗同时也体现了朱光潜先生谈到的,动态的、雄伟的“刚性美”。西王母是我国神话中的传统形象,在昆仑神话系中地位崇高的神,是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形象的代表。她的出现,代表了权力和富贵,给人以“精神上的雄伟”。一个女性,却拥有这样具有力量感的美,则更加让人产生距离感。

朱光潜先生提出:“美感经验是直觉而不是反省的„„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越大,就越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因此就越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 朱光潜先生极力抨击享乐主义美学,他认为将美感绝对不等同于快感。在此我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派心理学2在文艺上的应用。弗洛伊德把文艺认为是性欲的表现。性欲是最原始最强烈的本能,在文明社会里,它受道德、法律种种社会的牵制,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于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种被压抑欲望的就要通过文艺和梦来得到满足。于是便产生了“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依这番话来看,弗洛依德的观点还是要算一种享乐主义的文艺观。2 弗洛伊德派心理学的文艺观:《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杨韶刚等译,九州出版社,2008年,第75页。

弗洛伊德派的学者的错处不在于主张文艺是满足性欲的工具,而在把这种满足认为是美感,将快感与美感混淆。而这首《王母歌》的例子,则很好的反驳了这样的观点:西王母是我国神话中的传统形象,她至高的地位恐怕是让一般的男性们“望而却步”的,将其作为发泄这种“原始本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她雍容的美还是千百年来为中国人所赞美的。由此可见人们是可以抛开性满足带来的快感而就美论美的。

三.情趣与意向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著名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用词极简,却生动地刻画出一幅凄清的画面:牛郎与织女,隔银河相对而望。织女,这位中国传统神话里美丽的七仙女,用她那白嫩纤细的手指拨弄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织出的布却不成纹理。那是因为是织女因相思而整天无心纺纱织布,涕泪却零落如雨。牛郎和织女之间彼此相隔一条浅浅的银河,却相去万里之遥,不得言语,不能相见。

朱光潜先生言:“诗是心感于物的结果”。同时他还说:“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她是心物婚媾后的产物。”此诗中出现了多种意象,从视觉上的各自孤独闪耀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到虽然“盈盈的”却无法逾越的“一水间”,再到听觉上的孤独地纺布“札札”声、和两人之间的沉默(脉脉不得语),营造出了一幅清冷的画面。这首诗之所以流传久远,还在于它深刻的内涵,诗句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古诗十九首》的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有游子深切的思乡情怀,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天上的熠熠双星及其美丽的爱情传说,是容易使久居深闺的妇人彻夜难眠,触动她们满腔的离愁别绪。本诗明写神话故事,暗写现实生活,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这便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所产生的“移情”了。但同时,牛郎织女故事本身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已成为表示离别思念之情的“意象”,再借此诗抒发感情的同时,读者亦将自己的境遇想象成牛郎织女般凄凉,从而更加深了惆怅之情,这算便是一种“内模仿”了吧。

结语:我通过阅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提高了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水平。虽然对于大师的著作,我理解的还极为地粗浅与拙劣,并且加入一些自己不成熟的观点,但是我大致的学到了以文艺美学的专业视角来解析文学作品。这是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中文系大一学生的一次启蒙,窃以为有所收获。文章有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朱光潜:《谈美》,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年。

闫国忠:《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蔡镇楚:《中国美女诗话》,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杨韶刚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年。

关于红岩的读书报告(范文模版) 篇5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也深知

人的躯体哪能从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我将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选自《叶挺囚歌》

概述

《红岩》出版于1961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小说描述的是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人物

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九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有风度。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声。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以及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更英勇的投入了新的战斗。作者细腻的写出了作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丰富感情,有 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被捕后,她经受了更大的考验,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人物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许云峰是一个工人出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运领导工作,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党的领导人形象。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形象。他经验丰富、胆识过人、沉着机智、顾全大局。在沙坪书店一出场就显示出她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处理意外情况的果断,镇静。发现敌情后,他果断布置撤退转移;为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安全脱身,他主动出击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在监狱中与狡猾的特务投头子徐鹏飞面对面的斗争中,他沉着冷静,巧妙地把敌人引入错误的判断,保护了同志和组织。这显示出他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最后,他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阴森的地窖里用手指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同志们。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风格。

结尾

我是怀着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它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令人不住地激动、崇敬、悲愤、感叹,那是一幅幅热血澎湃的画面。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

毛概读书笔记 篇6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描述。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又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认为当代大学生,更加要重视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学习了科学的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必须要用科学的进步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在实践中探寻科学的真理。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在进行职业的选择上同样应该解放思想,不要局限于部分职业和岗位上,而是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社会实际经验,勇敢的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大胆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在现今的社会中,大部分人不能脚踏实地地面对学习和工作,这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进步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这也应该是当今社会中大力发扬的。而说到底,艰苦奋斗首先就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实事求是,去分析客观情况和自身的原因,结合实际,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工作、生活,才能使自己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空间。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诱惑干扰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社会中迷失方向,忘记了曾经的慷慨激昂的立下的誓言,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责任感和荣誉感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少一些虚荣,多一些务实;少一些妄想,多一些理性,我们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十大关系》感想

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便听说毛泽东这篇《论十大关系》中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相当精辟的论述,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谓是影响深远啊,值得后人敬仰。

读了这篇文章后,更让我体会了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毛泽东个人的人格魅力。我国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经济建设正是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毛泽东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奠基石。《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尤其体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一句“道路总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的话就足以看出他个人对于将要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讲话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对于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具有重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我认为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适当分配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者互相促进,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能够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必须权衡,个人价值离不开集体利益。只有在集体与个人之间寻找交点,通过个人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够促进集体利益更大更优;而集体利益的扩大和优化,能够提供个人更好的发挥平台。还有,关系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必须了解的学问。

那时候的毛泽东虽然有这么好的理论,但还是防了重大的错误,如文革中的冲击公检机关,无政府主义思想,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社会动荡。这说明只有好的理论是不行的,还是要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落实良好的政策。这也是我从《论十大关系》中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聚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这是我看到的一句附加的话语,我有所感悟,有希望,有需求,人才会去拼搏,去奋斗。我们要时常给自己一定的要求,让自己永远保持动力去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通过读了《论十大关系》,我对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也希望我自己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感想

为了深入理解领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的方法了解到其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方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但是,党内一部分人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认为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乱子,严重阻碍现代化建设。

现在的中国,我们让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比当时的国情要好得多,但是官僚贪污严重,农民走向城市众多,以至于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严重。所以我们要重视我们现在的国情。我们必须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事实上,中国有句古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更本。若是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长青不衰,我们就要一如既往地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在新时代新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充实和发展。唯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我们当代大学生,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走向新的胜利。

《实践论》感想

毛泽东同志在文中着重介绍了认识是靠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并通过举例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等等,以此来深入浅出低描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他还特别强调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

在现今的先进的社会中,许多人总是埋怨机会太少,其实机会从来就是少的,只是我们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在不同状况下进行不同实践的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的只适合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创造成功。我们要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才能做个有准备的人。

其实,就我个人认为,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来看,我们就要不断的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在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认识才能不断深化,理论才能日趋完善,并形成真理指导实践。

就像我们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学习也是缺少实践的,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考上一所好的学校,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我们拼命地学习,学习哪一大堆的教科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但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在当时是记得很牢,但是没有实践,我们就永远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亲身时间。现在到了大学还好,在学校的提倡和生活的压迫下,我们很多学生都会在假期去进行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实践,尽管有一些还是与自己的专业无关,但是我们也还是可以从中获得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视野,了解社会,体验了生活,更使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要改进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毛概读书笔记 篇7

题 目 学号

姓名

教 师

读书报告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读书报告

年 6月4日

2015《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是一本关于杨尚昆的回忆录,这位长期身居要职的老一代革命家,曾在中央担任多个职位,对那些鲜为人知的要事轶闻了如指掌。在这本回忆录里多多少少是对历史的还原,从个人的一生联系到党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大时代的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直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杨尚昆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这个要职整整20年。他对自己有这么一段评价:我大概起个甘草的作用。甘草是中药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辅药,一种调和药,一剂药里加上一点甘草,就能使这剂药更好的发挥疗效并减少副作用。中央办公厅的工作本身包罗万象,小到人民信访,大到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安全的督促调查,目的就是为中央服务,保证其正常运转。后来在中央军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上,做的事情也一样是四平八稳。在一件事上做到稳妥也许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然而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20年和在中直机关党委12年,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十分平稳却是不容易的。

记得在前些天,有个副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把每一次的作业都当成一件作品来完成,展现你的思维过程。同样是一种态度与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处事态度。杨尚昆是一个成功的实践家,历史是最好的证明。教给我们的正是这么一种态度,需要我们去践行。当然,并不是态度就能决定必然性的结果,但是没有这种态度却必然不能把每件事都处理得四平八稳的。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们不愿意打却又不能不打的一场战争。在回忆录中,也涉及到了一些相关的细节,大部分的党内人员都认为不应当出兵,理由是国内战争刚刚结束,经济还未恢复,入朝战争于我方不利。当时,只有彭德怀分析了唇亡齿寒的形势,最后在会议上决定了入朝参战,由彭德怀挂帅。

不得不说,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眼光是长远的。假如历史可以被假设,我们不妨去设想一下中国不派兵参战的后果。有苏联做靠山的北朝鲜与有美国做后盾的南朝鲜相比,战争前期虽是北朝鲜占优势,但在仁川之战之后,局势的极度转变却不得不让人担忧北朝鲜,甚至说没有中国的志愿军,北朝鲜的沦陷也是时间的问题。

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这次的决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多数人都只看到眼前中国的局势之时,毛泽东与彭德怀的目光是长远的。因为事物总是发展的,那么以长远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去研究问题才会真正解决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经济成果是举世瞩目的,但同时,现在的环境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当下政府在严抓环境问题,只是在发展经济时没有想到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在解决主要矛盾时,却忽略了这个方案带来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结果。这也是一种局限性,一个环境中的个体,都总是会受到其影响,其想法容易受到拘束。从实践经验来看,或是从历史的发展看,能不受到约束的人总是占少部分。

对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事件,在回忆录中倒是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以下是相关的总结:一是中共内部的团结、统一是中共的生命。要实现这一点,薄一波认为,高级干部要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搞“五湖四海”,不搞山头主义,不搞宗派主义。二共产党人不可追求个人的权利和地位。高岗的个人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于当顺利时骄傲自满,狂妄跋扈,而在不如意时,则患得患失,泄气动摇)和私生活的腐化欲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和制止,并且在全国胜利后更大大发展了,这就是他的黑暗的一面。

高岗饶漱石事件是建国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斗争。通过回忆录中的叙述:可以发现这是两个权欲熏心的高层干部,在有相当的领导基础下,开始逐步走向分裂共产党的道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有这样的想法本就应该进行自我批判,在任其发展后,总是让人惋惜的,两个都是极其有能力之人。在欲望面前,失去了自我批评,而越走越离党的路线远去。

这是政治生活,看到这部分,也会联想到一些经历或是别人口中获知的经历。从小就被教导名利场是一个多么让人迷失的地方,所以从来就很抵触。在大学里,那些社团里的或是自己的班级里的,或多或少会遇到那么几个被权力被禁锢的人,总觉得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反感的情绪。但不得不说,那是一种存在,即使再怎么不喜欢再怎么抵触,却要以正确的认知观念去观察存在。有那么一句话: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前头。

通读这本回忆录,看见了新中国建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国际形势的严峻,党内人员的斗争,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建国初走了不少的弯路,但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从而真正走上中国特色。在这段时期的一系列事件中,可以发现在探索中国特色道路上,重要的是党的领导方向。在那些曲折的道路上,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四清运动,其中四清运动对于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把多种性质的问题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致使不少基层干部遭到错误的处理和打击。四清运动,实际上为“文革”的发动作了准备。不得不说,党的领导方向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在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要少走弯路,就要确保党的决策正确。那么又该如何保证领导方向的正确性呢?

我以为:首先要明白这个正确性的含义,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人民是是国家的主人,要领导全国人民走一条争确的道路就应该充分考虑人民的需求:从需求对象上看,物质需求是第一。我们盼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儿童能成长得更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而在非物质的需求也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度推进,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也不断变化和日趋多元化,人们面对越来越大的多重心理压力,更加注重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从需求主体上看,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在社会财富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后,需求主体的分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越来越突出,靠提供单一产品满足很多人需求已经不可能。当前群众工作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间都是一种需求主体。从需求的层次看,高层次需求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已经告别了全面短缺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对法律、秩序、公正、道义等的追求开始日益上升,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烈,民主参与、诉求表达、利益维护、尊重、发展、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其次,党内人员应当做好自我反思工作。毕竟每个人都会有一定得局限性,在做出决策时,不可避免要犯错误,但是只要在意识到时进行改进,那么在这个环节上就会少犯错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000名,因此这次大会又称“七千人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就是在这样一次规模空前、意义重大的党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就工作上的失误作自我批评,对党的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缺点、错误主动承担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带头下,各地区、各部门的负责人也都作了自我批评。正是由于这次大会是在一种民主求实、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中进行的,因此对纠正“大跃进”等错误做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产党的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还需在其领导下走更远的路。

参考文献:

毛概课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篇8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学院相关部门和思政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思政部政治教研室的全体教师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下面就本学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现行做法及整改措施和建议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的现行做法

1、教学内容方面:统一课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和课后作业,并由本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完成相关章节的课件制作任务。

2、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在第一章、第六章、第十一章加入十八大进课堂的专题讲座,共4学时,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3、教学方式方面: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探究法、讨论法、案例法及插入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与主动性。

4、成绩考核方面:

(1)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卷面100分*70%)。

(2)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①出勤情况、课堂纪律;②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③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报告、问卷等);④课后作业和课堂笔记。

5、课后作业及时批改并反馈,记入平时考核成绩。课堂笔记随时抽查。

二、整改措施和建议

1、讲授教材为主与学习经典原著相结合。教材是教学之本,讲清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但教材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理解、一种范式,并不能完全取代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把讲授教材与学习经典原著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原著中切身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以讲授为主,并与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积极采用读书、讲课、研讨和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力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创新,做到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本课程知识容量比较大,理论性强,课时有限,有些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总结主要知识点,然后上交读书笔记,评定成绩。

4、让学生也唱一次主角。可以在开学初布置学生自己选一节感兴趣的内容,并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然后与老师沟通,这堂课由学生来讲,老师总结评价,并给积极参与讲课的学生加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了自身的能力。

5、考核方案改革。

为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可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建议成绩构成:考试卷面60%+平时成绩40%(考勤及纪律10分、作业10分、课堂提问和参与讨论、辩论、演讲等10分、实践课调查报告及问卷调查10分)

中国地质大学毛概总结范文 篇9

专题一 马克思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科学内涵)

1、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即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专题二 毛泽东思想

1、科学含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形成和发展:

A、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跨越了1921年建党到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近60年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末井冈山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特别是30年代末40年代初延安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巨大的理论创造,形成了系统的哲学、军事、统战和党建思想,标着这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走向成熟。

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进入在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阶段。

3、主要内容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近60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涵盖了这三个伟大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政策和策略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总路线和独立自主。

专题三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三起三落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

1939年8月与浦琼英(卓琳)在延安结婚。

1948年,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又名徐蚌会战)和渡江战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出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

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2.邓小平改革开放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革的理论,高瞻远瞩地率先提出改革思想,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发展,领航中国改革进程,坚持走改革开放这条必由之路,纠正了国人在长期封闭状态中形成的夜郎自大的盲目情绪,使改革开放深入人心。可以说,邓小平的改革观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的光辉思想;邓小平的开放观是指引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基本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深入学习和宣传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学习他的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富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能够焕发人们的斗志,更好地实现邓小平为我们谋划的宏伟蓝图。3.改革开放的成就

(1).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2).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3).民主法治意识增强。

(4).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体育繁荣昌盛。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4.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专题四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由抽象性的劳动所凝结。劳动价值论把价值定义为一种人类劳动,因此在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范围内“不能说劳动能创造价值”。

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李嘉图理论的科学成分,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从根本上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并认为资本主义的企业追求的是剩余价值这种剩余劳动,而不是追求的使用价值,所以企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在马克思的学说中,经济关系乃是交换价值的背景。交换价值只有在一个产品在进行交换时,特别是产品被作为商品在经济关系中出售及购买时,才具有意义。

专题五 农村土地改革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七亿多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建国六十年来,土地经营权经历了分、合、分、合的“两分两合”的演变,见证了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变迁的全过程.一、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乱摊子.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恢复发展很快.通过土地改革.新政权获得了农民的高度信任,使他们成为其稳定的社会基础.这次土改在发展农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新政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二、五十年代末的第一次“合”,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本建设条件.为了解决个体农业分散经营,资金缺乏,不能兴办较大规模的农用水利建设,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现状,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土地集体经营的的探索,将农民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建立了人民公社,随后党中央领导农民开展了一场持久的以全面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为目标的群众战争.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用了十五六年时间,完成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力发展支农工业、电业、农业科学技术,使中国农业生产状况发生了历史的改变,这为改革开放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改造进程过急过猛,强调集中生产,忽视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家庭经营的重要作用,又不允许农民经商,这就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都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文革后,使得潜在于中国农村的各种改革端倪“暗流涌动”,改变当时那种低效窝工的集体经济模式已迫在眉睫.三、1978年的第二次“分”,农民长期拥有了土地经营权,为农民架起了由“脱贫”到“致富”的桥梁.30年前小岗村18户农民的“生死契约”掀起了全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家庭承包制的“集体统一所有、农民家庭分散经营”是中国大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重大创新,其短期的重大作用已经被事实证明.粮食生产连续增长,1982-1984年,连跨7000亿斤、8000亿斤两个台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离土不离乡的亿万农民成为乡镇企业的主力军,1978年到1984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连续6年大幅增长,大部分地区解决了吃不饱和脱贫的问题,同时还蕴育了无数的万元户和农民企业家,农民在第一次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但自1985年之后,由于各项改革难以深入推进,造成了国内粮价持续低迷7年之久,粮食变成了农民“吃不了、存不下、卖不掉”的老大难问题,农村的土地成了农民致富的负担.四、2008年的第二次“合”,农民将土地经营权以流转的形式交由合作社,掀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决定》.对群众首创精神给予肯定.土地流转,不仅使农民实现了既省心又增收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面升级,掀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这种经营权的适度的“合”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是新形势下催生的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合作社,收益权归个人的新农村土地经营的“三权分离”模式.这一次“合”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土地经营由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当然这轮土地改革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配套的政策和法律需要我们去规范,维护农民的利益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土地改革任重道远.专题六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早在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雷诺兹时就指出:“我们力求用和平方式来实现台湾归回祖国和完成我国统一”,“问题是如果我们承诺我们根本不使用武力,那就等于将我们的双手捆缚起来,结果只会促使台湾当局根本不同我们谈判和平统一。这反而只能导致最终用武力解决问题。”

和平统一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上一篇:浪费的近义词下一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