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教育 桃李芬芳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倾心教育 桃李芬芳(共8篇)

倾心教育 桃李芬芳 篇1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第三中学

陈云平

本人陈云平,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第三中学数学教师、班主任兼数学教研组长。2004年10月经保定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定为中学一级教师。自1994年8月踏上工作岗位以来,一直站在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前沿。

18年的教育工作,18年的教育实践,18年的教育探索,18年的不懈追求,使我的整个身心已溶于我热爱的教育工作上,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孩子已成为我最大的人生目标。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班级有更大收获”是我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我的自律信条。“做一名好老师”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积极投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去,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为基本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年级数学教研组长,专业引领人,积极组织、带领全组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义务教育理念,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新方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

二、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1、转变教师角色,精心设计课堂

新课程改革要求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我始终践行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备好每一节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课堂中积极创设良好探究氛围,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写好教学后记。

2、改变独立竞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活动,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发展。我在课堂上力求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

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难点由学生突破。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中采用“六人小组合作制”的学习方法,小组和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评比,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所带的班级的数学成绩年年居全县前茅。自前年我县对教师的评价以年级学科组进行以来,我们数学组都是全县团体第一,我个人的成绩在学科组中也是第一。今年的中考中,我们数学组的团体成绩在保定市前三名。我也因此成为全县初中数学新课改的先锋。

3、学科引领,率先垂范

作为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经常承担校级、县级公开课和示范课,对同组教师进行指导、点拨,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供同仁参考。2009年在中考数学复习研讨会上所作的发言受到全县数学教师的认可、赞誉。2012年5月进行“自主开放式教学模式解读”的专题讲座,并以《探索规律》一节为例做了示范课,获得与会同仁和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

繁忙的教学之余,也笔耕不辍,撰写了多篇有创新意识的教研、教改论文在保定市获奖,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课比赛并获奖。

“探索无极限,追求无止境。”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一直坚持不懈的学习,积极参加县研修中心组织的继续教育,参加每学年 的教材教法培训学习,参加保定市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参加班主任培训等。

三、精心哺育,培养新人

作为教师,我深深认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使学生“敬而亲之”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

“不当班主任是老师的缺憾”,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内涵。因为班主任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导航者。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

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我施以人性化的管理,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他们心声,用爱和教育的智慧承载他们成长。同时伴随学生的成长,我也收获了职业的幸福,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师生关系融洽,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我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校、县优秀班级,我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个人。

四、不懈努力,成绩卓著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用全身心的爱融入到教书育人这一方热土上,用爱的甘露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我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肯定。

2004年11月在县研修中心组织的数学学科说课赛中荣获二等奖;12月在县研修中心组织的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08年12月论文《数学课堂中的审美教育》在保定市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2008年10月——11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成绩合格;

2009年在县中考数学复习研讨会上所作的发言荣获一等奖; 2009考核为优秀,被县政府授予嘉奖鼓励;

2010年4月论文《数学课堂如何转变学困生》发表于《中国基础教育学刊》2010年第4期,并获全国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0年5月论文《数学课堂如何转变学困生》发表于《新教育时代》2010年第5期,并获全国教科成果一等奖;

2010年5月——7月参加“携手助学”创新教师中级培训,成绩合格。

2011年5月在县中小学“历史的选择”征文比赛中所辅导的学生作品获初中组一等奖;

2011年5月在教师劳动竞赛中获钢笔字三等奖

2011年5月论文《如何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在保定市初中数学论文评比中获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1年9月论文《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中获市三等奖;

2012年在县数学中考研讨会上所做的示范课《中考数学总复习-----探索规律》,受到全县教师的高度赞扬;

2012年中考所教数学学科获县学科优胜奖。

倾心教育 桃李芬芳 篇2

在农村走出去的其他行业的人士积极支援家乡教育, 城市学校纷纷支援农村学校, 各地政府频出政策激励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的同时, 那些从农村考出去, 毕业后在城市的教育系统工作的大学生有没有向家乡伸出援手?他们做得怎样?如果没有的话, 是什么使他们没有伸出援手?带着这个问题, 笔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表明, 绝大多数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有责任关心家乡的青少年, 也愿意积极行动起来支援家乡教育, 部分人表示他们愿意通过网络等沟通形式引导乡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加强对家乡青少年的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 他们希望村委会能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但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无心顾及”“缺乏相应能力”。

一、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支援家乡教育的必要性

笔者对985院校、二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县教育局的干部、教师和部分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访谈。对河北省、湖南省部分地市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男士176名, 占37.29%;女士296名, 占62.71%;按工作单位统计, 小学教师占63.13%, 中学教师占33.47%, 高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等共占3.4%。筛除无效问卷后, 共获得有效问卷448份, 有效问卷比例为94.91%。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接受乡亲们咨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乡亲们主动请教的情况还不太普遍, 将来有必要专门调查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与乡亲的心理距离、乡亲们求询的意愿等方面的情况。

对样本群体家乡的青少年咨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样本群体家乡的青少年在很多问题上还是需要向外界请教, 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家长无法给予足够的帮助。

现实中有的农村家长视体育、艺术等特殊专业为旁门左道, 有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读书万能……因此生涯辅导是农村青少年及其家长非常需要, 也是出身农村的教育工作者最有可能起作用的方面, 尤其是高考志愿的填报和尚未取消的文理分科。以高考志愿填报为例, 有些普通学校的个别专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看上去处于同一个档次的院校, 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也可能相差悬殊, 即使是同一所院校的不同院系也是如此。但农村家长由于信息闭塞, 几乎不可能知晓。这些问题对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非常高, 却非常值得付出。

二、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帮扶家乡青少年的意愿

问卷设了一道开放式问题“您怎么看待您在促进家乡青少年教育中的责任?您将来准备采取什么好的做法?”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他们纷纷表示“原来没太考虑过, 以后会关注家乡的青少年, 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多跟乡亲谈心”“多走访, 多宣传, 做正面引导”“开展实地调查, 深入了解情况”“对农村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并进行咨询和疏导工作”“多向乡亲宣传教育理念和动态信息”“组织部分教育工作者送教下乡”“抽时间教给家乡的青少年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多为家乡的青少年开拓学习渠道”。还有校长表示“将与家乡学校建立联系, 把本校的教育资源与家乡学校共享”。但也有受访者坦承“自己刚能保证生活温饱, 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指导家乡青少年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3。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登门拜访主动提供帮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4。

表3和表4的数据表明, 尽管样本群体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也会登门拜访, 主动为乡亲们和家乡的青少年提供帮助, 但总体而言在指导乡亲和家乡的青少年方面还没有蔚成风气, 与他们在开放式问题中对责任感的表达不太相符。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对于题目“您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的选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 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普遍希望村委会的干部们能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 能通过组织茶话会之类的活动为他们和乡亲们以及家乡的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 好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支援家乡教育。他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学习他人经验、获得有针对性的资料提高指导家乡青少年的能力。QQ群作为最便捷的沟通方式颇受青睐。

最令人遗憾的是, 在调查和访谈中也发现, 有的被访者愿意积极支持家乡教育, 但由于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而不了了之。阻碍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帮扶农村青少年的原因还包括“怕说错话了被埋怨”“乡亲们不重视教育, 而且极度固执”等。可见, 全国各地的村委会都要积极开展动员工作, 让早已有心支援家乡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能毫无顾虑地“抛头露面”, 让广大有乡土情怀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多关心家乡教育。

三、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支援家乡教育的困难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最难回答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 超过1/4的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对学习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这表明其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有待加强。此外, 他们感到最难提出建议的方面都涉及重大决策。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提类似建议可能给他们带来压力, 另一方面表明其自身能力的欠缺。由此可见, 教育工作者支援家乡教育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已经在支援家乡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建立网络论坛等形式, 交流、传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经验, 这样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援家乡教育。

四、结语

从调查情况来看, 农村教育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也有支援家乡教育的责任感和意愿, 但在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部分人对生涯规划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很有限。但由于村委会没有进行组织、缺乏可借鉴的经验等原因, 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此前的实际作为并不太多。在将来, 基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 使其为家乡建设、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更多贡献。此外, 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应该放下“包袱”, 即使无人组织, 哪怕碰过钉子也要积极行动支援家乡教育。

针对上述现状特提出以下对策:

(1) 加强引导和组织。教育局等行政部门和村委会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唯有加强引导和组织, 才能更好地把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的力量更好地整合起来, 以发挥更大作用。

(2) 总结经验, 积极推广。通过文献分析发现, 有些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已经行动起来, 教育行政部门和媒体要全面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 积极推广。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 自行组成群体, 定期或不定期讨论如何更好地支援农村教育。

(3) 创新形式, 提高实效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支援农村教育的发展, 如同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自己提及的那样, 深入调研, 发现问题;通过家访、茶话会、QQ群等形式多和乡亲及家乡的青少年学生谈心, 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可以采取结对帮扶、专题讲座等形式助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名师嫡传,桃李芬芳 篇3

年近七旬的季梁栋先十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嗓音宏亮,这无不得益于他六十余载习武不掇。六十余年的习武历程训:季梁栋尝尽了舞枪开棒的酸甜苦辣,同时也让他悟透了武术这——国粹的点点滴滴。

一、师出名门

“最初习武只是出于好奇,可是有一天我读懂了三祖父的传奇,才明白了习武的意义,原来习武不仅可以健身、技击,还有它更深一层的内涵,于是我更加痴迷武术了……”

在沧州,提起季梁栋的三祖父季云龙没有不知晓的,他的传奇故事至今在武林巾流传。季云龙人称“铁胆神力王”,十三岁时便能举起二百多斤重的碌碡,后拜“神武镖局”总镖头“刘旋狐”刘虎臣为帅学得绝技,他四平大马一站,七八个小伙子推他不动,单手端起摆满洒菜的八仙桌而酒不洒菜不斜。

季云龙不但武艺非凡,而且民族气节高尚,日寇曾以重金聘他为武术教官,而季云龙却不卑不亢地答道:“教你们武术来打中国人,给座金山也不伺候。”这惹恼了日本兵,他们用刺刀来刺杀季云龙,不料被季云龙一掌击毙。惹了大祸的季云龙只得离开家乡,从此浪迹天涯。

受三祖父的影响,季梁栋从小便陶醉在武术的世界里,父亲及兄长成了他的第一任老师。勤奋刻苦,加敏思颖悟,季梁栋在武学的天地里进步很快,这以为他师从名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是受三祖父的影响、让我踏进了武学之门,那么与我姐夫的那次切磋,便是我武学之路的转折点。”

1953年,年仅18岁的季梁栋来到了天津,暂时住在了其姐夫牛增华家。牛增华也是—位练家子,在当地颇有名气,上门求艺拜访者络绎不绝。出生在武术世家,而且自幼习武的季梁栋对姐夫不服气,于是便提出与姐夫“切磋切磋”。牛增华当然明白内弟的心思,心想试试他的武艺也好。结果季梁栋屡试屡败。比输厂的季梁栋便整天缠着姐夫,要姐夫教他几招绝的。牛增华见弟如此痴武,而且是可造之才,便带着季梁栋去“看望”他的三位老师,从此这三位老帅又多了—个徒弟。在这三位老师的悉心传授下,季梁栋武功精进,很快成为了武林中的佼佼者。

这三位老师在中国武术史上都曾留下过浓重的一笔,都曾为中国武术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一位是威名显赫的马英图先生。—位是行“郭燕子”之称的通臂劈挂拳名家郭长生,另—位是燕青拳名家“孙猴子”孙玉铭。

“那段学艺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每次想起时,我都仿佛奔跑在通往沧州的土地上。”

名师出高徒,可是高徒是用汗水炼成的,这—点季梁栋体会很深。为了生计,季梁栋白天要在田间劳作,只有—下工后才能到师父那里学武。季梁栋的老帅都住在沧州城里,这城里与乡下隔着二十多公里路,那时交通还不发达,即便交通发达,每天往返的费用对季梁栋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于是季梁栋选择了步行。每天四十多公里路,季梁栋一走就是五年。寒来暑往,每日的星光下都会走着一个习武青年,这青年边走边武,仿佛世界上只有演武才是最大的快乐;这青年脚步越走越坚实,而通往武学圣殿的路也越走越近。

“后来我又成为了李萼堂先生的弟子。”

1964年春,“神枪”李书文的儿子,“闪电手”李萼堂先生回沧州省亲祭祖。季梁栋听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他自幼便常听老人们讲述“神枪李”的故事,对“神枪李”父子的精技纯功特别崇拜。当季梁栋出现在李萼堂先生面前时,李萼堂先生眼睛一亮,他感到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是块习武的料。当得知季梁栋是季云龙的孙子,又让季梁栋演练了一套劈挂拳后,李堂破例收季梁栋为弟子,季梁栋义向武学圣殿迈近了一大步。在多位名师的指点下,季梁栋又融人了自己的拳学观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功艺大成。

二、传艺育人

“我的授徒生涯是从遭遇偷袭开始的。” 所谓树大招风,季梁栋在东北矿业部门工作期间,当地一些颇有名气的拳家闻知季梁栋经过名师传授,经常找上门来寻求切磋。季梁栋为人正直不愿因切磋而伤了和气,都婉言谢绝了。这样一来反倒让这些练家子觉得他是徒有虚名。一天,天刚蒙蒙亮,季梁栋正在用胳膊磕树练功,忽然觉得背后一股劲风袭来,他本能地回身使出一招“霸王挥鞭”将偷袭者击出丈外,谁知从四面树丛中又跳出四位身手不凡的武者,拳脚如雨点般向季梁栋打来,季梁栋急忙接架相还,远劈近打贴身靠,顷刻间,几位偷袭者人仰马翻,跌扑在地。季梁栋仔细一看,原来这几个人都是多次向他寻求切磋的练家子。季梁栋忙将诸位一一扶起,双手抱拳道:“多有得罪,还望诸位师傅海涵。”说完转身欲走。诸位练家子急忙拦住他的去路,齐声道:“季师傅不但武艺高强,人品也令我们钦佩,我们愿拜您为师。”从此,季梁栋开始了授徒生涯。

能成为季梁栋的徒弟可不容易,首先要人品好,其次要有一定的功夫基础,第三要能吃苦,而且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一定的功夫基础,但人品不佳的,无论出什么条件,季梁栋也不收,用季梁栋的话说:“把功夫传给这样的人,不是造孽吗?”

成为季梁栋的弟子后还要过两关。第一关是改拳关。什么是改拳?就是把过去练错的拳架改正过来。有一定功夫的人,往往拳架已经定型,要改拳就等于重新练拳。第二关是吃苦关,做季梁栋的学生最初掉个十几斤肉很正常,但这苦换来的却是得到真传的快乐。

虽然做季梁栋的弟子条件苛刻,可还是有很多人愿投在他的门下。季梁栋可谓桃李满天下,而且学生多有成就。其弟子张亚东现为国家一级裁判,培养了一批全国武术尖子;其弟子常玉刚,是一名回族武师,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金奖,现在负责某武术大县的体育工作,为弘扬武术、推动武术发展孜孜不倦地工作着,还有……

去年夏天,季老师接到一位定居澳大利亚的弟子的电话,这个弟子告诉老师:他的第一家武馆即将在堪培拉开业。季梁栋听后感到无比欣慰,因为能将武术在海外发扬光大,也是他多年的愿望啊!

“祖辈的辉煌及名师嫡传的光环只能照耀我习武之路,而不能成为我换取名利的资本。”

季梁栋一直很低调,很少炫耀自己的求艺历程,甚至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不知他是“名门之后”,更不知他是三位中央国术馆元老的嫡传弟子。现为全国煤炭体育协会武师的季梁栋是凭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名望的,是凭自己每拳每脚扎扎实实而服众的。

有弟子劝他借头上的光环来创造一点“武术经济”,每次季梁栋都会语重心长地说服弟子,让弟子们不要有此念头,要踏踏实实习武,实实在在做人,这就是季梁栋的性格。

三、感慨武术

“我不敢说现在的武术已经‘武之不武’了,但是现在的武术确实少了一点传统功夫的味道,已不能称为原汁原味了。”

季梁栋对现在的武术有些耿耿于怀:“现在的武术被人改得有些不成样子,拳法不像拳法,腿法不像腿法,老祖宗留下的精华部分都给改没了。国家在推广散打,可是散打能体现出传统武术的特色吗?即便散打能够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又能有多大益处呢!退而求其次地说,单看散打,谁能说他是中国特有的,我看只不过是一种中西合壁的组合罢了。”“真正的中国武术应该体现在技法与心法的结合上,应该体现在神、意、气、力的结合上,而不是斗猛斗勇。散打能打出传统武术的精妙吗?”

“我不是在否定散打,散打还是有其特点和独到之处的。我只是希望散打能够更加完善,能够打出中国功夫特有的风格来,我想这也是所有练传统武术者共同的心声吧。”

“武术应该走商业化的道路了,但是我又担心武术熏染上浓重的铜臭气。”

“武术发展到今天确实有些落伍了,确实应该寻找一个与时代同步的契合点。但是这个契合点如何去找值得探究。如果只是仿效拳击等西方商业化运作模式,势必会失去自己的特点,而且有一个适不适合的问题。但是武术确实应该走商业化运作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武术走出去,另一方面也可为武术自身发展积蓄财力物力。”

“散打王争霸赛无疑是武术商业化运作的一个尝试,但是看台上为数不多的观众说明,比赛还有不尽人意之处,还有待完善。”

“是不是各门各派也可聚在一起打一场真正意义的比赛呢,也尝试一下商业比赛的味道,总比在一起打笔墨官司有益吧。”

“有人问我,年近七旬为什么还对武术这么痴迷,我想这是因为武术太博大了,犹如一个取之不竭的宝藏,我现在只是窥到它的一角。”

每日晨曦微露时,每日夜幕降临时,在沧州市新华区的一个公园里都会看到一个老人在舞枪弄棒,一套“奇枪”似蛟龙出水,吐雾喷云,枪行风吼,气势磅礴,这个人就是季梁栋。六十余年习武不辍的他,早已养成了早晚打拳的习惯,而且风雨不误。有人问他:“您老这么大年纪啦,还这么痴迷。”季梁栋总是笑着说:“老前辈们将好东西传给我不容易,我得为发扬国粹,振兴武术做一点实事,再说常练练武自己身体也健壮。”

在沧州,与季老师相处的日子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咱们手里丢了。”而且他也时刻以武术继承者的身份为武术的传承不懈地努力着。

德行天下 桃李芬芳 篇4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过去,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热血都洒在了这片教育沃土。古往今来,一切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仅在授业上“诲人不倦”,在思想修养上,也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有信仰,教育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时刻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与教育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微笑着去面对每一个学生,热情去面对每一项工作。甘于坚守,无私奉献,殚精竭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感恩奉献的生命诠释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

教师是人才中的人才。教育是门艺术,更是门技术!作为教师,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面对同一群学生,面对同一教学场景,教师的处理方式不一样,选择的教学方法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而决定这一局面的根本性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由传授者、“演讲者”、“裁判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组织者、合作者。要直击学生的心灵,回归教育的初衷。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新的知识架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像桃李一样芬芳(浓缩版) 篇5

——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五年一班“桃李苑”的班主任,两年前我和新教育有了第一次美丽的邂逅,在那一瞬间我想起了我的教室,想起了那五十二双明亮如星的眼睛,我可以给这间教室带来什么?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给了我最好的回答与引领。

今天的叙事就让我们从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说起吧。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你爱她吗,把她送到美国去,因为那里是天堂;你恨她吗?把她送到美国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教室是教师的主阵地,是教师和学生生命的栖居所,我更希望教室是孩子们幸福的天堂。

两年前的一个冬天,大雪覆盖了整个校园,清晨,当我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中间写下大大的四个字“我想回家”那是我的心里很不好受,当孩子哭着对我说:“老师,求求你把我开除吧,我不想上学了。”不知道大家听了这话心里是什么滋味,渐渐的我明白了;原来孩子们生活的并不幸福,是呀!爱他,就要给他幸福。

你给孩子一个怎样的世界,世界就会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孩子。完美教室就是要给孩子缔造出一个桃李芬芳的世界,让他们在这个世界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班名(桃李苑):四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三个年轻人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都找到了各自的幸福,知道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我说:“同学们,你们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呢?”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说考一百分就是最大的幸福,有的说和爸妈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突然有个孩子问我:“老师,你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笑着回答:“桃李满天下是我最大的幸福。”孩子们一脸的茫然,不知道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们:“桃李指的是学生,我最大的幸福是希望自己能教出很多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好学生,而且满天下都是。”范佳说:“老师,做你的桃子是我最大的幸福。”董佳歧说:“老师,做你的李子是我最大的幸福,”我说:“谢谢你们,看来我们的幸福是连在一起的,那么我们的班级就叫“桃李苑”吧!”孩子们一脸的兴奋。

班级愿景:“让生命像桃李一样芬芳,像星星一样照亮。”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份美好的愿望,作为班主任,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幸福快乐,我希望他们的生命像桃李一样芬芳,像星星一样照亮。是的,我希望孩子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互相照亮,而互不妨碍。

班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汉将军李广,文能安邦,武能治国,深受全军将士和老百姓的拥戴,当李将军牺牲的噩耗传到军营的时候,全军将士和附近的老百姓无不痛哭流涕。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在《史记》中为其立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颂李将军的的高尚品德和卓越功绩,我希望孩子们像桃李一样,盛开着芬芳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虽然他们不说话,但是仍然能吸引很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后要像李将军一样,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动他人。

班歌(感恩的心):诗经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首《感恩的心》无数次被孩子们深情演绎,那优美的手语、动听的旋律,稚嫩的童音,无数次感动了别人也感动了自己。这是我们班的白云飞同学,记得刚上三年级的时候脏乱差,考试没有一科及格的,也没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现在变了、变得有礼貌、善良、懂得感恩了,这么大的个子,从来不欺侮别人,每次出楼门都主动让别人先走,给别人掀帘子,有时候一站就是十来分钟,深受我校师生的喜爱,前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微电影《熊孩子》的拍摄。回来以后更懂事了,同学们都亲切的称他“飞哥大英雄。”

班级格言:“耕耘就耕耘自己的土地,追求就追求自己的理想。”这句话出自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口中,他叫刘金榜,是我上班的第一个学校学校的名誉校长。他是全国劳模、人大代表,给我们开会的时候总爱说起这句话,话说得很实在,也很质朴,我想就用这句话来激励我们这个班集体吧。

班级公约:“懂得用嘴角微笑,学会用耳朵聆听,知道用小手帮忙,体会用心灵理解,”这几句话简单明了,亲切自然,含义却很深刻,每个孩子都乐于接受。

朱教授这样诠释完美教室:“教室是扁担,一头担着生命,一头担着课程,卓越的课程始终是新教育最核心的东西。”本学期我们继续实行“晨诵、午读、暮醒”的行走方式。

开学伊始,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我便着手五年级晨诵教材的编写工作,虽谈不上呕心沥血,但也让我费尽心机,因为我想让孩子们热爱生活,我想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我想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当这本晨诵教材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很欣慰,也很纠结:“孩子们呀,你若懂我,该有多好”每天清晨的十五分钟,我们便一起徜徉在诗的海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我们一起感受大草原的辽阔与壮美;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来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伟人的柔情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令我们惊叹。“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那种执着和坚韧,激发了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的内心变得博爱而敏感,他们的生命得到润泽,心灵得以洗涤,每天清晨我们一起“感动于花开花落,流泪与天边的一丝流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们不是不喜欢读书,不喜欢的是你给他的书,我知道一定不要把好的东西在不恰当的时间强加给孩子,利用午读和阅读课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读书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我和孩子们共读的第一本书是《再见了可鲁,一只狗的一生》,读之前,我把这段话写在了黑板上;“一只不会说话的狗,用自己在人间12年的时光,向世界讲述着忠诚,信赖,永恒和爱,这只狗就叫可鲁。”孩子们的阅读愿望油然而生。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让孩子们在本子上写下心中最想喊出来的一个词、就一个词,因为我知道;让孩子们轻装上阵,他们才会走得更远。十三个章节孩子们写下了十三个词语,十三个词语最终汇成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读后感,一只不会说话的狗。带给了我们深切的感动。

孔子名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新教育指出“要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践行“每月一事”便是最好的方法与途径,12个习纲、36个习目是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素养,这样“完整的人”也就必然会创造出“完整幸福”的生活。

漫长的暑假刚刚结束,孩子们变得自私、懒惰,甚至偏激,让我的心情变得格外的沉重,因此,九月我们把“感恩”作为推进每月一事的主题,日行一善、月习一德;德之不存、才将焉附。

九月我们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并能够报答爱,是呀,只要上路就会遇到庆典,感恩父母,他们学会了做家务;感恩老师,他们知道了好好学习;感恩同学,他们懂得了关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桌上多了一杯热水,窗台上多了一盆鲜花,校园里多了一个个小绅士,小淑女,孩子们懂得了感恩,我们倍感欣慰。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这是孩子们的第一本作文集《七彩童年》,孩子们做的手抄报,干净整洁、图文并茂;读书笔记,字迹工整,内容具体深刻,这是孩子们参加学校各种社团的画面。两年来我们班级的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总能拿第一,上半年本人也被县教育局评为“新教育榜样教师”。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孩子成功的每个瞬间,我都会用手机记录下来,用微信发给家长,这也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刻。

我深深地知道:桃李苑距离完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十八里汰小学我们在路上,最后让我以班级格言结束今天的叙事:“耕耘就耕耘自己的土地,追求就追求自己的理想吧”

志在奉献育桃李满园芬芳春盎然 篇6

编者按:2012年12月21日,宝鸡实验小学“创建班级文化,提升管理效能”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李昕、付园丽、寸芳芳三位班主任老师分别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班级常规管理、“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创建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何玮华、王刚两位科任老师则从各自所带学科出发畅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五位老师的发言精彩、独到、生动,所言及的方方面面值得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反思和借鉴。现把他们的发言稿编发如下,供各位老师阅读和学习。

翰墨润心灵书画塑品德 宝鸡实验小学寸芳芳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孩子走进学校时,一个个班级又成了孩子的第二个家庭。一个班级的氛围对于身处在班级中的学生来说,其影响不亚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当学生臵身于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氛围中时,孩子们会有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习惯上的优化,品格上的提升,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能从这种氛围中感受到暗藏的教育的力量。学生也能从班级文化底蕴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从而更大程度的激发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我校开展的“一班一品”活动中,我根据本班孩子整体书写比较规范美观,同学们大都喜欢书法,喜欢绘画的实际情况,在和学生沟通之后,确定了“墨趣伴我成长”的主题,让学生在饱含中国元素的书画作品中感受中国书法和国画的魅力,陶冶情操,静心写字,潜心学习。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是历代书家才情和智慧的结晶。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强大助推力。它对开发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性情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我知道了班里有一部分孩子参加了校外的书法绘画兴趣班,我就充分利用这个有利资源,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书法绘画知识带领班里的同学一起进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们成立了书法小组和绘画小组。书法练习主要以学校配发的写字课本为主,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临摹,把自己写好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老师抽时间进行点评,鼓励孩子坚持练习。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首先以身作则,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都力争做到规范、美观,其次,用心指导每一位学生认真书写,不仅是在课本上,练习册上,家庭作业本上用心书写,而且在学生进行课堂展讲板书时,也指导他们认真书写,力争写字都能做到横平竖直、笔画规范、结构匀称、行款整齐、全篇美观,结合学校进行的“三级写字达标竞赛”活动,充分利用各科书面作业的机会进行规范书写练习,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及时进行展评,催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让全班学生把写好字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风气。爱好绘画的孩子组成的绘画班,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国画,并经常把自己的作品带来互相学习、欣赏,我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在我们班教室的墙壁上张贴着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让学生相互学习,激发他们学习书画艺术的激情,以高尚的艺术熏陶学生的心灵。在教室里营造一种墨香四溢的氛围,让班里的孩子能在这种氛围中静心写字,潜心学习。

通过开展富有班级特色文化的一班一品活动,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祖国文化艺术之美,而且通过书法练习,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在我们布臵教室外面的展示墙时,很多孩子自发的买来贴画,贴纸,书法组和绘画组的组长组织同伴设计展示形式,收集资料,张贴作品,孩子们做得一丝不苟。布臵好以后,我又安排了三名学生专门负责墙面的保护,每节课间,他们都会认真负责的看护着大家的心血。每周五放学时,还会有学生用报纸将书画作品保护好,每一次参与的人都很多。由于书画作品的篇幅都比较大,偶尔会有被风刮破的现象,每当这时,总会有学生积极主动的用透明胶带粘好,每当看到他们小心翼翼地粘贴时,那种认真,让人感动。

学习书画艺术,对学生健全人格和文明素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闲暇时挥毫泼墨亦不失为一种修身养性的绝好方法。通过开展“墨趣伴我成长”活动,班里孩子文明乐学,谦让友爱,团结互助,思维活跃,也形成了民主和谐,积极进取的班风。相信只要坚持做下去,学生们会在小学这段时光中收获不一样的童年记忆。

紧抓班级常规管理,促进良好习惯形成

宝鸡实验小学李昕

一、全力培养好班集体------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一个班的学生有六七十个,不是偶然的汇合,要把一个班级群体发展成一个班集体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它必须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当一个良好班集体建立后,我们能感受到这样的集体“好学上进、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班风良好、行为有序。”那么怎样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呢?我的一些做法是:

1、认真选拔、使用班干部。

2、为班级定一个目标。班级发展目标具有导向、凝聚作用。学期之初,我和孩子们根据班级的实际为班集体定一个总目标。总目标下可分解为纪律、学习、卫生、活动等具体目标。为全学期开展管理提供方向保证。

3、多组织活动,重视学校安排的一些活动。活动具有聚合学生情感的功能,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班级各种关系,锻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征文、演讲、文艺汇演、运动会等。对这些活动,我们一定要积极对待,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并且奖惩分明。比如这学期学校大队部在期中考试前组织了“文明伴我行”道德实践活动,要求以画画、手抄报、照片、习作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我布臵本班学生全部投身于讲文明、做好事的活动中去,然后把展示活动成果的四项要求按照自己的爱好任选一项,当成实践作业来完成,而且以10分制进行打分,加在期中考试成绩上。这样,孩子们就非常重视这次活动,也在活动中收获了不少。

二、保持班级环境的优化。

1、净化班级卫生环境。班级卫生环境本身具有育人的功能,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搞好班级的卫生。黑板、讲台要干净明亮,地面、楼道无纸屑,课桌、卫生工具摆放要整齐。

2、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师生、生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会受到积极的情绪感染,会积极投入到班级的学习与工作中去。

3、文化环境。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悬挂的条幅,要具有引导学生发展的启迪作用。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去指导,和美术老师联合起来,发挥孩子们的积极主动性,办好班级园地和特色墙,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

三、与家长形成全力。

1、家长本身是一种教育资源,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班主任通过与家长的健康交往,能飞快了解学生的个性、成长历程、生活背景、家长的愿望等信息,为开展教育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2、家长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家长负有教育责任,学生与家长的亲缘关系决定了家长的教育具有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长是孩子的校外班主任。

3、与家长建立感情,这将有助于一些特殊事件的处理。

行为习惯养成小探 宝鸡实验小学付园丽

仔细想想,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无不被习惯左右、受习惯影响。儿童时期养成的好习惯终生都会受益,因此,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点、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

一、行为习惯培养的原则:

1、目标明确。包括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都应该制定明确要求。

2、细化要求。班级纪律、班规都应具体化,可操作性要强。

3、持之以恒。不论是习惯养成的要求还是相应的评价,都要坚持下去才有效果,二、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

1、周目标法。

顾名思义,也就是班级每周都有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如何确立呢?一是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周中心工作计划而定,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搬机器那一周工作的反思确立的改进目标。

每周一晨会上,对上周班级工作中的优点加以表扬并鼓励学生坚持,同时提出不足,确定为本周的奋斗目标,一般这个目标不超过两个。

为了使人人明确奋斗目标,我一般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并点名让学生重复,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本周的这两个目标是非完成不可的。同时,在班级及小组评价中这两项就成为重点测评对象。一周后,这两个目标达成了,在下周一晨会上,我会大力表扬全班以及突出的个人或小组,鼓励同学们保持良好习惯。反之,目标达成度不高,问题出在哪?出在哪个组?哪个人身上?本周要重点攻破,不能让坏习惯长时间逗留班级。

2、“放大镜”效应。也就是放大某个良好行为,放大某个良好形象,产生轰动班级的效应;相反的,放大某个不良行为的后果,同样能起到震慑的效果。

3、充分发挥小组评价机制。

为了细化小组评价机制,我们设计有小组周评价表,小组评比窗,以及学校制定的各项评价表,评价机制十分健全。为了激励学生,我在班上征集了一个“明星小组”组牌,每周一公布上周小组量化考核积分,给积分最高的小组颁发“明星小组”组牌,并对其他有进步的小组提出表扬以及进一步的要求。学生合作、竞争意识日渐增强。

4、向魏书生老师借招——巧用说明书

虽然极力的效果不错,但是仍有许多无奈,比如:学生的言行不一。人人都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人都在唱高调“捡拾一片垃圾,美化我们的家园!”但实在的,我们学生中能自觉捡拾垃圾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在学了文、明了理,却导不了行的时候,适当的惩罚也会凑效。

拿卫生保持来说,我们的要求是:小组桌子下面有垃圾的,全组成员都要写说明书;组与组之间有垃圾的,两个组都要写说明书;教室讲台、走廊、清洁区内有垃圾的话,全班写说明书。理由很简单,一个组6、7个成员,没有一个人看到这一片垃圾吗?应该是看到不想捡,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写写你的想法以及以后的打算。班级清洁区的垃圾全班70个人都看不见吗?看见为什么不捡?那就写一写你的想法和打算。自从启用这个方法后,学生很注意捡拾垃圾,虽然离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美好愿望还比较远,但是相信只要学生能弯腰去捡、去注意观察,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自觉的行为。

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不断学习,优化方法。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何玮华

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导致教育过程重理性教育,轻情感体验。以美育人的审美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他们具有个人审美发展的独特性和全面发展的普遍性。个性的良好发展是创造力产生的前提,高尚的审美教育应引起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使学生能够由被动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的达到心灵美的境界的转化,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教学质量。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只画蝌蚪不画蛙,十里之外自有蛙声一片,创作立意,意在笔先,这种手法画之意境贵在含蓄。中国画的创作是“外事造化、中得心源”画者必先沉浸在生活的境界里面,画者与对象之间在精神上有了联系,被对象所吸引感动的时候,才能触发灵机,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许多人认为:个性是成人以后的事情,这是非常错误的,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它特别强调趋异性思维,强调个性的保护与发展,强调学生们对同一事物观察之后产生的不同的绘画表现和创造。对于美术教师来说,爱护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态个性,无论他们将来从事美术专业,还是做其他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中有的想象力较丰富,有时也许可以画出较生动的画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时也会对要表现的内容不知所措,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辅以正确的引导,光注重基础教学而不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则容易禁锢学生思维,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对自己没信心,停留在临摹,不会创作,从而失去自己的个性特征,减弱了一个强者的自尊。如菊花不仅千姿百态,清香四溢,而且傲霜挺立,凌寒盛开,所以教学生菊花一课时,来教育学生,古代诗人常把菊花喻作有骨气的人,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告诉学生:牡丹、芍药、鸾凤、孔雀象征高贵;松柏象征长寿;梅菊象征晚节等。古代画家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称为借物抒情的好题材。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潜移默化的接受美的熏陶,并自觉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愉快地表现美、创造美,使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人生观,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观念。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尽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大胆创作,有助于个性和良好的思想心理发展。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无拘无束地想象,这些都是鼓励学生在创作上采用的表现手段,它使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内心思想的机会和媒介,同时给每个学生的作品以充分的肯定,也会增强学生成功的喜悦感,这也是培养他们树立健康的品德和良好个性的有效方法。

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时也融于我们的生活中,它使学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让学生体验到祖国山河的自然美,科学知识深刻严谨的美和生活丰富的美。激发新一代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因而重视美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便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课堂教学贯彻德育教育

王刚

(一)课堂常规中渗透德育教育。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如教育他们抓紧时间上课;教育他们倾听别人的发言,有意见有分歧可以举手示意;教育他们学会感谢小组内其他同学给予的帮助……

(二)科学实验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爱惜实验器材;教育学生实验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教育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配合……例如:五年级《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课“夜间调查昼夜对小动物的影响”教学中,观察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讨论清楚怎样去夜访小动物,活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不惊扰小动物、不破坏小动物们生活的环境、注意自身安全等。孩子们经历这样的活动形成的印象肯定会特别深刻。

(三)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在科学课中思想品德的教育已渗透在各个阶段、各个课时的目标之中,因此我们在科学课中进行思想教育就必须找准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点。科学课的内容,有的涉及到某个科学观点;有的联系到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有的介绍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有的了解自然界生命的奥秘;还有的是介绍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丰富材料。如果我们了解的知识本身能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那么这种材料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机”材料。

倾心教育 桃李芬芳 篇7

建班伊始, 满怀希望的我被一盆冷水熄灭, 这是怎样的组合呀?有单亲家庭的、有留守儿童的、有身体残疾的、有心里偏执的……怎么办?路就在脚下延伸——, 摸索中, 我获得了成功, 也收获了些许经验:

一、让爱的阳光撒满每一个角落

作为班主任, 要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灵魂。“学道爱人”四个字是我的班训, 我用“爱道”关爱每个学生, 服务每一个家庭。班中的孟天全校出名, 不爱学习, 满脑袋偏执思想, 什么教育制度不合理, 是强制的学习, 学生成了机器, 还有一两次和学校的领导对着干, 把校服用牙撕了个粉碎, 一度我头痛不已, 怎么办?他不听我的教育理论, 反而说我虚伪, 我无计可施了……我用心地看龙腾教育讲座, 学习孩子心理学, 深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终于发现他很爱交朋友, 也爱帮助人, 抓到他的点滴进步我适时鼓励, 并辅以心理辅导, 渐渐的, 他变了, 不那么强迫自己了。目前孩子的状况良好, 他已经开始在学习上有了突破, 我相信他毕业后会是一个非常棒的孩子。

二、“爱”学生, 就要尊重学生

我深信“这世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 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在老师面前, 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在这方面, 我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 因材施教, 真诚相待, 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加强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心里担忧,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 及时表扬他们, 及时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三、“爱”学生, 就要走进学生心里, 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博大的爱

我班徐宝同学, 整天愁眉苦脸, 学习上不安心, 活动中不主动, 我就找他谈心, 在我的悉心关怀下, 他打消了顾虑, 和我说出了他的烦恼。原来他的爸爸妈妈经常打架, 为此事他妈妈喝药自杀, 险些丢了性命。我了解到这些情况, 及时走访了他的家庭, 对他父母的矛盾做了充分的了解, 然后又加以劝导。经过我三番五次的登门拜访, 他父母终于和好如初。后来, 他悄悄地递给了我一个纸条:老师, 谢谢您!从这简短的话里, 我分明感到了爱的震撼。

四、“爱”学生, 要从点滴做起

老师的一言一行, 应该处处体现出师爱的博大。老师一句生病时的问候, 离校时的一声叮咛, 都会让学生铭记在心, 老师在点滴的小事中渗透自己的爱,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年转瞬即逝, 当我看到通过自己的教育改变其一生, 学成归来的学生时, 我所有的苦累悲都会被幸福融化, 甚至感到这一生是值得的, 做老师是值得的, 在平凡中用爱和真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去改变学生的灵魂。

“四心”合力 桃李芬芳 篇8

作为小组的创始人兼辅导老师,现任教于澳门培正中学并兼任澳门科技创新教育学会会长的刘冠华究竟是用怎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带领小组成员将ITU不断壮大?成员们又是如何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亲临澳门,来到ITU小组,采访了刘冠华老师。

虽到中年,但刘冠华却如三十岁左右的帅小伙儿,一身休闲装,熟练地把玩着最新款ipad,满面笑容。在轻松的氛围中,笔者分享着他与学生们的科技创新之旅。

ITU小组于2006年成立,英文全称为“Innovation Technology Union”,即“科技创新联盟”,朴实而简洁的六个字生动地诠释了小组的存在价值。提及小组目前所获的荣誉,刘冠华却表现得非常平静。

如今,为升学镀金而进行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虽然2014将取消执行部分大型竞赛保送的政策,但在各升学阶段,获奖者仍有显著优势,这就为家长们“鼓励”孩子做各种“科普难题”提供了“动力”。

在刘冠华看来,兴趣才是小组发展的根本,科技创新不是升学加分的手段,只有挣脱了功利的束缚,才能尽情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愉悦。在这股信念的带动下,刘冠华极力为激发每位组员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而努力,组员们也都乐于课余时间沉浸在科技创新的海洋里。

弹指一挥间,ITU小组已走过了六个春秋。截至目前,不少成员已进入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亚洲知名学府延续梦想。期间,又有“新血”不断注入——进入ITU的条件很简单,对科学有一定兴趣并愿意投入其中,即使暂时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刘冠华认为,新加入小组的成员是否为新手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要有梦想,执著于科技创新。

ITU小组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刘冠华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普通课堂教学不同,在ITU小组,老师的作用只限于为学生明确一个方向,规范职责。“更多的是学生们自主钻研,在这个过程中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大家自主思考,发现课题并讨论,从而持续自主研究。”

作为一个合作性很强的小组,ITU组员在每个研究课题中有明确分工,这种分工并不局限为区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专长。例如,小组内会编程的人负责设计该项目的驱动程序;擅于工程机械的人则负责装配;而文笔较好的人则负责撰写论文。

“就拿iwheelchair这件作品为例,起初正是源于其中一位学生对Mac电脑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好奇,才促使组员们齐心协力将这套系统研制应用于轮椅,最后设计出了便于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工具,撰写了项目论文。”

谈及此事,刘冠华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不仅源于该作品在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三等奖的荣誉,更多是基于其中凝聚着他与学生努力创新的点滴。

推开ITU工作室的门,浓厚的科学气息扑面而来。各种设备工具,小到剪刀胶带,大到电钻液压器,井然有序,琳琅满目。

墙上一角的几张照片格外显眼:照片内是各色T恤衫,那是经刘冠华与组员们共同设计的,最终确定了蓝色版本为ITU小组文化衫。跳跃在绚烂色彩中的则是一只被称为“一角鲸”的吉祥物,这些小鲸鱼们不正是组员们遨游科学海洋的写照吗?

在组员们的眼里,身兼澳门科技创新教育学会会长的刘冠华非常平易近人。工作之余,刘冠华总会带上ITU小组的成员们外出游玩,过年时甚至邀请大家吃饭,发放压岁钱。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关怀不仅让小组成员可以尽情放飞梦想,更是架起了一座师生间的情谊桥。

成立六年以来,ITU小组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是ITU小组成立之初的第一道难关。为了不让学生们因为物质的阻碍被挡在梦想门外,家境并不富裕的刘冠华自己出资购买设备供学生们学习研究。

正是信念的坚守,让小组撑过了严冬,迎来了科技创新的春天。随着澳门特区政府对科普事业的日益重视,如今ITU已可以向政府申请经费,在刘冠华的努力下,小组目前申请到的经费达澳门币20万元左右。有了这笔经特区政府严格审批所得的经费,小组可以买到更精密的器械零件以提高研发水准,支付参赛差旅费等。

谈及现状,难题仍摆在ITU眼前。由于澳门科技创新教育起步较晚,请专业人士辅导成为另一个坎儿。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刘冠华之前也尝试与大学合作,请专家教授给小组成员们讲课,但种种阻碍最终使得这一想法落空。

“目前还只能靠自己,”刘冠华很坦然,“虽然有时会事倍功半,但这也会磨炼学生们的意志,促使ITU小组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更坚定地撑起澳门的一片天!”

对ITU小组的学生,刘冠华有自己的期待:我希望学生不管大学毕业,还是出国深造,一定要共同建设澳门与国家!

上一篇:友谊永存初二作文下一篇:调查队统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