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1年级的作文

2025-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1年级的作文(推荐9篇)

小学生1年级的作文 篇1

1+1,还可以等于1。呀,一个加一个,怎么会还等于一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次考试,我考了100分,看着这个分数,我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等式:一份努力加一份认真=一次好成绩。其实,1+1=1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一身过人的能力+一份责任=一份事业的成功;一次失败+一份追求=一次更加辉煌的成功;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一种无悔的人生……1+1=1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人们:做最好的自己。

我有一种大胆的猜想,1+1可以等于任何数。我认为1+1=?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算式。1+1诠释了世间万物。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诠释了世间万物,可是道也能被1+1=1来诠释:一种德性+一种仁义=一条大“道”。

如果说1+1=?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算式,那么1+1=1就是世界上最深奥的答案。因为它诠释了“惟恍惟惚”的道:

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人翁的态度=一个国家的希望;

一群忘我的人+一种前赴后继的态度=一个民族的腾飞;

小学生1年级的作文 篇2

一、内涵及理论基础

内涵:“1+N”模式实际上是当前在比较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的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一种综合课程的呈现形式,但是它又不等同于传统的综合课程设计模式,而是将“1”主要学科作为课堂的主讲内容,将“N”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小学生做的课外兴趣小组和拓展性主体课堂(既包括课前教师的资源准备,也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另外,还包括课后师生开展的学习兴趣小组,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主课程的理解和思考)。本文将从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就是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个性化,生成性的课程理解和解读来关注本论题的思考。

理论基础:小学低年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在这个阶段课程目标的关注和达成及如何将课程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机结合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到底适合何种课程,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性应从分数关注转移到学生的兴趣和基础的实现上来。

1. 学生的特点。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部分:前运算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而我们一般将小学低年级定义为小学一到三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渴望知识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所以单一式的课程呈现形式已经逐渐淡出了小学低年级的课堂,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教师对学生基础和兴趣的关注,以及如何将基础和兴趣更好地融入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兴趣和基础并非是两个对立面,而是相关学生进步的两个维度,低年级中的“综合课程”的N因素也是更多地为学生基础的巩固和兴趣的拓展。在目前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也是将此两个基点作为评估学生的一个量化指标和模糊性指标。

2. 课程实施的取向。

课程实施作为实现课程既定目标的一个环节成为整个教育质量评估好坏的关键。当上级领导的课程政策指示层层传递至学校时,学校的解读和教师的个性化实施就成为了焦点。对于教师是接受还是做一些处理工作,一方面我们应看到学校的支持,更重要的也应看到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问题。我国的主流课程实施价值取向包含三个层级:忠实性取向、相互适应性取向、创生性取向,三者之间是递增的关系。忠实性取向是绝对服从,相互适应性体现教师的课堂情境性把握的加深,最后的创生性实施取向则体现教师智慧和课程的生成性价值。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的三阶段一方面体现出教师专业素养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师取向的高要求,第二、三层级的取向可能更加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二、现状及问题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分类类型,而现在某些小学课堂对综合性课程的实施初见成效,但也有部分学校限于师资或上级的要求出现急功近利的混合式课程,流于形式的问题日益浮现。更有部分学校则对该模式的呈现持反对态度,并在自己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施以更加清晰的学科分界,这势必会阻碍学生和小学课程改革的长远进步。

1. 课程综合主体模糊。

综合课程中的综合主体包括课程专家、教师与学生三个群体,课程专家作为目标的制定者是为学生展示完整的课程图解,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二次加工,而真正的综合主体应该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三者的合作应是环环相扣,而不是“各司其职”式的模糊主体。正是课程综合主体的模糊性使得教师无法理解自身被赋予了多少真正的权利和义务,学生更加无法适应自己被赋予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生性无法真实地体现出来。主流价值观下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对话式教学,因此,课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扮演的角色是如何让师生更好地获得有用的课堂价值资源。但课程毕竟不是可以有主动性的生物体,所以如何将现有的课程资源转化成教师和学生的共享资源还需明确真正课堂中课程综合主体的定位,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多维度主体,要让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真正实现。由此,我们应呼吁课程专家的课程制定、课程实施环节中教师的教学都要还原到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远点上来,从而实现课程实施价值的最大化。

2. 分科界限过于极端。

低年级课程综合化的提出初衷还是按照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活泼、好动、以趣味性为主的课程设计模式,这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如何让课程实施的忠实观取向向创生性取向转变是由“技术”层面向“实践”层面,最后到实现“解放儿童”层面的链式发展。因此,不可让课程呈现出现两种极端,一方面过于模糊,即现在很多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盲目地将几门学科的内容简单揉合在一起。例如,在语文课上简单地累加历史、地理知识,一些过度的行径会让学生感觉自己不是在上语文课,因而找不到课堂学习的重点,也会让家长感觉到孩子学习的无目的性。另一方面过于清晰,教师鉴于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往往会选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教学方法:即在遵循上级的要求指导下,自己仍按照既定的授课模式进行,甚至按照考试大纲的终结性评价进行,这两者都会让小学生逐渐迷失自身学习的目的性。

3. 教师要求过高。

如果说以前对教师的要求是“一个也不能少”,而现在则变成教师对学生“一个也不能不关注”,这既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新要求,也展示出教师门槛的日益提高。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一方面可以看出教师地位的日益增长,也能够看出当今教育改革的关键还是迎合学生主体这一永恒不变的主题。“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已成为当今低年级教师选拔的一大特点,课程的有效实施逐渐依赖于教师自身对于课程的解读和教师的课程实施执行能力上。而课程实施过程的最终目标仍然是要付诸于评价,不同的评价标准将教师能力逐渐与绩效、工资、职称评聘等挂钩,因此,在真正的课堂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诸多困境,在某些中小学甚至让综合课程逐渐沦为“速生”或“流于形式”等。

三、策略探析

学生学习兴趣的自然建立需要学生对教材中的系统知识不断内化和吸收,并辩证地看待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现行的教育理论下表达教材中知识的不断增多会给学习者自身带来能力的提高,另外,良好的自身能力也会给学习者知识的掌握提供良好的平台,而师生在共同加工知识的过程中,其必然趋势就是不断优化教材知识传授和能力内化,使二者作为这一种“商品”产出效率最大化。

1. 建立课程和兴趣的优秀支架。

现实生活中的教材只是作为一种承载人类系统知识的载体,一部分会将其束之高阁。作为一种现实教学的框架,被局限在对教学性质的传统认识中,并从未跳出过原有的“大框架”。所谓“大框架”,即指把教学活动的性质框定在“特殊认识活动”范围内的教学观。“杜威式”的完全摒弃“大框架”教育指出,在农民、水手、商人、医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活中从来不是远离行动的,只有在教育方面,知识主要是一堆远离行动的信息材料。笔者赞同杜威理论对当时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但现如今一些现实课堂也在逐渐割裂教材知识与自身能力转换的纽带,由此仍将会为社会培养大批没有理论知识的蓝领工人。当然,传统理论下的顽固课堂则极端地进行知识灌输,这只会给学生带来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和兴趣的逐渐丧失。这种应试教育下的知识堆积正被当下人们当然地接受和理解,学校也过分重视学生积累和获得知识材料,以便在考试时照搬。而知识作为一种资料,意思就是进一步探究的资本、必不可少的资源。知识常常被视为目的本身,并且有时会将其作为自己一生就此一劳永逸的资本价值,于是学生的目标就是堆积知识,在需要时炫耀一番,因而高考或是各种等级考试就成为了各色“学习者”展现胜利者自身能力的战场。而对这种现象政府教育机构虽然明令禁止,但是传统教学评价下的体制问题仍然困扰着不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知识作为学生的一种潜在能力应得到良好的内化,这需要建立二者的有效支架,以激活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即让学生参与课堂,甚至是参与教学,努力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的创新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享、共创。

2. 构建师生共享的生命化课堂。

教师和学生是有生命的课堂主体,而当前的课堂更像是一台教师的单口相声晚会,学生却只是一群没有掌声的“机器观众”,他们能做的只是简单地随声附和。现行的教材知识只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教师和学生作为加下知识的主体,需要以动态化的思维来看待教材,这不单单是教师自身的责任,还是学生完善自身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演习。站在生命的高度上谈,“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以及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一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在这里,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感受并非是照抄照搬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学习”或是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等理论,而是贴近我国当下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师和学生二者的共同关注。一方面,教师要完善自我的必需素质,并展现出良好的人格魅力,这也是对现代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现在的教师门槛随着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肯定和重视会越来越高,许多师范和非师范专业的教师都倍感压力。但他们并非是自身素质的硬性指标未达成,而是缺少一种真正为学生服务的热情,如果一位教师决定要从事教师这个行业,那就代表她(他)要把整个生命都倾注到其工作中。而真正优秀的教师还要将自己对教育、对学生的博爱进行不间断地创造性传递,这也是避免出现职业倦怠的途径之一。学生作为另外一个主体,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学习和生活)。一些国外的优秀中小学也在实行大学中的导师制,即大学导师对中小学学生的定期指导和关注。其实学生在当前知识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要不断走到教师前面和自己另外的合作伙伴及时沟通和协调,而我们所期待的便是学生和教师的非课堂式对话和交谈。

3. 完善各自的校本课程设计。

自始至终,本文要阐明的就是建立起良好的知识框架,以便于学生吸收和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更好地走向社会。而知识框架构建的源头是我们国家的现行教材和书本。改革课程教材不只是简单地增加课本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是更好地实现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发挥“课堂双主体”的合作意识。因此,各方面的努力合作尤为重要:首先政府的指挥棒发挥需要弹性。课程设计的总指挥棒存在于国家教育机构的领导之中,现在的课程更多地需要在知识主体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地方人士的积极性是开发校本课程、建立新型知识观的重要举措。教材承载的知识具有其自身的本体价值,是一种人类文化保存与传递的基础。其次,作为知识构建主体的师生则更要重视知识作为“工具性”、“功利性”的用途。努力发现课程知识的新的生命增长点也成为了当下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时新的难题和机遇。“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对学生缄默知识、个人知识、隐性知识的尊重,是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是与学生精神世界的接轨,是课程知识新的增长点。”在此过程中,学生是教师开始教学的准备,也是教师教学的终点,同时又是另一个起点,而教师的作用就是整合基础知识和跨学科、跨年级的辅助者,通过不断地反思性螺旋进步,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也产生了教师新的教学准备。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始终要适应学生的不断发展,这是教师教学的准备,也是教师新的教学准备的开始。

低年级学生兴趣如何生成以及如何维持,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正在被各学校的目标制定者列为应然要求,但是仍然可以看到的是现行的教育教学功利性占据着中小学的大部分课堂,课堂教学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如何更好的与学生相结合,这为我们今后的课程创新、教师教育、学生素质培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参考文献

[1]Edwards sallies.全面质量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23.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35- 344.

[3]代建军,谢利民.多维化视角:综合课程研制中综合主体研究透视[J].全球教育展望,2002(8):33.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4,5.

[5]杜威教育论著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85.

小学生1年级的作文 篇3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估算;有效性;策略

作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们只有更加真切地感悟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才能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估算的意识,估算的能力,很好地去发展学生在这方面的一些创造能力,笔者正是对该问题提出几点浅见。

一、小学1-3年级估算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没有兴趣

现在有的数学教师在授课时会一遍又一遍追问学生思考的过程,例如某些老师喜欢随意性地问学生“对吗”,“同意吗”等等问题,课堂中教师的这种提问过于单一,学生就像“挤牙膏”似的,教师挤一点,学生出一点,这样的课堂会造成有限时间的严重浪费,对于估算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落到实处,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看到一道题时,学生马上想到的是精确计算而没有人会想到估算,除非题目有规定。如:老师带了100元钱去给同学们买体育用品,排球38元,羽毛球拍28元,老师带的钱够吗?看到题目后,大多数的学生是精确计算的,极少有同学会想到用估算。他们觉得没必要,也根本体会不到这道题可以不用精算,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捷。面对这些现象,如何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估算,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估算?

2.教师对估算策略缺乏全面了解,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教学中,大都直接告诉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把需要估计的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如估算38×7,就把38看成40,把7看成10,然后进行计算。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生不知道,学生只是按着老师的要求,机械的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结果导致学生方法单一,思维僵化。估算就变成了一种近似计算。

此外还存在着“算着估”的问题。即“先算后估”。例如,在教测量时,一部分学生是先测量,再将测量的数据进行适当调整,得到估计的数据。在周长教学中,加减计算教学以后都出现了先精确计算,再调整数据作为估算答案的现象。例如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够不够?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常常在估算前先计算出正确答案,而根据这个答案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估算意识。

3.对估算结果的评价缺乏评判标准

教师认为只要和准确答案接近的得数都是正确的,差的太远就算错。至于如何判断一个估算答案是“接近”准确值还是与准确值“差的太远”就凭主观认识。关于“标准答案是否合理”的讨论,教师们见仁见智,但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就题教题。课本上出现一题,就交教给学生这道题的解法。至于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这方面的意识尚未形成。至于在具体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更无从谈起。

二、提升小学1-3年级估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强化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对于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的策略,笔者以案例进行说明:

首先,可以创设一个让孩子们感受到需要进行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时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不需要了解准确数时,我们就需要估算。

例如:妈妈到菜市场去购买下面几种东西:牛肉:11.6元,虾:10.2元,大白菜5.9元,梨、苹果等水果:27.3元。

下面哪些情况,估算比精算更有意义。

A、妈妈出门前思考如果带60元够不够用?

B、妈妈买这些东西一共要付多少元钱?

通过这样的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比较,在实际情境中去感受估算的价值,明白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从而明白估算的优势,产生对估算需要的感情。

2.现实生活中一些量的简单推算

低年级的估算训练中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进行。如在学过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后,一方面要求学生建立相应的所学单位的“观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估测填写恰当的长度单位,跳绳长,大头针长24,自动笔长13,门框高2,教室长8,小朋友高1,等等。在学过质量单位克,千克后,在实践基础上,会选用适当的单位名称填写:一个苹果重150,一个西瓜中4,一个鸡蛋重50,小朋友体重30,书包重8。等等。

作为教师应看到他们所蕴含的估算价值,教学中要尽量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并通过运用内化为能力,从而有利于估算意识的增强和估算兴趣的提高。

3.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下进行估算训练,培养估算习惯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估算中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情感、创新意识、求异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小学生1年级作文 篇4

今天,我们参观了海洋馆,眼前只见一个巨大的玻璃馆,就像一个“海洋”,各色各样,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鱼在我身边自由自在地游涞游去。

乘着电梯我们很快进入了“海洋”。那身子上“长满”“叶子”的叶海龙在耀武扬威地游来游去,伸着长长的嘴巴的“长嘴吻”,慈祥可爱的大海龟,长满带毒的刺儿的河豚,凶恶的鲨鱼,像风筝一样的电鳐,带着长长的尾巴。这些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海洋生物让我打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最使我难忘的就是海豚的精彩表演。先说名叫“帅歌”的海豚的表演,它先跟工作人员合作跳了一曲交谊舞,接着表演“水上芭蕾舞”,只见它竖起尾巴,跟着音乐摆着优美的舞姿,那动作真有趣!另一名叫“运动健儿”的海豚表演了它的拿手好戏“水上跳圈”、“水上顶球”,都充分体现了它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儿”。

最后,工作人员还站在两条海豚的背上,拉着套在海豚嘴上的绳子,乘风出发,在“海上”畅游!那潇洒的劲儿,真让我羡慕不已。

小学生1年级的作文 篇5

大家都有梦想,而且各不相同。有人想当老师,有人想当医生,有人想当飞行员„„而我想当科学家,有人就问我:你一个女孩子,整天站在瓶瓶罐罐面前,带着眼镜捣腾有什么好的?弄不好会出人命!我不慌不忙的回答:那些瓶瓶罐罐可好玩了!我都被它迷住了!想知道我怎么被它迷住了吗?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一天我正兴高采烈的看着电视,电视频道调到10频道科教频道的时候我看到了许多红色迷你小盘子(是红细胞),我立刻被这个迷你小盘子给迷住了,它就像一个大坑,我陷进去无法自拔。吃完中午饭,我立刻让我的妈妈陪我去书店买有关的书籍。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躺在床上看书。一滴血里有500万个红细胞,有1万个白细胞。哇!好多呀!人受伤了,血就会从伤口流出来,但是你会发现过一会儿就不流了,这都是血小板的功劳„„

呼!哦,我怎么睡着了?这是哪儿?正找不着东南西北呢,突然有一个人向我跑来,我吓了一跳。他说:“博士!特大消息,特特大消息,你的第320000个发明完成了!”我吃了一惊!我才11岁,我哪儿来的那么多发明!说完之后我走到一面镜子前,指着里面的我说:“看!我还是个小孩子。”他很无奈的说:“你已经32岁了,不是小孩子,别玩小孩子的游戏了,那是你的第21个发明,返老还童镜。哎呀!我怎么把正事给忘了快走!”说完他便拉着我跑。跑了一会儿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地方,那里人很多。他说:“还好,赶上了!”突然一个人把一个花瓶摔碎,然后递给我一把枪向大家说:“这是复原枪。如果博士朝着花瓶碎片打一枪它就会复原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打了一枪,咻的一下花瓶好了。耶!

正当我兴高采烈的准备庆祝的时候,突然妈妈把我惊醒了,原来是场梦。我大叫:“妈呀你还我的复原枪!”妈妈说:“你先告诉我,我去你姨姨家,你去不去?”我说:“我不去!”便躺下了

回头想想如果我高云菲真的成功了,我发明了复原枪那该多好啊,那

就可以为国家节省一大笔财产。想完,我就把书盖在头上,希望能回到那个梦中。

小学六年级作文:抹不去的记忆1 篇6

7岁那年,有一次爸爸带着我和妈妈还有姑姑一家回老家。我和表哥吃过饭,正觉得无聊时,爸爸走了过来,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无聊了?想不想来点好玩刺激的?”

“想!想!”我和表哥立刻打起精神来。

呵呵,刺激好玩的游戏,会是什么呢?爬树?跳高?赛跑?……实在想不出来。从小到大,爸爸一直把我当男孩子带,爬树上房全是我的强项,刺激项目我玩多了,还有什么我没玩过的呢?

正想着,爸爸发话了:“今天我们来挑战跳墙。也就是从咱家影壁墙上跳下来,我在下面接住你们。怎么样,够刺激吧!”爸爸笑嘻嘻地对我们说。

一听到这,一向胆小的表哥马上吓回了屋。我尽力装作镇静地对爸爸说:“好吧,我试试……”

“大家都出来,看看咱家两个小家伙挑战跳墙游戏,拿着手机,方便录像!”爸爸朝着屋里喊着。不一会儿,家里人都聚到了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兴致勃勃地等着看“戏”。表哥也不情愿地走出屋子。

我自告奋勇,第一个让爸爸扶我上去。影壁墙又高又窄,下面是一个花池。我两手攀住墙壁边缘,蹬在爸爸胳膊上,一点点往上爬。终于摸到墙壁上沿,我小小的身躯趴在上面,根本不敢往下看。这时爸爸就在下面鼓励我:“不要怕,站起来!”我小心翼翼地移动脚步,扶着旁边的一棵枣树慢慢站了起来,然后屏住呼吸,张开双臂,目测好我跟爸爸之间的距离之后,纵身一跃,扑向爸爸。爸爸稳稳地接住了我,把我紧紧搂在怀里。院子里的人也都齐声叫好。

“耶!我成功了!”这时,一旁的表哥看呆了,轮到他了,只见他颤悠悠地在爸爸的帮助下好不容易爬上去了,但是趴在墙头,始终没有勇气站起来,最后只好又被抱下来了。

二年级1班的数学博客 篇7

这学期的数学课,我们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江老师经常带着一个大大的计数器来上课。

看到计数器,我们就知道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数位,每个数位上都有10颗珠子。如果一个数位上拨(bō)满10颗珠子了,江老师就把这10颗珠子“哗啦哗啦”拨回到原位的后面,然后在前一个数位上拨1颗珠子,这叫“满十进一”。

爸爸给我买了一个计数器,和江老师的一模一样。

今天上午,我在阳台上玩计数器时,突然听到楼下有人叫我:“小菡,我回来了。”

我听出是爸爸的声音,立即把头伸到窗外去看,一不小心碰到了计数器,它掉到楼下去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上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些粗铁线和珠子,哎呀,计数器摔坏了,我急得快要哭了。

爸爸安慰(wèi)我:“我马上帮你修好。”

我和爸爸一起修计数器,我们先把珠子穿到粗铁线上,我数了数,发现每根粗铁线上只有7颗珠子,比原来少了。

爸爸说:“楼下有个下水道,有的珠子可能滚到下水道里去了。”

“那怎么办呢?”

爸爸抓了抓头,突然,他高兴地说:“哈哈,有办法了,我们可以做一个算盘!”

“我不要算盘,我要计数器!”我不高兴地大声说。

“算盘就是古代的计数器。”爸爸说着,在计数器中间加了一根横着放的粗铁线,“上面每颗珠子当作5,下面每颗珠子当作1,这样轻轻松松就能表示出从1到9的所有数字。”

我有个新发现:“算盘是计数器里的小气鬼,其他计数器一个数位上有10颗珠子,而它只有7颗。”

“用比较少的东西表示出比较多的数量,这是数学的奇妙之处哦!”爸爸认真地说。

(指导老师:卢声怡)

日志评论:

曾 程 6月7日 14:21:32

我见过一种算盘,上面只有1颗珠子,下面只有4颗珠子。

李泽文 6月7日 14:57:36

我发现,算盘最上面那颗珠子和最下面那颗珠子都没用,下面满五就要记到上面去,上面满十就要记到前一位去。

张知阳 6月7日 15:20:41

小学生1年级的作文 篇8

1.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外貌描写做到形神兼备。

2.把握人物特点,注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3.要选择恰当的事例。我的爸爸是一位普通的工人。

写人作文

1.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外貌描写做到形神兼备。

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外貌都与别人不同,外貌特点,如容貌,神态,姿态,服饰等,往往反映着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心理。

这些特点的描写要做到时刻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外貌描写应力求做到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和个性,决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倾向。

2.把握人物特点,注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

在生活中,人们的个性,职业,年龄及所出的时间,环境和地位不同,说出的话也不会完全相同。一个人的语言,就是他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因此,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时刻做到“言为心声”。

3.要选择恰当的事例。

选择事例时,不要认为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事例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小事来表现主题,体现中心。

范文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位普通的工人。他中等身材,只喜欢留短发,有点黑的圆脸上镶嵌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

我的爸爸哪方面都挺好的,我很爱他。但有时我也很烦他。就是因为爸爸有爱抽烟的坏毛病。抽烟不仅使自己牙齿发黄,实指和中指也都被烟熏得发黄了,而且全身都是烟味,害得我和妈妈都不爱去接近爸爸了。

有一次,我看见爸爸在抽烟,赶紧跑过去,生气地把他手中的烟给夺了过来扔了,此时的他还对我嬉皮笑脸地说:“好,好,我不抽了,把烟全给你,我到你奶奶家去坐会儿。”说完,爸爸把手中的烟盒给了我,就走了。趁着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我赶紧把烟藏进拉链狗的肚子里了。

然后我也去了奶奶家。到了奶奶家一看,我愣住了,爸爸正在那抽烟呢!天哪!爸爸怎么会是这样啊!我只好再次硬着头皮对爸爸说:“爸爸请你别再抽烟了,抽烟会得肺病啊!再说了,我和妈妈吸了你抽烟的味儿,同样也危害到我和妈妈的健康的,难道说你连我们都不顾了吗?”听了我的话,爸爸好像很勉强地说:“好,我戒。”可是,一直到现在,爸爸也没戒掉烟,爸爸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我和妈妈没办法了。

亲爱的爸爸,为了你的身体也为了我和妈妈的身体,请把烟戒了吧!

记事作文

1.写清楚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使叙事具有完整性。

写好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也就是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和结果这六大要素。

要想文章内容完整,主题明确,六点中的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最为重要。2.注意选择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典型材料。

小学生写记事作文,一般都是些自己身边的熟人的平凡小事,那么,就应该越具体越好。生活中的小事很多,要从中选择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表达文章要求的深刻道理和闪光思想。

进行描写时,应对事件的成因,人物的行动等进行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文章的重要部分,如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和高潮部分,应该写得越具体越好。范文

遥控器抢夺战

“今天,少儿频道要播《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你要给我看。”弟弟理直气壮地说。“不,你个矮冬瓜肥得像头猪,滚滚滚!一边玩去。”我毫不客气地说。弟弟生气地骂道:“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哥哥,对弟弟这么坏。我怒了。”说完,他带着他的“胖子军团”朝我扑来,我被压在了地上,抢我的遥控器。

我们像一团肉球,在地上滚来滚去。我不甘势弱,派出了我的军团来支援我,我们双方的士兵也打成了一团。我骂道:“你个乡大坏蛋我起来。”

“不,除非你把遥控器给我。不然我死都不起来。”弟弟坚定地说。“不!”我被弟弟那猪一般的身体压得喘不过起来,我们俩你一拳我一拳,玻璃都碎了。我俩都鼻青脸肿的,头都肿得像猪头一样。

“我要使出我的必杀技了!”我对弟弟吼道。“我也有。”弟弟说,“看我泰山压顶!”弟弟说完就跳了起来一屁股朝我压来,幸亏我躲得快,让弟弟一屁股坐了个空。“哎呦。我的屁股呀!都快变成两半了。”“该我了。”我使劲的给弟弟捞痒痒,弟弟终于笑得受不住了,投降了。最后这场世纪大战我获胜了。但房间里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写景作文

1.要善于观察,找出景物独有的特点。

观察就是运用人的各种器官如视,听,触,嗅,味觉等来感知事物。观察时,要细致,要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也就是找出观察景物与其他不同类景物及同类景物之间的区别。应从不同角度入手,写准景物,写活景物。

2.注意描写表达,使景物活灵活现。要对景物进行描写,最重要的就是对景物的顺序描写不能乱。可按景物的空间顺序来写,如左,右,前,后,东,西等方位。也可以时间顺序来写,如一天之内的早,中,晚,以年内的春,夏,秋,冬等。还可以按游览顺序来写。

3.必须真实,达到写景抒情的境界。

范文

秋天

火热的夏姑娘刚刚离去,温柔的秋姑娘就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秋姑娘穿着一身金灿灿的衣服。她轻轻地来到草地上。尽管秋姑娘的脚步轻盈,生怕惊动了小草甜蜜的梦。但是,秋姑娘走后,小草便不像春天那样柔嫩,也不像夏天那样幽绿,而是呈现出一片淡淡的鹅黄。

秋姑娘去哪儿了?噢!原来在给大树伯伯换上金装呢!登高望去,犹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鹰展翅飞翔,还有的像演员在跳芭蕾。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瞧,那挂满枝头的苹果,低着头,红着脸,多么像害羞的小姑娘呀!还有那片成熟的石榴涨红了脸,咧开了嘴,好像在给谁讲笑话呢。再看那远处的山楂树,红得像一团团跃动的火苗,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到处都是成熟的庄稼。眼前是一片金黄的玉米地,金色的籽粒撑破了玉米棒子的外衣。

秋姑娘悄悄地悄悄地给大地图上绚丽的色彩,给勤劳的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状物作文

1.对物体形态的描写要逼真。

首先应当写好物体的外形,要注意全面。每个物体都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缺少了那一部分,就不是完整的物体,但应根据物体的外形特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来写。

2.要做到生动有趣,条理清楚。

3.文章结尾可以托物言志,寄予作者情感。这一点不是文章的重心,只需在结尾点出即可。范文

野菊花

有人喜欢华丽的牡丹,有人喜欢淡雅的玫瑰,而我却喜欢那不起眼的野菊花。

小时候,我爱到山上玩,每当秋天来临,百花凋谢时,这里漫山遍野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菊花,一丛丛,一簇簇,远远望去,如锦毯,似瀑布,又像一块五颜六色的花布,真是美丽极了!近看一朵野菊花,却不是很美,没有其它的花儿那样婀娜多姿,但是它却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它不仅美丽、芳香,而且用途也很多。

有一次,我和表姐上山玩,一不小心,我的脚被石头划破了一块皮,痛得我直哭。表姐忙带我回家,随手在路边摘了一些野菊花,到了家,表姐把菊花洗干净,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马上感觉到不那么痛了,而且还有一丝清凉,过了几天,伤口就愈合了。原来野菊花还有消毒止血的作用呢。野菊花不仅有消毒止血的作用,还有清热去火的作用,可以泡茶喝。将摘下的野菊花洗净,晒干,在你咽喉疼痛的时候,只要冲上几朵喝下去,你的疼痛感就会立刻消失。

野菊花虽然能傲霜斗寒,但是它不像腊梅那样用浓浓的香味吸引人,它虽然不华丽,却有一种朴素的美。我喜欢野菊花的平凡。

想象作文

1.想象要一现实生活为基础。

想象作文把人们提前带入未来社会,但未来的发展不可能离开现代社会的基础。2.想象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

想象的内容可以十分大胆,但应该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范文

未来的房屋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类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记得20年前许多地方还都是低矮破旧的茅屋,如果一旦刮大风或者下大雨,房屋就很容易倒塌。可刚刚过了10年,一座座高楼大厦便拔地而起,如今,几十层的楼房在大城市已随处可见。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再过不到30年,我们居住的房屋便还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2030年,我们居住的房屋和变形金刚就是一体化的了。它可以根据主人的喜好,变换成各种形状、各种样式。如果你喜欢,它可以变成“机器猫”;如果你喜欢动物,它可以变成“小白兔”;如果你喜欢体育,它也可以变换成“足球”。

到了2030年,我们居住的房屋和气球就是一体化的了。它可以根据主人的需求,在不改变原来的样式的前提下,变大变小,变高变矮。如果你想要一片空地来踢球,它可以暂时变小,给你一块空地;如果你想要请朋友聚会,它可以暂时变大,多容纳一些人;如果你想摘房子旁边树上的苹果,它可以暂时变高,这样你站在窗台上就可以摘到苹果了。

到了2030年,我们居住的房屋和汽车就是一体化的了。房子底下有轮子和支柱,可以跟着主人一起移动。如果你想去郊游,就可以把你的房子一起带到郊外;如果你想去游泳,就可以把你的房子一起带到海边;即使你想去探险,你的房子也可以跟着你一起去。

美好的幻想是需要人们用实际行动来把它变成现实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吧,将来用我们的智慧来实现我们梦想!

看图作文

1.细致全面的观察分析图画,是理解图意的前提。

观察图画可分三步:一是总观全图,按顺序依次观察,使之对画面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二是观察分析图中的人物和背景。背景不同,人物活动的主题就不同,文章立意就会不同。三是观察分析细节,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2.对画面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

例如人物情节画,可根据画面表现的主要情节,设想出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再把事情串联起来,并构思出具体情节,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人物的语言。

注意想象的内容千万不能离开中心任意发挥。3.学习准确抓住图画的中心思想来描述。范文

猴山观猴

星期天,阳光灿烂。林老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去公园观看猴子。猴山上的猴子多可爱呀!有的小猴子在猴山上靠着在思考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小朋友看着我们呢?有的小猴子坐在猴山山顶,手里捧着一个又香又甜的苹果。正要往嘴里大口大口地吃的时候,有一只猴子就朝着扑向那只小猴子抢苹果。还有的小猴子趴在猴山突出的岩石上,它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一边观察公园的风景,一边威武地查看周围情况。你瞧,那只顽皮小猴子一只手抓住猴山,一只手里拿着一个又香又甜的苹果。最有意思的是,在猴山脚下的一只小猴子,把香蕉顶在鼻子上,真像一位演杂技的演员。

这些活波可爱的小猴子把这些围观的小朋友逗的哈哈大笑起来!

读后感作文

1.要认真读懂原文。

对原文的中心思想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领会到别人没有领会到的东西,为发表观点打好基础。

2.要精炼的简述原文。

写读后感一定要紧扣原文,交待清除“感”的来源,可直接摘抄原文中的重点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情从哪里产生的。

注意不能大量引用原文,应做到叙述精炼。3.要真实具体,有感而发。

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有感而发。

范文

《丑小鸭》读后感

人的一生里,有许多的不幸;人的一生里,有恒久不变的梦想;人的一生里;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它,是一个卑微的鸭子。

它,在面临挑战时不退缩,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敢于去追求属于自己而自己又喜欢的生活方式。它并不丑,只是它用错了方法来衡量自己的美丽,它实现了梦想也就是见证了它的努力,它的坚持。它就是不肯放弃硬要实现自己梦想的丑小鸭。成功是心底的一种渴望,而天生的高贵是任何事都践踏不了的,因为它只是没有长成白天鹅的丑小鸭。

心中有梦,成功往往都是必然的,丑小鸭虽然生在鸭场,可是怎么也改变不了丑小鸭就是白天鹅的事实。文中恶劣的环境,丑小鸭在这环境中生存,有好几次差点死掉,可是它不放弃,因为它有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童话虽然是用了许多手法所描绘出来的虚拟世界。但是,在生活中何尝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的人会很努力,因为他坚信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而有的人却坐着等,他不努力,他只相信天上掉馅饼的这种好事。

成功犹如彼岸,而困难犹如大海。有的正在努力的游,而有的人却站在岸上想对策。游大海虽然很困难,但成功贵在坚持,只要努力,只要坚持,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有困难,有不幸。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生活,那么生活中的不幸只会变成幸福,换一个角度看事情,也许事情没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小学生1年级的作文 篇9

(A)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

1. Toronto is a big city in C____.

2. I have a p____ pal. We often write to each other.

3. “What l____ do you speak?” “Chinese.”

4. I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____. They are from the USA, the UK and other countries.

5. I want to go to A____ to meet my pen pal in Sydney.

(B)用括号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6. The girl can speak a little ____(Japan).

7. My grandfather ____(live) with us.

8. Which ____(country) do you like, France or England?

9. Lucy ____(have) a friend in Tokyo. His name is Rick.

10. Julie is from France. She ____(speak) French.

Ⅱ.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Where is ____?” “It is in ____.”

A. Paris; EnglandB. Sydney; Canada C. London; Australia D. New York; America

2. ____ you from England?

A. DoB. AreC. WhereD. Is

3. Lucy ____ England. She is ____.

A. come from; EnglishB. is from; a English

C. come from; an English D. comes from; English

4. I play volleyball ____ my friends ____ weekends.

A. with; onB. with; inC. about; onD. and; in

5. What ____ does she speak?

A. lessonsB. subjectsC. languageD. works

6. Lucy, Lily and I ____ Chinese food.

A. are like allB. all likeC. are all like D. all are like

7. ____ do you come from?

A. WhenB. WhyC. HowD. Where

8. “____ that girl in a red skirt?” “It’s my friend Mary.”

A. Who’s B. Whose C. WhoD. Where’s

9. Please write ____ tell me about yourself.

A. but B. or C. andD. so

10. I like ____ sports.

A. playing theB. playing C. plays D. playing a

11. I want ____ French with a Frenchman.

A. speakB. to talkC. say D. to speak

12. “Where is Tokyo?” “Tokyo is ____ Asia.”

A. inB. onC. at D. from

13. Mr King can speak ____ foreign languages. He really has a talent for languages.

A. a littleB. a few C. littleD. few

14. ____ is the capital of ____. They speak ____.

A. London; England; FrenchB. Ottawa; Frenchman; French

C. Paris; France; French D. Sydney; Australia; Australian

15. Mr Black ____ in Toronto.

A. liveB. living C. to live D. lives

Ⅲ.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Dear Lin Feng,

Thank you __1__ your postcard. Now I have many friends here. Jimmy is one of __2__. He is my classmate. He is __3__ Australian. He often asks me __4__ to his house for dinner __5__ his parents. His family like China very much. At school, we have good teachers. One of them __6__ the US, and we call her Miss Green. She teaches us English. Our French teacher is from Paris. He loves us very much, and we all love him, __7__. Our Chinese teacher is Mr Scott, __8__ father. After school, he often __9__ to me in Chinese.

How about your English now? I want to know something __10__ you very much. Please write to me soon.

1. A. ofB. forC. toD. with

2. A. themB. theyC. theirD. theirs

3. A. aB. anC. theD. /

4. A. goesB. goC. to goD. going

5. A. andB. forC. withD. but

6. A. comes fromB. come fromC. is come fromD. is comes from

7. A. alsoB. tooC. eitherD. and

8. A. Jimmys’B. JimmyC. Jimmy’sD. Jimmys’s

9. A. talksB. saysC. tellsD. speaks

10. A. onB. ofC. aboutD. for

Ⅳ.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PEN PAL WANTED

My name is Jack Wilson. I am a schoolboy. I am from Sydney. I am 13 years old. My father is Australian, and my mother is French. So I can speak a little French. My aunt, Emma, is Chinese. She says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So I want to make friends in China. I am learning Chinese now. But Chinese is too difficult to learn. I want to go to China some day. I want to go to see the Great Wall.

I like reading. My favorite subjects are physics and math. I think they are fun. But I don’t like history.

Who’d like to be my pen pal? Please write to me and tell me about yourself.

My e-mail address is jack@sohu.com.

1. Jack Wilson is an ____ schoolboy.

A. American B. Australian C. Chinese D. French

2. Jack can speak ____ languages.

A. one B. two C. three D. four

3. Jack learns French from his ____.

A. father B. mother C. teacher D. aunt

4. Emma says ____.

A. China is greatB. Chinese is difficult

C. she wants to go to ChinaD. she wants to see the Great Wall

5. Jack likes physics and math because he thinks ____.

A. they are difficultB. they are interesting

C. his father like themD. his pen pal asks him to do so

(B)

1. Zhai Zhigang is ____ years old in 2010.

A. 43B. 44C. 45D. 46

2. Lin Junjie likes ____.

A. music, dancing and handwriting B. drawing, dancing and writing

C. watching movies, dancing and drawing D. listening to music, dancing

3. Li Duohai is from ____.

A. South KoreaB. SingaporeC. ChinaD. Japan

4. Serena Williams is a(n) ____.

A. astronautB. tennis playerC. singerD. actress

5. What language does Micro speak? ____.

A. EnglishB. ChineseC. JapaneseD. Korean

(C)

Sometimes you may find you have to speak to someone that you don’t konw. How do you begin to talk with them? What should you say?

A simple way to begin a conversation is to let the person know who you are. You may say like this “Hi. My name is….” In formal situations you might say something before you say your name, such as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Introducing other people is also easy. “Ben, this is Lisa. Lisa, I would like you to meet Ben.” is the usual way to introduce two people. It is also helpful to talk something about the people you are introducing to get the conversation going on. If you do this, you can find it much easier to break the ice.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 How would you introduce yourself in an easy way? ____________

2. If you meet your boss for the first time, 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self? ____________

3. Is it easy to introduce other people? Give an example. ____________

4. How can we make the conversation easy? ____________

5. What does “break the ice” mean in Chinese? ____________

(D)

Dear Jessica,

My name is Wang Wei. I’m thirteen years old. I live with my parents in Jinan, China. I don’t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 but I have many friends. My best friend is Li Ming.

My favorite food is chicken. I also like French fries and ice cream.

Do you study Chinese at school? I can help you with it. “Ni hao” means “hello”. “Zai jian” means “goodbye”.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wo jiao Jessica”? It means “My name is Jessica.”

I hope you will write to me soon. I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American students.

Your new Chinese friend,

Wang Wei

根据以上这封信,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完成下面的信息表。

任务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About Wang Wei

Name: Wang Wei

Age: 13

From: __1__, China

Family members: __2__

Favorite food: __3__

4. What’s the English for “wo jiao Jessic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Where is Jessica fr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Ⅴ. 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空一词。(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My father lives in Beijing.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your father ____?

2. There are some cars on the street.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here ____ cars on the street?

3. Simon is from Japan. (同义句转换)

Simon ____ ____ Japan.

4. They can speak French.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can they speak?

5. My pen pal speaks English. (改为否定句)

My pen pal ____ ____ English.

Ⅵ.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一词。(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你的笔友住在英国吗?

____ your pen pal ____ in ____ ____ ____?

2. 你能尽快给我写信吗?

Can you ____ ____ ____ soon?

3. 我会说法语和少量英语。

I ____ ____ French and ____ ____ ____.

4.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

I think ____ is ____ ____ ____ country.

5. 我最喜欢的语言是汉语。

My ____ ____ is Chinese.

Ⅶ. 从方框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补全对话(其中有两项多余)。(共5空,每空1分,共5分)

Lucy: Do you have a pen pal?

Jodie: Yes.

Lucy: Is it a boy or a girl?

Jodie: __1__

Lucy: __2__

Jodie: He is 13 years old.

Lucy: Where is he from?

Jodie: __3__

Lucy: Where does he live?

Jodie: __4__

Lucy: __5__

Jodie: No, he speaks French. And he can speak a little Chinese, too.

Ⅷ. 书面表达。(共两篇,每篇10分,共20分)

(A)

英国男孩Jim Green来信想在北京征求笔友,你决定做他的笔友。现在你用英语写一封回信,介绍自己的情况。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要求大约50词。回信应包括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Dear Jim,

I’m glad to receive(收到) your letter. I want to be your pen pal.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ope to hear from(收到……来信) you soon.

Yours,

Li Dong

(B)

假如Dave是你刚结识的一位笔友。下面是关于他的一些信息,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My Pen Pal”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下Dave的情况。

要求:1.以第三人称为主语。2.注意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3.信息的先后顺序可结合自己的写作思路来决定。4.不少于50词。

上一篇:百家讲坛先秦讲稿下一篇:佛山市房地产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