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会计论文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险会计论文(推荐8篇)

保险会计论文 篇1

1.科目代码: A7a 2.考试科目:人身保险会计与财务(上)·会计版

3.考试时间:90分钟

4.题型题量:单项选择题,100题 5.考试资料:

《人身保险会计与财务(上)·会计版》(分值:90分),责任人:卓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1版 ;

新会计准则补充资料:《新会计准则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内容见后)(分值:10分)

考试内容:

第一章 会计基础知识与原理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

1.会计产生的环境 2.会计的概念 3.会计的职能 4.会计的目标 5.会计工作组织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2.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四)会计要素

1.静态要素 2.动态要素

(五)复式记账法

1.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法原理 3.借贷记账法

(六)会计循环

1.填制和审核凭证

2.分析业务事项,编制会计分录 3.设置和登记账簿 4.试算平衡 5.账项调整 6.结账

7.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

寿险公司会计概述

(一)寿险公司业务及其经营特点

1.寿险公司业务及其分类 2.寿险公司经营活动的特点

(二)寿险会计的对象及会计信息使用者

1.寿险会计的对象

2.寿险公司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3.寿险公司会计的基本目标

(三)寿险公司会计的特点

1.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核算分类 2.寿险公司会计要素的特点 3.寿险会计科目设置的特点 4.寿险会计原则特点 5.保险会计分析特点 6.寿险会计监管的特点 7.寿险会计与精算关系密切

(四)公认会计准则(GAAP)与监管会计准则(SAP)

1.公认会计准则 2.监管会计准则

3.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与监管会计准则(SAP)的主要差异

第三章

寿险公司短期保险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及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会计处理

1.短期业务保费收入的核算 2.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核算

(二)赔款支出与未决赔款准备金的会计处理

1.保险公司理赔成本 2.赔款或给付成本的确认 3.赔款支出的会计处理 4.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核算

第四章 寿险公司长期保险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和给付保险金的会计处理 1.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核算 2.人寿保险业务保险金给付的核算

(二)长期保险业务责任准备金的会计处理

1.长期保险业务提取责任准备金的原因 2.寿险责任准备金的核算

3.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核算

(三)长期保险业务其他事项的会计处理

1.退保业务的会计核算 2.保单转移的会计处理 3.保单复效的会计处理 4.保户利差支出的会计处理 5.保户质押贷款的会计处理 6.不实告知的业务处理

(四)短期保险业务与长期保险业务会计处理的比较

1.保险业务责任准备金的核算不同 2.支付保险金核算不同

3.取得成本与保费收入的匹配不同

4.有关“营业税金及附加”、“法定再保险”与“保险保障基金”的规定不同

5.退保业务核算不同

6.寿险业务年终决算时要计算并分析三差损益

第五章

寿险公司再保险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寿险公司再保险业务概述 1.再保险业务的性质

2.寿险公司再保险业务的性质及功能

3.寿险公司再保险业务的种类 4.寿险公司再保险业务的特点

5.寿险公司再保险业务会计处理的特点

(二)分保账单

1.分保帐单的概念和种类 2.分保账单的编制

(三)寿险公司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1.寿险公司分出业务的业务程序 2.寿险公司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四)寿险公司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1.寿险公司分入业务的程序 2.寿险公司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3.寿险公司分入业务准备金的会计处理

第六章

寿险公司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寿险公司投资业务概述

1.寿险公司投资的概念 2.寿险公司投资的意义

3.寿险公司投资业务的资金来源 4.寿险资金投资业务的内容 5.寿险公司的投资的分类

(二)寿险公司短期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

1.科目的设置

2.寿险公司短期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3.寿险公司短期基金投资的会计处理

4.短期投资期末价值的会计处理

(三)寿险公司长期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1.长期债券投资的概念、分类及认购方式

2.长期债券投资会计处理的主要内容 3.长期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四)寿险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1.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及确认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 3.长期股权投资的入帐价值 4.长期股投资会计处理的成本法 5.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权益法

6.权益法与成本法转换

7.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五)寿险公司长期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1.长期投资减值的确认 2.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

(六)寿险公司其他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

1.寿险公司资金拆借业务的会计处理 2.证券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

3.保户质押贷款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 寿险公司新型保险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寿险公司新型保险业务概述

1.寿险公司新型保险业务的概念

2.寿险公司新型保险业务与传统业务的区别

3.寿险公司新型保险业务的分类

(二)寿险公司新型保险业务会计处理原则

1.独立建帐和核算

2.计算和公告独立帐户资产单位净值 3.按公允价值进行独立帐户资产计价

(三)独立帐户资产、负债的会计处理

1.科目设置

2.独立帐户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3.独立帐户基金投资的会计处理 4.买入返售证券的会计处理 5.独立帐户负债的会计处理

(四)独立帐户收入与费用的会计处理

1.科目设置

2.独立帐户收入的会计处理 3.独立账户费用的会计处理 4.期末结转的会计处理

(五)寿险公司新型保险业务销售与给付的会计处理

1.寿险公司新型保险业务销售收入的会计处理

2.人身保险新型保险业务给付的核算

第八章

寿险公司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寿险公司资产概述

1.资产的概念及特征

(二)寿险公司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

1.寿险公司货币资金的组成和管理 2.寿险公司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

(三)寿险公司结算性债权的会计处理

1.寿险公司结算性债权的概念 2.坏账及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2.存出保证金的会计处理 3.存出资本保证金的会计处理 4.其他应收款的会计处理

(四)寿险公司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的确认、分类 2.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 3.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4.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5.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五)寿险公司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1.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种类 2.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六)寿险公司其他资产的会计处理

1.其他长期资产的概念

2.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 3.抵债物资的会计处理

第九章

寿险公司负债的会计处理

(一)寿险公司负债概述

1.负债的概念及特征 2.寿险公司负债的分类

(二)寿险公司流动负债的会计处理

1.寿险公司流动负债的内容 2.短期借款的会计处理

3.应付手续费和应付佣金的会计处理 4.存入保证金的会计处理

5.应付工资及应付福利费的会计处理 6.应付利润的会计处理 7.应交税金的核算

8.其他应付款的会计处理 9.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10.保户储金的会计处理

(三)寿险公司其他长期负债的会计处理

1.其他长期负债的特点 2.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

3.长期应付款的会计处理

第十章

寿险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

(一)寿险公司所有者权益概述

1.寿险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内容

(二)寿险公司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

1.科目设置

2.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

(三)寿险公司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1.资本公积的内容 2.科目设置

3.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四)寿险公司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

1.留存收益概述

2.盈余公积的会计处理 3.总准备金的会计处理 4.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

第十一章 寿险公司收入、费用及利润的会计处理

(一)寿险公司收入的会计处理

1.寿险公司收入概述

2.寿险公司其他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

(二)寿险公司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

1.寿险公司成本费用概述 2.寿险公司费用的会计处理

(三)寿险公司利润及利润分配的会计处 3 理

1.寿险公司利润的组成 2.寿险公司利润来源的分析

3.寿险公司营业外收支的会计处理 4.寿险公司利润的会计处理

5.寿险公司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6.寿险公司利润的分配及其会计处理

第十二章 寿险公司财务报表

(一)寿险公司财务报表概述

1.财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 2.财务报表的分类

3.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

4.寿险公司财务报表的管理及报送制度

(二)寿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概述

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举例

(三)寿险公司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1.寿险公司利润表 2.利润分配表

(四)寿险公司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概述 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如何正确看待现金流量表

第十三章 寿险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寿险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分析概述

1.寿险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步骤 2.寿险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

(二)寿险公司财务分析的方法

1.趋势分析法 2.因素分析法 3.比率分析法

(三)寿险公司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1.偿付能力指标 2.经营成果指标 3.计划完成指标 4.其他指标

新会计准则补充资料:

《新会计准则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分值:10分)

(以下资料是新会计准则的考试范围及其知识点)

资格项目网站上新会计准则参考资料文件夹有财政部《新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电子档,考生可自行下载对于新会计准则的详细内容自行参考。

第一节

新会计准则简介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架构

(一)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是会计工作和会计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是“准则的准则”。基本准则是具体业务准则的制定依据,对 38 个具体业务准则起统驭和指导作用。

(二)业务准则

业务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用来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业务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

(三)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具体解决在运用会计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涉及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等问题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文件。

二、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区别

(一)公允价值计量基准

旧会计准则基本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准。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准,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部分金融工具、股份支付等,都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也有条件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至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公允价值计量基准的采用可能导致企业盈利的波动性。在实务中,准确确定公允价值是比较困难的。在没有可参考的活跃的市场价格时,财会人员需要懂得如何应用计价技术。

(二)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

在新会计准则之前,我国除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外,对于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这些重要的会计事项,没有正式的会计准则,也很少有全面、具体的指引。在实务中,对于企业合并,不同企业处理类似交易时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中关于“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出台,对这些重要会计事项的处理提供了全面的、更具权威性的规范和指引。

(三)表外项目纳入表内核算

新会计准则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股份支付等。新会计准则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而不仅仅是在表外披露;同时针对新出现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新会计准则要求授予员工的股权和期权都应计入利润表,并按公允价值计量。

(四)特殊行业制定特殊会计准则 为了满足我国各行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对会计准则的需求,新会计准则针对特殊行业制定了专门的会计准则,如保险行业的“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准则、资源开发行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和农业生产行业的“生物资产”准则。

(五)资产减值概念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提供了资产减值的具体操作指引。“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得转回。但是“存货”、“金融工具”准则并未有此要求,即资产减值不能转回的规定并不适用于存货、应收账款、银行的贷款资产以及某些类型的投资。在旧会计准则中,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六)信息披露的要求更为严格

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引入了每股收益、分部报告等披露要求。新会计准则针对金融工具,要求披露承受的金融风险的具体信息;针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要求披露重要会计政策和重要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将给使用者提供更为透明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

第二节

新会计准则对保险业的影响分析

一、保险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安排 2006年9月20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业实施新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业自2007年1月1日起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报表。具体包括:2007年1月1日起实现会计报表层面的切换,将旧会计报表切换成新的会计报表,即“调表不调账”;2008年1月1日前完成管理流程和会计账目的切换;保险公司要根据新会计准则对产品开发、精算、投资、内控程序和风险管理等管理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

2006年11月24日,保监会在京召开“保险公司负责人新会计准则培训”会议,保监会负责人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以及对保险业财务报表和管理流程的影响作了相关报告,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的指导。

2006年12月21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新会计准则下保险统计制度转换和对接系统切换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于2007年12月底前,按照新统计制度要求,完成对接系统切换的全部工作。

二、新会计准则对保险业的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保险风险成为判断和确定原保险合同的依据

保险人与投保人签订的合同是否属于原保险合同,应当在单项合同的基础上,根据合同条款判断保险人是否承担了保险风险。发生保险事故可能导致保险人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的,应当确定保险人承担了保险风险。

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能够区分,并且能够单独计量的,可以将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进行分拆。保险风险部分,确定为原保险合同;其他风险部分,不确定为原保险合同。

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不能够区分,或者虽能够区分但不能够单独计量的,应当将整个合同确定为原保险合同。

(二)明确保费收入确认标准

我国原来保险企业会计实务中,除少数非寿险品种分拆处理外,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签订的所有合同均作为保险合同处理。按照新会计准则,投资连结险、分红保险等投资性保单的收入将从原有的保费收入统计口径中剔除。

(三)引入了准备金充足性测试概念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确认时点和计量方法,要求在会计期末对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并按照其差额补提相关准备金。

(四)明确了按规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 新会计准则要求保险人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保险合同有关的相关信息。涉及准备金的披露事项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增减变动情况;主要精算假设和方法;充足性测试的主要精算假设和方法。

保险会计论文 篇2

关键词:保险会计,新准则,审计

1保险会计新准则对审计的促进作用

保险会计新准则规范了保险合同的分类及确认标准、准备金充足性测试、保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及再保险业务独立核算的规则等等, 保险审计中许多模糊的概念被消除。

首先, 新准则的规范标的从保险公司变为保险合同。这符合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因为从事保险业务的不一定是保险公司。同时, 新准则对于保险合同的确认及分类, 与修订后的《保险法》保持一致, 从而避免了会计制度与法规的冲突。其次, 新准则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进行了明确规定。资产组概念的导入, 解决了企业单个资产估值的难题。充实了资产减值判断的多元思维, 使资产减值会计更科学、更完整。并通过准备金充足性测试的方式, 保证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风险可控的状态, 同时为保险审计提供了重要的考核指标。最后, 保险会计新准则的对许多会计处理规则进行了优化, 使之保持与企业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保持一致。例如新准则规定再保险合同与原保险合同独立核算符合可比性的原则;保险业务的确认时点要求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此外, 新准则还扩展了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列报范围, 从而保证了业务活动的记录的完整性, 使得会计信息透明性大大增强, 从而提升了保险审计的便利性及可信度。

2保险新准则缺陷对审计影响

尽管保险会计新准则对保险审计工作的改进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新准则仍然存在许多缺陷, 使得保险审计在短期内还无法得到更大程度的完善:

第一, 混合保险合同缺乏明确规定, 会计处理方式多样带来审计困难。首先, 新准则对“重大风险保险”进行定义, 导致混合保险合同难以分拆, 保费虚高现象普遍。其次, 新准则引进了“保险风险”的概念, 但对其定义十分模糊。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下, 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因此数据缺乏可比性, 审计结果不具有监控的价值。此外, 由于定义不清及统计口径不一致, 我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的接口也受到影响。本文建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重大风险保险”和“保险风险”进行明确定义, 以实现混合保险合同的分拆。

第二, 有限风险再保险定义不清晰, 导致再保险滥用, 加大审计风险。有限风险再保险是指将原保险的风险进行细分, 分拆成如时间风险、承保风险及投资风险, 然后将部分风险进行保险, 实现风险的转移。而传统的再保险的概念是将原保险整体进行转移。两者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面临的风险也具有很大差异。有限风险再保险能够对风险保单的转移进行管控, 从而避免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被转移, 导致投保人无法获得赔付。

有限风险的再保险的操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滥用将会带来严重的保险事故, 因此有必要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 以实现保险审计的可控。

第三, 保单取得成本会计处理的方式设计不够合理, 致使审计出现偏差。对于保单获取成本的核算范围及计量方法, 主要存在两种:一是资产负债发, 及将取得成本基础当期收益;二是递延匹配法, 是将成本作为递延资产, 在后续会计期中进行收益匹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引起各会计期损益的变化。保险会计新准则规定将保单的取得成本费用化, 这与国际保险会计准则第二阶段的讨论结论类似。保单取得成本不符合资产确认的定义, 因此成本化似乎比较合理。但保险取得成本具有资本性支出的特征, 将其计入收益性支出, 低估了当期的收益, 从而有悖于经济学原理。这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将会带来一定的疑惑, 不利于准确反映资产价值、财务和经营状况, 最终影响保险审计的科学性。

此外, 保险会计新准则还存在许多其他的不足, 例如对于资产负债的计量方式容易造成会计确认的混乱;新准则虽然扩展了信息披露的范围,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但许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却没有明确要求, 而财务报销外的许多经营管理活动对审计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新会计准则下, 保险利润来源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新的利润来源构成包括剩余边际摊销、假设变动和经验偏差。新准则下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剩余边际摊销, 利润逐期释放。利润分布相比旧准则更加平稳。而且基于不同的剩余边际摊销基础会, 利润分布的差异较大。基于新准则下经验偏差修正, 保险公司有更大的操纵空间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另外受贴现率波动的影响, 保险公司利润波动性的管理难度加大。同时, 非经济假设 (死亡率、退保率、费用率等) 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减少对于利润的负面影响;经济假设 (折现率) 的变动对于利润的影响最大, 而折现率受外部宏观经济和投资环境的影响, 利润波动性的管理难度加大。在审计保险公司财务报告时, 应密切关注保险公司有关假设变动的相关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任娟.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影响[J].经济管理者, 2013, (20) .

[2]李静平.新会计准则对保险会计的影响和建议[J].中国乡村企业会计, 2013, (5) .

[3]张连增.新会计准则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研究[J].保险研究, 2013, (3) .

浅谈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 篇3

【关键词】会计风险;保险企业;管理;经营

保险这一行业有着极大的特殊性,他的主要工作是经营风险。近些年,保险业务发展极为快速,在经营管理方面尤其是财务管理上产生了很多问题。企业内的全部经营成果都要由会计行为加以反映。所以,维持健康的会计秩序,强化对会计风险的管理,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能够安全进行的基础。

保险公司所存在的风险是动态的、潜在的、具有隐蔽性与长期性,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扩大与积累才会得以显露,可是如果风险爆发了就会难以求助,为公司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与损失。所以,当前保险公司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建立科学、完整的会计管理体系与财务分析体系,动态、适时地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偿付能力进行考核,及时找出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避免国家财产不必要的损失。

一、会计风险的具体分类

1、会计的监督风险

会计监管是会计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能。会计监督的内容除了有审核日常会计账册、凭证以外,更重要在于监督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部分公司没有及时地收回作废的保单,保单没有登记使用多少领用多少,这些管理漏洞所潜伏着的风险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势必会对保险公司是否能够稳健发展产生影响,进而为国家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2、会计的操作风险

1.1设置的岗位不合理。依据会计相关制度的规定,在设置会计岗位的时候一定要贯彻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与执行规章制度,传递凭证职责清楚、分工明确、严密紧凑的原则。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公司没有合理科学地进行会计岗位设置,存在“一手清”与一人多岗的状况,岗位间的衔接不够紧凑,划分不清岗位的责任,岗位复核只是走一下形式。

1.2没有严格执行制度。能够搞好会计工作的根本在于是否依法对会计业务进行办理、是否严格的执行会计制度。然而通常在实际工作当中所出现问题多为:一是没有工作的责任心,操作业务时违反制度的规定;二是不懂会计基本制度或对其认识不够深刻。

3、会计的管理风险

3.1缺乏监督检查的力度。作为会计基本职能之一的监督检查,本应帮助会计部门的自律与管理,但是一些公司在会计工作过程之中轻管理重经营,监督力度不到位,监督检查只走形式、会计人员的配备不足、没有完善的监督检查手段,造成出现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增大。

3.2不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导致会计业务实际执行的过程出现很多漏洞,即使发现了问题也缺少有效的依据予以纠正,进而造成“无法可依”。

二、会计风险主要特点

会计部门非常重要,许多风险都同会计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对会计风险的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化解与防范风险,依照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预防风险并减少其造成的损失。会计风险主要特点有如下:

1、滞后性

大多数的会计风险由于在会计账务上做手脚而有一定延缓性,风险爆发会比风险产生晚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越长,就越会让风险的责任人出现侥幸的心理,使公司受到的损失也会更严重。

2、隐蔽性

保险会计的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首先基层公司的会计人员并不是特别足够,岗位相对稳定且轮换少,制约力度较差,通常很难发现风险;另外,保险业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大部分的业务数据都是在计算机系统当中来运行的,相比较手工处理业务而言缺少直观性,也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

三、对会计风险的相关措施

1、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的完善

在保险内部控制机制当中,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会计制度可以使内控制约机制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建设会计业务制度的时侯,应当对其协调性、适用性、规范性以及全面性加以注意。在会计业务当中这种制度体系操作规范,覆盖的范围比较广,不可以与各公司客观的实际情况相脱离,要做到上下执行一致。只有这样才便于将漏洞堵塞,化解风险。

2、健全建立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岗位是产生风险的敏感岗位,长时间的由一个人进行操作非常容易产生隐患。所以,对于那些会计岗位比较重要的操作人员应当实行强制休假与定期轮换,对交接手续要进行严格办理,防止产生潜在风险。

3、完善会计内部的制约机制

应当严格依据会计的基本制度去制定会计的岗位责任制,使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规范性。保证违章必纠、有章可循。另外是岗位的制约,要依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配足并配齐会计人员,使各自的职责明确,并做到相互制约。

4、使会计防范风险责任制完善

要紧抓加强内部控、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这项任务。作为领导应当支持并重视管理会计的内部控制,建立层级负责制,统一法人,一级负责一级,自发的去执行贯彻会计操作的规则,将会计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认真地落实到实处。

四、结语

上述是防范会计风险的一些建议,这一风险防范要从强化监督、领导重视、提高责任、合理设岗、加强内控、严密制度、完善立法等综合起来才能够逐步实现,一旦其中任何一方面脱节、滞后或者松懈都很有可能造成会计风险凸现最后达到一发不可收的地步。因此,各相关人员必要做到严密监控、规范操作、恪守制度、严格流程、提高警惕、高度重视,最后达到防范会计风险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浩;文峥;论会计舞弊产生、危害及治理对策[J];财会通讯;2011年34期

[2]蒋尧明,罗新华;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与会计信息失真[J];会计研究;2003年08期

[3]冀涛;浅谈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4期

[4]满水平;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分析的并购财务风险防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作者简介:

孙桂杰(1979.09),女,汉族,黑龙江省讷河市人,本科学历,会计师,现任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绥化中心支公司财务经理,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管理。

财务会计及保险专业英语 篇4

account of cash in vault库存现金簿

account payable interline应付帐

account payable ledger应付款明细表

account receivable interline应收帐款

account sales销货帐

account form. balance sheet 帐户式资产负债表

account form. of balance sheet 帐户式资产负债表

account form. of profit and loss 帐户式损益表

account receivable financing 应收筹资帐

account of cash in vault 库存现金簿

account transfer 转帐帐目

account of receipts and payments 收支表

accounting adjustment 帐务调整

accounting department 会计部门, 会计处, 会计系

accounting for various classes of stock 各类股票的会计处理

保险公司会计核算人员工作总结 篇5

年初,置业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调整,财政工作并入财政部;客旅分公司人员分流,财务工作又并入财务部;新公司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不断地涌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纳入财务部。**年*月份集团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财务部被推向了阵地最前沿;**年*月份集团公司实际预算管理,财务部是冲锋陷阵的先锋队。公司内部,要求管理水平的不断地提升,外部,税务机关对房地产企业的重点检查、税收政策调整、国家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全部财务人员任劳任怨、齐心合力把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下面总结一下一年来的工作。

一、职能成长

过去的一年,财务部在职能管理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建立了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使成本费用核算、预算合同管理,有了统一归口的依据。

*、对会计报表进行梳理、格式作相应的调整,制订了会计报表管理办法。使会计报表更趋于管理的需要。

*、修改完善了会计结算单,推出了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为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前期工作。

*、设置了资金预算管理表式及办法,为公司进一步规范目标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统筹及高效地运用资金,铺下了精良的基础。

财务合同管理月总结

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说明公司领导对财务、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说明目前财务管理工作还达不到公司领导的要求。

为了使财务人员能充分地认识“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的重要性http:///,销售收入与结算利润有一个时候上的差异,这样“损益明细及异动情况表”就无法全面反映出损益情况,需要增添一个表弥补;另外需要增添反映“财务费用”的报表。这样对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能较全面地反映。已设想好“会计报表(内)Ⅳ《经营情况表》”和“会计报表(内)Ⅴ《融资及融资成本情况表》”。

会计凭证使用涉及到每个公司和部门,下文后财务部进行电话通知,*月份实行逐步换新的办法,*月份要求全面试行。试行一个月时间来看,主要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单子如何填写与审批程序怎么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各公司综合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明确有关事项,解决设想上的不足。* 的 ***年*月份,针对会计凭证管理试行情况,再一次征求各公司对报销单据意见,根据大师的建议,对会计结算单据作进一步完善,并于****年*月**日下发了有关规定。

经过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财务部的管理意识加强了,管理能力也得以提高,财务部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迈出了关头的一步,但我们的管理水平离公司成长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二、职能管理

(一)核算工作

核算工作是本部门大量的基础工作,资金的结算与安排、费用的稽核与报销、会计核算与结转、会计报表的编制、税务申报等各项工作开展都能有序进行、按时完成。

*、会计审核

会计审核是把好企业经济利益的关头,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决不应个人面子而放松政策。

如,亲亲家园项目地处余杭良诸,根据税法规定建筑安装工程专用发票必须使用项目地税务机关提供的发票,否则建设单位不得在税前列支,为此我们对工程发票的来源严格审核,并将此项规定传达到项目公司,目前工程量大的施工单位均在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并使用当地税务机关提供的发票。在审核中发现一些临时工程、零星工程的施工发票未按规定办理,我们在严格审核退回的同时,帮助他们联系税务机关如何开具工程发票的事宜,使企业双方利益都得到有效的保障。

*http://ppt.downhot.com/、材料核算

材料占工程成本比重较大,同时也是保证产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甲供材料的方式,解决了这方面的质量问题,但在价格这个不确定因素上难以控制,从下半年开始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升,以至出现断货现象,特别是水泥价格翻一番,还提不到货,为了确保工期顺利进行,共同材料部门调整采购结算方式,由原来的先提货后付款改为先付款后提货。

公司与供货商结算材料款一般较迟,现在送货清单是在结算时才转到财务,一是造成财务不能及时向用料施工单位结算材料款,二是由于时间较长给财务与施工单位核对增加难度,已发现过送货清单的领用人签字与用货单位的签字不符的问题。如:杭州友联建材有限公司供应的“楼梯砖”,****年**月**日供给浙江大经有限公司和****年**月**日供给浙江闻堰建筑有限公司“楼梯砖”于****年*月*日前来办理结算,时间跨度近一年,在与施工单位核对时发现浙江大经材料员签名非本人手迹,当时该款项未办理结算支付,要求核对无误后再付货款。

在材料采购调拨过程中,我们感觉在材料管理的“采购---供货---结算”三个环节中,我们只掌握了两头,对供货这一环节掌握不够,材料供应均由厂家与施工单位交接,我方是否参与验收不清楚,因收货单上无我方人员的验收签字,这就无法掌握材料实际插手的品质与数量。如*月份与施工单位核对钢材时发现同一份“供货单”,施工单位提供的“收货联”与厂家提供的“结算联”在钢材等级上出现差异,经核实,是厂家供货时未注明等级,发现后也未及时补救,只在“结算联”上进行了修改。提示我们如何管理好材料“采购---供货---结算”三个环节,特别是供货环节监控管理。

*、会计内部报表执行

对*月份会计报表审核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如:①@#¥公司的“费用明细表”明细目录未按新规定执行,使用的仍然是老格式,发现后要求重新调整编制;②宁波公司未按新表编制,因为信息传递上的出了问题,已通知从*月份报表按新表式编制。对这件事的反思,一项新工作的推行,一是要责任人大力宣传并监视执行,二是执行人足够重视并自觉执行,只有这样一项新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行。

对会计报表推出执行*个月后进行反检,从会计报表格式设置上看,报表格式设置照样比拟科学,能比拟清晰地反映会计的有关信息。但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销售收入与结算利润有一个时间上的差异,这样“损益明细及异动情况表”就无法全面反映出损益情况,需要增添一个表补充;另外需要增添反映“财务费用”的报表。这样对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能较全面地反映。已设想好“会计报表(内)Ⅳ《经营情况表》”和“会计报表(内)Ⅴ《融资及融资成本情况表》”。并布置集团公司和嘉和公司在编制*月份报表时试行。本筹算在*月份报表中全面推广,因这项工作的前期工作量较大,由于*月份开展税务自查工作把此事担搁了,要求*月份落实执行。

*、销售管理

春节前后按揭放款缓慢,针对这个问题,姚笑君副总裁亲自督阵,由财务部与销售部门进行了核对查明原因,并催促银行放款。并明确了职责,按揭资料由销售部门负责,整理完整的资料提供给按揭放款银行的同时,将名册报财务部,财务负责催放工作,在规定放款期限内未放款的由财务与银行交涉并查明原因。

*月份公司加强了财务部销售管理力量,加强了对销售台帐的审核,加快了财务销售明细的编制,及时与销售置业部的销售月报表进行核对,并对销售计划完成情况、销售政策执行、未收款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关措施。如:从*月份开始银行有关个人住房贷款的门槛提高,要求客户提供的资料增加和贷款额度的控制,建议置业部在签约及办理按揭前与客户说明情况,或了解清楚客户的相关信息,避免按揭办理后反复工作;对银行提出的黑名单客户抓紧催促办理相关手续,并对这批客户多加关注。

*、税务政策及纳税申报

运用税务政策,向税务机关申报集团公司向部属子公司计提管理费的申 的 请,经杭州市地方税务局检查审核于****年*月**日下文批复赞成杭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杭州山水人家置业有限公司、杭州坤和建设有限公司等*户企业按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提取****总机构管理费。****年会计决算中集团公司向山水人家置业公司提取了***.**万元。

对****年养老保险进行清算,整个集团养老保险分四个公司交费,集团公司、客旅分公司、@#¥公司、宁波公司,今年社区公司也单独开户交费。在集团参保人员较多,各公司人员都有,不利于管理,我们看出参保人按块划分,集团公司主要纳入集团本部、山水公司、三墩公司员工及外派人员;@#¥公司员工划到余杭;客旅中心划入客旅分公司;社区员工由社区统一办理;宁波当地人员在宁波公司办理。这样利于管理,对该项费用支出便于掌握,主要照样有利于接受税务与社保的检查。

****,山水置业公司产生利润,为弥补以前的亏损,我们做了税务审计和申报工作,经多方努力于****年*月获得所得税退税返还**万元。

根据浙地税发[****]**号文件《浙江省地方税务局浙江省财政厅关于个人取得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从月份开始在工资核算上进行相关调整,一是企业可在税前列支;二是员工可减轻税赋。

(二)审计工作

*、山水置业公司一期交付结算后产生了利润,在进行所得税申报的同时,办理以前亏损弥补申报。为弥补以前亏损拜托杭州天瑞税务师事务所对山水置业公司****年、****年及****年进行了税务审计(****年、****年已审计过),出据的审计结果符合公司利益,西湖区地方税务征管局已对山水置业公司前五年的亏损进行了核实。

*、拜托浙江兴合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公司、山水置业、@#¥置业、客运中心、集团合并报表进行会计审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融资的需要。已取得了集团公司、山水置业、@#¥置业、客运中心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出据的审计结果基本符合公司要求。集团合并报表的会计审计报告经过蹉商获得了有效的会计审计报告。

*、拜托浙江兴合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公司增资的验资工作,已取得有效的验资报告。

*、*月份对各公司财务状况进行了一次审计;**月份对客旅分公司****年经营进行了内部审计;对投资企业彩虹城项目的****年会计报表进行复核;*月份对社区服务公司****年经营情况自查工作进行了布置,并进行了财务审计。

*、今年房地产行业是税务机关重点审查对象,为此我们在*月份已对****年的有关会计资料进行复检,做好有关准备工作。*月*日,杭州市审计局前来对山水置业公司进行税务的延伸审计,由于准备充分,审计后对我们的会计核算规范性给予肯定。

*、****年*月**日,杭州市地方税务局稽查二局召开属管辖的下房地产企业税收缴纳情况稽查工作会议。本次税务大检查在全省范围开展,会上对税务大检查工作进行了布置,税务大检查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查阶段,时间从*月**日至*月**日,给企业一个补交的机会;第二阶段,为市地方税务局稽查二局对重点企业进行稽查,时间从*月下旬至*月底,对以下三类企业为必查对象:①自查情况空白的;②销售利润率不到*的;③不交自查情况表的,另外按自查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检查对象;第三阶段,为省局重点检查。

公司领导对这次税务大检查工作非常重视,姚笑君副总裁会后亲自布置了自查工作,要求财务人员全力以赴做好自查工作,经过**天的奋战,完成了自查工作。在自查申报过程中,认真对待税务机关的查询,在姚笑君副总裁统一部署下顺利通过自查申报,未将我公司列入重点检查行列。

能过这次税务自查,我们感到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我们将进一步开展会计规范化,特别是对会计制度和税务政策有差异的问题多咨询研究,尽可能做好会计处理,在对每笔会计核算都要有统盘考虑和长远的观念。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工作已开展,但仍处在账面上说明分析,分析深度不够。为提高财务分析能力,把财务分析纳入日常工作中去。要求日常做好财务分析资料的收集,每月有在《会计报表会签单》对财务主要情况进行说明;*月*月报表按季度对财务状况进行简要分析说明;*月份报表按公司经营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说明;**月份报表按会计进行分析说明。

为了提高公司的财务分析能力,较全面地反映一定时期的财务情况,对财务分析内容作了概要说明,主要内容如下:

*、资产结构变动的分析,以资产负责表为主,对资产欠债的分析、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的分析、长短期负债和偿还能力的分析,对资产分布和资金营运是否合理、资本结构的是否正常、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水平、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损益情况的分析,以损益表为主,对盈利目标是否完成进行分析,对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的配比进行分析,评价其经营活动的绩效和经营结构,反映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对利润的影响。

*、收入情况的分析,对销售收入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反映当期的房屋销售与回款情况;签约情况;分析存量资源的原因、影响回款的因素;其他收入的分析。

*、成本、费用支出的分析,对成本的、费用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实际支出与预算异动的原因分析,成本、费用支出对资金的影响分析,费用之间的比例分析。

*、对外投资变动情况的分析,长、短期投资的收益分析,投资结构的变动原因分析,长期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分析。

*、固定资产变动情况的分析,新增、减少、损坏、报废固定资产情况,固定资产的净值率,固定资产的结构情况,完好情况等。

*、融资贷款情况的分析,融资对资产的影响,融资结构的分析,融资成本的分析,融资的利用情况等。季度分析和分析应根据各项借款的利息率与资金利润率的对比,分析各项借款的经济性,以作为调整借款渠道和计划的依据之一。

*、往来情况的分析,关联企业之间往来、协作单位之间的往来分析,变现能力与帐龄分析,催收情况。

*、税赋的分析,税费计缴情况,税费对企业和影响,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材料的分析,材料结构分析;材料采购价格与调拨价格进行对比,反映施工单位对甲供材料的用量情况异动;材料采购价格与近期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反映材料价格的变动情况等。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会计核算方式调动说明。

(*)各项指标与上年同期对比的增减水平比。

(*)对其他影响企业效益和财务状况较大的项目和重大事件做出分析说明。

**、措施与建议

通过分析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途径。

(*)根据分析分离具体情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提出建议。

(*)总结前期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财务分析除了财务报表分析外,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分析,如材料采购、核对、调拨、结算的分析,销售完成情况与回款情况的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做的事。销售分析、预算分析已经开展,材料分析争取*月份开展。

(四)资金管理

*、认真做好资金结算的日清月结工作,及时反映资金的流向和存量情况,根据公司的资金需求量做好资金筹措工作。目前房款收入较大,公司沉积资金较多,由于近期没有较宁静的投资项目,继续与银行密切合作办理协定存款业务,通过采用“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提高公司存款资金增值率。

*、到*月底共向银行贷款*.*亿元,同时正在办理新的贷款手续,及企业信资评议工作。

(五)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工作在****年*月新推出的一项工作,具体职能落实到财务部。在对*月份集团本部资金使用进行了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没有模式,实行自创,编制的结果并不如人意,但走出了预算管理的第一步。对*月份资金使用预算编制有较高的提高,各项目公司也随之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公司领导提出统一规范的要求,*月份推出了资金预算表式和编制说明。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在预算执行情况评议中予以明确。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部分事业公司有预算支付的项目,在结算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重新核实而推迟结算。这是采用了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只要是有利于公司事项,把原因说明,在考核中公司将给予支持,但该预算费用在下月度支付时仍须申报预算。

*、部分事业公司在月末结算的项目,因相关手续尚未办理完毕,致使本月预算未执行,但在下月预算中没有编制进去,造成两头踏空现象。针对此类现象,相关经办人员要加强预算意识,预见本月结算不了的,在下个月度须重新审报。

*、因预算执行中常有不可预见的事项发生,事业公司现都以急件申办。针对此类情况,原则上对重大的事项、影响较大的事项允许采用特批手续办理,审批程序按规定办理;一般事项原则上不予办理。

*、针对预算中遗漏的,事业公司往往采用追加预算,但追加预算在审核程序上又不完备。考虑到预算的严肃性,原则上不赞成追加,如有急件按特批程序办理。

*、各事业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预算代替一切的想法,认为预算已经报了,结算审批程序可从简。各责任单元必须清楚,预算是企业为了搞好资金的统筹和运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手段,并不能代替一切,相关的程序必须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三、职能服务

财务部门既是管理部门又是服务部门,在加强严格管理的同时又要做好热情服务工作,这是两种不同角色的转换,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不失笑容,在热情服务的同时不失原则,这就是我们工作的要求。

*、在会计审核中,严格按规定办事,一就是一,对审核中发现的非原则问题仔细地向经办人员说明,并告知如何办理相关手续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财务信息的服务,在工作初期就向各事业公司征询,需要财务部提供那些信息,由于各公司均未提出要求,所以信息的提供是按财务人员的思路归集的,不一定能满足事业公司的需求,新我们将继续做好征询工作,把信息服务工作做得更到位。

*、咨询服务,对前来咨询财务、税务知识和政策法规等有关问题,我们都能尽自己所能耐性解说。对公司新出台的规定做到边贯彻边学习,如:结算单的修改出台、预算管理表格设定的出台,在使用时大师遇到很多问题,为此我们提供咨询的同时吸收各方意见,不断提高认识,做好服务工的作。

*、共同协调工作

①配合*置业公司做好第四批房源的集中销售收款工作;配合山水置业公司做好清水湾交付结算工作。

②为了做好白荡海东苑产权延期办理的赔付工作,连续**天派人到现场办理赔付工作。

③根据山水人家二期交付需要,派人到现场办理交付结算工作,大量的外派工作给本部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做好人员安排。

四、自身建设

本年财务部工作负荷相当大,年初@#¥置业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调整,财务工作并入财务部;客旅分公司人员分流,财务工作又并入财务部;新公司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不断地涌现;财务合同管理月的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房地产企业税务大检查等工作,为了各项工作顺利地开展和有序地进行,部门进行多次的工作调整,调动大师的工作热情,这里特别要表杨的是杨肖华,在原来工作量就很大的情况下,还担任起客旅分公司的财务工作,为了按时完成各项工作常常加班加点。但也有个别员工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对部门的其他工作不够主动,公司为加强财务工作将财务部人员编制从*人调整到**人。从置业部调入专业人才加强销售管理方面的工作。多次组织招聘,由于财务部门是公司的重要部门,对人员要求比拟高,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公司今年公司招聘大学应届毕业,实行新生力量的培养,分配到财务部*名,经过*个月的实习培训,现已独立操作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目前,财务部人员结构不能满足公司向管理型成长的需要,财务管理人才缺少,在新一是加强自身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对外招聘,充实新生力量。

公司对财务管理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财务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各事业公司(除宁波公司外)又没有业务对口部门,所以财务部与事业公司的衔接工作应在财务制度上予以业务指导,在制度执行上予以监督管理。随着公司成长,管理模式也发生多样化,财务部的管理也随之成长多元化管理,由项目公司的集中管理、外地公司的业务指导管理、专业公司利润考核的稽查管理、联营企业的委派管理等,财务部仅仅做好核算管理工作是不够的,要向更深层、更广泛管理要求发展。

保险会计论文 篇6

一、研究背景

综观国际保险业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保队全球化的进一步拓展,世界各国保险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保险机构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在衍生保险产品创新迅猛发展以及保险市场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经济中不确定因素急剧增长,潜在的保险风险逐渐显现,破产危机频频爆发。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全世界共有600多家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问题,其中美国占60%以上,欧州占10%左右。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美国保险业曾出现过较大规模的偿付能力危机,仅就寿险公司而言,经营失败的数量达300多家。

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寿险公司出现了大规模倒闭现象。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白1997年“日产生命”破产以后,日本先后共有7家寿险公司倒闭,给世界寿险业带来巨大震动。探析近些年来全球爆发的保险偿付能力危机,就会发现不能承担的高信用率即预定利率,资产风险过于集中,流动性差,缺乏风险管理的制度、技术和资本,缺乏全球性监管的有效措施是保险风险日益增强的深层原因。而保险会计体系缺乏透明度、保险业过度的信息屏蔽、市场约束力量薄弱是造成保险体系累积性风险,导致全球偿付危机的重要根源。增加保险运行透明度、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已成为当今保险业运行与监管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国际上加强和改善保险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已成为完善监管制度、进行有效监管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正处于保险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保险市场已处于完全开放状态,保险体系逐步与国际保险体系全面接轨,大量的外资保险公司正在迅速进驻我国市场,我国保险机构面对来自跨国金融集团的强力挑战,保险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提高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是我国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保险信息透明度的必然要求和参与国际保险竞争的重要条件。上市保险公司的日益增多,保险公司业务的创新,保险公司对新兴技术的采用,保险会计信息的透明化、明朗化、公开化已成为保险公司必须履行的一项强制性义务。因此,保险公司如何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满足各方决策需要成为会计、保险、证券理论界和实务界愈为关注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国外保险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文献综述和比较研究,对我国保险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作出理论上的阐释,提出现实的构想与设计。

二、国外关于保险会计信息披露的文献综述

(一)控制论中对有关“信息”概念的分析

按照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理论,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客观反馈,是对事物本质的传导,它具有事物自身反映的真实性、相关性和及时性。在不确定的现实环境中,经济主体的决策主要依赖于信息。所谓信息披露也主要就是传递信息计量的过程,并将信息计量的结果用一定的形式传递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以便于他们决策。由于信息成本及公共品等原因,经营者一般不愿或尽量少披露信息,造成在经营者(信息供给方)和投资者与债权人(信息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分布的不均衡。更严重的是,因受经济利益驱动,还可能出现市场欺诈和市场操纵,严重危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披露制度,约束信息供给方的行为,对于增强经济运行透明度、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市场运作的效率水平。

(二)信息论中有关“信息”概念的分析

信息论创始人申农(c.E.Shannon)从信息量的角度出发,认为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度量,每一次信息的获取都是一次减少或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的过程。申农提出的信息可以用两次不定性之差来表示,即:I=S(Q/X)-S(Q/x„)上式中,I代表信息,Q表示对某事的疑问,s表示不确定性,x为收到信息前关于Q的知识,x‟为收到信息后关于Q的知识。该式表示的意思是,如果消息的内容是收到人已知的,那么该人收到消息后就不会引起知识的变化,不定性没有消除或减少;反之,如果收到人对消息的内容事先并不知道,那么收到后就会引起知识的变化,不确定性就有所减少或消除。因此,从上式可以看出,只有通过信息拥有者的信息处理和传递,才能消除由于信息不充分、不对称引发的事物不确定性,减少对系统内外部事物的不利影响。

(三)关于保险信息的不对称性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认为,保险公司中很可能存在着经营状况和道德操守欠佳的公司。在投保人或潜在投资人与保险公司交易的过程中,保险公司掌握的有关自身的信息远远多于交易对方。如果影响交易的信息不能够及时准确的披露,一旦保险公司经营困难或破产,将会给交易对方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在市场上,不解决信息约束问题,完全依靠经济刺激并不能导致经济的最优分配。

(四)关于金融危机和信息披露之间的联系

对于金融危机与信息披露之间的联系,金融学家纷纷提出了各种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前沿研究已将信息经济学及其信息控制方法引入传统的金融风险与监管领域,特别是引入信息披露制度,导致对传统金融业经营与监管的反思。1998年,第二代、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的研究从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分析了当代金融危机爆发的成因,认为其重要根源就是金融透明度差,过度的信息蔽障。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运用信息经济学,分析和诠释20纪末全球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强调了在金融危机发展过程中封闭信息、过度保护、隐蔽实际财务状况以及所采用的传统金融监管方式,都对金融风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信息披露制度问题在金融风暴中凸显出来。

三、国外关于保险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

(一)美国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60号公报是专对保险业所发布的第一份财务会计的标准,该公报适用于公司组织的人寿保险业、财产及责任保险业以及所有保险业的财务报表一般目的所建立的会计与报表表达的标准。

同时,美国的信息披露状况还要接受国际机构的监督。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保险信息披露的指引,其中,《保险监管核心原则和方法(ICP)》中的第26条专门对保险公司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作出了要求:保险公司应披露的财务状况和面临风险的信息;披露包括财务状况、财务表现等定量和定性的信息;面临的风险和如何管理风险的情况及公司治理及管理;至少每年提供一次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并对外公布;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监控,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披露符合要求。“安然事件”丑闻发生后,美国奥克斯利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于2002年7月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其中与公司相关度最高的是302、404和906条款,强化公司高管对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责任,强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并加重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二)欧盟国家

根据欧盟2003年的立法草案,所有已在欧盟国家上市的约7 000家公司(包括保险公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迟应当从2005年开始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进行信息披露。《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保险公司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其中的第4号《保险合同》。为了使保险公司在2005年能够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决定将保险合同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成果发布于2004年3月,主要对现行保险会计实务做出一定修改,第二阶段是由保险合同专家组对保险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视,帮助分析保险合同相关的会计问题。

尽管第二阶段涉及到对保险公司会计的具体确认与计量且目前尚处于讨论阶段,但是第一阶段所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已经明显改善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各个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另外,欧盟国家证券监管部门、保险监管机构和司法部门也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制约,比如英国出台了《公司治理综合准则》。

(三)日本

日本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对保险信息披露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基本实施了较为完全的信息披露制度。为确立长期有效的保险监管体制,日本政府新建了日本金融监管厅,在金融监管厅下设保险部,要求监管不仅要对保险公司负责,更要对市场负责。因此,作为监管基础的会计、审计程序和报告应具有极强的公共性,只有如此才便于统一公平地衡量资产质量和运营状况。只有良好的信息披露,才能实现监管的中立与公平,才能保证市场竞争的透明和效率。为全力恢复市场对保险业财务报表的信任度,要求采用美国会计、审计标准,同时要求非上市保险公司必须履行与上市公司相同的义务,进行同等程度的信息披露,接受相同的会计审计,并明确了保险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伪造财务报告的法律责任。

(四)新加坡

新加坡对于保险信息披露的规范主要见诸于《公司法》、《保险法》和新加坡注册会计师协会(ICPAS)颁布的会计准则(SES),上市的保险公司必须遵循SES的相关披露要求。新加坡保险管理局对保险信息披露的具体规范主要依靠一些指引性文件。

(五)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审查委员会发布的《综合保险业务与财务报告》分别包括公司形式和非公司形式的对外报告,同时还颁布了规定向监管机构报送的监管报表的文件,保险监管机构也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制约。

四、启示与建议

(一)信息披露制度既要努力与国际惯例趋同,又要考虑本国体制背景

从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保险会计信息披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协调化,其背后是保险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只有在统一、科学、严格的会计准则基础上,各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才能得到保障。但趋同不等于完全等同,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所建立的会计准则体系,在要求其符合技术性规范的同时,还应考虑国家体制背景。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与保险公司相关度最高的是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规范了保险人签发的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列报。这些准则在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规则趋同,但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把趋同与创新结合起来。比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保险合同成立的要素主要看重大保险风险的转移程度,而在我国新准则下,将“重大“两字移去,保险合同成立的要素主要看是否存在保险风险,不考虑保险风险转移的程度。又如,美国通用会计准则FAS60《保险公司会计处理和编报规则》第29条规定承保费用应予以资本化,并且根据相关保费收入的确认比例予以摊销。国际会计准则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实务操作中通常对保险合同(长期及短期)的承保费用采用递延摊销的方法。而在我国新准则下,承保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能递延。

(二)信息披露应实行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采取适当披露方式

通过1~2 1-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信息不对称是信息披露产生的理论基础。一般来说,完全通过保险公司进行直接自愿的信息披露是不可行的。因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保险公司在完全基于自身利益来选择所披露信息的条件下,会出于自身效益性和安全性的考虑,而通过发布虚假信息、粉饰报表等手段掩饰其不良的经营状况。因而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逆向选择问题。通过强制信息披露减轻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息误导、风险累积,提高稳健型保险公司的信誉,符合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的初衷。1998年以来,第二代、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的研究证实,过度的信息屏蔽和金融透明度差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在这些国家中,缺乏全国统一的披露要求,缺乏单个金融机构的关键财务数据,缺乏对金融监管机构或公众提供不准确报告行为的严厉惩罚措施,缺乏对金融机构本身的独立的资信评级机构,投资者要区分健康与不健康金融机构常常是很不容易的。

当然,强制性信息披露对于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内幕交易和信息误导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可能因此产生负面效应,如迫使公司公开本属商业秘密的事项,这样不利于竞争。所以,全然不顾信息披露的代价而一味追求所谓的充分披露,则可能严重损害当事者的利益。由此可见,强制披露的信息与自愿披露的信息是相互补充的信息源,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实行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进行适度的信息披露。一方面,政府通过重点加强有关披露的规则、制度的设计,制定最低披露要求、公认的会计和审计准则,逐步加强对披露行为的管束,以逐步明确披露的内容、格式和方法,强制公司按照规定披露信息;另一方面,对于最低规定以外的信息,由公司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披露。

(三)应加强公司治理框架下信息披露建设,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制衡和良性互动

从以上比较分析显示,近几年来,美国、欧盟国家、澳大利亚等国家提出了公司治理中信息披露的新规则,从各国法案来看,无一不强调了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衡的关系。可以说,会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基本前提,是公司治理的基石。真实而全面的会计信息披露为参与公司治理的各个主体提供了他们所需的直接的信息来源,使得公司治理能够有效运作。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存在,需要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即通过一套制度安排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使真实、公允的信息的产生成为可能,从而可以使委托人正确评价代理人受托责任完成的情况,减少代理人的偷懒行为和道德不良,降低代理成本。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制约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保险公司应充分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并采取相应对策实现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的有效制衡和良性互动。在我国现有的治理框架下,可以考虑在董事会下增设专门的“披露委员会”,主要由公司的法律、财务、审计等人员组成,具体包括总法律顾问、首席会计师、首席风险管理官、内部审计师等,负责考虑信息的重要性、及时确定对外披露事项;同时,在信息披露中增加公司治理结构的信息含量和实质内涵,强化对公司治理激励约束机制的信息披露。

(四)应加强保险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干预,完善保险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系统

信息披露制度与保险监管机构的整个监管战略和监管政策密切相关,而保险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又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美、日、新三国的保险监管机构对本国保险信息披露都非常重视,无不对信息披露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并且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规范信息披露行为,从而提高了该国保险业的透明度。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约束力不强,各经济主体缺乏内在披露动力。针对我国保险业缺乏透明度、存在虚假报告的状况,如何加强保险业的信息披露成为摆在保险监管机构面前的重大课题。因而迫切要求监管机构改革完善我国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定相应的信息披露规范,促使保险业提高信息披露力度和质量。

保险会计论文 篇7

一、保险会计新规则对分红产品的界定

依据财会[2009]15号《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和保监发【2010】6号文“关于保险业做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实施在工作的通知”中的《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实施指引》, 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能够区分, 并且能够单独计量的保单, 应当将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进行分拆。保险风险部分, 确定为保险合同;其他风险部分, 不确定为保险合同。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不能够区分, 或者虽能够区分但不能够单独计量的保单, 按照制度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如果能通过重大保险测试, 将整个合同确定为保险合同;如果无法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整个合同不确定为保险合同。

从法律意义上说, 所有的分红保单合同均为保险合同, 这是广义定义。在新会计规则下, 从会计角度看, 该分红保单是否属于保险合同还是非保险合同, 需要对分红保单样本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如保单存续期内至少1个时点原保险保单, 保险风险比例大于等于5%, 则认为该保单组合的保险风险是显著的, 能够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该合同就确认为保险合同, 否则就是非保险合同。

(一) 非保险合同

例如:甲保险公司的团体年金保险 (分红型) 保单, 2010年1月1日, 甲保险公司与某法人客户签订了一份保单, 保单主要条款规定如下。

1. 身故保险金。保险人按该被保险人保证账户及其对应盈余账户的余额给付身故保险金, 对该被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终止。

2. 养老保险金。保险人按照被保险人养老保险金的开始领取日的保证账户余额及其对应盈余账户的余额给付养老保险金, 保险人对该被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终止。

3. 保险人为每一被保险人建立保证账户。保险人对投保人每次交纳的保险费, 按当次交费金额的***%扣除首期管理费后进入保证账户, 并依据年利率2.5%按经过天数以复利累积。

4. 保单红利。在本协议约定期限内, 保险人将每一会计年度分红保险业务的可分配盈余按照保险监管机关的有关规定向投保人、被保险人分配红利。盈余账户和集体盈余账户中的红利按保险人当年确定的红利累积利率累积。

从该分红保单的主要条款看, 它属于账户型产品分红产品, 保单的给付是以账户中的余额和保险人支付的红利为限, 实质上并没有承担保险风险, 重大风险测试的保险风险比例为零, 故该分红产品为非保险合同。

(二) 保险合同

例如:2010年1月1日, 甲保险公司与李某签订了一份趸交10年期两全保险 (分红型) 原保险保单, 保单主要条款规定如下。

1. 生存至保险期间届满, 按1倍基本保险金额给付满期保险金。

2. 一年内因疾病身故, 退还所交保费;一年后因疾病身故, 给付1倍基本保险金额。

3. 因意外伤害身故的, 给付3倍基本保险金额。

4. 该保单趸缴保险费1 000元对应的基本保险金额为1175元, 各保单年度的现金价值如下:

从该分红保单来看, 意外导致被保险人身故, 转移了保险风险, 且计算的保险风险比例中有8个保单年度大于5%, 满足了重大保险风险的测试条件, 确认为保险合同。

二、分红产品保险合同与非保险合同会计处理差异

对于确认为保险合同的分红产品,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进行处理;对于确认为非保险合同的,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进行处理。具体会计处理规则如下。

(一) 对于确认为保险合同的分红产品, 收到保费承保后记为保费收入, 该保费收入包括:

保险风险对应的风险保费、为取得保险合同发生的初始获取费用和维护保险合同持续有效的合理保单管理费用。发生理赔赔付后记为赔付支出, 在每个报告日, 公司需要根据保险新会计规则要求计提分红产品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这些收入、支出和提取准备金科目均在公司的利润表中反映。

(二)

对于确认为非保险合同的分红产品, 收到保费承保后记为保户投资款, 收取的初始费用和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交易费用, 记入保户投资款的初始确认金额, 后续发生的理赔退保等支付均从保户投资款中列支。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原则, 后续计量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法对金融负债进行计量, 即考虑到分红险未来的现金流、推定义务的红利以及交易费用等情况, 在每一报告日进行摊销后进入当期损益, 这些保户投资款科目在资产负债表反映, 不在利润表中反映。

三、会计处理差异对利润表影响

例如:某客户2010年1月1日购买公司分红产品, 交纳保费5万元, 其中4.5万元进入账户, 其余作为保单初始费用收取。同时, 公司支付佣金6000元。2010年, 公司账户实现投资收益5 500元。客户发生部分领取4 000元。

从表中可以看出, 对于某一分红产品, 在确定为保险合同还是非保险合同时, 其影响了会计处理方式上的变化, 对利润表的反映列示有影响, 但对净利润并没有影响。

四、分红保险会计处理方式不同产生的影响

(一) 对公司保费收入影响

分红产品是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 当其确认为非保险合同时, 对有的公司保费收入影响较大。如某保险公司, 在2号解释前2009年保费收入为21亿, 其中分红险保费收入为8亿, 对分红险合同进行重大风险测试后, 结果均为非保险合同, 故2号解释后年报中保费收入为13亿, 分红险对保费收入的影响为减少保费收入38%。

(二) 对不同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影响

目前不同公司间规模、市场分额和业务增长的横向比较时, 即使同一公司不同年度的纵向比较时, 均是采用保费收入作为常用比较指标, 在适用新会计规则后, 其保费收入能否再作为比较基础就有待商榷了。是否采用业务规模保费作为比较基础?还是采用其他指标?目前保监会要求从2011年1月起上报两套口径的统计指标:即2号解释前的统计数据和2号解释后的统计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示业务规模保费和财务保费收入的数据问题, 解决不同公司规模和市场分额的影响。

(三) 对公司绩效考核影响

公司的绩效考核一般采用业务规模保费作为基础, 销售人员更关心业务规模计划是否达成, 在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相分离的前提下, 对公司的内部管理和绩效考核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会增加公司统计数据的复杂度。

(四) 对产品开发的影响

由于分红产品销售较好, 公司在开发分红产品时是否需要考虑到会计处理方式对保费收入的影响?正常情况下, 保险公司从有利于保费收入增加来看, 均会开发保险合同的分红产品, 这也符合监管部门希望保险公司回归保险保障主业, 多做具有保险风险的分红产品。

(五) 对投资者的影响

投资者一般利用公司的会计报表来分析公司价值, 比较各个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和保费收入, 在净利润相一致的情况下, 不同的保费收入会对投资者分析产生难以评估影响, 投资者是否需要关心保费收入增长等指标, 这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五、建议

一是2010年7月30日,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发布《征求意见稿————保险合同》, 具有任意分红特征的投资合同适用保险合同会计准则, 这与我国具有分红特征的投资合同不具有重大保险风险, 不属于保险合同的范畴, 不应当使用保险合同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不完全一致,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分红的投资合同到底适用于哪一会计准则合适?二者不同计量方式将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建议我国监管部门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积极沟通, 保证二者的会计处理一致, 以实现我国保险合同与国际准则的实质等效和趋同。

二是从我国会计实践来看, 2009年以前, 保险公司均未将分红合同界定为非保险合同, 均是按照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确认和计量的, 在2009年以后, 由于2号解释执行要求, 需要公司对分红产品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部分分红产品没有通过重大风险测试, 故该部分分红合同按照金融工具来确认和计量, 这就造成了保费收入的波动和影响。同时, 由于分红产品后续计量采用摊余成本处理, 各公司在确定实际利率时, 对未来合同现金流的计算和评估并不一致, 会对两种处理方式的净利润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保险公司利润比较, 存在利润操作空间。

三是按现行政策保险公司分红产品的全部收入都免征营业税。实施《2号解释》后, 对于初始费用和账户管理费等业务收入, 是否属于财税部门批复的分红保险免税收入, 尚待明确。税收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开发新分红保险产品, 会导致公司开发新产品的逆向选择。

摘要:分红保险产品, 在保险会计新规则下, 既可确定为保险合同, 也可确定为非保险合同, 这主要取决于该产品合同是否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保险合同与非保险合同依据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 不同的会计处理将对保险合同财务报表的保费收入等损益类科目、保户投资款等负债类科目产生影响, 进而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比较。

保险会计论文 篇8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造假;会计制度;保险会计诚信

近年来,国内外会计丑闻层出不穷,企业单位会计造假防不胜防。保险会计造假也不例外,虚假保费、虚列费用、赔款、虚假利润等不时被曝光。会计造假的泛滥向世界敲响了会计诚信危机的警钟,也引发了人们对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广泛关注。

一、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重塑会计诚信、规范会计行为不仅要靠法律制度作保证,还要靠职业道德约束来实现。会计法律制度建设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它在制度无法弥补缺陷时起到修正作用,是会计法治的人文基础;会计法律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制度保障作用,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之重要手段。可见,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具有互补性,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会计法律规范的强制功能而排斥其职业道德的强化约束功能。

经济伦理学认为,经济交往必须由一种道德框架作为基础,诚信就是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道德框架。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诚信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诚信一旦缺失,会计信息之真实性、可靠性、公允性将无从谈起,从而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加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二)现代会计制度缺陷需要会计诚信道德机制来补充

现代会计行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会计行为本身就需要会计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会计制度是维护会计秩序乃至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但正如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所证明的,法律制度并非合同得以执行的唯一制度安排。即便是会计制度最发达的国家,其会计制度也不一定很完备。

会计制度规范和约束会计行为的首要条件是制度的完备性,但现实经济中,因会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和会计环境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制定完备的会计制度非常困难,而这种会计制度缺陷必然导致会计诚信的缺失。当然,会计制度缺陷导致会计诚信缺失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则是造假成本太低,造假者可轻易获得巨额不法利益的驱动。

目前,我国会计造假被查处的概率仍然较低,即使被发现,其所付代价也有限。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严重不对称,无疑助长了会计从业者的造假行为。因为对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他们就会产生有恃无恐进行博弈的冲动和理由。一切造假者都是从践踏职业道德开始的,从造假动机形成到造假过程的实施,无不起始于职业道德的背离。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诚信是其基石。市场经济有赖于运行的游戏规则,但仅有法规制度的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职业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因此,会计诚信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从根本上治理会计假账问题,就必须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并重,不断强化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逐步使会计诚信内化为人们的内在信念和崇高品质,从而自觉抵制会计造假。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与核心内容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

现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在长期会计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习惯性、约束性、群众性等特点。它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社会舆论、会计职业习惯、会计榜样感化等手段,使会计人员从内心形成职业道德情感、信念、理想和是非善恶标准,自觉以会计职业道德原则来约束自身行为,因而它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方式。它要求会计人员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远远高于法律规范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工作理念、职业意识、业务行为作了全面规定,可有效弥补法律规范的空缺。会计职业道德的确立与完善,将从伦理道德导向上有效遏制会计从业者的造假动机,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将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基于会计职业特殊性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会计学界长期致力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的研究。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对不同国家会计职业产生了不同影响,各国会计职业道德也体现了本国的基本特点。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80制定的《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提出了会计专业机构道德准则的内容,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与道德自律。美国会计师协会等职业团体确定的、会计职业道德包括:正直、客观、独立、遵从、保密、披露的相关性、职业胜任能力、对他人的责任感和没有不名誉行为等核心内容。英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是真实公允、客观公正、职业能力和保密性。法国会计职业道德强调遵规守法、诚实正直、真实公允、社会责任感。德国会计职业道德则强调规避风险、高度稳健、恪尽职守、各负其责。

由此可见,虽然各国会计职业性质是基本相同的,但因各国在政治经济体制、文化背景、法律制度、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各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规范则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会计职业的共性要求。这也为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三、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杜绝保险会计造假的措施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我国《会计法》将会计职业道德以会计大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但目前尚未颁布一套标准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仅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有相关规定,而且内容笼统,未形成完整体系。笔者认为,可借鉴发达国家会计职业道德中共性的、科学的内容,作为构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充分体现中华本土文化背景、经济管理体制、政治体制等层面对它的影响和要求。我国未来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由职业道德规范(准则)、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职业道德评价与监督管理构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客观外在的推动力,道德修养是主观内在的自我努力;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监督,则是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会计职业道德的各组成部分以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为核心,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二)尽快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我国应尽快建立一套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民间中介机构制定、颁布与监督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体系,以实现会计行业自律。该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时所采用的一般原则、业务能力、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等。保险会计从业者在工作实践中,应自觉遵守该准则。

1、一般性原则

其一般原则包括:真实性、公正性、忠诚性和正义感。真实性要求会计人员如实记录、反映经济业务,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违背了真实性原则,也就失去了会计工作存在的基础。公正性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应遵守公正的道德标准,不偏不倚地对待利益各方。美国知名会计学家斯科特 (O.R.Scott,1941)提出了会计公正性的著名标准,即:会计程序对一切利害关系方必须公正对待;财务报告毫不偏离地作真实和正当的陈报;会计数据应该是公正无偏见和不偏不倚的,而非为特定方面服务。忠诚性,即作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中介的会计人员,既要对管理当局忠诚,完成管理当局所委托的责任,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又要对外部委托人忠诚,客观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其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正义感是指会计人员应以企业根本利益为重,对管理当局的违规行为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做假牟利,应有正义感,不畏强权,勇于披露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

2、专业技术能力

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搞好服务、熟悉法规和职业判断力。一是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应发挥职业优势,积极做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决策,积极为单位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努力为单位内部管理和投资决策服务。二是熟悉相关法规。会计人员应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本职工作做好宣传,当前特别要掌握后WTO时代的新会计标准和业务。三是职业判断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会计理论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不断加强,会计行使职业判断的空间日益增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运用其知识、按基本会计原则作恰当的职业判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选择委托人和代理人及个人利益均可接受的会计政策,全面提供对有关各方决策都有用的会计信息。

3、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

会计从业者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保守秘密与开拓创新等。保守秘密要求会计人员应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则是指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积极适应新形势,始终保持知识储备的新鲜度,想方设法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三)强化保险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修养、评价与监督工作

1、广泛深入开展保险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的进步有赖于会计道德意识的觉醒。没有这一点,再好的法律制度也难以内化为个体的德性和自觉行为。而会计道德意识的觉醒,又需要强化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当前,要广泛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强化市场参与主体的诚信经营责任,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理念,将诚信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同时,要在会计后续教育、资格考试和大学会计教育等环节,积极增加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的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以对单位负责人的培训为切入点,使其以身作则,并以其良好形象与典范行为带动员工,从而逐步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此外,还要加强正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真正形成全民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2、努力提高保险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会计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对自身思想品质、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自觉活动,也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各级保险监管部门、各地保险行业协会、会计协会等都应大力弘扬,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3、不断健全保险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与监督机制

上一篇:描写公园风景的作文下一篇:朋友送花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