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指标(精选11篇)
PAGE
解读住户调查数据
简要说明:
本篇中有关城市居民生活状况的数据来源于城市住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居民家庭人口及其构成、劳动就业状况、现金收支情况、消费支出情况、居住状况、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等。
数据统计采集渠道是通过对城市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其采集方法是:按照国家统一的城市住户调查方法制度和科学的抽样调查技术,采取二相、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一定样本量的城镇居民家庭,统计部门通过这些抽中居民家庭每天对收、支情况详细登录形成的记账资料,进行编码、录入、汇总、加工后获取。
第一阶段:按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一相样本的调查。(1)按我市六城区常住居民户各占城区总户数的比重,确定各城区一相样本调查的样本量;(2)分三级,逐级抽取调查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户;(3)在抽中的一相样本户中开展基本情况调查。
第二阶段:根据一相样本调查取得的居民家庭人口、就业、收入、住房等资料进行分组,按比例抽出二相样本,作为经常性调查户,开展日记帐。
城市住户调查采用对固定样本户日记账资料进行连续跟踪采集的调查方式。调查样本每三年为一周期。我市经常性记帐户由于人口发展和代表性所需,不同年份有所变化,具体是:1984年为200户,1985年—2002年为300户;2003年—2004年为500户;2005年开始为800户。
主要指标解释
[1984—1991年] 实际收入
指调查户的全部实际的现金收入,包括经常或固定得到的收入和一次性收入。不包括周转性收入,如提取银行存款、向亲友借入款、收回借出款以及其他各种暂收款。
生活费收入
指调查户家庭实际收入中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即实际收入减掉“赡养支出”、“赠送支出”、调查户记账所得的“记账补贴”、非家庭人口中经常用饭人口所叫的“搭伙费”。
实际支出
PAGE
南京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资料
指调查户家庭实际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各项支出以及赡养赠送给亲友的现金。不包括存入储蓄款、存入储金会宽、借出款、归还借款以及各种暂垫款等周转性支出。
生活费支出
指调查户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各种商品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支出。
[1992—1996年] 实际收入
指调查户的全部实际的现金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如提取银行存款、向亲友借入款、收回借出款以及其他各种暂收款。
生活费收入
指调查户家庭实际收入中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即实际收入减掉“赡养支出”、“赠送支出”、调查户记账所得的“记账补贴”、非家庭人口中经常用饭人口所叫的“搭伙费”以及“家庭副业生产支出”。
可支配收入
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可支配收入 =实际收入-个人所得税-家庭副业生产支出
实际支出
包括消费性支出、非消费性支出和家庭副业生产支出。
消费性支出
指调查户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八大类支出。
非消费性支出
包括直接税、消费贷款利息支出、经常性转移性支出等支出。
[1997-2001年] 实际收入
指调查户的全部实际的现金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如提取银行存款、向亲友借入款、收回借出款以及其他各种暂收款。
生活费收入
南京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资料
PAGE指调查户家庭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即用实际收入减掉“赡养支出”、“赠送支出”、调查户记账所得的“记账补贴”、非家庭人口中经常用饭人口所叫的“搭伙费”以及“家庭副业生产支出”
可支配收入
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可支配收入 =实际收入-个人所得税-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
实际支出
包括消费性支出、非消费性支出和家庭副业生产支出。
消费性支出
指调查户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八大类支出。
非消费性支出
包括直接税、消费贷款利息支出、经常性转移性支出等支出。
[2002-2005年] 家庭总收入
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
可支配收入
指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 = 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
家庭总支出
指家庭除借贷支出以外的全部实际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购房建房支出、转移性支出、财产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消费支出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5年度干部体检人员483例。按性别分成2组, 其中男362例, 女121例。男女之比为2.99:1;年龄35~86岁, 平均 (51.5±12.1) 岁。按年龄分成2组, 其中中青年组212例, 男142例, 女70例, 年龄35~59岁, 平均 (41±8.2) 岁, 老年组271例, 男220例, 女51例, 年龄60~86岁, 平均 (70±9.7) 岁, 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进行血脂异常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1.2方法
1.2.1人体基本参数和生化指标测定:
人体基本参数测定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 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 (kg) /身高2 (m 2) ];生化指标:所有被调查对象均测定血糖 (PG) [包括空腹血糖 (FPG) 和餐后2h血糖 (2hPG) ]、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
1.2.2诊断标准:
(1) 糖尿病 (1999年WHO诊断标准) [1]:FPG≥7.0mmol/L和 (或) 糖负荷后2hPG≥11.1mmol/L, 或随机血糖≥11.1mmol/L; (2) 高血压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收缩压≥140mmHg和 (或) 舒张压≥90mmHg; (3) 血脂紊乱 (200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3]:TC≥6.2mmol/L或TG≥1.7 mmol/L或HDL-C≤1.15mmol/L; (4) 肥胖 (1998年WHO诊断标准———亚太地区) [4]:BMI≥25; (5) MS[5]: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建议标准: (1) 超重或肥胖:BMI≥25; (2) 高≥90mmHg; (3) 血脂异常:高TG血症 (TG≥1.7mmol/L) 和 (或) 低HDL-C血症 (男性<0.9 mmol/L, 女性<1.0mmol/L) ; (4) 高血糖:FPG≥6.1mmol/L或糖负荷后2hPG>7.8mmol/L。符合以上4条标准中的3条即可诊断为MS。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GraphPad Prism 统计软件4.0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均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2组体检人员基本资料
不同性别体检人员年龄、血压、TC、HDL-C没有明显差异, 但BMI、TG、FPG和2hPG有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2.2 MS相关疾病患病在不同性别中的比例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TG血症患病比例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P<0.01) 。低HDL-C患病比例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P<0.01) 。见表2。
注:与男性组相比, *P <0.05
2.3 MS相关疾病在不同年龄组中的患病比例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老年组显著高于中青年组 (P<0.01) , 肥胖老年组显著低于中青年组 (P<0.01) , 高TG血症2组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3。
2.4 MS患病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中的比例
本次调查人群中, 具有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中任意3项或3项以上的患者共61例, 患病比例12.6%, 男女分别为15.5%和4.1%, 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1) 。因女性MS患者例数很少, 只有5例, 在此我们只分析了男性和总体人群。按年龄分层后可见,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15.1%和9.4%, 年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1) 。随年龄增长MS患病比例有所上升。
注:与男性组相比, **P <0.01
注:与老年组相比, **P <0.01
2.5 MS特点分析
本次调查人群中, MS患者中以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最为多见, 占47.5%;其次为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者, 占24.6%;再次为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 占22.9%。
3 讨论
MS是以多种代谢性疾病集结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症候群, 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风险因素及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MS的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已有报道, 但多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报道较少, 此次调查, 由于2hPG的测定我们实际采用的是日常普通餐后2 h的血糖测定方法, 没有采用标准的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 可能会造成MS的实际患病率高于本资料结果的情况。
尽管如此, 本研究结果仍然表明, 干部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血脂紊乱者占体检人数的2/5, 肥胖者占体检人数的1/3, 高血压约占1/5, 且随着年龄增长, 多种疾病共存于一体的情况增多;MS患者约占总调查人数的12.6%, 其中以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形式最为多见, 约占47.5%, 性别间患病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可能和女性病例数少、生活方式及保健要求不同有关。在≥60岁老年人, MS患病比例呈上升趋势。在肥胖的体检人群中, MS的患病比例有显著增加, 提示体脂含量增加与上述疾病密切相关。这次调查报道了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具有特殊背景群体 (干部) 的MS的流行情况, 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MS的研究奠定了流行病学基础。
参考文献
[1]Cassells HB, Haffner SM.The meta-bolic syndrome: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J].J Cardiovasc Nurs, 2006, 21 (4) :306-313.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实用本) [J].高血压杂志, 2004, 12 (6) :487-489.
[3]徐成斌.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浅释[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 (12) :935-937.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on Obesity[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0:894.
LA10(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保持和提高人力资本,特别是通过培训扩大员工的知识面,是机构发展的一个关键性要素,LA10指标即是显示该机构这方面的投资规模及投资在全体员工的程度。编制时,要明确汇报报告年终时,全机构各工种各类员工的总人数(如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生产人员、维修人员等),每一类员工接受培训的总小时数,以及用以下公式,统计每一类员工每年接受培训的人均小时数:LA10=每一类员工接受培训的总小时数/每一类员工的总人数。“培训”的定义为: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和指导,报告机构为员工提供的带薪离职教育,由报告机构全部或部分出资给予员工参加的外界培训或教育,围绕具体课题的培训,如卫生与安全培训,但培训不包括管理人员的现场指导。
范例:意大利Enel电力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对此指标的报告如下:
每名员工平均培训时间根据公司采用的专业体系按照过程领域分别计算。这样才有可能确定各领域之间各级的统一性和数量,对各级的投资和专业技能的开发进行比较。
在中远报告中,披露了以下信息:按不同工作性质开展的培训项目数与频率、参与人数、年人均培训时间、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
LA11(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LA11指标要求机构汇报,在提高技能的员工培训与支援计划中是否提供了以下服务:内部培训课程,资助外出培训或教育,提供休假培训期并保证学完后可重返工作岗位。以及旨在支持即将退休或已经停止工作的员工的过渡期援助计划是否提供了以下服务:对即将退休的员工做退休前安排,对有意继续工作的员工的再培训,终止雇用赔偿工资;如果提供终止雇用赔偿工资,是否计算员工的年龄和工龄,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即培训或辅导)适应无工作的生活。
范例:以E.ON报告为例,报告中全面介绍了E.ON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分为不同的部分,介绍了集团为员工提供的不同种类的培训,例如: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为员工提供的海外学习机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培训活动,并披露了培训参与的人数和时间。
该指标在报告中披露的具体内容见下框:
人力资源开发
1.职业开发:致力于终身学习是保持和发展技能的唯一途径。正因为如此,E.ON为其员工提供了广泛而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机会,其中也包括健康、安全和环境等主题。2006年,我们的员工完成了240,000多个的训练日。我们的管理培训工具之一是E.ON学院,在2006年,将其培训项目延长至10,000个训练日。我们的员工越来越多地利用我们的网上学院这个电子学习平台,去年的访问人次超过85,000。我们的管理培训项目的高质量突出地体现在E.ON鲁尔燃气获取的终身学习特殊奖上,这个奖是因为E.ON鲁尔燃气在这方面具备的资格和这些培训项目成为2007德国最佳雇主竞争的一部分而获取的。
2.高层管理者开发:我们对及早识别新兴领导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计划给予极大的重视。我们对具有高潜质的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业机会,以便持续地开发他们的才能。今后我们打算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经理人才储备,并且跨越市场部界限改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高层管理者开发计划的另外一个关键部分是为高层管理职位建立的E.ON经理人才储备库,2006年,我们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评估和优化。我们也通过去年推出的“全球配置网络”对高级领导职位的空缺填补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它产生了集团的指导方针,提高了空缺高层管理职位的透明度,并识别出发展机遇。
3.海外派遣:由于E.ON已经使自己转变为国际能源服务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数量显著上升。为了利用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我们的经理必须对文化问题有十分透彻的认识。我们提高这种认识的方法之一就是系统性地扩大海外派遣。2006年,我们根据2005年推出的海外派遣政策,显著地加速了海外派遣的进程。
到2006年年底,我们有200个外派员工,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后大辐度增加这个数字。我们还将在整个集团内标准化为了重新整合返回的外派人员而采取的举措,例如,通过指导计划和焦点讨论会。
4.其他在线话题: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多样性;员工参与和鉴定;雇用条件;理念与知识管理。
在中石油报告中,披露的信息包括:对员工开展培训教育方面展开的各种活动、各种项目,对员工开展的安全教育项目,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和行动,员工受益人数的具体数字。
LA12(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LA12指标应根据LA1项下所汇报的员工总数,报告在报告期内接受正式业绩考评的所有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根据共同的目标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估,有助于员工个人的发展,也有助于机构内部技能管理和人力资本的发展,与机构业绩有关的员工满意度也可以得到加强,该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报告机构在监察和维持员工技能结构方面所做的工作。
范例:意大利Enel电力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对此指标的报告如下:
2006年期间,公司发起了一次审查,同时也考查了国际管理层——Viesgo、Banat和Dobrogea的所有一线经理(76人)以及二线经理人员(67人)。
管理层审查是针对所有Enel的高级经理和主管的分两阶段进行的审查。涉及的领域包括:业绩、专业知识、职业和组织发展潜力。
2004年,601名高级经理和3,655个主管接受了审查;2006年,452名高级经理和3,570个主管接受了审查。下表显示的百分比是关于意大利的Enel的百分比。
LA13(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LA13指标是为衡量机构内部的多元化程度所提供的一种量化尺度,可与行业或地区标准一起使用。编制时,要明确报告机构在本身与报告相关的监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使用的多元化指标,明确每一类员工的总人数(如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行政人员、生产人员等)。按照性别、少数民族和年龄组(30岁以下、30岁至50岁、50岁以上)报告各类员工的比例;以及在治理机构中,如董事会、管理委员会或非法人报告机构的类似机构,上述各类人员的比例。多元化指标的定义是,报告机构为其收集的数据可包括公民身份、家族背景、民族、信仰和伤残状况等内容的指标。
范例:在中远报告中,针对该指标披露了以下信息:少数民族和国外招收船员的比例,在海外开展业务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对当地员工的雇用和权益保护。
LA14(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LA14指标要求根据LA13项下报告的情况,披露明确报告机构各劳动岗位、各类员工以性别划分的总人数,汇报各类男女员工的基本工资,以及各类员工中男女员工基本工资的比例。男女员工同工同酬原则已经被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加以执行,也得到国际劳工组织相关公约的支持。基本工资的定义是,支付给员工的固定金额的最低工作报酬,不包括根据服务年限增加的报酬及加班费、奖金、津贴或额外补贴(如交通补助费)等。
范例:意大利Enel电力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对此指标列表报告如下:
(2)人权绩效指标
人权绩效指标要求机构披露在其投资以及选择供应商/承包商时对人权问题考虑的程度。此外,人权绩效指标也包括员工和安保人员在人权、禁止歧视、结社自由、消除童工、土著民权利及强迫或强制劳动方面的培训。G3人权的概念和指标是依据以下公约及宣言界定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及其协议、联合国《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通过的《关于工作基本原则和权利的宣言》(特别是国际劳工局的八个核心公约)及《维也纳人权宣言及行动纲领》。人权指标共有9个,其中核心指标6个,补充指标3个。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殷格非、李伟阳主编的《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书。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联系人:黄水池
硬件技术参数
一、系统配置
1、操作系统:Android 2.3
2、处理器:1GHz主频 Cotex-A8高速处理器
3、内存:512MB DDR2 RAM内存
4、闪存:8GB大容量高速INAND闪存
5、显示:7英寸半反透多点,分辨率1021*600
二、GPS性能
1、单点定位:2.5米;SBAS:1米 RTD 0.5米
2、高感GPS+GLONASS双星定位技术
3、支持SBAS(WAAS,EGNOS,MSAS)
4、首次定位时间:30S(典型)
三、通讯接口 1、3G通信:WCDMAEVDO
2、蓝牙:BLUETOOTH 2.1
3、Micro SD卡槽、SIM卡槽
4、Mini USB 2.0接口、3.5mm音频插孔、直流电源插孔
四、电源特性 1、7.4V,4000mAh锂电池,支持在线充电
2、单块电池可连续工作8小时
3、易拆卸电池设计,方便电池更换
五、应用功能 1、500万像素分辨率摄像头,自动对焦
2、内置麦克风、扬声器
3、集成高精度重力传感器,内置麦克风、扬声器
4、集成电子罗盘、气压计 支持高清视频播放
六、物理性能
1、大小:229*135*30mm
2、重量:730g
3、工作温度:-30℃~+60℃
4、存储温度:-40℃~+80℃
5、防尘防水:IP67
6、防震:全强固式设计,抗1.5米自由跌落
七、选配功能
1、可选配RFID读写功能
2、可选配条码扫描功能
-1-
软件功能要求
一、样本采集:
1、样本点采集:设置地理国情分类分:逐级选择法图层查找法。
2、采集样本坐标: GPS采集、手绘采集。
3、地面照片拍照:采集照片及自动化采集遥感影像切片:包括俯仰角;遥感切片四角坐标、拍摄距离等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18项属性。采集样本照片要清晰明亮,反差适中,色彩逼真,并满足项目有关技术要求。
二、成果导入导出:根据《规程》规定,数据的成果提交需包含:外业调查编辑后的mdb文件、解译遥感影像、样本数据三部分。
三、轨迹记录:一键开启关闭轨迹记录,可按照时间或距离两种方式记录,并可回放、导出。
四、放样:包括点、线放样;支持输入坐标、调取坐标、屏幕点击。
五、核查图斑:
1、支持电子草图功能(开关显示、点、线、面、文字标注、清除等功能)
2、支持各要素图层对象的属性查询、修改,属性包括地理国情普查和1:1万数字地形图各要素图层属性项,包括基本属性(长度、面积)、GB码、CC码及坐标等。
3、支持显示图面标注地类识别码(CC码)、TAG等属性值。
4、支持遥感影像、地表覆盖、国情要素各图层套合显示,方便直观核查。
六、新增地物采集:
按照《规程》中要素,编制地理国情普查和1:1万数字地形图完整的所有图层,并可添加、编辑各类地物对象及其属性。并通过端点捕捉实现新增地物与原有地物无缝连接。
采集方式:包括单点采集、平滑采集、自动采集、手绘采集、自由线采集及断线续测等。由本产品所出成果均要满足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促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电东送”的重要工程。项目立项得到批复以后,今年3月至6月,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三峡集团公司、长江设计公司组成的“实物指标联合调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对电站在我县建设征地范围内的实物指标进行了全面调查。于7月完成了调查报告。会议对此调查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核。
会议通达主要实物指标为电站建设征地涉及我县3个乡镇7个村(居委会)、18个村民小组,5家单位,14家企业。建设征地总面积
6.19平方公里,其中水库淹没区6.11平方公里,水库影响处理区0.08平方公里。
会议要求调查中不允许有任何瑕疵,会后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协调做好调查工作,会后各乡镇和单位认真审核调查报告,对报告中未涉及的实物指标或有异议的,可以直接向有关单位反映。
近日,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指标》(下简称《指标》),并在全省部署实施,为该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目标和标准提供了指导性文件。
《指标》以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用水定额为主要内容,对实现节水型社会后应达到的综合用水指标、生产用水、生活和生态用水指标分别作了规定,同时也对实现节水型社会后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定额分别进行了规定。
按照《指标》,山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为: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节水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基本完善,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的风尚和合理的用水方式,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基本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极大提高,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40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0m3,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8%,城市居民节水意识进一步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
该《指标》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规定规划水平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市、区)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不同的建设期限,只要实现和达到了《指标》规定的标准,即可确认建成节水型社会。下一步山东省将进一步研究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验收标准和程序。
第一典范相关系数为:0.99402,呈极显著水平。第二相关系数为0.405249第三相关系数为,0.607926,第四相关系数为0.848073。
原始的典型变量系数及数学模型列表如下:
则经济:V1=-2.121781×10-6A-7.184760485B+0.0019082164C+0.0002252475D
环境:W1=3.2717511×10-7E-2.89×10-7F+8.5487×10-6G+0.000025H-0.132071I
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基于显著水平的考虑,我们只能用第一典范相关系数的数学模型。标准化后的典型变量系数及数学模型列于表3。
经济:V1=-0.1621A-0.9987B+0.7212C+0.6217D
环境:W1=0.8293 E-1.5440F+1.0497G+0.8367H-0.9081I
摘要:根据吉安市社会经济4指标与森林资源5指标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结果揭示出二者高度相关。
关键词:社会经济,森林资源,典范相关
参考文献
【摘要】笔者针对我国煤炭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阐明了煤炭企业构建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了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借此创建一套基于安全生产的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改善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
一、构建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煤炭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煤炭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断地扩大产量,与此同时却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安全生产方面的社会责任,导致矿难不断。2002~2006年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原煤产量及百万吨死亡人数统计数据如表1。
尽管在过去的5年间,我国煤炭企业的百万吨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并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1月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2007年要作为安全生产的“落实年”和“攻坚年”,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安全发展理念、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攻坚。
从我国煤炭企业目前的情况看,敦促甚至是强制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规范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构建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标是十分迫切的。
(二)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尚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仍然奉行着“无利不起早”的经营理念,在企业里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上的好处吗?答案是肯定的。
颜剩勇、刘庆华(2005)对近年来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所做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在国外许多年来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半数以上的实证结果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那些以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方法的实证文献,如布拉格顿和马尔林……。”
(三)有利于煤炭企业履行环境义务
由于煤炭企业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全社会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例如:(段玉虎等2005)“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等城市,由于煤岩的大量开采,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目前,四大煤城矿区总塌陷面积已达500多km2,且多集中于市区,由于塌陷造成居民搬迁、房屋改建、市政维修、铁路改线及耕地赔偿等费用达8亿多元。在塌陷最严重的鸡西市,塌陷面积156.3km2,其中塌陷深度2m以上的超过20km2,因塌陷影响的建筑面积1.13万m2,住户2169户,人口11.56万人,农田面积0.71km2,破坏公路550km,破坏铁路19.54km,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通过构建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标,对其包括环境责任在内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促进煤炭企业提高环境意识,履行环境义务。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与分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屈晓华(200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所体现的对员工、商务伙伴、客户(消费者)、社区、国家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是企业对市场和相关利益群体的一种良性反应,也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指标。它既有法律、行政等方面的强制义务,也有道德方面的自愿行为,包括:(1)企业的经济责任。(2)企业的法律责任。(3)企业的生态责任。(4)企业的伦理责任。(5)企业的文化责任。”
金立印(200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以及对社区和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活动。它超越了以往企业只对股东负责的范畴,强调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客户、政府等在内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1.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金立印(2006),在参照Maignan(2001)、Laffertyet al.(1999)以及Sen et al.(2001)等西方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现有分类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归纳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构成体系。如表2所示,作为一个抽象概念的企业社会责任包含有经济方面的责任、法律方面的责任、伦理方面的责任和慈善方面的责任;同时作为一个具体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应包含企业的社会捐助活动、保护环境、赞助社区文化教育事业、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内容。
2.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都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现综述如下:
(1)刘秀琴认为:“具体而言,应披露以下几方面的信息:①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②职工福利情况;③对所在地区的贡献;④改善自然环境的贡献;⑤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⑥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⑦对政府履行的义务。”
(2)阳秋林认为:“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其信息的内容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②对社会福利的贡献;③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④提供产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⑤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⑥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
(3)杨忠英认为:“我国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②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③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④社会福利方面的贡献;⑤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贡献。”
(4)张文贤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四大方面:财务指标、市场指标、文化指标和公益指标。……总而言之,整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包含的面相当宽泛,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以上的介绍虽然还不全面,但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目前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差异不大,他们建议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应该说本质上是相同的,相对而言,笔者比较倾向于刘秀琴的看法。
三、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分类的特殊性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渐进性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不要结合现阶段的具体情况而具有特殊性?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刚刚觉醒,仅仅只是部分企业初步具备了社会责任意识,更有一些企业还停留在“唯利是图”的原始、甚至是野蛮经营的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所有的企业都像西方较为成熟的企业那样,全面系统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不切实际的。鉴于此,对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要求应当适度降低标准,从最基础、最一般的内容开始,逐渐随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逐步深入与全面,而增加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二)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行业特点
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不要具有其行业的特点?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要不要因行业而异?事实上,在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也并不完全统一,其内容也略有差异,但却并不存在因行业不同而异的问题。以煤炭企业为例,在西方国家就不存在因为其安全生产具有突出重要地位,而单独披露这方面信息的问题。这是因为在这些国家里,煤炭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已经成为最为安全的生产行业。以美国为例,煤矿千人事故死亡率已低于金属、制造、建筑、农业等20个行业,成为相当安全的一个部门。然而,我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煤炭企业是最为危险的一个行业,重、特大矿难持续不断。这就要求我国煤炭企业应当重点突出披露其安全生产投入与保障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
四、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
本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首先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筛选出适合我国煤炭企业具体情况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对各类社会责任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不同的项,即:指标,这样该方案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才能更具体、全面、完整地反应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并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和煤炭企业现阶段的生产特点,其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标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法律责任。(李冬生,阳秋林2006)“公司社会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定责任和道德责任。”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遵纪守法、还存在偷漏税行为的公司,会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遵纪守法和照章纳税是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底线”。煤炭企业应当披露其遵纪守法情况,主要披露内容应该是本年度是否存在因违法、违纪而被相关政府部门处罚的情况发生,如果没有,即可视为企业是遵纪守法的。
第二,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投入,是保证煤炭企业工人生命的根本,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方面的相关要求,据实披露有关安全生产投入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具体指标初步设计为:
一是安全生产设备投入率。该指标用来反映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安装和使用的各种设备、设施的投入状况。
二是安全生产设备完好率。该指标用以反映企业是否切实在使用这些设备以及企业投入的各种安全生产设备能否真正实际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三是年度矿难与死亡人数。企业应当实事求是地披露本年度发生的矿难和死亡人数的有关情况,不得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隐瞒这些问题,当然,如果未发生则可以不披露。
第三,环境保护与恢复责任。无论是露天开采的企业,还是巷道开采的企业,都存在对环境的破坏。因而都有对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的义务。企业应当在年度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披露该义务的履行情况。
第四,企业收益责任。企业收益目标不仅是一个财务目标,而且是一个社会目标,因而也必须予以反映。
第五,职工福利责任。具体内容包括:职工日常福利情况,如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独生子女保健费、离退休人员的劳动保险、职工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及职工住房,向社会保障机构缴纳的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障费、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费等。
指标体系
一、医院建立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政府和医疗服务提供者越来越重视患者的体验和需求,于是病人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的研究应运而生。本标准的评价项目主要包括“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群众对医院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院内医技、职能科室的满意度调查表”和本区的院外同行对该医院医疗技术能力与质量进行公开的“院外同行测评”四部分。
二、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
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过程中,将病人满意度测评、社会群众满意度测评与院外同行专家测评作为医院评审中的一个重要测量工具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对评审的结果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将医院社会评价作为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测量工具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是提供一个更具有客观性和适用性的群众满意度测评量表,使医院能够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院内外满意度测评工作,持续改进医院服务质量。
三、评价的管理
在医院作为医院服务监管、投诉管理、顾客满意度和医德医风测评的专职职能部门,在满意度测评管理职能上,医德医风办主要负责满意度量表设计和改进、数据库建立和维护、数据收集方法选择、数据录入、数据统计、分析评估、过程监控管理、结果反馈等工作。
四、评审的标准
1、医院定期收集院内外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为动力,改进工作,持续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2、按照患者的服务流程,对其要求满足程度的感受,设计与确定医院社会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实施评价活动。
3、建立院内外评价数据库,有质量控制体系予以确保各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五、调查结果分析,建立评价数据库
1、问卷能够体现出医院各个领域的褒贬之处。
2、督导负责制:实行分片负责制,二级督导负责制。
3、复核内容:按提供的问卷进行,选择全部或部分片区结果复核。
4、当一份调查所得的问卷中有20%及以上的项目没有回答时,该问卷作废。
5、严格执行计分审核程序,建立社会评价数据库。附件1:额尔古纳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附件2:额尔古纳市人民医院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护理问卷调查)
附件3:额尔古纳市人民医院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医疗问卷调查)
湖南省社会林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及类型划分的研究
根据湖南省社会林业现状,选定了83个县作为分类单元,每一单元选择与社会林业工程实施密切相关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指标点28个,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湖南省的社会林业工程类型进行了划分和评价.并研究总结了湖南省社会林业工程发展模式.
作 者:雷正菊 作者单位:湖南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湖南,长沙,410007 刊 名:湖南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HUNAN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0(1) 分类号:F326.2 关键词:社会林业工程 评价指标体系 类型划分 湖南关键词:学科创新力 人文社会科学 综合指标评价
中图分类号: G250.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1-0098-05
1 引言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构成要素的多样性和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方案的多样性,核心指标评价方案就是选择少数能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本质特征的变量,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进行评价,它具有形式简单、数据可靠程度高的特点[1-2]。核心指标评价仍属于多指标评价的范畴,但是与综合评价比较,指标体系已经大大简化,因此可以看成是综合评价与单指标评价的中间环节。本文以创新产出作为核心指标,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进行评价,探讨运用核心指标评价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核心指标评价的必要性
2.1 现有大学评价及学科评价的不足
相关大学评价以及学科评价的评价方案大都包含十几个或几十个指标。指标的增加虽然能使我们深刻发掘大学和学科发展的影响因素[3],全面表述大学和学科的发展现状,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指标体系的繁杂有可能产生两种负面效应:
(1) 指标越多人们对评价对象的关键影响因素的把握就越困难,对对象本质特征的认识就越模糊。实际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有两项基本功能:一是提供一套不同评价对象的比较结果,使各评价对象能据此客观认识自身的现状,并科学选择追赶的目标和路径;二是通过评价研究深化对学科创新力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为学科创新力形成机制研究提供分析框架。这样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研究就应遵循发散与收敛相结合的理论路径。通过发散思维,不断发掘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的影响因素;通过收敛思维凝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形成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的整体认识。众所周知,学科创新能力是学科竞争力的核心,是学科发展的首要因素和本质要求,对学科创新力的判断就是使用少数量化指标解释学科创新的本质特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核心指标的凝练和完善,有可能逐步上升为学科创新力的常规衡量标准。由此可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核心评价指标的筛选还能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活动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活动的互动。
(2) 指标体系的复杂化给数据收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数据匹配能力的降低有可能使评价结果偏离发展现实。在具体评价实践中,指标扩充产生的问题是数据匹配程度的降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必须有系统的统计和调查数据与其匹配。规范的统计体系、完备的调查系统和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的基础条件平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有关学科发展和学科创新能力的统计尚未进入正式统计核算体系。现行的科技统计体系难以满足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的现实需求。
本文提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否走一条简化的路线,即通过少数核心指标的提炼,对学科创新力进行评价。这样就需要探讨应采取何种路径对指标体系进行简化,运用核心指标的评价与综合评价又有什么样的互补关系等问题。
从目前检索系统的数据提供能力看,数据匹配能力最强的是论文指标、著作指标、报告指标以及奖项指标[4]。这些指标的匹配数据不仅统计口径规范、历史跨度大,而且开发出了大量的应用软件,可用以挖掘数据资源背后的信息。也就是说,以显示性的成果指标为主体,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核心指标体系不仅在逻辑上成立,而且在技术上可行[5]。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实质是对创新能力显性要素的评价,即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外部实现的评价,这样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驱动要素的创新环境指标、创新投入指标,都可以不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而直接对环境和投入的作用结果即创新产出进行评价。这种技术处理更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驱动要素与表征要素的逻辑关系。
2.2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形成机制研究对创新力评价的理论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形成机制分析首先要研究学科创新的组织运行载体和学科成果的生产方式,然后,对影响学科创新活动的要素进行分解,揭示这些要素是如何影响创新活动的,进而阐明学科创新力的形成机制。要素分解和作用关系模型构建是学科创新力形成机制研究的两个关键环节。从这种意义上说,学科创新力形成机制研究是基于关系分析的过程描述。挖掘学科创新力的影响要素,探讨影响要素之间的作用规律是学科创新力形成机制研究的落脚点。
与学科创新力形成机制研究相比,创新力评价研究是对既成结果的评价。其直接测度物不是学科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多种影响要素,而是这些影响要素相互作用所产成的创新成果,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全部体现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之中,学科创新力评价研究可看成是学科创新力形成机制研究的下游成果,其评价结果可为创新力形成机制模型提供检验的证据,或者作为创新力机制回溯研究的依据。
目前的相关评价,一般都是以构成要素的分析作为基础,因为这是解释表征要素,进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6-10]。然而,本文需要做出的重要理论划界是对学科创新力的驱动要素与表征要素的区分,以避免评价过程中的重复计算,因为驱动要素的作用已经体现在表征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之中。应该看到,已有评价方案的缺欠之一是在要素分解的基础上未做进一步的要素区分,而是将所有要素做平行处理,一并列入指标体系,这种处理方式导致的后果便是指标体系的复杂化和评价结果的失真性。
nlc202309031436
3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核心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本文核心指标体系设计理论,本文选择学科创新力产出作为创新力核心评价指标,产出主要包括论文、著作和获奖。评价对象分别选择南京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作为中观评价对象,同时选择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科创新力作为宏观评价对象,通过核心指标评价结果分析,验证核心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确定指标权重时采用专家调查表请学科专家和评价专家对指标权重直接打分。直接打分法无论是对于专家打分还是权重计算都较简便,如果选择的专家对调查领域比较熟悉,则专家打分具有较强的可信度,一般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查。选择创新产出作为学科创新力核心评价指标,在计算时,对专家给出的结果进行平均加权(核心评价指标及权重见表1)。
对表1中的创新产出各指标进行权重总排序计算,计算方法为:W=R1*R2*R3
(1)WC11=RC1*RC11, WC12=RC1*RC12, WC13=RC1*RC13, WC14=RC1*RC14, WC21=RC2*RC21, WC22=RC2*RC22, WC23=RC2*RC23, WC31=RC3*RC31, WC32=RC3*RC32, WC33=RC3*RC33。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4 样本学科创新力核心指标评价比较
4.1 学科创新力核心指标中观评价
以南京大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法学等作为中观评价对象,这些学科的学科创新力评价指标统计值如表3所示。为便于将学科创新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将各指标统计值T同一量纲,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归一化值T'。处理方法为:(2)按照式2计算得归一化后的指标统计值,记上述各学科所在院系的归一化统计数据矩阵为Pi,例如,将历史学归一化统计数据矩阵为
P1=[0.1875,0.0410,0.0831,0.0816,0.1693, 0.0667,
0.0000,0.1429,0.1360]
新闻传播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图情档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语言学,戏剧影视艺术,哲学归一化统计数据分别记为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各学科的学科创新力按式3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Ii=∑Pi*WT (3)
可以看出,南京大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和哲学学科创新力比其他学科的学科创新力有较明显的优势,其中文学的学科创新力最强,戏剧影视艺术、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和心理学学科创新力处于较弱的位置,其中心理学学科创新力最弱。
4.2 学科创新力核心指标宏观评价
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作为宏观评价对象,采用核心指标进行学科创新力评价,得出管理学、哲学、宗教学等学科的学科创新力如表5所示。根据专家问卷回收意见,统计时间为三年,为便于比较,取2007年至2009年。
按照式2计算归一化后的指标统计值,并按照式3计算人文社会学科各学科创新力,评价结果和表6所示。
可以看出,经济学的学科创新力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这与今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经济学领域学者不断探索是一致的。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学科创新力也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文学、历史学的学科创新力与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的时代厚积薄发,文学和历史学领域的学者适应新的社会形势,不断推陈出新是一致的。而新闻传播学、心理学、民族学、体育学、宗教学、统计学和考古学学科创新力处于较低水平。这与这些学科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如新闻传播学、心理学)或者这些学科属于传统学科(如考古学)或相对固定的研究模式和研究内容(如统计学、宗教学等)导致创新空间较少是较为一致的。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科创新力核心指标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的大致状况。
4.3 学科创新力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的综合评价(中观)[11]和核心评价(中观),以及全国范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去掉南京大学不包含的学科)核心评价(宏观)进行排序,详细排名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到,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创新力无论是用综合评价还是用核心评价,得出的评价排名都较为一致,这说明,无论是哪种学科创新力评价指标都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某个学科创新力在各个学科整体中创新力所处的水平和位置。
从表7可以看到全国范围的学科整体创新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教育学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中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南京大学教育学学科创新力水平低于全国范围的教育学平均学科创新力水平,这与南京大学的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状况也是相一致的。全国范围的学科整体创新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图情档学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中则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说明南京大学图情档学学科创新力水平高于全国范围的图情档学平均学科创新力水平,这与南京大学图情档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相一致的。全国范围的学科整体创新力较强的经济学、文学、历史学和管理学对应的南京大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历史学学科创新力也较强。上述分析说明南京大学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除了少数学科如教育学、图情档学,其余学科的学科创新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学科整体的创新力大致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上述分析说明,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核心指标评价,对学科创新力进行横向和纵向角度的比较,即将同一学科的不同单位以及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把握和分析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点,帮助决策部门调整科研资源的分配,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率,帮助研究人员调整研究方向,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水平。
5 结语
nlc202309031436
本文通过对现有大学评价及学科评价的分析以及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形成机制的研究得出采用核心指标评价的必要性。然后根据核心指标体系设计理论,选择学科创新力产出作为创新力核心评价指标,产出主要包括论文、著作和获奖,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分别选择南京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作为中观评价对象,同时选择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作为宏观评价对象,最后通过核心指标评价结果分析,验证核心指标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杨建林,苏新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研究的现状与思路[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2):5-8.
[2]钱玲飞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多层次评价体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2):236-240
[3]陈仕长.S研究所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7.
[4]王章豹等.高校科研排行性评价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1-8.
[5]Perrin, Burt. How to--and How Not to--Evaluate Innovation [J]. Evaluation,2002,1(8):13.
[6]陈敬全.科研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004.
[7]顾国爱.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初探[J].中国市场,2008,(39):118-119.
[8]李文辉,林卓玲.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07):325-327,353.
[9]Shen Xiaogang. The Index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Modeling 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C].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2010: 839-845.
[10]Zhao Shuxin. Eval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9: 220-225.
[11]钱玲飞,邓三鸿,杨建林.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综合评价体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227-232.
作者简介:钱玲飞(1979-),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博士研究生;杨建林(1970-),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邓三鸿(1975-),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
【社会调查指标】推荐阅读: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01-05
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及指标解释09-26
农村经营管理情况专项调查统计报表指标解释12-17
暑假社会调查12-22
社会调查概论03-11
社会研究调查方案07-15
轨道交通社会调查10-23
寒假社会调查要求11-11
社会调查的方法11-20
社会调查与统计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