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集美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共9篇)

集美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1

为了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和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2009]150号)、《全省2011年新建和完善千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施方案》(闽民福[2011]52号)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厦府[2011]29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就推进我区“十二五”期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优先,打好民生工程战役。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需求为目标,以保障高龄、空巢、失能、病残和特困老人为重点,以新建和完善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抓手,进一步健全服务设施、拓展服务网络、强化服务队伍、培育服务组织、规范服务管理,扎实有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工作目标

在2010年建成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推进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提高和完善去年10个试点工作,逐步总结提升和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到“十二五”中期,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完全建立,全面完成所有“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站建设。全区涉老服务资源得到科学整合、有效运作,市场化、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得到较高程度满足。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依托社区、因地制宜及社会化方向的原则,从实际需求出发,继续发挥党政的强力主导作用,积极引导走市场化的道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十二五”期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组织

继续加强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街)的领导,制定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发展方案,协调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

(二)建成5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进一步整合为老服务资源

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进一步整合辖区涉老机构、医疗、电信、餐饮、家政、文体、社会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及其他社会公共资源等。建立上下联动、社会参与、部门配合、各类为老服务机构协调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创造条件,为居家老人提供便捷服务。

(三)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要培训和管理好三支队伍:一是管理队伍,即区、镇(街)、社区三级老龄工作人员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人员;二是服务 机构及其专业人员队伍;三是助老志愿服务队伍。

(四)进一步规范服务 1.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标准。

(1)无偿服务对象一:主要包括年满60周岁的以下人员:①“空巢”的低保老人;②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点优抚对象;③ “三无”或“五保”老人;④革命“五老人员”;⑤百岁老人。每人每月补助300元,用于购买服务。

无偿服务对象二:年满60周岁以上,患老年痴呆症,伴有大小便失常,子女无力支付护理费用,无法解决由此带来的家庭经济困难与日常照料老人的矛盾,且未能到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和达不到残疾人居家护理救助条件的。每人每月补助500元,用于购买服务。

(2)低偿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年满60周岁的以下人员:①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②体弱病残未享受民政各种救助的7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③有一定经济来源(参照民政局低保边缘户标准确定,人均月收入城市600元以下,农村500元以下)但身体有病,生活仍很困难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补助150元,用于购买服务。

(3)重点关爱对象(指处于低偿服务的边缘对象)。主要包括:① 60岁以上体弱多病的“空巢”老人;②生活基本能自理,但行动不便,经济上有困难的老人。每人每月补助80元,用于购买服务。

(4)志愿服务对象。面向社区内所有老年人,重点是“空巢”、高龄、失能、病残老人,由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2.规范服务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93%左右的经济生活没有困难、身体基本健康的老人提供老年文体活动或参与社会活动支持,通过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提供文化娱乐、社会参与、学习教育、聊天、心理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二是对4%左右生活困难、高龄失能、空巢或多病的老人,提供低偿政府购买服务,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三是对3%左右需入住养老院的老人,通过加强区社会福利院建设,及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扶持,增加床位,满足老人入住需求。同时要加强宣传,消除怕邻里说子女不孝的影响,引导他(她)们进入养老机构养老。边远农村受自然条件限制,要从实际出发,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老人活动室。

3.规范服务方式。结合社区实际及老人需求的不同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社会组织服务方式、社区专项服务方式、志愿者服务方式、邻里亲属互帮互助方式等。主要包括以下五类:一是安全保障服务;二是生活照料服务;三是医疗保健服务;四是文化娱乐服务;五是精神慰籍服务。

三、具体实施步骤

目前我区共有社区数57个,其中城市社区15个,“村改居”社区21个,农村社区21个。2010年已完成10个社区建站任务,其中城市社区7个,“村改居”社区3个。

(一)试点阶段(十二五初期,2011年)

制定出台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经费,完善各项制度等。“十二五”初期以 城市社区为主,“村改居”社区为辅,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2011年试点阶段再完成6个城市社区、3个“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站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各试点社区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同时将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在全区非试点社区推广,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积累经验,做好准备。

同时,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选择两个点,试行对80岁以上身体衰弱,经济有一定困难的空巢老人,实行医疗服务联络员制度。

(二)扩面阶段(十二五中期,2012年至2013年)

2012年开始,居家养老服务要逐年扩面。在全面完成城市社区建站任务的基础上,重点以“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为主,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力争到2013年底全面完成所辖57个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工作。并根据区、镇(街)财政条件,适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覆盖面,增加为老服务的内容。

(三)巩固提升完善阶段(十二五末期,2014年至2015年)在所有村(居)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升,努力探索符合我区实际,适合老年人需求,有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社会为老服务资源的高效整合与运作。二是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由现行的纯财政投入向争取社会多元捐助转变。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教育,给老人予精神上的关怀,提高老人的自信、自尊。到“十二五” 末期,建立覆盖全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市场化机制,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制定规划,有序推进

各镇(街)及相关部门要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业发展和社区(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本地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措施,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任务、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做到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健康发展。

(二)试点先行、总结推广

按照省老龄办、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全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2010年10个试点社区的基础上,2011年再安排9个社区进行试点(其中“村改居”社区占30%)。各镇(街)对实施试点单位要加强领导,按照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做好工作协调、经费保障,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积累经验,做好准备。

(三)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经费投入

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省、市、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涉及到提高和改善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区政府会议纪要(集府专[2010]91号)规定,今后每一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区财政均给予5万元的启动经费。政府购买服务经费由区、镇(街)各承担50%,年终经区居工办确认后,由区财政与镇(街)结算。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氛围

要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老年人树立养老服务消费观念。树立为老服务先进典型,力争每季度都能通过福建老年报、集美报及电视等相关媒体,宣 传为老服务及优秀老人的先进事迹、工作做法及亮点。通过宣传教育,强化公民尊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自觉关心、重视、支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集美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2

一、农村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

受我国传统“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 农村老年人依靠儿女养老的观念还比较深, 但是伴随近年来农村社区服务的进一步伸展, 以及农村人口同姓居住聚集这一社区特性的影响, 农村老年人口普遍接受“居家养老”这种家庭与社区 (集体) 相结合的新养老模式。笔者通过对湖北省老河口市张集农场西冲村进行调查, 发现农村居民的居家养老意愿普遍较为强烈, 但不同的特点带来的强烈程度略有不同。首先, 性别、年龄对居家养老意愿有一定影响, 女性、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居家养老意愿更加明显, 这说明农村社区 (集体) 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应当以高龄老人为主;其次, 未婚、独居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意愿较低, 他们更加偏向于机构养老, 可见, 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的重要因素, 家庭作为居家养老的基础, 成员的多少直接决定他们居家养老的意愿, 独居老人缺乏家庭的照料, 他们对机构的专业化日常照料的需求更高;其三, 文化程度的高低对是否接受居家养老的影响不明显, 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需求较高。

此外, 在是否需要社区 (集体) 养老服务方面, 大部分的人对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态度均为赞同, 这可能源于较城市更为密切的农村邻里关系, 以及在中部地区农村, 大部分居住在一个村庄的人均为同姓人, 或多或少有彼此依赖的关系, 老年人对农村社区提供为老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此外, 留守或者独居老人中绝大多数都提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 其原因无外乎亲戚儿女不在身旁, 感觉到日常生活无人照料或者精神孤寂, 可见, 农村居家养老中, 精神慰藉是一个主要方面的需求。

二、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一) 厘清居家养老服务与其他养老模式的关系

虽说居家养老服务不同于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但是, 并不是说采用居家养老模式就要完全脱离其他的养老模式, 可以以居家作为基础, 社区作为依托, 配合实施机构养老。

在中部地区农村, 社区发挥作用的潜能是非常巨大的, 社区或者说集体养老服务类似于合作式养老, 它不仅仅服务于居家养老服务, 而且还可以为居家养老提供一些服务设施支持, 比如, 可以依靠集体力量, 成立一些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照料服务, 或者为老年人提供一些日常娱乐场所和设施, 完善其精神赡养。

机构养老也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中部地区的农村, 人们的思想观念里是只有五保老人才进社会福利院, 上例中所提到的张集镇, 其社会福利院设立的有三个福利分院, 供养五保老人258人, 除了投奔亲属者以外, 集中供养率98%以上, 笔者认为, 可以适时地扩大社会福利院的供养范围, 针对那些有机构养老意愿, 有经济能力的老人, 提供半商业化的机构养老服务, 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

(二) 提高加深农村居民对居家养老的认知

农村老年人很容易将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混为一谈, 政策的执行者应当系统地介绍居家养老的实施模式、具体内容等等, 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或者口口相传的方式加深农村居民不仅仅是老年人也是他们的子女对这种新型模式的理解, 同时, 目前据笔者对调查地的观察, 依靠邻里或者社区 (集体) 进行养老互助 (主要是日常照料或精神支持) 的非常多, 但是这种互相帮扶主要是来自于居民之间的邻里友情或者亲情, 是一种自发的, 没有制度保障的行为, 在对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宣传的过程中, 集体需要通过宣传和发动, 在居民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一种依靠社区力量、发挥自己能动、相互帮扶的理念, 有助于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规范人们的互助行为。

(三)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 丰富服务内容

农村社区为老服务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 应当适当地配套养老服务设施, 才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养老需求, 由于其福利性质, 应当由政府或集体出资, 建立诸如家政服务中心、护理中心、和紧急救助中心等, 适当地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应当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四个方面, 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 除了进社会福利院的五保老人以外, 其他老人主要依靠自己或家人亲戚提供, 医疗保健纳入到了农村合作医疗范畴, 而精神慰藉严重匮乏。这反映出了居家养老服务供需之间存在着极大矛盾, 社区 (集体) 作为服务的主要供给方, 要不断丰富完善服务内容, 特别是在完善精神慰藉方面。

(四) 调动各方力量,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

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 政府、社区 (集体) 和家庭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 政府主要起到财政兜底的作用, 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社区是组织主体, 起到发动、宣传, 并提供各项为老服务的作用;家庭是居家养老的载体, 老年人在家中居住, 任何服务举措, 都要依托家庭这一重要承载单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伴随着生活、医疗条件的改善, 农村老年人老年期间也依然发挥着“余热”, 据调查, 48.22%的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仍然在从事着农业生产, 其他的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去, 一半儿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帮助照顾孙子女, 有的甚至照顾2到3个孙子女, 这种“劳动潜能”可以充分利用到养老服务当中去, “农村老年人以‘消费者’和‘生产者’双重身份参与到养老服务中, 使得整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可以采用招募志愿者的身份实现“邻里互助”。这种家庭亲情纽带和邻里的友情纽带形成的养老服务提供构成了非正式制度, 而政府和社区 (集体) 提供的政策支持、执行、反馈评估等等形成正式制度, 在居家养老中, 两者相互结合, 才能够发挥资源的最大潜能, 达到有效养老。

参考文献

[1]穆怀中, 沈毅.农村社会保险适度水平对提高社会保障分层水平的贡献研究[J].人口研究, 2013 (3) .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3]张飞霞.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3 (1) .

[4]王石生.关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18) .

关于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篇3

摘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巨大冲击。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大趋势。由于家庭照料功能渐渐弱化,养老机构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养老保障

1.社区居家养老概念及相关理论

1.1概念界定。首先,从养老地点看,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居住在家中进行养老。其次,从提供主体看,将家庭成员照顾与社区照料合二为一。最后,从服务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开展一定数量的文体活动,如组织老年人文娱比赛,建立并组织适合老年人的兴趣俱乐部等。

1.2福利多元化理论。福利多元理论是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前提,它提出了由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共同承担社会责任,而非单方面的依赖政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提供对老年人更好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可以通过服务主体的多元化达到服务多样化和品质高效化的双赢;另一方面,随着多种主体的共同参与,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各种各样的养老需求。

1.3马斯洛需求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其中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要,而安全需求又是在生理需求基础之上所产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医疗护理保障系统,从而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2.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服务单一,服务设施缺乏。从整体而言,我国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扮演生产者的角色,而非组织承担者、管理者和购买者的角色。导致政府干预过多所形成垄断的不利局面。同时,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晚,其服务内容和项目涵盖面较小,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只是日常的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而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的层面涉及较少。

2.2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间缺乏统筹。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并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及规范的运行办法,暂时由民政部统一对其进行管理。而单纯依靠某一个部门来完成这些工作在执行方面会有很大难度,成为一大阻碍。

2.3服务所需资金来源不足,资金使用缺乏针对性。政府的财政支出是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我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老”的阶段,并且其资金来源只是单一的从地方财政支出获取,造成政府财政紧缩。在资金使用方面,由于需要多方面筹集资金,社区捐助必然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由于有些支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人不放心把钱直接捐赠给社区,所以筹集资金也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困难。

2.4服务队伍规模小、素质低。由于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入户服务,对服务人员来说,工作量大,支付待遇较低,发展空间较小等方面限制了其从事此岗位的意愿。我国居家养老发展较晚,推广较慢,相应的培训也不标准、不系统,;必然成为我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阻碍。

3.国外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经验借鉴

3.1英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英国目前实行的居家养老模式是“社区照顾”模式,此模式主要由经营人员、主要工作人员、照顾人员组成,政府对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管理范围和任职资格都有明确的要求,保证各类人员各行其职,防止出现职权滥用的行为,使老年人更好的安享晚年。

3.2美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由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次共同组成。从家庭层面来看,通过设立家庭保健中心可以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从社区层面来讲,设立老人活动中心,调动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从社会层次来看,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保证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正常发展。

3.3日本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日本重视家庭的福利保障功能,提倡“家中养老”。其工作体系为“管理员—专业工作人员—照顾员”,志愿者在充当工作人员与照顾员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3.4国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经验借鉴

(1)重视和加强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制化建设。要以法律为准绳,有选择性地吸收和采纳各国政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促进我国老年人服务事业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2)实现老年服务的多元化。我国社区老年服务的运营资金大多数是由财政承担,所以政府财政支出较大,不利于我国其他事业的发展,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实现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和多元化。(3)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发达国家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的可取性和优越性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专门的社会团体和相应的服务机构;第二,有针对于各类社区老年服务人员的培训课程;第三,是有相对严格的执行标准和要求。

4.开展和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4.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保障功能。大多数的先进国家比较重视与老年人相配套的各种福利设施的建设,例如福利中心、康复中心等。在我国来看,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尽完善,要求我们在发展社区老年人服务工作的同时,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地改进设施。除此之外,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所以医疗服务设施也要相应完善;也可以在社区开展心理咨询中心,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2完善组织机构体系,加强评估机制。政府各部门要充分重视我国出现的老龄化问题,必须明确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由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才能充分的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使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此外,还需要上门服务人员定时对服务对象进行咨询,以便服务对象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提出缺点以及改进意见。同时,各相关部门还应全程监控设施投入是否落实到位,服务水平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等方面。

4.3开拓资金来源,加强监督机制。在财政方面,建立居家养老的财政预算制度和养老服务的专项资金,对于为社区服务的人员酬劳、支撑社区服务项目正常运转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的项目经费应落实到位,并要根据经济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增加逐年提高标准。除了多渠道筹集资金来源,还应加强对其的监督机制。

4.4扩大服务队伍规模,提高服务人员素质。首先,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其次,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最后,不断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

5.结论

通过对比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采取的养老方式,结合我国当前时期的基本国情得出,居家养老是一种可行性的养老方式。在全球大力推行福利和公用管理改革的大环境下,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是大势所趋。我国应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顺应时代的潮流,大力推行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普惠性社会养老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道路,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能真正意义的享受到以家庭资源、社会资源、政府资源有机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竹琳.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角色和功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2]李玉玲.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综述[J].江海纵横,2008,1:27-29.

[3]彭华民,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移[J].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40-48.

[4]王宏娟.城市居家養老的可行性分析[J].消费导刊,2008,02:1-19.

[5]张辛梓.构建我国城市社区化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D].山东经济学院,2011.

[6]张建国,张莉华.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创新研究——以徐汇区天平街道养老服务实践为例[J].求实,2012,S2:235-237.

集美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4

四川省关于贯彻《关于全面推进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川老委办发〔2008〕20号

各市(州)老龄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地税局:

为贯彻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生活质量问题。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对于发挥家庭养老主要功能,利用家庭与社区共同养老资源,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体现更多人性关怀和亲情关爱,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全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力争“十一五”末,城市30%的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点,农村10%的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老年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网点。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政府主导,重点保障原则。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给予启动扶持;另一方面确保“三无”、“五保”老人服务费用落到实处。

(二)协调推进,统筹配合原则。发挥好社区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将就业培训、促进再就业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推进。

(三)立足社区,面向家庭原则。以社区为基本服务范围,面向有服务需求的老年家庭。家庭成员是居家养老的第一责任人。

(四)监督评估,市场推进原则。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必须确定一个主管部门进行综合协调,组织有关行业制定服务项目、内容、标准,并实施对服务项目、内容、标准给予评估和监督。按照市场化 405

推进的路子,为广大老年群体服务。

三、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专项投入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工作范围,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老年人需求的变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有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专项资金,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分散居住的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城乡低保老人中的介助、介护者分层次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并将补贴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各地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扩大补助范围。

(二)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居家养老服务可以由社会单位、社会组织承担,也可以由企业承担。服务单位应实行公开招标形式在社会进行选择。专门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和单位,可以申请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鼓励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优先招聘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登记劳动力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被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招聘的上述人员,按规定享受再就业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弹性灵活就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关政策。

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护理员应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对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登记劳动力、残疾人中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条件的人员,按照当地有关规定提供免费或优惠培训。

四、明确部门职责,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一)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配合老龄委制定本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

(二)民政部门要主动发挥社区服务的牵头作用,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三)财政部门要逐步建立起符合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政府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制度,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四)卫生部门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医疗保障。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探索老年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训练等。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引导和支持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养老护理员国家标准》合格人员比例。

(六)建设部门要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列入相关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预留建设用地,对设计标准、工程质量及验收进行监控,确保建筑设施安全可靠。对现有用房进行安全评估,提出使用指导意见。

(七)教育部门要协调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涉老相关教学内容,培养专门人才,提倡高等学校通过教学实践组织学生为居家养老提供志愿服务。

(八)妇联、共青团、红十字会要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参与,组建居家养老循环(接力)服务队伍,开展不间断的志愿服务。

(九)各级地税部门要确保“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落实。

(十)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搞好调查研究,为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好督促检查工作,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省老龄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

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 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 省地税局

二○○八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贯彻 居家养老意见通知

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 篇5

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人文环境,更好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社区内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的,特制订天后宫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如

下: 一

基本形式

按照七个坚持的原则,以街道牵头,社区负责承办的方法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使区内老人既不需离开家,生活又能得到照顾,先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努力为老人提供最理想的养老选择。

二、运作规划

社区拟设立一个居家养老联络站,并指派专人负责居家养老计划的筹划,定期安排走访慰问活动。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再添置完善设施,建立社区养老平台,精心为老人提供有偿及无偿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工作及职责:与周边商家签订送餐,家政服务等有偿服务,联系好社区医院对无法出门的老年人实行上门诊治,动员志愿者,义务为孤寡老人进行上门服务,服务项目包括精神慰藉,心里咨询,法律咨询等。并依托社区原有设施,室内健身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多媒体字,康复保健、文化娱乐、心里慰藉等功能室,以及入户、送餐、陪护等服务。

服务原则

1、无偿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年满70周岁城镇“三无”(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且身边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以及百岁老人等。

2、低偿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指子女不在本辖区居住生活的老年人)、未享受民政各种救助的80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和有一定经济来源但生活仍很困难的老年人。

3、有偿服务对象。有一定经济能力、需要上门照料等服务的老年人,以自

费的形式购买服务。

4、志愿服务对象。由志愿者服务队伍上门为社区老年人,重点是孤寡老人、高龄空巢老人,病残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四、服务内容

以老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服

务内容可先易后难,逐步拓展。

安全保障服务。主要通过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社区工作

者、邻里和志愿者的作用,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护等特别照料的服务和洗衣、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一般家政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康复治理、心理卫生、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五、服务方式

日间照料。社区设立日间照料服务室,为老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

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

上门服务。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体老人,重点是年龄超过70周岁的老人、身患残疾的残障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体弱老人。

志愿服务。社区老年服务社充分挖掘社区现有资源、整合义工、志愿者等社会人力资源建立助老志愿服务队伍,义务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精神慰藉、法律

援助、政策宣传等服务。邻里互助。以社区老年服务社为纽带,在邻里之间开展为空巢老人当管家的活动,“生活管家”负责老人日常生活服务,与老人聊天,陪送看病,打扫卫生

等等。

六、政府购买服务

(一)享受条件

70周岁以上且被政府列入低保(或边缘户)救助对象的空巢老人可享受政

府购买的服务。

(二)享受标准

无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20小时的上门服务;低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10小时的的上门服务。无偿、低偿服务对象的服务费用由政府按每小时

8元的标准负担。

(三)实现方式

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统一凭“居家养老服务券”免费享受每月10-20小时的上门服务;政府按月将服务券发放给无偿(或低偿)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使用该券支付上门服务人员服务费;服务人员凭该券到街道结算兑现服务费用。该券由市民政局统一格式、各区民政局自行印制和组织发放,服务券可在同一转结

使用。

七、申请和审批程序

1.申请。符合无偿、低偿服务对象条件的老人,由其本人或代理人向所在社区提出申请,填写《安庆市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评审表》。申请时需提交《安庆市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3张2寸免冠照片;同时交验申请人的户口本、身份证和低保证(符合低偿服务对象条件的老人出具由原工作单位或劳动部门开具的低收入证明)等原件。2.初评。社区要及时受理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申请,严格按照享受条件进行初评并签署社区意见,然后将有关材料上报所在街道。3.审核、审批。所在街道负责组织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的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在社区公示并签署街道评审意见,对《申请评审表》进行编号后报送

居家养老服务方案设计 篇6

——以J社区为例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期末方案

班 级: 097092 姓 名: 沈 燕 学 号: 09709211 授课老师: 孙唐水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居家养老需求服务状况调查方案

——以J社区为例

09709211 沈燕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现象已成为中国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诚然,中国已开始对老龄化加以关注,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然而,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仅处于初级阶段,各个社区、地方对其落实不到位,存在许多的不足,如:服务人员队伍素质低、专业程度差、服务内容单一等,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不仅未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且还遭到了许多被服务家庭的质疑,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急需我们去重视与完善。此外,身体功能退化、身边无子女或子女无法全身心的照顾老人的现象也愈来愈突出,这就导致了空巢现象普遍存在并不断恶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客观必然现象。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特征的国家并且我国老年人多数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不愿离开自己长期生活的家庭与社区而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养老,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它采取的是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接受社区生活照料等一系列的服务形式,它不仅符合老年人安土重迁的特征,同时也非常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利于他们安度晚年。故而从此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符合中国国情并且社区对老人及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帮助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发展对社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对当今社会现象所作出的一种正确的选择。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所享受的服务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发现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挖掘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要求,培养一批素质高、专业程度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务人员队伍,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内容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逐渐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改善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增强其服务的质量,从而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服务,使其幸福、健康、愉悦地度晚年,以达到减少社会、社区与家庭负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调查对象:J社区32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残疾老人、空巢老人、三无对象老人、特困老人、高龄老人等)

四、调查时间:2012年6月10日-2012年6月20日

五、设计调查问卷的依据:问卷依据现有老年人自身的条件,如:经济、家庭、亲子关系等方面情况,与现有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从目前老年人的需求和内在要求出发。故此它符合调查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必要性。

六、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一)、针对被调查者及其家庭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及环境、经济情况、身体自理及健康程度、文化程度、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参与社区文化娱乐等方面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

(二)、在此基础上对被调查者所享受的居家养老服务状况进行调查,主要从被调查者享受过哪些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的意见和建议、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评价与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缺点及其原因,从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七、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在J社区发放份居家养老需求服务状况的问卷;

2、访谈调查:对第一期进行的问卷进行筛选后,将问题严重、存在疑惑的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

八、调查的保障(资源)

(一)、调查地点的保障性:以具体的J社区为依托,在J社区居委会等领导的支持下进行;

(二)、调查人员的保障性:充分利用本专业学生与学校、社区志愿者的力量,充分分配人员;

(三)、调查方法与回收信息的可行性及可信性:在问卷调查的基础对筛选出有疑惑、问题严重、需求强烈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达到了信息的可信性与真实性,便于J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

(四)、调查的合适性:虽然老年人口日益扩大,但受养老观念、特殊的“四二一”人口结构影响,许多老人宁愿选择在家养老,而不选择养老机构。所以我们调查的内容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九、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现有服务的成就、优势与不足)

(一)、现有服务的成就:居家养老服务是以政府购买享受的服务,以社区为依托,提供家庭式的养老服务。此外,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以及助残、助洁、助购等生活服务。现有:老年人用社区餐厅用餐卡就餐;社区医生为老年人量血压;发放服务卡(尤其是日常生活购物服务卡);信息咨询;家电维修;上门护理;家政服务;服务热线等,为老年人提供即时性的服务,使老年人不需要因空巢、高龄等原因的限制而无法正常、营养地就餐,无法方便地进行日常生活,无法了解信息和政策等活动。此外,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也为老年人丰富了生活,增强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其他养老服务机构而言,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在解决“空巢问题”的同时,为老年人、为社会节省一笔费用。此外,居家养老服务还具有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它可以

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不仅可以使老年人在不用离开居住地就能够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得到社会服务,而且还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从而对稳固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其次,居家养老服务还解决了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一些下岗人员还可以通过再就业培训上岗,成为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再次,老人花费一定的费用购买服务,也促进了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故而,居家养老服务从总体上而言,不仅在微观上满足了老年人、家庭及部分下岗人员的需求,而且在宏观上也符合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现有服务的不足(被服务者未享受或停止居家养老服务的原因)虽然居家养老服务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现今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导致被服务者及其家庭为曾享受或在享受一段时间后停止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现存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流于形式,而未实质性的内容。目前所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抑或说是形式上的服务内容和项目比较多,但是在实际服务中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服务内容往往比较单一,专业化的服务项目较少,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迫切需要开展。而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只注重了老年人表面的需求,而未能真正的挖掘老年人内心的需求,从而导致了社区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老年人自身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成度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老年人产生一种剥夺感,对所接受的服务产生失望,进而停止了此种需求。

2.社区老年服务场所及设施规模较小、档次不高,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导致老年人即使心里想要到社区进行文化娱乐,却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设备,进而减少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对其社会适应性及社会网络的支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家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度不够,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不足,如收入水平偏低、农村老年人生活缺乏保障等。

3.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以及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社区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社区工作的岗位培训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职业资格,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十、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国家对老年人权益与老年社区建设未进行重视与立法并未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且未对此发展做出长期规划与对社区此方面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这些都由于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自我定位不正确导致。

(二)、社区居家观念落后,服务意识相对薄弱,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城市养老职能已经由家庭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更没有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未富先老国情的需要。此外,全民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认识不够。除此之外,社区缺乏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大力宣传,未全面的倡导社区养老志愿者服务的积极参与。

(三)、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方式单一。社区仅仅靠国家政府筹集资金无法使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的发展,没有造血功能无法长久、有效的进行。

(四)、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虽然与再就业工作相结合,从下岗失业群体中进行选择,虽然可以达到降低成本,解决就业的问题,但是这些都导致了人才队伍素质低下。但是政府、社区却未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未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制度考评。此外,社会缺乏加强对此方面人才教育的意识,即使进行培训,却因缺乏在此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才及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培训不到位。

十一、被服务者的评价

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物质上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等服务,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并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保障,被服务者对于居家养老的服务满意度的体现主要在于社区提供的上门服务、日常照料、社区娱乐等方面。但是就目前而言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只能低层次的满足老年人表面的需求,却未深层次的挖掘、了解并解决老年人真正内在的问题及需求。此外,服务只是流于形式,而在提供服务时未将具体的服务真正落实到位,据调查了解:被服务者的不满意度主要体现在精神慰藉、提供服务人群素质偏低、态度、质量以及志愿者人员不固定等方面。此外,居家养老体系目前缺乏一定的评估体系,导致社区无法抓住根源,真正的从源头抓起完善服务体系。

十二、方案具体内容:

(一)、实施的主体:1.政府,一方面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增强对此方面的宣传与设施等方面的投入;2.社区,一方面要培训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其中不仅包括社工,还包括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员,使其不仅获得相应的资质,同时能够在素质、质量、态度等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扩大广大志愿者的队伍,发动社区、单位、学校利用自己的技能知识,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给老人提供相应的力所能及服务。此外,在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的同时,也要优化老年人娱乐服务场所及设施,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得到满意的服务。

(二)、服务人群:J社区32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残疾老人、空巢老人、三无对象老人、特困老人、高龄老人等)

(三)、方案试点社区实施的时间:2012年7月----2013年7月,生命周期为一年。

(四)、服务方式:以专业人士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医疗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服务。

1.按经济程度来划分:A.无偿服务,针对的是本社区“三无”老年人;B.有偿服务,针对的是有经济来源并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C.低偿服务,针对的是本社区高龄老年人、特殊群体老年人。

2.按老年人自理程度分:A.社区针对那些能够自理的、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人开设娱乐活动及场所、建设固定的娱乐服务、机构设施服务,使他们尽量到社区指定点接受服务、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等方面的活动,从而使其得到较好的满足,以此来丰富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情感,进而让老年人告别孤单、抑郁,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B.社区针对那些不能自理、无法出户的老年人,可以培养训练一批专业的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到老年人家里进行上门服务,使老年人的需求在家里也可以得到满足。

(五)、提供的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送餐、管道疏通、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健康地度过晚年。

3.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调解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不再让老年人无权可依、无家可归,从而保证老年人能够安乐地度晚年。

4.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培训、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从而充实老年人的生活,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丰富老年人的兴趣与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老年人的孤独感,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大有裨益。

集美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7

【摘要】近年来,养老金和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压力越来越大,高龄、空巢和失能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日益扩大。而就我国现状来看,由于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机构养老并不是老年人的理想选择,学者和政府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通过深入多个社区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与访谈,对武汉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武汉市 社区 居家养老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统计,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06年的约11%增至22%,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将居住在城市。因此老年人,尤其是居住在城市中的老年人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以及城市家庭功能的急剧弱化所出现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日益增多,城市养老倍受社会关注。

2008年2月底,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建设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和国家税务总局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提出“十一五”期间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在城市将实现全面覆盖。居家养老是以家为养老场所,以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为依托,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支持基础之上的养老方式。其基本内容是:“劳务养老由社会承担,精神生活养老由家庭承担,物质方面养老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构养老中存在的“院舍化”和“官僚化”等诸多不足,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对老人而言,他们住在自己家里,置身熟悉的环境,看到相识的邻里,可以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友情。对社会而言,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将政府、社区和市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是破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最好选择。2008年7月8日至11日,笔者以武汉市为例,通过深入多个社区就武汉市开展居家养老现状及问题进行大范围调查,遍布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共走访了14个社区,同时在大街上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是60岁以上的老人,共发放163份问卷,有效问卷155份,个案访谈10人。本文是基于此次调查结果进行的思考。

一、 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1、老年人的居住状况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56.1%的老人与配偶同住,另外有40%的老人与子女或成年的孙子女同住,配偶和成年的(孙)子女是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日常照料帮助的最重要人选。同时,调查的结果显示,10.3%的老人单独居住,他们则是居家养老的重点服务对象。居家养老可让老年人仍生活在他们熟悉眷恋的常态化社区中,不割裂老年人的社会网络,通过改善老人的护理条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实际上,家庭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首要场所,其运作与社会紧密相连,协助家庭正在成为许多国家老人社会福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又以发展社区层面的社会福利服务最为直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在解决老龄问题上的一种共识。通过各种社区助老服务,为家庭分担照料老年人的重担,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社区助老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居家养老从形式上仍保持着传统家庭的养老格局,但在内涵上体现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在居住方式上,老年人除与子女合居外,也可选择分居独居,与子女常来常往。

2、老年人的收入来源

调查对象中有81.9%的老年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养老金(或退休金),依靠配偶供养的老年人占1.9%,有11.6%的老人依靠子女或亲友供养,0.6%的老人依靠社会福利救济,3.9%的老人则是依靠其他的经济来源来维持生活。在养老经费上,老年人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从这项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已经趋近于居家养老,经济上也足够承担居家养老的费用,况且对于特殊困难老人,政府“居家养老”服务中有相应的福利措施。居家养老较之机构养老,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服务广、收益大、收费低、见效快的特点,能减轻机构服务养老的压力,因为居家养老无需为老年人安排专门的住所,所以收取的费用比机构养老的费用低廉,一般家庭都能承受。同时,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还将开辟社区就业的新空间。

3、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我们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心理疏导三个方面。有60%的老人报告存在上述需求,其中医疗方面的服务需求所占的比重最大,对老人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越来越多,抵抗力越来越差,而医疗机构存在着严重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多数老人宁愿选择待在家里拖延病情,所以社区应多注重这方面的服务,让老人们确实享受到实在的服务。另外,调查结果中有54.2%的老人选择不需要任何服务,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不是真的不需要,而是他们对社会的不信任,因此推行一种可行的能够真正惠及每一位老人的养老模式显得尤为

重要。

二、武汉市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现状及问题

2005年,市老龄办对全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市现有百万老人中,约有30万老人处于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女独自生活的“空巢”状态。其中20%的空巢老人身体较差且缺钱看病;25%的老人感到生活单调寂寞,渴望生活慰藉和照料。据此,从2006年起,居家养老服务在江城启动,武汉市推出“为高龄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政策举措,对不同困难对象的老年人实行“免费服务”。2008年11月武汉市正式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老龄办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推出“补偿服务”举措,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人群。在一定程度上,武汉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1、居家养老模式在武汉推行缓慢,居民对社区信任度不高

通过调查结果图1中可以看到,仅仅只有22.6%的老年人听说过居家养老,而其中只有1.9%的老年人很清楚这一养老模式。这说明居家养老还未在武汉大范围的普及,另外也说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让居家养老这一切实可行的养老模式广泛的被人们所接受。在我国现阶段已有北京、大连、青岛等数十个城市在不断探索完善这一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做着革新努力。相比之下,武汉市在这方面的进展相对缓慢,武汉市作为中国面积较大的城市之一,老年人口较多,在养老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更大,这就需要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对此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加大推广力度,从政策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图2中反映的是老年人在遇到困难时最先向谁求助的状况,也可以直接反映出老年人对社区信任度的问题,据统计结果显示,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向社区求助的仅有2.6%,这个数据足以说明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忽略了社区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社区在养老工作上做的很不到位,并没有很好地开展活动,老人们不满意社区服务质量也不了解社区的服务状况,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社区要想推广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肯定会遇到相当多的阻碍。

2、社区居委会面临资金、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中国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体系中,所有的活动资金、资源都来自街道,来自民政局,这就必然会导致“等、靠、要”的现象发生,组织者没有积极性,老年人的参与热情不高,特别是那些特困的孤寡老人,因为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人群中以这类老人居多,但他们虽急需照顾却无力支付养护报酬。因此,在缺乏稳定、充足、多样的资金来源渠道下,社区内老年人活动无法系统地、持续地开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组织体系将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排除在社区活动之外,也挫伤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老年人社区活动的需求多样性难以得到满足

目前,武汉市大部分社区存在着设施少、规模小、功能单一的普遍问题,许多社区只能为老年人提供简易的健身器材,而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更倾向于医疗保健、精神安抚、心理沟通等方面的服务。另外,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中有内在一致性的要求,很难针对各个社区老年人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活动,同时也难以满足不同收入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的需求多样性得不到到满足,特别是一些有特殊情况的老年人,很难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4、专业人才缺少

目前武汉市居家养老队伍中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能差,笔者调研中发现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居委会负责人,而服务人员基本上是城市下岗工人和一般受聘人员,由于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服务队伍中很难吸纳优秀的人才,而一般的服务人员在上岗前也基本上没有得到任何专业化的培训,使得这些服务人员的工作主要就是帮助老年人做家务和从事一些简单的护理。而这些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促进居家养老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在武汉的推广的建议与对策

1、政府要从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制定出适应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度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法可依是老年维权工作的基础,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基石,近2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颁布的老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达200余件,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的老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框架,另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也已经颁布。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涵盖养老、医疗、生活和照料服务、权益维护、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但尚没有专门针对居家养老的政策法规。要想在各地广泛推进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制度保障方面就比较缺乏。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围绕居家养老与社会支持,设立一整套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政策,包括鼓励、优惠、服务标准及法律责任等;加强对社会支持行为的激励、规范与引导;丰富完善居家养老的政策法规体系;探索建立老年服务志愿者、照料储蓄、长期护理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制度等。

2、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增强老人对社区的信任度

如今,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养儿防老”不再成为老年人的主流思想,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老、爱老的风气也淡化了不少,老年人逐渐被推向社会发展主流的边缘,如果社会大众对老年人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层次,这无疑会形成社会歧视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老人们对社会不信任,在社区找不到归属感,如果没有亲戚朋友的照顾和陪伴很容易引起身体及心理等一系列问题,而这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也将形成巨大的阻碍,老年人不信任社区,如何愿意接受工作人员的服务呢,而且如果这种服务只是一种纯粹的利益关系,也很难达到实际效果。所以,在观念和社会风气这方面的工作相当重要,政府要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老人生活在舒适、信赖的环境中,在政府和社区的细心关怀下安度晚年。

3、整合社区资源,构建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首先,尽快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设置室外健身、休闲、交往、娱乐的场地,增加绿地面积,建立家政服务中心,兴办老年学校、社区医院和社区图书馆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场所。另外,相关部门要注意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比如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要相互沟通,把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和街道、社区协调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从单位转到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养老、就业提供各种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健身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地方财政部门要在财力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社区内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要对社区老人开放,实行资源共享。其次,要注意加强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训,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队伍。最后,要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

【参考文献】

[1] 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综述[J].江海纵横,2008(1).

[2] 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全国老龄办,2008-2-22.

[3] 蔡禾:社区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城市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分析[J].消费导刊,2008(1).

[5] 夏建中:社区工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 应对“未富先老”的可行性选择[N].人民日报,2006(5).

[7] 武汉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人群[N].中国老年报,2008-11-6.

[8] 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精神赡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计方案一 篇8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照料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一、指导思想

以___重要思想和党的___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___的科学发展观,以满足我街道广大老年人日益__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年人群体中的高龄老人(80岁以上)和特殊群体老人(包括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下同)为重点,坚持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的改革发展方向,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区参与,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福利机构养老为重点,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引入社会资源,鼓励养老服务市场竞争,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体贴的专业化服务,不断提高我街道社会福利服务的整体水平,促进我街道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二、工作原则

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原则;

(二)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原则;

(三)坚持先重点保障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的原则.三、服务对象、内容

我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向具有松岗户籍60岁以上的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分为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无偿服务的对象为具有松岗户籍的“三无”老人;低偿服务的对象为具有松岗户籍的高龄老人、特殊群体老人;有偿服务的对象为有经济来源并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或者社区居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实行多元化.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法,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为有需要的老人或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福利性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专业服务”为特点,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四、补助对象及标准

对松岗户籍的高龄老人、特殊群体老人,政府实行货币化居家养老服务补助.享受补助的条件、标准如下:

(一)60岁及以上享受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介护,下同)的老人,按人均___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二)60岁以上非低保对象但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介护),按人均___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三)60岁以上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即享受定期补助的优抚对象,含“五老”人员)按人均___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四)80岁以上老人按人均___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上述标准,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算.服务补助只能用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不得用于支付药费或购买其他商品等.五、服务补助申请程序和审批程序

(一)申请程序.符合上述条件的老年人或其亲友,可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工作站(未设社区工作站的,由居委会负责,下同)申请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并分别提交如下材料:

1、60岁及以上享受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介护)老人提交:

(1)《___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审批表》;

(2)《___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

(3)___、区、街道直属医院提供的诊断证明;

(4)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2、60岁以上非低保对象但生活不能自理(介护)老人提供:

(1)《___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审批表》;

(2)___、区、街道直属医院提供的诊断证明;

(3)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3、60岁以上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提交:

(1)《___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审批表》;

(2)《五保供养证明》;

(3)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4、60岁及以上享受低保老人提交:

(1)《___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审批表》;

(2)《___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

(3)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5、60岁以上重点优抚老人提交:

(1)《___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审批表》;

(2)重点优抚对象证明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

(3)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6、80岁以上老人提交:

(1)《___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审批表》;

(2)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一份(带原件备查).以上所有提交的资料应按A4纸张规格,并真实可靠,由社区工作站查验并盖章.(二)审批程序.1、社区工作站初审.社区工作站收到相关申请后,凡申请材料齐备的应予受理,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含公示时间).可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形式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核实,申请人应予配合.社区工作站须将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监督.经核实无误后,由社区工作站上报街道社会事务办.2、街道社会事务办复审.街道社会事务办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复审,并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对不同意补助的,书面说明理由.六、服务机构、方式

(一)服务机构: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区民间组织.(二)服务机构的确认:由街道办在辖区内选定1–3家符合条件的机构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三)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在这些机构内自行选定服务机构.如发生纠纷,当事人可自行选择解决方式,如双方协调解决、或者向辖区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七、拨付方式和资金渠道

(一)拨付方式.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补助对象,由街道社会事务办将服务记录本和服务消费卡发给其本人,将工时记录表发给服务机构,根据服务记录本和工时记录表记录的服务时间和应付金额,在补助资金额度内,每季度拨付补助资金给服务机构.本季度内没有用完补助资金额度的,下季度按上季度实际发生金额给予补助.各社区和服务机构应及时将居家养老服务补助的情况汇总后(包括核准各类补贴的人数、标准、补助总额等)报街道社会事务办.(二)资金渠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资金来源按“三个一点”的方式筹集,即市福彩公益金出一点,区财政出一点,社会和个人出一点.补助对象超出补助额度部分的'服务费用,由补助对象个人支付.八、监督与考核

(一)管理监督.社区工作站每季度检查一次申请人的居家养老服务记录本,检查补助资金是否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并将检查情况报街道社会事务办.街道社会事务办将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资金的申请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监督.如发现有以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补助资金的,应立即停发并追回已骗取的补助金,同时取消当事人享受补助金的资格,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二)考核评定.街道办每年对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及群众满意度进行一次考核评定,考核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级别.评定级别为合格的,责令其进行整改,在限期内达到优良水平;评定为不合格的,取消其作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格(考核评定制度另行规定).九、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___担任,副组长由社会事务办主任___、财政办主任___担任,成员由各社区党支部书记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办,办公室主任由___兼任.(二)实施步骤:

1、前期工作:

(1)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2)各社区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进行调查核实;

(3)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宣传工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和各项内容家喻户晓.2、实施阶段:20__年_月,委托___老年人协会在全街道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十、工作要求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解决方案 篇9

第1章 项目背景

在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37亿,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27.8%,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从2000年的1%更快速地上升到2050年的9.1%。届时,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比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还要多出3700万人,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世界第三人口大国美国的总人口(3.95亿)。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

根据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十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以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建设为依托,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要求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建立社区“一键通”呼叫系统,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湖南迅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和社区服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民政部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社区义工为补充,为老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和灵活借鉴北京、天津、郑州等地先进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十年行业信息化,以及近期成功实施部分此类项目的产品技术经验,制定此建设方案。

第2章 项目描述

2.1、项目定义

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和服务网点资源,“以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单位、企事业等服务机构为网点、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21世纪新型“虚拟敬老院”。真正做到“让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从而推动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

谁来建设:省、市、区县各级民政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

为谁服务:直接的服务对象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各类优抚及低保对象。广义上也可以扩展到上述人群的亲属及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为老服务站及各级管理部门。2.2、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和整个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关系

迅时信息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是“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社区义工为补充,为老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迅时信息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可与三级(区、街道、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紧密结合,既为信息化居家养老提供了服务载体,又全面提升了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有关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搞好规划,整合资源,按照高效、便捷和广覆盖的原则,以区为单位建立居家养老信息和呼叫服务网络,积极打造一个设施配套,服务健全、方便快捷、惠及广泛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3、项目目标

1、为主管机关或运营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

2、为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及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档案;

3、以社区为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强大的服务体系;

4、以老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

5、构建“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3章 迅时信息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建设方案

3.2、业务流程图示

1、用户通过语音网、互联网、无线网、前台服务通道提出服务需求;

2、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区域、行业匹配,进行服务派单和组织救援行动;

3、有关入网单位接单并联系客户,并安排服务人员前往服务;

4、为老服务中心在24小时内按照标准流程回访客户,了解老人对此次服务的满意度及意见;

5、此次服务信息自动进入客户服务数据库备存,作为客户资料永久保存,根据服务情况,服务商相应评级和荣誉;

6、入网服务商信息的导入和更新。

3.3、运营管理系统功能构成

3.4、终端接入

第4章 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

迅时信息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主要由信息采集及管理子系统、网站子系统、为老服务应用子系统、应用支撑子系统共四部分构成。

4.1、信息采集及管理子系统

4.1.1、多级信息采集

4.1.2、养老档案管理

4.2、网站子系统 4.3、为老服务应用子系统(三大功能群组)

4.3.1、紧急救援

4.3.2、生活帮助

4.3.3、主动关怀

4.4、应用支撑子系统

4.4.1、呼叫中心及CRM系统

呼叫中心工作流程:

4.4.2、后台业务管理支撑系统

4.4.3、接口程序及外部应用系统 第5章 方案特点

1、符合民政部门管理特点及国家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根据民政部门的管理需要,平台可构建“市、区(县)、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居委会”四级或多级运营管理体系。

2、服务功能强大、实用,可实现全方位的为老服务应用。紧急救援(地图化显示、短信通知亲属、组织服务机构实施响应救援);生活帮助(家政服务、日托照顾、订餐送水等等,项目内容可随时定制);主动关怀(通过电话、短信讲天气预报、养生保健、医疗卫生、养老政策等信息主动发送给服务对象)。

3、多种配套终端产品可选择(一键通呼叫器、老人手机,多种型号可选),满足不同养老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4、呼叫中心功能强大,服务对接安全快速;电子化工单形成闭环管理,对入网服务机构进行评级,保障服务体系健康完善。

5、电信级运营平台、系统运营稳定可靠;模块化构建、部署快速、可平滑升级,满足未来需要。

第6章 适用范围:

1、各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区民政局或老龄处等民政部门;

2、社区服务中心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方案说明

【集美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集美大学聘请客座教授暂行规定10-08

厦门集美大学是几本学校11-17

集美大学是几本?是一本还是二本?07-15

上一篇:社区社工下一篇:煤炭公司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