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精神故事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匠心精神故事(精选11篇)

匠心精神故事 篇1

2016年,“工匠精神”火遍了大江南北,它从总理的口中发出,迅速遍及了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互联网行业等众多领域;这一年,它被列入“2016年十大流行语”,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热门;这一年,嫦娥抗衰与6位大国工匠相逢,品味他们的匠心故事,走进他们的2016。

1、王津: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修复师

2016年,他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夜走红,因其儒雅的外表和谦逊的性格得到网友的关注和喜爱,被亲切的称为“故宫男神”。

面对2016年的走红,王津师傅这样说:就是我在街上,不管到哪,认识我的人多了一点,对我来讲没有太大的改变,工作还是原来一样的,每天还是修复文物。但着实让王津激动的是,现在认识他的人中,“90后”居多,还有很多“00后”。

“我觉得有了‘90后’的关注非常好,关注故宫的文物,关注国家的文物修复和保护,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老一代人关注的可能只是一代人,得到‘90后’的关注证明是代代相传的。”

2、高凤林: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特种熔融焊接工

2016年5月,央视新闻推出《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大国工匠》第一集,就介绍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从18岁进厂到今天,高凤林已经工作了35年,35年间,先后有130多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经过高凤林的手飞上太空。

高凤林2016年的关键词依然是“火箭”。“2016年最骄傲的事就是我们国家的长征五号发射成功,那里面最关键的芯一级、芯二级,都是由我及我带领的团队制造的,其中里面的很多核心关键技术,还是由我来突破的。”高凤林自豪地说到。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高凤林的工匠事迹作为案例写入了政治试卷的试题中,对此,高凤林风趣的说到:“我入行的时候是技校水平,但现在是研究生水平。这也印证了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推崇的精神。”

3、孟剑锋 北京工美集团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錾刻师

2015年,孟剑锋用纯银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及夫人。

刚刚过去的2016年,孟剑锋又完成了一件大事。他和团队的创新产品--“锗银”系列产品,在质量上和工艺上进行了改进。“我们知道锗的元素和任何物质都不会融的,我们通过研发,让锗和银能融到一起,而且锗在工艺上是不能焊接的,我们经过工艺上、一些焊件上的配比上进行了改进,这种产品现在出口日本,而日本现在是没有这种技术的。”

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孟剑锋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坚持、传承和创新。他说,自己从事工艺制作20多年,坚持下来才有今天这样一个技术水平的存在,“坚持就是你坚持不一定胜利,但是你坚持到底一定胜利”。

4、崔惠峰:海尔集团冰箱装配工

2016年,崔惠峰依然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电检测过程中,难免出现因电压问题导致的作电不良、取数不准确的情况,很多技术人员都习以为常,崔惠峰却下决心改良测试工装。

他效仿爱迪生锲而不舍研究灯丝材料的办法,逐一替换传感线,每换一根线就重新测试一下。就这样测试了两个多月,改良版的测试工装终于出炉,不仅可以快速测试传感线,还可确保100%合格作电出厂,更有效地减少了冰箱产品故障几率,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这个腼腆的农村小伙说自己不会用高大上的词语来描述“工匠精神”,在他眼中,工作的态度和心态非常关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仅仅是为了上班或者简单的工作,那达不到工匠的效果。”崔惠峰说。

5、魏红权:中国兵器武重集团研磨钳工

在中国兵器武重集团车间厂房内,记者见到了研磨钳工魏红权,他正研磨加工一个高精度的零件,经过细心研磨,几分钟后,原本普通的零件表面像变魔术般平整光亮如镜,甚至A4打印纸上的文字也被镜面反射的异常清晰。

“0.06毫米,是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而中小零件的加工精度必须达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60才算合格。”在魏红权看来,“精雕细磨才能出精品”。

2016年,之于魏红权,是他从事研磨工作的第三十一个年头了。“研磨了31年,觉得这份工作枯燥吗?”魏师傅腼腆地笑了。“从未觉得枯燥,相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热爱吧。”因为这份热爱和坚守,魏红权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31年。

6、李奎:嫦娥抗衰股份硬件工程师

2016年,对李奎来说是不断尝试的一年。很多人在说起“不断尝试”时,联想到的是开疆拓土,而李奎的“不断尝试”,却是在同一个领域不断的、反复的测试。

“亮度、角度、曝光时间、快门、光圈„„这些都会影响到成像效果,只能一个个去测试。”李奎要在五个变量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历经了数万次的测试。每一次测试,李奎都是小心翼翼,认真记录,不敢有丝毫怠慢。

正是因为有一个个像李奎这样沉下心来认真打磨的成员,在2016年,他们的团队研发了“嫦美皮肤解码机器人”,荣获工信部三项大奖,破解了“全脸识别”的世界难题,开启了皮肤解码新纪元。

匠心精神故事 篇2

在这次活动中, 我校四大专业的五项体验活动为初三同学展现了职业教育的风采。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私人订制”———服装DIY体验中, 初三同学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微商摄影形式, 将自己喜爱的照片通过高温印压技术快速地印在T恤上, 制作成自己喜欢且独一无二的装饰衣服;在工艺美术专业的“锦上添花”———传统文化扇子彩绘体验中, 初三同学能够在我校美术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一件彩绘作品;电工专业的“妙手生风”———小型手持风扇焊接制作技术的体验点吸引了不少同学参与, 初三同学通过将电子元件自行焊接安装, 使制作的风扇旋转起来, 感受到了产品制成后的成就感;机械工程专业则通过“让子弹飞”———子弹三维实体造型及数控车床加工子弹的体验活动, 让初三同学能够通过电脑软件设计和数控车床的亲手操作, 将子弹模型设计生产出来。

同时, 初三同学在我校学生干部的讲解下, 欣赏了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同学制作的盘子彩绘作品、素描作品、剪纸刻纸作品及绘画作品, 参观了机械工程专业和电气工程专业的同学加工制作的精美工件和栩栩如生的模型展示品。在参观过程中, 初三同学对我校同学的作品赞叹不已, 纷纷拍照留念。在无人机展示区里, 这些参与体验的同学对我校新型专业的设置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希望能够进入无人机方向专业学习, 成为未来的无人机制造者和操控者。

匠心精神故事 篇3

欧阳修改文章

欧阳修是个很喜欢和自己过不去的人,写好文章后总爱贴在墙上,自己躺着看,一边看一边修改。例如《醉翁亭记》里的“环滁皆山也”,这么简单一句,据说是撕烂好多稿纸才得出来的。欧阳修到了暮年的时候,还是这么个犟性子,总喜欢拿出平时写作的文章,一篇篇一行行一字字地修改,不厌其烦,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将以前的文字修饰得更得体更优美。她的妻子心疼地说:“你何必这样自己给自己吃苦头,如今你是文坛元老,又不怕当年的先生打你板子,悠着点吧。”欧阳老先生说了自己的真实心境:“倒不怕老先生发怒,就怕后生笑话我。”作为一个学习者,要珍惜早年先生的怒,要畏惧以后晚辈的笑,这也是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八大家之一的原因。

【素材解读】“玉不琢,不成器”,好文章得来也是如此。欧阳修身为文坛领袖,还常以“怕老师发怒,怕后生笑话”来鞭策自己,体现了严谨治学的态度。其实,无论是哪一个人生阶段,只要秉持一颗学习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日臻完美。

【适用话题】严谨;鞭策自我;追求完美……

王安石炼字

一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路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极目四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寫下了一首名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缺乏诗意,就提笔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心情,仍嫌不足,于是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令自己最满意的字。

王安石走到船头,春风拂面,青草摇舞,眼前的景物更显得生机勃勃。他精神为之一振,“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全都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的“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

【素材解读】为改“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王安石颇费心思,几经修改,最终得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千古名句。一个“绿”字使全诗意境顿出,这个“绿”字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适用话题】改变;推敲;值得……

苏小妹炼字成诗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请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

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

苏东坡问道:“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素材解读】苏小妹炼字成诗,体现的不仅是智慧与才情,更是反复修改,不断推敲文字的结果。

【适用话题】智慧与才情;美丽传说;令人敬佩的_____……

大国工匠呼唤匠心精神回归 篇4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五一期间,隆重推出《大国工匠》专题报道。《大国工匠》选取中国卫星、中国高铁、中国住建等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现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专业又敬业的精神内核,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报道中的这些“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总书记在今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现在,央视推出《大国工匠》五一特别报道,就是要引领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多学习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多弘扬“大国工匠”的“匠心精神”。

“匠心精神” 对于工程公司来说,就是褚总提出的“四化”建设中专业化、规范化的极致。放眼世界,“匠心精神”曾让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受益,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德国和日本的产品凭借着精湛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几乎征服了全世界。毋庸讳言,相比几十年前,今天的中国,“匠心精神”似乎有所迷失与跌落,这与中国的大国身份很不吻合。高凤林等“大国工匠”们的奋斗历程,再次提醒全社会:要切实转变人才观念,摒弃“君子不器”的落伍思想,重新规划人生,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寻发展求突破,以“匠心精神”去锻造和擦亮“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让人生放射出炫目的光彩。

践行工匠精神,做“匠心”好教师 篇5

——让学生沐浴教师的阳光

哈尔滨市松江学校 张晓红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

——罗曼·罗兰

工匠精神的内涵包含了我粗浅的认为有下几点内容:一是对事物精益求精的态度,二是独具匠心的创造力,三是坚持不懈的专注。这种工匠精神在教师身上体现为精益求精地备课,独具匠心地上课,坚持不懈地专注课堂。除此之外,我觉得教师内在人格品质更需要践行工匠精神,更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内在的修为。

曾经的我,身体患病多年疼痛难忍,亲人离别心痛日日难眠,无成就感、无幸福感。一度非常消沉,内心痛苦不堪,整日里浑浑噩噩任时间流逝,任眼泪在梦中流淌。只有站在讲台上与学生共同走进课本,才能暂时忘却苦痛,偶然捻到一两朵快乐的小花,感受到些许的快乐。学生是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是我生命价值的体现,是我感受职业幸福最重要的快乐因子。然而,我给予学生却是“冷着面,凉着心”机械的重复着“授惑解业”。直到一个暴怒难控的高个子男生的出现,才让我真正意识到我需要改变,我必须改变。

一个阴雨天,我正在批改作业,一位大个子男生探头探脑找到我。小声地对我说:“老师,我脑袋里的两个人又出来了,怎么办呀?”他就是我们班最能惹事闯祸的男生。不久前,刚刚和高年级的学生打了一仗,被学校通报批评了。他时常和老师、同学发生矛盾,极易冲动,一旦控制不住情绪,就会青筋暴起,眼神如燃烧的怒火,双手紧紧握着拳头,似乎立刻要爆发和老师或同学决一死战。他说每当他在发怒之前,他的脑袋里就有两个人支配他。一个是好人,劝他不要冲动,会后悔的;一个人则像是坏人,总在挑唆他,打吧,打坏了大不了赔钱。这样的心理状态,他自己也非常苦恼,由于冲动,曾多次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也结下冤仇。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也曾经没有敲门,当然更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就神秘兮兮溜逛一圈老师办公室,一脸的狡黠与放纵,小眼睛不住的寻觅着什么。办公室里的老师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小淘气”又在打什么鬼主意,更为他的不礼貌感到气愤与无奈。事后找他了解情况,他的回答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去办公室,就是想看看你们老师都在干什么,我爸说你们老师都是有学问的人,要我多向你们学习。”话音未落,我顿时感到愧疚,之前对他的种种猜测都是鄙薄的。在他糟糕外表下竟然还有一颗上进的种子,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今天,在他前行的崎岖泥泞的小路上,又出现了绊脚石,第一时间来找我帮他解决苦恼。作为他的语文老师,学校的兼职心理教师。他想找我解决苦恼。我不敢确定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否算作心理的某种疾病。于是,我耐心的倾听他的诉说,尽量让他把冲动前的感受说出来。并简单的提了一点建议,告诉他当冲动时立刻深呼吸,想象他认为最美的事物,平时多听听舒缓的音乐,心烦的时候课间出去打打篮球。随后,我利用心理教研的机会,咨询了专业的心理老师,老师解释说这并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常见的情绪自控力不强现象,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本

我、自我、超我三者的矛盾表现。可以让学生在手腕上套一个弹力较好的皮筋,一旦出现情绪不自控时,用皮筋弹手腕,分散注意力就可以了。有了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加之我耐心的倾听与疏导,现在那位爱冲动的大男生好了许多。

对于这样一个内心渴求进步的学生,难道我能帮助他的就只能是建议几种自控情绪的小技巧。再无他法吗?再看看其他的学生,家境非常普通的他们,或是来自单亲家庭,或是来自进城务工家庭,亦或是来自低保家庭。他们的性格或是孤僻,或是自卑,或是顽劣,亦或是过于张扬,没有规矩。毕业之后,他们也许只能从事社会最底层最简单的工作,甚至也许连工作都找不到。我多么希望能激发出孩子们的潜质,培养出较好的社交能力,塑造出健康的人格,学会做人的道理,在中学毕业后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而又无助的眼神,我愧怍了,我思索着,我寻求着。

不经意间,我想起高个子男生说过的一句话:“我去办公室,就是想看看你们老师都在干什么,我爸说你们老师都是有学问的人,要我多向你们学习。”猛然间,我突然意识到,要想改变学生,必须先要改变自己,调试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快乐起来,自信起来,积极进取起来。让学生沐浴着我身上的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因为,在孩子们的心里,老师不仅仅是老师,还是榜样,是楷模,“是有学问的人”,所以我们的个性影响孩子们的个性。有人说怎样的老师教出怎样的学生,细细品味这句话,其实是有它的道理的。试想一个整天唉声叹气、多愁善感的老师怎么会教出阳光向上、朝气蓬勃的学生呢?清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迎接他们的是老师灿烂的笑容,温和的语言,孩子们的心情也会随之轻松和欢快起来。我相信只有阳光快乐,开拓进取的老师,才能熏染出阳光快乐,积极向上的学生。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多一些,我的心才可以舒畅些。所以,我便积极地参加区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一次次活动中,体味着成功的喜悦,或是积累着失败的经验。总之,让自己慢慢的成长起来,自信起来,快乐起来。这样,我渐渐体验了进步的快乐,渐渐忘记了亲人离别的伤痛,身体也渐渐奇迹般好起来。每天,我就更加开心的为学生上课,并且开展相应活动,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学生们也学着我的样子,积极的努力的学习,每天开开心心的上课。时间长了,自卑的变得自信了,孤僻的也愿意和同学交流了,顽劣的也懂事了,孩子们在一天天的转变。

这就是我和学生心理转变的真实过程,这让我更加坚信“只有阳光快乐,开拓进取的老师,才能熏染出阳光快乐,积极向上的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到某种程度的挫折和打击,谁也无法保证一生一帆风顺,也无法预料自己是否能承受挫折和打击。因此,人人都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灰色心态,但这并不可怕,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时时适应环境,微笑对待人生,我们便能拨云见日,又见彩虹。作为教师更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健康,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长环境。因为,教师心理健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最爱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

人。”

作为一位教师我想大声呼唤:从明天起做个阳光的老师,让每一个学生沐浴教师的阳光,愿亲爱的孩子们有一个灿烂前程,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心沐阳光,师健生康!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颂读故事 篇6

铁人王进喜,对于我们80后的一代是不太熟悉的,只是经常听到老人们在耳边述说铁人怎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听完后最多也只是感到现在的我是幸运的生在了幸福的年代里,从未真正去设想老一辈们走过的到底是一种怎样艰辛的道路。2013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一系列有关铁人的影片时,当我们手捧书卷向孩子们解读“大庆精神”的内涵时,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内心涌动太多的感受。感动中一个身影便在我脑海浮现,一个名字跃然于我的眼前......他就是今天我故事的主人公,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却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血液,植入灵魂,用心领会,用行权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三十几年来,甘于奉献的马场小学负责人王庆全。

马场小学在我镇最西北,属于农村偏远学校。本村的老师就只有一名,其他教师要每天的跑通勤,为了赶车而晚来早走,这样在教学管理上就出现了漏洞——先到学生的没老师管理,教学时间不能完全保证,安全上也有极大的隐患。为了更好的教育管理学生,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到学校交到老师的手里,于是家在县城的他,成了学校的守护者。星期日的下午他就从百里之外的县城赶到学校,周五下午放学后才赶最后的一班车回到县城。清晨,自己动手煮一把挂面,匆匆吃上两口,趁着通勤老师还没到他就组织到校的学生打扫班级内卫生开始上早自习。晚上,老师们离开学校,他又默默的拿起扫除工具带领值日的学生把学校的走廊、操场打扫的干干净净,天黑了热上中午的剩饭当晚餐,走进学校的值班室,他忙碌的一天才落下帷幕。就这样他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引领”着老师进入工作状态。多年如一日,白天他是学校的老师,晚上他是学校的护工,默默守护着学校,守护着孩子们。

其实王校长上有高堂,下有幼子,家务事繁多琐碎,多年来却从没有因家务事而请假。2014年王校长的妻子查出患有糖尿病,同年2月突然患脑梗入院。由于马场小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他没能及时赶到医院而被前来的亲属们一顿数落,妻子一段时间内的生活不能自理,驻守学校的他也未能守侯床边悉心护理与照顾而是托之亲友。孩子读书、参加工作,因学校工作忙,他也从未送过、看过。这期间他付出了多少心血,牺牲了多少个人利益,亏欠了家庭多少的感情债。可他为了党的教育事业,把更多的情和爱洒向了学校,奉献给了大山的孩子们。

是责任和使命的驱使,让王进喜超越自我、透支生命,用47岁的年轮践行了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是责任让王老师三十余年如一日地工作在边远的农村小学,三十余年如一日地矢志不渝地从事着最平凡的教师工作,三十余年如一日地用满腔热忱去热爱着教育事业。尽自己的所能,倾自己的心血为农村的孩子照亮一片光明的前程,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作为一名大庆人我很骄傲也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先辈们强大的精神力量作鼓舞;作为一名胡小人,我很骄傲也很自豪,因为我们身边有王老师这样的榜样的力量作动力,内心无比充实。我坚信:一个英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一个个榜样,一曲曲壮歌,一代代相传!

身边的榜样 大山的脊梁

看《榜样》故事 扬榜样精神 篇7

10月13日下午,筹备组办公室组织观看了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的专题节目《榜样2》。

看着屏幕上的这些脸庞,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却让人亲切又熟悉,因为他们都来着基层,可能就在你我身边。专题片里既有91岁高龄的全国道德模范、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又有坚守车间三十年,一心要造中国飞机、圆国人梦想的大国工匠胡双钱;既有为人民服务永不退休的“太行公仆”吴金印;又有俯首甘为“樵夫”、为民披荆斩棘、鞠躬尽瘁的好书记廖俊波;还有驾驭“战神”的刘锐、“姓马”更“信马”的陈先达、80后“网红”徐川、“小巷总理”吴亚琴、闯出脱贫致富路的塘约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尼玛江村、出征太空的景海鹏、“生命守护神”杜丽群;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信念、奉献、坚守、责任和担当,全心全意的对待本职工作,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榜样和楷模。

虽然只有一个半小时、12位优秀榜样,但却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每个人都有很多感悟。考虑到时间安排,筹备组决定分组讨论,让大家继续进行交流。虽然讨论过程中发现,每个人印象最深的案例不尽相同、关注的事件和细节也未必一样,但是总结出的精神却是一致的。这些优秀榜样大多都是来自基层,来自我们的生活,他们有护士有工匠,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全心全意、极致地对待着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的工作,是这种全身心的投入精神,让他们成为榜样,成为群众最敬佩最喜爱的人。老一代革命家以自己的光荣一生坚守理想信念,证明了信仰的力量,而新时代的年轻榜样们用“用于担当,坚守岗位,扎实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继续引领时代。专题片中年轻的驻村干部尼玛江村,他用朴实无华、不畏艰苦、坚守信念、踏实做事的工作态度带领一个个贫困县攻坚脱贫,赢得了村民的爱戴与支持,这更值得我们思考。其实专题片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但是却扣人心弦,带给我们很大感触,因为真正打动我们的是他们的敬业精业,是他们勤奋创业、苦乐奉献的优秀品质以及在磨砺中进取、在探索中创新的精神意志。

听先烈故事 承革命精神 篇8

承革命精神

——老干部宣讲团观后感

昨天上午,老干部宣讲团来到了我们学校,革命烈士秦奶奶为我们讲诉他的英雄事迹。我们倾听着英雄故事,寄托着对革命先烈的浓浓敬佩。

秦奶奶是19世纪20年代的人,她经历了无数血肉横飞的战场,无数地主专横的场面,更亲身体会了被地主气压的抬不起头来的老百姓们是怎样的痛苦和愤恨。那样的场面惨不忍睹,让我又气又悲,秦奶奶也因此走向了革命道路。

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民兵,因立功当上了民兵队长,不久就入了党。抗战时期她带领民兵打地雷战,把小鬼子打的满地找牙,每一次都让他们狼狈而逃。内战时,他带领了一个民兵连参加了八路军又独自深入敌穴消灭了国军一个排,立下了赫赫战功。内战结束后她参加了劳改8年,最后来到了双阳粮库,直到退休。

像秦奶奶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在抗美援朝的时期,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无数志愿军烈士永远长眠于朝鲜半岛的三千里江山,抗战时期杨靖宇等人顽强抗争,牺牲在东北的群山之中……

永不放弃的精神的励志故事 篇9

执着往往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相反,它蕴涵在平凡、孤独与寂寞之中。执着有时就是你一次次被“尿浇”之后仍然不闭眼睛的忍受,有时就是一次次被蹂躏与打倒之后的站立,有时就是一次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艰难之旅。

哲人奥修说过:“每一项错误都是学习的机会。只是不要一再地犯同样的错误,因为那是愚蠢的。尽可能犯更多的错误,不要害怕,因为那是自然让你学习的唯一方式。”

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至少有三种人:第一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为让失败一次性打垮的懦夫,此为无勇亦无智者;第二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并不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但凭一腔热血,勇往直前,这种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成功,亦常如昙花一现,此为有勇而无智者;第三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能够极快地审时度势,调整自身,在时机与实力兼备的情况下再度出击,卷土重来。这一种人堪称智勇双全,成功常常莅临在他们头上。

郎平眼中的女排精神励志故事 篇10

而对郎平来说,她有了一位新的家人——“今年初我喜结良缘,但我想告诉你,我结婚三天后就带球队开始训练了,所以这和结婚没结婚是一样的,我每一天都在球队里。但王先生非常支持我,特别在困难的时候给我特别多鼓励,这就是家人的亲情和温暖。”

说这些话时,郎平脸上依旧是平静,其实,在几十分钟前,还有许多小姑娘泪流满面地扑倒在她怀里,仿佛女儿埋头在母亲怀里撒娇。其中,郎平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队长惠若琪,她哭成泪人一样趴在郎平肩上:“她的感受应该跟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世界杯时错过了比赛。我们一直等待她心脏治疗康复之后回到球队,带着大家参加奥运会。我想这届奥运会对于她的人生来讲非常特殊,我觉得她这样做更多是感慨。”更让人感动的细节是,郎平说,“我一直跟她讲不要太激动,担心她的心脏出问题,告诉她要平静一些。”或许,这也就是郎平所说的“以队为家”,每一个人都是亲人,都是母女,也都是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

讲好抗疫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篇11

记录制胜之道,传递众志成城的中国智慧,让命运与共的意识融入世界人民的心中。

纪录片《中国抗疫志》深度对话“疫”中人,他们或是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护人员,或是舍小家为大家奔赴前线的志愿者,或是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的科研攻关者,或是身处“疫”中以身作则配合战疫的普通老百姓,还有许许多多以国家利益为先视大局为重的企业家、学者、专家等等,从“疫”中走来,披荆斩棘迎来春暖花开,他们就是中国战疫制胜的“独家密码”,也给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交出了一份抗击疫情的“最佳答卷”。

第一集:《人类新对手》——与未知较量,科研攻关传递“中国速度”。

战疫之初,面对未知,疫情就是战情,战疫就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同疾病较量,科学技术就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科研攻关者以战时状态奋力与时间赛跑,围绕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这一核心目标加快推进科研攻关,在病毒基因测序、病毒毒株分离培养、病毒溯源研究、检测试剂开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开辟战疫“先河”并不断取得进展,这就是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的“中国速度”。抗击疫情必须拿出“硬核”成果,战疫以来,科学家付出大量的精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找到病原体、研发出检测试剂、筛选出有效诊疗方法,并积极主动与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科研战线的中国实力不仅给战疫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也给世界抗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集:《行胜于言》——与生命赛跑,疫情防控体现“中国智慧”。

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这是这场疫情给疫情防控带来的重大考验和挑战。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国迅速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积极防控策略和措施阻断疫情传播,从交通管制、社交隔离再到封锁城市,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通过一系列关键措施和严格管理对各类疑似感染人群“应收尽收、应管尽管”,团结一心、迅速行动,有效阻断了疫情的蔓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就是坚持担当作为、为人民而战的“中国智慧”。与生命赛跑,行胜于言,一次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华民族用智慧和担当证明了中国治理体系的生命力和正确性,并为世界抗击疫情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中国经验。

第三集:《这里是武汉》——与疫情斗争,战疫前线讲述“中国力量”。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城市里汇聚了千千万万英雄的人民。作为战疫前线,这座城市的“心理历程”就是中国战疫的生动体现,他用朴实无华的勇敢给世界讲述了磅礴的中国人民力量。面对病毒,武汉人民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战场对抗疾病,他们的坚强就是中华儿女赢得这场战疫的关键。封城后的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的需要,他们用坚忍不拔、努力奉献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为之感动、为之赞叹。与此同时,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志愿者……他们慎终如始用血汗为中华民族筑牢防控的钢铁城墙,舍生忘死、日夜奋战,他们不愧为英雄战士、不愧为希望天使。与疫情斗争,这就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中国力量”。

未完待续……

上一篇:教师面试个人简历下一篇: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