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室管理制度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腔镜室管理制度(精选3篇)

腔镜室管理制度 篇1

1.管理制度(1)实施在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医护人员都必须在气管镜质控监督的有关规章制度下进行工作(2)医生和护士各守职责,且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气管镜诊疗科的日常诊断和治疗工作。(3)气管镜诊疗科每周安排一次例会,布置和总结工作: 2.预约制度

(1)实施气管镜诊疗的患者须提前预约。

(2)临床医师根据病人的病情适应症认真填写气管镜检查申请单和相关的化验,由护工送至于气管镜诊疗科预约诊疗日期时间,对高危人群,应提前与呼吸病介入诊疗科联系,并向气管镜诊疗科医师提供详细的临宋资料

(3)受检病人在气管镜诊疗科登记预约检查或治疗的时间安排一般不超过1周,急诊和重危病人优先安排。3.告知制度

(1)病人在受检前由医护人员告知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目的及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和紧张心理: ⑵检查前必须向病人及家属了解有否药品过敏史并说明气管镜检查或治疗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和防范措施,征得病人同意后,由本人或受委托人签定“气管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4消毒隔离制度

(1)清洗消毒方法必须严格按照内窥镜质空规定流程操作消毒液按说明书规定进行活化和稀释,保证有效使用浓度和时间,定期进行消毒液测试,并做好记录。

(2)结核等传染病和HIV或HbsAg指标阳性者,使用专用气管镜检查或安排在单独时间段检查,术后对气管镜进行特殊和充分的消毒。

(3)气管镜检查结束后必须按质控要求对清洗槽进行清洗、消毒。5.检查结果报告制度

(1)及时、正确报告检查结果,书写规范。

(2)检查结果与临床或病理不符时,及时与相关科室的主治医师联系、沟通。6.资料保管制度

(1)各种资料应分类做好登记和归档工作。

(2)外借资料需经气管镜诊疗科主任同意,并办理登记手续按时归还。

(3)各存内窥镜资料(气管镜使用频度、检查人数、维修记录及气管镜、活检钳、消毒液的采样结果登记资料)。7.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1)气管镜医生和护士必须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并经培训3-6个月,考核通过后才能独立操作。

(2)开展气管镜介入治疗必须经气管镜诊疗科主任同意并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开展有高风险的新技术,须上报相关部门。

(4)高级职称的气管镜医生和护士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市级以上的专业学习班,中级职称至少排2年参加次一次市级以上的专业学习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8.并发症的处理

(1)气管镜医生必须熟练掌握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急、危重病人和老年病人,气管镜医师在检查前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掌握好检查指征和时机,并备好防范措施。

(2)必备抢救药品和器械,如止血药、升压药、呼吸兴奋剂等及氧气、吸氧面罩、简易球囊呼吸器和监护仪,有专人保管。(3)各类并发症应认真讨论,总结经验。

(4)定期对气管镜等药械进行质量检查,性能不良的气管镜和附件不得用于临床检查病人,及时申报实行报废。9.保护性医疗制度

(1)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病情和隐私保密,不随意向他人泄露病人受检时不允许闲人进入气管镜室。

(2)医护人员操作时专心认真,不说与工作不相关的话题,保证医疗安全,让患者感到放心和安全。10.遵纪守法,文明行医

(1)接待病人态度热情、耐心,说话语气温和,措词要规范,杜绝一问三不知,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做好解释,灵活处理好矛盾,绝不向病人发脾气,耍态度

(2)在医疗活动中杜绝收受红包等违规行为。

二、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1.由科主任总负责,护士长具体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2.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督查线,定期检查科室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科室的安全通道是否通畅,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3.每天下班前值班人员负责巡视,检查水、电、气、门、窗、镜柜等安全问题。

4.一旦发现水、电、气、门、窗等安全问题及时向科室领导汇报,并落实改进措施。

5.配备灭火器,并经常检查其有效性,如有异常及时与保卫科联系。6.自觉学习有关安全防范的知识及安全防范的文件及政策。

三、内镜室查对制度

门诊患者查对制度

1.检查前:查对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临床诊断 2.留取标本时,核对化验申请单信息与患者是否相符;送检时再次核对。

3.检查后:再次核对与患者是否符合。4.发报告时,核对姓名、性别、年龄 住院患者查对制度

1.检查前:查对患者科室、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检查目的、要求、临床诊断

2、留取标本时,需核对医嘱、标本条形码、确认单、申请单与患者是否相符;送检时再次核对。3.检查后:再次核对与患者是否符合

4、发报告时,核对科室、姓名、住院号

四、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内镜中心应设检查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清洗消毒区应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清洗内窥镜及其附件;严格划分清洗消毒室和诊疗室,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2、保持室内清洁,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后须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有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时立即用酸化水消毒液擦拭消毒;未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一次;操作结束后治疗车、检查床、工作台表面用酸化水消毒液擦拭消毒。

3、从事内镜工作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内镜清洗消毒机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持证上岗,并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有关规章制度

4、工作人员在诊疗时应按规定着装:戴帽、戴口罩、戴手套及穿隔离衣,操作前后洗手,每检查一人换一副手套;清洗人员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帽、戴口罩、戴护目镜及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

5、病人进行内镜检查前,患者必须做乙肝表面抗原检查,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安排在当天最后做。

7、弯盘、牙垫、止血带等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非一次性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及管道、止血带采用酸化水消毒液消毒取出清洗凉干后备用。

8、呼吸内镜使用前必须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和消毒;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镜附件必须灭菌。

9、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清 除内镜表面及管道水份后再进行浸泡消毒。

10、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用75%酒精干燥处理镜身及管道,高压气枪吹干后方可悬挂保存于储镜柜内储存;储镜柜内侧须采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11、按规定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12、清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用酸化水消毒液对各清洗槽、清洗台面进行擦洗消毒。

14、每季度进行消毒内镜生物学监测、医务人员手监测、各诊疗室及储镜室空气培养、使用中的消毒剂生物监测并记录;每月进行灭菌内镜及附件的生物学监测并记录。、15、各检查治疗室、清洗消毒室、储镜室在操作结束后须空气消毒至少0.5小时以上。

16、做好各类物品的终末消毒,医疗废弃物按《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分类收集,定点放置、处理。

五、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1、内镜室内要合理分区:应分为清洁区、检查区、清洗消毒区等;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设备应分开并分室进行。

2、使用合格消毒液与消毒器械,并应按规范使用、检测与登记。

3、严格遵守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原则。对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须灭菌;对进入人体消化道的胃肠镜要高水平消毒。

4、严格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进行。如当天工作前对要使用的内镜再次消毒;每检诊一位病人要按规范(擦拭、水洗、酶洗、清洗、消毒、冲洗、干燥)程序清洗消毒。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行终末消毒。内镜附件如异物钳等在按规范清洗、干燥的基础上行灭菌处理。

六、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登记制度

1、内镜室要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型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清洗人等事项。

2、消毒剂必须每天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3、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

4、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2)菌落计数:方法略。(3)致病菌检测:方法略。

七、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保证工作环境的采光,通风良好和洁净。清洗消毒室 必须有通风换气设施。

二、严格实施预防措施,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上班时须衣帽整洁,进行诊疗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更换,脱去手套后应及时洗手。接触病人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粘膜,非完整性皮肤和污染 物品前均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四、进行各项操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须带 防护镜,穿防渗透工作服。

五、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六、使用后一次性穿刺针,注射器针头等锐器应放入专用 利器盒内,3/4 满时关闭开口;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应 及时弃置于黄色塑料袋内,3/4 满时扎紧袋口;专人回收、无害处理。

七、工作中手部皮肤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 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局部。污染眼部等黏膜后,应用生理 盐水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有伤口时,应轻柔挤压伤处,尽 量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0.5%碘 伏或者用 75%酒精局部消毒、包扎伤口,同时上报主管部门 进行登记,专家评估,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跟踪 观察。

八、工作人员应定期做HBsAg、等检测,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

八、仪器管理制度

腔镜室管理制度 篇2

1 信息管理软件功能

1.1 基本功能

“内镜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信息录入界面上的所有选择项目都建立了分类、统计、条件查询, 在录入过程可应用汉语拼音或数字编码录入, 操作便捷, 并且还具有以下功能:

1.1.1 患者就诊后, 直接凭就诊卡缴费, 缴费后到内镜分诊处, 分诊护士录入就诊卡号, 电脑自动显示患者信息、主诉、查体、诊断及检查项目并打印号票, 患者取号后坐候诊厅等待呼叫, 同时患者的姓名及号码显示在屏幕上[2]。医生每检查完一位患者后, 在书写报告处点击“就诊完成”按钮, 系统自动会将信息发送到候诊室的显示屏上, 显示屏上立刻把被叫患者的号码和姓名显示为就诊, 省去了人工分诊和叫号的繁琐。

1.1.2 标识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 除了呼叫姓名外, 还可快速准确有效地确认患者的身份, 特别遇到同名同姓的患者, 更有力保证了患者的安全[3]。

1.1.3 库存物品管理系统:包括录入功能、综合查询功能、预警功能、统计功能等。 (1) 录入功能:可操作入库及出库信息的录入, “打印”按钮可将出、入库详单进行打印。 (2) 综合查询功能:可选择性查询任一库存物品信息。 (3) 统计功能:可统计任一时间段的库存物品信息, 能同时生成库存分类统计表、分批次库存盘点表及领用消耗表等。

1.2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介入导管室的应用方法

1.2.1 一次性内镜诊疗耗材和管理:

我院内镜室使用切开刀、网篮、支架等是一次性高价介入耗材, 因价格昂贵, 基本由供应商备货, 内镜室使用时用临时调取的模式进行管理。应用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后, 每天录入消耗物品及入库物品后, 在当前日期设置统计, 即可获得包括规格、批次、型号、效期、数量、单价等所有库存物品的信息, 从而及时采购库存量的不足物品, 合理安排物品使用顺序, 避免积压。

1.2.2 检查治疗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患者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后, 即可自动生成各类信息, 包括检查科室、检查类别、操作医生。转变了人工管理信息耗费人力、可靠性差的局面。

2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内镜室应用的效果

2.1 分诊叫号系统优化了内镜就诊服务流程, 系统能很好地解决了患者就诊排队无序、环境嘈杂等问题, 降低了医患纠纷, 为患者看病、医师诊断和护士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2.2内镜室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后, 可对检查患者的报告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 提供科室的成本核算、业务收入、医生工作量等统计信息, 为个别病种内镜治疗的质量控制信息和介入诊疗信息申报提供快速、便捷的查询功能。该系统的信息存储功能可为临床提供第一手资料, 方便医生快捷查询患者继往手术信息, 进行术中资料对比与调阅, 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精确的指导信息。

2.3 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后, 实现了一次性耗材的量化管理, 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提高了科学化管理进程[4]。应用信息化管理前, 库存数量须经盘点后才能获得, 出、入库金额、数量等信息要通过人工统计、计算;同时耗材的频繁使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加上管理环节的疏漏, 难免会造成数据的不可靠性。使用信息管理软件后, 库存物品所有信息无需清点即可轻松获得。可见, 使用该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节省人力, 确保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3 讨论

我院内镜室在未应用信息化管理软件前, 对较高价一次性耗材的管理是登记本, 根据使用情况填写申请表, 进行登记。然后递交采购中心再联系供货商, 由使用科室领取补充库存。这一系列过程复杂, 易出现环节疏漏;对于备货物品库存及实时数量难以量化管理。另外, 在应用信息化管理前, 因低值耗品品种、规格、数量居多, 根本无法了解准确的信息, 影响了检查治疗手术的正常进行。

医院内镜室因其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决定其在实施治疗功能的同时兼具库存与采购功能, 因此, 在内镜室的护理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必然趋势。我院使用该系统后实现了内镜室现代化管理的模式,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内镜室应用“内镜室信息管理软件”系统, 对内镜检查、治疗、分诊叫号系统、信息录入和库存物品等护理管理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结果:内镜室应用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了内镜下检查治疗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及库存物品的量化管理, 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结论:内镜室应用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能满足内镜室护理管理的需求, 实现内镜室现代化管理模式, 提高了科学化管理进程,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内镜室,信息管理软件,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毛燕君, 许秀芳, 杨继金.介入治疗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61.

[2]李君, 夏丽娅.分诊叫号系统在超声分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2) :337-338.

[3]任霞.标识腕带在普外科患者中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2, (5) :1109-1110.

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 篇3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临床;麻醉管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64-02

随着医学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医学诊疗技术手段及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医疗领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医疗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医疗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以往在医院外科治疗领域,经常采用的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由于传统手术创伤大,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同时手术期也容易引发感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而其在疾病治疗中,有较大的缺陷性。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微创技术在临床中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尤其是其中的腹腔镜手术,更是当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微创手术之一,目前已在腹部外科及妇科手术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实施腹腔镜手术,需要构建二氧化碳气腹,同时由于手术部位等原因,其容易使病人的循环及呼吸系统等发生变化,而解决办法就是对其进行有效的麻醉管理,将以上的并发症及副反应降到最低,从而保障患者手术安全。下文将就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情况作如下综述。

1 麻醉方法选择

1.1硬膜外阻滞麻醉

梁宁等人在对腹腔镜手术临床麻醉管理的研究中发现,在实施手术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腹腔镜妇科手术时,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其效果较好,且能有效保障病人的手术安全。硬膜外阻滞麻醉法,其主要用于腹部,且多是一些中小型的手术,如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手术及妇科手术等,该麻醉方法难以将上腹部的传入神经,予以全部阻断,因而其阻碍了二氧化碳的灌注处理。加之气腹—腹内压骤然增高,膈肌上移、运动受限,胸内压增高,肺顺应性降低,底部肺段受压、肺活量、功能残气量减少、肺泡死腔量增大,气道峰压增高,通常>20mmHg,气腹期间合并肺不张33%, 使肺内气体分布更不均匀,生理死腔量/潮气量比值增大,同时此种麻醉方法,其对气腹引发的不适感,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而为了缓解不适感,常需要给予药物辅助治疗,而这将导致病人换气及通气的不良。此外,由于其阻断了交感神经,这极大的提升了病人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因而采用此种麻醉法,实施腹腔镜手术,其存在较大的呼吸管理问题[1]。

1.2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叶薇,薛莲等人在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的研究中发现,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法,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其不仅可以保障病人足够通气,也可以保持病人氣道的通畅,然而此麻醉方法对患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的病人,有不良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麻醉方法会使得病人腹内压力增大,导致其静脉阻力增加,其腹主动脉出现压迫情况,从而导致病人MAP及HR水平急剧提升,进而产生不利后果[2]。林福森等人在研究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法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中也发现,如果全麻中用药过少,则会引发心血管应激反应,加大心肌的耗氧量,如果用药量过大,则会极大的抑制病人的心血管机能,甚至在手术后,病人会出现呼吸抑制情况,其苏醒时间也会极大的延缓[3]。

1.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韩文勇等人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研究中发现,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手术的应激反应,保障病人循环系统机能的稳定,其心肌受到的抑制也较小,所用药物用量低,肌松效果也较佳,同时该复合麻醉方法,还能减少术后苏醒时间,提升术后恢复质量等。当前该法主要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及结肠手术等;赵景朝等人在使用该麻醉法后,在测量病人白介素 -6( IL-6)等的含量后,进一步验证了该复合麻醉方法,通过阻断交感神经传导,抑制其兴奋性,同时阻断其血管扩张等,能够达到有效降低病人手术应激反应的目的[4]。

2 腹腔镜手术麻醉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在腹腔镜围手术期,除了病人的血气及呼吸循环系统,予以实时监控外,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辅助药物问题。对于并发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在实施腹腔镜手术前,需进行辅助药物治疗,在麻醉方法选择方面,应选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同时为了扩张冠脉,改善病人心肌代谢功能,应给予病人适量心血管药物治疗,避免其出现供氧及供血不足,及心律失常情况的发生;二是保温问题。在手术中要注意对病人的保温,对病人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并予以相应保温处理,其体温不小于35摄氏度,究其原因主要是低温会造成病人凝血出现障碍,延缓病人术后苏醒,同时使高碳酸血症恶化等;三是心律失常问题。由于高碳酸血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交感兴奋,HR加快,BP增高,直接扩张小动脉,抑制心肌收缩力诱发心律失常,心跳骤停麻醉及吸痰,以及气腹引发病人肾上腺素提升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另外,麻醉前没有心律失常的病人,气腹术中不会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如果突然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要考虑气栓形成的可能,这也是腹腔镜手术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因此在腹腔镜手术中,医护人员要强化对病人血压,及ECG的实时监控,如发现异常,要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四是CO2排出综合征。由于在手术中,动脉 CO2分压处于较高水平,手术后,若快速将 CO2排出,会导致病人出现心脏冠脉血管收缩,及心排量锐减等情况,其在临床上,血压剧烈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抑制等(周围血管麻痹,脑血管及冠脉收缩),甚至导致病人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更为严重是导致病人心跳骤停。因此手术时应尽量使病人腹压维持在1. 5 kPa以下水平,手术后尽量使CO2排出速率均匀,且不宜太快,同时做好相关监控,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予以相应处理[5]。

3 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行腹腔镜手术时,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管理,对于提升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效果,保障病人的手术安全,促进病人术后的快速康复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加大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的相关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宁.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J].医学文选,2013,(04):519-521.

[2]计薇,薛莲,朱海霞,林春霞,辛丽雅.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05):1046-1047.

[3]林福森,廖锡强,卢贵明.加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01):43-44.

[4]韩文勇,李水清,李民,王军.高龄患者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0):971-972.

上一篇:12册语文教案3桃花心木下一篇:数学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