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部岗位职责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务会计部岗位职责

财务会计部岗位职责 篇1

一、出纳岗职责

1、根据已审批的资金计划支付资金,并完善各项收付款手续。

2、负责提取日常开支所需现金,控制每日库存现金数量,保证现金安全。及时、准确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3、办理职工及劳务工工资卡,并负责发放工资卡。负责到施工现场发放无工资卡劳务工的工资。

4、负责项目责任承包风险抵押金的收取及台帐管理,负责登记项目上交款台帐。

5、负责每月银行对帐单的打印、核对、签认。负责各种银行结算空白凭证的保管、领用、注销工作。

6、负责资金收支台帐数据更新。

7、负责资金周报表、资金监管报表的编制、汇总、报送。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任务。

二、会计岗位职责

1、正确计算,及时登记各项与工资有关的台账,完成相关资料的装订。

2、负责收集和复核劳务班组的工资计算,完善相关劳务工工资发放手续,及时更新劳务工工资发放台账。

3、负责计价、报销等凭证的编制,及时清扣备用金。

4、负责落实各项处罚决定的清扣清收,更新相应的罚款和奖金兑现台账。

5、建立项目部低值易耗品使用台帐。

6、负责编制货币资金收付款凭证。

7、负责各项内业资料的收集、归档、装订。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任务。

三、核算岗岗位职责

1、负责对项目部及各个作业队物资消耗账务处理。

2、负责每月及时归集和梳理项目部及下属各个作业队的现场经费。

3、配合会计岗完成计价单、报销等转账凭证的编制,建立计价台账。

4、指导、配合作业队、班组完成核算资料。

5、负责每月发放劳务工工资后,和劳资部门一起到作业队完成劳务工工资事后监督。

6、负责配合计合部完成责任成本分析。

7、负责合计凭证装订。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任务。

四、财会部长岗位职责

1、负责拟定资金筹措方案,并负责资金筹集。

2、按次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负责向项目领导及公司报批,严格按照公司财务部审批来安排支付资金。

3、负责项目部资金安全,控制资金风险,跟踪劳务工工资发放情况信息反馈。

4、负责完成项目上缴款计划,按时上交各项基金、折旧。

5、负责建立健全项目部财务管理制度,构建作业队成本归集和核算体系,指导作业队完善相关费用归集。

6、参与签订项目部经济合同和协议,建立合同台账,并监督合同执行情况。

7、负责项目部报销审核,凭证审核。

8、负责组织月度、季度、报表编制。

9、负责建立成本费用归集台账,业主验工台账。

10、负责项目部税务策划,协调地方税务机关、业主、局指挥部及项目部等其他部门关系。

11、组织项目部经济活动分析。

财务会计部岗位职责 篇2

一、会计标准执行机制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综述

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规范制定者的重视, 欧盟和英国为此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欧洲会计师联合会 (FEE) 认为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应体现为:自我实施、审计、对财务报表的批准、制度化的监督体系、诉讼以及公众和媒体反应与监督六个层面。英国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批准、财务报表监管、司法、公众和媒体监督。

(二)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姜英兵 (2004) 从法律、信誉、管制和激励对财务报告影响的角度, 结合会计准则执行环节, 建立了会计标准执行的制度框架, 即实施环节和制度支撑, 其中实施环节包括自我实施 (信誉机制、公司治理、媒体监督) 和强制实施 (独立管制、司法诉讼) 。庄智华 (2005) 提出了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七种运作方式, 即公司内部会计运作机制、内部公司治理机制、法定审计、法律的保证、法庭执法、机构监管系统、声誉和道德机制。刘慧凤 (2007) 将研究基点落到企业, 将制约会计准则执行的因素整合成情境架构, 并将其与会计准则执行行为联结起来, 构建了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系统框架。其中,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包括自动实施机制、威慑机制、监督机制、支持机制和激励机制。林钟高等 (2007) 从影响会计准则执行的诸多因素中, 构建了包括会计准则自我执行机制 (包括信誉机制、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媒体监督) 、第三方私人执行机制及公共强制性执行机制在内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陈志斌等 (2007) 认为, 常见的执行机制有检查监督机制、 (经济、政治、法律的) 奖惩机制、信誉机制等。上述国内学者对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对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分类, 特别是其之间的内部关系、对会计标准执行的作用机理等, 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分类

(一) 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分类标准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 应结合会计标准执行各环节来构建会计标准执行机制, 这样有利于提高会计标准执行效率, 保证财务报告质量。为此, 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应包括经理人信誉机制、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公众媒体机制、检查监督机制和司法诉讼机制。当然, 这离不开法律的保证, 以及由此带来的奖惩 (或威慑) 机制。可以对其进行一些分类:根据实施规则的刚性不同, 可以将其划分为正式执行机制和非正式执行机制;根据执行的主动性, 可以划分为自我执行机制和强制执行机制;根据实施者所拥有的权威, 可以划分为国家执行机制与民间执行机制;根据执行机制的实质, 可以划分为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约束机制。

(二) 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分类

具体分类见表1。

三、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内部关系

(一) 正式执行机制与非正式执行机制

正式的执行机制是依靠政府、法院或专门的执行机构 (如会计师事务所、董事会、经理层) 有组织地进行, 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得更为“刚性”, 即执行过程是按照正式的规章制度执行, 在规定的框架内, 对于任何被执行者都是一视同仁的, 在不同环境下对同一事情的处理也是相同的, 此外其构建时间较短, 执行成本较高。非正式执行机制是依靠自我信誉、契约方或公众媒体等形成的各种合作行为来自发地保证会计标准的有效执行, 其执行过程表现较为“柔性”, 其构建时间较长, 执行成本较低。由于正式执行机制的刚性, 使其更容易形成可置信的威胁并保证博弈各方对规则的一致遵循, 因此正式执行机制处于主要地位。

但执行成本越高就越容易受到资源的限制或导致社会福利的得不偿失, 因此正式执行机制有效运行的可能性越低, 经理人对执行有效性的预期也就越低, 进而导致正式执行机制的阻吓能力减弱 (庄智华, 2005) 。在目前经济生活中, 还无法仅仅依靠正式执行机制, 达到所希望的社会福利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 引入非正式执行机制相当必要。虽然非正式执行机制构建时间较长, 但形成后可以有效地解决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激励问题, 使参与人能自发性地保证会计标准的执行, 从而在实现同等社会效果的同时降低执行成本, 并可在同样执行成本下实现更高的社会效果。

非正式执行机制也存在不足:包括非正式执行机制的“刚性”不够;非正式执行机制的构建时间较长;非正式执行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参与人数量的限制等。正因为如此, 非正式执行机制只能作为辅助机制发挥作用。除了两者主辅关系外, 正式执行机制和非正式执行机制之间还存在互补关系, 即某种机制的有效性直接或间接地被另一种机制的存在所强化。经理人对道德和声誉的追求, 将降低正式执行机制的执行成本。反过来, 正式执行机制的有效运行, 又将不断强化经理人的道德观和声誉观, 而如果正式执行机制无法有效运行, 如法制不公正, 则将破坏人们的道德情感和对声誉追求的欲望。

(二) 自我执行机制与强制执行机制

自我执行机制主要有经理人信誉机制、公司 (内、外) 治理机制以及公众媒体机制;强制执行机制主要包括检查监督机制和司法诉讼机制。法律作为会计准则的强制履行机制, 其优势在于国家权威的存在, 在于法庭被假定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裁决会计准则纠纷。然而, 法律对会计准则的执行, 当其所需要的条件不能满足时, 这些优势就会转化为劣势。如法律执行会计准则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求会计准则条款是完备的, 事实上, 会计准则难以真正完备, 因而法律对会计准则的强制执行就难免会有失公允而缺乏效率。又如, 法律执行会计准则的另一个条件是, 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行为在事后不仅能被缔约双方观察到, 而且还能够为第三方 (如法庭) 所确证。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 即使履约行为能够为缔约双方所观察到, 但却难以为法律执行机构所确定, 所以由法律来强制执行会计准则的成本就会很高, 执行效率低。

与会计标准的强制执行机制相比, 自我执行机制 (尤其是信誉机制) 是一种成本最低、更有效率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 在许多情况下, 当法律机制无能为力时, 就更需要信誉机制的存在 (张维迎, 2002) 。对现实的观察表明, 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契约交易关系的执行, 很少直接由法律去执行, 大多数都是依赖于缔约当事人的信誉机制来执行的, 信誉机制的比较优势也就在于此。

自我执行机制运行良好可以大大减少对强制执行机制的需要, 节约交易成本, 而没有自我执行机制作为基础, 外在强制履行机制的运行不是不可能, 就是成本高昂。另一方面, 如果没有完善的强制执行机制, 尤其是法律机制作为后盾和威慑力量存在, 人们之间也没有积极性建立信誉和利用信誉机制来执行契约。也就是说, 法律制度的出现是人们不重视信誉的结果, 法律制度创造了人们合作的条件, 人们在合作中学会了信任、重视信誉。同时, 这两种机制也有分工的一面:法律规定交易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大致范围, 而信誉则负责法律难以规定清楚或没有规定的状态 (张维迎, 2001) 。就会计标准的执行而言, 一般情况下主要依靠信誉机制来执行, 只有当签约双方的利益无法协调解决时, 尤其是当存在利益集团的尖锐冲突时, 才需要强制执行机制来解决。外在执行机制往往增强着缔约伙伴的信心, 然而, 严重依赖外在性的强制有可能会削弱内在制度, 而内在制度往往更灵活, 且成本更低。外在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与内在演变出来的制度互补 (姜英兵, 2004) 。会计标准的执行必须要基于自我执行与强制执行的耦合。会计标准的自我执行才是根本, 强制执行是保证, 二者相辅相成。

(三) 民间执行机制与国家执行机制

如果执行机制的实施者是政府、法院或立法机构, 则称其为国家执行机制;如果实施者来自民间, 则称为民间执行机制。在会计标准执行中, 信誉机制、公司 (内、外) 治理机制、公众媒体机制、以股票交易所和审查委员会为监管机构的检查监督机制属于民间执行机制;法律保证、司法诉讼机制、以证券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为监管机构的检查监督机制属于国家执行机制 (庄智华, 2005) 。

国家执行机制特点在于:实施者激励问题相对较小, 有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本能”, 还有相对更大的权威性, 但灵活性和专业性不够, 且有可能滥用权力, 导致对经济生活的过度干预。而民间执行机制的特点则相反:实施者有更大灵活性和更强的专业性, 但权威性不够, 且存在一定激励问题, 如果缺乏外部足够的激励和约束, 很容易丧失和偏离执行目的。

在国家和民间执行机制的执行域中, 有相互重叠的地方, 这使得两者有相互竞争的一面, 如检查监督机制中, 既可以依靠证券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可以依靠股票交易所和审查委员会;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既可以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某个独立的非政府监管部门, 也可以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在其执行中, 有互补的一面。民间执行机制一般都经过法律的授权和约束, 如英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应当聘请审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而且从事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师必须是在监管部门注册的审计师。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则是一部几乎涵盖所有民间执行机制的授权和约束法律。根据该法案成立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 (PCAOB) 就是一个非盈利的独立民间机构, 经该法案授权负责监管从事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费来源于向发行证券的公司收取会计支持费和向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收取“注册费”和“年费”及罚没款收入。该法案还规定, SEC负责对PCAOB的监督, 包括任命其委员, 审批其财政预算, 监督其实施的处罚程序, 对其做出的处罚决定可加重、减轻、修改或取消等, 并在必要时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特别检查。

对于在国家和民间执行机制中谁应该多一些的问题, 这在制度执行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纯经济的角度来分析, 通过法律授权、主要由民间执行机构实施、而由国家执行机构作为最后的监督和最后的裁决机构的方式是最佳的。因为这能保证相当的权威和激励, 同时又可以保留民间执行机制专业性和灵活性的优势, 尽量避免国家对经济行为的直接过度干预。相对于“纯”国家执行机制降低了执行成本, 相对于“纯”民间执行机制提高了执行效果, 体现了国家机制和民间机制的良好契合。在实际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发展过程中, 有的国家依靠国家执行机制更多一些, 有的国家则依靠民间执行机制更多一些。前者以我国为例, 财政部、证监会在会计标准执行中经常处于主导的地位, 后者以英国为例, 虽然有相关法律、法庭和政府监管部门, 但民间执行机制, 如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外部审计、财务报告审查委员会 (FRRP) 等起到更为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由于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目标导向性, 一个纯经济角度最优的执行机制应是不同国家发展的共同目标。

(四) 内在激励机制与外在约束机制

从执行机制的实质来看, 可分为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约束机制。内在激励指的是公司管理层有主观动机去严格地执行会计标准。管理层的这种动机可能是管理者内在品质的体现, 也可能是行政约束的激发, 或者是资本市场、经理竞争市场条件下信誉发挥作用的结果。内在激励的作用可能较为有限, 需要外部约束 (陈志斌等, 2007) 。外部约束则包括立法和监管的要求, 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权力机关的监督和审批、法定审计、公众和舆论监督等。

管理层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 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由于管理层利益与会计信息关系密切, 所以, 管理层具有为了自身利益而选择如何执行会计标准的自利动机。Watts&Zimmerman (1978) 的研究表明, 管理层报酬与会计收益挂钩, 管理层就有动机采取使其报酬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提出了分红计划假设。我国会计学者雷光勇 (2005) 采用规范的方法研究管理层激励与会计行为异化的关系, 提出薪酬契约设计缺陷是导致会计行为异化的内在原因。可以说, 利益激励是公司治理中激励机制的一部分, 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表明, 公司治理中采取的激励方式对企业会计行为具有激励效应。

从会计标准执行的角度看, 外在约束即为政府对会计信息市场的干预, 包括对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会计信息质量、数量与表现形式的约束。外在约束的理由主要包括: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公司是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会计信息质量低劣;资本市场的社会目标 (公平与效率) 等。外在约束对于促使会计标准有效执行、遏制肆意违反会计标准的行为通常较为有效。

内在激励与外在约束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标准强制性执行的结果不一定理想。如果没有形成自发性服从, 政府靠强制在任何时候最多只能执行全部法律规范的3%-7% (Kimminich, 1990) , 也即监督外在规则服从情况的成本和执行外在规则的成本会限制政府靠外在规则所能取得的成就。会计标准强制执行制度 (外在约束)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通过内在激励机制来填补外在约束机制的疏漏。

四、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通过对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分类及其内部关系的分析, 可以得出:正式和非正式执行机制之间是主辅和互补关系;自我执行机制与强制执行机制之间是耦合和互补关系;国家和民间执行机制之间是竞争和互补关系;内在激励机制与外在约束机制之间也是互补关系, 相辅相成。

(二) 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实施中的问题

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起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 同时《会计法》规定, 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定,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但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1) 财务报告外部监督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从而降低会计监管执法力度, 导致很多财务报告监督无法落到实处。 (2) 我国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忽略了社会舆论及公众监督, 司法监督力度亦有所欠缺, 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威慑力的惩罚机制。 (3) 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不多, 即使设置了审计委员会, 其与监事会的关系混乱、权责重叠、交叉监管;审计委员会和内部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的关系混乱, 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缺乏对其监管职责履行情况的评估制度等。 (4) 我国由于有限资源、历史沿革、制度环境等原因, 内在关系不符合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内在规律, 存在失调现象。如目前正式执行机制的刚性不够, 执行有效性差, 同时在非正式执行机制方面, 声誉和道德被抛弃一边。虽然如此, 但人们明显更注重于正式执行机制问题的解决, 因为正式执行机制构建时间短, 短期效果好。政府不断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以及发动大规模的运动式执法行为, 希望至少能缓解甚至解决问题。但由于正式和非正式执行机制相互补充, 缺乏非正式执行机制的支持, 正式执行机制需要耗费大量成本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大量执行成本会使最终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目前过于偏重正式执行机制的做法难以带来长期的效果。

(三) 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并考虑我国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现状, 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构建我国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完善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对高质量的财务披露和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以及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至关重要。可以考虑基于我国转轨经济特点, 借鉴欧盟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 运用激励性管制理论, 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 特别是强化会计标准的自我执行机制, 如公司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 并保障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是严格问责和实施严厉的奖惩机制。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委托代理契约尚不甚完善, 履约环境亦不完善, 而且“契约, 没有刀剑, 就只是一纸空文。”因此有必要依靠严刑峻法和严厉的经济、行政、法律奖惩来加以贯彻。监管部门应经常选择典型案例加以披露, 从心理上对管理层造成遵从会计标准的压力。

三是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重视舆论媒体的作用。完善以行业自律为主的会计职业道德监督评价机制, 可以建立一个向全社会公开的职业道德档案, 并纳入个人的信用体系;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促使教育方式人性化和制度化;提高新闻媒体的独立性和自由空间, 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功能。

四是单一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都有其利弊, 提高会计标准执行效果必须扬其利、去其弊, 同时通过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协同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如正式执行机制与非正式执行机制、自我执行机制与强制执行机制、内部激励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应双管齐下、相辅相成。这样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必将持续朝良性方向发展, 不断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钟高、徐虹:《会计准则研究:性质、制定与执行》,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2]姜英兵:《会计准则执行框架构建》, 《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

[3]陈志斌、何忠莲:《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分析框架构建》, 《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4]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 《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5]庄智华:《会计标准执行机制问题研究》, 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6]刘慧凤:《情境架构下的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财务会计部岗位职责 篇3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沿用原来的一些手工控制手段基础上,还会增加一些新的程序化控制手段。程序化手段控制随着电算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详细分析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1.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实务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用电子计算机来代替人工报账、记账和算账以及进行会计信息预测、分析和决策。会计电算化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减少一些会计信息差错,提高企业的财会管理水平。此外,会计电算化还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运营需求,能够促进企业实行现代化会计管理。

2. 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要能够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我国,一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

2.1领导不够重视

在我国,有一些地方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并不高,原因就是一些企业领导认为采用原始的手工方法也能够完成会计工作,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实行会计电算化。

2.2内控制度落后

一些企业虽然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其管理还是沿用的以前的手工会计的管理制度,所以一些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会计电算化没有给企业带来应有的效益。

2.3基础管理工作落后

要使会计电算化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首先做好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基础工作,比如,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核算流程,健全会计制度,使得会计数据输入、会计相关制度和业务处理实现标准化和规划化,这样才能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顺利地运行。此外,还要对实现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预见,并且制定问题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而,许多企业在这两个方面显然做得不够。

2.4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定期培训。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个培训的过程是反复的,所以往往只对会计人员进行一次短期的培训,所以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生变化和向前发展的,所以会计人员的知识也要不断地向前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来实现知识的增长,这样才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3. 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实现会计电算化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风险。所以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小实现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与问题。下面就将分析在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3.1防范企业风险的需要

企业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要运用到一些会计软件,这些软件或由企业自己开发,或由其他单位委托开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电算化会计系统存在巨大的内部控制风险,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3.2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网络环境是开放的,网络中的信息随时可能被他人浏览到,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受计算机病毒或者其他因素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能被其他非法侵入者浏览到,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为了保护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企业必须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3.3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企业只有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才能够使审计师更好地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评价和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才能够在此基础上确定抽查范围和制订审计方案,审计人员才能够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弱点分析和影响评估,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也是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

4. 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

4.1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人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主体,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高不高,主要还是看会计人员是否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操作。只有会计人员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优秀的会计软件才能够被人进行有效的利用,才能够真正地起到作用。如果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时,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者业务水平不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不当,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问题,都不能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发挥应有的效用。所以,企业一定要严格选用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会计人员,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同时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4.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档案管理

为了加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企业必须加强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档案管理,保存好各种打印输出的凭证、报表和账簿以及程序移动存储介质和存储会计数据,由专人管理处理业务时保留的档案。此外,还必须做好磁性介质备份工作和防磁工作,定期清理和检查所有的财务档案,档案的保存环境必须满足防盗、防尘、防潮和防火的要求。最后,还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破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4.3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控制和操作控制

为了保证财务软件能够安全地运行,使财务软件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控制和操作控制,制定严密的维护规程和操作规程,明确维护的具体时间和内容以及基本程序,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当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具体流程,明确每一个工作环节的人员职责和具体的分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财务软件运行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4.4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业务人员的有效控制和组织

跟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相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人员的组织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之后,企业必须对业务人员组织进行重新划分和调整,建立起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在一般情况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包括三个类别,一个是指专业的核算岗位,一个是财务处理岗位,另外一个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同,职责也不相同,在分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不相容的两个岗位进行分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4.5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运行,企业还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规范业务人员的操作行为,禁止其他非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其次,还要实施和完善安全协议制度,防范会计电算化网络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后,还要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对重要的软件信息实行加密处理,加强技术防护,提高系统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提高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

小结

跟传统的手工会计相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处理会计业务中具有许多手工会计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够大大地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然而,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也要积极地采取一些内部控制措施,防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企业的经营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佩.浅谈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2).

[2] 薛辉.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24).

[3] 丁世贵, 王清书.浅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及其内部控制[J]. 经营管理者, 2011(07).

[4] 郭玲.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 时代金融, 2007(10).

[5] 吴媛媛.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10).

[6] 赵娟娟, 乔闪闪. 网络环境下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9(11).

会计核算部岗位职责 篇4

1、根据公司业务的需要或新的法律法规、电影行业的相关政策制定、规范、完善会计核算办法,规范会计科目;

2、组织加强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税法及法律法规的相关培训工作,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3、组织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督促集团做好各类会计档案保存;

二、财务报表方面

1、催收每月各子分公司及总部的财务报表提交情况;

2、检查、分析财务报表的填报工作,审核月、季、年度财务报告,并上报有关部门;

3、检查分析已开业影城盈亏保本点的测算,结合票房预算数及年度预算进行测算,做好各季度及各月份的利润预测;

4、负责完成集团层面合并报表,完成上市公司季报、半年报、年报披露相关工作;

三、内外部门工作方面

1、协助财务总监开展财务部与内外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2、负责安排、协调、解决审计期间出现的相关问题,重大事情及时汇报上级领导;

四、日常工作方面

1、负责核算部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结算人员岗位职责、合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适当调整;

财务会计部工作职责 篇5

一、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并按《会计法》的要求,结合本联社会计工作的实际,组织辖内信用社(部)在计划、财务、会计、结算等方面,开展基础性管理工作。

二、加强内部管理。负责辖内营业网点会计、出纳、支付结算、帐户、反洗钱等方面的管理,制定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检查,维护信用社资金、财产安全;搞好会计达标升级工作。

三、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按会计内部管理规定,审核汇总各种会计报表,监督检查辖内信用社(部)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帐表、印章保管和会计档案的管理,完善手续,健全制度,管理规范,交接清楚,有章可循,相互制约。

四、加强经营管理。帮助信用社(部)解决会计核算中的疑难问题;编制现金收支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定期进行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分析;负责非信贷资产的管理,及时向领导提出数据、信息和建议,报领导决策参考,正确组织会计决算,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反映经营成果。

五、负责信用社财务管理。审核联社所有费用支出,并指定支出科目。负责对信用社(部)的财务监督与管理,审核所有上报的费用报销。负责各社经费划转工作,定期对各社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向领导汇报费用开支情况。参与固定资产基建项目预、决算的审查审核;集中管理所有者权益;做好信用社会计资料的积累、保密、保管等管理;同时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努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六、健全会计检查辅导制度。加强辖内会计、出纳工作的检查指导,年初制定会计工作计划,报领导同意后组织实施;编制会计出纳人员培训计划,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积极组织实施,努力提高内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操作技能。

七、加强考核。负责辖内信用社会计管理以及对内勤主任工作业绩的考核。

八、加强结算管理。健全结算管理制度,积极疏通信用社结算渠道,扩大结算范围,管理好清算资金。

九、加强现金管理。及时编制现金收付计划;制定现金调拨上解的操作规程;负责信用社现金使用与管理,按《人民币管理条例》要求,对大额现金支取、预约及备案等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十、实现资产多元化。根据省联社的有关规定,管好、用活富余资金,寻找资金出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十一、加强与银监、人民银行、财政和税务部门的联系。按时向银监、人民银行、财政部门报送相关报表;负责协助人民银行、财政部门的人民币反假资格证培训、账户开立资格证培训、会计从业资格证后续教育培训;掌握税收政策,负责与税务机关(国税、地税)的协调和联系,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工作。

十二、负责做好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联社财务会计部

浅议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篇6

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两大重要体系,在共同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既各有特点又紧密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产生的基础相同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大分支,是管理学与会计学的有机结合,其产生源于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核心职能是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的产生源于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分离,是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管理的需求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其核心职能为内部牵制,即防止管理者的错误与舞弊。从本质上看,二者产生的基础都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

(二)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目标一致

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全过程进行分析性的管理,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制衡机制实施的目标是设置有效的监控体系,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规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虽然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目标各有侧重,但二者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在内容和方法上相互渗透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共同的研究对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主要是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考核。内部控制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虽然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的内容各有侧重,又都具有自己所独有的方法,但是在许多领域交叉重叠,在实际应用中必然相互渗透结合。

二、管理会计应用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企业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需要相互配合,而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投资决策等信息的提供仅仅依靠财务会计是不够的,还需要内部控制的支撑和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作为一个分析系统,需要用到的数据必须要有内控机制的支持,如果内控不完善,数据收集就困难,数据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管理会计就没有基础。相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也需要管理会计的支撑,管理会计的方法应用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能够使内部控制设计更加合理,执行更加有效。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内部控制,然而好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仅仅停留在制度的建立层面,而管理会计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二者的有效融合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利用管理会计的理念和方法使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践的层面上,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实施,构建全面、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但有助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更能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三、管理会计应用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探讨

(一)成本性态分析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性态分析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通过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把握业务量的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利用成本性态分析方法进行成本控制,有助于企业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最优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控制依据。

(二)CVP分析在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CVP分析,即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是研究企业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通过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联系,为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CVP分析是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的分析方法,对于正确进行决策分析和有效控制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可应用于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具体表现为:预测盈亏临界点;规划目标利润、编制利润预算;预测保证目标利润实现所需要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作出最优选择;通过对利润的敏感分析,估量售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的影响,并进一步控制目标成本。

(三)经济批量模型和ABC分类法在资产管理控制中的应用

经济批量是使企业存货相关成本最低的每批次订购的数量,或每批次投入生产的数量。企业内部控制中对存货的控制应该考虑使用管理会计的经济批量模型,通过对存货取得成本、仓储管理成本、缺货成本等因素进行分析,用经济进货批量及经济库存量的办法来决定进货批次,编制采购计划,从而降低仓储成本、采购成本、存货损毁风险,建立完善的存货控制体系。

ABC分类法又称巴雷特分析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当企业存货品种繁多、单价高低悬殊、存量多寡不一时,可以使用ABC分类法,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区别对待,使存货控制更方便、更有效。

(四)货币时间价值在对外投资控制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理论认为: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其价值是不同的,由于不同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比较时,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点的资金价值。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企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将货币时间价值引入企业内部控制,在对外投资控制中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投资的影响,加强对投资的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估,对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环节实现全面有效的控制。

(五)责任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设立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建立跟踪记录系统、进行反馈控制以及进行业绩考评,以贯彻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保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目前,很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是建立在管理层,由管理者和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全部运营活动进行整体的监督。这种内控体系存在较多缺点,如:内控体系重点针对重大缺陷或重大弱点,不能有效地对非重大风险的积累进行预防;在应对风险时对基层授权有限,限制了对风险的反应速度;只局限于对优秀者的奖励,对团队整体发展促进效果不佳等。而责任会计通过建立责、权、绩相统一的责任中心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内部控制中,可以运用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以及进行合理的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来实现企业中责权利的统一。

(六)平衡积分卡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

平衡积分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应用工具,由财务、顾客、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创新四个维度构成,在确立企业愿景、确立战略主题的基础上,构建战略主题与组织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形成战略地图,进而转化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逐层落实到每一名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与绩效目标中。将平衡积分卡用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把组织经营战略转化为可衡量指标,改进企业的绩效考核,将企业绩效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更直观的反应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同时可以克服企业的一些短期行为,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总之,将管理会计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形成管理会计系统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结合,必将使内控体系更加全面、灵活、有效,满足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多种信息需求。随着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如何将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这两个体系融合在一起,还需要在实践中尝试、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温坤.管理会计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2]李抒,王钢旭.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发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财会通讯,2012(10).

[3]刘海云,杨琰.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企业导报,2012(14).

[4]周林,潘飞.管理会计变革创新的实地研究〔J〕.会计研究,2012(3).

财务会计部岗位职责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意义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时代的迫切需求下,计算机终于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是会计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革命,也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会计管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1.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1 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⑴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⑵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提供更高效及时的会计信息;⑶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1.2 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⑵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⑶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可以带动或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1.3 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传统会计学理论和实践均收到影响,许多地方需要改革后,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情况。电算化会计不仅使传统会计使用的介质、工具、簿记格式等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控制甚至管理制度都提出了相应的变化要求,并进一步涉及到会计学的理论问题,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1.4 会计电算化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促使研究和从业人员能思考对策,提高自身。表现有:一会计核算作业方式落后,采用计算机集中核算时部分系统无法自动处理,人工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二核算作业不够精细化,核算作业的核算步骤、审核要点、判断尺度、整改要求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统一;还有如核算风险预警机制缺乏、系统功能的发挥不够、高素质的电算化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企业会计业务的正常发展,而且使会计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核算工作,完善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操作,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2.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如下:

2.1 电算主管岗位

⑴负责组织、协调会计电算化工作;⑵根据事业需要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⑶选定会计核算软件,合理配置硬件设备;⑷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会计电算化制度及管理措施;⑸负责制定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明确权限;⑹负责组织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学习与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⑺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2.2 系统管理员岗位

⑴按照电算主管的要求,根据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的财务要求,具体负责制定电算化工作实施方案;⑵根据会计制度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体系、科目编码、科目名称及工资管理的基本代码;⑶管理电算化系统的日常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有效安全、正常地运行;⑷按照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规定、设置系统各用户组的权限;⑸负责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恢复、导入、导出、初始化处理工作;⑹负责系统软件、硬件的安全、维护工作,建立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及时消除系统运行故障,保障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2.3 系统操作员岗位

⑴负责对计算机记账后的数据进行审查、整理、分析;⑵负责会计报表设计和上报工作;⑶协助系统管理员设置、调整各用户组的权限;⑷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设置科目及项目控制;⑸负责专项资金的立项及预算控制;⑹负责财务各类综合数据查询及数据发布工作。

2.4 数据复核岗位

⑴负责审查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拒绝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记账凭证登记入账;⑵负责会计数据的复核、记账、月结、年结等;⑶确保会计数据的及时生成、负责对打印输出的有关凭证、账表复核并签章确认。

2.5 数据录入员岗位

⑴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负责系统日常维护操作;⑵检查会计原始数据的审批手续,严格按照原始数据录入,录入完毕后进行自检核对;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打印会计凭证,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预算部门、项目编码,做到摘要简明、数字准确、传递及时,编制记账凭证时应随机核查预算执行情况,对超预算支出有权予以拒编;⑷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议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更正会计差错;⑸可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⑹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2.6 电算档案岗位

⑴负责保管采用光盘等介质存储的会计账簿及报表,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盗等工作,重要的会计档案要双备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⑵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因损坏而丢失数据;⑶建立电算档案借阅手续,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借阅归还时要做认真检查。

结束语

如何使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职责更加科学符合实际,需要会计管理人员继续努力探索,通过制定科学的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使电算化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兴权.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系统管理员岗位的分析与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7,S1.

[2]王霞.略论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责和权限[J].民营科技.2008,03.

[3]李文梅.略论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责和权限[J].经营管理者.2009,08.

合规部岗位职责 篇8

1:在发展中心总经理领导下,负责相关区域分布式能源等项目并网工作,并主持并网日常管理工作。1.1:经理职责与工作任务:

1.1.1负责区域内新能源项目的并网工作,收集区域相关项目并网信息,及时过滤、归纳、整理。组织进行项目并网、布局、考察,与政府部门沟通工作,负责并网项目前期调查及并网情况评估,撰写分析报告,配合各项目完成并网手续相关支持性文件。

1.1.2组织项目并网计划制定项目并网实施方案,负责并跟进并网项目的谈判以达成意向,组织编制起草项目并网协议、意向、合同等文件,组织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约并参与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1.1.3负责项目并网核准文件的行政报批工作,组织人员对决策机构批准的项目进行立项,办理立项所需手续工作,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等项目核准文件的委托、编制工作,跟踪各项支持性文件的批复进展,直至获得项目并网核准批文。

1.1.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1.2合规专员职责与工作任务:

1.2.1 在部门领导下,负责相关区域光伏项目、分布式能源等项目并网工作的实施。

1.2.2.协助上级参与区域内新能源项目的并网工作,收集区域相关项目并网信息。与项目区域内相关政府部分洽谈获得项目并网权,参与项目并网项目现场踏勘,协助部门经理,指导,出来协调项目并网所出现的问题,参与编制项目并网计划。

1.2.3协助上级参与项目并网计划实施,协助组织跟进并网项目的谈判以达成合作意向。协助组织编制起草项目并网协议、意向、合同等文件,协助组织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约并参与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协助负责项目并网核准文件的行政报批工作,协助组织人员对决策机构批准的项目进行立项,办理立项所需手续,协助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等项目核准文件的委托、编制工作。协助跟踪各项支持性文件的批复进展,直至获得项目并网核准批文。

1.2.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上一篇:还款证明范本下一篇:教师工作整体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