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审议意见整改报告(共7篇)
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报告
2009年12月28日,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后,区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区人劳局和相关部门对报告和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下,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基本落实到位。现将有关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区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刘印生区长立即作出批示,责成区人劳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抓好整改。区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听取区人劳局工作汇报,针对目前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专题研究推动整改事项的落实,要求全区上下,特别是就业工作部门要把抓好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把抓好整改工作、做好促进就业和扩大就业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好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区人劳局牵头召开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研究整改方案,对人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做到“三个落实”、“四不放过”。即逐条落实责任人,逐条
1落实整改措施,逐条落实整改时间和具体要求;情况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处理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切实把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意见落到实处。
二、全面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不断完善促进就业
长效机制
一是尽快制定《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为了全面贯彻《就业促进法》和国家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区政府要求区人劳局牵头制定我区就业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区人劳局正在调研之中。二是规范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的管理。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构实行认定和授牌,定点确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为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提升劳动者素质、缓解结构性矛盾,提供了有力保证。三是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鼓励措施,对积极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培训机构、接收企业,结合我区实际给予适当的补贴。具体规定是:对推荐介绍和培训农村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按实际人数一次性给予人均300元的补贴;对50周岁以下的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本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500—800元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四是进一步深化扶持政策。今后,在我区劳动力密集的用工单位中建立一批就业基地,给予政策重点扶持,并逐年发展扩大。同时,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业,发挥小
企业大就业、小贷款大效果的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措施
一是落实对零就业家庭的援助。把解决零就业家庭作为政府部门促进就业的一项公开承诺加以落实推进,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网络,加强现有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管理,定期更新网站内容,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创业就业政策、用工信息,方便群众查阅。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社区延伸,促进职介用工信息与社区就业需求的结合,提升就业工作的实效。三是继续开展创业就业“四进四送”活动,把创业项目和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使创业、用工信息与社区就业需求相结合,提高职业技能匹配程度,提升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效。四是创新就业援助方式。认真选择帮扶就业困难人员规模就业的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办法,举办项目招投标活动,抓好项目建设,扩充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容量。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使用办法,对镇办、社区公益性岗位出现空缺和新增岗位,实行用人申报制度,确保优先聘用就业困难人员。五是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日常管理。研究制定就业困难人员的调查摸底、申报认定、登记造册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就业困难人员审核认定程序,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确认和退出机制,完善就业困难人员信息网络体
系,逐步实现全区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共享,对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四、以创业促就业,帮扶失地农民和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
一是紧紧围绕全民创业计划,积极盘活闲置营业房、厂房、空地等资源,破解融资难题,营造独具特色休闲、购物环境,进一步充实玉泉东路“休闲购物商业街”、人民西路“家居建材商业街”、团结路“电子通讯商业街”、秦都科技产业园等创业就业基地,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增强创业载体平台孵化功能和集聚效应,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果。二是加快培育孵化初始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实现扩大经济总量与创业促进就业共赢发展。安排本级财政资金设立创业基金,重点扶持失地农民、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大中专毕业生等自主创业,最大限度的激发全民创业的潜能和活力,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致富。三是发挥全区人力资源市场网络的作用,开展求职登记、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指导、就业援助等“一站式”服务,集中开展有组织的就业服务。四是成立“失地农民创业者协会”、“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建设创业者沟通、交流、提高平台,不断提升创业者素质,提高创业能力,凝聚创业力量,打造我区懂管理、讲诚信、会经营的创业者队伍。建设秦都区创业明星宣传一条街,进一步扩大创业明星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人创业致富。五是扎实做好就业扶持政策
对象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在财政投入、工商登记、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方面逐项落实、逐人兑现,促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六是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见习活动,为毕业生送政策、送服务。
五、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职业培训的实效
一是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预测分析制度,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设置和调整培训方向和专业、重点、时间及方式。使劳动者通过培训适应市场需求。在培训重点上,根据地域特点及劳动者年龄、文化层次、岗位技能、就业需求各有侧重,实行“三定(订)”培训,即定点、定向和订单培训,制定了《秦都区农村青年中长期培训计划》。对“4050”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实施“再就业培训援助工程”,尽量减小培训的盲目性。二是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在农村、社区组织开办职业培训班,使有培训需求的群众能够就近就地参加培训,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晚班,最大限度地方便劳动者。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将培训后就业率作为今后选择职业培训机构的重要指标,督促、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培训水平,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提高培训实效性。四是推行大中专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6-12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积极筹建秦都区大中专学生网店创业孵化园,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大中专学生进行网店实体创业。认真解决沣东工业园和科技产
业工区高科技企业用工问题,按照辖区企业用工计划及工种和数量,尝试面向社会招工,以缓解其用工难题。
六、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环境,促进公平就业
一是通过日常管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方式,组织精干力量对辖区民办职业中介组织进行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查处各类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职业中介管理,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二是建立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对城乡劳动者实行公平待遇,对登记求职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实行免费的信息咨询、职业登记和职业介绍。三是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相关规定,扩大监督覆盖面,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农民工工会依法监督、依法维权的作用,充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四是继续推进土地流转承包、农民进城务工落户培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为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城镇稳定就业创造条件。
一、审议意见形成及交办的基本模式
监督法第十四条规定,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 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根据上述规定, 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际工作中分别适用了以下6种基本模式:
原汁原味汇总型。就是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在会议审议期间发表的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意见及建议, 在会后几日内, 由常委会工作机构或办事机构逐人逐条、原原本本地加以收集汇总, 尽量保持常委会组成人所提意见及建议的本真原貌, 不加任何文字修饰, 以常委会办公室“通知”或“函”的形式印送“一府两院”研究处理, 同时抄送作专项工作报告的主体职能部门及有关方面。
综合归纳整理型。就是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在会议审议期间发表的意见及建议, 在会后几日内, 综合归纳整理并按一定程序审签后印送有关机关研究处理, 其做法是:常委会办事机构在常委会会议结束后的5日内, 将会议对专项工作报告和其他有关报告的审议意见进行综合整理, 力求完整、准确、鲜明地反映出席、列席人员的意见及建议, 并经有关专门委员会核阅后, 由常委会秘书长签发后印送承办主体责任机关, 从实践来看, 相当多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参照了上述做法, 只是最终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 还是秘书长签发的做法各异。
集体会议通过型。此类型有两种具体做法:一是由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在常委会会议举行前, 在前期调研、视察和听取工作汇报而了解掌握情况的基础上, 以常委会名义代拟审议意见 (讨论稿) , 会议期间提供给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 同时结合审议发言记录及时进行修改、充实、完善, 在同次常委会全体会议上表决原则通过后印送有关机关, 这种方式往往由于会议日程安排紧凑的关系, 对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质量要求较高。二是由常委会办事机构于会后几日内, 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期间发表的意见及建议进行汇总整理, 并及时提请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印送有关机关, 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召开主任会议的频率和次数, 但其优点是有利于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一步把脉, 从时间上、程序上均能够从容一些。
对口座谈交办型。就是在审议意见形成之后, 以常委会名义召开有交办、承办机关双方相关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 以书面、口头并用的方式, 面对面地把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交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笔者认为, 面对面交办审议意见方式, 有力地克服了当前一些地方审议意见交办、办理“文来文往”的弊端, 在引起领导重视、密切双方联系、加强沟通协调、推动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习借鉴价值。
创设文书印送型。就是将汇总整理形成的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 既不以“通知”的形式, 也不以“函”的形式, 而是以专设的“审议意见书”形式印送有关机关研究处理, “审议意见书”有的以年度式“×会书[×××年]×号”来编号, 有的以每届式“×会第×届人大常委会第×号”来编号, 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以前或者现在不仅采用这种做法, 而且还出台相关制度将其固定下来。
媒体平台公布型。就是按照监督法第十四条:“常务委员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 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的规定要求, 将常委会会议形成的审议意见, 在会后以“公告”形式及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 这既是一种公开透明的特殊交办方式, 也是一种交办、承办双方都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监督的方式。据笔者初略统计, 自2007年以来, 除了浙江省温州市、黑龙江省大庆市等极少数人大常委会在当地同级党报上发布过“审议意见”的公告以外, 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基本上普遍采取的是在所属的人大网站上公布“审议意见”, 后者做法的公众知晓率、社会影响力显然比前者做法有很大差距。
二、审议意见形成及交办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 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形成及交办尽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但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解决。
一是审议意见的撰写模式僵化。无论从理论指导方面, 还是从实际工作运用方面, 审议意见都是“三段式”的写作模式, 即会议认为、会议指出和会议建议。常常是写成绩是高度估价, 写问题是蜻蜓点水, 写建议是面面俱到。这既有长期以来思想上的束缚, 也有常委会组成人员议事不深不透的深层背景和内因。应秉承立足实际、写大实话、突出重点的基本思路, 把审议意见尽量写得富有针对性、操作性。
二是审议意见交办容易出现“文来文往”。监督法规定, 报告机关最后形成的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 还应向常委会书面报告, 就是这个“书面”而不是“口头”直面报告的要求, 加之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监督措施滞后, 极易导致研究处理审议意见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文来文往”现象。
三是审议意见的交办和办理时限要求参差不齐。监督法并未就交办、研究处理审议意见的时限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笔者认为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目前, 各地人大常委会要求在常委会会议结束后的5至10日内形成并交办, 以及在2个月内报告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的占绝大多数, 同时也有要求在3个月、4个月之内报告的。正因为需要因事制宜提出办理时限要求, 所以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四是形成交办的文件载体不够规范。在向有关机关印送审议意见方面, 目前使用的文种有“通知”“函”“意见”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使用的是“函”送方式, 地方人大常委会一般使用的是“通知” (将审议意见作为附件) , 直接使用“意见”文种的极少。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颁布的《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至于本文归集阐述的“创设文书印送型”中谈到的印送“审议意见书”是否妥当, 有待考量和商榷。
三、审议意见形成及交办的几点思考
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形成及交办是一个相辅相承的有机统一体, 即使形成得再好, 如果交办、督办不力, 势必难以取得实效, 反之即使交办、督办的方式再好, 如果其本身在形成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先天性缺陷, 同样会有悖于初衷。笔者认为, 审议意见的形成要靠智慧和功夫, 交办要靠艺术和举措。
第一, 审议意见的形成要突出重点、力求实在。一份审议意见能否起到促进一、两个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作为衡量审议意见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不管是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常委会会议, 还是人大常委会为主体形成审议意见, 都务必要力戒文牍主义, 切实做到“不求所全、但求所实”, 宁愿要篇幅精短所谓表述不全面的, 也绝不要内容空虚导致有关机关研究处理难、人大自身督办难的。如果由于会期时间所限, 审议发言不够充分, 可采取让与会人员提书面意见建议的方式予以弥补, 最大限度地归集民情民意。
第二, 审议意见的交办要加强沟通、夯实责任。毫无疑问, “面对面”地对口座谈是克服“文来文往”交办方式的重要法宝, 这样不仅能“当面锣、对面鼓”般地进行沟通协调, 而且还能深入研判工作落实的有效路径, 同时也能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 应予积极倡导。
2007年7月24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勇院长所作的《关于落实“三项承诺”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充分肯定全省法院落实“三项承诺”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就继续加大“三项承诺”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立案程序、确保诉讼便利,加强监督制约、促进审判公正,规范执行工作、切实提高有效执结率,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我们认为:人大常委会监督是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保障,也是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大力支持。常委会组成人员所作的肯定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扬;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实事求是,富有针对性,是我们改进工作的努力方向。为此,我院党组经认真研究,向全省法院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通知》,并于8月18日召开全省法院院长座谈会,对认真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深化落实“三项承诺”工作作出部署。全省法院按照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要求,认真落实审议意见,推动“三项承诺”工作向纵深发展。现将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找准落实《审议意见》有效载体
我院收到《关于省高级人民法院落实“三项承诺”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以下简称《审议意见》)后,党组高度重视,专题学习研究,要求全省法院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法治浙江”建设认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找准三个有效载体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抓整改、促提高、求实效。各级法院及时召开党组会、中层干部会、全体干警大会、庭务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审议意见》,着力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落实“三项承诺”的重要意义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着力把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转化为自觉行动。
一是把认真落实《审议意见》与学习贯彻赵洪祝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起来。8月25日,省委赵洪祝书记对全省法院落实“三项承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三项承诺”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权益,充分体现了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法律适用中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落到了实处。这是“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成果,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进一步狠抓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学习借鉴“三项承诺”的做法。结合深化和拓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改进工作。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省委赵书记重要批示,既是对全省法院努力实践“三项承诺”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全省法院要学习好、领会好赵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与落实《审议意见》紧密结合,把落实“三项承诺”工作推向深入。
二是把认真落实《审议意见》与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省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全省法院在落实《审议意见》中,要按照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找准工作路径,结合法院自身实际,把落实“三项承诺”作为保障服务“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实践。
三是把认真落实《审议意见》与“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落实《审议意见》中,要与“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推进司法为民,作为衡量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着重从群众反响最强烈、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
二、注重规范,确保落实《审议意见》取得实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审议意见》,全省法院紧紧围绕省高级人民法院落实“三项承诺"53条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审判和执行职能,确保落实《审议意见》取得实效。
(一)进一步创新为民服务机制,做到有诉必理,努力让经济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立案环节是展示法院形象的第一窗口,是服务群众、司法为民的第一阵地,是法院处理矛盾纠纷的第一道工序。《审议意见》对法院立案工作提出了要求。全省法院积极探索并采取相应措施,在巩固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问题在法院工作环节已得到基本解决的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便民、利民措施,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力度,扩大司法救助范围。
1、完善立案接待大厅规范化建设,做到“诉有门、访有人、问有果”。加强检查、指导,8月上旬专门召开会议,对继续抓好立案接待大厅的达标建设和“文明窗口”争创活动进行部署。对目前尚未达到规范化要求的,要进一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力争在年底前全面建成符合规范化要求的立案接待大厅;对已投入使用的法院,要充分发挥立案接待大厅的效用,方便群众诉讼。年底省高级人民法院将组织对第二批“文明窗口”的考核工作。同时,继续加强诉讼指导。全省法院普遍建立导诉制度,由专人负责导诉和接受咨询。除了继续坚持向诉讼当事人发放诉讼须知、举证须知、诉讼风险告知书等做法外,注重行使释明权,尤其是对诉讼能力弱且未委托代理人的当事人,通过事实、证据、请求及法律观点的提示、释明,使之增强诉讼能力,更好地参与诉讼。
2、健全便民机制。方便群众诉讼。各基层法院普遍实行立案“双轨制”,人民法庭可以直接受理案件,并对确有需求的群众实行口头起诉;开展巡回审判,把庭开到村民家门口,充分发挥巡回审判点的作用,方便特殊群体诉讼。进一步建立完善诉讼“绿色通道”,对涉及外来务工人员、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案件,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主动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商,对当事人起诉时不能提供被告身份证明材料的,原告可持法院出具的委托调查函直接向工商、公安等部门申请查询,方便当事人诉讼。同时,在立案接待大厅设置大屏幕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电脑以及长途电话、电子扫描仪、传真机等设备,用于当事人查阅各种诉讼资料;提供公证、鉴定、法律援助等相关部门的地址、电话,为当事人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3、严格执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减轻群众诉讼压力。针对执行新办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规范了诉讼费用的收取和退还程序。有的中级人民法院还制定下发了办理二审案件受理费的规定,统一和规范二审案件受理费的收取和结算。同时,在诉讼收费下降的情况下,坚持做到“五个不降低”:不降低撤诉率,不降低适用简易案件比例,不降低调解率,不降低司法救助力度,不降低服务质量,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实惠让给老百姓。
4、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简化司法救助程序。做好诉讼费的缓、减、免、退工作,保持和加大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今年1至9月,缓、减、免收诉讼费2081.24万元,退还诉讼费14828万元。同时,加强与法
律援助机关的沟通协调,做好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工作的衔接,保障救助渠道的畅通。10月10日,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司法厅联合下发《关于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相互衔接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当事人先行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获得准许的,法院应当告知其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当事人先行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获得准许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告知其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法院对已经被获准法律援助的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的,不再审查其是否符合标准,直接予以司法救助。
(二)进一步创新和谐审判机制,实现公正司法,努力让有理有据的群众打得赢官司。按照《审议意见》的要求,全省法院以改革保公正、促效率、求发展,充分发挥审委会、合议庭和人民陪审员的监督作用,切实加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制约。充分发挥控辩双方、原被告间的对抗作用,提高当庭宣判率,以公开促进公正。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进一步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和民事案件调解率。
1、立足制度,以规范促公正。一是认真抓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加强民事审判中合议庭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审委会与合议庭,院、庭长与合议庭以及审判长、承办人与合议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强化内部监督制约;规范审判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行使,凡是法律规范唯一、确定而没有规定一定幅度或多种处理方式的,不得行使自由裁量权。省高级人民法院将在12月对全省法院执行上述规范性文件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二是拓展案件质量评查的内容和方式,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形式与实质并重,尤其是重点评查合议庭发挥作用和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情况,并将评查结果与岗位目标责任制挂钩。今年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群众信访举报反映强烈,可能存在违法审判行为等六类共270件案件开展督查、评查,加大对审判权的监督力度。倡导院、庭长带头办案,疑难复杂案件严格实行裁判文书院、庭长双重核稿制度,严把审判质量关。三是继续做好信访工作。努力完善以“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共同抓,立案庭牵头协调,各部门归口处理”的大信访工作机制。注重源头力抓预防,在全面推行判后答疑释理的基础上,建立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度,将审判责任与信访责任相对接,实行谁承办的案件引发的问题谁负责,推进案件质量效率约束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今年1至9月,全省法院信访总量、申诉和申请再审、省高级人民法院信访量、进京上访同比分别下降81.94%、46.12%、56.97%和3.25%。
2、立足透明,以公开促公正。全面推行审务公开,落实公开审判制度,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全部实行公开审理,以公开促公正、提效率、树公信。一是推行审务公开。建立案件进展情况查询说明制度,试行示明裁判适用法律条文制度,扩大裁判文书公开范围,实行给当事人发放廉政监督卡制度,出台关于处置说情送礼的规定,主动接受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二是提高当庭宣判率。提倡法官在庭审时鼓励双方当事人充分对抗,明晰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对案件当庭作出判决。三是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增加人民陪审员员额,确保人民陪审员的参审率,建立疑难复杂案件的人民陪审员论证制度,发挥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审判、监督、调处和宣传功能。今年1至9月,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23909件,参审人员39229人次。
3、立足实效,以高效促公正。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公正和效率并重。切实转变观念,深入领会“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的涵义,切实落实审限管理制度,完善速裁机制,探索在立案庭设立民事案件速裁中心,全面推行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办案效率。在努力加快办案周期的同时,强调效率与效果的统一,积极探索多元化调解机制。全省法院进一步强化司法调解工作,把调解贯于整个诉讼过程中,并以化解矛盾为目标,把综治工作与调解工作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总结推广司法行政机关在人民法院立案庭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做法,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今年1至9月,全省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58.66%。
(三)进一步创新公开执行机制,力克执行难,努力让胜诉的群众及时实现合法权益。《审议意见》要求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真正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有效机制,提高生效裁判的自动履行率和案件的有效执结率。为此,全省法院围绕破解执行难这个中心,坚持“内外兼修,以内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解决执行不力不公的工作机制,着力激活和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案件的有效执结率和自动履行率。
1、扎实抓好夏季集中执行活动。今年5月底,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了为期三个月的全省法院夏季集中执行活动。5月28日,召开夏季集中执行新闻发布会,活动全面启动。在集中执行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省高级人民法院又于8月3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前一阶段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至8月底,夏季集中执行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列入清理重点的被执行人具有共产党员、公务员、知名人物等身份且有财产可供执行的,以及当事人上访、信访反映执行不力等案件862件,执结637件,执结率为74%。截止9月底,全省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18154件,同比下降0.2%;执结96907件,同比上升3.61%;未结案34676件,同比下降5.38%。
2、激活和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被执行人基本情况登记和通报制度,将被执行人基本情况及时向公安、工商、金融等部门通报,依法限制或禁止被执行人融资、投资置产、出境等。被执行人为党员、公务员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同时向纪检监察、人大政协等部门通报。省高级人民法院于9月组织了对制度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二是完善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机制。近期,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公安厅就公安机关协助法院查控被执行人、查扣被执行人财产、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行为联合发文。11月中旬,还将与省公安厅召开座谈会,总结我省公安机关协助法院执行工作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同破解执行难。三是在法院与银行的协作上有新的突破。不少法院与人民银行就被执行人纳入银行征信系统问题达成统一意见,并将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名录录入银行征信系统,已取得明显成效。
3、完善执行工作考核机制。2006年省高级人民法院部署在全省基层法院开展“破解执行难优秀法院”评选活动,得到了全省法院的积极响应,有效地促进了全省法院执行工作。按照《审议意见》的要求,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破解执行难优秀法院”评选标准进行了修订,加大对审执兼顾和有效执结率的考核,着力从源头上解决执行难。明确有效执结率未达到60%的,每低1个百分点扣2分;一审判结的判
决、调解方式结案的民商事案件自动履行率低于50%的,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财产保全情况未纳入院岗位目标考核范围的,扣5分;因财产保全不及时或手续不到位致使可保全财产流失的,每1件扣2分;因本院作出的生效法律文书主文表述不明确等原因导致案件无法执行的,每l件扣2分。同时,为深化落实“三项承诺”,充分发挥中级人民法院在统一管理体制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推动执行难问题的解决,省高级人民法院还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评选2007年度“执行工作先进单位”活动的通知》,对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审执兼顾、案件执行、队伍建设、调研宣传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核。
三、强化队伍,深化和拓晨“作风建设年”活动
为落实《审议意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省法院坚持不懈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在全省基层法院新任院长(副院长)培训班上,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勇院长作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不移地把“三项承诺”落到实处》的讲课,提出要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个案公正与社会公正的有机统一。对2001年以来新进法院工作的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集中培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深化和拓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全省法院按照省委的部署,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有关制度,努力通过制度来管人管事管权,用制度规范行为,使作风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清理、修订、制定作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在建立落实机制,狠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努力把作风建设的要求体现到经常性工作中去:
三是规范司法行为,切实解决司法不公、不力问题。深化“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认真实施《2006-2008年全省法院司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要点》,以规范司法程序运行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制约。对工作中存在的不依法审判、裁判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坚决予以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研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司法行为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运行,促进审判公正。
四是强化法院队伍廉政建设。针对当前法院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和全省中级人民法院领导班子和一把手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使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范围更加清晰,考核程序更加规范,责任追究更加有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省高级人民法院坚持每半年对机关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每年对各中级人民法院领导班子和“一把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实施量化检查考核。继续贯彻好《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大力完善法院系统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全省法院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实施细则》,对信访件登记、调查、处理及反馈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针对当前队伍廉政建设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严格监督,规范法官和律师的关系。
五是加强专业化建设。通过自学与组织培训相结合,以提高业务技能和司法规范化为核心,大力开展分类培训和岗位技能训练。强化法官在职培训,今年1至9月,国家法官学院浙江分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2133人(次)。各中级人民法院也建立培训点,有重点地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法官队伍业务能力,尤其是依法办事的能力、释法析理的能力、做群众工作、化解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健全法官遴选制度,面向全省法院选调优秀法官,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省高级人民法院于10月从各中级人民法院选调6名法官上挂锻炼。
四、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各界重视支持
全省法院在贯彻《审议意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落实“三项承诺”工作的宣传,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理解。
一是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贯彻落实《审议意见》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向政府、政协和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为法院进一步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确保司法公正、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保障。今年,宁波、绍兴、嘉兴、湖州、台州、衢州、舟山等中级人民法院以及一些基层法院都接受了当地人大常委会审议落实“三项承诺”工作情况。邀请人大代表担任廉政监督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审理和执行,以随机抽查审结的案件、走访当事人的形式,检查办案质量,了解当事人对审判人员办案质量的反映,实现多渠道、多方位、多层面的了解和监督法院工作。
二是加强与新闻单位的沟通联系。围绕“三项承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全省法院落实“三项承诺”的进展和成效,进一步扩大影响。7月25曰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播出浙江法院践行“三项承诺”的纪实片《庄严的承诺》;8月3日人民法院报以《人大监督支持法院真抓实干——浙江法院落实“三项承诺”卓有成效》为题,报道了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全省法院落实“三项承诺”的情况;新华网在8月12日以《浙江困难群众打不起官司问题在法院消失》为题,报道浙江法院落实“三项承诺”工作成效;8月16日浙江卫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以头条形式报道了《浙江:不让有经济困难的群众打不起官司》。我们还打算在适当的时候组织落实“三项承诺”工作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三是自觉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采取办专栏、向当事人公布“三项承诺”等形式,以全面正确了解“三项承诺”的内涵,树立人民法院以承诺促公正、以承诺强效率、以承诺树公信的良好形象。省高级人民法院专门印制了《落实“三项承诺”有关制度》宣传册,将省高级人民法院为贯彻落实“三项承诺”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汇编成册,由各级法院在立案时向当事人赠阅,接受当事人监督。
落实“三项承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伴随法院工作的全过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不能估计过高,不能评价太满。我们清醒地看到,在解决困难群众打不起官司方面,还有许多措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在维护司法公正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制约;在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实现方面,执行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下步工作中,全省法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坚定不移地拧住“三项承诺”这条工作主线,不断丰富工作措施,着力完善长效机制,把落实“三项承诺”工作推向深入。
以上是我院落实《审议意见》的整改措施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将遵照省人大常委会指示,进一步细化“三项承诺”工作措施,落实好《审议意见》,把全省法院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市人大审议意见下了后,我们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为扩大审议意见的知晓率,市普法办在海门普法内刊上刊登并贴海门普法网,使全市各乡镇市级机关各部门,了解掌握市人大审议意见的内容,通过对市人大审议意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普法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普法工作机制。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门联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大普法格局已基本形成。如果说海门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一条街建设,在市依治办牵头下,公安、检察、法院、司法、“610”、海门镇、开发区、树勋镇等联手行动,尽花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市区文化广场、法治公园,海门镇中海村村民法治文化公园,树勋镇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和市区步行街,法治文化一条街。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大教育氛围。在暑期组织在校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市司法局专门下发文件,组织3500名五老人员,利用 1
525个校外法制辅导站,通过法制讲座,学法讨论,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参观看守所等,对青少年学生组织300多场活动,参加活动达18万人次。新学年开学后,由市综治办牵头,公、检、法、司、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联合抽调25人组成一个督导小组,5个宣讲小组赴47所初中以上学校进行巡回宣讲,受教育师生达10万人次。
三是强化普法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近期根据上级要求,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普法办、司法局等单位联合或分别下发了《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单位(点)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公务员学法征文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领导干部学法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关于领导干部学法十个一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强法治文化“六个一”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海门市五五普法检查任务分解表》,把五五普法的各项任务分解以17个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普法机制,使普法工作的各项任务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二、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根据审议意见,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普法工作的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影响力,努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我们根据普法实际采取了如下创新举措。
一是弘扬法治文化,显现普法特色,市成立“法之韵”艺术团。市普法办、依治办、司法局、综合全市各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特点,选定三厂镇新华街居委一支有20多个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宣传队,经重点包装定为海门市“法之韵”艺术团,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成立以来已公演12场次,受教育群众欢迎,计划年内还将演出
30场次左右。
二是创新普法方式,探索学用结合。市普法办、司法局为探索学用结合的新方式,根据各类普法重点对象的实际需求,陆续编制青少年、国家、公务员、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的“依法行为指导卡”。首批印制青少年“青少年依法行为指导卡”二万多张已发送完毕,正在编制的公务员“依法行为指导卡”在近期发到公务员手中。计划在10月份之前“依法行为指导卡”的第一轮编制工作结束,然后听取各方意见和反映后,适时编排指导各学法群体依法行为,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学法和用法相结合。
三是创新教育平台,狠抓骨干培训。2009年4月28日,市普法办、司法局举办“2009机关普法骨干培训班”,参训人员106人,市普法办主任、司法局局长唐国强作动员讲话,审计、公安等部门作了经验交流,学习了省五五普法考核办法,普法办的同志作了普法业务工作专题辅导,培训推进了机关普法的开展,带动了全市普法工作的进行。
四是强化传统教育,谋求创新之路。我市在校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省范围内可以说是一个叫得响的品牌,法制系列教育从1996年起持续进行15年共编讲议53份37万多字。印刷6360多份,供法制报告团成员及法制副校长作法制宣讲6000多场次,受教育师生达百万人次以上。利用学校这个主阵地,开展法制系列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青少年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社会群体,为谋求适合在校青少年学法需要,每年9月份在市综治办牵头下,组织政法系统的法制报告团成员开展了巡回宣讲,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振时的直
接带领下,5个宣讲小组分赴全市47所初中以上学校向学生们进行市统编的法制宣讲材料,这一创新之举,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声势浩大,内容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深受学校师生的欢迎。
五是编发学法笔记,规范学法内容。为规范国家公务员学法用法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普法办、人事局、司法局根据2009年公务员学法计划,把宪法、城乡规划法、禁毒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公务员法、刑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12部法律法规,以问答的形式供公务员对照学法,为检验公务员学法成果,近期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普法办、司法局根据上级要求下发了“关于对领导干部学法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推进公务员学法用法的高潮。
和平区人民法院院长 孔羽
2010年12月3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和平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和二十三次会议分别对我院《“关于开展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和《“关于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对依托信息化优势全面提高检察工作水平效率情况报告”审议意见情况的汇报》进行了审议,并继续跟踪审议,提出了审议意见。我院非常重视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院党组专门召开了会议,研究落实审议意见的具体措施,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学习和分析,分解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并在工作中切实予以落实。
一、积极开展执行工作,进一步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大力提高执行队伍素质
区人大常委会肯定了我院执行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工作机制,加强了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提出严格依法开展执行工作、完善执行工作机制、深化执行队伍建设等意见。我院责成执行分局主管院长李占龙同志负责,组 织执行分局、研究室、督查室等相关部门认真学习和分析,并在执行工作中贯彻落实。
(一)严格依法开展执行工作
根据审议意见,我院严格依照执行制度进行管理,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监督人,依法规范执行行为,规范了评估拍卖行为,严格查封、冻结、扣押程序,统一案款管理,杜绝了违规执行、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问题的发生。对“执行不能”的案件明确了适用终结程序的条件,严格落实《执行工作操作规程》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操作规程》。在调查房产、银行等穷尽执行措施基础上,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统一由执行三庭进行裁决,切实保障当事的合法权益。全面改进执行全程公开和执行事项告知制度,制定完善了《执行监督告知暂行规定》、《执行案件公开“三告知”的规定》、《实施执行对话机制的规定》等5项制度,针对案件执行环节中的案件启动、收费标准、执行措施、评估拍卖等12个方面进行公开和告知,对有些案情复杂、执行难度大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参与全过程,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完善执行工作机制
根据审议意见,我院执行分局继续落实完善各项执行工作机制。落实诉讼与执行衔接机制。研究制定了《关于立案、审判工作配合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加强立案、审判、执 行工作的相互配合,审判业务部门与执行分局就立案、审判、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定期磋商,尽可能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缓解执行工作的压力。
完善执行案件网络流程管理。将所有执行案件的各程序性事项,按照启动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若干环节,规定各节点完成时限,并对各节点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对执行案件的分配、报结、审限延长等问题,均采取电脑预警提示、领导审批的方式进行,有效遏制了超审限执行和拖延执行问题的发生。
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对评估、拍卖等重点环节分权执行,将评估拍卖财产的审查权、拍卖的降幅权、确定佣金比例的合议权交与执行三庭执行,使评估、拍卖的执行权与裁决权真正实现分离,确保相互制衡。对恢复执行、合并执行的案件、中止的案件、执行期限届满的案件、当事人反应强烈的案件,实行易人易庭执行,并将易人执行的次数作为称职考核的主要标准,确保执行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开展分段集约执行工作试点。将执行工作各环节细化,把执行案件先后分段划分为“综合审查协调”、“财产查封冻结扣押及调查”、“财产处置”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不同的办案人负责,主要对抵押权执行案件、债权执行案件及其他需要分段执行的案件进行分段执行。各个环节有机结合,3 改变了以往一人包案到底的执行模式,成为化解“执行难”问题的有效尝试。
推进执行联动机制各项措施的落实。贯彻落实最高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在区人大的推动、指导和监督下,通过调研、论证,起草了《和平区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执行联动机制实施细则》,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新闻宣传、综合治理、检察、公安、政府法制、财政、民政、发展和改革、司法行政、国土资源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管、税务、工商行政管理和证券监管、房产等18个部门,就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初步达成共识,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下半年我院已与银行系统初步形成了执行联动,执行法院通过填写查询单即可经省法院报省人民银行统一查询单位和个人的所有银行开户信息。需查询外省市的单位和个人的相关信息也可经省法院委托外省高级法院统一查询,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三)深化执行队伍建设
根据审议意见,我院大力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提高执行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队伍的凝聚力。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提高执行干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为民意识 和法律意识,注重培养执行人员“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预防点”的试点工作。查找风险防范点22个,设置3个风险等级,确定执行庭长、执行长、执行员的廉政风险预防点,制定防范措施,确保执行干警公正执法。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在执行局配备3名廉政监察员,对执行纪律与工作作风进行监督检查,提高了执行干警工作的自觉性与规范性。加强业务培训,2010年对全体执行干警集中培训2次,每周各部门组织业务学习一次,提高了执行干警的执行能力与业务水平。
截止2010年11月15日,和平区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770件,结案2201件,结案率79.5%,同比上升9.1个百分点,结案占收案之比87.9%,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执行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我院将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下,进一步贯彻落实执行工作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执行工作的文件精神,依法开展执行工作,不断推进执行体制和执行机制改革,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的执行队伍,为推进解决“执行难”问题做出最大努力。
二、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公安司法机关互联网建设
对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司法机关深化落实、务求实效、保障有力,促进公安司法机关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的审议意 见,我院认真加以落实。
(一)深化落实,积极沟通
根据审议意见,院党组高度重视搭建公安司法机关之间的互联网平台工作,积极与区政府、检察院互相沟通,并多次召开会议、组织调研,研究探讨如何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努力提升司法工作的整体效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信息化的需求。同时就法院是否可以提供法律、法规、部分生效裁判文书等方面的信息积极征求上级法院意见,为积极参与并推进和平区司法互联网平台建设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务求实效,强化管理
根据审议意见,为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严防网络泄密事件发生,制订了《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责任状》,并认真组织落实。建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按照最高法院“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要求,完善保密工作制度。强化防范措施,所有涉密文件及时归档,教育全院人员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院里逐级逐层签订《保密承诺书》,规范所有人的行为。加大检查力度,技术室把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加强网络安全保密技术的监督。
(三)保障有力,加强建设
根据审议意见,我院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区政府的大 力支持下,积极争取经费保障,确保司法机关之间的互联网平台顺利建设,尽快实现资源共享。积极争取招录专业技术人员,用较为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努力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省科技厅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充分肯定了我省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必将对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将贯彻落实审议意见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抓好规划衔接的问题
(一)关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国家规划对接问题。去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下一步还将组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待国家规划出台后,我们将认真进行对接,做好我省规划修订工作,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发改委牵头)
(二)关于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问题。“六个一”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六个一”工程的中心任务。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时,已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进行了衔接。我省目前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其中,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要内容之一,将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今后,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将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进程,对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发展、持久发展。(省发改委牵头)
(三)关于加强新兴产业高端战略性研究问题。目前,我省正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合作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研究,探索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同时,还将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加强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省科技厅)
(四)关于各产业进展不一,部分设区市发展方向不明,要尊重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问题。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等部门将根据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对各设区市及时做好指导工作。各设区市重点发展方向详见第四部分。(省发改委、省工信委、各设区市政府)
二、关于做大、做强、做全产业链的问题
(一)关于延伸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大力发展中下游产品的问题。今年2月24日,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国防科工办印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包括:光伏、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铜、钨和稀土、非金属新材料(有机硅)、非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部分)、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软件与信息服务等11个子规划,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创造了良好条件。(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国防科工办、省农业厅、省文化厅)
(二)关于着眼长远、着眼于高附加值,加强科技创新和“六个一”工程的内部协调配套,发展技术含量高、价值链高端、有整体竞争力的整机产品和相应服务业问题。自今年7月份以来,我省先后召开了12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推进会,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今后将围绕“六个一”工程的内部协调配套,瞄准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高端、有整体竞争力的整机产品或能形成相应服务业的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
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其服务“六个一”工程的能力和水平。(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国防科工办、省科技厅、各设区市政府)
三、关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问题
(一)关于政府产业政策或产业激励政策应重点支持企业科研,对取得科技成果转换的项目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问题。2007-2010年,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重点推进”的原则,省政府整合现有财政资金7亿元,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机制,支持119个省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省级安排的科技三项费70%以上用于企业进行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支持企业科技进步。下一步,还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进一步发挥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
(二)关于防止有些科技企业在得到优惠后转移末端产业到外省,而把前端有污染、高耗能产业链留在我省问题。下一步,将由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等专门研究制订具体措施。(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
四、关于加强资源整合的问题
(一)关于“六个一”工程其余“五个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核心来部署、配套和配合问题。“六个一”工程实施以来,在省领导的高位推动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要求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创新型企业培育、研发平台、特色基地和创新团队建设,都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加大重点突破与系统推进力度,更好地统筹新兴产业、拳头产品、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创新平台、特色基地和创新人才,调动各方积极性,使各方资源进一步集中到促进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来。(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省农业厅、省文化厅)
(二)关于各地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形成特色问题。省政府明确规定,各地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突出1-2个重大产业,实行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其中重点支持新余、上饶、南昌、九江等市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支持赣州等市发展钨和稀土精深加工高新产业、现代电子信息服务产业。支持九江、南昌、景德镇、萍乡等市发展汽车、先进制造业及装备业。支持宜春、新余、九江等市发展新能源及锂动力电池产业。支持南昌、吉安、鹰潭等市发展半导体发光材料及绿色照明产业。支持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市发展航空制造产业。支持鹰潭、上饶、新余、九江、萍乡等市发展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景德镇、宜春等市发展非金属新材料产业。支持吉安、南昌、赣州等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支持抚州、吉安、宜春、赣州等市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产业。支持萍乡、南昌等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省工信委、省发改委、各设区市政府)
五、关于引进科技人才的问题
(一)关于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问题。我省历来重视科技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近三年来共引进博士以上的国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1000名左右。下一步将重点实施“赣鄱英才555工程”,面向海内外引进500名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来赣创新创业,柔性引进500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顶尖水平的高端人才为赣发展服务,立足本省选拔5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认真实施好《江西省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试行办法》等人才政策,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
(二)关于重视培养产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问题。目前,省人保厅正在组建省高级技师学院,同时对全省在校技工生补贴3000元。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
(三)关于把高校面向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建设纳入“六个一”工程范围问题。我省高校已全面介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下一步,将做好十大战略新兴产
业人才需求状况的摸底,做好高校招生专业及人数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尤其是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结合。(省教育厅牵头)
六、关于启动新的科技专项的问题
(一)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评审立项机制问题。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完善:一是调整评审专家库,增加企业专家和经营管理专家,专家总数由300余人扩充到500余人;二是改善专家形成办法,细化专家分组,按项目领域及专家比例,分别随机产生评审专家,保证专家的代表性,并严格保密工作;三是进行项目现场评估,剔除不具备建设条件或申报条件的项目;四是以专家评分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现场评估情况,形成拟扶持项目,报领导小组审议。(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
英特尔在宁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1月14日,南京市长季建业先后会见了英特尔全球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一行和美国梦工厂首席执行官卡森伯格一行。英特尔支持的中国并行计算中心与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签约。2009年10月,再次回到祖国的方之熙,领导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工作,前瞻性地和政府、高校、企业积极展开了多方位的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季建业表示,南京将全力支持中国并行计算中心项目发展,希望美国梦工厂和南京展开多层次合作,联手南京企业在宁打造大型文化主题游乐综合体。市领导罗群、陈刚分别参加会见。
(南京市侨办综合)
侨商庄克服当选南京市政协常委
在刚刚闭幕的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市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南京盛世环宇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克服当选为常务委员。南京市侨商会成员单位中,还有南京侨鸿国际集团董事长傅伟、南京金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裁王锦辉同时当选列席委员。
多位侨商的当选,充分体现了南京市对侨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侨商群体的关心,反映出南京市侨商在参政议政方面、在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和地位日益提高。(徐 静)
苏州市侨联联合市交巡警支队开展文明交通倡议活动
1月6日,在新交规正式施行之际,苏州市侨联联合市交巡警支队,共同启动“传递侨界正能量,共筑和谐新秩序”文明交通倡议活动。苏州市侨联代表全市12万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向广大苏州市民发出倡议:做文明市民,行文明交通,让苏州真正成为美丽天堂、幸福家园!
活动期间,由侨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市侨联工作人员、市交巡警支队民警共同组成宣传小组,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新交规讲解咨询,举行签名活动等形式,呼吁广大市民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共同创造和维护安全有序、和谐畅通的交通环境。(言 群 周 红)
侨企润和软件上榜中国潜力上市公司100强
1月9日,《福布斯》中文网在上海发布其2013年中国潜力上市公司100强榜单。南京市的润和软件、三六五网和新联电子三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侨资企业润和软件排在第20位。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营业务是为国际、国内客户提供专业领域的软件外包服务,致力于打造专业化软件外包高端品牌。公司以南京为总部及开发基地,在日本东京、美国波士顿、硅谷、新加坡设立了海外控股子公司,在北京、西安、上海、杭州、武汉设立了国内分公司。2011年其主营软件开发和外包服务的销售收入达2.34亿元。公司入选《福布斯》“2011中国潜力企业榜”,并于2012年7月18日上市。(颜军海)
镇江市华商会3人获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
1月21日,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九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结果揭晓,经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镇江市华商会3人获得资助。
此次镇江市共有7人获得资助,其中经市侨办积极推荐争取,华商会佳英特(镇江)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技术总监张美杰、江苏安德信超导加速器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张力平和镇江江大泵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丹青等3人获得资助。入选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等领域,共获得资助27万元。(张伯华)
刁伯辉先进事迹入编《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侨眷刁伯辉同志曾是扬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宝应县“感动荷乡·十佳共产党员”。退休后,他一直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帮助18名贫困学生、9名重症病人、3名特困老人、2名下岗职工,累记经济资助达12万多元。
最近,刁伯辉同志的先进事迹被《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收录,该书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编纂。此文成为此次扬州市唯一收录的作品。
(扬州市侨办)
溧阳市侨办一提案被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溧阳市侨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谋发展之道,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在元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溧阳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市侨办耿伟主任《关于加强对海外来溧高层次人才创业融资平台建设的提案》,被政协溧阳市委员会评为优秀提案。 (徐 京)
张家港市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提交提案
在1月5日闭幕的张家港市人大第十三届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踊跃建言献策,并认真撰写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共提交代表建议、政协提案9份。
目前,張家港市有侨界人大代表2名,政协委员16名。市侨办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代表、委员参加各种调研活动,鼓励撰写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市人大代表、侨办副主任姜嵘提交了《关于对市派镇级学校教师同样实施支教补贴》的建议,侨界政协委员凯洋生物科技董事长温尧林提交了《关于吸引张家港籍高层次人才回归并以才引才》的提案。 (张家港市侨办)
苏州吴江区2012年“姑苏领军人才”达12人
继2012年上半年吴江区共有6名高端人才入选2012年第一批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之后,最近苏州市人民政府再次发文确定今年第二批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吴江又有6名在生物、光电缆、新材料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入选。他们将获得相应科研资助,按政策享受到较为优惠的人才待遇。
nlc202309020112
6名新晋的“姑苏人才”分别是王焱、蒋小强、王俊莅、吴澄、高鞠、施政辉。至此,吴江区范围内共有12人成为带领苏州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领跑者,吴江区入选苏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人才总数已达28人。
(吴江区侨办)
西城岚湾社区组织归侨参观新农村建设
去年12月5日,南京市鼓楼区西城岚湾社区“侨友之家”组织社区归侨侨眷前往该市江宁区世凹桃园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
世凹桃园坐落于牛首山下,园内道路平坦、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融山、水、林、居为一体,营造了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四季有花开、步步有风景”的景象。通过参观学习,归侨侨眷进一步开阔了思路和视野,树立了共建幸福社区的信心。
(鼓楼区侨办、西城岚湾社区)
▲近来,江苏软件园以江宁区紫金(吉山)特区为核心,采取重点区域招人才、海外机构纳人才、信息平台揽人才、重大项目觅人才等多种方式揽才引智。他们组织精干力量赴美、英、中国台湾等地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建立海外引才的长期稳定渠道;组织人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联络。至目前,园区累计入选“321人才计划”6人,力争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20名。(薛 琼)
▲1月17日下午,南京市侨办主任朱晓煜一行来到锁金村街道走访慰问98岁高龄的归侨態文愈,并送上慰问金,锁金村街道统战员宋兴平陪同走访。
今年98岁高龄的归侨老人態文愈自1953年归国后成为南京林业大学一名森林生态学专业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南竹北移”、“竹材丰产”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于1990年12月榮获“国际林联工作突出贡献奖”。(锁金村街道)
▲1月10日上午,苏州市侨办副主任王哲莉在吴中区外侨办、苏苑街道和宝带社区领导陪同下,走访慰问了90高龄的老侨眷夏承燮,向他和亲属表达了新年的祝福,向他们旅居海外的亲友们转达节日的问候,欢迎他们与侨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有机会回苏州参观考察。(张 辉)
▲1月10日上午,香港国际书法篆刻学会会长吴任拜访无锡市侨办。市侨办主任何巧凤向来访嘉宾介绍了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和侨务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开展侨界文化交流进行了商谈。
吴任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艺术展、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等,多次在全国及海内外书法篆刻大赛中获奖。
(无锡市侨办秘书处)
▲1月17日,镇江市华商会副会长、市侨办副主任崔海柱率华商会秘书处一行走访调研本会副会长单位江苏泰茂担保有限公司。崔海柱听取了总经理魏惠晓对公司2012年运营发展及2013年投资设想情况的介绍,与董事长、华商会副会长余惠芳女士围绕公司、商会下一步发展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初步达成由江苏泰茂担保有限公司和江苏大学共同主办两场管理及投资讲座事宜。
据悉,江苏大学在江苏泰茂担保有限公司设立MBA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管理及金融专业人才。(张伯华)
▲1月16日,常熟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王永明对我市重点侨眷进行了走访慰问。王主席一行看望了常熟籍海外知名人士孟丽秋教授的母亲以及重点侨眷张伊凡和马文华,亲切交流中送上新春的祝福。(常熟市侨办)
【人大审议意见整改报告】推荐阅读: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07-17
云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06-05
教代会审议制度10-04
人大工作意见07-17
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09-14
某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意见10-15
哈尔滨市人大关于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规定06-11
人大主任述职报告07-26
县人大工作报告06-05
人大主席的述职报告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