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橘灯》读书笔记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点亮小橘灯》读书笔记

《点亮小橘灯》读书笔记 篇1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的纯真,也许无需特别为之惊讶和赞美,而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的纯真,才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敬重的。俄罗斯女诗人、儿童文学家吉皮乌斯有一句闪光的话语:当所有的人都能像孩子一样纯真的时候,这个世界才算是美好的。

未来的中国儿童文学史学家,也许应该为20xx 年和20xx 年这两个年头记上特别的一笔:有三位年寿都在80 岁以上、甚至即将进入90 岁的老作家,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为我们的小读者献上了各自的一部儿童文学新作集,这就是葛翠琳先生的《雪画》、任溶溶先生的《小哈哈斗哭精》、金波先生的 《点亮小橘灯》。而且让我感到惊叹的是,这三本新作集在艺术质量上,都攀上了他们各自儿童文学创作的新高度,都称得上是“精品之作”。有道是:最崇高最庄 严的工作,总是在默默的劳作中完成。这真是一个值得儿童文学界好好讨论一番的话题。对那些早已拒绝了“坐冷板凳”,而只习惯于喧嚣、热闹和追捧的儿童文学 明星们来说,这三位老作家和他们默默捧出的新作,或许不无一些启示意义。

金波先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60 多年了,不仅在艺术上已经臻于炉火纯青,把中国神奇的方块汉字的运用,修炼到了采铜铸鼎、撒豆成兵的境界,也将儿童文学的母语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历 尽了80 年风风雨雨的过往与遇见,一颗心早已重新返回了童年的初始起点,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把他诱惑了。这部《点亮小橘灯——金波80 岁寄小读者》,“就是在这样回归童年的感受中写下了字字句句”。金波在后跋中说,“为孩子写作,是对自身的一种忘我的修炼”,“那是最真诚的交流,最纯朴 的告白,最平等的探讨,最快乐的共享。……栖息在孩子的世界里,是有诗意的,是最纯粹的,是最安宁的”。我相信,没有作品背后那80 年不倦的追求,是换不来这一番发自心底的告白的。正如我在阅读葛翠琳老师的《雪画》时的感受一样:应是80 多年沉重的岁月,才换来那些像雪地上的图画一样明亮和干净的浅语作品。此即所谓“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吧。我的老师、诗人曾卓先生晚年时有一 次跟我谈到:他们这一代人活到了今天,可以说什么技巧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人”本身。阅读《点亮小橘灯》的时候,我看见,在美丽而温暖的小橘灯的光芒 里,照见和映射出的,也是金波先生删繁就简、洗尽铅华的“人”本身。

《点亮小橘灯》收录了短篇童话、散文诗、散文、儿童诗四辑作品,可以说每一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四辑作品首先给我一个强烈感受,就是它们呈 现出来的一种温暖的“家国情怀”。现在大家都在讲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记住乡愁”。金波先生的这些新作,就是在用最清浅、最优美的母语讲述中国故 事、诉说美丽的乡愁,抒发对家国情怀、对美好传统的眷念与怀想。

在《老鸹枕头》里,外祖母告诉“我”说:“天傍黑的时候,你把‘老鸹枕头’悄悄地放在屋外窗台上,等天黑了,老鸹就来叼了。”在《开满“兔儿 伞”花的地方》里,还是这位慈善的外祖母,在给“我”讲“兔儿伞”花的故事:“有一回,有一只小雪兔,举着‘兔儿伞’花,一直跟在我身后走,一直跟到我家 门口,我就请它进屋做客。那天正好是中秋节,我还请它吃了半块月饼哪!”仔细品味这样的细节,我感到这里面就有温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情怀。这样的外祖母, 这样的童话传说,也让我想到了安徒生听过的他的老祖母讲的丹麦民间故事,普希金童年时听到的他的乳娘讲述的俄罗斯民间传说。

我在俄罗斯访问时,去过普希金小时候跟着她的乳娘住过的扎哈罗沃乡村。普希金一家人避暑的木屋后面,有一株孤零零的老椴树,老得就像童话里的 “树王”,少年普希金常常一个人坐在老椴树下看书或者幻想,有时候他也拉着乳娘或外祖母坐在一块林中空地上,听她们给他讲故事。在托尔斯泰的故乡,我走到 了托尔斯泰小时候奔跑过的田野上,那是他们小兄弟几个寻找埋藏着传说的、能给找到它的人带来幸福和好运的“小绿棍”的地方……可见,对美好的民族传统的守 望与传递,对温暖的家国情怀的眷念与牵挂,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缺失的一种美丽和崇高的使命。金波先生的这本书中,处处呈现着这种情怀,散发着中华民族 美好的亲情和文化传统的芬芳气息。诗人流沙河在《就是那一只蟋蟀》这首诗中写到,“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凝成水,是露珠;燃 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点亮小橘灯》里,就有这样的心态和耳朵,有这样的光和这样的声音。

《点亮小橘灯》里也呈现了一种博大、宽阔的爱心与澄澈、明亮的大智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极力倡导的“正能量”。这当然也是作家历尽沧桑之后的生 命感悟。在《老头儿老头儿你下来》这篇童话里,作家从他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把蒲公英叫作“老头儿”,只要一看见蒲公英在天上飞,就会一齐唱着一首“老 头儿,老头儿,你下来……”的童谣写起,只用了千把字,就写到了老年时的生命感悟:“现在,当我成了一个真正的老头儿的时候,我倒很想变成一朵蒲公英,跟 着你们一起飞。”虽然篇幅简约、语言清浅,童话的意境却如10 月的秋空一般爽朗、澄明而辽阔。还有《老槐树》里,那棵老槐树已经老得被风刮倒了,失去了生命,但是它还留下了一段刻着细密的年轮的老树桩,供过路的人小 憩一会儿。这棵老槐树和希尔弗斯坦笔下的那棵“爱心树”,真是异曲同工,都让人过目难忘。

记得特蕾莎修女在诺贝尔受奖演说里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一定要为美好的生活而生活,不为大而爱,只为琐细而爱。从细微的小事中体现博大的爱。” 她相信,一些细小的事情和事物,例如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声问候,一口干净的水,一件温暖的衣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和拿出的,她倡导“为最微小的那一 个而做”,哪怕让自己只成为一支小小的不显眼的铅笔。金波先生的这本作品里,无论是童话、散文还是散文诗、儿童诗里的形象而言,都是“最微小的那一个”, 小物件、小昆虫、小鸟、小树、小花朵,甚至小到在屋顶的瓦缝里默默生长的那些不被人注意的瓦松。他喜欢为这些微小的生命而歌。这些作品的篇幅,最短的甚至 只有几百个字,然而,从一滴水中能看见海洋,从一片草叶上能想象出草原,从一粒沙子里也能映照出沙漠的影子。几乎从每一个“小”形象里,他都能别开生面, 写出一种大情怀、大意境,也让读者感受到儿童文学的“大美”与“大爱”,而不觉得是一种“小文学”和“小童年”,这,应该就是金波先生作为一位优秀儿童文 学家的大智慧了。

理想点亮人生读书笔记 篇2

读了《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后,我对书中提到的要理想,不要空想这个观点深有感触。理想是一种对未来和美好前景的向往与憧憬,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人生的精彩全靠理想点缀,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理想的历程。但是,理想不是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空想。

理想,是一种有计划性行动的一种思想观念。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缺乏客观依据的,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主观臆想。有的人小时候就有远大的抱负,但他们仅仅把这些想法放在心里,存在头脑中,却不去努力实现这种抱负,那么,原初的理想就会变成空想。我看过一则故事:从前有两个书生,叫管宁和华歆,开始时,他们都有远大的理想,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有一天,他们在一起读书,忽然外面传来一片鼓乐之声,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车子装饰精美,显得富贵逼人,还有一大队穿着统一的随从保卫着车子。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华歆却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成天想着以后也要当大官,坐豪车,享尽荣华富贵,再也无心读书,整天无所事事,才华荡然无存,当初的理想变成了现在的空想,管宁最后和他割席断交了。

半途而废的人,即使有理想,但理想不固定,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不止是想想,而是坚持不懈,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的人突发奇想地产生了一个美妙的想法,却能不断地为之努力,甚至永不放弃,那么它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前人的失败经验后,前后经过五万次的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毫不气馁,终于用棉纱制成炭丝,装进玻璃泡里,灯泡的寿命达到了四十五小时。后来,爱迪生把炭化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的亮了一千两百个小时,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使用灯泡的历史正式开始。所以,只有心动并且行动,那么空想也会转变成可以实现的理想。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最需要理想的时代。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我感到幸福,在非洲,还有多少难民忍受着饥饿,在中东,还有多少人在饱受战火的煎熬,而我们却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了学习。然而有些中学生却不懂得珍惜,理想缺失,生活迷惘,沉迷于网络,抽烟,喝酒,敲诈低年级学生。我从报纸上看过一则报道:一名中学生因为厌学整天在外游手好闲,不愿意回家,可是,抽烟要钱,上网要钱,喝酒吃饭都要钱,可钱从哪来?开始,只是借。然后就是偷,再是明目张胆的要,最后是抢,最终走上不归路。我们当中还有不少人的个人理想呈现出重个人而轻社会、重近期而轻长远的趋势。我们应当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中去,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为建设富强、和谐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理想人生才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有理想的人千万不能轻言放弃。理想只有在经历过与困难搏斗后才能实现,否则依然是空想。

《点亮小橘灯》读书笔记 篇3

前几日,受推荐,我与《理想点亮人生》这本让人读后受益匪浅的书籍来了一次邂逅。

书中讲的是一些关于名人的故事:从小病魔缠身却不放弃的张海迪;身高仅150厘米却获得150余枚国内外奖章的邓亚萍;听不到美妙音乐却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邰丽华;立志为祖国造结实的大桥的茅以升;毕生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都为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拿其中一个来说吧!

邓亚萍身高仅及乒乓球台的她,多次因身高被乒乓球馆的教练拒绝,可是邓亚萍却从不气馁,一直苦练,据统计,她一天接球打球要重复一万多次!汗水浸湿了她的训练服,只好不停地换,一天下来,她至少换了8-10件训练服。皇天不负有心人,身高虽为150厘米的邓亚萍,先后获得了150余枚国内外乒乓球比赛奖章!

是什么使她不断坚持下去?是什么使她拥有如此坚强的毅力?是什么使她越来越努力的训练?是理想!是理想!理想,就是我们的那盏灯!点燃理想之灯,我们就有了前进的勇气。再大的风,再大的雨,我们都能迎着风雨前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追求理想的道路不会是一马平川,而是充满着坎坷与荆棘。孤独,寂寞,挫折,打击更可能常伴你左右。但是没有血的历练不能成为真正的将军。同样没有各种苦难的磨练又怎么能有能力的提升。一颗坚定的,勇往直前的,无所畏惧的心,能够支持你披荆斩棘,走向成功的终点。理想信念就是激励我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我们如果有了坚定的理想,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

现在的我渐渐长大,我的理想也越来越清晰明朗。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追求,理想不一定要伟大。我希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出类拔率,倾尽全力来回报为我付出了千辛万苦的父母,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我希望我的家人因为我的成功而感到骄傲和幸福。这就是我的理想,很平凡,但却不卑微。

过去的光阴再也不会回来,我为以后的人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它指引我去奋斗和创造,没有人可以帮我,除了为理想战斗,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对于我来说,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黎明在回望那些曾为理想艰苦打拼的人们,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向他们一样,用心血浇开人生绚烂的花。记住:仰望星空是我们捕捉理想的开始,脚踏实地是我们让理想成真的真正途径!

上一篇:健身器材健康标语下一篇:超市开业的精彩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