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 篇1

http://

17、公 输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 [教材分析]: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伺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明确: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面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四、总结升华: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阱俭、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2.课外阅读史怀译的《敬畏生命》,了解其见解;并与《墨子〃非攻》作比较,看看他们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来

[课后反思]:

亿库教育网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 篇2

本单元以讨论允许和不允许做的事情而展开学习, 在不断深入讨论过程中又学习了表示同意和不同意的表达方法以及由情态动词should构成的被动语态。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 第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创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情景, 如谈论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校规、家规等。围绕着教学目标, 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辩论一些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在使用所学目标语言进行辩论时, 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 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 同时学会关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对周围世界进行比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中学过关于规章制度的讨论, 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中学过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本单元谈论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又和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话题——家规、校规及其他规章制度,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 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 掌握“be (not) allowed to d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谈论各种规章制度, 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家规、校规进行修改, 并为一些组织机构制定新的规章, 体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新课程理念。

(二) 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教学的对象是初三学生 (以中等生为主) , 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所以对英语学习的模仿力很强,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自信, 害怕表现, 但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有更多的说英语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 对完成某些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采取小组奖励的办法,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 鼓励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主动帮助困难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 掌握语言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学会表达 agree 和 disagree。

2. 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

(二)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了解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 正确看待“家规”“班规”“校规”等, 并能认真遵守;理解父母、教师的合理建议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1. 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get earspierced

(二) 教学难点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步骤 1:导入 (5 分钟)

T: An exchange student comes to our classtoday. He wants to know some rules about ourschool.

通过投影展示以下活动名称, 学生以四人一组活动, 各自谈论在学校里能做哪些, 不能做哪些。

What rules do you have at our school?

We should sweep the floor every day.

We should not arrive school late.

We should not take mobile phones .

……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lackboard, fightw it hothers , arrive school late , take mobil ephones等等。

多媒体呈现表格, 小组讨论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新知。

( 二 ) 步骤 2:呈现 (25 分钟)

1.Introduce the new structure: allow sb. to dosth. / don’t allow sb. to do sth.

多媒体呈现 :

Teachers allow us to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Teachers don’t allow us to eat in the classroom.

2. 小组活动:

全班50人分成12组, 每组4人

游戏规则:

(1) 用纸片做成12个签, (其中有2个签画有小红旗) , 由组长抽签, 抽到带有小红旗的签的两个组进行比赛。

(2) 第一轮用am/is/are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比赛小组每人2次机会, 但是不能重复出现句子, 否则为失败。第二轮用am/is/are not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规则同第一轮。获胜小组会得到一面红旗并在全班中挥舞以示胜利。

(3) 在重新抽签 (不含已参加过的小组) , 规则同2.

参考短语:sweep the floor, fight with others,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eat in class, take mobilephones等, 可以自己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结构引入新的结构, 并采用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熟练短语和句子结构, 达到开口说的目的, 有助于学生理解下一环节, 从而使新授课的内容达到高潮。

3. 被动语态:

(1) 定义 : 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2) 构成 : 助动词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助动词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

(3)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 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

(4) 用法:当我们不知道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没有必要指出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只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 要用被动语态。

4.复习过去分词的构成 :

(1) 规则变化

watch---watched practice---practiced

study---studied stop---stopped

(2)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

am/is /are---been have/has---had

write---written do---done go---gone

5. 教学1a

(1) 教师明确任务要求, 给出一定的指导。强调重点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让—位学 生大声朗 读1a中的句子。 确定学生理解了每个句子之后,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agree or disagree。

(3) 在学生掌握了结构be allowed to的基础上, 进—步介绍带有主观态度的新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告诉学生这—结构增加了情感态度, 表示应该被允许和不应该被允许。

(4) 学生完成1a之后, 让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agree or disagree. Why?

6. 投影展示练习

我会做: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抢答做4个转换句子, 将allow sb.to do变成be allowed to do并用投影展示答案。

1.They should allow us to have part-time job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e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spend time with their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 teacher should allow Anna to finish the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ents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

2.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nd timewith their friends.

3. Anna should be allowed to finish the picture.

4.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la中的句子, 投影展示练习这个环节巩固了学生allow的用法。

7. 教学 Section A - lb, 2a, 2b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Section A - 1b, 2a , 2b进行听力练习。

(1) 认识新词汇:teenager, earring, get their earpierced, do homework with friends

do part-time jobs, too wild / young / silly …, not serious / calm / old…enough

(2) 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并且给出—定的指导。

(3) 让学生朗读其中的句子, 问题。

(4) 播放录音, 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听录音能提高学生听的质量和信心。

8. 练习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The telephone _____ (invent) by Bell in 1876.

The trees may _____ (plant) in spring.

Teenagers should not _____ (allow) to drive.

English _____ (speak) in Canada.

Math must _____ (study) well.

答案:

was invented , be planted , be allowed , is spoken, be studied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被动语态。

(三) 步骤 3:巩固和拓展

1. 学生列出青少年应该被允许做的和不应该被允许做的事情, 列表之后进行 free talk。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重点结合Section A -1c和Section A - 2c的内容进行小组活动, 以便能更自然, 更正确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通过投影展示语言结构和交际中要用到的词组: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 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 真实而富有趣味,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巩固了本课的新知。

(四) 步骤 4. 小结

1.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内容复习Grammar Focus.

2. 总结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重点知识。

(五) 步骤 5:作业

1. 用结构 be (not) allowed to do 列出课堂上介绍的—些事情;

2. 用 should, must, may 等情态动词各写出 5 个被动语态的句子。

(六) 步骤 6: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 评价内容

本节课通过展示练习, 巩固与拓展这两个环节, 如果全班80℅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学习或完成句子, 那么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得到突破。这是评价本课是否成功的更重要的标准。

(二) 评价方法

小组活动汇报, 基本全体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正确的句子即可符合标准;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 篇3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 篇4

http:// 《谈生命》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脉络,明白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2.时代背景

本文原发表于《京沪周刊》1947年第1卷第27期,是一篇带有哲理寓意的“生命体验”散文。这位世纪老人在《霞》一文中提及:40年代初期,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时,看到英文《读者文摘》上一个使她惊心的句子“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也一样。

3.名家品评

冰心,是一颗巨星,在中国文坛和读者心头已经亮了七十多年,这位最富有诗情的散文大家,其艺术成就曾得到许多作家的赞扬和肯定。清新婉丽,以情感人,是冰心散文的独特风格。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情与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崇高真挚的审美感受。

冰心,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将近一个世纪,在这张人生的风雨表上,留下的生活脚印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且有深有浅。她是正直的,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她那支多彩之笔,记下了她的成长,她的观察,她的感受,她的爱憎,她的忧患„„

冰心,我们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我们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在她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真诚地展现了自己的时代。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给祖国人民的最大奉献,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

《中国近代经典散文》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可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记得雪莱的《咏云雀》的诗里,仿佛曾说过云雀是初生的欢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样来把歌声散溢于宇宙之中的使者,是虹霓的雨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乐师„„这一首千古的杰作,我现在记也记不清了,总而言之,把一首诗全部拿来,以诗人赞美云雀的清词妙句,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评之上,我想是最适当也没有的事情。

——著名作家沈从文

[整体感知]

1.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

云翳yì 巉岩chán 羞怯qiâ 心魂惊骇hài 休憩qì 骄奢shē 枭鸟xiāo 荫庇(yìn)芳馨xīn 朔风shuò 丛莽mǎng

②词语积累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惊骇:惊慌害怕。

休憩:休息。

荫遮:枝叶遮蔽。

骄奢:骄横奢侈。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喧闹:喧哗热闹。

清吟:这里指清脆地鸣叫。

枭鸟:猫头鹰之类的鸟。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芳馨:芳香。

丛莽:大片茂盛的草。

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云翳:阴暗的云。

2.理清思路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规律

揭示话题

谈 蓬勃成长 始而渺小.微弱,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奋勇前进 继而强健、壮大,生

(复杂.曲折.多变)

任何力量 终而归于消亡,其

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发荣滋长.繁盛凋零)也无法阻碍 间幸福与苦难,顺

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 它、压制它 利与曲折相伴随

3.讨论解惑

①“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两点: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对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2.学习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生命感悟的写法,体会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温故知新]

1.作者在谈生命时用了什么手法?

(用了多方设喻的方法,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2.各用一段话概括“一江春水”的流程和“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各不超过50个字)

(答案不必统一,扣住关键语句说清楚。)

[讨论解惑]

①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点明命意.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总绾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

②怎样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这是一句形象生动的话,本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在本文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可以指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老年时,但也未必确指老年景况。

这句话是诗句,很有意味,可以让学生背诵下来,对于学生理解本文.体验生活.认识人生都有好处。如果可能,还可让学生仿写类似的语句。

③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状。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两点:①准确理解文章主旨;②培养生命意识,以乐观的人生态度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挫折。

亿库教育网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2、多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多媒体显示; 佝偻(gōu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dī)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2、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

3、学生大声读课文,入境。

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1: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发展让路的主旨。

生2:本文写了一棵老树绿着生,生为人类、生为大地而最终绿着死的悲剧生涯,揭示了人类文明造成的灾害,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

生3:本文写了一棵老树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和思考——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教师总结:三位同学的看法各不相同,到底孰是孰非,让我们探究一番再作决断。

四、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沦,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教师总结: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

写大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情况,都有较为明显的浯言标志。如第6段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的大树。如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梳理文章思路时,要充分借助这些浯言标志(路标)。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五、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1、提问: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讨论分析概括树的特征。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主,另一个小组补充或评价。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大树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香,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是,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第二部分: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第三部分,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教师总结:那树经久经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2、体味作者的情感。

提问: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品味、辨析。

“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 篇6

1.知识与能力

(1)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2)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于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4)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疏通文意,积累文言文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体味人物对话时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的道理。第一课时 惠子相梁

一、新课导入 庄子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结果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之大,知己唯惠子一人而已,但惠子的生活、志趣和追求却与庄子大相径庭。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这样两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契友?让我们走进《惠子相梁》,去破解这留传千古的密码。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相(xiānɡ)梁

鹓(yuān)·(chú)鸱(chī)醴(lǐ)泉 吓(hè)2.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

相: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或:有的人。恐:害怕。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醴泉:甘泉,甘甜的泉水。于是:在这时。鸱:猫头鹰。(2)一词多义 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出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用作动词,威胁。)于:鹓发于南海(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3)古今异义

非梧桐不止(止:古义:栖息; 今义:停上。)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示因果关系。)3.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合作与探究(一)读通文意

1.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3.积累文言知识。(二)文本探究

1.庄子故事中的鹓、鸱、腐鼠的比喻义各是什么? 【交流点拨】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2.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一方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淡泊名利,另一方面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3.读完本文后,你眼中的庄子和惠子各是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机智、幽默。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三)写法探究

本文是简短的叙事小品,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其魅力在什么地方?探究下面的问题:

1.情节的发展构思巧妙体现在什么地方?

【交流点拨】故事发展出于人的意料之外。自己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他从奇鸟“鹓”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鹧鸦”的故事是在骂他。

2.举例说明描写的精彩之处。

【交流点拨】“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句中一个“吓”字,写出了鸱且护且拒,卫护“腐鼠”的丑态,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把自己的梁相看得绝高,而庄子则把梁相看作是“腐鼠”,巧妙地写出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谁是鹓,谁是鸱,什么是腐鼠,不言而喻。

四、板书设计

对比鲜明

讽刺辛辣

非梧桐不止

喻清高自守

非练实不食鹓 ――→庄子鄙弃功名非醴泉不饮

得腐鼠



鸱

仰视“上下”



利欲熏心喻――→惠子薄情寡义

五、拓展延伸 匠石运斤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都有一个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也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六、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内精读”第(一)题作业。

第二课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新课导入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还是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濠(háo)梁

·(tiáo)鱼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虚词 是鱼之乐也 是:这。

请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其:话题。本:最初。

汝安知鱼乐 安:怎么。云者:如此如此。既:已经。(2)一词多义

固: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3.朗读指导

注意课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三、合作与探究(一)读通文意

1.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3.积累文言知识。(二)文本探究

读课文,思考探究:

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怎样的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交流点拨】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论据二: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交流点拨】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交流点拨】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识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投射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三)主旨探究

1.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交流点拨】宣扬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交流点拨】生甲: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文章中段,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而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生乙: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生丙: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的快乐。

四、板书设计

庄子→辩论(鱼乐)←惠子 ↓

心境愉悦,自由活泼 好辩,寻根究底

五、拓展延伸 庄子小故事

庄子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庄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和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为什么要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程、魔”等11

个生字,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些

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句子。

2.能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能发现同一个词语

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3.能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4.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

5.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6.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教学重点

认读词语,体会词语的多种意思,展示书写成果,积累谚语。

教学难点

学会照样子写景物和人物,自主阅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课时

教学课时

第一

课时目标

1.认识“程、魔”等11

个生字,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

语说句子。(重点)

2.能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难点)

3.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重点)

4.能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难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学用结合板块一

识字加油站

出示课件:

教师

工程(chéng)师

魔(mó)术(shù)师

建(jiàn)筑(zhù)师

理发师

演(yǎn)员

营(yíng)业员

服务(wù)员

裁判(pàn)员

饲(sì)养(yǎng)员

1.读一读,找规律。

(1)自由朗读,认准字音。

程(chéng)

魔(mó)

术(shù)

建(jiàn)

筑(zhù)

演(yǎn)

营(yíng)

务(wù)

判(pàn)

饲(sì)

养(yǎng)

(2)讨论交流:读一读这些词语,看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这些词语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职业,第一行是含有“师”的词语,第二行是含有“员”的词语。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识字。

(3)游戏识字:根据图片说出图片中人物的职业。(课件出示以上10

种职业人员的图片)

2.练一练,学运用。

从上面这些表示职业的词语中任选一个,说句子。

(1)想一想:先读词语想一想这些词可以形容哪些人。

(2)说一说:再将这些词语和这些人联系起来,组成句子,说一说。

出示示例:

我的爸爸是一名建筑师。

我的妈妈是一名教师。

3.我积累,我拓展。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表示职业的词语?

预设:记者、剧作家、医生、律师、厨师。

板块二

字词句运用

出示课件:

(一)照样子说一说,再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田 野

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天上的云

雪白雪白的好像一群小绵羊

大 树

又粗又壮

就像……

1.读一读,找规律。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2)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几个句子都用了比喻句来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它们在表达上有相同之处,都是第一行写景物,第二行写景物的特点,第三行写“像什么”。

(3)写比喻句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写比喻句的时候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但必须有相似之处。

2.练一练,学运用。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物,用比喻句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选好自己喜欢的景物,观察或回忆这个景物的特点,照样子写下来。

(2)

将自己所写的句子与同学分享,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反馈修改自己的句子,搜集写得好的句子在班内传阅。

(3)教师给出示例,引导学生品评交流。

出示示例:

大 树

又粗又壮

就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

湖 面

平平静静的好像一面大镜子。

3.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积累了哪些比喻句?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2)弯弯的月亮像一只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出示课件:

(二)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

1.读一读,找规律。

小朋友,上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预设:“特别”在第一组第一句中是“格外”的意思,在第二句中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的意思。“经过”在第二组第一句中是“通过(动作)”的意思,在第二句中是“通过(处

所)”的意思。

小结:这些都是多义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有多个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联系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特别:①格外

②与众不同;不普通

经过:③通过(处所)

④通过(动作)

◇我特别

()

喜欢这块样子很特别

()的橡皮。

经过

()

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从家到学校要经过

()

书店。

(1)自由阅读上面的句子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猜测“特别、经过”的意思。

(2)

第一句中的“特别”分别是“格外”和“与众不同;不普通”的意思,第二句中的“经过”是“通过(动作)”的意思,第三句中的“经过”是“通过(处所)”的意思。

(3)将自己猜测的意思的序号填入句子括号中,再通读一遍句子,看看是否合理。

出示答案:①

课堂小结

“识字加油站”呈现的是两组职业名称,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根据例句运用词语写句子。“字词句运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仿照例句写景物,并体会词语一词多义的特点。

第二

课时目标

1.能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难点)

2.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重点)

3.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重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难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课前新课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学用结合板块三

写话

出示课件:

照样子,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长什么样子

我们经常做的事

张池

◇他掉了一颗门牙。

◇他的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个小酒窝。

◇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我们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1.读一读,找规律。

(1)自由阅读:学生自由阅读以上内容。

(2)讨论交流:我们应该写什么呢?

(3)小组派代表发言。

预设:写出他的名字、长相、你们经常做的事情。

小结:这次写话的内容是写一个好朋友,应该知道对方的情况:名字、长相、你们经常做的事,最好先在草稿纸上按条列出来,然后理清思路,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依次写出来即可。

①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写。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一两个外貌特点写,如“掉了一颗门牙、笑起来有个小酒窝”等。

②注意写清楚你们经常做的事,选择典型事例。想想平时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事,是怎么做的,选择最典型的一两件事写下来。

③写话时要有一定的思路,我们可以这样写:“我的好朋友是……,他长着……。我们经常一起……”。

2.练一练,学运用。

(1)学生自由写话,完成后与同学分享交流。

(2)教师给出示例,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出示示例:

我的好朋友叫何思源。她有一张樱桃小嘴,皮肤很白,扎着两根小辫子。

她酷爱朗诵。和伙伴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在公园里荡秋千的时候,只要一听见优美的音乐,她就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把玩游戏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因为她朗诵时声音甜美,声情并茂,所以大家送她一个外号“朗诵大王”。受她的影响,我也爱上了朗诵。下课后,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朗诵的技巧。只要一有空,我们就会伴着优美的音乐朗诵几篇经典诗文,感受其中蕴含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陶冶自己的情操。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何思源——一个酷爱朗诵的女孩子!朗诵让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我们会一直保持朗诵的习惯,一起享受朗诵带来的快乐。

板块四

展示台

出示课件:(教材第26

页“展示台”的内容)

1.读一读,找规律。

小朋友,我们写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应该注意观察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时的姿势要正确,把字写端

正。

2.比一比,学写字。

(1)比一比写字时的坐姿、握姿,强化写字姿势“三个一”:眼离纸面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2)我们可以拿出最满意的书写作品,互相说说这些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提出建议。

小结:写前要仔细观察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规则书写,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书写做到端正、整洁等。

板块五

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一读上面的几句话,把字读正确,并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

预设:第一句是一句谚语。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赠人一支玫瑰般微

不足道,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告诉我们的道

理是:付出也会使自己快乐,只懂得收获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第二句是中国民间谚

语。意思是:平时肯帮助别人的人,有困难时也会获得别人的帮助。第三句的意思是:与其

别人好的时候跑去贺喜,不如别人苦的时候送去帮助。

(2)上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上面的句子都是写关爱的,告诉我们要乐于帮助他人。

(3)全班齐读,男女生对读,熟读成诵。

2.练一练,学运用。

从上面的三句谚语中选择合适的一句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

◇方便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爸爸是个热心肠,周围的邻居有什么困难他都乐于出手相助。这几天爸爸妈妈出差,左邻

右舍知道了都主动答应照顾我,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这两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猜测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第一段话的意思是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第二段话的意思是爸爸平时帮助他人,他人也会在爸爸需要帮

助的时候帮助他。

(2)从“日积月累”中选择符合这两段话的意思的句子,分别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平

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3)将这两句话填入横线处,通读句子,看看是否符合语境。

出示答案: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3.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积累了哪些关于帮助别人的谚语?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助人为快乐之本。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块六

我爱阅读

1.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小朋友,你知道《一株紫丁香》讲的是什么吗?

预设:《一株紫丁香》讲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让绿

叶和花香送去他们对老师的问候。

4.完成“我的阅读卡”。

我的阅读卡

阅读时间()

阅读用时()分钟

我的提问

(1)孩子们为什么把一株

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2)这首诗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感情?

我的解答

(1)为了给老师做伴,帮

老师消除疲劳。

(2)这首诗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课堂小结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 篇8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

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

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能仿照课文第4—7

自然段或第8

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能仿照课文第4—7

自然段或第8

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课时

课时

第一

课时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

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

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7

个词语。

(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重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春姑娘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块儿去找找吧!

资料链接二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通常将北半球的公历3—5月定为春季,而南半球则是将公历9—11

月定为春季。气候学上以连续5

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时段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万物生机勃勃。

初读课文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初读: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字词识读。

出示课件:

脱掉(tuō)

棉袄(ǎo)

寻找(xún)

害羞(xiū)

姑娘(gū)

遮掩(zhē

yǎn)

探头(tàn)

嫩芽(nèn)

音符(fú)

解冻(jiě)

触到(chù)

杜鹃(dù

juān)

(1)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2)指名读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3)学生自由练读。

认读指导:“遮、触”为翘舌音,“寻、掩、探、嫩、鹃”为前鼻音。

4.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课件:冲

(1)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重点指导“柳、荡、桃”。

“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卯”。

“荡”上下结构,第七笔是横折折折钩。

“桃”字第八笔是竖弯钩,不是斜勾。

(3)学生练写,注意写字姿势。

(4)展评学生的书写。

5.积累词语。

春天

寻找

姑娘

野花

柳枝

桃花

杏花

6.检查课文朗读。

(1)同桌合作轮流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请读得用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30

厘米左右)

(2)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当堂检测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姑娘

春天

桃花

柳枝

杏花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连一连。

小姑娘

脱掉

春天

冲出

家门

寻找

棉袄

害羞的秋千

第二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重点)

2.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重点)

3.能仿照课文第4—7

自然段或第8

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难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听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2.教师口述:“我们”找到春天了吗?她是什么样子的?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找春天》一文。

品读释疑

(一)寻找春天

出示课件: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脱掉”“冲出”“奔向”连用三个动词,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时急切、激动的心情。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写出了早春景物变化细微的特点。)

(二)春天的样子

1.“我们”从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

预设: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探”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悄悄钻出地面时的模样。将“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形象地写出了初春小草的样子。)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一朵两朵”说明野花十分稀少,开得稀稀拉拉的。)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将“嫩芽”比作“春天的音符”,说明嫩芽初发,非常小。)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叮叮咚咚”是拟声词,说明小溪解冻了,让人感到很欢快。)

小结:“我们”从探出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吐出嫩芽的树木、解冻的小溪等景物中找到了春天。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读出孩子们的天真、读出疑问的语气。

2.“我们”刚开始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预设:“我们”刚开始找到的春天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小草是她的眉毛,野花是她的眼睛,树木的嫩芽是她的音符,小溪的叮咚声是她的琴声。

(三)找到春天

1.“我们”还在哪里发现了春天?

预设: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朗读指导:读出惊喜之情,读出喜爱之感。

2.“我们”是如何感受到春天的?

预设: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看、听、闻、触”几个动词写出了孩子们感受到春天气息后的快乐心情。)

朗读指导:“看、听、闻、触”四个字要重读,读出节奏,读出孩子们愉悦、激动的心情。

3.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

自然段或第8

自然段说一说。

预设1:迎春花吐出黄色的花蕊,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预设2:小燕子飞来了,那是报春的使者吧?

写法探究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文第4—7

自然段,分别把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野花比作春天的眼睛,嫩芽比作春天的音符,小溪“叮叮咚咚”的声音比作春天的琴声,生动形象,让春天富有生机,把春天写活了。写比喻句,先要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再把一个事物说成另外一个事物。如“云彩像一片片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这句话把云彩比作羽毛,生动形象,把云彩轻飘飘的感觉写出来了。

课文主旨

本文描绘了“我们”寻找春天的经过,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写出了“我们”寻找春天的喜悦心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五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从“我们”的视角描写了春天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既写出了春天的特点,又激发了我们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强烈愿望。

课后作业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然后组成小组开展活动。

读春天:朗读有关春天的诗文。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一唱关于春天的歌曲,演一演发生在春天的故事。

第一单元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并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不足之处:本课教学中,教师对讲解的内容涉及过多,让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的部分过少。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体现学生的自学。这一点是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

板书

寻找春天————脱、冲、奔

找春天

找到春天——

——看、听、闻、触

发现春天

热爱春天

春天的样子

野花——春天的眼睛

小草——春天的眉毛

嫩芽——春天的音符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 篇9

基础知识 了 解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 握 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思想意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2人教版 篇10

藏克家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4、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像。教学难点: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了解课文的写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介绍一下闻一多?

明确: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 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 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红烛一样燃烧自己)。

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朗诵,请学生谈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多媒体显示)shuāi hè dié qiè lì jiŏng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Kāngkăil ínlí kăi qì dǒu 慷慨 淋漓 小楷 气冲斗牛

3、自读课文后,出示分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围绕这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

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2)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1)课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围绕这两个方面课文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课文最后评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交流感受。

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闻一多先生高贵的人格

1、研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多媒体显示重要语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点拨:对比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点拨:刻苦钻研学术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点拨: 治学目的是救国。药方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他是谁?鲁迅。

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零乱,饭几乎忘了吃 点拨:治学专心刻苦,废寝忘食。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格子,“群蚁排衙”,写成密密麻麻的小楷。点拨:一丝不苟,严谨治学。

6)先生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点拨:用心极专

7)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点拨: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8)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点拨:为人民讲话,无所畏惧,视死如归。9)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点拨:形象再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凛然大义,又充满着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

小结: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也是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的革命斗士。10)文中是怎么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

点拨: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为什么?

点拨:不一致: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一致: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3、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会等到怎么样的启示呢?

点拨: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4、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

点拨: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四、质疑问难

1、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2、课文中的写法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如“精于剪裁”,“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夹叙夹议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五、拓展延伸

1.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点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2、欣赏歌曲〈〈七子之歌〉〉

199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当时大家都在传唱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 澳门》,因为这首歌充分表达了澳门被侵略者强占后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体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歌,再次感受闻一多先生真挚的爱国情怀!

六、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七、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藏克家

上一篇:店长实习报告下一篇:铁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