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三地理课不仅肩负着系统复习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责任,而且还肩负着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使命。高三地理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学生做好复习工作、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学习能力,这就是涉及教学效率的问题。微课可以大大地节约上课时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自身需求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1.问题提出
在高三的地理教程安排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知识,还要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比如随堂考试、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全市模拟考试等,这样一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被大量占用。而且如今教育部规定学校禁止补课,另外还有国家法定节假日期,于是就导致高三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被缩减。所以,目前高三地理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在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内提升学习质量。
2.什么是微课
微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视频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在某项教学主题活动中,除了主要的课堂教学视频,其余还有教学设计、素材资料、授课反思、课程测验、学生反馈、教师互相评价等,这些内容对课堂教学视频加以辅助,通过紧密联系的作用,形成一个教学组织,在一个科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有效学习。
3.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短,灵活易懂。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学视频。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学生在普通45分钟的教学课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多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微课的课程时长设定为5—8分钟,特殊情况下也不会超过10分钟。
(2)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普通教学课堂中,因为时间较为充裕,所以课程重点讲述的较为分散,不利于学生记忆。而微课为了让学生有效学习,所以就要在短时间内将重点内容展示出来,在一节课程中只针对某个知识点作教学内容加以讲述。
4.地理微课的运用
(1)节约课堂时间,主攻重点。教师在讲试卷或者习题之前,通过调查,对于一些出错不多的题目,就可以录制成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课下学习,节省出来的时间把学生问题集中的题目作全面的讲解,可以拓展、延伸,还可以增加点对点的练习。
(2)因材施教,拓展延伸。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微课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既做到查缺补漏,又强化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有部分学生很快完成学习任务,为了照顾其他学生,保持一致学习进度,老师通常不做另外安排,以致剩余时间不能被有效利用。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章节知识的特点,制作一些微课,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可通过观看微视频预习下一章节内容,也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章节知识中拓展延伸的部分。
(3)再现遗忘知识,解放机械重复。如在学期末复习区时计算题时,学生显然对学过的知识有所遗忘,只记得计算公式,对于解题思路和步骤却不甚清晰。我让学生重复观看微课,通过知识点的再现,结合实际问题提炼解题步骤,例如,求时区、区时的计算问题等。这样教师就不用再机械地重复讲过的知识,只需解答学生在复习中产生的新问题,此时微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教师角度看,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资源,它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从学生角度看,微课给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只要有条件,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主动掌握学习节奏,构建知识体系。
5.总结
综上所述,现如今,由于高三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和昂多的教学考试,留给高三学生学习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且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这又是一个值得教育部门和有关机构以及教职工人员要思考的现实问题。现今在地理教学中引进微课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还能增强课堂教学成效。一方面,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一些容易掌握的重点,再用剩余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教授复杂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选择某个微课进行再学习,不仅有利于重点记忆,也能照顾到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进度。虽然现在微课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无疑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教学极大的便利性和学习的效率性。我们教师有理由相信,微课会在未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进课堂教学,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教学需求分析
1. 适用对象分析
“数形结合法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运用”既适用于刚接触解析几何的高二学生, 也适用于对解析几何有一定解决能力但解题方法有待优化的高三学生, 弥补学生漏听、未听或未听懂这部分知识和方法的不足.
2. 学习需求分析
数形结合法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问题中的运用是高考的热点、难点之一. 数形结合法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定形”两个方面. 但在有些“以形助数”的题中, 很多学生缺乏找“形”的意识或是不会找“形”, 以致无法高质有效地解决问题. 本节微课精心设计题目, 不追求难度和习题量, 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典型例题带领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通过问题解决, 帮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思想方法, 达到解一题而通一类、带一串、提升一大步的目的.
3.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本微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思想, 以及运用数形结合解题的一般思路; (2) 通过学习数形结合法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运用, 努力让学生迁移到圆锥曲线, 甚至一般情况下尝试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例题的观察、比较、分析, 让学生总结、归纳、理解“以形助数”和“以数定形”两个方面在解题中的优劣; (2) 通过例题的变式探究, 进一步体悟数形结合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让学生学会把一些陌生新颖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 体现化归的重要数学思想,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问题探究中认识数形结合法在解题中的运用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2) 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体会、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 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 使得学生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思想.
三、学习指导
1.学习内容指导
解析几何其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 几何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 代数形式具有便于运算的优势, 具体解题时将两者结合起来, 最能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解析几何最核心的思想方法就是数形结合.直线与圆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章节, 因此处理此类问题应时刻牢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1) 数形结合解题的两个关键点:1“形”中觅“数”. 很多数学问题, 图形已经作出或比较容易作出, 要解决这类问题, 主要是寻找恰当表达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即将几何问题代数化, 以数定形, 使问题解决.2“数”上构“形”. 另外也有很多数学问题, 本身是代数方面的问题, 但通过观察可发现它具有某种几何特征.由这种几何特征可以发现数与形之间的新关系, 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 使问题获解.
(2)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时, 要注意两点:1要理解和掌握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和曲线的代数特征, 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要分析其几何意义又要分析其代数意义.2要恰当建立关系, 由数思形, 以形想数, 做好数形转化.
2.学习方法建议
个人观看学习视频时, 可以使用暂停键, 先思考, 再听分析、解答, 并规范解题步骤;若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学一同观看, 可以先观看、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想法, 再与同伴交流.
根据以上的教学需求分析、学习指导, 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明确专题指向 直击思路方法
这节微课学习“数形结合法在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中的运用”. (1) 数形结合法: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其包含“以数定形”和“以形助数”,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2) 常用解题思路:根据数或式的结构特征构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几何图形, 利用几何图形的特性解题;或者将图形信息转化为代数的数量关系进行讨论解题.
设计意图:小专题复习微课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小而精”, 笔者以数形结合法为教学小专题, 为了防止“大而泛”, 精心选择“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内容为教学载体. 结合微课的特点和其时间的限制, 开场白就明确专题学习指向, 让听课者对学习什么知识有充分认识, 并直击将学习的数形结合法的内涵功效, 以及常用的解题思路, 为下面的深入浅出的研究做好铺垫和指引.
2. 精选典型例题 炼思路揭本质
例题已知直线l:x-y+m=0与圆x2+y2=1,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使得直线和圆分别有两个、一个、零个公共点.
设计意图:小专题的例题应该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和研究性. 例题的选择是否恰当对小专题微课的成败至关重要, 必须精挑细选:针对重点内容、巩固“双基”.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 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 使得通过这道题, 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 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首先例题的选择不要过于追求难度, 内容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选择, 上述例题是动直线与定圆位置关系问题, 属常规题, 难度不大, 是从考虑方法入手选择的母题. 其次本题非常有利于解题结论和解题方法思路的回顾总结,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分析并展示了两种解法, 提炼出两种解题思路的流程图, 分别是代数法:
几何法:
分析时边提炼、边揭示出对应的本质, 分别是以数定形和以形助数, 并通过对比两种思路, 强调数形结合法解决此类问题来得更直观有效.再次小专题微课的初始例题要精, 要有可变、可拓展、可延伸的研究性, 本题作为初始母题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变题, 通过探究, 产生能归纳、概括的“思维场”, 从而围绕通性、通法, 突出知识间的联系, 或发展脉络, 建构知识“核心内容”网络, 提高微课效益,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巧设变式探究 构网络悟规律
探究1已知直线l:x-y+m=0与曲线C:有两个公共点,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探究2已知直线mx-y+2m=0与曲线C:有两个公共点,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探究3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正是由于例题具有良好可拓展、延伸的研究性, 笔者根据微课的特点和时间限制精心设计了三个变式探究:探究1由单位圆变化为半圆, 进而探究2由平行直线系变化为中心直线系, 探究3由探究1形的问题变化为方程解的个数问题. 而这些变题的共同特点就是均可以“以形助数”来轻松解决, 但必须要“咬文嚼字”研究差异, 同时要善于联想、类比、迁移, 抓住问题的本质解题, 还渗透了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变题的设计注意小坡度、密台阶, 层层推进、螺旋上升, 这样设计就是始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探究, 利于学生步步登高. 变式探究既注重面上拓展, 又注意纵向深入, 发挥例题的辐射作用, 促进技能思维定式的正迁移, 达到通一类、带一串、建构知识网络揭示解题规律, 使微课教学有效、高效.
4. 精选变式训练 促进技能形成
(1) 若直线ax+by=1与圆x2+y2=1相交, 则P (a, b) 与圆的位置关系为_____.
(2) 若直线y=k (x-2) +4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则k的取值范围是 _____.
(3) 已知两点A (-2, 0) , B (0, 2) , 点C是圆x2+y2-2x=0上任意一点, 则△ABC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
设计意图:数学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练习内化才可能完成, 练习是学生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 笔者精选了三道课内训练题, 包括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题 (1) 已知直线与圆相交, 判断点P (a, b) 与圆的位置关系;题 (2) 已知直线与半圆相交, 求参数k的取值范围;题 (3) 本质是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和圆相切时, 切点C满足题意. 这三道题的共同点还是都用到数形结合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利用变式练习可以让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特征和解决问题的核心思路和方法,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套式为新式、模仿为创新.
5.反思探究训练 感悟注意事项
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相关问题时, 通常用代数法和数形结合法, 往往“数形结合法”来得更简洁直观, 功效更大, 运用它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1领悟:方程几何意义及曲线代数特征;2确保:所画草图的清晰准确规范完整;3抓住:图形的特征结合数学运算解答.
设计意图:反思例题、探究题、变式训练题, 感悟出运用数形结合法解题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简明扼要地归纳出“三个方面六个字”, 让学生的认识更清晰明确.
6.自主体验方法 探究领悟提高
(1) 判断直线l:x-y+1=0与圆O:x2+y2=1的位置关系为_____. (填相交, 相切, 相离)
(2) 直线l:x-y+1=0与圆O:x2+y2=1相交于A, B两点, 则弦AB的长为_____.
(3) 过圆外一点P (1, 2) 作圆O:x2+y2=1的切线, 则切线方程是_____.
(4) 已知直线l:x-y+2=0与圆O:x2+y2=1, 则圆上的点到直线l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
(5) 已知圆O:x2+y2=r2 (r>0) 上有且仅有一个点到直线l:x-y+2=0的距离为1, 求实数r的值.
探究延伸1对任意x∈[-1, 1], 不等式恒成立,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探究延伸2关于x的不等式有解,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课后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不仅在技能的形成阶段需要一定的练习, 而且在技能形成以后仍需及时训练, 才能使技能方法熟练掌握、保持下来并得到发展. 课后训练题主要从内容上进行变式:直接判断位置关系、求弦长、求切线方程、求最值、求参数, 通过变化条件、变化结论、条件与结论互换等使学生对题目中所涉及数形结合法更好地把握. 由于微课型的时间有限制 (5~10分钟) , 在微课主视频中, 例题进行了三次变式探究 (引导分析时务必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注重思维生成) , 但为了更好地挖掘该例题的功效, 笔者在课后训练题中又进行了延续探究:探究延伸1、2, 延伸1是恒成立问题, 延伸2是有解问题, 这样既增加了探究题的难度, 又联系了以前的知识, 改变了考虑问题的方向和角度, 拓展了知识和思维, 从纵向、横向、逆向等展开多向探索, 建构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思维链,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高三数学;突破难点;微课应用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高三数学难点的突破是高三教学中最困难的事情。但由于高三时间比较紧张,多数学生也对数学难点产生畏惧心理。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至十分钟的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而且,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并以其针对性强、反馈技术好、时间短、规模小、可重复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微课也适应高三学生在有限的假期里在线学习、碎片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为他们创设了更多积极主动学习的机会。
笔者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积极采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并在突破难点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实践经验。
一、做好微课资源的储备,认真制作需要应用的微课视频
首先,认真研究并确定好高三数学中所需要突破的难点。除了认真研读数学教材与教辅资料,也要深入研究高考数学试题特点,分析出高三数学的难点在哪里,具体有哪些难点需要采用微课的形式来展示。其次,要研究微课所面对的对象即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事先探究在某个难点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在哪里。做好充分的学情研究后,认真备好课,写好教学设计,接着做好PPT或微课教案,及时与同事合作研讨微课的设计和演绎。然后制作好初始微课,让同事先观看并提出修改的意见与建议,再不断优化,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相对完善的微课呈现给学生。
笔者认为,要利用微课来突破难点,对微课的选题一定要精,选取的难点要合乎学情;微课的内容要让学生觉得值得去学,想去学;微课的设计,尽量满足学生易懂易学这个特点。利用微课将较复杂的教学难点分散,这样有利于使复杂抽象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段对分散了的难点实现各个突破,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好微课视频
首先,当遇到某些多数学生都很难突破的难点时,教师可及时根据需要,精心制作好相应的微课视频,以供学生在复习课上或其他时段学习。例如,在复习立体几何中讲解求正四面体的体积时,正四面体的高的求解就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个难点,笔者及时把高的求法拍成了微课视频,然后将它放在课堂上播放或者放在网上供学生自学。让课堂上未能听懂的学生能多次观看微课并有时间去慢慢理解和消化该难点。随后,笔者又将利用正方体模型求解正四面体体积的方法拍成一个初始的微课视频,然后将它拿给高三数学科组共同研讨。讨论之后,笔者又做了细致修改,并根据同事们的建议将微课内容拓展到求解三组对棱相等的锥体体积。科组合作制作了微课视频《巧用模型法求解一类特殊四面体的体积》。这一微课视频深受学生的欢迎,应用效果很好。
其次,指导学生周末回家自行在线学习教师指定的相关微课视频,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其中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学生学完后可在QQ群或微信群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对于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线咨询教师。学生返校后,由教师对其进行相关内容的限时测验,以检验效果。例如,笔者针对所带班级中少部分学生对点差法这一难点总是很难理解与掌握,就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点差法》。然后将它放在家长微信群中让学生周末回家后观看学习,并利用师生共用的QQ群进行交流。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笔者及时给出回复。根据返校测试结果发现,全班学生解答该相关知识点的正确率由原来的85%升高至98%,只有一个未能达标。
最后,充分利用高三相对较长的假期——寒假来进行微课教学。在寒假,让学生利用网络播放微课视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QQ群中随时进行生生和师生互动交流,集中突破在校教学期间积累下来的一些未掌握到位的高三数学难点。在寒假,笔者在QQ群里针对微课视频的内容上传了大量相关教学笔记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微课内容,并抽出时间给网上提问的学生给出及时或延时的回复,力争做到答疑解惑。
但是,在微课应用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在对一些家长进行调查之后了解到,有些学生的在线学习是非常需要家长的强力监督。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竟然借学习微课之名上网玩游戏或聊天什么的。这样,就让微课的应用变成了一些学生玩电脑的“正常”理由。还有部分学生反馈说,因为微课学习时间短,学完之后很难避免上网干点别的;而且家长平时都很忙,也没有什么时间来约束他们;所以,微课虽然好,然而网上其他诱惑更能使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而不学习。这是微课应用中出现的负面问题,也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三、微课的应用实践要积极与其他同事、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
摘要:在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今天,微课教学模式引起了一线教师的高度的关注。微课的时间很短,要求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看者讲清楚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那么相对来说,微课的教学设计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本文从选题要有的放矢、目标要突出、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流程要精、微课配套资源要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微课教学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都会涉及,因而其在小学的所有科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而如何去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笔者认为微课便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微课教学方法的??用是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微课的时间很短,要求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看者讲清楚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那么相对来说,微课的教学设计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那么小学数学微课应该怎样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明确相应的选题
微课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就它本身而言,它是学生们进行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而它的特性决定,它本身是十分短小精悍的。因此在选题时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四个核心要点来选择,并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在五到十分钟内就某个知识点进行专门讲解的视频,它模拟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其便是在进行教学之时,将部分教学过程以微课代入,从而以此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其目的主要是将某一个知识点明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更加透彻的在短时间内进行理解掌握。但是微课的选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他并不是说适合任何一个知识点,因此在进行微课选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学情,结合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这样制作的微课才能起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才能起到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益的终极目的。
小学数学微课制作的选题可以参考下面两类:一是以算理教学为重点的加减乘除的教学,都可创造成微课讲解其中的算理。其次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比如《立体图形的认识》《圆面积》《梯形的面积》《圆锥的体积计算》《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等,都能以微课为载体,用连续的动态画面来呈现、表达信息,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和重难点的突破,以上这两类选题都是属于使用价值较高的选题。
二、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微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知识点的易接受性,要求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的通过清晰的思路,将知识点简明扼要的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从而降低学生们学习的负担,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另外,微课的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迅速地切入课程主题,教师可以从具体的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引入,也可以直接的引入相应的主题。
三、要设计出清晰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对课堂设计的实战,教学设计是否成功就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学过程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时一定要进行清晰的刻画,要做到条理清晰。微课虽然比较短小,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更好地进行微课的设计,控制好教学时间以及教学过程,教师可事先进行实验,录制好相应的脚本,一个完整的脚本主要包括片头及主要教学,这部分主要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另外就是课题的引入部分,教学的主要过程,最后要有一个小结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起这五个部分的相互协调,控制好具体的时间。
另外,教师在撰写微教学设计时,要充分重视语言的巧妙运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加需要的是趣味性,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语言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教学流程要精
相对来说,微课的时间比较短,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来说,微课的课程时间都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间,所以,微课课程中所讲解的内容是具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课程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清晰地引入主要课题,让学生们能够直截了当地明白这一节课学习的具体内容或者是具体主题。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点,另外,在微课中的总结部分一定要注意对内容的总结一定要准确独到,要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认识轴对称图形》设计如下: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一组相应的轴对称图形,用时约40秒;环节二主要是结合教学的目标,结合一些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掌握,用时约4分钟;环节三:进行课堂的教学回顾总结,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考和行动,用时约30秒。
五、微课配套资源要全
微课的资源构成可以用“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主要是指教学视频,教师要能够通过简短的教学视频,集中的对某些知识点或者是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4”主要是指微课课程中的一些相关配套资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教案也就是微课的课程设计,课件ppt,微课课程中的练习,微课课程中学生的反馈情况,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网页的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技术改变着生活、改变着学习。通过微课来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解决了学生在平时做题时遇到的难题,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能够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桂玲.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学术期刊《新课程?小学》,2017年2期.[2]侯明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式研究[J].学术期刊《新课程?上旬》,2017年1期.[3]付乐乐.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术期刊《教育界》,2016年25期.作者简介:
孙娟,甘肃省平凉市,岳堡学区;
石岐中学 杨乾运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心灵的对话,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向每一个学生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只有焕发出生命力的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新要求和严峻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渗透、内化到课堂教学之中,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激发学习的兴趣!
微课是指利用最短时间,一般十分钟以内,较合适的为5分钟左右,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数学概念、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型多媒体视频教学。它既可以用于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又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辅导延伸。因为它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多媒体的课程资源。它是用于为学生“解惑”而非“授业”的微型课。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优良学习习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从而激活学生内心学习的需求。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活,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的内容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体验,具体谈谈“微课”在几种课型中的实践应用。
一、概念教学课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学习数学理论和构建数学框架的奠基石。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既是正确思维的前提,也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尽管一直以来,教学大纲和新课标都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但教育反馈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对于邻近的数学概念辨别不清,对于基本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彻显得更为平常。每次考试过后,总有学生由于数学概念把握不准确,思路混乱,而导致解题的失误。所以准确而又彻底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但是初中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较弱,对于概念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花费很多的力气,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如何能让学生在彻底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把概念记牢,重要的是要把概念翻译得通俗易懂,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微课”教学中,把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录制好视频,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直观形象,与邻近数学概念进行类比等,录制的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回顾,激活学生对概念产生,发展及应用的兴趣,对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很有帮助。
例如:在学习二次根式时,二次根式概念只有一句描述性的语句,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但它的外延和内涵常常让学生搞不清,我在百度优酷视频上发现一个录制好的《二次根式的定义》微视频,形象直观,语言幽默,我就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让学生观看微视频,立即引起学生的喜爱,这个曾经最难让学生理解的概念在2分多钟的“微课”里带来了欢乐与效益,学生对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比我以往任何一届学生都好得多,学生普遍要求老师下次再上这样的课。随后在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概念讲解中我如法炮制,利用PPT结合屏幕录像,自己制作了一个4分多钟的微视频,对于中点四边形的概念及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只跟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的性质,居然与矩形,菱形的对角线特性没有发生混淆,效果一样出人意料。是“微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典型例题、习题和易错题的教学
创设和选取典型例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创设典型的例题是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它不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何能让这种能力更高更快的提升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在一个“微课”的制作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与我的学生们尝到了甜头,更激起了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也爱上了数学课。
关于一组平行线,一条角平分线,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三个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两个条件,必然得出第三个结论,这一典型例题,在例题讲解时,因为图形简单,学生理解不会存在困难,但是在具体的题目情境中,特别是图形线段较多时,学生常常无从下手,根据这一现象,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时,我有意制作了一个叫一组平行线,一条角平分线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微视频,让学生回家自己观看学习,同时提出要求,用其中任意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你能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吗?请你自己制作这一微课?布置的这一视频作业学生充满热情与干劲,激起学生制作的热情。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当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而冥思苦想时,我轻点视频,伴随轻轻的音乐,学生瞬间恍然大悟,几次过后,学生对这一类图形心中有了一目了然的感觉,就连基础很差的孩子竟然也喜欢上了这样的数学课。是“微课”激活了喜欢数学的脑细胞。
三、复习指导
数学的单元复习是搞好复习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进行总复习时,所面临的是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问题。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都有所提升是我任教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学生的进步,不少老师不惜加班加点,在多练的题海战术下提高孩子的成绩,损害的却是孩子的健康。
如何提高单元复习的效率呢?我在平行四边形的单元复习时做了微课教学的尝试。我分别录制了知识点归纳的视频和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和易错题等几个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的微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配时间去观看,并完成本章知识结构图和相应的复习题。回到课堂后,小组合作,互评作业,提出问题,展示优秀作业,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及方法,小组之间竞争,老师补充点评的方式,利用了两节复习课的时间,学生普遍感觉上升了一个台阶,在单元测试中学生成绩有显著提升,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是“微课”激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其自身的特性,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所没有的一些优势,它的出现与使用,使得数学教学更加多元化、形象化以及视觉化。在数学教学中有选择性的运用“微课”,它在以下几方面可以达到“激活”数学教学的目的。
1.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2.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4.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激活”教师备课的激情。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也分享了将微课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关键词]微课 中学数学 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微资源不断涌现,微信、微视频、微杂志等等,这些新事物既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当今微时代里,教育教学模式受到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移动设备、碎片化学习、视频学习已成为普遍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微课已使课堂景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不断开发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在讲台上站得稳、站得久。本文笔者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一点经验和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微课 1.1 “微课”概念
关于什么是微课,教育部在全国首届微课大赛中给出的定义是:“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主要包括讲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等类型。
1.2 “微课”的组成
“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至10分钟,“微教案”是指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微课件”是指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微反思”是指执教者在微课教学活动之后的体会、反思、改进措施等,“微习题”是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
1.3 微课的特点
“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时间之微与知识内容之微。
微课时间短,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这是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
知识点精细化,需要教学者对课程知识结构进行整合、重组,对细小知识点精讲、细讲,这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者的选择难度和学习难度,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使学习者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微课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教科书等由于其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都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如果还是坚持“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黒板一本书”的课堂教学方式,恐怕就要落伍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等,这些媒体承载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但这些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的弱点,如幻灯投影不易表现事物的运动。多媒体计算机有取众之长的优势,可以将多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而且有极灵活的交互功能,代表了教学媒体发展的方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微课的引入很有实用型和前瞻性。
2.1微课在新授课上的应用。
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普及,比如PPT,幻灯片展示等等,但是对于中学数学学科而言,有些生涩难懂的知识点仅用PPT是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二面角的概念”,笔者在讲到这节内容的时候,播放了一段钱塘江涨潮的视频,视频中海水波糖汹涌,一次一次冲击着两边的堤坝,提出思考:拦截江水的堤坝在修筑时有什么要求?然后继续播放视频,视频内容是打开书本和开门的动画过程,为学生展示二面角生活具体模型,让学生感受二面角这样的空间图形在生活中存在着极多的实例使用,既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也迫切产生需要了解知识的渴望。由于数学知识往往过于抽象,有些概念很难理解,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微课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将其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多媒体的形式归纳出来,并呈现给学生。例如,教师在讲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几何画板教学软件,结合PPT和cs(录制微视频软件的简称),将其内容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动态实现割线逼近切线的过程,使其内容变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点。
2.2微课在习题课中的应用。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些典型而且重点例题课堂讲过一次一部分学生掌握,再讲一遍还是有些学生没有掌握,但是课堂时间有限,这个时候可以录制一个小视频,把这个知识点讲透,并设计一些相关问题,以便需要的学生随时复习巩固。
2.3微课教学在复习指导中的应用。
数学的学习需要经历新课讲授、加强训练巩固知识、复习指导等学习环节,而在总复习时,我们面临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的问题。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都有所提升是一个大问题。如何提高单元复习的效率呢?教师可以在椭圆的单元复习时做微课教学的尝试。教师事先分别录制知识点归纳的视频和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等几个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的微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配时间观看,并完成本章知识结构图和相应的复习题。回到课堂后,小组合作,互评作业,提出问题,展示优秀作业,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及方法。小组之间竞争、教师补充点评的方式,利用了两节复习课的时间,学生普遍感觉上了一个台阶,在单元测试中成绩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微课教学在复习指导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说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大突破点。三.使用微课后的心得体会
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加快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脚步,为数学教学开辟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生动的微视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自主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但是,微课使用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微课毕竟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因而要运用它离不开网络,但公共WiFi的覆盖率远低于固网,很多学校和家庭还不能实现无线网络。其次,微课除了课堂教学,课外学生自学时是否有效值得商榷,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在没有家长的监控和老师的引导下,可能出现借学习之名, 行玩网络游戏之实等。最后,教学本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能擦出思维的火花,但是在课外使用微课时教师不能掌握学生所思所想,学生的解题思路有时远比教师简便,这对老师和其他学生都是一笔智慧财富的损失。
参考文献
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教育有关部门的推动,以及培训机构的跟进,“微课”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慢慢渗透到课堂.
下面以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将“微课”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节等腰三角形复习课为例,全息观察分析.
一、个案背景
牛跟茂,首师大附中初中数学教师,也是首师大附中第一分校的教学副校长. 2013年带领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到山东某实验中学交流时,首次接触“微课”,并就“微课”这一话题与友好校进行了初步交流研讨,其后又受就职于辽宁某重点中学的大学同学的影响,尝试制作了一些“微课”. “微课”的重复性,时间的灵活性,使牛老师意识到可以用 “微课”部分解决因为一些会议、临时任务或外出培训等影响正常教学任务而带来的苦恼,另外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环节中的课后自修环节的有效性.
身为教学副校长的他,还有一个困惑: 学校硬件设备很先进、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效益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如何利用现有的先进设施,落实校长在2014—2015学年提出的建设“智慧校园”的理念? 恰逢某网络云端平台找他试用, 在试用过程中他不仅提出了若干建议帮助改进功能,而且发现通过智能手机、Pad或者PC等个人终端,可以在云端平台上开展教务管理、教学分享、作业布置、家校互动、资料共享等教学行为,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开放,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于是牛老师在分校正式引进了该云端平台,同时萌生了借助该平台,将“微课”融入课堂教学的念头,并于2014年10月组织了青年教师“微课团队”,开始正式研究“微课与有效教学”.
二、微课制作
针对这节等腰三角形的复习课,课前牛老师制作了六个“微课”,并于上课前一天发布到平台上. 包括:
( 1) 等腰三角形概念( 等腰三角形定义和腰、底角概念, 时长1'08″) ;
( 2) 等腰三角形性质( 性质1等边对等角、性质2三线合一,时长2'07″) ;
( 3) 等腰的轴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时长3'06″) ;
( 4) 已知一条线段作等腰三角形( 时长5'25″) ;
( 5)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一半、垂直于腰的直线与底边所在直线的夹角等于顶角一半,时长5'43″) ;
( 6) 由直角三角形得到等腰( 时长1'34″) .
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六个“微课”都制作了相应的课件( 几何画板格式或PPT格式) ,然后通过录屏软件将画面和老师的声音混录到一起( 没有出现教师的画面) ,录制基本一次完成,录制花费不到半小时. 录制完成,六个“微课” 也就诞生了.
三、课堂实践
等腰三角形再认识这节复习课主要由基础知识和应用探究两部分构成,包含四个主要活动: 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回顾; 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和应用等腰三角形; 分类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转化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1.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回顾
通过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料,找出自己需要的知识,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等腰三角形部分的知识体系图( 图1) . 早自习时间,牛老师到班里巡查, 找到学生的典型“作品”,然后用手机拍照同步到平台上. 上课时,牛老师打开平台,大屏幕展示了三名同学的等腰三角形部分的知识体系图,边引导边完善.
评议知识梳理是复习课的必要环节,往往也是效益较低的环节. 低效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积极参与不够,二是教师包办过度等.“微课”的介入,使本节复习课的预习有了新意,特别是对喜欢动态、视听的同学,以及喜爱教师语言风格的同学有了别样的感受.
另外平台同步资料的功能,减少了学生展示环节切换和机器调整的时间浪费,也提高了展示信息的清晰度.
一点斟酌: 知识体系的建构可以更开放一些,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的全过程,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填空题. 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面临更挑战的任务时,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会被激发.
2.一个实际问题探究
牛老师选用了在多本教学资料出现的题目让学生探究: 建筑工人在建房子时,为了确定房梁是否水平,常用这样的方法: 用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放在梁上( 图2) ,从顶角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刚好经过三角板底边的中点,就认为房梁就是水平的,你认为这样做有道理吗?
虽然学生拥有了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但将此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还是有困难的. 牛老师清楚知道学生的困惑, 所以设计了逐步深入的思路导引:
( 1) 画出一个能说明此问题的几何图形,结合图形加以说明,注意关键词.
( 2) 这个现实问题中包含了哪些数学知识? 从微课中了解这些知识了吗?
( 3) 如果不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行吗? 可以换成什么图形?
( 4) 你还有别的判断方法吗?
学生探究时,教师巡视中,及时拍下学生的典型“作品”,通过云端平台进行数据同步,交流时实时展示在大屏幕及学生终端上,并同时让“作者”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进一步利用动态软件提升对问题的认识( 图3 - 图5) .
评议具有数学的普遍知识不一定能自觉地直接应用到现实特殊情境,并顺利地解决问题. 所以恰时恰点地创设适宜的现实特殊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而且也能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此环节教学课件、云端平台及学生终端的“无缝链接”, 把每一名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吸引在课堂学习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两点建议:
( 1) 如果将利用动态软件的提升做成“微课”,在此活动最后,提供给学生独立观看,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快进或暂停,观看一遍或多遍.
( 2) 问题情境要更接近现实,陈述要更严谨. 比如,现在的“建筑工人”不会用问题情境的方法确定房梁是否水平, 所以改为“瓦工师傅”,“常用”改为“有时”为宜. 再如,房梁如果轴对称弯曲,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的斜边中线恰与其对称轴重回,此时系重物的绳也刚好经过三角板底边的中点,但房梁显然不是水平的. 因此“三角板放在梁上” 改为“三角板的斜边贴在梁上”更准确.
3.已知一边画等腰三角形
由上一环节思路导引问题( 3) ,牛老师总结到: 其实只要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可实现,那么做等腰三角形,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于是顺理成章地引出已知一边画等腰三角形的问题: 如图6,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
为了顺利让 学生完成 任务,牛老师提供了问题串:
( 1) 还记得微课中,如何利用一条已知线段做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要注意什么?
( 2) 回忆: 点、线、角等元素在等腰三角形的环境下易于产生分类讨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 3) 在已知一条线段的基础上,尺规作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探究绘制交流的基础上,牛老师将绘制等腰三角形的方法归纳成4句顺口溜: 先做底,再做腰,选顶点,画弧线.
评议本活动入手不难,每名学生都容易参与. 同时活动答案的多样性,使得活动具有某种挑战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
两点商榷:
( 1) “已知一条线段作等腰三角形”的“微课”不要课前提供,因为提前观看,使得本活动转向为模仿性活动,降低了思维含量. 而在学生探究绘制交流之后观看此“微课”,可起到整理思路,固化成果的作用.
( 2) 不仅归纳4句顺口溜提供可操作方法,而且更要强调4句顺口溜背后的东西: 有序思考,这是多重答案的任务顺利圆满完成的思考策略,作为“思维体操”的数学理应做此提升.
4.一个综合问题的探究
已知: 如图7,△ABC中,∠A = 2∠B = 72°,CD⊥AB于D.
( 1) 线段AD,AC,BD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 2) 若点P为AC延长线上一点,则点P到直线AB、BC的距离的差为定值,为什么?
在学生探究时,教师给出思路导引:
( 1) 根据给出的条件,图形中隐藏了哪些信息?
( 2) 利用微课中提供的资源,结合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能否移动某些元素?
( 3) 问题( 2) 与微课中哪个资源有关联?
( 4) 试说明你利用了哪几个微课中的知识?
评议本大题有两道小题. 第一小题让学生体会到等腰三角形的边等角等,可实现边和角的“搬家”,有了这种经验,添加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就非常自然. 第二小题是课前作业已证明的结论的变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 设计的亮点是不直接告知等腰三角形,而是需要学生计算且是非正常放置的等腰三角形,问题的结论也是开放的,特别“定值”的陈述虽然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但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认知参与的水平.
一点切磋: 两道小题不必硬整合为一道大题. 第一小题的72°是多余条件,而且易误导学生; 第二小题给出腰上的高线CD,多了辅助少了思考.
四、思考建议
2010年、2011年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地区开展“微课”征集评比活动,2012年以后各省市逐渐加入. 2012年9月教育部启动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作品征集大赛, 2014年11月又启动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作品征集大赛. 目前多数教师仅限于参与“微课”的征集评比活动,只有极少教师将“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结合也是零散的研究课,没有形成规模. 从已有的研究课形式上看, 主要是将“微课”在课堂某个环节中播放,让学生集体观看.
造成目前的现状,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对“微课”的认识有偏差. 在一些培训项目中,笔者有意识地调查教师对“微课”的看法,发现多数教师把它和课件等同,认为只不过带讲解的自动播放; 把“微课”更多地视为教的资源而不是学的资源. 多数“微课”是为了参加比赛而设计,从教的角度考虑. 所以当他们将“微课”整合到课堂教学时,基本上就是在课堂某个环节中播放,让学生集体观看.
二是“微课”的制作技能偏低. 从设计到制作“微课”不少教师感觉吃力,也有不少教师不具备独立录制“微课”的能力.
三是与学校的软硬件环境有关. 教师制作的“微课”缺少发布给学生的渠道,也缺少学生方便观看的平台.
因此,关于“微课”一线教师并不陌生,但如何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透过牛老师这节复习课, 我们得到如下一些启示:
1.目标内容是根本
这节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等腰三角形的再认识,而学生自认为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如果没有适度新颖的内容, 学生会很懈怠. 牛老师围绕教学目标主要设计了四项活动: 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思想方法的自主梳理; 将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 等腰三角形的绘制; 一个综合问题的探究. 第一个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在课前完成,课上展示交流; 后三个活动在课上进行. 课前课上的衔接性,内容的丰富性,任务的挑战性,不仅吸引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等知识的理解,实现了教学目标.
如果没有适宜的教学目标,没有符合学生的高认知学习内容,在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2.观念技能双提升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录制“微课”的愿望,这需要正确地认识“微课”. 现在的学生是“读屏”长大的,“微课”迎合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微课”以微视频呈现,可以方便地暂停、倒退、重播及快进,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步骤个性化学习; 5分钟左右的时长,符合学生眼视觉驻留的规律,也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 微视频不出现讲课人,利于学生将视觉、听觉专注在信息内容上,让思维的参与更深入.
其次要主动学习并实践,录制一两次后,找到感觉,就会发现“微课”录制并不麻烦,用录屏软件或手机录制都很简单.
3.统筹兼顾是关键
笔者认为“微课”就是某种教学资源,教师、学生、教材、 信息技术等也是教学资源,统筹兼顾这些教学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 1) 无论是课前的预习、复习,还是课上的学习以及课下的作业,都可以融入“微课”.
( 2) “微课”一般是启发式的讲授,如果是探究式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让学生先观看,所以“微课”的观看也要讲究时机.
( 3) 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无论是课上或课下, 都应让学生自主观看学习.
4.翻转课堂是追求
如果把“微课”作为一种核心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实现一些学者所希冀的“翻转课堂”的功效,仅靠教师的个人力量显然是困难的.“翻转课堂”是“The Flipped Classroom”的中文翻译,也翻译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 简言之,“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活动翻转过来,即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需要系统设计教与学( 课前、课上、课后) ,需要团队的合作,及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
牛老师所在的学校,信息技术平台已搭建完成. 通过平台,发布“微课”、监测学生、师生交流、家校互动等都很方便. 对于北京市的城市学校,学生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已不是新闻. 为了怕智能手机影响学生学习,一般学校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即使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也规定进校关机且在校园内不能拿出手机. 而牛校长的想法是,可以正面引导并辅之于相应技术干预,比如在校园内只能通过学校的Wifi,接入到校园网站,而校园网站只有相关平台及学习资源的链接,让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利用智能手机观看“微课”或利用其他学习资源. 因此,对牛校长而言硬件设施已比较理想, 他正在组建团队期望有更多的老师认同他的观点并系列研究.
“微课”融入课堂实现“翻转课堂”,任重道远.
摘要:以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将“微课”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节等腰三角形复习课为例,全息观察分析,指出:目标内容是根本;观念技能双提升;统筹兼顾是关键;翻转课堂是追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29-01
一、高中数学教学引入“微课”的意义
1.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有过数学教学经历的教师知道,高中数学抽象难懂,致使一大批中等偏下学生惧怕数学,一旦某一知识内容没有弄懂,将越学越差。如果有人能及时给予辅导指点,弥补其不足,就能化难为易,越学越好。而数学“微课”往往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重点制作而成,它主要一事一议,一课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一个概念。
2.弥补学校优质师资及课程资源的不足
当前“微课”制作软件丰富,制作方法简便,有兴趣的教师一学就会。学校可发挥业务水平高、口才好的教师就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制作成“微课”供大家分享。教研部门也可组织当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设计水平高的教师与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的青年教师一起制作精品微课放入公共区域,可供学生随时下载学习。
3.有利于开展探究合作学习,实现“翻转课堂”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要引入探究合作学习,但由于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开展一次课堂探究或合作学习通常耗时是平常教学的1。5倍,加之学生基础不一,不利于中等偏下学生的学习。调研表明,探究合作学习在常态课教学中用得较少。但“微课”的引入有望帮助教师改变这一现象。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高中数学微课制作
高中数学微课的制作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展开调查研究,进行预设,选定微课制作内容,微课资料的选取,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图片、音乐、影视资料,创设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微课教学设计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语言要简明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想象力,趣味性要强,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微课的教学内容少,聚集问题,突出主题,突出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加强某个教学环节,内容精简,资源容量大,微课制作要考虑动画的整体效果,根据主题内容体现图片和文字以及动画效果、图片和文字的处理,避免过于花哨,要突出知识点。
2.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选择、设计数学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微课程情境的创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入课题。例如,“空间四边形”有关问题的教学,教师只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一些学生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教师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制作微课课件,展示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让学生真切感受空间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观察过程中,理解了“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在体验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为“异面直线”的教学埋下伏笔,通过创设情境,微课产生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微课建构数学活动
微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利用微课构建教与学的协作环境,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在课上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性质、等比数列、解斜三角形、立体几何用空间向量的解法等知识点,都是数学中的难题,教师把这些专题制作成微课程,让学生仔细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通过开展微型探究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参与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挖掘探究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建构,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4.实践应用类微课,培养综合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可以结合实践应用类微课,引导学生展开课题研究、实践调查、生活问题解决等。微课提供给学生实践思路、方法与策略,学生基于微课引导,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展开应用实践。实践应用类微课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实施,围绕某個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创新思考、按图索骥、拓展思维、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如“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学习时,设计实践应用类微课,举例每类应用,并给出思考方法和解决技巧,再引导学生总结思路。实践应用类微课与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解直角三角形”从航海问题、坡度问题、测高问题等方面展开应用研究。微课学习后,布置学生自主实践问题“测量某一小山的实际高度”。学生结合测角器、皮尺等,测量某一仰角,之后向前走100m,再测量仰角,之后画出示意图,结合解直接三角形知识,综合分析自己眼睛离里面的高度,得出小山的实际高度。通过实际应用类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文件,具有声音、文字和画面,针对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师提前制作或收集与整理网络上共享的微课视频,提供地址,让学生预习、巩固或复习相关知识。微课分为录屏式、摄像式、电子手写板式微课,运用电脑,智能手机的相关软件完成录制。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科学选择不同类型的微课,有专题知识类、探究活动类、例题讲解类、实践应用类等类型的微课,灵活运用,塑造高效创新魅力课堂。
参考文献:
[1]叶媛吉.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教育,2015,33:25-26.
【高三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10-03
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心得10-14
高三文科数学教学计划06-16
高三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07-03
高三文科数学复习的教学反思07-21
高三数学教学计划下学期12-18
高三数学教师教学计划格式2009-17
高三下学期数学的教学计划09-18
高三数学上学期教师教学工作总结06-15
高三数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