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精选9篇)
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和用药行为,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以科学诊治为原则,以合理为核心,以规范行为为目的,以降低费用为目标,重点针对诊治过程中对医疗费用影响较大的检查、用药、耗材及治疗措施制定本制度。
1、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和《医院临床路径工作规范》进行检查、用药和治疗。
2、某些单纯或典型的疾病,检查项目要适可而止,能不做的检查不做,如最常见的普通感冒、临床症状典型,胸部摄片检查并非必须。
3、对疑难复杂患者的申请检查应有针对性、阶梯性,可检查可不检查的,尽量不检查或少检查,以降低病人不合理检查费用。如病人确需进行CT等大型仪器检查,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方可实施。
4、在诊疗过程中,给病人的检查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费用较低的检查能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他检查项目。
5、严格落实“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在同级医院已作的检查认可,不再进行该检查,尽量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
6、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医生在手术和诊疗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低中值耗材,以减少浪费,降低耗材费用,凡包括在手术费以内的消耗材料,不另行收费。
7、在检查、诊断和手术过程中的特殊材料和高值耗材,应掌握适应症,保证质量,不可滥用,且预先要将使用的必要性和材料的价格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征得其同意并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方可使用。
8、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各类药物的使用应坚持“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对临床用药应进行动态监控。
9、医生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正确诊断、正确选用、合理使用,提高药物使用效益,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同一类或同一性质的药品应严格控制重复使用。
10、医务人员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11、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12、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13、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
14、抗菌药物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分级应用管理办法》执行。各临床科室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严格抗菌药物分类分线管理,严格二线、三线抗菌药物审批签字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和重复使用。
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和医保病人,医师要按照《XX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合理用药,凡使用自费药品、乙类药品及自费治疗项目时,必须告知患者家属,并签字同意。
16、检验科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准确率,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17、临床药师应参与查房和协助用药方案设计,主动开展专题用药调查和病历用药分析;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促进安全、有效、经济使用药物。
18、临床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制度》,坚持“小病小治、大病大治”的原则,必须手术的就手术,不必要手术的尽量不要手术。
19、严格执行《输血制度》,加强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可不输血的坚决不输血”的原则,充分有效利用血液资源,减少浪费。严禁非法自采自供血液,控制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20、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住院天数。
XX县中医院医院 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
XX县中医医院关于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专项整治监管措施
为了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我院特制定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合理治疗管理制度,为了切实落实这项制度,特制定本专项整治监管措施。
一、实行院科两级监管、科室负责日常监督和控制,按照制度和临床路径的要求执行,并将检查结果和整改措施记录于《科室医疗质量检查记录本》中。
二、过度医疗行为专项治理行动领导组每季度组织对临床科室的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进行专项检查治理,检查标准为卫生部《临床诊疗指南》、《医院临床路径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并将检查结果当场反馈到科室,促其及时整改。
三、过度医疗行为专项治理行动领导组每季度将检查结果汇总,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的,按医院医疗质量检查规定予以处罚(2009年1号文件),并纳入科室目标考核。
1 资料
病历1:脊椎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联合应用头孢噻肟、依诺沙星16天,清洁手术,联合应用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时间太长。
病历2: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用头孢米诺6天。头孢米诺为头霉素类,特点是对β-内酰胺酶稳定,除对革兰阴性菌作用优异外,对各种厌氧菌也具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显著低于第一代头孢菌素。所以,对于象甲状腺肿物切除术这样的清洁手术,应选头孢唑啉较合适,而不应选用档次太高的头霉素类,时间6天也太长,24小时内给药足矣。
病历3:右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联合应用呋布西林、西索米星(0.1 ivgtt.2/日)10天。西索米星为氨基糖苷类由于明确的耳肾毒性,不应作为预防用药。治疗性应用时,因其属浓度依赖型,不需2/日静点,1/日给药谷浓度更低,副作用更小,更安全有效。
病历4:腰椎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术后预防用头孢呲肟与氟罗沙星,头孢吡肟为四代头孢,用药档次太高,联合喹诺酮类更没必要。
病历5:右胸刀刺伤患者,术后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培氟沙星16天,术后第6天拔除引流管,体温正常,没有脓液,未停用抗菌药物而持续用至16天。用药档次高,预防用药不需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用药时间过长。
病历6:十二指肠粘液腺癌患者,无梗阻性黄疸,无感染证据,入院第2天开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指征不明确。
病历7:贲门癌患者,术后用头孢米诺,依诺沙星10天,手术预防用药在手术前1天上午给药太早,术后3天体温正常,术后5天胸腔闭式引流拔除,无其他感染,抗菌药物应用10天以上时间长。头孢米诺为头霉素类,其抗菌谱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依诺沙星的抗菌谱也是阴性菌,而预防刀口感染需要的是抗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药物。
病历8:右肱骨骨折患者,术后用五水头孢唑啉14天,氨曲南13天,长春西汀12天。术后第三天拔引流管,患者体温不高,长期联用两种抗生素,尤其是氨曲南这种窄谱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没理由。长春西汀为脑血管病选择用药,用于该病人无指征。
病历9:脑膜瘤患者,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不科学:手术历时8小时,术前术中都没有给药,术后三联应用:氨曲南、依诺沙星和甲硝唑8~9天。所选药物均不适宜,可选头孢一、二代或头孢曲松更好。
病历10:宫内孕剖宫产患者,术后联合应用头孢美唑、甲硝唑。头孢美唑为四代头孢以外的头霉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已覆盖厌氧菌,再联合甲硝唑实无必要,况且甲硝唑在乳汁中浓度与血中相似,因此影响授乳。
2 讨论
这10例典型的不合理用药都是发生在卫生部2008年48号文贯彻执行以前的病例,手术预防用药除头孢外,有联合氨基糖苷类的,喹诺酮类的,氨曲南+甲硝唑等等。我院自2008年8月13日传达贯彻48号文精神后,于2008年8月18,26日和9月11日3次分别抽查运行病历48份、34份和36份进行督查。第1次用药还不够规范,选药较乱;第2次就基本上规范到卫生部精神上来了;第3次检查则全部符合文件要求,手术预防不再联合用药,几年来一直解决不好的术前0.5~1小时给药问题,这次也纠正彻底了。
我院自2004年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后,立即成立了“邢台市人民医院合理用药检查小组”,每月随机抽取各科近期出院病历2~3份,并重点跟踪药品排序中前10名药品的前10名医生,每人抽取2份病历,进行分析检查,检查结果以通报形式在全院大会上通报,并在公开栏上公示。对于象上述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的医生进行经济处罚,并与晋职挂钩,出现1例不合理用药,评职称时扣1分。如此力度,有效地促进了我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合理用药的水平。但质的飞跃还在2008年。
卫生部48号文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尤其是手术预防应用的里程碑。我院目前还存在预防用药剂量偏大、疗程偏长的不足,与指导原则要求的24~48小时给药时间有较大差距。选药的经济性还不行,头孢一、二代中,除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外,其他品种价格都较贵,而选头孢唑啉的很少。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还没能全面体现,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女士30多岁,多年来痛经一直困扰着她。每月她都要到药店买止痛药。药师老王曾多次劝她去医院妇科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别的疾病。但张女士总说工作忙,又说痛经是女人常有的事,吃点止痛药,熬两天就过去了。这天张女士到市医院经检查发现患有卵巢巧克力囊肿。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实质性病变的痛经,可以适当服用药物来治疗;后者是由于生殖器官的某些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生殖道畸形、宫腔粘连、放置宫内避孕器等而引起的痛经。继发性痛经只要治好了原发疾病,痛经会不治自愈。长期不愈的痛经患者不可盲目滥用止痛药,要及早去医院检查诊治。
疗效很好,但不是人人皆适用
小李这个月怕是真的熬不过去了。以往月经来潮,她喝上一杯浓热的红糖水,或者用热水袋热敷一下腹部,痛经也就慢慢缓解了。可今天这两招都用了,还是一个劲儿疼。这时她想起在药店工作的老同学张英,问她看看有什么高招。
张英向清老同学的来意,神秘地告诉她:“不瞒老同学,我每月也痛经。但我有宝药,价格也便宜。”“你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什么药这么好?”小李急盼地问。“就是消炎痛呀!”张英为小李拿了7天的消炎痛,小李高兴地走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小李又来药店找到张英:“老同学,你可把我害苦了。上次吃了你给我推荐的药,痛经倒是不痛了,可诱发了我的哮喘病,让我住了10天院。”小李说。“哎呀,对不起老同学,我忘了告诉你消炎痛的服用禁忌证了。”小李抱歉地说。“也不能全怪你,我也忘了告诉你我有哮喘病了。”二人对视一笑。
其实消炎痛对患有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的患者也不能用,否则会加重溃疡和高血压。因其对胎儿或婴儿也有严重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禁用。
辨证施治中成药也能解决大问题
小李自从上次服用消炎痛引发哮喘发作之后,再也不敢服用消炎痛了。一家药店店员让她服用中成药乌鸡白凤丸治疗,可是服过之后觉得效果并不理想。她这才又来到药店向老同学张英请教。这回张英搬来了药师黄大姐。
黄大姐说,乌鸡白凤丸能治痛经,但不能包治所有的痛经。乌鸡白凤丸能益气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状多见经期或经后期小腹隐隐作痛,痛而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伴纳差乏力,心悸气短。黄大姐让小李说说她的情况,小李说,她经期小腹冷痛,得温则舒。遇冷加剧,月经后期经行不畅,量少色暗淡,而且伴有四肢寒冷。黄大姐说这属寒凝血滞型痛经,用温经丸效果最好。依照黄药师推荐,小李服了一个疗程的温经丸,效果果然不错。
其实痛经还有气滞血瘀型,症状可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痛处固定,按之痛甚,经行量少,色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有乳房、胸肋胀痛,治疗当以行气活血,选用益母调经丸效果最好。还有肝肾亏损型,表现为经期或经后期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月经周期先后不定,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痛,治疗当滋补肝肾、填精补血,选用益坤丸、女宝胶囊效果最好。
老药新用维生素B6良效
本抽查门诊处方22932张、住院医嘱450份,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等规定进行评价,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门诊处方 1.同类或成分重复
⑴赖氨葡锌颗粒+小儿复方氨基酸针或小儿五维赖氨酸糖浆均有赖氨酸。小儿复方氨基酸适应各种病因所致不能经口摄入蛋白质或摄入量不足的新生儿等,存在摄入问题才注射。
⑵参麦针+刺五加针;补中益气丸+参芪五味子片(黄芪、党参重复);一捻金散+婴儿健脾散。功能主治类似,没有伍用治疗的药理基础。
⑶扑尔敏针+扑尔敏片+地塞米松针+强的松片+葡萄糖酸钙针+特非那丁片+西咪替丁针,七联四种类型抗过敏治疗。扑尔敏针+地塞米松针+葡萄糖酸钙针+西米替丁片+特非拉丁片+强的松片,六联不同类型抗过敏治疗;特拉唑嗪胶囊+卡托普利片+倍他乐克+心痛定片+双克,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不符合治疗常规。
⑷小儿速效颗粒+小儿退热片或速效伤风胶囊;速效伤风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扑热息痛+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或速效伤风胶囊或复方锌布颗粒(扑热息痛重复);芬必得或小儿速效颗粒+尼美舒利配伍做为退热治疗;维生素K1针+山莨菪碱针+黄体酮针+双氯芬酸钠栓+曲马多针+罗通定针止痛,不符合治疗常规。
⑸扑尔敏+小儿速效或咳特灵或速效伤风胶囊(扑尔敏重复)易使产生嗜睡、乏力等。
⑹兰索拉唑肠溶片+胃复胶囊+复方维U颠茄铋铝片。吗丁啉+甲氧氯普胺片;复方维U颠茄铋铝片+654-2,颠茄和654-2作用相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兰索拉唑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养胃舒+胃复胶囊。
⑺其他:心痛定+消心痛;尼莫地平片+尼群地平片或尼莫地平缓释片。救心丸+银丹心泰滴丸或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片,均含冰片。复合维生素B针+维生素B2;迪巧钙+龙牡壮骨颗粒。
2.抗菌药物:门诊处方三—四联抗菌药物不符合抗菌药物使用规定。⑴同类重复: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钠。三联配伍:
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头孢呋辛钠针。①门诊病人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不符合抗菌药物规范要求;②克拉维酸对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强效广谱抑酶作用。与阿莫西林联合,可保护阿莫西林不被β-内酰胺酶灭活而发挥其杀菌作用,用于产酶耐药菌引起的各种感染;③不必联用头孢呋辛钠针。
⑵阿米卡星针与头孢曲松钠针+甲硝唑针或环丙沙星片或青霉素针+头孢拉定片或左氧氟沙星针+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
⑶阿莫西林胶囊与呋布西林针+头孢曲松钠针;
⑷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与琥乙红霉素片或普鲁卡因青霉素针或青霉素针;
⑸头孢噻肟钠针与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或林可霉素针+阿莫西林胶囊或左氧氟沙星针+环丙沙星片。
⑹林可霉素针与阿莫西林胶囊+环丙沙星片或与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环丙沙星片或与阿莫西林颗粒+头孢曲松钠针或与琥乙红霉素片+头孢曲松钠针或头孢噻肟钠针或头孢氨苄胶囊。
⑺甲硝唑针或甲硝唑维B6片与头孢呋辛钠针+头孢氨苄胶囊或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小诺霉素针; ⑻磺胺咪+依托红霉素颗粒+呋喃唑酮片。四联配伍:
呋布西林针或克林霉素针与头孢曲松钠针+阿莫西林胶囊+环丙沙星片配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与阿米卡星针+鱼腥草针或左氧氟沙星针+阿奇霉素针配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和舒巴坦不必同用。五联配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阿奇霉素片+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片。3.用药禁忌或随意配伍 ⑴氯氮平片+舒必利片+苯海索片。①三药都有抗胆碱作用,伍用中枢抑制作用加强,不良反应加重;②苯海索用于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疾患,但舒必利剂量大于一日600mg时才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正常剂量时不必加苯海索。
⑵呋布西林+头孢曲松钠,呋布西林主要用于绿脓杆菌感染,也可用于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其他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头孢曲松钠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活性,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差,对肠球菌和多数脆弱拟杆菌耐药。
⑶同仁六味地黄丸+二甲双胍片或诺和灵针;消渴丸+蜜炼川贝枇杷膏,消渴丸含优降糖,含糖中药制剂应避免与降糖药伍用,应选无糖制剂如浓缩六味地黄丸。
⑷654-2片+吗丁啉或酚酞片或复方维U颠茄铋铝片(含颠茄)+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存在药理拮抗,忌与合用。
⑸氟哌酸胶囊+次碳酸铋片,氟哌酸可被铋螯合失效。
⑹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环丙沙星片+碳酸氢钠片或环丙沙星片+碳酸氢钠片,氨苄西林对胃酸稳定性被碳酸氢钠破坏;碳酸氢钠等抗酸剂可降低氟诺酮类药物的吸收,环丙沙星是有机酸,尿碱化药可减低其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应避免同服。
⑺尼美舒利颗粒+消炎痛肠溶片+碳酸氢钠片,碳酸氢钠可破坏消炎痛肠溶片的肠溶衣,消炎痛与尼美舒利颗粒同类重复胃刺激加大。
⑻维生素B1片+碳酸氢钠片,碳酸氢钠的碱性可使维生素B1分解。
⑼西咪替丁片+庆大霉素片,西咪替丁片药品说明书“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似的肌神经阻断作用,合用时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
二、住院医嘱
1.同类或成分重复
⑴刺五加针+参芪五味子片,功能主治类似,没有伍用治疗的药理基础。
⑵白眉蛇毒血凝酶针+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针+酚磺乙胺针;酚磺乙胺针+维生素K1针+白眉蛇毒血凝酶针+西咪替丁针;白眉蛇毒血凝酶+奥美拉唑钠针+酚磺乙胺针+垂体后叶素针+维生素K1针+云南白药。白眉蛇毒血凝酶+酚磺乙胺针+维生素K1针+氨甲环酸针+头孢噻肟钠针2g。如此配伍非常规且不经济。近年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报道,可能与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菌群而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减少有关,应停用头孢噻肟钠。白眉蛇毒血凝酶不能只根据它的名称认为其为”血凝酶”。白眉蛇毒血凝酶内的类凝血激酶是能够促进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从而促进血液凝固的一类酶。
⑶硝苯地平片+尼群地平片+倍他乐克片+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尼莫地平针。
⑷其他:银丹心泰+速效救心丸,均含冰片。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复方维U颠茄铋铝片+654-2,颠茄和654-2作用相同。氯化钾针+林格针(含氯化钾),补钾浓度高。
2.抗菌药物:住院医嘱三联以上抗菌药物、普遍用大剂量的头孢噻肟钠针2g+替硝唑针0.8g,不符合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
⑴同类重复:替硝唑针+甲硝唑针;头孢呋辛钠针2g+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头孢曲松钠针或头孢替唑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或头孢替唑钠)+头孢拉啶片(或头孢羟氨苄胶囊或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
三联配伍:
⑴头孢替唑钠针+阿奇霉素针+环丙沙星针(或克林霉素针或阿米卡星针);
⑵头孢噻肟钠针2g +替硝唑针0.8g +克林霉素针(或阿莫西林胶囊或克拉霉素胶囊)或甲硝唑针+青霉素针或阿奇霉素针+庆大霉素针(或阿米卡星针)配伍;
⑶头孢呋辛钠针+左氧氟沙星针+头孢曲松钠针或克林霉素针。
⑷阿奇霉素针与替硝唑针+诺氟沙星胶囊或呋布西林针+头孢曲松钠针; ⑸氨苄西林钠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四联配伍:
林可霉素针与头孢噻肟钠针+阿莫西林胶囊+环丙沙星片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克林霉素针+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
阿米卡星针与头孢呋辛钠针+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或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或与头孢噻肟钠针+环丙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或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
头孢曲松钠针与林可霉素针+阿莫西林胶囊+麦迪霉素片或氨苄西林针+甲硝唑针+氟派酸胶囊+黄连素片。
五联配伍:
克林霉素针+替硝唑针+环丙沙星针+氯霉素针+复方新诺明片;
头孢呋辛钠针+阿奇霉素针+氨苄西林针+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该病人住院47天使用抗生素达11种:克林霉素针、替硝唑针、环丙沙星针、氯霉素针、复方新诺明片、头孢噻肟钠针、头孢替唑钠针、阿奇霉素针、阿米卡星针、呋布西林针、林可霉素针。
3.用药禁忌或随意配伍
⑴肾安针+头孢噻肟钠针2g或阿米卡星针,后二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肾功能减退患者未调整剂量和给药间隔,反大剂量或长疗程使用。
⑵消渴丸+双氢氯噻嗪片,消渴丸含优降糖,双氢氯噻嗪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降低降糖药作用。⑶呋布西林针+头孢曲松钠针,见门诊用药分析。
⑷左氧氟沙星针或环丙沙星片+氨茶碱针(片)。喹诺酮类,可严重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有死亡的报道,必须调整剂量。
⑸西咪替丁片+庆大霉素片,西咪替丁片药品说明书“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似的肌神经阻断作用,合用时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应引起注意。
⑹普鲁卡因青霉素针+复方新诺明片,普鲁卡因代谢物为对位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新诺明被细菌摄取,相互拮抗。
4.长疗程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连用24、30天。替硝唑针0.8g bid连用25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连用14天后改用头孢替唑钠针连用14天。同一病人头孢替唑钠针、生脉针连用17天和24天;环磷腺苷针连用10、11、20、22天;丁咯地尔针连用10、11、19天;舒血宁针连用19、23、24、30天;刺五加针连用14天;奥美拉唑钠针连用14天;生脉针+灯盏花素针连用12天;小牛血清去蛋白针连用16天;七叶皂苷钠针连用20天;白眉蛇毒血凝酶针连用14天。长春西汀针、丹参酮ⅡA磺酸钠针连用15天,前者改善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诱发的各种症状。但对严重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者禁用。而后者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塞,应引起注意。
此外,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外科存在超说明书的适应症使用现象。三.其他方面
⑴用法错误:辛伐他汀片“一日二次”,按照说明书应一日一次,睡前服。尼莫地平缓释片120mg “一日三次”,按照说明书应一次60~120mg,一日2次。兰索拉唑肠溶片“一日二次”,其半衰期长,应一日一次。赖诺普利片10mg、一日三次,应一日1次。格列本脲片“一日一次,睡前服或饭后服”,其口服3~4小时可达血浆峰值,应一日三次,餐前服,降低餐后血糖;奥沙普秦片“一日三次”,其半衰期约50小时,应一日一次,饭后服。阿奇霉素分散片“一日三次”,应一日一次。
⑵出生1天的新生儿用小儿复方氨基酸针。出生3个月的小儿用庆大霉素针和11岁小儿用诺氟沙星胶囊,按照《江西省抗菌药物分线使用管理办法》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原则上不作为儿童的一线用药,喹诺酮类不用于儿童。
四、分析
1.重复用药通过His系统配伍变化提示后,下半年显著减少,只要将检查发现的重复用药和新购入存在重复的药品,及时通过His系统配伍配对解决,一般可克服。用法错误宜通过完善His系统解决。
根据XX省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检查要求,我院对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及临床合理用药进行自查,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意见、措施落实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1、专项处方点评中:尚未对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进行检查;
2、处方点评结果应用与持续改进中:对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和超常处方进行点评和干预,采取“诫勉谈话”无持续进行;
3、尚未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处方点评系统,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二、整改措施:
1、进一步完善专项处方点评制度,对尚未列入检查的项目通过制度修订加以落实;同时做好用药检查培训;
2、对不合理用药医师进行“诫勉谈话”常态化,同时做好相关谈话记录,并与医师医德考评相挂钩;
3、逐步建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处方点评系统,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1、什么是合理用药 ? 所谓合理用药就是以医药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它强调不仅要发挥药物的最大有效性,又要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什么 ?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标准有5条:(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地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计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3、合理用药应包括哪几方面 ? 因病情和病因是多变的,所以绝对的合理用药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它包括
1、安全性,它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
2、有效性;
3、经济性,是指尽可能降低用药成本,而不是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
4、适当性,适当性强调尊重客观现实,立足当前医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水平,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水平的药物治疗。
4、合理用药原则有那些 ? 由于药物的局限性,即品种有限及疗效有限,疾病的无限性,即疾病种类无限及严重度无限,因此不能简单以疾病是否治愈作为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理论上说合理用药是要求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而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当然这也不够具体,因此只能提出几条原则供临床用药参考。
(1)明确诊断:选药不仅要针对适应症还要排除禁忌症。
(2)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尽量少用所谓的“撒网疗法”,即多种药物合用以防漏诊或误诊,这样不仅浪费而且容易相互产生作用。
(3)了解并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用药必须个体化,不能单纯公式化。(4)祛邪扶正并举:在采用对因治疗的同时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
(5)对病人始终负责:开出处方仅是治疗的开始,必需严密观察病情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药物。要认真分析每一病例的成因及失败的关键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医药技术更趋合理化。
5、不合理用药有哪几种表现 ?(1)有病症未得到治疗;(2)选用药物不当,以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3)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4)不适当的合并用药;(5)无适应症用药;
6、不合理用药的后果有几种 ?(1)延误疾病的治疗;(2)浪费医药资源;(3)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4)酿成药疗事故。
合理用药知识100问
1、什么是药品分类管理?
答: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它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做出相应的管理规定。
建国以来,我国已先后实行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戒毒药品的分类管理,目前正在进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2、什么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答: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及使用的药品。处方药英语称Prescription Drug或Ethical Drug,非处方药英语称Nonprescription Drug,在美国又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品(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此已成为全球通用的俗称。
3、怎样识别非处方药?
答:(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规定: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OTC)。(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第七条指出:进入药品流通领域的非处方药,其相应的忠告语应由生产企业醒目地印制在药品包装或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具体内容为: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答: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
5、如何安全合理选择药物?
答:首先应当确诊自己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自我感觉或某一个症状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其次是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证、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生常常说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止痛药就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头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以及妇女的经期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选用颠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如果将前一类止痛药用于治疗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类药治疗头痛、关节痛、月经期腹痛同样无效。
另外,有人认为价钱贵的药就是好药,其实不然,因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合资药厂生产的药就比国内的药厂生产的贵,进口药就更贵了。贵不等于好,关键在于是否对症。
6、怎样准确阅读药品说明书?
答:药品说明书是指导怎样用药的根据之一,具有法律效力。用药前准确阅读和理解说明书是安全用药的前提。
首先应了解药品的名称。正规的药品说明书都有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英文名、化学名(其中非处方药无化学名)。使用者一般只要能清楚药品的正名即通用名,就能避免重复用药。因为一种药只有一个通用名(即国家规定的法定名),不像商品名有若干个。其中适应证一栏,对于使用非处方药的患者能够自我判断自己的疾病是否与适应证相符、对症下药,可在药师的帮助下选择购买。
其次,要了解药物的用法,如饭前、饭后、睡前服用,一天一次或三次,是口服、外用还是注射都必须仔细看清楚。
第三,注意药物的用量,必须按说明书的规定应用。一般说明书用量都为成人剂量,老人、小孩必须准确折算后再服用。
特别重要的是,在阅读说明书时,对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要重视。如有不明之处,应向药师或医师咨询。
7、为什么非处方药还要分甲类和乙类?其标识是什么?
答: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原因之一是方便广大群众,一些小伤小病可以就近购药,及时用药,免去请假、误工费时、费钱、费力之苦,为了使公众更为方便、又将非处方药中安全性更高的一些药品划为乙类,此类可在药店出售,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销售,甲类的OTC标识是红色,乙类为绿色。
8、药品的有效期如何识别?
答:有效期是指药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其含义为药品在一定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按年月顺序,一般可用有效期至某年某月,如有效期至2003年6月,说明该药品到2003年7月1日即开始失效。《药品管理法》还规定,在药品的包装盒或说明书上都应标明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进口药品也必须按上述表示方法用中文写明,便于大众阅读。
9、何谓药物的常用量、极量、中毒量和安全范围?
答:常用量是指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既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又较安全的量;常用量一般大于最小有效量,小于极量,有些书籍称为治疗量。
极量是指药物治疗的剂量限制,即安全用药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发生中毒的危险。规定了极量的药物主要是那些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药物一般不得超过极量使用。最小中毒量是指产生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安全范围表明药物的安全性大小。一般以药物产生疗效的最小有效量至最小中毒量这一段距离表示,这段距离越宽、药物的安全范围就大,反之就小。不过,以药物的治疗指数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更准确些。治疗指数是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与产生50%有效反映量(ED50)之比值。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以LD50/ED50表示。
10、何谓药源性疾病?
1 实施以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自2010年开始, 我省开始启动实施以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至2014年4月, 全省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均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零差率政策切断了医疗机构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 使药品在医疗机构的属性从“收入中心”变成了“成本中心”, 大量使用药品只会增加医疗机构的成本, 因此, 这一政策从理论上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供了源动力。从监测数据来看, 在门诊和住院人次大幅上升的基础上, 药品使用总量变化不大, 因实行零差率政策药品总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下降, 可见, 零差率一定程度上使医疗机构加大了对药品使用量的控制。但我们也知道, 零差率尚未切断医生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 并且药品的定价机制亦未改变,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2 实施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1]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督查[2,3]以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施加压力
2012年,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 规范医务人员合理用药, 更好地维护患者就医的合法权益, 我省实施了以“保障质量、改善服务、公开透明、提高效能”为主题的“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和院务公开制度, 按季、半年和一年汇总医疗服务和“阳光用药”相关信息, 通过门户网站, 并依托微博、报纸等多种媒介, 向社会公示, 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通过省卫计委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阳光用药情况, 让全社会公众了解我省各级医院的用药情况和医院管理情况, 给医院带来无形的压力。同时, 持续开展全省范围的专项整治和专项督查[3], 2014年我们重点抽查了二级、专科、中医系统医院以及以前督查结果较差、上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不齐或较差的医院, 以此促进医院加强管理、主动改进、自我完善, 形成医院间的比拼和竞争态势, 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以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3 开展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以推动合理用药工作深入开展
2011年, 我委着手开展全省三级甲等医院门急诊处方点评工作, 建立了“浙江省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平台”, 并点评了全省31家三级甲等医院某一月份的门急诊处方。为使点评工作效果落到实处, 促使各家医院进一步做好处方管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并将此次点评结果在全省医疗机构内部进行了通报, 下发了《关于全省31家三级甲等医院处方点评结果的通报》 (浙卫办医〔2011〕21号) , 对7大指标 (抗生素使用情况、注射剂使用情况、不规范处方情况、大处方情况、不适宜处方、处方金额等) 以排名形式进行了通报, 并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31家医院按照卫生部及省卫生厅文件规定和要求, 针对点评结果查找不足, 研究对策, 规范用药行为, 积极促进处方点评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全面深入地推进合理用药。
4 充分依托信息化技术并合理监管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
我省医疗机构结合工作实际,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临床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管[4]。如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发了“全医嘱审核系统”, 实现对住院患者医嘱的全审核, 实现了药师与电子药历的有机结合, 对用药问题进行科学的监测和改进, 更全面的拦截不合理医嘱, 保障病人用药安全、合理。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过近3年多的努力, 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决策支持系统”, 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开展全过程信息化专业管理和感染诊治的信息化专业决策支持。目前该系统已在该院和省内部分医院临床试用, 运行稳定, 临床反响很好, 不但节约了人力资源, 还极大地提升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被专家称为“感染诊治和抗菌药物应用的智能化电子临床路径”。浙江省人民医院依靠自身力量成功研发了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电子化点评, 已经在全省很多医院推广应用, 对及时发现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存在的问题、规范门急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到很好推进作用。信息化监管手段能够公正对每一位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也大大节约了医院在监管中的人力、物力成本。
5 完善全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并充分发挥其在合理用药上的专业指导作用
2001年, 我委成立了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 各市相继建立了市级药事管理质控中心, 有些县也成立了质控站点, 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质控网络, 进行分级管理和质量监控工作。从组织上保障了药事管理质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了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网站, 成员可以通过网站及时掌握中心已经或将要开展的各项工作, 实时下载中心文件, 便于及时参与, 网站的建立为各市质控中心间文件的传递、信息的交流、各种文件与通知的发布及进一步提高我省药事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2014年, 省药事质控中心起草了《浙江省医疗机构落实处方审核制度实施方案》和《浙江省医疗机构手术室和麻醉科药学服务指导意见》, 前者旨在落实处方药师审核制度, 将处方点评工作前移, 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后者同质化管理手术及麻醉药品, 提升用药安全性。
我省全面推进药品零差率以后, 各级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积极为全省医疗机构药剂科、药师转型出谋划策, 从传统的药品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药学服务的工作重心从保障逐步面向临床, 提升药学、药师服务职能, 积极开展面向临床的药学警戒、药物监测、药物评价、药学干预,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推进药事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6 积极开展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由于长期以来医务人员已形成了固化的用药习惯, 对药品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存在一定的误区, 为此, 我省充分依托浙江省医疗质量和评价办公室及浙江省药事质控中心, 以培训为基础, 努力促成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能力的提高。
2014年, 省质评办举办了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培训会, 培训主要以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常态化管理机制建设、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感染诊治策略及耐药控制等专题讲座为主要内容, 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分管院长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主管职能部门负责人、感染科主任、药剂科主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省级督查专家组成员600余人参加了培训。同时反馈了2014年全省多轮检查的结果, 将每家医院的检查得分及其排名情况、具体检查结果、工作亮点、存在问题、改进意见以及清洁手术典型案例一起反馈, 使参会人员对照自身用药的时机情况, 吸取经验和教训, 不断改进。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在日常强化合理用药培训的基础上, 联合台湾医策会在杭州举办浙江省首届循证医学与合理用药专题培训会。培训会主要针对目前医院药学工作者亟需掌握的循证医学知识设计, 内容涉及循证医学概述、临床药学循证评价、医药文献检索和系统评价中检索策略制定、临床实践应用及成效评估等, 旨在培训医院药学人员循证理论、教授循证方法、并进行上机操作演练, 引导和鼓励我省各医疗机构和院校开展循证药学实践。通过本次理论学习和实战演练, 学员们对循证医学在合理用药管理中地运用有了切实地体会, 受益匪浅。
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需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不断加强管理力度, 需要医疗机构和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在下一步工作中, 我们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 努力探索新方法、新措施, 持续改进, 不断提升我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摘要:介绍了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以实施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契机, 以实施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督查为手段, 从依托信息化技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完善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开展培训等多方面入手, 使全省的合理用药工作落到实处, 提高了整体临床用药服务水平。
关键词:合理用药,临床用药安全,医疗服务行为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系统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S].2012-02-10.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2012-04-24.
[3]浙江省卫生厅.2012年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S].2012-06-05.
据WHO报告,全世界50%以上的药品是以不恰当的方式处理、调配和出售的,同时有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从而导致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同样严重,其结果不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诱发药害,还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加重患者及社会负担。因此,合理用药是全球卫生界共同的追求目标。要达到合理用药,关键措施在于国家药物政策的指导和医、药、护、患各环节的共同努力[1]。
1、执行国家药物政策(NDP)
NDP的核心内容是基本药物政策,强调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理论相结合,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基本需求,使有限的社会医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量适量,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以公平获得的药品,强制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源头上自然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2、规范医疗行为
2.1实施临床路径(CP) CP是指針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之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
2.2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处方管理办法》是医师正确处方的依据,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就能确保医师具备应有的专业资质和相应的诊疗水平,并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3、加强药学服务
3.1提高一线药学人员素质 一线药品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房是《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用药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核查的关卡和指导患者用药的窗口,处方调配人员是这些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提高调配岗位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能起到预防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关键作用。
3.2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院药学正从药品供给型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临床药师应直接服务病人,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为重点患者建立药历,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用药方案,努力实现个体化给药,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3.3开展药物利用研究 药物利用研究是对药物供应、处方及其使用的一种趋势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力求实现用药的合理化。通过采用金额指标、治疗日、限定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等指标,对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金额排序分析,用药频度分析以及处方行为研究进行回顾性评价。
3.4加强药物警戒 由于新药不断涌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药物警戒拓展了药学服务的内涵,达到更全面的发现、评估、预防等,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5指导护士合理用药 药师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指导,解决护士配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证药物的稳定性,促进合理用药[2]。
3.6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患者用药依从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其原因为用药方案复杂、药效不明显、自觉好转、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缺乏用药指导等,根本原因是对用药不依从的危害认识不足。出现用药不依从的情况有随意换药、漏服、过早停药、剂量错误、不服药、服药期间错误等[3]。因此要加强用药指导,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措施。药师参与药学服务,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沟通中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服务,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也就提高了患者自身的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阎玺宇,姚艳丽。开展药物咨询窗口服务,促进合理用药[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3):36。
[2]黄荣海。医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J]。现代医院,2004,(12):25。
多年以来我院对于合理用药始终进行着严格的管理。2015年医院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之后对于合理安全用药非常重视。及时调整了加强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为加强我院的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建立规范临床用药机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节约药品资源,根据卫计委《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出了我院《临床用药动态监控和超常预警制度》。并且根据国家对于中医医院的特殊要求,制定了我院基本用药比例不得低于41%,中药饮片比例不得低于35%,中医非药物治疗比例不得低于10%。并将这些标准纳入了医疗质量综合考核项目中。
药剂科指定专人负责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分析,发现药品超常使用情况后,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并密切进行监测;情况严重的,上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处理。严格控制临床科室用药比例。根据全院每年控制的药品比例,各临床科室相关用药特点,结合以往用药情况,制定各临床科室用药比例,并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全院用药比例不符合医院控制比例时,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全院使用药品有选择性扩大范围暂停用药。
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我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和《处方评价及处罚标准》。医务科质控组每个月抽查一天门诊处方,根据本办法的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有问题的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与处罚决定在院综合考核会点评和公示。
如果临床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织进行复议结果并公示。
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和抗菌药物治疗疾病,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医院于院2011年10月成立临床合理用药与抗菌药物使用监督小组,2016年新的领导班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的有关规定,及医院人员变动情况对医院《临床合理用药与抗菌药物使用监督小组》进行调整,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和改进。调整后的临床合理用药与抗菌药物使用监督小组由业务主管、医务科人员、院感办人员、药科人员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监督小组严格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按照相关规定,科学制定并明确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改进措施。
为了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观念,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合理用药与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并委托社区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推荐阅读:
合理用药考评制度07-14
合理用药培训计划07-05
抗生素合理用药探讨06-19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管理制度09-15
新宁县中医医院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06-13
合理膳食讲座07-21
合理控制11-09
珍惜时间合理复习07-20
合理的学习计划09-12
《合理安排时间》导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