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通用10篇)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篇1

一、项目基本情况

简要说明项目建设地点、可研报告确定的主要结论,项目批准的工程投资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简要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采用可研报告的结论)。

二、项目建设条件

详细描述项目建设地点的基本情况。即项目区供水、排水、供电、供暖、道路等基础设施具备情况。需要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要在建设内容中详细说明。

三、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及任务

以审批的可研或初设为依据,制定建设的具体目标与任务(用数据说明)。详细说明本工程建设范围和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数量与规模、建设标准以及供水、用电、供热、道路等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案等。

(二)设计工程标准、设计参数

例如道路类设计,应说明路面宽度、路基厚度、垫层材料及厚度、路面处理情况等基本指标参数;管道类设计,应说明选用管材类型、管径、各类管材长度等实际建设内容;楼房类设计应说明房屋结构类型(框架或砖混)、楼房层数、主体装修标准等。

(三)技术设计

具体项目技术设计应按有关规范、规程来执行并达到施工图阶段。

四、施工组织设计及招投标方案

(一)施工方法与要求

(二)施工进度计划

结合横道图或网络图的形式详细说明实施进度安排,包括项目前期工作时间,招投标时间,单项工程开完工时间,以及工程验收时间安排等。

(三)工程招投标方案

说明招标执行依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等情况,附建设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

(四)施工管理与竣工验收

五、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与建后管护措施

明确项目业主与建设期管理责任人。项目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加强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等情况。简要说明管理机构设置,明确运行管护责任制,落实管护主体、产权归属等。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管护措施以及如何保证项目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六、工程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资金筹措

分别详细说明中央资金使用方向和自筹资金的落实情况。列表说明各分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说明中央资金和自筹资金的比例。

(三)工程概算

附工程量清单及项目建设总投资概算表(设备采购表)。

七、经济效益分析

引用可研报告该章节结论部分,简要说明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相关指标分析、对比值。

八、附件

(一)有关审批文件

包括项目可研、初设、资金下达计划、建设许可、环评、土地预审、资金承诺函等相关文件。

(二)有关图件(根据不同项目,选择提供下列附件)

1、项目平面布置图1/2000—1/50002、工程建筑物设计图

3、其他有关图

4、项目统计表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篇2

关键词:专项施工方案,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审批,实施

在专项施工方案中有许多是由总、专业承包施工的专项施工方案, 这类方案要总承包单位和专业承包单位共同来编制、来报审的, 也是共同来完成施工任务的, 因此也负有共同的责任。专项方案的编写与实施, 由专业承包单位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主要有:a、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b、土方开挖工程, c、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d、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e、脚手架工程, f、拆除、爆破工程, g、其它等。这些专项施工方案均需要总承包方、专业承包方双方共同来编制完成, 负责专业承包的单位主要编制有关专业承包施工内容的施工方案, 总承包单位负责审核并阐明总、专业承包单位的管理目标、职责及管理内容等。因此, 在总承包单位项目部在审、报专项施工方案时, 应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一、专业承包单位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1、工程概况:专业承包工程的概况。包括项目名称, 建设、设计、监理、总包、专业承包单位名称, 专业承包工程的内容的概况等。

2、方案编制依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 (国标图集) 、施工组织设计等。

3、专项方案总体布置思路, 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4、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劳动力计划。

5、专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8、专业承包单位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及操作人员上岗证等。

9、专业承包单位的施工方案的审批, 须经专业承包单位总工程师批准。

专业承包单位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时其工程概况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一是工程概况过于简单, 二是引用原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程概况。在此正确的编写应根据专项承包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其工程概况的叙述。对专项方案编写完成后, 应当由专项承包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 由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 (总工程师) 签字批准, 加盖单位公章 (如果实行施工总承包的, 专项方案还应报总承包单位的相关部门审核后, 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加盖总包单位公章) 。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核签字、盖章后, 由专项承包单位组织实施, 总承包单位监督管理。建设、监理单位监督执行。

二、总承包单位项目部应对专项方案编制的说明内容如下:

一是施工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名称。二是专业承包的工程范围、内容、数量。三是专业承包工程的技术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期等要求。四是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各自的管理职责及责任。五是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的配合范围及责任。六是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项目部应该有专项施工方案的封面及会签表。

三、总包单位项目部对专项方案的报送与审批

总承包单位项目部按上述一、二条的要求完成后, 把审批表及专项施工方案资料报公司技术部, 由技术部负责方案的审批流转, 在技术、质量、安全、生产、设备等各职能部门审核同意后, 报企业技术负责人 (总工程师) 批准同意。

对审核审批同意后, 但有要求修改补充的, 总承包单位项目部应负责组织督办修改补充完善方案, 再报监理或业主审批, 并接受公司审查;对问题较多或有原则错误需退回去修改补充的, 总承包单位项目部应负责会同专业承包单位一起把方案修改补充完善好, 再上报公司审批。

四、需要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条件及注意事项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附件二规定,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有六大类:深基坑工程 (≥5m、未超过5m地质条件、周边周围环境复杂的) ,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高≥8m、跨≥18m、总荷载≥15k N/m2、集中线荷载≥20k N/m、单点集中荷载≥700Kg及工具式模板) , 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单件起吊重量≥100k N、起重量≥300k N安装、高度≥200m设备的拆除) , 脚手架工程 (≥50m落地架、≥150m提升架、≥20m悬挑架) , 拆除、爆破工程, 其它 (≥50m幕墙安装、跨度≥36m钢结构安装、跨度≥60m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深度≥16m的人工挖孔桩、地下暗挖、顶管、水下作业、“四新技术”等) 。

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 (对实行总承包的, 由总承包单位) 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应当参加论证会人员有:专家组成员,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 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通过对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专项方案的论证看, 有的工程项目实行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部, 可以说很不负责, 报送的专项施工方案只有专业承包单位写的一些内容, 而总承包单位几乎一字不提, 也没有总承包单位的审批及方案的封面, 看不出这工程项目是哪家是总承包单位的施工方案。在此希望各施工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积极完善和改进管控程序, 规避企业管理风险,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素质。

编写习作提纲“四部曲” 篇3

一、定向——标明主题

每一篇习作,作者都要表达一个主题,要么揭示事物蕴含的道理,要么昭示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要么抒发小作者的某种情感。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意”即习作主题,它是习作的核心和灵魂,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拟题纲时,先要标明主题,以统领提纲的各部分内容。

标明主题,一般的做法是用主题句的形式,把习作的中心意思简洁地概括出来,排列在提纲的首要位置。主题句的大体结构是先概括出习作的主要内容,再点明写作意图。侧重记人叙事的习作,一般可用“通过……的叙述(描写),揭示(讴歌)……的道理(精神品质)”的句式进行表述;侧重写景状物的习作,一般可采用“通过……的描绘,抒发……的情怀”的句式进行表述。

比如,一个学生给习作《不可思议的生命之花》拟提纲时,将主题叙述为:“通过对逆境中顽强不屈的生命现象的描述,表达对生命的珍爱之情。”这个主题句,既概括了习作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习作的主要意图,简洁明了。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所提供的句式只宜作为一种参照,不能作为一成不变的要求。只要学生能根据表达需要,简洁明了地呈现出自己的思想,就应该进行肯定和鼓励。

二、集中——整合材料

拟习作提纲的过程,就是将习作材料集中概括、提要式分列并呈现出来的过程。

拟提纲之前,作者对材料的把握比较分散和杂乱。拟提纲时,先要把这些零散的材料要点式的罗列出来;再围绕主题恰当取舍,在反复比较、辨析中去粗取精;然后根据内容特点,对筛选出的材料进行调整,把表达同一个意思或类型相似的材料合并在一起,以互相补充,深化主旨;最后标明详略,决定用笔轻重。这样,习作材料就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于眼前了。具体习作时,如何使用材料就有“标”可循,有“据”可依了。

在以《不可思议的生命之花》为题习作之前,小作者搜集了很多与主题相关的事例。在深入体会主题后,他对材料进行了比较、筛选、调整,最终选用了四则:①小甲虫在我用墨水多次击翻后不断翻身,继续爬行;②蚂蚁在水中不停地游向岸边;③小豆子在石缝中发了芽;④小树被剥了皮仍然那么翠绿。为了突出重点,使结构疏密相间,在教师引导下,他确定①③详写,其余略写。

经过这样一整合、取舍,材料的使用方法就一目了然了。习作时,就不会平均用墨。

三、布局——梳理层次

布局,就是在梳理清楚层次的基础上,用简要的文字对梳理结果进行描述,为习作建构骨架。布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整体布局

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显示事物规律,要根据习作内容,确定全文按什么顺序来写;为了更合理地排列材料,要确定安排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哪些段落;为了更清晰地表现自己的思路,要确定各个段落安排在什么位置。这就是整体布局。

还是以《不可思议的生命之花》为例。确定习作材料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依据“动物在面对生命威胁时奋力抗争,植物在逆境中不屈向上”两个方面,把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素材①②为一个层次,素材③④为一个层次,而且确定先写动物,再写植物。这样一来,全文层次和段落的关系,以及事例叙述的先后顺序就条理分明,有了一定的逻辑性。

2.段落衔接

为了使段与段之间不脱节,应该使用关联词或过渡句(段)进行衔接,使全文语意连贯,结构严谨。这也是拟习作提纲时必须思考的内容之一。

如上例中,由于素材①②和素材③④的内容发生了转换,需要过渡。教师就指导学生在素材②和③之间插入一个过渡段:“动物面对生命威胁时如此顽强抗争,让人震惊,逆境中的植物不屈向上,同样令人感动。”这样,提纲各部分层次感更强,写作思路也愈发清晰了。

3.首尾设计

一篇好的习作,开头要力图与主题相联系,结尾要力求照应开头。这样,整篇习作的结构才和谐统一。开头是用一两句话快速入题,还是用几个段落迂回导入?结尾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还是水到渠成自然绾结?这些内容,在拟习作题纲时,都应用文字具体化。

上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学会简单的开头和结尾。小作者的开头句和结尾句分别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生命是什么,可是几次不经意地发现,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些平凡的事物中,我发现生命就在我们手中,看你怎样去把握它。”

这里,小作者采用了直接入题的开头方式和点明中心的结尾方式。这种方式在拟提纲时是比较常用的。

四、概括——勾勒轮廓

概括,就是把习作的题目、主题、段落层次等要点组织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体现包含关系的序号排列出来,勾勒出习作完整的外在轮廓。

提纲用语要言简意赅,不能含糊不清、表意不准。标明序号时,既要体现出习作各部分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要显示出小的段落设置。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思路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

我们把《不可思议的生命之花》的各个部分综合起来,有序排列,就形成了这篇习作的完整提纲。

题目:不可思议的生命之花

主题:通过对逆境中顽强不屈的生命现象的描述,表达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结构:

一、⑴简洁开头,引出下文。

二、(2-6)具体事例:

⑵小甲虫在我用墨水多次激翻后不断翻身,继续爬行。(详)

⑶蚂蚁在水中不停地游向岸边。(略)

⑷过渡段——动物面对生命威胁时如此顽强抗争,让人震惊,逆境中的植物不屈向上,同样令人感动。

⑸小豆子在石缝中发了芽。(详)

⑹小树被剥了皮仍然那么翠绿。(略)

三、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这份提纲结构完整,详略安排合理,有较强的逻辑性。有了这样的提纲,学生动笔习作就不会感到太困难。

拟提纲是言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经常指导,加强训练,学生拟提纲的能力就能不断提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提纲只是习作前的大体安排,习作过程中,还要根据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修正。如果过分地拘泥于提纲,则有可能束缚学生的正常发挥。

(作者单位:长阳县榔坪镇秀峰桥小学)

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篇4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行业技术背景 1.2.项目内容

1.3.项目目标及预期投入情况

二、项目执行情况 2.1.项目的进度安排 2.2.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

3.1.财务管理制度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3.2.项目总投入,财政拨款、自筹资金落实情况 3.3.实际支出情况(包括人、财、物等方面)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篇5

时间:2009-05-19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1.本项目工作总结

1.1实施本项目背景

1.2技术开发现状

1.3现在的生产规模

1.4项目合同完成情况

1.5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和性能 2.本项目技术总结

2.1 本项目的实施过程

2.2项目生产过程

3.本项目所产生的效益

3.1成本分析结论

3.2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4.市场需求情况及产品发展前景 5.本项目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6.取得的技术成果

7.本项目实施后对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安全情况 8.项目实施结论

9.相关附件

(1)奎屯市科技局文件

(2)奎屯市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

(3)产品检验报告

(4)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5)生产、奖励证书

练习编写作文提纲 篇6

要把文章写得清楚明白,作文之前先编写提纲是个好办法。

编写作文提纲,一般先要确定文章表达中心,然后写下来。重点是写清楚作文材料是怎样一步一步安排的。

例如《小木船》的作者,在作文之前,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同学之间不应当为小事斤斤计较,要互相谅解,多作自我批评,这样,才能增进友谊。接着,从和同学发生的事情中,选择了由小木船引起的一件事作为作文材料。然后,大体上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摔木船、送木船、珍藏小木船,把要写的内容排列好。小作者为了能引起别人阅读的兴趣,开头用每当看见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引出发生的事情。这样,就把作文分成四部分来写。

由这个例子我们了解到,作文提纲大体上包括以下内容。

一、作文题目

二、文章中心

三、材料安排

先列提纲再作文是个好习惯,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我们要通过经常的练习养成这样的习惯。作文提纲

一、作文题目小木船

二、文章中心同学之间不应当为小事斤斤计较,要互相谅解,多作自我批评。这样,才能增

进友谊。

三、材料安排

1、每当我看见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

2、我和陈明因为小木船发生争执,从此友谊破裂了。

3、陈明送我一只精致的小木船。

4、我一直珍藏着这只小木船。

小木船

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陈明和我是同班同学,我们两家离得很近。每天我们一块儿上学、回家,一起温习功课。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直到四年级。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俩温习功课,把自己在舰模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我见他那只做的很精致,就拿在手上,翻过来调过去的看,总舍不得放下。不料我一失手,啪的一声,小木船掉在地上,摔坏了。他一看,急了,哭着要我赔。我上前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气的说:“谁叫你不小心,非赔不可。”还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后一退正好一脚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了两下,一把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看着被他踩坏的小木船,我也气的说不出话来。我们的友谊从此就破裂了。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在前面,他走在后面。我偷偷地回头看了他一眼,他右手插进兜里,裤兜胀得鼓鼓的,不知手里攥着什么。忽然,他几步追上了我,从裤兜里掏出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来。我惊讶的望着他。他满脸通红,激动的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踩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说着他把小木船塞在我的手里。想想那天发生的事,本来是我的错。我望他那双热情的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的握住他的手。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篇7

一、导学案的编写程序

编写一份好的导学案, 需要整个学科集体备课组各成员的集思广益。我们将“导学案”实施的具体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完成:

1. 把握《课标》, 分析教材

各教师按备课组提前的分工安排, 分四人从四个方面体现“三线”原则 (即: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 , 以“问题树”的形式展开说明:“教材分析” (在理解《课标》的基础上, 从教材地位、特点等方面分析) ;“知识体系分析” (旨在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本课时教法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 学生实际以及相关教学理论, 说出本课时使用的教学方法, 包括用在什么地方, 达到什么目标) ;“导学案的设计、编写” (常规分六部分, 重点说明学生学习过程:即 (1) 情境导入 (2) 探究新知 (3) 阅读思考 (4) 新知应用 (5) 自我总结 (6) 自我检测) 。

2. 实施教学, 落实学案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运用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部分, 七个环节, 具体结构如下:

导学案分成两部分印刷:课前导学印一张 (提前一天发) , 课堂导学印一张 (课前发) 。课前导学部分包含着知识回顾和新课预习两个环节。教研组进行备课形成课前导学案 (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 为学生提供预习的内容, 并配有一定量的尝试练习,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完成预习的内容。通过课前导学案, 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 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 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 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 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课堂导学部分:以课堂导学案在实际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分为新课导学、课堂小结及课堂检测三个环节。在教师的启迪引领下, 学生以课堂导学案指导自学, 在理解的基础上, 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 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 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3. 集体评议, 反思总结

导学案在经过课堂实际教学的实践之后, 再次通过备课组集体反思、评议, 其实质是导学案的一次研讨再完善过程。本阶段重点分析导学案在课堂教学学生学法指导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

二、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在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和提高课堂效率是使用导学案的主要目的。

1.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 学生之所以不预习, 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 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 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 学生有清晰的思路, 对数学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 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 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 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 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有的放矢。

2.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导学案教学在课堂上要求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 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 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 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 发现更多好的思路。

3.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指导学生有效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 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 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5五分钟很难保证学生每分钟都在完全投入地认真听讲, 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 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 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4. 导学案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导学案备写和设计所要求下的集体备课模式是组内成员分担任务, 减少工作量, 这与我校现行传统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承担主要角色有所不同。教师在集体的教研氛围中通过“问题树”、课件等形式向同组成员展示、分析说明:“教材分析”“知识体系分析”“本课时教法设计”“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多个方面, 这就要求教师个人必须重视《课标》学习, 吃透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三维目标。有利于教师注重个人能力的表达、表现, 进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报告》编写提纲(范文模版) 篇8

一、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要下属企业,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销售收入、利润、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等。

2.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结合行业集中度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排序,分析企业在本行业的地位和竞争优势,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3.企业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包括企业对行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成绩

1.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建立、研发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研发经费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内外部合作机制等。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资源整合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研究开发和试验基础条件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

3.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重大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知识产权运用、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国际化研发活动等。

4.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形成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等情况,重点介绍相关技术成果对企业核心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

1.企业制定未来5~10年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情况,及该战略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支撑情况。

地质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篇9

勘探报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矿山生产和矿山建设设计,所以与此有关的矿区地质、矿 床(体)特征、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工程质量等应该着重叙述,以满足矿山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地质问题的探讨不涉及生产建设方面的可单独编写科 研报告,作为附件。勘探报告的内容可参照下述提纲。

地质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对大、中型矿床的勘探报告,为了便于查阅,可在前面写一简短的内容提要,一般不要超过500字。

第一章绪论

(一)工作目的任务:

说明国民经济建设对所勘探矿产的需求以及上级下达任务的文号、内容和设计、生产部门对勘探工作的具体要求等。

(二)位置、交通: 说明矿区位置,地理座标、边界范围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车站或码头的里程(附交通位置图)。

(三)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概述矿区地形的主要特征、山岳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及其流量,最高洪

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或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收集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说明矿区是否处于地震活动区。简述区内工业、矿业、农业、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等。

(四)以往工作评述: 从矿区的发现至本次勘探所进行的地质、航空测量、物化探等各项工作,应按时间先

后顺序简要说明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 和勘探、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探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及生产概 况。

(五)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迄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附工作量统计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探明储量)、地质事业费及经济效果(探明每吨或万吨储量的直接费用或综合费用)。

第二章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

(一)区域地质:

简要说明矿床在区域地质构造中的位置、特点、地层分布、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变 质作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区内主要矿产等。

(二)矿区地质:

1.地层:叙述矿区范围内地层的时代、层序、岩性、岩相、化石、标志层特征、厚 度、产状以及接触关系等。重点放在含矿岩系中的含矿层位,并说明其沿走向、倾向的变 化规律。

2.构造:阐述区内褶皱、断裂和破碎带等构造的性质、特征、规模、分布以及对主 要构造的查明和控制情况,并说明褶皱断裂的生成顺序以及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及其对矿体(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对控制矿体(层)形态和边界条件以及破坏矿体(层)完整性的构造必须着重予以说明。对于一些组成密集出现的小型褶曲和断裂,应尽可能说明其性质、产状、分布和发育密度等方面的规律性。

3.岩浆活动:阐明岩浆岩的种类、生成时代、生成次序、生因关系、岩石的结构构 造、岩石矿物成份和化学成份;岩体产状、形态、规模及其与矿床的生成关系;后期岩浆 对矿体(层)的破坏以及对矿石质量有利、有害的影响。

火山岩还应叙述喷发旋回、韵律和类型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4.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阐述矿区各种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情况,着重指出与成矿 有关的围岩蚀变种类、特征和分布范围等。

第三章矿床特征

(一)矿床规模及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床规模、矿带特征、矿床(层)的总数目、总厚度、空间位置、分布规律及

其相互关系等。分别叙述各工业矿体(层)的产状、形态、长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倾向 的变化规律以及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

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凡决定和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线部位的矿体,尤其是露天采场底 部附近的矿体(层)形态和产状,应在报告中阐述清楚。对于坑内开采的矿山,要注意叙述

矿山主体工程附近和各开采水平附近的矿体(层)变化。对于主矿体(层)附近有开采价值的小 矿体(层),特别是在主矿体(层)上部首采地段的小矿体(层),应详细说明其规模和产状,形态变化情况。

(二)矿石质量特征: 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份,有用矿物的含量、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和矿物的生成顺序及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份主要有益组份和伴生有益、有害组份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有的矿种,其矿石质量是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 要评价指标,则应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叙述。

(三)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层)的淋失带、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带。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不同的各类矿石尚应说明其所占比例 及空间分布规律。对主要的矿石类型,应较详细描述。

(四)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 说明矿体上、下盘围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

说明矿体(层)内夹层、包裹体的岩性特征、分布规律、数量、质量以及对矿体(层)完整性的 影响程度。

(五)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阐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并指出进一步扩大远景的方向。(六)矿区内其他有益矿产情况; 对于在勘探主矿种的同时综合勘探的共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探的程度、规模、分布、矿石质量等。

第四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一)采样种类、方法和样品代表性: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品的采样种类、目的、采样要求、采样方法和样品的代表性。

(二)试验种类、方法和试验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详细的《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报告》放在附件中。

(三)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作出矿石可选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份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综合利用的途径。如邻近有同类矿床的生产矿山,应进行矿石类型、矿石矿物、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 方面实际资料的对比,并对其矿石可选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加以说明。

第五章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概况: 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以往水文地质工作情况和成果、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时间、主要任务、完成工作量和质量情况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地形、气候、地表水特征及可能对矿床充水造成的影响。

2.区域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3.区域地质构造、断裂带等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与矿 区水文地质条件一节合并论述。

4.水文地质分区特征:说明分区的原则和依据,阐明各水文地质分区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三)生产矿井、老碉(窿)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调查访问和实际观测编录的资料,说明其位置、深度,长度,产量、开采面积、充水因素、水量、水位及其动态变化、水质、排水设备能力和突出点的情况以及老碉(窿)积水情况和其他情况。

(四)矿区水文地质:

1.说明矿区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和水文,气象情况等。

2.叙述地表水特征及动态变化,矿区的进水及隔水的边界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 水力联系,矿区充水因素和对未来开采的可能影响。

3.叙述矿区含水层、隔水层的确定依据;各含水岩系的岩性、厚度、分布、埋藏条 件、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单位涌水量、导水性、渗透系数、水头高度、水质、水温、水量、动态变化、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稳定 性和隔水性;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对矿体(层)底板承压含水层及隔水层的特 征要详细说明。

4.对构造破碎、断裂带、溶洞发育带(发育程度、规律、充填程度、充填物)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含水性、导水性对矿床充水影响的评价。

5.在矿区内及其附近有生产矿井或相类似条件的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应进行对比评述。

(五)矿坑(或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

1.未来开采矿坑(或露天采矿场)的充水因素和充水来源及特征的论述。

2.论述矿床充水或隔水边界条件的确定。

3.说明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的选择依据。

4.计算参数的来源及其代表性的论述。

5.预计涌水量计算结果的评述。

(六)供水:

1.供水水源:指出可作供水的水源地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2.水质、水量及其评述。

3.说明供水方案意见。

(七)小结:

1.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及特点。

2.对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和质量进行评述。

3.对未来开采,疏干、排水、防水、排供水结合、矿坑水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见。还应说明疏干后可能引起地面沉陷的程度及范围。

4.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及防治意见。

5.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确定矿床的开拓工程布置、采矿方法、井巷支护及露天采场边坡 角的依据,而且对凿岩、爆破,矿车,矿仓选择、溜井、闸门的确定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地质勘探工作和报告编写中要认真提供这方面的资料。对本章要求叙述的内容如下:

(一)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

1.说明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风化蚀变程度、各种软弱夹 层的岩性、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矿床浅部首期开采地段风化岩层的稳固程度;不同岩矿石 在同

组合条件下的稳固性,以及由于采掘工程施工后,原来的自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地 下水运动规律改变以后对稳固性的影响等。

2.说明褶皱、断裂、挤压破碎带、节理、裂隙(特别是垂直裂隙)的产状、规模、发育 程度和分布规律及其对矿岩层稳固性的影响。

3.说明老碉(窿)、溶洞、泥石流、滑坡、塌陷、地面沉降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条 件及对稳固性的影响。

4.对矿体(层)及围岩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影响矿床开采的有关地质因素。如 果是露天开采,还应对上复岩层的岩性及工程特征进行评述,特别应着重说明与露天边坡 稳定性有关的地质因素。

(二)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说明不同类型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样品的采取、采样的代表性、试验条件、测定方法、测定结果以及质量评述。矿体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体重、湿度、块度、硬度、抗压强度、抗剪断强度(凝聚力、内摩擦角)、抗剪切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耐磨性、可钻性、粉化性、胶结性、可缩性、松散系数、安息角等。以上项目的选择确定,应根据矿体具体情况及不同矿种的 特定要求。

(三)开采时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成分:当矿体(层)及围岩(顶底板)中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放射性元素、天然气、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如硫化物、汞等),地热等有害地质因素时,应在报告中尽可能说明其来源、分布、含量和影响程度等。对于有自燃性的矿产(如硫铁矿、煤矿、自燃硫矿)或矿层顶底板为高 炭泥岩时,尚应说明其自燃性。

(四)剥离系数及剥离量: 适于露天开采的矿床,应根据矿山设计部门初步确定的开采境界说明剥离系数、剥离量和在剥离中可利用的岩石及其占剥离量的数量。

(五)生产或停采矿井有关开采技术条件方面资料: 矿区内或邻区已有生产矿井时,应叙述其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实际资料。已封闭或停采的矿井,应说明其原因。

第七章地质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一)勘探方法及工作情况: 说明勘探类型、勘探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论证它们的依据和合理性。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 计算,来说明矿区使用的探矿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工程间距的合 理性。

(二)钻探和坑探工程质量评述:说明钻孔结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班报 表记录质量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

说明各种坑探工程规格、质量,并对其取得的地质效果进行评述。对质量较差而又参加储量计算的工程,应列表逐一进行质量评述,并说明参加储量计算的理由。

(三)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座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地质、勘探工程的测定方法及质量。

(四)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测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五)物、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解释方法及其成果质量。说明放射性元素的检查情况及结果。

(六)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单项分析、组合分析等样品的采样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 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 K 值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外检情况及其质量评述。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硫的同位素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第八章储量计算

(一)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

(二)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三)储量计算主要参数的确定。(四)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五)储量级别和块段的划分原则:按照规范规定的原则和矿区实际情况,说明所计算的各级储量和块段的具体划分条件。

(六)储量计算结果:说明各级储量和总储量,以及各级储量所占比例和分布。

(七)储量计算的检查方法:可抽一定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根据储量计算结果来评述储量计算的准确程度。

(八)伴生组分和共生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及结果。

(九)有关储量计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如说明特高品位的处理方法;各种校正系数的应用原则和计算方法等等。

(注:如系采用新方法进行储量计算时,可自行拟定本章的编写提纲)

地质勘探成果的总评述:对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

(一)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 除了说明对矿床地质、构造、矿体(层)产状、形态,空间分布规律,矿石质量及加工技术性能等主要问题的控制和研究程度以外,还应评述高级储量比例,分布的合理性。另外,对当前矿山设计,建设和开采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如:对露天开采矿体(层)边界的圈 定;分布在主矿体(层)上、下盘首采地段有工业价值小矿体(层)形态和产状的控制;矿石中 有害组份和伴生有用组分以及赋存在主矿体(层)上、下部位的其他有用矿产是否查清;对 矿山开采有严重影响的地质构造和可能引起矿坑突然充水的水文地质因素等问题是否查 清,也均应明确阐述。

(二)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和远景评价。(三)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四)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附图:

(一)一般应附图件:

1.区域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及地层综合柱状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和探矿工程或钻孔分布位置)

3.矿区实际材料图;

4.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较矿区地形地质图中所附的同类图比例尺更大,内容更详细);

5.物探、化探成果图(包括平面图和综合剖面图);

6.采样平面图;

7.含矿地层或矿层对比图;

8.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储量计算剖面图合并);

9.矿体(层)纵剖面图;

10.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11.储量计算投影图(水平投影或垂直纵向投影);

12.钻孔柱状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控制矿体(层)边界的钻孔,在内容上应包括水文地质 及测井成果];

13.坑探工程素描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有重要意义的);

14.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的范围应能构成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附区域水文地质剖面 和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5.矿区水文地质图(附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6.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17.矿井(坑道)水文地质图和素描图;

18.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19.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20.地下水动态观测与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21.矿床充水因素纲要图;

22.坑道涌水量计算图;

23.矿区主要含水层水压线图;

24.地下水潜水等水位线或埋藏深度图;

25.地下水化学类型或离子分布图。

(二)必要时应增加的图件:

1.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需要]

2.外剥离量计算平面图及剥离比等值线图(露天开采时需此图件);

3.老碉(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对有老碉(窿)和已开采的矿山可编此图];

4.矿体(层)主要元素品位变化曲线图或等值线图;

5.地貌图及第四纪地质图(砂矿床必须编制;有时其它矿床也需编制);

6.简易水文柱状对比图;

7.矿体与上下隔水层距离等值线图;

8.隔水层分布及等厚线图。

附表:

1.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及各种勘探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2.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以及封孔情况一览表;

3.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包括组合分析,内、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

4.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

5.储量计算的各种表格,包括:(1)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等。

(2)矿石体重测定结果表;

(3)储量计算综合表。

6.水文地质的附表:(1)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2)钻孔(漏)抽(注)水试验成果表(包括止水质量检查);(3)钻孔漏水和遇溶洞情况一览表;(4)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观测及气象资料综合表;(5)溶洞发育、分布情况统计表;(6)风化带、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7)水质分析成果表;

(8)坑道涌水量计算表;(9)岩(土)样试验成果表,(10)老窿、生产矿井、民井、泉的调查资料综合表;

(11)其他必要的表格:包括与矿区地质或储量评价有重要关系的一些表格,如物探、井温、孔斜换算、夹石率统计等表格。

附件: 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储量计算工业指标;

2.矿石加工技术性质试验报告;

3.与矿区勘探有重要关系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4.插图图册,照片图册等;

5.地质研究报告;

矿区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 篇10

1、前言

1.1 概述

阐述项目来源、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

说明矿区编号、矿区的行政管辖、位置(位于县城方位、直距)和交通情况。相邻矿区的名称、相对位置和边界。

矿区边界拐点编号和坐标及面积(采用表的形式,坐标包括经纬坐标和对应直角坐标)。

矿区内包含的各采矿权和探矿权名称及边界拐点号、坐标、采矿标高、面积(采用表的形式,坐标包括经纬坐标和对应直角坐标)。

1.2以往地质工作概述

简述工作区本次核查前历次矿产地质勘查、矿山生产勘查、储量核查检测等有关储量地质工作的时间、单位、范围、对象、地质工作程度(或资源储量核实)、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

1.3矿区内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述

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生产采选规模、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等。建议以矿山开采情况表、矿山核实 情况表、矿山储量动态监督情况表等表格的形式表现。

1.4本次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入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全矿区资源储量)等。说明工作单位、勘查资质证号书、项目负责人、参与项目的技术人员等。

1.5特别情况说明

如果有些情况在上述没有包括而特别需要说明的,在此处特别说明。

2.矿区地质

简述矿区所在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概述。

2.1矿床特征

说明矿床成因类型,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长度、宽度、延深)、总体产状等。

2.2矿体(层)特征

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置、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宽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及变化。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2.3 矿石质量 2.3.1 矿石物质组成

简述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2.3.2 矿石化学成分

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

2.3.3 矿石风(氧)化特征

简述矿石风(氧)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

2.4矿石类型和品级

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数量及比例。2.5矿体(层)围岩

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以及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2.6矿床共(伴)生矿产

简述共(伴)生矿产类型,结合新成果说明各组分含量、总量,矿山对共(伴)生矿产利用情况,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

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未利用矿区要简要叙述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勘查完成后又进行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矿区应叙述新成果。已开采矿区应简单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品位、尾矿品位、精矿产率、精矿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 水文地质

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历年矿井系统涌水量,说明矿山供水水源地现状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4.2 工程地质条件

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井巷和采区揭露的工程地质情况、矿山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4.3 环境地质条件

简述矿区环境地质现状,矿区存在的自然灾害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叙述矿山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5.矿区开发利用方案

6.核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6.1 叙述本次核查工作方法和质量评述 6.2 资料收集情况及对资料可靠性评述

6.3 对本次核查工作的实测资料的手段、方法、合理性及质量进行评述

7.资源储量估算

7.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说明本次核查工作所采用的工业指标及依据。7.2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拐点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度)、具体矿种和矿体(层)号;开采矿区已设置采矿权的,应分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或设计范围内、外)等,分别估算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7.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说明核查的方法,对已进行过勘查的矿区延用原勘查报告的估算方法,未进行勘查的矿区则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复杂程度等来确定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同时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7.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的原则

叙述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块段或剖面平均厚度、品位、面积、体重和矿体(层)平均品位及各种校正系数(含矿率、荒料率、岩溶率)等参数的确定原则。

7.5 矿体(层)圈定原则

对新发现的矿体和矿体变化块段,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矿体(层)变化规律,分别叙述单工程矿体(层)圈定和工程间矿体(层)连接、内(有限)外(无限)推断原则。

7.6 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

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7.7块段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注: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置部分,可在原基础上作进一步划分)。

7.8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根据矿体(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及空间分布。

7.9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矿区截至基准日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保有各类型资源储量比例,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同时列表反映采矿许可证范围内、外各矿体(层)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

7.10 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估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合并),并说明其综合利用情况。

7.11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述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7.12 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

进行资源储量结果对比,阐明资源储量变化,对已上表的资源储量进行准确的扣减,避免重复统计,同时分析资源储量变化的原因。

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或者虽未 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但已上表的资源储量(以下简称最近报告)。应用关系图说明本次核查范围与最近报告范围的关系,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含矿石量、品位、金属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8.矿山经济技术评价

简述各矿山的实际生产能力、产品方案、年产量、年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年销售利润、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等。

9.结语

1)对本次资源储量核查的质量(包括资料完备程度、资料可靠性、实地考察情况等)、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新认识作出概括性的、结论性的评述,对今后矿山开发经济效果做概括性的评述。分析评价矿区资源储量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利用情况和利用潜力分析。

2)评价开采技术条件,指出需防治的主要问题。

3)指出矿山今后生产勘探(探矿)和开采、矿石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4)建议注销核查的保有(占用、压覆、残留)资源储量情况。10附图(按本项目成果数据库技术要求制作)

1)核查矿区套合平面图(包括地形图层、地质图层、勘探程度(上表矿区)图层、核查区范围图层、矿权图层、探矿工程图层、开采前矿体边界轮廓图层、核查矿体边界轮廓图层)。

2)核查矿区采掘工程图(井上井下对照图)(含探矿工程图层、采矿工程图层、采矿权图层、采空区图层、核查矿体边界轮廓图层、压覆图层、热毒、水淹区等图层)。

3)核查矿区开采前资源储量估算图(资源储量垂直纵投影图或资源储量水平纵投影图)。

4)核查矿区资源储量估算图(资源储量垂直纵投影图或资源储量水平纵投影图)。

5)核查矿区代表性勘探线剖面图或中段平面图。6)核查矿区品位-吨位曲线图和矿区成本-吨位曲线图。7)其他图件 11.附表

1)核查矿区地质资料目录一览表。2)核查矿区块段资源储量分割对比表。3)核查矿区矿体资源储量利用情况统计表。4)核查矿区资源储量统计汇总表。

5)其他表格。各核查矿区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包括: 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 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

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 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分析成果表;

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组合分析成果表(估算其伴生资源储量时); 单工程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 断面、块段平均厚度、品位计算表; 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也可作正文插表); 块段资源储量估算过程表(必须包含面积、品位);

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总表(包含资源储量和其对应品位)。

12.图件属性表 1)核查矿区属性表;

2)核查矿区原上表矿区属性表; 3)核查矿区采矿权属性表;

4)核查矿区资源储量利用情况属性表。13.附件

1)勘查资格证书; 2)任务书;

3)××省(市)国土资源厅划定核查矿区范围批复; 4)报告编制单位承诺书; 5)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6)历次资源储量审查批准书、备案证明材料; 7)历次各部门下达或批复的工业指标; 8)采矿权人对提供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9)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原核实、简测(检测)报告、年报的评估、确认的书面意见,等等。

上一篇:农民党员事迹材料下一篇:永兴路社区民主理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