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第一学期第一册教学计划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品德与生活第一学期第一册教学计划(共9篇)

品德与生活第一学期第一册教学计划 篇1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6位学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31人。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四、教法设想:

a)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b)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c)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d)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e)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f)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五、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共6课时

主题:《我上学了》《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

第二单元:上学路上共7课时

主题:《看看时间》《好好走路》《平安回家》

第三单元:我的同学和老师共7课时

主题:《认识好朋友》《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我们的老师真好》

第四单元:家里的我共6课时

主题:《我的家》《我是家里的开心果》《这是我的心意》

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共7课时

品德与生活第一学期第一册教学计划 篇2

“我们这样生活”是“我们共同的世界”这一主题的内容, 是根据课程三维目标“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依据课标中“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这一内容编写的。在第一课时中, 我们确立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 体现课程的综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这一核心。如果离开这一核心内容空谈追求课程的综合性, 就等于是舍本逐末。下面是两种不同的设计。

设计一:

(一) 认识原始人的生活, 从衣、食、住、行谈原始人的生活。

(二) 谈谈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

(三) 认识今天多姿多彩的生活。

从古到今, 分别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了解生活的发展, 在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应该说对比是明显的, 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因为学生缺乏对以前生活的了解, 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体验, 甚至产生了诸如“原始人多自由呀, 他们的生活环境多环保呀”等错误的认识。虽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谓的“自由、环保”是怎样的, 但学生的认识始终比较模糊, 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设计二:

(一) 通过设计春游活动方案, 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1.讨论出行方式、选择线路。

2.交流春游活动要准备哪些方面。

3.方案设计。

4.活动交流:吃什么, 玩什么, 还要带什么?

5.确定方案。

(二) 感受古人的生活。

(三) 感受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同样一个教学内容, 但两个设计着眼点完全不同。设计一以了解生活变化、发展为主, 更多的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 无法唤起学生的共鸣。设计二让学生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如在讨论方案的过程中, 得出了“行要方便安全, 穿要舒适得体, 吃要健康适量, 玩要遵守规则”, 始终坚持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 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指导学生的生活。通过这一堂课学生不仅了解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 更是明白了我们该怎样生活。把现代生活作为重点, 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生活, 真实可触摸, 学生有体验, 更能激发他们的共鸣, 而且通过讨论交流能给学生的生活指导性的意见, 使他们更好地生活。把原始人的生活放在后面, 引发学生对两种生活的对比与思考, 不用更多的语言, 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感触。

在坚持课程核心的同时, 在设计二中也很好地体现了品德课程的综合性。

师: (出示地图) 这是我们学校到瓜渚湖的地图, 如果从学校出发, 可以怎么去?

生:走着去。也可以利用滑板、校车、三轮车, 还可以让爸爸、妈妈接送……

师:我们出行的方式真多!可作为集体活动, 哪种出行方法最经济安全?

……

师:现在我们来看线路, 你会选择哪一条? (课件出示三种颜色的三种线路)

……

在这一过程中, 让学生选择方便、安全的出行方式、线路, 是对生活经验的一次梳理;通过地图、线路图选择合适线路, 是对生活经验的一次提升, 说不定以后遇到出行, 学生真的会找来地图研究一番呢。不同的出行方式, 不同的出行线路的选择, 体现了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互相促进, 也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这充分体现了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交流过程中小结出来的吃、穿、行、玩健康又安全的生活方式, 更是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 集体主义、地理环境教育和生命与安全教育。因此, 活动设计二充分体现了品德学科的核心, 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二、以学生的生活为原点, 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 反映他们的需要,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并以此为基础, 提升学生的生活。”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着重强调了学生生活对于本课程的价值, 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自己”的一切。

1.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生生活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社会, 信息量的增加, 有时让我们教师也觉得如今的学生的确厉害。因此, 光是提供一些信息给学生, 已不能适应学生生活的需要。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整理出有用的信息, 如何用获得的信息去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春游活动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在春游前, 班主任老师往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强调这强调那的, 虽然如此, 在春游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学生忘了这忘了那。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被迫地接受教育, 缺少自身的需要。如何在组织春游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设计的理念之一。

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需要指导, 这是设计时我们要考虑的。我们要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原点, 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在这堂课以前, 我们进行了课前调查, 调查的对象有学生, 主要是了解对春游的感受;也有教师, 主要是了解春游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学生对春游十分喜欢, 对春游要带的物品也说得头头是道, 品种之丰富也令我们咋舌。但也有困惑, 如有些时候东西带多了觉得太重, 还麻烦, 带少了在游玩过程中发现缺这缺那的;在游玩过程中, 部分学生也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调查获得的这些信息, 是学生自己的生活, 也因此成为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2.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

只有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 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社会, 才能提升学生的生活。因此, 亲身实践成为了课堂的主要方式。在设计时, 我们通过设计“春游活动方案”来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既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唤醒, 又通过亲身经历的方案设计来达到教育自己的目的。

教学片段一:

师:选择了出行方式, 我们还要准备什么?

生:可乐、饼干……

师:你想到了吃。

生:相机、风筝、面包……

师:风筝用来干什么?

生:可以玩。

师:你不但想到了带什么, 还想到了我们可以玩什么。

师:还要准备什么?

生:运动服。

师:为什么?

生:穿着舒服, 也可以穿校服。

师:穿校服还有什么作用?

生:容易找到。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得出春游要带什么, 而且通过穿什么舒适得体的指导, 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穿着的注意点。正是有了学生的亲身参与, 指导的目的性更强了, 学生也更能明白穿什么、为什么穿。

教学片段二:

师:看, 这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案, 多好的活动方案!请班长上来打上我们的班级名称。 (班长上讲台在电脑中输入班级名称) 这就是我们班的春游活动方案。

师:我们今年去春游了吗?

生:还没有。

师:真没有?

生:真没有。

师:我们的大队辅导员在吗?我想问一下大队辅导员, 学校近阶段有没有组织春游的打算?

大队辅导员:我们有这个打算, 如果我们三年级去春游, 一定采用我们班同学的活动方案。

在这个片段中, 在活动方案前输入班级名称, 就成了自己班的活动方案, 使学生享受到了劳动的成果, 在无形中也告诉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 这就增加了方案的实践意义。同时, 大队辅导员的话, 让学生更加明白自己设计的方案还可以成为全年级的春游方案, 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受到了教育, 又收获了成功。而在以后的春游活动中, 将通过实践来检验方案是否成功, 又给了学生一种期待, 这种幸福感和期待感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获得。

三、以学生社会性发展为目标, 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1.关注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 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在“设计二”中, 以设计“春游活动方案”为重点, 正是因为当时正是春游时节, 是学生生活的需要, 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教学片段三: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线路, 你会选择哪一条? (幻灯出示红、黄、蓝三条线路)

生:我选择红色线路, 可以边走边看风景。

师:你这个想法很好。

生:我选择黄色线路, 因为它最短、最近。

师:是的, 我们出行的路线很多, 要选择最方便的。

在这个片段中, 教师把线路选择通过地图的形式来展示, 也是契合了当今生活中外出游玩通过查找地图来选择合适的路线。把生活中的一些现实场景在课堂中加以还原, 通过课堂指导, 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以后的生活实践中。

2.教学空间向课外延伸

在“设计二”中, 根据社会生活中的需要, 切合时空, 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我们把“现代人的生活”通过春游活动进行某些方面的展示, 把教学空间拓展得更为广阔。同时, 一堂课中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课堂40分钟, 还需要更多的课外时间加以实践, 这也使教学空间得以延伸。学生在以后的春游活动中, 落实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本堂课的延续, 因此40分钟的课堂结束了, 但这一堂课还没有结束。当然, 如果条件允许, 我们也可以把课堂设在学校的草坪上, 甚至设置在春游的目的地, 那会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使教学的空间更为开放。

3.教学评价更多样

课程评价应重过程胜于重结论, 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意志、体验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回报。如在讨论出行方式时, 当学生说坐公交车、父母接送时, 教师没有直接否定, 而是提出问题要学生思考:“集体活动坐公交车、父母接送是否合适?”通过讨论、交流, 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这样的评价是有思维内涵的。

品德与生活第一学期第一册教学计划 篇3

棠樾小学叶新宇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人,他们的年龄多为6周岁。通过在校一个多星期的接触、了解,发现他们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由于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缺乏自制力,有待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他们接受学前教育也参差不齐。现将学生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由于幼儿教师的疏忽,很多学生的执笔方法是错的,导致现在一时难以改正,需指导强化。

2、大部分学生。他们初入学,早上来学校还不能自觉进教室进行早读,上课习惯不好,小动作极多,不能专心听讲,也不愿思考。上课很多学生不能认真、安静地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回答。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特点:

1、综合性。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2、科学性。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3、时代性。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趣味性。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5、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用性。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

6、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教材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学生主动学、游戏中学的意图,注重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直接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1.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音、学习普通话。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3)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一)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教学以口语教学为起点,既能发挥初入学儿童具有一定口语基础的长处,又有利于今后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必须看到,初入学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当放低要求,坚持大面积训练。对口语交际的基本习惯,如态度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讲普通话等方面,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口语训练要贯穿本册教学的始终,不仅说话课要联系,拼音、识字、阅读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

(二)识字、写字

在识字方面,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要重视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要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偏旁结构、笔画、笔顺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要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

一年级必须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教学分两条线进行:一条是跟识字教学结合的写字,每一课的生字都要求书写,课堂作业上也编有写字练习;另一条是专设的写字课,每周一节,使用义务教育写字教材第一册,练写铅笔字。写字练习要求学生对每个字进行正确临写。临写时必须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教师要对运笔方法、笔顺、间架结构等作具体指导。写字练习不在于写得多,而在于保证质量。

(三)阅读教学。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和识字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儿童在识字的基础上,以口语为中介,理解文章的内容。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朗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朗读,把句子读连贯,防止拖腔拉调。一年级的课文文字浅显、口语化,儿童能把课文读正确,意思就大致理解了。二是重视词语和句式的训练,积累语言材料,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不要用过多的分析、提问代替学生的朗读和词语、句式训练。

品德与生活第一学期第一册教学计划 篇4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试卷参考答案

一、我会填。(16分)

1.③2.②⑤3.⑥4.④5.⑦6.①7.⑧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A2.B3.C4.B5.C

三、我会辨。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2.×3.√4.√5.×6.√7.×8.√9.×10.√

四、我会做(15分)

答案参考:第1小题的答案可以是“我会安慰他”,也可以是“我会鼓励他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获奖”等等。此题只要学生回答态度积极就可以给满分。

五、我会画(15分)

1.☆3.☆5.☆

六、我会答(24分)

1.只要学生回答态度积极就可以给满分。

2.听音乐,跑步,踢球,聊天,睡觉等。

注意:

四、六 题均为开放题。只要答案积极、有意义就给满分。

品德与生活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2.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感激。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儿时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等资料,记录自己刚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

2、整理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时用品等。

3、向家长调查自己的成长趣事。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情引趣。1.游戏:猜一猜。

让孩子们观察班上几位学生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2.引言揭题:

1)他们就是咱们班上的同学,大家为什么猜不着?

2)观察对比,畅谈发现: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引导孩子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后引入课题。

二、体验活动,感悟成长。

1、出示一张出生证:请小主人说说有关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输入相关数据:体重:3千克;身高:50厘米。3.体验活动。1)3千克有多重?

2)捧出一个西瓜: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3)让小主人请出好朋友来抱抱西瓜和现在的他。4)称出小主人现时的体重,输入电脑。

5)谈感想,体会长大其中的一个方面:体重增加。4.对比体会:高度增加。1)用手比划50厘米的长度。

2)拿出一个50厘米的娃娃,立在小主人旁边。4)量出小主人现时的身高,输入电脑。3)谈感想,体会长大的加一个方面:长高了。5.体验活动:我来试穿。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还能不能穿上。(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6.小组交流:除了身高和体重,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说明你们长大了? 7.引导学生概括出长大的其他方面:增长知识、有特长、懂事等。

三、故事引路,深化认识。

1、听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2.交流: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母亲节时帮妈妈做家务,并送上问候,她的妈妈为什么会激动地说她长大了?

3、还原生活,畅谈感受。让学生说说自己体贴他人的事。

4、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四、学会感恩。

1.播放有关动物世界“亲情无敌篇”的录像,唤起学生的回忆:自身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2.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3.采访互动。我们的变化父母看得最清楚。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家长,现在请他们说说自己孩子成长中难忘的事。

第9课 各种规则与安全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各种规则。

2、明确规则与安全的关系。

3、自觉做一个守规则的文明少年。活动重点

明确规则,自觉遵守各种规则。活动难点

规则与安全的关系。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规范、规则,共同搜集生活中不守规则造成严重后果的小故事。

2、教师准备:组织学生了解学校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构思解决的办法。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规则。

上课了,同学们伴着欢快的音乐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伴着上课音乐的响起,大家非常有秩序的走进教室,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同学们非常守纪律,自觉站排,没有拥挤现象。生:大家都能按学校的要求做,靠楼梯和走廊的右侧行走。生:大家在走廊内脚步轻,拐直角,不在走廊、楼梯逗留。

师:对,因为大家都能够遵守纪律,站成自然排靠右侧行走,没有拥挤现象,所以很快走进教室上课,这也是学校对同学们提出的一项很重要的纪律要求。除此之外,你知道学校还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我们学校提出“两快、两轻、一条线”两快:间操、升旗集会快;放学站路队快;两轻:在走廊脚步轻;说话轻;一条线:两人以上自动成一条线。生:在班级里,我们要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生:卫生要坚持“三扫”制度。即:早上扫;中午扫;晚上扫。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学校提出的这些要求,就是我们在学校要遵守的一些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有一个和谐、安全、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那么,你们知道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吗? 生:在公共场所不喧哗,不乱扔杂务。生:不准乱堆杂物,乱扔垃圾。生:自行车要放在车棚里,摆放整齐。生:不能在楼上排球,制造噪音。生:红灯停,绿灯行。

生:坐公共汽车先下后上,要排队。生:在超市结帐后再带走物品。

生:我知道在动物园里不能靠近关动物的笼子,不能给动物喂食。生:在小区里不能践踏草坪,不能摘花。

生:不能在铁路附近玩耍,更不能在铁路上摆石子,那样会发生危险。生:我知道买东西、教款要排队。

生:进入别人房间之前要先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生:我知道12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不能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二、调查交流,感悟规则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处处遵守规则,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大家还记得吗?在本学期开学不久,三年三班的一名同学到领操台上玩耍,结果从上面掉下来,胳膊摔成了骨折。这多危险哪?

生:记得。学校一直强调不许到领操台上玩耍,可他不听,发生了危险。

师:以上所说的事件,确实是同学不遵守学校规则而导致的。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不守规则酿成事故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班级汇报。

生:我听妈妈说,前几天报纸上登过在一所学校,下楼梯同学们互相推挤,一些小同学被挤倒,压在了下面,许多同学受了伤。

生:我也知道在一个旅游区,山路狭窄,游人很多,谁也不谦让,互相拥挤,结果发生了一场事故,一些人摔下山去,多人伤势严重。

生:在南方的一个城市,有一年的元宵节,晚上大家都去观花灯,由于人太多,拥挤,当场挤死100多人。

生:几年前,在我校毕业的赵志忠同学,星期六到铁路上玩耍,看见停着的火车很好玩,便想爬上去,谁知火车这时开动,这名同学的双脚被压掉,现在只能靠安装假肢行走。师:老师也知道一些由于不遵守规则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老师给大家讲讲《悲剧是怎样发生的》故事。

师:同学们,了解了这些惨痛的事故,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知道了在公共场合一定不要打闹。

生:我想如果在劳动时,大家都遵守劳动规则,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

生:我知道了每种工作都有特殊性,工作时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否则就会发生危险。生:我知道了生活中的每一种规则我们都要遵守。„„

三、辩论交锋,遵守规则

师:通过同学门的汇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违反规则带来的严重后果,知道在生活中要遵守各种规则才能确保安全。但有时会遇到一些让人难办的事,今天明明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他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读读明明的故事,帮他出主意,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认真读故事,思考并讨论。师:大家为明明想好办法了吗 生:(齐)想好了。

生:我认为明明为了大合唱能取得好成绩,他应该过马路。只要小心看车就可以了。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明明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闯红灯。就算大合唱参加不上也不能丢掉性命。再说他闯红灯时即使自己没有危险,开车司机也要为他减速慢行,影响正常交通秩序。

生:我们几个讨论后认为明明可以把王奶奶买药的事交给别人帮忙,这样既能参加大合唱,又不用闯红灯。

师:听了同学们为明明想出来的办法,老师总结出大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为了参加大合唱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二是不论怎样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让我们来辩一辩吧,大家愿意吗? 生:(齐)愿意。

师:我们把认为“生活中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的同学称为“正方”,把认为“生活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的同学称为“反方”,(将“正方” “反方” 两种观点粘贴在黑板上)请正方同学坐在左侧,反方同学坐在右侧,各方同学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展开自由辩论,看谁能有理有据的证明本方的观点。下面讨论开始。生(正方):我方认为生活中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否则就不能保证安全。就像老师为我们讲的《悲剧是怎样发生的》故事中的小林他因为候车时不遵守规则失去生命。生(正方):对,我补充我方的观点,请同学们看我手中的这些图片(出示课前收集到的交通事故现场的图片)(学生们看后一阵惊叹声)这些照片中的事故这些人想发生的吗? 生(反方):我方认为你们说得有道理,遵守交通规则能避免事故发生,但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看实际情况来决定。故事中的明明有正事时,是为了学校的荣誉,难道你不想为学校争光吗?你没有集体荣誉感吗?所以明明完全可以小心的通过马路。

生(正方):像你方所说,为了集体荣誉就可以不遵守规则。记得我校举行拔河比赛,拔河时为了咱班争第一,你们怎么不上去一起拔河,而是在那里喊加油呢?还不是因为有拔河规则吗。

生(反方):对,拔河是有规则,那次参加学校运动会,我是100米跑的运动员,检录时我去了厕所,等我回来怕赶不上比赛,我没有遵守规则,在跑赛场地横穿过去也没有影响到比赛。

生(正方):虽然你一个人当时的行为没有影响到比赛,请你想一想,如果在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我只和同桌小声说一句话并不影响同学们上课,那课堂会是什么样子,该有多大的说话声?这节课根本就无法进行了。

生(反方):如果你方的观点正确,在一个人非常多的公共厕所里正赶上你闹肚子,难道你还会在哪里遵守规则地一直排队吗?

生(正方):我给同学们读一个故事,(停电时的秩序)故事中那种停电后的乱七八糟的无秩序的现象根本就没有发生,人们只是静静地等待,在这么一个顾客川流不息的百货大楼里,人们遵守秩序就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生(正方):我也给同学们读一个故事,《秩序保证生命》。影院着火了,同学们没有惊慌失措,乱无秩序。而是在老师的指挥下,一个接一个迅速、有序地离开了火灾现场,保证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这不正说明了守规则的重要性吗?

师:双方同学都有自己的道理,请每方最后选一名代表结束本方辩论。

生:(反方):总结以上列举的几种情况,证明了生活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遵守规则。

生:(正方)反方代表我请问你最后一个问题,我方刚才讲过的两个故事中发生的情况,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想不想保住性命? 生:(反方)当然想。

生:(正方)如果当时人们都想着自己逃命,会是什么样? 生:(反方)一片混乱,拥挤不堪。

生:(正方)那样拥挤无秩序的逃离速度是快还是慢?会不会有人在拥挤中伤亡? 生:(反方)这当然有可能。

生:(正方)假如逃离的人中有你,伤亡中的人有你的亲戚、朋友,你害怕吗?伤心吗? 生:(反方)害怕,伤心。

生:(正方)但两个故事中的人们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不守秩序的,这个秩序其实就是规则。这样才保证了所有人的生命安全,你说守规则重不重要? 生:(反方)重要。

生:(正方)守不守规则还能不能看实际情况来决定? 生:(反方)不能。我同意你方的观点。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全体同学一齐鼓掌。

师:同学们,通过辩论对我们身边的事情具体分析,我们感受到了规则就在身边,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都要遵守规则。

四、延伸创造,制定规则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在我们的校园内,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各种规则,下面就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我校的规则。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分组制定规则,教师巡视。学生分组汇报制定的规则。、第一小组:

1、注意安全,上下午排队放学。

2、路队整齐,有教师护送。

3、出大门注意礼让。按照先后顺序。

4、提倡唱歌行进,到指定地点队伍方可解散,中途不得下队,更不许围观小摊。

5、路队要按时放学,上午11:40—11:50,下午各班级酌情路队放学。第二小组:

1、一日做到“三扫”,即早扫,中午扫,晚上扫。早上7:30分前打扫完毕后开始检查评比。

2、教室内要做到桌凳摆放整齐,墙壁整洁,无乱刻画现象。灯、门、窗无浮土,清扫工具摆放整齐。

3、清洁区要做到无纸屑、杂物,无卫生死角,无污物,全天保持好。

4、个人卫生要做到文明大方。要做到勤洗脸、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洗手,不随地吐痰。

5、垃圾及时清倒,不得乱倒,倒垃圾掉下时应该及时捡起或清理。

6、全天不定时抽查。第三小组:

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到校后不得随意出校门,更不准到校外买东西,不得带零食进校。

2、着装文明,提倡穿校服。

3、队员、队干自觉佩戴领巾及队干标志,并做到干净、整洁、规范,符合要求。

4、文明礼貌,注意安全。不得骑车到校。不追逐打闹,不爬高上低,不攀摘花草树木。

5、尊敬师长,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团结同学,友爱他人,对人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不说粗话脏话。

6、爱护公物,不在桌椅墙壁上乱刻乱画。

7、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文体活动。

8、集体活动时集合准时,队伍安静、整齐。解散听从指挥,有秩序离开。第四小组:

1、课堂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下座位、不乱讲话、不吃零食,不左顾右盼,自习纪律好。

2、课间活动守秩序,做有益游戏,不得在教室、走廊内喧哗、打闹。

3、注意锻炼,做好“两操”,节拍到位。

4、按时积极参加学校各兴趣小组的训练、比赛活动。

5、注意节约水电,用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6、各班及时静校,不得无故在学校停留,节假日期间不得无故进入学校。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了学校的各种规则。下课后,由班长负责整理,然后交到大队部。希望全校同学都能够来遵守学校的规则。

第一册笑迎新生活 篇6

一、内容分析

在学生的教育生活中,七年级上半学期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开始,初中的教育生活与小学有着很大的差异。

从学生群体而言,对农村的学生来说,升入初中,意味着他们开始走出村落,开始与更广泛范围内的同龄人接触,共同渡过初中的教育生活;对于城市的学生而言,同样也意味着一次同龄群体的重新组合。

从学习内容而言,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加了,范围扩展了,学科的门类增加了,要求更适合的方法与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时间。

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进入初中生活后马上面临的问题。依据课标“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增强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设计了第一单元,引导“笑迎新生活”,在这个新的环境与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和成长,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的环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是这一单元的核心设计意图。

本单元设计了两课以达成上述目标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这是从面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重点是在于引导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以愉快的心情生活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并对新集体开始产生归属感与主人公意识。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是从点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这一课主要围绕着学习问题,设立了“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珍惜学习的机会。

二、设计依据

1、初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转折点。

2、学生进入一个新的教育生活场所,面对一个新生活的起点。

3、学习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

4、课程标准

三、每节课具体内容分析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从小学到初中,意味着学生从一个小学生成为了一个初中生,是学生发展中的新阶段,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任务都有了变化;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将在这个阶段认识新的朋友,度过自己的青春期,为今后的`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新起点的重要意义,并进而珍惜这个新起点,是本课设计的意图所在。

第一框中,首先了解学生对新学校、新生活的感觉,共设三个目题,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目题:初中生活新体验

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身所见所闻的基础上体验崭新的初中生活。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的热爱,珍惜新起点。

3、教学设想:我们知道作为刚跨入中学校门的初一新生,对周围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非常关注又极其敏感,他们急于适应却又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而且有可能部分学生所就读的学校并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是理想中的学校,因此情绪上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种喜忧参半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加以引导,清除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孤单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新生活。为此可综合设计如下:

(1)开展“我爱新校园”的竞赛游戏,比一比哪组同学对新学校观察得仔细,了解得具体。

(2)“校园风情展示”:带学生走出教室,参观校园,让各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课余事先准备的校园一角资料,激发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

第二、三目题:珍惜新友谊,结伴成长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班上的新同学,并领会友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克服新生紧张、拘谨的心态,积极与同学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3、教学设想: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同学,没有以往熟悉的身影,难免会使我们的孩子感到孤独、失落,他们渴望交流、渴望表现、渴望认识新朋友,渴望建立新友谊,所以老师适当地创设一些活动,让孩子知道:只要交出真诚,献出热情,建立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我们会很快找到新朋友,在新集体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为此可综合设计如下:

(1)“大家来帮忙”:提供一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难题,让大家出谋划策。

(2)“找朋友”活动:每位同学设计制作一张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名片,不要写上姓名,集中起来,在班中以抽签的形式每人拿到一张名片,对名片上的同学进行介绍,其他同学可以猜一猜是谁,最后名片上的同学自报姓名,这就是你新交的朋友,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关系也会很融洽。或者按照教材第5页的方法开展活动。

第二框中,首先让学生共同生成一个集体的美好远景即集体建设的目标,在有了目标之后就要解决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问题。可把本框的三个目题分成两部分,第一、二目题为第一部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长;第三目题为第二部分,要求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有一定的认识。

第一部分(第一、二目题)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所长,共同建设我们的新班级。

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关系,乐意为建设优秀班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

3、教学设想:由于学生刚刚加入这个新集体,情感上比较生疏,很难马上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班级建设中去,针对此状况,通过“老班级的回顾――新班级的展望――我做小主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并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并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为此可综合设计如下:

(1)“夸夸我的班集体”: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的班级,讨论良好的集体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展望新班级”: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描述出心目中的班集体形象,概括出本班同学的共同期望,作为大家的奋斗目标。

(3)“我来露一手”;学生尽情展示各自特长优势,为班集体建设添砖加瓦。(可以在课前作好准备,如画、书法等,也可以当场即兴表演或介绍)。

(4)“小小设计师”:作为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班级的班徽。

第二部分(第三目题)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相互间的团结协作至关重要。

2、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3、教学设想:鉴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在此阶段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很难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班级建设中也往往会夸大自己个人的作用,而忽略他人的力量。所以通过一些活动、情景设计安排,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并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感悟到班集体的建设需要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比如:

(1)“班徽展示”:在学生的自我创作和相互展示中激发对新集体的热爱,介绍班徽中各部分组成及所含的意义。

(2)“光彩背后的故事”:引导各小组分析班徽制作的成功原因――只有团结协作,才能获胜。

(3)“我该怎么办”:通过学生小品表演,展示两难情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组织大家讨论分析,寻求良好对策。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作为初中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特点与小学相比,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也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而学生能否在这个转折点上把握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这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很大的影响,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并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建议,让他们学会学习是很必要的。

“终身学习”是未来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学生才有可能不仅仅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而把它作为伴随自己一生的追求。因此,本课中对为什么要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怎样珍惜自己的学习权利等进行了探讨,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第一框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从学生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引入,即通过体会初中学习的一些新特点,然后针对这些新特点,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的建议,引导学生“做学习的管理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深入这个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正确地看待教师的教学方式,增进对教师的工作的理解,从内外两个角度使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

第二框的主题是让学生认识学习、感受学习,从而领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能够喜欢学习。先从学生已有的学习感受出发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快乐,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享有学习的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从探索世界奥秘的角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学习的快乐和初中三年的学习对其一生发展的意义。

整合本课的两个框题内容,将它分为三课时学习,其中把第一框题中的“做学习的管理者”这一目题单列为一个课时。

第一课时:我的学习生活

1、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到初中的学习生活,并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学难点:帮助引导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3、教学设想:作为初中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特点与小学相比,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面对学习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困惑,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也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而学生能否在这个转折点把握自己的学习生活,这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并给予相应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节课将设置以下三个活动环节:

(1)“学习会诊室”:让学生对比初中和小学学习的不同处,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在生生互动中解决困惑。

(2)“我的学习方式我知道”:从第一环节引出学习个体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引导学生完成P14-P15的活动,并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式。

(3)“夸夸我的老师”:引导学生完成P16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写出来,然后列出一个优点清单。

第二课时:学会学习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有效方法和策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灵活运用上述有效方法、策略。

3、教学设想: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应从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就着手培养。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作为以后学习的基础。因此,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建议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课时的设计思路:

(1)进行一个关于学习能力的心理测量。

(2)“我的学习小窍门”: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相互进行交流。

(3)教师归纳引导: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记忆巧方法等);科学安排时间(让学生设计双休日的安排,制订学习计划等)。

第三课时:享受学习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从探索世界奥妙的角度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

3、教学设想:随着初中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增大、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望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教师应该想方设法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现在的孩子大多知识面比较丰富,他们喜欢探究新奇的东西,喜欢对周围世界有趣的现象问个为什么。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引导他们在体验中自发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相信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新的知识高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本课时的综合设计思路:

(1)“小小辩论会”:可以进行“学习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的辩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表达自己学习中的快乐瞬间,其主旨就在于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习的快乐。

(2)“小小读书会”:让学生介绍一本印象最深的书籍,或者印象最深的一次学习体会,大家共同来体会读书的乐趣,如果出现冷场,老师可以先作引导,讲一次自己的体会。

或者通过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失学儿童对上学求知的渴望,进而体会到“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是多么地令人快乐”。

(3)“六大科学疑案”:展示世界六大科学疑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一学期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要求,坚持教研服务教学并从教学出发的原则,扎实开展好学科研讨活动,推动本组教学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工作目标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以上课堂教学比赛并争取获奖。

2、组内教师参加区以上业务技能(论文、课件比赛等)竞赛获奖不少于三人次。

3、组建本组的项目组,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开展行动研究。

三、工作重点与措施

1、借助网络平台,提升本组教师业务理论素养

本学期,借助本组学科教研平台,重点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修订出台的20XX版课程标准,为新版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积聚能量,奠定基础。

2、组织好校级优质课评先活动,提升本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严格落实学校校级优质课评选方案,有效组织,科学安排,认真组织全组教师把上得好的课推为校级优质课,以此活动推动全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3、深入开展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本组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本学期,教研组将安排一次以“研读新课标,打造新课堂”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引导教师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为今后课标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4、结合本组实际,提炼一项有价值的项目组研究课题

5、根据学校安排,开展好其他教研组常规工作

四、主要工作大事安排

1、九月份:传达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2、十月份:启动项目组建设。

3、十一月份:校级优质课评选。

品德与生活第一学期第一册教学计划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求医问药的有关知识。

2、懂得就诊时要遵守秩序,配合医生治疗,遵照医嘱,正确用药。教学重点: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医院。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医院的种类、等级,学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医院。

2、掌握看病流程,感受到文明就医带来的便利。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视频,揭课题

活动目的:通过视频,初步了解在学校发生小的碰擦时可去卫生室,如果比较严

重的话,必须去医院就诊。预设时间:3分钟 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交流。

3、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丁丁一起去医院求医问药。

4、揭课题,读课题。

活动二:谈看病,学会选择医院就医

活动目的:通过看看、听听、议议、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医院的种类、等级,并能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医院就诊。预设时间:12分钟 活动过程:

1、其实选择医院也很有讲究呢!老师想问问你们,当你生病的时候,家长一般是带你去哪些医院看病的?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不是我们常去的医院时,教师可追问“为什么到这家医院去?”)

3、了解不同医院的种类、等级。

(依次介绍三级甲等、二级甲等、一级甲等、专科医院、民营医院等)

4、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了解了些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5、小结:是的,级别越往上,医院的规模越大,设备就越齐全。

6、完成“七色光”1

7、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的医院,那丁丁发烧了,到底该到哪家医院看病呢?这不,他们正在开家庭会议呢!让我们一起先去听听。

8、丁丁家里争论不休,你能帮丁丁做怎样的选择?说说理由。

9、丁丁的家长也带他到了那家综合性的医院,可是„„(随机出示照片)看到这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10、小结:相信你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正是因为大家不管得了什么病都往大医院跑,才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向丁丁这样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去人数较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那里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活动三:学做“小导医”

活动目的:根据自己就诊经历,结合游戏,明白不同的诊室医治不同的病。预设时间:6分钟 活动过程:

1、我们学会了根据病情来选择医院。你们平时都有去医院看过病,那你们都去哪些科室去看过病?

2、指名交流。

3、除了刚才小朋友说过的诊室,你还知道有哪些?怎么知道的?

4、我们一起来做做“小导医”好不好? 活动四:模拟就诊

活动目的: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了解就医流程,并懂得就诊时要遵守秩序,配合医生治疗,遵照医嘱,正确用药。预设时间:12分钟 活动过程:

1、我们都知道了生什么病就得到相应的诊疗室进行治疗,现在丁丁来到医院,他该怎样看病呢?

2、请把书打开,看看书上是怎样一个看病的程序?

3、小组合作完成“看病流程”小游戏。

4、大组交流。

5、通过游戏我们了解了看病的步骤,那在“就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取药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6、老师来教你们一招。(出示ppt)

五、归纳总结: 预设时间: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交流。

品德与生活第一学期第一册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区教研室与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借助网络教研这个平台,寻找与开拓更宽视野的教学研讨活动,使我们学校的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品德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1、要求每位品德老师认真研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课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3、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加强集体备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互相听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4、重视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来优化校园活动和环境氛围,强化队员言行举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四、以考核评价为载体,形成良好教学氛围。

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五、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品德科组计划

2、参加级组集体备课。十月份

1、理论学习:关于课堂教学研究

2、组织讨论写好教学反思与案例。

十一月份

1、集体学习讨论:组织教学。

2、六(1)班品德课。

十二月份

撰写品德论文,为参加区级论文评比。

一月份

上一篇:金融精准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下一篇:优秀员工从此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