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补充材料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补充材料(推荐7篇)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补充材料 篇1

安徽省内高校与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合作办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合同已到期,安徽科技学院2010年学生助学贷款继续执行安徽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我校2010年录取的新生,确因家庭经济困难需办理助学贷款(见附件),请按照安徽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到当地教育局或农村信用合理助学贷款相关手续作社及时办。

附:

2010年安徽省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指南

一、贷款性质、对象与申请条件

(一)本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信用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二)凡列入我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招收的全日制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生学生,均可在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生源地贷款。

(三)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无不良信用记录;

4、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在读学生(学校名单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名单为准);

5、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原则上均在本县(市、区);

6、符合以下特征之一,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1)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城镇低保户;(2)孤儿及残疾人家庭;(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丧失劳动能力;(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7)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8)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9)其它贫困家庭。

(四)共同借款人和借款学生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共同借款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共同借款人原则上应为借款学生父亲或母亲;

2、如借款学生父母由于残疾、患病等特殊情况丧失劳动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的,可由借款学生其他直系亲属作为共同借款人;

3、如借款学生为孤儿,共同借款人则为其他法定监护人、或自愿与借款学生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的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4、共同借款人户籍与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均在本县(市、区),现役军人、武警除外;

5、如共同借款人不是借款学生父母时,年龄需在25~60周岁之间;

6、申请开发银行生源地贷款的学生不能作为其他借款学生的共同借款人。

二、贷款政策

(一)贷款规模和用途。生源地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发放。每个学生每年申请的贷款额度不低于1000元,不超过6000元,具体金额根据学校收取的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实际需求确定。当贷款金额高于学费和住宿费实际需求时,剩余部分可用于学生生活费。

(二)贷款期限。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最短不低于6年。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还款期限。

(三)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执行贷款发放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同期限同档次基准利率,自贷款发放日起每年12月21日调整一次,调整后的利率为调整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同期限同档次基准利率。

(四)贷款利息。贷款利息按年计收,起息日为贷款发放日,结息日为每年的12月20日。借款学生(包括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在校学习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当年9月1日起利息由学生和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

(五)本息回收。每年12月20日为固定还款日,包括利息和分期偿还的本金(最后一笔本金和利息于合同到期日9月20日偿还)。借款学生毕业后2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内借款人可以按借款合同约定不还本金,但需按期足额支付利息;宽限期结束后按等额本金方式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并足额支付利息。借款人可以提前还款,每年1月-10月的每月20日为提前还款日,提前还款需一次性还清一个合同尚未清偿的所有债务。提前偿还按约定利率和实际使用期限计算利息,不加收除应付利息之外的其他费用。

(六)同一学年度,已经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或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不得再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经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不得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三、贷款申请的准备

(一)网上申请

学生登陆学生在线服务系统(网址:http://.cn),提交贷款申请,生成《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导出并打印两份。首次申请的学生需先注册;往年曾经获得开行生源地贷款的学生可选择身份证登陆方式直接登陆。

(二)需提交的资料

1、往年曾获得开行生源地贷款学生再次申请时需提交的材料:

(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再次申请的学生不需要再进行资格审查,此表打印后经借款人签字即可)2份;(2)学生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各2份;(3)学生证复印件2份。(4)如再次申请时提供的共同借款人与首次申请时不是同一人时,需提交借款学生与共同借款人户口簿复印件2份;如共同借款人没有变化,无需提交户口簿复印件。

2、首次申请开行生源地贷款学生需要提交的材料:(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

申贷学生持《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或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确认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一式2份,均为原件。(2)身份证明材料

1、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共同借款人可以军人证或武警证为有效证件);借款学生家庭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2份。

2、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原件(或加盖学校学生资助部门公章的复印件)及复印件2份,在读生凭学生证(原件和复印件2份)。

四、贷款受理时间及部门

(一)受理时间

2010年8月1日至9月30日。

(二)受理部门

借款人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部门。

五、贷款申请、审批及发放

(一)提交申请材料。

(二)签订合同

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即与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签订《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开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证明》(简称“受理证明”)连同合同文本2份交借款人。

(三)账户开立

国家开发银行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作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代理机构,受托办理贷款资金的发放和回收。“支付宝”在签订合同时统一为借款学生开立“支付宝”账户。

(四)合同回执寄返

借款学生携受理证明到学校报到,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负责人登陆开发银行基层金融业务系统录入合同回执,打印两份盖章后交学生于2010年10月20日前以挂号邮寄或其他有效方式送达该贷款办理的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部门。

(五)贷款发放与支付

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审批通过后合同生效。

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根据合同及合同回执,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将贷款资金拨付至借款学生“支付宝”账户,再通过借款学生“支付宝”账户汇划至借款学生所在高校指定银行账户。

当贷款金额高于学费和住宿费实际需求时,剩余部分结存于学生支付宝账户,学生可以通过绑定银行卡提取用于生活费。

六、特别提醒

(一)借款人提供的所有资料必须及时准确,对由于资料不全和其他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审批不通过合同将不再补充受理。

(二)合同文本必须字迹清晰,签名须用钢笔或签字笔规范填写,不得涂改。

(三)合同回执是本贷款合同项下重要凭证,应在2010年10月20日前送回。如在规定截止时间内未收到合同回执,视同借款学生撤销借款申请。

(四)借款人应认真阅读合同文本,切实履行借款人各项义务。

(五)借款人毕业后,应经常登录学生在线服务系统查询自己的贷款情况,包括还款计划、应还款情况等;及时更新个人或共同借款人联系方式等有关信息;及时接收县级资助中心或开发银行发出的有关信息。

(六)国家开发银行及各级资助中心有权不经借款人同意按照有关规定公布和使用借款人个人信息以及借款人贷款违约信息。

(七)借款人个人信息和借款人贷款违约信息将被录入全国联网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不良信用记录将会给个人未来的生活、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八)如国家关政策发生调整,按新的政策执行。

(九)2010年开发银行生源地贷款有关政策,也可登录安徽学生资助网了解。学生在线系统使用手册和支付宝使用说明可以从安徽学生资助网“资助指南”栏目下载,也可以咨询当地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部门。

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 安徽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安徽省农信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简介(2010年)

安徽省农信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以下称贷款人)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等部门关于安徽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暂行办法的通知》(皖政办„2007‟78号)要求,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称借款人)发放的助学贷款。贷款的用途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以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学年6000元。贷款实行借款人一次申请,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贷款人分学年发放的办法。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基准利率执行;如遇调整,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借款人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学校举办者补贴,借款人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借款人自付。

一、贷款的申请

1、安徽省农信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照就近原则,由借款人在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办理。同一学年度,已经获得本贷款的学生,不得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经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不得申请本贷款;已经在高校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不得申请本贷款。

2、借款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本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招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中的安徽籍学生;本省成人高等学校招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学生中的安徽籍学生;

(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

(3)家庭经济收入不足以支付借款人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3、借款人申请时应提交的材料:

(1)借款人为当年考取高校且尚未入学的新生的,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在贷款人处领取);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人家庭困难情况说明及证明(在贷款人处领取);③借款人的身份证、新生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及学校相关收费标准、开户行名称和账号;④借款人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的复印件。

(2)借款人为已入校就读的学生,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①学校提供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人生源地证明; 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在贷款人处领取);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人家庭困难情况说明及证明(在贷款人处领取); ④借款人的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⑤借款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的复印件。

二、贷款的偿还

1、借款人毕业离校前,应当与贷款人进行债务确认,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制定还款计划,并经所在高校证明。借款人办理前款规定的手续后,所在高校方可为其办理毕业手续。

2、借款人毕业离校前,应当在贷款人处开立个人还款账户,保证在每次还款日前足额存入当期应还款额,由贷款人直接从账户中扣收。

3、借款人可以选择贷款的偿还方式,允许其一次或者分次提前还贷。提前还贷的,贷款人应当按照贷款实际期限计算利息,不得加收除应收利息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

4、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偿还期限,由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计划确定,原则上不超过10年。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补充材料 篇2

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外贸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为2012和2013年出口增速都降到了10%以下,约为7.9%的水平,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顺差占GDP的比重逐渐回到了3%的水平。进入到2014年,外贸表现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从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来看,2014年已经出现三次环比下降。

由于外汇占款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经常项目顺差,而随着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制度红利、环境红利、人口红利逐步释放完毕,外汇占款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无形中降低了以外汇占款为主渠道的的货币创造机制的作用。基于此,央行的货币发行机制有必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中国在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方面并不顺畅,在2014年央行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9月末M2增长12.9%,M2存量高达120万亿元,在流动性并不缺少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小微企业、涉农企业贷款难,贷款利率高企的情况。究其原因还在于利率传导机制是失灵。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为扭转资金信号失灵以及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状况,央行也需要从以前的数量型调控手段转向价格型调控手段。

基于货币供给机制的变化和利率传导机制失灵两方面的考虑,央行有意建立一个新的货币框架,即“打造短期利率走廊与中期利率指引”的新框架。短期利率方面是SLF、SLO,中期利率方面是PSL(抵押补充贷款)。央行这一构想,最早可见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的讲话,“此次金融危机后经验,短期利率可能有时候不够有效,由此可以考虑增加一个中期利率。”

金融危机前,全球主要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使得短期利率处于目标区间之内的利率走廊机制,短期利率能够保持比较稳定。金融危机发生后,为刺激本国经济,各央行在短期利率方面采取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货币政策调整空间非常有限,长期中长期利率却与之存在脱节,并有上行压力,从而对经济复苏形成掣肘。

从中国来看,2014年下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在逐渐走低,但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利率却在走高,这显示出中国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价格传递并非高效。央行推出PSL可以看作是对发达国家央行经验的一个借鉴。

据媒体报道,央行在2014年二季度向国开行投放了1万亿的PSL,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贷款发放。国开行二季度工作会议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9.9万亿元,比一季度猛增1.56万亿元。

一、PSL(抵押补充贷款)的由来与作用

对于PSL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首先,PSL从英国的FLS(融资换贷款计划)借鉴而来的,英国央行设定抵押品框架更多的是解决流动性危机的工具。

例如,英国央行的旨在推动银行借贷的FSL面向几乎英国所有的银行和房屋贷款协会,只要有新增贷款作为抵押,就可以从FLS中获得想要的融资额度,即定规则而从未定机构,且如何操作,申请都公开透明。中国则不同,在信用总量的背景上,中国并未达到流动性危机的程度,中国货币政策更多的问题在于资金配置效率低。在资金的流向方面,英国央行和中国央行都难以监控资金的最终流向。从FLS的经验来看,其中大部分资金借道住房贷款协会流向了房地产。从PSL来看,资金从央行转到国开行,被指定用于棚户区改造,这确实做到了定向,但是棚户区改造的居民、企业可以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消费、投资或存到普通商业银行,后续的效应就超出了国开行和棚户区改造的范围。

2. 若要成为货币市场的中期政策利率,那必须是针对所有的参与者而言的,如果只是针对国开行一家对手,只能形成一对一的利率,这样的利率锚是有价无市的锚,意义不大。

国开行在获得PSL的过程中并未经过公开的招投标程序,国开行PSL的利率当时尚未公开。既然要打造中期政策利率,就应该是透明的,不然如何引导市场利率?从招标程序的不公开和利率的对外不公布,很难达到目的。从期限上来看,PSL的期限是三年,但利率对应的是一年期利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是一年调整一次的,又怎能成为中长期的政策利率?更适宜的尝试是,可以率先确定一个额度,让各家银行以新增棚户区贷款作为抵押,招标决定利率。即像FLS那样,只定规则,不定机构,申请和操作都公开透明。

3. PSL作为一个货币工具,具有结构性的特征。

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来看,一般有四个,即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但这四者都不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的终极目的。此外,衡量和观测PSL效果的标准是什么,理论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货币工具解决的是总量问题,结构性的问题解决本不应该由货币政策来完成。实际上,央行早在《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表达了对定向工具使用的担忧,如其中提到“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其结构引导作用是辅助性的,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若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4. 投放基础货币量的方面,效果应该没有降准这种数量型的工具来得快。

国开行虽然获得了1万亿的PSL,但不可能立即在货币市场直接拆借出去,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转化为商业银行的存款,从而转化为贷款,为货币市场带来流动性。毕竟降准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也没任何限制条件,资金是不需要收回的,而PSL一是有抵押物,二是有时间限制,三是有一定的利率,对银行来讲是负债。从宏观流动性的角度看,截至2014年9月30日,16家上市银行的银行存款总额较2014年中报时减少了1.5万亿元,降幅达1.97%,流动性并未增加。

二、结构性的货币工具只能作为非常态的工具

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作为央行货币工具的创新,主动性并没有带来效果的提升,因此,结构性的货币工具只适宜是非常态的工具,而不适宜作为货币框架的长期内容。

在建立货币新框架之前,中国央行首先应该完善市场基准利率才是。基准利率都不完善,货币传导难免会出现失灵现象。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主要以银行间拆借为市场基准利率比如英国的Libor,欧元区的Euribor,日本的Tibor。就中国而言,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虽运行多年,但一直存在报价质量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交易价包含了一些超出市场安排的因素,包括与对手方的其他利率安排、利益调整等,所以未能成为基准利率。

从一般国际经验看,只有结构合理、信誉高、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的利率,才能作为基准利率。在我国已经市场化的几种利率中,国债利率(具体地讲是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由于中国的国债规模过小,未能担当此任。

其次,若想从短端利率来引导中场端利率,得解决中期利率工具的公开性、透明性问题。在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之前,关于PSL的传言很多,报告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会给市场预期带来混乱,不利于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

再次,在引导中长期利率方面,美联储、欧洲央行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比如前瞻性指引、窗口指导,中国央行也可以完全借鉴。中国央行通过加强沟通、表达明确态度,就可以消除一些不确定性,引导市场风险预期下行。

摘要:随着外汇占款这个货币发行的源头的作用逐步降低和货币市场利率到商行信贷利率传导的失灵,央行不得不创立了一些新的政策工具,比如PSL,央行试图通过合格抵押品来进行基础货币投放,以达到引导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PSL的推出,不仅是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丰富,同时也是对我国利率走廊建立的一个有益尝试;另一方面PSL也具有货币最终流向不可控、招标不透明、对利率锚的形成效果不突出和基础货币投放量小等不足的特征。

关键词:外汇占款,利率传导,中期政策利率,PSL

参考文献

[1]钟正生.PSL的“此岸”与“彼岸”.金融博览,2014(8)

[2]姜汝楠,程逸飞.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8)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补充材料 篇3

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变迁:“十年三大步”的发展历程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至今已有10年,并经过多次修订。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变迁历程具体如下。

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酝酿与形成(1999~2003年)

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实行小范围的学生贷款制度。自1987年起,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开始实行贷学金制度。1994年4月,国家规定高等学校可以向学生收取部分培养费用,这使得部分贫困生难以完成学业。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开始考虑推出新型贷款政策。1999年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国办发[1999]58号),转发了由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于1999年5月13日制定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2] 这标志着我国新型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正式出台。

200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取消了国办[1999]58号文件中“特困生贷款无法收回部分,由学校和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共同负责偿还”等有关规定。明确了学生毕业后如还款有困难,贷款期限可适当延长;增加信用助学贷款的方式,介绍人和见证人不承担担保责任。同时规定了如发生学生贷款逾期不还,则要在报刊上公布介绍人和见证人姓名。[3] 200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通知》,要求经办银行积极主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学校老师和同学、家长作为见证人;信贷人员规范操作,并符合有关政策法规,对形成的国家助学贷款呆坏帐,不再追究经办机构和经办人员的责任。200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4],贷款对象进一步扩大,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逐步建立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

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发展与调整(2004~2006年)

2004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财政贴息方式、延长还贷年限、改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经办银行和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学生在校期间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还款方式调整为可以在学生毕业以后一到两年内开始还款,还款期限从原来的4年延长到6年。[5] 200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工作提出了四方面要求:(1)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助学贷款工作摆在改进金融服务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2)认真做好新一轮国家助学贷款招投标工作,保证符合条件的国家助学贷款及时发放;(3)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积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4)加强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和正确运用助学贷款政策。

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完善与创新(2007~目前)

2007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根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市、区),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学生在申请生源地信用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时,不得兼得贷款资格。贷款期限原则上最长不超过14年。学生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利息全部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负担。同时,各省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提出特殊规定。[6]

2008年7月,中国银监会印发《商业助学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该《办法》明确了境内高等院校就读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是商业助学贷款的适用对象,同时对于贷款用于攻读境外高等院校硕士(含)以上学历,且提供全额抵(质)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自主参照执行;充分考虑了商业助学贷款服务群体的金融需求特点,针对贷款的利率、期限、金额以及支付和还款方式均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强调了商业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要求,明确提出了建立助学贷款违约通报制度。2009年4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决定自2009年起,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学生,實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

二、国家助学贷款在高校运行中的问题:实效性欠佳

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高校不仅要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宣传工作,还要对贷款学生进行资格初审,建立本校贷款学生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的贷后管理以及诚信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防范贷款风险。高校不仅是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组织者,更是其管理者。[7] 然而,我们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助学贷款运行情况的调查却发现,国家助学贷款在高校运行中实效性欠佳。

1. 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

虽然全国各高校都制定了有关助学贷款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规定办事的高校并不多。不少高校都认为助学贷款只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忽略了其特殊性与重要意义。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57.7%的学生认为学校助学贷款管理机构不太完善,55.6%的学生对学校助学贷款管理工作不够满意(见表1、表2)。国家助学贷款的操作手续比较复杂,一些学校怕麻烦,工作态度比较消极。同时,调查还发现,目前部分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重视不够。部分教师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就应该承担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成本,学校的责任在于办教育,助学贷款是国家和社会的事。另外,一些高校的领导认为,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很大,学校没有能力进行追踪,银行应该自己主动和学生联系,不应该找学校。

2. 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相对落后的地区,相对闭塞,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高校在学生取得入学资格之前,很少采取相应的措施向他们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有的做了宣传却也难以到位。生源地信用贷款试行后,部分高校认为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不只是高校的事情,也是高中生源学校的事,在宣传工作中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笔者从调查中发现,虽然近年来教育部为贫困生贷款开辟了“绿色通道”,但由于宣传不到位,高中生对高校的助学贷款政策不了解,部分贫困生无奈放弃大学入学机会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是高校贷款的学生,他们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具体政策十分了解的也只是少数。问卷调查显示,58.2%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听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而在高中就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仅占14.2%(见表3)。同时,调查也显示,有49.7%的贷款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是很了解(见表4)。

由于高校宣传力度不够,部分贷款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缺乏认识。另外,许多在校大学生宁愿拖欠学费,也不敢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不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不利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高校中正常运转。

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中缺乏诚信教育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逐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以高校为中介,以学生个人信用为担保,免除了学生难以寻找担保人的后顾之忧。然而,在贷款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已毕业大学生信用等问题而导致银行产生“惧贷”心理,从而对在校贫困学生“拒贷”。2007年,四川省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己到的两批受助学生中分别有约20%、30%的学生未如期还贷。

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诚信教育流于形式,造成了学生信用观念不够强,金融、法制意识较淡薄。笔者通过调查贷款学生对偿还贷款的信心发现,仅有45.3%的学生有信心毕业后偿还银行贷款,而54.7%的学生缺乏或没有信心归还贷款(见表5)。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信用教育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学校在进行常规教学以外,忽视了信用教育及金融、法制相关教育。据调查,目前各高校除了金融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都还没有开设过有关信用教育的课程。

4. 高校在学生贷款资格審批过程中存在漏洞

国家助学贷款的目标是让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而学生是否贫困,是否有资格申请贷款要看能否通过学校的初审,那么学校判断学生贫困的依据是什么?贫困学生是否实际取得了助学贷款资格?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过程中,高校负责贷款学生的资格审查。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校助学贷款的资格审查是公平的,但也有大约26.1%的学生认为不够公平(见表6)。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贷款资格的规定很多,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却不多,这种错位将部分贷款机会给了那些实际上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在调查中,有些学生表示,他们身边有贫困同学与国家助学贷款失之交臂的现象。银行对学生贷款资格的复查建立在高校初次审查的基础之上,因此,学生能否获得贷款基本取决于高校。

三、结语

虽然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出台到实施都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国家助学贷款在帮助更多人完成学业上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只有政府、银行和高校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完善对策,才能把国家助学贷款这一利国利民的事情办好,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健康、持续地开展,进一步健全我国教育“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形式,勤工俭学、奖学金为重要手段,学费减免、困难补助为辅助办法”的多元化资助体系,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濮岚澜.我国学生贷款政策变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5):9-16.

[2]徐东华,沈红.学生贷款偿还制度研究[J].教育经济,2000(2):44-47.

[3]沈红.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实践中的既成矛盾[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 (1):7-9.

[4]王晓红.国家助学贷款新旧政策的比较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5(1):19-21.

[5]申卫东.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5):367-370.

[6]王娟.审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J].高校教育管理,2007(2):40-43.

[7]郭红霞.国家助学贷款校级管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 篇4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在执行中逐渐暴露出问题并面临着窘境。2004 年6 月,国家对政策内容进行了调整,推出了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新政策内容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实施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没能完全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为了更有效实现政策目标,需要深入分析政策过 程各利益主体,全面统筹,多角度入手对政策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助学贷款;利益主体;约束监控;风险补偿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确定的商业银行面向高等院校在读经济困难本专科生、研究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并由教育部设立的“助学贷款专户资金”给予贴息的人民币贷款。它是国家配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保证公民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运用金融手段救助在读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优秀青年求学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加大对高等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英明决策。

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发展沿革

国家助学贷款是在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和招生规模扩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我国的高等教育在1988 年以前一直是免费的,1989 年开始实行收费,但当时只是象征性地收取200 元。直到1996 年,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招生,学费一下子涨到2000 元,1997 年全面并轨招生后学费一度徘徊在3000 元左右。2000 年以后猛涨,2003 年更是高达5000 元左右。高校收费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其重要意义在于要逐步调整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格局,逐步建立起一种由政府、社会、学生家庭或个人共同合理分摊高教培养成本的机制。

随着1999 年以来的高校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经济困难学生被大学录取,他们中有的却因高昂的学费而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保证他们不因贫困而失学、保证受教育机会的平等也就成了国家的一项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助学贷款于1998 年提出,1999 年试点,到2000 年全国铺开,截止2004 年6 月底,全国累计实际发放国家助学贷款为52 亿元,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83 万人。国家助学贷款对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资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促进社会公平起到很大的作用,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但过去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举步维艰,有相当多经济困难学生不能及时得到资助,政策在实践中逐渐面临尴尬境地:一方面,贷款的覆盖率低,且行际、校际和区际结构很不平衡,远不能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贷款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贷款回收问题已经开始暴露,还贷违约率偏高,贷款的高风险显现,银行不愿继续发放贷款,“惧贷”、“惜贷”现象非常严重。

针对原有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的问题和窘境,为解决贷款的供需矛盾、推动贷款的持续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在2004 年6 月12 日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原有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正式推出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在当年秋季开学后全面付诸实施。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改革了贷款审批和发放的办法,方便了经济困难学生的贷款申请,协调了国家、高校、学生、银行之间的经济关系,强化了高校和银行的管理职责,健全了贷款的管理体制,减少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建立了还贷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推动了相关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贷款工作的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贷款发放的供需矛盾。去年9月至今,有关金融机构按新机制审批全国高校贷款学生23.5万人,审批贷款合同金额21 亿元,有20 多万名学生已得到发放的贷款10 亿多元,新政策初步显示出积极作用。但同时还应指出,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没能有效调动起商业银行和高等院校的积极性,贷款规模虽然出现较大增长,但与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需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远没有达到政策预定的目标,需要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对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分析

与原政策相比,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内容凸显五大变化:第一,改革财政贴息方式。改革以往在整个合同期间内,对学生贷款利息给予50 %财政补贴的做法,实行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全部自付的办法,借款学生毕业后开始计付利息。第二,延长还贷年限。改变以往自学生毕业之日起即开始偿还贷款本金、4 年内还清的做法,实行借款学生毕业后视就业情况,在1 至2 年后开始还贷、6 年内还清的做法。第三,改革经办银行确定办法。改变以往由国家指定商业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做法,实行由政府按隶属关系委托全国和各省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第四,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按隶属关系,由财政和高等院校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经办银行适当补偿,具体比例在招投标时确定。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担50 %。第五,建立学生还款约束机制。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借款学生在享受政策优惠的同时,将受到更严格的还款约束。

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虽然较原有政策有了很大进步,但具体内容远非尽善尽美,某些环节执行中仍饱受争议。即使被广泛关注、普遍赞誉的五大变化,依然存在一定先天设计上的不足:第一, “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全部自付”的贴息方式,虽然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但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现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期相应延长,对那些毕业时没有及时找到工作的借款学生而言,国家助学贷款在毕业后开始计利付息,使他们的困境雪上加霜。第二,还贷年限由4 年延长为6 年,一定程度缓解了借款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还贷压力,但对比国际通行的8 到12 年还贷期,期限明显偏短。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薪酬水平下降,再加上马上面临成家和养家的负担,要求借款学生6 年内还清贷款,压力过于沉重。第三,招投标方式确定经办银 行,虽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但实施的前提是多个商业银行的竞争。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高、成本高、利润低,银行等金融机构避之唯恐不及,银行间经常相互推脱,谁都不愿意发放。在不足以吸引银行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招投标方式很难实施,经办银行最后只能由政府指定。第四,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减小商业银行的风险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并没有全额补偿银行的损失。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分担方式又明显带有计划体制的残余,一方面造成负担分配不均,另一方面也压抑了高校的积极性。第五,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设计的还款约束机制,因高校学生毕业后去向不定、流动性强,在我国信用体系缺失、金融制度不健全、银行间缺乏合作和信息沟通的现实下,缺乏切实有力实施途径,对违约借款学生约束力有限。而公开违约贷款学生名单的做法,易使人联想到“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引起非恶意违约的借款学生的心理不平衡。

三、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路

公共政策具有对资源和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作用,直接关乎各当事人的利益。作为一项具体的公共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涉及四方当事人:国家、高校、学生和银行。这四方当事人地位迥异,彼此利益差别很大,政策需求和政策期望也区别明显。设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要充分发挥政策目标的导向作用,具体深入地分析各利益主体,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全面地统筹把握所有要素和问题,坚持科学原则、效率原则和可行原则,多点切入、多角度入手,及时有效地在政策中予以回应。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无论是先前的还是现行的,从执行效果上考察,没有完全实现预定目标,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出现这种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策方案设计不合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为了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更具可行性和持续性,更有效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大程度地满足其借款需求,需要对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需要深入分析政策过程各利益主体,全面统筹,多方面入手,做好以下几方

面工作:

1.努力实现贷款形式的灵活多样。其一,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主体的多元化。除主要依靠商业银行外,经审查合格的其他金融机构,如信用合作社、各类储金会、各种基金组织,甚至个人都可以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其二,国家助学贷款对象要多元化,既可以对在读高校学生,也可以对其父母;既可以对全日制高校学生,也可以对非全日制高校的一部分学习刻苦又比较优秀的学生。只要国家财政部门或放贷主体对贷款对象进行审查,所有以助学为目的的贷款都可得到国家财政的贴息补贴。其三,国家助学贷款发放要灵活化。可在高校所在地集中发放,也可以在生源所在地分散发放,建议主要通过后者进行。其四,国家助学贷款种类要多样化,既有信用贷款,也有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信用助学贷款风险最大,抵押助学贷款风险最小,担保助学贷款风险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贷款风险越大,贷款利率越高。其五,助学贷款 的还款应该更加灵活。适当延长还款时限,尤其是延长从毕业到还第一笔贷款的时限,每项还款额占总还款额的比重从较低的比率逐渐增加。同时,还贷途径应该多样化,可以经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社会保障系统,甚至是国家税务机关。其六,国家助学贷款的额度要更加合理。贷款总额的确定要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贷款的个人额度,要联系各地消费水平和学费水平,要区别对待研究生与本科生。

2.切实强化学生贷后的约束监控。制度经济学认为,良好的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坏人做坏事”,要确保借款学生如期归还贷款,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借款学生的道德自律上,应该通过加强相应制度建设,完善对贷款学生的监督约束。具体说来,第一,我们要以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为依托,对借款学生的基本信息、贷款和还款情况等及时进行记录。第二,发挥学校、校友会和银行的作用,借助银行记录和网络渠道(含高校网站、同学录网站以及其他需登记访客信息的网站),甚至可以要求贷款学生间相互承担连带监督责任,全面加强对贷款学生的跟踪管理。第三,利用换发第二代身份证的契机,实现居民身份证号码的唯一化和终身化,并与金融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使用、医疗养老保险的办理挂钩,加速我国的金融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第四,加大负强化惩戒的力度,在新闻媒体及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网站公布违约借款学生名单,限制或取消其以后享用信贷、信用卡等金融服务的资格,当其申请有关执照、证件或办理出国手续时要接受附带审查。

3.适当增加发放贷款的利润回报。商业银行等经办单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是成本—收益的最佳配比。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个新的信贷业务品种,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其额度小、环节多、成本高、风险大,虽然国家免征其利息收入营业税,但利率仍按人民银行公布法定贷款利率和国家有关部门利率政策执行。经办单位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支出了高昂的经营成本,承担了巨大的借贷风险,而利润和回报却不能得到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准公共性与经办单位的营利性形成矛盾。要调动商业银行等经办单位的积极性,必须运用借贷利润这一经济杠杆,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适当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率。提高利率后的贷款,经由财政的补贴,借款学生最后实际承担的利息水平,应远低于一般商业贷款。第二,从其他方面扩大商业银行的等经办单位的利润回报。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可以给予更多方面的税收减免和优惠,可以要求高校(甚至当地政府财政系统)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发放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金融服务,既使国家、学校和银行间结成紧密的战略协作关系,也增加了银行的利润回报。

4.充分发挥经办单位的管理作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执行中,商业银行等直接经办单位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和几乎全部的违约损失。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虽然加强了学校的责任,但学校承担的责任还非常有限,并没有改变商业银行承担绝大部分责任的格局。商业银行等经办单位虽然承担巨大责任和风险,却没有被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它们只是政策的被动执行者,对高校和学生缺乏约束力,从而大大限制了其管理作用的发挥。为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等经办单位的管理作用,可以尝试以下途径:第一,提升商业银行等经办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管

理中的地位,甚至可以考虑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委托其行使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方面的行政职能。第二,建立健全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体制。商业银行等经办单位,可以向学校派驻专门人员,也可以从学校招募兼职人员,以此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管理。第三,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共同编织跟踪约束借款学生的恢恢天网。

5.稳步健全违约风险的补偿机制。从世界范围内看,即使在金融信用制度比较健全的发达国家,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也是偏高的,其经营风险明显高过其他类型贷款,一般需由国家或相关组织对承办银行的风险予以补偿。我国金融信用制度不健全,政策方案的设计不完善,贷款的违约率和经办单位承担的风险远高于国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贷款顾虑重重,出于规避风险考虑,根本不愿意发放。为解除商业银行的后顾之忧、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引入第三方制度安排,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国家应加快培育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的专门担保机构,如基金会、社团组织、担保咨询公司等,专门的担保机构负责向贷款学生提供担保。对违约拖欠的贷款,由专门担保机构进行追讨,并全额补偿贷款商业银行本金的损失。如果专门担保机构追讨失败,则由国家财政承担最后担保人的责任和权利:一方面补偿专门担保机构的损失,另一方面对违约学生拥有债权人权利。

6.积极筹集助学贷款的配套资金。国家推行助学贷款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英明之举。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财政既要补贴贷款利息,又要培育建立专门的风险担保机构,还要最终补偿专门担保机构的损失,支出非常庞大。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财政状况整体非常紧张。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所需要的大量配套资金,如果全部由国家财政拿出,会大大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在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一难题,应该拓展思路,通过多渠道向多方面筹集。除增加财政拨款数额外,可以要求受益的高等院校,在享受政策福利的同时,也出资分担一部分配套资金;可以面向社会发行助学债券和教育彩票;可以发展慈善事业,鼓励并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甚至还可以发展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二级市场”,通过二级市场筹集资金;等等。

【参考文献】

[1 ]戚谢美,管晓怡1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学分析[J ]1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4)1

[2 ]韩 娇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构想[J ]1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4 ,(3)1

[3 ]周大平1 国家助学贷款因何陷入困境[J ]1 望新闻周刊,2004 ,(27)1

[4 ]王军峰1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缺陷及策略[J ]1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 ,(7)1

[5 ]黄佩飞,徐建平,邹 健1 就地贷款:助学贷款的一种好形式———从学校助学贷款纠纷所想到的[J ]1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7)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补充材料 篇5

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是指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或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其学费由国家实行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含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代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

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对象有哪些?

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是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定向、委培以及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学费政策的学生除外。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是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全部学费政策的学生,定向生、委培生,国防生、部队招收的大学毕业生干部,以及从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的士官等其他形式到部队参军的毕业生不包括在内。

三、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应满足哪些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2.在校期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良好,学习成绩合格。

3.毕业时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

四、中西部地区是指哪些地区?

西部地区是指西藏、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部地区是指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个省。

五、基层单位的含义是什么? 基层单位是指:

1.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乡(镇)政府机关、农村中小学、国有农(牧、林)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文化站等

2.工作现场地处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的气象、地震、地质、水电施工、煤炭、石油、航海、核工业等中央单位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

六、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申请学费代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1.《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一式两份。

2.毕业生本人、就业单位与学校三方签署的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服务3年以上(含3年)的就业协议复印件一份。没有就业协议的,须提供由申请学生和就业单位共同确立的(申请学生签字)、经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确认的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其他书面材料。

3.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就业协议无法鉴别实际工作地点是否属县以下地区的或没有服务年限的,应出具就业地点或就业年限证明一份。

七、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毕业生,申请学费代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1.《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一份。

2.《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补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一份。

3.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还需提供毕业后还款计划书复印件一份。

八、“村官”计划是否能够申请代偿?

“村官”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训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只要符合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就可以申请代偿。如果就业协议的服务期只有1-2年、但实际服务期为3年以上(含3 年)的,须由与申请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的单位提供服务期为3年以上(含3年)的书面证明材料(申请学生签字)。

九、工作地点不固定或难以确定的,能否申请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对地质地矿、野外探测、水电施工、核工业(保密)等非固定或难以确定工作地点的申请,应由就业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相关证明,证明该毕业生工作现场位于以上区域的县以下地区。证明材料应有本人签字确认。

十、在校期间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是申请学费补偿还是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申请学生可根据就高原则自行选择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二者只可选择其一,且选定后不可变更。例如:在校期间部分年份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部分年份未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同一学年中只申请了住宿费或生活费贷款(未申请学费贷款,学费由自己缴纳),仍然只能按照就高原则选择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而不能两者相加。

十一、在校期间提前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能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在校期间提前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十二、提前离开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有什么后果?

1.除因正常调动、提拔、工作需要换岗而离开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外,对于未满款代偿资格。

2.对于取消学费代偿资格的毕业生,从当年开始停止对其学费的代偿。

3.对于取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毕业生,改由其本人负责偿还余下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并与经办银行重新签订还款协议。就业单位凭毕业生重新签订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协议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4.对于不及时向学校提出取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申请、不与银行重新签订还款计划书、提前离岗的毕业生,一律视为严重违约,国家有关部门要将其不良信用记录及时录入国家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相关数据库。

十三、如果在毕业前没有确定工作岗位,或已经签约但存在“二次定岗”,怎么办?

3年服务年限,就业单位人事部门应要求其及时向学校申请取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毕业前没有签定工作,或选调分派及从事艰苦行业等存在“二次定岗”的学生,可以于当年11月25日将材料寄送至学院负责国家助学贷款老师处。

具体申请材料包括:

1.《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两份。

2.毕业生本人、就业单位与学校三方签署的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服务3年以上的就业协议复印件两份。

3.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就业协议无法鉴别实际工作地点是否属县以下地区的或没有服务年限的,应出具就业地点或就业年限证明一份。

4.存在“二次定岗”的,应另出具二次分配就业证明一份。

十四、怎样知道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是否申请成功?申请成功后,还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学生工作处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达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合格与不合格名单后,会将相关信息在学生工作处主页“学工在线”上进行公布,并将结果和有关注意事项通过书面或电话方式告知毕业生。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补充材料 篇6

[2009]35号)文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政策,现做以下解释。

1.哪些毕业生能够享受该政策?

答:办法中高校毕业生是指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中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定向、委培以及在校期间享受免除全部学费的学生除外,并符合以下条件的毕业生可以申请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2)在校期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良好,学习成绩合格;(3)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在3年以上。(4)应征入伍服兵役的毕业生。

2.办法中的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包括哪些省份和地区?

答:中西部地区是指西藏、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艰苦边远地区是指除上述地区外,国务院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

3.办法中的基层单位包括哪些?

答:(1)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乡(镇)政府机关、农村中小学、国有农(牧、林)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文化站等;

(2)工作现场地处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的气象、地震、地质、水电施工、煤炭、石油、航海、核工业等中央单位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

4.代偿的金额是多少?

答:国家对每名毕业生每学年代偿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最高不超过6000元。其在校学习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低于6000元的,按照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高于6000元的,按照每年6000元的金额实行代偿。

5.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可以同时申请代偿吗?

答:不可以,对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申请实行两者就高原则。代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利息。

6.代偿的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获得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毕

业生,每年代偿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总额的1/3,3年代偿完毕。

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获得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本息代偿资格的毕业生,实行一次性代偿。

7.申请代偿应该准备哪些材料?

答: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学生需提交如下材料:

(1)《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原件两份;

(2)就业协议书复印件两份(包括参加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和“三支一扶”等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按规定提供的相关协议或证明);

(3)由基层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申请人就业的工作岗位或实际工作地点符合中西部地区或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且服务3年以上的相关书面材料。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学生需提交如下材料:

(1)《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原件一份;

(2)《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代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原件一份;

(3)《应征入伍通知书》复印件一份;

(4)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者需提供还款计划书复印件一份。

8.对于需要二次定岗的毕业生,该如何申请?

答:对经过“二次定岗”后才符合代偿资格的毕业生,在毕业前按以上程序提出申请,最迟于当年12月15日之前向学校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评审后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另外,申请材料中务必提供就业单位人事部门的电话,以便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核实审核材料,一旦联系不畅,都有可能被认为材料不合格而失去资助资格。申请材料也要务必夹带学生个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学校及时通知是否获批。

9.毕业生提交申请材料后,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是否获得代偿,要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结果为准。在没有得到通知获批前,应继续按照助学贷款还款协议中的规定还款数及时还款,以防止产生不良的还款记录,这都会被记录到全国个人信用数据库,对以后个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0.代偿申请时工作地点位于中西部基层,符合申请条件,但申请获批后因正常调动、提拔、工作需要换岗,是否可以继续获得代偿?

答:可以。

11.代偿获批后,工作未满3年,本人自动辞职或离岗,应该怎么办?

答:(1)及时与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系,书面申请取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资格。(2)学校将申请材料及时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当年开始停止对其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以前获得的代偿费用,国家不再追回。(3)助学贷款的毕业生需与银行重新签订贷款还款协议,由毕业生自己偿还余下的贷款本息;(4)就业单位凭与银行重新签订的还款协议或者学校出具的停止继续代偿学费的通知后,方可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对于不及时向高校提出取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申请,不与银行重新签订还款计划书、提前离岗的高校毕业生,一律视为严重违约,取消其以后代偿资格并停止代偿,国家有关部门要将其不良记录及时录入国家金融统一征信平台相关数据库。

12.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都可以享受学费补助或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吗?

答:不可以,定向生、委培生及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全部学费政策的学生,国防生、部队招收的大学毕业生干部及士官等不得享受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13、申请学费补助或助学贷款代偿程序是什么?

答: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学生申请程序为:

(1)学生申请。毕业生本人在5月底前向所在院系提交《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一式两份,毕业生本人、就业单位与学校三方签署的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服务3年以上(含3年)的就业协议复印件两份。

“二次定岗”的毕业生,学生到单位报到后,应将《二次分配就业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连同上述材料于同年11月底前邮寄给学校学生工作处资助办公室。

(2)院系初审。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学生申请材料,为学生出具评审推荐意见,资格审议合格后报学生工作处。

(3)学校评审。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及招生就业处审核各学院推荐名单,确定我校毕业生获得代偿资助推荐名单。

(4)公示及上报。推荐名单在全校范围内公示3天。6月底前,学生工作处将公示后无异议的推荐材料上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二次定岗”的毕业生,学生工作处于同年11月底前将其推荐材料上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

(5)其他事项。推荐的代偿毕业生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在与经办银行签订毕业后的还款计划书时,需注明已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学生申请程序为:

(1)学生申请。被确定为预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对象的毕业生于6月15日前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并向

学校递交《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代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等;

(2)相关部门审核。校学生处、校财务处于6月30日前对学生在校期间实际缴纳的学费和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金额及相关信息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3)地方部门审核。毕业生本人携相关材料于当年10月31日前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报名,由该办公室会同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复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4)递交材料。次年1月15日前,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生本人)将《应征入伍通知书》复印件和《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代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原件寄送至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5)学校上报。学校将相关材料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

14、代偿的经费如何发放到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手中?

答:在接到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正式批复后,学校将及时通知到学生本人。经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获得代偿资格者,学校收到代偿资金后将代偿资金代为偿还给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或者返还给学生本人(包括学生本人已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对未获得批准代偿资格的学生仍需按原还款计划继续还款。

提示:学生本人在校期间的中行卡、存折必须保持有效,请勿注销。

15、获得第一年代偿后,学生还需做什么?

答: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已获得第一年代偿的毕业生,需提供代偿毕业生在职在岗证明,在代偿期内于每年6月15日前寄回学校学生助学中心,由学校核实并将在职在岗情况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方可继续享受代偿。

16、对于因个人原因被部队退回,毕业生已获代偿的经费要被收回吗?

答:高校毕业生因本人思想原因、故意隐瞒病史或违法犯罪等行为被部队退回的,要取消其补偿学费和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资格。已获代偿资金由毕业生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征兵办公室收回,并逐级汇总上缴至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17、如何与学校助学中心联系?

答:联系人:张辉电话:0451-82518883

传真:0451-82519443QQ:952084367

邮箱:daikuan@hrbeu.edu.cn

关于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的详细内容及相关文件请登录哈尔滨工程大学阳光助学网http://qgzx.hrbeu.edu.cn/ 代偿专题。

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08〕1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有关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其学费由国家实行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含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下同)的,代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

第三条 本办法中高校毕业生是指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定向、委培以及在校学习期间已享受免除学费政策的学生除外。

第四条 本办法中,西部地区是指西藏、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部地区是指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个省。艰苦边远地区是指除上述地区外,国务院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

第五条 本办法中的基层单位是指:

(一)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乡(镇)政府机关、农村中小学、国有农(牧、林)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文化站等;

(二)工作现场地处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的气象、地震、地质、水电施工、煤炭、石油、航海、核工业等中央单位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

第六条 凡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在校期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良好,学习成绩合格;

(三)毕业时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

第七条 每个高校毕业生每学年代偿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最高不超过6000元。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低于6000元的,按照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金额实行代偿。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高于6000元的,按照每年6000元的金额实行代偿。

本科、专科(高职)、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的年限,分别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制计算

第八条 国家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获得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高校毕业生采取分代偿的办法,学生毕业后每年代偿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总额的1/3,3年代偿完毕。

第九条 按本办法确定的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

第十条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以下程序申请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一)高校毕业生本人在办理离校手续时向学校递交《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和毕业生本人、就业单位与学校三方签署的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服务3年以上的就业协议。

(二)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在与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签订毕业后的还款计划书时,应注明已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如果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不需自行向银行还款。

(三)高校根据上述材料,按本办法规定,审查申请资格;在每年6月底前,将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相关材料集中报送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对存在“二次定岗”的毕业生,高校应在毕业生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并经审查后,最迟于当年12月底前将申请材料集中报送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收到高校申请材料后一个月内,将审批确定的获得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高校及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同时将有关审批文件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

第十一条 高校需在每年6月30日前将获得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高校毕业生当年在职在岗情况报送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高校毕业生所在高校要建立与就业单位和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定期联系制度。高校要专门为经资格审查合格的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高校毕业生建立完整准确的档案,并将高校毕业生在本学段学习期间获得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情况书面通知毕业生本人、就业单位人事部门及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同时,还应主动了解并定期向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通报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便经办银行及时掌握借款学生的动态情况,做好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贷后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除因正常调动、提拔、工作需要换岗而离开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外,对于

未满3年服务年限,提前离开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人事部门应要求其及时向办理代偿的原高校申请取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

对于取消学费代偿资格的毕业生,高校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送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当年开始停止对其学费的代偿。

对于取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毕业生,改由其本人负责偿还余下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就业单位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高校,并凭毕业生重新签订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计划书为其办理离职手续。高校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

对于不及时向高校提出取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申请、不与银行重新签订还款计划书、提前离岗的高校毕业生,一律视为严重违约,国家有关部门要将其不良信用记录及时录入国家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相关数据库。

第十三条 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经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定后,有关部门(单位)应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将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项目经费编入部门预算。财政部及时将代偿资金拨付给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在收到财政部拨付的代偿资金15个工作日内,将代偿资金拨付给高校。高校应于15个工作日内将代偿资金代为偿还给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或返还给高校毕业生本人。

第十四条 有关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代偿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五条 对于弄虚作假的高校和高校毕业生,一经查实,除收回国家代偿资金外,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制定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本辖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办法。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补充材料 篇7

2012年11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为规范成品油消费税管理,促进成品油市场公平竞争,堵塞一些纳税人通过变换产品名称逃避成品油消费税的漏洞,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消费税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以下简称“第47号公告”)。第47号公告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但是纳税人对第47号公告存在不同理解,基层税务机关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需要细化的问题。为进一步增强对成品油消费税管理的认识,明确第47号公告相关的操作性事项,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9月9日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消费税有关政策补充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50号,以下简称“第50号公告”)。

◆明确第47号公告中有关术语

1.第47号公告第一条和第二条所称“其他原料”是指除原油以外可用于生产加工成品油的各种原料。

2008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67号),对成品油消费税征收范围进行了调整完善,除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溶剂油外,对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化工原料的各种轻质油均按石脑油征收消费税,对各类重油、渣油均按燃料油征收消费税。

第47号公告与第50号公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纳税人凡生产加工符合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征税规定的产品,无论以何种名称对外销售或用于非连续生产应征消费税产品,均应按规定缴纳消费税。

2.第47号公告第一条第(一)项规定的产品,无论以何种名称对外销售或用于非连续生产应征消费税产品,均应按规定缴纳消费税。

3.第47号公告第一条第(二)项所称“本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产品”是指产品名称虽不属于成品油消费税税目列举的范围,但外观形态与应税成品油相同或相近,且主要原料可用于生产加工应税成品油的产品。不包括:(1)环境保护部发布《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中列明分子式的产品和纳税人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中列名的产品;(2)纳税人取得省级(含)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中除产品名称注明为“石油产品”外的各明细产品。

上述产品,如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其他方法可以确认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无论以何种名称对外销售或用于非连续生产应征消费税产品,均应按规定缴纳消费税。

4.第47号公告第二条所称“纳税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产加工的产品”是指常温常压状态下呈暗褐色或黑色的液态或半固态产品。

其他呈液态状产品以沥青名称对外销售或用于非连续生产应征消费税产品,适用第47号第一条和第50号公告第三条规定。

5.第47号公告所称“相关产品质量检验证明”是指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授予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相关产品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检验证明,且该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的检测能力在其资质认定证书附表规定的范围之内。

第50号公告在第47号公告的基础上,对纳税人提供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检验证明所涉及的检测机构资质条件、受理范围、证明材料等事项做了进一步明确。

纳税人委托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进行检验的项目应为该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中列明的全部项目。在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检验证明备案时,应一并提供受检产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以及检测机构具备检测资质和该产品检测能力的证明材料,包括资质认定证书及检测能力附表复印件等。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市)范围内的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不能检验的,纳税人可委托其他省市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并按前款规定提供产品检验证明和检测机构资质能力证明等材料。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在解读第50号公告时指出,对检测机构资质真实性和有效性需要核实的,可根据《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进行确认,部分检测机构及检测能力信息可登录“中国检测资源平台”网(http://www.testingdb.cn/)查询。

◆关于应税产品中原料已纳消费税的扣除问题

根据现行消费税政策规定,部分应税消费品在计税时可扣除其原料已纳的消费税税款。对按照第47号公告视同石脑油、燃料油缴纳消费税的产品以及第47号公告第三条第(二)项规定的产品,也可享受这一政策。一方面,纳税人生产上述产品时,其原料已纳消费税税款可按规定扣除;另一方面,纳税人以上述产品为原料生产加工其他应税消费品时,上述产品已纳消费税税款也可按规定扣除。同时,由于对一些按第47号公告应征消费税产品,目前还实行其原料已纳消费税的退税政策,为避免退税与扣除政策交叉重叠,第50号公告这类可享受退税的产品,不再适用其原料已纳消费税的扣除政策。

此外,为使上述扣除政策更好地落实到位,第50号公告规定,纳税人生产、销售或受托加工视同石脑油、燃料油缴纳消费税的产品,其向购货方或委托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品名后应注明“视同石脑油(或燃料油)”或“视同石脑油(或燃料油)加工”。购货方或委托方以该产品为原料生产应税消费品,可据此按规定办理原料已纳消费税税款的申报扣除手续。

◆第50号公告生效日期及过渡措施

第50号公告是对第47号公告有关问题的进一步明确,因此,其执行时间应与第47号公告保持一致,第50号公告追溯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跨文化管理下一篇:我的中国梦演讲稿:我的青春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