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工作技术总结(共11篇)
报考项目: RT 论文题目: 浅谈小径管透照布置的选择
姓 名: 庞 兵
工作单位: 安徽津利能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浅谈小径管透照布置的选择
随着近年来电力行业趋势不断上升,射线检测作为无损检测方法的一个重要方法,射线检测在电站安装中具有与其它无损检测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电站锅炉主要以小口径管对接接头为主,多采用射线检测。笔者近期参与完成了***发电厂(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安装工程的无损检测工作,对射线检测小径管时透照位置的选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1.小径管透照在实际应用中暴露的问题:
在某电厂安装项目现场抽查中发现炉管焊缝存在大量的根部裂纹(见附图一、二),而这些焊缝则是已在预制厂检测合格的焊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为此笔者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原因。该炉管材质为T92规格为Φ51×8mm,检测执行标准JB/T4730.2-2005,技术等级AB级,Ⅱ级合格。在预制阶段由于条件较好,所以按JB/T4730.2-2005标准规定采用椭圆成像法透照,相隔90度透照2次。在这一阶段也发现了少量的根部裂纹,但并未引起检测人员的足够重视。在炉管组装运抵现场后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没有采用椭圆成像法透照而是采用垂直透照的方法进行检测,相隔120度透照3次重叠成像,结果发现了大量的根部裂纹。为保证产品质量我们要求对所有运抵现场的炉管按用垂直透照的方法进行100%重新检测,同时要求预制厂在预制阶段也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检测。但这一要求似乎并不完全符合JB/T4730.2-2005的规定,检测单位对此也有所顾忌。
2.小径管经常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的原因 小径管通常是指外直径Do小于或等于100mm的管子,在射线检测中倾斜透照椭圆成像通常是首选。小径管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可以将源侧和胶片侧焊缝影像分开便于影像的评定及缺陷的定位返修,而且在大多数条件下有较少透照次数,这样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保证工程进度。笔者认为小径管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检测工艺优化的体现,是质量、费用、进度及返修难易程度相互平衡的共同结果。实践证明此方法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地透照方法,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也确应采用。垂直透照重叠成像的方法对于根部裂纹、根部未熔、根部未焊透等根部面状缺陷的检出率较高,但发现缺陷后由于分不清是源侧还是胶片侧的缺陷会对缺陷的定位返修造成不便。焊缝表面的不规则也会影像的评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在检测成本、检测进度上也略逊于倾斜透照,它出常常作为倾斜透照的一种补充方法加以应用。综上原因在射线检测中经常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
附图一 3.透照角度对小径管裂纹检出的影响 射线检测中对于缺陷的检出主要是通过裂纹检出角来控制的,它是假想裂纹垂直于工件表面来进行研究的,垂直于工件表面的裂纹也是危害性最大一种缺陷,因此它是射线检测重要控制的缺陷。裂纹检出角分为横向裂纹检出角和纵向裂纹检出角。实验证明,透照角度在10度以下时裂纹的识别情况变化不大,但透照角度超过15度时随着透照角度的增大裂纹不能识别的情况就会增大很多,裂纹的检出率会显著降低。
附图二
在JB/T4730.2-2005中透照方向实际上是对纵向裂纹检出角的控制,但标准并未规定角度的控制范围。而一次透照长度是以透照厚度比K的形式间接的控制横向裂纹检出角的大小。无论是倾斜透照椭圆成像透照2次或3次,还是垂直透照重叠成像透照3次其对横向裂纹检出角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但倾斜透照椭圆成像透照的纵向裂纹检出角要明显大于垂直透照重叠成像透照。按标准规定,椭圆成像时影像开口宽度为1倍焊缝宽度左右,当g(焊缝宽度)≤D0/4时倾斜透照的角度约为25.56度,此时纵向裂纹的检出率将大大下降。此时椭圆成像过大的透照角度可能会导致根部面状缺陷的漏检,因此在可能存在根部面状缺陷时椭圆成像的方法应慎用。
附图三
4.对JB/T4730.2-200
5小径管透照布置的理解
JB/T4730.2-2005标准中射线检测的透照布置分为5条,即透照方式、透照方向、一次透照长度、小径管的透照布置和透照次数。其实后2条仅是针对小径管这一特定检测对象而言的,其含义也包含于前3条之 中:
1)小径管的透照布置无论是倾斜透照还是垂直透照都为双壁双影法。2)小径管的透照方向是通过椭圆的开口度来控制的,倾斜透照时有一定的透照角度,垂直透照时透照就角度为0o。小径管透照布置规定,当同时满足T(壁厚)≤8mm; g(焊缝宽度)≤Do /4时应采用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而JB/T4730.2-2005中4.1.2条(透照方向)规定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因此从这一方面看小径管的透照布置与4.1.2条的 要求是相互矛盾的。3)小径管透照次数是一次透照长度的体现。无论是倾斜透照椭圆成像透照2次或3次,还是垂直透照重叠成像透照3次其透照厚度比K都约为1.7左右。从小径管的K值我们可以看出小径管的K值其实已经不 能够满足标准的要求,标准之所以这样规定只是优化工艺的结果。因此我们对标准的执行也要灵活应用,不能照抄照搬。在检测中如已发现许多根部面状缺陷或对缺陷的检出率存在疑问时应采用垂直透照进行补充检测,在已经发现大量根部面状缺陷时要直接采用垂直透照进行检测。这样才能提高根部面状缺陷检出率来保证产品质量,才能真正做到质量、费用、进度的协调统一,此时的才能算是优化的工艺。
关键词:防雷,检测,技术
按照检测流程, 在检测开始前, 首先要和委托方签订检测协议, 确定检测内容——由检测负责人开具出检通知单——检测人员在仪器保管员处领取检测所需仪器, 确认仪器正常后做好领用登记——开始检测工作, 填写检测记录——归还检测仪器并登记——整理检测数据, 出具检测文书——编制报告及相关文书 (存在问题通知书或复检通知书) , 审核后签发, 同时发送检测服务质量评议表——检测文书存档, 服务评议表收回——技术服务跟踪回访并建立台帐。下面就现场检测填写检测记录技术环节做重点介绍。
1 基本情况及综合评定
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 可以查阅图纸审核的技术评价报告书, 根据已有信息填写受检单位相关信息, 包括受检单位及对象名称、地址、联系人, 建筑物及接闪器高度、防雷类别, 防雷装置安装情况、检测日期等。检测依据要根据受检对象按实填写最新的规范标准, 所用的主要检测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或者经过自校的设备。综合评定要在对各单项检测完成后最后做出, 经复核后请相关人员确认签字。
定期检测的受检项目, 通过查阅资料、现场了解填写基本信息, 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 判定防雷类别, 特别要注意爆炸火灾危化环境的防雷分类。
2 外部防雷装置的检测技术
2.1 接闪器的现场检测技术
接闪器类型包括针、带、网、线、金属等。
首先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1) 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避雷线保护范围, 要注意在确定避雷线的高度时, 要考虑到弧垂的影响; (2) 用网格法判定避雷带、网的保护范围, 检测其网格尺寸、敷设方式、避雷带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闭合通路等; (3) 对于建筑物顶部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体以及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相关空间, 也要检查其是否处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次检测接闪器的高度、材料规格、安装位置 (易遭雷击部位有无安装) 、防腐措施、连接形式与质量等。
另外还要检查建筑物顶部接闪器、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引下线是否电气贯通;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检查架空避雷线、网与被保护物距离是否符合要求等。
最后测试接闪器的接地电阻值。计量方法可参见如下:避雷针每支计1个测点;避雷带天面面积≤400m2计2个测点, 每增加200m2增加1个测点, 每个不等高避雷带增加1个测点;避雷网格一、二类按每10m×10m计1个测点, 三类按每20m×20m计1个测点;避雷线按每条计2个测点;金属棚架按每个独立金属棚架计1个测点, 超过100m2每增加100m2增加1个测点。另外, 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每个太阳能板计1个测点;超出建 (构) 筑物接闪器保护范围的每根排气管计1个测点。
2.2 引下线的现场检测技术
首先检查引下线根数, 并用钳形电阻测试仪测试是否连通。计算其间距是否合格, 布设是否均匀且边角、拐弯处有无设置引下线;柱筋引下线是否选定两条主筋。注意第三类建筑物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 可按跨度设引下线, 且满足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大于25m即可。
对于明敷引下线, 测量其材料规格、施工工艺包括连接形式与质量、防腐状况等;暗敷的引下线, 根据跟踪检测隐蔽工程记录。另外还要检查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
引下线电阻测试端子的测试可按照每条引下线计1个测点测试其接地电阻值。对于设有断接卡的明敷引下线 (非单根) , 应断开其连接进行测试。
2.3 接地装置的现场检测技术
通过检测判定各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 (合设或分设) ;检查互不相连的接地装置周边及其与金属物、电气线路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测量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 检查施工工艺包括连接形式与质量、防腐措施等 (基础接地的可查看跟踪检测隐蔽工程记录) 。
测量接地电阻值, 可按照一个独立地网计1个测点, 每个预留电气端子计1个测点, 电梯接地每部预留电气端子计1个测点。
2.4 侧击雷防护措施的现场检测技术
检测高层建筑首道均压环高度、环间距离, 均压环的材料规格、敷设方式、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状况、防腐措施、连接形式与质量等 (查看跟踪检测隐蔽工程记录) 。
用测试仪器测量较大金属物的接地电阻值或与防雷装置的过渡电阻值。计量方法可按照每个独立均压环计2个测点;金属门窗、栏杆等外墙金属物及其预留接地每2个计1个测点;玻璃幕墙每10m×10m计1个测点。
3 内部防雷装置的检测技术
3.1 防雷电波侵入措施的现场检测技术
主要包括低压配电线路防雷电波侵入和架空或埋地的金属管道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首先介绍低压配电线路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1) 全长采用埋地电缆或敷设在架空金属槽内的电缆引入时, 检测在入户端是否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接地; (2) 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而部分埋地引入时, 检测电缆埋地的长度以及是否在电缆与架空线转换处装设避雷器; (3) 架空线直接引入的检测进出处是否装设避雷器, 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接地; (4) 检测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等接地连接质量, 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
架空或埋地的金属管道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检测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 是否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 检测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2) 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检测架空或埋地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或直接接地。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还需检测架空金属管道是否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检测相关连接及接地的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 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检测金属水管、金属煤气管、其他金属管道接地电阻值可按每个接地进入建筑物入口处计1个测点, 并检测其等电位连接过渡电阻。
3.2 防雷电感应措施的现场检测技术
建筑物内较大金属物接地的检测: (1) 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是否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2) 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是否就近与防直击雷接地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相连。
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跨接处理: (1) 其净距小于100mm时是否采用金属线跨接, 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 其交叉处亦应跨接; (2)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 连接处是否用金属线跨接 (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 在非腐蚀环境下, 可不跨接) , 检查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
测试长金属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过渡电阻值应≤0.03Ω;屋内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应≥2处, 接地线的材料及规格截面≥16mm2。测量防雷电感应接地电阻值。
3.3 等电位连接措施的现场检测技术
检测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等较大金属物连接;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等长金属物连接;竖直金属管道等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信息技术设备等电位连接情况, 主要检查连接物外观、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跨接过渡电阻值等。
3.4 电涌保护器SPD的检测技术
连接至低压配电系统的SPD检测:首先检查供电系统接地方式和雷电防护等级。其次检查安装位置、产品型号、安装数量。检查UC标称值、电流Iimp、In、或UOC、UP检查值。然后用SPD测试仪测量Ileak测试值、U1mA测试值。再检查状态指示器是否正常, 引线长度、连线色标、连线截面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测试连接过渡电阻及检查过电流保护装置设置情况。连接至电信和信号网络的SPD还要检查标称频率范围、插入损耗等。
4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检测技术
首先检查信息系统的防雷分级、接地系统设置、配电方式、零地电位差、干扰电位、综合布线情况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其它管线的最小距离) 等。然后进行检查检测。
4.1 接地装置及等电位的检测
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检测机房所在建筑物的接地电阻。
预留电气接地装置检测内容有:机房电气预留端子接地电阻;预留接地端子的材料、规格及防腐措施, 计算其腐蚀度。
信息系统专用接地装置的检测内容包括:电源接地装置;信号接地装置;人工接地装置四置距离。
机房金属门、窗接地及等电位检测包括:金属门、窗的接地电阻值;金属门、窗之间的过渡电阻值。
设备等电位连接内容有:信息系统机房等电位连接形式;设备等电位连接带的材料、规格、截面积;房总等电位和局部电位;屏蔽线槽断接处等电位连接。
4.2 磁场强度、屏蔽等的检测
直接雷击的磁场强度分布检测内容有:距离屏蔽顶的最短距离;距离屏蔽壁的最短距离;屏蔽体网格的宽度;直接雷击LPZ1区内磁场强度;直接雷击LPZn区内磁场强度。
邻近雷击的屏蔽检测内容有:LPZ1区屏蔽体的材料、规格;邻近雷击LPZO区内的磁场强度;机房的屏蔽系数;邻近雷击LPZ1区内的磁场强度;LPZ1区的安全距离。
2.4GS等值线需计算:大楼引下线的数量;楼分流系数;安全距离的计算。
空间电磁场检测内容包括:机房屏蔽体外磁场强度;机房屏蔽体内磁场强度;机房屏蔽体外电场强度;机房屏蔽体内电场强度。
4.3 电涌保护器的检测
电涌保护器 (SPD) 安装检查包括:SPD的安装位置、接地线截面积、长度;SPD的等电位连接线的截面积、长度;SPD的接地电阻值。
电涌保护器 (SPD) 性能测试包括:SPD的漏电流、启动电压;SPD的标称电流、残压。
4.4 环路感应电压、电流的检测
环路雷电感应电压、电流的检测内容有:综合布线环路长度、宽度;邻近雷击无屏蔽线路最大感应电压;环路至屏蔽顶距离;环路至屏蔽墙距离;LPZO区内雷电流值评估;直接雷击环路开路最大感应电压值。
4.5 其它需检测项目
静电检测包括:防静电地板;工作台、椅防静电;天花龙骨防静电。
电源质量检查检测包括:独立电源供电数量;接地电阻值;电源零、地线电压差。
5 结语
建筑物防雷现场检测技术是每个防雷技术人员必须熟悉的业务知识, 只有深刻掌握, 才能更好的实施规范化操作, 促使我们检测工作的开展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 [S].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S].中国建筑工作出版社, 2004.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计量检测技术;加强措施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当前市场上流通的各类商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但同时也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形势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正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通过实施有效的质量技术监督来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对确保我国能够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以及提升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从技术角度来看,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开展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我们只有以《计量法》为依据,通过应用合理的计量检测技术来对产品进行检验,才能真正做好产品质量的技术监督工作。本文对以计量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希望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二、计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技术监督的关系分析
对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来说,它主要是以标准为依据,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审核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各种产品进行检测,并以检测结论作为审核结果的凭证。显而易见,最终的审核结果直接受到检测结论的影响,而检测结论本身又会受到所采用的技术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计量技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精密的检测仪器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以这样说,产品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直接受到检测数据的影响,为了保障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我们就必须重视计量检测技术的应用,尤其要重点确保所应用技术手段的合理性和检测数据的精确性。
三、以计量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质量技术监督的主要工作内容
当前市面上流通的很多商品的功能参数和工艺参数都必须通过计量工作来进行测量,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产品质量检测的依据,同时也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质量技术监督中的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依法对在用计量器具进行管理等。现实中,考虑到不同生产领域对计量技术的应用要求不同,所以有必要对计量技术进行科学分类,并进行合理应用,以最终满足各类工业生产领域对计量工作开展的需求。
四、强化以计量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措施探讨
1.不断提升计量检测技术团队的综合能力
计量检测技术团队的综合能力是影响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计量检测技术团队是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开展的主体,所以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也直接关系到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成效。因此,为了提升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水平,就有必要不断加强对计量检测技术团队的培养和建设。
2.加强数字化、自动化在线检测等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表现在计量检测领域就是计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质量,就有必要不断加强对各种新型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五、结束语
计量检测技术是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它为产品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产品质量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依据。因此,必須重视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对技术手段不断加以完善来促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大鹏.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5):291
[2]张运红.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6):103
[3]周斌.以计量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4,(29):135-136
[4]朱改利,陈会萍.计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技术监督浅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12):237
[5]曹晓华;;浅议以计量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J];科学中国人;2015,(23):59-61
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以及研究开发的方针政策;确实执行本岗位负责监督检测的工程产品的有关标准、试验方法及有关规定,做到所做每项检验都有法可依。做好委托单接受,项目检验,资料,反馈等工作,做好跟踪台帐,便于日后查阅。由于试验检验项目多,项目检验时间不一,提前将工作做到位,避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不了解工程检验要求及技术指标而延误工期,影响进度。我们试验室人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遵守规章制度,全心全意服务于施工现场。
工作一年后转入现场施工管理。担任土建技术员。但依旧于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现场。由于以前的检测工作与现场管理工作差别比较大,这对我来说既可以说是机遇,也可以说是挑战。机遇就是进入小单位职位分工没有那么明确,总揽现场所有工作;挑战就是在经验实践缺乏的情况下担任现场技术总负责。以前仅靠自己的技术,而现在则也要抓好人员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等一大堆管理工作。一时工作压力极大。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不断地请教有经验的同事、老师。各种方案作对比寻求最佳方法。自己摸索实践,在较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工作,完成了角色转换过程,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技能及管理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1.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从拿到图纸到图纸会审,认真的查看每一个部位细节,核对数据,思考施工步骤方案。做到脑中有图。组织图纸会审。协调交换与业主、设计、监理各方意见。进入工程开工,认真了解每一个部位施工细节,按设计图纸要求,严格编制本专业施工方案,对关键点编制作业指导书,监理单位确认后执行。同时在施工准备过程中对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班组对所施工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按施工规范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做好班组自检、复检、专职检“三检”工作,同时做好分部分项质量检验评定记录、隐蔽记录及相关质保资料。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应用于工程。
2012年7月21日正式加入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8月7日被分配到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无损检测所的一员。转眼已经是一个月了,通过近二十天的入职培训,通过各个部门领导的专门讲解,让我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有了充分的了解,我感觉我自己来到了一个充满挑战、充满潜力和拥有广阔舞台的公司,我想我接下来的人物就是更好的融入这个大家庭,更好的完成角色转换。
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所说在学校期间也参加我几次实习,但当真正分配以后,我被分配到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的无损检测所,这是一个我在学校未曾接触过的领域,也和我的专业没有关系,所有所有的都得从零开始,刚进入公司后,感觉一切都很陌生,自信心也慢慢地被现实压下去一点一点的消失。未来的路我想只有慢慢的自己摸索、学习、请教,更好的融入这个工作。
在这个月我认识了我的导师——王晋东,这个看起年轻的帅气小伙,这是导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在分配导师以后,王晋东师傅在空闲的时间带我熟悉工作流程,给我讲解平时主要的工作,通过他的介绍我知道了目前公司可以进行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这些全是一个我未曾了解的领域,我感到自己以前懂得东西太少,今后的学习任务之重。在入职的第二个周,我的导师带我去了一次现场进行超声波检测,检测的高空中的一个横梁的焊缝,那是我第一次去现场,导师没有让我上高空只是让我在地上帮他制作耦合剂,高空检测的任务他一个人完成的。看到师傅熟练的操作,我心里告诉自己要快速的成长起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学会各个工作流程。检测完成后导师还告诉我要学会观察现场,熟悉现场的图纸,因为这个会在以后出检测报告的时候用到,第一次下现场,导师对我很关心,同时也教会我在现场中应该掌握的环节,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入职的第一个月主要是熟悉公司工作环境,除去几次去现场以外,其他时间就是在办公室学习,师傅帮我找到观月射线检测和超声检测的图书资料,在这个月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学习消化这些资料,先通过图书资料熟悉检测方法和检测流程,以及检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导师总会隔三差五的抽时间帮我答疑,还通过现场实际环境讲解,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办公室中看书度过的,毕竟书本知识和现场实际操作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我希望再接下来的时间能够有多点的机会去现场,通过现场的时间操作和学习能让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
这个月转眼已经到了尾声,在总结过去的同时我也给自己制定了今后的目标,在继续学习掌握图书资料中的知识之外,快速的适应现场、熟悉现场,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两种检测方法,尽快的具备独自操作的能力。
时光飞逝,一学期转眼即逝。短暂的岁月,让我们变得成熟了,对学习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对于这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从初始的了解,到现在已有了深成的探知,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产生,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能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查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是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
一、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们应用技术学科。然而,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处理系统的总称。
二、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标定
在使用传感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标定,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所测信号的准确、有用。用实验的方法,找出其输入输出的关系,已确定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以及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种类的标定方法。按传感器输入信号是随时间变化,可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二)传感器的选用
选用传感器的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测量条件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被测量的选择、测量范围、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产生的频率、输入信号的频率以及测量精度、测量所需的时间等。第二、是传感器自身性能要求,主要包括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输出量类别、对被测对象产生的负载效应、校正周期、输入端保护等。第三、是使用条件要求,主要包括设置场地的环境条件、所需功率容量、与其它设备的连接匹配、备件与维修服务等。
7、电涡流传感器 电涡流效应:金属导体置身于变化的磁场中,导体的表面会有电流产生,电流的流线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这种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旋涡状感应电流称为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1)、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与金属是否块状无关,且切割不变化的磁场时无涡流),导体内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4、实训心得
在通过一周的传感器实训过程中,我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但都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我都能顺利解决了。通过对电子元器件功能和结构的了解和深入认识,以及对电路板进行设计和规划,让我认识到,在实训当中,要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个人的动手能力。还要培养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什么都要有耐心才有进步。特别是在焊接是时,更要的是耐心和细心,才能把一些很小的电子元件接好,把电路板焊接得既精致又好用。
通过这次实训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里要谢谢老师的倾心辅导,也感谢同学的帮助,我们共同努力,解决难题!因此,我也觉得,有时自己得不到的答案,别人也许可以帮自己解决!在此我认为团体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漏水检测,连续性,区域监测
供水管道发生破坏后, 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漏水位置是进行管道抢修的关键。声学检测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 这些年来在国内各供水企业得到广泛推广。在供水管道漏水检测中, 声波检测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成为主要的检测手段。声波检测技术是以声学原理为基础, 借助电子学和频谱分析理论, 对漏点的声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以发现漏水区域进而准确定位漏点的技术。但是由于管材、管径、埋深以及管道周围环境的不同,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判断是否漏水仍然比较困难。供水管道声波检测技术根据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来进行漏水点定位。笔者从声学原理角度论述了供水管道的漏水声波的产生、沿管道的传播特性以及在区域漏水检测中的应用, 从而对供水管网实现漏水监测并指导具体的漏水检测, 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漏水调查, 最终达到降低漏损的目的, 为供水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漏水声波的产生、传播途径和特点
(一) 漏水声波的产生及传播特性。
一定压力下的供水管网, 一旦破损发生泄露, 由于管内外压力差的作用, 水会从破损点溢出, 并具备一定的速度, 从而会产生3种噪音。
1.漏孔边缘的摩擦声。 由于水具有粘滞性及流速, 漏水时水会摩擦管壁形成震动, 该震动以波动形式沿管道向两侧传播。该波动属于线状波, 声源为漏水点, 声音能量呈指数规律衰减, 衰减系数与管道的材质、管径、水压大小和漏口形状有关。漏孔边缘的摩擦声主要沿管道向两侧传播, 通常使用听音棒、相关仪和噪声记录仪监听这种声音以发现漏水或定位漏水点。
2.泄漏水头和周围介质的撞击声。 当水从管道破损处泄漏时, 由于其具备质量和速度, 水头会冲击管道周围的土壤介质, 形成震动, 并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四周发散传播。这种声音有一部分会传到路面, 通过电子听漏仪拾取该声音可对漏水点进行定位。
3.出的水在排走的过程中和介质的搅拌声。
(二) 漏水声波的传播途径。
一是沿管道向两侧传播;二是沿介质向四周传播;三是在水中传播。
(三) 漏水声波的主要特点。
漏水声波的频段分布一般在0~5000Hz之间。由于传播过程中, 振动造成介质的内热损耗一起其他特殊结构 (三通, 四通, 空腔等) 原因引起能量衰减, 高频衰减快, 低频衰减慢。离漏水点越近, 高频部分能量相对集中, 声音尖锐;离开漏水点越远, 由于高频部分衰减较快, 低频部分能量相对集中, 声音低沉。如表1所示。
二、漏水调查的基本流程
漏水调查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漏水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观察泄漏迹象、阀栓听音、路面听音和采用Permalog+监听管道。由于阀栓听音和路面听音要求检测人员有较多的检测经验, 且受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采用Permalog+这种噪音监测的方法逐渐受到认可, 并陆续开始应用。
区域噪声检测工作原理及Permalog+区域漏水监测系统。
(一) 区域检测工作原理。
区域检测工作主要通过分析采集到的管网噪声的频谱特性来判断区域管网的漏水状况。
1.峰值。
采集样本间隔全部统计时间 (>99%) 里, 统计最高的噪音水平, 以分贝表征, 峰值越高, 离漏水点越近。
2.临界值。
采集样本间隔全部统计时间 (>99%) 里, 采集最低的噪音水平, 以分贝表征, 临界值越高, 离漏水点越近。
3.分布。
采集样本间隔全部统计时间 (>99%) 里, 上线临界值的分布范围, 以分贝表征, 分布越小, 噪声缺陷越对称, 越窄, 则漏水的概率越大。
由于区域噪声监测第一次在实际工作中把管道漏水噪声按照上述三个因素进行量化, 能够客观反映管网噪声状况, 排除了人的主观经验因素引起的误差, 而且传感器的灵敏度极高, 同时采用累加统计分析工作方式, 能发现常规方法很难发现的漏水点, 要求操作人员的经验较少, 减少了人员劳动强度, 缩短了普查周期, 大大提高了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
(二) Permalog+区域漏水监测系统。
1.工作原理。
Permalog+区域漏水噪声监测系统由一台巡视仪和若干记录仪组成, 通过PDA将记录仪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分析, 最终判断被监测的区域内是否存在漏水。PDA与巡视仪之间通过蓝牙进行通讯。记录仪由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内置5年免充电锂电池、数据统计与分析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四部分组成。首先通过巡视仪对记录仪进行设置, 记录仪就会按照设置的时间进行信息采集, 经过模数转换将声音信号转换成脉冲数字信号, 由数据统计与分析单元对数据进行分析, 判断该噪音是否为漏水引起。按照设置的时间向外发射, 巡视仪在设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巡视, 就可以将记录仪所记录的数据下载到PDA上, 数据以图表形式显示, 能够直接显示存在漏水的区域, 无需检漏人员有丰富的检漏经验。
Permalog+区域漏水监测工作主要通过对记录仪采集到的管道上的噪音进行频谱特性和数学统计分析来判断区域管道的漏水状况, 其记录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测试结果, 仪器会自动显示区域内是否存在漏水, 并且明确具体的范围, 其主要判断依据为峰值和带宽这两个参数。峰值 (Level) :表示在采集噪声数据的时间间隔里, 采集次数最多的噪声水平, 以分贝表征。峰值越高, 表示检测点离漏水点越近。带宽 (Spread) :表示在采集噪声数据的时间间隔里, 采集噪声强度的波动范围, 以分贝表征。带宽越小, 噪声曲线越对称, 说明噪声越稳定, 则该点漏水的概率越大。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图3a为检测点存在漏水的记录结果, 其峰值 (Level) 很高, 带宽 (Spread) 很小。图3b中, 峰值 (Level) 很小, 带宽 (Spread) 较大, 为无漏水情况存在的记录结果。
由于漏水噪声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而大多数干扰噪声都不是连续噪声, Permalog+区域噪声监测系统在夜间连续采集噪声。根据所采集的噪声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该系统能够客观反映管道的噪声状况, 自动判断该区域是否存在漏水, 而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系统传感器的灵敏度远高于人耳, 同时采用了累加统计分析的工作方法, 因此能发现常规方法很难发现的漏水区域, 对操作人员的检漏经验要求较少, 能很大程度地降低检漏人员的劳动强度,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特点。
系统采用3种工作模式进行工作:长期放置巡检模式、分区检测模式和Aqualog模式。工作方式灵活, 可有效发现漏水。长期放置巡检模式可长时间监测管网运行状况, 实时监测管道, 快速发现漏水。记录仪可存储最后28天的测试数据, 更准确地判断管道是否存在漏水。分区检测模式可采用少量的记录仪对多个区域进行检测, 发现区域内存在的漏水, 投入少, 效益高。Aqualog模式可对重点怀疑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的监测结果准确判断该区域是否存在漏水, 尤其是噪声干扰较大的区域, 记录结果见图4。检测结果表明, 声音稳定且强度很高, 该监测点附近有漏水。操作简单, 操作人员无需丰富的检漏经验即可开展检漏工作。可任意选择记录仪数量, 实现大范围的区域检测和漏水监控, 及时发现漏水, 缩短漏水发生时间, 减少经济损失。28天噪声数据对比, 能反映管道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异常, 预防非突发性爆管。
三、结语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市供水的任务越来越重, 水资源越发珍贵, 快速高效的漏水检测和监控方法的推广和实施势在必行。漏水区域监测系统的应用结合了区域压力和流量监测, 将漏水检测工作从单纯的查找漏水点提高到对整个供水管网的宏观控制与管理, 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 确保供水企业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试验
实验对象。文章主要选择在某市区以及相关县不同的农产品市场与消费人群进行分析,其中参与人口总量高达22376人。针对这些调查主要是对一些没有参加过食品安全培训的人员进行调查,属于食品安全的原始调查资料。在调查中的县级以上人员包含10376人,其余人员是比较随性安排的总共有11000人。
研究试点。对于这次的食品安全研究调查中,主要是针对某市的各个商场、大小超市以及小卖部等,其中主要的食品安全单位包含19家,餐饮包含15家、农贸销售市场包含7家、各学校市场包含11家、建筑工地食堂包含9家、各种食品生产单位与厂家大概达到65家左右,在这其中涉及的专业食品安全人员6871人。
快速检测技术实验办法
针对确定的实验对象进行全面的实验调查,发放食品安全检测宣传资料,派遣专业食品安全检测人员深入到基层进行具体调查,对于其中涉及的学校、矿产以及事业单位等进行调查,宣传全面的食品安全知识,对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等进行调查,充分了解群众的食品安全问题。
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查小组,将调查资料结果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成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实际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的方面提供具体的指导与解释,利用最后的调查结果与对比结果发展其中存在的缺陷。利用不同的化学技术进行具体的安全试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改善与对比。
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讨论
提高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与培训力度。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并且群众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比较差,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不够重视。在这样的工作基础上需要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的力度,同时提高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保证权重深入的了解食品安全知识与监督意义,定期向各个市区或是县城等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建立更加广泛的食品安全监督与交流平台,加深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力度。积极对各个地区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调查,不断优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保证不断宣传的同时积极进行快速检测,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一定要扎实可靠,保证自身安全质量的同时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负责。改善原有的技术安全培训方式,打破传统的形式主义,积极实行管理分类,实施考核制。设立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全面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提升相关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升食品安全整体质量。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年龄、身体素质的人群进行不同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在一些学校或是食堂等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利用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的教育,提升群众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视。
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最重要的在于技术的应用于完善,保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完善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主要方式。根据相关的资料调查显示,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中存在很多的纰漏,对于食品标准设定比较低、其中的食品预防病毒等存在漏洞,需要不断的改善其中的不同要求,保证快速检测技术更加稳定。逐渐实现快速检测技术更加稳定与灵敏,降低检测技术的成本投入,能够加强对食品中存在的污染等进行同时检测,改善快速检测中的微型化与便携化形式,更好的保证快速检测发展的完善与优化。虽然我国在很多技术方面逐渐发展成熟,但是因为食品变化形态不断多样,并且食品安全作弊技术也在不断上升,因此需要针对实际的食品检测安全需要不断进行食品安全技术的创新与优化,保证食品安全检测的全面与成熟,更好的进行食品安全保证。
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并且人们对于这方面的要求正在不断的严格,在这样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其中的快速检测技术,保证食品安全的监督与检测,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简介:辛悦(1986—),女,辽宁省朝阳市人,助理工程师,工学学士,单位:朝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研究方向:食品监督及检验。
目前,在我国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用电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送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电力系统10kV线路均采用氧化锌避雷器,按《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10kV线路氧化锌避雷器每年须进行预防性试验。以往必须将10kV线路停电后,才能进行预防性试验。同时,因10kV线路避雷器一般安装于构架4米以上的地方,试验难度大,所需停电时间长。这样,不但影响可靠性和试验人员的安全性,而且因10kV线路多是直接用户线路,停电将严重影响供电量和本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这一直是困绕供电企业的一道难题。
二、立项
我局自便开始进行了10kV线路避雷器不停电检测的探讨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编写了“10kV线路避雷器不停电检测研制”科技项目申报建议书,并向省公司科技处进行了科技项目申报,引起省公司和众多供电企业的关注。19获省公司批准立项,省公司以云电集技[]53号文,20xx年2月正式下达我局执行。
三、工作的开展
20xx年3月,在创一流检查验收后,我局及时成立了以生计科、变电公司为主的实现10kV线路避雷器不停电检测科技项目工作组,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并制定了方案,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0xx年5月,根据项目组商定的10kV线路氧化锌避雷器不停电检测支架初步原型,准备进行制作。由于我局没有加工、制造10kV线路氧化锌避雷器不停电检测支架和相关接头的能力,与曲靖有关制造企业联系进行加工,因各单位提出的加工费用高(主要是模具费)、加工期长,无法满足我局的要求。后与个旧电瓷厂联系,获得个旧电瓷厂的积极支持,因此与该厂建立合作关系。
项目组(含个旧电瓷厂)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于20xx年9月制作出了初步样品,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进一步进行改进。当年10月生产了11组(33只)10kV线路避雷器不停电检测装置,在我局110kV曲靖站9条10kV线路上进行了安装和带电实际操作试验。
四、效果的验证
通过安装和实际操作试验,验证了该装置一是不改变原构架结构,安装方便;二是避雷器取下和装复方便,可以***路不停电的情况下,随时按《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对避雷器进行相关试验和对存在问题的避雷器进行更换,实现了10kV避雷器不停电检测。
按10kV线路最小电流630A计,每年按期在带电的情况下对避雷器进行相关试验,少停电最少8小时计算。则每年每条10kV线路减少停电损失电量为:3相×相电压×相电流×时间=3×10(kV)÷√3×630(A)×8(h)=87298(kVA.h)。折合电费:87298(kVA.h)×0.23(平均电价:元/kVA.h)=20xx9元。
根据现每组10kV线路避雷器不停电检测装置价:3×430元=1290元。5年产生净效益总额=直接经济效益-实施总费用=5×20xx9元-[1290元(设备费)+600(材料及安装费)]=98505元。投入产出比=实施总费用:净效益总额=[1290元(设备费)+600(材料及安装费)]:98505元=1890:98505=1:52>1:5。由此可见,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若原有氧化锌避雷器,则只购支架,费用更低,投入产出比更高。
我局10kV线路避雷器不停电检测装置投入运行,将大大减轻试验人员的劳力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真正按《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按期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避雷器进行相关试验,并随时带电对避雷器进行更换。确保10kV线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我局10kV线路的供电可靠性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正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通过实际应用验证,该项目实现了10kV线路避雷器不停电检测。但由于试制品整体重量偏重,给带电实际操作造成一定困难,同时试制品工艺质量不高。因此,进一步减轻重量,提高整体质量,势在必行。经与合作方个旧电瓷厂协商后,共同投资近50万元用于购买和定制模具用于正规产品生产。
正式产品命名为YH5WS-17/50-便检式避雷器,已于2月出厂,于3月正式开始在我局城网和部分变电站推广使用。
在广泛听取各电力公司的意见,根据农网和部分老旧城网特点和要求,于4月再次对该产品进行改进,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减轻了整体重量,增加了与不同构架的安装的简便装置和倾斜度,更加方便安装和操作。
正式产品由我局物资经销公司总经销,目前已有部分省内电力企业
开始进行咨询和准备购买。
该装置初步定价:430元/只(相)(含10kV氧化锌避雷器)。若原有氧化锌避雷器,则只购支架,费用更低。随着产量的提高,形成规模化生产,成本还可逐渐降低。
六、下一步工作
作好这一科技成果及产品的鉴定工作,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能更广泛地适应不同构架、不同用户的需要,以便在省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以提高全省10kV线路的供电可靠性以及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云南电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黄粱梦收费站积极响应交建管理中心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于1月7日下午三点组织全站职工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为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迅速完成此次检测,方便我站在岗人员及时采样,我站特别邀请医疗机构上门,负责此次核酸检测工作。检测过程严格做到了分区等候,单人采样,全站职工按序排队,依次进行。采样过程科学卫生,合理有序,全站53名职工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的检测工作。
此次核酸检测力求全员覆盖,我站室内外保洁、保安也参加了此次检测。全方位的检测为我站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超声;射线
中图分类号TG11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37-01
0前言
压力容器是在石油、化工、钢铁和医药等行业广泛使用的设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据2003年的统计,我国现有固定式压力容器133万多台,罐车近16万辆,各类气瓶9800多万只。压力容器由于其盛、装着易燃、易爆、剧毒或腐蚀介质,长期承受高温和压力,是危险性较高的特种设备,在生产和使用中的失效形式比较复杂,易发生事故。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国内外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无损检测技术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在压力容器的制造和使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压力容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几种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
1压力容器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1.1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方法适用于容器壳体或接管对接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使用的射线探伤设备包括x射线探伤机、γ射线源和电子直线加速器。
1.2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的应用范围和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工业检测的各个领域,这种方法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便于现场使用。此种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对接焊缝内部埋藏缺陷和压力容器焊缝内表面裂纹,也用于压力容器锻件和高压螺栓可能出现裂纹的检测。
1.3涡流检测
涡流检测是通过测量导电物体在交变磁场中的感应涡流的变化,来对物件进行探伤或物理特性判定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按测试容器的形状和检测目的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线圈。涡流检测时线圈不需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可以进行高速检测,易于实现自动化,但不适合形状复杂的试件。涡流检测主要用于换热器换热管的腐蚀状态检测和焊缝表面裂纹检测。
1.4声发射检测
声发射技术,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它是一种动态检测方法,探测到的能力来自被测物体本身,对线性缺陷较为敏感;一次试验过程中,能够整体探测和评价整个结构中缺陷的状态;可以缩短检验的停产时间或无需停产;可以预防由未知缺陷引起的灾难性失效和限定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
主要用于检测压力容器可能存在的活动性缺陷,也可用于对已知缺陷进行活性评价。
1.5磁记忆检测
磁记忆检测是基于铁磁构建的磁效应,可以有效发现构件的应力集中区域,是一种对金属材料进行早期诊断的无损检测方法。磁记忆检测方法用于发现压力容器存在的高应力集中部位。
1.6漏磁检测
漏磁检测是用磁传感器检测缺陷,由传感器获取信号,然后由软件判断有无缺陷,此种方法易于实现自动化,具有较高的检测可靠性,可实现缺陷初步定量,高效无污染,但不适合形状复杂的试件。漏磁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压力容器壳体可能出现的点腐蚀状态,适用于于压力容器运行状态下的在线检测。
1.7红外检测
红外热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温压力容器热传导的在线检测和对常温压力容器的高应力集中部位检测。
2无损检测在压力容器设备上应用
2.1无损检测应与破坏性检测相结合
无损检测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本身还有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代替破坏性检测。在压力容器设备进行评价时,应将无损检测结果与破坏性检测结果(如爆破试验等)进行对比和验证,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例如液化石油气钢瓶除了无损检测外还要进行爆破试验。评价焊接接头质量除了要进行无损检测外还要切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有时还要做金相和断口检验。
2.2选择正确的检测时间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时,应根据检测目的,结合设备工况、材质和制造工艺的特点,正确选用无损检测实施时间。
2.3选择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
对于压力容器设备进行无损检测时,由于各种检测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不能适用于所有工件和所有缺陷,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应根据设备的材质、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及预计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取向,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例如,钢板的分层缺陷因其延展方向与板平行,就不适合射线检测而应选择超声波检测。检查工件表面细小的裂纹就不应该选择射线和超声波检测,而应选择磁粉和渗透检测。另外,选用无损检测方法和应用时还应充分的认识到,检测的目的不是片面的追求那种过高要求的产品“高质量”,而是在保证充分安全性的同时要保证产品的经济性。只有这样,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才会是正确的、合理的。
2.4综合应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
在无损检测中,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无损检测中,如果可能,不要只采用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应尽可能多采用几种检测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取得更多的缺陷信息,从而对实际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以保证压力容器设备的安全长周期运行。
3结语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应用技术,无损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也逐步发展,经历了从无损探伤、无损检测再到无损评价的发展。从一般无损评价向自动无损评价和定量无损评价发展,逐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改用计算机进行检测和分析数据,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已成为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实际应用中,无损检测技术是需要无损检测器材设备来实现。目前绝大部分国产无损检测器材设备是为满足常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因此很多更新的无损检测要求方面尚有较大的开拓空间,特别是适应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设备。现有的国产的无损检测设备的功能与性能指标相对于国外同类的先进仪器尚有较大的提高与扩展的空间,可以考虑引进开发一些最新型的检测仪器或辅助器材。
参考文献
[1]李景辰.压力容器基础知识[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4.
[2]周乐,张志文.无损检测及其新技术[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8).
[3]王小永.碳/环氧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的冲击损伤效果及无损检测评价技术[J].无损检测,2008,30(3).
[4]郭奎建.2003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分析[J].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2004,20(3):41-44.
[5]沈功田,李金海.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04,9.
[6]沈功田,张万岭.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04,10.
【无损检测工作技术总结】推荐阅读:
无损检测月工作总结09-18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10-19
无损检测过程控制程序06-19
飞机零部件的无损检测10-04
钢结构无损探伤检测05-25
无损超声技术报告06-14
年度试验检测工作总结-检测检验10-16
入侵检测技术发展方向入侵检测12-16
实验检测技术09-06
桥梁检测技术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