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设计与案例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字经》教学设计与案例(共14篇)

《三字经》教学设计与案例 篇1

三圣口中心校 王永梅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本质。

2、构建灵活自由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结合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3、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设计理念:

将传统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和理解过程之中,给予儿童心灵以浸润以感染。

学情分析:

课外阅读《三字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些经文,理解起来是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打下了基础。

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儿童启蒙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字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学生已知导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三字经》的内容和特点。请学生们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知道《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一背,引发学习阅读本课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2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激发学习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3、通过朗读体会《三字经》的语言节奏感。过程与方法:

1、朗读为主,做到全体学生集体参与。

2、加强诵读,说说感恩父母、勤学成才的故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2、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过程,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不仅让我们增长知识,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我们阅读的内容是《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三字经》的节选。板书课题:《三字经》

2、同学们谁能讲一讲《三字经》的故事。(找同学讲故事)师:她说的故事太精彩了,同学们听得也非常入神,那么谁能说一说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3、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视频。

4、小组议论,说感受。

5、教师小结: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又以极大的耐心和无私的爱关怀、陪伴着我们成长,这种恩情应牢记一生。

(二)品味阅读《三字经》

1、教师范读《三字经》。(同学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默读。

3、自由读。(要求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相读。(给充足的时间,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4、开火车读。

5、指名读。

6、教师指出读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7、自由读。

(三)教师讲读经文的意思。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经文的哪一句?这句经文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拓展

1、表演孔融让梨的故事

师:他们表演太精彩了,同学们看的也特别如神。《三字经》中这么多的知识道理,这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同样很有帮助。谁能说一说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孔融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孔融从小懂得谦让,知道尊老爱幼。让我们也做一个这样的好孩子吧!

(七)、总结与延伸

同学们,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你们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依然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老师希望真正地让我们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品德,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八)、板书设计:

三字经

孝敬父母

懂得谦让

启迪智慧、培养品德 教学反思:

《三字经》教学设计与案例 篇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子书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国家[1]。随着国家以及民众对少儿教育的高度重视,数字化的儿童图书也随之兴起,数字化的儿童图书以其自身特有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元化等最大程度上开发儿童的潜力,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因而深受儿童及家长的青睐[2]。伴随着近几年的“国学热”的浪潮,国学启蒙等亲子读物在儿童类读物销售量上高居榜首,少儿国学市场非常景气。因此,针对少儿国学设计和制作增强型电子书的能满足少儿和家长的对于教材的迫切需求,还对少儿的启蒙教育、提高学习能力与兴趣、未知的潜力开发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增强型电子书定义

增强型电子书,即Ebook3.0,有别于Ebook 1.0和Ebook 2.0,增强型电子书不再以文字为主,而是继承了声音、视频、动画、实时变化模块、交互模块等要素的互动图书应用(App)程序[3]。以儿童为对象的增强型电子书具有更为丰富的交互式多媒体资源,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图书内容,激起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了阅读效果。

3 前期准备

3.1 设计原则

增强型电子书要具有教育性与娱乐性。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促进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抽象思维的提升。

结构清晰、主次分明。由于儿童的抽象思维分析能力不足,过于复杂的图形或层级影响儿童的理解和使用,因此结构设计上要严谨直观,选用扁平化的表现原则,降低操作对象的抽象性。

3.2 内容设计

本设计在内容选材上定位于国学书籍——《三字经》,其中的内容分析参考于王玉峰等人编著的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字经》一书。并根据《三字经》读本将内容分成8个章节,每一章分为五个小节,每个小节包括三字经正文、注释和译文等。

在功能上达到电子书3.0的时代标准,弥补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儿童类的教育电子书的互动性缺乏的特点,采用方正飞翔2012、Adobe Photoshop CS5、Adobe Audition CC、Adobe premiere Pro CC等众多多媒体加工软件,给予用户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

3.3 技术路线

设计前期通过收集大量素材,进行资源的分类整合;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资源加工和处理;利用App Show平台制作内容;最后通过进行真机测试并发布。本设计最终发布于移动终端,可生成安卓安装包发布于安卓平台,此外还将zip资源文件与发布端结合并加载苹果的开发者账号,即可发布于i OS平台。

4 功能实现

4.1 页面展示功能

电子书共制作124页,包含是全本《三字经》启动页、总目录页章、分目录页、视频动画页、注释和译文等模块。界面简洁、清晰、精确、鲜明。根据页面不同展现形式,将其分为两部分:静态页面和动态页面的展示。

静态页面主要是正文的文字的展示,会设置朗读点读功能,而其他的页面均以动态页面的形式展现。利用动态页面的动画效果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文字所描述的内容故事。该作品相对于市面已有的少儿电子图书,采用了多样化的动画表现形式。按照制作方法的不同,共分为五类动画形式,分别为GIF动图、幻灯片、序列图、高级路径动画和flash动画。

此外,页面导航条的制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儿童识字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直观的图片便于他们的理解。导航条还设置了背景音乐的功能,丰富儿童的阅读体验[4]。

4.2 音频朗读功能

为了更好的引导儿童进行自主学习,需要对读物的内容部分添加音频朗读功能,实现全文朗读功能,将每一小节的三字经的原文内容清晰的朗读出来,不仅如此,还人性化的融入了“点读”的元素,即“那里没听懂点哪里”,设置了暂停按钮,给予少儿思考的时间。

本次设计选用的音频处理软件是:Adobe Audition CC,音频资源的采集方式主要通过网络资源下载和个人录制两部分组成,通过后期软件处理的将音频资源制作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音频录制中务必进行降噪处理[5]。音频的录制往往受限于环境和工具的原因存在一定的杂音,为保证资源制作的精细化,降噪处理至关重要。而目前主流的录音软件或音频制作软件都具有降噪功能,即可保证声音的清晰录制。本次设计采用的Adobe Audition CC软件进行音频采集,采样率设置是48000,声音是立体声,位深度为32(浮点)。利用其自适应降噪功能实现整体音频的质量的大幅提高。而对于细小的声音以及录音人员的吸气声,可以采用污点修复画笔进行处理即可。音频处理完成后依照不同功能分类载入到相关的交互路径下,由于文件繁多,存储路径尽量选择设置在制作文件目录下,避免资源丢失,路径无法匹配。

4.3 动画视频功能

在少儿电子读物的设计中,丰富的动画视频资源有利于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实现儿童自主学习。本次设计视频采集于优酷网播出的《三字经里的故事》,内容上保证少儿视频以简洁简短为主,不宜长篇大论,拖延时间,影响儿童视力以及注意力;其二视频的采集,应该与电子图书的整体风格相同,才不至于显得太突兀。本次制作利用Adobe premiere Pro CC软件对视频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保证画面整体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压缩和转码处理,有利于多平台发布以及视频观看的流畅度。视频资源生成后同样需要分类载入到交互功能的路径下,利用设置交互方式实现视频的播放功能。

4.4 交互功能的实现

目前儿童电子图书市场上所出售的少儿电子读物大多以精美的画面和朗诵取胜,但是仅仅是静态的画面和音频是吸引不了他们的。单一、单调、没有交互操作,不能用自己的手去感受内容,再精美的画面也会让儿童产生视觉疲惫。因该设计中交互功能的实现是重中之重。

本设计基于App Show平台,实现其交互效果。按功能分为三类:第一是手势识别功能。由于该读物是基于移动终端发布,因此需要具有可以实现随手指的触摸而放大和随意移动位置等多种手势识别功能,方便于用户体验;第二是页面交互效果,对页面的触摸进行事件交互。通过对触摸事件添加互动、对象状态改变时添加互动、动画事件添加互动、对音视频/gif/序列帧添加互动,实现点击进行全文朗读,点读文字,视频播放,动画效果展现等功能;第三是页面之间的交互,实现不同需求的页面拥有多种过渡效果,以及具有娱乐效果的交互。尽管交互效果会带给用户多样化的体验效果,但是交互做的过多,会让读者产生眼花缭乱的视觉感受,因此在制作交互效果之前,应该系统化的规划,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感受。

5 结束语

增强型电子书是传统纸质教材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以其灵活性、趣味性抓住了孩子们的需求,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型少儿电子图书的开发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J].中国出版,2010(21):9-10.

[2]黄倩兰.浅谈对新形势下数字化图书的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3(13):125-126.

[3]徐丽芳,陆璐.增强型电子书的发展趋势[J].出版参考,2014(Z1):23-24.

[4]胡燕妮.基于Pad的亲子阅读用户体验与应用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4.

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 篇3

父母误会了我们

被误解,不冲动,敬父母,多沟通。父母生气骂我们

不还口,心气平,劝父母,讲文明。父母动手打我们

打不该,莫效仿,思父母,好心肠。父母说起来没完 所提要求遭拒绝 自己有事要外出 自己出行在外地 父母想打听情况 父母对我们批评 父母夸奖好儿女 我们不慎犯了错 初次见面,要说“久仰”客人到来,要说“光临”探望别人,要说“拜访”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帮助,要说“劳驾”麻烦别人,要说“打扰”

听唠叨,莫心烦,细思量,藏箴言。

提要求,莫过高,没满足,不计较。

要外出,打招呼,让父母,免担忧。

念父母,思绪牵,在外时,报平安。

对父母,无隐瞒,说见闻,听意见。

对批评,不反感,有则该,无则勉。

受表扬,莫骄傲,常思过,胜良药。

有错误,敢承认,听批评,得教训。

三字经 教学设计 篇4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四句。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学习准备: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复习朗诵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可用个别表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齐读的方法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菽黍稷”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称为六谷,它们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6、教师讲故事:六谷的对话。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六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

(2)以后我们该怎样做?教育学生爱护粮食。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5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能背背你所知道的“三字经”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二、初读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在文中圈画出需要会写的生字

3、再读,看你能否读得很流利

4、同桌互读

5、看黑板分句指名读,正音

6、指名读全文

7、从刚才的学习中你弄懂了那句三字经的内容?学生自由汇报

8、解释个别词语,学生适当在书上标记,分句解释意思

9、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加深理解

10、通过每句话你想到了那些成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喜怒哀乐、五光十色、酸甜苦辣)

11、开火车读每句三字经

12、拍手读

三、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给需要会写的生字组词、区别“粱”和“梁”

3、说说你记住了那个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呢?

4、写字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字经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三字经》教学设计与案例 篇6

一教学要有“融”的见识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 博览广闻, 可塑性强。面对纷繁多样的教学信息, 青年教师应筛选、融合,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见识。

第一, 要融多人的教学风格。博采众长, 但不要追随一人, 刻意模仿;也不要朝三暮四, 师出多门。青年教师应立足自身的基础与实际, 取他人的精髓, 进行创造性地吸收, 并化为自身的特点。从自身的长处出发, 选择自己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在开始从教时, 我就大量听本校老师的课, 虚心学习。不但听本学科老师的课, 也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每听一节课, 我总会思考:别人讲课的亮点有哪些?我可以在我的课堂上加以借鉴吗?在听某一位英语老师的课时, 他课堂上的每天值日报告员就让我很受启发, 在后来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我也大胆地采纳了每周新闻报告员的做法,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要融学生的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品质多姿多彩, 青年教师童心尚存而又富有个性, 应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学中既能与活泼开朗的学生心心相通, 又能与深沉严谨的学生达成默契, 融每一个学生与教师于一体, 张扬学生的个性, 而不能以个人的性格倾向去评议审视学生。

就任何一个班级而言,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鲜活个体,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把握学生的个性。有时候, 由于各种原因, 有些班级也会具有班级自身的共同个性。如有一次在教八年级一个班时, 所有的老师都反映这个班的学生在朗诵课文时“阴阳怪气”。起初, 我也不明白和不能接受这种现象, 可是后来转而一想, 这不正是这个班学生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表现吗?后来, 在一次课上, 我让班级的学生分组分角色读课本中的案例, 并加以评比。学生的活力立刻被引到正确的方向上了, 此后的课堂上, 这个班的学生成了学习思想品德课最积极的。

第三, 要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和迁移。一方面各学科教学是相通的, 另一方面各学科的理论是相融的。我在教学八年级科教兴国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课前大量收集我国最近的一些重大科技发明, 并在课堂上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上课时, 学生不但自己介绍了新科技发明, 而且从物理学、化学等角度做了详细的介绍,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意志一课时, 我引入了心理学上的概念, 并加以拓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我鼓励学生今后可以自己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并运用到学习中, 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有“改”的意识

青年教师思维活跃, 教学要勇于创新, 锐意改革。工作开始, 通过自己的借鉴与摸索形成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 但不能停滞僵化, 而应时时处处进行改革。

第一, 要改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 要在遵照教材、理解教材的前提下, 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增删、变通, 创造性地驾驭教材。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 如我在教行为与后果里的“三思而后行”这一节时, 我考虑到教材里的例子比较空洞,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于是, 我大胆弃用课本里的例子, 重新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事例, 并让学生大胆参与, 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在教授民主监督这一课时, 我发现学生对我国的政治体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缺乏必要的了解, 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怎样的程序召开, 认识到这一点后, 我果断对教材的顺序做了重新的安排, 先教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课, 再教我国的民主监督。从知识传授的难易度上学生更容易接受。

第二, 要改进教法。教法不是教材编排顺序的简单重现, 教法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教师在备课时应尽快了解教材的完整体系, 在设计教法时要从知识的整体出发。我在教学消费者权益一课时, 考虑到这一课内容浅显易懂, 学生容易掌握, 并且这一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所以, 在上这一课时, 整堂课我就大胆以学生的讲和讨论为主, 弱化教师地位。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课堂上来。

三教学要有“疑”的胆识

教师要勤于思考、发现问题, 对教育观念、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质疑, 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有一批优秀的老师很注重教给学生知识, 而我的教育观念更注重学生的参与,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关注政治与自己身边社会的意识。特别是对于学生所使用的教材, 我发现教材中的观点和例子有点陈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 我会放弃教材中的一些例子。而选择和学生、和社会贴近的事例。在教学方法上, 有些教师会把一种课型如复习课的模式固定化, 而且还不断进行完善。但我却认为, 教无定法, 教材不同, 学生不同, 学生的状态也不同, 就需要采取灵活的教法,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重。

三字经教学设计一 篇7

【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

【活动目的】、通过朗诵,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阅读《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4月23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回答。

师:对了,是世界阅读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目的是促进全世界重视阅读传统,延续书籍文明。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你所欣赏的读书格言是什么?(或者读书方法)

师: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我们学校今年举行了第一届读书节。谁知道这届读书节的主题吗?(亲近中华母语,诵读百家经典。)

这次活动,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三字经》这部经典。《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王应麟,朝代宋朝,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中国人专有,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了。有意思的是,现在浙江和广东两省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起了争执。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一节课不可能读那么多内容。那就让我们通过故事里的明星,来管窥全豹吧!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_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______,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______,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齐读。

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

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我们读三字经,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1、出示片断:

(1)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2)稻粱菽(shū),麦黍(shǔ)稷(jì)。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shǐ)。此六畜,人所饲。

2、这里有好多的生字,你能读准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读得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3、了解知识:

这两段话里,藏着许多知识呢,接下来我们分两队进行PK,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两段话里面,好好地读一读,读完还可以与同桌议议。

宣布比赛规则:分两队竞答,答对一题得十分,答错就给对方加上十分。答题之后,再为对方选题。给对方选题的时候要有礼貌,“请问,什么是~~?”

比赛之前,咱们先来热热身,用朗读来给自己鼓鼓劲,看哪一队士气更旺。(两队读课文,比谁声音洪亮精神饱满。)胜者决定自己先答还是先给对方选题。

比赛过程中随时点拨知识要点:

什么叫三才?什么叫三光?(天空中有日月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我们人又是万物之灵。)

三纲?(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构建合谐社会的做法不谋而合哪。)

四时?(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四方?(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猜猜,老师由这想到了了什么?提示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我们的老祖宗真了不起。)

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可真复杂,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推算出来的,真了不起。现在知道闰土名字的来历吗?)

六谷?(稻粱菽麦黍稷,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五谷杂粮,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这所谓豕的是什么东西呀?)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把这两段含金量极高的话背下来。

试背,指名背(老师学生合作背,生生合作背),齐背。(不能背的可以跟着读。)

这些知识还比较浅显易懂,《三字经》里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四、读《三字经》,明勤学道理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民族,至今流传着许多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请仔细看图,你知道图上说的是谁的什么事呢?

逐一出示名人勤奋读书图片,请学生说故事。

(路温舒披蒲编、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悬梁、苏秦刺骨)师随时点评引导:哪一点令你特别受感动?

车胤囊萤:就着萤火虫的光看书,能看清吗?(这样微弱的亮光,看书时间一久就会眼睛发酸,甚至会头昏脑胀的。)

孙康映雪:他不冷吗?(天寒地冻,别说跑到屋外边了,即使在屋里头也是很冷的,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哪来别的取暖的东西呢?)多冷啊!得受多大的罪啊!可没有苦,哪来的甜呢?

路温舒编席抄书:为了读书,真是绞尽脑汁。

孙敬悬梁:这倒真是一个克服困意的好方法。可惜我们男孩子没有机会了,姚老师倒是可以一试,女孩子也可以试试哦。

苏秦刺股:那是尖锐的锥子啊,疼吗?

2、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含着的意思。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老祖宗用了最精练的语言,记录在《三字经》里。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出示)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zhuī)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chuò)。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自由读。在这些话里,找到刚才我们讲的故事了吗?还有什么故事没有讲过?你知道吗?

没有书读,就借来抄在蒲席上,刻在竹简上;没有灯油,就抓萤火虫照明,就着雪光读书;读书困了,头悬梁锥刺股,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没有时间读书,就在打柴、放牛的间隙,利用一切时间读书。他们的故事感动、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怀着这份感动,带着这份敬佩,我们再来读读他们的故事。(齐读。)

听了看了读了那么多故人勤学的故事,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让他们能够这样想方设法找到读书的办法呢?(如果没有逼迫自己惜时如金、刻苦读书的强烈愿望,他们都不可能这样做的。)

如今我们不再需要囊萤映雪,也不用学悬梁刺股,这样的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了,但什么是永不过时的呢?(勤奋学习的精神)

走进去,一切都是我;走出来,我就是一切。现在,就让我们走出来,谈谈我们自己,谈谈我们的学习,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儿想说,但不忙着说,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学生交流。

4、同学们说得真好,虽然表达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声音是一样的,那就是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老师这儿要送你们一份礼物,借用《三字经》中的两句金玉良言送给你们。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指名读。齐读。

五、背诵经典

《三字经》18课教学设计 篇8

一. 教材分析

《三字经》第十八课讲述了关于《诗经》和《春秋》的有关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号称“四诗”。《春秋》是儒家的经书。《公羊传》、《左传》、《毂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本篇课文将《诗经》和《春秋》相联系,《诗经》虽散佚,但孔子编写《春秋》教人们分辨善恶。本课意在培养学生的郎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线,通过拼读,划分节奏和理解押韵,培养学生的品读和诵读的能力。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理解并能在生活学习中运用所学的道理达到明意知理的目标。二. 目标设定

1.初读韵文,能正确拼读,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全文。

2.试着将韵文划分节奏,能够找出韵脚,分辨平仄音,能按轻重读进行诵读。3.结合译解和拓展再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想表达的主要思想,领悟出其中的道理,能与生活学习相联系。

4.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历史,了解《诗经》和《春秋》。三. 策略构建

遵循韵文的形式,对韵文的节奏划分和押韵分析,从而构建以诵读为主线,以明意为支点,以拓展为外延,以内化为核心的教学框架。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韵文形式,培养学生朗读;以理解课文、悟其道理,明史通今,开阔学生视野,以达到国学教育的目标。四. 流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清代苏州有一位教书的秀才。外出办事,找了一个人替他教书。此人将《春秋》中一句“临难毋苟免”念成了“临难母狗免”。有一位名士听见了,一位韩秀才教的,就讽刺说:“《曲礼》一篇无母狗。”韩秀才便对:“《春秋》三传有公羊。”《春秋》是什么呢,什么是公羊?想要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八课。

(二)读文入韵 1.初读正音 A. 第十八课共有四句话。我们能不能借助拼音将这篇课文读准确。教师先让学生小声地自由读本篇韵文,读之前布置的要求:<1>正确拼读生字词,遇到难读的<2>多拼读几遍,读通课文

(生读)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毂梁。

教师挑几个学生朗读并正音,后全班学生齐读。B. 讲解难拼难写易错的字词。

难拼的生字:雅,颂,讽,咏,褒,贬,毂.(师读,后学生跟读,读准音)易错难写的生字:曰,褒,贬,毂

(小组探究性学习,怎样记住易错难写的生字)小组一:曰和日不一样,曰更扁更矮,日更高更窄 小组二:褒上中下结构,衣字中加保 小组三:贬左右结构,贝+乏 小组四:毂左右结构,左边上面是士下面军,右边殳。

2.划分节奏

课文有停顿有节奏就能更好地朗读。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读,用节奏线画出停顿的地方。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毂梁。

(听了教师读后,让学生模仿所听的,自己再读一遍。师巡视学生划分节奏的情况)挑选一两个学生进行朗读,并让学生自我评价和让其他同学评价。最后让全班学生齐读。(师引导生有节奏的停顿:停顿并不是随便停的,而是根据意思突出某一个内容而进行停顿。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进行划分节奏。举例:寓褒贬,别善恶。意思是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以便人们分辨善恶。所以突出褒贬和善恶,在寓和别的后面停顿。)

3.掌握韵脚韵文有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老师来读,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师读生听)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挑生回答。小组一:第一句中的“颂”、“咏”,两个字的韵母都是ong 小组二:第四句中的“羊”、“梁”,两个字的韵母都含有ang 小组三:第二句的“作”和第三句的“恶”都是第四声

师作评价:这就叫做押韵。师释押韵的含义: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读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请同学们在韵脚下面打点。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让学生感受押韵的朗朗上口。学生再齐读。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毂梁。.4.按平仄音朗读

第一和第二声属于平声,第三和第四声属于仄声,平长仄短。先听老师读,同学们来感受下平声和仄声的特点。(师范读,学生听)

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声读起来轻柔并且缓慢,仄声读起来稍重些并快一点。叫一两个学生读,并进行指导。再试着让全班学生齐读。

(生读)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毂梁。

相对应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5.采取多种方式朗读训练。(师强调朗读韵文注意的地方和要领,注意节奏,押韵和平仄音读法)A. 小组一句一句轮读 B. 学生两两对读 C. 齐读 D. 师生互读

(三)诵文会意 1.理解大意

本篇课文大意为:《诗经》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部分,号称“四诗”,应当诵读吟咏。《诗经》在传世过程中散佚不少,于是孔子编写了《春秋》一书,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以便人们分辨善恶。解释《春秋》的书有公羊高的《公羊传》、左丘明《左传》、毂梁赤的《毂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生词文与译解对读,领悟文中的思想(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A. 四诗指哪几个? 《国风》、《大雅》、《小雅》、《颂》 B. 春秋三传指哪几个? 《公羊传》、《左传》、《毂梁传》 2.理解文中的词句 号四诗,当讽咏。(号就是称为的意思,当是指应当的意思。讽咏是指诵读吟咏,整句话的意思是号称“四诗”,应当诵读吟咏。)寓褒贬,别善恶。(寓是寄予的意思,别是分辨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以便人们分辨善恶。)

3.字词句中透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本篇课文的思想体现在文中的哪句话中?韵文的句子中还包含许多信息,你可以找出来吗?(让学生再读课文)<1>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四诗指《国风》、《大雅》、《小雅》、《颂》)<2>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诗经》在周朝受到了不重视,孔子编写《春秋》的目的是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以便人们分辨善恶。)<3>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毂梁。(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左氏传》、《毂梁传》。)

(四)思文悟理

请同学们结合译解再通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你领悟到了哪些道理?(师提示:当《诗经》在传世过程中散佚后,孔子编写《春秋》的目的是什么?)生答: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师引导:对,孔子编写《春秋》是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以便人们分辨善恶。学完这篇课文,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组探究性学习)

小组一:生活中要分清楚对的和错的,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小组二:生活学习中做好事的行为应该表扬,做坏事的行为应该批评。小组三:在学习上应该相互帮助。

(五)明史通今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里面讲到了《诗经》和《春秋》。那同学们就随着老师一起了解一下。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包含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雅是“正”的意思,当时把朝廷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视为典范的音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2.《春秋》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是孔子编写的,相关的书籍有《公羊传》,《左传》,《毂梁传》。《春秋》是一部蕴含道理的书,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去搜集一下关于《诗经》和《春秋》的资料

五. 板书设计

《三字经》第十八课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毂梁。.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诗经》:《国风》、《大雅》、《小雅》、《颂》并称为“四诗” 《春秋》:《公羊传》、《左氏传》、《毂梁传》 “春秋三传”

案例与公共课程教学 篇9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营中, 公共课程肩负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 增强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能力的特殊使命。但公共课程的理论化程度高, 而且不是专业课程, 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身份又造成了学生抵触的情绪, 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态度难以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公共课程往往包含众多相对抽象高深、枯燥难懂的知识点 (以《原理》课程为最) , 这些和生产生活相去甚远的内容常常令学生如坠雾里甚至望而却步。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 重专业证书考核训练、轻思想政治熏陶, 重应用知识、轻基本理论的倾向, 给公共课程套上了“无用论”的外形, 消解了公共课程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扭转公共课程的尴尬形象, 进行教育手段改革尤为重要。而借助生动活泼、贴切到位的案例, 能够让原本复杂深奥的理论变成入心入肺的精神大餐, 有利于彰显公共课程的理论魅力, 让学生自觉接受并吸收公共课程的丰富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共课程的教与学的矛盾。

使用案例是极为常见也极为重要的教学现象和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利用对一个具体的特殊情境描述来引起教学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除了因具有训练实际操作能力的功能而被广泛运用于实践性科目或专业中, 也因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兴趣和耐性、提高学生素质而受到理论教学的青睐。可以说,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集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公共课程教学中的采用, 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公共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又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把公共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既可以启迪当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追求的时代思考、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 又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从另一角度看, 公共课程知识和专业课程知识一样, 都是人类认识的成果, 它们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除了像专业课程知识那样具有科学性特征、是对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之外, 公共课程还是面向现实世界、指导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学说, 具有革命性、政治性和开放性。此外, 理论的阐释与知识的传授, 既是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 也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可以说, 公共课程内含具备成为案例来源的因素, 如若制作精良, 它本身就是一席非常可口的思想盛宴。可是,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 只简单地宣传知识或结论, 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没有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那么, 即使接受了再多的理论也应对不了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 知识或结论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其实, 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 教学过程应当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前提,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将单纯以致于单调的灌输知识的过程, 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过程。在公共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 其内涵和目的, 是通过大量的原始资料和信息,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系列环节, 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判断和分析案例, 去寻找答案, 进而获得某种感悟和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路令传授方式从灌输式改变为引导式、讨论式;令教学主体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能够更好地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更紧密地贴近现实、贴近社会, 更灵活地安排教学形式和内容, 能够破除把公共课程教条化、神秘化的倾向。

二、案例在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成功的案例运用, 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且充分证明了案例教学法与公共课程的相容性。当然, 案例使用的灵活变通并不意味着毫无章法, 相反, 它至少应该满足几个要求、讲究一些技巧, 才能事半功倍。

(一) 案例的成功体现在充分挖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上。

这就要求案例教学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案例与举例的关系, 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教育效果。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传统教学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格局将教师定位为教学的中心, 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选择某个真实问题作为专题来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并要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选定的真实问题。通过学生的参与, 使其了解案例主题的始末甚至具体过程, 并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 运用原理中的智慧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这不仅有利于达到甚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 而且能够使人文素质要求真正深入当代大学生心中, 成为其行动的指南。换句话说, 在案例教学中, 一方面, 教师是发起者、组织者和指挥者, 起主导作用。教师课前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 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探讨案例。另一方面,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教材和相关案例, 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课堂上积极发言, 参与讨论与辩析等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学生接受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 而是生动有用的改造世界的工具;学生获得的也不再是机械式识记训练, 而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公共课程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 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把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 有利于化解公共课程教与学的矛盾, 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一方面, 教师经过案例收集、选择之后, 以书面的案例材料、或多媒体课件方式呈现出来, 这样, 通过课前发放案例材料, 或者通过校园教学网络, 使学生在课外可以研读案例、思考交流, 为课内案例分析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 由于案例教学看重讨论和交流, 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较好的表现, 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案例材料, 经过思考后形成文字, 再通过课堂上与他人的争辩磨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撰写小论文提高认识水平。同时, 探索如何整合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 不能忽视寒暑假和法定长假。可以通过让学生跟踪、调查甚至参与暑期“三下乡”主题活动以及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活动, 搜集、提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案例教学资源。也可以结合所在城市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名人纪念场馆、科技馆、人文历史遗址等教育基地, 通过其示范效应, 创设爱国主义、人生观、公民素质等情境问题, 密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经验, 密切联系国内外时事, 让学生体会到情与理、公与私、利与义、自由与秩序的多重交织, 体会到社会现实的复杂和多变。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 以问题为载体, 以研究为手段,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按照“创设问题情境——驱动探究——体会深意——交流经验——梳理结论”的流程;让学生在论辩、合作中彼此学习、优势互补, 同时关注理论知识与“课前”、“课后”教学过程的整合, 革新教育思想观念。作为新型教与学方式的具体体现, 案例完全可以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相结合, 并在各学科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 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换句话说, 将案例融入实践教学模式或研究性教学模式等新型的教与学模式的研发当中, 并使之上升为这类模式的主要方法或中心环节, 可以加快案例教学法的流行速度、拓宽其被接纳的范围。这类模式的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和提炼观点意见, 实现主动地获取知识、对比知识和应用知识 (主要指教材里既定的知识) 相统一的效果, 把“要我学”的被动消极状况转变成“我要学”的积极状况。如此一来, 挖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可谓是水到渠成。

3.案例与举例的关系。

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虽然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事例, 但它们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无论从运用事例的指导思想、或是从事例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还是从教学中运用的事例发挥的作用来看, 事例在举例教学中的重要性远远不及它在案例教学中的重要性。因为,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事例使用的重点在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 而在举例教学中, 事例一般以说明问题为目的;事例在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 教学任务都是借助事例来展开的, 而事例在举例教学活动中一般处于次要地位;案例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 举例则是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辅助手段。可以说, 案例是整个教学的主线, 在案例的讨论、分析中, 学生达到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而举例只是整个教学的点缀, 是在理论讲解过程中的个别举证。由此, 作为案例的事例讲求目的性、完整性、针对性、科学性, 而作为举例教学的事例, 就不强求它具有这些特性。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中, 教师往往将自己当作知识的权威发布者, 因而他们力求把原理讲解得十分彻底, 并联系实际运用许多例子来说明原理, 但这种教学思路仅仅是“解释问题”而已。要想真正上升到“解决问题”的高度, 必须将公共课程的宗旨从“向学生传授真理”转变为“让学生发现真理”并使其自觉形成正确而坚定的信念, 从而切实提高人文素养。

(二) 案例的选取必须满足恰当性要求。

要注意案例收集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成功的案例应该与公共课程的知识点相互配合, 也即, 公共课程的知识点应该能够充分和深入地解释被选取的案例, 而案例应该相对准确地包含所要讲解的公共课程知识点, 是其展开与运用, 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和快捷地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意义。成功的案例也应该根据学科及专业的不同, 在把握文科、理科、工科及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他们对公共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基础上, 选择不同的案例或对同一案例的不同层面进行讲解, 尽量贴近学生所学科目及专业, 从不同的角度体现 (或分析说明) 公共课程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重要意义, 使其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公共课程与他们所学专业是须臾不可分的, 从而纠正其不重视思辨作用的想法, 引导其走出不承认公共课程的科学性、不相信公共课程在认识方式上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误区, 以致于自觉地增强学习公共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案例还应该具有高度拟真性和操作性, 也即案例应该确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使学生明白公共课程并不高深莫测或无用武之地, 它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就在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之中, 以便让他们能够切实感受公共课程的理论魅力, 从而自觉地吸收其中的知识内容和甘愿接受思想政治熏陶和塑造。不能忽略的是, 案例无需追求多、广、杂;相反, 案例的成功往往体现在它所反映事物或事件的深度上。有教师认为, 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轰炸会让学生视野广阔并钦佩教师的渊博学识。殊不知, 过多过杂的案例有时会让学生养成接受知识的依赖性并降低对知识吸收和消化的要求, 有时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不知重点何在, 以致形成困惑进而生厌。案例的成功也体现在气氛的渲染上。生动的表述、贴切的点评、合情合理的引导、教学局面的准确掌控, 都为案例教学的成功添加了砝码。

(三) 案例并非一定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

制作精良的视频、图片、音乐或教师自己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节选和编排的、具有较强情节性和说理性的事例, 也可以用作案例。另外, 虚构或创造贴切准确而又典型的、类似西方教学活动中的“思想实验”也十分有效。尽管这些案例的原型源于现实存在, 可是作为教学手段, 它们又称得上是教师的创造性成果。

(四) 应用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学校正常教学的组成部分, 而不是学生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学生是这一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主体。案例的主题必须涉及所要学习和讲解的内容和范畴, 这意味着学习过程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是学生运用已知、并突破已知去创新去发现的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主动获取并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案例教学由“模版的设计、主题的确定、方法的指导、过程的控制以及结果的评价”等一系列严密的教学环节构成。这些环节环环相扣, 对这些环节的创新性理解和设计是使实践教学取得预定目标的重中之重。案例的使用强调了教与学的多方面特征:一是教与学的研究性。也即把教学活动看成是检验知识、扩展知识的过程, 以问题或项目为载体, 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 都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探索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完成。二是教与学的实践性。挖掘学习与研究主题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彰显理论知识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比方说, 关注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问题,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国际热点问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三是教与学的体验性。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亲身体会, 充分尊重感性认识是人类全部认识开端的认识规律。四是教与学的自主性。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到成果展示和进行答辩、交流、总结的全部学习过程, 处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 教师只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五是教与学的开放性。将确定的知识体系与专用教材改造成与时俱进、涉域宽广的开放性内容;教学模式应如何实施, 必须结合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可见, 案例的使用, 对教与学的目的、内容和方式的要求都提高了。

由于案例教学模式同我国传统的教与学方式相比, 除了更加生动、直观、形象, 还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作用发生了转换, 其实施、指导、管理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异, 如何实施好这一教学模式, 是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 也是改进公共课程教学效果的希望。

摘要:公共课程的特殊使命和特殊身份不时反映出教与学的矛盾。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使公共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从而有效地化解教与学的矛盾。但使用案例教学法要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公共课程的积极性为中心, 满足恰当性要求, 目标明确, 制作精良,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年级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10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3、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揭题、新授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学文释义、学文晓理:

1、【故事】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提问:

⑴图中谁是孔融?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爸爸会怎样夸奖孔融?⑺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吗?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二)诵读句子

1、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2、出示新授语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三、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三字经》教学设计与案例 篇11

小议中华文化之精髓与糟粕――读《三字经》有感小议中华文化之精髓与糟粕――读《三字经》有感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玉林校区 初中2008级7班 任澜异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

小议中华文化之精髓与糟粕――读《三字经》有感

。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读后感作文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有效课堂教学六字经 篇12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字经”

1. 体现在“满”字上, 只有“满”才能达到好。

一堂有效的课老师要满意。老师满意在预设目标达成的高度, 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满意在预设的方案顺利实施, 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能很好地展开。老师满意在预设的亮点得到充分的显现, 没有亮点的课不算好课, 有亮点的课才是精彩的课、有味的课。一堂有效的课学生要满足, 满足于知识的获得, 满足于学习方法的获得, 满足于情感的获得。每堂课都要使学生有久旱的禾苗得到雨露的滋润的感觉。

2. 体现在“谱”字上, 只有“谱”才能达到“味”。

做任何事都要有谱, 唱歌有曲谱, 吃饭有菜谱, 教学也就应有“课谱”。所谓课谱, 即或和菜谱那样, 讲究多种形式的搭配,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动静搭配、土洋搭配 (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搭配) ;详略结合, 答问结合;视听兼顾, 手脑并用。按这样的课谱上课, 课堂教学效果会怎样呢?

3. 体现在一个“准”字上, 只有“准”才能达到“精”。

一是准确地抓住重难点, 也就是做到重点突破, 目标集中, 精讲精练;也就是善于打攻坚战, 而不是疲劳战。反之就是“泛讲”“滥讲”, 劳而无功, 劳而无获。二是准确地找准切入点, 由切入点巧妙地展开教学活动。三是准确地把握训练点。因文设计训练, 体现内容特点, 导读———读出个性, 不求和教师一样。导思———思出深度, 思出不同的角度。导写———写出个人的感情。导练——练出技巧, 练出规律, 迁移运用。

4. 体现在一个“淘”字上, 只有“淘”才能达到“实”。

有效课堂教学应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课堂, 而不是海边拾贝的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组织学生淘读、淘写;淘思、淘问;淘说、淘想。淘是实实在在地练, 实实在在地求, 实实在在地得。

5. 体现在一个“变”字上, 只有“变”才能达到“新”。

课堂因变化而精彩。不变乃老生常谈, 不变乃墨守成规, 不变乃死水一潭。变化课堂导入, 变化教学程序, 变化训练角度, 多逆向思维, 多发散思维, 多换位思维, 多打组合拳。

6. 体现在一个“融”字上, 只有“融”才能达到“谐”。

学生与文本融合, 被文本所吸引;学生与作者情感融合, 被作者情绪所感动;学生与教者情感融合, 被教者激情所感染;学生与学生情感融合, 被同学真情所激励。融表现在课堂气氛的融洽上, 融表现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上。

二、实现以上追求需要狠抓有效教学的环节

1. 有效的计划

主要学科由全镇中心教研组根据县教研室的安排, 统一制订学科教学计划, 避免了主观随意性、盲目性, 使计划在语言上更简洁, 在考虑上更周密, 在操作上更实用, 在形式上更规范。

2. 有效的目标

有年级备课组长把关, 细化课时教学目标, 数量上细化到几条目标, 目标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越精越好;质量上细化到什么程度, 优等生大约达到什么程度, 中等生大约达到什么程度, 后进生大约达到什么程度。有效的目标怎样显性化, 怎样具体地去检测目标, 都应有备课组长把关。

3. 有效的内容

确定教学内容, 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哪些该讲, 哪些不需讲;哪些重点讲, 哪些一带而过。有效教学内容的确定, 往往通过集体备课讨论而定, 有效的教学内容就是教材的重难点, 就是训练点, 就是能力培养点。

4. 有效的学法

课堂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主体学习方法的获得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 更是让学生会学,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样的目的。我校把学法有机渗透在有效教学内容之中, 作为评价一个老师优质课的重要标准。

5. 有效的训练

训练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方法, 各科教学都要有训练, 能对学生的思维、技能的掌握、规律的把握有显著作用的就是有效训练。训练的内容要切合各科教学实际, 训练的程序要清楚, 有梯度, 训练的形式要丰富多样, 学生感兴趣。

6. 有效的延伸

有效的延伸就是把课堂向前向后延伸。向前就是充分的预习, 向后就是及时的复习。前后延伸可使课堂的空间更为广阔。我校要求各科教学都要有明确的预习题和复习题, 把预习和复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作业, 在课堂上省去预习这一环节, 变成直接对预习和复习结果的直接检查展示。

7. 有效的反馈

对各科教学内容定时反馈、定量反馈、定人反馈、定批次反馈、定形式反馈。如头一天教学内容第二天必须反馈, 反馈的内容要有2/3的目标量, 重点学生要重点检查反馈, 反馈的层次要有好、中、差, 反馈的形式有口头、书面、表演、操作、问答、综合练习等。

三字经 教学反思 篇13

俞卉

一、吵闹。自始至终都在吵闹。吵闹的原因:

1.学生喜欢《三字经》,压不住的喜欢。所以要说出来,甚至叫出来。2.老师不熟悉教案。

虽然整堂课就四个部分:背《三字经》导入;《三字经》中的故事;《三字经》中的知识;《三字经》劝学,但是老师没有衔接好。准备也比较仓促,传统文化功底也不深。

二、关于男女生比赛。

这是整堂课最吵的地方,现在我觉得应该这样:12个知识点,老师一个接一个问,男女生一个间一个答。由老师主导可能会好一点。

三、关于刮鼻子。

上课之前,我没想到需要奖惩措施,刮鼻子是临时想出来的。事实证明,刮鼻子可以用来惩罚一个人、两个人,却不能让一群人去惩罚另一群人,特别是男生刮女生。

《三字经》是小学生必须要读的,我对《三字经》的喜欢是溢于言表的,而我这堂诵读课是可有可无的。

三字经教学总结 篇14

在教授本课之前,虽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很多成功之处,但也存在着不足:

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心理,用多彩的课文吸引学生,把课文内容与识字、学文相结合,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知识。

2、充分准备了各种实物图片,让学生有了视觉上的感受,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植物动物等,更增强了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3、将生字宝宝藏在插图中小动物的后面,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4、注意倾听学生的话,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注意到班级的每个学生,及时调动他们的情绪,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6、指导书写认真,详细,并注意提醒学生们做好“三个一”。有助于使每个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需改进之处:

1、识字不应该脱离课文,如果选择随文识字会更好。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们结合特定的情景理解并记住生字,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孰能成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为以后的写作做铺垫。

3、新课标要求每节课中,学生写字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本节课的指导书写部分如果再加指导“豕”字和“咸”字会更合理一些,这样,课时分配上也更合理,更平衡。

4、教学中如果加入开火车读生字,考察学生识字情况这一环节会更好,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并能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完全消化本堂课所学知识,不欠账。

上一篇:如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下一篇:政府公共服务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