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
授课老师:李青青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文中一共有四个自然段,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以及大熊猫的珍贵和受欢迎,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于纸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教学目标】
1、会写“巴、爪、皮、黑、双、许、动、全”8个生字。
2、学习两个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
3、学习观察,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幻灯片1)师: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来猜一猜,它是谁?生:猫。生:熊猫。
(幻灯片2)师:你们真爱动脑筋,猜的非常正确,就是大家喜欢的大熊猫。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七课《大熊猫》。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3)
师:这节课我们要会写“巴、爪、皮、黑、双、许、动、全”8个生字。还要学习两个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学习观察大熊猫,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
三、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幻灯片4)过度:你们喜欢大熊猫吗 ?生:喜欢。
过度:是啊!动物园里有许多珍贵的动物,最吸引人的要数大熊猫了。师:“最吸引人”说明大家都。。生:喜欢大熊猫。
2、学习第二自然段。(幻灯片5)过度:接下来就跟着李老师一起打开课本35页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课本里认识认识这个可爱的大熊猫长得什么样? 师:谁来和同学们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呢?
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师:(指导朗读)我喜欢你介绍的这只大熊猫。还有谁也来介绍一下呢? 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师:(指导朗读)通过你的介绍,这只大熊猫我更喜欢了,还有谁再来介绍一下? 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师:(指导朗读)老师真的太喜欢你大熊猫的样子了,你们一起来介绍一遍吧!全体学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如:某某小朋友把描写大熊猫的“胖胖的”“圆圆的”“毛茸茸的”这些词语读得很好,读出了大熊猫的可爱,表达了自己对熊猫的喜爱.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师过度:大熊猫那么可爱,那它平时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大熊猫小时候与长大后有什么不同? 师:那一组愿意来说一说大熊猫小时候与长大后有什么不同?
生: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像个顽皮的孩子。长大以后,它就不太爱活动了,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
师:它小时候真调皮!还有那一组来说一说大熊猫小时候与长大后有什么不同? 生: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像个顽皮的孩子。长大以后,它就不太爱活动了,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
教师评价:把描写熊猫小的时候的句子读得很轻快,读出大熊猫小时的活泼,描写大熊猫长大以后的句子读得比较慢,读出了大熊猫长大后那懒洋洋,却又憨厚可爱的样子.师:那你们猜一猜它是怎样睡觉的呢?睡醒后又爱做什么呢?快来找一找,谁找到了举手告诉我。(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生:大熊猫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熊猫是怎样睡觉的呢?睡醒后又爱做什么呢? 生:大熊猫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4、寓学于练,照样子说一说。
师:在这句话里面有一个ABAC式的词语,是什么?生:走来走去。师:谁能用它说一句话? 生:小鸟在雨丝里__来__去。(1)读一读,说一说: 大熊猫走来走去找东西吃。小鸟在雨丝里__来__去。小鱼在水中__来__去。小狗在院子里__来__去。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你来填一填,第1题。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你来填一填,第2题。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你来填一填,第3题。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你来填一填,最后一题。评价:你的句子非常完整,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你的句子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真爱动脑筋,老师都想要为你鼓掌喝彩!你的句子很独特,老师真佩服你!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老师越来越喜欢大熊猫了,那你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吗 ?一起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吧!师:你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呢?生:新鲜的竹叶、竹笋。师:你也来说一说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新鲜的竹叶、竹笋。师:你看,它抓着一大把竹叶,吃得多香啊!你也读一读。生:它抓着一大把竹叶,吃得多香啊!
四、学习生字。
过度:大家读的真好!那么老师就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是不是会写这些生字宝宝。请看它们是谁?(教师出示熊猫字卡宝宝)谁愿意来写一写。师:请你来写一写,并且说两个它的词语好朋友。(手空写:巴)
谁还有其其它的词语?请你来说?
师:请你来写一写,并且说两个它的词语好朋友。(手空写:爪)师:请你来写一写,并且说两个它的词语好朋友。(手空写:黑)师:请你来写一写,并且说两个它的词语好朋友。(手空写:皮)师:请你来写一写,并且说两个它的词语好朋友。(手空写:双)师:请你来写一写,并且说两个它的词语好朋友。(手空写:许)师:请你来写一写,并且说两个它的词语好朋友。(手空写:动)师:请你来写一写,并且说两个它的词语好朋友。(手空写:全)
三、拓宽视野,情感升华。
关键词:实验优质课;优质课;思考
2013年12月9日—11日,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举行了山东省生物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领略到了我省各地市出类拔萃的生物教师的教学风采,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都十分精彩而实用,他们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科学合理的教材处理水平令我受益匪浅。大部分老师都能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及教材外的材料科学重组,充分展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探究模式。这次参赛的老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期间看到了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看到了大家的认真的倾听,但是怎样的课堂才是优秀的实验课?实验课与优质课的差别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次活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区别:
一、教学的环节要完整
优质课更加强调过程的完整性,如情境导入,教学过程,课堂的总结,习题巩固检测,课堂中的实验为知识服务,实验时间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而实验优质课知识为实验服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6个步骤,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占课堂的三分之二。而在这次比赛中,有的老师仍然是优质课的模式,实验的比重较少。
二、二者的关注点不同
优质课更加关注知识、概念的形成,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来,没有任何疑问走;而实验优质课是学生没有问题来,带着很多问题走,更加注重实验的创新、开放度,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生物课堂上的探究实验总是在鼓励倡导创新,创新也是生物探究性课堂的灵魂。要鼓励学生积极就生物学科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以及理论知识,大胆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这次比赛中,有个老师的课题是《污水对生物的影响》,那么这个实验为什么选择鱼?学生提出污水对鱼的影响有多种观察指标可以选择、运动、呼吸、身体的变化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个知识延伸到课下。
三、对两种课的评价不同
实验优质课更加注重对实验的设计,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许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甚至制订的计划有错误,但是科学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主要是对于学生不同意见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惊喜,学有所获。
四、课题的选择和整合
在这次比赛中,有的老师讲的内容是原封不动的课题,这不是实验课,而是优质课,实验课需要有课题的整合,从学生的材料、步骤、方法上要有不一样的地方,让学生有新的感觉。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便会味同嚼蜡,积极性大打折扣,实验优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具有未来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王鲁美老师讲授的《探究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一课,为我们做好很好的示范,老师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之后,实验计划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根据自己的设计自选实验材料,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可以看出,王老师创新实验设计得非常充分。老师对课本实验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大胆思考和创新,升华达到探究的灵魂关键所在。
五、老师的不同表现
年轻老师成长的速度很大部分取决于其反思能力,而优质课的交流为老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反思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年轻老师,而有些教师一直太过关注自己的预设,课堂时间的把握,害怕说错话,而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超出预设的范围,老师就感到很紧张,硬性地把学生拽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直是调动课堂氛围毋庸置疑的关键点。德州市的徐春霞老师,在讲解《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一课中,由一首轻快的儿歌《水果蔬菜真是好》导入,随着师生跟随歌曲旋律自然进入课程内容,使整个课堂顿时轻松很多。有的老师的课堂,学生分组实验老师以亲切的教态耐心指导,始终保持微笑,在声调的起伏节奏转换中,不断引导学生就自己实验反思总结,注重学生思考。在实验后总结交流中,也让自己置身学生中间,贴近学生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针对学生的回答和总结,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合理的积极评价,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山大附中的马晓嵩老师,讲课《种子的萌发》课前的将各个阶段萌发的种子的情况让学生进行了观察,这种将种子的发育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再让学生一起探究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情况,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位老师太紧张了,以至于这么好的设计,没有能充分发挥它的效果。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老师上课的效果截然不同。
六、学科的价值所在
生物是学生进入初中接触的第一门自然学科,很多学生抱有很高的兴趣,但是有些老师为了上课省事,而省略了很多实验,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我们要做有情趣的生物老师,要让学生感到我们对生活是充满热情和信心的,我们没有理由剥夺孩子实验的机会,否则孩子有可能这辈子也看不到可爱的草履虫究竟是怎样运动的,原来酿酒是这么简单的事。
参考文献:
[1]蒋树宝.优质课评选点滴谈[J].青海教育,2008(Z3).
[2]尹凤霞.一次市实验优质课的课后反思[J].新课程:教研版,2009(09).
[3]廖晓.优质课的五条标准[J].四川教育,1985(Z1).
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学习小熊猫愿意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思想。
2.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并能分辨同一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3.对描写动物的音乐感兴趣,在仔细聆听的基础上,能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想象中的乐曲意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集中精神聆听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
1.在欣赏、实践中获得快乐,培养合作创新意识,感悟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2.欣赏乐曲时展开想象和联想,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听懂音乐,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粘贴图片、打击乐器、每人一张画着表格的白纸、每组一张大的粘贴图和一只小熊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播放歌曲《郊游》的伴奏音乐,学生随节奏拍手或律动或哼唱进入教室,学生每6人一组成扇形面对教师坐好。
【设计意图:听音乐进教室,扇形座位便于互相学习、讨论、交流、促进、互动。轻松的音乐让学生的情绪先平稳、安静下来,便于进入欣赏教学】
二、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一)编一编、听一听、发挥学生想象力。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黑眼睛、黑耳朵,身子象熊脸象猫,鲜竹笋、嫩竹叶,欢欢喜喜吃个饱(小熊猫)。我们要听的这首管弦乐曲,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熊猫,这只小熊猫开着一家熊猫百货商店(多媒体出示小熊猫和他它的百货商店),它每天的生活就从清晨开始----接下来我们欣赏音乐,看看音乐都告诉我们小熊猫的哪些事?
老师给学生三个词语:清晨、打水、问好,请同学们编一个关于小熊猫的故事(学生分组讨论,选举代表讲故事)。
老师尽量让学生依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受编创故事。初听音乐,学生自由的想象2017.3.1 最新版
和感受音乐,叙述故事中可以采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奖给动物的贴画。
【设计意图:猜谜语和讲故事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活动形式,学生乐于积极参与,同时激励性的评价与小礼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划一划、填一填、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分段听音乐,每段音乐听二遍,第一遍认真听完后,选择你认为能表现音乐情绪(图形)、速度(线条)的颜色划出来。(情绪和速度选择相同的颜色)并且要告诉老师你选择这种颜色的理由。
第一段
师:小熊猫住在树林里,清晨,树林里静悄悄,阳光一道道,早晨空气多新鲜,小鸟醒来了,拍拍翅膀飞出窝,飞到熊猫百货店,又唱歌又欢笑。(随着音乐教师亲切的述说、表演)
听完后师:你觉得这段音乐的速度怎么样?情绪怎么样呢?你想用什么颜色或图形、线条来表示这段音乐?(学生填写表格、回答,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为基础,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师小结第一部分的速度、情绪。
在第一遍聆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与第一遍相同的色彩边听音乐边划出音乐的旋律线。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熟悉、理解。
第二段
师:瞧,这时候谁走过来了呢?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熊猫在干什么呢?
生(在编创故事的基础上)回答:走路、上坡、问好、打水、卖东西等
教师在熊猫把水桶丢进水里时配以大镲的伴奏、在水桶在水中激起的水波声用铝板琴的划奏来表现,快速的下行跳进的旋律用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
师:这一段的速度和情绪又怎样呢?你想用什么颜色或图形、线条来表示?(学生填写表格、回答)
师小结第一部分的速度、情绪。以学生对音乐的自主感受、理解为主
(在第一遍聆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与第一遍相同的色彩边听音乐边划出音乐的旋律线。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熟悉、理解。)
师:听了刚才的音乐你觉得小熊猫的心情怎么样?
2017.3.1 最新版
生:高兴、快乐、兴奋……
师:那我们就把今天听得乐曲的题目叫做什么?(《快乐的小熊猫》)
【设计意图:在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分段仔细的欣赏,以学生的自觉感受为主,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音乐、熟悉音乐并通过色彩、图形、线条、语言表现音乐,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三)画一画 添一添 创设情景。
1.教师将树、太阳、小鸟、小熊猫、水桶等粘贴图给学生,要求学生听音乐、根据音乐的进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图片的粘贴。(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
师:同学们画的真棒!你们知道小熊猫最爱吃什么吗?(竹叶)
师: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大家一定要保护我们和熊猫共同生活的家园,让我们为可爱的熊猫添上它喜欢吃的食物吧。(学生添加竹叶、竹笋等)
2.展示评价学生作品,及时鼓励学生,并奖给小动物贴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关爱动物生存的环境,并用绘画的方式为小动物营造安宁、美好的家园。】
(四)看一看 玩一玩 激发兴趣。
学生一边看多媒体动画一边根据音乐及画面进行打击乐器的伴奏(打击乐器的使用分组、分人进行)例如:第一组表现清晨的音乐(碰钟)、第二组表现熊猫行动的音乐(沙球)、第三组表现熊猫打水的音乐(大镲、铝板琴)第四组表现熊猫急速下坡的音乐(蛙鸣筒),教师可以扮演小熊猫与学生一起参与表演。
【设计意图:玩打击乐器和看美术片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形式,音响和画面从视觉和听觉上冲击着学生,牢牢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老师的参与激发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表演。】
三、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师: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小熊猫有你们这么多的小朋友和它一起玩,心里可开心了,它想和小朋友一起到操场一起活动,以此来感谢小朋友呢!听《快乐的小熊猫》、模仿小熊猫、小动物的动作出教室。
结束本课。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上新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科学家的故事。(投影)故事发生在1976年,一位美籍华人科学家因发现J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典礼上,这位美籍华人不用英语发言,而用中文。这一异常举动,引起了世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科学家是谁吗?(丁肇中)为什么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感动?(因为他深深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世界名篇,由法国著名的文学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二、检查预习
知道大家对课文都已经预习过了。你们是怎样预习的呢?
节号都标了吗?生词有没有注音?
谁来把你圈出的词语告诉大家?
我们标了节号,圈了生词,还有人圈了重点词语。有没有人朗读过课文?读过的请举手。
三、了解背景
《最后一课》发生的背景离我们还是比较久远的。所以,我们先不妨先简要了解一下,也许感受之后,我们再来朗读,会有更清晰更明确的感受。
(投影,生读)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地。法国面临亡国的境地。普鲁士政府为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这些地区的学校再教法语,只准教德语。1873年法国作家都德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以刚发生的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反映了阿尔萨斯、洛林沦陷后,当地人们在侵略者强行禁止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
于是《最后一课》的故事就诞生了。
四、初读课文
我看到大家已经坐端正了,非常好!坐端正,拿好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要找出文中令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并简单阐述理由。自己读自己的,哦,开始吧!(读后谈)
这点点滴滴,零零碎碎无不体现法国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热爱。
五、研读赏析
课文中,哪些内容与往常有变?(小组交流、补充,推荐发言)
这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都缘于一次历史的巨变──阿尔萨斯和洛林变成普鲁士的土地!
六、“我看人物”
有人说韩麦尔先生随便懒散、自私自利,有人说韩麦尔先生随和忠诚、伟大崇高,你是怎么看待的?喜欢这个人物吗?为什么?关于小弗郎士:对这个人物,你是怎么看待的?说说自己的理由。
七、“我学我感”
用一句歌词、一句格言或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你心目中的爱国主义意识。(小组交流、接力)
如: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这片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
失去的东西就是值得留恋,即将离去的就是倍加可爱。且不说神圣的领土、主权,那份沉甸甸的民族尊严让人撕心裂肺,痛不欲生,单是日常的工作、学习,那份淡淡的平凡生活也
往往让人追悔莫及、肝肠欲断。可通常情况是“今朝有乐今朝乐”,世人对待拥有总是抱着一种满不在乎、可有可无、随便无所谓的态度,而一旦拥有的成为既定的消逝时,才恍然醒悟。当小弗郎士明白自己上的是最后一课时,心里有哪些情感?
1、深情读出“最后一课意识”:
2、此时此刻,小弗郎士百感交集,具体说说?
(后悔,自责,惋惜,痛恨,尊敬,决心,学有所感的新奇与乐趣)
3、你平时是怎样对待上课的?请实话实说。
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导:我们真的有很多时候也这样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不过是一堂课而已,明天还不是照样上?少上多上有什么区别?先让自己轻松一下吧。平时的散漫、随意、怠惰埋下学习效率低下、知识掌握肤浅、各项能力欠佳的恶果。其实,每一天,每一堂,都是最后一课!珍惜幸福生活,珍惜美好校园,珍惜学习机会,应从每一个最后一课开始,如果我们时刻牢记自己上的是“最后一课”,也许你就是小弗郎士!那“无趣、无味、难懂、厌学”的课都变成了亲切、可爱、难忘的最后一课!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上,最成功的是什么?同样是刻画人物、体现人物的爱国情操,两个人物的刻画方法可否调换?为什么?
在学生的畅所欲言中,大家达成一种共识:如果在最后一课上,对学生的描写是──小弗郎士的着装严肃而郑重;对老师的描写是──请韩麦尔先生缄默不语,一味心潮澎湃,这都将是荒唐可笑,不可理喻的,因而,外貌、心理活动固然人人可有,却非处处适用,贴切的描写永远是因人而异。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全曲要唱得活泼、欢畅,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二声部练习时做到声部的和谐统一。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练习
3.发声练习
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HU”来模仿。
4/4 5 --- | 5 --- |……
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让学生体验短促、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进一步体会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板书:
4/4 5 5 5 5 | 5 5 5 5 | ……
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我们来试一试加入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分组练习)
2/4(1)5 - | 5 - | 5 - | 5 - | ……
HU ……
(2)3 3 3 | 3 3 3 | 3 3 3 | 3 3 3 | ……
叮叮当,叮叮当,……
(3)1 1 1 | 1 1 1 | 1 1 1 | 1 1 1 | ……
学生三声部合作练习。
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 x xx | x x xx |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当,叮叮当,……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学生合作练习,最后一拍可加入“嗨”练习。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铃儿响丁当》,边听边想想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高兴,欢乐,愉快,活泼。)
2.简介歌曲
这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作于1857年,又叫《雪橇歌》。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但我们大多是从电视上见过雪橇,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们讨论)?对!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同学们知道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说一说)一般都使用马拉的,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
3.学唱《铃儿响叮当》
1)聆听范唱。想一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根据色块回答)
2)学生随范唱轻轻唱歌词。(这首歌曲耳熟能详,估计大多数学生非常熟悉旋律)
3)听唱练习后师纠错,重点练习弱起的地方。
第三部分的最后几拍能一直强吗?(就像雪橇慢慢走远)
4)歌曲处理
在这首歌曲中,雪橇是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扬鞭歌唱。
思考:假如我们坐在雪撬上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老师加以肯定、小结。)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
强调:要求用明亮、欢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
跟着歌曲伴奏演唱。
4.二声部练习
教师可重点加入到二声部里练习
5.营造氛围
1)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器为第一、三部分伴奏(铃声、马蹄声),出示节奏。
2)全班同学拍手齐唱(也可以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四、拓展
1.《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西方的圣诞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英语版的《铃儿响叮当》,一起来唱一唱。
2.学生说说圣诞的来由。
学生说一说
师:圣诞节对传统的基督教徒来说,是在庆祝耶稣的诞生。他们会在圣诞节的早上去做圣诞礼拜,以纪念耶稣和发扬基督的精神。不过一般的人已把它看成一种大众化的民俗活动,是一个大家分享彼此对于家人、朋友甚至于他人的爱与关怀的日子。
五、小结
唱着《铃儿响叮当》,模仿坐雪橇的感觉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以闯关的方式进行教学,共五关,设计的这五关分别是:第一关视唱高低声部的前八小节;第二关合唱这两条视唱曲;第三关加词合唱这两句;第四关唱歌曲中前后四次的合唱;第五关唱整首歌曲。每一关都有一定的要求,从音准、音色、和谐度等各方面要求,把好每一关,环环相扣。第一关的视唱,音准是最重要的,我采用视唱、跟琴唱、小组比赛这三种方法,学生在竞争中学唱,也乐意去学,学的还不错。不仅在音准上我要求他们准,并且在声音上,也要求他们统一、和谐。由于基础打得扎实,在接下来的几个环节的学习演唱中,都没有出现明显的跑调或声音不和谐的现象。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方面,要攻克这座堡垒,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坚持不懈。
反思一:追求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成了如今的“示范课”、“优质课”的一道亮丽的标签。几乎形成了一种特性:优质课、示范课必须使用多媒体。似乎只有使用了多媒体,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于是,不管花费多少人力物力,都要保证多媒体的成功亮相。
1、淡化思维,求图画。
在许多优质课上,多媒体成了图解课文的工具。教师总是踌躇满志地点击一下鼠标,美丽的图像便展现眼前,学生情不自禁地惊叹“啊!”于是教师陶醉在这效果中,继续点击画面,学生继续惊叹。没有学生的思绪迸发,没有学生的心灵对话,没有学生的情感交流,多媒体这道亮丽的标签反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原本快意驰骋的心灵囿于多媒体这几张漂亮的画面之中,用动感的画面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实践,语言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师生的情感交流、灵魂对话都化为空谈。
2、淡化传统,孤文本。
语文的示范课、研讨课一般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其间,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兼声、形、画于一身的电脑课件美仑美奂,热闹非凡,授课者心满意足,听课者大饱眼福。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有的一字没有;有的就是一个题目;有的就是一个词。似乎黑板上的字越少,这堂课就越精炼。黑板被冷落一旁,简直显得有点多余。分析课文时,教师将文中精彩的句子或语段制作于课件之中,再配上美仑美奂的图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感悟、体验。可怜的课文被弃之一旁,宝贵的时间在热热闹闹中被消磨。但殊不知,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精彩的句子一离开它的语言环境,就色彩顿失,语言魅力大打折扣。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完全游离于课文之外,如此怎能成功地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多媒体的兼容性虽大,但又怎能“兼容”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呢?
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它的魅力是无从抹杀的。使用得当,它能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的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杨再隋先生说过:“多媒体无论有多大作用,都无法取代老师的朗读,写字的示范作用,无法取代老师的个人魅力所产生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用一种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多媒体教学。提倡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课堂,但也不能一味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会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能,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二:淡化工具,假人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强调语文教育是交际、学习、思维的工具,而人文性强调语文教育应以人为本,突出人的精神。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言文字训练”似乎已成为一个禁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一不小心又步入“歧途”。靜观现在的语文课,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字——“悟”,一句出现频率很高的问句——“你悟到了什么?”于是,孩子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教师们晗首微笑,循循善诱。整个课堂和谐,开放,似乎充满着人文内涵。然而我们在陶醉自得时却分明忽略了,孩子们在动口的同时冷落了用笔,在动脑的同时冷落了用手。在许多公开课上(甚至是低年级的语文公开课),整节课孩子们只是读读、背背、想想、说说,却无情地将写写、练练、做做拒之于千里之外。如此本末倒置,失却了语文基础支撑的人文关怀无异于空中楼阁,只能是一句美丽的空话。没有量的积累,何谈质的升华?不训练,工具都没了,又哪来的人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有七零八碎的各种常识等等……这里有一个处理好特定任务和连带功效的关系问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地搞了好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让人痛心疾首,好端端的文章被肢解,被散装成“零件”,这是过度追求“工具性”的后果。而如今,我们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的感悟”,于是又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教师应该使“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熏陶”并驾齐驱,准确地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尺度,才能让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素养,濡养深厚灵动的文化内涵。我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培养上应该有针对性,有侧重点。不同年级的要求应不同,不同教学单位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例如:小学中低年级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期,重点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此时“工具性”的比重应大于“人文性”。只有这个时期工具性的“厚积”,才有高年级人文感悟的“薄发”。又如,诗歌,散文或一些情感型课文的教学,“人文性”是重点,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涵咏体会;而在说明文等的教学时,应着重于一些技能的养成,而不必进行牵强的人文熏陶。总之,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嬉,化静为动,知与情合一,教与学统一。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画出精辟的语句;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2.体会文中关键字词、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关键字词、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介绍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文章
——邓稼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另外一篇介绍人物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简介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五四运动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了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生。
3、简介作者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 的中国新诗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二、讲授新课
1、听课文朗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
地壳
校补
赫然
函寄
漂白
仰之弥高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
炯炯目光
目不窥园
警报迭起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2、读一读,写一写。
3、指出文中的过渡段,据此将文章分成两部分。
第七段承上,总结上文。第八段启下,开启下文。
4、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7)记叙闻一多作为学者“做了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叙闻一多作为革命者说了就做的特点。
5、找出第三段中表现闻一多刻苦钻研精神四字词语: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足不下接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头发凌乱
无暇及此
6、闻一多有哪些学术研究成果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三、小结
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表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的特点,突出了他的钻研精神及研究成果。
四、作业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中寨乡垭口场中心完小:杨正明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小凡卡的悲惨命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小凡卡的同情之心。
2、了解小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内容,体会小凡卡内心世界的痛苦。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凡卡的悲惨命运,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小凡卡内心世界的痛苦。
三、教具准备
常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大年夜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的故事,反映了贫苦人民生活极为悲惨的遭遇,那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语言大师契科夫的作品《凡卡》。
2.《凡卡》 看看题目,这是一篇以人的名字来命题,显然是在写人,这题目,几个字?两个字,简单吗?读过,预习过,那么现在来看看凡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留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
凡卡给人最深刻的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可怜、悲惨。很好,自己读书,就能抓住最主要,最关键的内容。可是,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有这样的语言打动了我,却告诉我凡卡的许多许多。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你看,有一个字用得可传神了?(藏)不说“放”,不说“收”或“装”?干嘛用“藏”?为什么?(仿佛听见凡卡告诉爷爷,一定要藏好,千万别——丢了,别让别人看见,嘻嘻,等我回去——吃,玩。)——怎样的凡卡?【板书:天真、可爱】就这一个字却能让我们看到特别天真可爱的凡卡。这就是语言锤炼,比较中选择“藏”,因为“藏”最传神。★“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会说吗?会像凡卡那样说说这句话吗?在村子里,爷爷是最穷的人,最没地位,老被人欺负,所以凡卡强烈的愿望——保护爷爷。(指导朗读:谁也不敢)“言为心声”哪,我们看出这凡卡——真懂事,真有孝心。【板书:懂事】
★“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注意到什么?词语用法上。三个问候,问候的是谁?(当然都是朋友,这还用你说,他们什么特点?自己那么悲惨,还想着别人,关心别人。)(读书要用两只眼,一只眼看字面意思,一只眼看字面背后的含义,)——怎样的凡卡?【板书:爱心】
你看出什么?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散在文中的只字片语,平平常常,却勾勒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童心,有血有肉的——凡卡,可就是这样的孩子,命运却——如此悲惨。
二、体会“悲惨”命运。
文中哪一段最集中写了凡卡悲惨的生活?【请看课文】
让我们轻轻地读读第八自然段吧!这个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凡卡的可怜命运的悲惨?这么长的段落啊,可作者表达得却是那么有层次、有条理,你们看——【第八自然段分成三部分:挨打、挨饿、受困】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请马上回答,这三个部分,重点写的是——“挨打”,“打”似乎很平常的一个字,请注意作者怎么写的,请一个同学读那“挨打”的部分,看看哪些字眼深深刺痛了你的心?(生读完)
“打”前面有一个字?什么?注意到了吗?——毒——毒什么意思——毒打,一个毒字拖出好几个打的方式,有吗?什么?【板书:揪、拖、揍、戳】
当他揪着我的头发,你想你就是凡卡被狠狠地揪,使劲地揪的时候,那会是怎么样状况?(学生想象并即时描绘。)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___揪___;
把我拖到院子里,___拖___;
拿皮带揍了我一顿,___揍___;
她就捞起那条鱼,___捞___;
拿鱼嘴直戳我的脸,___戳___;
(指导朗读)九岁的孩子,竟遭如此毒打,这情景惨不忍睹,这画面触目惊心啊!带上情感读读这几句话。
一个“毒”派生这么多词,这么多词围绕一个“毒”,同样是“毒打”还会想象其他不同的打的方式吗?不出现打这个字。老板老板娘的打,何止一次两次,家常便饭。一个如此天真、可爱、善良的孩子,天天遭此毒打,谁能不心疼。
作者直接描写,写出他命运的悲惨。紧扣“悲惨”还有一条线,还有这样的交待。
还让我们思考到什么,对,高明的作者啊,还伏着另外一层意思。你们发现没有。睡的是谁,就是,一个睡,可凡卡呢——却不能睡。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青鱼吃得到吗?打到的酒呢?
★吃的呢,——简直就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凡卡和老板一家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一段话中,既直接写挨打、挨饿、受困,还包含着这样的强烈的对比,进一步衬托出了——悲惨,短短的一段话,内涵却如此丰富深刻。
教师小结过渡:他才九岁呀,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每一天,每一夜受着这样的折磨,无尽的折磨。他真的不知道下一刻会怎样?明天会怎样?也许他真的会死啊!所以他给爷爷写信,他在苦苦地哀求他的爷爷把他接
回乡下,并且写信也是悄悄的写,怕人发现,通过这个故事也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生活,使我们感受到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内心的极度痛苦与绝望,感受到他想回到乡下,想逃离这非人的生活的急迫心情。那么,小凡卡写信后的命运如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我们的《达标》练习题。
2、收集资料,续写凡卡写信后的命运(400字)。
六、板书设计:
天真、活泼挨打
悲惨的命运
凡卡懂 事挨饿社会的黑暗
爱心受困
2011年全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课件全国评选参赛作品
姓名:
职务:
职称:
单位:
地址:
联系电话:
邮箱:《凡卡》(优质课教案附件)杨正明 教师 小一 中寨乡垭口场中心完小 贵州省沿河县中寨乡 *** 343479569@qq。com
【关键词】 教育核心 兴趣 能力 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25-01
0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年代,新课改在不断的推进,老师们不断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也一直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始的时候参加赛课,还获得了一些鼓励,但慢慢地失去了去改变教学的动力,更是失去了如何改变,如何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向。我一直在想怎样才算一堂纯粹的素质教育课堂呢?怎样才能将数学的真谛传递给我们的青年呢?让他们有卓越的才能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想谈谈我对数学优质课的一些方面的看法。数学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探索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一、成就源于兴趣
一个人怎样才能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呢?有人立刻就回答我,当然是兴趣了,有了兴趣,就一定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想想古往今来的大数学家大科学家没有一个不是对自己的行业感兴趣的,就像费马原本并不是一个数学家,但是在工作之余,怀抱着对数学强烈的兴趣发现了费马大定理成为了历史上最优秀的业余数学家。高斯在人们都认为正17边行无法用尺规作图的大环境下,认真的全情投入的研究,最终发表了《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我想兴趣的确是最优秀的老师,有这位老师,他便时时刻刻的陪伴在你的身边,时时刻刻的提醒你有令你激动的,令你着迷的数学问题在等着你。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曾经有一个学生问陶行知先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陶先生回答“爱上学习”。我认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知识和快乐。我认为解决一个问题需要首先分析问题需要的知识,甚至有些知识点是学生不知道的,那么同学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收集相关的知识,领悟相关的知识(有些可能要花相当多的时间,不要想到一蹴而就)。然后,当知识和领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和结论的联系将愈加强烈。要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什么时候是最兴奋和激动的,那应该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之后的那灵光一闪。那样的感觉就如黄果树瀑布般的壮丽,又如蒙娜丽莎般的微笑。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想,这个过程怎么样美丽,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作为一个旁观者,鼓励者。内因永远是决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由此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最好的老师不是告诉学生什么而是他的学生告诉老师什么。
二、只有兴趣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相应的能力
只有兴趣没有能力,再强的兴趣也会被时间冲淡,没有兴趣只有能力,能力也会逐渐的变成一把迟钝的宝刀。他们就像与对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过之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课堂,忙课堂的幽默风趣,但学生只是高高兴兴的听完了,结果没有更多的收获。有时候上课只注重学生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结果学生硬是被填成了烤鸭。上面的问题也正是现代教育给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要使二者之间有一个合适的点,使二者共同作用早就出优秀的人才。
接下来,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犹如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区别。那怎么做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丰富的数学模型。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诱导,给他们认识数学美的眼光。比如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时候用到的倒序相加法,在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用到的错位相减发,都是很漂亮的数学模型,我们在教学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去发现,多去感受,夺取享受数学之美。
三、那怎样才能在兴趣和能力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提高成绩呢?
从认知问题的结构来看。我认为有以下的几方面首先要搜集整理资源,然后研究探索融会贯通,最后反思欣赏发现数学之美。其核心都需要而且是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
在摸索整理资源的过程里往往需要相当多的时间,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相当的辛苦,也许需要花费最多的时间这个过程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解读之所见之所闻,一定要避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任务心理。研究探索,融会贯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也许是很艰难,有时很让人烦恼,让人想放弃,甚至于让人痛苦,而痛苦过后的惊喜往往也是极致的。用一个成语来表达这种感受便是辗转反侧豁然开朗。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尽量的放大学生的感受,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刺激和快乐。这就需要适当的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的方法。最后数学的结论往往是简单而优美的吗,不应该草草了事,而应该停下脚步,站在原处回头看。去看思维的艰辛,去思考学习的方法,去感悟学习的真谛。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旁边加油呐喊,为他们探索提供必要的条件,放大同学们的感受。
四、基于以上的思考一趟优质的课应当有些什么呢?
钠
引入:图片(介绍钠的化合物钠资源)师:钠是常见的金属元素,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中学化学中很常见如氯化钠(食盐)。(播放幻灯)
在自然界却不存在钠单质,这是为什么呢? 师:装钠的铁桶在水中为什么会爆炸? 学生可能答:因为钠很活泼。
师: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弄清钠的性质。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钠的性质
教师演示(一定注意展示给学生)提示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1)钠的取用和切割
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埋伏笔 使用时,必须用滤纸吸干钠上的煤油 必须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切割。
请注意观察切开时,断面的颜色。(2)钠粒投入水中
将一小粒方形的金属钠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先倒水再取钠)
演示完(1)(2)后,师问: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钠的物理性质,并说明理由。(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固体、银白色(展示钠标本)、质软、密度小(比水小!,比煤油呢?)、熔点低、导热、导电
师:有的性质可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有的还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得出。小刀能切:说明质软
浮: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球:钠熔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同时也说明钠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如铁、铝、铜,钠也不例外。
师问:下面我们继续研究钠与水的反应。
首先回顾一下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学生归纳现象 浮、球、游、响、红
师:非常好!请推测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说明理由。学生回答:
教师适时引导、提示:
(1)Na的原子结构有何特点?
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2)Na在反应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1价的阳离子,达到 3 稳定结构。
(3)生成的气体可不可能是氧气?(板书)2Na+2H2O==2NaOH+H2 师问:请大家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断?
学生回答: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用点燃法检验H2 师:向刚才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师问:此处应如何收集氢气?
解说:装水的烧杯中倒置一支装满水的试管,试管口插有一个小漏斗,用镊子把用扎针孔的铝箔包好的金属钠迅速放在漏斗口。
师:我今天用的是另一个办法。这是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事先已装好了一定体积的水。这是橡皮塞,小头插有一枚针。点燃收集的气体。师:这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师:属于哪类反应?
生: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也属于离子反应 师:请用双线桥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写 4 出离子方程式
Na、H2O表现出什么性质? 展示学生练习,简单点评
Na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H2O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 师引导:水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与钠剧烈反应,说明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知识能说明钠有较强的还原性?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行第三。(板书):强还原性
师问:你认为它还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生:O2
生:钠刚切开时断面呈银白色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师:那正是由于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钠
板书:
2、与非金属反应
(1)与O2反应: 4Na+O2==2Na2O 如果把钠在空气中加热,将会有何现象? 演示Na在空气中燃烧。
板书:2Na+O2==Na2O2
等待反应同时师说:实际上,Na还能与其它非金属反应,表现强还原性。S、Cl
2学生归纳现象:熔成小球,燃烧(比不加热时剧烈),黄色火焰,少量白烟、生成淡黄色固体 师:淡黄色固体是Na2O完成这四个化学方程式。
请比较钠与氧气的两个反应
师: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产物,这在化学中是常见的。(可发散)
师:到此,我们认识了钠的主要性质,让我们回过头来,解决先前几个问题: 自然界为什么不存在钠单质?
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钠不跟煤油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能隔绝空气)
为了安全,在取用钠时,应注意些什么?(钠着火了能否用水灭火?)
装钠的铁桶在水中为什么会爆炸?(反应剧烈、生成大 6 量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短时间内气体体积急骤膨胀,爆炸后,氢气甚至钠可能在空气燃烧。)挑战性问题:
把钠投入CuSO4稀溶液中,将有何现象? 请学生推测,演示。生根据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若Na投入NaOH溶液,会反应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开发应用。
(板书)
【大熊猫优质课教案】推荐阅读:
大熊猫乐园大班美术教案09-16
《大熊猫》说课稿09-29
可爱的大熊猫作文09-25
大熊猫介绍简短的11-07
国宝大熊猫三年级作文06-21
大熊猫导游词经典06-24
国宝大熊猫的满分作文07-11
国宝大熊猫作文450字10-15
观察大熊猫日记400字11-04
来自大熊猫的自述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