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共8篇)
一、序言···············································2
二、设计任务说明·······································2
三、工件的安装顺序·····································3
四、定位元件选择设计··········································3
五、夹紧机构···········································4
六、导向装置的选择·····································3
七、夹具的总体设计·····································3
考文献·················································4
序言
机床夹具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保证加工精度 机床夹具可准确确定工件、刀具和机床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保证加工精度。
2.提高生产效率 机床夹具可快速地将工件定位和夹紧,减少辅助时间。3.减少劳动强度 采用机械、气动、液动等夹紧机构,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二、设计任务说明
本次课题设计是要为此图中的端盖(零件材料为45,需要大量生产,年生产量大于5000件)设计一套钻φ20侧孔的夹具,实现将工件定位,精确和方便的完成钻孔工作,并保证能夹紧工件,夹紧力要适中,不要使工件变形,又能保证工件所要求的加工精度。
图1-3-1
三、工件的安装顺序
零件图标出了工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表面粗糙度等总体要求,它决定了工件在机床夹具中的放置方法,是设计机床夹具总体结构的依据,工件的装卸位置如上图1-3-1右侧刨面图。
工件由左向右安放定位,由右向左抽取出来。所以定位元件选择短销、大平面组合定位、外端圆面添加平面支持钉定位和支持;定位方案的选择依据六点定位原理和采用的机床加工方法,定位方案不一定要定六个自由度,但要完全定位。确定夹紧机构要依据零件的外型尺寸,选择合适的定位点,确保夹紧力安全、可靠同时夹紧机构不能与刀具的运动轨迹相冲突。
四、定位元件选择设计
由于该零件的加工是钻φ20孔并以φ50孔内表面作为定位面,属与孔定位类型,因此本次设计采用的定位元件为短销、大平面组合定位。,限制工件5个自由度;夹装工件时,工件孔与短销、大平面表面的刚性接触,精准度要求较高,分别限制工件的X、Y、Z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以及X、Y方向的旋转自由度。
工件定位短销φ50与加工工件之间间隙配合,便于工件加工时装取和定位。大端面为φ90的圆平面,定位工件φ120的右端面,两者结合限制了工件5个自由度。工件的径向Z方向的转动自由度在工件的夹紧时被限制;工件大端面230x230的侧面的可调支持钉的顶面为φ40的支持平面,除了支持工件之外,限制的工件Z方向的转动自由度,精确的工件的钻孔位置。
工件的加工要求限制6个自由度,短销大平面定位元件和可调支持钉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可以准确定位钻孔的位置。
短销大平面定位元件固定在夹具体上,选用4个内六角M8的螺钉链接在夹具体右侧面。螺纹孔的分度圆为φ70程90°分布。钻孔定位的可调支撑钉与夹具底盘M15的螺杆螺纹连接,依靠M15螺母锁紧。
五、夹紧机构 1.夹紧力的方向的确定:
夹紧力的方向应有利于工件的准确定位,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工件刚度高的方向一致,以利于减少工件的变形。夹紧力的方向尽可能与切削力、重力方向一致,有利于减小夹紧力。.夹紧力的作用点的选择:
夹紧力的作用点不能破坏定位,而且应选择在工件刚度高的部位。支承点尽可能靠近切削部位,以提高工件切削部位的刚度和抗振性。夹紧力的反作用力不应使夹具产生影响加工精度的变形。3.选择夹紧机构:
设计夹紧机构一般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夹紧必须保证定位准确可靠,而不能破坏定位。工件和夹具的变形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夹紧机构必须可靠。夹紧机构各元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手动夹紧机构;操作必须安全、省力、方便、迅速、符合工人操作习惯。依据工件加工(大批量生产)设计要求及夹具的设计,本套夹具的夹紧机构采用偏心夹紧机构,操作简单、动作迅速,缺点是自锁性能较差、增力较小。工件钻孔的受力与夹紧力相互垂直,而且工件加工的环境平稳,工件钻孔的垂直方向有支持力,所以偏心机构的夹紧机构符合本次夹具设计要求。
夹紧机构的零件装配及配合;(1)夹具体与滑套之间过盈配合,夹紧轴与滑套间隙配合(2)夹紧轴与滑套间隙配合并且涂抹黄油润滑;左端配合开口垫圈夹紧工件;右端先安装压紧回力弹簧后,装入夹具体,端口安装塑胶夹紧垫片,偏心轮安装在最右端M6螺母螺栓连接。
六、导向装置的选择
导向装置是夹具保证加工精度的重要装置,钻床夹具中钻头的导向采用钻套,大量生产的工件需要采用可换导向钻套来加工工件,来提高其工作的连续性和其工作效率。选择导向装置: 用于钻床零件加工的可换导向钻套,更换导向钻套,只需松动固定螺钉然后将导向钻套,逆时针转动,当缺口转到螺钉位置时即可取出,更换方便迅速。
钻夹具中的导向钻套,除要求它引导钻头,钻出正确的孔外,还要求它能在装卸时快而准确。
导向装置零件链接装配;钻模板与夹具体之间用4个M8的螺栓连接,导向衬套φ36与钻模板之间过盈配合;导向钻套φ28与导向衬套之间间隙配合;导向钻套的缺口被螺钉固定在钻模板上,固定和便于装卸导向钻套。夹具体与夹具地盘。之间用4个M8的螺栓连接。
七、夹具的总体设计
夹具使用的零件材料尽可能统一。夹具体、夹具底盘、导向板使用铸铁材料,加工平面也比较少,也易于加工;导向钻套、螺钉、螺栓、螺母、垫片、夹紧弹簧选用标准零件。短销大平面定位套、夹紧轴、导向衬套、夹紧轴滑套、支持钉的平面是设计件,加工平面较多、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偏心轮、开口垫片、夹紧垫片是设计件,加工平面不多、加工精度要求也不高。
加工导向钻套距加工工件的距离是8mm;如果距离较远影响加工精度,对加工钻头的也有较高的长度要;夹具底盘有四个缺口用于固定在机床上;夹具设计进可能紧凑。
参考文献:
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有的学生思想活跃一些, 有的学生思想相对保守一些;有的善于发言, 有的沉默寡言。这些都是学生的特点。一节课的开始我们应该怎样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新课程上去呢?通过几年的教学, 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设疑导入
适时设置疑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大脑中会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例如, 我在讲解《生活中的真菌》一课时, 拿出了金针菇的实物, 对学生说:“有的同学抱怨自己学习不好, 上课总也不能专心听讲, 现在老师手里的东西要是吃了就能改善你的上课不专心听讲, 还能帮助你学习好……”当我说到这里时, 那些没认真听讲的学生伸着脖子看我手中的东西。他们此时内心一定在想:“是什么好东西这么神奇?”我抓住机会, 马上提问:“我手里的东西你可看好了再买啊, 要不然买的不对可不起作用!谁来说说它长什么样啊?”环顾四周, 我叫了一个都几乎站起来的学生来回答。通过简单的情境创设, 激发了学生渴望了解真相, 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
生活中的经验是每个人生活积累的结果, 这些经验的积累有时候能帮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来听讲。如讲解《变色游戏》一课时, 我叫学生通过苹果被切开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色的现象, 去回忆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水果或蔬菜也发生类似的现象?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去思考,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简短的回忆, 他们有了以下的答案:生1:酸梨;生2:李子;生3:香蕉;生4:土豆;生5:茄子……对于学生的回答, 我又继续我的提问:“那你发现了变色现象后, 你或是你的家长是怎么让这些水果和蔬菜不变色的, 比如你家切土豆时?”这样, 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集中到了一起。之后, 他们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生1:我妈妈把切开的土豆放到了水里;生2:我妈妈也是把切开的茄子放到了水里;生3:我妈妈把切开用不了的土豆蒙上了保鲜膜。
三、通过趣味幽默故事导入
故事本身就很有诱惑力, 如若教师能将故事讲解得更风趣, 学生的注意力肯定会被调动起来。如讲解《地球的近邻———月球》一课时, 我这样引入:在忙忙的宇宙中, 除了地球之外月球是另外一个有人类足迹的星球, 但登上月球的根本不是报道中所说的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 而是中国的一位女飞行员在不乘坐宇宙飞船就上去了, 你知道这个“勇敢的女飞行员”吗?其实, 这就是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我说完之后看见学生眼睛在不停地转, 我知道了他们在自己的记忆中寻找答案。一个故事的导入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引导他们去思考, 这就是我们教师要传达给学生的。
四、通过实验现象导入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 讲解新课时, 做一些精彩小实验, 可把学生引入到奇妙的世界, 激发兴趣。如讲解《变色游戏》一课, 我先叫学生认识到水果有变色的现象。后来, 我就将一个苹果被切开两半, 一半上叫学生涂了一种药水, 另一半什么也不涂, 一段时间后学生观察现象。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以及他们等待实验现象的过程中, 他们都很专注地看着实验材料。就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的兴趣以及主动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那就是他们想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几分钟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涂药水的半个苹果不变色, 不涂药水的半个苹果变色了。通过本课科的教学要求我叫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中挑选出不能使切开后的苹果变色的药水。
五、多种感官相互结合导入
正因为多媒体丰富的感官冲击, 直观的图文表现才使得多媒体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如可以在《小鸟和小猫》一课的教学中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小海马的孕育过程”。这样, 学生会了解到海马从孕育到出生的整个过程。动画播放《雨的形成》, 这些都能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更直观地把学生的注意点集中起来, 更好地进行以下的教学。
总之, 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目的是使学生们愿意去学, 主动去学, 去自己思考问题, 去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课程的导入最根本的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 将他们的注意点或是兴趣点激发起来让他们去思考, 去探索。那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郭红.让科学课呈现独有的语言魅力.小学教学研究, 2010 (7) :99.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11版) .
[3]http://wenku.baidu.com/view/c801e5375a8102d276a22f6e.html.
关 键 词:刘家琨 建筑 文学 当代 大众 建筑易读性
引言
对我个人而言,(设计建筑和写小说)是同一件事情,就想表达这个或表达那个,它们是一个整体。
——刘家琨[1]
刘家琨的好友翟永明在其个人随笔中写道,“刘家琨是中国唯一游走于文学与建筑之间而能自由来去的人”。[2]
所以 ,在谈论刘家琨的时候,文学是一个无法抛弃的话题,抛开文学谈论他的建筑是不完整不合理的,更是不礼貌的,他建筑上绝大多数的空间细节都带有叙事性,用现实的立场娓娓道来地表达设计者的观点。在他的作品中,漫游建筑的过程与体验变得尤其重要,就像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一样,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信息需要由读者自己深入地琢磨消化。有些晦涩懵懂有些平铺直白,有些甚至需要借助注释和作者的说明,然后便有了醍醐灌顶的效果,有时甚至能有感而发,一篇读后感便一蹴而就了。
但是,似乎就是这样的文学性场景表述,在体现“微小叙事性”的同时,也让建筑镀上了一层刻意谋划过的痕迹。这种痕迹让思考产生了延后性和不确定性,建筑的易读性逐渐丧失。
说明书的产生:文学情怀与建筑易读性的丧失
1994年是一个转折点的,作为作家的刘家琨的消失和作为建筑师的刘家琨的复活。但文学似乎一直未有远离刘家琨,在他的任何作品中,建筑和文学似乎一直是并行的,文学上的好恶和修养都体现在了他其后多年的建筑审美和价值取向上。
在“高地”一文中,他写道:“人们在高地上的建造是湮灭还是长存,取决于人自己,取决于高地在千秋万代中形成的生性。建筑与土层岩脉的关系,犹如牙与牙床的关系。”[3]这应是他最早的关于其“此时此地,处理现实”[4]的观点的表述。“此时此地,处理现实”,从大处说是作家/建筑师对于作品的时代性和时代批判性的自我道德要求;从小处说,是文学作品/建筑作品把读者/使用者“强行”带入作品创造者精神世界的投射中的创造意图。而当刘家琨尝试成为“建筑师里最好的作家”时,在这大小两个方面,尤其是其中的小者,他的文字建筑便比其他建筑师的作品更加模糊、深邃而晦涩。笔者尝试通过他的作品来阐述这种文学取向和随之带来的易读性丧失。
以胡慧珊纪念馆为例,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建筑单体,和512纪念馆及刘家琨自己设计的官方地震馆形成强烈反差。作为一个普通参观者,在没有设计师的解说下,对于这个小纪念馆的感受,以及刘家琨本人的,带着写作者叙事腔调的说明,两者放在一起,可以对比的概括为:
当让我们回头看他第一个建筑作品,日本雕塑博物馆的设计竞赛方案时,这种“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难以解读设计师意图”的感受更加明显:
一个方形的博物馆体量坐落在岸边,涨潮的时候海水将其吞没,退潮时建筑浮出水面。任何人都可以理解建筑师将时间与空间联系在了一起,从过去、现在隐射到未来,契合博物馆的立场与主题。但是其中的“潮水是呼吸的”以及“水沿着海滩的确如呼吸般舒缓地漫过平台”[10]这样的带有明显个人想象的意境式画面,以及“不仅把过去(博物馆是承载历史的场所)拉向现在,同样也把现在沉没入未来,以瓦解‘现在’作为时间意义上的确定性。”[11]这样的相关联想,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第一眼就能感受体会到的。
撇开那些玩味的文字游戏——当然,这也是一个文学建筑师最敏锐的出发点和最大的擅长——我们仍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出普通参观者的感受和建筑师所想表达的之间的差距。即便两者最终的目的是一致或者大相径庭的,但参观者的路线必然是线性的,而刘家琨的必然是曲折迂回而充满停留的。如果不沿着他的路线,你将无法看到路途中蜿蜒处的美景和短暂逗留的玄妙美好。
所以,我们能不能这样说,阅读刘家琨的建筑,我们需要一本他开出的“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的内容:刘家琨式建筑指南
1)[成分产地]中部哲学
“玉米的生存策略和稻谷不同:玉米在中部结穗。这样它就既便于承接上部的阳光又便于汲取下面的营养。从而结出一个比挤在顶部结穗的稻谷更大的果实。呆在一个中等地区,挨近自然与传统,同时也看得见国际潮流。也许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最广大地区的普遍现实。而不那么容易迷失在超大都市流行主题的幻觉里。”[12]
刘家琨的设计大多在四川。而他的个人生活也多在中国西部和南部。一方面,地域的自然环境对于建筑师的成长无疑是有巨大影响的。另一方面,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是,地域作为建筑师成长和实践的土壤,它的经济社会环境也具有着巨大的反馈作用。从经济发展程度中等的,人文生活闲适的西南地区成长起来的刘家琨,自然是不追求巨构、仪式、宏大、复杂、夸张等等当下中国甚至世界所追求的建筑特质的。他也许确实还念那种看似中庸平淡但却于细处小处流转变化的生活审美。这一审美演变成了他文字的韵律,也演化成了他建筑的主题。
2)[图示导览]游走路径与微小叙事
“小说和建筑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设计,都是一种谋划。”[13]
刘家琨将对文学创作的文字组织和操控完整地运用到了建筑设计中,这种感性的结构糅合对应了建筑内预设的“游走路径”。
“游走路径”就是“人为地预先设置了一条内部空间的行走路线”[14],他存在在建筑师的脑海中,建筑师通过作品上的每处细节努力把这种预设表达给观众。刘家琨用这一路线来组织各种空间和由此产生的体验,即建筑中的“叙事性”。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大部分建筑的“宏大叙事”效果,刘家琨的个人爱好让他的作品叙事性都体现在了不断堆砌的细节上,即一种“微小叙事”。只有通过这种“微小叙事性”的"游走路径",观者才能在刘家琨的建筑中体验到建筑师的主体意志和他对空间效果和体验的预设,一如小说中的叙事结构。换言之,如果建筑的细节没有处处暗示出设计者预设的“游走路径”,或者“路径”晦涩而多样,那么设计者想表达出的清晰逻辑将不复存在。
污水泵站组成:集水池、机器间、辅助间;
已知条件:
1)泵站进水管的最大小时流量问520.11L/S,平均流量434.32L/S;
2)泵站进水管管底标高为154.75m,管径为700mm,充满度0.73;
3)泵站出水直接送至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沉砂池的睡眠标高为173.49m,输水管管道采用铸铁管,泵站至沉砂池的管道总厂度为931m,泵站外局部水头损失占管道水头损失的25%;
4)泵站选定位置不受洪水威胁,室外地面标高167.01m;
5)地质条件为亚粘土,地下水位标高为150.62m,冰冻深度为-1.67m。
1.水泵的选择
1)初选泵:拟用5台泵(四用一备)
则每台泵的流量为Q。=Q/4=520.11/4=130.03L/S
2)水泵的选择及其他
a)扬程的估算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为0.1m
集水池设计最高水位:进水管内水面标高-格栅水头损失= 154.75+0.7*0.73-0.1=155.16m
集水池设计最低水位:设计最高水位-有效水深=
155.161-2=153.16m
静扬程:沉砂池标高-集水池最低水位=173.49-153.16=20.33m
假设泵站内部管线水头损失2m,取安全水头2m,出水总管中心埋深2.1m;
则水泵设计扬程H=20.33+2+2+931*3.11/1000*1.25=27.95m b)水泵型号的确定
根据扬程27.95m,流量130.03L/S,查询《给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选用200TLW-380IB型立式污水泵,配套电机。200TLW-380IB型立式污水泵性能参数:
流量Q=117.5L/s扬程H=29.6m转速1450r/min
电动机功率N=55kw效率ŋ=74%气蚀余量(NPSH)r=8.0 重量=1515kg。
3)水泵扬程校核:
a)吸水管路水头损失计算:
每根吸水管130.03L/S,选用DN350mm铸铁管,v=1.30m/s1000i=6.89
喇叭口直径D`=1.428D=500mm
设计集水池尺寸:15.5*3.2(m*m)
喇叭口距离集水坑底最小距离:1.3D=650mm
喇叭口最小间距:2*D`=2*500=1000mm
喇叭口高度:5(D`-D)=5*(500-350)=750mm
喇叭口距离井壁边缘:1*D`=500mm
吸水管长1480mm
喇叭口ɕ=0.1闸阀(DN700)ɕ=0.06
闸阀(DN350)ɕ=0.07偏心渐缩管(DN350*250)ɕ=0.18 渐扩管(DN350*200)ɕ=0.25 渐扩管(DN500*350)ɕ=0.21
渐扩管(DN700*500)ɕ=0.24 四通(汇合流)ɕ=6
90°弯头ɕ=0.6三通(直流)ɕ=0.1查表知道:DN350时v=1.3m/s1000i=6.89
DN500时v=1.28m/s1000i=4.21
DN700时v=1.35m/s1000i=3.11
取最远处管路进行计算:
① 局部阻力损失:(0.1+0.18+0.07+0.25+0.07+0.6+0.1)*1.30²/(2*9.81)+(6+0.24)*1.28²/(2*9.81)+(0.6+0.06)*1.35²/(2*9.81)=0.1158+0.51+0.06=0.69m
② 沿程阻力损失:
(1.48+0.45+0.45+0.45+0.45+1.17+2.56+0.59)*6.89/1000+(2.11+1.00+0.55)*4.21/1000+(0.66+1.12+9.76)*3.11/1000=0.0523+0.0154+0.0359=0.104m
③ 水泵入口处水头损失:1.0*1.30²/(2*9.81)=0.0861m
④ 水泵所需扬程: 0.69+0.10+0.09=0.88m
0.88+27.95-2=26.83<29.6m
故所选泵合适。
4)基础的设计:
已知水泵重量1515Kg根据要求设计基础重量为水泵的2.5倍,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³。参照水泵安装图后设计成如图所示。设计基础在地脚螺栓位置开边长100mm*100mm,深度1200mm长方形孔,方便螺栓安装浇筑(地脚螺栓宽度上留出10cm保护尺寸,长度上留出15cm保护尺寸,螺栓在基础内长度960mm,基础1400mm高。螺栓高出基础部分180mm,供泵安装及螺帽等小部件的安装)。
2.集水池设计
集水池的容积首先应该满足安装吸水管的要求,其次应保证水泵工作时的水里条件及能够及时将污水抽走的前提下,尽量使集水池的容积小些,本设计采用满足一台泵连续工作5min的容量。集水池的容积:130.03/1000*5*60=39.01m³
集水池的有效水深采用2m,则集水池的最小面积F=39.01/2=19.50㎡
因为本设计采用自灌式,又根据喇叭口间距最小距离(375mm)、基座间距最小距离(800mm),池底做成0.1坡度坡向集水坑,集水坑底部与喇叭口下端相距1300(>1.3D`)mm,格栅离墙0.5m,最终得出集水池总长15.5m总宽3.2m。集水坑深度1.45m,喇叭口底端距集水坑墙375mm集水坑底标高150.39m,进水管底与格栅底落差870mm。
3.水泵机器间布置:
1)机械间设五台水泵(四用一备),并联工作
基础横放,总长为2150mm,宽为950mm,基础间距1125mm(>800mm)基础距集水池墙1200mm,基础下埋920mm;
2)泵房管路上方、阀门边上铺设钢格栅板过道,方便行走。出水管备用闸阀设在过道下方,过道开出闸阀开关口,方便操作。
4.辅助设备选择
1)排水沟:在管路底部设排水沟,坡度0.005坡向集水池方向,排水沟水由泵吸入排除
2)起重设备:为了方便得拆装水泵以及其他大型部件,在屋顶安装电动单轨起重机。泵总厂2216mm,屋顶距离室外标高5m,选用LD-A型电动单梁起重机(型号ZDY21-4),起重2t,跨度22.5m,电葫芦高度1790mm,起升高度24m。
3)房门:所有房门高度2m,宽度1m,转轴部分距离内墙30cm
4)大门:大门采用电动卷帘门,高度5m,宽度3m(由普通大货车宽度2m、高度1.5m估算,最高设备污水泵泵高2.2m估算)
淮阴工学院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汽车CAD/CAM课程设计
说明书
学
院:
交通工程学院
班
级:
车辆3101
姓
名:
学
号:
3102117107
指导教师:
一、引言
台虎钳安装在工作台上,用以夹稳加工工件,为钳工车间必备工具。同时也是钳工名称的来源,因为钳工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台钳上完成的,比如锯,锉,錾,以及零件的装配和拆卸。台虎钳的常见规格从75mm到300mm。台虎钳具有以下优点:
(1)能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用夹具装夹工件时,工件相对于刀具及机床的位置精度由夹具保证,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使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趋于一致。
(2)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夹具装夹工件方便、快速,工件不需要划线找正,可显著的减少辅助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后提高了工件的刚性,因此可加大切削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用多件、多工位装夹工件的夹具,并可使用高效夹紧机构,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3)能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
本课程设计采用以项目导向,以工作任务驱动,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同时本课程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设计流程为主线,重构了课程的教学体系,重组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把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溶入到项目的制作之中,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较好地解决了学以致用,学好善用的问题。
二、典型零件3D造型主要操作步骤
建立活动钳口,弹出“新建”对话框。① 选择【文件】→【新建】命令或单击工具栏按钮② 在“类型”区域中选择“零件”选项,在“子类型”区域选择“实体”选项,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huodongqiankou”,不选“使用缺省模板”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出现“新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mmns-part-solid选项,单击“确定”后进入零设计模式。
(1)创建活动钳口主体
① 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拉伸】选项或单击“特征”工具栏的按钮,出现“拉伸”操控板。
② 单击“创建草绘平面”按钮,出现“草绘”对话框,选择基准面FRONT为草绘平面,选择基准面RIGHT为右视图平面,然后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模式。③ 绘制如图所示的截面,单击进入拉伸特征操作模式。
按钮。然后单击拉伸操控板的按钮,系统重新
④ 在操控板中选择对称拉伸后单击,输入拉伸深度为74,单击创建实体按钮,然按钮,完成拉伸操作。
⑤ 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旋转】选项或单击“特征”工具栏的转”操控板。
⑥ 单击“创建草绘平面”按钮,出现“草绘”对话框,选择基准面FRONT为草绘平
按钮,出现“旋面,选择基准面TOP为顶视图平面,然后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模式。
⑦ 绘制如图所示的截面,单击的按钮,系统退出草绘模式。然后单击拉伸操控板按钮,系统重新进入旋转特征操作模式。
⑧ 在操控板中选择对称旋转击,并输入旋转角度为180,单击
按钮,然后单按钮,完成旋转操作,如下图所示。
(2)创建孔 ① 创建草绘孔
(a)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旋转】选项或单击“特征”工具栏的现“旋转”操控板。
(b)单击“创建草绘平面”按钮,出现“草绘”对话框,选择基准面FRONT为草绘
按钮,出平面,选择基准面TOP为顶视图平面,然后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模式。
(c)绘制如图所示的截面,单击重新进入旋转特征操控板。
按钮。然后单击拉伸操控板的按钮,系统(d)在操控板中输入旋转角度为360,并选择去除材料,然后单击按钮,完成旋转操作。至此创建活动钳口主体完成,如下图所示。
② 创建螺孔
(a)选择【插入】→【空】命令或单击“孔”工具按钮(b)单击创建标准孔按钮,出现“孔”操控板。,选择螺孔类型“ISO”,螺孔规格为M10X1。
按(c)单击操控板上“形状”按钮,出现如图所示的上滑面板,单击操控板上的钮,以去除埋头孔,在螺纹文本框中输入10.00,深度文本框中输入盲孔深度15.00.再次单击“形状”按钮,“形状”上滑面板消失。
(d)选择如图所示的放置面,并分别拖动两定位句柄至参照面,分别调整尺寸20.00和11.00,单击
按钮或鼠标中键完成螺孔创建。
(e)选择刚创建的螺孔,单击镜像按钮然后单击按钮,完成螺孔创建。,选择基准面FORNT作为镜像平面,(3)倒圆角 ① 单击圆角工具,在出现的操控板中输入倒圆角半径为3 ② 按住Ctrl键,选择实体边
③ 单击按钮或单击鼠标中键完成倒圆角。至此。活动钳口零件创建完成。
三、组件装配的主要步骤
1,单击“新建”按钮,在“新建”对话框中的“类型”单选框中选取“组建”,在“子类型”单选框中选取“设计”子类型,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装配件民名称“pingkouqian”,单击“确定”按钮进入装配环节。
2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gudingqiangshen.part”,单击“打开”按钮,如图所示,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坐标系”选项,选取如图坐标系,是两个坐标系重合,然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钳身的定位。
3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dianquan.part”,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对奇”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轴,使这两条轴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垫圈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Luogan.part”,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对齐”
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轴,使这两条轴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丝杆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5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luomuM12.part”,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对齐”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轴,使这两条轴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
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螺母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6从模型树中选取刚刚添加的“luomuM12.part”。零件,然后选择“编辑”|“重复”命令,系统弹出如图所示的“重复元件”对话框,从“可变组件参照”选项组中选择“匹配”选项,然后单击“添加”按钮,再选取如图中鼠标光标所指的螺母外端面作为匹配平面,最后单击“重复元件”对话框中的“确认”按钮,完成第二个螺母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7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huakuai.part”,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偏距”选项,先后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再将偏距设置为2,这时的上滑面板如图所示,匹配结果如图所示,单击上滑面板中的新建约束,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对齐”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再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条轴使之重合,结果如图所示,单击上滑面板中的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定向“选项,然后再模型上选取如图的两个平面,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滑块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8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huodongqiankou.part”,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匹配结果如图所示。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单击上滑面板中的新建约束,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定向”选项,然后再模型上选取如图的两个平面,再单击上滑面板中的反向按钮,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
按钮,完成活动钳口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9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gudingluoding.part,” ”,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匹配”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面,使这两条面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对齐”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固定螺钉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10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qiankouban.part,” ”,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匹配”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面,使这两条面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对齐”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对齐结果如图,单击上滑板中的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定向”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再单击上滑面板中的反向按钮,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钳口板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11从模型树中选取刚刚添加的“qiankouban.part”。零件,然后选择“编辑”|“重复”命令,系统弹出如图所示的“重复元件”对话框,从“可变组件参照”选项组中选择“匹配”选项,然后单击“添加”按钮,再选取如图中鼠标光标所指平面作为匹配平面,最后单击“重复元件”对话框中的“确认”按钮,完成第二个钳口板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12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luoding.part”,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对奇”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面,使这两条面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对齐”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条轴。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螺钉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13其他三个螺钉的装配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也可以通过上面介绍的重复装配方法,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左后完成平口钳的装配体,如图所示
14.装配结果图。
四、爆炸图的主要步骤
爆炸图
(1)选择菜单栏【文件】 【打开】,出现打开对话框,选择装配完成的台虎钳文件taihuqian.asm,单击“打开”按钮打开台虎钳文件
(2)选择菜单栏【视图管理器】
【分解】
,则组建会缺省分解,如图
(3)创建横向偏距线,选择菜单栏【视图】
【分解】
【偏距线】
【创建】,出现如图所示的“图元选取”菜单管理,选择“轴”,再在组件上选择如图的护口板的横向基准线A-2轴,单击菜单管理器“退出”即完成“偏距线”的创建
(4)
(5)选择菜单栏的【视图】
【分解】
【偏距线】
【创建】
,出现如图的“图元选取”菜单管理,在选取需要横向偏移的元件至较好的视图位置,点击鼠标即可
(6)完成横向偏移后,对元件进行纵向偏移。按照横向偏移的方法,创建纵向偏距线。纵向偏距线创建后,对需要纵向偏移的元件进行纵向偏移,可以同时对多个进行偏移
(7)以护口板和螺钉为例,在“分解”对话框中点击“优先选项”功能,选择“移动多个”选项后关闭“优先选项”对话框,如图,然后点击需要偏移的护口板和螺钉,按住ctrl键进行选取。选取完成后,单击“选取”对话框“确定”按钮,(8)
(9)选取刚刚选取的一个整体,然后进行纵向偏移,偏移至合适位置,点击鼠标即可完成了螺钉与护口板多个元件的偏移
(10)
(11)
(12)所有元件分解位置符合分解原则后,即可完成对组件的分解,选择“文件/保存”命令,出现保存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件的保存
(13)选择【窗口】
【关闭】命令以关闭当前活动窗口
(14)
四、典型零件图绘制的主要步骤
螺杆工程图
1. 新建绘图,不适用缺省模板,使用A3图纸
2.打开.螺杆 进入绘图界面,单击【一般】按钮,然后单击绘图框,出现【绘图试
图】,然后选择front,比例使用【定制比例】为1,【视图样式】为消隐,相切边显示样式,使用缺省.3.激活PRT界面,绘制剖面、单击【视图】,选择【试图编辑器】----【剖面】----【新建】----(编辑A),选择DTM1,作为A-A剖面
4.激活绘图界面,单击【投影】----【消隐】----【截面】----【田】------【完全】----【相切边显示样式】----【缺省】
5.草绘----【/】线段绘图----设置参照----画线----与视图相关
5.打开所绘工程图
6.单击【注释】
【尺寸】
选择需要标准的直线 7.标注公差:
8.双击标注尺寸------尺寸属性----前缀----属性设置公差,小数位为3,上公差,下公差
4标注?M10-6g
9.双击标注尺寸----尺寸属性----前缀为M----后缀为X4-7e----确定 标注Tr18*4-7e同上
10.标注表面光洁度
单击【表面光洁度】----【检索】----【machined】----【standard.sym】----【法向】----单击线----输入roughness-height的值为1.6----确定
标注表面光洁度为12.5同上 11.标注倒角
单击【注解】----【带引伐】----【进行注解】----选取要标注图元----图元上----选出点----输入注解C1----确定----完成注解
12.书写技术要求
【注解】….【无引线】…【进行注解】….【调整高度】
台虎钳装配图的标注
1【新建】----【绘图】----不使用缺省模板----使用A2图纸
2【打开】----【虎钳装配图】----【视图】……【几何参照】
3【激活工程图界面】----【视图】----【视图管理器】----【刨面】----【新建】----A为剖面
4【激活工程图界面】----【视图类型】----【几何类型】----【视图显示】----【消隐】----【刨面区域为完全】----【应用】
5【布局】----【投影】----绘制右视图----【视图显示】----【消隐】----【相切边显示样式为无】----【截面】----【局面部剖面】
6【激活装配界面】----【剖面】----【新建】----【剖面B】----选取ADTM2作为剖面
ADTM2创建方法:【平面】----【轴】----【A-2】----【法向】
7【激活绘图界面】----【投影】----俯视图 8创建ADTM5 【平面】----【轴】----【A-14轴】----【ctrl键+A-13轴】----【确定】 9【打开并激活绘图界面】----【视图显示】----【显示样式】----【消隐】----【相切边显示样式】----【无】----【剖面】----【ADTM6】----【2D剖面】----【局部剖】----【选取要剖的螺钉】
10【注释】----【显示模型注释】----【添加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所需的轴 11【尺寸】----标注各条直线的尺寸】
12标注Tr18*4-7H/7e
双击标注尺寸----尺寸属性----前缀----属性设置----前缀为Tr----后缀为*4-7H/7e----确定 13标注¢18H8/f7
双击标注尺寸----尺寸属性----前缀为¢(文本样式)----H8/f7 标注¢20H8/f7、¢12H8/f7同步骤13 14【布局】----【箭头】----B-B
15.经过以上步骤完成虎钳3维总装配图的工程图。如图所示。
附图:
1.3D模型(包括组件和所有零件)2.零件图
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1.封面:包括设计课题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等。
2.摘要:是设计说明书内容的高度概括,应涉及设计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文字要简练,约300字左右。为了便于文献检索,论文摘要后要注明本论文的关键词3-6个。
3.目录:目录是设计说明书的提纲,应将论文的主要章节按顺序列出,并标出页码,页码居页面右侧并对齐。目录应自动生成。
4.正文:是说明书的核心。
(1)内容要求,正文一般应包括下面内容:
①绪论: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②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③总体设计:画出软件功能模块图和硬件装置方框图,确定设计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实体设计,包括必要的硬件连接、软件说明、程序设计、必要的计算、图表等;
④软硬件调试及结果分析;
⑤结论: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
(2)正文中的图、表格要求:
①图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要看图、图名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有编号、图名,图的编号由图和阿拉伯数字组成,阿拉伯数字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中间用“.”分开,前部分数字表示图所在章的序号,后部分数字表示图在该章的序号。如“图1.2”、“图
3.6”;图名应置于图的编号之后,图的编号和图名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
②表
表也应有“自明性”,表的编排尽可能按内容(或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排、数据依序竖排,表的各栏应标明量纲、单位或标准规定的符号,只有在无必要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表应有编号、表名,表的编号方法与图的编号方法相同,如“表1.5”“表3.2”;表名应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的编号和表名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如某个表需要转下页编排,在随后的各页上要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或跟“续”,如表1.5(续)。
5.谢辞
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正文标注序号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一般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或出版的书籍等。
根据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论文常用的参考文献编写项目,顺序及标点符号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翻译图书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
[序号]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会议文献(编者可以省略)
[序号]编者.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
[序号]作者.论文题目.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论文题目.[××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起~止页码.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网络文献
[序号]发表者.文章标题.网址.发表日期.例: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7.附录部分
附录可包括重要的原始数据、源程序清单、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等。附录作为设计(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须的。
附录的序号编排按附录A,附录B…编排,附录(例如附录B)内的顺序可按B.1,B.2.1,B.2.1.2规律编排。图表按:图B1,图B2,表B1,表B2的规律编排。附录的页码与正文连续编码。
8.设计说明书的字数应不低于5000字(其中不包括程序清单、图纸);
9.以产品开发为主的工程类课题应有实物成果及实物的性能测试报告;软件工程文档应包括有效程序光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设计及使用说明书、软件测试分析报告、项目总结等。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
一、设计说明书统一按word格式A4纸(210mm×297mm)编排,单面打印。上边距:3.0cm;下边距:2.5cm;左边距:2.8cm;右边距2.5cm。
二、设计说明书封面使用统一格式(附后)。
三、页眉和页码
页眉采用设计说明书章节及题目,用小5号宋体居中。页码从前言部分开始编排,以小写的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位于页脚下方居中排列,5号字体。摘要和目录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即Ⅰ、Ⅱ、Ⅲ等)编号。
四、摘要
“摘要”两字用三号黑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关键字需加粗。
五、目录
“目录”两字用三号黑体居中,下面可采用小四号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一,1.1,1.1.1等数字依次标出。
六、字体、字号、间距要求
大标题 第一章小三号黑体居中打印段前与段后间距为1.5行 一级标题(1.1)四号黑体居左打印段前与段后间距为1行 二级、三级标题(1.1.1、1.1.1.1)小四号黑体居左打印段前与段后间距为0.5行 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采用固定值20磅 图名、表名及附注宋体5号
参考文献宋体5号
字间距采用标准间距
七、参考文献
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注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如“液态法制备[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则用小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注置于各级标题处。
八、文中所用单位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九、每章的首页不应紧随上一章的内容编辑,而应另起一页编辑。
十、装订次序:(1)封面(2)摘要(3)目录(4)正文(5)致谢(6)参考文献(7)附件(如程序源代码等)。
扬 州 市 职 业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设计题目:
由于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学生提出的标准或目标,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去掉了《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教师教学评价和课程建设评价部分, 只针对学习评价提出建议。关于学习评价部分,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与《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论述的角度方面基本一样, 包括评价的目的或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两者的精神实质也完全相同, 但前者比后者在表述方面更加完善。
一、构建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评价建议的导言部分指出:“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标准倡导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 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 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 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 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 调动他们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这段话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 由于课程标准主要是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 而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最终要达到的结果, 怎么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期望的结果, 除了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和方法外, 有效的评价对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或者获得好的学习结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换言之, 学习评价要针对学习目标来开展。第二, 课程标准构建的目标体系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思想, 以及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这就需要构建多元的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 从而使评价的体系能够评价学生要达成的方方面面目标的情况。例如, 如果我们只是按照体能和运动技能去评价, 是很难全面评价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 并使评价内容与学习目标脱节。第三, 评价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学习, 而不是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 这就需要淡化评价的甑别和选拔功能, 强化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功能。由此可见,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以上的分析, 需要体育教师更新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传统上, 我们的体育学习评价实际上是按照竞技运动的评价方法给学生一个分数, 至于某一学生为什么得到这个分数而不是那个分数, 学生全然不知, 学生更不知道以后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去提高学习成绩。此外, 这种只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的方法, 无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而且还会挫伤大多数学生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失去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例如, 由于运动成绩与学生的遗传有较大的关系, 个别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即使不认真上课, 也不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 但他或她的运动成绩在班级上依然名列前茅;而有些学生上课积极认真, 课外经常锻炼, 但运动成绩就是超过不了前者。如果只按运动成绩来决定体育学习成绩, 那么就会导致个别运动成绩好的学生不求上进, 运动成绩差的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信心, 因为这些学生会感到他们再怎么认真积极, 体育学习成绩也超过不了那些具有运动天赋、但学习不认真的学生。然而, 我们一定要理解,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学习, 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 体验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如果我们在关注体能和运动技能评价的同时, 重视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那么, 就会促进所有学生更认真和积极地学习, 就可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因此, 评价必须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联。
二、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与《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一样, 提出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四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 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为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好准备。”制订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状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通过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进行评价, 就能够了解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情况, 这样就能够使教学计划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第二个目标是:“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以便改进学习。”评价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一个分数, 一个位置, 实际上意义不大, 因为学生并不完全知道分数或位置背后的真正涵义, 知道的只是一个学习结果的标签。评价应该是让学生既知道自己的分数或位置, 更了解自己为什么得到了这个分数或位置, 今后应该怎样改进学习方式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这样的评价才能充分体现评价的诊断和反馈功能。
第三个目标:“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 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 也是存在差异的,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经常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个性的平台和机会, 并通过评价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以及点滴进步, 以便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更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这样的评价才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第四个目标:“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评价, 特别是自我评价, 了解自己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能够发扬成绩, 反思和矫正不足, 并能够主动拟订学习目标和计划, 培养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三、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
构建一个能够全面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内容评价体系, 对于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与《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一样, 提出了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能。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体能的评价“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确定体能的指标, 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体能既与运动技能有关, 也与学生的健康有关, 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体能的评价。上述这段话的含义是:体能的评价指标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要根据《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的相应水平的体能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 并结合学生的体能状况和教学的要求等确定评价指标, 每个学校学生体能方面会存在差异, 学校有权自己设计体能的评价指标, 从而提高体能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可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体能评价指标来评价学生的体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只是一个结果性的测试标准, 而不是一个学习评价标准, 因此, 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体能评价时, 应注意将过程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渗透其中, 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2. 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根据本标准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 选择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评价指标, 评价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等”。这段话的含义是: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的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 并根据学生所学的教学内容等, 选择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评价指标, 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3. 态度与参与。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态度与参与的评价“主要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以及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积极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态度和参与表现对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评价非常必要, 应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和体育教师可以细化态度和参与方面的评价指标。例如, 课堂表现可以包括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和体育与健康学习, 是否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是否身体出汗等。
4. 情意与合作。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情意与合作的评价“主要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与锻炼中的情感表现、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合作行为等进行评价”。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行为表现, 如能否愉快、充满自信地参加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和锻炼;能否主动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 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和锻炼;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 与同伴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并合作完成体育与健康学习任务;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等。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伴随着运动过程而发生, 同时又对运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应重视对学生这方面表现的评价。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来评价学生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这部分最后指出:“各地、各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自行确定各水平学生不同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的权重分配。”这就是说, 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权重分配由学校根据实际自行确定和侧重, 例如, 如果某一学校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态度和参与情况不尽如人意, 可以提高“态度与参与”的权重比例;如果另一学校学生的体能状况不理想, 就可以提高体能的权重比例等等, 从而促进学生加强某一方面的学习和锻炼, 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四、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强调:“本标准强调各校根据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 结合本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全面、综合地评定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学习评价既要注意学习评价的科学、公正、准确, 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又要注意评价的简便、实用和可操作性, 制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通过学习评价,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这段话的含义是:第一, 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 并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使评价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目标, 这也体现了目标不但引领内容和方法, 而且引领评价的思想。第二, 在采用符合学校实际的多样化评价方法的同时, 要注意评价的简便、实用和可操作性。这说明, 评价方法由学校自行确定。针对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些体育教师反映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理念是正确的, 也是发展方向, 但在实践中复杂、难于操作, 还增加了体育教师工作量的问题, 笔者认为, 与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相比, 的确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会存在上述的问题, 但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达成三维课程目标以及更好地学习和锻炼, 体现体育课程的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体育教师增加一点工作量也是值得的。况且, 一旦体育教师熟悉了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并感受到它对学生学习和进步的更大好处时, 就不会感到难于操作和工作量大的问题。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对体能、知识和技能指标应主要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 (如等级制评价、分数评价等) , 对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等指标应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 (如评语式评价等) 。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评语式评价;对水平二和水平三的学生可以采用评语式与等级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水平四的学生以等级制评价为主, 结合评语式评价进行综合评价。”这段话说明了哪些评价内容应该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法, 哪些评价内容应该采用定性评价方法, 并对义务教育阶段不同水平也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建议。笔者认为, 能够定量评价的内容就采用定量评价方法, 如体能、运动技能等, 不能采用定量评价的内容就采用定性评价, 如学习态度、参与行为、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 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就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情况。有些体育教师会问,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最后怎么给学生一个学习成绩呢?可以将定性评价按等级评价进行, 并将每个等级换算出分数, 然后与定量分数相加, 就是一个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
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 用口头评价的方式, 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对学生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时, 教师应综合学生在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等方面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 以及期末测试成绩, 进行终结性评定, 给出综合成绩, 写出评语, 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最后, 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进行班级汇总, 上交给学校教务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摒弃过去那种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 而是对学生平时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过程中的行为经常进行观察、记录和反馈, 这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锻炼, 并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因此, 体育教师最终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时, 应将形成性评价的成绩与终结性评价的成绩相加, 最后给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3. 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本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 建议教师将每学期结束时的测试结果、学生在该学期体育与健康学习各方面的进步幅度 (即进步成绩=本期最好成绩-期初成绩) , 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记录结合起来, 对相应的评价指标 (如体能、知识与技能指标等) 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过去我们常常都是采用一次性的绝对性评价方法, 这只能使学生知道自己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体育学习成绩, 以及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至于这个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说明了什么等, 学生并不清楚。而且往往这种绝对性的评价削弱了大多数学生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挫伤了他们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相对性评价主要不是比较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优劣, 而是学生比较自己学习前后之间成绩的进步幅度, 从而能使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情况, 这有助于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提高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 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的评价要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当然, 也有一些体育教师担心“进步成绩=本期最好成绩-期初成绩”这样的相对性评价方法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期初测试时有意不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教育。
五、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 既要采用教师评价, 也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并努力发挥其他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有关人员的评价作用。”这就是说,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仅只是教师作评价, 而且要让学生, 甚至班主任、家长等都参与到评价中来, 从而使评价主体多元化, 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 教师评价。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教师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起主要作用。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需尽力做到全面和准确。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以表扬和激励为主, 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具体反馈, 以及改进与提高的建议。”这段话的含义是:第一, 虽然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但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起主要作用, 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行为的评价、对学生最终成绩的综合性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第二,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重视过程性评价, 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点滴进步, 给予表扬和鼓励, 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 还要及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并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
2. 学生评价。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评价的方式有自评、互评和小组内评价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评价的指导, 提高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有助于调动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许有人担心, 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客观性和准确性可能存在问题。这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 我们不能理解成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就是给自己或给同伴打一个分数, 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和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并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学会自己解决这些不足和问题。
3. 其他人员评价。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需要得到各方面人士的鼓励。建议让班主任乃至家长等参与到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来, 上述人员的评价可以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参考。”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要做到全面、客观和准确, 就需要收集学生多方面学习的信息, 学生在课外或校外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情况, 体育教师不可能全面掌握, 而班主任和家长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方面的信息, 因而, 应吸收班主任和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来。
六、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结果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 与学生一起判断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 分析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进步与不足, 帮助学生改进体育与健康学习, 不断取得进步, 增强自尊与自信, 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就提示体育教师不但要及时告诉学生评价结果, 更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个评价结果与学习目标达成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 使学生了解在今后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中如何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同时, 这对教师改进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0~81例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运算律进行整数的简便计算,也已经有了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推广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就有可能联系实际问题,自觉地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创设了需要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类推,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两种解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增强简算意识。
3.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 激活旧知,引发质疑,准备知识迁移
1. 复习分数四则计算。
口算: ÷ 1÷ ×2 -
× ÷ 0÷ +
(指名口算,重点交流÷、1÷、÷、+的计算方法)
【设计说明:分数四则计算是学习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口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基本的计算法则,为后续学习做知识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同时,针对有学生在计算时套用法则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和交流不同算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了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效率。】
2.引发质疑、猜想。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猜想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也和它们相同呢?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呢?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通过具体问题来验证。
【设计说明:当教师提出疑问之后,学生会很快根据经验做出有根据的猜想。“引发疑问——合理猜想——实例验证”,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应经历的基本过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情境,引起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读题、思考后写出算式,教师将两种不同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指名说两种算式的意思)
师:根据表示的意思,这两个算式各应按什么顺序计算?(同桌讨论、交流,指名口答)
师:这两个算式都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它们都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现在我们能得出“分数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这个结论吗?
生:能。
师:祝贺你们验证了自己的第一个猜想是正确的。
【设计说明: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在理解算式意思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使学生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2.自主类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1)计算竞赛,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师:在验证第二个猜想之前,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怎么样?第一和第二两组与第三和第四两组各推一个代表板书两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完成。(强调:要按照刚才说的运算顺序计算)
(2)顺势利导,体会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
师:同学们,这两个算式不同,计算过程也不同,但是结果相等。(教师在两个算式之间板书“=”)看到这个式子[(+)×18=×18+×18],你想到了整数乘法的哪个运算律?
【设计说明: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计算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激发了学习运算律的欲望,增强了简算意识。】
(3)自觉应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师:整数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运算,那其他运算律或性质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吗?
(多媒体出示:++ -- ×× ÷÷)
师:你想怎样算?(同桌讨论、交流算法,指名口答,出示简算过程,重点强调:第3小题既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又可以直接交叉约分;第4题既可以运用除法性质,又可以将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用结合律简便计算)
师(小结):根据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我们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运用整数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说明:有了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小数运算的经验,无需逐一验证,学生就能自觉应用整数运算律进行分数运算。这一环节既是对整数运算律的推广,也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分数简便计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回顾小结,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师: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性质也同样适用。过去在计算时,有的同学总是出错,都有哪些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计算时,看错一个符号、写错一个数字,都会让你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因此,计算的过程就是培养认真的态度和细心习惯的过程。在下面的计算练习中,看谁更细心,更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引导探究,感受内在联系
1.运算顺序练习。
多媒体出示: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 +×+
师(指第2小题):能不能先算乘?能不能先算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问题,提醒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设计说明:在计算中,不少学生容易受数据和符号的影响,不按运算律(性质)进行计算,错误地进行简便计算。这一环节,既是运算顺序的练习,又让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的应用条件。】
2.乘法分配律应用练习。
(1)简单应用,夯实知识基础。
师: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时有点困难,想不想来研究研究乘法分配律?
多媒体出示:30×(+) ×+×
师:观察两个算式里的数据和符号,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找出计算正确和不正确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灵活应用,促进技能形成。
多媒体出示:×-×
师:方框里填几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填?(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师(将方框前的乘号改为除号):这时候方框里应该填几呢?(学生回答后追问理由,并强调:除以等于乘)
出示:×+÷9(让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师(将算式改为÷ +÷9): 方框里填几?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师(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只掌握知识还不够,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出知识间的联系,举一反三才能融会贯通,才能让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3)拓展应用,发展数学思考。
多媒体出示:× + × -
师: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口答并说明想法)
【设计说明:所有运算律中学生最难理解,应用中最容易出错的是乘法分配律。根据分数乘除法可以相互转化等特点,利用“变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开放性因素,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同时,在逐层深入探究中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达到举一反三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批判性的目的。】
3.综合练习,增强简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1)÷(1-) (-×)÷
-(÷+) 5-(÷+)
(2)练习十五第4、第5题。(要求学生先列出综合算式,结合题目要求理解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
【设计说明: 综合练习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引用名言,关注习惯养成
师: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静静地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把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最大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师(小结):在很多人看来,计算是简单的,但又总是出错,所以老师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从最简单的做起”(国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语)。
【设计说明: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及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数学家的话旨在教育学生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从小处做起,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课程设计说明书】推荐阅读: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07-13
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内容格式06-02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05-24
化工设备课程设计说明07-06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07-24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09-25
课程设计-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CAD图)10-18
课程设计设计感想09-30
《数字电路与单片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11-01
植物设计课程设计方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