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培训课堂小游戏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培训课堂小游戏(通用10篇)

数学培训课堂小游戏 篇1

游戏一:老师说

一、目的:引发注意力,使大家精神集中。

二、时间:5分钟

三、道具:无

四、步骤:

1、全体站立时(如上课回教室时),宣布游戏规则:讲师口念“老师说1”时,请大家把手举起来;当“老师说2”时双手平放,当“老师说3”时双手与身体成45度。

2、活动正式开始时,讲师念“1”、“2”、“3”时必须说“老师说1”、“老师说2”参加人员才可做动作,行进速度宜逐渐加快,出错的人请出列。

3、老师说3个字,亦可改为我说。请出错的人给大家表演个节目。

游戏二:抓手指游戏

游戏目标:活跃课堂气氛、集中注意力

特殊道具或条件:含所需词语(例数字“6”)的简短欢迎词稿

游戏内容/步骤:

1、讲师边介绍规则边示范: 学员伸出双手,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并伸出大拇指;相邻的学员以左手拇指顶另一位学员的右手掌;讲师说出数字,每当说出“6”时,右手应设法抓住右侧人的拇指,左手应设法逃掉,以抓住次数多者为胜。

2、讲师念一段文字,每当说出一个“6”时,学员抓手指。欢迎词稿:今天是2009年6月**日星期**(可适当停顿,考察学员抓手指情况),欢迎上汽依维柯红岩的朋友们来参加本次培训,我是讲师刘强,这两天我将为大家讲述《大客户的开发与管理》课程,在上课期间,希望大家能够集中精神,不要六神无主(抓手指)。也希望我的经验对大家有所启发。祝大家学习愉快,六六大顺(抓手指)。

3、结束后,适宜讲师继续引出自我介绍,开始进入培训课程。

游戏三:青蛙跳水

目的:留意别人说话和反映 游戏规则:

1、组员围圈坐,组长开始说:“一只青蛙”,第二人“一张嘴”,第三人“两只眼睛”,第四人“四条腿”,第五人“扑通”,第六人“跳下水”

2、下面的组员继续,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接不下去的组员就退出,并且收到惩罚,最后的为胜利者

游戏四:意乱情迷

目的:融洽相处 时间:10分钟 游戏规则:

1、男女搭配为一组,如果不均匀,则一人充当异性

2、主持人说:一见钟情,两人面对面

翻脸无情,背对背

不解风情,女向男而男背向女

3、加快速度,顺序乱调,而重复下令,反应慢,会错意、表错情的先背淘汰

游戏五:心心相印,我来比你来猜

道具:游戏题目(可以是具有可表演性的成语或词语)参加人员:两人一组,可多组参加

游戏规则:游戏开始表演的一组两人先要面对面(一人为表演动作,一人为猜测者),然后由主持人会把要表演的成语或词语写在一张纸上,让表演动作者做给猜测者看,当表演者表演完,猜测者能猜出表演者所做动作的成语或词语时,就算过关。(注意:动作者可以用语言来解释,但不能说出动作中的字)(左右为难、无孔不入、金鸡独立、狗急跳墙、东张西望、无 中生有、眉开眼笑、胸有成竹、鸡飞蛋打、低声下气)。

游戏六:神秘人物

游戏目标:鼓励新加入者及老相识之间彼此认识熟悉,使学员们融为一体

特殊道具或条件:现金或礼品

游戏内容/步骤: 在大型会议或聚会中,新加入的成员往往会被冷落在一旁,较难与其他人认识并熟悉起来,原已形成的圈子很难被打破,因此第一次参加的成员会觉得完全被排斥在团队之外,而不是团队的一员。为鼓励所有参与者友好对待其他各位学员,讲师可事先秘密地在学员中指定一位神秘先生或神秘小姐。在课程开始之前或开始前期,由讲师公布开展某项活动,“如果你和神秘先生/小姐握了手,他/她就会给你一元钱。” 或是“你每和10个人握手,就能得到5元钱。”等等。

游戏1——初次见面(消除隔膜的游戏)见面3分钟时是你留给他人第一印象的最重要的时刻,同样在一个会议或培训的刚开始,如何让大家更加活络,是关系培训是否成功的关键,下面的小游戏就可用于消除大家的陌生感。游戏程序和规则 1.第一步:

(1)给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姓名牌。

(2)让每位成员在进入培训室前,先在名册上核对一下他的姓名,然后给他一个别人的姓名牌。)(3)等所有人到齐后,要求所有人在3分钟之内找到姓名牌上的人,同时向其他人做自我介绍 2.第二步:

(1)主持人作自我介绍,然后告诉与会人员:“很高兴来到这儿!”(2)快速绕教室走一圈,问:“如果你今天不在这儿,你会在做什么不情愿做的事情呢? ”

(3)注意让问答保持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之内。)})相关讨论.1、当你在寻找你的姓名牌上的人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同时认识了很多其他的人?经过了这个游戏,你是不是感觉大家的距离近了好多?

2、在第二步中,当你们谈到自己可以不用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一些事情,你会不会发现坐在这里听课是一件比较惬意的事情?

总结:在开始的课程中,主持人一定要注意保持一个积极、幽默的态度,以便让大家迅速的消除 腼腆等情绪,然后让大家好好的熟悉起来;同时有助于大家积极的发言。

如果没有调动起来情绪,学员没有积极举手回答的话,讲师可以有意识的点名让同学回答,以调动气氛。

参与人数:集体参与 时间:20分钟 场地:不限 道具:姓名牌 应用:(1)团队沟通(2)培训或集体活动前的熟悉和沟通

(3)主持人开场白,帮助主持人与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11、挑西瓜

游戏规则:选择一个人做挑人,其他的人蹲下做西瓜。游戏开始了,选瓜的人可以走到 任一一个人跟前,轻轻拍他的脑袋,问:“西瓜熟了吗?”,被拍到人要是不愿意被选,则 说:“西瓜还没熟。”选瓜的人继续选。如果有人回答:“西瓜熟了”,则回答的人马上要 起身去追提问的选瓜人。被抓住的选瓜人则要表演一个节目。然后追的人成了选瓜的人。或者在游戏人,被追的人累了可以坐下当西瓜,然后追的人成了选瓜的人,游戏重新开始。

13、衔纸杯传水 目的:增进亲近感,考验成员配合、协作能力。要求:人员选八名一组,男女交替配合。共选十六名员工,分二组同时进行比赛。另有 二名人员辅助组第一名人员倒水至衔至的纸杯内,再一个个传递至下一个人的纸杯内,最后 一人的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小缸内,最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谁的缸内的水最多,谁就获胜。

16、开火车 用具:无 人数:两人以上,多多益善

数学培训课堂小游戏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游戏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 活动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依托游戏等活动而开展的课堂教学已获得师生的高度认可, 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可加深学生的课堂体验, 并能促进再创造, 有利于个人发展。

一、合理设计游戏内容, 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在数学课堂上, 旨在通过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参与性, 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因此, 数学课堂应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 并以此为基础, 合理衔接游戏和教材。

例如, 在讲解位置这节内容时, 可联系现实生活, 设计以下游戏:让学生参照数对, 调换座位, 面向全班学生, 逐一派发小纸条, 纸条中写着一个数对, 代表着新座位,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找好坐标圆点后, 各自寻找新座位, 其中有两名学生坐到了同一个座位, 他们的数对分别为 (4, 5) 和 (5, 4) , 通过这一实例, 可让学生明确即便数字相同, 但前后顺序不同, 所对应的位置也不相同, 进而让学生深入认识位置的意义。

二、丰富游戏设计形式, 满足教学需求

在数学课堂中所采用的游戏应多样、有趣, 不断更新, 以免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 进而削弱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讲解“负数”这节内容时, 可通过游戏竞猜来开展本次教学。学生都知道自然数, 且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1、2…, 那猜想一下, 是否存在小于1 和0 的数字呢。极地非常严寒, 温度可能达到零下, 此时我们该如何表示。学生经过一番猜想, 最终引出负数的内涵, 以此来锻炼学生推测能力, 培养学生验证能力。

三、重视反馈, 强化课后反思

在数学课堂中, 旨在通过游戏来让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 提升课堂效率, 因此, 数学教师应重视反馈, 强化课后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有效改进, 不断优化游戏教学法。例如, 在学习“合理存款”这节内容时, 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本金5000 元, 存入5 年, 给出活期和定期利率分别计算最终的本息, 评选最准确、最快的小组。该比赛游戏, 不仅能增强竞争意识, 还紧贴实际生活, 将理论知识和趣味性有效融合到一起。

综合来说, 游戏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并让他们保持高度集中, 认真听讲, 积极配合教师, 轻松学习, 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 灵活应用游戏教学法, 增加数学课堂的乐趣和生动性, 使其游戏起来。

参考文献

巧用数学小游戏,开辟课堂新天地 篇3

一、 在游戏中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引入教学,不仅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欢乐的数学世界,还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教师课前设计了“变魔术找规律”的游戏。只见教师先从盒中变出一个桃子、一个苹果、一个梨,连成一串,接着,又变出一个桃子、一个苹果、一个梨,问:“下面会变出什么水果?请小朋友猜一猜。”问题提出后,学生情绪高涨,气氛活跃。 “大家想知道答案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齐刷刷地盯向这个魔术盒。当教师将一个苹果从盒中拽出来时,猜对的学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通过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游戏中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探究新知时,如果能引进游戏教学,既可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降低难度,还能唤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增进其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学生对抽象的概率知识很难理解,于是,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小游戏。游戏一:在写有“白球,红球”标签的方盒中放入五个白球、五个红球让学生边猜边摸:“为什么有的同学摸出的是红球,有的同学摸出的是白球?”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探索出:“盒子里装有白球和红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红球。”游戏二:在盒中放入5个红球,让学生边猜边摸:“为什么大家摸出的都是红球?”学生得出结论:“盒子里全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在游戏中学生的手、眼、脑一起参与活动,自然能很好地理解“可能性”这一初步的概率知识。由此可见,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在游戏中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在练习反馈时开展数学游戏,能把原本枯燥无趣的练习变得引人入胜。

例如,在学完“认识图形”后,为了让学生对这种图形有更深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游戏:信封里分别装着四种平面图形,露出其中一种图形的一部分,请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种平面图形。学生一个个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三角形。”“那是圆形。” 当露出的是长方形的一小部分时,学生有可能会猜是正方形,也可能猜是长方形。我反问学生:“你确定是正方形吗?”经过学生的再次观察、思考,发现只露出一部分,是不能肯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这个游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体验,也教育了学生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或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既能玩,又能学,自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游戏中结束新课,余味无穷

在将要下课时把游戏引进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加强和巩固当堂课的所学内容,还能使学生在课堂结束时获得愉悦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下课铃快要响的时候,教师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从容地对全班40多名学生一边出示写有2的卡片,一边说“请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走。”学生走了一些。接着又出示卡片5,让学号是5的倍数的学生走,再让3的倍数的学生走。最后还剩下学号是1、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此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老师出示哪一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学生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于是剩下的学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新颖有趣的游戏设计,巩固了知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二年级数学课堂游戏 篇4

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具体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剪的,每一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高兴地回答说喜欢,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说:“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小朋友一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所以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2、《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2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讲讲是怎么想的。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现在篮外是3个,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4、《分类》

在教学《分类》这课时,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说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时我轻声慢语地说:“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并按老师要求去做。小朋友们请注意,请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孩子请你站起来,女孩子请你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去,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女孩坐下,短头发女孩坐下;大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 请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穿旅游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全班小朋友们一起跺跺脚!”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为学习《分类》做了很好的铺垫。

5、《有余数的除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水果游戏:“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水果,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学生分完后发现:15个苹果,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给3个人;16个梨,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1个;18个香蕉,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3个„„为什么有时没有多余,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样,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有意注意到发现问题,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余数”的痕迹。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讨论中悟理、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

6、《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

在教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中,就可设计游戏“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轻松的掌握知识,也为今后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7、《数学乐园》

在教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时,我设计一个踢毽子比赛的游戏活动,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苹果队、西瓜队、香蕉队,每队推选一名运动员和一名统计员,在30秒钟内统计踢毽子的个数,老师贴统计表,统计员用红、绿、黄彩笔做统计,其他同学数数。根据统计结果,学生就会知道:(1)一共踢几个?(2)谁比谁多或少几个?(3)谁再踢几个就和谁同样多?„„这样,通过不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掌握有效的分析问题策略,发展学生的策略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30以内的加法》

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打扑克牌凑21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四人一个小组,每个人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 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这么喜欢上数学课。

9、《加、减混算》

例如,在学习加、减混算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乘过汽车吗?”同学们齐声回答:“乘过。”“好,下面我们来做„乘汽车‟的游戏。”录音机播放出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有6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3人,又上来2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能顺利地编出两步计算的生活中的数学题,计算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10、《平均分》

初中趣味数学课堂游戏有哪些 篇5

(生做出垂涎状),我要把这包巧克力发给能回答我问题的学生。学生们跃跃欲试。 师神秘地说:一对兄弟年龄相差两岁,谁能猜出他们的年龄?开始!大家先眉头紧锁,再小声议论。

师接着提示:现在我们谁也不知道他们两个人有多大,不过呢知道哥哥比弟弟大两岁,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吗?

生:设哥哥x 岁,弟弟y 岁,则有x-y=2 (1)

生众说纷纭:x=8,y=6;x=7,y=5;x=10,y=8......答对一个发一块巧克力,巧克力发完了答案还没说完。

师:那么这个方程(1)有多少个解?

生:无数个。

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组解。

此游戏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竞争精神,学生们都尝到了“甜头”。

在教学中掺入一些游戏的内容,确实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任何水平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最佳观测点面对每一个题材,除了学到数学的相关内容、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外,还可以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不正是我们数学教师的期望吗

数学培训课堂小游戏 篇6

锋 摘要:新课标提倡学生在“玩”中学习,“趣”中练习,“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游戏教学适应了这一要求,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游戏教学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明确目的,精心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游戏教学

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教材中,我们也不乏见到教材提供的各种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上课前,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景引入教学,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课中,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开始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维不再活跃,此时,将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完成余下的学习任务;在课后,游戏也是学生课余学习的有效方式,课堂里学到的新知识,进过课余的游戏,能得到巩固和深化。

游戏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调手、口、脑参与活动,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怎样才能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游戏教学呢?

1、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生活经验。否则,游戏将达不到

毫无意义或是难以开展。比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大家安排了猜一猜的游戏: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在课前,创设游戏情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容易分散,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游戏,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时,我安“排排做”的游戏:让10名同学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分别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报数。游戏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教学效果显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练习中,我们也经常以游戏的形式巩固新知识。如在教学10的组成后,我安排了师生对口令游戏: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老师和学生说的数合在一起必须是10。通过这个游戏,既巩固了新知,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练习中游戏的形式很多,有找朋友、涂一涂、拍手、对口令,爬山、夺红旗、跳方格、巧玩扑克牌等等。

2、明确游戏的目的。游戏只是教学的一种方式,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方法与目的的关系,不是每个教学内容、每堂课都来设计一些游戏,那样只会将游戏流于形式,毫无价值可言。教学游戏是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它与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而从事的活动,它有一定的任务,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一般游戏的目的只是娱乐。因此,每一个教

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得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因此,在使用游戏教学是应注意这一点。

3、设计好游戏的规则。详细的游戏规则,是有序开展数学游戏的前提。教师要根据游戏的目的,游戏的性质,制定完善的游戏规则和步骤。一个好的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呈现一些新鲜的、有挑战性、有竞争意识的游戏方式。这样学生的精力才更充沛,积极性才会更高。同时,在设计游戏规则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学会动手、学会动口、学会动脑,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品平。如:在《认识物体与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可开展“捉迷藏”的游戏,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得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4、组织游戏时秩序要“严”。

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任务而提出的,每个游戏参加者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按游戏的要求和步骤进行游戏。否则,我们的课堂就会无序,达不到游戏的目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外,组织游戏过程要完整、善始善终。游戏之前要讲明有关规定,游戏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游戏结束后要结合游戏开展评讲。

数学培训课堂小游戏 篇7

小学低段儿童活泼好玩, 课间10分钟尽情玩耍, 往往上课了很多孩子还沉浸在课下的愉悦中, 孩子注意力根本不在课堂, 严重影响课堂效率.面对实际情况, 教师往往缺少应对的方法和策略, 照旧按预设展开教学, 教学形式单一无趣, 自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效率不高.

二、思考:借用暖身活动

“暖身活动”是心理辅导课的第一部分, 也是关键部分它的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节班级气氛, 及打消学生的防卫心理, 其中包括动作类活动和语言类活动.数学课堂采用“暖身活动”一说, 指在课堂前3~5分钟, 开展围绕相关数学知识内容的趣味思维活动.暖身活动可以是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 如做游戏、对口令、讲故事、猜谜语等, 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 为后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数学课堂暖身活动, 暖身活动追求贴近学生生活, 题材具体生动.暖身活动主要有以下作用:首先, 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致和兴趣;其次, 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最后, 学生在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构建数学模式, 培养模式建构的能力, 清晰展现数学化的过程.

三、践行:暖身活动的创设

(一) 创设复习活动, 促使知识迁移

小学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学科, 知识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合理运用知识迁移规律, 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设计复习活动, 为新知内容及方法的迁移奠定基础.

如教学“连加运算”时, 设计了复习暖身活动.第一环节口算抢答, 41+7、24+20、29+4、37+15.第二环节列竖式计算, 32+14、49+26.第三环节算一算、比一比, 7+5+6、9+9+9.第四环节交流反馈, 教师提问:“将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你会怎么分?”从而引入要学习的连加运算.这里主要设计抢答、必答等形式进行复习, 首先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动机和兴趣;再者复习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列竖式计算, 10以内的连加运算等知识, 为100以内连加运算奠定基础;最后将算式进行分类, 进一步感受连加运算形式、得数等方面的特征, 促使知识的迁移.

(二) 创设游戏活动, 激活学习愿望

“玩中学, 学中玩”的学习方式特点显著, 效果明显.这种学玩合一的形式利用低段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征,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效果自然好, 也会慢慢喜欢数学.游戏是玩的重要载体, 创设游戏暖身活动, 是利用低段儿童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 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特征, 进而激活学生学习愿望.

如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 设计了计数器的游戏活动.上课一开始, 教师要求学生准备计数器, 进行“我说你做”的计数器游戏.第一步, 先拨23.第二步, 再拨3个珠子, 可以在十位或个位拨.第三步, 用算式表示.第四步, 交流为什么都拨3个珠子, 结果不同.简单的游戏活动, 一方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区别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初步感受位值制, 为理解算理奠定基础, 激活学生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愿望.

(三) 创设故事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是拥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生动趣味的故事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效果不小, 说到故事时原本叽叽喳喳的教室立即安静下来, 可见故事对孩子的影响.因此, 要充分发挥故事的作用, 根据数学内容整理和编写趣味性、关联性和启发性的故事, 创建故事乐园.引导孩子享受故事的快乐, 交流倾听故事的感受, 思考体会故事的启发, 真正发挥故事的辐射性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小数点搬家”时, 笔者设计了故事暖身活动“蚂蚁快餐店”.一上课, 老师就和孩子们讲起故事, 话说一只小蚂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蚂蚁快餐店, 快餐一份是0.01元.快餐很便宜, 所以有很多小动物来吃.过了几天, 蚂蚁一算账, 客人是很多不仅没赚钱, 还亏了一点.蚂蚁很犯愁, 这个时候小数点说话了:“没关系, 我搬搬家吧!”小数点搬到哪里了?这个时候变成0.1元, 还是有些小动物来吃, 尽管动物少了一些, 但是蚂蚁一算账, 有利润了.蚂蚁很高兴, 小数点也很高兴, 于是它说了一句话:“太好了, 我再搬一次家吧!”它这一次搬到1元, 于是再也没有小动物来吃了.生动趣味的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也让孩子体会小数点变化引起小数变化的知识, 为后面重难点知识奠定基础.

(四) 创设生活情境, 提升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 这样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有效接纳知识, 进而提升学习热情.

在教学“我和小树一起长”时, 笔者设计“猜节日”生活情境.第一步, 交流猜一猜节日, 看谁知道得多.第二步, 出示日期, 大声说出.如6月1日儿童节;1月1日元旦;10月1日国庆节;5月1日劳动节;3月12日植树节.第三步, 交流小结, 植树节可以做什么事情, 植树问题里面有很多数学问题等我们去解决.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 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也为后面关于“植树”实践活动埋下伏笔.

(五) 创设问题互动, 引起认知冲突

问题是学生对理解水平进行自我监控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时, 问题可帮助学生确定已有知识是否支持新知识或已经掌握新知识.教学时, 教师要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结合知识“生长点”和“延伸点”设计问题,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引起认知冲突.

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 创设了问题互动暖身活动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和数位表, 并提出不同层次、循序渐进的4个问题.第一问, 如果卡片1表示100元, 将卡片摆在哪里?为什么?怎么写?第二问, 卡片1表示10元, 怎么摆?怎么写?第三问, 卡片1表示1元, 怎么摆?怎么写?第四问, 卡片1表示1角, 摆哪里?为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互动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同时引导学生经历小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感受从整数到小数的拓展.

(六) 创设实践活动, 培养综合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 要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教学中, 设计实践暖身活动, 提供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如教学“认识图形”时, 设计了实践暖身活动.安排“四个一”的实践活动:赏一赏, 欣赏七巧板拼图;想一想, 它们像什么;找一找,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拼一拼, 用神奇七巧板拼图通过“四个一”实践活动, 为认识七巧板奠定基础, 也为用七巧板拼图埋下伏笔.

总之,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暖身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 都应遵循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数学知识内容, 目的是提升学生进入课堂的效率.

摘要:小学低段儿童活泼好动, 课前准备不充分, 较难进入课堂状态, 直接影响课堂效率.教师应结合心理辅导知识“暖身活动”理论和经验, 创设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暖身活动.设计复习活动促使知识迁移;游戏活动激活学习愿望;故事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生活情境提升学习热情;问题互动引起认知冲突;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进而提升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暖身活动

参考文献

[1]沃建中.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0.

[2]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 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1.

[3]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李玉龙, 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 (2) :14.

用游戏激活数学课堂 篇8

一、精设探索性游戏,激引主动探究

探究是有效数学课堂的标志性特征,学习自发主动地开展探究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融合趣味性与探索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活动,不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还激引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自主建构数学模型,发展数学探究能力。

探索性游戏是指具有游戏性质的数学实验、综合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边玩耍边探究,动手又动脑,探索性游戏中学到的东西是最为深刻而有效的。我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探索性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一课中,我在组织学生认识了升和毫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后,设计了一个探索性游戏活动:自制量器并利用自制的量器测量出常见容器的容积。我给学生提供了塑料瓶、量杯、卡纸、剪刀、胶带等材料,让学生利用塑料瓶自制一个简易的量筒。原本就喜欢动手的学生踊跃制作,借助量杯将定量的水倒入塑料瓶,在瓶身外面竖直贴上纸条,在纸条上画上刻度,标注数字,不一会儿,一个量器就制作完毕。接着,我组织学生一起玩量器,在玩耍中先估测各种容器的容积,再利用自制的量筒验证猜测,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积极主动探究,逐步增强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在对各种容器容量的具体感知中建立丰富表象,深刻理解掌握了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概念。

二、妙设合作性游戏,催发自动合作

合作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积极心态。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合作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学习方式。合作性游戏为学生的合作创造了机会,使学生体验到一两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从而催发学生自动合作,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性游戏将多人组合在一起,通过众人的合作完成游戏任务,合作性游戏以其趣味性将学生吸引到一起,为了游戏的成功而自发合作,紧紧团结在一起,集众人的智慧与力量成功完成游戏任务。我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设计和利用合作性游戏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激励学生在竞争中凝心聚力展开合作,在合作性游戏中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中,为了巩固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整数运算能力,我设计了一个“算24点”的小游戏,该游戏是一项合作性的团队游戏,游戏规则为:每四人为一小组,利用加、减、乘、除运算算出24点,速度快者获胜。我先组织了小型合作性游戏,让各小组组内开展算24点游戏,每人任意出一张拍,先算出结果者赢得四张牌,比一比规定时间内谁赢取的牌张数多。在小组游戏后,我又组织了全班性比赛,这回由我从一副扑克中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以小组为单位算出24点,每组写出算法,哪组的算法多,哪个小组就获胜。这一大型的合作游戏激起了每个学生的斗志,激励着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为了小组能够取得胜利,每个小组的成员自发合作,献计献策,团结同心,合作意识高度释放。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合作中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运用自如,口算能力大大增强。

三、巧设创造性游戏,启迪灵动创新

创造性游戏是发挥学生想象,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游戏活动,结构游戏就是诸多创造性游戏中的一种形式,是让学生利用积木、七巧板等材料搭建出不同物体,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在数学教学中,我巧设创造性游戏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奇思妙想,启迪学生灵动创新。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我在学生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后,组织学生玩七巧板拼图游戏:从七巧板中选择几块拼成不同的梯形,比一比谁的拼法多,看一看谁的拼图新颖奇特、与众不同。游戏活动中学生放飞想象、灵动操作,相互之间你追我赶,互不示弱,选择不同形状的七巧板拼出各种各样的梯形。七巧板拼图游戏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深化了学生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该拼图游戏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游戏活动让枯燥的数学生动有趣,使沉闷的课堂焕发活力,让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致力游戏化教学,精心设计游戏活动,用游戏点亮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在游戏活动中绽放异彩。

数学培训课堂小游戏 篇9

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九年制学校 孙斌国王艳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到学习过程,探索、内化新知识,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学科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能快速、质优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中玩、玩中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共识,游戏教学渐渐成为学科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

一.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教材数学课本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分有所接触,往往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我组织了“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总价,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的化聚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

2、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而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

3.游戏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到新的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年纪比较小,注意力不稳定,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如:一年级的《分类》这一课知识,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分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设置“给小动物找家、文具回家、汽车开进停车场、水果放进果盘中”等游戏,引导启发学生把同一类物品归在一起,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愉悦的气氛所陶冶、感染,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4、数学游戏有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游戏,每一次游戏绝不是只有表演的那几个同学的事情,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或作裁判,或作指导,或评价,使学生在游戏中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也养成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学习《数学广角》简单的组合时,围绕小丽去外婆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的故事情境,进行“小设计师”游戏,让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图片,先自己摆一摆,然后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在题卡上连一连,最后集体汇报交流。学生通过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怎样与同伴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二、数学游戏的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形式,其中比较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以下几种:

1、讲故事。对于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讲故事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去认识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观察。观察能力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实物材料为“第一性材料”,以课本文字插图为“第二性材料”,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材料,结合课本材料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与加强“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出示教学挂图和实物,让学生观察,0。

3、猜想。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进行猜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们猜一猜,估一估,促进思维培养,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当我们在教长度单位米的认识时,就可以先不要告诉学生一米有多长,先进行猜想估计,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加强对知识的表象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活动。作为活动的形式,是数学游戏教学法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具体形式。这些活动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等。对于小学生来学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对于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在玩中学习数学。

5、竞赛。它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游戏。比赛游戏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使学生们精熟“数”与“运算”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快速、敏捷的团队精神等。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不但是让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从思想上也得到了培养、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当然,考试也是一种竞赛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能力方面的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数比赛,这不单单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游戏的组织

1、制定计划。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制定计划是游戏教学组织的首要环节。一个游戏的开展,必须经过严密的安排、设置,有计划的进行制定,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点。具体设置方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怎样来对它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等,都必须要有一个计划,按照计划来开展游戏教学。

如我们开展“玩七巧板”的游戏时,这个游戏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怎样安排等等,事先一定要有一个严密的计划,才更加容易对游戏进行操作。

2、数学游戏的选择形式与内容。数学游戏的组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游戏教学。只为游戏而开展的游戏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只有以兴趣为前提,完成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内容,并实现教学要求,这样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设置一个游戏在课堂上实施,必须要先学习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置。如对于数学一些比较枯燥、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浅显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计算技能。

数学培训课堂小游戏 篇10

一、游戏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初中时期的学生对各种游戏活动往往具有较高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按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教学知识来设计合理的数学游戏,把要求学生应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渗透到游戏活动中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将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数学思维方式,摆正学习态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还能够借助于数学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数学游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初中数学中常常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这些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搬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把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随后完成内化的过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观察和分析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实现终身学习。

二、游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在知识讲解中应用数学游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很多性质类、定理类的知识概念需要掌握和理解,然而因为部分学生自身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不是很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这部分定理和性质应用不是非常熟练,理解也不够透彻。所以我们能够应用合理的数学游戏,充分发挥出游戏活动的作用,如对三角形相关性质与定理的学习过程中,因为三角形性质较多,初中生学习时好奇心较重,不免会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笆保糠盅嵛饰裁矗恳獯鹚堑囊苫笪颐悄芄簧杓埔恍┯蜗罚缛盟亲约憾种谱魅切危蟀蚜礁鼋羌粝吕丛俸土硗饬礁鼋瞧唇釉谝黄穑岱⑾帜芄黄闯梢桓銎浇牵绱艘焕此堑囊晌示湍芄幌N唐淅斫猓颐且竺恳幻屯澜醒菔荆佣由疃哉庖欢ɡ淼募且鋄1]。

(二)在思维培养中设置数学游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应用游戏教学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在设计数学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游戏有更加深入的解读,同时对游戏的选择也必须要重视其中蕴含的数学价值和趣味性特点。对数学游戏的深入解读能够让学生逐渐培养和提升数学思维。例如说在教学三视图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设计如下的游戏活动,拿出一个透明的水壶摆放在讲台上,随后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要求他们对水壶进行观察,借助于不同角度的观察,学生所说出的答案和正视图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我们顺势把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向他们进行詳细的`讲解,再回头配合观察水壶这个游戏,让学生对三视图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在讲解概念时设置数学游戏

讲解数学概念时常常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乏味,因此我们应用数学游戏来让这部分知识变得有趣起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各象限中的坐标符号时,我们能够设置如下的游戏:首先向学生解释要求两位学生手牵手,这样表示有序实数即是平面中的某点坐标,位于左边的学生代表横坐标,位于右边的学生代表纵坐标,面朝大家为正数,背向大家为负数;随后我们邀请任意两位同学手牵手站在讲台上,蒙住双眼,在地上画出直角坐标系,要求两名同学不断变换方向。随后提问:谁可以根据他们面对的方向带这两名同学回到各个象限中?借助于这一游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进而强化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在巩固新知时应用数学游戏

所谓温故而知新,巩固和复习知识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过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基本掌握新学的知识内容后,教师常常会选择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教学,然而这样较为传统的“题海战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巩固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考虑应用游戏活动,让游戏变为练习,这样一来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巩固效果。例如说在教学了概率这部分知识之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感受到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设计了一个转盘游戏。事先制作好两个转盘,一个分为三部分,标上1、2、3,一个分为两部分,标上4、5,这时任意邀请两位学生来转转盘,两人转完一次为一轮游戏。学生A的获胜要求是两个转盘之和为6、7,否则学生B获胜。其他同学自己选择支持的一方。在得到结果后我们要求学生思考这一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并计算出概率[2]。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游戏来辅助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信心。作为一线数学教学,我们更应当进一步深入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趣味。

参考文献:

[1]刘媛媛.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的有效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37.

上一篇:大学班级基本情况介绍下一篇:融资咨询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