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500字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爱情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500字(共10篇)

爱情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500字 篇1

最近网上、电视上都在宣传、炒作《山楂树之恋》,号称老中青都感兴趣的一部爱情电影,导演是大名鼎鼎的张艺谋,于是昨晚在一家老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纯真、美好而又凄婉,“老三”的形象塑造的非常完美,对爱情执着、专一,对恋人静秋体贴入微、小心地呵护着。只可惜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受静秋家庭出身的影响,他们的爱情只能在地下,不能公开,还被迫分手一两年等静秋转正、等政策发生变化,然而,在等待过程中,不幸却降临,“老三”得了白血病,静秋请了三天假在医院陪“老三”,可能静秋并没意识到“老三”病情的严重性,而“老三”则内心经历着生离死别的痛苦。两个人曾在一张小床上躺着过了一夜,静秋说:我在来时的路上就已想好,你想怎样我都答应你。虽然“老三”做为一个男人也想跟静秋有一夜缠绵,但他尊重静秋,没有越过雷池——使他们的爱情显得更加的纯真和美好,也更加地令人叹惋。这一情节,曾被八零后和九零后们在网上批驳,说不真实,本人倒觉得,在那个年代,性是非常保守的,甚至有些压抑人性,一般女孩子是要守着到结婚的。所以,这个情节非常合理,也非常感人。让“老三”的形象更加完美。

山楂果本身就是酸酸甜甜的,食之也很开胃,这也是我看这部影片的体味。

山楂树之恋电影观后感800字 篇2

白血病,一个稍显恐怖的字眼,却成了影视、文学作品里最具煽情效果的催泪剂,和它联系在一起的人或事,总会得到同情,得到眼泪。具有讽刺意思的是,本人还 以此为素材,在读高中时,写过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和一个男孩的故事,结果当然是其中的女孩因患白血病,在两人还 未履行一事先的约定的时候,去世了,留下的,只是男孩的眼泪和悲伤,比起静秋的悲伤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篇文章最后还 被堂而皇之的发表在了某省一名为《北方作家》的杂志上,现在想来,惭愧顿生,令人汗颜啊! 不过,现在想来也有些怪自己,如果当时自己多上上网,说不定就可以从网上认识张艺谋了,说不定我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让他拍成电一影了,说不定我从那时候就成了张艺谋的“御一用编剧”了,说不定现在的《山楂树之恋》早就成为大家的回忆了,说不定……,哈哈,算了吧,在下不才,受之有愧!我可没有2-2-2号选手牛彩云(博客名:彩云追月彩云飞,欢迎点击!)那样自信,强烈坚信自己哪天会红!

不是说张艺谋的电影拍的不好,只是觉得在这个选材上缺乏了些新意。我不知道,电影的一开头为什么会先来上一段“这是一个发生在中的真实故事”的字幕,难道是心虚,怕别人不相信而强调一下?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小时候和一些小朋友、同学讲故事的情景,为了让其他小朋友觉得自己的故事好听,先在开头来上一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然后其他人就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竖起耳朵来听,听得分外认真。不得不承认,也正是因为电一影刚开始时的这段字幕,让我有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等看完后,才发现:我在忽悠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用同样的伎俩忽悠着!借用《天龙八部》的说法就是:以彼之道,还 彼之身!用范伟的话讲就是:悲哀!简直就是悲哀!不过这也侧面说明了,绝大多数人还 是喜欢真实的,反过来说,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会引起大众的共鸣。看来,张导早已洞察到这一点,否则……

我无从考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不属于那个时代,我也不认识艾米,不过,这个电一影给我的唯一的收获就是,它让我回忆到了我的一个同学,一个女同学,一个初中女同学。既然是我的回忆,那肯定就是真实的,本来这点无需解释,可为了让人信服,我不得不说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保险起见,我再加一句“谁撒谎谁是小狗

言归正传。事情发生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具体地说,是初一,那年我十二岁,同班的同学也就大概这个年龄吧。班上有一个女生,名字叫花,人如其名,梳着两个短短的羊角辫,辫上系着两个艳丽的红花,人一笑,如同花儿一样。她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同学,直到有一天大家发现她已很久不来上课,直到有一天有人说她患了白血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直到有一天班主任在班上证实了这件事情。那时候,我还 不知道白血病是一种什么病,只是听大人说,得了这个病的话,基本上就没有生还 的希望了。仅因为这句话,第一次觉得死亡离自己是那么近,近到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在心里慢慢体会到了一种惋惜,对一个年轻生命的惋惜……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这个女同学的病情也是一天天的恶化。一天班主任开会说,由于昂贵的医疗费用,女同学家里已没有经济能力继续坚持治疗了,希望我们班上的同学能踊跃捐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哪怕让她多延长几天。清楚地记得,这次会上,班主任掉泪了,班上的所有的同学都掉泪了,当然,也包括我。会后,大家行动格外地一致,都是倾尽囊中所有,只为能让曾在自己身边的同学能早一天回到大家中间。捐款之后发现,虽然我们大家都尽力了,但那点钱对于一个白血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来讲,还 是微乎其微。于是,大家自发组织全校捐款和向社会募捐。大家一起制作了几个纸箱,用毛笔在上面写上了“捐款箱”三个字,然后分成几组,有的是在校园的路上,有的是在校外的马路边,有的是在市场上…… 我相信,所有见到我们的人,在看到这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拿着捐款箱,声泪俱下的向身边的人讲述这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的时候,都被感动了。

所有募捐来的钱,由班主任转交给了女同学的家属。从此,我们的心里也多了份希望,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同学会突然出现在初一四班的教室门口,扎着小辫,带着花一样的笑容,重新回到我们身边,继续与我们一起上课、下课。事实证明,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班主任在班会上通知:女同学的并已经加重了,或许,她已经撑不过一周的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沉默,渐渐地沉默开始变成了抽泣,抽泣变成了一片哭声。班主任强忍着眼中的泪珠,说道:她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再见一下班上的所有同学。

让她回学校见我们,显然不可能,因为她已实在经不起来回的折腾;让全班60多人,一起到千里之外的医院去看她,理论上有可能,但不实际。大家都在为此愧疚。晚自一习一的时候,班主任提来一台录音机,以为是要练一习一英语听力,但他却说道:此刻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非常希望能够满足我们花同学的心愿,所以,今天晚上,我们大家都把想对她说的话,通过这台录音机录到磁带上,我会把磁带带到医院,亲自播给我们的同学听。”

接下来,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幕:全班60多人,排成队,轮流到讲台上对着录音机,把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传递了出去……

后来的一天,班主任说他已经把我们的祝福,传到了女同学那里,女同学听的很认真,是留着泪听完的; 她说她很想念大家,请大家不要挂念;她还 说,等她病好了,一定会回来,和大家一起上课、下课……

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篇3

一路成长,在不同的阶段只为很少几部电影流过泪。曾经以为,岁月已让内心变得坚硬;曾经以为,感情已跟随时代一起浮躁,但是在看过《山楂树》之后,我感觉我的一部分,在点点泪光中渐化成水。

每一部优秀影片都会有经典的画面世代流传,《人鬼情未了》当中隔世触摸的手指、《廊桥遗梦》当中相认不能的眼神,一直停留在我记忆深处,感动着我对爱情的判断。独自看完这部电影,我没有太多被静秋打动,但是作为女子,三哥的三个画面让我流泪。第一次,是他隔岸与静秋相拥时的深情,第二次,是他为静秋C绕绷带时的痛楚,第三次,是他仰望屋顶与静秋合影最终的眷恋。亚亚(孟庭苇)在博客中也述说她了的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她说:刃难e住著孩子的大人因它而落I。我玩味着这句话:不能抗拒的`成长,让我们从孩子成为大人;为了抵御伤害,有的人执着得让孩子般的纯真住在内心最深处。

相对于今天泛滥的诸如“大胆、野蛮、奔放、自由”等爱情词汇,作为典型的70后,我们的爱情正式起始于90年代末对爱情不支持亦不反对的大学校园,多年后,我依然肯定“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最唯美的中国式浪漫。尽管这部电影属于父母那个时代,但是夜色中,三哥用小树枝拉着静秋一前一后过河时浮现在二人脸上那彼此不见、却心照不宣的笑容亦是我们心底享受爱情时幸福的投射。

宣传方定义这部影片为什么史上最纯电影,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纯洁之处,并非只是因为缺少激情的片段,也并非是画面和节奏所体现的纯静,尽管它是一部真正意义的爱情片,但是无论我们与父母、友人还是孩子一起观看这部影片当中的任何一个镜头,都不会尴尬,能够理解这部影片的人,会共同感觉到爱情作为一种奇妙的感情所带给人们的那种美好期待。

它不仅仅是通过“简约保守”的爱情方式来体现特定时代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它触动了人性美好的神经,在波澜不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丰沛富足的感情在暗潮涌动,一次次推动着我们化身其中,为这种美好的感情而翘首期盼、衷心祝福。

只是不太喜欢影片失败的结尾,俗套而灰暗,这不是中国式爱情的绝决,亦不符合影片恬静舒缓的气质。静秋的表演在那一刻,完全成了一个幼稚的孩子。我想张导还是不明白,其实对于女子,结束一次爱情,或者一次爱情结束,才是她成熟、丰富、坚强的开始。

爱情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500字 篇4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美好的爱情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心中不由地荡起一股柔情。是啊,无论如何,爱情这个字眼总是美好的,总是让人心荡神驰的。所以我不同意所谓“爱情已是神话”,“爱情也不尽美好”等等的说法。爱情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爱情一样,爱情的表现形式绝不会雷同,但真正的爱情,不论形式如何,不管时间长短,它的本质一定是美好的。

有一颗结满了果实的大树,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其中一颗果子,有的果子有疤痕,有的果子被虫咬过,有的果子果心里是黑的……但是一个果子不能代表全部,更多的果子是甜美无比的,得到怎样的果子是天意,是缘分。或许有的人所得的苦涩无比,但是你就可以凭此断定这棵树的果实不鲜美吗?不能,当然不能。这棵树就是爱情之树,我们手中的就是爱情之果,真正的爱情一定是美好的,只不过有些人可能是无缘碰到吧!

而静秋碰到了,而老三碰到了……《山楂树之恋》描写的就是这样美好的爱情!老三和静秋的爱情就是极其美好的爱情!

先来说说静秋吧,一开始是不太喜欢静秋的,是一种嫉妒吗?我不知道。真的是不喜欢她凡事瞻前顾后,老是怀疑这、怀疑那的,觉得就是她的那些迟疑和犹豫,让他们的爱情之路增加了障碍。但是,越读到后来,就越来越喜欢她,越来越理解她,越来越和她有共鸣。她聪明能干,品学兼优,在学校里是好学生,写得一手好文章,写得一手好字,能出黑板报,能拉手风琴,排球和乒乓球都打得很好,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在家里,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可以为母亲分担养家的重担,不怕苦,不怕累,总是利用暑假的时间去打工赚钱,她孝敬母亲,疼爱妹妹,体谅哥哥,做什么事都是又快又好,而且还会裁剪衣服,会织毛衣,会踏缝纫机,简直没有她做不来、做不好的事情。她长得还十分漂亮,当然,因为当时的审美标准,她自己倒是有一点点自卑的,但从老三的眼睛里,从周围人们的反应里,甚至从静秋妈妈的严格管束中就可以想到她的漂亮,是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前凸后翘的漂亮!更为难得的是,她具备这么多的优点,但是自己并没有因此而骄傲,由于特殊的家庭成分,由于良好的家教,她总是很懂礼貌,很谦让别人,很小心谨慎,她自立、自强、自尊,真的是集合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姑娘,所以,她周围的人们也总是对她很好,因为她实在是很可爱啊!

所以,我也是越来越喜欢她,和她有共鸣,则归功于作者真实不做作的描写,对于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来说,很多的经历也许不同于静秋,但很多的感受却是相似的。通过阅读,才发现静秋就是所有那个时期初恋中的女生的典型代表,第一次心动之后的心理状态和静秋是那么的相似,紧张、自卑、恐惧、矜持、喜悦、动摇、反复、后悔、害怕……静秋收到老三送来的山楂花时的心情,我简直是感同身受啊!先是喜欢,后来就是连连做噩梦的害怕。记得我收到某人的情书时就是这样!发现他还给我的书里竟然夹着一封信,先就吓了好大一跳,不敢在学校里拆开看,一路拿着到了家门口,也不敢拿进家看,就在门口拆开了,信也是折叠成一个什么形状,好不容易抖抖簌簌拆开,信写得很短,似乎也没有写什么,到今天也就没有印象了,可是最后的一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直接让我是如五雷轰顶,一向理解力很好的.我简直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只觉得他好大的胆子,也好“无耻”,竟然敢说这种话。这句诗不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妻之爱的吗?小小年纪的他竟然这样写!非常怕被别人知道,慌里慌张地把信揉成一团,到家里后又害怕被爸妈知道,最终就把信撕碎扔到垃圾堆了,又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左思右想,前思后想,后来,他问起的时候,就假装压根儿不知道这件事,谎称“什么也没有看见啊,就是一本书嘛。”类似的情节和感受……怎么不让人回忆,怎么不让人感叹!

再说说老三吧!老三也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小伙子,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他真正就是一个“高富帅”,周围有多少人喜欢他呀!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万人迷,连长芳的小侄子欢欢也非常喜欢他,静秋也是第一次见面就很喜欢他,虽然“他的长相不革命,不武装,很小资产阶级”,虽然她自己一开始不承认;后来静秋就总是很崇拜他,觉得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又是那么善良,有同情心,他除了关心静秋,还尽自己所能的帮助很多人,他是高干子弟,但是从来没有高高在上,反而是非常的低调。

作为读者的我,最最感动的是老三对静秋的那一片深情。数次为之流泪的也是他为静秋所做的那一切,他做的大多是小事,但是每一件事他都是那么体贴,那么知心,那么一心为了静秋着想。他为她换灯泡,帮她洗床单,帮她写教材,为她买钢笔,为她写诗,送她回家,背他过河,为她送花,为她打架,为她流泪,为她割手,为她掏脚上的小洞里的煤渣,为她等待……最后,情深不寿,在静秋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时候,他永远地留在了山楂树下。老三说:只要你活着,我也还活着。若是你死了,那我就真正的死了。怎样的感情,才能把一个人的生命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老三就是以这样一种无私的爱的方式,深深感动了我。有哪一个女孩子不渴望拥有这样一位“知心爱人”?或者,有几个人能为自己的爱人做到这一步?也许这就是《山楂树之恋》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动人之处吧!老三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对静秋的告白。

这样美好的两个人,注定就会发生美好的故事……

在《山楂树之恋》中,爱情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那么真实,那么实在。静秋对老三是一见钟情,老三也是一样,因为随后老三就开始追求静秋,而你几乎会觉得艾米写的静秋就是你自己,不是吗?你从不讲究穿着,可是第一次见到那个人的时候,你却紧张到“心痛的地步”,觉得自己“现在看上去一定像个长颈鹿,难看死了”;你喜欢看他笑,觉得“他笑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他的笑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嘲讽的,而是全心全意的笑”;你“不知道叫他什么,不管叫他什么,好像都叫不出口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一切有关他的东西,都成了禁忌”;你爱屋及乌,因为他叫孙建新,连带着对一切姓孙的或者叫建新的都有了莫名的好感;你给他写信,“写写改改,改改写写,花了一整天,才写了一封短短的信”,因为,你“尽可能写得冷淡、礼貌、陌生,想既不得罪他,又能起到威慑作用”。()你几天不见他,就“失魂落魄”;你心里喜欢,嘴上却决不承认,尤其是不能在他面前承认,他如果不理你了,你又觉得很失落;你看到他送来的花时,先是不知为什么,“心砰砰跳”,后来,“心里觉得甜甜的”,再后来就怕被别人知道,心里只剩下后悔和担心;想到结婚,你从来没有想过和别人;他得了病,你就想自己也可以跟着去……是静秋还是你?你好几次泪流满面,是为老三、为静秋,也是为自己,为世界上一切美好的爱情流泪!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550字 篇5

得知将真实的故事拍成了电影,抱着好奇的心态,就想看看张艺谋怎么来拍。几天前,闲得无事,彻底放空自己,将儿子交给老公,静下心来,一个人跑去影院欣赏了已经热过的山楂树之恋,现在才心有空把观后感写出来。

情感是相通的,山楂树之恋的时代只是影片的背景而已,不存在所谓的观赏代沟。无论什么年龄,什么年代,真正的爱情都不会被消解和否定,纯爱不丢人!曾经爱过,有爱或者还想爱,能爱的朋友,有时间的话,真的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至少让你的心跟着情节跌宕起伏,回想自己从恋爱到婚姻期间到底有没有纯爱,电影院和网上效果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只要有热片,我还是爱去电影院。

电影淡淡的,故事就那样静静的展开,好喜欢静秋、老三那两张脸,干净,生动,两个演员选得好,笑容好看,让人心尖就能颤动

喜欢这样的电影,和商业巨片味道不同,我羡慕静秋,因为老三和静秋之间那种云层之上的爱,无尘无暇、有欲无求、为爱成全、生死不悔,在电影中,我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那种纯爱的美好。

影片里,老三答应静秋妈,在静秋转正之前绝不见面,从头到尾傻笑着略显拘束的老三,捧起静秋烧伤的脚搭到自己的膝盖上,小心翼翼的包扎好伤口,终于,他们为现实的无奈落下泪来。

字幕上,老三为等静秋是一年又一年,且一直没见面(眼睛近视,没带眼镜,大概是这个意思),我很感慨:那个年代的爱情怎么的就那么伟大啊!想想九十年代到现在的爱情,有谁会为一个真正值得爱的人等那么久呢,早就耐不住寂寞另娶她人了。

为了等候静秋转正,老三放弃了回省城的机会,继续留在二队勘探。老三因工作不断接触放射性物质,最终引发白血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无路可退。这时的老三,只能用一整颗心的温度倒计时,温暖着静秋。

静秋得知老三生病的消息,冒着被开除的危险,跑去看望老三,但老三向她隐瞒病情,天真的静秋相信了他的话……在护士借来的一间小宿舍里,一张很小的单人床上,这在这一个静静的夜晚,老三侧过身,看着静秋,就这样看着她睡着,看着窗外天亮,忍住了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真的是伟大,可以给现在的热恋男女好好上一课。

这一次分别,竟是永别。一对恋人隔河相望,做出拥抱的姿势久久不愿离去。美丽故事的开始,悲剧就在倒计时。无论相恋怎么美好,终究逃不过宿命。

老三的病情越发严重,已经病危。部里,亲人们围着床上那个面无血色,全身发紫的人,那个人,早已长进了静秋的心里。静秋走向那个自己一刻都不曾放下的朝思暮想,几步,不知道走了几步,似乎走了一辈子那么长。“他在等你,你喊他啊,再不喊,就来不及了……”可她一直没喊,她就那么呆呆的望着他,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突然,她看见了老三胳膊上那条为了让她去医院,自己用小刀划伤的疤痕。静秋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顺着老三终于重新凝聚起来的目光望去,天花板上,是他们唯一的合影。静秋仿佛听见了照相师爽朗的笑声,“男同志往女同志靠近一点,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纯洁的无产阶级革命友谊。”闪光灯一闪,底片上两张灿烂的笑脸被定格,笑的那样开心。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篇6

(二位年轻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周冬雨不输当年的章子怡。)

刚去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新片《山楂树之恋》,电影很好看,很感人,有欢笑,也有眼泪。但和《唐山大地震》那种近乎残忍的煽情不同,《山楂树》带给我们的是细腻的、悠远的、美丽的感动。观众如潮,除了有很多年轻人外,还有很多五六十岁的中年人。如果说去年的《三枪》带动了中国二三钱城市的票房,那么这次《山楂树》则让很多平时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的中年人走进了剧院,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张艺谋的功劳将会惠及所有中国电影工作者。

这是一部特别干净的电影,干净不仅是指电影里的爱情,更是指电影本身。没有任何炫技,也没有复杂的故事,“文革”不是批判的对象,而只是那段爱情巧合的一个时代背景。在“文革”之时,在文革之前,由文革往前三百年,中国式的爱情从来都是内敛的,纯洁的,或者说非肉体的、保守的、压抑的。我很欣赏张艺谋对“文革”话题的弱化处理,“爱情”之外的一切只是为了烘托“爱情”这一主题。在张艺谋所有拍过的电影中,《山楂树之恋》是文化符号最少的一部。有评论者说,像《山楂树》这样的电影很多年轻也拍的出,看不出一点“大师”的功力。我并不这样想,好比写文章,同样是白话连篇,老作家写的就和小学生写的大不一样。

《山楂树》的故事很简单,有人说它是“史上最纯洁的爱情”。纯洁是没错,但我想说,那个年代的爱情几乎都是如此。在看电影前,我在网上读了一遍《山楂树》,说实话,小说写的很一般,它能流行畅销,主要的原因还是小说“身逢其时”,时代的潜意识里需要类似的故事和情感。在一夜情、婚外情、色情泛滥的今天,纯情确实弥足珍贵。但我不认为《山楂树之恋》所引发的思考和观影热潮只是文化怀旧,它是人类情感的一次自觉。我们读八十年代的小说,可以读到很多这样的小说,但在那个年代,人们并不会认为他们的爱情因为纯洁而与众不同。在放《山楂树》前,大屏幕先放了一些广告,其中有张瑜新拍电影《庐山恋2010》的介绍。这是一个有趣的提示,三十年前,我们为了看一个有接吻镜头的爱情故事而走进影院,三十年后,还是我们,为了看一个没有接吻镜头的爱情故事而走进影院。

《山楂树之恋》:滑过你的鼻尖的我的手

南方网专稿,转载须注明出处。

文艺气质和娇柔做作之间就隔着一层薄薄的膜,捅破了,那就是人见人爱的小清新;捅不破,难免搞得不伦不类东施效颦。张艺谋用《山楂树之恋》告诉我们:小清新可以有,而且,这绝非文艺青年的专利,文艺中年甚至文艺大爷们都可以玩得风生水起,清新无比。

《山楂树之恋》绝对捅破了那层膜,整部影片都彰显出张艺谋一流的导演功力:画面构图、场景调度、演员调教,乃至全片的风格节奏,都被张导有条不紊张驰有度的把控着,在一个很容易洒狗血炫特技的时代里,《山楂树之恋》就像一瓶天然矿泉水,用片尾那一树白色山楂花淡雅恬静的鄙视了一把满世界的垃圾饮料。

不过,文艺气质的膜捅破了,静秋的那层“膜”神话却被树立起来。号称“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这“干净”从哪里来?主要就是无知。静秋根本没学过生理卫生,连她的知识分子妈妈也只能用手指划拉鼻尖来检验女儿,从这个层面来讲,静秋还不是女人——空有发育成熟的身体,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李保田在《有话好好说》里说:“别拿无知当个性。”我也想说一句:别拿无知当纯情。纯情不是因为稀里糊涂搞不清性行为含义,而是内心的纯洁和善良,以及对爱情神圣化的追求和信仰。再者,“史上最干净”这几个字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敢说的吗?雪芹爷煌煌一部《红楼梦》,形容林黛玉也不过就是“生得干净一些”,不肖子孙们居然敢自我标榜“史上最干净”,也难怪李少红敢在大观园里玩快进。

纯情也不等于处女,君不见满大街小广告上的“处女膜修补术”?再者,费雯丽在《魂断蓝桥》里曾塑造了一个沦落风尘的站街女,你能说她不纯情?只有两种社会需要贞节牌坊:一是万恶的封建社会,二是乔治·奥威尔笔下的那个“大洋国”。对一个宪政条件下的现代民主社会来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性行为基本上是个人行为,公权力不应当干涉。有些姑娘膜还在,但满脑子男盗女娼;有些姑娘敢于大胆的去爱——更重要的是,敢于大胆的去做爱——但内心依然纯洁善良。

纯情意味着你要为爱付出,要有牺牲。而总像哆啦A梦一样适时出现且有着一口高露洁式白牙的老三基本没给静秋付出的机会,指哪买哪,高干子弟就是不含糊(立马让我想起了《蓝宇》里的捍东)。有这么个王子呵护,静秋和老三与世隔绝的谈着他们似是而非的爱情,什么“史无前例”的历史背景,在《山楂树之恋》里竟然被阉割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宁愿把老三当作静秋玩陀螺的后遗症。影片的所谓“干净”恐怕更多的让人联想起叙事的薄弱:那些硬插进来的幕间字幕让剧情发展支离破碎;除了静秋、秋母和老三以外,其余的人物更是可有可无的道具,连老二也只是做了一次送核桃的快递就不知所终了。

静秋最后决定与老三共度一夜,我这种龌龊之人难免觉得有交换之感。诚然,对静秋而言,也许这就是圣洁无比的付出。不过,受了老三这么多恩惠,决定以身做答,这能算是不掺杂质的爱情吗?

话说回来,《山楂树之恋》能红起来,本身也说明了我们的时代“纯情”太匮乏了。这么烂的一本小说居然风靡一时,足见国人对真诚爱情的渴望。这是一个小三当道二奶为王的时代,守身如玉几乎是一个神话,所以,《山楂树之恋》出来应合了我们,也是符合文化消费心理的。

不难想见,《山楂树之恋》定会勾

起一代人的记忆,必有一些德艺双馨的道学前辈们跳出来,痛说革命家史,大谈自己如《山楂树之恋》般的过往纯情,然后,再顺带指责一把80、90后们道德沦丧、生活放荡。

当初抡起皮带联动打老子的是你们,后来一股脑的扎进市场化进程里“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的也是你们;现在,你们脑满肠肥权钱在手,便开始包80后二奶养90后小三,然后,再顺带指责一下80、90后们多么的堕落,多么的不懂“纯情”。

喵了个咪的,这帮人怎么没让蜱虫给咬死?

如果有一天,我用手滑过某个女孩的鼻尖,那一定是因为我爱你。我爱你,所以我爱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包括你的鼻子。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你过去是什么样将来会变成什么样,我都爱你。我爱现在的你,所以我今生今世都会跟你走下去,直到我不爱你为止。

这是我理解的纯情。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篇7

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了1974年两个年轻人的真实爱情故事。故事来源于一个女人的亲身经历,年龄和我妈一样大。故事的主人公静秋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女孩。因为家里是地主,从小就自卑。高中的时候,被学校选中编辑教材。我不得不去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在这个山村的路上,有一棵山楂树。据村长说,原来是白花。但抗日战争时期,无数抗日英雄在这树下被日本鬼子射杀,他们的鲜血灌溉了树下的土地。从第一个抗日英雄被杀开始,这棵树的花慢慢变了,越变越红,最后树也红了。听了村长的介绍,静秋再看那棵树的时候,隐约看到了一个英俊的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静秋总会想起那棵山楂树。后来,这棵山楂树见证了住在村长家的静秋从相识到白血病爱上第三个孩子并离开她的悲惨爱情故事。

小说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令人信服地描绘了生活场景、生活形态和许多人物。女主角静秋,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单纯的知性青年。她学习好,多才多艺。因为出身不好,在自我提升上自卑,和大部分处于—期背景的青年学生一样,也在学业结束后打零工补贴贫困家庭。即将毕业的他们,面临着一辈子下乡当农民的迷茫未来。主人公老三因为经历了父亲在家庭中命运的沉浮,在探险队中的生活,所以成熟稳重。他诚实、善良、富有同情心。他们成了村里一棵山楂树和一首苏联民歌《山楂树》的附属品,因为气质相同而相爱。然而,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死于白血病。

在感情生活的培养和深化中,静秋处处用一个毛一个主席的话,有力地放下了那个时代社会思潮对人们生活的奴役和禁锢。第三个孩子无疑是无知时代的智者。他对静秋未来的开启,对其出身的评价,对静秋父亲作为“地主”的厄运的同情和托辞,以及第三个孩子对诸多社会问题的调侃,都使他的作品在闪烁着人性之光的同时带有一定的思辨色彩。与《静秋》相比,对老三性格的刻画表现了社会生活的落后和封闭、政策取向的模糊、对个体生命的伤害和对真正人性的扼杀。我庆幸自己不是那个时代出生长大的,不然我的话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的命运不言而喻~ ~

我被于老三对静秋的爱所感动。他爱过,他的爱是真诚的。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回避自己的过去。他只是想着什么时候怎么跟静秋说,这样她就不会反感和抗拒了。在这里,我想考虑一下1974年前后的背景,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相信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那种环境下人性的压抑、黑暗和冷酷的。当然,我的生活和那个时代没有交集。我只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历史记载来想象。然而,即使是想象也足以让我痛苦绝望。

故事的结尾很悲壮,缺失很完美,瞬间定格成永恒。这可能就是悲剧的力量。我记得鲁迅老师说过:“悲剧就是毁掉对别人有价值的东西!”数数唱响古今情爱 篇章大多以悲剧收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恋人结婚~~ 《山楂树之恋》就是因为这个结局,当男女主角之间所有的反抗都褪去,当所有的阻碍都逐渐被清除,当我们的读者一路跋涉,即将到达理想的境地,美好的人生悄然逝去,一根弦崩断,虽然发出的是文章最强烈的声音。

看过燕妮、于霞、马苏主演的《北风那个吹》,邓一超、范冰冰主演的《人间情缘》。虽然我对那个时代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透彻。今天听说这个流行的《山楂树之恋》要拍成电影电视剧了,很激动。因为我相信它一定是一部反映知青生活和爱情的好的、不可逾越的影视作品,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纯洁爱情的体验场,它让我们在惊心动魄的爱情颂歌中含泪感受到同样的感受,因为它是一个荒诞历史的展厅,它让我们在压抑和悲悯的氛围中生动地感受到人类的悲剧,因为它是一个充满理性分析的反思场所,流淌着一幕幕场景。

《山楂树之恋》优秀观后感 篇8

从这强烈的时代背景上能够看出,导演张艺谋的目光不光是放在年轻一族,而期盼能够和60、70后激起共鸣,一齐回忆思忖怀念那个纯朴的年代,那段纯洁的恋情。年轻的一代或许更愿意对照原著来讨论影片中的感情是否“纯洁”。所以,看《山楂树之恋》要有一种特定的怀旧心境。相较于其他感情影片的大尺度,静秋与老三的感情单纯得让人心疼,两人之间那种若即若离、欲说还休的感觉,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具有真实性。这种感情在某种层度上有被导演故意纯洁化的感觉,但这种纯洁化仅仅是意境上的纯洁,在当时的社会这些都是真实的,都能够从上一代人的切身经历中得到验证。

在影片的结尾:老三得了白血病。在是之前静秋来看他,他所剩的意识只能盯着天花板上的那种和静秋合照的老相片。这一情节在今日完全很老套,可是正是这种老套的情节,完全凸显出了静秋和老三之间的感情,是那样的真、那样的纯,让每一位观众都为之泣下。我愿意相信这种感情,不带着任何的利益欲望;我愿意相信这种感情,还原了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感;我愿意相信这种感情,真心的只为彼此付出;我愿意相信这种感情,带着最初的完美和单纯去爱,即使是离别,也收获了真情。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 篇9

前段时间在学校图书馆找书看,无意中被一本叫做《山楂树之恋》的小说吸引了,扉页上写着那句话: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

这是一个文革时期真实的单纯的感人的爱情故事,在我有生的岁月里,自己也耳闻目睹了很多爱情故事,感动的程度,不一而足。《山楂树之恋》,还是触动了我的心灵。细细想来,如果不是悲剧性的结尾,故事本身并没有太离奇动荡的情节,无非青春男女青涩纯洁、真挚细腻的情路历程。可是,就是因为结尾,当所有的阻力渐渐消退,当所有的障碍渐渐清除,当我们一路跋涉走来,快要到达理想的境地时,一个美好生命的凄惨离去,一根琴弦的崩然断裂,虽发出了篇章的最强音,却也是让人肝肠寸断的高潮。就此成了让人魂牵梦萦的绝唱 那是一个人性极度扭曲的年代,老三象一个黑暗中的精灵,默默实践着普世的为人准则。无论是付钱给酒鬼让他不要打他的女儿,还是与工友坦然地开着“绿豆汤”的玩笑,直至奋不顾身地守候他的爱人,都无不散发着普世的人性光辉,在扭曲的阶级斗争为纲的中国,老三所实践的人生就象是一位政道的圣徒。老三也许是每个女人心中近乎完美的白马王子形象,他有情有义,对爱情执著,体贴,成熟,善良,时时处处帮着静秋,却又时时处处想着不给她带来一点麻烦,不可否认的,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男人。他宁可把遗憾永远留在自己心中,也不要占有静秋。甚至于怕静秋跟他去死,宁可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一份超越肉体的精神爱恋,就如书的开头介绍的“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

书中最后篇章老三所说的话把他整个人的人格推向了最圣神的境界。“如果静秋过得幸福,就不要把这些东西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的。”

静秋,是一个纯洁的甚至有些幼稚可笑的女孩子,年少无知,连爱都分不清,害怕爱,不敢爱,却被老三倾其所有的爱着,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幸福的让人嫉妒。即使老三走了,给静秋留下了一生的遗憾,但也给静秋带来了美好的怀念,似锦如织。

简单的故事诠释的确实一段美好的爱情,结尾是让人遗憾的,老三带着回忆永远的离开了,像小说封面上写着的:看到结局,每个中国人都会掩面而泣。

就这样,我带着好奇翻来了这本书,泪流满面合上了尾页„„

看完之后,很痛恨当时的年代,可也许也是因为那个黑色的背景更衬托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爱,就是这样至高无上吧!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精选 篇10

整部影片就像一部抒情诗,音乐缓缓的流动,只看着两个人的眼神就醉了。当老三要牵着静秋的手过河时,静秋不肯,老三试了三次,静秋往后退了三次,老三笑呵呵的捡了根树枝两个人一人握着一端就过了河。过河之后,两个人还拿着树枝不放,老三的手就一点点顺着树枝滑向静秋那一端,每滑一次,静秋的心就跳一次,全场观众也跟着说:“再近一点”最后老三的手握住了静秋的手,观众们开心的舒了口气说“好哦。”

长林给静秋送核桃,静秋偷偷把钱塞到长林的背包里。静秋发现了核桃里有一袋冰糖,就知道一定是老三送的,于是就尾随着长林来到渡口,果然看到了老三,当他们上了船,船开了后,静秋才喊了句:"长林,包里有钱,别让大妈给洗了。”岂料话音刚落,老三回过头,立刻跳入水中,走到岸边,给静秋钱让她去买运动服。然后又立刻走回船去。老三跳的动作很快,很帅,一点不犹豫,全场又惊呼起来,真的太帅太烂漫了。散文

静秋脚被石灰烧破了,就是不肯去医院,老三没办法知道她是怕花钱,但他不说破,而是掏出刀子,一下就在手臂上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这下静秋就必须得去医院。他划的很快,不给人任何商量的余地,对于没看原著的人来说着实给吓着了,为这份痴唏嘘,对于看过原著的人来说,也被这一嘲给震住了。

全剧的笑点很多,但最后老三在弥留之际,静秋穿着老三送她的山楂红布料做的衣服,伏在病床前,不断的喊“我是静秋,你说过只要你听到我的名字,你就会回来的”老三脸都变形了,全身裹着纱布,手臂上只有那到刀疤才让人知道他就是老三,老三什么都看不见了,他走之前一直盯着天花板,天花板上是他和静秋的合照,最后滚出两滴浑浊的泪。死前一句话都没说,让人遗憾叹惋。我禁不邹了,我周围也是一片哭声和鼻涕的淅沥声。

电影里有一个广告,大白兔奶糖。后排的一个老太太说,“我们当年就吃这个奶糖,我回上海后没有的买了……”估计这大白兔要火了,又勾起一代人的回忆。那里面的嘲很熟悉,小时候我家那边也是这样,黄黄的路灯,窄窄的马路,店铺都是用条板当门的。

电影中那个老二长林一出场也让人眼前一亮,高高瘦瘦的,脸很白净,不多话,毫无疑问是个木讷的帅哥。这个老二不像书上写的是个其貌不扬身材短小的乡下人,更像是个文弱书生。

不过电影情节跳的太快,把一些必要的东西给省了,如静秋误会老三有未婚妻,就用一句字幕给解说了,我觉得这个只需半分钟设计一巢秋听到别人说老三有对象的戏就行了,正好表现静秋的失落心情。你们俩牵了一下手,就立刻来段字幕说两人闹了误会,感觉两人还没恋爱就吵架了。

还有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个人就算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的。”这句台词在预告片里看觉得很感人,但是电影里,两个人忽然约会了,在没有任何烘托的情景下,老三刚坐下来就说了这句话,让人觉得突兀有轻浮。不是每个观众都看过原著,有些细节省了就看得很蹩脚。

总体上这部电影真的很纯,一直担心两个人在床上的那场戏会破坏电影的纯。还好,导演蜻蜓点水般拍完了,两个人衣着整齐的睡了一夜,如需知道详细内容还是去看书吧。

上一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歌曲下一篇:对党支部书记个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