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奶奶普通话(共6篇)
今天,我要教奶奶说普通话,奶奶知道了这个好消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连声说:“我的好孙子,我的好孙子。”
下午放了学,我回到家里,对正在看电视的奶奶说:“奶奶,你还学不学呀?”奶奶漫不经心地说:“学什么呀?”听了这话,我差一点儿就生气了,但我又一想,老人忘性大,算了吧。于是,我便说:“学普通话呀!”“哦!知道了!”我在外面等着她,说一会儿就来了,还说:“你是要出去吗?这日头这么大,会晒死人的。”我哈哈笑了几声,急忙说:“不是日头,是太阳!”奶奶哦了几声,又说:“不出去了!”
到了中午,吃完饭后,爷爷在抽烟,奶奶看见了,便说:“老头子,不能吃烟啊!吃烟有害健空!”“扑哧”一声,全家人都笑了。我说:“奶奶,不是吃烟,是吸烟;也不是健空,而是健康。”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每天坚持教奶奶说普通话。一个月过去了,现在奶奶已经是一个普通话高手了。听着奶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现在科技发达,老年人也爱赶时髦了。这不,一大早,奶奶就饶有兴致地对我说:“文文,今天教奶奶上网,好吗?”今天是星期六,有很多空闲时间,于是我便爽快地答应了。
刚吃过早饭,奶奶就把我拉到了电脑桌前,打开电脑,问我:“可以上课了吗?”我故作惊讶地说:“奶奶,你真行呀!都会开机了!”奶奶喜笑颜开地说:“这还不简单,看你按哪儿,我就按哪儿,依葫芦画瓢呗!”“好样的!奶奶,今天第一堂课我就来教你查阅资料吧。”
我边讲边给她做了个示范。首先,我把鼠标移动到“百度搜索”上,再按一下鼠标右键。这时,电脑上就出现了一个对话框。再点击一下对话框上的“打开”,电脑上就出现了一个长方形的空格,后面跟着“搜索”两个字。我知道奶奶对宋庆龄非常崇敬,便用拼音在空格里输入“宋庆龄”三个字,再点击“搜索”。电脑上立即出现了许多关于宋庆龄的资料条目。我双击其中一个资料条目上的网址,网页上丰富又翔实的内容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奶奶看得目瞪口呆。马上就想开始操作了。但真正操作起来,却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不是忘了步骤,就是鼠标点错,差点把电脑弄“死机”。我耐着性子手把手地教,前后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把奶奶教会了。看到奶奶顺利地打开网页,又惊又喜地浏览图片和资料时,我也开心地笑了……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绿叶文学社
奶奶今年89岁了,但她并不像别的老人那样快乐——她的老伴去世了。
妈妈把奶奶接到了我家中。我见奶奶没有事干,闲得无聊,就决定教奶奶玩手机,让她也拥有一份快乐。
刚开始,我教奶奶最重要的一步——下载软件。我边说边打开“应用商店”。“叮咚”,好听的机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有了应用商店,就等于拥有了整个世界。”我说:“奶奶,您只要把想下载的`软件打开,然后就可以了。”奶奶说:“让我试试吧!”说着,,“叮咚,xxx开始下载。”“咚咚咚,xxx下载完成。”等下载完毕后,我又告诉奶奶,手机系统会自动安装下载的程序。软件安装完毕之后,关闭“应用商店”,就可以打开并使用刚才下载安装的软件了。说着,我拿过手机,关掉应用商店。奶奶接过手机,打开刚安装的软件,惊叹道:“科学的力量真强大,比以前的东西强多了。”
接下来,我又教会了奶奶使用手机网上聊天、打游戏、网购等。这几天我的手机一会儿“嘀嘀嘀”一下,一会儿“笃笃笃”一下,忙得很呢。有一次,一辆快递送货车停到了我家门口,说有我家的快递,我上前一看,原来是奶奶在网上给我买的一个新书包。看来,奶奶是时时刻刻都想着我啊!
我坐在一旁,外婆让我去拿红线团、绿线团、肉线团、白线团与橙线团,还有两根粗粗的长铁针。外婆开始织红色毛衣了。看,她的动作是多么的`娴熟。“来,你看,先把线头绕在一根针上面,然后,交叉,对吧,绕个圈儿,再一提,哈,你看……”外婆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说。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就这样过了两三个小时,一件红色的毛衣织好了。
接着,外婆开始勾小兔子正在吃红萝卜的外形了。她还是把一团团的毛线团的线头找到,绕在粗铁针上,依次用红、绿、肉、白和橙的线勾边,然后再把中间填充好……就这样,一件一只小兔子正在吃胡萝卜的红色毛衣织好了。一共用了四个小时。我套了套,正合身!
“嗯,”外婆用她那布满皱纹手托着下巴,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说道,“总觉得还少点什么。你觉得呢?”我没答。你猜,她把这件毛衣改成什么了。哈,一件连衣裙!
谢谢你,我亲爱的外婆!
放学后,放下书包我就急急忙忙把作业做完了。我拉来奶奶对她说:“奶奶,老师让我教人说普通话,今天您就配合一下我吧!”奶奶说:“配合可以但是学不会可不许怪我。”我高兴的点点头说:“好嘞!咱开始了。”
我拿起语文书,翻了翻觉得《古诗三首》内容少,应该比较容易教。我挑了其中一首《菊花》我说:“秋丛绕舍似陶家。”奶奶说:“秋什么似陶家啊?”我想奶奶一句也记不住,我只好一点一点的念了。我说:“秋丛奶奶跟读成秋童。”我说:“不是秋童是秋丛。”奶奶问:“是不是虫子的虫呀?”我叹了口气说:“不是虫是两个人下面一横。”奶奶终于把这个词语读正确了。
读着,读着奶奶把遍绕篱边日渐斜的篱边读成了李冰,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此花读成了刺花。我想:光读这点字是不行的。所以我又教奶奶读了词语百花篮里的词语。奶奶把犹如读成了鱿鱼;把清凉读成了新娘。把我逗得捧腹大笑,奶奶也笑了。我教奶奶读完正确读音后又复习了一遍。奶奶读的比先一遍好多了,学普通话的信心也增强了。
朋友,你一看这个题目,你一会感到很奇怪吧!奶奶和普通话有什么关系呢?那就听我慢慢的说给你听吧!
我的奶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从没有上过学,还是后来结了婚由爷爷教会了她汉语拼音,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呢!虽然说我们乐亭县算不上特别重的方言地区,但说的话还是那么土,离普通话可是差远了。庄前庄后说的都是清一色的家乡话。奶奶却在这样的语文环境中学说起了话,你一定会感到很奇怪吧!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去年二叔在村里开了个货栈,联系全国各地的客商来这收水果、蔬菜。人一多,叔和婶就忙不过来了,于是奶奶便主动担负起照顾这些客商的饮食任务来,可是过了刚刚两天奶奶便主动要求下岗了。为啥?奶奶怕脏怕累?不是?外地客商难伺候?
也不是,原来奶奶说的话家乡味太浓,说的话外地人都听不懂,没法和人家沟通。于是就这样奶奶学说起了普通话。为了学说普通话可把奶奶给憋坏了。要让她改说了多半辈子的家乡话多不容易呀!为此,从不听广播的奶奶天天抱着个收音机听,学说普通话,硬是拉着晚天天给她念课文。更有意思的是,奶奶不敢过多地和村里人来往了,说什么怕自己被他们带着还说家乡话,看着奶奶那说普通话很不自然的样子,我总是想笑。可又一看奶奶那认真劲,我可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呀!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段时间,奶奶说的话总算不那么土了,带有普通话的味了,于是又光荣的上岗了,这下奶奶可高兴了逢人便说:“还是学说普通话好呀!我还得继续练习啊!”
指导教师:史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