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20401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Z20401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通用8篇)

1Z20401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篇1

(1) 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图1z204013),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从实践论的角度看,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按照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预期目标。由此可见pdca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

● 计划p(plan) 可以理解为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中,“计划”是指各相关主体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确定质量控制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具体内容和做法的文件,“计划”还须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审批执行。

● 实施d(do) 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计划交底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标准,从而规范行为,全面地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步调一致地去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

● 检查c(check) 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各类检查都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产出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

● 处置a(action) 对于质量检查所发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质量形成的受控状态。处置分纠偏和预防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后者是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例题: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中,处置分两个步骤。其中第一步骤的工作内容是:( )

a.核对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b.评价计划执行的结果;

c.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d.信息反馈管理部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答案:c。

例题: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pdca的中文解释为( )

a.计划-实施-对比-处置;b.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c.计划-实施-对比-纠偏;e.计划-实施-检查-纠偏;

答案:b。

(2)三阶段控制原理

就是通常所说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这三阶段控制构成了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 事前控制 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尤其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制订质量计划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目前这三种计划方式基本上并用),都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有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上,作为一种行动方案进行施工部署。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资质较低的企业在承建中小型的一般工程项目时,往往把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曲解成“以包代管”的模式,忽略了技术质量管理的系统控制,失去企业整体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项目施工计划的指导和支撑作用,这将造成质量预控的先天性缺陷。

事前控制,其内涵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二是按质量计划进行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状态的控制。

例题:目前,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计划方式有( )

a.施工组织设计;b.质量控制计划;c.质量保证计划;d.质量管理体系;e.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答案:abe。

● 事中控制 首先是对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对质量产生过程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管理下的自我行为约束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技术能力,去完成预定质量目标的作业任务;其次是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自他人的监督控制,这里包括来自企业内部管理者的检查检验和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

事中控制虽然包含自控和监控两大环节,但其关键还是增强质量意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即坚持质量标准是根本的,监控或他人控制是必要的补充,没有前者或用后者取代前者都是不正确的。因此在企业组织的质量活动中,通过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来发挥操作者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来达到。

● 事后控制 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计划预控过程所制订的行动方案考虑得越是周密,事中约束监控的能力越强越严格,实现质量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理想的状况就是希望做到各项作业活动“一次成功”、“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但客观上相当部分的工程不可能达到,因为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计划时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因此当出现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超出允许偏差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持质量受控状态。

● 以上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pdca循环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3) 三全控制管理

● 三全管理是来自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同时包融在质量体系标准(gb/t19000一iso 9000)中,它指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应该是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这一原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同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例题:三全控制管理中的“三全”是指( )质量控制。

a.全面;b.全过程;c.全员参与;d.全部。

答案:abc。

● 全面质量控制 是指工程(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形成。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全面质量控制还应该包括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如业主,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总包,施工分包,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任何一方任何环节的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到位都会造成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例题:全面质量控制指的是( )

a.过程质量;b.工程质量;c.工作质量;d.原材料质量;e.半成品质量。

答案:bc。

● 全过程质量控制 是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gb/t19000强调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管理原则。按照建设程序,建设工程从项目建议书或建设构想提出,历经项目鉴别,选择,策划,可研,决策,立项,勘察,设计,发包,施工,验收,使用等各个有机联系的环节,构成了建设项目的总过程。其中每个环节又由诸多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相应的具体过程,因此,必须掌握识别过程和应用“过程方法”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的过程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工程质量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过程;工程回访维修服务过程。

1Z20401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篇2

1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1.1 三阶段控制原理

在质量控制中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这三个阶段构成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事前控制就是要加强主动控制, 要求预先针对如何实现质量目标进行周密合理的质量计划安排, 事前控制包括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和质量活动的准备阶段控制。事中控制是针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控制, 事中控制包括自控和他人监控两大环节, 自控主要是质量产生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行为, 他人监控主要来自内部管理者的质量监控和外部力量的监控, 当然加强自我监控是至关重要的。事后控制是指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偏差的纠正。这三大过程控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过程, 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

1.2 全控制原理

三全原理是指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全面控制是指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任何一方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根据“过程方法”的管理原则, 按照建设程序, 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具体质量活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参与质量控制是指利用目标管理这个重要手段, 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不同主体进行质量控制, 总目标必须层层分解, 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岗位。

1.3 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是指在质量控制中涉及到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这四个阶段。计划是指明确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方案, 计划必须做到可行、有效和合理。实施是指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照行动方案具体展开活动。检查是指在实施方案中进行各种检查, 包括实施者的自检、互检还有管理者的专检。处置是指对在质量检查中与目标比较所发现的问题和偏差, 采取得当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使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2 建设工程质量形成要素的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 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2.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参与建设工程的各类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生产技能、身体状况、专业水平、道德品质、法制观念等方面的个体素质。在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 因为人是建设过程的主体,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与者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 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 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和为社会、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其次, 是加强人的素质培养。要求管理层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质量观念。提高人的素质, 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 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 进行岗位技术练兵。要落实好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执业资格注册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

2.2 材料因素

材料 (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 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 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优选采购人员, 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合理组织材料供应, 确保正常施工;掌握材料信息, 优选供货厂家;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 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 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为谋取更多利益, 有的建设者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 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 对其原材料的质量不进行有效控制, 放任自流, 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 无法杜绝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 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应该采取措施坚决杜绝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建设工程。

2.3 方法因素

工程建设方法是否先进合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往往由于建设方法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 影响质量, 增加投资。为此, 制定和审核建设方案时, 必须结合工程实际, 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力求方案工艺先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得力、操作方便, 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4 机械设备

按照有关规定, 工程所用的机械设备不仅要采取合理的安装, 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必须经过有关专业部门验收才能使用。使用机械设备必须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 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2.5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影响至关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在自然环境中,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 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在自然环境中,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 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 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 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 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 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 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 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 尽可能减少不利施工环境对质量的影响, 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自然环境因素对建设工程影响一般难以消除, 主要采取预防的方法。另外, 对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3 质量控制采取的措施

为了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取得理想成果, 应当从多个角度采取措施实施管理, 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

⑴组织措施是从质量管理的组织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如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 落实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 明确质量控制的任务分工、职能分工, 编制详细的工作流程等。组织措施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障, 而且不需增加费用就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⑵经济措施是指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质量控制, 如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制定奖惩办法等、对影响质量重要因素进行资金倾斜等。经济措施容易被人接受。

⑶技术措施在质量控制中是不可缺少的, 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等。在决策采用何种技术措施时, 要分析先进性、合理性。如果技术措施采取得当, 质量控制效果很明显。有的技术措施还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再进行实施。

⑷合同措施是指以合同为依据进行质量控制。如采用有力的合同模式、定时监督合同执行情况等。凡是出现违约行为, 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我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方针, 通过科技进步, 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站在对社会、人民、企业负责的高度上来认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大意义, 使建设产品真正具有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适应性。●

参考文献

1Z20401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篇3

一、基本建设审计是强化项目监督的有效方式

1.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是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重要途径。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主要包括对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的审计和对已完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的竣工决算审计。当前,传统事后审计监督的弊端不断显现。审计时发现了建设项目中存在损失浪费,但资金已经难以挽回;得知某些违规行为,但不良影响已经扩大;找到管理制度的漏洞,但问题已经难以纠正。单一的传统事后审计直接面临着“时间滞后、职能弱化、诉讼增多、风险加大”等诸多现实问题,使审计工作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我们就要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监督的侧重点也应由差错防弊发展到合理性、效益性、经济性审计,更要求审计监督其有效性,以便节约资金、增强效益、形成财务性监督与效益性监督、防护性监督、建设性监督并存的审计体系。

2.基本建设项目审计能够支持和监督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是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项目审计目的在于控制和节约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同时起到规范建设管理、维护建设合同和建筑市场秩序等作用。基本建设项目审计通过应用控制分析和评价、风险基础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门的审计方法,可以提出改进项目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通过审计手段将工程造价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内至关重要,也是避免在工程建设环节中出现工程造价高、质量低、超标准、超预算等现象,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方法。有效的工程造价审计对节约国家建设资金、避免损失浪费,揭穿舞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建设项目的每个阶段,明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合理运用审计方法开展工程造价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基本建设审计力度,以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

1.加大审计力度,拓展工程项目审计监督范围。我们在确定基本建设项目被审计单位后,应按时发出审计通知书,并在审计通知书中明确,实施审计中将对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单位进行延伸审计或审计调查。延伸审计发现相关单位存在问题需要做出处理处罚的,应当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补发审计通知书,在审计职权范围内依法处理。审计机关要依法将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招投标标底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建设单位在报送竣工决算资料时,必须同时报送项目标底的详细清单。审计机关要对标底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审计机关在审计时,发现编标单位存有违规行为的,依法责令改正;发观有违反国家规定的执业行为的,移送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理、处罚。

2.实施跟踪审计。实施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证实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状况的载体,也是得出绩效审计结论的重要依据。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保持经常性的接触,确保被审计单位和审计部门双方在发现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形成共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其次,是分析审计证据。在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对每项审计证据从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以便对绩效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客观的分解与剖析。

3.审计需从投资决策开始即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及时揭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和违法违规行为。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审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管理、技术、质量、施工、经济、法规等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工作。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可发现投资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工程投资管理不断完善。同时,及时揭露项目管理中的制度性和体制性缺陷,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快速反馈,通过提供审计建议来敦促建设、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跟踪审计的普遍推广和步入科学化发展轨道,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将起到良好保障作用。

4.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基本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本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项目地域性、政策性强等特点。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审计风险状况亦越加严峻。这在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更多地注意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控制或防范。因此,要求国家机关审计人员不仅应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还应具备很高的思想素质及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政治坚定、执法严明、清正廉洁、业务过硬的高素质审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肩负着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才能控制好工程造价,才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神圣使命。

三、结束语

1Z20401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篇4

1 建设前期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前期主要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设计文件工作。可行性研究和编制设计文件是这一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环节。

1.1 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合理确定投资估算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首先要对与项目有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入了解, 对各拟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研究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适宜、适用性, 在经济上的合理、有利、合算性和建设上的可能性, 从而选定最佳投资建设方案和确定建设规模及标准。编制投资估算要全面细致, 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考虑市场变化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 能够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 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1.2 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设计成果好坏对工程投资的影响一般能够达到投资额的20%~30%, 因此设计环节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中之重。

建设单位应该按照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初步设计, 按照初步设计概算造价限额进行施工图设计, 按施工图预算造价对施工图设计的各个专业设计文件做出决策。

初步设计严禁随意改变被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建设规模、标准、总投资等控制目标, 并使设计与概算形成有机的整体, 严格执行国家对概算的编制规定和费用标准, 防止漏项少算;编制施工图预算要求全面准确, 力求不漏项。

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建设单位应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配合, 既要及时提供有关资料, 反映有关情况, 使设计人员及时掌握有关信息, 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又要注意防止设计人员偏重于设计质量与功能, 忽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力求达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平衡点。

2 施工准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招投标和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是施工准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环节。

2.1 工程招标力求科学严密

工程通过招标不仅可以选择到实力强、信誉优的施工企业, 还可以促使施工企业为了在投标竞争中胜出而在报价时进行一定幅度的让利, 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而编制一份科学、严密的招标文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保证。

当前施工工程招标主要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 并按国家或地方颁布的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方法、计量单位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和依据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条件编制得出, 项目应具有概括性, 条目简明, 不漏项、错项。编制清单时, 应认真研究设计图纸, 分析招标文件中的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熟悉工作程序, 认真勘测现场, 预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一般清单中为估算工程量, 应明确中标价中的综合单价为固定单价, 结算工程款时以实际工程量为依据。

评标时, 对投标单位报价的评审应从总价和单价两方面综合评审, 总价最低不代表单价最低。投标人往往在保持总造价不变的情况下, 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将工程量完不成或预计减小的项目单价压低, 将预计增加的项目单价提高, 以达到在竣工结算时追加工程款的目的。评标时不仅要做到单价和对应工程量的综合评审, 还要做到单价与工作内容、施工方案、技术工艺的综合评审。

2.2 施工合同管理

签订严谨的施工承包合同, 并在施工中严格管理, 才能保证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 减少纠纷, 维护合同双方利益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建设单位必须充分理解和熟悉合同条款:一方面要利用合同条款随时解决工程造价方面的纠纷;另一方面要全面履约, 以避免发生索赔, 同时对施工单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应根据条款进行惩罚以降低工程造价。

3 建设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实施阶段主要是严格控制“变更”。施工中能够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 给工程竣工结算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3.1 控制设计变更

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 提高建设标准, 增加建设内容。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 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变化的, 必须事先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变化分析, 并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而且应尽早实现这类变更, 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3.2 控制洽商

施工过程中, 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督促施工单位按图施工, 严格控制变更项目、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如确有必要, 应先算账, 后花钱, 由预算人员与施工方及时算清应增减的款项, 随时掌握额度。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方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 防止结算时扯皮。

4 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竣工结算编制与审核反映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及时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必须收集、整理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签证等竣工结算资料, 同时关注其有效性, 如设计变更通知书必须有原设计单位设计人员的签名和相关印签, 现场监理的签证必须有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的签章并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等。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时, 施工单位经常高估多算, 扯皮现象严重, 影响到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 实事求是编制竣工结算。建设单位同样要实事求是地严格把好结算审核这最后一关。

1) 审核工程量:根据施工合同要求,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 不能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2) 审核单价:对模棱两可的项目不得高套定额, 对定额或清单中未包含的不得高估或任意组价, 应与实际相符;3) 审核分项正确性:不得重复列项, 要对图纸内容、项目的划分及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熟悉;4) 审核取费程序的正确性:必须对国家现行有关经济政策和本地区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及各项费用包含的内容很清楚。

综上所述, 基本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 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四个阶段, 必须切实把握住各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重点环节, 充分发挥建设单位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优势, 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损失,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昆润, 戴望炎, 沈洁.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篇5

【关键词】: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质量控制

1.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公司在建项目的工程管理主要是以甲方管理为中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配合的管理体系,甲方的工程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们公司是非施工行业的限制,甲方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一些普通管理人员的经验水平等也相对较低。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甚至监理单位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就有可能频繁要求甲方增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并从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加大甲方资金投入,在甲方管理人员不懂的情况下将其工程量的增加合理化。可见提高甲方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尤为重要。

就目前对我国建筑施工的现状来说,一线的操作工人技能水平较低,大多为农民工施工队伍,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没有任何施工经验的农民,大部分人员未经任何培训,对施工质量要求完全没有意识,更别说按照施工工序施工了,这已成为工程质量上不去的一个主要因素。没有长期的施工队伍,这样无法按照施工工序及要求施工,这不仅影响到工程质量,而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在专业技术的学习上,不仅是施工单位的一线工人有待提高,施工管理体系中的甲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管理及技术人员都应该针对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施工技术定时组织培训、系统的学习,并持之以恒才能起到提高的作用。

2.项目在勘察、设计、招标、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项目在勘察、设计、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

公司现在建项目往往都是花费几十亿元建设的,而项目建设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我们公司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施工管理人员应尽的基本管理目标。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对项目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甚至工程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跟踪,使项目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项目建设中质量控制在勘察、设计阶段往往被大家所忽视,我们总是在看到勘察报告或施工图后才会提出整改问题,这样不仅耽误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了项目建设人力、物力的投入;所以,在项目勘察、设计阶段的阶段,甲方选派专业核心人员参与到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对重大的方案采取对比讨论,要抓住控制重点,选择最优化设计方案,选好工艺流程。严把勘察、设计质量关。另外,甲主在与设计、勘察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该明确各自责任、赔偿条款,要设计与勘察单位对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对由于勘察设计重大失误造成的工程变更,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赔偿责任,这有利于勘察、设计的责任意识,减小勘察、设计失误。

提高了勘察、设计质量,也就能有效避免部分投标人正式抓住了设计和投标文件中的漏洞,在工程中标施工中,屡屡提出更改设计、增加工程量,最终达到追加工程款、增加施工企业利益的目的,所以,业主方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充分做好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不给其它方留下任何可以钻的空子。

2.2项目在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

现在的建筑行业市场,大多工程项目都是以低价中标的形式中标,那么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施工企业为谋求工程项目在以较低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格的基础上中标,那么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偷工减料、行贿甲方、监理等管理人员的事情将间接降低工程质量。可想而知建设资金也就跟着增加。

在招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中标,想尽办法各种办法,甚至低于成本价中标,然后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私下分包、转包,这样工程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因此,让工程项目建设回归一个科学合理的中标价格并严格控制拦标价是我们应该把握的,投标文件应该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格的除外,对最低报价进行必要分析等等。只有经得起评审的最低报价,才能成为最终的中标价。

2.3在施工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1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公司在建项目中就有施工单位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面对多个项目同时开展的局面,大多数施工单位采用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间频繁流动以降低人力成本的管理模式,造成许多项目没有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积极跟踪施工质量,另外,施工单位没有长期专业的施工队伍,施工队伍实行劳务分包,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任务主要由农工承担,文化程度低,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员未经任何培训,在缺乏管理人员旁站、监督的情况下完全不按施工工序和基本要求施工,这样难以保证工程项目质量。

监理公司管理人员流动人员过大,我们在建的项目中就经常出现监理公司频频更换项目总监及管理人员的情况,往往在工程质量等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找到现场的监理了解情况,即使解决,这样不仅工程项目建设得不到很好的跟踪管理;还有流动人员加大,那么监理公司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往往新找的基本是完全没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这样监理人员反复的在熟悉工程建设情况,在管理过程中不仅加大了跟甲方、施工方的交流负担,还对痕迹资料管理增加了混乱不清的影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人员不按正常工序施工,没有经过工程管理人员质量检验或验证合格越工序施工,最后,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需要旁站要求的工序,施工单位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后不了了之。

2.3.2 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针对施工单位专职技术管理员在各个项目之间频繁流动的情况,建设方对这种情况实行了强制管理,检查施工单位核心技术管理人员在岗情况,对施工单位在岗人员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管理。以之来约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频繁流动。

提高监理人员在施工管理中的责任意识,合同约束监理单位对监理人员频频流动进行管理,采取惩罚制度,这样监理单位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好监理人员。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在项目费用中明确项目质量费用的数量,采取质量重罚措施,对待施工质量不让施工单位有任何侥幸的心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没有监督的管理的情况下往往忽视施工工序施工,或是没有通过质量检验越工序施工。造成以上的原因一方面是施工单位施工技术的缺乏,另一方面是施工人员有意而为之。针对这种情况在加大对施工单位教育培训的同时,加入监督、惩罚管理制度。

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领导职责。质量责任制是要明确企业中每个人在质量工作中具体的责任和权力。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项目领导班子成员要围绕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协同努力各尽其责搞好工程质量。

结论: 总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现在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等阶段。只有严格从人力资源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设计、勘察、施工过程控制方面严格控制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在提高甲方、监理、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人员职业技能的同时,增强责任、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协同监理、施工管理人员时时跟踪施工过程控制,才能把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真正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通过加强和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正是当前施工企业保证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施工企业长年使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还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质量管理体系不尽完善,并且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传统的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用当前的形式。具体来说,传统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着政企不分,质量管理体系重点不突出等缺点。这些体系上的漏洞直接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流于形式

当前,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往往流于形式。这是旧时代不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所带来的后果。由于一些企业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忽视了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导致长期以来施工行业存在着一种施工速度至上的浮夸风。当然,当施工企业一味的追求施工速度的时候,工程质量就得不到保证。由于施工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私利放纵廉价劣质施工材料的使用,进一步使得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流于形式。

1.3 施工企业法律意识不强

为了规范施工行业的施工秩序、保证施工质量,我国特制定和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文件中对施工企业的规范和程序严加规定,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向来没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所以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施工规范和政策,但是这些规范和政策对施工企业来说,能真正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在一些企业中依然大量存在着违规操作,擅自改变施工计划,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的现象。由此看来,国家政策执行的关键在于企业法律意识的提高。

2.提高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由于施工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乎企业发展状况的质量管理体系,细致并且严格的将施工前期准备、施工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施工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方法的采用、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监督、工程的验收等工作分配到个人,明确每一个人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和责任,做到一旦施工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能够及时、准确的找到问题的负责人进行追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其实施的有效性问题,有关人员在制定管理体系的时候应当明确规定各个施工部门在施工的各个环节所起到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使得整个施工管理人员的职责从上到下环环相扣。

2.2 加强人的控制

当然,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人,施工企业应当注重提高自身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从事施工作业的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当前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改进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同以往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技术的改进、设备的升级也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来说,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整个施工过程的工艺和施工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作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面对种种复杂的情况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做出正确的决定。二、负责施工技术的人员必须精通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使得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保证。三、施工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从意识,坚决的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施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及时的向施工技术人员反映,不能擅自解决。

2.3 加强材料控制

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所以施工企业应当特别重视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具体方法有:一、严格控制原料的采购,对原料的产地、生产日期、接收人等进行记录。二、严格按照原材料的特性来进行储藏,比如:原材料对温度、湿度、光线等的要求。三、对原材料的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防止一些工作人员违规使用。对于违反原材料正常采购、储藏、使用程序的施工人员严加处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施工材料质量监督和控制方案。

2.4 注重环境控制

施工企业应当充分的考虑到施工地点地理条件、温度、湿度以及气候特点,合理的避开恶劣气候以及其它不适合施工的因素进行施工。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制定出完善的针对措施,比如:针对当地冬天气温过低、夏天多风多雨的施工控制措施等等。

3.总结

质量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点,施工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摆脱传统的质量控制模式和方法、根据企业施工地点的环境特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质量控制方案才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何伯森.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102-103.

[2]谢国标.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三种控制[J].广东科技,2011(11):120-121.

[3]刘建明,刘锋锐.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要素[J].科技信息,2012,(12):23-24.

[4]黄有良.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6-28.

[5]赵勇.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8):22-23.

作者简介

呙滔:1992.09.25.男.四川遂宁.本科.成都理工大学,工程造价方向,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研究 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Abstract】The quality is the lifel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The paper will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nd ways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from five stage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brief.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Quality Control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建筑行业所遵循的第一原则,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在建筑行业的投资也越来越大,各种大型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多功能性和时间跨度等因素,使得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都会造成较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四川的彩虹桥事件、上海的楼歪歪都是较为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所以工程项目从前期的可研到最后的竣工,整个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及时消除各种建筑隐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种基础设施都欣然而起,几乎涵盖了科、教、文、卫等重要的生活领域,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去年开始的内地各省市对口援建新疆开始以后,疆内工程项目的数量、规模、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和项目管理上的复杂性都大大超过以往,结合现阶段全国对口援建新疆的工程项目热潮,对本地区特别是南疆地区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对整体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做出贡献。

下面权作浅析与看法:一个工程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一般都要经过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勘察设计、建设准备、建设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等几个阶段。在任何阶段的质理管理工作中出现失误都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然而,一说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施工阶段,忽视了其它阶段,下面按照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论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1.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

1.1 我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在吸收欧美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和基建程序,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而逐渐形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在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有关建设方案、技术方案和生产经营方案等进行的技术经济论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程序,并与投资目标相协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运用技术经济原理,对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拟建方案和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预测和评价,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性,并在可行的情况下,提出最佳建设方案作为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该阶段直接影响项目的决策质量。对于工业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重点分析论证:

(1)项目的生产力,产品类型对市场要求的适应和满足程度。

(2)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是否符合地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3)能源、原料供应的可靠程度。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

(5)交通运输条件。

(6)治理“三废”、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等相应措施。

(7)生产工艺技术是否先进、成熟,设备是否配套。

(8)确定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是否符合实际等。

1.2 在上述可行性研究内容的任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项目决策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对建设方案做出决策,使项目的建设与地区环境相适应,充分反映业主的意愿,做到投资、质量、进度三者协调统一。所以,该阶段主要确定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水平。

1.3 综上所述,可行性研究和决策阶段,必须充分反映业主对质量的要求和意愿,从整个社会经济角度出发,确定项目的最佳投资方案、质量目标和建设周期,保证工程项目预定质量目标的实现。

2. 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的勘察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选址勘察,其主要任务是取得几个场址方案的主要地质资料,作为比较和选择场址的依据。

(2)第二阶段为详细勘察,其主要任务是勘察清楚建筑红线内各建筑物地基的地质构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后面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地基承载力等设计参数和处理依据。如果勘察工作提供的数据有错误,将会严重影响后续施工图设计进而影响项目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它是对工程项目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在建筑法和规范的指导下对工程的外立面效果,内部空间合理分配,结构形式是否安全,设备安装等各个方面进行构思,设计并形成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纸等相关文件,为施工提供直接的依据。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阶段必须以招标的形式选择具有与工程项目等级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应对勘察、设计单位资质严格审查。勘察设计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投资效益,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

3. 工程项目建设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3.1 该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

(1)做好施工单位的招投标工作,在同等条件下选择能够保证质量和工期、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口碑好的施工企业。

(2)做好施工前“三通一平”,场地布置等准备工作。

(3)严格控制进场材料、安装配件和机械设备的质量,并提供质检报告等证明文件。

3.2 工程招投标制是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参与建筑市场的投标竞争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主要方式,这种竞争机制的建立,推动了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质量意识。在实际工程发包中,有些建设单位选中的施工企业往往不是技术水平高、质量信誉好、报价合理的施工企业,这样的工程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3.3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场外工作准备工作,其主要任务是为拟建工程的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条件,统筹安排施工人员和施工任务。只有重视施工准备工作,积极为拟建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其工程的施工就会顺利进行,工程质量就容易得到保证。反之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3.4 原材料和建筑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资条件,其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建筑设备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工程安装质量,还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效果,所以加强原材料、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4. 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建设是通过生产活动使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纸等相关文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体现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可以说建设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工程质量的核心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在各分项施工作业前对投入的材料和施工条件的质量控制,即事前质量控制;在各分项施工作业过程中对作业过程及其环节的质量控制,即事中质量控制;在各分项施工作业完成后对分项产品的质量控制,即事后质量控制。

(1)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对参加作业的人员,投入使用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技术交底的质量控制,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对施工中投入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与环境以及施工效果实行严格的自检和控制,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整改方案及时纠正。

(3)事后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施工作业所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对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最后质量验收,保证投入使用的建筑产品质量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

5.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指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会同设计、监理、施工、设备供应单位及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这六方责任主体,对该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取得竣工合格资料、数据和凭证。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是保证最终建筑产品质量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云素敏。工程质量管理之略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0):172.

[2] 毛鹤琴。建设项目质量控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3] 张亚娜。XX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探讨[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6.

[4] 陈琪.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研究[J]。建筑技术与应用,2006(6).

1Z20401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篇8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项目;质量监理;控制

1.项目质量监理控制

项目质量监理控制可定义为:为达到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项目质量要求表现为项目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顾客及相关方要求。项目质量监理控制就是为了保证项目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项目质量监理控制不是局限在质量本身的狭窄范围内,还包括为保证和提高项目质量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项目质量监理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1.1顾客方的质量监理控制

其特点是外部的、横向的控制。顾客往往根据项目开展的进度,指派项目负责代表,进行全程跟踪或阶段性检查,及时提出看法和要求,并对项目开展的合同符合性进行监督。有时顾客也可以聘请第三方来进行项目的质量监理控制,比如工程项目中的工程监理就是受业主委托,为保证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监理控制,其目的在于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照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达到业主的建设意图,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1.2政府方面的质量监理控制一政府监督机构质量监理控制

其特点是外部的、纵向的控制。政府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理控制,一般是根据行业的不同,由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1.3项目组织内部的质量监理控制

其特点是内部的、自身的控制。项目组织内部质量监理控制也是质量形成过程中最主要控制。

2.混凝土工程项目质量监理控制的依据

2.1共同性依据

所谓共同性依据是指那些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与质量监理控制有关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文件,在项目中主要体现在:

2.1.1工程承包合同

工程项目各类合同是各方对工程履行合同的承诺依据,其中明确了业主方、监理方、施工方、材料方、设计方各自的质量权利和义务条款。

2.1.2设计文件

“按图施工”是施工阶段的重要原则,经过批准的设计图纸、技术说明书等文件,是施工过程质量监理控制的重要依据。

2.1.3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法律、法规

2.2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

这类文件依据一般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质量监理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法规性的文件,包括各种标准、规范、规程或规定。技术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之分,概括起来,技术性法规文件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2.2.1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是由国家或部门统一制订、用以作为检验和评定工程项目质量水平或等级所依据的技术性法规文件。

2.2.2有关工程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监理控制方面的专门技术性法规依据,其中包括有关工程材料及其制品质量的技术标准。有关材料、半成品等取样、试验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或规程;有关材料验收、包装、标志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定。

2.2.3控制施工工序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性法规,即有关建筑安装作业方面的操作规程,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等。

2.2.4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工程,事先应进行试验,并应有权威性技术部门的技术鉴定书及有关质量数据、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关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规程,以此作为判断与控制质量的依据。

3.混凝土工程项目质量监理控制程序和手段

3.1文件、报表的申报、审核、审批

文件、報表的审核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与控制的重要途径,是验证整个工程项目是否按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作的重要途径。在工程项目中,申报、验证、批准的文件主要资料如下:

(1)施工方单位资质证明文件、申报文件、监理方的审核、业主方的批准。

(2)施工方的开工申请书申报、监理单位的检查核实及其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核查,业主的批复。

(3)施工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计划申报;监理方的审核、审批。

(4)施工方、材料方等提交有关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证明文件,监理方审核审批。

(5)施工方申报关于反映工序施工质量的统计资料或管理图表,监理方审核、审批。

(6)施工方申报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工序交接检查(自查)、隐蔽工程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等文件。监理方审核、审批。

(7)监理方审批有关设计变更、修改设计图纸等文件资料。

(8)监理方审核有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技术鉴定书,审批其应用申请报告。

(9)监理方审批有关工程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10)监理方审核与签署现场有关质量技术签证、文件等。

3.2现场检查监督

(1)开工前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开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能否保证正常施工和工程质量。

(2)工序施工中的跟踪监督、检查、控制。主要检查、监督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及工艺或操作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等是否均处于良好状态,是否符合保证工程质量要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偏和加以控制。

(3)对重要的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坚持在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督与控制,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过程质量。

(4)工序产品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及隐蔽工程检查,施工方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监理方应进行工序交接检查。

(5)复工检查、工程因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停工,在复工前,应由监理方检查认可,下达复工令。

(6)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应由监理方检查认可,签署中间交工证书。

(7)对施工难度大的工程结构或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对象、现场跟踪检查。

3.3施工过程质量监理控制手段

3.3.1监理人员旁站监督

这是主要的现场质量检查方式,在施工现场过程中,在现场观察、监督与检查其施工过程,注意并及时发现质量事故苗头和影响质量因素不利的发展变化,潜在的质量隐患以及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控制。

3.3.2测量

施工前,要求监理方人员应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严格控制,不合格者不得施工,有些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中间验收时,对几何尺寸等不合要求者,应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3.3.3试验

试验数据是判断和确认各种材料和工程内部内在品质的依据,每道工序中材料性能、配方、成品力学性能等必须通过试验数据获得。

3.3.4质量监控程序的规定

工程建设的各方必须遵守质量监理控制工作程序,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例如,未提交开工申请且未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审查批准,不得开工;未经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验收单并予以质量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等。

【参考文献】

[1]韩晓东.关于冬季施工中安全措施的研究[J].职业技术, 2010,(02):95.

[2]凌敏.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技术, 2010, (05):137-139.

[3]徐晓东.论在设计阶段提高沥青路面工程质量的管理[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44-45,86

上一篇:我的家乡四季美景作文900字下一篇: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