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推荐7篇)

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篇1

(一)六项具体工作成绩

一是各级工会切实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二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人阶级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三是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人阶级先进性不断增强;四是深入开展维权服务工作,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五是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六是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可以说中国工会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增强的五年,是维权服务工作不断推进的五年,是工会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的五年,是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持续加强的五年,是工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作用有力彰显的五年。

(二)形成“八个坚持”工运事业思想

总结起来主要是“八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坚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三)明确“五个关键”工人运动要求

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更是我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我国工人阶级应以此为目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 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1、坚守理想信念,彰显阶级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阶级要发扬紧跟党的步伐、听从党的指挥的光荣传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

2、弘扬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我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我国工人阶级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践行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标先进、见贤思齐,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用工人阶级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广大知识分子要踊跃参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形成不懈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3、激发劳动热情,凝聚奋斗伟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继续在新时代的宽广舞台上建功立业。要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卓越的劳动创造争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要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技术创新,拿出奋力拼搏的干劲、奋勇当先的闯劲、奋发有为的钻劲,攻坚克难、追 求卓越,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自觉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4、矢志改革创新,勇立时代潮头。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真正英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天地宽,砥砺奋进正当时。要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5、勤于学习实践,练就过硬本领。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能力素质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必须持续升级、不断扩容。我国工人阶级要积极应对形势任务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努力成为知识型劳动者,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及时掌握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在学习思考中开拓视野;努力成为技能型劳动者,勤学苦练、潜心钻研,掌握新技能、提升新本领,在生产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创新型劳动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才智、勇于创新实践,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洪流中展现风采,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精彩人生中有所作为。

(五)强调“五个重点”工会工作方向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承担着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共同奋斗的重大责任。立足新时代,我们基层工会应当忠诚履职、奋力作为,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

1、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承担起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2、牢牢把握工运时代主题。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是我国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工会组织体现价值、彰显作为的重要途径。

3、切实做好维权服务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是发挥广大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4、不断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工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要牢牢把握群团改革部署要求,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功能,增强工会工作的动力活力。

5、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工会组织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工会系统党建工作,带动工会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六)确定“四个立足”工会工作思路

在大会中,明确指出了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向,即各级工会,一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方位,在实现党的十九 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中贡献力量;二要立足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在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中担当作为;三要立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中履职尽责;四要立足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中开拓创新。

(七)部署“六项核心”未来五年任务

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篇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 对两院院士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向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外籍院士和国际科学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指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 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 广大院士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防建设和优化国家决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 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 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 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必须紧紧抓住。

习近平指出,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 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 通过高效合理配置, 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 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 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 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 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习近平强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要着力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 深化产学研合作, 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 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聚焦国家战略目标, 集中资源、形成合力, 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习近平指出,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才越多越好, 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 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 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 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习近平强调, 根据广大院士和各方面意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 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 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 以更好发挥广大院士作用, 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 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 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指出, 长期以来, 我国科技界涌现出许多受到人民爱戴的科学家, 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 影响的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需要两院院士发挥作用。希望广大院士善养浩然之气, 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 以身作则, 严格自律, 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带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机构, 是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两院要组织广大院士, 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开展战略咨询研究, 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 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部分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以及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主持。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致开幕词。

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篇3

(2011年8月2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今天,共青团XX乡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首先,我代表XX乡党委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关心支持XX乡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团县委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到会的各位代表,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乡广大团员青年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乡第十六次团代会以来的四年,是XX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就的四年,也是我乡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大有作为的四年。四年来,全乡各级团组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乡中心工作,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在服务经济建设、推动青年创业、倡导精神文明、维护青少年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顺应时代要求,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敢于创造,勇于奉献,在我乡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已展现在我们眼前。我相信,在新形势下召开的XX乡第十七次团代会,必将对XX乡共青团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XX乡团的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发展。在此,我代表XX乡党委政府对XX乡团委和广大团员青年提几点希望:

一、广大团员青年要认清使命、勇担重任,争当加快发展的 1

先锋。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青年的使命。在这几年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倾注了广大XX青年的辛勤汗水,凝聚了广大XX青年的聪明才智。当前,加快推进XX生态型滨海新区建设,已经成为新一代XX青年的重大使命。全乡广大团员青年,要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立志岗位建功,立足岗位成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乡机关的团员青年要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维护稳定中建功立业;各行政村的团员青年要在村级经济、全民创业、致富百姓、新农村建设上作出贡献;学校的团员青年,要精心教书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卫生院的团员青年,要发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不断保障全乡人民的身心健康作出更大努力。总之,各行各业的团员青年都要发挥自己的行业优势,勇挑发展重担,争当发展先锋,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大力推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二、广大团员青年要发奋学习、追求新知,争当早日成才的楷模。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最需要知识武装的时期。广大青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修养、一种追求,以只争朝夕、率先学习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素质,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当好表率,争做先锋。要特别注重提升学习力,既要刻苦读书,更要勤于思考,既要通过学习丰富岗位知识,提高岗位技能,更要通过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构筑更高更广的知识平台;要特别注重扩大视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浪潮,广大青年要增强学习的外向度、开放性,为增强XX经济实力和提高XX知名度而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论知识与当前XX工业化、城镇化实践的紧密结合,按照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要求,在实践中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求得真知,增长真才,为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广大团员青年要甘于奉献、埋头实干,争当艰苦奋斗的榜样。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仍然是我们今天战胜各种困难的重要法宝。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奋斗,XX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照兄弟乡镇的水平,对照全面小康的目标,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依然处于全县第三梯队,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全乡广大团员青年要继续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努力在艰辛中增长才干,在苦干中锤炼品德,在挑战中攻坚克难,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全面小康新XX的建设者。

四、广大团员青年要弘扬新风、传承文明,争当社会和谐的标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时代新风是提升我乡形象的中心环节,也是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广大青年要充分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性,身体力行公民基本道路规范,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不断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要坚持服务社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各种腐

朽思想的侵蚀,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营造诚实互信的人文环境。要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新风尚,自觉参加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带头传播文明新风,推动社会进步。道德修养重在自觉、贵在坚持。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建设家乡的实践中,塑造和展示XX青年的良好形象,努力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和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为构建和谐XX、文明XX、诚信XX发挥应有的作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有着光荣传统和时代责任感的XX青年,一定能够坚定信念、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我乡实施“打好城郊牌、念好山海经、创建生态型滨海新区”的战略中作出新的贡献,谱写出更加宏伟壮丽的青春乐章!

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篇4

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霍小光、吴晶晶)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两院院士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外籍院士和国际科学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指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广大院士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防建设和优化国家决策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习近平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要着力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习近平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习近平强调,根据广大院士和各方面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发挥广大院士作用,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界涌现出许多受到人民爱戴的科学家,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影响的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两院院士发挥作用。希望广大院士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带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机构,是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两院要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讲话全文另发)

部分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以及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主持。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致开幕词。

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篇5

【发布日期】2014-12-01 【生效日期】2014-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中外条约 【文件来源】外交部

第十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主席声明

2014年11月13日,第十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在缅甸内比都举行。会议发表《主席声明》,积极评价中国—东盟关系取得的进展,并对进一步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做出规划。全文如下:

一、第十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于2014年11月13日在缅甸内比都举行。会议由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阁下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东盟各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会议。

二、我们认识到中国是东盟最活跃的对话伙伴之一,为促进地区发展、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鉴此,东盟国家领导人赞赏中方在东盟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东盟与中日韩、东亚峰会、东盟防长扩大会、东盟地区论坛等东盟主导的机制,并以此支持东盟在不断演变的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

三、东盟国家领导人欢迎中方对落实《东盟共同体路线图》(2009—2015)和《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巴厘宣言》(《巴厘协调一致第三宣言》)的支持。随着东盟迈向共同体,我们欢迎中方支持东盟倡议制定“东盟共同体后2015年规划”。

四、东盟国家领导人注意到并赞赏中方提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我们重申坚定致力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尤其在农业、信息和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湄公河流域发展、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环境等11个优先领域推进务实合作。我们欢迎双方落实《中国一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第二份行动计划(2011—2015)》取得的进展,期待《行动计划》2013—2014实施方案成功执行。

五、我们满意地注意到中国驻东盟使团、东盟常驻代表委员会和东盟秘书处为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所做的大量工作。

六、我们欢迎中方在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下为中国—东盟关系提出的建议和倡议,并期待与中方密切合作予以落实。为此,我们对今年8月9日在缅甸内比都召开的中国—东盟外长会、4月21至22日在泰国芭堤雅召开的中国—东盟高官磋商、9月14至15日在中国桂林召开的中国—东盟特别高官会取得的成果感到鼓舞。在上述会议上,双方一致同意深化现有合作,在“2+7合作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合作领域。

七、我们致力于促进战略关系,保持高层交往和密切接触,继续深化政治互信。为此,我们期待进一步探讨中方提出的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可行性。

八、我们同意将2015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我们欢迎中方提出的使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全面规划,为海上互联互通、海洋科技、海洋科考、海上搜救、灾害管理、航行安全等合作提供资金支持。我们满意地注意到各方承诺充分用好中国—东盟合作基金。

九、我们重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海上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进一步强调《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的《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以及2011年通过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指导方针》的重要性。为此,我们重申致力于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增进互信,以加强海上安全,鼓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依据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公认原则,以友好磋商和谈判和平解决争议,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或升级并影响和平稳定的行动。

十、我们重申承诺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朝着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努力。我们支持落实早期收获措施,包括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第一份共识文件、在各国海上搜救机构间建立热线平台及外交部门间应对海上紧急事态热线,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等,促进和加强地区各国间的互信。

十一、我们欢迎中国和日本近期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我们充分理解中国的观点,即在历史问题上采取正确态度对有关国家改善关系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性。我们欢迎管控领土争议采取的有关行动,呼吁有关国家通过磋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

十二、我们欢迎10月26日至29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八次高官会及第12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我们将继续保持定期官方磋商势头,朝着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的方向共同努力。

十三、我们欢迎2014年5月20日在缅甸内比都举行的第8届东盟防长会的积极成果。我们注意到并赞赏东盟防长会进程建立起直接沟通联络机制,以促进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合作。我们对在东盟防长会期间成功举行第四次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议表示高兴。

十四、我们注意到中国自2009年以来连续五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自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根据东盟方统计,2013年双方贸易额达3505亿美元,占东盟贸易总额的14%,同比增长9.7%。我们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注意到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包括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此,我们期待实现双方贸易额2015年达5000亿美元,2020年达1万亿美元及双向投资额2020年达1500亿美元的目标。我们欢迎东盟—香港自贸区谈判取得的进展,期待谈判早日完成。

十五、我们注意到在包括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内的“东盟+1”自贸协定的基础上开展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取得的进展。我们认识到东盟在新兴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中的中心地位,认为RCEP将有助于促进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平衡发展,加强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鉴此,我们同意积极加快RCEP谈判进程,推动东亚经济进一步融合。

十六、我们欢迎2014年9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南宁成功举办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我们赞赏博览会为推动双方贸易投资发挥的作用。

十七、我们祝贺中国作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主席国取得的成功,相信东盟与APEC将进一步加强协调。我们强调继续在APEC框架下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议程的重要性。我们对《APEC互联互通蓝图》表示支持,该蓝图吸收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MPAC)的内容。

十八、我们赞赏中国对实施《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一贯支持。我们高兴地看到东盟国家和中国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签署了有关备忘录,同意密切合作,推动亚投行投入运营。我们期待亚投行向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重点支持落实《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

十九、我们支持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更紧密的次区域合作。我们欢迎泰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可持续发展倡议,该倡议将有助于缩小东盟国家间的发展差距。我们欢迎中国和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探索建立相关对话与合作机制的可能性。

二十、我们欢迎位于北京的中国—东盟中心在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旅游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我们注意到中国—东盟中心联合理事会为确保中心有效运作、促进双方经济文化合作所做的工作。

十一、我们欢迎将201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赞赏文化年开幕式于今年4月在北京成功举行,期待12月在缅甸举行闭幕式。我们注意到中国与东盟在旅游合作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中国已成为东盟国家第二大游客来源国。2012年,东盟国家接待了近876万中国游客,中国接待了近590万东盟国家游客。在此,我们期待中方主办中国—东盟旅游论坛的倡议,希望双方为促进游客人员交流继续努力。

十二、我们对2014年9月19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卫生部长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表示欢迎。我们期待根据《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卫生合作。

十三、我们欢迎落实“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取得的显著进展,包括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邀请东盟国家青年科学家访问中国等。我们期待双方早日签署“中国—东盟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

我们对2014年7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首次国家协调员会议表示欢迎,期待双方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篇6

会议主要议题和征文内容

1 综合议题

(1) 水泥行业最新产业政策解读; (2) 国内外水泥技术最新进展及新常态下我国水泥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 在全球工业4.0浪潮下, 结合国家“互联网+”与“一带一路”战略, 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4) 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前沿技术综述报告; (5) 水泥工业智能管控一体化技术与应用; (6) 水泥窑系统高效节能提质增效技改与效益分析; (7) 窑系统智能化操控的技术方案及应用经验和效果; (8) 篦冷机的优化创新与节能; (9) 节能环保的水泥熟料烧成技术; (10) 先进高效的水泥粉磨技术; (11) 电除尘器的改造途径与效益分析 (电改袋、电改电、电改电袋复合) ; (12) 如何改善颗粒级配提高水泥性能; (13) 水泥生产精细化管理及经验; (14)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及上下游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15) 脱硫脱硝新技术与装备; (16) 水泥工业的环境保护技术; (17) 提高矿渣微粉活性的方法; (18) 新型耐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19) 富氧燃烧技术在水泥窑上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20) 新型耐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21)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 (22)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扩容、碳资产管理; (23) 对全面取消32.5水泥的意见和建议及应对措施; (24) 水泥行业延伸产业链的整体解决思路及战略定位; (25) 水泥新产品、新技术及新装备信息发布等。

2 水泥物料计量与自动给料专题

(1) 如何提高物料计量控制的准确度和精度; (2) 高温物料、煤粉的计量与控制; (3) 大型计量与给料装备的开发与应用; (4) 计量技术及与计量相关的配套仪器仪表和设备等; (5) 水泥企业计量技术管理综述等。

论文征集和出版:5 000字为宜, 经专家遴选后收入《2015中国水泥技术大会论文集》。来稿邮箱:zghkp2010@163.com。稿件截稿日期为2015年11月10日。

会议费用: (1) 水泥企业1 500元/人;设备企业2 000元/人。11月10前汇款优惠200元。 (2) 汇款方式:户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开户行:工商行北京管庄支行 (工商68行)

账号:0200006809014435177 (注:汇款请注明“水泥技术年会”字样。)

组委会主任:崔源声副主任:吕裕清

秘书处:田桂萍、王硕、侯君瑞、徐荣电话:010-51164635、65790199、52898208

传真:010-65790418手机:13520826498 15810712209

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篇7

主要精神传达提纲

经中央批准,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党组于2008年12月19日——20日,在京联合召开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开展深入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研究和部署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党中央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作会议总结。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衣俊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高校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及5所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黑龙江东方学院大会发言,介绍了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经验(共8个单位大会发言)。

这次会议的主要经省主要体现在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

一、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高校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30年来,我们党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全国已有高校2000多所,年招生总数达600万,毛入学率达23%,在校生超过2700万,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劳动人口的知识层次大大提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总共向社会输送了4000多万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是同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分不开的。30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基本实现。目前全国高校每年发展党员占全国发展党员的近三分之一,党员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思路、内容和方法、载体和手段不断创新,广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高校党组织成为领导学校发展、服务师生员工、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今年以来,高校党组织在组织师生员工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服务,同“藏独”势力开展坚决斗争,维护校园稳定等方面做出了成绩,经受了考验,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30年来,高校党的建设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围绕高校的改革发展,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30年来,高校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等重大课题来进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推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办学理念,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实践证明,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抓住了、抓好了,高校党建工作就抓住了要害、抓到了点子上,就能产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完善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在高校的体现,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保证,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高校进行过改革领导体制的探索,最终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写进了《高等教育法》。近20年来,高校之所以能够基本保持稳定,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第三,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不是合格,首要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对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第四,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把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作为重点任务,不断提高领导高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办好社会主义高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方向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高校领导班子领导水平和办学治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高校党政领导人才,对推动高校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必须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一项重点任务常抓不懈。

第五,高校党的建设必须着力维护学校稳定,及时化解各种矛盾。高校的稳定关系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高校稳定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协调各方的维护高校稳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注意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意防范各种错误思想对师生的侵蚀,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注意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帮助师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我国高校连续20年保持了总体稳定。实践证明,维护高校稳定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前提,是高校党委的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必须贯穿于高校党的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之中,下功夫抓实抓好。

第六,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要求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研究高校党建中面临的新情况,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拓展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和形式,使高校党的建设在改进和创新中得到加强。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增强高校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就能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这些经验反映了高校党的建设规律,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长期坚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扎扎实实抓好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中央的统一安排,全国高校属于第二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单位,时间大体在明年3月至8月。届时,中央将会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作出具体部署。中央有关部门、各地方党委和各高校从现在起,就要着手学习实践活动的各方面准备工作,首先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围绕这个问题,我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第一,充分认识高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着前所有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是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从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来深刻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对高等教育调整布局结构、提高办学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内部师生员工日益增强的发展意识,对高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了新课题。所有这些,都要求高等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思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围家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从破解高等教育发展难题来深刻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这些年,高等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题。比如,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人才观念、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更新;一些高校师德建设还需要加强,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高校科技创新潜力发掘不够,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高校仍然存在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现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部分高校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高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高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于开创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要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来深刻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比如,部分高校党的建设存在机制不灵、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状况,一些高校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完全适应,等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查找和解决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尤其是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高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紧密联系高校的职能和任务,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正确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校全部工作之中。

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要求高校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始终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就是最大的发展、最好的发展,就是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找准学校办学定位,突出自身优势,不断开拓创新,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要紧紧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把支撑发展与未来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要求高校切实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和体现到教学、科研管理各项工作中,坚持办学为了人民、办学依靠人民、办学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用更大的精力、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要求高校全面把握办学规律,努力形成高校事业整体推进、持续发展的局面。要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明等重要任务,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推动高校内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协调,推动高校事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基本国情、树立世界眼光,进一步夯实基础、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要求高校妥善处理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努力增强高校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要正确处理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在稳定中推进高校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高校稳定。要正确处理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在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办学规模基础上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根据实际需要积极调整和优化人才、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要正确处理重点发展和整体推进、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不断开拓高等教育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正确把握高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中央明确提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的要求是使得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正确把握这个总要求,体现高校的实践特色,切实贯彻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去。

要正确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的要求,推动高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员干部受教育是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抓好深化学习这个基础,把学习贯穿整个活动始终,努力做到学习实践活动每推进一步,理论学习就深化一步,思想认识就提高一步。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和集中培训,帮助高校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搞清楚、弄明白高校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紧密联系高校改革发展实际,联系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形成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思想共识。

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要求,进一步理清高校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健全有利于高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核心所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高校科学发展思路,完善高校科学发展规划,明确高校科学发展战略。要围绕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高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校园,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激发师生创新活力;要围绕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高为国家和地方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高校社会服务的政策措施,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实效性。

要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高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把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师生员工得实惠作为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扎扎实实办几件广大师生员工迫切要求办的实事,完善师生员工特别是高知识群体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高校领导深入基层、联系师生员工的长效机制,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让广大师生员工切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三、切实加强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牢牢掌握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再次强调了意识形态问题,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的同志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高校是高知识群体和高水平知识创新活动密集的战略高地,是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前沿阵地。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从国际环境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活动,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尖锐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高校正处在这种斗争和较量的前沿。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发展机遇期、矛盾凸显期,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会影响到高校党员和师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认识和行为特点,容易给师生带来思想困惑,迫切需要加强对各种思潮、观点和文化的正确引导。从高校自身环境看,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高校党员和师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选择的自由更加多样,思想的个性更加明显。这些都增加了搞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历史经验反复证明,高校思想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革创新、不能止步不前。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经常分析高校意

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及时掌握高校思想理论动向和校园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第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要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制度,健全党组织学习制度、党员教育体系,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抓紧建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特别要敢于和善于回答师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高校广大师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斗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积极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和途径,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系统进高校教材、生动进高校课堂、扎实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在广大师生中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道德风尚。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严格社团、课堂、讲座和网络的管理,坚持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坚决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绝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结合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等重大事件,积极开展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三,发挥高校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的独特优势。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汇集了全国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产生了全国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高校建设成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要组织高校理论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及时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努力拿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理论成果。要组织高校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促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理论体系。要加大对高校中青年理论骨干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特别要着力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坚定、学术造诣深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和理论大家。

第四,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关系。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高校党员和师生思想活跃、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这个特点显得尤为突出,更加需要我们用心研究工作对象特点,创新工作方法,讲求工作艺术,不断增强思想理论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这里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学术自由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关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类思潮的有效方式,努力做到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二要正确处理一元指导思想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努力构建贴近师生生活、贴近师生实际、贴近高校改革发展实践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校园文化。三要正确处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注重区分高校师生中党内知识分子和党外知识分子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和途径,循序渐进地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广大师生的思想共识。四要正确处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关系,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凝聚和教育师生。

四、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方向,大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好,把高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好。中央提出,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理解,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应当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应当具有高超的办学治校能力,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关爱学生、尊重老师,善谋划、会协调、懂管理;应当具有宽阔的视野、宽阔的胸襟,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谦虚谨慎、勤于学习,严于律己、清正廉洁。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应当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和提高自己。各级党委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方向,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善于领导高校科学发展、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这里我强调几点。

第一,不断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近年来,高校领导班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比较年轻、改革开放后上大学的同志走上了高校领导岗位。他们学术水平较高、专业造诣较深,相当多同志有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但不少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国情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需要进一步增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加大高校和地方之间领导干部交流力度,有计划地选派高校领导干部到艰苦地区、困难地方和复杂环境经受锻炼,进一步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结构。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任用高校领导干部,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坚决防止和克服重知识素养、轻思想品德,重学术造诣、轻管理能力,重学历资格、轻工作实绩的倾向,真正把那些懂政治、讲政治,善于办学治校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高校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不断提高高校领导班子领导高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提高领导高校科学发展能力来进行,促进高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始终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进一步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发展的能力,善于正确处理高校

办学规模、结构、质量的关系,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善于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勇于迎难而上,敢于承担责任,看准的问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能力,善于同教师交朋友、同学生交朋友,工作作风扎实,虚心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千方百计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切实维护高校稳定,是高校领导班子的政治责任。高校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促进高校和谐、维护高校稳定的能力。要坚持群众路线,在决策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努力使各项决策充分体现师生员工意愿。面对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依法妥善处理。要加强对稳定工作的前瞻性研判,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认真做好重点时期、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及时化解矛盾,积极理顺情绪,主动释疑解惑,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校园舆论氛围。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把校园网络建设成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要警惕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渗透,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以及宗教对师生的影响,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范围。

第三,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行之有效的制度。中央有关部门要在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既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集体讨论决定,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要进一步增强高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优秀干部。要以共同追求增进团结。领导班子成员要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坚持分工合作,既要按照各自分工认真履行职责,敢抓敢管,大胆工作,又要关心全局工作,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要以坚持原则保证团结。领导班子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沟通思想,明辨是非,消除隔阂。要以党性修养促进团结。领导干部要有容人容事的胸襟,有互谅互让的气度,有闻过则喜的境界,大事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小事讲风格、讲谅解、讲友谊,在合作共事中加深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

五、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切实加强高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凝聚、组织、教育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紧紧围绕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的建设。

第一、努力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战斗堡垒。要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成健全严密的组织网络。要进一步理顺院系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建立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注意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会管理的同志担任院系党组织书记,切实提高党组织工作水平。要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使党组织工作更加贴近党员群众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切实改变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状况。要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党员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特别要在完成学校重点任务、资助生活困难大学生、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帮助毕业生、毕业生维护校园安全等方面发挥作用。

最近,中组部、教育部组织进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修订工作,起草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这次会议上要征求大家意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由中央正式颁布。

第二、努力把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成为积极投身科学发展的先锋模范。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用突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高校党员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一项重要责任。要紧密结合高校实际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党校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党员集中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党内生活作为教育党员的主要手段,努力使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内容丰富起来、学习方式灵活起来、学习氛围浓厚起来,使广大党员思想上更加成熟、政治上更加坚定、道德上更加高尚、行动上更加自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大学生、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入党,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

第三,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党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这是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德才兼备和专兼结合的原则选拔和吸引更多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热爱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党员干部和教师从事学校党务工作,特别要选配好党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很大。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选拔、培养、激励、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认真抓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民办高校按照中央要求,不断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民办高校党的组织体系逐步健全。但也要看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仍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薄弱领域。有些地方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有些民办高校党组织工作机制不够顺畅,有些民办高校党组织和党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要按照中组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及时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党组织,努力实现党组织全覆盖,进一步明确和理顺民办高校党组织隶属关系,为学校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各级党委要把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统一领导,整合有关部门力量,做好工作规划和政策指导工作,帮助解决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上一篇:咖啡伴侣美文下一篇:体育部主任个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