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师培训课程计划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科教师培训课程计划(通用8篇)

学科教师培训课程计划 篇1

在学科教学和实践中所需要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落实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专业素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为突破口,坚持“面向全体、系统规划、扎实有效”的原则,着力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促进我市基础教育质量再上台阶。

二、行动目标

(一)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围绕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将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培训主题纳入校本培训规定内容,使全部教师通过学科素养考核,获得合格证书。

(三)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四)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有效途径,开展教师教育专题研究和改革实验,建立健全培训项目制度,研发和编写教师培训课程与教材。

三、具体任务

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是融培训、考核和比赛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培训是基础,考核是保障,比赛是促进。

为深化教师素养提升行动,每年在各学科考核的基础上,推选考核成绩优秀者参加比赛,开展展示和交流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新平台,以发现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学科素养的骨干教师,总结推广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

1.对象:考核中成绩优秀的教师代表。

2.内容:比赛内容分“教学综合能力”和“教学技能”两类,与当年培训和考核内容相一致。具体项目内容另行通知。

四、组织保障

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既是一次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更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反映教师的水平,更反映我市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为此,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发动并组织好学校层面的各项具体活动。

(一)为了有效开展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二)教师进修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业务统筹和专业支持;做好教师学分登记审核,加强校本培训管理;组织学校间交流,探索优势互补,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三)学校要根据校本培训主题及安排,结合本校实际,有机整合常规教学教研工作,开展丰富而有特色的教师学科素养研修活动,力求把培训、考核、比赛各个环节做实做细做精做出实效。

学科教师培训课程计划 篇2

一、培训项目基本情况

商洛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2年初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于2012年10月20日开班, 2013年1月20日完成培训, 历时3个月。培训之前, 陕西省国培办下达的培训计划为50人, 实际报到46人。其中, 中共党员11人, 民主党派1人;男学员28人, 女学员18人;初级职称30人, 中级职称13人, 高级职称3人;高中学历1人, 专科学历9人, 本科学历35人, 研究生学历1人。学员来自陕西省10个市的46个中学。

二、培训项目实施的主要环节

1. 做好培训准备

首先是分析学员需求。受训学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 与培训应达目标之间存在哪些差距, 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可以解决受训学员知识、态度、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培训前对这些都进行了认真分析, 为开展培训活动提供了依据[2]。

其次是制定培训方案。该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制定出了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培训方案, 明确了培训的时间、地点、主题、目标、原则、课程、模式、师资、教学计划、过程考评与成果考核等重要内容。

最后是做好后勤保障。该院后勤部门加班加点对10套公寓重新装修, 配备空调、台式电脑、沙发、茶几、席梦思床等生活设施, 每月发给每位学员生活补贴500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给学员公寓接通互联网以及校内办公网;成人教育学院安排专人负责学员的接待、食宿、学习、生活等工作, 明确任务, 责任到人, 分工协作, 为“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严格培训管理

一是出台管理制度。及时制定了《培训学员考勤暂行办法》《培训学员考核暂行办法》《“国培计划”班主任职责》《优秀培训学员评选办法》等制度, 为加强学员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与此同时, 在培训中竭力培养学员学习的自觉性, 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提高学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二是遴选优秀学员组建班委会。在班委会组织下, 成功开展了“羽毛球赛”“篮球友谊赛”“乒乓球赛”、参观考察等活动, 学员自己编排的手语舞蹈《感恩的心》参加了学校元旦文艺晚会演出。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又陶冶了其情操,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学校、学员与其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使他们很快融入商洛学院这个大集体之中, 强化了学员的归属感。

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参训学员中有中共党员11人, 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经组织批准, 成立了商洛学院“国培计划”研修班学员临时党支部, 推选了支部书记。研修班的党员们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认真过好组织生活, 同时, 还带领全体学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广泛开展各种特色活动,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 创新培训模式

在培训中该校对传统培训模式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在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取舍和调整等方面, 充分体现了高端、新颖、贴近中学一线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受训学员实际的理念, 以提高学员教学技能。

其一, 科学设置课程, 优化知识结构。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学员需求, 开设了《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数学方法论选讲》《数学教育学》《多媒体CAI课件制作》《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等6门课程, 为优化学员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其二, 领略专家智慧, 开阔学员眼界。在遴选校内高水平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的同时, 先后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三阳教授,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理系主任张雄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罗新兵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明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增儒教授, 咸阳师范学院陈宝安教授, 省级“教学名师”、镇安县永乐中学张莉, 市级“教学名师”、商州区中学赵来智等给学员讲课。学员普遍认为, 这些教育专家的教学、讲座给他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 让他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解决了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开阔了学习视野, 更新了教育理念, 受益匪浅。

其三, 理论联系实际, 开展教学研究。基于教研相长的理念, 培训中授课教师引导学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要求每位学员除了结业考试外, 必须撰写一篇代表个人最高水平的数学研究论文。学校选派专家一对一进行选题、规范指导。截至结业时, 学员撰写论文49篇 (其中3名学员各完成了2篇) 。《商洛学院学报》为“国培计划”培训班学员编印一期专辑, 刊发了他们的教研论文, 学校将专辑寄送给省“国培”办、相关市、县教育局和学员所在学校, 扩大了教学研究成果的影响。

其四, 抓好实践环节, 提高教学技能。2012年12月6日至12月19日, “国培计划”研修班全体学员在商州区中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活动。商州区中学优秀教师以“影子教师”的身份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教法指导, 并为他们做示范教学。对“影子教师”的示范课, 学员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归纳、总结, 并召开讨论会, 将通过培训和示范课教学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与“影子教师”的示范课对应, 学员们还进行了汇报教学, 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研修效果

培训结束之际, 我们就研修效果对培训班46名学员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参训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12个方面的“非常满意”值达到了88.67%。在住宿条件与服务质量、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研修成果与收获、研修方式与方法选择等方面“非常满意”达到了95%以上。在教学设施与条件、研修资源、研修课程和活动安排等方面“非常满意”则达到了80%以上。

通过研修学习, 来自陕西省内各地的学员们汇聚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们最大的感受首先是对课程改革的重新认识。以前一直觉得新课程改革没有必要, 通过培训后学员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他们认为, 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技能很差, 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得技能, 正如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 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 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挫折, 他们都会去探索、解决, 而不是躲避。其次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反思。当前,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员们思考较多的问题。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所谓的“无定法”就是要求每位教师“教到老, 改到老”,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根据教学的实际情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不断完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 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还没有达到100%, 尙存在不满意的方面, 培训的质量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培训的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

在培训过程中, 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部分学校选派的学员与培训专业不符。“国培计划”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为青年教师, 但有些学校选派的教师年龄偏大, 甚至有个别的学校将不能正常工作有病的教师选派来参加培训,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培训质量。而且, 由于多种原因, 有4名学员未能按时报到参加培训, 致使培训未按计划人数完成任务。

五、结论

通过调研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科学设置课程是搞好培训的关键。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和培训目标的实现。商洛学院成立了“初中数学国培课程设置”调研组, 深入到农村中学一线, 了解初中数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进行反复论证, 科学地设置了培训课程。6门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 充分体现了更新教育理念、传递最新信息、探寻获取途径、掌握最好方法的培训目标, 在培训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第二, 遴选优秀师资是搞好培训的基础[3]。好的培训方案必须要由好的教师来完成。该校授课的一线优秀教师达到专家团队的40%, 聘请省内外专家10余人, 达到了专家团队的1/3, 他们都是相关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 不仅给学员带来先进的教学方法, 而且带来新的信息、新的教育理念, 为提高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

第三, 突出特色环节是搞好培训的生命。该校根据党章规定成立了“国培计划”研修班学员临时党支部,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每位学员完成1篇数学研究方面的论文, 并在《商洛学院学报》上公开发表。这些独具特色的做法深受学员欢迎, 也强化了培训效果。

第四, 坚持服务到位是搞好培训的重要保障。该校将10套学生公寓重新装修, 配备空调、台式电脑、席梦思床等生活设施, 供学员居住, 并及时发放生活补贴, 千方百计为学员提供满意的饮食服务。图书馆为学员办理阅览证, 全天为学员开放, 给他们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成人教育学院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协调服务保障事宜, 及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 解决存在问题是培训可持续开展的有效保证。尽管商洛学院组织实施的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国培计划” (2012初中数学学科) 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要针对学员满意度相对不高的研修资源、教学设施与条件、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等方面,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完善。同时, 要加强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 解决参训学员不符合条件、不按时报到甚至不派人参训问题。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通过多方协商, 及时研究解决。只有这样, “国培计划”才能得以持续开展, 培训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克军.对提高“国培计划”实施水平的几点建议[J].教育探索, 2013 (5) :70.

[2]余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 2012, 24 (4) :39.

论教师学科培训的有效管理 篇3

[关键词] 骨干教师 学科培训 有效管理 能力提高

学科培训是骨干教师培训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年初,我们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学科研修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次学科培训的基本程序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学、看、做、研。

学:根据第一线教師反馈回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针对性地精选学习材料,并请有关专家开展互动式讲座。从而解决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

看:组织骨干教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比较好的学校看课、参观。使骨干教师开阔眼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学习。

做:组织骨干教师到相关学校进行随堂做课,实际上是一次实践性的现场考核。通过做课来检验自己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施。

研:对前一段的看课、做课进行及时总结、评估和反思,通过小组研讨、大会交流的形式,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上述四个程序之所以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对骨干教师学科培训要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管理计划

管理是一种理性的活动,它涉及找出最有效能和效率的方法,以确保组织能够发挥功能和顺利运作,从而达致预期目标的行为,其基本职责包括: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制定管理计划是实施管理的前提,是执行管理活动的依据,也是完成管理活动的保障。因此,根据培训方案制定了学科培训的“培训管理活动计划”,并依据本计划着重进行了以下工作:

1、收集问题。利用下发培训通知之即,让学员就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培训机构,供专家组进行问题归类、组织讨论。同时要求每个学员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进行交流发言,并提交发言提纲。

2、组织观摩教学。此环节是一个看课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对每个学员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此,我们精心选择看课学校,提出看课要求,以确保各学科各学段骨干教师的观摩和学习落到实处。

3、评估观摩教学。这是一个在学科指导教师主持下的评估和研讨活动,评估的指导思想是新课程理念;评估的标准是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通过评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4、进行教学前设计。此环节是一个做课活动,是本次培训的核心环节。对于此,我们的原则是:在不影响做课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针对做课学校给定的教学内容,按学科、分学段进行分组教学。每人进行教学前设计。

5、完善教学后设计。这是一个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的评课活动。在做课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课。首先由做课人自评,然后由指导教师和其他学员就看课情况,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点评和互评,最后完成并上交各自的教学后设计(含教学反思)。

6、组织大会交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选派代表就本组的做课、看课、评课情况及反思或体会进行大会交流。交流由指导教师主持并进行即兴点评。

上述管理活动的安排,不但给培训学员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而且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旨在:解决学员在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加深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和信念;增强他们对教学反思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驾御课堂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新课程下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实施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根据培训方案的要求和培训管理计划的安排,本着“高标准、严要求、严把关”原则,针对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对培训班实施了以下管理:

1.严格培训学员考勤制度。考勤是加强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基础,没有纪律保障的培训学习是不会有实效的。

2.组建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组建由全区知名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学科培训专家组’,其目的是发挥他们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指导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专家的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2],只有当观念的转变发自施教者内心,这种转变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转化为施教者的自觉行为。二是教学方式和行为的指导,要让培训学员充分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3.积极开发利用培训资源。无论是看课还是做课,我们都将邀请基地学校的领导和学科教师一起进行课堂教学的现场研讨和评议,以增强学科培训的实效性,使问题研讨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

4、认真做好教学前设计的指导。教学前设计体现着设计者对课程和知识的整体把握,是进行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对每个学员的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把关,特别是做课学员的教学设计必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方可实施。

5、加强教学的过程性管理。通过导师随堂听课,同组学员分工看课的方式,随时发现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换意见,帮助做课教师整改。

6、注重教学后设计。这一环节是对教学前设计的修正、补充和完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理性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矫正,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是提升学员教学能力的刻意过程,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7、将教学设计成绩纳入骨干教师的考核内容。

三、进行及时具体的有效评估

开展 “探讨式”评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估。在教师完成做课以后,首先由做课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学员们各抒己见,探讨课中的亮点和不足以及改正方法。这种具有探讨式的评课,不仅能及时使做课教师获取正确的反馈信息,还能使参与此活动的每位教师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下面我们以一节初中化学的课后评估为例说明。

韩教师在银川第十中学做课,内容是“氧气”。课后大家进行了认真的评议。认为这节课值得肯定的是:

1、新课的引课。能以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或生活经验为背景,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课自然,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如:她在引课时,提出的“高原缺氧”和“给急救病人输氧”等问题,都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2、教师的基本功。字迹工整,化学符号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专业术语运用准确;语言标准、简练,措辞恰当;教态自然、大方,很具亲和力和感召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3、师生互动。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如:她在讲述氧气的作用时,提到的“市面流行的‘氧吧’、潜水员所背的‘氧气瓶’”等。能通过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向学生提问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或结果。同时还特别关注后排座位的学生,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请后排座位的学生上讲台来观察燃烧的情况(如:燃烧火焰的颜色等),并教他们如何嗅二氧化硫的气味,再由他们向全班讲述嗅到的二氧化硫的气味;随后,韩老师提问并解释为什么要“煽”着闻的理由。此举,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完善,内容紧凑。在教学中,能综合运用诸如讲授、对比、归纳、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实施教学。同时,注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例如:在归纳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后,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认为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时间的调控问题。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占用了较多的时间,造成了其他教学环节的时间不足,比如‘氧气的用途’环节展开的就不够深入。

2、概念的讲解问题。本节课就制取氧气所使用的催化剂的作用讲解的不太清楚,致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3、教师的倾听问题。在本节课上,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暗示、打断学生发言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也可能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这样的评课实事求是,是非分明,褒贬得当,令人心服口服。使做课、看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四、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有效的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建立科学的现代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本次学科培训中的说课、做课、看课与评课就是团体行为。在这个团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这样做的结果是,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推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反思,学员深感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还存在着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

1、对体现课改理念的‘好课’认识不明确。例如:有的学员认为,“讲得越活越好;问得越多越好;对学生的评价越高越好”。这里所说的“好课”实际上是说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指出:“有效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3]教学是否有效,并非取决于教师教得多、讲得活、问得多和對学生的评价高,而要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程度如何?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

2、对教学改革的意义理解不准确。在教学上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新旧教材的继承与发扬、与创新的关系;激发兴趣与独立获得知识的关系。本次教学改革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的全面挑战。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落脚点。

3、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不够。新课程以来,人人都在说‘以生为本’,但落实在课堂上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新课程指出,‘以生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地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发展;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持续发展。

4、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认识不清。比如:1)所提的问题没有深度(难度)。这不宜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求知欲。2)学生在阅读时发问。虽说这是一种“引导”,但这种引导扰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发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是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让学生在老师设计好的程序上得出结论。

总之,本次培训藉以通过专题论坛与专家点评、观摩与交流、做课与评课、总结与反思等形式,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以课程标准的深入分析为主线,以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宗旨,使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驾御课堂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之成为课程改革的促进者和教学实践的引领者,使骨干教师逐步成为一名反思型、科研型的学科带头人。

参考文献:

[1] LesleyKydd、MeganCrawford、ColinRiches/著.陈垄、冯施钰珩、吴国志、卢慧慧/译.教育管理的专业发展[M].香港.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93—95

教师学科改进计划英语 篇4

大学毕业后,我已经在讲台上站了十二个春秋了,在教育这块土地上耕耘了十二年了,期间的收获颇丰,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反思自己的教学。2010考已落下帷幕,通过带完一届高中毕业班,蓦然回首,发现其中有对有错。这包括在教学上以及和学生的交流相处中,特别是教学上曾经走过许多误区,总的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高中英语教学要一气呵成,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些细节值得反思。

几年来,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和带动下,我认识到:立足教材,实基础知识才是我们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途径;教学和复习都应该注重实效,必须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但是作为初上高三的青年教师来说,由于备考经验缺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比例还极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收获的关注。这与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及“发展个性,发展心智”等教学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与高考对高三英语课堂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二、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高考热点和高考难点的“三点”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内化;课堂密度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节奏过慢,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三、对高考的研究不够,对高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依赖于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知识缺乏明确的认识。

四、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统一。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形成,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为现代型优秀教师。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计划:

一、培养目标:

使培养对象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及专家指导等形式,提高培养对象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促进他们形成学科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达到市名师和市学科带头人等评选规定的条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力争做到。具体目标如下:

1、师德:

培养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使全体教师具有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教育观念: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成为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具有较为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基础,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3、教育教学能力:

具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具有相当价值的论文。

4、反思与自我发展:

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并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改进和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强。

二、培养内容:

我校将根据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从师德建设、理论学习、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特色、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落实培养内容,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课程改革实验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三、培养方式:

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主要采用专家进行讲授,指导;教师之间进行观摩和研讨学习、外出听优质课,参与交流研讨;通过专题网站进行交流学习;教师自身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等方式。(一)学校培养

1、学校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创造参与各级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为其成长提供舞台。参加活动后要求其写出体会和收获,并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讲座或上示范汇报课。

2、实行导师制,学校将聘请教学专家与培养对象结成交流对子,开展拜师学习活动,为其成长提供直接指导,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学校积极安排并督促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4、学校定期组织对培养对象的评价活动,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总结表彰先进,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5、学校积极向上一级教科研部门推荐学校的骨干培训对象,鼓励和推动其参加各级学科教研比武等活动,并在各种知识活动中,对其中优秀者予以优先考虑。(二)自我提高

1、要求每位培养对象对照相应评审标准,自我分析、找出差距,针对个人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并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

2、加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学习,每学年订阅2份以上与自己所教学科相符的书刊杂志,阅读2部教育专著,撰写6000字以上的读书摘记。

3、每学期至少开设一堂公开研究课或示范课,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特点。每学年至少在市级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或有一篇论文在市级交流或发表、至少参与一项教科研课题或独立开展某项教学专题的研究。

4、自觉主动地拜师学艺,每学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研习情况并接受指导,阶段性成果向指导教师汇报,每学期互相听评课5节以上。

5、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总结,对照评选条件自我反思,查漏补缺,同时将本人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及时提供给教务处或校长室存入个人成长档案夹。

四、保障措施

l、提高认识。切实把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把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看成学校发展的关键来抓,进一步增强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明确职责。学校明确一把手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培养工程的实施工作。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积极参与培养工程的实施,承担相关工作。

教师学科素养培训心得 篇6

首先是细化要求。以往,一直要求孩子们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孩子们对此认识模糊。所以我就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告诉他们: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要听清老师或发言同学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身体要坐正,小手要平放在桌子上,不摆弄东西。

其次是多表扬鼓励。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某某同学听讲多认真呀,回答问题多积极呀!”大部分学生马上会把目光投向老师表扬的这个同学,同时自己也主动的坐好了,认真听讲。也有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们可以用目光或语言加以暗示,或者是不经意的来到他身边给他提个醒。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听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另外,我利用家长会和校讯通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帮助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例如,在学生放学后,家长问问孩子课堂上学了哪些内容,今天留了哪些作业等等,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复习了知识,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促使让孩子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学科教师培训课程计划 篇7

全市152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从师资、生源、教学资源等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教师来源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基本专业素养缺乏的问题。汇集至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的教师,有刚出校门的各专业大学生,有退休应聘的老教师,其专业素养或者空白或者已至“谷底”,且此群体不稳定。二是学生来源杂,他们的学习经历各不相同,学习地域各不相同,难以实施较统一的规范性教育。学生随着家庭迁移,学习环境、地域也随之迁移,所具备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难以短时内相融。三是教学设备、资源匮乏,必需的支持性条件缺乏。由于学校的产生、运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学校无法为课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产生了不良的连环性现象与事实,阻碍了学科教学的规范性。

本市奉贤区、浦东新区等九个区县拥有相当数量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的区县,因为上述三个弊端的干扰与存在,无论是管理者群体还是教师群体,都难以顺畅、有序、有效地实施《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所限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由此,策划学科课程培训至关重要。各区县针对此现状与需求,相继组织了学科课程培训。奉贤区就小学阶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教材解读、课堂解读、教法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指导管理者群体、教师群体步入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实施进程中。显然,上海市各区县正践行着一项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工程。

一、解读课程标准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详细阐述了五方面的基本理念,包括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思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整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

课程方案所定向的课程理念派生了课程目标的多维整合,小学阶段与其他学段一样,其课程目标强调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指导教师分别按照学科课程目标撰写教学设计,我们在培训中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帮助教师学会解读课程标准。

1.“三维目标”的立意

培训中,我们首先系统地向教师诠释新课改目标的确立及其基本特点:一是体现时代要求、国情和地方特点;二是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三是注重目标的多维整合,即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第二,初步认知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即目标指向的教材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这样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明白教材内容的构建体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在多样、生动的教材中,配以相应目标,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由此,教师能初步感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过程的引领作用,也能确立学科课程中教材的目标构成,且初步学会为每一课时确立“三维目标”。

2.“三维目标”的内涵

课程标准兼顾了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意志和德育三大模块。我们引导教师明白一个道理,进行任何一种有目标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要有对目标内涵的充分认识。我们在培训中,对“三维目标”的内涵作了具体的诠释。

3.“三维目标”的拟订

目标的拟订必须依赖于教材体系,教材中蕴涵着“三维目标”。在培训中,教研员对学科教材进行剖析讲解,帮助教师挖掘教材的目标指向。

一是按照课程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层次逐层分解,使一个个大目标演变成一个个小目标,再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对学科教材目标、课程标准进行建构,使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能得到落实。

二是针对课时目标,确定“教什么”,即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点及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等,定出知识认知目标;在确认知识目标体系的同时,设计能很好或较好达标的教学过程;关键是要确定在此期间能让学生改进何种学习方法,培养何种学习能力,进而在教与学过程中,提炼教材中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是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各个关节点,建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有近十门学科课程,我们通过循序渐进、逐步突破的讲训,使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的教师不管是否有过教学经历,都能尝试教学设计的过程。

二、解读教材

教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着支撑作用。教材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载体。对于教材,教师要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进行解读,能理解学科教材体系,且充分认识学科教材中蕴涵的科学性质和教育性质、目标任务等。学生则是在教材所建构的知识体系中以教材为支撑,融合已有知识、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发现、寻求新的越来越多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丰富学习经历。

本着上述观点,学科培训中,小学阶段各学科教研员对理解学科与教材洞察等作了专项指导,有序地分学科培训教师,重点解决各学科整体框架与特质,力争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教师感知。下面简要介绍培训中的诠释内容。

语文——扩大识字量,注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数学——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亲历过程,理解一个个数学问题、数学概念、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

英语——把学习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学用英语的心理素质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内涵,把视听量和阅读量列入知识的范畴。

自然——作为中小学科学教学的一部分,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一养成信息技术情感和伦理道德修养,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劳技——学会动手,以爱劳动为总目标,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体育与健身——坚持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心理健康领域、身体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

美术——培养学生对造型的应用、欣赏与评议等最基本的能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想象的热忱;初步养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

音乐——音乐基础能力培养,着重感知、表现、鉴赏、创造等方面的学习。

品德与社会——体验和感悟道德品质,进行道德内化,使认知转化为行动。

三、解读课堂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组织培训的关注点。以教案设计、视频课堂教学实录为主要渠道,我们组织教师走进课堂教学,以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为目标,向教师提出下列课堂教学程序与要求。

1. 目标

从“三维目标”角度,让教师辨析出:这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何种程度?这节课需要学生具有何种态度和价值观?这节课要培养学生何种能力,并达到什么程度?

2. 环节

围绕课时所特定的“三维目标”,以什么环节、程序能确保达成?我们相应设计了复习、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拓展等基本程序,要求教师能自主地备课策划。同时,我们还实行集体研讨,各自撰写,交流统一,各自教学,反馈修改,再研教案的“三级六步”备课。

3. 设问

设问是为了帮助学生参与教学,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设问,我们要求教师能在教学设计中坚持“坡度、角度、深度、广度”,能较好地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个别到普遍的提问程序,尽力让每一名学生能在设问中理清旧知识、新知识与未知知识间的关系与结合点,挖掘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及已有知识,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体系辅助学生有兴趣、有求知欲地参与思考分析,勇于创新。我们要求教师以教学知识中的难点、重点、关键点为依据,逐步深入地设问,使学生能突破难点,掌握知识点。

四、解读教法

课程改革需要教法改革,教法改革的前提必须是教学观念的改革,随着教学观念的改革必将派生出教法改革。我们在综合分析自2008年9月以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后,发现在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根据课程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故在培训中,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培训。

1. 观念确立

我们以讲座和视频教学案例观摩的形式,帮助教师建构以下观念。其一,民主、开放,面向学生经验,力求开发课程内涵,有机地融合知识点。其二,交往、互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以严谨教学的态度实施新知识点教学,学生以已有的知识整合新学知识点,重新建构。期间,既有传授,又有重组,所呈现的新知识愈发充实。其三,分析、综合,教学过程是师生的活动过程,知识形成过程是师生的探索过程,能力培养过程是师生的相长过程,由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活的学科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理智和精神世界获得提升。我们以理论体系与课例实证让教师明白,学习过程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体验的过程,而学生要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是学生的学习、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智慧,教师教学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具有长效作用。其四,人本、人文,师生是教与学的共同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关注人本、促进人文并进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要以崭新的课程理论,以及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态度去阅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尊严,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智慧情感,积累知识储备的教与学过程。

2. 教法确立

学科教材的教学改革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因此,无论哪个学科,都要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持续发展。我们利用各学科的教材疏通和分析过程,潜在地、有机地、融合地帮助教师研讨教法,一定程度上敦促其确立教法。主要体现在:一是牢固树立把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解读文本;二是牢固树立把合作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其互动探究;三是牢固树立把整理建构的能力教给学生,让其形成新知。

学科教师培训课程计划 篇8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改革

图分类号:G724.4文献标识码:A

通过对福建省部分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况的调研,发现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三大欠缺;课堂教学以教授法为主,开展探究性教学偏少;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校本教研活动和校本研究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功利思想。针对高中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必要改革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促使教师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帮助教师胜任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

一、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要完成“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一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能驾驭开放程度更大的新的教学体系,对教师知识结构,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生物学专业课程的教学

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趋势和成果,并要突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思想、原理和方法以及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重视实验教学,提高教师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熟悉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拟开设“生命科学通论”课程,以讲座的形式学习生物学史、生物科学的哲学、生命伦理学、生物STS教育、生命科学中的美学等,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使中学教师掌握以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与方法,了解生物学发展史,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教师科技意识、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总之,通过生物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强化教师的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系统化程度,提高教师的生物实验能力,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

(二)加强生物学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

加强生物学教育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评价理论的教学,特别是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概念转变理论、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知识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教育观念。通过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学习、实践国际流行的科学课程的教学策略,如概念图策略、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STS教育策略等,解决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提高教师合作能力、反思能力和教学能力。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帮助教师掌握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内容、基本方法和步骤,指导教师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提高教师发现问题、明确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以及成果表达等能力。总之,通过生物学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使教师掌握有关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国内外教育研究动态以及学科教育理论,从理论角度提升教师对当前课程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实践角度提高教师有效实施生物课程理念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提高。

(三)加强与生物学密切联系的学科的教学

加强与生物学关系密切的物理学、化学的教学,揭示自然科学各个学科间存在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统一性、科学思想和方法的一致性以及相互渗透的普遍性。重视与生物学协同发展的数学的教学,学习生物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线性代数、信息论、模糊数学、生命现象数量化的方法、数学模型、综合分析的数学方法、概率论和统计学等,掌握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的数学分析、数理统计和数理逻辑等。促使教师具有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结构,能全方位地把握生物学研究对象。此外,加强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多媒体操作、网络应用、信息识别与评价以及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等,帮助教师具有合理、完整的信息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信息素养。

二、改革生物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在生物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局面。任课教师应熟悉中学生物学教材,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和专业背景,结合所授内容,针对性地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员专业成长。

(一)探究性教学策略

探究性教学的原则是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与现象主动地去探究,由此获得科学上的知识而非文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态度。探究性教学策略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将有利于使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保持好奇心;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与具体的经验。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员的探究能力十分有益。

1问题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员思考,进而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尝试解答或提出假设,并指导学员验证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员的问题意识,关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促进学员对一些定论或有争议的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议论与见解,并通过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等合作学习方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2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员发现问题、辨别变量、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执行实验、验证假设并完成实验报告,让学员通过实验操作开展探究性学习。或者指导学员根据研究问题展开社会调查,对调查结果分析研讨,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法,提高学员观察、分类、测量、推论、预测、交流、辨别控制变量、确定可操作性定义、解释数据、实验等科学技能。

3微格探究法

引导学员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录制自己上课过程,根据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个人或集体分析与研讨,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错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进行微格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员积极发挥主动性,勇于创新,体现教学的灵活

性、创造性。

4课题研究法

指导学员结合教学实践,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员搜集和选择学习材料及研究资料,针对研究问题组织开展个人学习与班级讨论,促进学员解决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应用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构建科学探索的平台以及建立一套团队激励的机制,鼓励学员独立进行实验与研究,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观点,通过“头脑风暴”、“智力激荡”等合作学习方式,提高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教学有效性。

(二)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策略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策略。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使理论丰富化、具体化,缩短与教学实际情境的距离,不仅让学员从中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学会如何处理复杂、疑难问题,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掌握分析和反思教学的方法;提高表达、讨论技能,促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1设计案例课程

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使之具体、可操作,根据教学目标和学员知识能力程度,选择或编写符合教育教学理论、具有实践意义的优秀案例,并设计对学员行为评价指标与方法。

2课前准备

学员应通读、熟悉案例,进行个人初步分析与小组讨论案例并形成个人观点,这样有利于学员成为案例课堂教学的积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教师应深入了解和分析案例,对其理论背景和材料有透彻细致的认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驾轻就熟。同时,教师要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员在不同水平上分析案例。教师还要拟定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包括学员的作业、教学时间和板书等安排,促进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

3课堂教学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根据教学目标、案例特点和学员情况,运用专题型分析、综合型分析或讨论型分析等案例分析方法;维持讨论秩序,帮助学员理清思路、切中关键问题或问题要害,分析、总结评价学员的个人观点,有效地组织、引导学员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及总结,并监督检查学员的课堂学习情况。学员要认真倾听他人观点,做好课堂笔记,踊跃发表个人意见,积极参与班级讨论,及时、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案例学习情况。

4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师要进行学员行为评价、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及时评价和反馈学员课堂参与、案例分析情况;分析和评价课堂讨论、案例质量和教师教学情况;及时了解学员和上级教学管理者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

总之,应用案例教学策略时必须遵循参与原则、实践原则和能力原则,调动学员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学习教学理论、研讨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提高学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反思教学策略

反思教学策略是指导学员经常研究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员反思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员从分析、检查自己教学行为开始,通过运用不同的反思线索和方法,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促进反思水平的提高和自身专业成长。

1自问法

教师设计包括实践主体、实践材料:实践任务及实践策略方面的问题表,帮助学员通过自问方式从客观与主观、事实与价值、个别与整体、情感与理性、行动与理念等多重范畴进行反思,使学员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习他人长处;能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活动内容进行重组、改造、增添或删减;思考进行某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应用哪些方法策略及其优缺点,有目的地提高学员教学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

2行为记录反思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反思表,帮助学员运用行为记录反思方法从教学对象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总体评价等方面,回溯自己的行动轨迹,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好的活动方案;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发展情况;考察对学生的影响状况、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教学理念和理论的促进状况,提高学员反思意识与教学反思能力。

3交流反思法

组织学员通过交流反思方法,让不同主体共同反思,激发深入的思考及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产生新的认识与新的问题,并要求学员把自己的体会撰写成反思札记或开展教学行动研究。

应用反思教学策略时,必须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念,不断反思教学,总结、研究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

基础教育高中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提高教师水平,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实现高中课程改革目标。

上一篇:《背影》的读书体会下一篇:平凉五中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