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精选10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篇1

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

一、情境导入

2x+3y=-1,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那么如何解方程组呢?

2x-3y=5②1.用代入法解(消x)方程组.

2.解完后思考:

用“整体代换”的思想把2x作为一个整体代入消元求解. 3.还有没有更简单的解法?

由x的系数相等,是否可以考虑①-②,从而消去x求解? 4.思考:

(1)两方程相减的依据是什么?(2)目的是什么?

(3)相减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用加减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4x+3y=3,①(1) 3x-2y=15;②x+11-0.3(y-2)=,①5(2)

y-14x+94=20-1.②解析:(1)观察x,y的两组系数,x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2,y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所以选择消去y,把方程①的两边同乘以2,得8x+6y=6③,把方程②的两边同乘以3,得9x-6y=45④,把

2x+3y=14,③③与④相加就可以消去y;(2)先化简方程组,得观察其系数,方程④中x的系数恰好是

4x-5y=6.④方程③中x的系数的2倍,所以应选择消去x,把方程③两边都乘以2,得4x+6y=28⑤,再把方程⑤与方程④相减,就可以消去x.解:(1)①×2,得8x+6y=6.③ ②×3,得9x-6y=45.④ ③+④,得17x=51,x=3.把x=3代入①,得4×3+3y=3,y=-3.x=3,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y=-3;2x+3y=14,③(2)先化简方程组,得

4x-5y=6.④③×2,得4x+6y=28.⑤ ⑤-④,得11y=22,y=2.把y=2代入④,得4x-5×2=6,x=4.x=4,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y=2.方法总结: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决定消去哪个未知数很重要,一般选择消去两个方程中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绝对值较小的未知数.复杂的方程组一定要先化简,再观察思考消元方案.

探究点二:用加减法整体代入求值

x+3y=5,已知x、y满足方程组求代数式x-y的值.

3x+y=-1,解析:观察两个方程的系数,可知两方程相减得2x-2y=-6,从而求出x-y的值.

x+3y=5,①③解:②-①,得2x-2y=-1-5,③,得x-y=-3.23x+y=-1,②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观察两个方程相同未知数的系数关系,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

探究点三: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值

m-n+1n-13m-2n-5 已知xy与-2xy是同类项,求m和n的值.

解析: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可列出含字母m和n的方程组,从而求出m和n.解:因为xm-n+1y与-2xn-13m-2n-5y

m-n+1=n-1,①

是同类项,所以

3m-2n-5=1.②m-2n+2=0,③整理,得

3m-2n-6=0.④

m=4,m-n+1④-③,得2m=8,所以m=4.把m=4代入③,得2n=6,所以n=3.所以当时,xy与-

n=32xy是同类项.

方法总结:解这类题,就是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利用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列方程组求字母的值.

三、板书设计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变形,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②加减消元;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④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得方程组的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篇2

教学内容:补充内容,课本64页提到这个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概念,会进行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

2.通过尝试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多项式升(降)幂排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初步体验排列组合思想与数学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进行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美。

难点:会进行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美。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运用加法交换律,任意交换多项式x2+x+1中各项的位置,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在众多的排列方式中,你认为那几种比较整齐?

(以上由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后,教师可投影演示,然后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讨论发现任意交换多项式x2+x+1中各项的位置,可以得到六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在众多的排列方式中,像x2+x+1与1+x+x2这样的排列比较整齐。

二、讲授新课:

1.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这两种排列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x的指数是逐渐变小(或变大)的。我们把这种排列叫做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板书课题: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例如:把多项式5x2+3x-2x3-1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以写成-2x3+5x2+3x-1,这叫做这个多项式按字母x的降幂排列。

若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写成-1+3x+5x2-2x3,这叫做这个多项式按字母x的升幂排列。

板书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多项式概念。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 term)。例如,多项式3x2x5有三项,它们是3x,-2x,5。其中5是常数项。2

2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3x22x5是一个二次三项式。注意:

(1)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

(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教师介绍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并让学生比较多项式的次数与单项式的次数的区别与联系,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例题:

例1:游戏:

规则:五个学生上前自己选一张卡片,根据教师要求排成一列,下面同学把排列正确的式子写下来。

按x

式子:-11x7y

-35x+3x

y2-7xy+2y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从活动中巩固新学知识。)

例2:把多项式

2πr-1+3πr3-π2r2按r升幂排列。

243解:按r的升幂排列为:12rr3r。

说明:π是数字,不是字母,题目中一次项、二次项、三次项系数分别为2π、-π、3π。

例3:把多项式a3-b3-3a2b+3ab2重新排列。

(1)按a升幂排列;(2)按a降幂排列。

解:(1)按a的升幂排列为:b33ab23a2ba3。(2)按a的降幂排列为:a33a2b3ab2b3。想一想:

观察上面两个排列,从字母b的角度看,它们又有何特点?(由学生参照例题自己解答。)例4: 把多项式-1+2πx2-x-x3y用适当的方式排列。

分析:题中含有2个字母x和y,而各项中关于x的指数层次较全,因此,选择关于x的升(降)幂排列较为合理。

23解:按x的升幂排列为:1x2xyx。

2例5:把多项式x4-y4+3x3y-2xy2-5x2y3用适当的方式排列。

(1)按字母x的升幂排列得:

(2)按字母y的升幂排列得:

注意:

(1)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符号一起移动;

(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常常按照其中某一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三、课堂小结:

对一个多项式进行排列,这样的写法除了美观之外,还会为今后的计算带来方便。在排列时我们要注意:

①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符号一起移动,原首项省略的“+”号交换到后面时要添上;

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常常按照其中某一字母升(降)幂排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篇3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七年级

姓名:

.课题

新授

使用年级

七年级

时间

地点

目标

1、掌握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

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

3、了解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4、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认真读书,冷静思考。

点重

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P137-139,回答下列问题。

上节课我们对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对某校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知识点一:

抽样调查的意义;

1.抽样调查的意义:

我们发现这个学校有2000名学生,要是全面调查,难度太大,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对他进行抽样调查:它只抽取

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2、全面调查的意义;

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称为全面调查;

3、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名称

范围

工作繁简程度

结果准确程度

全面调查

调查对象是全体对象,调查范围广;

工作量大,调查范围费时、费力

能全面了解数据,调查结果准确

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第全体对象的一部分,调查范围小

工作量小,方式灵活,调查过程省时、省力

调查结果只能反映局部情况,不如全面调查结果准确

特别提醒: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

(1)对于调查对象个数较少或精确度要求高(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择全面调查;

(2)对于调查对象个数较多,具有破坏性的调查,往往选择抽样调查;

练习: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①调查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

(调查)

②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调查)

③了解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

(调查)

④调查某厂生产的烟花爆竹的质量情况;(调查)

⑤调查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调查)

⑥选出某校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调查)

知识点二: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

(1)总体:要考察的称为总体,如该校的2000名学生对5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2)个体:组成总体的考察对象称为个体,如该校的每一名学生对5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3)样本:被抽取的那

组成一个样本。如该校200名学生对5类电视

节目的喜爱情况;

(4)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称为样本容量。如样本容量是200.调查时样本容量要适中,太少时,无法很好的反应总体情况;太多,则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特别提醒:

(1)总体包括所有的个体,样本只包括一部分个体,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总体可以有多个样本;

(2)样本容量的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样本容量越大,样本的特征越接近总体的特征,注意样本容量是个数,不带单位;

例1:为了了解某校15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体重数据,就这个问题来说,正确的是()

A.1500名学生是总体

B.1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

C.每个学生是个体

D.1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解析:A

总体是15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

C个体是每个学生的体重情况;

D

样本是1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

例2:今年我市有9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为了了解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总体是,个体是,样本是,样本容量是。

3.抽样的注意事项

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

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

知识点三: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样本时样尽量时每一个个体都有

机会被抽到也就是简单随机抽样。

注意: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1)当总体中的个数不多时,编码后采用抽签的方式来抽取;

(2)当总体的个数较多时,对个体进行分类后按比例抽取样本;

简单随机抽样,样本选择的3个要求;

(1)样本中个体的选取具有随机性;

(2)选取的样本各层均有涉及;

(3)选取的样本容量足够大;

练习:我校七年级进行了一次月考,参加考试人数共500人,为了了解这次月考数学成绩,下列所抽取的样本中较为合理的是()

A.抽取前12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B.抽取后12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C.抽取3、4两班同学的数学成绩

D.抽取各班学号为5的倍数的同学的数学成绩

知识点四:样本估计总体;

例3:从某次参赛选手中随机抽取20人调查,其中有9人获奖,请你估算今年全市1500名参赛选手中约有多少人获奖?

解析:根据样本的获奖率,估计总体的获奖率;

知识总结

1、抽样调查只抽取

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2、考察

对象的调查称为全面调查;

3、(1)总体:要考察的称为总体。

(2)个体:组成总体的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3)样本:被抽取的那

组成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称为样本容量。

4、抽取样本时样尽量时每一个个体都有

机会被抽到也就是简单随机抽样。

当堂达标

1.要调查下列问题,你认为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1)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2)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3)全国人口普查;

(4)鞋厂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

(5)一批炮弹的杀伤力情况;

(6)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7)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收视率;

(8)对载人航天器的零部件的检查.选择全面调查是序号,选择抽样调查的是序号。

2.为了了解鄂尔多斯市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以下的抽样中,你认为样本选择较好的是______________;

⑴随机选100个女性老人;

⑵公园内随机选100个老人;

⑶在城市和乡镇选10个点,每个点任选10位老人。

⑷在医院内随机选1000个老人。

3、今年我市将有7万名初中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市教研室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从中抽取了1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个问题中,总体是,个体是,样本是,样本容量是。

4.要调查某校九年级学生星期天的睡眠时间,选取的调查对象最合适的是()

A.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50名男生

C.选取50名学生

D.随机选取50名九年级学生

5.为了考察一批电视机的质量,从中抽取100台进行检测,在这个问题中的样本是()

A.电视机的全体

B.100台电视机

C.100台电视机的全体

D.100台电视机的质量

6、王芳同学随机调查了她家所在辖区若干名居民的年龄,将调查数据绘制成如下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请根据以上不完整的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采用的是的调查方式,共调查了

名居民的年龄;

(2)扇形统计图中a=______,b=______;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3)若该辖区共有居民3500人,请估计年龄在0~14岁的居民的人数.

独立完成。15分钟)。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篇4

主备人:周丽惠(巽寮中心学校)

审核人:惠东县实验小学

李慧坚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一、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即课本第118、120、121页总复习中的4、6、9、10、11题。

二、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在探讨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4、培养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复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用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准备:

教具准备:投影

五、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这节课,我们将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二)课本练习

1、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4题。

①出示教学情境图,让学生从题中寻找有关数学信息,理解题意。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②让学生尝试设计租车方案,并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是见解和做法。③组织全班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多名学生口述租车方案。师结合汇报随机板书。

2、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6题。

①出示题目,先帮助学生理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填写。

②由于本题答案不止一种,所以在交流时,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9题。

①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发现每串需要9颗珠子后,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②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加强学生对是否使用“进一法”的理解。

4、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0题。

①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里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②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种笔记本每包8本,共32元。第二种每本5元。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要先算出第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才能进行比较。

5、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1题。

①练习时,教师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本题的插图,发现本题中隐含的信息,如老师买了7盒月饼,盒8块。

②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全班集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6、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12题。

①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②引导学生发现:一年级有152人,二年级有138人,三年级有147人。③明确本题问题:防疫站要准备多少个一次性注射器? ④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三)基础练习

1、有28人要乘车去飞机场,面包车限坐8人,小汽车限坐5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2、全班有43人参加课外活动,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还剩几人?

3、一壶茶可以倒8杯,38个客人至少需要几壶茶?

4、小华说:我买了4本笔记本共花了12元,小东说:我买的笔记本每本5元,谁买的笔记本便宜,每本便宜多少钱?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要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综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复习板书设计:

第4题:(板书算法)方案1:————

方案2:————

第9题:(板书算法)第10题:(板书算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小数的含义。

2、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教学难点:小数的含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重点难点:

1、小数的含义。

2、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教学准备:商品标价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小数。

1、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昨天老师到超市了解了一些商品的价格:(大屏幕上出示商品和价格牌。)

书包:45元 文具盒:12元 彩笔 3.5元 橡皮擦:0.50元 铅笔:0.80元 日记本:3元

2、区别整数和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表示价格的数分成两类?该怎样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将商品价格分成两类: 书 包:45元 彩笔:3.50元 文具盒:12元 橡皮擦:0.50元 日记本:3元 铅笔:0.80元 师:为什么要这样分?这两组数有什么区别?(左边这一组数是整数,右边这一组数中间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3.50、0.50、0.80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二、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你会读小数吗?

(多让一些学生试读以上商品价格,教师适时的引导、评 价。)

3、刚才,这些小数我们都是怎么读的?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并汇报,教师引导,全班总结出:“读小数时,先看小数点的位置,再将小数点前面的数用整数读出(读出数位),小数点读作:“点”,最后将小数点后面的数直接逐个读出(不读数位)。

4、老师还发现了这样一些小数,你们会读吗?(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其它一些小数让学生先在同桌内 读读,再请学生汇报。)

5、你能找到你身边的小数吗?

6、你们会写小数吗? 课件出示几道题

7、你觉得写小数应该怎么写?

(先让同学充分发言,再引导全班总结出: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8、找找生活中的小数 课件出示

三、教学例一

1、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小数,那到底怎样的数可以 用什么来表示呢?下面我们用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来研究一下。”

2、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多少分米?用 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并请同学汇报。)

5、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 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写在课本上。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零几或者零点几几。”)

6、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全班交流,写成1.3米和1.30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 米也就是3分米。)

7、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请同学汇报,全班订正。

8、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四、课堂练习(机动)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 说说你在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数?小数该怎么读?小数该怎么写?

六、作业

1、寻找身边的小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篇6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教材第29页例8和第31页练习六1~3题)。【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2.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重点难点】

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估算”。

2.提问: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求出大概数”“要用四舍五入”“是近似的”…… 3.谈话引入:暑假期间,小丽和爸妈一起外出旅游,在宾馆住了三天,看一看有什么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

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新课讲授】

1.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出示例8情景图,从这些信息中,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后交流、归纳。阅读与理解:

(1)要计算每天多少钱,只需要用总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2)“大约”是指大概的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2.分析与解答。

探索解决“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围绕下列建议进行)建议:

①先安静地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记下来。②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③选出组内最好的方法,准备汇报。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计): ①267≈300

300÷3=100(元)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②267≈270

270÷3=90(元)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4.回顾与反思:

(1)思考:他们这两种方法都合理吗?为什么?每天的住宿费是比90元多还是少?比80元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2)归纳小结:

第2种方法最接近实际结果。

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要少,比80元多。

5.总结: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1题。

先思考怎样估算,然后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2.比一比,谁算得更合理?

信息①:政教处王老师带了40张百元币准备给湖岭镇三小的孩子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先买运动鞋,批发价每双9元4角,买110双要付出()张百元币。

信息②:王老师把7533元分装在11个红包内,准备送给11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每个红包最多放()张百元币。

信息③:4位老师带着学生代表70人前往湖岭镇三小。至少要租()辆面包车(限载20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要根据实际进行估算,求取近似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2~3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估算(1)

例8:

问题: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理解:(1)要计算每天的住宿费大约多少钱,只需要用总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

(2)“大约”是指大概的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解答:①267≈300 300÷3=10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②267≈270 270÷3=9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第2种方法更接近实际。

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篇7

解决问题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第72页例

8、“做一做”及第73~75页练习十六第4~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填空。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平方米=()平方分米 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情景引入】

小明家装修,要贴地砖,你会根据这个情景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72页例8。1.出示例8情景图。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客厅是一个长方形及长6米和宽3米,而地砖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是3分米。要求用多少块地砖?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2)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方法一:

先求出客厅的面积,列式为:6×3=18(平方米),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再求出每块地砖的面积,列式为:3×3=9(平方分米); 最后求出要用地砖的块数:1800÷9=200(块)。答: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200块地砖。方法二:

先分别求出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地砖:

长6米=60分米,铺地砖块数:60÷3=20(块)宽3米=30分米,铺地砖块数:30÷3=10(块)再求一共铺的地砖块数:20×10=200(块)答: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200块地砖。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2)学生讨论、交流。(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验算:9×200=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结果与客厅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小结:要求数量,可以用总面积除以每一块地砖的面积。在计算时,注意要将单位统一。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的解题思路,进行验算。

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2.完成教材第73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的解题思路,进行验算。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六”第5~11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例8: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方法一:

先求出客厅的面积,列式为:6×3=18(平方米),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再求出每块地砖的面积,列式为:3×3=9(平方分米); 最后求出要用地砖的块数:1800÷9=200(块)。答: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200块地砖。方法二:

先分别求出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地砖:

长6米=60分米,铺地砖块数:60÷3=20(块)宽3米=30分米,铺地砖块数:30÷3=10(块)再求一共铺的地砖块数:20×10=200(块)答: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验算:9×200=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结果与客厅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小结:要求数量,可以用总面积除以每一块地砖的面积。在计算时,注意要将单位统一。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不同计量单位间的改写。

2.提高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意义,会进行不同计量单位的改写。

教学难点: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改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情境图。

要想按照高矮顺序排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遇到不同单位的量进行比较时,我们需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后再进行排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与小数有关的单位换算。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学习教材第48页例1。

出示教材第48页例1。

师:要想解答上面的问题,你们能找出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法吗?

(可以把上面的数据都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好,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如何把80

cm改成以“m”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1

cm=

m,80

cm中有80个1

cm,所以80

cm=

m=0.80

m=

0.8

m。

方法二:把80缩小到它的,也就是除以100,可以直接把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80,即80

cm=0.80

m=0.8

m。

改写后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1

m

cm改成以“m”为单位的数,这是复名数转换成单名数,应该怎样转换?

整数部分不用转化,直接作为转换后数据的整数部分,45除以100,也就是把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点上小数点,补“0”转换为0.45

m。用1

m加上045

m,结果就是1.45

m。

师:现在你能排出他们的高矮顺序吗?

小结:80

cm=0.8

m

1.32

m=1.32

m

0.95

m=0.95

m

m

cm=1.45

m

所以,1.45

m>1.32

m>0.95

m>0.8

m。

练一练:教材第49页例2上面做一做。

2.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如果把情境图中的数据都转化成用“cm”作单位的数,你会吗?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出最后结果0.95

m=

cm。

把1.32

m转化成用“cm”表示的数,就乘进率100,也就是把1.3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132

cm。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可以乘进率。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9页例2下面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49页例2下面做一做第2题。(小组内议一议,先做什么,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使等式成立。

示例:1(m)-99(cm)=0.01(m)

2.用一张长25

cm、宽15

cm的长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5-15)×15=150(cm²)150

cm²=1.5

dm²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学生自己尝试,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不足之处:复习旧知不及时,对新知的接受造成阻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篇9

认识钟表(时、分)教学内容:教材第80~82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以及1时=60分。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

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知道1时=60分。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猜谜语: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想)好,来猜猜看。

课件出示:会说没有嘴,会跑没有腿,嘀嗒嘀嗒不停息,提醒我们按时起。(打一物品)

师:是什么?(钟表)恭喜你们,答对了!

2、复习旧知: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钟表并不陌生。那钟表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师:对了!认识了钟表,我们就可以知道时间、就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下面咱们就来看看亮亮是怎样安排他一天的作息时间的?(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幅图,看看亮亮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可以选取其中的任意一幅图给大家讲一讲,谁来?

指名6生回答,师注意评价,并问问学生是怎么看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的。

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这六幅图按照发生的时间排一排顺序,连起来讲一讲?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找同学说。开始吧!

指名一生回答。

师:他把亮亮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说的也很完整,时间也安排的也非常合理,表扬他!生活中咱们也应该象亮亮一样做一个会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孩子。

3、出示课题:

师:在例1的学习中同学们都能熟练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生活中常常需要我们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任何一个时刻,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钟面、继续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时、分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例2)

师:为了使同学们看得清楚,我把表盘放大。

师指大屏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有时针、分针、秒针,有12个数字…… 师:哪根是时针、分针、秒针?(微机配合演示)。师:有关秒的知识下节课再学习。

师: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12和6在什么位置?

生:时针和分针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师生比划顺时针方向)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出示: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多少个小格。

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想一想: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 师:这些题在题卡1上,同学们边观察边完成题卡1,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听清楚了吗?好,开始!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调控。

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课件演示,总结出: 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

课件演示、生齐数12个大格;课件继续演示、生齐数60个小格。师:这是数的方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课件演示:时针从12走到1。

师:如果时针从1走到2呢?谁知道,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生:时针从1走到2是1时,从6走到7也是1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也就是说时针只要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也叫1时。(板书: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

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板书: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分针从12走到1,走一大格是几分?你怎么知道的?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从12走到1走一大格是5分,因为1大格等于5小格。

师:分针从12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乘法口诀算的)太聪明了!

师:从12走到4呢?12走到8?…… 生答。

师:要是分针走一圈呢?(60分)

2、学习例3:

师:时和分都是时间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猜一猜?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配合演示:钟面上初始时间是12时,分针和时针同时走、同时停,终结时间是1时)

师:再观察一遍。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师:是不是所有的钟表都是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呢?下面咱们来验证一下。

师:小组合作,拿出学具表,一人来拨,其他人观察。下面把表拨到3时整,让时针从3走到4,注意看分针的变化。

师:谁来说说你的观察结果?(生答)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师:那你认为1时和60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指名3学生回答,全班齐说、师板书:1时=60分。

3、感受1分、1时:

师:那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静静地听1分钟音乐。师:估计一下,你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生1:我可以帮妈妈刷4个碗。生2:我可以跑80米。生3:我可以叠一条被子。……

师:1分钟到底能做多少事情呢?我们来做个实验:1---3做口算,4---6小组读课文,7、8组拍球。(同时放1分钟音乐)

师:现在做一下现场采访:请问……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发现,一分钟虽然很短,但是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它,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同学们看(电脑出示):

中央电视台播音员1分钟能播180个字 银行点钞机1分钟能点1500张人民币 我国1分钟能炼15万吨钢

师:1分钟能做这么多事情,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珍惜时间。

师: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是说时间比 金子还要宝贵,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珍惜每一分钟,好好学习。师:1时有多长呢?

课件出示“想一想”: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指名回答。

师:1时要比1分长的多。

三、全课小结、梳理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时、分的认识”,知道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还知道了1时=60分。

四、看书质疑、思考交流:

师:今天所学的内容在书上80—81页,打开书看一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五、畅谈收获、总结升华: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生2:1时=60分。生3: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生4: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师: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一起学习,愉快地合作,不知不觉度过了40分钟,在临下课时,老师送大家几句有关时间的名言(课件出示: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第2课时 加减法 篇10

时间: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4页《折纸》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试一试

(一)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后交流

引导:(1)你是怎样通分的?

(2)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试一试

(二)学生独立计算后组织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题 森林医生:

3122355111   1073341271414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判断

2、出示第6题

解方程,题见课本P4。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巡视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小结格式与方法

3、出示课本第4页第8题。估一估,连一连。题见课本P4。

4、出示课本第4页第7题。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题见课本P4。

5、读一读课本第4页“你知道吗?”

四、总结

上一篇:老师颂的诗歌下一篇:“营改增”常见问题解答(发票管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