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童谣作文(推荐8篇)
关于童年的童谣有哪些
1.娃哈哈
2.小小少年
3.马兰花
4.丢手绢
5.哆来咪
6.小喇叭
7.英文字母歌
8.泥娃娃英文版
9.学习雷锋好榜样
10.泥娃娃
11.童年
12.找朋友
13.雪绒花英文版
14.健康歌
15.祝你生日快乐
16.幸福拍手歌
17.鲁冰花
18.妈妈的吻
19.祝你圣诞快乐
20.闽南语童谣系列
21.小蜜蜂
22.摇篮曲
23.读书郎
24.聪明的一休
25.我的果汁分你一半
26.打电话儿歌
27.小草
28.蜗牛与黄鹂鸟
29.家庭称呼歌
30.快乐的节日
31.春天在哪里
32.葫芦娃
33.虫儿飞
34.生日歌
35.游子吟
36.夜静思
37.WherehasMyLittleDogGone
38.鹅咏古诗
39.一分钱
40.金兔大拜年
41.新年好
42.响叮当(英文版)
43.少年司马光
44.小白兔乖乖
45.洗澡歌
46.布娃娃弹琴
47.一个师傅仨和尚
48.白雪公主
49.我的糖果在哪里
50.时尚新版圣诞歌
高尔基的《童年》 内容简介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小茨冈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回望童年,林海音在《在儿歌声中长大》一文中写道:“在我的幼年时代,学龄前的儿童教育不是交给托儿所、幼稚园,而是由母亲、祖母亲自来抚育、教养。子女众多的家庭就加入了奶妈和仆妇。无论主仆都识字无多,不懂得什么叫‘儿童教育’,但是孩子们仍然在学习。语言的学习,常识的增进,性情的陶冶,道德伦理的灌输……可以说都是从这种‘口传教育’儿歌中得到的。”我把选文晒到朋友圈,引得朋友们纷纷陷入“回忆漩涡”。
“经典童谣全部扫地出门了……同大人们的命运一样,科学继承了诗歌……想想看,假如从童年开始,你不是由那些民间故事和老妇人的童话养育长大,而是被自然、地理、历史塞饱肚皮,现在的你会是怎样的人呢?”这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近乎声嘶力竭的呐喊。原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童年都有一种腔调叫“童谣”。
童谣,是属于“人之初”的文学,偏向于生活和生活经验的传递及心性情感的愉悦。它来自生活,记录和呈现的往往是生活的某个片段、某些细节。这些内容不是经过精心筛选的,也不是经过严密组织的,有时它甚至是粗粝的、毛糙的,但是却十分亲切,与儿童的世界贴得非常近,所以能直达儿童的心灵。哪怕是一些传递经验的童谣,价值取向也是很淡,不走说教的路线,往往是以鲜活的场景和真切的事实说话,理解起来也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童谣与儿童生活的相融性和独特的文化性坚定了我要把“童谣”引入语文课堂的念头。
把童谣这泉活水引入课堂,这“渠”应该怎么来开呢?“从成人或者教师的角度来看童谣,它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特别样式,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诸如摇篮曲、游戏歌、问答歌、绕口令、连锁调、谜语歌、颠倒歌,等等。学习者是已经具备初步诗歌学习经验的五年级孩子,以童谣的分类为维度进行学习,从而落实童谣的一些语言特点(如富有节奏、押韵)和文体特点应该是可行的。”我这样想。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童谣,和我们成人的视角必定是不一样的。这就倒逼着我思考:童谣最大的特质是什么?是教化?是训练?应该说,这两者是童谣教育功能的体现,但并非是最基本、最显著的特质。童谣最大的特质就是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啊!我们都知道,儿童生性喜好玩乐,而无论是问答歌、绕口令还是谜语歌、颠倒歌,都充满了强烈的娱乐色彩。儿童的天性和童谣的娱乐性两者可谓是“一拍即合”。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我确定了“以儿童的方式打开童谣”的设计理念,即从“玩点”出发,在娱乐式的体验中渗透童谣的文体、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结合学生的学情,我从人人皆知的《西游记》故事导入童谣,接着以“故事里的童谣”“歌声中的童谣”“画笔里的童谣”三个视角,分别选取《唐僧骑马咚那个咚》《摇啊摇》《画丁老头》三首童谣,在念、唱、画中让学生享受童谣带来的乐趣,在体验中发现、领会童谣在语言和文体样式上的特点。再者,童谣与儿童生活的相融性注定了童谣除了有“共性”之外,还有着因为“土壤肥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个性”和“活性”。所以,在前面三首普通话童谣的学习后,我选取了《点点罗罗》这首语句简要的方言童谣,一来是为了让学生领会到童谣也是一种“特产”,二来也是为了揭示童谣的“活性”———在土里土气的乡音里还活着许许多多的童谣。
恶搞古诗篇
窗前明月光, 日照香炉烤鸭店,
李白打开窗。 鸡鸭鱼肉在眼前。
遇见 X 光, 口水流得三千尺,
牙齿掉光光。 一摸口袋没有钱。
—翻版《静夜思》 —恶搞版《望庐山瀑布》
恶搞歌词篇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块煤,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煤,弄了一脸黑。我高兴地说了一声,叔叔,倒霉。
—翻版《一分钱》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蛋糕发霉,祝你出门见鬼,祝你生日倒霉……
—另类版《生日快乐歌》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回头,我就跑,回头一看,学校炸飞了。
—恶搞版《上学歌》
“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健康、幽默、通俗的童谣作品,是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健康成长的好伙伴,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很多朗朗上口的童谣渐渐被人们淡忘,而现在适合孩子们唱的童谣却非常少。于是,一些格调低下,甚至有色情、暴力倾向的“灰色童谣”便在孩子们中间流行开来。
“灰色童谣”为什么能够流传?
健康童谣缺失
曾经,一首首经典的童谣,成为家长们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谣,逐渐被孩子们改得“五颜六色”,成了“灰色童谣”。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缺乏优秀的新作品。
上世纪50、60年代的儿歌,注重思想教育;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儿歌,注意情感的表达;90年代以后,鲜有经典儿歌。
“灰色童谣”的风靡,与健康童谣的缺失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有3亿左右的儿童,但专门从事童谣创作的专业队伍基本没有。有些幼儿园及中小学校的老师虽然也从事童谣创作,可能够流传开来的优秀童谣并不太多。
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王正教授说,童谣作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辅助教材”,有着传播快速、好懂易记的特点,很受欢迎。但现在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少有作家专门从事童谣创作。有文化内涵、积极乐观的健康童谣长期在校园缺失,“灰色童谣”自然就会乘虚而入,成为令孩子无法抗拒的怪味快餐。
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
“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要我学英语,死也不可能。”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业堆成山,堆成山。”
这些变了味儿的童谣、流行歌曲在孩子们中间广为传唱。孩子们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从幼儿园开始便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接受各种形式的超前教育。专门辅导孩子心理健康的青海省心理咨询协会心理咨询师廖芳表示,“孩子们的压力太大了,就会有一种急待发泄出来的情绪,而‘灰色童谣’又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都会传唱‘灰色童谣’的缘故。”
家长缺少正确的引导
孩子尚小,不具备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缺乏自主意识,模仿能力很强,一旦个别孩子开始传唱这些“恶搞”的“灰色童谣”,其他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模仿。有时孩子传唱“灰色童谣”,家长也是一笑了之,甚至还觉得孩子“有创意”、“有特色”、“聪明”,客观上助长了“灰色童谣”的泛滥。
另外,“灰色童谣”的流行,说明孩子需要精神营养的加强。可是现在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缺少与家长的心理交流,于是“灰色童谣”便在无意间填补了孩子精神上的空白。
“灰色童谣”——各界看法大不同
童谣是孩子始于摇篮时的教育,是陶冶幼小心灵的金色旋律。优秀童谣,承载着孩子一个个阳光般的希望,能让稚嫩的童年丰盈而灿烂。但是,这些“灰色童谣”的流传,却给纯真的童年添加了一剂怪味调料。面对这些“灰色童谣”,大家都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社会各界对于“灰色童谣”的看法吧!
我们需要这样有趣的歌谣
“这样说话很有意思,听到大家说这些,我就觉得很开心,很好玩。”
“不会说这些童谣就会被其他小朋友看扁,显得很老土,会被大家笑话的。”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会说这个了,反正身边的人都在唱,我也没觉得不好啊,而且爸爸妈妈也没批评我。”
低俗童谣的冲击,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王女士:过去那些童谣是多么纯洁乐观啊!可现在的小孩唱的却是这些不健康的童谣。他们可能还没理解自己唱的内容,很有可能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建立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张先生:现在的“灰色童谣”,如不加以约束,任其泛滥,必将侵害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而这是令所有家长痛惜的。“灰色童谣”大行其道的局面要改变。
换个角度看问题,“灰色童谣”并非一无是处
幼儿园王老师说,很多幽默童谣纯属恶搞,甚至还有低俗暴力的内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如果孩子经常接触这种低俗文化,的确会令人担心。不过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一点幽默细胞,整天一本正经,满嘴仁义道德,那也不正常。
南京大学传播学教授杜骏飞说,孩子们能从“灰色童谣”中得到安慰和寄托。毕竟它反映了很多教育、社会以及儿童生长环境的现实。我们不要动不动给这些童谣贴标签,要去欣赏他们的创造力和幽默感,或者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环境。
武汉江岸区解放中学校长胡永生认为,“灰色童谣”是孩子们对成人文化的一种“嫁接”,融入了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元素,以戏谑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或以变形的手法反映学校乃至社会上的许多不正常现象。尽管这些童谣的内容是不健康的,却接近孩子的真实心态,因此更容易获得认可和流传。
要辩证地去看“灰色童谣”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专家陈默认为,对这种现象家长无需大惊小怪,顺其自然即可。“这种现象一般到了孩子年龄大一些自然就会消失。他们自己会意识到幼稚,也会采用合适的发泄感情的方式。”
专家小贴士:家长不要劈头盖脸地进行指责,“如果实在觉得这样很不好,自己无法容忍,可以采取‘转移’的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上去。”
河南省教育学院心理教育教授陈纪方说,“灰色童谣”的流行,恰恰说明了儿童需要健康童谣的滋养和哺育。如果没有优秀童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阵地,“灰色童谣”势必会占领这一领地,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专家小贴士:对这种“灰色童谣”,科学的做法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扼杀,而是应投其所好,鼓励孩子去创造健康向上的新童谣。家长要多注意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努力为他们消除心灵上的阴云。
河南财经学院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宋新谱教授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家长和幼儿园要针对童谣及时沟通,幼儿园可适当设立童谣课程或者童谣兴趣班,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写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其创作能力。
家长巧应对,让童谣不再“灰暗”
“灰色童谣”的不良内容会给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不健康的影子,也会影响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童谣中的“黑色幽默”、暴力等内容会让他们产生消极的世界观,缺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增强叛逆心理。在孩子们还没有打好心理预防针的时候,这些“先入为主”的低级童谣将直接影响他们性格的养成。同时,这种对传统古诗词的篡改,会让孩子在初学生字词的阶段对正确的古诗词内容和字词形成错误的认识,对其后期的学习生活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那么,面对“灰色童谣”,家长要如何应对呢?
及时纠偏,将“灰色童谣”拒之门外
天津社科院舆情所所长王来华表示,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灰色童谣”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态度,可能会对孩子们形成不好的影响。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尚不具备对不良信息和内容的分辨能力,甚至还不清楚吟诵的那些“灰色童谣”的含义是什么。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吟诵“灰色童谣”时,要及时向孩子了解童谣的来源,帮孩子进行鉴别,对不良的信息和内容加以纠正,让孩子对“灰色童谣”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家长要多为孩子介绍健康向上并能给他以美的享受和陶冶的童谣,主动帮助孩子将“灰色童谣”拒于头脑之外!
洞察沟通,了解“灰色童谣”背后孩子的心理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对某个“灰色童谣”特别感兴趣,就要主动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为什么喜欢这个童谣,找出背后的原因。家长要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懂得童谣所描述和表达的意思,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如果家长分析孩子是因为压力大而借此表达和宣泄自己的不满,就要适当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转换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是为了爱面子,想着别人会什么自己也要会什么而去学习吟诵,就要告诉孩子,这种内容是不正确的,不要盲目攀比,并且希望孩子也能当个文明有礼的小使者,向其他小朋友转达同样的话,让小朋友间形成一个绿色健康的交往环境。
未雨绸缪,注意自身及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除去在幼儿园的时间,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自己的家庭当中度过的,深受家人和亲友长辈的影响。所以,如果孩子出现对“灰色童谣”的喜好,家长们就要及时地反省自身和家庭的教育环境。比如家长平时的语言行为习惯,对娱乐节目和流行乐曲的偏好,以及与亲朋好友的聚会交往,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和行为产生诸多影响。
善于转化,让“灰色童谣”变身“阳光童谣”
孩子吟诵流畅、记忆快、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在好奇心和记忆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时,家长朋友要善于利用和发掘这一点,积极开动脑筋,巧妙地将“灰色童谣”变成“阳光童谣”!
青海省心理咨询协会心理咨询师廖芳给家长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作为家长,首先是不要鼓励孩子学习这些东西。但不能用打骂的方式去管教孩子,最好是从别的方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既然孩子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家长可以把一些孩子难懂难背的古诗词、常识等改编成这样的“童谣”。这样,孩子在读着朗朗上口的童谣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知识的教育和熏陶。
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创新,鼓励孩子自己去改编和创作童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写作能力。
【编后记】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净土,没有鲜花在上面开放,杂草便会丛生。面对“灰色童谣”,家长朋友们要善于和孩子沟通,贴近儿童生活,用健康向上的童谣引导他们,让他们摆脱各种烦恼,快乐健康地成长。
责编 张娜 林楠 盛晓芳
50 年代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60 年代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春天在哪里》……
70 年代
《外婆的澎湖湾》《丢手绢》《妈妈的吻》……
80 年代
《鲁冰花》……
90 年代
《我是一条小青龙》……
【“阳光童谣”展示板】
《红绿灯》
大马路,宽又宽,
警察叔叔站中间,
红灯亮,停一停,
绿灯亮,往前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助人为乐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关心他人最宝贵。
你拍三,我拍三,尊老爱幼乐助残。
你拍四,我拍四,相互学习共促进。
你拍五,我拍五,是非分明搞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集体的事放心头。
你拍七,我拍七,清洁劳动要自理。
你拍八,我拍八,爱护公物不折花。
你拍九,我拍九,保护环境不乱丢。
你拍十,我拍十,爱心基础打扎实。
拍手歌儿唱不完,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决定用串烧的方式把一些耳熟能详的童谣连起来唱。在接下来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熟记童谣、配乐唱读、边跳边唱的一系列排练。终于,比赛的时间到了!
比赛前,我们化了美美的妆,自信满满地等待上台,随着主持人报幕:三年六班《新唱闽南童谣》,比赛开始了。虽然有点紧张,但是想起声乐老师教的,要深吸一口气,我调整好呼吸,音乐响起,熟悉而欢快的感觉,我认真投入比赛中,享受起我们的节目带来的快乐!
不知不觉比赛结束了,我们获得二等奖,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小失落,我们想拿一等奖,不过黄老师常教我们,过程比比赛结果更重要。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虫儿飞,花儿睡,一双又一对才美。”……明明是那样幼稚的歌词和伴奏,却回味无穷。它是幼儿时期留下的成长痕迹。
那时,我唯一的乐趣就是伴着外婆,在老家的大门前,一把椅子就是我一整天要待的地方。外婆抱着我坐在阳光下。阳光真刺眼,照的我小脸红扑扑的。这是我喜欢拍着外婆那粗糙无比的大手说:“外婆,外婆,你再教我一首歌呗,我想听外婆唱歌。”外婆笑弯了眼,鼻子抵在我的额前唱道:“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在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呀呀学语般,我跟着外婆学唱。
外婆家的院子挺大,墙上的灯泡上,常年有一个燕子窝,每到夏天,燕子会按时飞回来。有时闲着没事干,我就搬个小凳子仰着头直勾勾的盯着那几只叽叽喳喳的小雏燕。突然,我清清嗓子对着燕子唱起外婆新教的歌谣。我很少睡午觉,总是对着燕子窝唱歌。刚开始,我总跑调,这歌声对小雏燕们来说应是一种折磨吧?
唱久了,我似乎也找到了感觉:双手放齐,双脚并拢,左右摇动着脑袋,慢慢的唱着这童谣,穿在身上的花裙子,随风飘舞。或许是晌午太过于安静,大门前有时会路过几个扛着锄头的女人们,她们听到我唱歌,就停下脚步朝外婆喊道:“哎呀,你家小妮子真精。”我羞红了脸,摆着手跑到外婆跟前搂着外婆的腰,脸埋在外婆的怀里,头上流的是汗,心里流的是蜜。
翻开《江海新童谣》这本书,我读到了一篇“老师辛勤洒汗水,就像蜡烛放光芒。家长工作太紧张,全凭老师热心肠,桃李芬芳遍天下,老师恩情怎能忘!”蓦地,我回想起老师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六年级了,两位老师更忙碌了,当我们作业中遇到困难,她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反复讲解给我们听。课堂上她们总是对我们谆谆教诲,犯错误了,老师则耐心地给我们分析,让我们知道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记忆宛如一张薄薄的宣纸,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如雨滴在这张纸上化开,对呀老师的恩情怎能忘?我现在真应该好好学习,用我最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我们成绩变化大,还是老师功劳大!”
“一朵花,两朵花,学校奖我我奖妈,妈妈工作多辛苦,屋里屋外全靠她!”我仿佛又看到妈妈每天下班回到家,忙着干家务活,还要烧饭,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深夜才入睡,可每天早晨又总是早早地第一个起床,做好丰富的早餐,可我呢,不但生活让她费力连学习也让她费心,我真不应该,我以后一定要帮助妈妈,让她减少点压力,“……采来星星,做成项链,送给妈妈……”
我的母亲天资聪慧,尤其是歌谣,一听就记下来了。
记得小时候,夏天的.夜晚永远是最美妙的。那时母亲忙完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玉蓝色的褂子。坐在梨树下搂着我。
母亲的口头禅就是“你这小坏丫!”
那夜,我馋吃黄瓜。从母亲的怀抱中,“逃”了出来。我跑到藤架下,看见藤架上的一个黄瓜熟了,我踩着小板凳,伸着小手摘黄瓜。
母亲看到了,乐呵呵地对我说:“你这小坏丫!想吃黄瓜,还不来找我!自己逞能!”
我气哄哄的说:“你是不想摘下来自己也吃点?你是骗不了我的,我是你肚里的小蛔虫!”
母亲听了,笑了。
“哈!不愧是我的女儿啊!”
“怎样羡慕吧!”
“给你摘黄瓜,边吃边跟你唱唱童谣!”
“快!快!快!”我快活地拍着手。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薄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唱着童谣,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好玩吗?”母亲拍着我的头问我。
“好玩!好玩!”我拍着小手说。
“女儿喜欢就好!再听一首吧!”母亲微笑着说。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一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好听吗?天色不早了,你睡觉吧!”母亲笑着说。我听了,点了点头。
是母亲,是她用童谣,让一个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是母亲,用她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诗情画意的心灵之门。她让童谣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摘要:是用那首古老的“外婆桥”来哄我睡觉,每次我都假装睡着了,然后等外婆睡着了,爬起来听外婆的呼噜声,看细密的皱纹,看细小的房子。那时候我就想,长大以后要让外婆住很大很大的房子……
外婆是我最挂念的人,最想孝敬的人。
那古铜色的皮肤,细密的皱纹,慈祥的话语,让我对童年的记忆清晰到像是在前一秒发生似的。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我们一起在那一间小得可怜的泥屋房里快乐地生活了十二年。
外婆不会唱“摇篮曲”,她总
是用那首古老的“外婆桥”来哄我睡觉,每次我都假装睡着了,然后等外婆睡着了,爬起来听外婆的呼噜声,看细密的皱纹,看细小的房子。那时候我就想,长大以后要让外婆住很大很大的房子。
我一直都不是调皮的`孩子,我不想让外婆为我操心而增加皱纹,我只想守着外婆,守着我们的“外婆桥”,静静地生活。
小时候,我不懂什么叫孝顺,上小学后,我逐渐领会一点,孝顺外婆就是要对外婆好。
我总是带着一张张奖状回去让外婆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这时候,我也高兴——因为外婆高兴。
后来四年级我学英语,在家里读英语的时候,读着读着我也教外婆一起读,一直读到我们都哈哈大笑,我们又一起唱“外婆桥”。
那时侯我想,外婆是我一辈子的依靠,无论到哪儿都要带着外婆,一辈子对她好,我们还一起唱“外婆桥”。
小时候,外婆总留着好东西等我从学校回来。
现在,我总爱在学校把好东西带回去给外婆。
绿了芭蕉,红了樱桃,时光容易把人抛。一年一年的时光消失,外婆的皱纹和银丝也一天一天的增加。这些多么让我惊恐、彷徨,我想我会对外婆更好,尽我所有的能力,用我所有的爱。
我听到了“外婆桥”,熟悉而悠扬。
【童年童谣作文】推荐阅读:
春天的童谣作文07-18
中国梦童谣作文800字06-05
母亲的童谣作文600字10-23
童谣说唱教案07-06
乘车安全童谣07-20
四年级童谣07-25
童谣专题篇10-08
文明小童谣10-09
童谣队会教案12-04
家乡美童谣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