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精选7篇)

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 篇1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1】

摘 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人们使用建筑时健康、舒适,达到文明、环保、人与自然和谐,使绿色建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目前,我国提倡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绿色建筑开始启动。

绿色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建筑物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资源循环利用,室内环境舒适,人们不再过分重视艺术形式,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达到可持续发展。

一 绿色建筑及其特点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资源,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人类建筑经历了掩蔽、舒适、健康三个阶段后,正逐步走向绿色建筑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强调能源节约和建材的循环使用,尽量减少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

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

绿色建筑注重与资源的和谐,包括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水体引入等的综合考虑,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空间,并对周边环境形成积极影响。

绿色建筑将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重点在建筑节能。

为了达到节能与环保的目标,绿色建筑在建筑选址、建筑造型、环保建材、绿化保水、环境控制、综合节能、智能化系统、二氧化碳排放、水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潮防霉、降噪减震等方面采用大量新型实用技术。

二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3.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当,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三 城市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部分,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有关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 、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减少建筑物及用能系统的能耗。

目前城市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1.缺乏建筑节能意识。

由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投资商和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2.缺乏行政监管机制。

政府及主管部门未将建筑节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既缺乏由多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建筑节能工作协调机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不健全,造成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在建筑节能的项目管理上,设计与验收相互脱节,生产和使用相互脱节。

同时,我国现行的建筑验收标准并没有把建筑节能纳入进去。

3.缺乏政策法规标准。

建筑节能不可能只由市场自发地去开展,必须通过政府出台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去规范约束甚至强制执行。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但力度远远不够。

4.缺乏有力的激励政策。

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持。

国家及地方还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激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筑节能的总体水平很低。

四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及其方向

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工作机构。

推行建筑节能工作涉及面广,建议成立专项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协调小组。

主要负责督促贯彻有关建筑节能工作的法规、方针和政策;统一协调解决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地方性的有关政策措施,督促检查建筑节能工作执行情况,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建筑节能的具体管理工作,从发展方向和整体规划上加以把握项目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节能执行力问题。

2.推行安居房建筑节能示范标准工作。

政府主导,才能使建筑节能工作向良性发展。

建筑节能的推广不可能由市场自发地去开展,必须通过政府的引导 、约束甚至强制执行。

3.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

为加快节能建设,使建筑节能得以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规划和实施计划。

在新建建筑物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等有关规定。

4.找准建筑节能发展方向。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而造成景观破坏、存在安全隐患、邻里纠纷等现象,太阳能热水器已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安装和验收,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建筑的一个构配件,所有上下水管全部走管道井,既美观又便于日后维护,尤其是解决了居民用水的实际问题。

5.增加绿色建筑节能资金投入。

一是政府带头示范,对新建建筑工程,特别是公共建筑要加以严格管理,在预算时增加用于绿色建筑节能的投资;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需同步考虑用于节能的费用。

二是利用各种合作交流机会,争取民间资金的支持还可通过建筑节能研究开发项目培养、扶持若干企业,并使新产品开发与示范工程相结合,鼓励节能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绿色建筑虽然要求高,难度大,但对于建设生态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相继完善,绿色建筑开始在现代城市发展起来。

文明、环保、人与自然和谐会被人类重视起来,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绿色建筑”倍受关注。

参考文献

[1]刘培琴.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煤气与热力,.

[2]孟扬.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J].城市住宅,.

建筑遮阳对绿色建筑的贡献【2】

摘 要: 未来绿色建筑将越来越深入人心,其“可持续发展”理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节能。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遮阳在建筑节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贡献,对建筑遮阳各种形式的应用和建筑遮阳技术的发展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建筑遮阳; 发展措施

1 引言

绿色建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尽管绿色建筑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莫过于建筑的节能对策。

建筑节能本应包括围护结构、空调、照明等,而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能耗居高不下的关键在于窗户、露台与阳光房。

因此,建筑遮阳,对于建筑能耗的下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建筑遮阳与建筑外门窗的有机结合,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体现了绿色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初衷和对室内热环境以及视觉舒适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建筑遮阳对绿色建筑的贡献

2.1建筑遮阳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贡献

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 篇2

1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1.1 能源储量减少, 开采有限

目前, 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三种传统能源占能源消费约90%以上, 其中石油占一半以上。然而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显示, 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 仅供生产41年;全球天然气储量为176万亿立方米, 仅供开采63年;而全球煤炭也只能可开采231年;核反应原料铀 (陆地) 已探明储量436万吨, 可供72年使用;利用热核反应, 海水中的锂能源可开采年限为1 600万年。可见, 全世界石油与天然气, 在21世纪的前半, 就将日趋枯竭。而从2050年开始, 核能、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的比率将大大上升, 达到总能源消费的1/3, 热核能源将达到总能源消费的1/4。

1.2 我国所面临的能源挑战

我国能源总量丰富, 但因人口众多, 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 目前国内能耗高, 能源效率低。由于生产力水平及节能措施等原因, 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 这造成了很大社会能源浪费。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 现已成为能源消耗大国。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达到55%以上。能源的供给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与国民生产, 这使得我国经济受国际石油危机冲击的风险很大。一次拉闸对平常老百姓无关大要, 但对于长期依赖电力生产的工厂、企业来说, 损失可能是成百上千万;而全国27个省份同时出现问题, 这种经济损失就根本无从计算, 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而冬季供暖的短缺, 导致很多底保户和困难企业失去基本生存条件, 威胁到国家稳定安全。

1.3 我国建筑节能状况

到2002年末, 我国节能建筑面积只有2.3亿平方米, 而97%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目前, 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方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 因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目前处于建设鼎盛期, 预计到2020年, 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而我国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二十多年, 目前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 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1.4 建筑节能要求十分紧迫

建筑节能, 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减少使用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节能措施, 采用可再生新能源, 使建筑可持续发展。由于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性迟迟无法实现, 不得不面临能源价格, 尤其是天然气价格逐步上涨, 居高不下, 很多高耗能建筑开始出现因承担不起昂贵的能源维持费用而被迫停用, 或者售价、租金一降再降的现象。因此, 不考虑建筑节能而建造的房屋, 终有一日会因为没有能源可用, 被社会淘汰。因此, 21世纪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已不是一个将来的话题, 而是关系到人类子孙后代命运的一件大事。

2建筑与环境污染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以污染物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且对于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式和一次性的, 不可避免地造成灾难性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人类已为此付出了代价:资源过度消耗导致匮乏殆尽、气候变异、温室效应、臭氧层越来越多的空洞、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所有这些不但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威胁着所有现存的生物。人们逐渐认识到, 人类本身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 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 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 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 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 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 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 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

2.1 建筑与气候

有关分析研究表明, 大约有一半的温室效应气体来自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运行管理有关的能源消耗。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自然是人类的幸运, 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 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 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分离开来。建筑活动还加剧了其他问题, 如酸雨增加、臭氧层破坏等。要改善大气环境就必须抓紧建筑节能, 燃烧矿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就有1.9亿吨左右, 而且我国采暖建筑正逐年增长, 同样就相应增长了燃煤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这样大气环境会越来越恶化, 前景令人担忧。我国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特大灾害十分频繁, 许多地方发生特大洪水、持续干旱, 沙漠化加剧和沙尘暴频发, 使我国受到巨大损失。

2.2 建筑与污染

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 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我国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以燃煤为主, 能源使用效率较低, 即使天气晴朗, 能见度也不高, 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从全国总体来看悬浮颗粒、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指标, 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采暖期重于非采暖期。由此可见, 建筑采暖是城市大气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只有从源头上减少建筑采暖能耗, 才能使北方城市采暖大气污染的情况得到根本改变。而南方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差, 尤其是在无风的灰霾天气, 能见度也很差。用于建设的钢材、金属、水泥等的生产, 均是重污染行业;现代装饰给人们带来舒适、艺术、享受的空间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污染等等。污染无处不在:人们吃的、喝的、住的、接触的、呼吸的到处都是, 癌症、怪病越来越多, 令人堪忧。

2.3 地球变暖正在使我国蒙受巨大损失

由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利用能源的增加, 尽管已经做出了多方面的减排努力,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仍然在快速增长, 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 而且还将继续增加。目前, 建筑耗能已超过全国耗能的40%。随着人民生活的继续改善, 建筑耗能及其所占比例还将不断增加, 由此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必然会随之增长。这种情况, 难免使地球变暖火上加油。我国气温正在升高, 华东平原1980年~1989年气温偏高0.1 ℃~0.6 ℃;1990年~1998年气温偏高0.3 ℃~0.8 ℃, 地球变暖造成的后果, 愈是在生态环境薄弱的地区, 表现得愈严重。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 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们必须研和发展绿色建筑, 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作出努力。

3对绿色建筑的思考

绿色建筑概念传入我国仅有不到十年时间, 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而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1) 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 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 自然资源不一样, 经济发展不一样, 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如北方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高污染问题严重, 故发展较早;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故开展的较晚, 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2) 在制度上没有激励性政策的配合, 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执行贯彻度底 (喊的多做的少) , 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均不完善, 不能很好的发挥引导性作用。国外实践表明: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大因素, 技术提供支持, 而制度构筑环境, 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证。制度革新的获益要比技术革新更为重要。

(3) 在观念上, 随着政府对环保节能宣传力度的加大, 以及能源紧张的切身感受,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绿色建筑产品, 节能、健康、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仅集中在节能、节水的层面, 对于交通、材料、效率提高、污染减排等更丰富的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在面临具体行动时生态环保者非常少, 人们的生态觉醒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又如在建筑运营阶段, 要节能, 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 节约用水做到水的循环利用, 节约用纸, 将空调的温度调到26度等, 这些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 是“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4) 在建筑的节能工作上, 政府大力倡导节能减排, 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大好形势下,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其总体节能状况令人堪忧, 大批量的高能耗建筑,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现仍然有众多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极其复杂, 导致从技术体系到配套法规上没有从根本上理顺相关工作。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中某些缺乏科学性的条款使标准在执行中存在漏洞;软件的某些评价结论与标准不协调, 会产生建筑节能的技术屏障, 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绿色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

4绿色建筑的发展

4.1 绿色建筑材料

注重研制新型高效的节能保温材料及保温材料的构造和施工技术, 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 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 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 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目前, 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 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 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 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 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 研制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 的收集, 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 便捷, 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 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 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 以及海水空调研发应用技术已是世界领先等等。

4.2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设计领域的运作机制和理念需提高, 整合设计思想的会商模式取代现行的专业分割、各行其是的设计传统, 各专业须对相关专业有所了解, 项目负责人更需了解政策导向、开发机构的工作、目标等, 以完成设计团队的有效整合与沟通。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强化规划调控, 科学地进行区域统筹和总体布局, 实行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合理安排工业、公建和住宅用地, 确立合理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研究解决住宅的发展模式等, 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 特别是要减少对粘土砖的使用, 以保护十分有限的耕地。

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要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而不断提升, 充分利用地方气候和自然资源, 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建筑的综合效益, 延长建筑寿命。淘汰落后产品和设备, 各专业须密切配合共同开发再生能源应用技术, 全面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如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各自地方的气候、自然资源条件和特点来进行设计: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冬季采暖, 能源消耗非常大, 对自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首先要解决采暖问题。我国南方比较炎热、潮湿, 通风、降温是夏季的主要问题, 在南方建筑设计当中应注重遮阳和自然通风, 降低夏天的空调的能源消耗等。

4.3 绿色建筑的技术

在思维模式上, 从节流到开源 (可再生能源) 将成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技术组织上以分布式资源系统取代集中分配模式,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技术研究重点从技术豪华主义向理性的适宜技术方向转变。绿色建筑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解决建筑的不合理生产、使用而带来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 是提高建筑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不是仅关心其对建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

首先, 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 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 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 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并应用到施工技术当中去。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 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新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 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 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 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等等。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施工技术也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 创造一种更能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空间。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 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从技术上来讲, 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正在不断地出现, 可以预言, 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 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但是, 按照欧洲国家的经验, 在经济方面, 绿色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 而利益回收速度又相对缓慢的一类项目。更主要的是, 用于绿色建筑体系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 而多由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即使这样, 一般也须若干年以后才会见到节约资源的价值开始大于用于生态方面投资的价值。这些都有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 或者觉得力不从心。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 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 (如投资回报比) 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 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 (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维修费用, 长寿命、节约资源等) 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在建筑、城市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任何变革都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 特别在我国社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它已成为社会的一道门槛。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 配合市场机制, 完善行政监管体系, 充分发挥制度的引导作用, 从而加强绿色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特别在开始阶段, 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用以补偿开发商由于额外投入所带来的损失, 绿色建筑的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绿色建筑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领域, 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因此, 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 政府应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 广泛宣传、深入、持久的教育认识资源危机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以及自己的行为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引导大众最终采用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 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丰腴的乐土, 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论述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绿色节能;建筑

0.引言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逐日出现,并且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对于建筑设计,要求其既要满足人们对其基本建筑物功能的需要,也要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绿色建筑设计、绿色节能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诞生了。绿色节能建筑是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依据是绿色节能建筑。只有将绿色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建筑设计生态化这一新时代的任务。

1.绿色节能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对周边环境零污染,适合现实生态环境条件的一种建筑模式。绿色建筑的特征是人、建筑和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绿色建筑的优势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绿色节能建筑实施的基本方式是利用自然资源、运用人工方法来创造宜人的居住场所。

2.绿色建筑设计指导思想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基本的内容就是在保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的基础上,对生态原理及相关方法加以利用,将建筑、自然和人三者间的关系统一协调,以此为基础展开生态建筑环境实现的设计方法,实现自然与人工之间美的结合。绿色建筑设计作为生态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绿色节能建筑来说既是基础环节也是关键内容。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前提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应为设计建筑形象的简洁性、开放性、动态性、流畅性、亲切性及端庄朴实等。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从建筑的选址到格局布置,从建筑的朝向到风向的确定,从平面布置到立面布置,从间距确定到界面选取,从单体建筑到群体建筑,都要对天然能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同时,还要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对阳光感、体量感及流动感加以重视,注意将生态环保建筑中的相关技术准确地在其中加以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即是绿色节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实现利用资源效率的最大化,需要对建筑中的各项资源加以充分而高效的利用,同时要对能源尽可能地节约使用。其中,资源是指土地、水、能源及其他建筑资源。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在建筑中杜绝空气、土壤及水污染的发生。在建筑材料选取上,要尽量选本地建材,保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同时,也可降低运输过程给环境造成的负担。同时,可循环使用的建材是最优选择,在使用完毕后拆除的建筑材料还可以进行循环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2.1合理利用能源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是节能环保、平衡生态的最佳方法之一。太阳能已经被众多领域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庞大的太阳能资源。例如,合理设计室内采光,保持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减少对供暖的需求,减少煤炭燃烧,降低环境污染,减弱温室效应。再如,合理设计室内通风,保持通风流畅,减少电扇、空调等的使以节约能源。

2.2资源的有效节约

不管是在建造或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均应考虑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充分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而节约水、电等。

2.3自然的回归

绿色建筑理念首先要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相一致,相和谐。做到融洽一致,还要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内部设计方面,不能采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设计的繁杂不合理不行。要使住户感到舒适温馨、采光透亮,空气清新。绿色建筑应该尽量采用绿色环保的天然材料。一般采用的木材、竹材、石灰、油漆等要做到无公害、无污染,有相关部分的检测报告。

绿色建筑还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太阳能采暖、发电等装置,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3.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3.1系统一致性原则

绿色建筑与外界环境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它可以实现高效、最大合理化的实施。绿色建筑也是与其他科学交叉结合,跨多领域多范围,涉及众多科目的系统工程。

3.2地区性原则

绿色建筑要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人为地理、居民经济状况等条件。全面分析、考察这些指标,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规划出与绿色建筑相匹配的对策和方法。

3.3利用率原则

应充分利用好资源与能源,尽量减小对土地、水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少垃圾及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可采用高利用率、绿色环保的材料与装备。

3.4自然保护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强调对外部环境的保护,尽可能降低其破坏性。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友好相处。

3.5经济健康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减少环境污染,为人类生存营造良好的环境。选材取于自然的同时,要注意是否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绿色建筑的设计还要兼顾建筑成本,建筑成本远远高出人民消费,不利于建筑行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4.绿色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关系

4.1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对绿色建筑设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绿色节能建筑是顺应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必然建筑趋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对于建筑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在目前的绿色节能建筑中,节能主要体现在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室内的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等方面。节能是绿色建筑最为核心的内容,随着绿色节能建筑自身的发展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其对绿色建筑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需求导向及市场导向下,绿色建筑设计必定会不断进行自我改革与更新,极大地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4.2绿色建筑设计是保证绿色节能建筑对于资源高效利用的强力措施

现阶段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建设已经成为国际上共同关注的主题,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绿色建筑设计对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极为有利。一方面,绿色建筑设计的使用可以使节能建筑中对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设计中对于环境的设计、水资源、生态规划和绿色植物等可以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使建筑中对空间进行净化、增强空气流通的建设大幅减少,从而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另外,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更加可以降低节能建筑中建材的消耗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4.3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协同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在建筑的整体设计、配套工程设计和工艺等方面实现环保理念上的发展目标相同。在相同的发展理念中,二者具有相同的本质,需要进行协同合作,使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有机融合,设计出更加环保、更为新型、更适应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建筑物。二者可以协同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是融合共生的。

5.结语

绿色节能建筑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绿色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为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建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加大绿色节能建筑的科研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其他物种的原则,创新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共同创建“中国梦”。 [科]

【参考文献】

[1]李辉.环保节能建筑浅论[J].科技信息,2011(18).

[2]李瑞研.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办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0(7).

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管理论文 篇4

建材作为建设项目施工开展的主要环节,其存在多样性特点,使用范围较广,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开展中,建材应用要求是实现节约目标,这就要求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优化管理策略,实现建材节约管理。首先在建材选择过程,要以商用作为核心,不管理混凝土还是其他材料,尽量选择商用型材料,并在整个施工中,对该类材料供应的整体状况进行观察。如供货速度和采购材料的详细数据等,都需要做好相应的计算及数据信息掌握程度,从而实现动态的控制。而在钢材或是混凝土等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以高性能和强度作为基本准则,减小能源的浪费。做到合理的`优化,并保证配料方案合理有效,在该工作之前,还应对试样或是其他材料进行审查,保证其在批量过程中合格。做好材料维护管理,这里主要指围护材料,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外围,对屋面或是外墙等进行的防护。针对该类材料选用过程,则需要选择耐久性较强的材质,保证其防水或是其他性能,需要严格选材。

3.2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资源管理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资源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以资源重复利用作为基本目的,并以降低能源污染或是浪费等作为核心要求,该形式不但能减少施工成本,还能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大利益。再这里我们主要以现场水资源施工管理为例,针对水资源节约管理形式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在工程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构建完善的水资源循环系统,主要包含水资源采集和分类,以及水资源的处理与回收进行统一性的管理。建筑施工项目用水量较大,因此,在水资源使用中一定要注重节约,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出现,一旦不受控制,不但不能够满足当代绿色节能施工理念的贯彻,还会增加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其次,建筑现场施工过程,要选用流量比较小的节能型用水设备,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水量进行控制,保证用水节能规划指标符合要求。最后,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工期比较长,相关人员在现场施工需要布置可以收集雨水的设施,及污水排放的合理区域,并通过该类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将污水进行循环利用,在整个处理过程,需要利用新型设备,从而保证水资源更大的利用。

3.3控制建筑施工污染源

为更好的贯彻绿色节能施工管理体系,在建筑项目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控污染源,其具体措施主要提下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控制灰尘,在建筑项目现场施工时常会出现灰尘扬起的现象,造成了空气污染,给周围居民带来了生活影响,特别是遇到大风天气空气污染危害更严重,所以对灰尘污染的控制时,实施绿色施工节能管理理念是其重要的环节。在整个现场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可对施工区域进行喷水或是喷雾等方式,还可清理现场施工周围灰尘,利用围栏设置对其进行遮挡,将污染源控制到最低。其次,控制泥浆方面的污染。在工程施工中,对基础工程施工,常会很多泥浆,其处理不完善,就会给施工现场交通带来影响,工作人员需要采用堵截或是固结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和优化,降低泥浆所出现的问题。

3.4创新施工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当前管理现有体制进行创新,提升企业整个良好的状态。在进行创新改革时,需要结合当前施工企业实际状况,对其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对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全面了解所有施工人员工作能力,依照该情况对其进行分配。此外,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施工技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采取相应的技术规范。同时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培养每个员工技能和素养,推进施工企业跟随时代进步,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打造更为和谐的工作氛围。

3.5引入新型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创建相应的推广及限制管理模式,做好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创新施工方案,在整个施工过程,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节能施工和绿色施工管理方式的应用,优化和创新是施工技术。同时在施工中重视施工现场各项工作的监测和管理。此外,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建筑新型模式的统计和施工数据库的创建,及虚拟施工技术等,对整个工程展开全面设计与规划,使其绿色建筑节能施工和管理控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和管理的主要目的则是为在整个施工过程,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其能够在降低污染环境的情况下,能够打造出更为舒适和健康的施工和利用空间。在该形式下,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建筑工程节能和绿色管理的本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孙霞.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管理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4).

[2]高飞.建筑节能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措施[J].安徽建筑,,22(5).

[3]黄炬斌.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智能城市,,2(4).

[4]陈乃光.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管理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2).

[5]韩晓东.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35).

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 篇5

节能建筑:是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

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供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不仅能提供舒适、健康而安全的内部环境,同时具有与自然相和谐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性的建筑。绿色建筑不但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的概念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合理地设计和建造居住、办公、商贸、生产等用房,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国际上,通常认为“生态建筑”体现三大主题:一是以人为本,健康舒适;二是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三是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生态建筑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建筑。可持续建筑:

指以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建筑,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到这些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益于子孙后代,关系:

生态建筑归纳起来称为“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Resource Effieient Buildings),又称之为“4R”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早春”之行 篇6

p28“春”字当头

p30春寒犹在

p34传统工业模式桎梏发展

p35迎春花盛开

“春”字当头

国家在建筑领域采取节能举措已经有了几年的实践。但实实在在的春风吹来, 应该算是2011年8月底公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强调, “十二五”期间, 建筑业的发展要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坚持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发展绿色建筑, 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 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推进绿色施工, 发展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 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两会“低碳风”

如今,在工业、建筑、交通传统三大高能耗领域,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正不断上升。据相关报道,2010年,中国向新建筑项目投入逾1万亿美元,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建筑大国。一份最新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占到全球建筑业的1/5,高于目前的14%。建筑规模之大、发展之迅速、能源耗费的不断攀升,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有非常明显的体现。据统计,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提案占总量的10%左右,多位政协委员提交了推进建筑节能的相关提案。提案“低碳风”成为两会的一道绿色风景线。

建筑节能的问题早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优化能源结构是2012年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是转变建筑领域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 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资源整合单位, 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对于提升全产业链的节能减排和促进全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很显然,随着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节能降耗的能力、水平和成效不但成为各个行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且是衡量一个产业竞争力的硬指标。对于发展模式仍以传统、粗放为主基调的建筑行业来说,在城市迅速扩张、不断增加的洪流中,节能降耗、绿色宜居是一个新的挑战。但从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料峭的春风——尽管让人感觉到冷,但她是春风。

“最优内需”的提法很给力

既然是春天,则要有春天欣欣向荣的气象。而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正表现出这样的气象。根据建设部的数据,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评出37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 6 0 0万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逐年增加,2011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是2010年的3.46倍。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认为,目前绿色建筑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果维持每年新增绿色建筑项目300个,“十二五”期间将节能25.5亿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229.8万吨。

春天给人的感觉是新鲜而充满活力, 仇保兴把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的发展看做是“最优内需”, 这便更增强了这种活力。“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应是最优内需和最优先拉动的内需”, 仇保兴在今年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做出如此判断。现实的情况是, 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成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 继续依靠投资拉动内需显然将进一步加剧结构失衡, 加速产能过剩。此前, 我国首次将绿色建筑纳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 我国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无论从政策层面, 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已具备蓬勃发展的机遇。仇保兴认为, 内需也有优劣之分, 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无疑应是最优内需, 可以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排放, 改善人居环境,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壮大新型战略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科技创新。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不但能够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拉动经济、刺激内需, 而且后续产生的节能减排的效益要远远大于我们最初付出的成本。一句话, “最优内需”的提法很给力。

方向像春光一样明媚

春天,尤其是早春,乍暖还寒,但明媚的春光告诉人们,春天就在眼前。对于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而言,推进的方向尤为重要。而这个方向,仇保兴在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第一届五次委员会会议上再次给予明确。

这个方向是以必须遵循的5项准则形式出现的。

一是要从一般绿色建筑的研究、设计、施工延伸到学校、医院、办公楼、厂房等的特定用途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优化、保养, 让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覆盖所有建筑, 尤其是对环境风险较大的建筑一定要用绿色环保的概念覆盖, 使建筑对环境的干扰达到最小。

二是要从单体建筑研究转向园区研究, 特别是工业区、大型产业园区、创新文化区、创意园区等各种类型的园区都应率先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来进行全覆盖。

三是绿色建筑要从城市走向乡村。因为绿色建筑本身就是一种适宜本地气候的建筑。仇保兴举例说, 延安窑洞的覆土式建筑, 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自然通风等, 是非常节能生态的。“类似这些农村绿色建筑怎么实施?目前国家对绿色小城镇的建设补贴1000万元到2000万元, 希望各地积极把小城镇和村庄逐步改造成绿色生态的小城镇和村庄。”仇保兴说。

四是要从通用走向“因地制宜”,对不同的气候区能很好适应。要对当地气候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建设适合当地的气候、有当地风格和当地文化元素的绿色建筑。

五是要尽量建高品质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可以用单项技术也可以使用系统集成技术,目前的绿色建筑有一星、二星和三星的,希望将来会有超过三星的。让绿色建筑的标准、质量更高,使绿色建筑对节能减排的效果更突出,贡献更大。

仇保兴强调,绿色建筑作为建设领域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发展会越来越快。要让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覆盖所有建筑,尤其是对环境冲击较大的建筑一定要用绿色环保的概念覆盖,使建筑对环境的干扰达到最小。

春寒犹在

既有发展方式构成了“春寒”的内容:建筑用能持续增加、城市发展仍沿着“大”、“空”、“快”的轨道前进。“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报告,中国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达20亿平方米。与之相应,国内既有建筑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因此努力提高建筑能效,将对中国的建筑领域和节能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们注意到在每年新增的2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节能建筑的面积不到1亿平方米,这使我们感到推广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提高建筑效能的迫切性。”联合技术国际公司中国区总裁肖绍成如是说。

建筑用能持续增加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近日说,中国建筑总能耗已经从2000年的2.89亿吨标准煤,升至2010年的6.77亿吨标准煤。十年间,用能增加近两倍。从建筑面积看,已经从277亿平米,增加到如今的453亿平米。其中,2000年后建成的建筑占近40%。而这些建筑中属于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20。

江亿对中国近十年建筑用能的情况作了深入研究。他发现,除了北方采暖用能呈现下滑趋势,其余诸项,如城镇住宅、公共建筑、农村建筑的能耗都呈上升趋势。我国在单位建筑面积耗能方面高于除美国之外的主要发达国家,如日、德、法、英。美国的高耗能被多数国家视为不可取。我国能源的禀赋决定了我国无法追随美国。江亿说,到2015年,我国可获得全部一次性能源供应能力为43亿吨标准煤,消耗上线为41亿吨标准煤。

“维持工业用能在目前基础上增长不超过20%,交通用能在目前的基础上增长不超过30%,剩下的建筑用能只能在10亿吨标准煤以内,如果能做到8亿吨标准煤,就可以更好地支持工业和经济发展。”江亿说,从全球人均建筑用能来看,我国建筑用能的上线是11亿吨标准煤,从我国可以得到的能源来看,我国建筑用能的上线为10吨标准煤。“目前,建筑运行商品能量总量为6.77亿吨,希望在未来不超过8.4亿吨标准煤。”江亿院士愿望的实现难度不小:仅从建筑面积的增长看,增加的能耗恐怕就令人瞠目。根据保守估计,未来我国的建筑面积达到600亿平米(根据发展态势,这个数字很容易被突破,有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应为800亿,甚至是1000亿)。从453亿增加到600亿,耗能的增加量挑战着中国建筑节能的严峻现实。

“中国城市大不起”

“与美国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耕地面积与土地人均面积都严重不足,中国城市大不起。”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郝杰斌说。相关资料显示,本世纪以来,国内城市所建成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中国城市存在低密度、分散化的发展方向。城市新建部分人口密度不断下降(北上广深等城市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情况特殊,另当别论)。

郝杰斌认为,低密度、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土地资源低效率利用,甚至浪费;交通拥堵,时间成本提高,电力等能源大量被消耗;大量的生活垃圾助长垃圾围城的“嚣张”;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助长温室效应的加剧;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资源浪费,地面下沉等等弊端和问题。这种发展状况与“十二五”期间,把我国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并将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改善城市低密度、分散化的倾向、提升城市密集度、提高城市土地使用率的目标产生偏离。

有关城市的发展方向,国家早就提出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宜居城市发展方向。目前的低密度、摊大饼发展状况显然与此背离。郝杰斌说,未来30年,我国城市将进入转型期,朝着功能优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节能减排,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等“一揽子”的新方向发展。要实现这个新的发展方向就要“在城市的管理功能、管理水平、管理成效方面实现新突破”。

在江亿看来,中国城市还应该适当控制发展速度。毋庸讳言,建筑能耗与建筑量的多少成正相关关系。“考虑未来中国人口增长、城市化率提高与土地资源的紧张关系,中国不可能按照美国、欧洲的模式发展,只可能相似于日本、香港等亚洲国家或地区,人均建筑面积40平米左右。考虑到中国未来人口峰值将达到15亿,建筑总量应控制在600亿平米之内。”

农村用能增长没有被重视

正如江亿院士所言, 农村建筑用能在逐步攀升, 但这种增长的势头尚未引起更多人的注目。实际上, 如果将生物质能包括在内, 目前农村建筑单位面积用能已超过同气候带的城镇住宅用能。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 原因有两点:一是生物质能逐渐被燃煤取代;另一个就是由农村城镇化引发的并村运动, 农民被“引导”上楼、过城市居民生活。面对这种情况, 江亿院士警告说:“如果按照目前模式发展, 在不久的未来, 农村能源消耗将达到三四亿吨标准煤, 严重突破我国建筑用能的底线。”在江亿院士看来, 我国建筑用能的理想底线是不超过8.4亿吨标准煤, 如果农村耗能就占用三四亿吨, 那全国建筑的能源消耗肯定会突破11亿吨标准煤的可用终极底线。

如果农村用能得不到结构的改善, 用煤、用电的增长势头得不到有效缓解, 那我国的建筑用能将拖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后腿, 这种状况不是国人愿意看到的。正如江亿院士所言, 建筑用能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以生物质能和可再生能源为主, 辅之以电力和燃气等新型清洁能源系统, 解决农村生活用能, 使得在大幅度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 使农村燃煤等常规商品能源消费总量在目前的水平上进一步降低。”江亿院士提出了农村用能的终极目标。他建议, 建筑节能应在国家能源总体规划下, 实行顶层设计, 总量控制。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仍然占多数, 农民是迅速扩展的城镇化的主体。如果不能把握农村用能的脉搏, 并据此开出治理、管理之策, 那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目标将受到能源的制约而打折扣;建筑节能好不容易盼来的春风, 很容易逆变成寒雨。城镇化的初衷不仅难以实现, 还可能适得其反:“新市民”生活成本的提高, 最终使生活质量下降, 购买力的不足, 将影响国家扩内需战略的实现。

传统工业模式桎梏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另一方面,必须克服工业文明的传统模式,即大规模、集中式和长程循环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多样化示范,再辅之以有力的激励政策来创造大发展的新局面。”仇保兴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

仇保兴重点阐释了目前争议激烈、直接影响建筑节能效果的两个问题:热电联供能否下江南?区域供冷面临的难题。

热电联供能否下江南?

在仇保兴看来,热电联供下江南存在能源浪费现象,“虽然,机组以热电联产方式运行折合的等效发电效率是任何单独的大型发电厂都不能达到的指标,这也是为什么热电联产能够通过对能源的梯级利用,获得很高的用能效率的原因,但其如果下江南,就会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热电联产的规模需要与集中供热网和城市建设规模相匹配,当集中供热网规模不大时,热电联产机组也就只能采用小容量机组。然而,采暖结束后,如果采用纯发电模式继续运行,小机组的发电煤耗就非常高,就会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其二,在每年供热期长达五六个月的东北地区,小容量供热机组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但在年供热期仅为两三个月的华东、华中地区,小容量机组非供热期的长期运行,就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

区域供冷的异议

“目前,采用区域供冷的原因是认为可以提高冷源效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仇保兴说。其一,当单机容量达到1000冷吨以后,其效率就很难再随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两台1000冷吨的冷机,只能向7万平米左右的公共建筑提供空调冷量。所以,除特殊情况,冷源效率高不能成为采用区域供冷的理由。其二,在系统负荷很低时,冷机工作效率反而会很低,从而导致此时的冷源效率低下。而大规模集中供冷由于各个末端性质各不相同,出现1%的冷负荷或更低比例的冷负荷的时间非常多,这就导致与单座建筑的集中供冷方式相比,冷源效率非但不能提高,反而变低。其三,供回水温差一般都不高于10℃,这与我国北方集中供热系统的六七十度的供回水温差相比,输送同样的热量,循环水流量就要大六七倍,这就导致循环管的直径要大2.5倍,循环水泵容量要大六七倍,水泵电耗要高6~10倍。

仇保兴说的第四个原因是:对于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建筑组成的小区,空调负荷将在1%到10%之间变动。在低负荷期间小温差运行,导致冷冻水循环流量偏大,循环水泵电耗过高,系统综合用能效率低。为了满足个别用户的需求,系统必须24小时连续运行。这不仅使得循环水泵长时间工作于低效状态,还往往造成不需要连续空调的一些建筑也按照连续空调运行。美、日一些区域供冷的案例单位建筑面积年累计耗冷量一般都高于同样气候条件下采用自有冷源的同类型建筑的20%到40%。

其五,热计量收费难,不能促进行为节能。北方集中供热系统经过多年努力,仍不能处理好计量收费问题。供冷的供水温差远小于供热,因此,对温差计量精度的要求就更高,技术问题就会更多,计量成本也必然会高于供热计量。不全面解决计量收费问题,区域供冷就很容易变成全日连续供冷,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

除了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思维模式的桎梏,在其他领域如太阳能LED路灯的离网与并网问题、南方冬季取暖是集中供热还是多模式分散供热等技术、理论与实践的问题都还存在明显的分歧。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像阻挡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推进的拦路虎,如果不予廓清、科学处理,那造成的后果将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迎春花盛开

在我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已经呈现出了令人看到希望与前途的景象,尽管这还是早春的景象。

保障房争做艳丽的迎春花

保障房在绿色节能方面形成的深圳经验与模式犹如一束束令人欣喜、绚烂夺目的迎春花。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开工建设保障房3600多万套,每套保障房按50平米计算的话,建筑面积就接近2亿平米,更重要的是保障房的绿色节能的示范作用。近7年来,深圳已建和在建的绿色建筑面积是1200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是国家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试点城市。

在绿色建筑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深圳把握住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机遇,那就是近年来启动的大规模保障房建设。2011年,深圳新开工建设7.6万套保障房,今年将开工建设3.5万套,目前在建的保障房项目接近20万套,整个“十二五”深圳安排建设保障房24万套,这是一个庞大的住房建设规划。如何建设这些保障房,事关民生、民计。让保障房成为绿色建筑的典范,让绿色建筑进入寻常百姓家是深圳政府要认真考虑并决策的头等大事。

对此,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 绿色建筑的深入推进需要保障房作为载体, 把保障房纳入绿色建筑的轨道, 量大面广, 影响深远, “我们不能重复过去先建设再改造的住房发展模式, 我们必须一开始就把好绿色关, 作为政府主导的住房建设计划, 在保障房中普及绿色建筑更有体制上的优势, 而且对于其他住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 保障房品质的提升也需要以绿色建筑作为导向, 作为政府向老百姓提供的公共产品, 保障房虽然是保障基本的住房需求, 但绝不意味着低端、低品质, 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和地区将保障房变为贫民窟的建设模式, 而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绿色宜居, 这也是新时期打造深圳质量的具体体现, 是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 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春风化雨

说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已经走进春天, 不仅是因为国家“十二五”的规划、两会中总理、委员的关注, 更因为这些规划、关注化作现实的推动力。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宣布了加快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六大推动力”。

一是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比率。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规范管理, 提供优惠政策。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中要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 纳入总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线规划;绿色建筑作为土地招拍挂前置条件;出台绿色建筑按星级奖励容积率和补贴政策;绿色建筑项目审批进入绿色通道。二是, 依托现有工作实施绿色建筑。首先, 依托生态城强制实施绿色建筑;既有城市升级为生态城市, 50%以上新建建筑应为绿色建筑。其次, 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城市强制实施绿色建筑:其中, 80%的项目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示范城市中, 新建建筑的30%应为绿色建筑。再次, 依托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实施绿色建筑。要求其中新建30%以上应为绿色建筑即绿色农房。

二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速。2011年开始启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 首批深圳、重庆、天津3个城市共获2.4亿中央财政补贴资金, 改造面积将超过1200万平米。到2015年, 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 其中,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下降30%以上。

三是加快北方地区供热计量改革。该项工作自2008年以来进度有目共睹。2008、2009、2010、2011年4年改革面积依次是3675万平米、6392万平米、7806万平米、13383万平米。“十一五”改革面积为1.5亿平米, 而“十二五”上升为4亿平米。申报可再生能源示范的标准 (计量收费面积) 由不低于25%升到2011年的不低于30%。

四是保障房建设率先执行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目前, 深圳、厦门等地已率先提出保障房全部为绿色建筑。从2014年起,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房将实施绿色建筑标准。

五是推行绿色小城镇计划。绿色小城镇试点示范重点支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建设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商贸流通服务发展等。2011年启动了7个试点示范, “十二五”期间将实施100个以上试点示范。

六是绿色建筑新技术产品研发推广。要设立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系统规范研究;开展绿色建筑产品的集成示范;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加快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 不同气候区域至少各1个。

尽管“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的到来尚需时日, 但“绿色革命”的春天已到, 那么, “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还会远吗?我们拭目以待。

链接

深圳经验

深圳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保障房建设中,全面普及绿色建筑是完全可行的,2012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强制推行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标准,其做法如下。

一是坚持低成本的技术路线。深圳的建筑科研机构对发展绿色建筑的本土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深圳的气候条件下,采用外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采用再生建材产品等技术,通过优化设计等被动式手段,就可以达到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而不需要借助于建筑设备等高成本投入的主动式技术。

二是采用节能省地的开发模式。如在地铁车辆段开发保障房,一方面实现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较好地解决了保障房的用地问题;另一方面是将绿色建筑与绿色交通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方便群众出行,又提升了建筑的品质。

三是推行工业化的建设方式。在龙华农业局保障房项目中,采用内浇外挂的结构体系,建筑周期缩短了6个月,建筑垃圾减少了80%,建材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超过50%。外墙、门窗渗漏等质量通病也得到了根本解决,这种生产方式进一步推广后,相关配件实现批量化生产,建筑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

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 篇7

【关键词】暖通空调;技术;发展;节能;绿色

建筑能耗即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通风、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以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日益增长,因而,暖通空调专业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与创新在以后的建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其具体的可概括为以下十二个方面:

(1)供暖技术。分户热计量的实施;供暖系统改造;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新型散热器应用、发展;区域供热供冷、冷热电联供技术;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

(2)通风技术。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通风;传染病医院病房通风;手术室等生物洁净空调的空调洁净技术;商场、地铁等公共空间的通风;工业通风。

(3)室内环境质量。热舒适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建筑装饰材料、设备散发污染物规律研究、评价方法等);通风空调气流组织与室内空气品质。

(4)燃气空调。燃气热泵;使用燃气的冷热电三联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5)蓄能技术。冰蓄冷空调;低温送风技术;水蓄冷技术;蓄热供暖。

(6)公共建筑HVAC。体育馆、剧院、商场、商用办公综合楼等的供暖空调通风技术;建筑方排烟设计。

(7)可持续发展能源技术与暖通空调。可再生能源利用;热回收技术与设备;建筑本体节能;被动式建筑。

(8)节能环保设备的开发。利用低位热能和水源、土壤热源的热泵;高能效设备。

(9)空调通风系统和设计进展。分散式个别空调;变风量、变水量系统;置换通风及相关系统研究和应用;住宅空调方式;新风利用、蒸发冷却技术应用。

(10)模拟与分析技术、智能控制。暖通空调能耗模拟、能量分析;建筑自动化技术;暖通空调与智能建筑。

(11)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施工安装技术;交公调试;运行节能;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过滤、灭菌等。

(12)制冷技术。空调相关制冷技术研究应用进展;新型制冷型、天然制冷剂、含氯氟烃制冷剂替代物;新型制冷循环。

由于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业务需求日益现代化、多样化、重视国外技术的移植与引进。而节能、环保、绿色等概念的影响及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对暖通空调设计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因此,在暖通空调设计时要注重建筑节能的考虑。

经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一般来说,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为: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已经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建筑规划与设计。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合理设计建筑形体,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同时,可借助相关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2)围护结构。建筑维护结构组成部件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分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建筑冷、热消耗。首先,提高围护结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一般通过改善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现,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案。最后,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能性,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

(3)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4)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是密不可分的,绿色建筑的含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能能源。二是节约资源。三是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自然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暖通空调技术创新势在必行,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要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陆亚俊.暖通空调(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朱颖心.建筑环境学(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特色教育书法器材下一篇:幼儿园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