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小学化工作总结(精选8篇)
日前,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提出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等要求。这为幼儿园坚持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在接到此项通知后,我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对照通知要求逐一开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树立端正办园思想
全园教职员工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教育法规条例和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办学思想端正,以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新一代幼儿为目标,提高幼教质量。培养教师热爱幼教事业、关心爱护幼儿的良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教学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幼教事业中去,奉献爱心,奉献青春,为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幼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范入学招生行为方面。严格做到按计划招生,阳光招生,面向全体幼儿,无歧视幼儿现象发生,在办学思想上没有发现不端正的问题。
二、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始终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较高素质。严格遵循幼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和自由活动时间。在保教工作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活动和创造性游戏的开展,根据计划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各项活动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展现全面发展的和谐之美。不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
三、管理务实精细化
常规是正常保教秩序的保证,保教人员一日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确保幼儿生活制度与常规得到切实贯彻。认真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建议,组织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因此,要求全体教职员工严格按照幼儿一日常规的要求及一日工作程序要求进行标准操作,使保教过程科学合理地依一定规道有序运转推进。管理人员坚持“一日三巡”制度,做到勤、细、严、实,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紧密结合园所实际,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便于检查落实的细则措施,使各个环节规定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认真落实到人,落实到时间与地点,并规定出完成程度与工作质量。注重日常监督检查,严格奖惩,充分调动了全园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校园环境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教室墙壁、门窗、桌凳干净,物品摆放整洁有序,食堂、厕所干净卫生,教学秩序状况良好。
四、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1、室内外环境布置创设良好氛围。
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向幼儿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学习成果;楼梯、走廊墙壁上展示孩子们的作品。
2、活动桌椅的摆放方式、幼儿操作活动的半成品材料、活动安排的数量等都有要求。严格规定幼儿园作息时间幼儿化、幼小衔接适度化,规范化。
3、区角游戏材料及活动的开展
每天都按照作息时间的安排,对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的开放,幼儿区角活动材料丰富,满足幼儿活动时的所需,但是,在开放的过程中,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介入,幼儿还不能完全自主的进行区角活动,针对此问题,我园教师组织教研讨论。
4、我们还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把自己融入环境之中,切实做到态度和蔼可亲,理解尊重幼儿,使幼儿处于被尊重、被关爱、受鼓励的环境中,使优质的教育环境展示于社会,优质的保育保教质量取信于家长、幼儿。
总之,今后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和市教育局文件精神为指导,加强教育教研工作,完善防止“小学化”教育倾向的有关制度,按照“找出不足、逐步整改、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寓教于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加强幼儿园保教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促进幼儿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
2013年10月29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在一些幼儿园已表现的非常明显和严重。其主要表现为采取小学的课程安排和授课方式,过早的传授小学内容,如20以内的加减、拼音、写字、甚至珠脑算等。具体表现为幼儿在园活动以算术、写字为主,以五大领域为主的课程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幼儿每天放学面临着许多家庭作业,老师评价幼儿以学习的成绩作为依据,幼儿家长更是以幼儿算的快而准、字写的多而好为荣,甚至家长们之间也在不停地攀比报了几个兴趣班,交流哪家珠脑算教学机构更适合,从不关注也不懂得关注幼儿的身心发育状态和教育方式内容,没有意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今后全面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违背了幼儿本身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及发展需要,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是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神经系统功能、认识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不顾幼儿的年龄特征,很容易导致幼儿身心的疲惫和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导致后天的厌学,如:学习不属于本年龄段的知识和握笔写字等。由于幼儿的腕部肌肉未发育完善,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幼儿的肌肉受伤,而且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影响,幼儿对于笔画的先后顺序没有完全的概念,在幼儿期学写字,更确切的说是画字,这样容易导致上小学时混淆笔画的先后顺序。
其次,过早的学习拼音和算术,容易导致幼儿在上小学的时候,对小学一年级新授内容失去兴趣、上课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由于在幼儿园期间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必然会使儿童失去接受世界的兴趣,丧失学习和认知世界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但这往往被家长们所忽略。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我们知道,虽然在客观上幼儿园和小学是相衔接的,但实际上幼儿园的教育和小学的教育是根本不通的。幼儿园教育更多的是以游戏为主,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一些知识,培养孩子一些生活卫生习惯;而小学是系统的学习,有章可循,循序渐进的纯知识的学习,虽然有多种辅助教学,但知识点是不容改变的。可是,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家长忽略了这其中的本质区别,认为幼儿园是小学的前奏,就应该去顺应小学,学习小学的内容,按小学的制度要求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生活,致使幼儿园认不清自己的原本教育目的。我认为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是有很多种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除去幼儿家长由于无知或被误导造成的负面影响外,究其原因,有三方面。
1.我国的教育受遗留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小学多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挑选学生,这就造成家长着急和担忧,唯恐自己孩子上不了好的小学,提前报班,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提前学习不该学习的内容,强塞给孩子知识,认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学习好,考上好的学校,将来有份好的工作,有好的生活。
2. 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受教育者也多,且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平衡。我国实行考学制度,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需要参加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选择好的学校就读,成绩差的孩子不招人待见,人人都惶恐不安。家长不放松,学生压力大。而幼儿园的课程数学、拼音、英语,都是幼儿重点学习的对象,因为它就象征着中、高考时的语、数、外,家长时刻紧盯孩子的成绩,使得幼儿园的领导者不得不倾向于家长,教育方向也是以家长期望方向发展。
3. 在我国,各地方发展不均衡,各个家庭经济情况也不一样,这样就让人们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孩子有一种过高的期望,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拔苗助长”的故事就屡出不穷,更是为那些民办园提供了办园的条件,顺其自然的谈教育,各个地方都把知识提高到一定的程度,造成家长的误区,认为孩子就该从小开始培养,越早下手越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先恐后的为孩子报这种那种的补习班,更有人,人云亦云,煽风点火,跟风的大有人在。
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意见和建议
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它是一定社会环境和心理心态综合影响下的产物。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忽视了那些内在的、使幼儿具有发展潜力的素质的培养,扼制了幼儿潜能的自由发挥,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都是不利的。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1. 以硬件配备为基础,切实营造适宜环境。
作为幼儿园,要想有效祛除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要在硬件配备上与小学有所区别。要坚决摒弃且决不允许出现小学化的教室、课桌椅、教科书、书包文具等硬件配备,要针对幼儿教育的特点,对各班进行装修改造。学前的幼儿是以游戏为主的,是在游戏中交流和思考的,并且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语言交流获得信息,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应该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的回应,家长应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幼儿对知识的获得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识得的。还要为幼儿的安全健康着想,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乐园、成长的摇篮。
2. 以评估考核为手段,努力提高保教水平。
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内涵发展为重点,加快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不断完善幼儿园评估体系。实施分级管理,逐渐落实责任管理办法,把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纳入幼儿教师的量化考核。按照工作计划定期组织评估检查,组织幼儿开展各项活动,组织教师各项技能学习、比赛,运用走出去、请进来、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经验,并对结果进行分项划分,把成绩纳入到教师的学期考核。日趋规范幼儿园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坚决杜绝吃大锅饭的现象,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她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 以机制管理为抓手,有效促进校园对接。
教育部门应不断出台相关机制,规范小学的招生制度,不搞特殊体系,不设考试招生,对幼儿一视同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适当降低作业难度,保证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要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品德的相关教育,让幼儿学习一些技能技巧,而不是死记硬背,注重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性的发展。此外,重点是根据小学和幼儿的区别,开展幼儿园参观小学、小学联谊幼儿园主体活动,让幼儿和老师进一步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从而进行教育和引导,适当的帮助幼儿过渡到小学期。
4. 以家园共建为载体,营造良好幼教氛围。
关键词:幼儿教育;防止;小学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82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首先,我们必须给它界定范畴,一般地,它是指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过早地涉及小学的各项内容,比如幼儿学习的内容涉及小学的学科知识(语、数、外等);用管理小学的方法来管理幼儿等,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个崭新的和典型的现象,必须引起所有相关方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分析
新时期下,随着应试教育的重心下移,一部分家长产生扭曲的需求。一部分幼儿家长并不能理解和遵循孩子的教育规律,容易受到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其中,以家长的攀比心态尤为严重。比如,在接幼儿放学时询问:“今天幼儿园教了什么知识啊?新学了多少汉字?学会了几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另外,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带给幼儿的压力,考试一直作为教师与家长检测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与否的主要标准,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会进行定期的测试,以此来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甚至有的地方在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过程中也采取了这种方式,影响极坏。在这些极其盲目的教育需求下,使得现阶段的幼儿教学过早地出现小学化现象。
部分幼儿园被较强的功利性所导向,脱离办园宗旨。新时期以来,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公办幼儿园偏少,甚至纷纷被推向市场,民办幼儿园数量迅速增加。这造成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失了教育立场,只是一味迎合家长、市场的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过早地将小学的课程内容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而不去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个别性差异、年龄特征等因素。忽视了幼儿在幼儿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一核心幼教原则,而遵循“教师问,学生答,教师不问,学生不答”的小学化的上课模式。这种应试教育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手段,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部分幼师水平相对薄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师作为核心参与者,其教育素养以及教育理念都会对幼儿教育效果以及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然而,幼师待遇偏低,现阶段我国部分幼儿园所聘任的幼师,并没有受到专业、系统的幼师专业教育资质培训,导致其并没有较高水平的理论教育素养。不可忽视的是,还有部分幼儿园返聘小学退休教师,这些教师往往教育观念相对传统,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消极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 加重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幼儿教育本身应该是以游戏为主,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进行知识学习;幼儿教育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本身是不该有负担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2. 妨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学生过早地接受小学的内容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给孩子的内心造成阴影,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从长远角度看,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重要手段
从社会风气层面上来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风气。社会之中存在追求超前教育的风气,在新的时期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潮流,净化社会风气,使社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源出发,为幼儿教育净化社会环境,保障幼儿教育的正确发展。例如,各地区可以通过对幼教专家的定期组织,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对幼儿教育科学知识进行宣传,面向社会提供幼教指导与咨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相关部门要协同幼儿园对家长的一系列错误幼儿教育认识加以扭转,使整个家长群体以及幼儿教育群体都能够意识到幼儿园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幼儿的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具备良好的自利能力以及集体意识,从而使幼儿得到健康的进步与发展。
从建设幼儿园师资队伍层面来讲,幼儿园要对幼师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主要包括两种途径:其一,要严格把关聘任的幼师资质,并规范聘任幼师要求,只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幼儿园方能对其进行聘任;其二,幼儿园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幼师与幼教管理干部,对其进行再教育,从而使其教育观念得到及时的更新,对其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相关职能部门的层面来讲: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格的审查与监管,强化指导幼儿园办园的具体行为,包括幼儿园的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价标准、教学玩具以及教学用书的管理,杜绝幼儿园对课程进行任意增设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对评估年审机制进行不断完善,科学的考评幼师资质,以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考核制度是考查学生的重要标准,在新的时期,必须要变革考核制度,改变传统中以成绩论英雄的局面,要全面地综合考查学生,给学生以公平公正的评价,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去学习,从而不断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市直属幼儿园:
现将《云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云教函〔2012〕43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充分认识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启蒙阶段,是人的体格发育、与语言发展、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和潜能开发的关键期,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是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工作要求
1.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刻领会《云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云教函〔2012〕43号)的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学前教育增量提质三年行动方案》(昆政发〔2011〕59号)和《昆明市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的有关规定(试行)》(昆教〔2010〕21号)等有关文件要求,要加强对幼儿园(含学前班)的监管和指导,加强对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工作的督查,结合实际制定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对有“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要坚决予以纠正,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发生,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各地要依托全市统一安排的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和辖区内省一级示范幼儿园的辐射和帮扶作用,认真
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各地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3.各地要对辖区内的幼儿园,尤其是学前班进行一次拉网式摸底检查,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全面掌握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梳理,对存在“小学化”现象的幼儿园要及时予以纠正。市教育局将加强对此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在各地开展自检自查的基础上,组成专项检查组对各地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4.各地教育局要结合实际制定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工作方案,并将工作方案和自检自查情况于2012年3月16 日前书面报市教育局初教处。
联系人:熊映虹
联系电话:3135518
电子邮箱:km3135518@126.com
幼儿园本应该是孩子的乐园,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家长的期望,幼儿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等因素的影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幼儿“小学化”倾向日益危害着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小学化”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其表现为:
1、行为规范的要求,教师仿照小学模式,定期按照小学生规范要求幼儿。
2、学习的内容,如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
幼儿教育“小学化”由来的原因,一种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自身问题。
由于幼儿教育未被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政府权力下放,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许多幼儿园在利益的驱使下一切“向钱看”,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不顾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味的增加幼儿的学习量,在幼儿所取得的成绩中获取社会的认可,增强自身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幼儿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幼教的素质则关系整个幼儿园幼儿教育的成败,但这几年来幼儿教师的说弹唱跳画能力较低,幼儿园安全故障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刻不容缓。
2、家长的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几乎几千年每个父母的期望,这本身没有过错,可是这些过早的期望却束缚了孩子们的天性,过早的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造成的危害什么样的危害呢?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害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幼儿时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肌肉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如果长时间让幼儿集中精力握笔书写,会影响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和大脑的发育。这样不仅神经系统受到伤害,同时会造成握笔姿势不正确,日后难以纠正。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不良症状产生,影响幼儿以后身体成长。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害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许多幼儿园为了对满足家长的要求,过早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这种做法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式给幼儿心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幼儿过早失去欢乐的童年,过重的课程使他们产生厌倦、疲惫、畏惧、苦恼的情感,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
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4.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把小学一年级课程提前学完,这样入学时首先领先,不用费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在学习上显得格外轻松。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惰、不动脑、不思考,只会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很难改掉,当他们把超前学习的那点“垫底”知识用完时,面对新的知识就越来越不适应,结果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学习跟不上的情况也随之产生。如果只是为了“入学”而“学习”,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过早把幼儿拉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因此,我们要幼儿园杜绝“小学化”,为了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个人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
1.注重幼儿教师的学习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讨论活动,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实质,转变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开发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适宜方法;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进行“填鸭式”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纠正幼儿教育时期过早接受小学教育的错误认识,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2.加强家园共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求有关,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联系,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向家长宣传幼教理论,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家长能从理论上全面地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家长会,分别向家长介绍大、中、小班的作息制度,使家长意识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要根据大脑容易兴奋、疲劳的特点,注意动静交替、动静结合;通过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能从实践中认识到由于幼儿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具体形象性和随意的特点,进而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等;要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方法,充分理解“幼儿园的教育做法和教育观点是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
3.多方密切配合,做好幼小衔接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要积极为新入学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严禁入小学进行各种形式的面试或笔试。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不得随意删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更不得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课本知识程度分班。幼儿园也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指导家长参与其中,帮助幼儿顺利入学。幼儿园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幼小衔接”专题活动,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人小学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这样才能将幼儿园的教育成果进一步延伸,真正成为幼儿在小学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杜绝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整个社会、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需要各级政府、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
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严加管束。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节课的准备。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增设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那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100以内的加减、英语、珠脑心算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等等。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和知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2)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也给学校的教学计划带来了麻烦,扰乱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刚进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有一部分学过拼音、写字,有的甚至还会加减乘除,导致班上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而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不对、发音不规范等等,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在幼儿园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相对会比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点,但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接受正式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提前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园不实施小学化教育,孩子进入小学后更有利于学习,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健康成长。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因此有的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就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凤)和迅速成才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端正思想,制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各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2、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认真学习《纲要》,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尤其是当园长的,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和办园理念。
3、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因为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园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各幼儿园要配备教育教学、游戏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四、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幼儿教育教学行为
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幼儿园课程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每个主题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严禁教授一年级课程,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园不能任意增设英语、写字、珠心算等课程。幼儿园不能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人为规定识字的数量。要让幼儿通过听故事、读儿歌、做游戏、阅读图画书,练习组词、造句,使幼儿对汉字产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儿童早期阅读,为正规的小学识字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备齐语言、科学(计算)、社会(常识)三科详案及其它学科的简案。严格控制课堂书写量,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幼儿园(班)如要开设规定科目以外的课程,必须报请当地教育局批准。
活动组织和作息时间安排: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试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开展备课、上课、游戏、教研、家长工作等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包括晨检、早操、上课、休息、眼保健操、游戏、饮食、睡眠等)。幼儿园、学前班每日授课不得超过3课时。学前班要制定课程表,每课时为30--35分钟;幼儿园大班每课时为30分钟;中、小班每课时为15—20分钟。幼儿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及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常规及保教人员工作程序要求》,使班级保教人员一日工作做到常规化、程序化。环境创设: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园内的绿化地带、小沟、水池、土堆、围墙、栏杆、楼梯等都是应考虑的区域。环境创设的内容如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等不应长期固定不变,同时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时髦,作摆设,做装饰用等。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丰富的物质资源,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分区活动的场所。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关键词:褐化,植物组织培养,防止褐化措施
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也称为褐变,在植物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中常有发生[1]。
1 褐化现象的原因
1.1 非酶促褐变
非酶促褐变是由于细胞受胁迫或其他不利条件影响所造成的细胞程序化死亡或自然发生的细胞死亡,即坏死形成的褐变现象,并不涉及酚类物质的产生[2]。诸多不利条件都可以造成细胞的程序化死亡,但这种褐变若采取适当措施或者愈伤组织适应了胁迫环境就不再发生。
1.2 酶促褐变
多数认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主要是由酶促褐变引起的[3],即由多酚氧化酶(PPO,Polyphenol Oxidase)作用于天然底物酚类物质而引起的[4]。在正常条件下,细胞中的酚和醌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醌类物质水平较低;而酚氧化酶及其底物分布在正常组织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分布在细胞的液泡内,酶则分布在各种质体或细胞质内,这种区域性分布致使底物与酶被质膜分隔开来;但当外植体或培养材料处于机械损伤等逆境,或细胞受伤或衰老时,细胞膜结构或细胞中物质区域化分布的破坏会导致酚氧化酶释放或合成,如果此时在合适的pH和温度等条件下,酚氧化酶、酚类(底物)和氧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形成有毒的棕褐色醌类物质,从而使组织发生褐变。此外,组织的老化或病变也可激活酚氧化酶而引起褐变。
一般认为,褐化是指外植体或培养材料接种后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切割造成机械损伤,伤口处分泌出酚类化合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切面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为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为醌,醌再通过非酶促反应产生有色物质而导致组织褐变,变成棕褐色或暗褐色,并逐渐扩散到培养基中,抑制细胞内其它酶的活性,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毒害整个组织,甚至导致组织死亡。尤其是木本植物组织的外植体褐变死亡是其培养难度较大的主要因素。因此,探讨褐化发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止褐化的措施,是保证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所在[5,6]。
2 影响褐化的因素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引起植物材料褐变的因子是复杂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培养材料或外植体种类与品种或基因型
褐化与植物本身的内在因素有关,不同种类植物、同种植物的不同类型和品种在组织培养中褐变程度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多年生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容易发生褐变,因为木本植物的单宁或色素含量较高,而酚类的糖苷化合物是木质素、单宁和色素的合成前体,所以易褐变[7]。
2.2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材料或外植体的褐变是导致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材料本身的生理状态不同,接种后褐变程度也不同。刘兰英在薄壳香核桃组培的实验中发现,木质化程度高的外植体会促进褐化的发生[8]。大量实验表明,材料在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程度与多酚氧化酶(PPO,Polyphenol Oxidase)活性及酚含量有关。
2.3 外植体的取材
有关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研究已经很多,大量实验表明组织培养中褐变的发生及褐化的严重程度和外植体取材的时期、取材的部位、类型及外植体取材的大小及取材前的预处理有关。
2.3.1 外植体取材的时期
刘淑兰等对新疆核桃的试验证明,不同季节、不同树龄的外植体,褐化发生的情况不同[9],通常幼龄外植体比老龄外植体褐化轻,褐化率低。
2.3.2 外植体取材的部位、类型和大小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类型和取材部位是影响褐化重要因素。外植体的大小对褐变的发生及褐化和程度也有一定影响[4]。小的材料更容易发生褐化,相对较大的材料褐化的程度较轻[10]。
2.3.3 外植体取材前的预处理
取材前外植体预处理对褐变的发生及程度有一定影响。周玉珍等实验发现取材母株放入温室和在相对弱光照下生长,其外植体的褐化率比在露地全光照下栽培母株低[11]。低温预处理外植体可减少组织氧化褐变[9]。
有研究认为,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中的放置方式对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变现象也有影响[2];此外,外植体切口越大,酚类物质的被氧化面也越大,褐化程度就会更严重[10]。
2.4 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的成分会影响外植体培养的褐变与褐化程度。
2.4.1 无机盐种类及含量
基本培养基中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的选择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很大,培养基中的无机物可能是一些氧化酶合成及进行生理生化作用所必需的[8]。浓度过高的无机盐可以引起外植体酚类外溢进而发生氧化,促进褐化的发生[12]。因此,盐份越大,褐化程度越高[4]。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同种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产生褐变的程度不同。
2.4.2 激素的种类和浓度配比
培养基中植物生长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其组合对褐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基中附加激素种类的不同搭配,产生褐化程度也不同。有报道,细胞分裂素类物质会促使褐化的发生[8]。生长素2,4-D或IAA可延缓酚的合成,减轻褐变产生[2]。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激素也会促进褐化发生。
此外,邱璐等研究表明,培养中使用含杂质较多的市售白糖褐化较重,出现褐化死亡,而用纯度较高的化学纯蔗糖褐化轻,褐化率低,无褐化死亡[13];有研究发现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能有效防止褐变,麦芽糖次之,蔗糖最差[14]。可见,作为碳源的糖类也是影响褐化的因素之一。培养基中的附加成分也对褐化产生影响,如有研究发现水解酪白及谷胺酰胺有利于褐化产生[2]。
2.5 培养的条件和方式
2.5.1 温度
较高的培养温度会促进褐化的发生。一定程度的高温,能促进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酚类物质的氧化,引起外植体褐化。有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培养可明显促使褐化的发生,褐化率达52.7%,而低温条件下褐化率为29.8%[8]。
2.5.2 光照
光照强度也能影响褐变的发生及褐化程度。有实验表明,在黑暗条件下外植体褐变严重,在光照条件下外植体褐变发生晚,程度轻[15];而许传俊等人研究蝴蝶兰外植体褐变发生时结果表明,黑暗培养的外植体褐变发生较晚,且程度轻,光照强度增加外植体褐变严重[16]。王玉珍等研究发现当光强低于18 μmol·m-2·s-1 时,植株出现褐化,认为由于光照不足会降低外植体的生理活力,因而褐化加重[12]。赵伶俐等研究结果表明,1 000 lx和3 000 lx光强培养可降低褐化率,2 000 lx光强培养的外植体褐化严重且PPO活性高于其他两处理,差异显著[17]。有研究表明,在不同光质照射下产生褐化的程度也不同[18]。
2.5.3 培养周期
即培养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褐变的重要因子。有实验发现转瓶时间早与晚是影响分化生长及褐变的重要因子[19]。在试验中15 d转瓶一次,植株体色泽正常,茎正常生长,培养基中无浑浊物产生;25 d转瓶一次,植株体色泽较暗淡,培养基有丝状或浑浊物产生;30 d转瓶一次,植株体色泽暗灰,生长缓慢,培养基较为浑浊,植株体基部释放絮状物体,向四周逐渐扩散[10]。梁钾贤等实验结果表明,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分化苗培养时的褐化率随继代次数增加而显著提高[18]。
2.6 培养基的形态
液体培养基可以减轻外植体褐变,但液体培养要求条件严格,培养过程复杂。培养基硬度对褐化也有影响,有研究发现琼脂用量大,培养基硬度大,褐化率低,随着琼脂用量的减少,培养基硬度减小,褐化重,褐化率高[13],并认为这可能是培养基的硬度影响了酚类物质扩散速度的缘故[1]。
此外,外植体受伤害的程度包括机械伤害和药剂伤害及培养基的pH,也是影响褐化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外,灭菌时间对外植体的褐变率也有重要影响。酸性环境(pH为4.5~5.0)不利于褐变过程的发生,硬度低的蒸馏水褐变率低,而使用硬度较高的自来水,褐变严重,甚至会出现褐变死亡[13];这可能是配制培养基的水改变了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间接地影响了植物外植体的褐变。
3 防止褐化的措施
3.1 培养基中添加防褐剂
防褐剂一般可分为防止酚氧化的抗氧化剂和吸收醌类物质的吸收剂两大类。选用适宜的抗氧化剂与吸收剂种类及含量是防止外植体褐变的常用的方法。
在植物组培中用于抑制褐化常用的抗氧化剂有:抗坏血酸(Vitamin C)、硫代硫酸钠(Na2S2O3),此外还有柠檬酸、L-半胱氨酸(L-Cys)、谷胱甘肽、芸香苷、二硫苏糖醇、酪氨酸、巯基乙醇、卵清蛋白、维生素B、维生素E、有机酸、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亚硫氢酸钠、氰化钾、多胺等。
常用的吸附剂有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聚合物polyvinylpyrrolidone,PVP)、活性炭(AC)等。PVP是酚类物质的专一性吸附剂,在生化制备中常用作酚类物质和细胞器的保护剂,可用于防止褐变[1]。活性炭是一种吸附性较强的无机吸附剂,能吸附各种微量物质和微小颗粒,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没有选择性的;有报道,由于活性炭除能吸附多酚氧化物及有毒物质外,还能吸附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生长调节剂,所以也有研究认为AC会使外植体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养分而逐渐衰竭,变褐乃至死亡等负效应;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尽量用最低浓度的活性炭来防止褐变的产生;一般在培养基中加入1~4 g·L-1的活性炭,粉末状的活性炭与颗粒状的活性炭相比吸附性更强。
防褐剂的防褐效果因植物材料的不同而不一。在外植体接种之前,用抗氧化剂浸泡一定时间,也能收到一定效果。
3.2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改善培养条件
降低无机盐浓度,可以减少酚类外溢,因而降低褐化程度。降低微量元素中的锰等的含量也可以有效抑制褐化的发生。筛选适合的激素种类及配比,大量实验表明选择适宜的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可以减轻外植体褐变。此外,还可以采取改变碳源的种类和浓度等措施。在实践中,采用适宜的培养光照、温度及培养周期,提供适合的培养环境,也能够对褐变起到一定的防止效果。连续转移外植体,缩短转瓶周期也可以减轻褐变程度。
3.3 外植体或培养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年龄越小的外植体、切取外植体的体积适当的较大,可以减轻褐化程度。在所培养材料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酚含量低的时期取材,可以减少褐变的发生。对母株和外植体预处理,有利于减轻褐化,可采用低温或黑暗预处理外植体减少褐化程度。
3.4 其它
3.4.1 改变培养基的状态
如采用滤纸桥培养可使外植体溢出的有毒物质很快扩散到液体培养基中,对外植体危害较轻;或采用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交替进行培养等也能减轻褐变的危害。
3.4.2 选择适宜的接种方式
把培养体切面浸入培养基中,减少了褐化发生的表面积,且较大组织切块的创伤面积相对较小,有利于保持转培初期切块浅表层细胞或组织处于原来的生长发育状态,从而减轻了因切面褐化带来的毒害作用。
3.4.3 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消毒方式
可减少对外植体的伤害程度,从而减轻褐化程度。
3.4.4 添加天然附合物
有试验表明,添加10%椰子水可提高洋兰原球茎的存活率,减少褐化死亡现象[20]。
4 结语
加强空怀 母猪的饲养管理在配种前3~14天,增加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同时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使母猪较快地进入配种最佳状态。对膘情较差的空怀母猪,可以在配种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强营养,尽可能恢复膘情、体力,以利于配种、受胎、保胎,提高产仔率。
适时配种 母猪配种安排在发情开始后的22~24小时最好。从发情征候上看,母猪由极端兴奋转为较安静,阴道流出白丝状黏液,手压背腰母猪呆立不动(静立反射)时配种最好,这样胚胎的死亡率低,产仔率高。
调节内分泌 在配种后7天,每头母猪肌肉注射孕酮30毫克,可有效减少胚胎死亡,防止母猪化胎。
提高饲料品质 怀孕期间的母猪,饲料品质要好,严禁用霉变、污染、冰冻饲料饲喂,否则易发生食物或农药中毒,轻则造成胚胎中毒死亡,重则影响母猪的生命安全。
控制好环境温度 母猪在怀孕的第一周,环境温度短时间(24小时)内高达32℃~35℃时,胚胎死亡增加,用受热的公猪配种也会造成胚胎死亡。因此,最好把环境温度控制在15℃~25℃。
【防止小学化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如何防止小学化07-22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06-27
防止幼儿园小学化06-24
2018秋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10-04
小学防止校园欺凌制度11-07
防止误操作10-27
防止意外伤害制度12-03
防止土壤污染措施05-29
砼质量通病防止措施06-01
施工防止高空坠落措施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