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生活救助工作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救灾生活救助工作(通用8篇)

救灾生活救助工作 篇1

1、掌握救助底数。救助工作实施前,要组织各乡镇民政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对当年灾害损失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全面撑握受灾困难人员的家庭基本情况,自救能力及口粮、饮水、衣被、取暖、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困难。

2、严格确定救助对象。救助必须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来确定,必须为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自救助的受灾人员。确定救助对象后,要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3、各乡镇建立救助台帐和花名册。以户为单位建立受灾人员救助工作台帐和救助花名册,需救助对象基本情况要记录在册。切实做到户有救助卡、村有花名册、乡镇有台帐、县有备案。

城乡救助与生活保障工作报告 篇2

我区民政事业本着“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求实奋进,开拓创新,有力维护了全区社会的稳定和谐。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我区建立健全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以临时救助为辅助,以医疗、住房、教育资助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目前,全区有城市低保对象4413户9420人,年累计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助2451万元。农村低保户8391户28597人,年累计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助2168.28万元;帮助全区987名城乡大病患者解决看病难问题,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443.7万元。通过开展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救助大学生1140余名,发放助学金460余万元;救助灾民和农村特困户10万人次,扶持3000户灾民和特困户建房。特别是有效应对了“5.12特大地震灾害”及洪涝灾害;五保供养标准由每年每人650元提高到分散供养每人每年2880元,集中供养每人每年3080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4所,新建农村区域性敬老院2所,五保集中供养人数达到241人,集中供养率为33%;加大了救助管理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各项救助管理制度。每年接待救助约1300余人次,实际资助约130余人,协调救治无主病人60余人。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区建设成就显著

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卫生、教育、劳动、文化、法律等服务普遍进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由原来的每月500元提高到了800元。全区29个社区全部达到了“一部三室三站”的建设标准;通过实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已建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4个,社区服务站17个;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顺利实施。完成了第七次村委会和第三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44个村设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

及时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并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生活补助费;广泛开展“解三难”活动,帮助部分优抚对象脱贫致富;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加大了退役士兵培训力度,稳步推进了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为48名城镇退伍士兵发放自谋职业补助金155.3万元;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的接收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军休人员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通过开展“构建和谐军休家园,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2009年,区军干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民间组织管理更加规范

积极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行业协会的发展,累计登记各类民间组织150多个。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管,发挥了社会组织在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区划地名工作取得较好成绩,通过开展撤乡设街办工作,全区街道办事处已达到20个。完成了对城区街道指路牌、路标的集中整治和修复工作及城区街名、路名的命名、更名汇总工作,编制了地名规划书;完成了西咸线、西渭线的勘界和地名规划书的编撰及城区图部分的标注工作;加强《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的宣传,婚姻登记实现了上网登记,合格率达到100%;殡葬改革工作进展顺利,火化率和殡葬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大了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救灾生活救助工作 篇3

今年以来,我镇先后遭受大风、雨涝等自然灾害,农作物的生长、收获遭受一定损失。为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确保灾民顺利过冬、安全度春,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冬春救助是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之一,涉及受灾群众数量多,救助时间跨度大,要严格按照《XX省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要求开展救助工作。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实事求是、分类实施的原则。救助对象的确定、救灾款的发放要实施阳光操作。要根据灾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救助对象,突出救济重点,确保救助对象准确无误,公平合理,防止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受灾困难群众吃饭、穿衣等方面的生活困难。

3.坚持以人为本、生产自救和政府救助相结合的原则。要发动有劳动能力的灾民搞好生产自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4.坚持救灾资金专项使用、重点使用的原则。要根据受灾程度,合理分配,坚决杜绝平均分配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救灾款的使用效率。

二、救助对象

遭受自然灾害期间转移的灾民和造成缺口粮、少衣被等生活困难,在短期内不经救助、难以维持正常生活的灾民。主要有:

(一)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口粮不足,且无力自行解决的灾民;

(二)家中无衣被且无资金购置的灾民;

(三)其他因灾造成较大临时困难的灾民。

三、资金安排

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冬春期间灾民生活救助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下拨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及市财政安排落实的市级配套预算资金。

四、救助方式

冬春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方式是通过“一卡(折)通”发放资金。

五、工作方法及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冬春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是镇政府的重点工作。各行政村应密切关注灾情,及时掌握灾民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当好参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冬春期间因灾困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

2.深入调查,摸清灾情。各行政村要认真核查灾民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认真扎实地对灾民需救助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评估,重点调查灾害损失情况,受灾困难人员的家庭基本情况、自救能力及缺口粮、少衣被等方面的困难,并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对象准、情况明,确保灾民、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被用。

3.规范救助程序,提高灾民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实施冬春期间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由受灾人员本人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提名;村民委员会组织由村两委、村民代表、村民组长参加的民主评议小组,对申请、提名需救助对象进行民主评议,确定拟救助对象,并在会议记录上签字;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拟救助对象在村民委员会公示栏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日;经公示无异议,由村民委员会将拟救助名单、申请、民主评议意见及会议记录复印件、公示证明等有关材料提交镇政府审核。冬春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禁徇私舞弊和弄虚作假现象。

困难职工生活救助服务 篇4

一、办理依据

《芜湖市工会职工帮扶救助办法》(芜工发〔2016〕67号):第二条 帮扶救助条件和标准

(一)生活救助

1、救助条件(1)职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边缘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倍);(2)职工本人或供养直系亲属患各种疾病住院或需长期治疗的,因本住院、慢病长期治疗及大重疾病化疗等后续治疗支付巨额医疗费用,致家庭实际收入低于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倍;(3)职工家庭因遭遇水灾、火灾、家庭被盗、重大交通事故等非人为或不可抗力的突发意外灾害,造成家庭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0元以上,或导致严重伤残,在扣除各种赔偿、保险、救助等资金后,职工个人实际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

2、救助标准(1)因低收入、因病及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申请救助的在职、下岗失业职工、因病退职职工、农民工家庭一般视情给予临时生活救助1000元。(2)因意外灾害致贫的在职及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家庭经认定可视情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临时救助。

二、承办机构

区职工帮扶中心和区总工会

三、服务对象

1(1)职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边缘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倍);(2)职工本人或供养直系亲属患各种疾病住院或需长期治疗的,因本住院、慢病长期治疗及大重疾病化疗等后续治疗支付巨额医疗费用,致家庭实际收入低于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倍;(3)职工家庭因遭遇水灾、火灾、家庭被盗、重大交通事故等非人为或不可抗力的突发意外灾害,造成家庭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0元以上,或导致严重伤残,在扣除各种赔偿、保险、救助等资金后,职工个人实际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

四、申报材料 1.本人申请报告;

2.在职职工(农民工)需出示与用人单位有关的劳动关系证明;下岗失业人员需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

3.本人身份证及家庭户口簿复印件

4.证明家庭收入的工资卡(近三个月打卡记录)、低保领取证(有当年领取记录的)等,无收入者等需提供社区一级盖章的收入证明材料;

5.家庭遭受意外灾害定损的相关证明材料(含照片,公安、消防等开具的各类证明)及其它经济损失证明;

6.申请生活救助困难职工需出示病历诊断书(出院小结)原件及复印件(原件现场查验,复印件留存)、医药费单据。

五、服务流程

1.申请:符合条件的家庭到社区、村申请,提交书面申请及所需材料,填写《芜湖市困难职工档案登记表》;

2.初审: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在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提出初审意见,提交县区职工帮扶中心;

3.复审:县区职工帮扶中心在6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审核,提交县区总工会;

4.核准:县区总工会14日内完成公示和核准; 5.发放:及时发放救助金,资金通过银行卡发放。

六、服务时限 30天

七、收费标准 免费

八、咨询方式

电话: 0553-12351(芜湖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

困难职工大病救助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芜湖市工会职工帮扶救助办法》(芜工发〔2016〕67号):第二条 帮扶救助条件和标准

(二)大病救助

1、救助条件 因患恶性肿瘤(含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脑中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严重心脏病、重症肝炎及其并发症、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晚期血吸虫病、重症精神病、内脏器官移植及其抗排异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及其它医疗费用支出特别高(个人负担5万元以上)的疑难杂症,经医保报销及各类社会救助后,当自付医疗费用仍较大导致家庭实际收入与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边缘户相当的。

2、救助标准(1)低保及低保边缘户(在市低保当标准上上浮50%,确定为低保边缘户)职工家庭治疗大重疾病的,申请大病救助,救助标准为其经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各类社会救助后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个人实际负担部分的20%,最高救助10000元。(2)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低保标准的职工家庭治疗大重疾病的,申请大病救助,救助标准为经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各类社会救助后,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超过家庭当年实际可支配收入部分(可支配收入指家庭当年总收入-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12个 月)按20%给予救助,最高救助10000元。

二、承办机构

区总工会和区职工帮扶中心

三、服务对象

因患恶性肿瘤(含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脑中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严重心脏病、重症肝炎及其并发症、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晚期血吸虫病、重症精神病、内脏器官移植及其抗排异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及其它医疗费用支出特别高(个人负担5万元以上)的疑难杂症,经医保报销及各类社会救助后,当自付医疗费用仍较大导致家庭实际收入与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边缘户相当的。

四、申报材料 1.本人申请报告;

2.在职职工(农民工)需出示与用人单位有关的劳动关系证明;下岗失业人员需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

3.本人身份证及家庭户口簿复印件

4.证明家庭收入的工资卡(近三个月打卡记录)、低保领取证(有当年领取记录的)等,无收入者等需提供社区一级盖章的收入证明材料,;

5.申请大病救助的困难职工需出示病历诊断书(出院小结)原件及复印件(原件现场查验,复印件留存)、医药费单据(个人自付医药费原件、民政等各类社会救助后的复印 5 件;凡在国内实行赠药的靶向药品或其他药品,以该赠药方案规定的应由个人自费购买药品费用作为合规费用的上限;非医保结算单据按正规疗程或处方用量按照50%标准核定个人自付部分)。

五、服务流程

1.申请:符合条件的家庭到社区、村申请,提交书面申请及所需材料,填写《芜湖市困难职工档案登记表》;

2.初审: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在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提出初审意见,提交县区职工帮扶中心;

3.复审:县区职工帮扶中心在6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审核,提交县区总工会;

4.核准:县区总工会14日内完成公示和核准; 5.发放:及时发放救助金,资金通过银行卡发放。

六、服务时限 30天

七、收费标准 免费

八、咨询方式

电话:0553-12351(芜湖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

困难职工助学救助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芜湖市工会职工帮扶救助办法》(芜工发〔2016〕67号):第二条 帮扶救助条件和标准

(三)助学救助

1、救助条件 对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或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致使家庭实际月收入相当于低保边缘户标准的困难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困难农民工,子女在大中专全日制学校就读,经各种社会救助帮扶后,支付教育费用仍存在困难的。

2、救助标准 符合上述条件,对于当新考入高等院校(不含研究生)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及单亲困难女职工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助金4000元;对全日制大中专(不含研究生)在读的特别困难的职工子女实施“圆梦计划”,每年给予一次助学补助金2000元。

二、承办机构

县职工帮扶中心和县总工会

三、服务对象

对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或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致使家庭实际月收入相当于低保边缘户标准的困难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困难农民工,子女在大中专全日制学校就读,经各种社会救助帮扶后,支付教育费用仍存在困难的。

四、申报材料 1.困难职工助学申请表;

2.在职职工(农民工)需出示与用人单位有关的劳动关系证明,下岗职工出示就业失业登记证;

3.申请人身份证、受助学生的身份证、家庭成员户口簿;

4.家庭成员工资收入证明(无工作单位的一方由社区出具相关证明)、低保领取证(有当年领取记录的)等相关证明,就业年龄段身体健康的居民如无法出具合理的无工作证明,收入按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核算;

5.网上录取通知书打印件或录取通知书;

6.患重大疾病或残疾人困难职工需出具病历、医药费单据或残疾人证复印件;

7.领取人有效银行卡或银行存折账号。

五、服务流程

1.申请:符合条件的家庭到社区、村申请,提交书面申请及所需材料,填写《芜湖市困难职工金秋助学申请表》;

2.初审: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在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提出初审意见,提交区总工会;

3.复审:区总工会在6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审核,提交市总工会;

4.核准:市总工会14日内完成核准;

5.公示:通过《大江晚报》进行公示,公示期3-5日; 6.发放:及时发放助学金,资金通过银行卡发放。

六、服务时限

根据助学方案确定,即时办理。

七、收费标准 免费

八、咨询方式

电话:0553-12351(芜湖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

困难职工特别救助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芜湖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办法(暂行)》(芜工发〔2016〕67号):第二条 帮扶救助条件和标准

(四)1、条件 职工因抢救国家财产、见义勇为等导致伤残或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2、标准 符合上述救助条件,给予5000至10000元的一次性救助。

二、承办机构

区职工帮扶中心和区总工会

三、服务对象

因抢救国家财产、见义勇为等导致伤残或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

四、申报材料 1.本人申请报告;

2.用人单位有关的劳动关系证明;下岗失业人员需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

3.本人身份证及家庭户口簿复印件; 4.见义勇为表彰证书;

5.职工伤残认定记录或病历诊断书(出院小结)原件及复印件(原件现场查验,复印件留存)、医药费单据;家庭经济损失证明或生活困难证明。

五、服务流程

1.申请:符合条件的家庭到社区、村申请,提交书面申 请及所需材料,填写《芜湖市困难职工档案登记表》;

2.初审: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在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提出初审意见,提交县区职工帮扶中心;

3.复审:县区职工帮扶中心在6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审核,提交县区总工会;

4.核准:县区总工会14日内完成公示和核准; 5.发放:及时发放救助金,资金通过银行卡发放。

六、服务时限 30天

七、收费标准 免费

八、咨询方式

电话:0553-12351(芜湖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

困难职工就业援助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芜湖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办法(暂行)》(芜工发〔2016〕67号):第二条 帮扶救助条件和标准

(五)就业援助

1、条件 下岗失业职工、各类就业困难人群、有提升技能需求的短期就业农民工。

2、标准 凡请求再就业援助的困难职工,持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或民政部门颁发的《低保金领取证》,并按要求填写《救助申请表》,经审核后,可享受免费再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免费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招聘会;免费参加市总工会开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办理有关职业证照费用除外)。

二、承办机构

区职工帮扶中心和区总工会

三、服务对象

下岗失业职工、各类就业困难人群、有提升技能需求的短期就业农民工

四、申报材料

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

五、服务流程

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

六、服务时限

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

七、收费标准 培训费用免费,办理有关职业证照费用培训者自理

八、咨询方式

电话:0553-12351(芜湖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

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推荐、申报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芜湖市总工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二、内设机构

(六)经济技术部…… 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推荐、评选和管理工作……

二、承办机构 区总工会

三、服务对象

个人、法人、社会组织

四、申报材料

1.安徽省劳模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登记表 2.安徽省劳模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五、服务流程

(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

1.根据省劳模评选分配指标制订推荐方案和原则; 2.基层和主管单位预报评选材料并公示; 3.所在单位、系统(局)审核; 4.区总工会预审核; 5.区政府审批; 6.上报市总工会。

六、服务时限

90天(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一般为2月开始,4 月底结束;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每五年进行一次。)

七、收费标准 免费

八、咨询方式

电话:0553-3876049(芜湖市总工会经济部)

省级“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

推荐、申报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芜湖市总工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二、内设机构

(六)经济技术部 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推荐、评选和管理工作…… ”

二、承办机构 县总工会

三、服务对象

个人、法人、社会组织

四、申报材料

1.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登记表 2.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先进事迹

五、服务流程

(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

1.根据省总工会评选通知制订推荐原则和方案; 2.基层和主管单位推荐;

3.所在单位、系统(局)审核并公示; 4.区总工会预审核; 5.区政府审批; 6.上报市总工会。

六、服务时限 90天(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一般为2月开始,4月底结束。)

七、收费标准 免费

八、咨询方式

电话:0553-3876049(芜湖市总工会经济部)

市级劳动模范推荐申报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芜湖市总工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二、内设机构

(六)经济技术部…… 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推荐、评选和管理工作……

二、承办机构 区总工会

三、服务对象

个人、法人、社会组织

四、申报材料

1.芜湖市劳模模范登记表 2.芜湖市劳模模范先进事迹

五、服务流程

(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

1.根据市评选方案,确定表彰名额和分配原则; 2.基层和主管单位推荐;

3.所在单位、系统(局)审核并公示; 4.区劳动模范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初步审核; 5.区劳动模范评选领导小组审核; 6.区政府审批; 7.上报市总工会。

六、服务时限 90天(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一般为2月开始,4月底结束;市级劳动模范评选每五年进行一次。)

七、收费标准 免费

八、咨询方式

电话:0553-3876049(芜湖市总工会经济部)

全国、省部级和市厅级困难劳模 低收入补助和特困帮扶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1.省总工会《关于做好2015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专项补助资金审核发放工作的通知》(皖工经字〔2015〕14号):

(二)省部级劳模专项补助资金补助对象和标准。

1、困难补助金:(1)补助对象:收入较低的省部级劳模;即省部级职工劳模上年(2014)月平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农民劳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无固定收入或丧失劳动能力的。(2)补助标准:符合上述条件,每人每月补助200元。

2、特困帮扶金:(1)补助对象:劳模本人或家属患大病、遭受意外灾害等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2)补助标准:全年一次性发放帮扶金3000-5000元。

2.《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总工会关于对部分市厅级劳动模范实行帮扶救助的意见》(芜工发〔2006〕5号):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仍保持荣誉的市厅级劳动模范以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二、承办机构 区总工会

三、服务对象

1、困难补助金:(1)补助对象:市区收入较低的市厅级劳模,即市厅级职工劳模上(2014)月平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民劳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无固定收入或丧失劳动能力的。(2)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80 元。

2、特困帮扶金:(1)补助对象:因本人或家属患大病、遭受意外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2)补助标准:全年一次性发放特困帮扶金2000-4000元。

四、申报材料

1.本人和家庭的收入证明;

2.本人病例、医疗费用单据;

3.子女就学证明;

4.突发事件鉴定报告。

五、服务流程

1.申请:符合条件的劳模到到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出具意见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填写《劳模生活困难调查表》;

2.初审: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在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提出初审意见,提交县、区总工会;

3.复审:县、区总工会在7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审核,提交市总工会;

六、服务时限

根据补助方案确定,即时办理。

七、收费标准 免费

八、咨询方式

电话:0553-3876049(芜湖市总工会经济部)

困难职工法律援助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工会法律援助办法》(总工发〔2008〕52号):第二条 工会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组织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工会法律援助是政府法律援助的必要补充。

二、承办机构 区总工会

三、服务对象

困难职工(困难职工指来自以下家庭的职工:市区享受城乡低保,经政府救助后生活仍然困难的职工家庭;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患病、残疾、单亲及其它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四、申报材料

1.困难职工本人申请;

2.职工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证明; 3.身份证;

4.家庭成员工资卡、职工所在街道、社区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等相关家庭困难证明材料。

五、服务流程

1.申请:职工向市总职工服务中心提交《芜湖市总工会 困难职工法律援助申请表》、证明劳动关系相关材料及相关经济困难证明材料;

2.审核:一是审核申请人申请的案件是否是劳动关系案件,二是审核职工是否符合困难条件;

3.答复:对符合条件的上报市总工会指派志愿团律师委托代理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条件的说明原因。

六、服务时限 7个工作日

七、收费标准 免费

八、咨询方式

电话:0553-12351(芜湖市总职工服务中心)

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1.《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9号):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用人单位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会、妇女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

2.《中国工会章程》(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3年10月22日通过):第十四条 各级工会建立女职工委员会,表达和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女职工委员会由同级工会委员会提名,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组成或者选举产生,女职工委员会与工会委员会同时建立,在同级工会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企业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是县或者县以上妇联的团体会员,通过县以上地方工会接受妇联的业务指导。

二、承办机构 县总工会

三、服务对象

个人、法人、社会组织

四、申报材料

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

五、服务流程

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

六、服务时限 根据当工作方案实施。

七、收费标准 免费

八、咨询方式

请求解决生活困难救助的报告 篇5

上级民政部门领导:

我叫阳永山,男,现年27岁,系上渡办事处农丰村一组村民,妻子叫曾晓星,儿子叫阳嘉崎,均系本组村民。

我从小由于家庭特别困难,在我几岁的童年,就患上嗜酸性筋膜炎,当时我父母亲带着我到多家医院治疗,治疗都未见效,至始我造成了终身的残废,在我幼小的心灵画下了人生创伤,使我失去了活动的勇气和无比悲观。

当时我的父母亲为我的疾病治疗费用已达几万之多,可他们一无职业二无经济来源的农村人口,可比雪上加霜,为我的降生在他们的经济和精神上造成了及大的痛苦。

随着年龄的增大,父母东借西借为我免强完成了婚事,并生育一女孩,可是我的妻子也是一个长期患病的人,我是一个残疾的丈夫,失去了劳动能力的人,我有什么能力支助她?我只有拖着残疾的身躯,忍着巨痛,在工地上干一些办所能及的活赚点钱给他治病,但都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医疗费用,对我这个特困家庭,现已负债累累,四借无援,我俩多病的人生活在极端痛苦的边缘,最低生活都难以维持,我这个残疾人现只有靠党和政府为我这个家庭伸出援助之手,为我长期解决一点特困家庭救助款,保证我的最低生活保障。我不胜感激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活最低人群的温暖。特些报告前来,恳请上级领导批准为感!

报告人:阳永山

救灾生活救助工作 篇6

(草拟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救灾款物的分配使用和管理,确保救灾款物规范有序高效透明的运转,切实保障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民政部《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规程》、《灾民应急救助工作规程》、《灾区倒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全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灾民是指在我市区域内因发生自然灾害后受灾的困难群众(以下简称灾民)。自然灾害是指发生的水旱灾害;大风雷电灾害、低温冻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救灾资金是指中央下拨的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金和省、市、县区财政预算安排的一般自然灾害救灾储备金及救灾捐赠款,包括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资金;救灾物资是指使用救灾款购臵的救灾粮、救济衣被、救灾帐篷等和各

类救灾捐赠物资。救灾款物是指救灾资金和救灾物资的统称(以下简称救灾款物)。

第四条 市、县(区)民政部门负责灾民救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救灾资金;农业、水利、气象、卫生、粮食、统计部门和减灾委成员单位协助民政部门共同做好灾民救助工作。

第五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民政部门根据灾害发展和救助程序,及时启动本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确保24小时内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第六条 市、县(区)民政部门设立救灾仓库,并储备必要的救灾物资。

第二章 救助对象

第七条 救助对象是指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符合以下条件的给予救助:

(一)因灾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春荒、冬令期间缺粮,无自救能力,生活困难的;

(二)因灾造成损失,无力解决穿衣、治病等困难的;

(三)因灾造成居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能力重建和修缮的;

(四)因灾紧急抢救、转移和安臵的。

第八条 受灾的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及“三老”(在乡

老复员军人、老“三属”、老残疾军人)优抚对象给予优先救助。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予实施救助

(一)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吸毒的;

(二)参与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组织活动的;

(三)处于服刑或劳教期间的;

(四)有劳动能力却游手好闲或多次拒绝就业中心介绍工作的;

(五)非突发性重病患者但经常享用非生活必需品的;

(六)拒绝管理审批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的;

(七)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人员。

第十条 灾害过程结束后,县(区)民政部门立即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因灾倒损房屋和困难群众生活状况逐村逐户进行调查、登记,并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定工作,建立因灾倒房重建及困难群众台账,制定救助计划。

第三章 救助内容与标准

第十一条 救助内容

灾民救助分生活救助和倒房重建救助。

(一)生活救助:包括冬令、春荒期间和突发性重大灾情灾民的生活救助。

冬令期间生活救助是指每年的12月至下年2月给予灾民口

粮、衣被和治病救助。

春荒期间生活救助是指每年3月至6月给予灾民的口粮、衣被和治病救助。

突发性重大灾情救助是指紧急抢救、转移和安臵灾民,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

(二)倒房重建救助是指对因灾倒塌损坏住房的灾民给予资金、帮扶、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救助。

(三)分散五保对象因灾造成倒塌损坏房屋的,原则上接入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不再对其倒塌损坏房屋重建或修缮。

第十二条 救助标准

(一)冬令、春荒期间和突发性自然灾害按每人每天不超过1斤粮食给予救助,并确保灾民有衣穿,有水喝、有病能医治。

(二)灾民倒塌住房重建每户不超过3间,每间补助1500元。(三)灾民修缮住房每户不超过3间,每间补助500—1000元。(四)因地震、风暴潮、海啸、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救助。

(五)因地震、风暴潮、海啸、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有伤无亡的,基本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给予500-800元救助。

(六)因重大生物自然灾害,造成灾民基本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视家庭困难情况,原则上给予200-500元救助。

(七)因水旱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无自救能力,生活困难的,视家庭困难情况,原则上给予200-500元救助。

(八)因水灾房屋被淹,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视情况原则上给予200-500元救助。

(九)因洪涝、台风、风暴潮、海啸和重大生物等自然灾害,造成大牲畜死亡或基本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视情况给予200-500元救助。

(十)因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 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的,视情况原则上给予500-1000元救助。

第四章 资金申请与筹措

第十三条 灾民救助资金由中央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配套的自然灾害储备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及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资金组成,(一)救灾资金的申请。由县(区)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向市民政局、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灾害发生背景、灾区初步损失情况、紧急转移安臵灾民数量以及申请救灾资金的理由和数量。

(二)春荒、冬令救助金申请。每年10月15日前和下年1月15日前,由县(区)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同时,县(区)民政局、财政局向市民政局、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农作物受灾情况、需口粮救济人口数量、需救济粮数量,需衣被救济人口数量、需治病救济人口数量,地方各级政府计划安排的救灾资金数量。

第十四条 市财政局每年安排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1%救灾资金预算,作为全市的自然灾害储备金;各县(区)财政根据历年支出情况安排相应救灾资金预算,用于对灾区困难群众的救助。

第十五条 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救灾捐赠活动,为灾区困难群众募集救灾款物。

第五章 资金拨付与使用

第十六条 市民政局接到上级下拨救灾资金后,连同本级救灾资金,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分配方案,会商市财政局下拨各县(区)。

第十七条 县(区)民政局接到拨款文件后,提出拨款计划,会商县(区)财政局,在10个工作日内发放到灾民手中,并将发放使用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业务部门。

第十八条 在中央、省、市救灾资金下拨到位之前,县(区)人民政府先安排本级救灾资金,解决灾区群众的春荒、冬令期间的生活困难。

第十九条 救灾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紧急抢救、转移和安臵灾民;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

第六章 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灾民生活(医疗)救助。

(一)县(区)民政局根据上级下拨的救灾资金补助数量和本级配套资金情况等因素,在15个工作日内,对原灾民救助计划进行修改,确定政府救助对象和救灾款物。其程序是:由灾民所在村(居)召开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由村(居)委会根据评议的结果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县(区)民政局审批、备案;经过救助对象所在村(居)进行公示;最后形成灾民救助方案。

(二)县(区)民政局将确定的救助对象救助情况制成《灾民救助花名册》,以户为单位建档,其主要包括: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需救济情况(人数、时段、总量)、救灾款(物)发放情况。《灾民救助花名册》由县(区)民政局统一印制,填报时一式两份,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区)民政局存档。

《灾民救助花名册》电子文本,连同灾民救助方案报市民政局备案。

(三)县(区)民政局根据《灾民救助花名册》,以户为单位向政府救助对象发放《灾民救助卡》。《灾民救助卡》是针对在特定的救助时段内政府发放给救助对象的凭证,内容包括:户主姓名、身份证号、需救济情况(人数、时段、总量)、实际救灾款物的发放情况等。《灾民救助卡》由县(区)民政局统一印制,盖章后发放到户。

(四)县(区)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灾民救助花名册》和救助时段向救助对象发放救灾款物。灾民生活

救助实行实物救济时,对采购的物资统一标识,以便监督检查。救助对象持《灾民救助卡》领取救灾款物。救助对象在领取救灾款物时,在《灾民救助花名册》上签字捺印,县(区)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救助对象持有的《灾民救助卡》上签字盖章。

(五)市民政局根据县(区)民政局上报的《灾民救助花名册》和灾民救助实施方案,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汇总,形成本级灾民实际救助方案,连同本级《灾民救助花名册》电子文本上报省民政厅。

第二十一 条 灾民住房救助

(一)灾民住房救助由本人申请、村(居)委会申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县(区)民政局审批。

(二)县(区)民政局对经审批的建房对象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所在地张榜公布。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补助资金数量,建房对象(户主)名单、政策优惠、建房补助标准和补助数量,恢复重建工作进度及责任人等。

(三)县(区)民政局将补助资金指标总额一次性落实到户,分期拨付。

(四)县(区)民政局督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户的恢复重建工作。

(五)由建房对象自行组织施工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与建房对象签订重建协议,确保重建进度和质量。

(六)市民政局按规定下拨各类恢复重建资金,定期通报恢复

重建资金使用情况和工作进度,监督县(区)民政局对建设对象的公示到位、资金到户、政策落实及重建方案执行情况。

第二十二条 灾民建房涉及到的相关税费,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减免。

第七章 监督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各级政府要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落实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认真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工作。要把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救灾款物的发放使用要作为村务公开主要内容。救济人员名单和救灾款物数量必须经过群众民主评议,并由村组张榜公布。群众评议和村委会公示的灾民救助花名册,村委会负责人要进行签名并及时整理存档,妥善保管。

第二十五条 坚决杜绝乡镇发放救灾款物的违规操作。乡镇人民政府确定救助对象,必须经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并载入会议记录,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数额要在乡镇政府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张榜公布,切实做到账目公开、分配方案公开、发放程序公开。

第二十六条

实行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确定救助对象后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市、县(区)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咨询、监督电话,受理灾区困难群众的咨询、投诉、举报。

第二十七条 市、县区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加强内部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采取核对凭据、入户抽查、明察暗访等措施和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纠。乡镇民政所每年对救助对象生活困难情况入户检查率要达到100%,县区民政部门每年对发放对象入户检查率要达到50%以上,市级民政部门每年抽查率要达到20%以上。对检查、抽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县区、乡镇民政部门及其检查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开展对救灾款(物)使用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要严肃财经纪律,及时对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保证专款(物)专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监察部门要依纪依法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开展执法监督监察,及时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审计部门要依法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第二十九条 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发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同级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条 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发放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负责人,要依据有关政策、法律,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并要追回救灾款物。

(一)救灾款物下拨或者发放不及时,影响灾民生活,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克扣、冒领、截留、拖欠、挪用、贪污救灾款物的;

(三)虚列、虚支或者改变救灾款物预算、用途的;

(四)因管理不善致使救灾款物遗失、损坏、变质的。

第三十一条 救灾资金的使用,由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依法进行监督,严禁挪用、挤占,确保重点使用。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贪污、挪用、截留、私分救灾款物的;

(二)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村(居)委会组成人员贪污、挪用、截留救救灾款物的,依法予以罢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各区县民政局可参照本《办法》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日照市民政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救灾生活救助工作 篇7

甘孜藏族自治州城乡困难居民临时生活

救助办法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甘孜藏族自治州城乡困难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办法

政府令第17号

《甘孜藏族自治州城乡困难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办法》已经2011年1月 5日十届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州长:李昌平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甘孜藏族自治州城乡困难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妥善解决城乡贫困居民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民发〔2007〕92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委发〔2005〕9号),结合甘孜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临时生活救助是指对城乡困难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生活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甘孜州城乡困难居民实施的临时生活救助。

第四条 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困难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负责辖区内城乡困难居民临时生活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核及申请人家庭生活状况的调查。

财政、审计、监察等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乡困难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工作。

第五条 临时生活救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救急救难”的原则;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

(四)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五)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救助政策相衔接的原则;

(六)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临时生活救助对象、范围及条件

第六条 临时生活救助对象为具有甘孜州户籍的常住城乡居民,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二)城市低收入家庭,即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含2倍)范围内的生活困难家庭;

(三)当地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第七条 临时生活救助范围:

(一)家庭成员患危重疾病,在扣除各种医疗保障报销救助部分和其他社会帮困救助资金后,因个人负担的医疗费数额较大,直接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二)家庭成员遭遇火灾、溺水、矿难、车祸、人身伤害(无赔偿责任人的或虽有赔偿责任人,但赔偿责任人无能力赔偿的)等突发事件,在获得各种赔偿、保险、救助等资金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三)城乡低保家庭和当地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子女被国家部、省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含职业中专)录取的和就读高中阶段的,经各种救助措施帮扶后,家庭无力支付入学报到费用和教育费的;

(四)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经其他救助措施帮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难以维持的;

(五)家庭成员遭遇特大事故,如遭遇重病、车祸、火灾、人身伤害(无赔偿责任人的或虽有赔偿责任人,但赔偿责任人无能力赔偿的)等突发事件,或者由于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和高中等家庭支出骤然增加,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城市低收入家庭。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生活救助:

(一)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且具有劳动能力,经有关机构提供两次就业机会而拒不就业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村(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服务劳动的;

(三)赡(抚、扶)养人具有赡(抚、扶)养能力,而不履行赡(抚、扶)养义务的;

(四)因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吸毒、卖淫嫖娼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五)参与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组织活动的;

(六)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

(七)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的;

(八)无理取闹,谩骂、侮辱和威胁工作人员的;

(九)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实施临时生活救助的。

第三章 临时生活救助程序

第九条 申请临时生活救助,以户为单位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出具以下证明材料:

(一)户籍证明;

(二)县民政部门核发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

(三)当年被国家部、省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含职业中专)统招录取的通知书和相关学校证明;

(四)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出具的收入证明;

(五)财产证明;

(六)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出具的困难情况证明材料;

(七)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条 申请临时生活救助的家庭收入核定与计算,城市参照《甘孜藏族自治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甘孜藏族自治州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农村参照《甘孜藏族自治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收入核定和村(居)民代表会议评议后,将初审情况张榜公示10日以上。无重大异议的,上报所属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自收到村(居)民委员会上报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工作,对材料不齐全的应要求补充材料,对初审意见有疑义的,应再次详细审查,并签署意见上报县民政局。

第十三条 县民政局应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审批工作,对未发现问题的在一定范围内公示10日以上,公示结束后无重大异议的,方可审批。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社会化发放,完备发放手续。

第四章 救助标准和资金筹措

第十四条 临时生活救助标准由各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自行制定和调整,报州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并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五条 临时生活救助属一次性救助,根据申请人家庭实际困难程度确定,原则上一个家庭一年内只能申请获得一次临时救助。

第十六条 临时生活救助资金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资助等方式筹集。

临时生活救助资金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各级财政预算、福利彩票公益金留成和社会捐助等办法筹措。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临时救助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随着社会救助的发展逐年提高筹资标准。州、县人民政府应将临时生活救助资金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一并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州级财政按民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计划进行预算安排,县级财政部门按城乡低保上支出资金总和的1%进行预算安排,财政实行专户管理, 专帐核算,及时按规定拨付,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严禁截

留或挪作他用。结余资金可结转下使用。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县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公开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的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公布临时生活救助对象及救助情况,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应严格执行临时生活救助上报、审核、审批、发放制度,完善手续,规范管理。

第十八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临时生活救助金的当事人,一经查实,除收回救助款外,一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十九条 对从事城乡困难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审核、审批的工作人员,若有玩忽职守、循私舞弊,或贪污、挪用、扣押、拖欠城乡困难居民临时生活救助金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临时生活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临时生活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救助资金正确使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甘孜州民政局负责解释。

救灾生活救助工作 篇8

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建立与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相对应的省、市(杨凌示范区)、县(市、区)三级(以下简称省、市、县)财政资金投入分担机制,规范资金使用范围,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和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是指中省市县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农村居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临时困难,紧急转移安置和抢救受灾群众,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恢复重建倒损住房,以及采购、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

第三条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应主要通过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等方式加以解决。

一般性自然灾害,市县财政、民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确定对受灾群众的救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市县,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由中省和市县按比例分担。

第四条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级管理,分级负担;

(二)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三)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四)强化监督,注重时效。

第二章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情核查、评估 第五条 受灾区域一次自然灾害过程出现现行的《陕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情况的,视为特大自然灾害。

第六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市级民政部门应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规定,及时统计、核查和汇总上报所辖县(区)灾情。同时根据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及时启动市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第七条 省民政厅接到市级民政部门的灾情报告后,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会商分析灾情。对确认为特大自然灾害的,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第八条 市级民政部门在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后,应进一步调查核实灾情,将分县灾情数据通过灾情信息管理系统报省民政厅。省民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对灾区的灾害损失情况、灾区自救能力和灾区需求做出评估。

第九条 省、市、县民政部门在统计核查灾情过程中,应做到及时、科学、准确,并保存好统计核查工作的原始档案,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资金使用范围和救助项目、标准 第十条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包括市、县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和中、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主要分为以下项目:

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

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省级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和管理费,用于采购省级救灾储备物资、省级储备物资的管理费用及补助市级民政部门代储省级救灾物资费用支出。

第十一条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项目补助标准,执行中央最新补助标准的同时,省、市、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救灾工作实际需求,适时提高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项目补助标准。

第四章 资金预算安排、申请和拨付

第十二条 省、市、县财政部门要根据常年灾情和财力可能编制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预算,并在执行中根据灾情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 遭受自然灾害后,省、市、县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及时安排地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市级财政、民政部门可按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核定的灾民救助项目、标准,向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申请特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再按照财政部、民政部核定的灾民救助项目、标准,向财政部、民政部申请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

第十四条 灾害应急救助、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和旱灾救助资金的申请报告必须按每次特大自然灾害过程申报,其中:

灾害应急救助资金申请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一次灾害过程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人数、死亡(失踪)人数、市县财政部门安排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一次灾害过程造成倒塌住房户数和间数、严重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一般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市县财政部门安排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过渡期生活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一次灾害过程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户数和人数、市县财政部门安排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旱灾临时救助资金申请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一次灾害过程农作物受旱面积、绝收面积,因旱造成群众饮水和缺粮等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市县财政安排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因灾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市县财政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按照灾情严重程度及各级责任,紧急拨付应急资金。

省级财政、民政部门根据评估核实后的灾情及中省补助标准及时下拨救灾补助资金。

市县财政、民政部门收到省财政厅、民政厅下达的补助资金拨款通知后及时下拨资金,严格按照拨款文件明确的用途加强使用管理,并根据本办法中明确的省市县三级分担比例安排本级资金,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财政、民政部门。其中:灾害应急救助资金应在3日内全部拨付到县级,县级在收到拨款文件后5日内落实到灾民;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应在收到省级拨款文件后15个工作日内下达到县级,县级要在收到拨款文件后15个工作日内落实到户、到人。

资金拨款文件同时报送同级政府办公厅(办公室),抄送审计部门和上级财政部门驻当地监督检查部门。

第十六条 市、县财政部门要根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需要,在本级预算中安排必要的管理工作经费作为本级管理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救灾储备物资管理经费及灾情核查、原始资料档案制作等必须开支,确保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章 资金分担比例和考核

第十七条 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市县,自然灾害生活

救助资金,由中省和市县财政共同负担。负担比例为中央70%、我省负担30%。对我省负担的30%,按照省市县三级5︰3︰2的比例分担。

本级配套资金须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地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2081502]科目。

第十八条 根据市级申请,财政厅、民政厅按核定的灾情、灾民救助项目和标准安排中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各受灾市(区)应对所辖各受灾县(区)按分担比例足额安排市级补助资金。其中灾民倒房恢复重建、旱灾临时生活救助和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资金与市县安排资金挂钩,对市县未安排本级配套资金的,省财政原则上不安排补助资金。

第十九条 省财政厅、民政厅按中省和市县分担比例对市县自然灾害救助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当年发生自然灾害地区,市县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未达到地方应承担比例的,省财政厅将在来年安排其他救灾资金时予以扣抵。

第六章 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市县财政、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的财务管理,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

第二十一条 县级民政部门要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原则,通过“个人申请、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评议、乡镇审核、县民政局审定”四个程序确定救助对象。要规范和公开灾害救助款物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在发放救灾款物过程中,应遵守财务和现金管理规定,指定两人以上共同负责。已实行涉农资金“一卡(折)通”的地方,应将灾害救助资金纳入“一卡(折)通”,统一发放;采取实物救助形式的,应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及时采购救助物资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纠正,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三条 省财政厅、民政厅对市县灾民救助工作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对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相应扣减补助资金。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各市、县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地方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报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备案。

第二十五条 用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的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其使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上一篇:有个性的话语下一篇:企业会议邀请函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