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论文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论文(精选14篇)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论文 篇1

一、让音乐教育成为学生道德素质的净化剂

音乐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直接传播和间接熏陶,引发学生内心的震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认识,进而转化为规范的道德行为。平心而论,我们的学生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他们的某些行为。往往连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出是非评判,因此,发生在校园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有一部分是发生在这样的学生身上的。我校的音乐室,常有闲散的学生在旁边打闹嬉戏,因此,打破玻璃、乱扔脏物、在墙上乱写乱画现象非常突出,为了消除这些不良现象,我们有针对性地选唱一些学生愿听爱唱的歌曲。如《中学时代》、《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等校园歌曲,并通过“一日两唱”的形式拓展教育时空,营造教育氛围的密度。去年“金秋十月”文艺汇演时。我们有意上演了自编的《美与丑》、小品《你、我、他》,通过艺术情节形象地揭示了发生在学生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分辨是非的能力明显增强。热爱学校,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了大多数同学的自觉行动。课余时间,常常有不少同学主动到音乐室打扫卫生、擦玻璃、整理桌凳。课堂偶尔出现不正常现象,很快就会得到同学们的批评和制止。教室前面的花坛里,不知是谁精心制作了一个配有五线谱的标语牌,上面写着:“我美你也美,我丑你也丑。”同学们这些自觉行动,给我们深刻的启示:美好的音乐。容易引起学生对美的认可、热爱和追求,她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正直、心灵纯洁和信念端正。

二、让音乐教育成为学生智能发展的催化剂

按说音乐学科比起其他学科来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激情和投入,我们往往以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作为音乐课的主线,忽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在沉重的反思以后,我们发现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硬皮笔记本?里面记的大都是社会上流行的一些缠绵悱侧的港台情歌,这些歌曲的节奏、旋律、音程等都比我们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复杂得多。听起来,他们唱得很准;问起来,他们是听会的。因此,从学唱歌曲这一方面,我们尊重学生的意见,把以往音乐课学歌先学谱子。改为先听歌。再学谱子,效果不错。听唱是学生最难掌握的音乐技巧之一。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我们叫学生把常挂在嘴边的“磨剪子来,锵菜刀”试着哼成乐腔,然后教师弹琴,学生视听。经过有意思的发复吟唱,学生就能准确地辨别出音的高低和长短。另外,我们还利用学生做“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的时候,指导学生默唱伴奏音乐。在持续不断的反复练习中,学生的听觉能力自然升华,优美的伴奏旋律就会在心中变成一个个有生命的音符。在训练学生听觉的同时,我们更注意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体验作品的内涵,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如听完《二泉映月》后,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特定氛围里,通过体味曲中凄凉悲愤韵味,便能准确地联想到作曲者一生坎坷的遭遇。

三、让音乐教育成为学生创新精神的诱发剂

音乐教育主要以自身手段―――旋律美、节奏美和音韵美去感染人,使之得到美的熏陶。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感受力。激发和开发学生的创新冲动。在以往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什么创新精神,还是教育教学实践纠正了我们的.看法:在我们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力,有位兼语文学科的同行说起一件事,他说:“多年来,我们思考学生笔下的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思路不开阔”心灵总是展不开想象的翅膀。能不能让音乐形象去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呢?在一节音乐课上,我指导学生欣赏钢琴独奏曲《童年的回忆》,课上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同题作文。连我也有些吃惊,这一次作文,学生的想象力非常敏锐和丰富,作文水平普遍出现了质的飞跃。”

四、让音乐教育渗透到音乐欣赏中并大胆运用多媒体

音乐学家王光祈说过:“音乐中含有美感、能使人态度闲雅,神思清爽,去野人文,怡然自得,以领略有生之乐。”可见,欣赏音乐对陶冶人的情操和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时代在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例如,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幻灯片上欣赏课,不但要书写板书,而且还要开机、关机整堂课忙忙碌碌,效果也不一定好。如果使用多媒体,将所需出示的幻灯片在课前输入电脑并保存。上课时,只需轻轻点触操作台微机屏幕即可代替繁琐的板书,教师也可以轻松地与学生共同欣赏。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轻松、活跃的气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在课堂上,我们鼓励不爱说话爱脸红的学生在大家面前唱歌,我们让音乐素质较高的同学上讲台教唱、做一些舞蹈示范动作,我们还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歌曲情感的体验,这些也许难以与创新精神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想,其中的对孩子的人生影响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不能低估的。课外,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学校小广播站定期播放学生自己制作的节目,校刊《芳草地》里辟有我们音乐组的专栏,黑板报上有同学们设计的美丽的图案和自己创作的歌曲。另外,我们还充分发挥音乐兴趣小组的作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节目设计,他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虽然水平不高,但是他们都很开心,很有兴致、表演得很投入。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论文 篇2

一、创设预习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尽快获得学习主动权

在新授课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去介绍一些引导性资料,完善学生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激“疑”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压强”这一节中,可布置这样的引导问题: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经验,为什么图钉尖比图顶帽易扎人?为什么沙发比凳子坐得舒服?为什么菜刀越用力越易切菜?在即将破裂的冰面上人应如何行动?在开展分组或全班讨论之前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包括阅读和动手试验)初步知道了有关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独立思索能力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充分发挥素材功能

物理学习,必须借助丰富典型的正确感性材料直观的去进行学习活动,并充分发挥感性材料的启发功能.其最佳的方式是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立体形象生动的图象,伴以清新快乐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地学习.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演示实验,观察不同种像的性质时物距与像距的情况,其效果就不如多媒体形象生动,我们可以采取实验与多媒体展示同步化的方法,直观的让概念、规律综合起来,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实验探索,引导积极思维,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讨论的内容来自学生在阅读和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交流彼此的想法,促进他们积极地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加强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学习磁性的有关知识中,笔者提出:判断两根完全相同的硬棒是否都具有磁性?你们有哪些辨别办法?在讨论中学生提出:利用已知磁体的吸铁性或磁体的指向性(借助细线)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借助已知磁体)可解决这一问题.这时,我进一步指出:若不允许借助任何器材你们有办法判断它们吗?在学生无法实现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实验: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几乎没有进行提示.再次的思索与讨论后,有学生说出如图所示的研究方案.这样,通过步步深入的讨论,学生较深入理解了磁体具有的性质.

由此可见,在恰当时机教师提出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全体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议论甚至辩论,自然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创造力及表达欲望,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养成.事实上,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质疑问题,使学生心理经常伴随猜想、困惑、紧张的状态,迫使学生不断地思索、判断、推理、论证.这样,必然会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品质的发展.

四、利用变式教学,搭建思维桥梁,迅速揭示事物本质

学生除变式外,还需学会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如,在学习“声速、光速与介质的关系”时,为了加深理解,就把他们进行列表比较:

通过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归纳新旧知识,不断巩固提高

知识是由概念和原理组成的体系,将某一概念、原理归纳入一定的知识体系之中,这对于该概念、原理的理解才会记忆深刻,应用起来才会灵活自如,触类旁通.如,学习“重力”一节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列表总结物体所受到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联系与区别.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既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计划组织,启发点拨,引导把关,总结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自学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尝试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52-01

新修定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学生全面发展。”那么,语文教学渗透素质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呢?近几年我作了下列尝试:

一、在备课时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它强调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确定教学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学计划时必须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把学生看作能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教师还必须关心学生学什么和想什么,更要关心他们怎样学和怎样想。诸如上述种种问题,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渗透到每个环节中去。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我的具体作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五段一线式”教学法,即以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线。围绕定量自读,定向自测、合作解疑、教师解疑、回味总结五个阶段展开教学。

(1)定量自读,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提示,课内注释,课文内容,课前预习题,课后练习题,配套练习题,自己抄写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抄写词语,掌握词语的意恩,近义词和反义词;抄写句子,掌握拟人句,把什么当作什么来写,掌握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掌握重点句,句子的含义是什么,掌握转述句的改写:把“:”改为“,”,“我”改为“(他、她、它)”,去掉“,”,掌握设问句一问一答,反问句,只问不答。(2)定向自测,就是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解答预习题,课后练习题和配套练习题,掌握课文内容。(3)合作解疑,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对学生个人没解决的字、词、句有关问题,由各学习小组合作解决。或对一题多解问题,由各学习小组代表各抒已见,发表看法共同解决。(4)教师解凝,就是各学习小组还不能解决的课文结构层次分析,归纳课文中心,分析写作特点,赏析精要语段,复述课文内容……由教师讲解归纳解决。达到学生有疑便问,有问而思辨,辨而明其理的目的。(5)回味总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找基本知识点、找学习要点、重点、难点,把它们归纳到具体的语文知识体系中去。

三、在批改作业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

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反映在平时作业的完成上,。其次反映在期中、期未两次考试成绩上。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批改作业,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作业批改中去。那么,如何才能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批改作业中去呢?首先,把学生作业分类排队,分层批改。对优生作业要从严要求,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使优生从小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对中等学生作业可稍放宽标准,让他们逐步达到优生的水平;差生作业要找闪光点,那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大力表扬,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四、在辅导学生时渗透素质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留下的二条宝贵经验就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等,以便在辅导学生时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那么如何在辅导学生时渗透素质教育呢?首先,要确定好辅导对象,即好、中、差三类学生分类排队。其次,要确定好辅导内容,即优生辅导难度大的知识,内容应多而广泛;中等生辅导难度小的知识,内容应多而狭窄;差生辅导基础知识,内容应少而简单。再次,要安排好辅导时间,优生少,中等生稍微长一点了差生应多。一般来说:优、中、差三生在时间上的比例应是l:2:3。最后,检查辅导效果,常用的方法是:随时了解学生、检查辅导效果,常用的方法是:随时了解学生、检查辅导作业、课堂提问学生、小结或分析考试成绩。

五、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素质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呢?简而言之,教师应抓好四个环节,课外预习——课外阅读——课外实践——课外作文。(1)课外预习也叫课前预习,主要是自读课文内容,自已解决预习题,自测预习效果。(2)课外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会用比较法阅读同类文一章和异类文章,横向比特征、纵向比技巧。(3)课外实践,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倡导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闲暇时间到野外去,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寻常百姓家去……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从大自然中领略美的韵致,从社会生活中体察风土民情,陶冶性情领悟人生的真谛,构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人生支柱,从而提高学生素质。(4)课外作文,这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提高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应首先采用常规训练,即依据常规作文的时间,依据教材内容,确定作文的次数和作文的内容,确定作文训练的重点。其次,进行超常训练,即依据个人兴趣爱好,能力差异设计题目,作文体裁、内容、题目,次数不限。然后,改变传统作文讲评的方法,采用先自评自改,再分组评、分组改;后由教师评改,发现优秀作文及时统一讲评。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论文 篇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10分)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 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怎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 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7、选文开头引用西方教育理论和明朝人沈君烈的观点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3分)

19、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

参考答案:

17、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18、不能。 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观了议论文的结构的严谨。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论文 篇5

增城市小楼中学

赖灶金

摘要: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就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教育改革的重点在课堂,课堂改革的重点在观念和模式。本文主要从语文的课堂教学方面对生本教育的模式、精髓、特点,以及要避免的问题作了一点显浅的探讨。

关键词:生本教育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变化,所以我们努力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开展多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尤其是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讨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和理论。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小结;宁鸿彬的“启发精讲五步法”:自读—生提问—讨论—师提问讨论—练习;上海育才中学提出的八字教学模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钱梦龙的“三主三式”【1】模式等。虽然流派和理论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许多的共识:教学要发展就必须摒弃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新来谋得发展,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最热烈,观点也比较接近。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教学要改革,教师就必须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取代旧的过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完善自我。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冲破旧思想观念的禁锢,才能开辟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在众多的理论和流派中,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并在“九五”期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的研究项目,“十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教育部重点课题进行研究的“生本教育的观念与实践模式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也最有代表性。该实验研究所产生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反响。该课题中首次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模式。“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不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且在整个体系上探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此谨以我个人的实践,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 探索“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系统的组块策略、方法和流程。它把各种一般性的或不成熟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程式化。”教学模式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所以我们必须使“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化。使其成为可由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工具库”。因此,我们应该对“生本教育”这一教学模式作必要的研究探索,以使这二十一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的新范式,能够更多更快的结出累累硕果。

构建语文“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它是为解决语文课在“生本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如何操作的问题。“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观念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的各种理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模式的作用,有必要对其理论及模式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便今后推广。

二 “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精髓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这一教学模式的精髓。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生本教育”就必须坚持这一教学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教材的选编,教学计划的制定,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必须围绕能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而定。主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任何计划与措施,我们都应该执行。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开展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努力。

“高度尊重学生”,则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交流对象,同时还要高度的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学生时尽量不用或少用“错”或“对”这一类主观性较强的评价语言。而多用一些“你说的不错啊!” “还可以怎样说呢?”“说的很有道理呀!”“啊,你真棒!”等等一些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去启发或评价。“生本教育”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要求学生如何的适应我们老师。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更有信心,并且畅所欲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师生的互动才更有保证。

“全面依靠学生”,要求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学生的参与当中完成的。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教学目标的制定都需要学生的参与。“生本教育”不但要求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要求我们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无论在课堂上我们遇到什么问题,都必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来解决。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努力来实现。

三 “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开放性的讨论去组织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学生是在完全没有压力,没有包袱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没有离开中心话题的前提下,“生本教育”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和方法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且允许学生说错,绝对不批评讲错话的或说的不好的同学。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讲话就都一律先肯定,如果发言有错,就用委婉的语气指出。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允许没有原则问题的个人观点。

(二)、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因为学习是学习者的行为,所以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生本教育”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大量的自主学习以获得知识的展示自我、积极参与的机会。课堂教学提倡他们自主探索、自主选择,解放思想、张扬 个性,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多种使用和转换语言表达的手段,以增强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所以说自主性是“生本教育”的灵魂。因为,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和需要。

(三)、课堂教学的启发性 在传统的“师本教育”中,过度的问题分析,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如味同嚼蜡,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这样,他们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资源便无从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堂教学的启发性。让学生的思维以及积极性都充分的“动”起来。并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浅入深的设计出思考题。同时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再通过教师的点评,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水到渠成之效。

(四)、课堂教学的拓展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被压缩在课堂、课本这一狭隘的时空里。早在5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呼吁要解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有空去思考、学习、娱乐。当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指出,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学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新老两代教育专家的共同呼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决不能封闭在狭窄的教育里,封闭在几十篇课文中,而更不应该让大片肥沃的土地荒废着!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横在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障壁,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开放!“生本教育”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冲破课本的樊篱,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系统。使电视、报刊中的新闻、时事、文学作品、科技读物等都成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因为这样就能够改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质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

(五)、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中学生认识能力提高的特点表现为思维发展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由于辩证思维的发展,青年初期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活跃。思维品质主要表现为有敏捷性、批判性、创造性。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生本教育”以人为本,以尊重、平等、自由的人格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宗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学生讨论时鼓励新观点;在分析问题时鼓励新思路;在解决问题时鼓励新方法。总之,“生本教育”就是喜欢表扬新的有创造性的表现。

(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要求教师与学生完全处于一种相对的平等关系中,互相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在“生本教育”中,教师是不可以用高高在上的语气,貌似权威的神态去指责批评学生的。因为这样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水平高低与否,主要体现在会不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分析问题,并如何对学生的发言作简洁的高屋建瓴的点评上。

(七)、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因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课堂上会必然会出现精彩纷呈的局面。“生本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更是如此。根据“生本教育”:“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而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育”的原则,教师必须每节课都要考虑学生的因素,并作多种的设想和准备。在引导学生时既要让学生有发挥自我的空间,又要使学生的思考围绕主题和中心。因为如果不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就有可能遇上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到时就会手足无措而影响课堂教学。因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有差异,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会是五花八门。若然忽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不做预先准备,“生本教育”就只是空谈。因此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留给学生10-20分钟自由发问、互相质 疑解疑的时间,以便老师有时间去运筹为幄,灵活应变。

(八)、课堂教学的现代性 课堂教学的现代性是“生本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表现。人类已经大踏步地迈入了电脑时代,我们的课堂教学当然要体现它的时代性。以Internet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通信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学生在网上可以查询到各种有关的学习资料。所以“生本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因为离开了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就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 “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要避免的问题

首先,“生本教育”要避免走向极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学生,所以教师的指导思想必须明确。“生本教育”完全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教育,而不是无计划、无措施、无原则的“三无”教育。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还需要我们教师制定周密详实的教学计划、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并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到所有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其次,要强调的是“生本教育”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有人认为实行“生本教育”,教师的作用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资料的收集整理,课堂问题的提出和讨论等都交给了学生,作业也少做甚至不做了,老师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如果有这种看法甚至做法的话,那么在课堂教学实施“生本教育”就肯定要失败!因为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非但没有降低,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加高了!它不但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如何达到中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上,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另外,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生本教育”中的学生将如一群没有将军的兵!要取得“生本教育”的成功,我认为老师的工作不是少了轻了,而是多了重了!

以上是我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点滴体会。因为是初试的,所以认识还很肤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生本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它必将成为21世纪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必将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将成为我们走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迷宫的一把金钥匙,一盏指路明灯!为使这一指路明灯更明更亮,我愿继续尝试!

2008年4月13日

注释

【1】:钱梦龙的“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作为理论基础,以“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参考文献:

1、《魏书生与六步教学法》龚春燕,蔡政权,魏文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宁鸿彬等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段力佩教育文集》段力佩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4、《语文导读法的理论构想和基本课式》《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钱梦龙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论文 篇6

摘要:纵观可知,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人文性的学科,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目的在于将基本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使之语文综合素养水平获得显著提升,自身德智美体实现全面发展。立足素质教育环境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实施美育跟德育等教育工作,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深化开展,意义深远。在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与美育渗透教育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德育教育

在素质教育形势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教学工作实施应与时俱进,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德育与美育教育,不再死搬教条,应注重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及审美情趣的有效培养,使之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品德。

一、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的教育策略

1.基于語文课堂的良好构建全面渗透美育与德育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够通过主题式教学,将支离破碎且呈现分解状态的语文知识系统化有机整合在一起,保障知识人文内涵整体性,使之形成集块化模式,而后立足“由个及类”与“由类及理”等逻辑形式的合理运用,在个性以及公性基础上实现某个主题总体的有效组成。如此一来,当学生针对相同系列话题内容进行阅读时,能够通过多领域以及多空间、多角度就具体知识实现全面获取,若是处在相同语境中,则可以积极找到审美教育的相关引导点跟情感的实际熏陶点。就学生语文可研学习运用领域实施优化拓展时,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方式的合理运用,并强化培养使用跨学科知识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基于不同层面实现知识交叉学习,并在对应交叉点上全面延伸以及渗透并融合具体的知识,最终让自身视野获得深化拓展。此外,若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做到显著强化,在教学中还需重点培养学生的日常实践能力,使之学习效率得以充分确保,而后,有机整合语文教材详细内容,完善构建主题式课堂教学框架,确保语文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全面渗透美育以及德育教育。譬如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我国古代诗人杜甫的《春晚》这首诗展开讲解时,其在针对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进行表达时,能够有效链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相关内容,有机整合这两首诗,通过一系列比对,促使学生倍感强烈震撼,在诗中找到诗人的情感思路,强化渗透课堂中的美育与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显著提高。

2.通过教学情景的合理创设全面渗透美育与德育

纵览小学语文主要教材内容,其中很多均是针对我国名山大川以及名胜古迹进行细化描写的游记以及散文、古诗等,就此类型课文展开课堂教学工作的时候,建议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候就教学环节中相关的视频以及导语、结束语、图片等进行精心设计,旨在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全面激发出来。譬如说,教师进行《桂林山水》这一课程的讲授时,能够在为学生展示跟桂林山水相关的景色图片时,向其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奇山秀水、旅游胜地众多的国家。在我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国内外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山水相连、景色奇特,令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而闻名世界的桂林。今天,我们就随陈森先生一起到桂林一游。”如此一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促使之迫切希望深入了解我国伟大祖国神奇景观,引导其立刻拿起语文课本,情绪高昂且热情地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认真且积极,而后,教师指导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时,鼓励其勇敢发言,学生由于受到前期熏陶,纷纷发言,为祖国美景而深感自豪,爱国热情全面获得深化,基于此,教师可进行相关结束语的设计,比如,“伟大祖国拥有很多神奇山水,富饶的大兴安岭和广阔的内蒙古草原、巍峨的黄山和陡峭的华山、雄伟的泰山,我们为之骄傲的黄河与长江等,作为其中的有一份子,我们真为自己的祖国倍感自豪”,在教学中,正是因为老师慷慨激昂的.结束话语,使得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渐入高潮,起到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这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跟美育的全面体现。

3.利用人格魅力的充分展现全面渗透美育与德育

就日常开展的小学语文教学活来说,跟小学语文教师接触最多的东西则为情感以及道德、任性以及伦理、性格等,在课堂中,教师良好的人格是无可替代的,对于学生而言,其人格可谓是学生的灿烂阳光,如沐春风之所感。教师授课中,需注重整洁大方的着装,通过庄重且自然的着装突显时代气息,彰显蓬勃精神;作为教师基本功之一的板书,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为此,教师需重视板书的美感,美好的板书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之情操被陶冶,心境被调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提前构思好板书,条理清晰且结构整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展现同样重要,其表情以及手势、眼神等能够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譬如说,讲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课文时,教师能够带感情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跟主人公一样的思亲愁死,深深感受独处异乡的无助感觉。除此之外,教师需将热情饱满的情绪引入课堂中,善于挖掘学生个性特征,不打骂,通过自身魅力在语文中渗透美育与德育,推动高效课堂的完善构建。

二、结语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论文 篇7

一、语文教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沃土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 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 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并不单指其工具性一面, 即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和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种能力, 它更包含着更广阔的人文思想内涵, 从品德到价值、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从生活到追求、从生存到意志……包含于“三生”的各个层面。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必成为三生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生”作为人的素养和发展的核心, 决定了它必成为语文教学的内涵, 当语文教学渗透“三生教育”时, 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

二、语文教材中的精美文章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优质素材

在语文教材中, 作品多为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认真阅读这样的作品, 对学生的人生观、生命观、意志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上实现课内外信息的重组, 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以情动人, 这样的教学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也是为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 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 使它呈现出生命状态。具有内在生命状态的知识, 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 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循着“三生”主题漫步在语文新教材所呈现的文学海洋中, 我们处处都能发现闪烁着“三生”光泽的作品。比如《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爸爸的花儿落了》、《热爱生命》、《谈生命》、《伟大的悲剧》、《斑羚飞渡》等课文无不渗透着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狼》、《伤仲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给人生存的启发;《劝学》、《童趣》、《竹影》、《散步》、《给女儿的信》、《我的信念》等文中充满了生活情趣, 给人生活的品味和熏陶。当我们利用好这些好素材, 扩展到其他课外的美文, 结合到生活中的实践, 语文课会更有灵性, 学生的生命观、生存意识、生活观也会“潜滋暗长, 生生不息”。

三、在作文教学中借助“三生教育”的理念夯实内容

叶圣陶说“作文是生活, 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与创造。作文教学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广阔的大自然, 无时无处不是作文表达的源头活水、不竭源泉。只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感悟, 善于留心发现、思考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情, 心中有了一定的生活表象与素材积累, 作文时就不愁没话可写。这正体现了“三生教育”观的核心内容, 融入“三生教育”的作文教学将会使文章更有血有肉。

1. 注重读写结合, 迁移生活。

经典文章也是来源于生活, 当学生有启有悟, 具有理性认识, 对生命、生活、生存有间接的思考 (我常让学生写读后感) , 其中的感悟和生活的观察体验相结合更有火花。如学了《散步》一课, 就让学生写读后感, 即使是一句话也行, 写完进行交流, 回家必须散一次步, 记录行程和体验, 要求真实。再交流时, 学生各有各的经历, 发言非常活跃, 有的写和小表弟散步, 淘气死了, 像在放牛;有的写和爸爸比赛单脚跳;有一位同学写到“散步是家人沟通的桥梁”。各有情趣, 有体验有思考, 真实有味, 生活的气息飘香课堂。

2. 注重时政关注, 大胆发表看法。

一周之余我总会给学生一段时间“播报”本周新闻。特别是奥运期间、5.12大地震期间更是课前每天一播, 学生收集了许多素材, 发表了许多见解。在其中学生的积累和生活结合更密切, 写作文就不再是无本之木, 而是“自有源头活水来”。

3. 作文题目不死板, 尽量布置自由作文。

许多老师喜欢用现成的作文题目给学生写, 甚至在七、八年级就用各省市中考题目给学生写, 学生就坐在教室里胡编乱造, 情虚意假, 越写越烦。有的教师甚至假期作文也是先定了的, 应付式作文就产生了。其实自由了才没有厌弃心理, 在灰色心情下的创作不也是灰色的成果吗?

4. 写日记也很重要。

爱心教育在教学中的尝试 篇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和蔼可亲的教态、深情关怀的语言、温柔期待的目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多给予学生关怀,多进行双向情感交流,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种适宜的“环境温度”很容易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向往与追求,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爱心教育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116

在从教十多年来,笔者发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究其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而缺乏激情。如何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师生涯,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了解学生,就谈不上教育。 只有了解好每个学生,才能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笔者教过一个姓覃的学生,初一下学期开始迟到旷课,而且屡教不改,为此常常成为教师批评的典范,而他根本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本来学习还算认真的成绩渐渐下滑,越来越厌学。根据对他的了解,笔者觉得他并不是一个特别坏的孩子,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在家访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这个学生是因为帮父亲做家务以至迟到,还了解到他与父亲相依为命,母亲不知去向,父亲平时都在外面忙,疏于管教,这就是他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吧。于是在班上笔者不再为他的迟到而责骂,反而极力表扬他的懂事勤劳;不再为他不交作业就把他留下,而是诚恳地说你很聪明,相信你不会令老师失望的。渐渐的,很少见他迟到,语文也成了他最喜欢的科目。

二、公平对待学生

每位教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对那些行差生往往持一种厌烦甚至厌恶的心理,这种情绪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在教学当中,对学生造成很大影响。根据笔者的观察,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聪明但又厌学,如果教师对他们恶言恶语,他们就越在班里故意捣蛋惹教师生气。我班的韦同学就是这样的学生。针对他的特点,在教学中笔者尽量多表扬多找机会让他表现。在班里笔者一直强调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好的就表扬,做得不好的就批评指正,不会厚此薄彼,并坚持这样做。韦同学本来对笔者有很大的敌意,语文成绩总是不及格,在一个学期后成绩就上升到70多分。据他母亲透露,他一开始很讨厌笔者这个语文老师,后来觉得笔者不歧视差生,就不那么讨厌了,对语文也渐渐产生了兴趣。可见,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信赖你,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

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就不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的,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就是保护他们前进的潜在力量。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姓段的学生,聪明好动,课堂上经常无视教师的存在,任意发表自己的演说,扰乱课堂,给班级造成极恶劣的影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成为所有任课教师重点教育的对象。笔者希望通过劝告说理能让他明白道理,行为有所收敛。虽然他口头上答应改过,但最多坚持两天,又故伎重演。有时候忍无可忍笔者偶尔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结果是他在课堂上表现更加恶劣。在家访中笔者了解到,这个学生本来成绩出色,自从父母离异后,由于父亲疏于管教,表现越来越差,成为教师最头痛的行差生。想要转变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个孩子急需关怀和尊重,但他的自尊心又很强,不愿在人前表现自己的软弱。为了使他消除敌意,笔者寻找一切机会与他接近,经常让他帮忙做些事,比如发作业、去办公室拿书等;上课时经常提问他,不让他有机会开小差;鼓励他参与一些活动并适时进行表扬;在他犯错误时不再生气批评,而是站在他的立场上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利与弊。笔者还有意无意地告诉他,老师喜欢心胸宽广、体贴他人的有男子汉气概的人。渐渐的,提问时偶尔会看到他高举的手,不及格的名单上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了。

四、用真情浇灌真心

爱学生,就必须努力做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真情去换他们的真心。今年笔者带的八(2)班凝聚力不强,对于集体活动热情参加的人很少,很多学生都躲到一边不愿参加。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实在着急,班级凝聚力不强,对整个班级的管理甚至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是不利的。经过多方寻找原因,笔者针对近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在班里开展了“诚信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准备的过程中,编排了一些节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与他们一起排练。在排练的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不顺打退堂鼓笔者就鼓励他们,学生一旦有了进步,就和他们一起欢呼。在班会上,全部学生都认真表演,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成功的喜悦,师生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班会取得了成功,班级凝聚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很多。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 胡玲辉.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DB/OL].http://study.pianshen.com/128526.

[3]李祖超.教育激励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论文 篇9

2013年副省第一道贯彻执行考到了妈祖文化。如下:

(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

(4)总字数400~500字。

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我们的步骤依旧是按照白金法则的四步来做,首先第一步是仔细审题,审什么呢?重点审身份、对象、目的和文体。再重点的看一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首先你的身份是志愿者,你的对象,是写给游客的,目的是宣传妈祖文化,文体是讲解稿。那么看清了这几大要素之后,我们要做的是继续理顺你的答题思路。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导游向你讲解旅游景点是什么样的逻辑思路的。

对于妈祖很多同学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长城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现在让你写一个关于长城的讲解稿你会怎么写?或者说去到长城,那么导游像你介绍长城会怎么介绍。一定会是先向大家说明,这是中国的万里长城,他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接下来介绍他的起源和当时的功能等各个方面。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介绍长城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再介绍他的发展,到现在的功能已经没有用武之地,变成了我们观光旅游的圣地。但是最后你要说明长城相关的精神吧,他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还有抵御外敌的勇敢。那么这是我们说的,你介绍你所熟知的长城。那么其实介绍妈祖的流程也是一样的。

首先大背景是在妈祖圣像落成的周年纪念日上,向游客介绍妈祖文化。那么首先映入游客眼帘的是妈祖的圣像,那么首先你要介绍的就是妈祖圣象,告诉作者这是什么?它高多少米,什么时候落成的。接下来介绍的是妈祖是谁,妈祖的起源。然后妈祖文化是怎么样发展的,有了多大的影响力。然后他有什么样的精神在一直的鼓舞着我们。最后我们要号召呼吁大家学习妈祖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这个题的整体的答题思路。

中公教育· 公考领袖第一品牌

审题的阶段我们完成了,形成了流畅的思路,接下来是我们的选择要点,要点当然是从材料中去寻找。但是材料的思路经常是混乱的,没有秩序的,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加工要点,怎么样加工呢。根据我们前面审题时形成的逻辑思路去整合。最后,形成我们最终的答案,也就是我们的规范书写。

以下是我们的参考答案: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很高兴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妈祖文化的一些知识。

大家面前的这座圣像高42.3米,是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衹。古代航海者们最盼望的就是顺风和安全,所以把天妃供奉为保顺风、保平安的神灵。

妈祖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一户普通人家的女儿,出生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因她有知识、好助人,被渔民神化成能够“逢凶化吉”的保护神。一千多年来,妈祖庙的香火日渐旺盛,妈祖不断受到历代皇朝统治者的封赏。目前,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三千多座妈祖庙、2亿多崇信者,妈祖信仰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文化现象。

千百年来,妈祖文化不断加入了佛教和儒家思想的成分,她的盛行,正在于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尤其是她的亲和力无与伦比,代表了儒家思想中“和”的精神,和平、和睦、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妈祖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信仰,如今,两岸还没有统一,海外还有游子没有归家;让我们以和谐女神妈祖的名义,祈祷两岸和平共处、游子早日归家吧!(484字)

教育经费执行分析报告 篇10

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重府发x号、重教普x号、渝教办函x号渝教督x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xxxx年xx月对xxxx年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原xxx的区级中学校,招生范围覆盖原xxx乡。现在是xx镇唯一的一所单设初级中学,承担着xx镇、xx乡的“普九”任务,我校现有教学班xx个,在校学生xx人。xxxx年底,有在职教职工xx人(其中:专任教师xx人),离退休教职工 x人。

二、xxxx年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情况

为了迎接xxx年国家对我县的“两基”复查验收,我校高度重视,成立了“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两基”攻坚措施,千方百计地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

(一)政府对教育的总投入逐年增加

教育经费总支出:xxxx年x万元、xxxx年x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xxxx年x元、xxxx年x元。

1、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xxxx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x万元比上年增长x%,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为x万元,比上年增长x%。

2、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做到了逐年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xxxx年x元,xxxx年x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总支出,xxxx年x万元、xxxx年x万元。

3、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中生均公用经费做到了逐年有所增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xxxx年x万元,xxxx年x万元;生均xxxx年x元,xxxx年x元;公用经费实际支出xxxxx年x万元,xxxx年x万元;生均xxxx年x元,xxxx年x元。

4、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全校教师人均工资xxxx年x元/月,xxxx年x元。工资打卡,由县财政按月足额由银行统一发放,从未拖欠。

(二)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

1、学杂费、住宿费收取情况:

我校严格按县物价局、县财政局、县教委有关文件精神,按标准收取学生的杂费、住宿费。本年来收取杂费住宿费55.2x万元。

2、勤工俭学收入情况:

我校通过加强对已有的勤工俭学项目的管理,花大力改善学校综合商店和学生食堂的经营条件,发动学生建校劳动。本年共收入x万元。

3、贫困生救助情况:

xxxx年我校共收到贫困学生救助资金x万元,(其中“两免一补”资金x万元,扶贫办救助金x万元。)共减免学生x人。

三、加强了教育经费的管理

1、完善了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了队伍建设:为了使有限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我校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坚持资金使用审批制度,把好资金进出关,杜绝了挤占、挪用的现象发生。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对财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明确职责,切实规范会计行为,加强财务监督、核算等工作力度,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

2、加强了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我校历年来,对教育经费管理除加强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外,还利用职代会建立的学校经费审查小组,每月都对学校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于会议室张榜公布。对出现的不合理的开支及时予以纠正,加强了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xxxx年“两基”攻坚,造成经费缺口大,建议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素质教育下英语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篇11

关键词:素质教育;英语教学;创新教育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因而不能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看成仅仅是班主任的事。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也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一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再好、能力再强,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也未必有用;相反,还有可能起到破坏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教育他们奋发向上,乐于奉献,教育他们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最近,我们初中一年级在学习职业,我们就可以练习下列对话:T:What do you do?S:I'm a student.T:Where do you study?S:I study at Shendang middle school.T:Do you like studying?S:Yes.T:What do you want to be?S:I want to be a…T:Oh,Very Good!Now,You're a student.So you must work hard。以此教育学生认清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在校时就是该努力学习。这样,不时地结合教材,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素质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引导他们去学习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更多地拥有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这样的guessing教学方式,我们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用得很多,而到了中学,我们反而忽视了这样一种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其实,这样的一种方法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论文 篇12

一、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 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例如学生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 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 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 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 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2. 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3.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 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

学生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 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 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 要有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4. 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

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 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 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积极向上的品质, 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 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

二、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 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 因而在体育教学中, 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供参考。

1. 表率示范法

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 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 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

2. 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 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 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 不顾集体利益, 不与其他队员配合, 一味过分“表现自己”, 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 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 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 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 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

4. 对抗与竞赛训练法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 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 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在长跑训练中, 采用竞赛形式, 形成竞争对抗, 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 而且要有一定速度, 从而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了一场意志力的较量。

阅读·尝试·反思教育论文 篇13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专业眼光、专业品质和专业技能,阅读·尝试·反思。与教育名家相比,我们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层面的由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乏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之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阅读——尝试——反思”的流程,来提升我们的教育品质和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

坚持阅读画家张大千说:“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因此,只有通过系统地、批判性阅读一些内容丰富、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书籍和教育优秀文献,才可能在我们心里积聚起一个浩荡而丰富的库存,赋予我们一种大气,供我们随时汲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力量。

坚持阅读是一种沉淀思想的最佳方式。教育需要经典的依托,古典让人厚重,前沿让人激越。摒弃了浮躁和功利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尽情领悟人类心灵的广袤和深邃,理解世界的多样与神奇,明了世事的无常与诡异,从而无形当中使我们的心灵得以丰富,人格得以厚重,思想得以深刻。

坚持阅读是一种获得新的视界的有效途径。学者肖川认为,阅读可以让人“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自信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可见,真正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心灵站在高处,得到一种不同于前的视野和角度。

大胆尝试通过阅读,我们的脑子里会充满大量的有用信息。但是,“没有把别人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改造、扬弃、整合和升华为自己的精神修养的学习,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因此,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让有用的阅读信息广泛地为我所用,是至关重要的。

以语文教学为例,不管是于漪的情感教学法,还是魏书生的学生自主探讨法;不管是程翔的启发式教学法,还是赵翔谦的.绿色作文教学法,等等,要选择对自己有冲击的一种,大胆地开始自己的尝试。失败了,不可怕。关键是你已经迈出了成长的一大步。其实,尝试本身也是一种探索,一种以开放的心态、进取的意识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这种尝试能给你不断带来上进的需求、超越的意向和成长的渴望,能不断地去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教育智慧。

习惯养成教育几点尝试 篇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可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

伴着迎春花香,听着百鸟啼鸣,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此,只为了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他们人生的梦想。今天我代表西华小学全体师生在此与大家共同交流的话题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成就人生梦想》。

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中国的博士曾对德国的酒鬼做了细致的观察:他发现在德国即使一个喝醉了的酒鬼,也不会随意地乱扔酒瓶;而是摇摇晃晃,为手里的空酒瓶子寻找垃圾箱;找到后还会努力定定神,仔细看一下垃圾分类,再把瓶子放进去……这就是典型的习惯行为。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也能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愿意去养成呢?

一、讲习惯故事明确其重要性,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在《哈佛家训》一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大意如下: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在铁轨的那一头,另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进小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间回了一下头,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列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还是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另一列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更不知道,一个小生命正卧倒在铁轨边上。

这惊险的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电视记者摄入镜头。观从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其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他唯一的优点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一秒钟。

这个故事几乎使每个人都感到震惊,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扳道工的儿子竟然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无数次和儿子一起玩打仗的游戏,每次他喊“卧倒”的时候,儿子就会高兴地执行这个命令。在生死一念之间,是习惯让一个智商不高的孩子采取了正确的行动。一个快速“卧倒”使他化险为夷。习惯决定命运。父亲忠于职守的习惯改变了两列火车上旅客的命运,儿子服从命令的习惯又拯救了自己和父亲的命运。由此可见,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何等得重要。

这就是我们学校在习惯养成方面的第一个做法:每周一个习惯故事。学校图书馆有《哈佛家训》《从小养成好习惯》《影响孩子一生的十二个好习惯》等有关习惯养成教育的图书,要求班主任老师多读书多上网搜集整理好有关习惯养成的小故事,利用每周一的班会时间给全体学生讲,并且做到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好习惯的故事、坏习惯的故事,听起来即有趣味,又能让学生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他们从故事中懂得好的行为准则是什么,同时还能激励学生自己遵守规则,以《小学生行为规范》《好习惯养成教育手册》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提高公德素养。

二、优化环境,熏陶渲染 转变做法

学校的真正魅力,在于有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学校每天利用早操时间给学生重点讲《好习惯手册》上一方面的习惯要求,坚持天天讲,让学生天天听到习惯的声音。在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以来,学校在主席台两侧墙壁的上面镶嵌着巴金和培根的习惯名言:“孩子的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习惯,它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力量。”大字下面粘贴两幅大型喷绘长约5米宽约2米,以“西华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准则、西华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准则”为主题内容,展现了各年级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习惯细则、集会习惯细则、上下学习惯细则等。在操场东边的艺术长廊里每期出两块“习惯养成教育”的专板,宣传行为、学习习惯养成的细则及文明礼仪小知识。在校园的每个花坛里都有一则关于习惯养成的标语,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学校餐厅的墙壁上也有“洗完小手再就餐,指定路线不乱跑”“相互礼让,文明用餐”等。在每个班级教室的后黑板上有每周习惯养成的训练要点及奖惩台,将班级里面每天习惯养成表现好的学生名字用红笔公示做表扬,将行为习惯较的差的学生用黄色笔公示以示警告,以此激励全班学生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从教室到餐厅,从花坛到墙壁,把学校养成教育目的和习惯行为准则都融进了校园每一个角落,优化了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让学生“耳熏目染”,学生听的是习惯,看的是习惯,行为举止也是好习惯。

三、创建六星级班级,争做十星级学生,在比、评中养成好习惯 在中心校的“三比“活动中,学生的三比是:比习惯,比学业,比成绩。以习惯为首,我们学校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好习惯养成教育手册》,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设 3

置以下 “星”作为目标管理,在班级与班级之间争六星级班级,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争十星级学生。班级争六星为:守纪星、智多星、规范星、礼仪星、卫生星、才艺星。守纪星比一比那个班级能养成好的集会习惯,自习课堂习惯;智多星,比一比那班级读书活动搞得好,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礼仪星,比一比那个班级学生知礼仪,讲文明,懂礼貌;卫生星,比一比那个班的卫生清洁做得好,学生卫生习惯好;才艺性,比一比那个班级体、音、美课外活动开展好。

在学生之间倡导 “六进十星”: “进课堂——争当学习小标兵。”进入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评为“学习星” 在班级中是学习小标兵。“进班级——争当管理小能手。”在班级日常生活中,讲文明,讲礼仪,不随便讲脏话,不乱动别人东西。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每个学生争当小组长、小干部、小小保管员、节能小卫士,做好老师的帮手,班级管理的能手。表现优秀的学生可分别评为“节约星”“礼仪星”。“进课间——争当规范小绅士。”在课间活动中,要做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追逐打闹,不做危险活动,两操中积极主动,态度认真,动作规范,表现优秀的学生可分别评为“规范星”“才艺星”,每个学生在课间中争做规范小绅士。“进宿舍——争当生活小大人。”在宿舍里,要求讲究卫生,床铺上下整洁,做好自身的清洁工作,与宿舍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和睦相处,情意真切,表现优秀的学生可分别评为“和谐星”“整洁星”,争做生活小大人。“进社区——争当爱心小使者。”在社区生活中,每个同学应明辨是非,诚实守信,敢于自我批评,知错就改;语言、行为站在正义的立场上,能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具有爱心,积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争做爱心小使者,表现优秀的学生可分别评为“正义星”“爱心星”。“进家庭——争当父母小帮手。”在家庭生活中,每个 4

同学应孝顺长辈,帮父母做事,替家庭分忧,让家长放心;尊敬教师,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根据学生在家表现情况,学校做家访调查可评为“孝敬星”。

星级班级每周一评,星级学生每月一评,它们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规范学生各个方面的行为。学校通过查、评、比、奖,督促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而星级班级的评比又是由学生工作部成员检查督促,做公正公开公平的评比,学生既是行为者,又是督察者,这提高了全体学生认识,也更好地让学生发挥了主动性,发扬了主人翁精神,他们能做到学礼仪、养习惯、修身正、做榜样。

四、建立健全检查机构,做好校园督查,推进习惯养成的步伐 学校开展“事事有人管”活动,制作了“课间纪律监督员、午休纪律督察长、小小保管员、今天我当班、节能小小卫士”等,在学校成立学生管理工作部,任命一百多名学生为管理部成员,聘七名管理部干部为学生工作部部长,倡导学生自主管理。他们即是学校班级星级活动的管理者,也是校园督查者,更是班级里的习惯楷模。

学校少先队也设立“校园日常行为督查岗”。学校为少先队大队委成员颁发统一标志。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组织全体大队委成员每天轮流督查校内外日常行为,并用“专用本”随时记录情况,第二天在晨会时由值班大队长向全体师生公布督查结果。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校园内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文明行为处处可见。同时,这些学生管理干部、少先队的大队长、中队长占全体学生三分之一,他们可以将整个学生团体带动起来,以促进习惯养成众多工作顺利进行。

五、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习惯养成

1、开展“好习惯知识竞赛”活动。每班五名学生参加习惯养成知识竞赛,评出优胜个人及班级进行奖励。以此激发学生首先要学习5

《小学行为准则》《养成教育手册》里面的内容,做到知之再行之。

2、开展“好习惯养成演讲比赛”宣传习惯养成的重要。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听了众多的故事,事例,心中明白了习惯对其一生的影响是多么大,激发学生内心的斗志,促进其不断养成好的习惯。

3、开展“习惯养成题班会课赛讲”。班会课的赛讲目的在于让班主任老师提高素养,不能只是在班级里简单的说教,要能上好这一班会课,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习惯细则。通过这项活动,我们班会课更精彩了,课上有学生的自主表演,有个人朗诵,有小组的合作,也有老师的身先示范。

4、开展体操比赛,加强规范教育,创造校园亮丽风景线。我校近年来一直坚持上好两操,本期组织开展体操比赛,各个班级上场先走再跑,然后表演体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能率先垂范,站在队伍的最前列与学生一起参加比赛。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早操队伍整齐,口号嘹亮,步伐一致;课间操动作规范、整齐划一,形成了校园两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行为方面更加规范。

六、家校合力,共育英才

大家都知道,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也不只是学校的事,所以光靠父母和老师某一方的力量,要想教育好孩子是不够的,必须要联合父母和老师的力量,让家庭和学校的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成长得更好。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我们也提倡“家校合作”。家长与学校及时做好沟通,相互做好配合,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我们学校具体的做法是:

1、小手拉大手共同学习习惯手册,学习文明礼仪。因为我们学生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家长素养也参差不齐,为了避免学校的习惯要求和家长的习惯相背斥,我们学校的习惯教育细则非常有必要让家长了解,这样有助于家长在家里对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也会让家长改变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好示范榜样。

2、利用校信通告知家长每周习惯养成教育训练的要点,让家长知道学校本周对学生习惯训练的要求,在学生回家后可以问问在这方面做得如何,或是在家督促孩子养成长其习惯。

3、每月一次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本月在家中的习惯养成情况,同时家长也可以在问卷上填下自己对学校养成教育的意见或好的办法,这样便于学校及时调整教育措施。

4、对于一些习惯养成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同样可以采取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家长沟通,掌握造成学生当前情况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促使学生的养成好的习惯。

7、举办“家校之窗”,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西华小学每月由专人办一期“家校之窗”,里面有“新闻直通”栏目,“家教宝典”栏目,“文明礼仪小知识”等,通过家校之窗让更多家长了解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了解学校养成教育的现况,更好的配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教育。

8、组织学校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走进学校感受学生两操的规范与整齐,走进课堂感受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的闪光之处,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习惯养成方面的成绩,让他们看到孩子行为的转变,这会触动家长的心灵。他们在家庭中会更加努力的给孩子做好榜样,重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经过近两年的习惯养成教育,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变化,校园干净整洁了,课间活动时同学们跳绳、托球、踢毽子,欢声笑语满校园。集会、上操做到整齐有序,放学的路队哨音嘹亮,口号响亮,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老师也在悄悄地变了,他们会与学生一起跑操,会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与学生一起做操,会亲切地与学生问好,会绕过草坪给学生做爱绿护绿的楷模。而更多的转变来自于我们的学生,他们自觉穿校服、戴领巾,以少先队员的职责要求自己,用上了文明用语,搞好了个人的卫生,做好了校园的清洁,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让人惊喜的是学校的“学生工作管理部”,这些工作部的学生干部能自主的进行两操、路队检查、卫生检查、读书活动检查,能公正公平地评出星级班级,其个人的素质与能力已超出了学生的范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征程中,我们做了很多,今后需要做的会更多。因为我们知道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任何成功都是从养成好习惯开始的,我们深知小学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学生犹如一张白纸,他们没有修正不了的坏习惯。所以我们西华小学的全体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用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心、更多的恒心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相信这些好习惯的力量会成就他们人生的梦想。

谢谢大家!

习惯养成交流材料

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人生梦想

上一篇:师范化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下一篇:工程竣工图编制规范